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期末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8: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期末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期末教学论文

篇(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自主探究

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阅读,逐渐在阅读中发现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能够意识到教师自身与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并与学生一起相互交流、互动,解决其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语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学生们推荐适合阅读的材料,可以预留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相互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利用视频、图片等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将文章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提高阅读质量。

2.发现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重要目标。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在阅读中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探寻答案。

3.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网络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孩子们带来的新鲜感,通过视频、音乐等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可以收集与教材文章相关的知识,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开拓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课文的大意与作者的情感走向。

二、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操作过程

1.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首先,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艺术魅力,通过幽默、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阅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做到简洁、精炼,避免车轱辘话,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也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与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师可以找一些故事性强的阅读材料,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部分配好朗读角色,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作为评委,并为第一名的小组颁发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意识。

2.将情感要素引入阅读教学中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预习课文里的生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根据文章大意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但对于文章内容缺乏深层次的剖析以及作者情感的领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对文章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大意的基础上,影响阅读质量。情感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小学阅读课堂中引入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要在阅读教学中注入情感要素,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与参与者,新课程中指出,教师应由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构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的改变“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我讲你听”的教学现象。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一文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课下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这名战斗英雄的故事,在课上派出代表与大家共同分享。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营造阅读氛围。而后,通过诵读课文,感悟的爱国主义精神,找到文章中最能够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进行朗读后,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认为“纹丝不动”这个词最能打动大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大家熟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能够体现‘纹丝不动’这个词。”这样,通过情感要素的引入,让大家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将对话引入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真正的本意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通过阅读,可以与历史人物对话,与未来对话,为自己建立强大的精神王国。实现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必须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首先,教师应了解文字并不是阅读的真正对象,其本质应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其次,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例如,在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题目,让学生想象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同时思考,为什么烛光和生死攸关联系在一起?并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课文:伯瑙德夫人为什么要轻轻吹起蜡烛?哪些词句体现了生死攸关?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交流对话,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并理解文章深意,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4.展现阅读过程的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和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中获取信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如何实现阅读过程的个性化呢?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文章。其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可以是默读、朗读、批注阅读,等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阅读的多样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老师可以鼓励大家讲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展开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篇(2)

以阶段式学习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教学模块,并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相应的模块教学。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构建了由通识能力培养阶段、管理能力培养阶段和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能力培养阶段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以及校园文化体验。管理能力培养阶段开设有管理能力基础、基础会计、统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实务等七门专业核心课程,这也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技能。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安排学生进行校内综合实训、创业竞赛以及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前面两个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要求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学习一门课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精减,避免内容的重复,设计了全部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和工作任务。

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具体实施

1.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上课的时间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不一样。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又分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还有校企合作的多家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教学。因此,“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需要解决班级、时间、教师、企业等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下面以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3级大二两个班的学生为例。

(1)课程及时间安排2013级大二时,学生处于管理能力培养的阶段,有四个学期,主要学习7门核心课程。前三学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6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项管理技能。第四学期学习企业经营实务,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师资安排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每门课程都组建了由2至3名校内专任教师和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即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既分工又协作。比如教学信息共享,共同制定项目任务书,设计项目任务情景,共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价等。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实训工作,校外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训、顶岗实习等工作。另外也根据课程需要,组织校外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或者举办专题讲座。

(3)企业资源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的关系,共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家,基本满足了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有湖北同方泵业有限公司、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钢鄂州钢铁公司和武钢华重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以上4家企业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

2.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过程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训两个部分。校内教学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评价等3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情景,拟定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由任务情景、目标、要求、实施步骤、考评方式等内容组成,是学习任务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在实施阶段,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学习讨论,撰写文稿,完成任务。成果一般为计划书、方案、问卷、研究报告等形式。在评价阶段,小组推荐学生演讲,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委会现场打分,或者由校内或校外教师在网上审阅相关成果并评价。评价完毕,学生根据所提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任务成果。每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学生就掌握了一项技能。接下来是在企业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使技能得以巩固、提高,形成最终的职业技能。这段时间里,在企业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兼职教师给学生安排实训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实训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技能。

三、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势

采用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相比,有以下优势:

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要同时学习几门课程。改革后的高职教学,课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课外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任务多而时间有限,学生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现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只需学习1到2门课程,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工作任务,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真正的培养和提高,职业教育改革的初衷得以实现。

2.企业愿意配合

目前开展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企业要在场地、岗位、设备器材、指导教师上有一定的投入。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去企业实训的学生并不能给企业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带来直接效益,学生到企业实训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增加负担,这也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一年可以安排3个、4个甚至更多的学期,有利于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企业的生产作业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进程,比如课程的安排可以与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同步,在企业生产旺季时,安排在校内课堂学习,而在企业生产淡季时,安排在企业内实训。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让企业乐意配合。

3.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段式,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将学生职业能力分为几个能力逐步递进的阶段来培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学生结束一门课程的校内学习后,就被安排到企业开展实训,实训结束后开始另一门课程的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训,如此交替。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逐步递进提高的,另一方面,课堂学习的知识又能通过实践得到锻炼和巩固。这种教学组织模式无疑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3)

1.色谱学类。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氨基酸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等仪器的原理介绍和操作使用。

2.光谱学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原理介绍和操作使用。

3.波谱学。核磁共振技术的简介和实际应用。

4.材料学部分。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的简介和实际应用。理论课程以“轻原理、重应用”的原则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在理论课上适当了解各仪器的基本理论之后,着重介绍仪器的典型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实验课上,以大型仪器为教具,以实际样品的测试过程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大型仪器,真正做到将仪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要点,让学生既加深了理论课上的分析原理的印象,又通过实际动手获得了技能方面的能力。通过这样教与学的互动,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分析测试中心的教学优势

1.采用多位专业教师协作授课的方式。分析测试中心首先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专管共享。所有仪器专人专管专用,责任落实到人,面向全校范围的各科研小组提供测试服务。这不仅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同时中心也打破校内界限,走出了校门,面向全省乃至外省,面向企业和社会,作为第三方,申请了河北省计量认证资质,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同时利用测试中心实验室自身“仪器全、人员专”的特点,开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针对现代仪器分析课涉及的多种分析仪器,由多位专业操作教师来分别承担此门课程的授课工作。根据每个老师精通的不同类型仪器,给学生介绍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自身在科研和测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老师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下,进行实际样品的操作,这样既丰富了授课内容,又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

2.及时更新授课内容。目前对于各高等院校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普遍存在一个教材滞后于时代的现状,教材上只反映出一些相对固定的内容,重点突出各仪器发展历史以及原理的讲解,很难展示这门学科的最新进展。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分析仪器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仪器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仪器可开发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应用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宽,传统的仪器分析教材内容知识更新速度慢,远达不到仪器发展的速度,更达不到应用技术的扩展速度。为此,中心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抛开现有的仪器分析教材,各专业教师根据自己仪器发展特色自己编写课件,在课件准备中各主讲老师在授课内容中更多加入大量新型仪器图片和视频展示,使学生不仅对现代仪器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关注仪器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再引入社会热点的分析测试实例,例如: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授课中引入奶粉中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的检测;原子吸收仪器的授课内容中引入胶囊壳中铬、环境中的铅含量的测定等等。去除了大型分析仪器的神秘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

3.改进教学模式,引入开放性实验。除了课堂教学外,根据分析测试中心现有仪器设备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个性化辅导方案。具体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样品进入到实验室,老师根据样品情况指导学生设计具体测试方案,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大型仪器为教具,分析测试学生的样品,并对数据和图谱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它不仅有理论上的认识,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与到样品分析的全过程。同时还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合理判断,对数据的取舍的判断等。另外对于不同领域的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演示和参观,作为知识拓展方面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方面发展的前沿。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学生链接并掌握更多的仪器运用和使用能力。学习和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更多仪器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些仪器来分析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个性化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部分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对其开放仪器设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引进个性化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精选一部仪器,使其更深入地参与实际仪器测试,可以把自己在理论课上设计的测试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学会仪器的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助式设计科研题目,尝试进行科学研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篇(4)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又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优先确定的四个专业领域之一。这对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职教工作的经验,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大量的进口汽车以及国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经常会遇到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国外

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而汽车专业中又以男生居多,英语往往成了他们的弱中之弱。此外,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的认识仅限于传统思维,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应必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主观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减弱。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将本科教材略加修改,删繁就简,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大多选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这带来教学中两大弊端:一是语法偏难、词汇量偏大,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职校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二是很多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需要,更不能达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与国外新技术接轨的目的。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另外专业英语课大多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什么专业背景,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不能体现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可行有效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突出对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国家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均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英文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目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安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专业英语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上自成一体。个人认为这种安排不很合理,一是不利于学生认清学习英语的目的,二是不利于强化专业特点。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因此,可考虑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淡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以突出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注重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校在排课时,应把专业英语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后,至少与专业课同步,专业英语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也要注重交流,只有在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去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尝试对专业英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鉴于目前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难度、所需授课时间与学校课时紧以及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新技术更新快等多种矛盾,职业学校可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增加职校学生毕业后将会接触到的内容,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体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也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特别是劳动部门的支持。可以考虑在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如技师、高级技师)鉴定中及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加入需用汽车专业英语解答的考试项目,使具有行业指导作用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接轨,以使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爱默生 个人主义 宗教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演讲家,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爱默生的思想是美国文化和传统意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以后的美国文学、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在美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1 宗教背景

在爱默生所处的时代,美国大陆盛行的宗教有清教的达尔文教和唯一理教。早期美国大陆的大部分居民信仰的都是清教。他们信仰上帝,并“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的重要价值观念是:虔敬、严肃、谦卑、勤勉、诚实和节俭等等,这些都对美国人的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到了17-18世纪,美洲大陆受到欧洲科学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清教加尔文教宿命论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十分不满,致使18世纪末,唯一理教――这种新的教派在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兴起了,其教义是:上帝具有父性,人之间是兄弟关系,耶稣是人类的领导,人因品质而得到拯救,人类永远进步,上帝创造了万物,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包括人的内心、人具有神性。唯一理教将一股自由之风带给了当时思想禁锢的社会,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得以改变,新的思想崛起来了。

2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1)批评现行宗教。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不留余地地批判现行的宗教。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他批判基督教道:

“历史上的基督教陷入了那种破坏一切宗教交流的企图的错误。在我们看来,在世世代代的人看来,它都不是灵魂的教义,而是个人的夸张,绝对的夸张,仪式的夸张。它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仍是以有害的夸张描述基督这个人……一度被各种崇拜和爱的表示包围着的他的名字现在已堕落成为一种官衔,这毁灭了一切慷慨的同情和喜爱。”

可见爱默生个人主义既不满加尔文教中掌握人的命运的、高高在上的、否定人性的上帝,也不满唯一理教中的机械和被动、过于注重理性而不关注人的精神,他认为当时的宗教是过时的形式主义,割断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交流,使人们体会不到上帝的光辉和力量。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他还批判当时的教会过于渲染耶稣拥有的施展奇迹的力量却忽视了耶稣行为本身所应表现的宗教真理,这使得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而不能启示真理,也就是说基督教不再是一种关于心灵的教义,而是关于个人权威的仪式。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成为了少数人用来阐述的对象,大多数人则远离真理;而由于牧师的阐述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真理也变得不可琢磨了。“神灵的教义丢失了,属于大多数人的粗俗的教义篡夺了灵魂教义的位置”。

(2)夸赞灵魂,精神至上。爱默生在其作品中不加掩饰地夸赞灵魂:“一个灵魂,他们的灵魂,比整个世界都更富有智慧。”爱默生个人主义注重精神,注重人精神的感悟。在他的心中,“这个世界不是多种力量的产物,而是一种意愿、一种心灵的产物。”而“耶稣基督属于真正的先知民族。他清楚地看到了灵魂的神秘。他为灵魂朴素的和谐所吸引,为它的美而陶醉。他生活在其中,并从中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可见他对人精神的侧重,精神在他的眼中,是终极的实在,是超越一切的,传统意义上的上帝不再是超人或者神,而是一种抽象的理想和观念,是事物的内在神性,是宇宙的精神结构,所以,人只要心中有神,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3)人性神化。爱默生曾在其代表作《论自然》中提出自然界是由“有形的自然”和“无形的自然”组成的,也就是自然实际上有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自然,自然有着浓郁的精神色彩,自然景观并不是我们眼中的一成不变的物质存在,它是否优雅别致,或者丑陋邪恶完全在乎于欣赏它的人的喜怒哀乐,产生愉悦或者悲伤的力量不在乎于自然界本身,而在乎于个人体验或者是个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精神的意象,人可以凭直觉感受自然,而成为神或者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人心中有上帝,上帝就与之同在。美国思想史家帕雷顿曾说:“唯一理教宣称人性是优秀的,超验主义者则宣布人性与神性一样。”可见,在爱默生的眼中,人的灵魂和上帝相像,是神性本质的分享者,即使最简单的人,只要他能够全身心地崇拜上帝,就能成为上帝。因此,人们不需要效法他人,甚至根本也不需要通过任何诸如牧师、教会、先知、耶稣、甚至《圣经》等媒介而能独立去面对上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人,每个人心中便有自己独特的上帝,上帝是一个精神真理,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二 爱默生文学中的宗教意识的渊源

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主义意识,这源于爱默生的超验个人主义:爱默生超验个人主义本身就是受唯一理教启发而形成的,但同时进一步强调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可以通过直觉与上帝联系,上帝属于每一个寻求他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神性,可独立面对上帝,独立与之联系,而不需中介;上帝与人类共存,上帝通过大自然和人的直觉存在,人不应该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应该受到宗教权威的压制和现存环境的阻碍。学者钱满素曾评论道:

“爱默生的宗教,它没有仪式,没有崇拜,没有教义,没有布道,没有牧师,没有教会,剩下的只是一位孤零零的、无形无体的上帝在象征着终极真理,还有一位与凡人为伍的耶稣在代表着任何发现真理的人。”

在美国,个人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至19世纪时,就已经经历过了从英国传统、清教时期、殖民自治、革命政治、宪法程序、启蒙时期到实践时期,有2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个人主义多继承欧洲个人主义,特别是英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是美国的欧洲个人主义版本,毫无特色,到了19世纪杰弗逊个人主义时期,个人主义强调了个人的现实利益和生存权利,之后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对美国的个人主义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提高,突出了个人的精神作用和个人的主观世界,强调了人的个性:

1 注重精神。爱默生的超验个人主义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超灵”――超验主义的精髓强调的就是人的灵魂的重要性:人的灵魂无处不在、无所不容,乃万物之本、万物之属,它将人、自然和上帝连成一体,它能够超越经验世界进入超验世界,因而人身上便有了灵魂的神圣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个体中都普遍存在着人类的共性,每个个体的内心都有上帝的存在。人的精神是至关紧要的,精神和灵魂是人的本质;人通过直觉就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着普遍的灵魂而成为一个纯粹的自我。爱默生说:

“谁来为我界定个人?我看着这独一无二的宇宙之灵有那么众多的表现,深感敬畏和欢欣。我看到自己融于其中,……我在神中成长。我只是它的一种形式,它是我的灵魂。”

所以他的宗教意识中灵魂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上帝的交流不需要媒介。

2 强调个性。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始终贯彻着这一点:人是社会和宇宙的主体,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利益。他强调:

“我首先要劝你走自己的路;拒绝好的榜样,甚至那些人们想象中的神圣榜样,大胆地爱上帝,而无需经过中介人或羞羞答答的借口。你会找到足够的朋友,他们会支持你与卫斯里兄弟和奥柏林竞争,他们都是圣人和先知。我们要感谢上帝创造了这些好人,但也要说:我也是一个人。模仿再好也不会超过模仿者本人。模仿者注定只能是毫无希望的平庸之辈。创造者做什么都是出自天然,所以他觉得它有魅力。而对模仿者来说,他不但不会出于天然地去做,而且还会失去了自己的美,但却又没有得到别人的美。”

3 关注实践。继承英国个人主义传统,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并不单单是抽象地谈论思辩哲学,而是关注行动、关注实践:“个人若要把握自己,就必须从自己的工作当中脱身出来,去了解其他所有的劳动者。”“行动的最终价值(与图书的价值一样,但比图书更好)在于:它是一种资源。”另外,他在《美国学者》中对实践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健康的行动的人,无疑会获得智慧最丰厚的回报。我不愿使自己隔绝于这个行动的世界;不愿把一棵树移植到花盆,让它挨饿和枯萎;我也不愿只相信某种特殊才能的收获,而像萨瓦人那样耗尽自己思想的矿藏。”

4 呼吁自助。爱默生的自助观点是其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其思想的最后升华,爱默生说过:

“我们归于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最大功绩,是他们蔑视经典,轻慢传统,而以思想立传的做法。人皆有努力捕捉,注视自己心灵深处迸发的一线闪光,不必为诗仙哲圣们的光辉弄得眼花缭乱。”

在爱默生看来,自助不仅表明了人可以从各种传统及现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宣告了人的自我拯救和自我选择,自助鼓励世人从上帝、从社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大声疾呼: “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来工作,我们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坚持个人权利至上。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和精神,要求世人自助,他所倡导的个人,是拥有与他人相分离的独立主权的个人,是优先于其他外在的任何公共目的和任何善恶标准的个人。在爱默生的个人主义看来,普遍性只有当它以每个个人的特殊性的形式出现时才有意义。因为在整个世界万物中,只有个人才是最神圣的,任何既有的思想观念,任何亲人,任何团体也不能束缚个人的发展。爱默生在《论自助》中说道:

“尽我所能去赡养父母、养活家人,做忠于妻子的丈夫――但是我必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方式去维系这些关系,不诉诸于习俗,而是做真正的自我。再也不能为了你们而毁了自己,或是毁了你们。你们若能喜欢本色的我,那我们将皆大欢喜;如若做不到,我也能明白你们自有道理。”

可见,爱默生追求个人权利,不接受任何的约束,即使这种约束来自于最亲的人,更不用说这种约束来自于外部环境了。

三 结论

综上所述,爱默生注重精神,使之在其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夸赞灵魂;爱默生强调个性,使之在其文学创作中将人推上了神的位置,将人性神话;爱默生呼吁自助、坚持个人权利至上、关注实践,使之无法忍受现行宗教的束缚而对其进行无情批判。可见,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浓郁的宗教特色,完全源于他的超验主义个人主义哲学,是其超验主义思想文学上的宗教体现。

参考文献:

[1] Vernon L.Parrington,Main Currents in American Thought,Harvard Books vol.2,New York1927.

[2] Ralph Waldo Emerson,selections from Ralph Waldo Emers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0.

[3]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 黄绍湘主编:《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 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三联书店,1996年版。

[6] [美]爱默生,孙宜学译:《爱默生演讲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 [英]托马斯・霍布斯:《人的本性》,理查德・S・彼得堡主编:《身躯、人和公民》,纽约柯利尔出版社,1967年版。

[8] [美]爱默生,黄立波编译:《爱默生随笔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 [美]爱默生,姚暨容译:《爱默生散文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篇(6)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架构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多采用课堂讲述的方式,现有的课程设置制约了课程的发展,难以达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改革创新,进行调整,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1.将课堂教育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

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了解教学目的,对于后期开展的企业现场教学有很大的必要性。先要让学生明白会计的职业道德与会计的众多岗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必须要将学生从课堂带出去,让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要有一个感性认识,身临其境之中,才能真实的感觉到什么是职业道德,同时体会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具体体现。

2.将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需要清楚直白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但是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需要将不这样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明白的告诉学生。应该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种教育,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请相关专业人士,行业精英为学生开办讲座等方式。

3.构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大势所趋,绝大多说的高等职业院校都有会计专业的相关实训室,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做账能力所开设的,但是鲜有学校开设以会计职业道德为实践内容的实训基地。但是,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应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场所,将相关的实训案例,工作情境设置出来,给学生一个模拟决策的机会。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31-02

多模态理论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学者将语言在内的多种符号认为是传达信息的源泉,除了语言符号外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有图画,声音,舞蹈等等;多模态就是多种媒介,多种符号。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模态化教学概念,倡导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利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Halliday(1978)认为文化是由许多符号系统构成的意义模式,如建筑、美术、舞蹈、音乐等都是符号系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字表意模式逐渐与视觉、听觉、手势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而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和各种语言变体(尤其是英语变体)的出现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地方多样性和全球互联性环境中开展教学,使之更符合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需要。[2](朱永生2008:10)。

多模态教学侧重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融合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于一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感官的多模态认知。[3](胡壮麟2006:6)多模态文化教学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变成“设计”过程,并在这些“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方面的努力外,要使这些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学生也要树立多元识读意识,在学习中实现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转变。

比如从考试性学习转入“任务+合作性”学习,由纯基本语言技能性学习转入高级以“设计”为中心的学习,最后加强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使英语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使英语学习目标性更强、成效更明显。

新媒介多模态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信息素养建构途径图示如下:

多模态理论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而这种互动不再局限于,学生提问,老师答疑,这样一种单一又比较沉闷的互动;教师互动由不平等变为平等互动,这种教学是一种民主教学,教师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师亦是学生。由此可见,多模态文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英语教学转变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习者在多模态社会情景中分析、解释和归纳通过不同媒介获取信息的思辨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文化交流意识;有利于专业英语教学不断丰富拓展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也趋多元化多模态,即创造性地利用以教材为主的书面语篇以外的多模态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CD、DVD、IPod、PPT、AUTHORWARE 等,实现电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有利于新媒介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调整,明确教师的积极干预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整合多种模态多种媒介的配合使用,辅导学习者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建构知识,增强其对各种模态语篇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并构建其自我身份、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新媒介多模态教育环境下需要我们解决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构建师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网络平台下学生的多元识读形成性评估体系如何构建,以了解怎样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1)教学模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多向性,教师应该如何置身于自然形成的学习群体中?交互性把众多的学习主体自然地联结成一个群体,教师在其中不仅仅担当教的角色,还可以在这个学习群体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在英语教学中建构师生双向交互式动态教学模式,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互惠,师生互动相益。

(2)评价体系多元化:多元识读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评价是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对图像、音频及视频材料的识读能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能力以及与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多模态意义表达能力都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起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考核学生多元识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形

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成为今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媒介多模态环境下,灵活的又具有趣味的学习自然会给学生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新的学习新的教学就会带来新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来师生双向评价标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主要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直接进行对比,而忽略了教学的中间过程更谈不上这些互动环节,从而有很多教师在这样一种评价体系中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因为他的投入并没有没认可。这种评价体系是极其危险的,教师在这种只看结果忽略过程的作法无疑成了助长教师偷懒积极性下降的导火索。[4](葛俊丽2010:5)而老师在这种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成绩好坏,这样的评价标准并不满足全面发展和促进个性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评价体是无法满足于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因为多模态的运用,对教师的评价应该转变,学生应该把新的师生互动纳入其中,与老师建立良性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同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待教学,要鼓励个性和特长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多模态理论的运用带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从而带来了师生评价体系的改变,两者之间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提倡传统教学结合新媒体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采用多种符号工具等手段协同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Arnold,1978:108-126.

[2]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C] //Cope B, Kalantzis M. Multiliteracies. London: Routledge, 2000.

[3]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3-12.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5]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篇(8)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

(总人数:56人)

 

 

 

优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学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学期期末

篇(9)

20xx年12月

xx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为了做好我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遵循鄱阳县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分配细则。

一、师德(20分)

能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违纪违规行为、无安全事故的得20分。体罚学生一次(学生、家长、社会举报后查实的)扣5分,负安全责任一次扣10分,不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的教师,扣20分。违反政策或被公安机关刑拘一次,此项为0分。

二、教育教学效果(40分)

1、作业(9分)

期末教师能按教育组下达的量化指标完成并批改质量符合要求的得9分。经教育组或学校检查,每缺一次扣1分;批改质量存有严重问题检查组提出批评的,一项扣3分。

2、教案(6分)

教案量化达标且质量合要求得6分。每缺一节扣1分;检查组提出教案质量存有较严重问题的每项扣2分。

3、考绩分(25分)

(1)

单科考绩分:本科目的平均分居于教育组统测平均分的得考绩分20分,每提高(或减少)0.1分加(或减)考绩分0.05分。

(2)多科考绩分:按上(1)求出单科考绩分再平均分。

(3)此项考绩分最低限为15分。

三、教学、论文奖(机动分)

(1)教学奖:凡是获县教坛新秀称号的奖10分;获县(教育组)优质课比赛、团体比赛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6(4)、5(3)、4(2)分;参加学科竞赛、演讲比赛等获县(教育组)一、二、三等奖的每生分别奖给辅导教师4(3)、3(2)、2(1)分;同一项目只能拿最高分。

(2)

论文奖:凡是获县(教育组)的教育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分别奖5(3)、4(2)、3(1)分;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10、8、6分。

(3)完成本学期的工作总结、论文的教师奖3分,全期不写教学论文的扣5分。

四、考勤(全期满勤应得40分。

请事假一天扣2分,请病假一天扣1分,迟到或早退超过二十分钟给予记勤,每次扣0.25分,旷工一天扣5分,私自调课一节扣0.5分,代一节课加0.5分,本项可累计评负分。

五、班主任基础分(20分)

(一)达到以下条件的班主任另加分

1、每周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分。

2、每周开一次班会得0.5分(以记录为准,学校领导小组核实签名)。

3、该班开展和谐满校园活动主题会在全校师生展示的得2分。

4、全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其他先进类别除外),镇级得5分,县级得10分,市级得15分。(同时被评为不同级别的,取最高得分。)

5、按班平均人数(班平均人数=学校总人数/班数)每超一人给班主任加0.5分。

(二)班主任扣分

1、班中学生有打架的,每人扣1分。

2、班中学生损坏公物或严重违纪,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情节轻重作出扣分处理。

六、学校领导岗位基础分

学校负责人:40分;科组长、大队辅导员、报账员各20分。

七、超课时奖

按全校专任教师平均课时数(平均课时数=全校课程总课时数/专任教师数,学校负责人相当教师平均课时数1/4),每周超一课时加1分,最多只能加10分。

八、创造发明奖

全期教学过程创造发明,获国家奖励的加40分,获省级奖的加30分,获市级奖的加20分,获县级奖的加10分(同时获得几个级别加分的,以最高级别计算)。

九、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分配绩效工资。

十、分配方法:

篇(10)

从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她就树立起“立志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远大目标,处处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她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二、认真扎实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她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但她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在三镇联考中名列前茅。除了搞好教学外,她还不断学习,利用假期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新课程理念,还参加湖南省中小学学科远程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学论文《浅谈中学作文中的情感教学》荣获县三等奖;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法》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论文《班级管理好,“六心”离不了》荣获县级三等奖,被评为__县初中班主任培训班的优秀学员;论文《浅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在第三届全国当代基础教育学术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辅导学生作文竞赛,__等同学的作品获得县级二、三等奖。.在辅导学生演讲比赛,__同学演讲《感恩我们要行动》获县二等奖。

三、教书育人、严而有爱、教之有效的班级管理

从20__年到现在,她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并全身心投入班主任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篇(11)

一、加强教师责任意识,开展“三生教育”活动

根据校行政的相关要求,认真进行加强师德师风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要求教师强化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特别是通过学习《云南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的通知及《切实减轻中小学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等文件精神,树立减负不减质的理念,抓好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认识,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认真组织学习《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教师领会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掌握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学习后,本组于2009年3月26日开展了一次野外生存能力的实践活动,使全组教师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都得到了一次体验和锻炼,加强了对“三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认真进行质量分析,积累教学经验

根据学校教科处的要求,认真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教师们从历史、地理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学生学情方面、教师教学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客观方面寻找各自在教学及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向成绩好的教师请教和学习,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特别是今后的各类考试及备考提供借鉴,并制定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三、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督促工作

按学校教科处的要求,组织本组教师于每星期的星期一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共备课17次),每次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都实行签到制,每次备课都有活动主题,由本组教师集体参与和交流说课等等。

另外,长期坚持每个月月底对全组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主要包括按期检查老师的的教案完成情况,听课记录情况,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以及其他各项教研要求,并及时上交学校教科处验收,本组教师都能按时、规范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积极进行高考及会考研讨

搞好高考史地复习备考和高一年级史地会考工作是本学期本组教研工作的重点。首先根据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特别是根据两次云南省统测及云南师大附中的模拟题测试的成绩,进行认真分析,依据考纲及各级研讨会的相关信息,调整高考复习备考的战略,并由组内有经验的史地老师进行交流指导,制定出比较实际的备考复习计划,注重抓好高考后期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的各项工作,为提高史地高考的成绩献计献策。

其次,认真进行高一会考复习研讨,学进度,尽早完成教学内容,以云南省高中会考考试说明为依托,认真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并让学生熟悉会考题型,进行测试和训练,而且向学生印发了高中会考复习材料,经过详细复习后对学生进行会考模拟训练,把近几年的会考题进行测试并认真分析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考备考工作。

五、认真组织高一年级史地知识竞赛

为了增强高一学生的会考知识,搞好会考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本组与高一年级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于2009年6月3日进行了高一史地知识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共有6支代表队参赛,经过广大师生和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以级校教务处、教科处的大力支持,评出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踊跃参与,气氛热烈,达到了竞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