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计算机与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11-04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辅助教育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的方法、内容、策略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使整个教育系统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形成了它自己的理论、概念、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教育技术中既异常活跃又有广阔前途的发展方向[1]。目前,计算机辅助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有很多都走上了两个极端,即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导致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甚至阻碍了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本研究以2001—2010年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整体上把握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力求教育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能有清晰的认识,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以及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2 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在教育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预先建立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和样本取样,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本研究主要是对10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内容分析(2001—2010),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解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确定样本 内容抽样即是选取进行分析的样本。内容分析抽样首先要决定总体,在确定总体时,必须注意总体的完整性(即要包含所有相关的资料)和特殊性(即指要选择与研究假设相关的资料)。本研究根据选题中的“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选取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知识总库”,并以“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为关键词检索项,检索截至2012年2月13日已收录在该知识总库的、经筛选后的有关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1393篇,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所选样本均为馆藏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与论文。为了能清晰地了解到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发展,将所选样本1393篇论文的总数量与研究主题统计如表1所示。
主题内容分析的类目建构 分析类目既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同时也反映了研究的目的,是内容分析的关键环节[2]。一般而言,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本文的类目是采用后面那种方法构建的。根据教育技术的94定义,结合计算机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将样本论文分成以下几个主题元素:理论基础、学习过程、媒体技术、CBE网络、教师教育、应用评价及其他。各主题所包含具体子范畴如表2所示。
研究主题内容分析的信度 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3]。一致性高可信度就高,反之可信度则低。因此,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只有经过信度分析阶段,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使可信度得到提高。
本研究根据研究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主题分类”(表2),主类目包括理论基础、学习过程、CBE网络、应用评价、教师教育、其他等六类主题,每一主题又细分为不同的子类目,本研究的分析单元为“篇”。在研究中,选择两名评判员对样本进行评判。经分析,评判文章篇数为1393篇,其中两人完全同意的篇数为1260。
数据统计与结论得出 对评判数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将所得的评判结果在Excel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中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 研究结果分析
主题模块总体分析
1)自1958年IBM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至今,计算机辅助教育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发达国家,计算机辅助教育越来越完善。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开始传入我国,虽然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起步较晚,但计算机在我国教育中发展速度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对计算机辅助教育进行研究,并从实际应用中不断总结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数量发展较为平稳,详见图1。
2)图2的统计结果显示,样本中论文的研究主题模块分布较集中。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所谓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两部分),可以发现学习过程的研究占了总数的32.09%,占研究样本总数的1/3;其次是应用评价研究,所占比例为24.62%;而其他五大主题模块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理论基础的研究占了总数的18.74%,媒体技术占9.83%,CBE网络占2.87%,教师教育占2.08%,其他占9.76%。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选题的整体偏向。研究主题日趋多样化,即使为同一主题,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视角。部分主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焦点(如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而有些则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逐渐被挖掘出来。从统计数据中分析,学习过程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重点,说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将逐步转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理论基础主题模块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三大领域。计算机辅助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既可以应用于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又可以应用于改进教育与教学的管理。它的目标是在教育中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4]。
理论基础主题主要是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即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学习资源等。据统计(图2),理论基础研究论文并不少,总数占所有样本论文的18.74%。从这些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一直都重视理论基础的研究,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并研究其发展的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CBE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不断地发展,其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学习过程主题模块分析 从历年论文的数量上看,学习过程主题研究数量一直以来都居首位,每一年中该主题论文数量在当年所有论文数量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图2),总数额占所有样本论文的32.09%。因此,研究者对学习过程主题的关注居多,并且向来都是一个重点。通过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可以发现,课件设计与制作和学科应用所占比例较大,二者总和超过了学习过程主题总量的2/3,而且课件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研究焦点,课件设计的优劣是影响计算机辅助教育在学科中的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媒体技术主题模块分析 媒体技术的研究包括媒体技术的开发(即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和媒体技术的应用两部分。如图2所示,媒体技术所占的比例不大,只有9.8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使越来越多的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如多媒体技术、智能化多媒体技术、P2P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2]。
网络主题模块分析 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的研究包括网络远程教育、校园网和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三部分。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软件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网络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现在,很多教育场所都逐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完成教学,而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中对CBE网络的研究甚少。
教师教育主题模块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由主体逐步变成主导,教师成了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不能缺少教师。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对教师的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改变习惯的思维方法,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对教师教育的研究比较少,只占样本论文总数额的2.08%(见图2)。研究发现,有许多教师误以为计算机完全可以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相反,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起组织和辅导的作用。
应用评价主题模块分析 应用评价主题的研究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的另一重点,该主题论文数量在所取样本论文数量中所占比例为24.62%(见图2)。应用评价主题主要是分析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教师的作用、学习伙伴的作用、助手与工具的作用,它的目标是运用现代科技提供最优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成本最低、教学环境最佳、教学活动模式最合适),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计算机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然而,计算机辅助教育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不少缺点。
4 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与分析来看,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主要有以下特征。
1)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大多是研究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实际应用,只有部分是对CBE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但计算机辅助教育合理有效运用的基础更多地取决于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对理论知识的不够重视也会影响研究者对辅助教育的理论造诣,应加强对理论基础的研究。
2)缺少对某些领域中的重难点课题的研究,对难研究的课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一些课题由于受研究条件、难度和研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研究人员望而却步,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其实计算机辅助教育领域有许多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课题,如课件的开发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等。对这些课题的深入研究本身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还能促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促使教育者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教育。但因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一直以来都较少人去深入开展研究。
3)研究主题与研究领域逐渐走向多元化。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主题与领域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不仅应用于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
4)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P2P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目前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现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多涉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促使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越趋完善,满足教育领域的更高要求。
5 结论
综上关于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分析,可以预测,今后“学习过程”将依旧是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个研究主题也将继续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对“应用评价”的研究力度也会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而进一步加大;而“理论基础”的研究将会保持平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不断地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领域也会越来越广,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将会增多,对教育的要求更严格,所以今后计算机辅助教育论文的研究也将加大对技术应用的研究;对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将逐渐转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对“学”的技术的研究将日益超过对“教”的技术的研究,成为另一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李航.综述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若干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3):77-81.
[2]陈小青,肖宏.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6):
二、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少年儿童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因此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用电脑来计算从小学到中学数学课本中出现的所有算式,它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能正确地算出全部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一个星期,有的说一天,有的说一个小时……在我对“3秒钟”的答案仍然而评价“时间太长”后,终于有学生忍不住喊出了“1秒钟”的正确答案。当我告诉学生:用现代先进的电脑计算这些算式,确实不超过1秒钟,学生都发出了阵阵惊叹。这样通过一番有趣的猜测,使学生体会到了电脑的神奇之处,从而激发了学生认识电脑、掌握电脑的兴趣。
2.说一说
现代计算机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了几年前仅应用于计算的范畴,因此我在学生了解其惊人的计算功能后,再让玩过或见过电脑的学生说一说:电脑的作用有哪些?许多学生都知道电脑除了计算外,还可以用来打字、画画、玩游戏、控制工厂的生产等;接着,我又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电脑?使学生知道:大到导弹卫星,小到遥控器、电子表,处处都有计算机的身影,它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现代生活已离不开电脑。通常说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感受电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学生明白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他们从小掌握电脑的决心。
3.看一看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老师富有“诱惑力”语言的感召下,学生的心早已痒痒的了,没有见过电脑的学生自然是热切期盼一睹真容,而玩过电脑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急于在同学面前展示一番,因此第一节课把学生带进电脑房去看一看就显得十分必要,让学生认识电脑的键盘、主机和显示器,亲手按一按键盘上的按键,熟悉一下主机和显示器的开关,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神秘感,又拉近了学生与电脑之间的距离。
4.讲一讲
在学生观察电脑的同时,教师还应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使他们知道电脑是由输入设备、主机部分和输出设备组成的,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它相当于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主机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部分,相当于我们的大脑;显示器是它的输入设备,相当于我们的嘴和手。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清楚“计算机”、“微机”、“电脑”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以掌握最基本的电脑知识。
5.玩一玩
2.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普遍成为一种急于求成的模式,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就纯粹是为了学生的考评和过级,为了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评和过级,老师大力推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案,盲目的教学生一味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应付考试,由于老师教学的急于求成,导致很多学生盲目的学习计算机,盲目的参加比赛和过级考评,当然,由于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不足,有很多学生,都在考评和过级的考试中屡屡撞墙,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将学习计算机当作是一种负担,也渐渐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现在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式都非常传统单一,我们都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接受领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是,现在许多高校都是在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无论怎样的教学体制,专业建设,不管是怎样的学生基础,老师都只是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之间越来越拉开距离,也会是很多学生都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了兴趣。
4.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单一。有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形式非常单一,学校虽然设立实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考核中,有关实验的试题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小,如今很多学生就是将考试不挂科当做学习的目的,如果考试没有实验试题,那他们对实践性的教学方式的热情就会减少一大半。
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来鱼龙混杂,影响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定期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当中去。但是,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审查考核,鼓励激励老师能够不断的对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创新进行学习研究,以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学校也可以派遣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有资历的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方面,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对计算机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
2.学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实践性教学。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方法,成立专门的实验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实验参与式的教学方案,在实施实践性教学方案后,学校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展在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一步一步逐渐的完善是要实践性教学方案。
3.对计算机教学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学校应该积极的对计算机的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创新,切不能一直搬照以前传统的考试形式,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和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发展进步。对计算机的考核形式的改革创新主要是将计算机的考试活化,在考试中更多的融入实践性的题型,渐渐培养学生去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己知识的深奥以及奥妙,才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研究计算机。
4.对计算机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学习。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将计算机的教材内容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建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研究能力。
1.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预科生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同时,也具有自我选择的能力,他们会讨厌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忽视学生主体的互动,那么,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热情对待计算机课堂。计算机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这样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能更好地开展后期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能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采用中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层面到技术层面,采用渗透教学方法。所谓渗透教学就是要利用实践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例如在MSExcel和MSPowerPoint等课程教学中,应该先根据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对课堂产生兴趣。
1.2注重教学总结
作为一名预科生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还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能赢得学生的赞扬,就必须要重视课堂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但是要更加懂得总结课堂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解决问题。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但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实践,然后知道,最后再用理论知识总结,这样学生能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应该掌握得重点知识,从而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由于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没有把计算机划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体系之中,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门类,学校的管理阶层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对计算机课教育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内容不高,使之重视学习的程度不够;计算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也有一部分学校把计算机课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副课”,所以随时都受到“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排挤和替换。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
教材陈旧老化,同飞速发展的时代不适应。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繁多的,计算机入门教材的内容选择对学生非常重要,如果教材内容合理的进行结构安排,对于入门者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对于教材的编著,作者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
(三)计算机软硬设备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
现在,许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是由其他专业的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不是我们所说的科班出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和社会飞速的发展,因为条件的限制进修学习的机会少,有一部分教师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脱轨;其中还有一部分计算机教师的是一些高校的专业毕业生,这一类的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较扎实,教学的年龄比较短,教学经验不足;还有一部分是在其它地方老师调剂来的,因为社会地位、待遇和职称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专业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因此,中学计算机教育和教学的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问题。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最好的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最好能做到每个人一台,同时要有网络,随时可以上网查询最新的资讯。由于良好的环境建设投资较大,大部分学校是负担不起,没有足够的物力和财力。
(四)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
目前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存在着城乡和经济的差别,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也有差别。要根据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对一无所知的学生要耐心引导,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与电视有一定差异的电子设备,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
二、探索有效的策略,提高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改变现状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课上,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与意识对计算机的学习,在中学计算机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素养。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提高
教师的素质是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计算机的教育和学习来说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计算机老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同时要求老师对专业技术精通同时还要综合素质要全面,积极参加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及时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通过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实施素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因该积极鼓励专业老师去写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论文,把计算机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现在,我国中学计算机教材与社会实践脱轨,教材中有过多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学生晦涩难懂,教学内容不够形象,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由于中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安排太多的计算机课实际情况不允许,所以在教材编排上应注意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课程内容衔接性要强,做到趣味教学和科学教学统一实施。
(三)计算机教育设备及时的更新
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要及时更新是教学活动更好的实施。只有让学生掌握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提高高中计算机教育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育和教学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建立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面对变换多姿的计算机技术及内容和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已不再能完全解决我们在计算机教育和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内容。(1)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2)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3)建立个别化学生教学模式。(4)建立分组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探索出不同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同时做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满意度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教育部下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在互联网+智慧教育的理念下,国家开放大学将要完成100间云教室建设,并将搭建基于VR的实验实训平台,继续推进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形成优质可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资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1.2开放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区别
国家开放大学(简称国开),是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开放教育,相比较传统教育,在生源、授课方式与时间、学习环境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从生源上看,开放教育的学生以有一定知识积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成人为主,从年龄、学习环境、从事行业等方面都个体性差异。从学习环境上看,工学矛盾是开放教育学生必须得面对的问题,由于学生采取业余时间在开放教育中学习,学习中的碎片时间段较多,现实条件不允许学校安排同传统高等教育等量的课程时间,学校和学生更多地采用自学和远程方式来解决工学矛盾。从学习需求来看,在开放教育的学生更多为了适应职业发展、薪资酬劳或兴趣爱好而修读心仪专业,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和学习动机。
1.3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设施条件允许。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物资条件基础,有翻转课堂所必需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终端,开放教育具有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实施的物质基础;翻转课堂课前可以利用微课小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等有效学习途径进行片段式学习,学习的节奏由学生自由控制。经以上分析,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开放教育提供更灵活地选择和更鲜活的生命力。
2微课与翻转课堂
2.1相关概念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使随兴趣学、不受时间地点和次数所限自主学习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一部分以微视频作为载体,微课进入大众视野。微课又称微课程,是针对教学中一个难疑点、活动或实验演示等借助视频的方式呈现,将碎片化的知识立体呈现,它有精短、重复观看、针对性强的特点[1]。在教师预判对学生在知识获取中将遇到的学习障碍,制作相关微课内容,使一些在授课中难以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知识点利用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展示给学生。本研究中的微课以教学内容为目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内容较独立的微视频,同时,本研究中讨论的翻转课堂主要以微课为载体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当这种教学方式被颠覆转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讨论问题、完成作业”,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教师最先倡导翻转课堂的理念,萨尔曼可汗创立可汗学学院,使其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翻转课堂模式[2]。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学生、学习时间环境、课堂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是与开放教育有不磨而合的契合之处,并吻合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开放教育目前采用适应电大学生实际特点的面授与网络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工学矛盾得到缓解,当翻转课堂的理念提出,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价格低廉,网络速度与价格平民化,面授和网络自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在开放教育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程度自主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学习以及学习的时长与次数,使课堂灌输内容时间缩短,并能在课堂在分配更多的互动和释疑时间,更能加强知识的内化,巩固知识点,在单元面授课时间内能使更多知识点得到强化,使工学矛盾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
2.2开放教育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践行现状
从邓先生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播和电视实现远程教学,到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在空中课堂和网上教学都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前做了更多的尝试和实现。201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五分钟课程建议工程”项目,旨在满足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正式开通,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短时间内访问量破百万。五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至10分钟的微型课程,可灵活使用各种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从2013年5月至今,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筹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云教室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现已建成云教室32间。云教室是通过通讯与网络将大城市的课堂与边远地区的课堂互连,使边远地区的学生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大城市的学生同步上课,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云教室的出现,将翻转课堂的实践带到了一种新的阶段,使课堂的翻转不仅局限于师生面对面,可云上进行双向互动[3]。
3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设计分析
3.1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公共统设必修课,考试分别在每年的4月、9月和12月三个批次进行全国网络统考,本课程涉及的学生多,有利于实验分组。该课程试题结构为选择题40分,操作题60分,分别涉及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笔者作为该课程的多年授课教师,总结发现开放教育学生在操作题困难较大,选择题可以自行记忆书后习题库,操作题上自学难度较大,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时间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考核范围难以面面兼顾,学生在家电脑上练习时,一步操作不对,则效果不能呈现,针对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最迫切最适用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时时在身边,操作细化,反复观看,课堂上交流,问题解决。
3.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2016年9月批次不合格学生50人(各专业均有),选取已经有过考试经历且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他们有迫切需要通过考试的心理,且知道自己的弱项所在,会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程来补差补缺,这样也保证了参加实验学生的基础大致持平,不会因为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化显著差别影响实验结果。教学的具体实施从2016年10月20日至2016年12月10日,进行为期7周的翻转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能否参加面授,将49人分成2组,实验组26人,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参照组23人按传统模式讲授,课后练习。在教师相同,教学内容和学时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教学差异效果。实验模式:在实验组的课前,教师针对考试大纲将授课内容分四大模块,按模块将重难点细分,普通知识点做成简单的文字版操作步骤,用课程公众微号推送,对较难的知识点,如“高级筛选”和outlook中更改信纸,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制作微课,上传优酷,便于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在面授课时间,学生们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仍然没有学会的操作带到课堂上去,由教师解决难题及总结。对照组在课堂上串讲知识点,讲授演示重难点操作,学生课后做题目练习。实验内容: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列出细分提纲共78条,重难点28条,共做微视频42个。
3.3反馈评价设计
本实验将考试通过率和学习体验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决定该课程对动手要求较高,机试的成绩直观地展示了教学效果。2017年2月初,该课程成绩已下发。重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从心理学和人性化的角度上注重学生的整个过程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本实验为学习体验指标设计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时间(课堂安排满意度、课余安排满意度)、学习效果(课堂效果满意度、课余效果满意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影响、学习障碍克服)三个主要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满意度。
4实验结果
考试通过率方面:该课程的成绩没有具体分数,只有“合格”、“不合格”、“缺考”“作弊”四种。参照组23人,缺考2人,13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剔除缺考人数,考试通过率61.9%。实验组26人,漏报考1人,缺考1人,16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合格率66.7%。问卷回收: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8份,2份无效,样本容量46。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呈正态分布[4]。因而,本实验的体验和效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照组和实验组相互独立,样本容量较小,适应于独立样本t检验[5]。本研究中最大的改变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学习体验,也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质,所以实验从课余安排满意度和课余效果满意度两方面观察两样本间有没有显著差别。本实验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观测项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875和0.869,方差不显著,因此,两观测项从“采用相等变异数”行读取数值,显著性(双尾)值0.05[6],表明,参照组与实验组在课余安排和课余效果上存在着差异显著。
5结论
本研究在开放教育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翻转课堂,从学生成绩结果上看,学生从从前的“不合格”到考试“合格”,从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开来看,实验组的通过率稍高;在选定的样本范围内,学生满意度的问卷源数据和数据分析上来看,学生对这门课堂上的翻转模式满意度较高,翻转课堂是适应开放教育中这门课的教学并有所裨益的。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不同教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上和知识点推送能力及特点都会有差别,本次观察偏重于学生成绩提升的体验满意度,在教师的视角,翻转课堂模式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丛健娇.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9-20.
[2]戴宁.翻转课堂的冷思考:价值与限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29(6):13.
[3]杨晋娟.探索基于云教室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以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0(71):24-25.
二是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英语知识的掌握对于以后的就业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直接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是教学内容跟不上时展的趋势:虽然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但是这些书籍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并没有较大的差异,很多的教材中,都是将TEXT作为主要内容,辅助加入一两篇课外阅读;在课后练习方面,也更多的是一些填空题或者单项选择题。虽然有着十分广泛的教学内容,可以对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涵盖,但是专业英语的科技问题特点却无法被有效体现出来,这样就无法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长难句翻译能力、汉英表达能力以及特定句式的翻译能力等。还有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有着较快的革新速度,但是在教材内容方面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那么就存在较强的滞后性。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认为只是用英文来重新学习一遍以前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这样就存在较大的重复性,无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是要丰富教学内容:要将以往的计算机各方面知识给保留下来,另外,还需要将科技英语的翻译和写作知识加入进去。在翻译和写作刚开始的应用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认为存在较大的难度,对其有抵触和厌烦心理,但是只要将其坚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水平。英文写作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的重要性,因为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可以有效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具体的英文写作,可以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有效把握;另外,教师通过观看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就可以合理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教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了解,来对下一步教学工作进行合理部署。
二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上文我们已经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需要进行有效的革新。首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让某位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询问本学生的讲解思路;在提问时,某位学生回答过之后,教师可以先不做评价,由其他学生来对其进行评价;另外,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写好的文章挑出来几份,让班内的其他同学对这些文章进行批阅。综合采取这些新鲜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又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另外,因为自己的作业会被其他的同学改,那么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会改变以往那种敷衍的态度,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三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相较于普通的书本教学方法,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因此就可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英语教师来讲,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将新技术新理论更好地讲解给学生,并且将计算机网络功能给充分利用起来,促使学生结合布置的任务,自己去动手查阅资料。
二、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它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计算机教育不受学校重视,由于不纳入中考的考试范畴,在中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还赶不上音乐和美术。原因在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当然这样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也是有法可循的。试想,学生中学毕业以后,不论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计算机和生物、化学等学科,谁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当然是前者无疑。工作中excel和office软件基本上每个机关和公司都会用到,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对专业学科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有信息采集和逻辑分析能力,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个重要的媒介。
三、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陈旧
(1)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亘古不变,现在的软件更新的很快,比如photoshop,老的版本和新的版本在具体工具和命令上就存在一定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停留在photoshop3.0的阶段,那现在恐怕连这个软件都难找。所以,要让计算机方面的教师参加市里举办的教师进修课程,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能和本市的高等院校同行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随着技术更新的不断加速,计算机硬件的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内存和硬盘更新尤为明显,但一般中学的计算机设备由于资金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更新,这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来讲也是一种羁绊。
二、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当代网络环境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培养来说,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保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切实学到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具体来说,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高度重视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来播放各种各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音频、视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深入地介绍历史上对计算机的发展起着非常巨大的推动力量的著名人物来进行介绍,包括冯诺依曼等等,而且,借助于多媒体幻灯片来对于有关这些人物的图片、短片及人物故事进行播放,切实引导学生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来进行学习,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三、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真正促使学生主动与人沟通合作,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团队、融入社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有效地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保证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所遇到的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教师就能够及时地发现并且进行深入地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够将他们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来,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将来毕业之后踏入社会进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教学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结合当今的网络环境,科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不应该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之中,真正营造出一个开放自主的平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地学习。而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的同时,也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方便快捷的途径,切实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推动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的进行,最终实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另外,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最终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第一,结合具体的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第二,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与此同时,对于各种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必要折算成相应学分,将其纳入教学计划。第三,结合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征,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教学计划也应该与时俱进,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适当地改变。专业教学计划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回炉”—回学院进行新课程的短期学习,使知识及时更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更加有针对性的知识,做到学有所用,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地就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完善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对策分析
1、提升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吸引更多的高素质计算机教育人才进入高校,其次,要注重高校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此外,还应加强在计算机教育的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另外,相关计算机教师还应将从学生实践的角度出发,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授课内容应求精不求多,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自己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践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的同时,也为学生实践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学校时就把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而且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磨练,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人际交流的能力,还有助于形成他们良好的个性品格。
2、实行课程体系改革高校应针对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制定教学的基本方向,根据这个方向来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是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这需要注重计算机教育与其他各学科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的联系与配合,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加大计算机教育的资源投入各级教育部门和教学单位应从大局出发,加大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这主要应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增加投入。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精选和开发适宜的软件资源,一方面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其感性认识,还要将教育与计算机软件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提升计算机教育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