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机电系统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力系统深受能源危机困扰,虽已开始研制新能源结构,但应用效果一直不好,新能源很难与传统电力装置、设备形成默契配合。由于电力技术的决策能力、更新速度很强、很快,所以要想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引入电力系统,依靠电力技术是最为可靠、有效的方式。首先,根据电力技术测量、转换、控制、管理能源的能力,改变电力系统原有能源输出格局,尽可能切断新能源输出装置与系统中其他运行设备的牵绊和影响,仅以能源输出为价值标准,设计、添置绿色能源装置,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其次,强化变流调速技术、集优生产技术、能源转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地位,定期、定时核算绿色能源输出、不可再生能源输出过程中的“能量效益”,并对系统、装置、技术进行定向修改;最后,拓展电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围绕计算机技术,监控绿色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情况,以“消耗”“、效益”为两大基本点,总结分析不符合电力技术应用安全的相关问题,并及时改正。
1.2实现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带动高效生产的有效手段,为此,电力技术可以联合网络技术、自动化处理技术、智能监测等技术,共同推进多门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而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投入使用之前,应接受多次测量和考察,因为要避免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必须经过电力技术来处理相关系统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将系统运行状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然而,机电一体化对电力系统运行功能的要求和服务设定复杂,仅靠电力技术很难支撑起整个系统的运行重任,所以,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会选择“区域一体化”的生产、改造方式,选择风险小、收益高、符合电力技术应用条件的系统模块,帮助小范围系统实现“自动”,并计算应用效果,确定技术无误且高效之后,再扩大一体化改造范围。由此可见,电力技术虽然是电力系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但其应用效果依然具有不可控特质,在应用时应格外注意、小心。
1.3引入智能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电子终端控制的主要装置设备,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地位非常高,因此,电力行业也应适当引入智能技术,并创设以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管理中枢的技术集团,以便于工作人员正确、有效、科学的管控电力系统。经过智能技术修饰,电力系统在故障排除、判断、处置方面的优势能力更强了,并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以往,一个小故障便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现如今,运行故障会翻译成“特殊数据”,经智能处理器处理,被挖掘、传送,传达给管理人员,主动上报“故障”。这种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不仅节省了故障清查、判断的时间,还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固的安全保障。从应用效果上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发展空间上看,其应用环境却日常复杂,所以,需要广大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谨慎考虑、认真探究,以福利避害为原则,引入智能技术。
2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展望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能源生产责任越来越重,为迎合不断提高的生产要求、服务要求,电力系统仍需不断革新、创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价值、生产价值。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根据自己对电力系统运行、发展的困难与问题了解,从内、外两方面探究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接下来几年,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地位会不降反升,因为随着工业规模化生产系统的落成,系统生产形式、能力、效率的准确性要求很越来越高,所以,电力系统只有依靠电子技术方能将能源生产、输出、管理限制在可控、可管的范围内。一方面,应扩大电力技术的包容性,将其与现代高科技技术再融合,研发技术的新功能、新工艺,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省察电力技术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耗能等管理不当问题,并设置研究专题,开展专项调查,以纠正、改善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效果不利的地方。通过内、外两方面发展手段,电力技术的发展道路会更加明朗,其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2现阶段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
文章对现阶段我国电能计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对传统人工抄表技术进行评价,然后分析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在电能计量技术中应用智能抄表技术,以保证电能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2.1传统人工抄表技术的应用
传统人工抄表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一户一表的计量技术,这种电力计量技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为主要是依赖人工完成,要求每一个地区都必须设置专门的抄表人员,具体操作抄表收费工作。这种传统人工抄表技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工作效率比较低,只能实现个体管理,不能实现对电力用户的统一管理。
2.2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
因为传统人工抄表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善。远程抄表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抄表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逐渐代替了传统人工抄表技术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依靠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有效应用,利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情况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2.3电能计量技术中智能抄表技术的应用
智能抄表技术是一种科学的智能化设备,相对于传统的电能计量技术来说,具有更加科学、准确和方便的作用,有利于实现我国电能计量方式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因为智能抄表技术具有更加便捷和准确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而且监控效果比较好,可以自动备份用户数据,更加体现出了人性化的特点,所以在电能计量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是一种科学的电能计量技术。
3基于绿色节能电力系统计量技术的应用
3.1基于绿色节能电力系统计量技术的特点
基于绿色节能电力系统计量技术,主要是体现在智能电表中,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智能电表的应用,具有独特的功能,例如,相对于传统电表来说,智能电表的自动控制和记录功能,可以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量的准确记录和自动备份,有效地防止修改电表和偷电等不法行为,极高的保护了电力数据的安全。而且,智能电表在功率、用电量和电压电流等即时测量和记录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电能计量技术的测量精度,还提高了电能计量监测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电能计量中人力的大量投入。同时,越线监控功能也是智能电表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可以实现对用电方的全面监测,提高了检测力度。在电能计量中,智能电表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智能电表不仅继承了传统电表的功能和优点,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例如组合电量,在电能计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基于绿色节能电力系统计量技术的作用
在电能计量中,智能电表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包括:可以迅速实现对问题的反馈,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避免偷电和窃电现象的出现;具有较高的节能作用和高效性特点等。智能电表在电力系统发生运行故障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发送故障信息,让相关部门用最短的时间处理问题,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断电故障,极大地缩短了因为电力系统运行故障而造成的停电时间。应用智能电表,可以按照不同电器用电量的大小,对电力用电量进行自动分配,实现对电能的科学控制。在用电高峰期,智能电表可以阻止大功率电器的运行,有效的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漏电情况的出现,避免因为电力系统安全隐患出现的人员伤亡事故。随着电能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智能化特点的配网管理系统。在智能电网的配网管理中,智能电表是一项重要的用电监测设备,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用户电力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所以,智能电表是一种有效的电能计量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4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电能计量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准确掌握电网用电和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可以促进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绿色节能的电力系统计量技术中未来的发展应用,包含居民、普通工业、大工业、特色新产业等。例如,居民在电力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窃电现象。这会造成人们肆意挥霍电能,能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应用基于绿色节能的电力系统计量技术,具有丰富的功能,可以有效分析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路异常问题,及时查找窃电的端头,可有效避免窃电现象。传统的电表应用过程中,如电力用户出现断电现象,不能及时向反馈系统进行自主汇报,需要通知供电部门,然后才会有电力部门工作人员维修。但是,应用基于绿色节能的电力系统计量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向供电部门反馈故障点,供电部门可迅速解决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己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
2.1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2.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1)选择性: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除。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
2)灵敏性: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3)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眭。
4)可靠性:保护装置如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反而会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必须确保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训算、安装调试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运行维护得当、系统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2.3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工厂企业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等,用于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保护、主变保护、电容器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分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对于不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仅在断路器合闸的瞬间投入,合闸后自动解除。另外,还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对于负荷等级较低的配电所则可不装设保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包括:
①线路保护:一般采用二段式或三段式电流保护,其中一段为电流速断保护,二段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为过电流保护。
②母联保护:需同时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③主变保护:主变保护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主保护一般为重瓦斯保护、差动保护,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
④电容器保护:对电容器的保护包括过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
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保护的装置逐渐投入使用,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开发时间的先后,微机保护呈现丰富多彩、各显神通的局面,但基本原理及要达到的目的基本一致。
3、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
值班人员定时对继电保护装置巡视和检查,并做好各仪表的运行记录。在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加强监视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每个盘柜有值班人员负责。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值班人员对保护装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许接通或断开压板,切换开关及卸装熔丝等工作,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定。
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扫工作。清扫工作必须由两人进行,防止误碰运行设备,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人身触电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对微机保护的电流、电压采样值每周记录一次,每月对微机保护的打印机进行定期检查并打印。定期对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及没备查评:
①检查二次设备各元件标志、名称是否齐全;
②检查转换开关、各种按钮、动作是否灵活无卡涉,动作灵活。接点接触有无足够压力和烧伤;
③检查控制室光字牌、红绿指示灯泡是否完好;
④检查各盘柜上表计、继电器及接线端子螺钉有无松动;
⑤检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端子是否完好;
⑥配线是否整齐,固定卡子有无脱落;
⑦检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动作是否正常。
根据每年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查评,按情节将设备分为三类:经过运行检验,技术状况良好无缺陷,能保证安全、经济运行的设备为一类设备;设备基本完好、个别零件虽有一般缺陷,但尚能安全运行,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为二类设备。有重大缺陷的设备,危及安全运行,出力降低,“三漏”情况严重的设备为三类。如发现继电保护有缺陷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其存在隐患运行。对有缺陷经处理好的继电保护装置建立设备缺陷台帐,有利于今后对其检修工作。
随着电力系统的告诉发展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翠平.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及试验[J].科苑论坛.
1.1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区域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在一般的工程中,主要进行是区域内电网的中短期负荷预测。其主要围绕区域内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形式而进行系统分析,参照近年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中短期区域内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详细分析包含对已建工程、在建、规划中的电力系统布局,分析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序列预测法;模糊控制理论等新方法。对重点项目,大型电力工程,可以综合考虑其分析方法。
1.2电源规划情况和系统出力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地点附近的电源电网规划情况,从电能的用电侧完成对于电能用电的规划情况,从而分析出电源出力情况,同时还要考虑电网所能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也要兼顾地方上修建的小型水电站,以及大型企业自带的电厂之间的电能供给情况。综合分析,从而对电力载荷和电源的规划进行整体分析和布局。
1.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也是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工程所在地区的电力,电量平衡计算,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
1.4接入方案的分析
在进行电力工程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新建的工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接入现有的电力系统中。一般按照工程原有的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的情况,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参照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综合考虑当地的建筑分布,节约用地,尽可能的做到节能降耗,在保障电力供应的情况下通过尽量在工程中应用电网新技术来降低设备升级所带来的压力,通过此种方式来做好电力的设计规划。
1.5电气的计算
在具体的电气计算过程中,要首先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计算就可以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检验各个器件是否满足系统的运行要求,为后续继电保护装置提供理论计算的依据和初值。通过计算得出的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电力损耗,电力浪涌的计算,就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合理性。从而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环节进行预防,方便后续电力系统的维护和检修。系统稳定性能的计算同样是电气计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稳定性的计算一般都是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进行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频率稳定计算等。通过各种稳定计算,就可以计算出各个接入方案的运行参数能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在电力系统的线路上出现短路时的工况也要考虑进电力系统的设计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要按照设计手册计算出各个支路的短路电流。无功补偿,是为了解决电力系统中感性负载带来的电能损耗,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感性负载给系统带来的损耗。最后要进行的计算是系统的可行性论证,通过电气计算的各种结果来系统的分析工程接入方案的可靠性、实施性、经济性、发展性等工程技术指标,从而得到最佳的系统设计方案。
2如何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户对我国的电力供应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消耗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新技术的强力支撑。在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的专业设计得出的数据和系统的运行参数等相关数据对后续电力工程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具体的电力系统设计中,如何引入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是每位从事电力系统工程的技术人员都面临的问题:
2.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在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之前,要对区域的负荷情况进行调研,收集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布局,工厂自备电厂的容量等技术参数,对进区的电力系统运行相关材料进行了解。对电力系统最新公布的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资料更新,必要时要组织员工进行进修或者从业培训,从而有效的对项目的运作准备好所有的材料。
2.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准备
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开展初期,电力设计单位要把大网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周边区域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区域内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解,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解,资料的越详细越能保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最终计算数据与实际的相似程度。
2.3电力系统的设计规划的计算
通过对已有材料的整理和分析,对电力系统的潮流,浪涌计算,稳定运行数据的计算,以及对各个支流的短路电流的计算,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进行补偿量的计算,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大体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经济性、可实行性等数据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具体设计提供相关的数据参考,对系统的造价提供大概的指导。
在商业活动实现网络化之前,采购是面对面或通过纸质文件进行的,有迹可查,即使是电子交易,其设备结构是专用的,一般只限于已知用户使用,任何外部用户必须是已知的、身份明确的、可追踪的;系统通常是主机结构方式,相对易于监督、控制和审计。与传统商业相比,万维网客户/服务器系统的特点是高度分散,资源共享、服务分散、顾客透明度高等,而电子商务的运作速度更快、业务循环周期更短、风险更大、更高程度地依赖于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的快速变化意味着传统的衡量方法已不再适用于企业的某些资产,财务报告不能充分提供企业的状况和价值方面的信息,特别是网络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客户忠诚度和满意程度等这些产生长期价值的关键资产。核实确认这类资产价值的困难在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合适的参照标准、先进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网络的各种威胁和概率的准确估算。企业管理层以及公众都需要寻找能够用以表述网络企业的可信度、安全性及其他资产价值的方法,需要一些新的核查和审计方法,更有效地评价无形资产,如知识、品牌等。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审计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由于,电子商务的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受到的威胁或存在的风险,都可能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风险因素包括:商业信息的泄露、智能财产的不当使用、对版权的侵犯、对商标的侵犯、网络谣言和对信誉的损害等。因此,进行必要和客观的审计,才会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运作和效益满意和放心。
二、网络风险和风险管理
网络风险如同自然灾害一样不可预见。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分析和衡量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引起风险的因素及其关联因素,出现风险的关键点采取什么方法能够减缓风险,风险出现造成后果如何,以及评价管理层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职业审慎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在评估中还要为各项因素设计评价比率,计算各种风险的影响后果,根据影响和后果排序,对高风险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认识到潜在风险(威胁)及其影响,以便对高风险领域作一些防范、检测、控制、减缓和恢复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这些计划和安排应涵盖对各项控制成本,主要是指接受、避免、转移、监测成本的分析以及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
三、电子商务系统审计中网站的合法性证明
网络终端用户都会关注网站是否来自一个真实的、可靠的机构,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真实,机构背景是否正当合法,个人信息的隐私权是否得到保护等。所谓隐私权是指对个人的数据/信息的搜集必须合法、公平,必须用于某一特定、公开的目的,必须取得该个人的同意并受到保护,本人必须有权进入系统进行修改或删除,信息的越域流动和将来的使用、披露必须予以安全保证和限制等。
解决这些网站合法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由一公证机构提供可靠的证明,以使网络终端用户能对网站提供的电子商务放心。如Verisign,TRUSTe,BBBOnline,WebTrust,SysTurst等都是具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提供证明-查证服务的专业组织机构。网络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这些公证机构的记录,获得确认被访问网站的名称、有效状态、服务器标识等信息。
四、内部审计和电子商务系统审计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核实查证”的定义是“提高决策者所需要信息的质量或内容的独立性专业服务。”其审计原则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真实完整性和持续性,建议对系统安全性和真实完整性方面存在的控制点进行检查、评价和测试。并尽量在今后采用合适的审计标准对信息技术进行审计。不同于以年度为基础的传统外部审计,电子商务的实时性要求审计人员应对其进行连续不断的评估,按特定的审核标准对已发生的交易进行追踪,而系统内设置的自动登录记录可作为相应的审计轨迹,在系统内部实施对事件监督和控制。
尽管当前许多人认为核实查证通常与外部审计人员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则在公司内部出具审计报告。然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要求则是:审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审计财务报告制度、经营的效益和效率、合规性和保护财产安全等方面。审计模式应该建立在系统的可用性、容量、功能、保护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例如,内部审计对网络企业控制水平的独立评价,使得客户了解到企业提供的数据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滥用。再如,企业目标是建立电子商务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那么电子商务风险是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而增加,以至于不能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或分辨用户的可靠性,因此,所需要的控制就是对用户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以及对通讯信息进行加密。
1.1做到配电设计工作的完善
在开展设计活动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的一点就是电力系统的可实施性。这一特性的达标要从两个方面来观察,第一整个系统的负荷能力的高低,第二是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不同的设备仪器要有配套的使用说明与技巧。在配电的过程中,要确保整个系统能够便于操作、调控,要运转灵活、高效、稳定。在电力设计过程中要达到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材料的绝缘性能,最后再进行线路铺设的时候要确定线路之间的距离满足绝缘性的要求。
1.2提高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的目标,在进行系统内部仪器装备使用的过程中就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节能性的设备。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负荷的均衡性、减少消耗等措施手段来提高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效果。例如,在进行配电规划设置的过程中,要对配电负荷系数的确定也应该加强力度。在进行设备安装组合的过程中注意选择最佳的结构形式,也能够达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2电气系统中的节能设计技术
2.1减少电能在线路上的传输损耗
在设计阶段主要的目标就是达到节能降低消耗的目的,只有坚持这一理念,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配电系统的运行压力,维持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因为在电力传递过程中,存在着过多的电阻压力,所以会对功率产生影响。通过电阻力的控制能够起到降低线路消耗的巨大作用。导线所能产生的电阻量和线路长度成正相关,与线路横截面积成负相关。所以,为了达到降低电阻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1)选用电阻率小的材料来完成线路的铺设,工业电气设计中已较少采用铝芯电缆,多采用铜芯电缆。
(2)将导线的长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减少线路铺设过程中的弯度,尽量选择直线型架线。此外,变为了缩减供电距离,最好在电压中心区设置变压设备。
(3)扩大导线的横截面。在国内经济初步发展的阶段,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所以进行线路设计铺设的时候我们对于线路运行长远经济效益的考虑总是不够。当前,对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整体和长远的合理性。在电力和建筑电气工程中推行按经济电流选择电缆截面是实现线路设计合理化的第一步。
2.2无功补偿
在整个电力体系中,无功功率占有的容量属于大部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线路的压力,从而使得电网的电压处于不稳定阶段,对于电网的有效运行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电能使用者来说,从外观上来看无功功率的因数不足,当它达到0.9时,使用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上交一定的罚款,所以也会增加使用者的经济成本,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维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一,将电容器作为最主要的补偿设备,通过该容器的容纳量来对参数进行详细的确定,希望通过这些数值来完成计算工作;二是考虑电网的运行情况,要十分了解补偿线路和负荷情况,如果固定负荷较多,应该采用静态补偿方式,反之,对于变化的、不连续的负荷较多应考虑动态补偿方式。第三,完成接地装置,能够遵循就近原则,就能够实现运电系统效能的降低。
2.3滤波器
因为系统中电气装备仪器的不断增多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现的谐波电流量也会不断地增多,而这些电流所导致的电压的产生会引起电压的畸形转变,导致电网仪器装备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所以,为了降低电压,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谐波的消除,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最好的途径就是使用消波仪器。
2.4其他形式的节能
为了达到节能的效果,除了使用上面的一些措施以外,还可以通过其它一些方式,比如:通过光能的有效使用,在耗电活动中,家庭照明所占的比例占了大部分,所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的节能型的照明设备将会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这样也能起到系统性的节能作用。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旅行水平的迅速前进,目前中国旅游出行的人数不断增加,商务活动也越来越活跃,人们对酒店服务提出更高、更多样性的需求。如何把酒店在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情况下更好的服务于酒客户,是一切酒店公司所要面临首要的问题。
一、系统介绍
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是一个采用java+mysql+web的模式订制的小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功能完备以Web界面与用户交互,为用户提供信息并接受其操作,同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信息数据,实现了对信息数据的浏览、查询、编辑和管理等基本数据库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及程序的应用与维护的易用性将各个部分置于不同的模块当中,便于程序的扩展与维护。系统基本上满足客房管理、预订管理、特色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界面美观清晰、操作简单易用。
二、系统设计
基于Java的的酒店管理系统是以Mysql建立数据库而生成的酒店办理体系。系统操作简单、界面明晰,直观对相应的功能进行设计。
2.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1)系统用户管理:主要负责对管理员信息的修改等;(2)会员信息管理:主要负责对客户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3)房间信息管理:主要负责房间类型的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房间的管理;(4)预订信息管理:主要负责客户预订、入住等功能实现,实时更改房间的状态;(5)入住信息管理:主要负责顾客入住酒店、离店结账、更新入住信息操作;(6)留言信息管理:主要负责顾客对酒店服务的评价操作;(7)站内新闻管理:主要负责酒店最近新闻的添加管理操作。
2.2系统结构划分
系统采用最为常用的MVC架构实现,模型层(Model)、视图层(View)、控制层(Controller)三层结构。模型(Model):业务规则的制定和处理业务流程/状态;业务流程的处理是对于其它层才说是黑箱操作,接受模型查看所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结果;业务模型的设计可以说是MVC最主要的核心。视图(View):使用JSP页面显示数据,与用户交互的页面。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Controller)是从用户接收请求,模型和视图匹配在一起,以完成用户的请求;划分控制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个调度器,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视图的选择可完成什么样的用户请求。
三、数据库设计
3.1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的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管理员(ID,用户名,密码);客房(ID,房间号,客房类型,价格,客房信息等);用户(ID,用户名,密码,性别,年龄等);预定(ID,客房号,预定时间,入住日期,押金等);入住(ID,客房号,用户名,身份证,费用等);留言(ID,用户名,留言内容,留言时间等)。
3.2物理模型设计
管理系统物理存储在名为db_jiudian的Mysql的数据库中,所涉及的表如下:1.管理员表。用于存放操作员的信息,例如:管理员员的用户名,密码,ID。结语:为了提高酒店的作业效率,酒店管理系统的科学化、信息化、体系化建设将变的尤为重要。基于Java的酒店管理系统是依据酒店对客房办理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的,完成客户对酒店中的客房查询和预定,便利酒店管理人员对客房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集中查询办理作业。
作者:万岩 史爱雯 张岳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参考文献
1系统简介
3/3相双绕组感应发电机带有两个绕组:励磁补偿绕组和功率绕组,如图1所示。励磁补偿绕组上接一个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用来提供感应发电机需要的无功功率,使功率绕组上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
图1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isa,isb,isc——补偿绕组中的励磁电流;
usa,usb,usc——补偿绕组相电压;
ipa,ipb,ipc——功率绕组电流;
upa,upb,upc——功率绕组相电压;
udc——二极管整流桥直流侧输出电压;
uc——变流器直流侧电容电压。
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由功率器件及其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功率器件选用三菱公司的智能功率模块(IPM)PM75CSA120(75A/1200V),驱动电路使用光耦HCPL4502。控制电路由DSP+FPGA构成。
图2控制电路的接口电路
2EPM7128与TMS320C32同外设之间的接口电路
图2所示为控制电路的接口电路。控制电路使用的DSP是TMS320C32,它是TI公司生产的第三代高性能的CMOS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凭借强大的指令系统、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及创新的结构,已经成为理想的工业控制用DSP器件。其主要特点是:单周期指令执行时间为50ns,具有每秒可执行2200万条指令、进行4000万次浮点运算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增强的外部存储器配置接口,具备更加灵活的存储器管理与数据处理方式。控制电路使用的FPGA器件为ALTERA公司的EPM7128,它属于高密度、高性能的CMOSEPLD器件,与ALTERA公司的MAXPLUSII开发系统软件配合,可以100%地模仿高密度的集成有各种逻辑函数和多种可编程逻辑的TTL器件。采用类似器件作为DSP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更为经济灵活,可以进一步降低控制系统的成本。
电压检测使用三相变压器,电流检测使用HL电流传感器。电平转换电路用来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0~5V的电平。A/D转换器选用ADS7862。保护电路使用电压比较器311得到过压/过流故障信号。
DSP完成以下四项工作: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控制算法的完成、PWM脉冲值的计算和保护中断的处理。
FPGA完成以下三项工作:管理DSP和各种外部设备的接口;脉冲的输出和死区的产生;保护信号的处理。
图3FPGA与A/D转换器和DSP之间的接口
3使用FPGA实现DSP和ADS7862之间的高速接口
ADS7862是TI公司专为电机和电力系统控制而设计的A/D转换器。它的主要特点是:4个全差分输入接口,可分成两组,两个通道可同时转换;12bits并行输出;每通道的转换速率为500kHz。控制方法为:由A0线的值决定哪两个通道转换;由Convst线上的脉宽大于250ns的低电平脉冲启动转换;由CS和RD线的低电平控制数据的读出,连续两次读信号可以得到两个通道的数据。
系统中使用了两片ADS7862,它们的控制线使用同样的接口,数据线则分别和DSP的高/低16位数据线中的低12位相连接。这样DSP可以同时控制两片A/D转换器:4通道同时转换;每次读操作可以得到两路数据。
如图3所示,将A/D转换器的控制信号映射为DSP的三个外部端口:A0、ADCS(和ADRD使用一个端口)和CONVST。在FPGA中使用逻辑译码器对端口译码。利用AHDL语言编写的译码程序如下:
TABLE
A[23..12],IS,RW=>A0,ADCS,CONVST,PWM1,PWM2,PWM3,PWM,PRO,CLEAR;
H″810″,0,0=>0,1,1,1,1,1,1,1,1;
H″811″,0,1=>1,0,1,1,1,1,1,1,1;
H″812″,0,0=>1,1,0,1,1,1,1,1,1;
H″813″,0,1=>1,1,1,0,1,1,1,1,1;
H″814″,0,0=>1,1,1,1,0,1,1,1,1;
H″815″,0,0=>1,1,1,1,1,0,1,1,1;
H″816″,0,0=>1,1,1,1,1,1,0,1,1;
H″817″,0,1=>1,1,1,1,1,1,1,0,1;
H″817″,0,0=>1,1,1,1,1,1,1,1,0;
ENDTABLE
其中,0表示低电平,1表示高电平。RW=1表示读,RW=0表示写。
DSP对这三个端口进行操作就可以控制A/D转换器:写CONVST端口可以启动A/D转换器;读ADCS端口可以从A/D转换器中读到数据;写数据到A0端口可以设置不同的通道。
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DSP和A/D转换器之间的无缝快速连接。
4使用FPGA实现PWM脉冲的产生和死区的注入
FPGA除了管理DSP和外设的接口外,还完成PWM脉冲的产生和死区的注入。将PWM芯片和死区发生器集成在FPGA中,就可以使DSP专注于复杂算法的实现,而将PWM处理交给FPGA系统,使系统运行于准并行处理状态。
5使用FPGA实现系统保护
为了保护发电机和IGBT功率器件,励磁控制系统提供了多种保护功能:变流器直流侧过压保护;变流器交流电流过流保护;变流器过温保护;发电机输出过压保护;IPM错误保护。
微电子机械系统主要结构有微型传感器、制动器以及处理电路。其是一种微电子电路与微机械制动器结合的尺寸微型的装置,其在电路信息的指示下可以进行机械操作,并且还能够通过装置中的传感器来获取外部的数据信息,将其进行转化处理放大,进而通过制动器来实现各种机械操作。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是以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理论、材料、工艺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微电子系统并不只是单纯的将传统的机电产品微型化,其制作材料、工艺、原理、应用等各个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限制,达到了一个微电子、微机械技术结合的全新高度。微电子机械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高新科学技术,其在航天、军事、生物、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特点
1.2.1尺寸微型化
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最小单位一般是cm,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机械加工往往最小单位已经涉及到了微米甚至纳米。这以尺寸的巨大变化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具有微型化的特点,其携带方便,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1.2.2集成化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实现了微型化为器件集成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微型化的器件在集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够随意组合排列,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
1.2.3硅基材料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器件都是使用硅为基加工原料。地面表面有接近30%的硅,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硅的使用成本低廉这就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下的器件成本大大缩减。硅的密度、强度等于铁相近,密度与铝相近,热传导率与钨相近。
1.2.4综合学科英语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几乎涉及到所有学科,电子、物理、化学、医学、农业等多个学科的顶尖科技成果都是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基础。众多学科的最新成果组合成了全新的系统和器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2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技术类别
2.1体微机械加工技术
体微机械加工技术主要将单晶硅基片加工为微机械机构的工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制作出尺寸较大的器件,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制造出精细化的灵敏系统。并且使用体微加工工艺难以优化器件的平面化布局,制作出来的器件难以与微电子线路直接兼容。体微机械加工工艺一般在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制造中普遍应用。
2.2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
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通过集成电路中的平面化技术来实现微机械装置的制造。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充分利用了已有的IC工艺,能够灵活掌握机械器件的尺寸,因此表面为微机械加工技术与IC之间是兼容的。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与集成电路的良好兼容性使得其在应用领域实现了快速普及。
2.3复合微机械加工技术
复合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体微机械技工技术与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结合,其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但又同时避免了相应缺点。
3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
3.1环境科学领域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微型设备可以在环境监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上发挥巨大的作用。由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所集合的测量与处理设备。该微型装置可以用来监测空气和液体的成分,其独特优势在于尺寸微小,便于携带。
3.2军事领域
纳米器件所构成的装置先要对半导体器件运行速度高,携带方便,信息输出和处理快捷,在军事领域其能够用来制作各种微型设备,例如“蚊子导弹”、“麻雀卫星”等。
3.3医疗领域
在临床化验分析、介入治疗领域其也能够实现巨大的价值。近几年获得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临床治疗效果优越,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但是当前介入治疗仪器价格高,体积巨大,准确性难以保证,尤其是在治疗重要器官时风险较大。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微型与智能特性可以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的风险。
Parker具有多种控制器,包括支持CAN协议、多线程、带大型液晶显示、带触控屏、支持安全功能等多款主控制器及扩展控制器。Parker的控制器根据开发平台的不同分为三种系列,首先是基于Matlab/Simulink编程的CM系列,主要用于大批量定制化的控制系统,如用于控制变速箱的CM0711,用于控制挖掘机、装载机的CM3620等;其次是基于模块化编程平台的IQAN系列,主要用于中小批量且用户可编程的控制系统,如用于控制比例阀的XA2、用于控制高空作业设备的安全模块MC3等;还有基于梯形图编程形式的VMM系列,主要用于多路复用控制系统,如用于控制风扇散热系统的VMM0604等。Parker的控制器采用坚固的壳体设计,配备车载防护连接器,内部具有防止冷凝隔膜,具有高可靠性及耐用性,严格符合国际标准,适用于室外环境使用。
1.2显示器
Parker的显示器包括支持CANJ1939协议、ISOBUS协议、配置大型液晶屏、触控屏、多仪表板等多种类型。多年以来的应用,证明了产品的技术及稳定性完全符合各种工况需求。例如运用了完全集成型高亮度的IQAN-MD4显示器,可在IQANdesign环境中快速进行配置,用户可编程的全新触摸显示屏为工业车辆提供了直观的界面。MD4显示器分为5.5英寸、7英寸和10英寸三种型号,支持摄像头视频信号输入与显示,使驾驶操作更加简便智能。
1.3传感器
Parker具有广泛的传感器系列,包括压力、温度、接近,速度、转角及倾角等。产品的先进技术及稳定性完全符合各种工况需求,经过不断研发创新,设备精度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
1.4手柄等附件
Parker的手柄设计紧凑、质量轻、安装尺寸小、操作力小,具有耐候性和安全性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精确控制。手柄通过CAN总线与其他模块连接,大量的输入接口使基座成为很好的输入模块。Parker的手柄主要有LC5系列、LC6系列、LSL系列和LST系列。LC5系列是大型多轴向手柄,任意方向的全行程力达到100Nm,具备较大的抗扭强度,适用于户外使用。LC5手柄内部采用非接触霍尔型双路传感器,为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此外,手柄的基座、壳体、波纹套、按键数量、滚轮数量、触发开关等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以满足用户的不同控制要求。LC6系列手柄作为LC5系列的升级版,增加了手柄自由度,从而增加了模拟量输入接口,减少了复杂系统操控时的手柄复用。同时其安装更加简化,具有更强的抗噪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LSL系列是单轴手柄,有中位止动、手柄顶部开关、电磁止动几种选配,用于液压比例控制。LST系列是一款微型手柄,安装在工程机械的座椅扶手或仪表板上,用于液压比例控制。此外,Parker还有电子油门踏板、USB-DLA数据服务工具、诊断和网关模块、线束接插件等产品,以供用户进行选配。
1.5应用案例
为基于Parker控制器的挖掘机电控系统硬件解决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控制器是CM3620主模块,它拥有36个输入和20个输出,具有2路CAN/J1939接口和1路RS232通信接口,可满足用户的控制需求。该系统还使用了显示器和G1诊断网关,同时配备了与上位机软件进行交互的DLA数据服务工具。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电子油门旋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
2软件开发平台
Parker电控系统基于IQAN、VMM、Raptor三种开发平台。IQAN平台是基于模块化编程的开发平台,用户无需具备编程经验,可以直接设计所期望的机器功能。它包含了IQAN-design、IQAN-Simulate、IQAN-run等软件。IQAN-design是高级的图形设计工具,它简化了行走机械应用程序的开发,从而缩短了开发时间。该工具提供了大量的预定义模块,如闭环控制,信号处理,数学计算,通讯协议和系统诊断等,主要用于系统布局和机器功能设计。IQAN-simulate是仿真工具,能够仿真IQAN应用程序中的所有硬件模块,在应用程序中可方便地使用屏幕上的拖动条对所有输入量进行仿真。在仿真输入的同时可以测量结果(输出值),也可以进行FEMA(失效模式分析)。软件仿真比在实际机器上测试新应用程序更安全。仿真运行和实际状态一样,可以查看显示界面,调整参数,观察记录,测试用户界面等内容。IQAN-run可以在开发阶段运用“高级图形测量”和“机器统计数据收集”功能优化机器性能。IQAN-analyze是通用的CAN总线分析仪。用户可以通过简便的方式观察CAN总线上的通讯,也可以记录所观察的数据并进行保存供日后使用。是基于梯形图编程的软件开发平台。该平台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控制模块通过J1939屏蔽双绞线互联,允许模块可以接收输入、驱动输出,并将输入输出信息通信给系统中的其他部件。梯形逻辑中的输入和输出可以来自通过J1939网络连接到一起的一个或多个模块。Raptor平台是基于Matlab/simulink编程的开发平台。该平台是CAN协议图形化定义工具,拥有图形化的应用程序界面,而且具有Motohawk到Raptor的自动转化脚本。为基于IQAN平台开发的小型液压挖掘机电控系统。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拖拽到编译系统中进行逻辑连接,对各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并对主模块进行编程。主程序包括“Joysticks”、“Engine”、“Diagnostics”、“Blade”、“Excavator”六个功能组,通过对输入输出的设置以及内部通道的逻辑和算法,实现对整机性能的精确控制。
3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主要通过IQAN软件自带的“IQAN-Run”和“IQAN-Simulate”进行。IQAN-Run用来对程序进行运行和调试,主要包括调参数、设置比较、设置权限、上传/下载程序以及日志管理等功能;IQAN-Simulate用来对应用程序进行虚拟仿真,以及系统的演示和验证。所示为小型液压挖掘机电控系统的仿真。将编写好的小挖程序进行参数设置,并手动调节手柄的模拟量输入,可以得到显示模块中相应参数值的变化。还可将其中的参数值设为可调恒。
一、电子通信系统概述
电子通信技术属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大部分。电子通信技术还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电子通信技术无处不在,它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移动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以及遥感等领域,还有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都要运用到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中移动通信就包括了卫星通信,此外还有蜂窝系统、集群系统、分组无线网、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