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会议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医疗卫生对外交流日益繁密,对世界性医护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0,2001,2006),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原有的基础英语(EGP)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在医护类院校开设医护英语课程是高等医护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是关于认知是如何发展的理论,由Vygosky于1978年提出,[1]该理论包括中介(Medi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活动(Activity)和临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等核心概念。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发展是个人主体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不断交互的结果。[2]
一、社会文化理论融入医护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二语习得的研究属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以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忽略了有意义的学习。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该理论将学习者视为个体的信息处理者,将人的个体学习孤立化、简单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对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制约作用。前苏联维果茨基(Vygotsky)于1978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中介论(Mediation)。“中介”是指人调节物质世界或个人世界与彼此的社会和心智活动的过程,[3]语言和任务本身就是中介活动。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强调以“活动”为核心描述人的认知发展,明确社会活动是主体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形式。中介和活动不仅明确了学习的社会活动的本质,也建立了社会文化理论与二语习得活动之间的认识论关联。社会文化理论的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和支架理论指个体可以在有帮助的促进下,可以使成人在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跨越已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几年在国内,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理论,并尝试在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下,研究我国的英语教学。不少学者从社会文化理论的不同角度介绍了调节理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卞少辉将社会文化理论教学观和课堂互动话语策略有机结合起来,[4]有力地佐证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课堂的互动话语研究的积极推动作用。段玲琍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和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的研究状况,[5]尝试建立一个社会文化理论融入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这些研究关注了社会文化理论,并尝试将社会文化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对社会文化理论在医护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还是空白。医护类院校开展医护英语教学的时间不长,已经有不少学者关注医护英语的研究,有的从职业和学习需求、课程建设、教材选编和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医护英语的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也有从语料库辅助医护英语教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二、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医护英语教学创新模式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医护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既有医学专业技能又通晓外语和外语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分级目标包括英语在日常医学工作的情景对话,英语记录和填写病人病例,用英语完成医学交流任务,医学工作英语文献资料阅读,英语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等。
(二)教学环境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宽松教学环境,积极发挥教师的支架性作用,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发挥同伴的合作学习机制,学习者能在老师或者同伴的帮助下,积极参与活动,最终发展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有效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焦虑情感。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组织应该将语言和内容有机融合,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情景展开教学,包括问询,科室及医生介绍,挂号,化验,检查,出入院,药房,临床会话,电话巡诊,病例书写,等等。教师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系列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病例分析和实地医院情景扮演等,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参与与讨论不仅掌握了一个完整的医护过程,还从中学到了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人文背景知识。这个教学活动过程呈现为一个借助语言活动的问题解决过程,体现了与任务、语言为中介工具的交互活动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医护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估,加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过程监控等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用武之地。
三、结语
本文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医护英语教学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本质,进而找出二者的契合点,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情景的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方面等方面来探讨医护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旨在为医护英语教学研究在理论上提出新的思路,同时也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目前在一线工作的医护英语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Mindin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sUniversityPress,1978.
[2]WertschVygotsky.OnLearingandDevelopment[J].HumanDevelopment,1985.
[3]Lantolf,J.P.&S.L.Thorne.SocioculturalTheoryandtheGene-sisofSecondLanguageDevelop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
[4]卞少辉.认知与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课堂互动话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
[5]任荣政.ESP教学“5W1H”要素分析[J].外语界,2012(2).
人性化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满意[1]。集中体现在对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要、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照顾,这主要通过护理环境和人性关怀及护士个人素质和品格来体现。
笔者所在科室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患者均为女性,大多数患者术后均存在焦虑、恐惧、自卑、自我形象紊乱等不良心理。
1 乳腺病患者的护理、心理需求
1.1 护理需求 女性患者患病后,角色的转变及对疾病的恐惧使他们迫切的关注自己的就医情况,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家人的陪护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环境安全舒适。
1.2 心理需求 女性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2],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需求。
1.2.1 焦虑、恐惧心理 患者不能正确对待生死,乳腺手术后存在自卑心理或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给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3],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悲观抑郁、忧虑多疑、有不安全感,这时他们就希望护士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1.2.2 自我形象紊乱,自卑 乳腺病患者术后由于疤痕,形体不对称以及术后化疗头发的脱落,感到自己特别丑陋,对生活失去信心。
2 满足患者需求,实施人性化护理
2.1 病房环境的人性化管理
2.1.1 病房环境的人性化设施 术后住院患者更易烦躁,喜欢安静舒适的环境[4]。一切本着方便患者出发,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环境。①营造走廊文化:针对患者的文化需求,走廊两侧的墙壁上挂上了高雅的风景画、十字绣,摆放绿色盆栽,设立健康教育栏,以漫画的形式体现健康教育内容并定期更新。②强化护理服务的“硬环境建设”:在每个病室都有卫生间,每个卫生间都设有坐便,墙壁设有扶手,地面铺防滑垫。窗户配有淡绿色落地式窗帘及纱窗。方便的床头照明设施,让患者如同在家中的卧室。病床之间天蓝色的隔帘,为患者营造了温馨的个人空间。多功能病床同时设有升降床栏,升降摇杆,床边抽屉及床底物品架,增进患者舒适的同时方便物品的保存。可移动的床旁桌,方便的患者的进食、阅读。病室内设有沙发、茶几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③提高护理服务的“软环境”设施:特制的粉色温馨提示小摆台,告知各种检查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电动洗头机为卧床患者洗头,增进患者的舒适。漂亮的丝巾作为手术后患侧手臂固定带。设有便民箱:指甲刀、针、线、剪刀、纸杯、吸水管,花镜为患者提供方便。④病房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在不影响治疗和疾病康复的前提下,允许患者将自己喜好的装饰品、生活用品,照片带到病房,以减轻对病房的陌生感,增加温馨的视觉环境[5]。病房在患者生日的时候会送上精美的蛋糕及全体医护人员的祝福。在春节、三八节等传统的节日,为患者送上鲜花、祝福,无不让患者有一种置身于家中的感觉。
2.1.2 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实行人性化及弹性值班制度[6],根据科室患者的病情及数量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每日值班人员进行分组并设有组长。节假日值班设有二线班、三线班,若患者较多或危重时,可随时配置护士支援,有效的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2.1.3 完善的管理制度 设立详细的护理制度和流程手册,如医院内感染预防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要求全体护士严格执行,最大限度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每周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反馈,听取患者的意见。
2.2 加强人性化护理理论及沟通技巧的训练
2.2.1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安排了人文学科知识的培训,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美学等,促进护士人文素质的提高,使护士具备完美的人格,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促进人性化护理落到实处。
2.2.2 加强沟通能力和技巧的训练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沟通技术,示范流经验,护理个案分析,学习聆听的技巧。沟通中要求使用规范的语言,由于患者饱受疾病痛苦有时变得脆弱易怒,甚至恶语相向,越是这样护士越要冷静,思考患者发怒原因的同时寻求对策,安抚患者,用微笑解决矛盾,用微笑建立信任。
2.2.3 礼仪修养的培训 定期礼仪培训,请美容顾问讲座,学习微笑及化妆技巧。护士淡妆上岗,轻盈微笑,举手投足间体现专业素质,美化了护士形象,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
3 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护理
3.1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为了治疗性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7]。建立护患关系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确认并满足其需要,因此,护患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护士巡视病房就像亲友探视一样,随时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了解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事,体会患者的感觉,并鼓励其将感觉表达出来。做每一项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清楚后取得合作。每个细节都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同样患者则自然的流露出对护士的尊重和信任。
3.2 切实保护患者的隐私 护理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严格保密,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权利,在操作中要保护好患者的隐私部位,事先摆好屏风,随手遮盖身体的暴露部位,并尽量避免或减少身体的隐私部位的暴露。为患者保守秘密,不在公共场所讨论涉及患者隐私的有关疾病或治疗等信息问题,不在患者面前分析病例或讨论不利于患者康复的疾病研究进展。保管好涉及患者隐私的病例资料,这是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环节。
3.3 实行心理护理 鼓励家属亲友来探视,特别是丈夫的支持,家庭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社交自信心,使其产生归属感,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的康复。科室还准备了特殊心理变化患者登记本,以便随时掌握患者情况,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4 延伸的护理服务 为每个患者登记,定期电话回访。随访内容:查问患者的饮食睡眠、身体状况及用药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健康知识指导。电话回访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科室设有咨询电话,如患者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电话者会给与耐心、细致的解答,直到患者满意。
在护理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充分的保障患者的各种权益,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同时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理念。总之,只有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日常的护理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杨爱萍,吴红,申月平.在ICU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体会.中原医刊,2004,31(3):6061.
[2] 王芸,文欣,罗杰珍,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5,5(36):9495.
[3] 韩赛男,肖月华.谈老年住院患者和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 辽宁省医学会第十四次老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218.
[4] 陈宝梅.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57.
在医学疗法中放松训练是非常值得推广并实用的技术,放松训练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这种方法由于是从心理实验基础上发展并使用的因此是一种通过主观意识来控制患者的神经功能,通过对患者内脏活动、代谢能力的调节提高患者的机体的代偿能力,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的积极的调节,可以对患者的身心疾病有着明显的康复作用。
放松训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利用,这种方法在医学界也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结合我院放松训练具体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1 放松训练的概述
1.1 基本概念 放松训练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控制自身心理的过程,通过降低患者的唤醒水平来提高患者机体功能,改善患者紊乱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的肌肉松弛,相比药物性的治疗方法,非药物性的治疗可以起到更加的效果。
1.2 历史沿革 放松训练的方法早在古代就有了应用,在古代一些道教、印度教的人们就开始实用放松训练的方法提高自我身心的保健。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一位南非的研究放松训练方法的专家就开始推崇放松训练法,它可以环节患者的焦虑的症状。在1938年一位美国的学者就有了《渐进性放松》的训练,通过对放松训练方法的简化使得更多的人们易于接受这种方法,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康复,缩短了疾病治疗的时间。
1.3 可能的作用机理 放松训练方法的作用机理就是个体的心理会随着身体情况的变化发生变化。当个体通过主观意识来调节自身是,此时个体的情绪也随着发生一定的变化。放松训练方法就是通过意念来对自身的神经系统加以操纵和控制,当身体的肌肉随着意念来运动时,此时个体的主观就比较容易的建立了轻松愉快的情绪。
个体在进行放松训练时自身的心理、焦虑水平和大脑皮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个体神经系统的器官的运动处于正常状态。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放松训练,可以促使个体僵硬的肌肉变的放松,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真正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但是结合专家的研究,放松训练方法的作用的机理都还只是处于猜测阶段,没能很好的将其作用的机理科学的解释清楚。
2 放松训练的种类与操作方法
2.1 种类 近年来国内外先后产生了多种放松训练方法,其中主要发展为五大类型[4]:①渐进性放松;②自律训练;③静默法;④自我催眠;⑤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中国气功、印度瑜伽、日本坐禅、超觉沉思等方法都可归纳为静默法。而漂浮疗法、深呼吸、音乐、按摩、太极拳等也可以作为放松技巧使用。
2.2 训练方法 放松训练的方法主要特点是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对比,使身心得到放松。放松技术中存在四个基本成分:①精神专一;②被动态度;③减少肌肉紧张;④安静的环境。因此在训练之前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给患者讲清该疗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肌肉放松的体验,之后按放松程序进行训练。一般放松训练经过4-8h的数次集中训练,再伴有每日自我个别练习20-40min,只要训练对症,认真坚持,就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采用的指导方式有:①录音指导;②口头指导;③借助生物反馈仪器指导。
3 放松训练法在肿瘤患者的运用状况
3.1 减轻癌性疼痛 张银株[8]运用氯胺酮穴位注射加放松训练干预宫颈癌疼痛,并与杜冷丁或吗啡镇痛效果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者能有效降低疼痛分数,提高疼痛缓解率,其疗效优于后者;张美芬等[9]将不同疼痛程度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止痛药物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照组接受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放松训练更有助于癌痛缓解。温建轻等[10]让5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音乐治疗,然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显示进行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
3.2 降低癌症患者的焦虑 陈敏敏[11]用包括放松训练在内的一系列方法在术前干预直肠癌患者,结果表明较之传统的健康教育,综合放松训练法能更好地降低术前患者的焦虑;熊范忠等[12]将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干预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放松训练,分析比较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术前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3.3 改善睡眠质量 徐美华等[17]将9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宫颈癌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坚持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定工具评价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PSQI各项得分与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睡眠质量;张美芬等[18]将不同疼痛程度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止痛药物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照组接受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放松训练更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3.4 其他 郑柳花[19]将104例食管中、上段癌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放松训练干预后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比较两组病人插管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对留置胃管的感受,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和人均插管时间。结果表明放松训练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手术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病人舒适度,优于常规操作。
4 问题和展望
4.1 理论研究有待丰富和发展 放松训练的理论虽然能说明放松训练的某些事实,但放松训练的内部机制仍然不够清晰,一些理论仍然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应当结合日前的一些新技术对放松训练的理论进行发展,放松训练的理论研究是放松训练今后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7]。
4.2 疗效及科学性有待实践和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目前放松训练虽然已应用非常广泛,但对于放松训练的效果评价仍在研究当中。其原因在于[5]:一方面放松训练常与医学干预同时进行,可能相互间会受影响;另一方面独立成功的研究成果不多,当前并未建立放松成功的标准,为估算患者掌握放松技能的程度带来一定困难。
4.3 放松训练与其它心理训练方法或治疗的有机结合 放松训练与其它心理训练或治疗如何结合也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孙梅玲等[19]研究了森田疗法配合三线放松法对疑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张远[20]则指出放松训练结合情志疗法可改善妊高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另外,如果能够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拔罐等,发展和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放松训练,也将会推动放松训练的研究与应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综上所述,放松训练简便易行,实用有效,较少受时间、地点、经费等条件限制,对肿瘤患者身心健康维护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医疗护理工作人员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伟.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1.
[2] Marco-Sinatra,Jan.Relaxation training as a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00,14(3):30-39.
[3] 刘新民.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2.
[4]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20.
[5] 田萍,王梅新.心理干预中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2):3293-3294.
[6] Khare KC,Nigam SK.A study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meditators[J].Indian J Physiol Pharmacol,2000,44(2):173-178.
[7] 周永奇.放松训练的研究现状[J].中国成人教育,2008,5(2):149-150.
[8] 张银珠.氯胺酮穴位注射加放松训练用于宫颈癌疼痛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8):70.
[9] 张美芬,阮经文,古模发,等.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0):674-677.
[10] 温建清,程丽,列平,等.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对晚期骨转移癌患者疼痛控制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9):781-782.
[11] 陈敏敏.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
[12] 熊范忠,雷球英,程小丹.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术前心身健康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6):3-4.
[13] 黄春桃.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17):207-208.
[14] 高媛.音乐及放松训练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手术等待期间焦虑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G].2010.
[15] 张庆芬,高立硕.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3(1):48-49.
[16] 贺多敏,吴星,凌彬.认知教育和放松训练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2):42-43.
[17] 许美华,邱锡坚,徐河玉.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对宫颈癌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