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电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8: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电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电脑论文

篇(1)

制谱软件(Notation)在音乐软件中自成一类,与图形、字形、排版技术有许多联系。因此,也被称为绘谱软件或打谱软件。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谱软件不光突破了制作乐谱这个基本功能,还可以借助插件完成更多作曲、配器等其他功能而变得日渐成熟完善起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使这些高端制谱软件有了可能打破国界限制为全球共享,Finale软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国人接触、了解并逐渐应用于音乐行业。

1 Finale软件的基本情况

MakeMusic公司(纳斯达克代码:MMUS),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专门致力于加强和改进音乐表演、制作、教学等的音乐技术公司,近30年来,一直是音乐电脑制作软件行业的领头羊,其技术标准同时也是该行业的国际标准。[1] Finale的第一个版本于由这个公司 1989 年发售,初期只能于 Macintosh 的 Mac OS 使用,到目前为止有250万以上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和教育工作者使用它进行音乐乐谱的创建、编辑、打印和出版和教学。

Finale设计基础富有逻辑性,软件主体一直非常稳定。从2001年增加网上出版功能之后,Finale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其更新也主要表现在一些细节的修订和人性化的插件设计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上下功夫了。Finale众多插件(plugin)使许多常用的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许多时间。这些插件扩展了Finale的功能并极大地加速了原先需要拉下菜单发命令的操作。例如,自动手法谱(Automatic Tablature)插件完全能与Overture的手法谱功能相比;钢琴缩谱(Piano Reduction)插件能把多行谱表缩编成钢琴谱(Sibelius有类似插件)。使用者可以在插件目录窗顶部堆叠常用的插件以方便取用,也能从Coda的网站下载开发套件以创建自己的插件。为了使用MOTU的硬件和软件,从Finale 2000开始支持FreeMIDI。

但由于价格昂贵和操作相对复杂,2000年以前,Finale制谱软件尽管功能强大,只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才有勇气尝试。尽管如此,由于操作语言问题,他们接触这个软件还要通过别国“中转”,如从日本或其他国家的购买经过简化或语言转化的版本。2001年,Finale 2001提供了网上功能,为我国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制谱爱好者打开了一条更容易通往专业音乐制作圣殿的通道,一些专业的作曲家首先发现了Finale在制谱方面优势。

2 21世纪国内对Finale软件的研究

随着Finale 2001网上功能的提供,其稳定的发挥为其在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市场。台湾作曲家首先发现了Finale在制谱方面优势,他们不吝笔墨首次以中文的形式向中国大陆介绍和义务推广这个软件。2002年,中国台北市的黎明文化出版了刘钊的《音乐创作最佳拍档――谈Finale的使用》,[2]揭开我国新世纪关于Finale软件推广的新篇章。一年之后,2003年4月,中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葛世杰和曾丽明合作编著的《青少年学电脑音乐》,[3]向青少年音乐爱好者简单介绍了Finale 2001的基本操作常识。同月,刘钊以Finale2003为基础编写了《Finale实战技法》,[4]由吉林音像出版社正式向中国大陆的音乐工作者们介绍了Finale软件实际运用中基本操作技巧。5月,高松华也编写了专门针对专业音乐工作者的《Finale for Windows最新电脑打谱速成(一)》。[5]2004年6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康长河的《计算机音乐绘谱大师Finale》。[6]该书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成果标志着该软件的应用正式纳入大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实际意义。2005年8月,由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西宁会议,正式选定《计算机绘谱》课程作为音乐类各专业计算机小公共课程,充分肯定了计算机绘谱是音乐类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绘谱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谢键铨先生也在《乐器》上连载了“Finale 2004制谱软件快速攻略” [7]系列论文进行该软件的推介。借此东风,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大量的计算机绘谱软件Finale的书籍得到了出版。2007年,高松华推出了《Finale 2007电脑打谱速成》,[8]对Finale的一些新扩展的基本功能做了系统讲解。该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编写体例上比较明晰,特别是对高级技巧的扩展方面很有针对性,说明了该软件在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已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2007至今的5年时间再没有新的介绍Finale软件的专著出现,一直到2011年7月,刘宇统和孟李娜合作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制谱软件Finale 2011应用教程》[9]才适时填补了这个空当,将Finale软件在这五年来的新功能和发展新动向介绍给大家。该书有针对性地解读Finale软件对乐谱的优秀的后台逻辑编辑能力,再次推动了Finale软件在中国高校和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回顾了Finale软件诞生近三十年来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在中国关于Finale软件在教材、专著和论文方面的建设成就,我们发现Finale软件一直没有推出中文版,其在中国应用和推广完全是专业音乐人的不懈实践和义务推广。这些教材,作为我国第一批介绍该制谱软件的中文教材,标志着我国使用Finale的专业计算机制谱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 〖JP3〗 Finale软件官方网站[DB/OL].(Finale Music Composing & Notation Software)http:∥/finale/default.aspx.〖JP2〗

[2] 刘钊.音乐创作最佳拍档――谈Finale的使用[M].台湾:黎明文化,2002.

[3] 葛世杰,曾丽明.青少年学电脑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 刘钊.Finale实战技法[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5] 高松华.Finale for Windows最新电脑打谱速成(一)[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

[6] 康长河.计算机音乐绘谱大师Finale[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7] 谢建铨.Finale 2004制谱软件快速攻略(一――八)[J].乐器,2005:411.

篇(2)

我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80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这项新兴的科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术论文,还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表明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得到了极大地关注,与此同时该项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一、CALL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重视理论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较少涉及到中小学;理论研究结果在实践操作中有待验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普及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区、大中小学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大学教师,超过78%的中学教师使用互联网准备教学资料、做研究”。在日本,“截至1996年,小学计算机安装率是84.7%,初中99.7%,高中100%”(杨敏、朱春玲,2002)。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区之间计算机的普及率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各地区多媒体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仍然无法普及,中学特别是小学电脑的安装率是极低的,这让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成为许多学生渴望不可及的学习奢侈品。

1.2 教学资源闲置严重

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购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建立自主学习中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有些高校将这些教学设备搁置不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投入使用后带来的后续问题使得学校不得不放弃,例如,软件的更新换代,技术问题的解决,教师的培训等等问题,所以当学校无力维持时就会关闭这些学习中心,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1.3教师教育技术与理论知识的缺乏

当前计算机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收到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的欢迎,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多媒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学习,很多教师认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搬到计算机上,变成了电子文本的形式。不少的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电脑操作人员。即使有些教师愿意自己做课件,其质量也不高,大多是是个人传统教学的翻版。

1.4软硬件研发技术落后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在这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国外。虽然我们可以使用国外的先进软件,但是其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本国的一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的学生,同时也会淡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意识。目前优秀的教学软件并不多,也没有开发出利用自然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软件,不能满足语言学习的灵活性。

二、提高CALL发展水平的对策

2.1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维护及教师培训,这些都是由新技术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因素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才导致我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和普及不平衡。虽然现在计算机的价格已经下调,但是对于贫困地区,实现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大力发展发达地区及高校的同时,对贫困地区要给予资金扶持,加快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平民化,更好的为中国学生服务。

2.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

在CALL教学环境中,要求教师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要鼓励教师成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学习软件方面,要积极学习新的软件知识,不能心存恐惧不敢问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软件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3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引导学生教育观念的转变

学生作为CALL环境下的教育对象,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发达国家电脑已经普及,但在中国只有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才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在前期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尽快的熟悉新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合理引导学生转变教学和学习观念,许多学生长时间接受传统教学,面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等理念的引导。

篇(3)

失败、失败、差一点成功、别的队伍差一点成功……在这样的胶着中,石门高级中学的年轻选手们顶住巨大压力,与中国代表团齐心协力,相互勉励。终于在还有最后一次竞赛机会的时候,中国队的TMSL-Innovator成为全场第一个成功营救娃娃的机器人。刹那间,赛场沸腾了,掌声、欢呼声汇成的热浪,让这群来自广东南海的年轻学子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石门高级中学坚持“科技与人文并举”的办学理念,在科技教育方面硕果累累,是佛山市唯一一所连续两次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0-2014、2015-2019)荣誉称号的学校。在佛山市南海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专门成立了机器人教学与实训中心,师资和硬件等方面都达到国内超一流的水平。作为佛山市科技教育的闪亮名片,石门高级中学的机器人项目不仅多次获得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的世界冠军,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简称WER)赛事上也连续多年代表中国队斩金夺银。

不走寻常路

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创办于2003年,创建时为老牌名校石门中学的一个校区。学校坐落于佛山市高新区、中国知名的工业大镇――狮山镇,临近狮山大学城、南海信息产业园,与众多高科技企业毗邻,科技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科技教育氛围浓厚。2005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之后,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建的校区,在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提高办学质量,应寻找一个怎样的突破口?

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学校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学校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建校时间相对于其它区直属高中较迟,采购的教学硬件设备和所建立的实验场室较为先进,紧跟时代步伐和科学前沿;自身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拥有科技教育特长背景的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资源,在上级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结合校情特色和时代需求,2005年始,学校将特色教育目标定位为“科技教育”特色,将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搭建了“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创新科组”和“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学生科学院”两大平台,在科普教育的目标、内容、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2005年成立的“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科技创新科组”,由16名教师组成,文科、理科类、实践活动类、发明类辅导教师,在各自负责的项目上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目前已有一批教师成长为科技辅导骨干教师。同年,学校还成立了“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学生科学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把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设计和实施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学校科普工作的日常任务主要由“学生科学院”负责。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传帮带”,带动了低年级的学生。

走出快乐路

1.赏心悦目的科普活动

(1)开办科普讲座。在科技文化及风筝文化节期间,学校邀请中科院专家、国内外著名教授、中小学特级教师、其它行业的科技专家以及校内教师为学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每次活动包括各个学科共15场次,内容涵盖航天、环保、生物、生理、脑科学等多个领域。

(2)看科普录像。2005年以来,学校图书馆每年购进超过200万元的图书及影音资料,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科普教育光盘。学校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的时间,每学期安排适量的课时播放光盘,观看后还要求学生讨论并撰写科技小论文。

(3)参观博物馆、工厂、农村、创新中心。每年寒暑假,学校都安排适量的选修作业,要求学生到外地旅游时要增加参观博物馆的项目。学校附近有相当多的创新中心,如佛山科技馆、五金创新中心、电脑科技创新中心、磨具研发中心、佛山林科所等,学校多方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每学期还会组织一次参观附近工厂、农村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生产实践活动场所,亲身体验。

(4)进行科技考察。主要是科技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考察。如狮山的城建对原地貌和环境的影响、兴和村实验基地、佛山林科所的茶花基地、铝材加工厂等,还包括广宁竹乡等科普基地。

(5)组织科技夏令营和冬令营。部分师生已到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参观当地的科技馆、航天中心、博物馆,参加青少年科技比赛等。

(6)举办科技文化周。文化周活动丰富:科学发明与科技论文评比、学科科技制作比赛(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技能比赛、科普知识竞答赛、科普讲座、科普电影等。

(7)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师生调查学校的“三废”治理情况,请环保局的专家对如何保护校内小湖作环境保护专题报告。结合世界水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动物日等节日,组织出科技专刊、办科技黑板报,通过这些学习宣传,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以文化课教学为核心的学校教育中,科普活动只要认识到位、动作到位,仍然是有时间、有空间的。只要内容新鲜,切合学生的实际,科普教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2.怡情悦性的课题研究

难能可贵的是,学校的科技教育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科普上,而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组建科技研究小组,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每次时长为一个学期,由高一全体教师参与指导,以备课组为单位,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题目作为参考,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经教师同意后实施。高一下学期则在各个班级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发明与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发明、工业技术和专利的相关学习。

依托课堂教学,在科技研究小组和学生科学院里开设特色课程,共分为环保类、生物类、制作类、信息技术类、论文类等五类。每类课程又分为若干个子课题。(1)环保类课程包括节能节水项目、多种能源发电项目、生活污染研究项目、生物杀虫项目、佛山地区污染研究项目。(2)生物类课程依托学校的教师资源和科技活动基地设置了兴和村基地项目、佛山林科所指导项目、学校生物科技园项目、肇庆“竹博物馆”项目。(3)制作类课程包括模型制作项目、无线电制作项目和比赛项目。(4)信息技术类课程包括智能机器人、学生动漫、网页制作、单片机、科学DV、3D动画制作等。(5)论文类课程即教师指导学生开题、结题、撰写符合规范的小论文。这些课题大多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研究活动中研究过或参与了的活动,可操作性强,研究方便,易于深入,有相P的资源做执行保障。每两周一次,各个相近题目的小组在教师的参与下开展一次集体交流活动。

3.陶情适性的校本教材

近三年来,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展,学校积累了众多素材和教学资料,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和资料。《计算机软件开发》内容既囊括了编程语言基础、软件界面设计、各模块编程技术,又有软件项目管理及文档编写、参赛作品实例,从技术到应用都给出了优秀范例。《单片机创新应用开发入门》内含《便携式危险灯制作》之电子制作入门体验等8个探究活动,学生学完后能全面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中学智能机器人》,有6课内容为仿真机器人,有10课内容为实体机器人,以未来伙伴仿真软件和零部件作为教具。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可以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造型,设计、制作控制电路,设计、编写、下载控制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机器人”。《发明创新》注重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如观察发现法、组合创造法等6种,附录里还介绍了专利法,以便学生依法申请专利。《科技动漫》从撰写剧本、flash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镜头设计等方面,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动漫。《身边的科技创新实验》选题内容包括环境、生物/ 化学、食品、健康等方面。这些选题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科学院成员曾经研究过的成果。口香糖、中草药色素、果蔬清洗机等选题都是学生们认为特别“好玩”的,在创新实验中一步步获得丰富的科学素养。

走出一路风景

苦干加巧干,一批优秀教师在科技教育中获得了优秀业绩。“全国十佳科技教师”闫灵麟老师,每年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都获得了省级以上的奖励。李雪芬老师辅导学生的科技论文项目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李老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李忠伟、莫宇楼、刘世能、郑兆圣、谢坦娜、李戬、徐毅、夏云等一批老师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于2012年引进了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名师、南海区学科带头人李强老师。李强自2012年以来辅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机器人大赛共获得4项国际机器人大赛冠军,30多项全国冠军或一等奖;2015年被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聘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历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裁判长工作;主持了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中学智能机器人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等;编写了《中学智能机器人》《WER设计与制作》等校本课程。

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优势特长得以长足发展。2008年起,学校科技创新获奖的等级和数量已经连续9年在佛山市稳居榜首,为南海乃至广东基础教育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2009年8月,沈钊同学荣获青少年气候大使评选全国中学组第一名,成为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演讲的第一位南海学子。2013年12月,在“未来科学家”活动中获得2金4银的优异成绩,这是历年来广东省中学生首次夺得该项竞赛的奖牌。2014年世界级机器人大赛,10名学生取得了总分第一。2014届高三学生周仕成(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程序设计一等奖获得者),被名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录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随着南海区区域教育品牌战略的推进与深入,我们深信‘科技与人文并举’的特色办学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谈及石门高级中学科技教育的前景,陈冰锋副校长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记者观察

2014年报道南海区高中创新发展专题时,记者第一次走进石门高级中学,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各式实验室和丰富的科技创新作品。印象深刻的是,在生源并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学校坚持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同步发展,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坚持普及教育与竞技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既契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学校现实需求。三年后重访,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的成长驱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优势特长的发展。

篇(4)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院级教学研究立项的课题:

(1)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2001年)

(2)医学研究生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2002年)

(3)《心理统计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题库的构建(2004年)

另外开了《医学科研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选修课

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内容上所进行的改革,具体做到了“四增三减”:减少了目前已无必要讲授的详细手工计算步骤与技巧;减少了复杂的公式推导,改为公式内涵的剖析;减少了部分浅显内容,改为自学或课堂讨论;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增加了“医学统计学软件使用”;增加了“多元统计分析”;增加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

(2)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医学统计学多媒体CAI教学系统;开设了统计学电脑实验课;开设了“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课。

(3)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着重考核医学统计学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和纠正错误能力。不考死记硬背、公式和定理。

三、发表相关论文:

(1)医学科研论文中t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2)

(2)医学科研论文中x2检验误用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论文待发表)

(3)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

(4)胆石病病因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

四、编写的教材:

(1)《医学科研方法与临床流行病学》(2003.8,安徽大学出版社)

(2)《预防医学》(第2版)(2003.8,人民军医出版社)

(3)《心理统计学》(2004.8,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心理评估学》(2004.5,安徽大学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5)《卫生统计学实习指导》(2003.10,安徽大学出版社)

(6)《流行病学实习指导》(200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五、成果创新点:

(1)将统计学软件、多媒体教学模式首次引入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学之中;

(2)将统计思维和科研创造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改革了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方法;

(4)首次在我院学生中开设“医学科研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讨论形式的教学模式

(5)特别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统一

(6)编写“医学统计学”相关教材

六、成果应用情况:

(1)已经将改革的内容应用于我院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医学统计学”;

(2)在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CAI教学”模式;

篇(5)

1引言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之后,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钥匙[1]。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得到重视。目前教育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课内外教学和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教育价值和极待挖掘的发展前景。

2机器人的定义

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机器人的定义却至今没有统一。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根本原因则是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使之成为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早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就有专家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2]。之后又不断涌现新的见解。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协同性的自动化机器。”[2]

3教育机器人简介

干国胜在其硕士论文中对教育机器人解释如下:用在教育领域的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2]。从学习角度讲,“教育机器人是由生产厂商专门开发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机器人成品、套装或散件”[3]。它除了机器人机体本身之外,还有相应的控制软件和教学课本等。

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和公司可以生产教育机器人或教学平台。不同种类的教育机器人不断涌现,如SmartCar[4]、SUUNY618、博思威科教育机器人等均已投入市场。

4教育机器人产生背景

机器人技术是在二战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958年美国的Consolidated公司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由此揭开了机器人发展的序幕[5]。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公司从美国购买了机器人的生产许可证,日本从此开始了研究和制造机器人的热潮。随着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如何加强工人对机器人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机器人的控制也就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机器人教育也就随之产生。2003年4月3日到7日,日本横滨举行了2003年机器人博览会[6]。专门用于教学的教育机器人从此诞生了。

国外教育机器人的研究开展较早。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相继在美国大学里开始了对机器人教育的研究,到了六十年代他们在中小学也开始了机器人教学,在此过程中也推出了各自的教育机器人基础开发平台[5]。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在七八十年代就已开展起来,在我国的“七五”计划,“863”计划中均有相关的内容。但针对中小学的机器人教学起步较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目前发展仍不完善。

5教育机器人应用现状

教育机器人主要用于机器人竞赛和课内外教学。

5.1机器人竞赛机器人教育对高科技社会的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各国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外机器人赛事不断,引人注目。目前,全球每年有一百多项机器人竞赛,参加人员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研究者[5]。

1)国际比赛。①机器人足球竞赛。让机器人踢足球的想法是在1995年由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金钟焕(Jong-HwanKim)教授为了发展多智能体技术而提出的。1996年11月,他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首次举办了微型机器人世界杯足球比赛(即FIRAMiroSot’96)。

国际上最具影响的机器人足球赛主要是FIRA和RoboCup两大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这两大比赛都有严格的比赛规则,融趣味性、观赏性、科普性为一体,为更多青少年参与国际性的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FIRA(FederationofInternationalRobot-soccerAssociation)是国际机器人足球联合会的缩写,于1997年第二届微型机器人锦标赛(MiroSot’97)期间在韩国成立的。FIRA每年举办一次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FIRARobot-SoccerworldCup),简称FIRARWC,比赛的地点每年都不同,至今已经分别在韩国(三届)、法国、巴西、澳大利亚(两届)、中国等国家举办了多届赛事。

RoboCup(RobotWorldCup)是一个国际性组织,1997年成立于日本。RoboCup以机器人足球作为中心研究课题,通过举办机器人足球比赛,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RoboCup的最终目标是在2050年成立一支完全自主的拟人机器人足球队,能够与人类进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足球赛。RoboCup至今已组织了八届世界杯赛。比赛项目主要有:电脑仿真比赛、小型足球机器人赛、中型自主足球机器人赛、四腿机器人足球赛、拟人机器人足球赛等项目。

②机器人灭火竞赛。机器人灭火的想法是在1994年由美国三一学院的JackMendelssohn教授首先提出的。比赛在一套模拟四室一厅住房内进行,要求参赛的机器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熄灭放置在任意一个房间中的蜡烛。参赛选手可以选择不同的比赛模式,比如,在比赛场地方面可以选择设置斜坡或家具障碍,在机器人的控制方面可选择声控和遥控,熄灭蜡烛所用的时间最短,选择模式的难度最大,综合扣分最少的选手为冠军。虽然比赛过程仅有短短几分甚至几秒钟的时间,用来灭火的机器人体积也不超过31立方厘米,但其中包含了很高的科技含量。目前,机器人灭火比赛已成为全球最普及的智能机器人竞赛之一。③机器人综合竞赛。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主要是亚太国家参与的一项国际机器人赛事,2002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比赛,有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菲律宾、泰国在内的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赛事,比赛圆满成功,第五届比赛于2003年月11月6日~10日在韩国举行。

FLL机器人世锦赛,1998由美国非盈利组织FIRST发起,目前有10多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北欧5国家、新加坡、韩国、中国)及美国的46个州参加该活动。每年秋天,由教育专家及科学家们精心设计的FLL挑战题目将通过网络全球同步公布。各国/区域选拔赛在年底举行,总决赛于4~5月在美国举行。竞赛内容包括主题研究和机器人挑战2个项目,参赛队可以有8~10周的时间准备比赛。

④其他比赛。在国外,1980年,第一届全日本机器人走迷宫比赛;1992年,第一届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移动机器人比赛;1998年,第一届国际海洋机器人竞赛;2001年,日本政府举办第一届国际机器人节,举行了十几项各种机器人比赛。教育智能机器人是目前欧美国家流行的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习工具。

孙媛媛、何花撰文指出,国际机器人竞赛有以下特点:比赛规模不断扩大,比赛项目不断完善,比赛的影响力不断完善,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学校教育[7]。

2)国内比赛。在国内,2000年,FIRA中国区比赛;2002年,CCTV杯机器人比赛;2004年,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自2005年开始的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竞赛[8];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9]。还有近几年各省、市组织各种类型机器人比赛。

3)机器人竞赛的教育价值。何智等撰文指出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对当前的教育会产生重大的作用:促进教育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建立一门新的标准课程;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宽容为怀的人文品格[9]。

北京科技大学的郗安民教授在接受访谈时指出,大学生机器人比赛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易于激发兴趣,而且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项比较大的训练工程[10]。张云洲等探讨了机器人竞赛对于大学生教育的价值: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开发与研制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11]。

5.2学科及课外教学目前,除将教育机器人用于参加各种比赛外,教育机器人还被用于课内外教学,以提高学生设计、开发、应用机器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省市已经先后将教育机器人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到2005年底,我国已有76所中小学成为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教育机器人正在逐步地走入我国的各类学校[3]。

王立春撰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探究教学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价值,指出教育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顽强生命力和巨大发展前景[12]。

张兴华以硕士论文的形式深入探究了基于机器人的青少年活动的教育价值。她从亲身体验的活动案例出发,把握了全国基于机器人的青少年活动的形势,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机器人的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青少年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建立一门新的标准课程[13]。

6结语

教育机器人事业方兴未艾。教育机器人活动知识覆盖面广、能力锻炼多样、情感体验丰富,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欢迎,正向广大师生的普及过渡。教育机器人必将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教育机器人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杨德智.教育机器人[J].科学杂志,2006(7)

[2]干国胜.教育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吴洁,何花,周波.浅谈教育机器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7)

[4]李国.智能教育机器人Smart+Car[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3(11)

[5]王吉岱,李维赞,孙爱芹,谢永.教育机器人的研制与发展综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7)

[6]宗和.越来越能干的机器人[J].中国青年科技,2003(7)

[7]孙媛媛,何花.浅谈国际机器人竞赛[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8]马文志.“碧波杯”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竞赛在苏州落下帷幕[J].辅导员,2007(10)

[9]何智,胡又伦,艾伦.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的教育价值述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

篇(6)

我积极参加政治ѧϰ,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每周五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加快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显现出独特的上课风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国等的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主题队会,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的收集资料,刻苦的排练,使得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不少环保方面的知识。

三、在课余时,努力自学,勇攀高峰。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学习计算机成了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程,也是形式所迫。

为了能将多媒体运用自如,强化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我除在学绞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以外。还自己购买了不下百余元的资料书,在家自学authorware和flash,现在我已经能运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用flash做简单的动画。

但是学习计算机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它就像一个永远游不到边迹的大海,只有在平时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知识,才能使之更加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想我会继续延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掌握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内容。

四、存在问题。

1、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总之,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探索,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二】 在这半年时间当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课业知识外,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要注意师德修养,能否拥有一颗爱心,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是评价一名教师合格与否的基本准则,每一名教师都希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其核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对学生施以德育,教师必须具备师德,所谓师德,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言传身教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热心、耐心、贴心,不歧视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学生进步之后,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并且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

做为班主任,我对班里的每一名学生特点都掌握得十分清楚,对于他们不同特点,制订个别教育计划,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将原来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针对不同学生的引导式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对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产生厌烦心理。

我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充分接触和了解学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

第一手材料,作为教改实验的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总结,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陈出新。

为了这份事业,我忠爱的教育事业,我会摒除杂念,把所有的热情,所有的爱倾注于学生身上,依法从教,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尊重家长,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三】 我是一名有着[xxxxx]年教龄的教师,中学教育一级职称,来到xx中学任教之前,一直工作在xx中学。一下是我对自己多年从事教师工作的自我评价。 在xx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各学科老师的帮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身教,师生相处和谐,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XX年参加了合肥市首批新课程改革试验,并在省教科所体育教研组的带领下,参与了国家级课题《[xxxxx][xxxxx][xxxxx]》的研究,荣获国家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中,《[xxxxx]x》一文发表在《[xxxxx]x》[xxxxx]x年第二期,《[xxxxx][xxxxx]》在XX年合肥市电化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xxxxx][xxxxx]x》一文荣获XX年度合肥中市区教育学会举办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学科竞赛中,XX年获合肥市首届体育教师(初中组)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同年参加安徽省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初中组个人总分二等奖。

篇(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张佳鑫率领的“夕阳再晨”以科技创业带动居家养老产业,成为青年公益创业的领跑者。

夕阳,see young

2011年5月的一天,北京邮电大学正在读大三的学生张佳鑫偶然间在校园里看到了“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的宣传海报。经了解得知,“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联合发起,目的是支持在校大学生持续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为社区带来有益改变;并通过项目实践帮助青年提升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的行动者和公益文化的倡导者。

“受海报内容鼓舞,我突然也想做些什么。不过,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儿童,而是老人。我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老年人。”张佳鑫和几位同学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大家一致赞成,最终,他和另外13名同样热衷公益的同学组成了“夕阳再晨”公益服务团队。

之所以叫“夕阳再晨”,张佳鑫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我们希望老年朋友在我们的帮助下能成为再晨的夕阳,散发出青春的光彩。英文名字是‘see young’,刚好也和‘夕阳’同音。”

张佳鑫学的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而其所在的北邮更是以信息科技著称,被外界称为“信息黄埔”。考虑到很多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时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他们将教老年人学电脑定为团队最开始的目标,后又将手机等内容纳入其中。于是,为老年人提供科普服务就成了“夕阳再晨”的活动主线。

2011年暑假期间,“夕阳再晨”首次在校园亮相,通过义卖为项目筹款。之后,张佳鑫和伙伴走进周边社区,张贴公益课堂海报。满怀忐忑与期望,第一堂课只来了五位老人,这让团队有些沮丧,但他们没有放弃。分析过原因后,他们改变了策略:先了解老人喜欢学什么,再决定教什么。

“蓟门里社区的老人和我最亲,我能叫得出每个老人的名字。每周末去,我的感觉都和回到家一样。如果我没去,他们也想得慌,真是把我当成自家孩子一样对待。有老人给他家孙子绣了一个十字绣,也给我绣了一个,是一匹马,说是我本命年,旁边还写上‘佳鑫,你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小太阳’,小太阳还是拿红色线绣出来的,特别感人。”走过这5年,张佳鑫觉得为老人服务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爱心。“因为老人在学习能力和接受速度方面不比年轻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靠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地学会。

对于大学生公益项目来说,从发起到真正落地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无论路有多难走,张佳鑫和他的团队都坚守着那份赤诚。“寻找场地、志愿者招募、宣讲培训……真的是困难重重。然而,相比之下,我觉得最大的难处还是资金方面。”

张佳鑫坦陈,在做公益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每一笔钱都来之不易,都需要自己通过努力来筹备。比如,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有一个筹款的安排,支持大学生做公益活动,但需要自筹20%的款项。从2011年7月“夕阳再晨”项目首次露天雪糕义卖开始,为了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他卖过雪糕、卖过明信片、派发过洗发水、卖过芦荟胶,和团队一起联系社区、通过义卖和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最终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性。

2015年,“夕阳再晨”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从一个志愿者组织转变成一家具有专业资质的民非机构,由张佳鑫担任负责人。而彼时,张佳鑫已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

在2015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座谈会上,“夕阳再晨”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高度肯定,机构先后获得北京市政府购买服务、北京市福彩金、北京市三社联动项目等政府资金支持,并不断得到企业及基金会的项目支持。

做改变世界的种子

张佳鑫的理想是做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5年来,“夕阳再晨”已直接服务8000余名社区老年人,间接受益人数80余万,现在每周在17个街道50个社区开展科技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已在全国9个省,10个城市全国34所高校成立了38支志愿服务队,拥有2000余名活跃志愿者。

在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支持下,“夕阳再晨”在今年成立了北京市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服务总队,作为北京市第一个专业化的科技助老志愿服务力量,北京市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志愿服务总队依托云技术打造的“科技助老公益云”概念,分别为精准多元的云服务,合理高效的云孵化,科技助老的云联动,资源整合的云聚集等四个方面。

精准多元的云服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带着电脑走进社区,通过科技大讲堂和一对一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授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科技产品的基本使用,以及网上购物、网上挂号、ATM机的使用和手机拍照、微信聊天、建立微信群等技能。拓宽交流渠道,给老人与其子女、朋友搭建方便沟通的信息科技桥梁,摆脱空巢老人的孤独落寞感。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小而精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并以大型节日为契机,鼓励多支服务队联合开展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母亲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

合理高效的云孵化。具备一套标准的课程流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教程和相应的课程光盘。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的项目管理规范以及相关资源的对接,促进了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的整合,帮助高校建立规范的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队。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搭建全新的志愿者的培训与评估体系,内容包括志愿者开展基础科技助老服务培训,科技助老星级志愿者的评定体系,“夕阳再晨”讲师培训及等级认定体系等;并完善服务队的孵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服务队的评优,信息统计与管理,相关活动材料、服装的配发以及资金和媒体报道的支持等方面的孵化机制,保障夕阳再晨服务队的服务水平并加强了自身与服务队之间的联系;编写新版的夕阳再晨科技助老教材,利用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结合当下流行的科技内容继续提高专业化程度。

科技助老的云联动。联动政府、社区、高校等多方资源,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标准化的服务队管理手册,举办交流沙龙及进行专业的讲师和志愿者培训。与社区和街道建立志愿服务基地,设立社区班组长制度,并培育社区自身的社会组织,让已经学会基本电脑知识的老年人成立“夕阳再晨银发服务队”,继续发挥他们的光和热。

资源整合的云聚集。聚集已有的资源,成为一个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和合作活动,与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的合作,共同组织大型活动,同时也积极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拓宽“夕阳再晨”服务范围。同时,与工信部等国家机关部委开展合作,将“夕阳再晨”的服务带到国家部委的离退休干部当中去,利用专业化的科技助老体系服务离退休干部,并作为社会组织自我造血的模式复制推广。

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位公益领导者,张佳鑫说自己收获了很多,“整个项目的成长是蛮快的,我的成长也是蛮快的。我的成长既包括管理能力的成长,也包括心理的飞速成长。在管理能力上,我们从一个草根团队,什么项目都没做过,到后来每周开会梳理项目的运作、项目节点,开始有了project的概念,开始执行、安排,协调团队人际关系、和外界资源方的链接关系,这对我来说是很快的促进。还有,做公益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很包容。做公益项目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各行各业有正能量的人,他们会给我很多反馈和支持,推着我向前。在心理上,老人有很多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会让我更了解自己,凡事莫忘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

谈及参加2016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初衷,张佳鑫坦言,“首先是为了能够认识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并了解他们的项目,和他们进行交流,找到我们的项目中的不足,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研究,取长补短,让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好,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服务;再就是把我们的项目展示给他们,希望号召更多人加入“夕阳再晨”的团队,共同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奉献出一份力量。”

而之所以能在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张佳鑫觉得,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产品和网络已成为横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一道鸿,近年来,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与时代接轨,需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通过科技大讲堂和一对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些大学生成了老人们的老师――教老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教他们网上购物、网上挂号、使用ATM机以及拍照、微信聊天、建立微信群等。后来,我们的团队把集中式授课改成分散式学习,甚至还会去老人家里进行授课,这不仅加深了志愿者和老人的感情,也让“夕阳再晨”的服务真正走进了老人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其原因所在吧。

别看做了那么多的公益活动,可张佳鑫的学习却没耽误,翻开他的简介,你会发现,这位博士生其实活泼开朗、品学兼优。他在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被国际顶级SCI及EI检索收录,并获得了“三星”研究生奖学金、“北邮―安立”研究生奖学金、“罗德瓦尔兹”研究生创新基金一等奖……“作为学生来说肯定学业最重要,我一直也是这样做的。在这两三年的时间中,我在实验室的时间是完全保证学习的时间,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是用来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

在他看来,公益是一件造福社会的事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博士毕业后,我不会放弃公益事业,继续做我们的项目,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公益的队伍当中。”

篇(8)

在教育部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大背景下,职业学校也进入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和涵义

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介绍了他们在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但当时并没有提出“翻转课堂”或“翻转教学”的概念。

2000年,J.Wesley Baker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2]。

国内也曾经有类似的教学探索,比如1998年山东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 但被冠以高效课堂。与当前的翻转课堂不同,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些模式中学生并不使用微视频和在线做题,而使用导学案,课本和习题册。

翻转课堂译自英语“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亦称“颠倒课堂”,核心要义在于“翻转”,它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课堂之内不再学“知识”,课堂之外不再做“作业”。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侧重于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看微课视频、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在线论坛讨论等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师生更多深入的交流互动,完成作业,检验学习的成果。

二、引入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课堂教育质量、以及增强学生独立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倒置,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W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难题和困惑,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与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相契合。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学习应用实践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近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课堂睡觉、玩手机的厌学困境,远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增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

传统课堂(先教后学):新课导入知识讲解作业布置课外练习

翻转课堂(先学后教):

教师主要做好导演角色,精心设计好剧本,准备好道具;学生是主角,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翻转课堂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专注于制作分享微课视频、预习指导、课前学习效果分析、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等各个环节;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培养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要求学校搭建相应的软硬件信息化平台,为师生教学活动创造一定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教师要有录制微课和学习内容的条件,学生有课外学习的设备。为最大限度地发掘利用职业学校现有教学实训设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实行多媒体机房晚自习开放,机房连接因特网,教室配备电子白板、联网教学电脑及投影仪,提供活动型教室等。

四、翻转课堂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翻转课堂不同于普通的课程视频,不是简单地把面授课堂录制下来,而是要充分利用科技的手段(教育平台,一种仍待不断完善与开发的教学软件系统)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它把课堂时间留给更有意义的“团队学习反思”,留给更有意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课堂内,老师组织学生们共同完成“作业”。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此“作业”并非“答题”,而是师生间在充分互动中应用“知识”去“思考”,去解决“现实的问题”[3]。

2.不是在线课程

在线视频、作业、讨论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是为获取信息,为课堂内的“作业”做好知识储备和必要铺垫。学习的效果必须回归于课堂,在课内“作业”中得到检验和升华。

3.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学生可配合学习任务书,与小组成员一起互助学习,有问题可随时通过在线讨论或Q群、微信群等与教师交流求教。

4.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剧本,准备好道具,布置好学习任务书,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规划好学习流程和进度。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协作法等手段监控、引导学生学习进程,防止无序学习。

篇(9)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笔者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精心设计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1)校领导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少,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打字、上网、聊天、打游戏;有的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它将是下一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认为信息技术离他们还很远,不够重视;有的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干脆一棒子打死,不开信息技术课。

(2)教师方面: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重视程度、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专业教师力量不足,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而只能让其他教师兼教或让教师们在排满工作量的情况下额外任教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信息技术专业的培训,仅有基本的电脑常识,还不具备教学信息技术的能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不作为中、高考考试科目,也就没有人去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好上坏一个样,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产生“信息技术无用论”,平时不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上课则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胜任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

(3)学生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街头巷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娱乐的。”[1]于是部分学生沉湎于网吧,美其名曰“学习信息技术”;部分学生则不愿学习信息技术,怕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它失去了兴趣。

2.学校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投入高损耗课,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也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数量不多,大部分学校仅有一间利用“农远工程”建立的只有30台电脑的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2]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举步维艰。

3.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

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高标准机房,把互联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都建设起来,但却没有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和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学习软件,平时不开放,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练习;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损耗,减少维护费,则把软、硬件资源尘封起来,只用作上级检查的展示品,充充自身的脸面。这就致使大量的投资资源白白浪费。

4.片面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缺乏整合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忽视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德育及情感教育,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严重偏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很多是课表课程,多采用“放羊”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也日趋正规化,很多学校能按新课程标准开设、开齐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应试教育、硬件设施等原因,虽然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上了课表,但却很少或者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而被辅导课或被语文、数学课所挤占,成了名符其实的“课表”课程;有些学校即使上了课,多采用“放羊”式教学,也成了学生的休闲课、玩耍课。

二、实施方法和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领悟新课标精神

(1)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要组织各学校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竞赛等相关赛事,让各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国家十分重视;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大讲赛、校长信息技术知识比赛等活动。不但要学生比,还要教师比、校长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应用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当中,为信息技术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根据农村现有的实际采用校本培训方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推进,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对年轻教师和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讲座或派到外地学习等,培养一部分骨干教师,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其次,要用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意识到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对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压抑学生、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

资金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够用即可”,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应,且不可好高骛远。

(1)高低搭配,新旧结合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然而建一间拥有50台电脑的新机房需近20万元,显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对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具体做法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配置机房,目前二手市场CPU赛扬1.2G、内存256M、硬盘30G、15寸彩显的学生机仅为500元左右。电脑更新换代快,二手电脑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质量也有保证。这样的配置,用于上网、一般的计算机教学足够了,而费用仅为新配置学生机的六分之一,两三万元就可建一个5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如果经费允许可再补充新配置计算机作为教师机和服务器,以满足教师的学习、备课和教学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际需要,还可以把因电脑贬值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抓住机遇,挖掘现有资源

为了普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各校应抓住大好时机,增加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挖掘其最大的潜能。早些年各校都配置了VCD、功放机和音箱设备,如果再买一块带AV输出端口的显卡,加上农远工程中“模式一”的大屏幕彩电和电脑,就可以建成一间多媒体室。

3.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有了硬件,还要有相关的教育教学软件。由于买配套的教学软件比较贵,并且有些公司开发的软件不能适应农村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鼓励教师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自己开发资源,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在很多学校都通过宽带上网,我们可以把它与机房相连接实现共享上网,让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要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特色的、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软件。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4.加强教育教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理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5.纠正课程偏差,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各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同时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开放微机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浏览网络、搜集素材,巩固课堂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既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又十分迷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基础条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和Internet网络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对他们将来生活、学习的深远影响,让他们逐步重视信息技术课,而不是当作休闲课、玩耍课。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既是学生个人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是学生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及个性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再有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3)发展兴趣小组,培养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以竞赛促普及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并且省、市、县也举行了相关的竞赛活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兴趣小组,培养有某项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比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添砖加瓦。

三、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解决软、硬件和基础设备问题外,加强校领导和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自觉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数据统计显示,有近半数高校过去3年“投入多,产出少”,显得“高耗低产”;另有29所高校“产出高于投入”;还有7所高校投入和产出的排名一致,“投入产出相当”。

整体绩效得分前3名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投入排在第27位,整体绩效得分排在第4名;电子科技大学投入排37位,整体绩效得分为第5名;北京语言大学投入排69位,整体绩效得分为第7名;中南大学投入排16位,整体绩效得分为第8名;湖南大学投入排33位,整体绩效得分为第30名。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公布,8类考生有保送资格,拟保送名单初定后将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gaokao. chsi. com. cn)进行公示。

8类享受保送资格的考生为: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可向高校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推荐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优秀且高中阶段均在本校就读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6部(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中有关保送要求的退役运动员;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的暂行规定》的公安英烈子女。

《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撰写方,就业专业调查公司麦可思对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发现,2007、2008届本科生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学、法学、医学和教育学等专业大类中。

据麦可思计算,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中医学、音乐表演、运动训练等11个专业为红牌调控专业,这些专业连续两年落在全国失业率前10名或失业量前10名,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临床医学、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5个专业为黄牌警告专业,是除红牌专业外同时落在全国应届毕业生失业率和失业量上升最快的前25名的专业;石油工程、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地理科学等5个专业为绿牌发展专业,是就业率高居全国专业前50名,且就业率或薪资增长最快(或金融危机时下降最慢)的前10名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一贯以读研读博为荣的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踏入职场。中国科大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介绍,中国科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大约有2000人,往年这些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一般都在40%以上,但是从2008年开始只有30%多,另外,本科生也越来越多地选择走进职场。

不少学生刚进科大的时候,也想着要出国、要读博读博士后,但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海归、研究生也大量涌进就业市场,因此想早点就业。

面对学生们日益增强的就业意识,中国科大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人说:“多年前,本科生们都不好意思找工作,基本上都想着继续深造。科大现在每年也有30多位学生考上公务员,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但确实是新的多元发展。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我们也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

篇(11)

番茄牛腩汤

1978年,李安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求学。当时的李安羞涩腼腆,不太擅长跟别人打交道,所以,在留学生的小群体中并不活跃。世界青少年棒球冠军赛在美国举办的时候,李安被一位老乡拉去为台湾队加油,并因此而认识了林惠嘉。看见林惠嘉的第一眼,李安就认定对方是自己喜欢的那种女孩。林惠嘉干练自然、落落大方,身上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气息。李安不想错失认识林惠嘉的机会,于是,他主动鼓起勇气同林惠嘉攀谈了起来。但因为过于紧张,李安表达得很不自然,并且还有些轻微的口吃。看到李安拘束的样子,林惠嘉反倒有些心动,因为身在异国他乡,她看惯了热情开放的男生,第一次遇到李安这种会害羞的男生,反而觉得亲切。

因为在台湾的大考中落榜,所以,李安是以预科生的身份赴美留学的,一来二去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当李安遇到林惠嘉时,他还只是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而林惠嘉已经在读硕士了。但这并未阻止两人之间发生感情。两人相识后不久,林惠嘉患上了重感冒,不少男生前去探病,送的礼物大多是鲜花和糖果,只有李安用保温桶提来了一碗番茄牛腩汤。正是那碗浓淡适宜的汤,让林惠嘉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也因此爱上了细腻的李安。就这样,两个人的爱情从一碗汤开始了。

相恋5年之后,李安读到了硕士,而林惠嘉也考上了博士。于是,两人决定领证结婚。当时,林妈妈非常反对这门婚事,理由是李安读的是冷门的戏剧电影专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另外,李安性格太内向,将来未必吃得开。但林惠嘉是个有主见的人,她宽慰妈妈说:“我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将来绝对不会有任何抱怨。”听了女儿的话,林妈妈作出了让步,终于接纳了李安这个女婿。

1983年8月19日,是李安和林惠嘉相识5周年纪念日,两人在纽约注册结婚了。因为还没有住所,婚礼是在暂时租来的旧仓库里举行的。仓库里乱糟糟的,只有床上铺着一张大红床单。李安的父母特地从台湾赶来参加婚礼。接受完新人的跪拜之后,李安的母亲突然拉住林惠嘉的手流泪不止,愧疚地对她说:“惠嘉,我们李家对不起你,让你结婚结得这样寒碜,我们老远从台湾赶来一点儿忙都没帮到。”林惠嘉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不在乎这些的,只要我们的感情好,别的都没问题。”

虽然对爱情充满了信心,但真的步入婚姻之后,两人的生活里还是麻烦不断。最开始的时候,虽然领了结婚证,但两个人还是过着简单的学院生活,只有假期才会到一起小聚。林惠嘉个性独立,能自己解决的事绝不麻烦李安。于是,李安把心思都花在了准备毕业设计上。 1984年5月,林惠嘉生产第一胎时,李安居然还毫不知情地在纽约公园里玩棒球、丢飞盘。

三个月后,李安研究生毕业,一家人搬到了纽约郊区居住。当时,纽约郊区的条件非常恶劣,加上带孩子和准备毕业论文的压力,林惠嘉的心情一度非常糟糕,甚至开始有了自杀的倾向。直到此时,李安才恍然觉悟,一下子感觉到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在此之前,考虑到纽约求职较难,李安原本打算先回台湾,借助父亲的人脉关系寻找拍片的投资方。但看到太太的状态,李安非常愧疚,果断地放弃了回台湾的想法,决定承担起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继续留在纽约照顾妻儿。

那段时间,李安在找不到片子拍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家庭煮夫,开始专心打理家事。他买来了大摞的育儿书籍,认真学习如何照顾孩子。很快,李安就变身为超级奶爸,从冲调奶粉到换洗尿布,样样都做得有模有样。除了照顾孩子,李安还包揽了一切家务事,每天洗衣煮饭,忙得不亦乐乎。美国的生活节奏较快,许多人都习惯以快餐果腹。从前,林惠嘉也是如此。开始理家之后,李安再也不让太太吃甜甜圈和牛肉汉堡充饥,而是变着花样烧菜给她吃,每天还不忘煲一份汤给她喝。在李安的照顾下,林惠嘉很快走出了灰暗的心境,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并顺利找到了一份微生物研究员的工作。

林惠嘉拿到博士毕业证书的那一天,李安特意烧了一大桌菜为她庆贺,其中,就有林惠嘉最爱喝的番茄牛腩汤。那天的汤特别美味,林惠嘉连声赞好。李安对太太说:“其实,两个人结婚也像在煲汤,婚姻里会有各种元素,要煲出好的汤,就要懂得妥协。就像番茄和牛腩,煮汤后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完美地与对方融合在了一起。像西芹、洋葱或是面粉这些东西都不适合做汤,因为它们要么太坚持自我,要么太善于迎合,都难以熬出最佳的口感。”

听了李安的话,不会煮菜的林惠嘉只是大大咧咧地抱怨道:“这么文艺腔,听不懂啦!”但李安分明从林惠嘉的眼睛里捕捉到了认同与感动。

三杯鸡

李安祖籍江西,喜食江西菜。蜗居6年间,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一家人仅靠太太的微薄薪水度日,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节俭。美国的鸡肉又十分便宜,所以,李安时常做江西菜三杯鸡给家人吃。

三杯鸡是江西传统名菜,因其烹制时不放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而得名。在美国买不到米酒,猪油也不多见,所以,李安就用比较便宜的威士忌和棕榈油代替,烧出来的口味居然也不错,林惠嘉非常喜欢。

失业在家的日子,李安过得十分压抑。看到太太早出晚归辛苦工作,李安非常过意不去。加上岳父岳母都劝他找点儿事做,所以,李安偷偷地学起了电脑。没想到被太太发现了。当天晚上,林惠嘉突然对李安说:“明天烧三杯鸡的时候,记得加一点儿胡椒、咖喱、香葱还有番茄酱,这样口感会更好。”听了太太的话,李安有些奇怪,问她:“三杯鸡的特色就是配料简单,所以口感才那么纯正。如果硬要加这么多东西,不但不能提升口感,反而会破坏原本的味道,最终,很可能变得难以下咽。”

听了李安的话,林惠嘉立刻甩出一张电脑班的课程表,对他怒目而视道:“你也知道这个道理啊!学电脑的人那么多,不少你一个,你还是安心做你的电影吧!”这时,李安才知道太太是在借烧菜的道理告诉自己要心无旁骛。

第二天,李安在自己的书桌上发现了林惠嘉上班前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安,不要忘记你最初的梦想,加太多调料会破坏菜的口感,做太多杂事也会破坏梦想的纯度。所以,你要专注梦想!”

在太太的规劝下,李安终于放弃了学习电脑,开始利用做家事之余认真阅读戏剧方面的书籍,并着手编写剧本。那段时间里,李安一家过得非常艰苦,不时要靠家人的接济度日。林惠嘉生产第二胎的时候患上了甲亢,她一面治病一面工作,让李安非常心疼。虽然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但李安坚信,痛苦和麻烦是上天送来的一杯调料,只有将这杯调料进行搭配,才能将生活煮成美味。

就这样熬了6年多,终于有人肯投资请李安拍电影了。李安抓住这次机会全心投入,拼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林惠嘉也对丈夫的事业非常支持,经常跑去片场帮忙。拍摄电影《喜宴》的时候,李安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剧组甚至买不起一张道具餐桌。林惠嘉就主动把自家的餐桌贡献出来供演员打砸,她还动员儿子到李安的电影中客串,帮助李安节省了不少资金。

后来,李安的《推手》和《喜宴》都获了奖,还拿到了不菲的奖金,家里的经济条件才慢慢地有了好转。成名之后,李安变得忙碌起来,不是赶到外地拍戏,就是忙着到处拿奖。林惠嘉一人带着两个儿子,还要忙工作,生活十分辛苦。1992年,李安先是忙着修改剧本、联系演员,接着又赶去柏林参加影展,一连两个月都没有回家,气得林惠嘉一周都不肯接他的电话。在柏林拿完金熊奖之后,李安连忙赶回家买菜做饭,向太太赔礼道歉,并诚恳地说:“想要做成三杯鸡,需要电影、太太、孩子这三杯调料,只有电影这一杯是煮不出味道的,以后我会多匀些时间给你们。”

李安说到做到,此后,除了必要的拍摄和宣传工作,其他事情李安一概都不去应酬,而是尽可能待在家中为妻儿煮饭、辅导儿子的功课、去学校看儿子打球。李安戏称自己是在做投资,把时间献给家人就等于存入了银行,既打好了家庭基础,又给自己留了足够的时间,用以酝酿下一部电影;否则,每天周旋于上流场所疲于应酬,拍片的品位也会逐渐下降,难以打造出真正的精品。

白灼菜心

作为一名导演,李安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演员,其中不乏美女。而林惠嘉却十年如一日地剪着短发,只穿灰黑色套装,干练有余而柔媚不足。但李安夫妇的感情却异常稳固,李安一有空就会陪太太出去买菜。拿奖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挨太太的骂。李安第二次拿奥斯卡奖时,有媒体向林惠嘉请教驭夫秘诀。林惠嘉却不给面子地说:“我只是不管他,leave him alone(让他一个人待着)。”

的确,对李安来说,太太不管他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当他发呆的时候、为了电影失魂落魄的时候,林惠嘉都为其保留了最大的空间,让他放任文艺细胞任思维万马奔腾。外出拍戏的时候,林惠嘉也从不过问李安的行踪,而是任其自由安排行程。正因为太太的开通,李安做起电影来才百无禁忌,善于从各类题材中挖掘创作灵感,将自己的事业推上了一个又一个巅峰。

因为酷爱美食,李安利用拍戏的机会尝遍了世界各地的特色菜,但他最爱的还是太太做的那道白灼菜心。林惠嘉不会做饭,唯一会做的就是白灼菜心,因为这道菜的做法非常简单,只需要把菜心洗净焯水,然后加上少许调料即可。但李安却总是百吃不厌,还跟着太太学做这道菜。小儿子问爸爸这道菜有什么好吃的,李安笑眯眯地对他说:“菜心里有百样滋味,中国的老子就说过,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人吃多了美味的大餐容易得口病。吃菜心就不一样了,它虽然口味清淡,却有益身心,且回味无穷,这就是古人说的大味必淡呀。”有一天,小儿子吃了李安做的白灼菜心,笑着对爸爸说:“你学做的这道菜比妈妈做的还好吃。”乐翻了李安。

用白灼菜心形容李安和林惠嘉之间的感情再恰当不过了。虽然林惠嘉不太懂老子,却深谙“无为”之道,她一直都对家庭进行无为而治。因为物欲寡淡,多年来,李安夫妇一直居住在一幢两室一厅的旧公寓里,自己在屋后养鸡种菜,过得舒适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