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园本教研兴园之路徐红
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毕茸先
幼儿综合能力培养初探罗慧
浅谈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开展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尹莉雯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杨晓芹
浅议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任会玲
浅谈对幼儿挫折意识的培养柴迎春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途径初探段朴芝
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郝宏玲
如何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李佳艳
论环境的开发与利用刘晓娟
幼儿识字教学初探王秀华
怎样使幼儿对识字活动感兴趣周琳
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开展刘锐
浅谈幼儿主题绘画教学陈怡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拜如丽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周泽敏
幼儿生活自理意识培养初探王英
对双语教育的反思与建议周艳芬
英语教育与生活融合的实践与探索杨桂青
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杨薇
让孩子体验音乐的快乐朱力君,唐美琼
刍议幼儿音乐教学的游戏化张光琼
浅谈小班幼儿的节奏教学杨涛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冯育娜
浅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欣赏邵迎春
对名画欣赏教学的几点感悟金艳
浅谈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的开展王泽香
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王蕾,向建荣
科研兴园促幼教发展潘秀芬
浅谈幼儿园"以人为本"的管理牛灿红
浅谈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徐秋霞
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发展舒艳
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初探高娜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李小梦
掌握幼儿特性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周琳
浅谈搞好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赵红云
浅析教师在生成活动中的作用马仕仙
试论怎样把握幼儿在自然科学活动中的情绪态度江岚
小班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杨燕
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李双瑞
沟通从心开始汤立仙
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许庆
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一点认识袁小砚
浅谈"让幼儿喜欢说"的方法和途径张娟
幼儿英语教学初探张雯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李惠英
幼儿语言教学新探王海一
刍议生活化的幼儿园英语教育蒋咏萍
浅谈幼儿园的英语教学马锐
试论音乐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万明
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王美芝
在常识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智力陈淑兰
珠心算趣味教学尝试李媚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陈晓春HtTp://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鲁瑞萍
如何在幼儿英语教育中运用体态语言陈荣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英语教育的实践杨婕
怎样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闵彩霞
浅谈幼儿绘画教学的策略李彦霖
浅谈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张俊
如何科学开展幼儿汉字教育马春花
浅谈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关系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王海燕
对"混龄表演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缪愫
浅谈混龄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姜晓华
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发展许先梅
数字多媒体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初探胡睿
浅谈幼儿韵语识字教学实施的五环节刘如玉
民族语言对幼儿普通话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周燕
浅谈少数民族幼儿的教育张会英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彭玉鑫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尝试晏海燕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沈娟
浅谈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王晓梅
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李艳梅,曾雪梅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魏蓉
创设良好工作氛围让教师享受职业快乐罗宏波
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卢燕秋
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初探阮艳燕
图谱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研究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王任萍
家园互动的有效途径施文晶
促进家园的合作张亚琳
发挥家庭及社区资源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袁波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杨玉花
利用本地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王凤
园本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实施宋欣媛,罗丽梅
开发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李红玫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206-02
"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被视为衡量化工高等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它也成为各高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例如,在自2003年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中,先后有6所高校的6门"化工原理"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占全部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35%。
1."化工原理"课程教材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化工类本科的《化工原理》教材约有20余种,多数以介绍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工艺计算为主要内容,少数结合"传递过程"和"分离工程"的相关内容,为改革类教材。
(1)天津大学主编的三套《化工原理》教材
由姚玉英主编的《化工原理》教材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化工原理"课程教材之一,其第一版于1992年出版,于1999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由于该教材基本概念阐述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连贯性强,工程观点突出等优点,长期以来且直至目前一直被许多高校所选用。
为适应时代以及不同专业对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所提出的新的需求,2005年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倾力打造了适合于化工、石油、生物、制药、环境、食品、材料等多专业使用的《化工原理》新教材。这套教材以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方法论为两条主线,系统并简明地阐述了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典型设备和过程或设备的强化途径。它的最大特点是拓展了内容,增加了适合于不同专业的知识点和实例。现在,这本新教材正在被越来越多高校所了解和认可,使用学校逐年增多。
(2)陈敏恒(华东理工大学)主编《化工原理》教材
该教材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在内容上与以往教材相比,加强了传递内容,并以传递原理将单元操作分类,体现了单元操作的过程共性。该教材在当时全面改革了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特色,因此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目前此书以进行了两次修订,其第三版于2006年出版。在多学时的《化工原理》教材中,这本教材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目前使用学校较多。
(3)王志魁(北京化工大学)主编《化工原理》教材
该教材自1987年问世,至今已出版第三版,主要适合于70-100学时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使用。作为少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材,该教材主要介绍了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过滤、传热、吸收、蒸馏及干燥等单元操作,其章节体系、内容多少和深浅程度受到使用者的好评。同时,由于目前与化工专业相关的交叉专业、新型专业招生量的不断扩大,这本教材的目前市场销售情况和前景都比较好。
目前出版本科《化工原理》教材的出版社包括化学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及众多的高校出版社。可以看出,"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化工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教材的建设和出版受到各高校和出版社的普遍重视,国内化工专业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几乎都编写和出版过《化工原理》教材。但是从影响力和市场的调研结果来看,编写学校实力较强、编写历史悠久的经典教材以及适用面更广或者特色更加鲜明的新编教材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2."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现状浅析
随着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辅助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例如,前面列举的五套《化工原理》教材都配套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教学课件,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支撑和服务。
除了与教材的配套资源之外,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东方仿真技术公司等很多单位都开发和研制了为"化工原理"课程服务教学多媒体课件。其中天津大学开发了多达八套的多媒体课件,可用于不同体系的"化工原理"全程授课使用。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则开发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同时也有多个高校开发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CAD设计软件。在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中,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别建设了"化工原理及实验"的网络课程,其中天津大学的网络课程被评为优秀网络课程,目前点击量已达到了十万余次。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指委和多所高校共同开发的"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中的"化工基础子库"则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发展的另一重要成果。
不难看出,现有的"化工原理"课程的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开发教学适用性更强、使用更灵活、交互性能更好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将成为未来"化工原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国琮.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汇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柴诚敬.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C语言程序设计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程。由于扩招和社会实际需要,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投入,包括教材的编写,课件的开发,实验室建设等。渤海大学是省属二本院校,鉴于生源状况和社会需求,从2003年开始,我们着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综合考虑了课程内容的多学科、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综合运用了各种媒体并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媒体间的互动,强调各种媒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体系,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五年的教学实践表明,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化教材体系的构建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满足了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化的教与学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程改革中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1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是一种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按照教育规律编写的供教学人员使用的知识信息符号载体,教材内容围绕语言自身的语法,很少涉及应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深度和例题习题配置上,使大多数学生感到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实例少,例题和习题的配置过于数学化,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虽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进行讲授,但很多课件都是教材内容的复制,讲授的内容还是围绕语言自身的语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依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生源状况和实际需要,编写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材,采用灵活有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
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确定教材内容;正确处理新理论、新技术与旧内容的关系,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少而精的教材建设原则;以知识结构为主线,以程序设计为中心,融入科学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立体化教材建设
立体化教材是指以形成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试题库、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等。
3.1主教材建设
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主教材建设通常是重点建设内容。2003年,依据课程特点和生源实际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对常规的C语言教材体系结构[1-2]进行了适当调整,将指针部分分散到相应的章节中分别进行讲授,增加了C语言图形绘制和C程序与DOS、BIOS接口两部分内容。强调学练结合、注重实践,与汇编语言课程形成紧密联系,便于学生掌握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的接口。依据同行专家、主讲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改,2005年,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出版。该教材整合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和数据结构课程的重叠内容,结合经典案例,以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文字表述和习题配置等方面都根据生源做了反复认真地推敲,达到了教材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最佳平衡[3-4]。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多所高校选作教材。
3.2实验指导书建设
依据主教材结构和实际需要,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和上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了16组具有代表性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个与当前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题目,写出实验报告并演示程序。设计了10个综合性的实验题目,目的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利用,检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书的特点是体现教材的重点的难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3电子教案建设
依据主教材内容,编写了与纸质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电子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知识点的把握及明确的教学方法,体现教材内容的精华, 也是学生复习的重要指南。
3.4多媒体课件建设
依据主教材内容,设计开发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演示系统”,其特点是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完善、互动性好,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5年由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已被省内外多所高校使用。
3.5网络资源建设
开发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学习、电子教案、辅导答疑、网上考试、在线讨论、素材检索、重点难点、实验实训、习题与答案等大量功能模块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利用此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完善,信息量大,特色鲜明,能满足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交互性、个性化、及时反馈、学习者控制、协作学习等原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网络课程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的基本要求,为师生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而变得轻松、灵活,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实施性强、操控性好的教学平台。
3.6试题库建设
为了做到既客观又公平,据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建立了试题量大、覆盖面全、难易程度符合生源素质的笔试试题库和上机试题库。试题库按章节进行分类,试题类型以程序设计和分析为主,笔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程序分析、程序填空、程序改错和程序设计,上机题型包括为程序改错、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设计开发了笔试考试系统和上机考试系统,2005年由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已被多所高校使用。试题的抽取和评卷都由计算机完成,使之科学化、现代化。保证了组卷、评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以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依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类比式、讨论式、引导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特别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并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这些方法得以有效实施[5-9]。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授C语言概述时,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介绍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增强了学生学好C语言的欲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确保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依据生源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动态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例如,将排序过程和函数递归调用过程形象地用课件展示,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参数时,要求学生讨论普通变量和指针变量作为函数的参数的区别。通过学生讨论,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会更加透彻。
教室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将电子教案、多媒体演示系统和项目案例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复习和自学。
面对面答疑和网上答疑相结合。规定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答疑,开发了网络答疑系统,开设了专题BBS,对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定期进行面对面讨论并讲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5结语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主教材建设、实验指导书建设、电子教案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试题库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6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004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研究”获渤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C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渤海大学精品教材。2008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获渤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具有专业特色和适合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教材体系优化了课程体系,整合了教学内容,反映了当前程序设计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强调学练结合、注重实践、可操作性强。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证了整个教学活动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立体化教学平台保证了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程序员考试合格率连续5年均超过了50%。在毕业实习中和毕业以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胜任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学生就业率提高了21%。为其他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何钦铭. C语言程序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马靖善,秦玉平. C语言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蔡开裕,朱培栋,徐明.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5] 林小茶.“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2):24-25.
[6] 王振岩,张玲.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C语言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J]. 计算机教育,2008(6):63-64.
[7] 范红,吴怡之. “C语言程序设计”趣味实例教学方法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0):58-59.
[8] 王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142-144.
[9] 严悍,衷宜,赵学龙. 编程语言教学实践中QDeV 方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5):56-58.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on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QIN Yu-ping, MA Jing-sha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33-02
为有效遏制煤矿事故,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建设、生产及管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我国许多数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矿井建设的安全高效方针与技术,而有力贯彻于执行这一方针与技术就需培养大量的煤矿安全技术人才。煤矿安全技术人员是煤矿正常、安全、高效建设和生产的护卫军,煤矿安全课程又是从业人员掌舵安全的技术基础。煤矿安全教材建设是学好安全技术的基石。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也是课程的学术水平和课程先进性的标志之一[1]。高质量的教学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这不但能够使他们快速的进入职业角色,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人才保障,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2]。
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材问题
(1)知识未更新。虽然国家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等行业规范在不断修改,但学生所使用的煤矿安全教材却未及时更新。某些禁用的专业术语仍在教材中屡屡出现,已淘汰的方法、技术、工艺及设备仍现于教材中,这些显性问题将导致学生对教材的权威及对知识的尊重,时常让学生陷于难以抉择与判定的困境。
(2)结构欠合理。煤矿安全教材内容涉及《煤矿地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采掘机械》《采矿学》《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法律法规》《矿井通风》和《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3-4],内容庞杂,知识面广。在课堂讲授中可将同类问题归纳总结一并讲解,但学生在研读教材时会感到前后内容的“断层”或“重复”。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3)图文稍繁杂。煤矿安全教材中设备设施与仪器仪表等图较为复杂,对图的解说相对简略,学生难以理解图中含义,造成对这些图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感觉。工科教材虽不能像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图文并茂,诗情画意”,但也可以将图文书写的详略得当,利于理解。
2 煤矿安全教材的设计
2.1 设计理念
煤矿五大灾害均发生在地下开采过程中,地下采煤为煤矿安全的重点之所在,为体现地下采煤方向的煤矿安全课程特点,本着求精务专的理念来梳理煤矿安全课程的构架与内容,以期达到精益求精的知识体系。
2.2 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材设计理念,煤矿安全课程教材内容分6章共27小节,学时设计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训和提问总结三大部分。第一章,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讲授20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3.5学时。第二章,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技术,讲授17.5学时,实验实训2.5学时,提问总结4学时。第三章,煤矿顶板灾害防治技术,讲授8学时,实验实训2学时,提问总结2学时。第四章,煤矿火灾防治技术,讲授17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3.5学时。第五章,煤矿粉尘防治技术,讲授10.5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2学时。第六章,煤矿救护技术,讲授2学时,实验实训3.5学时,提问总结1.5学时。共计110个学时。
3 教学模式的改进
3.1 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基于传统教育理论而建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遵循三中心原则,即教师中心、教学中心和课堂中心,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系统接受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5]。这种被动式的灌输性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而只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诸多困扰。
3.2 “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活化课堂,降低教师的主动讲授、刺激学生的主动思考,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求学为主动求知,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提出了“提问-讲授-研答-解析-总结”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见图1。
4 结语
经过近三年来的课堂实践,以“求精务专”的设计理念改革了教材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合理布局、精简图文后,编成内容设计合理、结构完整、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的讲义,并以“提问-讲授-研答-解析-总结”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与修缮,两者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被动求知转为主动求学,活化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新编讲义配合“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相林,于鹏,樊玉梅,等.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涵-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之四[J].解剖科学进展2010(4):382-383.
[2] 于威,张学武.高校煤炭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J].煤,2012(3):75-76.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新教学模式 新教材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教材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浅析新教材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新教材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新教材下的数学教学 中日初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面对新教材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活动的教学 对初中数学新教材新理念的几点探索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 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平等参与理念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平等参与理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新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如何实施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理念 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材的认识及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 浅谈数学新教材中的“用教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4-15.
[4]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解説 数学編[EB/OL] http://mext.go.jp/a_ menu/ shotou/new-cs/youryou/syo/index.htm,2013-4-15.
[5]藤井斉亮等. 新しい数学1 [M]. 东京: 东京书籍株式会社,2013.
[6]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七年级数学上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七年级数学下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8]仲秀英.数学活动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 2009,(4):23.
[9]]徐斌艳.高中数学教材探究内容的分析指标体系及比较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2,(10):35-40.
[10]和学新.初中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3.
[11]杨红萍,喻平.数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数学教育学报,2010,(5):64.
[12]程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2):62.
[13]沈丹.中英两国高一数学教材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12,(9):48.
[14]赵雄辉.开放性问题教学初探[J],数学通报,1999,(9):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48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YANG Cui
(Wenhu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Water suppl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enhua college, as an independent college, has its own personalized positioning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The study, from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reform, to meet the modern requirements of applied talents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Independent college; practice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人们对水质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关注,趋向于获得质量过关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给水工程是一门满足此要求的理论课程,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与“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排水工程”共同构成了该专业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给水工程又称室外给水工程,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及工业生产等用水需要而建造的工程设施。它的任务是自水源取水,并将其净化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后,经输配水系统送往用户。给水工程包括水源、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四部分。经净水工程处理后,水源由原水变为通常所称的自来水,满足建筑物的用水要求。①
文华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有自己个性化的定位和要求,不同于其他重点院校强调理论研究,而是倾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文华学院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从事城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工、文兼备的具有较宽广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在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领域着重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达到此培养目标,结合我校本专业的生源情况,在教材的选用,教授内容的侧重点、教学手段和方式的选择上均有自己的特点。
2 教学资料的合理选用
2.1 教材的选用
在以往的给水工程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是由李圭白和张杰主编的专业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水质工程学》。该版本比较偏重于理论研究,介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多为高深的文字性描述,并将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放在了一起。进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选用专业经典教材《给水工程》更合适,它将理论介绍和设计计算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边学理论边做习题加深理解,书中有非常多的实际例题讲解和图例,对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更清晰明了,更加适合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独立学院学生。②
2.2 其他资料的选用
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工科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必须配备相应的设计规范、手册和标准化图册,用于教学过程的补充和查阅。给水工程课程配套的是《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和《设计手册―城镇给水第三册》,设计规范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多的修改和更新,作为行业最权威的设计资料,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例如在过滤这个章节中,以往的滤料衡量指标和过滤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技术发展,全部更新为新的指标体系。③
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设计画图的时候全部参考最新最规范的设计实际案例,并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网络资源如筑龙网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尽快地与实际工作接轨,缩短练习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适应时间。
3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革新和研究是该课题的重点和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以下的教学方法体系:
3.1 引入网络多媒体动画
给水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涉及面较广,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水力学和化学基础,具备良好的工程制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在课堂讲授中通常会比较枯燥,学生有时很难想象实际的情况,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有限。
给水工程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工艺流程图和构筑物图,虽然教材中给出了很详细的图例,但学生仍很难将这些图例动态的过程联系起来,引入网络多媒体动画后情况就大有好转,例如给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工艺流程图能让同学有一个形象的只是构架,能指导设计计算。絮凝池、沉淀池和滤池的运行动画的引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理论和认识构筑物的构造。
3.2 课堂教学、实验演示和工程现场结合
依托学科建设优势,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和工程现场。每讲一项传统处理工艺,都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构筑物模型,并根据情况让学生自己操作运动。实践环节中的工程现场完全按照课堂的教学重点安排,学生所见即为所学。此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思维方法。
3.3 形成团队协作模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教师机械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作业,很少有机会和平台能一起讨论交流。经常是教师认为自己的教授已经非常细致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该非常好,而实际是学生对某些反面的理解仍然存在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后期的教学研究中引入了团队协作的学习模式,将一个班的30位同学分为5个组,每组设置组长,各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例如有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负责讲解,有的负责组织材料。在课程之初,教师将设计任务书下达给各个小组,任务书中包含所授课程每个章节的内容,每讲完一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组织材料,完成设计计算和图纸,并且要对全班同学讲解所做内容和回答老师的提问。
该方法试用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被调动,学习的潜力被发掘,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利用琐碎的课外时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快融入团队,满足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4 改变课程单一的考核模式
给水工程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类型的课程,检验学习好坏的标准不应局限于考试的卷面成绩,而应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将实验的演示操作、课堂讨论,设计画图等通过加权的方式引入考核体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体系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学生的接受度很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 强化实践教学
4.1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中设置第四学期1周认识实习和第六学期4周生产实习,旨在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根据教学中选择的工艺,将武汉市水务集团下属的某自来水厂选作我校的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习过程中注重工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组织了专业研讨会,学生了解到以后的工作状态,更能确定好学习目标。
4.2 设计真题真做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给水工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识,经过教学环节,学生对理论和计算有了大体的理解和认识,但往往都比较浅显和局限。设计环节中,教师将来自社会企业的真题发放给学生,例如某一具体地区的给水工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社会中初步设计的标准完成,采用标准化的图纸制作,设计过程必须有理有据。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研究最新的设计规范、标准和标准化图集来完成自己的设计题目。
4.3 重视实验
伴随着理论教学,安排有混凝效果、沉淀池沉淀效果和滤料分选等实验,目的在于深化理论的研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弄清楚书本上的公式的来龙去脉,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实验室的演示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理解;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安排自主的创新实验环节,让学生的想法有实现的机会。
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专业一直在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引入了多种契合现代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研究表明:现在培养的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5 结论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教育的独特定位和以往给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培养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以满足现代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注释
1.历史教材分析有利于全面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三维性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材必须在提供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方法、能力与情感的内容和条件。然而这些内容和条件大部分包涵于历史知识之中,只有经过认真的教材分析之后,才能认识它们、把握它们,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才能了解把握住教材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教育功能。可见教材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细致地认识、钻研教材,成为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
2.历史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历史教材的体系结构
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具有完整的体系结构(笔者赞同姬秉新老师有关历史学习知识体系的观点),而各学段教材如初一、高一等又各具体系,某一单元教材甚至某一课时教材内容也有一个内在逻辑关系问题,而它们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册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部分教材的关系等,只有分析教材才能帮助教师认识清楚,才能明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局部教材才能做到“站得高方能望得远”,教学中才有全局性,才能掌握重点教材及其一般教材的关系。
3.历史教材分析有利于协调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组成历史教材的各局部内容,如单元、章节等,都是相对独立的教材单位,通过教材分析可以了解其具体内容以及各局部内容之间的关系,弄清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组成和教学环节的衔接等方面,协调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4.历史教材分析是教材设计的基础
历史教材是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教育性及教学论的要求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对教材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着教学方法设计的水平,进而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对教材的结构顺序、教学内容的特点非常熟悉,才能安排必要的补充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基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5.历史教材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素养
历史教材分析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分析历史教材的过程,就是历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深对教育理念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的依据
历史教材分析的依据是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和学生。
1.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钻研历史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历史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因为历史教材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只有站在国家课程标准的立场去分析历史教材、研究教法,才能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
2.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历史教材力图将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的数量巨大的历史知识进行精练的概括,以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为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认证解决所面对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历史教材不仅力图向学生展示历史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逐步体验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历史教材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而且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所表现出的道德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情感和修养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转型期 地方本科院校 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是以初级财务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基础,以特定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般经济业务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并以对外提供通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专业课,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知识体系中,起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作用。是会计学科体系中与会计实务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全国高等教育转型期,其教学也应革故鼎新,从而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因此,如何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一)内容繁多,课程难度大
与初级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相比,中级财务会计内容急剧增加,以最复杂的制造业为背景,以股份制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的确认与计量,以编制财务报表作为终结。同时,该课程还包含了诸如对外投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应付债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资本化、所得税会计、或有事项、会计调整等一些特殊业务的内容。所以,该课程的内容非常繁杂,难度很大,令许多初学者谈“中”色变。
(二)知识零散,章节关联小
在知识点的组织上,基础会计是按资金循环(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利润分配)的顺序来安排教材章节的,而中级财务会计却是按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来展开的,前后各章内容相互独立,并没有形成承前启后的逻辑对应关系,缺少一条主线,脉络模糊。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感觉就是天天埋头编制会计分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时效性强,准则调整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会计改革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公允价值的历次变革就是有力佐证。1998 年我国就已开始引入该种计量模式,但在随后的几年中,大量上市公司却利用其存在的漏洞掀起了操纵利润的狂潮,财政部在2001 年只得忍痛割爱,被迫将其取消,后因加入WTO 的需要,2006 年又不得不重新引入。时至今日,会计准则仍在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之中。作为与企业财务工作最密切的中级财务会计,当然也要紧跟最新会计准则的步伐,不断更新,不断调整。
(四)实践性强,具实际价值
根据对已毕业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反馈看,普遍反映中级财务会计对财会工作帮助最大。比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长期借款、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财务报表编制、会计调整等的处理与中级财务会计所授基本一致。说明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未来从事财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实际价值。
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模糊,教师教学无针对性长期以来,很多会计教师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于财务会计的三门主干课程,只知道初级财务会计最容易,高级财务会计最难,中级财务会计难易程度界于两者之间,根本不懂相互教学目标的异曲同工之处。作为一名中级财务会计教师,如果连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心中无数,既抓不住重点,又扣不住难点,教学无针对性,教学改革从何谈起。
(二)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迄今为止,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仍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或对着课件照“屏”宣读,学生在台下充当忠实的听众,无问可提,无疑可质,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互动,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那么学生思维将僵化,甚至处于窒息状态,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便无从谈起,至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更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三)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陷入困境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较为扎实的会计理论,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虽然近几年来实践教学已越来越受重视,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高仿真手工、电算化会计实验室,校内实训条件大为改观,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训方案。加之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可提供的会计实习岗位一般都很少,根本难以解决所有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陷入困境。因此,如果不改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教学现状,真的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四)考核办法落后,学生混日子无心学业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仍采用20 世纪80 年代沿袭下来的“复述型”模式,考题设计偏重理论,主要考核学生记忆力,评判学生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学生期末综合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和期末卷面成绩等三部分组成,规定学生考勤和作业共占30%—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70%。考前两周,教师划划范围或变换数字讲解一些考试题目,学生背背答案,考试时“照猫画虎”,平时又无缺课和漏交作业记录,期末卷面成绩只要过规定线,该门课程就可轻松过关,导致部分学生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五)教学水平不高,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自1999 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造成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而财会专业因就业好吸引了众多学生报读,造成会计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西部地区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当地经济欠发达,教师待遇低,难以招到正规会计专业研究生,为解决会计教师的短缺问题,甚至出现大量非会计专业教师教会计专业和本科生教本科生的现象。这种从高校到高校、理论到理论、非专业教专业、本科教本科的年轻教师,虽然富有活力,具有新思想、新思维,但由于缺乏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
从整个财务会计目标看,财务会计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要使命,而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报表,无论是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还是高级财务会计,最终目的都是编制财务报表。初级财务会计只要求学生掌握一般会计核算程序,以原始凭证为起点,财务报表为终点,主要包括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利用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中级财务会计以初级财务会计为基础,重点解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进一步深化初级财务会计的记账凭证部分。而高级财务会计则突破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关联方交易、企业合并、破产清算等尖端问题。只有明确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经济业务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和鼓舞学生。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务实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采用“个案分析”、“模拟演练”等案例式教法。如在学习“应收款项”这个知识点时,可以ST 科龙和四川长虹为例进行讲解,使授课内容既具有真实感,又具有深入浅出的效果。努力革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教法设计原则,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启发点,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精讲多练、突出重点、点出精华,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重视校内外实训,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实训教学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短板,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发挥实训教学的作用:(1)校内模拟实训。校内模拟实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高仿真实训室内,让学生进行会计业务的全过程手工实验。这让学生既熟练掌握了会计核算流程,又能真切地感受到会计的趣味性,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2)校外专业实习。校外专业实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的理解。经过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和校内模拟实训之后,再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实习,通过观摩和亲自操作将校内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务的对接,做到知能并举。这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还可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和沟通技能。
(四)改革考核办法,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
要让学生学精学透中级财务会计这一核心主干课程,应改革考核办法,设置灵活多样的题目,减少机械性记忆题和会计分录题,增加实务型案例分析题,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改变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办法,让平时考勤占10%,作业成绩占10%,个人实践成绩占20%,小组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只有构建这样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才会认真对待,由注重结果过度到更注重过程,避免期末一考定乾坤,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五)提升综合素质,成为真正的大学教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理论厚度、实操精度、教艺高度和科研深度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中级财务会计教师应加强学习,通过攻读博士、赴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优秀财会期刊等形式提升会计理论水平,做到厚积而薄发;勇敢走出校园,到会计师事务所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挂职或兼职锻炼,大胆接受实务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务处理能力,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虚心向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教学名师学习,学习其精湛的教学技术,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听课时能陶醉其中,如品香茗;要紧盯会计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多撰写高质量的会计论文,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教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转型期对地方本科院校中财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研究和探索中财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调动财会类专业学生学习中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使中财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三是有助于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财会类专业学生就业本领,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四是有助于会计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中财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 刘永泽, 陈立军. 中级财务会计[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 薛静.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财会通讯,2011(33).
[4] 罗照华. 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案例选择探讨[J]. 财会月刊,2011(16).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08-02
一、引言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架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材料是人类进化史的里程碑、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现代材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材料性能与其成分及显微组织关系的理解。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加深了对材料结构和性质的认识,促进了对材料本质的了解,使得对材料的组分构成、制备方法和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愈来愈深入,为材料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内的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热加工(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均开设了《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这门课,国外的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开设了《衍射与结构》、《材料的成像(微观分析)》等类似的课程。由此可见,该课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学校的专业倾向性不同,课程整体设置不同,讲授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一门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基本情况
我校自2008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来,所在的材料科学系就根据国家本科生培养计划,结合学校优势专业和重点发展方向设置了《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这门专业特色课。我们选用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周玉院士主编的“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讲教材。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原理、电子光学基础、衍衬运动学基础等基本理论和X射线衍射仪、电子显微镜等现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重点讲授材料结构、晶体缺陷以及微区成分、微区形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手段,提高研究和解决材料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该课程涉及大量材料科学和物理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也涉及理论知识的工程实践应用,还包含较多抽象的概念和晦涩难懂的公式推导,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难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和兴趣,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有机联系起来,是摆在授课老师面前的两道难题。因此,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就一直担任该课程的主讲老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加强背景资料的收集和介绍,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
该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多是抽象的知识,如果直接进入主题,没有预先做一些铺垫,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直接影响其继续听课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预先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来解决。例如在讲授X射线性质的章节时,我首先介绍X射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然后讲述伦琴通过偶然现象发现X射线的过程,并给学生观看伦琴夫人在X射线作用下与底片上留下的完整手骨影子,并提及我国的李鸿章在X射线被发现后仅7个月就体验了此种新技术,成为拍X光片检查枪伤的第一个中国人。通过这些背景的介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需要知道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X射线和其他电磁波的本质区别是什么,X射线的具体用途有哪些。这样再讲授以上内容就变得顺理成章。在讲授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章节时,我先介绍X射线衍射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背景,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上困扰人们的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认为是一种电磁波,但无法证明。要证明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只需证明它可以通过光栅产生衍射,衍射产生的子波干涉后可以在记录板上留下衍射花样。然后提出X射线无法得到衍射花样的两个原因:1.X射线根本不是一种电磁波;2.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但由于波长极短,通过人工的方法无法制造出可以满足衍射条件的具有足够小狭缝的光栅。第二个难题就是同一时期晶体学家根据晶体的一些特性推测其由周期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但无法证明。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难题被德国物理学家劳埃巧妙联系在一起,他以单晶体作为天然光栅、原子之间的间距作为狭缝。狭缝尺寸如此小的光栅是人工无法制造出来的。他让X射线照射到单晶体,然后观察是否会产生衍射现象。结果他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幅晶体的衍射花样,震惊世界。劳埃不仅证实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还同时证明了晶体的周期性。然后我又介绍了迄今为止和X射线及晶体衍射研究相关的诺贝尔获得者以及他们的获奖成果,从1901年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1914年X射线衍射现象的发现者劳埃,1915年布拉格方程的推导者布拉格父子,到1962年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再到1994年在中子衍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布罗克豪斯和沙尔。通过以上背景的介绍,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渴望了解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不同晶体是否会得到不同的衍射花样,衍射花样是否能够反映晶体结构等等。接下来再讲授这些内容,学生就很容易带着问题来听课,课堂纪律明显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知,主讲内容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是否充分、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强化和内容相关案例的收集和介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归属感
该教材正文中介绍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现象的理论解释和原理、公式的推导等等,但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原理的案例很少,很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归属感,即不明白学这些内容的用途是什么,使用的前提是什么,应用的条件是什么,结果形式是什么,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疑问,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和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在X射线物相分析章节,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单相分析的程序和注意的事项,相对简单,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物相分析就是一件很简单的比对工作。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中物相的鉴别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我以我的科研成果为例,介绍激光熔覆层的物相分析过程。1.试样制备:熔覆层表面通常为火山口或山峰状,要通过电火花切割法对其表面平整化;2.衍射花样的标定:由于熔覆材料组分通常较为复杂,含有多种元素,在熔覆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复杂的多种物相,且激光熔覆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的特点也易产生亚稳定过饱和固溶体或中间相,晶格也会发生畸变。这使得其物相分析较为棘手。通常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熔覆材料组分,结合相图及热力学计算来预测可能生成的物相种类,以及生成倾向性的排序;2.通过Jade软件来进一步鉴别,初步标定主要物相组成;3.通过电子探针进行不同形态物相的成分分析,最终确定熔覆层的主要物相组成。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章节,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其在微观组织的应用,原理相对简单,但在实际中较复杂。我也以我的科研成果为例介绍不同材料显微组织分析过程。1.针对不同的材料,如何来选择合适的腐蚀剂?腐蚀到什么程度较为适宜?2.如样品导电性不好,需要通过喷金来提高像的衬度;3.在观察时,如何选择是用二次电子扫描还是背散射电子扫描?如何根据形貌衬度和原子序数衬度对增强相形态、大小、分布以及原子序数的相对高低进行合理分析?在进行微区成分分析时,如何合理选择点分析、线扫描和面扫描这三种操作模式?如何对得到的成分信息进行合理分析?
通过大量案例和自身科研成果的介绍,学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他们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四、体会和总结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理论性很强,通过上述介绍的两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也增强了学生申报和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将理论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这门课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论文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1] 钟世云.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普通本科的应用技术型的人才需求呼声越来越高涨,工厂、企业、公司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办出特色并能服务于区域行业经济,地方经济建设,办学定位也要突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所以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应该有别于研究型高等学校,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1]。
本文从工程材料课程入手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上的改革,减少理论,增加实践环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工程材料现在教学情况分析
工程材料是工科院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材料成分、组织、性能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及其用途,合理选择材料、热处理及成形工艺方法。
(一)理论教学
该门课程概念和术语较多,教材中大量使用了材料学和工程术语,如,马氏体、淬火、时效、相图等。与学生前面学习的其它课程的知识关系很小,学生感到抽象和乏味。而这些名词概念是需要迅速理解和记住的,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教学中又多以讲授为主,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必然的。
(二)实践教学
该门课程主要的实验有四个:碳钢的热处理实验、金相显微组织实验、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金相实验制备。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组织、性能。也属于多年来传统实验项目,几乎没有更新创新内容,学生很多也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内容。
三、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一)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类比教学
由于理论课时不断被压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材料成形知识,这一直是困扰材料专业教师多年来的问题。如何克服理论概念抽象的问题,摆在任课教师面前。所以正确的比喻经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案例教学
讲到材料性能及热处理进时,以大型摩擦压力机的拉杆为例,教师给出了拉杆零件图片、及工作环境、条件真实场景图片资料,让学生们来讨论该零件的材料成形及热处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设计讨论拿出几种方案来,然后进行讲评,通过这样的例子使学生们自觉主动地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并与实践情况结合在一起,学生印象深刻,记得扎实。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经常是要说明成形过程及原理,用文字及图片来说明即费时也难讲清楚,而视频、动画及录像将生产中的真实场景直接反映到学生面前来,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实践场景印象,补充了学生生产实践的不足,生动形象,看过后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三)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快速适应于工矿企事业的需要,能将成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强,实践能力也就要求高于普通本科学校。
1.在实验课上
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作中学,在学中作”,这样记忆深刻[2]。在金相实验中,给学生们提出了钛镍记忆合金金相与性能的关系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及查找资料来回来这个问题。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动手制作试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查阅相关资料后,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主动参与,兴趣极高,认真思考,学得扎实。
2.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1)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当地一家大型铸造公司生产各种大型铸件,生产小到几吨,大到几百吨的铸铁、铸钢件。在生产一直有一个裂纹问题无法解决,公司人员也想了一些办法,但最终效果甚微。经过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找到裂纹是由于热应用造成的,所以就共同设计了一台“大型铸件火焰切割机械手”,用于切割浇冒口就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学生通过参与分析设计,了解了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也增长了实践应用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大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学生参赛成绩都很显著,其中学生设计的“NiTi记忆合金驱动机器人”和“桌面便携式3D打印机”,分别获得了本科组的的2012年和2013年的一等奖,都是应用材料及成形知识设计出来的产品,学生获奖的同时也学到了综合运用材料成形知识及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使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得到了材料及设计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工程实践的信心为后面的学习和将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将实践应用于教学
企业中的产品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图片与资料,补充了教书上的内容,具有工业的直观性和应用性,把这些资料用于教学,可使学生增加工业常识[3]。学生过去的大赛及生产实践设计的产品成果是课堂上生动的例子,补充了教科书内容陈旧的不足,和实践结合紧密,使学生的知识不落后与当代的技术,学生们了解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实践意识和创新思想。
四、结语
针对现在工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依据工程材料的课程特点及现状,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进了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教学质量,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拓展课程的开发是中小学校面临的又一挑战,特别是对于随迁子女小学来说,本来良莠不齐的学生资源就很难学,也很难保证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拓展需求。面对自主开发的拓展型课程,不仅要将教学的中心和重点有所转移,更要改变课堂的诸多教学方法,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发挥优势,弥补缺陷。
一、以随迁子女的数学学习兴趣点为主,强调兴趣教学
兴趣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最大潜力,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学生兴趣点,并深入拓展型教材的制定中,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习内容。同时,随迁子女在此之前受到的教育也很重要,也要纳入拓展课程的调查研究范围。另外,老师在做学生兴趣点调查时,要根据学生特点,注意分门别类,不要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要注意调查的全面性。在拓展类型的选择中,他们更偏向于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并且,对于拓展性的定义,也不应该只是对书本上的一种知识型、文字型、计算型的拓展,同时还要在生活中不断检验。个别题目可以设计多种答案,发散学生的思维,并让他们能够参与讨论,在相互“争执”中得到成长。
二、延伸课堂知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拓展型的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发散思维、提高悟性、构建数学思维为目标的。因此,拓展型的教材不能和传统的教材一样,要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其教材的设计一定要丰富而具有延伸性。针对随迁子女拓展型教材的拓展要包括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去更加了解自己的生活。借助数学的学习,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去解决某个问题,这样既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宫殿,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相关问题。
生活数学的特点是取自于生活,同时对生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教材设计中可以添加数学统计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还有一些图形和几何的学习,实际的观察和应用更加便利于他们的理解。
三、融入游戏教学法,帮助学生快乐学习
游戏教学法是素质教育以来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活跃课堂气氛,减轻课堂压力,使学生在快乐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在教材中过多的体现,一般是老师自己设计和组织的。因此,本次随迁子女小学数学拓展教材的要求可以补充这一点,将数学游戏教学方法及指导思想编入教材之中,给老师正确的教学指导。游戏教学法对教师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之前的教学中师生都已经有所体验。但是因为没有正式编入教材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众多,例如和知识的融合性、游戏的可行性和游戏的效果等等,所以一直没有作为教材实施。借助这样一个游戏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能够和同学、老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利于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教学法在融入之前,一定要先检验其效果,保证在课堂的小环境中可以实施起来。另外,学生的纪律、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控制。游戏活动可以是“静”的,也可以是“动”的,总之,要适应知识特点和课堂特点,保证随迁子女小学数学的良好学习状态。
四、集思广益,从师生中获取教材编著灵感
拓展型的教材是老师实施、学生接受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其中重要的两个角色都应该参与到课本的编著中来,集思广益,获得更好的编著想法。老师处在教学的第一战线,他们和学生朝夕相处,更是了解各个知识点的特点,及知识以怎样的形式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老师一直都是教材和学生的沟通桥梁,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参与教材的编著,可以使教材更具有实践性,并能分辨教材内容的主次,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实践。而学生作为改编教材的接受者,他们的话语权要更加重要一些。虽然学生不能够从科学教学和科学学习的方面来评价教材,但是怎样授课他们感兴趣,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的,甚至他们有一些教材的解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老师所不具备的。从多个方面来获取编著灵感,不仅仅是科学的,更是高效的。
五、实施教材试点,查缺完善教材编著工作
每本教材都应该经过实际的检验之后才能够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才能够大范围地实施。因此,将教材大体编写好之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是需要师生的亲身检验。一般可以选取一个章节,来对不同班级进行教学反馈。几个班级是采用拓展型的教材,几个班级是采用传统的教材,之后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进行检验,得出评比结论。当然,这样的实验需要针对不同的章节多做几次,这样才会更加有说服力。教材的试点要保证实验班级的客观一致性,降低试点效果的其余因素的影响。在对教材进行试点之后,要根据反馈的情况实行积极的修改,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试点,这样才能及时查缺其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有很多隐性的问题是在试点的过程中难以一时发现的,因此后期教学工作也要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去教学,不断完善才能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