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9: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节能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篇(1)

1前言

居住建筑采用节能措施是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和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新型住宅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相继出台,对居住建筑提出了节能要求及节能措施。而评价住宅是否达到了节能标准就必然涉及到具体的节能评估方法,正确的节能评估方法有利于合理适用的节能技术及措施的推广,是促进住宅节能事业发展的关键。

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评估节能建筑应首先校和该建筑各个朝向的窗墙比和外窗以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各项参数是否都满足《标准》的要求,即优先采用“规定性指标”来评价居住建筑的节能效果。然而,住宅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促使住宅建筑的设计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住宅建筑不能完全满足《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要求,例如南向外墙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导致南向窗墙比超标,建筑体形复杂多变导致体形系数过大,此时需采用《标准》中的“性能性指标”,即动态模拟分析方法,计算建筑物全年的采暖空调能耗,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采用动态方法计算住宅建筑能耗,一般又包括两种节能评价方法:“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加以阐述并进行对比分析。

2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采用“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下,计算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即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并与该建筑所在城市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相比较,如果计算值不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就认为该建筑达到了节能要求,如果计算值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则认为该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此时需调整该建筑物的热工性能,直到计算结果满足限值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范围内的不同城市由于气象条件的差异,节能综合指标限值也有所不同,其具体数值是在标准计算工况下,通过对两栋典型六层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耗电量进行模拟计算来确定的。这两栋建筑的建筑面积各2200m2左右,体形系数0.31和0.35,南北朝向,每层两个单元四户,每户建筑面积稍小于100m2,分为2~3个卧室,1个起居室,1个厨房,1~2个卫生间。卧室和起居室控制温度和换气次数,卫生间和厨房不控温。东西山墙不开窗,南北墙上的窗户都有水平遮阳。外墙的传热系数为1.54W/(m2·K),屋顶的传热系数为0.93W/(m2·K),窗户的传热系数为3.1W/(m2·K)。将这两栋典型建筑放到夏热冬冷地区的合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南昌、成都、重庆9个大城市的逐时气象条件下计算,把计算出来的一些结果按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回归,得到与HDD18(CDD26)相对应的建筑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空调)年耗电量关系。根据回归得到的关系式计算并绘制出对应不同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下的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限值的数据表格,然后根据具体建筑所在城市对应的采暖和空调度日数,采用线性内插法确定该市的全年采暖及空调耗电量限值,例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上海地区住宅建筑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为55.1kW·h/m2。由此可见,限值法中的“限值”实质上是典型多层标准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耗电量值。

3对比评定法

采用“对比评定法”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是指将评估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和相应的参照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其中参照建筑是对比评定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参照建筑是一个假想建筑,它与评估对象在大小、形状等方面完全一致,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满足《标准》中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因此参照建筑是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将评估建筑与参照建筑进行能耗的计算对比,如果评估建筑的能耗不高于参照建筑的能耗,则认为它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如果评估建筑的能耗高于参照建筑的能耗,则认为该建筑达不到节能要求,必须调整该建筑的热工性能,然后再进行对比计算,直到不高于参照建筑的能耗。

采用对比评定法评价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关键在于参照建筑热工参数的正确选取。参照建筑应按以下规定来确定:(1)参照建筑的建筑外形、朝向、建筑面积、外墙表面面积、屋面面积均应与评估建筑相同;(2)参照建筑各朝向的开窗面积应与评估建筑相同,但当评估建筑某朝向外窗面积超过《标准》规定,参照建筑该朝向的外窗面积应减小到使该朝向窗墙比达到规定的上限值;(3)参照建筑围护结构的各项热工性能指标均取《标准》规定的相应限值。

“对比评定法”是一种灵活、切实的方法,已被《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国外许多建筑节能标准所广泛采用。

4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发现“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和“对比评定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选取的建筑能耗比较基准上有所不同,前者以固定数值作为比较基准,后者则以参照建筑的模拟计算数值作为比较基准。限值法操作方便,采用固定数值来评估所有类型建筑的节能效果。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不同类型的建筑要达到相同的能耗指标所采用的节能措施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比较容易满足节能要求,而低层建筑则较难达标,即使对同类型建筑,由于体型系数等参数不同,建筑能耗也相差很大。另外,计算建筑面积和空调面积稍有误差也会导致最终评估结论大相径庭。而“对比评定法”比较灵活,参照建筑的能耗是变化的数值,即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对比基准,因而更加切合实际。下面选取了位于上海地区的三栋住宅建筑,通过动态模拟计算,并采用两种评估方法进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分析,具体模拟计算均采用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研发的DeST住宅建筑节能评估软件,计算条件与《标准》的规定一致。

实例1东方金门花园(见图1)

该建筑有25层,建筑类型为高层住宅,采用ZL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作内保温。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1-5层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1.48W/(m2·K),6-25层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1.50W/(m2·K),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m=1.00W/(m2·K),外窗传热系数K=3.70W/(m2·K),计权窗墙比0.25。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见表1:

图1东方金门花园建筑模型图

表1东方金门花园能耗计算结果评价方法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对比评定法

标准限值

实际建筑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年采暖空调耗电量(kWh/m2)

55.1

42.8

42.9

42.8

节能效果评价

节能效果显著

达到节能要求

实例2漓江山水花园(见图2)

图2漓江山水花园建筑模型图

该建筑属于低层独立建筑,采用挤塑聚苯板作外保温。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0.84W/(m2·K),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m=0.51W/(m2·K),外窗传热系数K=2.70W/(m2·K),计权窗墙比0.19。在统计建筑面积时,未考虑地下室和车库的面积。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见表2:

表2漓江山水花园能耗计算结果评价方法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对比评定法

标准限值

实际建筑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年采暖空调耗电量(kWh/m2)

55.1

57.9

68.1

57.9

节能效果评价

未达到节能要求

节能效果显著

实例3东方城市花园(见图3)

图3东方城市花园建筑模型图

该建筑为典型的六层多层住宅,采用膨胀聚苯板作外墙外保温,挤塑聚苯板作屋面保温。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0.86W/(m2·K)左右,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m=0.67W/(m2·K),外窗传热系数K=3.0W/(m2·K),计权窗墙比0.25。计算结果和评价结论见表3:

表3东方城市花园能耗计算结果评价方法

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

对比评定法

标准限值

实际建筑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年采暖空调耗电量(kWh/m2)

55.1

48.1

53.2

48.1

节能效果评价

达到节能要求

达到节能要求

以上三个实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采用两种方法得出的节能评估结论不尽相同:对高层住宅(东方金门花园),“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较高,“对比评定法”则基本达标;对独立别墅(漓江山水花园),“综合指标限值法”评价是不节能,“对比评定法”则是节能效果明显;对多层住宅(东方城市花园),两种方法的评价都是达到节能要求。如果从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方面来评估以上三个建筑,它们基本都能满足标准的节能要求,这与“对比评定法”的评估结论是一致的。另外按照对比评定法的定义,参照建筑符合节能标准,但若采用“限值法”来评估与低层建筑相对应的参照建筑(漓江山水花园)时,却得出不符合节能标准的结论,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限值法”中的限值对应多层标准住宅建筑的能耗,不适用于其他的建筑类型,所以评估多层住宅时两种方法的结论一致,而评估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时却不相同。城市高层住宅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总量巨大,远大于其他建筑类型的能耗,应加强节能方面的要求,而采用限值法评估,高层建筑很容易达到节能标准要求,甚至出现对其不采用节能措施也能达标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节能评估的最终目的。

5结论

使用动态模拟软件DeST对不同类型住宅建筑进行能耗计算,并采用两种节能评估方法进行节能评估,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现行节能标准规定采用的“节能综合指标限值法”仅适用于多层住宅的节能评估,不宜应用于其他类型,尤其是高层住宅的节能评估。

(2)“对比评定法”是一种灵活、切实的节能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评估,因而比采用限值法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面积约1.5亿平方米。根据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空调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商业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以及其它动力设备等方面。表1显示了上海地区各种商业建筑能源消耗的各成分比例。其中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总能耗的50~60%。

表1:上海地区商业建筑能耗成分比例

空调照明卫生热水动力设备及其它

饭店46.113.5319.4

商场40.533.710.715.2

写字楼49.733.32.717

医院30.313.941.814

空调能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补偿维护结构传热的能耗占40~50%,新风处理能耗占30~40%,空气、水输送能耗占25~30%。图1显示了北京某著名商业建筑各设备(冷冻机、水泵、空调箱、照明、动力)电耗的积分图。该建筑的65%的电耗是空调系统。

图1各设备耗电量积分图

2、中国商业建筑节能潜力

通过对中国商业建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例如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2显示了北京十家大型百货商场每平方米耗电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电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50%。此外写字楼和旅馆类建筑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图3中北京16家星级旅馆的1997年的能耗状况,能耗最大的旅馆能耗费是能耗最小的旅馆能耗费的将近3倍。

图2北京十家商场能耗图

图3北京16家旅馆能耗图

*通过对商业建筑的模拟分析发现,建筑的理想能耗与实际能耗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原有空调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设计等原因造成。通过对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极大的节能效果。例如下图所示为北京某四星级饭店的水系统,从图中可看出,标准层加压泵后的阀后压力为1.12MPa,而加压泵前的阀前压力为1.15MPa,即经过加压泵后压力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加压泵前后的阀门开度只有25%,这说明标准层加压泵是多余的,如果取消标准层加压泵,经估算每年可节电10%,约22万度电,节省运行费16.5万元。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北京双安商场的空调风系统的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风为商场内供冷,从而减少了一个月的冷机运行时间,据统计每年可节省能耗费30万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万元的投资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马河大厦,通过节能改造,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30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对比、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商业建筑节能的途径和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商业建筑的节能关键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业建筑,而在于对已有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表2显示了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维护结构来节能的经济效益是最低的。

表2: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分析

改造投资改造收益投资回收年限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1$10~20$1~2月

更换风机、水泵1$0.8~1.0$1~1.2年

增加自动控制系统1$0.3~0.5$2~3年

系统形式的全面更新1$0.2~0.4$3~5年

建筑材料更换1$0.1~0.05$5~10

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对数十幢商业建筑的调查和测试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商业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套技术-MATE技术,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该技术是包括调研测试(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踪实施(Tackle)和节能评估(Evaluate)在内的“MATE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4、商业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已有节能改造项目的统计,节能改造每平方米可获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业建筑节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广中心、全国范围推广三个阶段来发展的话,各阶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一阶段: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600~900万元

*第二阶段:改造面积:40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万元

*第三阶段: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直接效益:30~45亿元

三个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电和40%的发电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当于可为国家节省25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环境排放562万吨CO2,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贡献。

节能改造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量仪表及安装费用

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主要是计量改造效果,让业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动节能改造工作发展。根据已有改造工程的统计,计量仪表的投资约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阶段的仪表投资分别为75万元、1000万元、3.8亿元。

*培训费用

*制定标准和政策费用

*宣传、传播费用

*建立节能改造中心和节能小分队费用

*节能改造工程投资

由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造工程投资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资可以说服业主承担或采用其它的融资方式。

篇(3)

1.引言

由于我们国家建筑节能工程起步晚,从业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对建筑节能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执行不力,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与验收规范不匹配,与建设部要求节能图审单列的规定不一致,随意变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节能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制止。为此,我们撰写了《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与大家研讨交流,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2.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2《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4《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自2008年1月29日起施行;

2.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6《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自2006年7月31日起施行;

2.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2.8《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2.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2.1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2.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至此,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加强监控力度,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非常重要。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3.建筑节能工程基本内容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划分的10个分项工程及其主要验收内容:

3.1墙体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饰面层等。

3.2幕墙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气层、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

3.3门窗节能工程:门、窗、玻璃、遮阳设施等。

3.4屋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层等。

3.5地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等。

3.6采暖节能工程:系统制式、散热器、阀门与仪表、热力入口装置、保温材料、调试等。

3.7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系统制式、通风与空调设备、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

3.8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系统制式、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管网、阀门与仪表、绝热保温材料、调试等。

3.9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等。

3.10检测与控制节能工程:冷热源系统的检测控制系统,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

4.建筑节能工程基本要求和重点

4.1一部涉及多专业的验收规范

《规范》是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相关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中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工程的实际情况,突出了验收中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的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2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

《规范》第1.0.5、3.1.2、3.3.1、4.2.2、4.2.7、4.2.15、5.2.2、6.2.2、7.2.2、8.2.2、9.2.3、9.2.10、10.2.3、10.2.14、11.2.3、11.2.5、11.2.11、12.2.2、13.2.5、15.0.5条,共20条强制性条文,比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多,必须严格执行。

4.3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合格后进行

根据国家规定,建设工程必须节能,节能达不到要求的建筑工程不得验收交付使用。因此,规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并用黑体字标志为强制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也就是建筑节能验收是单位工程验收的先决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

4.4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加限制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中可能需要改变节能设计。为了避免这些改变影响节能效果,所以对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格加以限制。一是任何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均需事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二是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不应降低节能效果;三是涉及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除应由设计单位认可外,还应报原负责节能设计审查机构审查方可确定;四是确定变更后,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这一设定增加了节能设计变更的难度,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节能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节能设计变更。

4.5采用“四新”技术应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简称四新技术。四新技术由于新,尚没有标准可作为依据。因此,对于四新技术的应用,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国家鼓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但为了防止不成熟的技术和材料被应用到工程上,国家同时又规定了对四新技术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评审或实行备案等措施。具体做法是: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方可采用。

4.6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节能工程施工内容

鉴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以保证节能施工效果。

4.7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通常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其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可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核准,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材料和设备的“可视质量”,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目视和简单的尺量、称重、敲击等方法进行检查的质量。二是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这些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验报告、形式检验报告等;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出入境商品检验报告。三是按《规范》各章及附录A提出的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8现场实体检验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实体检验,包括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两大部分。一是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方法,采用附录C钻芯取样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外窗气密性的实体检测,是指对已完成安装的外窗在其使用位置进行的测试,是检验外窗的安装(含组装)质量,能够有效防止“送检窗合格,工程用窗不合格”的“挂羊头、卖狗肉”不法行为。二是对系统节能性能进行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见证检测报告。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允许偏差或规定值,按《规范》14.2.2表列的9个检测项目进行。

4.9建筑节能效果只能通过检测数据来评价

《规范》中相关章节及附录,对节能材料和设备进场复验项目规定有12项;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项目规定有2项;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规定有9项。这些复验项目、检测项目的数据,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中用来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规定,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是否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因此检测结论的正确与否十分重要。国家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签订书面合同。故目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见证检测资质,并通过节能试验项目的计量认证。

4.10把图像资料列入《规范》。本规范第4、5、6、7、8、9、10、11、12、13、15章,均要求对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图像资料列入了验收规范,以验证其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5.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5.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情况。

5.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情况。

5.3涉及建筑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重新报审和建设、监理单位确认情况。

5.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及建筑节能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情况。

5.5建筑节能专业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情况。

5.6对建筑节能示范样板的确认。

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6.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①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与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相符。②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形式检验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用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送检复试报告的核查情况。③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签认情况。

6.2墙体节能工程:①基层表面空鼓、开裂、松动、风化,平整度及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的处理。②保温层重点对保温、牢固、开裂、渗漏、耐久性、防火等性能进行检查。③雨水管卡具、女儿墙、分隔缝、挑梁、连梁、壁柱、空调板、空调管洞、门窗洞口等易产生热桥部位保温措施。④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架眼、孔洞等)处理。⑤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容易碰撞的阳角及门窗洞口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保温层防止开裂和破损的加强措施。⑥隔汽层构造处理、穿透隔汽层处密封措施、隔汽层冷凝水排水构造处理。⑦非采暖公共间(如普通住宅楼梯间、高层住宅疏散楼梯间、电梯前室、公共通道、公共大堂大厅、地下室等)按图施工情况。

6.3幕墙节能工程:①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②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缝隙处理。③建筑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保温密封处理。④遮阳设施的安装。

6.4门窗节能工程:①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外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处理。②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及金属副框隔断热桥措施。③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情况。④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安装及特种门安装的节能措施。⑤外门窗遮阳设施的安装。⑥天窗安装位置、坡度、密封节能措施。⑦天窗扇密封条的安装、镶嵌、接头处理。⑧门窗镀(帖)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及中空玻璃均压管密封及中空玻璃漏点复检情况。

6.5屋面节能工程:①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质量、厚度控制。②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平整度、坡向、细部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③屋面隔汽层位置、铺设方式及密封措施。

6.6地面节能工程:①基层处理的质量。②地面保温层、隔离层、防潮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③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的粘结及缝隙处理。④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的隔断热桥保温措施。⑤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等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6.7采暖节能工程:

①采暖系统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采暖系统的制式及安装;⑵散热设备、阀门与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安装;⑶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分室(区)热量计量设施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⑸散热器恒温阀的安装。

②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热力入口装置的选型;⑵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⑶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及各种阀门的安装。

③采暖管道的保温层、防水层施工。

④采暖系统安装完成后的系统试运转和调试。

6.8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①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⑵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⑶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空调系统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设备安装。

②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风管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测;⑵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⑶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加固等处的冷桥处理。

③各种空调机组的安装、与风管连接的情况及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检测。

④风机盘管机组的选型及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⑤空调与通风系统中风机的选型及安装。

⑥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选型及安装。

⑦空调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空调冷热水系统中的水力平衡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的选型及安装。

⑧风管和空调水系统管道隔热层、防潮层选材。

⑨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及配件与支、吊架之间绝热衬垫安装和冷桥隔断的措施。

⑩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的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及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和调试检测。

6.9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①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②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绝热层和防潮层的施工情况。③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的系统试运转及调试情况。

6.10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①锅炉房动力用电、冷却塔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计量设备安装②住宅公共部分和公共建筑的照明的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装置安装。③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节能装置安装。④低压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检测。

6.11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①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联动情况。②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与空调、采暖、配电和照明等系统联动运行、监测情况。

7.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7.1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施工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系统检测资料等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等;②检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重点部位隐蔽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③检查相关节能分部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标准及合格依据,以及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的划分;④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⑤监理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7.2验收组成员组成及节能验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7.3对节能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测、对观感质量进行检查。

7.4对节能工程竣工资料进行核查。

篇(4)

太阳能作为一种热辐射能源,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索取和利用新能源,进行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已进入实用阶段。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在今年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后,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环保新能源,一种较为简单、经济、环保、可靠的改善建筑环境的方法,一种很适合我国经济现状的采暖及供热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广泛的使用。

1主动式太阳能采暖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主要是通过集热装置来吸收太阳能并由热媒将所吸收的热量送入储热装置并加以利用。它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高,不仅可以供暖、供应热水,还能用于制冷等方面,但存在阴雨天气集热效率严重下降等缺点。近几年已在我国的城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使用。

1.1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在民用建筑中主要使用的是热度不高的热水,而将太阳能转化为温度不高的热水只要用简单的装置即可实现,因此被广泛采用。供应热水可以采取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单独的住宅中。集中供应热水,需要有一定物业投资,可以采取染油或燃气锅炉的作为辅助加热系统,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用于人口较集中的城镇小区、宾馆等民用建筑。单独供应热水,设备简单,不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适用于城乡各类民用建筑。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太阳热水器按其集热装置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1.1平板式热水器

由平板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储热水箱组成,一般采用自然循环运行方式。热效率高,金属管板式结构、免维护、长寿命、性价比高。对于珠江流域等冬天不结冰的南方地区,选取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是非常合适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缺点是不抗冻。

1.1.2真空管热水器

由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储热水箱构成,一般采用自然对流换热。真空集热管不但热损系数小,而且性价比也比热管、U型管等要高。对于长江、黄河流域冬天会结冰但冬天气温高于-20°C的地区,选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比较合适的,既可以抗冻又具有较好的集热能力,但是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主要缺点是:不承压、易结水垢、易爆裂。

1.1.3闷晒式热水器

是集集热与贮热为一体的整体式热水器,一般由二至三个涂黑的圆筒组成,维护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缺点是夜间散热大,热水不能过夜使用且在冬季也不能使用。目前在中国的产量正在逐步的减少,但在农村有较大的应用面积。

1.1.4热管式热水器

由热管太阳能集热装置和储热水箱构成,一般采用自然对流换热。具在-40℃的低温状态下也不会冻裂,热管内介质工作压力低,即使管壁温度高达300℃,也不会“爆管”。对于东北、内蒙、新疆等冬季气温低于-20℃地区的选用热管式热水器就比较适合。但缺点是热管的造价过高且热效率较低。

1.1.5U型管热水器

U型管式太阳集热器主要针对于温度要求较高温度工业热水,一般温度在70-90°C,它不但可承压而且产水温度高,价格又比热管低。但在民用建筑里的应用比较少。

1.1.6其他类型热水器

热管真空管热水器、真空管闷晒式热水器、U型管式真空管等,其原理不过是前面几种集热方式的综合,这里不再做专门的论述。

1.2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

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一般是指利用以太阳能直接辐射能量和空气中所储存的太阳能为作为蒸发器热源,辅以少量的电能驱动太阳能热泵而将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采暖系统。并可与制冷系统相结合用于夏季制冷。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泵机组、辅助热源系统和太阳能集热系统三部分组成。太阳能集热板放置于室外平地或屋顶,板内有制冷剂流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和空气中的热能汽化,再经压缩机压缩制热后,与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的水换热,将水加热到60℃用于供暖或生活用水。冬季太阳辐射量较小,环境温度很低,使用热泵进行太阳能低温集热,直接收集太阳能进行采暖。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主要特点是花费少量电能就可以得到几倍于电能的热量,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低温热源,这是太阳能采暖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利用双向式热泵技术,冬天向建筑供暖,投入1KWH的电力,可得到约4KWH的热能,夏天在向建筑提供冷能的同时提供卫生热水,投入1KWH的电力,可得到约7KWH的热能和冷能。热泵供热系统节能高达70%,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最简单的被动式太阳能设计是那种之间获得式设计,即让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上并加热它。太阳光的热量储存在建筑物固有的蓄热体里,如混凝土、大理石地面或是石墙,都能储存并缓慢地释放热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朝南开一扇大窗,并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做墙体,且蓄热体一般置于这种好的保温材料做成的隔热墙之中。蓄热体一般指可以储存热量的集热体,多采用附属于隔热墙的形式存在于建筑物的墙体之间。隔热墙是由8到16英寸厚涂黑的石墙、热吸收材料、覆盖并距涂黑石墙3/4到6英寸距离的单层或双层玻璃。太阳光的热被储存在玻璃和黑材料之间的空气中,通过涂黑的石墙慢慢地传导到建筑物的内部。

3太阳能发电系统

家庭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组成,其光电转换率可达到19%-35%。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把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交流负荷使用。控制器对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一方面把调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蓄电池组储存,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控制器又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蓄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充电。当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放完时,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放电,保护蓄电池,同时并网市政供电系统,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4太阳能在制冷方面的开发和设计

目前,利用太阳能制冷空调不外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一热转换,以热能制冷。前者系统比较简单,但以目前的价格计算,其造价约为后者的3—4倍,因此国内外的太阳能空调系统至今仍以第二种为主,而后者又多采用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一般来说吸收式制冷是液体气化制冷的一种,它和蒸汽压缩式制冷一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压低温下气化已达到制冷的目的,所不同的是:蒸汽压缩式制冷是靠消耗机械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而吸收式制冷则靠消耗热能来完成这种非自发过程。并且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系统具有对热源温度要求低,可以在比较大的热源温度波动范围内工作的优点。该类系统的研究和利用得到了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其他例如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近几年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

5今后太阳能利用的发展前景

现在太阳能的利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太阳能的利用也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加上太阳电池应用,为建筑物提供采暖、空调、照明和用电,完全能满足这些要求,称为“零能房屋”,并采用新的建筑一体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从而实现太阳能技术和建筑艺术完美结合。这种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是由美国太阳能协会创始人施蒂文、斯特朗20年前所倡导的,由于当时太阳能电池过于昂贵,无法实施。如今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一体化思想的实现已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在我国建成经过了特殊设计太阳能建筑,该建筑是完全依赖太阳能提供热水、制冷、取暖、照明的“零能耗”的新型太阳能建筑示范楼。其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小于10W/m2,建筑自身节能水平达到75%,考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综合节能率超过了90%。建筑热工设计指标远高于国家节能50%标准并且达到欧洲现行最高的节能标准。从建筑使用中节约的能源费用角度去计算是具有明显效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由于采用了一体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太阳能技术和建筑艺术取得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建筑节能》杨善勤,郎四维,涂逢祥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在西北地区的应用前景》赵敬源,郊永亮.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4):81-84

3、《太阳能在住宅中的应用》高芳藏.住宅科技,1989,2:33一35

4《我国太阳能建筑发展对策》陆维德.太阳能,1999,1:2一3

5、《新型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研究》李云苍,Eric,J.Hu等.新能源,2000,22(11):1一5,15

篇(5)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三方的关系

建设方、设计方、集成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主体。他们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实际上,参与工程实施的单位往往多达几十家,其承担的工作各不相同,就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实施中大致涉及到以下几方:建设方、设计方、系统集成方(弱电系统总/分承包方)、工程总承包方、工程建设监理方。以上各方在工程实施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传统的建设工程相比,对参与工程的各方而言,无论其工作程序、内容、与其它各方的协调等都有所不同。为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工作的职责和界面,将贯穿工程全过程的各方归纳为:建设方、设计方和系统集成方。三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包括以下几点,见表1。

三方在工程中的职责和范围表1

对象

工作职责和范围

建设方

落实施工前的有关前期工作,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明确需求,落实建设资金,制订工程时间目标,安排落实各项计划,协调各种关系,组织实施直至竣工验收,接收管理。

设计方

总体负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和业主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及有关文件编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平衡各工种设计问题,解决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及有关问题,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集成方

依据与业主签订的总包合同,根据业主的总体工程时间目标,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施工规范,依据设计所提供的土建、结构、水、风、电设计图及有关技术参数,制定详细的节点计划时间表、系统深化设计、设备供货、组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协调各分包的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向业主提供竣工资料、系统培训、保修期内的维护和保修。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系统进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其设计、施工和安装等也朝着系统多、技术新和管理难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建设方、设计方、集成方这三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既是利益的共同体,又是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一个临时组合体,他们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不管是质量,还是进度,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系见图1。

注:合同关系协调关系

图1三方在实施过程中的关系图

三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因素见表2。

三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表2

对象

对工程影响和制约

建设方

资金筹措与到位情况,需求预测和项目建设的标准与定位,筹建班子、技术人员的水平,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

业主需求明确与否,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土建、结构、水、风、电各工种的平衡协调,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响应的及时性。

集成方

设计方设计文件和系统深化设计的深度,系统有关技术参数、接口的提供与开发,前、后道工序的影响,与有关设备供应商的协调,与各其它工种的工作界面、进度和组织协调。

2各方的职责技术界面划分

为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基于对工程实施的各阶段的分析,除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应按以下8个阶段进行:

(1)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2)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

(3)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

(5)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

(6)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验收及试运行;

(7)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

(8)建筑智能化系统保修及维护。

以下将工程各方的职责及相关工作的界面划分及其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

2.1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阶段

建设方组织专家、顾问、设计方在建筑扩初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规划设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和立项等。

2.2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阶段(见表3)

初步设计阶段的职责及主要工作表3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求书或招标文件编制

设计方

智能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

2.3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阶段(见表4)

在这一阶段,系统深化设计工作主要由集成方来完成。集成方按照招标书的要求,根据设计方完成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进行系统深化设计。

集成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应由设计方来审定是否符合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则进入建设方和集成方的合同签署;如果不符,集成方应对深化设计作出修正。以上工作应循环进行,直至全部相符,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深化设计阶段各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表4

对象

对工程影响和制约

建设方

资金筹措与到位情况,需求预测和项目建设的标准与定位,筹建班子、技术人员的水平,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

业主需求明确与否,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土建、结构、水、风、电各工种的平衡协调,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响应的及时性。

集成方

设计方设计文件和系统深化设计的深度,系统有关技术参数,接口的提供与开发,前、后道工序的影响,与有关设备供应商的协调,与各其它工种的工作界面、进度和组织协调。

2.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阶段

2.4.1施工前的准备

在完成上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建设方与集成方可签订弱电工程总包合同,并可转入工程施工阶段,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如期按质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如表5所示)。

施工前各方职责及工作内容表5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监督、检查集成方工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②协调设计方和集成方的系统深化设计③认定集成方提出的工程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设备安装、验收方法;隐蔽工程验收计划和方法;设计更改制度、协调会议制度等④参与工程所需关键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商或分包商选择的谈判并予以确认⑤提供和保证现场施工条件

设计方

①协助建设方认定集成方所完成的系统深化设计②协助建设方,认定集成方提出的施工有关制度,如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更改制度等

集成方

①完成系统深化设计和工程施工组织②完成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管理制度、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等的制订③完成设备、子系统和系统测试、验收程序、方法

设计方和集成方的接口

弱电工程管线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和签署

建设方和集成方的接口

按照总包合同的规定,完成子系统分承包方的供应商的选择,并完成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

2.4.2施工阶段(如表6所示)

在工程施工阶段,上述各方的职责表明,相关各方在施工中有许多的接口或交叉。其技术接口就是设计文件、施工文件和安装验收文件。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设计更改流程和设计更改的各方权限。

施工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6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协调设计方、建筑总包方、集成方和监理方在工程实施中的配合②监督和检查工程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③参与设备安装环境及条件的验收④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⑤参与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⑥协助质监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⑦参与设备的安装验收

集成方

①全面组织和协调弱电工程的施工②组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③组织对设备安装现场环境及条件的检查④参与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⑤完成隐蔽工程的质监验收⑥完成设备的安装验收

工程总包方

①按照弱电工程设备施工图,完成弱电管线的安装②提供弱电大型设备的吊装条件和工具

工程监理方

①监督和检查弱电施工质量②参与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③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④组织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⑤参与设备安装环境及条件的检查⑥组织设备的安装验收

图2表示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各方的关联。特别是涉及设计更改及其确认,应在工程施工以前就作出规定,一般来说,应由集成方进行设计修改,由设计方认可修改,由建设方和监理方批准修改。

2.5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阶段(如表7所示)

调试阶段各方的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7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组织对系统的试用②审查准备接收的各种文档③准备接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建立相应组织④组织对系统的全面测试

集成方

①实施并完成系统集成联调工作②完成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③准备并完成系统验收和移交的各种文档④系统提交建设方进行试运行

工程监理方

①参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②参与系统试运行后的全面测试

2.6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验收及诫运行阶段(如表8所示)

试运行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8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参与子系统的用户技术培训②组织并参与各系统的初验③审查所有移交文档④完成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设计方

①审查所有初验文件②参与子系统的初验

集成方

①提交所有初验文件②组织并完成系统的初验③组织实施子系统的用户技术培训④提交系统运行和维护文件

工程监理方

①审查所有初验文件②参与子系统的初验

2.7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阶段(如表9所示)

竣工验收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9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组织并参与各系统的验收②提交系统试运行记录③审查所有移交文档④提交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文件

设计方

①审查所有验收文件②参与各系统的验收

集成方

①提交所有验收文件②组织并完成系统验收③系统移交建设方运行

工程监理方

①审查所有验收文件②参与各系统的验收

2.8建筑智能化系统维护及保修阶段(如表10所示)

维护及保修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10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系统日常运行②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③定期完成系统使用情况分析和系统应用效果统计④提出系统扩充、更新或升级的规划⑤进行系统维护成本及其产生效益的分析

设计方

①定期回访用户,听取用户的意见②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检查设计效果

集成方

①按服务承诺提供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②进行系统使用情况的分析、故障情况的分析,提出系统扩充、更新或升级的建议意见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互提技术文件及其深度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文件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即方案、设计、实施、调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记录和依据,其中部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是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全面综合研究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技术关键、实施要点以及工程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相关各方互提技术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提出有关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阶段技术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文件编制的管理,在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关要求。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程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有关行业和工程建筑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遵守有关行业的工作程序。

本研究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和"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试点大纲"建立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互提技术文件内容及其深度要求体系,该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工程各阶段互提技术文件表;

篇(6)

这里就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发展趋势,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影响发展的几个重点观念

1.充分注意地区差异的观念。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气候、人文、经济水平均有较大差异。不可能用一种类型设备通行全国。对于引进国外产品应分析其产生和应用的背景与我国的异同,择其善者而用之。超级秘书网

2.建立寿命周期成本观念,一般应按建筑寿命五十年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取其总和较低者作为选取决策的依据,不应只考虑一次投资最低者。

篇(7)

1建筑设计

1.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厂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1.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1.4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4.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1.4.2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

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2)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与结构构挂荷载。(3)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4)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十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13%,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1.4.3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如:美国研制的TB型保温隔热复合砌块;波兰的咬合式保温砌块,两块组合成320厚墙体,在空心砌块内填入高效保温材料,墙体传热系数K=01209~1100W/m2k;芬兰研制的一种空心砌块,空隙之间填入聚胺脂保温材料,300厚,传热系数K=0.25~0.28W/m2k。某些欧美国家50%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上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1.5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

1.5.1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奸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纽约第三大街53号办公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

1.5.2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