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8 22:08: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篇(1)

一,以书面形式,在总结本单位实习工作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实习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二,结合本次实习工作的总体情况,推荐出优秀实习生及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

三,申报实习工作先进集体.

四,评选程序

实习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实习管理人员,优秀实习生及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由各系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评选推荐推荐条件(见附件1)的要求,本着公正,公开,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综合评定,并报教学工作办公室审核.

五,上报的先进集体,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优秀实习管理人员都应附有相关的材料,材料包括:

1,实习工作先进集体:实习领导小组名单,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条例,图片材料及其它活动的书面记录和《西南大学实习工作先进集体推荐表》(见附件2)等.

2,优秀实习生材料:西南大学实习成绩考核表复印件(或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成绩报告复印件),实习手册,实习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课堂的多媒体课件(只需一节课,电子版)以及《西南大学优秀实习生推荐表》(见附件3)等.

3,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材料:个人书面总结,落实实习工作计划情况,提高实习质量的措施并附《西南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推荐表》(见附件4)等.

4,有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或实习协议书的单位,请同时报送协议书(或复印件)一份.

请将上述材料连同本单位的"实习工作总结"及《西南大学优秀实习生汇总表》于6月14日前报送教学工作办公室.

六,奖励:

凡获得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优秀实习生和实习工作先进集体者,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发给荣誉证书.

附件:

1,西南大学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实习工作先进集体推荐条件(暂行).doc

2,西南大学实习工作先进集体推荐表.doc

3,西南大学优秀实习生推荐表.doc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117-03

作者简介:吕艺琴(1976-),女,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广东 河源/517000)

一、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内涵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实现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进行组织与指导的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践中,一般由实习学生所在的中职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实习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分别安排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教育实习。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教职成[2014]9号)指出,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可见,双导师制是一项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常用,并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肯定的实习指导制度。

学校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指导实践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方法与流程,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该指导模式包括三方面内容:

1.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

它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启动、组织、沟通、总结。启动是指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将实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有的学校教务部门已经分组),对实习学生进行动员,布置实习任务,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开始实习的过程;组织是指组织学生参与实习观摩活动、开展小组试讲、试教、实施活动方案等具体实习活动的过程;沟通是指就学生在实习活动中的相关问题与幼儿园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总结是对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对整个实习指导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向学校反馈的过程。

2.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

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介绍幼儿园及班级情况――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观摩――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学生在实习小组内试讲――指导学生试教(面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并予以点评。

3.“双导师”共同指导活动

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活动方案设计、试讲、试教和活动方案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指导。可见,在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中,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各自展开,又产生交集,共同推动学生实习活动开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的实习指导模式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优势更明显,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各自优势,提高实习指导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实现从“学生”向“准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然而,学校指导教师虽然教育理论水平较高,但不具备直接从事幼儿教育的经验与能力;幼儿园指导教师幼儿教育经验丰富、幼儿教育能力较强,但往往幼儿教育理论水平较低。“双导师制”指导模式能克服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各自的不足,发挥他们各自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指导服务。

2.有利于发挥不同导师的功能,确保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中,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发挥不同的功能,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试讲、试教等实习活动进行指导,更要对实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沟通,对实习学生进行鼓励与督促。幼儿园指导教师虽然对学生教育实习进行组织与协调,但其作用更多的是对学生实习活动进行业务指导。他们让实习生观摩和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对实习生的实习行为进行随时、现场的指导,为实习学生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活动正是通过发挥学校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各自功能顺利开展。

3.有利于促进指导教师之间交流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为学校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平台。在学前教育实习活动中,学校指导教师可以观摩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体验和感受幼儿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经验与技能,反观自身的不足。而幼儿园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校指导教师的交流,感受到学校指导教师的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增强抓紧专业理论学习的动力。可见,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促进了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有利于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运行中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其优势的发挥,影响实习指导的质量与水平。

1.指导教师选聘随意

由于实习生人数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足,以致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乃至政治教师都被安排指导学前教育实习。非专业的指导教师由于欠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无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幼儿园也因实习生太多,无法为每个实习生都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许多学生被比较随机地安排到幼儿园的某个班级,该班的主班教师就成为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聘的随意性,影响着实习指导的效果与水平。

2.学校与幼儿园缺乏统一实习方案

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学校与实习幼儿园没有共同制定统一的实习方案,双方对实习培养目标、实习流程、实习考核评价等问题缺乏共识。由于对实习指导活动缺乏清晰的认识与全面把握,指导教师大多仅凭经验开展实习指导活动。实习指导活动充满了指导教师个人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学生的实习活动因此也充满了随意性。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3.实习指导缺乏必要的收入回报机制

学校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活动,学校往往会支付一定的报酬,但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大多未获得相应的报酬。原因在于学校为了降低实习成本,往往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免费实习幼儿园。而幼儿园也因能获得实习生的劳动而愿意无偿接纳实习学生。一般来说,由于实习生能为指导教师做许多具体工作,大多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比较欢迎。但由于没有报酬,幼儿园指导教师未必能全力为实习生提供实习指导服务。有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生开展教学活动中擅自离岗,就能证明这一点。幼儿园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指导动力,自然影响其实习指导质量与水平。

4.“共同指导”缺乏

由于学校和幼儿园一般没有硬性要求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必须在某些环节进行共同指导,而幼儿园指导教师为避免麻烦,也大多不愿邀请学校指导教师参与某些教学环节的指导。学前教育的“双导师制”因此变成了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各自指导,彼此的专业优势难以发挥,难以形成指导“合力”,最终影响实习指导工作质量与水平。

5.实习指导缺乏必要监督、评价机制

有的学校指导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没能在实习指导工作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只是抽空到幼儿园来查点一下实习生的出勤率或解决一下园方提出的有关学生的问题,在学生的实习活动中只是起到管理者的作用。有的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让实习学生单独组织教学活动,自己却离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活动因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而显得“随意”,影响着实习指导活动水平与质量。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建议

为更好达成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目标,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以激发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优势。

1.加大“校、园合作”力度

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为“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搭建稳固的运行平台。学校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予以充分的重视:①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负责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工作,以保证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人力资源投入。②学校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资金投入,并将实习幼儿园及指导教师的费用和报酬纳入本单位的财政预算。③学校应与实习幼儿园签订《实习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园合作”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搭建良好平台。

2.确立实习指导教师素质标准

完善指导教师选聘和培训制度,建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学校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战略出发,制定《学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选聘、培训和管理办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选聘条件、工作待遇、工作内容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为学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聘任提供依据。同时,对学校非专业指导教师,要加强其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其实习指导能力;对幼儿园指导教师,学校应与其个人签订《实习指导协议》,明确其在实习指导中获得的权益及应当承担的责任,以激发其实习指导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实习指导工作水平。

3.制定统一实习指导方案

树立实习培养目标,明确实习指导内容,规范实习指导流程。学校与幼儿园要委派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制定《学前教育实习指导方案》,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相关问题作出统一规定:①实习指导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职业能力。②实习指导内容:包括保育、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方面;③指导流程: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流程应有所区别。④重点注意事项:明确指导活动中应注意的重点事项,以免在实习指导活动中出现重大失误。

4.建立共同指导机制提升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为加强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通力合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目标达成,需建立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机制,内容包括:①实习生情况反馈机制。幼儿园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之间应建立实习情况反馈渠道,以便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能及时反馈给学校指导教师。②实习环节共同指导机制。学校指导教师应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一起,共同对实习生的试讲、试教、活动方案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指导,并给出评析意见。③重要事件共同处理机制。对实习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学校指导教师应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积极沟通、共同商定处理决定,并及时总结。④实习成绩共同评定机制。学生的实习成绩,应当按照实习方案确定的比例,由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5.建立实习指导活动的监督、考评机制

为了保证“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规范、有序运行,学校与幼儿园应共同建立实习指导活动的监督、考评机制:①实习指导活动巡查跟踪制度。学校实习负责部门应当对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进行不定时的巡查,及时掌握指导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②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志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应写好实习工作日志,对其实习指导活动予以记录。③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总结制度。指导教师应对一定时期内的实习指导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④实习生评价制度。实习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现可以进行评价。巡查记录、工作日志、工作总结和学生的评价,作为综合评价指导教师工作业绩及是否续聘的依据。

篇(3)

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形成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高等院校除了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外,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一般高等院校根据该专业的不同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条件,均采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来锻炼和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如结合课堂案例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通过课堂实训项目的仿真教学,提高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利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模拟岗位实习;通过校外产学合作基地进行生产和毕业实习等。其中,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然而,高等院校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不到位或管理缺失,导致实习指导教师的压力和动力不足,生产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甚至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损坏了学校和学院的形象,影响了实习单位再次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为高等院校对实习指导教师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借鉴。

一、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意义

生产实习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寻找差距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专业基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投身于社会活动中,增加社会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生产实习与校内理论教学和其他实践教学相比,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教学场所、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等,因此生产实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实习单位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的物质基础,教学实习管理文件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保证,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影响生产实习效果的关键。

实习指导教师既是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决策者和决定者,也是学生进行各项实践操作的指导者。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在影响生产实习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实习指导教师加强管理,促使其带头遵守学校内和生产实习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将全部注意力放在生产实习上面,放在学生身上,在学生的日常管理、生产指导等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一方面可以使各项实践实习活动做到有序进行,防止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保证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良好表现,对生产实习单位再次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活动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社会上也是学校品牌的一次良好展现。通过实习点、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必然保证了生产实习的质量。

二、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实习管理文件建设存在不足

教学实习管理文件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规范教学实习活动的纲领,也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行为活动的准则,对各方面都应该具有约束效力。但当前生产实习作为一年一次的教学活动,各管理单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文件对生产实习的各项规定比较粗略,教学实习文件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前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本科毕业生需求的改变不相符。长期以来,部分高等院校在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认定问题上没有明确规定的标准,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任职条件、工作职责、教学能力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考核等方面都缺乏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有些院校只是在生产实习活动前以会议形式、口头方式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一些安全方面的要求,对实习指导教师完全没有约束力。生产实习活动没有规范性的纲领,使得实习指导教师在日常的生产实习活动中,大多数以“人治”代替“法治”,从自身的意愿出发来进行实习指导,由此导致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降低了实习效果。

(二)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把关不严

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实习单位的运作过程,在生产实习指导过程中,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于一体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应是讲授专业课的专职教师。可是,当前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一批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相继退休,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科研工作所占权重增大,很多教师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许多教师在有科研任务的情况下拒绝参加生产实习指导工作,甚至部分教师在没有科研课题的情况下也尽量从事科研活动,不愿指导生产实习,从而使得可供选择的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和任用更加随意,质量更是难以保证,几乎出现了只要有教师愿意带队进行生产实习就安排的情况,甚至在生产实习当天才能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刚毕业任教的年轻教师被确定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重点选拔对象,由于新任教教师在实习指导教师中占很大比例,而且一般没有社会管理经历,导致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协调能力普遍不强,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对生产实习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没有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甚至对生产实习所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高等院校在实习指导教师选拔问题上把关不严,甚至是具有强迫性质的硬性指定,而且在培训问题上也缺乏必要的措施,导致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没有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实践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就不可能完成。

(三)实习指导教师的激励严重不足

首先,由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短缺,大部分高等院校对实习指导教师没有实施任何形式的考核,实习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其次,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报酬太低而工作量太大。以某校某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报酬为例,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住宿费、来回两次的车费由学院报销外,每天平均不到1个学时工作量,除此以外便无其他。而学校内的实验教学相当于每天3个学时工作量,相对比而言,实验教学一般每天只需要8小时左右,但在生产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保持24小时的高度警惕,每天除了8小时的教学示范指导外,其它工作也相当沉重。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奇休闲方式的引入,学生的放松诉求也愈加强烈,放松方式也更难以掌握,而这也需要实习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由于生产实习活动是在校外开展,实习指导教师代替学校和学院对学生行使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社会纠纷以及其它一些意外事件,实习指导教师也必须尽力解决。激励的严重不足致使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对生产实习的指导工作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中途频繁回学校处理私事,甚至有实习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到生产实习单位的当天就返回学校,并直至生产实习结束时才到实习单位将学生接回学校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实习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实习管理文件,加强教学实习管理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管理人、约束人。首先,加强学校及学院对生产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生产实习组织管理网络。如设立生产实习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教学实习管理小组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督权利以及监督事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而保证教学实践工作顺利实施,确保生产实习的质量。其次,针对生产实习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任选资格、权利和义务,以制度管理人,事事做到按章办事,有据可依。通过管理文件和制度的建设,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行为活动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促使其在生产实习中全身心的进行教学实践的指导工作,明确哪些活动可以大力推行,哪些活动应该明确禁止,以及从事相关活动后可能带来的奖励和处罚后果。因此,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督及处罚规定要具体详细,并可以考虑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规定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期间应尽的义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订相应的处罚条款,处罚的力度一定要平行于奖励力度,防止教师因为监督处罚条例的过于严厉而放弃甚至逃避生产实习指导工作。

(二)重视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学校及学院应充分重视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问题。在选拔实习指导教师过程中,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管理协调能力、专业知识构成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甚至要考虑在生产实习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特殊素质。在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选拔时,可以将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的生产实习指导技能与经验认真研究和总结,使其系统化与理论化,探索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模式,必要时可以请其参加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工作。

在实习指导教师选拔后,一定要对其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生产实习工作效果的好坏,学生素质能否得到有效的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引导、教育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实习指导教师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把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技能、管理协调能力等作为培训教学实习指导教师的重要内容,培养一批水平高、能力强、技术新、符合时代要求,能在生产实习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树立实习指导教师综合素质质量观,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支配和指导教学实践,框定实习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框架,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多种培养形式使教学实践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三)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1、生产实习结束要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测评。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可以采取自我评判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实习指导教师将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活动事项进行客观评述后,对自己的各项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总结;他人评价可以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自我评价后,对各种事项进行综合客观的考虑后实施,他人评价可以来自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评价、教学实习管理小组的评价、生产实习点教师的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等。

2、根据考核结果,对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一方面可以将测评的结果与实习指导教师的利益挂钩,作为对实习指导教师奖励的依据。学校和学院应在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不同的考核结果分别给与不同程度的奖励,督促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期间发挥最大的教学潜能,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另一方面,将生产实习与职称评定挂钩,在职称评定中加入或增大生产实习的权重。对在生产实习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在实习结束后的综合测评中成绩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倾斜;或者将是否曾经参加过生产实习活动作为教师进行申报工作的前提条件,采取一票否决制,对长期无故不参加生产实习活动或多次参加生产实习活动但在实习结束后的综合测评中成绩均未达到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采取限制申报的措施,促使教师重视生产实习工作,并在生产实习活动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来做好生产实习活动的管理和示范指导工作。此外,学校和学院还可以将所有评价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作为制定教学管理文件的依据,指导下一次的生产实习工作,从而改进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旦旦,应继慧.职校实习生伤害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6).

2、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篇(4)

一、影响教学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学实习作为教学系统中的子系统,组成要素繁多,涉及面广。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可能影响教学实习质量。比方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信息反馈等。

(一)实习前的影响因素

1.学校对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视程度。

教学实习是高职教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么重要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引起一些职业学校的足够重视,所以实习基地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学校没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没有和某些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很少,没办法给所有专业的学生到对口的企业中实践,这样就导致要么不安排学生出去实习,要么就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到相同的企业进行相同内容的实践,最终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2.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标准。

学校在选择实习指导教师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不仅要管理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当然某些学校平时没有重视教师的实践锻炼,所以往往教师只能起到管理学生的作用。

3.学生的准备

在实习前,如果学校没有系统地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目标岗位所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好实习心态,就会导致学生在没有目标、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实习基地,影响实习效果。

(二)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没有严格的纪律,没有教师的严格管理,有一部分学生就可能因为缺乏求知欲,对实习内容不感兴趣,出现缺勤现象,那么如果教师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最终就可能会挫伤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习的实施,一般情况下是由指导教师现场指导,所以实习效果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相关。学校的指导教师很多都是年轻教师,刚刚迈出大学校门,就进入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本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未得到强化,虽然学历层次高,但缺乏实践经验,与所指导的学生不相上下,加之不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难以胜任教学实习指导。如果由这样的教师带队实习,势必不但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实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3.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学实习对象是未成年人,年龄小,经历的事情少,思想认识上跟成年人比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有时候往往对实习意义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并不能体会到学校安排实习的良苦用心,不珍惜这样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反而觉得很无奈,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虚度几个月的大好时光。

(二)实习结束后的影响因素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

实习的目标能否实现与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否真的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效果怎么样,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有没有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对此缺乏评定机制。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师指导实习及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2.对实习学生的考核。

一些学校对实习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定方法,缺乏最后的审核机制,没有奖罚制度,很多学校实习成绩的考核就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写的实习报告,不少学生没有实习却也拿到单位盖过章的“实习鉴定”,教学实习完全流于形式,影响到实习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一)实习前的关键控制点

1.选择适宜的实习单位。

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目的是要通过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环节和文化氛围,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定位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尽量安排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将平时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兴趣才会高。

2.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明确纪律要求。

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跟单位针对实习中学生就餐、住宿、交通等方面的安排和管理,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事先达成协议,拟订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明确纪律要求,在实习动员大会上向学生作详细的说明。这样,让学生清楚在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将为老师的管理带来许多方便。

3.选择好实习指导教师。

一个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热衷教学、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规定,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师才能派去指导学生实践。当然,平时学校和教师个人就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4.做好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的准备工作。

带队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最好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指导教师。在动员大会上向学生讲清教学实习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了解实习纪律和工作程序;组织学生学习实纲并讨论,使学生从思想上、业务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习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实习学生管理。

在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实习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考核工作,要求实习生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度,完善实习生请假、销假制度。平时的考核成绩实习结束时都将汇入实习成绩册,经审核后交回学校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补完实习或重新实习。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实习中,指导老师除了做好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外,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努力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习中。

3.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发生研究和创新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所以,实习指导教师需要积极地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经常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问为什么,对实习中的具体操作问为什么,怎样操作才最好、最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自己感知、思考,才能实现教学实习的真正目标。

(三)实习后的影响因素关键控制点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

实习结束,要求指导教师写出一份规范的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单位对教师的出勤、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鉴定,同时采取问卷的形式在参加实习的学生中进行测评。对于工作不认真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和信息反馈。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一是实习结束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二是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教师将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的平时成绩及实习结束前基本操作的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汇总,给出最后得分,对实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采取重修等惩戒措施。对实习缺勤的学生,要么不给实习成绩,要么补修。此外,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总结思想上和技术上的收获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周林泉.中职学校教学实习被忽视的原因及改革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1(1).

[2]陈曙娟.HACCP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篇(5)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综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设计(论文)做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为毕业设计(论文)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虚心学习,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方式

为完成上述实习任务,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迅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的需求,毕业实习的方式包括:现场生产实习、承担生产任务实习、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所进行的综合实习等形式。此外,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现场资料。

1、到签约单位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鼓励学生到签约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这们既有利于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业务,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2、参加现场生产实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加现场的生产实习,或实际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或其中一子项,由现场实际条件确定)。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工程任务、完成工程的方法及过程,本专业的发展概况、科学管理的方法、目前现状以及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完整的工作流程。

了解所在项目组的内容、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设备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充分掌握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方法等。

3、承担生产任务实习

为了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可对毕业实习进行了大胆革新,通过承担生产任务和横向技术服务完成毕业实习工作。

让学生直接从事生产任务实习,真刀真枪的干,充分掌握生产项目的全部流程与管理方法,以及本项目组的具体任务、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仪器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

4、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形式所进行的综合实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的资料收集、项目研究等工作,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关科研的科研信息和基本研究方向,锻炼学生科研的综合能力。

三、实习报告编写

毕业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提交一份毕业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实习报告的编写,应根据自己的毕业实习内容确定,一般要求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毕业实习的单位、任务简介,其中包括实习地点、单位、实习项目、时间安排等内容;

2、毕业实习的主要工作总结,其中包括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设计成果及技术总结等内容;

3、存在问题和建议,其中包括毕业实习中的经验与教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4、完成实习报告后,要求填写好一份《毕业实习自我鉴定表》。在外单位实习的同学,鉴定表须经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四、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一)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按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依据是:

1、平时成绩

包括实习态度;实习遵守纪律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

2、实习考核成绩

包括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力、资料收集情况等。

3、实习报告成绩

包括报告的正确性,相关知识的广度、深度、概括性,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实习成绩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习报告文字潦草,发现错别字而不予纠正者,评定成绩时不得给“优”、“良”成绩。

2、发现照抄同学的同类报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3、实习不认真,违反各项规定,无组织无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4、无论何种原因,未经允许而擅自离开实习地点达半天时间以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5、不论何种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评定实习成绩,按“缺毕业实习”对待。

6、对于“实习不及格”和“缺毕业实习者”,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篇(6)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 综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 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设计论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为毕业设计论文顺利进行打下基础。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虚心学习,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方式。

为完成上述实习任务,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迅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的需求,毕业实习的方式包括:现场生产实习、承担生产任务实习、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所进行的综合实习等形式。此外,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现场资料。

1、到签约单位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

鼓励学生到签约或工作性质对口的用人单位实习,这们既有利于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业务,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2、参加现场生产实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参加现场的生产实习,或实际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或其中一子项,由现场实际条件确定。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工程任务、完成工程的方法及过程,本专业的发展概况、科学管理的方法、目前现状以及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完整的工作流程。了解所在项目组的内容、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设备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充分掌握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方法等。

3、承担生产任务实习。

为了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可对毕业实习进行了大胆革新,通过承担生产任务和横向技术服务完成毕业实习工作。

让学生直接从事生产任务实习,真刀真枪的干,充分掌握生产项目的全部流程与管理方法,以及本项目组的具体任务、人员配备及分工、组织和管理、采用的技术标准、仪器的配备和选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

4、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形式所进行的综合实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的资料收集、项目研究等工作,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关科研的科研信息和基本研究方向,锻炼学生科研的综合能力。

三、实习报告编写。

毕业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提交一份毕业实习报告,作为评定学生毕业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实习报告的编写,应根据自己的毕业实习内容确定,一般要求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毕业实习的单位、任务简介,其中包括实习地点、单位、实习项目、时间安排等内容;

2、毕业实习的主要工作总结,其中包括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设计成果及技术总结等内容;

3、存在问题和建议,其中包括毕业实习中的经验与教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4、 完成实习报告后,要求填写好一份《毕业实习自我鉴定表》。在外单位实习的同学,鉴定表须经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四、毕业实习成绩考核。

(一)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按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依据是:

1、平时成绩。

包括实习态度;实习遵守纪律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

2、实习考核成绩。

包括对实习任务的理解、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力、资料收集情况等。

3、实习报告成绩。

包括报告的正确性,相关知识的广度、深度、概括性,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实习成绩考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习报告文字潦草,发现错别字而不予纠正者,评定成绩时不得给优、良成绩。

2、发现照抄同学的同类报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3、实习不认真,违反各项规定,无组织无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4、无论何种原因,未经允许而擅自离开实习地点达半天时间以上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5、不论何种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评定实习成绩,按缺毕业实习对待。

6、对于实习不及格和缺毕业实习者,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篇(7)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88-02

一、调研背景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行业指导、评价,研究制订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我们立足专业领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项目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为:学生、钢铁企业、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主要采用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及电话咨询等调研方法。

二、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调研分析

1.对实习单位实习条件的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毕业生满意度较高的顶岗实习企业多数为安全设施到位、安全制度完善、能够保证实习岗位、工艺装备水平达国内主流装备水平或更高、有专人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和专业指导、企业管理水平高的大、中型钢铁企业。

据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反馈意见,顶岗实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是已经与实习单位签约并预就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安排了专职的技术人员承担实习指导,每月发放2000~3000元不等的实习薪酬,按照与企业职工相同的要求进行考勤管理。由于他们参与的顶岗实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实习内容c职业标准相对接,并有一定的生活保障与权利保障,故而能够安心实习,踏实工作,最终取得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

2.顶岗实习岗位、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及职业素养的调研分析。(1)顶岗实习岗位。通过调研,钢铁企业为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炼铁部门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有上料、配管、热风、喷煤、炉前和主控。(2)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炼铁部门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见表1。(3)职业素养。高炉炼铁生产岗位对钢铁冶炼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有以下要求:①遵守国家、地方的法令和法规,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②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设备、技术等操作规程;③文明生产,保持生产现场环境清洁,进入现场时劳保用品穿戴整齐;④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执行能力;⑤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⑥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⑦思路开阔、敏捷,具有创新精神,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与实习成果分析。调研的22所高职院校中,75%的学校安排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只有25%的院校安排学生在最后一学年进行顶岗实习。调研结果显示,熟练掌握1-2项岗位职业技能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统计结果表明,顶岗实习的成果有顶岗实结报告、顶岗实习日志(周志)、顶岗实习论文三种形式。顶岗实结报告要体现实习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单位的基本情况、实习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与生产经验、顶岗实习的体会等。顶岗实习日志(周志)则要求学生每天(每周)都要记录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顶岗实习论文一般要求与专业相关,主要考核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

4.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分析。据调研分析,90%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考核的主体是学校与企业,仅有10%的院校是全部由企业负责。企业考核内容看重的是学生的实习态度、吃苦耐劳精神、执行力及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学校考核看重的是出勤情况、顶岗实习日志(或实习周志)内容、答辩情况,此外,30%的高职院校的考核内容中增加了学生通过网络(QQ群、顶岗实习平台)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的频次、汇报内容等方面。

5.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分析。

(1)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分为顶岗实习准备、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考核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要与学生共同寻找并确定实习单位,分配学校指导教师,由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并布置实习任务。第二阶段,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企业后,顶岗单位将对学生进岗前安全培训、安排企业导师进行日常管理与实践操作指导。学校也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汇报其实习情况。学校指导教师也通过网络交流等形式检查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并处理纠正实习过程中的问题。第三阶段,顶岗实习结束后,不仅学生要完成顶岗实习日志(或周志)、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论文,指导教师也要完成指导工作总结,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分析。由于冶金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的,其管理情况的好坏对顶岗实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调研的22所高职院校中,全部制定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内容涵盖顶岗实习的申报审批,顶岗实习的要求、组织、管理,校企各方的职责,考核制度等多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能够认真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学院,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高,效果好。反之,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低。

三、对制定顶岗实习标准的建议

1.提炼顶岗实习的目标。在进行顶岗实习目标表述时,要注重全面性、专业性、职业性。学生在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的目标是,了解企业的运作、结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遴选顶岗实习单位。为了保证实习效果,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应保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提供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从事钢铁冶炼生产、经营,安全防护条件完备、技术先进,并具有健全规范的安全制度与管理制度,能够提供实习所需的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工作职责、事故处理预案、设备操作手册等学习资料。

3.精心设计顶岗实习内容。高炉炼铁岗位(群)顶岗实习的内容要依据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卷扬、配管、热风、喷煤、炉前和主控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参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操作规程精心设计。

4.优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联系者、监督者、指导者,是顶岗实习工作完成的纽带和桥梁。要保证学生实习效果,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选派。实习企业应选派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指导老师。学校应安排具有较强沟通、协作与管理能力的“双师”型专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5.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由于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化、管理复杂化、实习项目多样化的特点,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项目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考虑到目前学校对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故建立以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注重实习过程表现和实习成果、校企双方共同考核的评价制度,更有利于科学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提高实习效果。

6.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是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的保障。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应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此外,学校应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企业应制订顶岗实习位培训计划,建立顶岗实习考勤制度、安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及相关保险制度等。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Post Practice on Blast Furnace Post Group in the Major of Ferrous Metallurgy Technology

HOU Xiang-dong

篇(8)

毕业实习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实习是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专业培养需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培养是学生实习的基础,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二者没有有机结合,则会导致实习的低效率。学生的专业培养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课程安排。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相对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显,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案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就使得毕业实习过程在模式上脱离专业培养体系,与专业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不一致[1]。第二个因素是教师。应用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应用的学科,因此像心理咨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教。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师资紧张的现象,造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严重影响积累实践技术的经验,最后造成实习低效率。第三个因素是实验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心理设备不足及心理设备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基地不足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意味着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必须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方面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者是找到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可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这使得实习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很难被监督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仅仅依赖实习报告及其他实习材料的填写。第三,对选择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实习基地学生数量较多,可实习资源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间接导致实习内容单一,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应用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学校和中小学校等,致使实习只能使一部分学科知识得到检验[2]。与此同时,实习内容单一说明学生可能不能选到自己预期的实习方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这也是造成实习低效果的一个因素。

3.实习师资缺乏。在毕业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一个很大因素。在指导教师这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表明每一位老师需要指导多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大缩减,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二,实习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指导老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第三,青年教师有较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得自身在实习工作中投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际指导,由此也会使得实习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教师只对某一方面精通,这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当涉及学生实习方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性指导,使得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3]。

4.实习评价无效性。有效的实习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它可以让学生综合了解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做到取长补短。但目前的实习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具体原因有: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仅由指导教师完成。尽管指导教师在做具体评价时会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但是两个评价结果往往相差无异。这只根据指导教师这一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显得实习评价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带有主观性。由于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导致实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深,因此实习单位只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监督不够,教师也只能片面做出评价。自主选择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带回来的单位评价意见带有主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真实性很难确定[2]。

二、提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质量的应对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得到优化,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多层次、开放式及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以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该体系需要多多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5]。第二,提倡学校制备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实验设施,有了实验器材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实验,进而能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授课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课程的教授。第四,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得到较大培养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6]

2.拓宽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适应应用心理学多种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联系具备专业实习资质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反响好的学生自选实习单位,学校可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的联系,拓宽毕业实习的发展方向。如工业领域、幼儿园、福利院、社区等,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这也是毕业实习能够达到多口径、多元化、转化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经济补助,由于心理学很多实习单位建设规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保障所接纳实习学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条件、餐厅等的缺乏。学生在所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生活经济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这类学生的实习经费补助力度,为学生提供以日计算的交通住宿费、餐费等,这些费用可以由所带队的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专人进行集中管理和发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校可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切实负起指导学生实习的责任。并要求多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实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多实践知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得到提升。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4]。

4.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建立一个三维实习考评体系,即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三个维度,实现全方面反馈。考评工作应突出反馈功能,以此促进激励、监督作用的实现。服务对象评价,即如咨询心理学实习,应包括来访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应各有侧重点,如实习指导教师应的重点是实习生的实习整体思路与实施模式;实习单位人员应主要评价实习生在单位的各项人事表现;实习服务对象应评价实习者具体行为上的效果。实习结束后,学校应鼓励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建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达到优化实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王叶飞 段雅玲 张斌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路平,孟维杰,谢念湘.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46-47.

[2]路平,赵滨宇.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52-53.

[3]卢秀秀.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4(22):32.

[4]王瑞乐,汪建利,胡志海.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3(3):131-133.

篇(9)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04010156b

英文名称:Cognition Practice

学时:总计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

学分:1.0学分

面向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教材:

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各类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侧重于对所学专业对应的企业实际管理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认识实习,对什么是企业、企业是如何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等获得感性认识。

2.通过认识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认识实习,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职能、生产经营特点、工艺过程、营销及全过程管理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3.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学生对本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管理知识对管理工作及管理效果的作用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对后续管理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4.通过认识实习,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学习企业员工的优秀品质,培养其敬业精神,增强管理意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所参观企业的性质、主要产品、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

2.了解所参观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

3.实地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特点。

4.了解所参观企业的各类管理活动,如战略管理、采购供应管理、生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特别是要着重了解被参观企业的特色管理。

5.了解所企业的改制情况、改制效果及存在问题等。

(二)学时分配

第一天:下达实习任务、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二—五天:下厂参观(每天安排一家企业)

(三)基本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学习态度

对认识学习要有积极态度,认真参观并了解每家企业,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习纪律

要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达到实习单位,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因事、因病不能参加实习,则需请假,请假1-2天,需经指导教师批准,请假3天以上则需主管院长批准,凡未请假或未准假擅自不参加实习者,均按旷课处理。旷课累计达3天或请假达5天者,不给予实习成绩。学生要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时完成相应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按时上交实习报告。

(3)公共道德

实习中学生要遵守公共道德,讲求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反映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学校的良好形象。

(4)安全

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由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负责实习的全面,组织管理工作。

(2)选择实习题目、落实实习。

(3)制订实习指导计划和工作计划。

(4)组织实习动员,讲解实习要求,布置实习任务。

(5)检查学生实习完成情况,做好学生实习出勤的考查。

(6)实习中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7)对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进行指导并进行检查。

(8)抓精神文明建设,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9)参加学生成绩的评定工作。

(10)撰写认识实习工作总结。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认识由指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原则上要求班主任或辅导员随队。

2.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一周。

3.认识实习以参观和邀请专门人员现场讲授为主,并辅之以做报告等形式。

六.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

学生认识实习期间,每天应及时记好实习日记,当日的实习内容及心得体会,听取专题报告会应认真记录,以便为撰写实习报告积累资料。实习完毕后,必须写出并交出实习报告。

1.实习报告的格式。

实习报告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实习报告用纸,用墨或蓝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用5号字、B5纸、上下左右各留20厘米。

2.实习报告的结构及要求

(1)封面:包括:题目、院系、班级、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及时间(年、月、日)

(2)扉页

(3)目录: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次。

(4)正文:正文应按目录编排的章节依次撰写,要求论述清楚,文字通顺,图表规范,书写整洁,字数一般要求为5000字左右。

根据学生实习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及深度,结合学生实习态度及遵守纪律情况,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制定人:审定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04010156b

英文名称:Cognition Practice

学时:总计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

学分:1.0学分

面向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教材:

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前另行确定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各类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侧重于对所学专业对应的企业实际管理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认识实习,对什么是企业、企业是如何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等获得感性认识。

2.通过认识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认识实习,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职能、生产经营特点、工艺过程、营销及全过程管理有一个概略的认识。

3.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学生对本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管理知识对管理工作及管理效果的作用的认识,以激发学生对后续管理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4.通过认识实习,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学习企业员工的优秀品质,培养其敬业精神,增强管理意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所参观企业的性质、主要产品、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

2.了解所参观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

3.实地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特点。

4.了解所参观企业的各类管理活动,如战略管理、采购供应管理、生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特别是要着重了解被参观企业的特色管理。

5.了解所企业的改制情况、改制效果及存在问题等。

(二)学时分配

第一天:下达实习任务、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二—五天:下厂参观(每天安排一家企业)

(三)基本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学习态度

对认识学习要有积极态度,认真参观并了解每家企业,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习纪律

要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达到实习单位,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因事、因病不能参加实习,则需请假,请假1-2天,需经指导教师批准,请假3天以上则需主管院长批准,凡未请假或未准假擅自不参加实习者,均按旷课处理。旷课累计达3天或请假达5天者,不给予实习成绩。学生要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时完成相应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按时上交实习报告。

(3)公共道德

实习中学生要遵守公共道德,讲求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反映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学校的良好形象。

(4)安全

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由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负责实习的全面,组织管理工作。

(2)选择实习题目、落实实习。

(3)制订实习指导计划和工作计划。

(4)组织实习动员,讲解实习要求,布置实习任务。

(5)检查学生实习完成情况,做好学生实习出勤的考查。

(6)实习中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7)对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进行指导并进行检查。

(8)抓精神文明建设,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9)参加学生成绩的评定工作。

(10)撰写认识实习工作总结。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认识由指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原则上要求班主任或辅导员随队。

2.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一周。

3.认识实习以参观和邀请专门人员现场讲授为主,并辅之以做报告等形式。

六.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

学生认识实习期间,每天应及时记好实习日记,当日的实习内容及心得体会,听取专题报告会应认真记录,以便为撰写实习报告积累资料。实习完毕后,必须写出并交出实习报告。

1.实习报告的格式。

实习报告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实习报告用纸,用墨或蓝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用5号字、B5纸、上下左右各留20厘米。

2.实习报告的结构及要求

(1)封面:包括:题目、院系、班级、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及时间(年、月、日)

(2)扉页

(3)目录: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次。

篇(10)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际意义及现有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由重规模向重内涵建设、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教育部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而实现这种对接的有效方式就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岗位的职业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岗位锻炼,能有效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顶岗实习便于校企合作,使学校内涵建设和企业文化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形成校企共同体。

现有很多高职专业培养模式为“ 2+ 1 ”模式或是“ 2.5+ 0.5 ”模式,把毕业前的“1”或“0.5” 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在一线的岗位上边学习边工作,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劳动。他们从单一的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通过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并从实践中提升-扩展-丰富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形成岗位相应职业能力的一系列实践过程,实现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所以,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1],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企业分布广,管理及指导难度大

当前就业压力较大,企业接纳学生能力的有限,学生往往把顶岗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捆绑在一起,与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所以实习企业分布广,我们统计发现一个班级实习单位会有一定的密集地区,但分布散开也有半个中国。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便,学生远离学校环境,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远离了学校的集中管理与指导,给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由担任专业的授课任务及其他管理工作教师兼任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由于学生实践区域分布大、岗位种类较多、指导教师难以多次到实践场所指导学生,借助电话、网络等通信手段进行沟通、咨询及指导,从而影响实践指导效果。

(二)实践岗位的技术含量达不到专业训练要求

企业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他们有自己的生产计划和工作节奏,是否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完全由企业的利益决定,他们认为接纳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就愿意接纳。有的企业把学生当作临时工和廉价劳动力,提供学生入职的岗位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很难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部分企业不愿意接纳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工作。往往实践岗位的技术含量达不到专业训练要求,而且一些实践岗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不完全对口。

(三)角色的转变不适应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担当着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在此期间要从“学生”变为“员工”,这种较大的差异的角色转变他们还不适应,在企业一般劳动强度较大,使部分学生身心疲惫,认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大多数企业给学生实习报酬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发放,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部分学生认为企业纪律“过严”、伙食“过差”,而自己接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工作“简单重复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在实习岗位中工作中往往表现不积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四)顶岗实习考核问题

目前顶岗实习考核有这么几种情况:①由于制订顶岗实习质量标准难度较大,有的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完全或部分交给企业,由于每个指导教师(师傅)的要求不尽相同,难以避免不同实践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成绩评定标准不一、使得学生的鉴定结果失去公平。②有的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或实习周志、实习报告进行考核,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缺少了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人员的有效参与。③有的学校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顶岗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鉴定表,然后学校指导教师评定出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以上几种情况都反映出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不一、偏差过大的问题,影响实践效果。

三、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改革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规章制度

要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学校、企业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建立、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调责任意识,立足长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二)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平台

建立稳定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校外实习的岗位选择得当是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因此大量开发顶岗实习合作企业资源,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生产技术先进、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企业与校方建立校企合作,共享设备资源。

(三) 深入渗透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企业生产实践的内容与在校的课程相结合,将顶岗实习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按企业需求优化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适度调整学生顶岗培训周期,降低企业管理成木本。聘请企业骨干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大力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将学校顶岗课程与企业岗位有机融合,建立以岗位目标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与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相关的课程。聘请企业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把技术“请”进课堂,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企业现场。

(四) 加强实践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1.把正确的实习观教育融入实践管理过程中。端正学生的实习心态,不要片面追求报酬、生活条件,更要从自己工作的发展、事业的成长性来考虑,建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按照学院构建的学生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对实践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这些专项检查有顶岗实习文件资料的检查,学生实践单位及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情况检查,实际管理与运行情况的检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及教学的监控检查,深入学生实习工作岗位检查,与学生及实践单位人员交流检查,毕业设计(毕业实训报告)要组织工作的检查,毕业设计(毕业实训报告)效果评价的检查及毕业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检查等工作。

3.建设毕业综合实践网络平台,把在线监控与教师巡视监控联系起来,可以在不增加太多师资的情况下有效加强监控力度。企业把每月的生产计划通过网络平台传给学校,学校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布置实习任务,学生定期把自己实习成果、思想情况等通过网络平台反馈学校,企业师父通过网络平台记录学生实习情况,这样学校可以从企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有了网络平台,老师在定期巡视前对学生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为巡视前期工作提供了帮助。并且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平台撰写实习报告,上传毕业设计等,并且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向指导教师提问,寻求解答。

(五) 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应该建立质量标准,即实习结果质量标准和教学过程标准。[3]根据顶岗实习的特点建立起的质量标准,再由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考核和评价的科学、准确、公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如果缺少了评价,学生将无法获得改进的依据,所以应该采用过程化的评价体系。

在线监控与教师巡视监控结合的形式有阶段性的考核记录,包括填写实习周记和撰写实习报告,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情况所有的记录,并将此纳入到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中。考核是多元化的,参与考核有企业师傅、教师、和学生三方。师傅应以职业岗位标准为要求,对学生的具体实习工作业绩、纪律、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指导教师依据学校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学生的报告书、教师巡查记录进行考核;学生自我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自觉性、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四、结束语

实施顶岗实习这些改革举措,深度融合了校企合作,在线监控与教师巡视监控结合优化顶岗实习管理手段,合理、公正、多元考核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稳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升了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大大地帮助了学生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篇(11)

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基地建设的好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状况,笔者在几所民办高校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考察。

一、当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成绩

经过调研,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已有很大进展,共性成绩如下:学校重视,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基地建设目标明确,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近期或长期的校外基地建设方案和措施;能广拓渠道,通过各种关系积极联系和拓建新的实习基地。

二、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所调研的几所高校虽然都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来维护基地运行,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影响和制约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

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出现高校文、理科人才培养在校外实践育人环节发展不平衡现象。

如:经管类专业的实习(除旅游管理专业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多属于薄弱环节,很多高校以校内的模拟仿真环境为主,利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电子商务、会计、国际商务等仿真模拟软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社会化的职业素质培养存在一定欠缺。这主要是由于与学科性质相匹配的企业岗位群的特殊性所决定,企业所容纳的实习人数和所能达到的实习内容都无法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工科类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好些,但是从学生实习的角度,大部分企业都是生产密集型企业,由于高校实习的目的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目的存在不同,企业以不影响原来生产效益的同时再创造新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导致工科类专业的校外实多是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岗位安排更多的是简单工序的操作,体现不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

2.校外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问题突出

校外基地建设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式,结合其他高校一些成功的做法,依然涉及到一个投入问题。根据所调研的几所高校的反馈,突出问题就是在实习经费方面。不管是经管类专业还是工科类专业,几乎大部分实习单位都涉及要根据实习人数的多少要收取实习费用(包括认识实习)。关于经费方面还涉及到交通费、住宿费、带队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的补助或课酬等,所有这些费用的开支,无疑对民办类高校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

3.实习指导教师力量薄弱

外出实习,需专业的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跟班指导。由于民办高校特殊的用人体制,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几乎每学期教学工作量安排都很满,以这种现状分析,专任教师从事校外实习指导有一定难度,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民办高校全盘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合理安排,工作量适度,两者兼顾。

4.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上很多企业依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民办高校的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民办高校的校外实践育人环节成了“一头热”,企业没有积极性,即使有些企业能够接收民办高校的学生实习,在具体落实中,也是企业根据生产需要来安排,企业占主导地位,显然,民办高校的校外实践环节的有效落实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压力,以民办高校为龙头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三、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建议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针对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1.立足实际,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

民办高校既然存在“走不开,放不去”的各种原因,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扩大内需,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实验室建设;模拟仿真系统建设;实习工厂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向学生开放这些为教学服务的实训基地,允许学生在此从事科技实验、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

2.统一思想,明确校外实习基地创建的条件与要求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有真实性、实用性。鉴于目前的公司、企业的市场经营性质,在选择校外基地时,必须考虑相关的条件和要求。选择的企业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为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提供场地和指导人员,能够满足学校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要有远见,重视企业技术革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渴望得到学校和专家的技术指导。

另外,企业要有能满足实习学生食宿、学习、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校企合作关系紧密,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本着基地建设双方应互惠互利,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对外合作关系。

3.改革创新,拓建多样化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联系,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创建,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如下几种情况:普通单一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短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大型厂矿、集团公司、研究机构等单位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产、学、研)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与国家、省机关、团体等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等几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结合要根据学校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去寻求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

4.注重合作内涵,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实习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所以,各民办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务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堂的教师同等重要,学校应注重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工程实践的“双师”素质教师,这才是应用型、技能型高校应具备的教师素质要求。

5.完善保障措施,合理规划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涉及到的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校外实习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期间的差旅费、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合同中规定的实习费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费用。为从根本上推动民办高校校外实践育人目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学校在经费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本着勤俭节约,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要坚持按需分配一定的支持经费,这不仅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和水平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保持学校内部进行联系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措施,这种投入和受益对学校来说是无形的,意义深远。

6.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

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要想保持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必修要有一套健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才可以在实现无缝对接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校外基地建立签订合作协议要明确管理细则,但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确定双方权利和职责;在实际执行时,双方实施方案要细化,在合作运行时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定期召开实习基地建设总结会,实行实习基地的检查与评估制度,在分析基地作用与效果的基础上,评估实践教学情况,做出工作总结,共同研究新的基地成立与原有基地的保留与取消;学校也可根据每年实习基地建设情况,评选出优秀基地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经过调研和分析,虽然不少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校企结合共建基地,高校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依然存在。事实上,关心人才培养,关注人才成长,需要社会各界担当责任,互相搭建平台与高校产生共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方共赢。对于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而言,更应该有效利用自身灵活办学的优势,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实践,才能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彰显人才培养特色,进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