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微课资源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9: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微课资源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微课资源建设

篇(1)

关键词:

微课;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而微课资源建设正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手段。2015年11月,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主持,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杭州启动。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库中《饮食文化概论》子项目成功落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子项目团队从微课的定义开始,开启了《饮食文化概论》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二、微课

微课,即“微课程”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DavidPenrose,而在国内,则是由广东的胡铁生老师首先提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而焦建利教授强调,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则是认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内容既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包括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学习单,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尽管学者们对微课的定义有着不同表述,但是对于微课的特征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是微课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形式短小为特点;二是微课的内容围绕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以内容精悍为特色。以微型化资源为基本需求,微课资源给学习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知识载体与学习情境。加快微课资源建设,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意义重大。

三、资源建设的定位

《饮食文化概论》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定位于“辅教辅学”的功能。辅教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微课资源灵活地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辅学是指包括在校学生、校外社会学习者在内的具有学习意愿、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学习者,都能够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满足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从业人员职前、职后的学习需求,提高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四、资源建设的原则

作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子项目,按照“辅教辅学”的功能定位,遵循资源库“资源碎片化、课程结构化、设计系统化”的建设原则,通过碎片化的资源,构建结构化的课程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强化《饮食文化概论》微课资源的应用与共享。

五、资源建设的的具体实践

1.组建项目研究团队,有分工有合作。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教师个人可以简单完成的,需要团队协作。《饮食文化概论》项目组成员,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又有行业专家技能大师给予指导把关,也有教辅人员负责素材收集,联络推广等工作。团队成员明确分工,通力合作。

2.制定资源细化表,明确建设内容。通过对其他高校《饮食文化概论》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听取行业对该课程建设的意见,项目团队最终将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为导论、食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四大块,并制定出资源细化表,罗列出该课程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选择和量化。具体到需要建设哪些资源内容,需要建设多少数量。比如多少个微教案、多少个微课件、多少个微视频、多少个微练习,多少个图片、案例等等。在最初设计时,就尽可能的做到资源碎片化,并将资源碎片化体现到所有素材收集、制作、传输的全过程。

3.依托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不可否认,一线教师通过手机、录屏软件等方式也可以制作出微视频,但作为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子项目,在资源质量上有着更高要求,要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还须依赖于专业的摄像设备和视频编辑人员。专业人员解决专业问题。这样,教师也能更好的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中,专业人员也能运用技术手段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现实化,并在微课拍摄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比如拍摄时主讲老师的着装、语速、眼神方向,肢体动作等等,都会影响微视频最终的呈现效果。

4.精心设计微课,完善配套资源。微课质量并不由视频质量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它更多的,还是主要取决于微课选题,教学设计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微课选题是微课设计的首要步骤,根据资源碎片化的原则,选取内容充实,富有代表性,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某一个知识点。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对象、教学环节等进行分析,编写微课脚本,处理相关图片、文本、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根据知识点类型选择恰当微课呈现形式,完成微课的视频录制,同时完善相关配套的微课教学资源。《饮食文化概论》的微课类型主要有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两种。理论讲授型,如五味调和等知识点,可采用百家讲坛式,緑幕抠屏式的方法录制,实践演示型,如茶道等知识点,可采用实训实操式的方法录制。

5.做好平台维护,及时上传资源。一个好的微课还需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微课网络应用平台,以便于向社会大众推广。智慧职教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面向全社会共享的指定平台。子项目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智慧职教平台维护,在前期要完成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封面、课程简介、教学团队介绍的制作等工作。对已整理、制作完成的微课教学资源,也要及时上传平台,测试资源在平台上的使用效果,进行反馈和改善。

六、反思与建议

1.资源建设需要遵守技术规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和应用,规范资源开发行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组织专门的课题组,制定了资源库系列技术规范,供资源库建设团队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依循和参考。因此,各子项目团队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优化资源开发质量,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促进资源库项目与其他各级各类资源开发项目的衔接互通,推动优质资源的广泛共建共享。

2.资源建设需要多做交流共享。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共有包括《饮食文化概论》在内的22个子项目。在微课资源建设过程中,各子项目团队之间要多进行沟通交流,尤其资源建设经验较少的子项目团队,应多向已建成示范性课程的子项目团队请教学习,在吸收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思路,寻求创新。各子项目团队之间也应互通有无,共享建设资源,既避免人力的重复劳动,也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3.资源建设需要边建设边应用。微课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已经制作出的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前期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应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一是可以对微课资源建设进行宣传推广,让学生接受新的学习方式,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调整后续资源建设。学生是日后微课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前期的使用测试,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资源。如由学生做出题人,通过学习微课视频,提出关于本节微课知识点的测试题,教师可以择优将这些测试题充实到微课的习题库资源中。

七、结语

微课资源建设既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遇到的新挑战,也是职业教育综合素质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要求。对学生而言,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助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满足学生职前、职后的学习需要。对教师而言,微课的建设过程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知识点的再梳理,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再思考。对高职院校而言,微课资源的建设工作也将引领高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深化发展。

作者:熊明珠 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0-12.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13-14.

[3]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6):59-61.

篇(2)

一、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界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课堂教学还是以英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微课的开发和利用有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课上英语教师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练习和答疑,实现了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翻转。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2.促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微课的制作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进行深入的谈论交流,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精品。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优点,反思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课制作水平及应用效果。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3.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时代在改变,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英语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和交流活动,使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实现了师生之间课内外的实时沟通。微课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建设

1.高校英语微课比赛

为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和运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已举办两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目前,第二届外语微课大赛正处在复赛评审阶段。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在外语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微课、制作微课的潮流,为全国外语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比赛当中涌现出一些外语微课精品,值得外语教师借鉴学习并在教学中运用;但从整体上看,英语教师为比赛而制作微课的痕迹比较明显,微课作品存在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实用性低、低水平的重复等缺点。

2.高职英语微课资源的特点

(1)实用性。高职英语微课资源注重实用性。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不同英语水平制作不同内容的微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英语微课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英语微课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微课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层面上。

(2)精品化。高职英语微课资源注重精品化。首先,选题精当,英语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话题;其次,内容精细,教师通过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把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讲精讲透,让学生在学完微课以后,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再次,制作精良,英语教师通过各种软件的综合运用,最终呈现一个图像声音清晰、搭配合理、美观大方的教学视频,从而让学生愿意学、乐于学。

(3)系统化。高职英语微课资源要系统化。高职院校鼓励英语教师积极投身微课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制作不同专题、不同系列的微课,最终使得微课资源形成完整的体系。高职院校可以与其他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开发高职英语微课资源,从而保障英语微课的质量,以便能够推出精品。

3.建立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平台

为促进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积极构建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平台。微课平台要提供资源的、下载功能,提供教学的互动功能,为生生、师生提供在线学习讨论区,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课程学习和线上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实现英语微课资源的共享。

三、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应用

1.高职英语教师构建“网络+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师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高职英语微课旨在服务于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活力。高职英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参与、交流、讨论,从而实现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翻转。通过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平台,学生随时与英语教师讨论交流,使师生、生生的实时交流成为可能。

2.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学会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为英语学习服务。课前,根据英语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积极观看微(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02页)课教学视频、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课堂上,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活动,让自己充分融入英语课堂,真正变成英语课堂的主人。高职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校的鼓励支持

学校鼓励英语教师使用英语微课资源平台进行英语教学,邀请英语微课使用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使得成功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运用。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微课满意度的调查,对学生认可度较高的英语微课和教师进行物质或者荣誉的奖励,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英语教师积极投入到建设微课、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来。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共同开发、共同使用英语微课资源,提高高职英语微课资源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高职英语微课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广大英语教师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在英语微课资源运用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不断研究、探索,才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尽管如此,微课资源结合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是高职英语教学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楚平,李少芹,张红芳. MOOC背景下行业英语微课资源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2):20.

篇(3)

一、微课溯源

如今,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并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最热的话题及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活动。关于“微课”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美国的Mc Grew教授创立的60秒课程,通过简短的视频,他为普通民众普及有机化学方面的常识,主张学习者利用舞会、搭乘交通工具、乘坐电梯等碎片时间来学习。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于2008年明确指出使用微讲座授课,并配合作业与讨论,与使用传统课时进行授课的教学效果是相当的,David Penrose本人被学习者称为“一分钟教授”。现在,教育界普遍认为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讲座辅以作业和讨论模式是微课的核心内涵。

在我国,微课概念由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老师最早提出,并在佛山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广泛实践。胡铁生基于基础教育的视角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随后他更加详细地从资源构成、课程载体、运行方式、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这五个维度来界定微课,并创造性地提出微课的“6+1”应用模式,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构成静态技术型资源,围绕着微视频核心所开展的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是动态智慧型资源。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应用推广等活动,结合各区域参赛作品来看,笔者认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给微课下的定义更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尽管关于微课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关于微课的内涵特征都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微课的表现形式以微视频的制作为关键核心,形式短小;二是微课的内容围绕具体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和制作,内容精悍。

二、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策略

微课的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同于一节传统的公开课、示范课的视频拍摄和录制,也不同于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套完整微课的开发,包含着多个环节,既涵盖微课设计与开发,同时还应该包括微课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价,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微课才具有真正的教学应用价值。笔者从微课开发、制作与管理这三个维度来探讨高职院校微课资源建设的具体策略。

1.实行项目化微课开发与管理

高职学院专业与课程众多,采用何种方案整体规划微课资源的开发关系到后续微课的制作与推广应用,能有效地解决微课资源重复和无序开发乱象。全国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统筹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归类整理,组织相关高职院校,分工进行微课建设。一般而言,高职高专的专业大类均设有相应的社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如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以及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在微课开发前期,通过行指委与教指委来组织协调行业内各兄弟院校以及院校的校企合作相关企业开展交流与学习,组织专业相关院校进行技术交流,通过项目招标及申报评审立项的方法由专业领域内具有某门课程丰富建设经验的院校负责该课程相关微课开发制作标准的制定,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碎片化各个学习情境及其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充分利用行业内各兄弟院校的优质资源,组建具体专业课程建设的经验团队,组织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各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在这种方式的微课开发过程中,行指委与教指委提供一个联系各相关院校的沟通交流渠道,微课建设过程中的经费既可以来源于课程开发团队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的各级各类项目的支持,也可以来自行业内相关企业的赞助,当然,承担课程开发任务的各个院校应采取配套经费支持。最终,开发完成的专业课程微课资源库可以率先在参与开发的院校中进行教学推广应用,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供更多的教师进行观摩学习,结合应用效果与专家点评由开发团队更新微课资源库。

2.专业与技术综合的团队化制作

篇(4)

2《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的建设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技术技能课程,对应于机械加工工艺员、机床操作员等岗位。课程涉及的资源信息庞大,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冷热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及设备,课程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实践性强。对于实践加工经验缺乏的学生来讲,该课程内容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略显枯燥难懂,很容易让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在Web3.0迅猛发展的今天,笔者尝试着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为《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学习者学习开发一系列的微课资源,使教学资源的展示变得更加短小、精致、生动、形象,使教学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建设的原则

3.1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微课资源建设一定要把学生作为首要受众。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建设微课资源过程中应为学习者构建既符合教学主题又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问题,建设配套的微课资源,通过练习、测试、学习反思、在线讨论等活动,将授课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为学习者提供真正意义上虚拟课堂,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意义的建构。

3.2突出“微”特性

生活在Web3.0时代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在变弱、持续注意力时间在变短、认知注意力呈现碎片化。为适合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需求,微课的核心要素“微视频”相对精品课、资源共享课中的视频时间更短(通常为5~15min),其容量也较小(不足百兆),有利于网络的传播和分享。其教学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微型化原则,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微课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解相比,其教学主题更突出,教学内容更具体、精炼,通常情况下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力求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学到最关键的知识。3.3注重实效性高职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要,服务于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具备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类微课资源建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理论讲授型微课应以知识点讲解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实践演示型微课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传授,以全真(或仿真)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拍摄时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清晰的展示操作要领与工作流程。

4《机械制造基础》微课资源的设计

4.1前端分析

4.1.1学习内容分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冷热加工和机械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我们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该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学习情境(11个课业),主要讲解工程材料相关知识、金属切削的基本规律及控制、金属切削刀具、机加工工艺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较全面地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基础知识;能根据工程要求正确选用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式;能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加工工艺方法;掌握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具备分析和检测机制产品质量的初步能力。

4.1.2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学习对象是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相关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其主要特征为:他们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可以乐此不疲地从网上下载音乐,随时自拍并上传照片,在QQ和微信等社会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难以坐下来专心读书,甚至难以专心面对面地与人聊天。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所以欢迎能方便自学的学习媒体。

4.1.3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分析

高职层次的高校录取门槛低,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够高,理解能力差异较大。学校的学生有的来自中职,有的来自普通高中,学习基础和素质参差不齐,要求学习媒体能够因材施教。

4.2细化知识点

知识点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可得到不同的理解。在本文中,笔者认为:知识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媒体(如视频、声音、文字、动画、图画等)相互协调以表达一个局部的逻辑意义的知识的集合。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看成是学习者对一系列知识点的学习过程。根据知识内容的粒度大小,知识点可分为元知识点和复合知识点,元知识点是指内容结构不可再分的知识点,复合知识点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知识点构成,多个知识点构成一个知识模块(或主题单元)。以学习情境2“加工可调支座”中的课业2.2为例,在保持知识点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依据知识点属性和规律及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将“车刀”这一教学内容分为:车刀的结构、车刀的组成、车刀的几何角度3个知识点(如图1所示),车刀的组成又细分为前刀面、后刀面等6个元知识点(如图2所示)。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是相互独立的,又是循序渐进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笔者可以在10min左右将每个知识点讲解透彻。

4.3确定微课的类型

在对知识点进行细分之后,微课资源开发者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点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步骤和组织形式,综合运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对知识点进行表现,这样才能使其更加贴近学习者,更易于被理解。目前,我们根据课程特点主要开发了“理论讲授型”和“实践演示型”两种微课,分别讲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以学习情境2“加工可调支座”中的课业2.2为例,“车刀的结构”“车刀的组成”“车刀的几何角度”等微课为“理论讲授型”微课,这类微课通常以语言传递信息,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式,围绕单一知识点,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适合学生的知识编码情境,采用适当突出、强调、重复等呈现方式。“装夹套类零件”“钻中心孔”“钻孔”“车削内孔”“攻螺纹”等微课为“实践演示型”微课,主要讲解程序性知识。这类微课应以活动为载体,以直接感知或实践训练为主,其设计思路为:呈现教学目标呈现正例引导学习者发现关键特征。可现场拍摄高级技师(教师)的示范操作,亦也拍拍学生的正确(错误)操作,经后期剪辑、编辑而成。

篇(5)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篇(6)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识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3]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围绕四要素以及翻转课堂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教学模式流程,将基于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上-课后。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

课后,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篇(7)

校园网能够提供信息的与更新、邮件服务、FTP服务、校园办公系统平台、图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服务,这些服务也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微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以视频为载体,展示的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而校园网络作为“三通两平台”的基础,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有地点、有目标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教师很好地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微课资源。

一、校园网微课资源平台的优势

1.便于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课资源

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现如今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包括硬件资源和软环境,这种差异导致同一种微课资源可能只适合一部分学生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差。如果我们使用本校教师开发的微课资源,就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校园微课平台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地使用学校微课资源,当学生缺课或者学习能力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赶上教师的授课步伐。

2.便于微课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很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器,搭建了自己的校园网及网站信息服务。将微课资源整合到自己的校园网站内,可以很好地管理教师的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及时迅速地上传、修改、删除微课资源,网站管理员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的维护和管理,有效地避免资源的繁杂无章和冗余。

二、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1.硬件资源的建设

很多学校面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面临一次次的教育现代化验收,已经搭建了自己的服务器,建设了自己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及其相应的配套系统,并实现了班班通。很多学校都拥有硬件环境,无需进一步升级改造,至于软环境,只需要在原有的校园网站上增加虚拟目录或增加子域名即可实现,也就是利用Windows 2003或者Windows 2008的IIS虚拟目录,结合SQL数据库使用。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服务于本校,目标是响应迅速、易于管理,所以无需配备高端服务器。

2.微课资源系统的建设

微课资源系统主要是面向学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设置三层目录结构,即科目―章节―知识点,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制作微课,微课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内联系、知识点概括、微课、自学评价、相关知识即拓展内容六大块,微课采用较流行的流媒体视频FLV与SWF格式。

Windows 2003对FLV格式不是很支持,特别是对于虚拟目录将无法播放,所以可以设置为独立服务器或者使用SWF格式,当然也可使用Windows 2008。源代码的开发可以使用ASP技术,结合SQL数据库或者ASP与ACCESS,这样不但开发速度快且易于修改。

3.资源空间的分配和管理

校园内部教师统一设定账号和密码,教师登录后可以使用eWebEditor在线新建或编辑课题,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点概括、课内练习、学习评价、相关知识点、相关微课视频的上传等,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空间,个人资源存放在自己的空间内。教师的空间可以通过网页或者FTP登录,并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修改,网页上传通过系统的FSO系统组件进行管理,FTP则是通过Serv-U FTP进行管理和维护。

篇(8)

对于传统的教学观点来说,文化课的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重点,在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对于增强我国的学生体质和体育知识的传播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下,我国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却作用不大。体育课程自身要求的大都是户外的实践,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无法很好的实现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微课”的出现是有效的实现高效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的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教育模式虽然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潜意识里仍然是以分数定胜负,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部分地区或学校压缩了体育教学的时间,致使学生们接触体育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的少,学生们对于体育的认知也有待加强。即使部分学校加强了体育教育的认知和改革,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大大的降低,这从另一个层面上反应的就是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微课的优势

微课的教学是通过五个步骤进行的:首先明确本次课程的核心概念与核心;然后写出15到30秒的微课的大体框架,为核心内容做铺垫;第三,用麦克或摄像头等多媒体录制上面的内容;设计后续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探索课后内容;最后,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传至课程平台。它对于一些实践类、知识较为抽象的课程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不限区域和科目来实现相应的教学,这种学习资源是比较符合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掌握课程设计的技巧,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来实现引导教学的目的。

三、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体育微课的建设需要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划分课程类型,例如篮球项目中的三线快攻的跑位、投篮、传接球、运球急停跳投等内容,需要对课堂上录制的视频进行深加工,突出关键环节。课程主干下的投篮的分知识点:分为单手投篮和双手低手投篮、反手与勾手投篮等。在相应的课程分支下,可以看到更具体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路径,这样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很好的路径指导,以及认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避免使所学知识彼此孤立。微课的制作需要从每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下面就以体育课程中的篮球项目作为案例,根据微课设计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1教学目标要明确。

篮球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但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意志品质也是关注的焦点。根据多元发展理论,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与提高作为重心,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而且具备良好的从事篮球运动的综合素质。高校更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多个评价级别,突出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建立突出“普及”和“娱乐性”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呼应。

2教学策略要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练习。

激发篮球兴趣,提高篮球参与,结合NBA球赛,把球赛中的精彩片段截取出来,并加入教师的点评与解说,对学生来讲,更容易接受,并能够激发更高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计投球、扣球等慢动作,把球星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细节分解,能够更细致的给学生参考,这样学习者不必再熬夜看电视直播,他们只需要在不懂的时候,翻出投球的微视频,立马可以抓住要害,加上平时的练习,效果一定比传统学习效果更好。当学习就像看NBA比赛一样沸腾,体育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前的体育教学过分重视身体条件好,基本技术扎实的学生,忽视了差生,微课正式弥补了这样的不足,可以让优质资源共享,把所有的资源都交给学生,一视同仁。

3学习评价不再局限于结果性考试。

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并根据学习的热情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课上的表现只占评价的一部分,而课下学生学习微课的效果也作为评价的依据。根据学生成绩动态变化给予实际评价,学生付出的劳动能在分数上得到体现,并且依据进步的大小进行适当的提升评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各阶段自身的缺陷,便于老师即使的进行个别辅导。

4拓宽学习环境和氛围

通过微课的学习,我们的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变得更加的开放和自主,并且在相应的平台上可以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群一起探讨和学习,这样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无限的放大,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以便于在实践中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汲取和消化,从而实现高效的体育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的开展体育课程是提高我国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强我国的基础体育知识普及的重要方法,因此,适时的采用微课进行体育教育工作是确保实现上述作用的有效途径。微课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于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的发挥现有资源的全面利用,可以为广大的师生们营造一种积极的、自主的体育知识的学习氛围。同时,这也要求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的加强相关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能力,设计出目标明确、实用性较强的微课教程,从而确保实现高效的体育教育工作,为我国的长远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体育素质较强的人才。

篇(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109-02

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信息流动传输、服务提供和业务聚合的平台。虽然数字化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正逐渐走入建设的“高原期”,以“工程测量”课程的资源建设为例,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已建成数字化教育资源访问量、利用率低

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学资源因“粒度”较大,不利于学生在课外“无监管”的状态下学习,也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自学;二是在现有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上,基本上依靠“教师―用户”之间的纵向交互实现信息交流和答疑解惑,而用户之间的横向交互很少,无法实现协作式、参与式学习,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能导致学习进程无法继续,最后不了了之;三是现有资源在建成后,受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资金、时间有限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进行维护和更新工作,在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必然会陷入被遗忘和淘汰的境地。

2.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改革意识

目前,“工程测量”任课教师虽然能利用社交软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解决施工一线遇到的问题,但只限于点对点交流,并未充分利用社交软件强大的由点及面辐射信息能力,将答疑解惑、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典型案例这种工程技术人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上进行传播和推广。再有,教师可以广泛接触到各类课程教学素材,但是不能灵活充分地将其运用于网络供学生课堂或课后学习,如在仪器教学初期阶段,学生会出现各种操作不规范或错误问题,很多教师只是不断在当场指出并纠正,而没有将这些错误制作为图片或视频,及时在个人教学空间或学生QQ群中供学生自学,缺乏一种将素材进行加工转变为教学资源,并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意识。

3.缺少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Web2.0时代,微课被认为是符合“移动化”、“碎片化”、“个性化”等时代特征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将传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进行重构以符合这些特征,但这一关键工作还缺少理论层面的支持,导致制作内容基本是由任课教师根据难易程度、熟练程度“随意”决定,已有微课资源离散,制作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同一个知识(技能)点的微课被大量重复制作,这种低质量的重复建设,使资源浪费现象不断发生。

研究思路与对策

针对目前资源及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已有成果和经验,并结合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测量课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经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云平台的“APRC”微课资源建设方法。APRC――Architecture(框架结构)、Polymeriz(聚合)、Radiation(辐射)、Common(共同),即“核心框架、广源聚合、多维辐射、基于社交共享共建”。社交云平台是指由大学城空间、QQ空间、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账号构成的去中心化的社交云平台。“广源聚合、多维辐射、共享共建”是指在社交云平台上,为高职院校师生、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等“多维”用户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技术支持等“多维”服务的同时,将在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聚合在云端,将平台上的知识资源、技能资源、案例资源、智力资源等通过教师甚至是用户的搜集、整理、转化开发为更多、更好的微课,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共享共建。下面,笔者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谈谈此建设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构建核心框架,完成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在开始拍摄微课资源之前,应根据微课本身“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的特点先规划好本门课程的“知识地图”――即知识、技能的核心框架,避免因碎片化学习导致“熊掰玉米”的现象出现,将之前的模块、单元结构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一步细化为点,同时绘制出这些点之间的关系图,根据此图,微课资源建设者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资源,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对学习者来说,他们可以按图索骥进行课程的学习。

2.以测量实训实习课为切入点,逐步完成课程系统微课资源建设

教师可先根据课程核心框架中规划好的技能点制作微课资源,以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复习等形式供学生使用,以此检验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适合“工程测量”课程的微课拍摄手段和方法,拍摄脚本模板,微课资源的其他构成要素、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方法等。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其他知识点和技能点微课资源的制作,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微课资源。

3.构建社交云平台,辐射教学服务,聚合教学资源

首先,通过合适的方式在课程教学微信公众号、教师个人QQ空间及大学城空间课程数字化教育微课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堂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材中,或在测量实训现场,在实习指导报告中以添加二维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知识和技能在施工测量一线的实际使用情况,拓展其知识面,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其次,教师可以将与学生、技术人员交流的经典案例通过社交软件,如公众号推送、微信朋友圈、QQ空间日志或大学城文章等进行,然后通过“粉丝”的转发或转载,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向外辐射教学资源,使得高职院校中从事测量课程教与学的师生以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都关注教师个人或团队社交账号,进而在众多社交账号构成的去中心化的社交云平台上实现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互,研讨测量教学中和一线施工测量中的问题,为制作课程微课资源提供实时的一手素材,从而使得课程微课资源与时俱进,并提高学习者使用和访问课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思想认识、共享平台建设、资源规范和利用效率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对课程教学、中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因此,加快课程系统化微课资源建设,搭建微课平台,在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篇(10)

一 引言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它所提供的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使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界线不断模糊和重叠。慕课打破了教育场域原有的资本配置格局,引发场域中原有位置上的震荡和关系摩擦,突出表现是各方力量对时空资源的争夺。”

英语专业的《英国文学史》课程普遍存在“赶进度”、“满堂灌”和“重史轻读”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更喜欢“速食阅读文化”,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缺乏兴趣。要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其作品的领悟和分析能力,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微课课程,建设慕课程以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团队根据慕课的理念,对《英国文学史》课程进行了改革,将微课、慕课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将翻转课堂作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场域,形成了模块化、结构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 总体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

慕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学课程融合为一体。教学过程要考虑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与技术的关系,还要考虑“师生”能动性,使硬件、软件、师生得到充分融合,发生“共振”(见图1)。

本团队依据微课特点,设计微讲义、微课件、微测试、微总结,提取文学课程知识节点,撰写文学课程微课脚本,利用录频软件制作微课视频,并将其应用于翻转课堂。一系列微课以特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方式共同搭建出结构化、主题式的文学学习微环境(如图2所示)。

2 课程内容设计

团队教师根据文学体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八个板块:英国文学史概览、诗歌、散文、戏剧、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和总结,每个板块由“课程视频”、“课程课件”、“课程微课”、“纵深阅读”、“练习与实践”、“在线互动平台”构成。“课程视频”为课程核心;“课程课件”是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微课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微课”是课程的重难点;“纵深阅读”和“练习与实践”是课程实践;“在线交流”是课堂的延伸及师生的互动。根据作家、作品、体裁或重难点,撰写微视频脚本,搜集素材,通过若干相对独立的微视频开展教学。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观看相关的TED演讲,阅读原著,在网上提交作业,根据在线题库开展自我检测,同时,给学生提供大量可持续开发学习资源,以多模态方式开展教学:师生共同利用Inspiration、Smartdraw、Flash等软件,设计制作头脑风暴图、知识树或微视频。

3 教学模式设计

本团队根据教师特长和文学体裁采取分段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既有稳定性、持续性和系统性,又有普遍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展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学作品。本团队还采用断代学习法、集中区别学习法、体裁分类法等,把作家作品分类,横向比较各个作家的特点,纵向比较流派及作家。采用线上讲授+线下讨论的多元化方式。线上每2周讲授一个文学体裁,将内容分解为多个微视频呈现,并以“在线交流平台”进行总结、延伸和拓展。线下则包括英语辩论、戏剧表演、主题展示、电子书、微作品等多种形式的延伸活动。

三 《英国文学史》微课建设

大数据为课程的普及提供了信息支撑,泛在学习为即时学习提供了技术动力,翻转课堂为慕课创立了现实版的网络课程标本。慕课的特征是学习对象、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等的开放性,随时随地、主动学习、数据记录等的网络化,课程的组织方式、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等的创新性。而微课的特征是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及结构相对独立。慕课均具有资源多元、受众面广、自主参与等特点。究其实质,慕课是同一课程下的微课群。借助慕课平台,推进微课的开放与共享,是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1 微课的设计与实现

(1)微课的基本要素

“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微内容、微故事、微问题、微研究,课程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本团队在课程设计时,坚持从“微”入手,形成微内容、微视频、微素材、微课件、微练习、微答案与微反馈的循环,并设计制作了系列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随时观看。

(2)微课的类型

本团队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了四类的微课:说明型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微课的基本内涵、设计原理与方法,测评标准与依据;呈现型微课利用关键文学知识节点,如作家关系等设计制作微课,使学生对文学史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例如,团队根据英国文学史对马洛、莎士比亚、谢丽丹、萧伯纳的总体评价和关系梳理,以时间为顺序,制作了四位剧作家的文学关系微视频。

该微视频设计包括脚本、片头、片尾、主体内容,通过电子黑板、文字呈现、画外音、作家肖像、动漫、音乐分别展示四位剧作家文学成就。画面动静结合,充满趣味。讲授型微课旨在通过微视频向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可视化呈现,“扩展其工作记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管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图形、动画和视频,采用自然图像思维,使抽象的概念、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习者的认知和接收。”例如:团队结合英国诗人彭斯和其诗作“Red,Red Rose”,利用“SmartDraw”和“Camatasia Studio”设计制作了微视频。内容包括:诗人和重要作品简介、诗歌难点讲解、文体特征分析、韵律和节奏分析、头脑风暴和讨论、纵深阅读、诗歌吟唱等教学活动。任务/活动类微课为深入浅出、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包括微戏剧表演、微剧本创作等。

在制作微课时,要注意内容分配,节奏的把握,画面的动静结合及视觉的接受性。“微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还需6个配套‘微教学资源’(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才可能发挥更大的学习效益。”

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把教师从繁琐的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然后设计制作教学视频;其次,应考虑个体差异;再次,组织高效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开展探究式、任务型学习活动。本团队在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依据以下设计原则:1)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文学知识的建构和内化;2)实现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学生可灵活选择文学学习资源,反复观看视频;3)创建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要求学生课前下载微课件,观看微视频、TED演讲、国际公开课程等。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开展大脑风暴,将文学知识节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视觉与听觉刺激,使学生了解文学要点间的联系,强化其学习及记忆效果。

部分课时采用“网络资源+网络互动+普通课堂”跨媒体的模式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课件和微课,用“iebook”制作电子书,在网络上进行讨论。课内,教师检查阅读情况,解答问题,参与讨论。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教师不仅提供了教学视频,微课视频以及其他资源,还提供在线辅导。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吸收内化”。

篇(11)

Foreign Micro-class Resource in Teaching

WANG Chenfan

(Music & Dance Department,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Micro class, is primarily a form of teaching to a single point a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a brief of the video or audio, to form a multimedia teaching-based teach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made a simple analysis on background of micro-class produced, the basic form, and policy established.

Key words miceo-class resources; music course; content construction; use of resources

微课是一种与常规课程相比,较为微小的课程模式,主要是用来传授单一性或是为了突破某一专业性的知识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简短的视频进行内容的设计。教师在课程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将微课资源作为基本素材,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与复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注意力,充分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对于微课程而言,作为一种现阶段新兴的教学形式,逐渐得到更多教育人员的关注,与此同时,在移动教学以及在线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现阶段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微课程教学相关理念,并加以合理的运用,从而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充分的保证。

1 微课程产生的背景

(1)国外微课的产生背景。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 LeRoy A. McGrew,在一次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提出了60秒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案例,其内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让一些并不是专业化学研究人员在听课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理念可以被运用到其他的领域之中。而在1995年英国的Terence Kee教授在他的课堂上提议,让学生们通过与特定主题内容的理解进行一分钟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核心性的概念,从而可以快速应对学习知识,而直到2008年,微课这一概念由美国的墨西哥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并逐渐运用在在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程内容给的建立,可以形成一种主义性的思想指导模式,将在线学习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使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等模式的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性的教学资源。

(2)国内微课的产生背景。对于国内的微课程而言,最先提出微课程理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研究人员胡铁生,他主要是按照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对微课程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视频教学作为基本的载体,其视频内容的建立应该反应教师在课堂中对某一个知识点内容的分析,以及与教学基本内容的融合,而核心性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教学片段。与此同时,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包含教学内容的设计、素材软件的分析、联系测试以及交流互动等环节,通过对高校音乐微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进行了简单性的描述。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突出教学结构的基本关系,突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性内容,从而形成一种可循环的系统模式,在整个内容的建立过程中,为我国教育资源的建立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国内外微课程资源的基本形态

2.1 国外微课程资源的基本形态

对于国外的微课程内容而言,在其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有卡通动画艺术、电子黑板以及真人演讲的形式,基本的课程会面向不同的专业,而在内容建立的过程中,视频的内容会保持在10分钟左右,且会配备字幕。在国外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微课程包括数学、科学以及经济学等,教师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会通过电子黑板与教师在旁讲解的模式进行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基本内容,在理科课程内容的建立过程中,系统性较强,会直接进入主题,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充分的保证。

2.2 国内微课程资源的基本形态

现如今,国内的微课网站已有不少,如:中国微课网、大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湖南微课网、ESNS网等。国内的微课程主要是为了通过全新教学理念的建立,为学生们提供多层次的知识结构。ESNS(Education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教育社交网)网站系统的建立准确地整合了微课程的检测系统以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系统,通过分层次理念的建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现阶段我国微课程建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慕课”、“微视频”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在这些课程内容的建立过程中,逐渐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慕课”教学理念的优化,逐渐形成了先听课,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究的模式。教师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学生将视频内容进行分解,掌握课程的学习技巧,从而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性的保证。而且,应该实现个性化以及分享式的内容组建,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知识体系分享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们的共同进步。

通过对国外微课程与国内微课程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微课程教学并不等同于国外的微课程教学情况,并不只是局限在中小学以及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在高等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教学方式。国外的微课程资源较为完善,但是,国内的教学资源却单一化,主要是以课堂内容记录为主,教师主要是在后期对视频内容进行加工,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使整个课程内容的建立缺乏一定的连贯性,而且,在内容编辑的过程中缺少对内容的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程建立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在现阶段国内的微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大型的微课程资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微课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3微课程资源建立的基本策略

3.1 国外微课程资源建立的基本策略

国外微课程的内容,一般是相关课程的知识背景以及课堂的重难点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对课程有一个基本理解。课程主题以及讲解的思路清晰,引入关键性的话题内容,关键词总结到位,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建立提供合理化的依据,这种教学的内容会更适合非正式性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性的学习模式。对于理科的微课程案例而言,会有案例课程的讲解,其中的例题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会与基本的知识体系有紧密性的联系。通过视频内容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性的定位,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对不懂的知识内容反复理解。在这种教学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将学生学习的时间延伸到课外,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专业性的课程讲解。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微课程评价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表格的建立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基本现状,从而帮助学生们制定科学化的学习意见,从而为学生们的学习营造更多的合作时间。在国外可汗学院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会将“满十分前进”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中的基本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建立主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内容使学生在联系的过程中充分巩固,在特定的单元练习过程中,只要学生在最后达到了十分,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进行学习,这种教学系统的建立,可以为学生们建立自我评价的模式,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性问题,从而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国内微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微课程系统的建立与实际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有些课程会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记录在课上直接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有翻转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等思维模式,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在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内容的充分结合,对于核心性的视频资料可以通过多样化形式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的引入、核心性概念的讲述,探究过程中演示等,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微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整性的设计理念,实现动态化教学资源的建立,实现互动性的教学理念。在片段化教学内容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逐渐形成系统性的资源内容,而且,微课程内容的建立应该经过其他教师以及同学们的审判,从而形成课程化的系统形式。在国内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很多资料都是原有的设计理念,在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资源进行合理性的设计,相关内容的设计时存在着一些跳跃性,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资源建立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高校音乐微课程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面对教材,将教材与生活充分融合,实现主动性的课程教学理念。其次,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原课程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们创新性意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保证。最后,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解决实际的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