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函授毕业生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7: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函授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函授毕业生个人总结

篇(1)

收稿日期:2007―04―16

项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学考试分会科研课题,(课题编号:40)。

作者简介:应跃兴(1963―),男,浙江永康人,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从单一的学历考试发展成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形式,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社会化开放教育,以其“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和严格的考试制度,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完善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函授教育的大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民办教育的迅速崛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就业难度加大等都是目前自学考试所必须解决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自考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调查,从各个层面分析如何提高自考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为改革自学考试的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调整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设计分六部分,包括自考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创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各种社会关系处理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以外的特长、爱好。调查时间为2005年10月,调查对象为浙江省英语、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法律、音乐、体育、美术等部分专业的本、专科业余自考生及全日制自考助学生。自考生分布在浙江省各地,包括已经就业和未就业的两部分,共发放问卷2648份,回收2440份,回收率92.15%,其中全日制自考助学生1100名,业余自考生1340名。利用计算机进行百分比数学统计,并结合文献调研及网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分析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理解记忆和有计划的学习――提高自考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自学考试是由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它是“宽进严出”的教育形式,具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因此,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对自学考试的合格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等,简单地说,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的能力。

自考生个人学习能力不容乐观,特别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只占49.7%,在学习遇到难题时能通过读课文,查资料等方法进行学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只有64.9%,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的只有9.2%,有40.8%的学生平时很少看书,以考前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相对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生,业余自考生情况要好得多,绝大部分学生有学习计划(76.7%),在学习遇到难题时能读课文,查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86.1%),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的占45.3%。学习时间的安排及阅读理解能力是影响自学考试合格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自考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善于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自考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创业是在知识创新合理运用的前提下,对所从事的行业和服务项目进行体系改革和价值增值,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的行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创业至关重要。

绝大部分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打算毕业后凭自己的能力进行创业,即使第一次创业失败,他们也会总结经验,把握时机,积累经验,筹足资金重新创业,只有及少数学生是依靠父母的关系,安排一份工作。从择业方向看,大部分学生选择资金少,风险小,社会需求量大的行业,而选择的地方是家乡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很少有人愿意去相对落后而教育资源却较为匮乏的西部地区,反映出自考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很少学生选择就业情况较为理想的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和教育需求量较大的西部地区,缺乏冒险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自考生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自己,客观、冷静地看待世界,保持正常的心态,既要对新事物的敏感,又不盲目的追逐潮流,具备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创业素质,对自己的理想目标做出合理的选择。

3.合理的自我评价,恰当的目标――自考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核心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状况的感受能力,包括对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追求和梦想的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合理定位,觉察自我的情绪变化、原因等。

报考四门课程一次性通过率较低,计划在2~3年内获得自考毕业证书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业余自考生40.5%、全日制自考生68.8%)。提高考试通过率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一次报考的课程门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影响自考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习惯、态度、合作和创新精神,处理同事关系、上下属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等的能力对其学习、考试和就业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事业成功者一定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

大部分自考生都能积极参加单位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能热心的帮助同事和朋友改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宽容对待别人,充分吸取家长的合理建议来勉励自己,恰当的处理和领导之间的意见分歧,反映出大部分自考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

5.适者生存――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

社会适应是指在社会认知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良好的适者生存的本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自考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主要考察自考生对陌生环境、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程度。

大多数自考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对待失败与挫折,尊重、接纳他人,具有较强的心理调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提高就业竞争力。相对而言在对环境和作息时间方面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6.特长与爱好――自考生成功就业的助推器

除了专业技能外,自考生所具备的特长、爱好对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或许你选择的单位或企业正好急需你所具备的某方面特长的人才,比如要组织一个篮球队、乒乓球队,或者要策划一台文艺晚会等,更重要的是,特长、爱好能够从多个侧面反映个人的综合能力。

表6自学考试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特长及爱好情况调查表

自考生除了会唱歌所占比例较高外(54.2%/55.6%),其他方面所占比例均较低,特别是绘画、书法、舞蹈、乐器演奏、各种球类等技能项目,这将对自考生的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全日制自考助学生缺乏从思想上对自学考试的高度重视,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考试计划,不能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同时缺乏对教材的理解记忆,往往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相对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生,业余自考生情况要好得多。

(2)多数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打算毕业后凭自己的能力进行创业,但在就业选择上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很少学生选择就业情况较为理想的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和教育需求量较大的西部地区。

(3)从特长、爱好方面看,具有绘画、书法、舞蹈、乐器演奏、各种球类等特长的学生比例较低,不利于就业竞争。

(4)自考生在创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开拓进取、永不言败,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把自己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当中。

2.建议

(1)对自学考试,自考生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科学的制定学习计划和考试计划,合理衔接自学、助学和考试三个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努力使自己从“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2)自学考试主考院校在课程设置、考核形式等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克服理论知识偏难、偏多的倾向,增强实践性和应用性;建立网上助学系统,使学生和教师能充分交流,有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学单位在助学的同时,增加一些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3)从改革考试内容入手,使之更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学优势,强化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训练,增设一些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辅导,编制实践环节考核的配套教材、辅导材料和多媒体课件等,提高自考生的实践能力。

(4)目前,自学考试的学习媒体匮乏,助学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够,就业协议书的签署、报到证的办理等各地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甚至不允许自考毕业生参加就业考试。为此,要加强自考学习媒体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方式,进一步明确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提高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邓红霞.浅谈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1).

〔2〕李齐鸣,刘诗宇,程越.论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

〔3〕马敬峰.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2004,(1).

篇(2)

新世纪以来,俄罗斯艺术教育体系在《教育法》、《俄罗斯联邦艺术教育方案》(2001)和《俄罗斯联邦文化艺术教育2008—2015年发展构想》(2008年)的指导和规范下,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发展不但继承了十月革命前沙皇时期和彼得大帝时代的传统经验,还丰富了苏联时期艺术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目前,俄罗斯艺术教育体系包括普通艺术教育和职业艺术教育两大部分。普通艺术教育包括学前、小学、中学的艺术教育,多在中小学和补充教育机构进行。最基本的补充机构类型是儿童艺术学校(детские школы искусств)。据统计,俄罗斯有5402所儿童艺术学校,其中有12.3万名教师和超过140万名的学生,也就是说,约有9%的中小学生同时在艺术类学校学习[1]。职业艺术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及大学后艺术教育,初等和中等艺术教育在艺术类职业学校和学院进行,高等及大学后艺术教育在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因此,从纵向上来看,艺术教育从幼年时期开始,沿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艺术院校的路径发展,保持了艺术教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从横向上来看,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艺术教育机构和专业艺术教育机构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实施艺术教育。

一、俄罗斯高等艺术教育体系概述

(一)学制

俄罗斯高等艺术教育以培养艺术领域的专家和艺术教育领域的教师为主。高等艺术教育的培养以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为主,按专业不同可以在文化艺术类高校、师范大学和普通大学进行。俄罗斯高等文化与艺术教育体系包含14个专业方向,其中艺术类方向包括音乐、戏剧、舞蹈、导演、设计电影等10个专业方向[2]。

2003年,随着俄罗斯加入博洛尼亚教育进程,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实行学士—硕士两级体制,力图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保留了有自己特色的专家学位。文化艺术类高校部分专业学制学位方面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实施双轨制,即专家—副博士—博士学位和学士—硕士—副博士—博士学位两条并行的路径。其中,专家学制5 年,学士4年,硕士2年,副博士3年,博士3年。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需进入硕士阶段学习,而专家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读硕士或直接读副博士。大学后教育阶段包括博士(доктор)、副博士(аспирант)和助教—研修生(ассистент-стажёр)。硕士和专家毕业后可以选择读助教—研修生或副博士研究生,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助教—研修生培养是高等艺术教育改革背景下形成的新培养模式,于2011年正式实施。

(二)高等艺术教育规模

目前,俄罗斯开设文化与艺术专业的高校共431所,其中,国立高校314所,占73%,私立高校117所,占27%。招收函授艺术类学生的共171所高校,招收面授形式学生的357所,面授—函授形式的127所。按培养层次来看,招收艺术类本科生的共213所高校,招收硕士生的54所,招收专家学位的402所[3]。可见,俄罗斯艺术类人才培养仍以专家学制为主,如电影电视导演、制片、摄制、音响师、戏剧导演和表演等许多专业都是以专家模式进行培养。著名的音乐类高校包括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等。著名的美术类学院包括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圣彼得堡国立工艺与造型大学等。戏剧类院校包括俄罗斯戏剧艺术大学、鲍里斯·休金戏剧学院、圣彼得堡戏剧艺术学院等。

(三)招生

2009年,俄罗斯全面实施统一考试,高校招生制度也相应地做出很多变化。国立高校在竞试基础上招收具有中等普通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文凭的毕业生。近年的招生政策有很多新变化。第一,从志愿填报来看,限定学生报考大学与专业的数量。申请者报考不能超过5所大学,每所大学报考的专业不能超过3个,也就是说每个申请者最多可以申请15个专业。第二,大学招生程序简化,由三个阶段简化到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时间间隔缩短。第三,从考试科目来看,由原先的2+3模式变为2+x模式。除了必考科目俄语和数学,学生可根据报考院校以及专业的要求,自由选择其他选考科目的数量。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除了需要依据国家统一考试的分数外,报考者还需要参加补充创造性考试(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творческий экзамен)。考试的形式由考校选择决定,可以是技能测试、创造能力测试或者面试等。

从考试形式来看,统考逐渐成为主要考试形式,自主招考的高校数量逐年减少。除了具有特殊地位的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以及少数名牌大学或有行业特色的大学被允许自主招生,其他院校要以国家统一考试成绩为基础进行招生录取。2011年有8所大学10个专业进行自主招生, 2012年为6所大学的7个专业,2013年为5所大学的12个专业,2014年为5所大学的12个专业,至2015年实行自主招生的大学只有莫斯科国立法律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和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的8个专业。

二、“助教—研修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以及更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2011年6 月,俄国家杜马通过了关于修订《教育法》和《高等教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的联邦法律条文,引入“助教—研修生”作为新的大学后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实施助教—研修生培养的部门被称作“助教—研修生培养部”(ассистентура-стажеровка)。助教—研修生这一概念并不是新近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在苏联时期,1967年10月16日根据苏共中央和部长委员会的“关于改善培养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决议,提出组织两年制的助教—研修生班,作为大学后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虽然它的法律效力于1992年被撤销,但是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的实践形式仍然存在[4]。

2011年12月13日,俄罗斯文化部第1133号令批准了《大学后职业教育助教—研修生班条例》[5],为助教—研修生赋予了新的法律地位和发展空间。其中规定,“助教—研修生班作为大学后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完善具有高等教育专家或硕士学历的受教育者的创作表演和教学技能”。

在招生方面,具有大学后职业教育创作表演专业教学许可证的教育机构有权招收助教—研修生。助教—研修生分为国家预算内(公费)和自费两种形式,招收的预算内学生数量由联邦规定的标准决定。外国学生需签订入学合同,按合同标准进行收费。在申请攻读助教—研修生时,需提供专家或硕士毕业证书及其附件,创作作品的清单,如,表演过的曲目、扮演过的角色、拍过的电影等,参加展览、竞赛、艺术节、音乐会等创作表演的活动证明。各个高校自主组织招生委员会举行入学考试,自主决定考试形式和内容。入学考试应包括专业、外语、哲学三个科目。考试未通过者一年内不得重考。

在学习方面,助教—研修生的学习年限最多为两年,可以在国立和市立高等院校、补充职业教育机构等以面授的形式进行。助教—研修生培养部实施符合联邦国家标准的大学后职业教育创作表演类专业大纲,大纲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适当进行调整。助教—研修生经校长命令被分配到相应的创作表演教研室进行学习,其导师由本校拥有联邦荣誉称号和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研修生的培养按个人学习计划进行,该计划由导师在教育大纲的基础上制订,经教研室会议讨论通过,并提交给学校的教学委员会。导师和教研室主任负责监督学生个人计划的完成情况。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对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

在毕业考核方面,助教—研修生毕业前需参加国家毕业考试。国家毕业考试以提交创作表演专业的毕业作品的形式进行。毕业作品的呈现方式包括公开演讲、展示(独奏音乐会、演出、展览、电影等),以及报告答辩等。最终评价由高校考试委员会的大多数投票决定。成功通过国家总结考试的毕业生获得文化部确定的统一国家样式的大学后职业教育证书。

三、助教—研修生与副博士研究生的异同

(一)助教—研究生与研究生的相同之处

助教—研修生按地位和优惠条件来讲,与研究生是等同的。助教—研修生与研究生教育一样,同属学历教育的一种,为俄罗斯的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大学后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一般在艺术类高校中,同时存在研究生和助教—研修生两种培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底颁布新《教育法》以后,大学后教育被统一纳入高等教育范畴。而原来作为高等后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的助教—研修生,转变成与研究生完全平行的教育大纲种类[6]。

助教—研修生与副博士研究生:(1)都招收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者,即拥有专家或硕士毕业证书;(2)学习者都分为国家公费和自费两种,公费的助教—研修生与研究生享有国家同样的优惠政策,如享有国家奖学金和每年两个月的假期,免费使用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及出差、游学等权利,以及两个月的补助金作为购买教学科研资料的经费等。

(二)助教—研修生与副博士研究生的区别

1.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不同。副博士研究生大纲以培养教学科研人才(научно-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кадры)为主要目的,而助教—研修生以应用型高技能人才(кадры высшей квалификации)为主。2013年9月12日,教育部颁布第1061号《关于确定高等教育专业和培养方向目录》的命令,规定了艺术类的研究生和助教—研修生的专业及培养方向。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包括艺术理论和造型艺术学。助教—研修生的培养专业则包括舞台艺术、音乐、美术、电影等4大类的22个实用专业方向[7],培养目标多为高校教师和表演人员等。

2.教学形式不同。助教—研修生只能以面授的形式进行,而副博士研究生包括面授和函授两种形式。由于助教—研修生以应用型高水平人才为培养目标,故而其教学内容是以实践为主,不同于研究生的以理论为主,因而只能以面授形式进行教学。

篇(3)

B844.2

一、注册入学背景

随着我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各地教育招考部门不断探索尝试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途径的高校招生模式,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工作年鉴》显示,自2011年开始进行注册入学试点以来,江苏省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计划数累计达134116人,同时,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高职院校由2011年的26所增加到2015年的70所,以年平均21.51%的的幅度递增,在同时段的注册入学招生计划数与高考报名总人数的占比始终维持在5.5%左右。在高考报名人数以年均5.66%的幅度递减的状态下,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制度的出现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受到高等职业教育。

但在注册入学模式高歌猛进、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注册入学学生生源各方面状况不尽如人意,“凡取得普通高中毕业文凭,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统一录取批次录取的文、理类考生,均可申请注册入学。”这意味着由于注册入学招生模式的特殊性,每年将有6%左右成绩低于专科批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管理者不支持将高考成绩成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因素,但通常意义上高考分数能够基本解读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每年一定数量的高考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成批次的以班为单位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这给高职院校本身和院校中的教育者管理者带来一定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客观实际,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注册入学学生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注册入学的学生心理认知方面的共同特征,并根据这些特点有目的地对注册入学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注册入学学生群体心理认知特征解读

(一)注册入学学生自我能力状况评价过低。注册入学学生的自我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上的认识,这一观点源自于高考成绩,根据对注册入学访谈的结果显示,有35.76%注册入学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状况的评价过低,他们认为:“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学习,除了学习的能力以外,我好像也没什么能力,考试的成绩也不好,就证明我的能力还是不如别人......”事实上,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状况的认知来源于中学以及中学之前的在校学习阶段,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考试成绩即为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唯一评价要素,这样的观念不断影响学生,使学生对于一元能力评价体系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影响学生自我能力评价。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并不“浓厚”,甚至是抵触,89%以上的学生在选择注册专业时的原因“感觉这个专业还不错”“毕业能找到工作”或是家长和自身希望能够有一个不被更早“沦落”到社会的机会。总体来说,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并不了解,甚至在第一学年结束后还在咨询相关专业教师,“我们专业到底能做什么?”

(二)注册入学学生自身发展环境认识扭曲。由于注册入学模式起步较晚,所培养出的首批毕业生刚刚就业,注册入学模式的正向社会影响力较低,导致学生和家长对于注册入学模式的理性认识不足,对注册入学的认可度普遍偏低,在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中,认为注册入学就相当于没有入学门槛,基于这种意识推导出没有入学门槛的学校和专业“含金量”较低,甚至对注册入学的模式的存在与否具有一定“争议”。处于这一状态中的学生在高考分数公布后便开始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选择注册入学途径对于今后学习生活的高校环境的未知,是学生存在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其次,注册入学后学生对校园氛围和学习环境的扭曲认识带来一定的失落感,在进入学校后,注册入学学生发现在同一“生存环境”当中存在大量与自身特质相似的、特别是学习成绩水平相当,学习能力情况相仿的同班同学,这使得注册入学学生认为身处“低层次”环境中,得不到重视、肯定和认可,产生一定的失落感。自卑心理与失落感交织,使注册入学学生对高职院校这一新的发展环境出现扭曲的认识。

(三)注册入学学生自我性格特质了解不足:对自我性格特点的探索和掌握,是学生个人成长、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规划等学习生涯各环节的重要基础。注册入学的学生群体对于自身兴趣与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相对片面,他们总体上对于自我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认知不足。在性格态度特征上,学生的认知关注点在于自己对学习的懒惰、敷衍了事和对自身成长不负责任的态度,却忽视自身存在的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和正直、诚恳的性格态度;在意志特征上学生往往纠结于自身学习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在行为和处事原则上固执己见等不良意志,忽视了自身存在的果断、勇敢和具有远大理想的良好意志特征;在情绪特征方面学生个体重点看到的是情绪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情绪波动幅度不大但频率较高,却忽视了自身尚存的积极和乐观心态;在理智特征上学生往往认为自身存在看问题片面,“三分钟热度”,却忽略了他们体现出的善于独立思考、和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有一定的一己之见。

三、依托心理学原理对注册入学学生进行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优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注册入学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或高考成绩不理想,除学习能力偏弱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前阶段自信力的缺失。自信力是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遇事不慌、从容面对的一种心境,同时做到自信也是一种能力,自信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经过后天外界或自身的不断培养才得以形成;自信力也不是单行道,只要培养就会不停地提升,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自信力在人的一生中是不断波动的,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会表现出强弱的交替。所以在日常的学生事务管理中,有时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小小的暗示或夸奖,就能得到潜移默化地鼓舞学生的效果。在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拟定不同的激励目标,如对于学习成绩一般、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鼓励其公开演讲、参加比赛的方式使其逐渐建立或恢复自信。

(二)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尽管注册入学模式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但办学必须要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并培养出符合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和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面对注册入学学生的特点,如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的实事和已经养成的不端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学生事务管理者要本着服务为先的观念,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端正学习动机,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式。通过主动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在n余培养其学习兴趣、组织转变较大学生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形式各异的以提升学习能力为主题的各项活动,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参与和表现情况,对每位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运用心理学中的学习机制,将奖励作为一种强化物,对学生进行不断刺激形成正强化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是学生的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向课程上转移,已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结果。

(三)普遍提升学生的适应力

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适应并融入社会。注册入学学生的性格特点易受家庭的影响,在离开父母后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是对注册入学学生的最大挑战。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下,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遇和素材,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通过素质拓展等形式,逐渐在人际交流、独立生活、自我调整等方面拓展。同时,加大实践性教育的力度以促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在适应性的锻炼上,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形成适应能力的完善由“他助”到“自助”的转变。适应能力的提升实质上是使学生的认识到,需要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而并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针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学生入学伊始就指导他们建立起自我规划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

(四)择机锻炼学生的竞争力

竞争能力的内涵就是竞争的精神,注册入学学生竞争能力的需求体现在当今社会需要具有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青年,以及注册入学的学生如何面对通过高考招录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这两个方面。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不具备竞争的意识就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对注册入学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竞争。竞争并不是相互拆台,通过卑劣的手段赢得竞赛,竞争应该是建立在强化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合乎道德规范的相互间超越。在具体实施中是增加竞赛的机会和平台,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展示,竞赛并不应仅在体育方面,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竞赛是都值得推广的。如主持人大赛、记忆力大比拼等等,总而言之,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形式多样的竞争氛围,是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都能得到展示,使其在学校的环境中获得一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 注册入学模式下对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12)

篇(4)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123-03

一、高校业余学生面临的环境变化

1 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攻坚阶段,迫使业余学生储备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知识和能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有些部门不断萎缩,有些部门迅速发展,人力资源自然就会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人力资源的大流动必然产生就业岗位的不断替补和增减。为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总量有所增加。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不少青年利用业余时间,依托高校等教育资源和开放式学习网络,通过学校培养、岗位训练、自学提高等方式,接受职前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强职业发展筹码。

2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高校业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然而,金融危机再次警醒世人,一个国家的人才有没有独立创新能力,能否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挑战,能否融入全球化的大趋势,至关重要。如今,我国面临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发展中国家赶超比拼的双重压力,下一步该如何克服困境、把握机遇?青年该如何提升综合素质、适应全球化的竞争?业余学生面临更高的要求。一份横跨12年的调查问卷显示,约60%的广州青年认为,改变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仍然是“真才实学、勤奋工作”。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广州青年在业余时间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进修,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目前,广州青年认为最迫切的需要首选“增加收入”外,其次就是“继续念书、进修”。通过学习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谋求个人更好的发展,仍然是多数业余学生的追求所在。

3 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业余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至2亿,绝大多数为青年;在1400万城市待业人口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约有三成;每年新增1000万左右城镇劳动力中,青年仍占绝大多数。数量庞大的青年劳动力人口与实际需要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职业发展和择业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唯文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青年们看来,接受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毕业文凭(由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张,文凭含金量直线下降,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不予认可,文凭只能解决就业门槛问题),而是为了获得职业择业、职业发展所需的成长力量,包括生存技能技巧、工作竞争能力、成功品质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等。

二、高校业余学生的思想特点与现实需求

1 多重角色并存,渴望提升改变谋生手段和规避就业风险的能力。今天的业余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社会经验尚浅,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不甚清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以及生涯规划上依赖家长的指点和帮助。然而,他们又是社会公民,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学习也需要得到家庭和工作单位的支持,因此,他们不像全日制学生那样不愁学费,生活和时间无忧。他们业余修读,是因为他们需要养家糊口,需要掌握市场谋生和就业能力,需要直接面对高昂的房价和复杂的现实生活。

2 经济思想独立与依赖并存,渴望提升职业发展竞争力。业余学生刚刚踏进职场,面对复杂的社会,容易出现“心理断乳期”。他们喜欢我行我素,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诱惑和挫败面前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容易萌发对立和不满情绪。因此,他们需要依赖父母和长辈在就业规划、角色转换、人际关系、情感需要等方面给予咨询与指导。面对日趋激烈的生存压力、社会竞争和就业岗位的不稳定,他们特别期望通过接受实用性强、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以保住现有岗位,或通过获得工作资格,增加就业筹码。

3 综合发展与个性发展并存,但身份特殊,渴望感受母校的向心力。高校精彩的讲座、丰富的社团生活、追求真理的科学实验,以及古朴优美的大学校园和历史沉淀的大学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场所。多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常被定位为学校的“菜篮子工程”,全日制教育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活动场所日益紧张,学校根本无暇顾及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尽管缴纳了学费,但业余学生难以像全日制学生一样充分享受到浓厚的大学校园文化和优质的学校资源,他们通常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时间在校内授课,更多时候他们是在校外开设的教学点或函授站开展教学管理活动的,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难以达到学校的统一要求,像全日制在校生那样在校园内参加科学实验、参加文化社团活动更是奢望。

4 主流价值与自我价值并存,渴望通过贡献社会展示自己的青春魅力。高校业余学生社会角色的多重特性,决定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多元、开放,既强调务实理性,又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他们在处理工学矛盾的问题上变得更为实际,大多数业余学生珍惜难得的业余学习机会,努力使自己在家成为好模范,在职场成为工作好能手,在学校成为学习好标兵,自我价值的选择尽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自我实现尽量和服务社会相统一。

三、高校业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1 组织参加学习(交友)旅游活动、创业活动、校史校情知识讲座、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培养业余学生的母校情结和荣校爱校意识。业余学生数量庞大的实际,要求坚持以精品活动为载体,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期间,告诉业余学生“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但朋友是永远的财富”的道理,组织他们参加学习(交友)旅游活动,珍惜同窗感情,加强彼此沟通。举办一次创业大赛,既检阅业余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施展他们的创业才华,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业余学生平时来校上课来去匆匆,不少在校外教学站点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连校门都没有进过,难以体验大学校园文化,无法感受校园的一草一木。可通过分时段、分区域、分类别开展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母校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开学典礼上请成功校友开展榜样教育、信心教育、成功教育和创业教育,充分激发新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视频融入校史校情知识讲座,或组织参观校园人文景观和校史馆,增强新生的爱校荣校意识。邀请学生家人参加毕业典礼,典礼上充分展示优秀毕业生的学习成果,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亲自为获得学位的学生一一拨穗,让每个毕业生都留下永恒的母校记忆。

篇(5)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市场 产品策略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2008年开始,全国高考人数持续下降。在生源危机下,高校招生的校际、省际竞争愈演愈烈,其中,重点本科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而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以及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成人高校等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因此,中国高校如何在有效抓好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同时,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另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高校意义重大。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征为中国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的制定成人高等教育产品策略,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从而吸引生源,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紧迫课题。 

2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现有产品策略现状 

2.1产品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特色缺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未进一步突出产品特色,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一方面,对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方向缺乏超前把握,难以及时统筹规划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翻版,未有效构建独具特色的,并且与市场人才需求相接轨,且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2.2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首先,课程内容陈旧,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许多使用了几十年的“陈旧”的内容。其次,过度重视理论,轻实践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各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比例。再次,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和技能训练。根据现行的课程,处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程,一般在70~85%或90%,个别专业甚至更高,并且选修课程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产品策略选择 

3.1准确产品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培育是一个充满着艰难和复杂的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过程。首先,在产品定位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将市场经济理念融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人才培养个性化特征,现成鲜明的市场特色,走出恶性竞争的红海,探寻办学特色鲜明的蓝海。其次,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细分。主要目标市场应该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目标市场,是高考落榜考生、社会大学学历以下且有继续深造学习欲望的人员;另外一部分是潜在的目标市场,就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在校生,这类目标市场具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可以探索通过和所在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达成合作。再次,正确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根据消费者特点、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准确定位。

3.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个性化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整办学的理念,从学生的就业及今后职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其次,进行个性化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是满足学生成才愿望并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做出重要影响的教育活动。人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成才选择。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个人选择和个人成长成才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积极向上的环境。 

3.3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必须首先提高了学科课程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着庞大的函授、脱产、业余、夜大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严谨的深思与精思“设计什么样的竞争,怎样设计竞争力,为什么设计竞争力“等问题。通过综合化的进行课程设置、开展课程设置的选修化、加大实践性课程建设等措施完善学科课程建设体系。 

3.4扩大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深化订单培养模式,开设订单式培养班。学生入学即与公司签订《推荐就业协议》,按照企业的订单要求进行

培养,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毕业生由公司推荐就业。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行“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旨,以职业岗位为参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树立品牌。采用科学的建设模式,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知名度,打造名牌效应。积极通过人际传播、平面传播、电子传播等传播媒介加强该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宣传。首先,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政治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学院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其次,学院内部要加强品牌质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再次,运用平面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招生简章等介绍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优势。最后,通过如电子媒体,如电视,网络和信息台,向广大公众快速传播形象的、迅速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影响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蔡红英,我国高等教育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d].华 

中师范大学,2008。 

2陈仁伟,21世纪我国体育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理性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5 

3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z].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58 

4朱九思,姚启和.高等教育辞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篇(6)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2008年开始,全国高考人数持续下降。在生源危机下,高校招生的校际、省际竞争愈演愈烈,其中,重点本科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而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以及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成人高校等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因此,中国高校如何在有效抓好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同时,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另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高校意义重大。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征为中国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的制定成人高等教育产品策略,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从而吸引生源,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紧迫课题。

2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现有产品策略现状

2.1产品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特色缺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未进一步突出产品特色,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一方面,对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方向缺乏超前把握,难以及时统筹规划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翻版,未有效构建独具特色的,并且与市场人才需求相接轨,且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2.2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首先,课程内容陈旧,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许多使用了几十年的“陈旧”的内容。其次,过度重视理论,轻实践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各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比例。再次,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和技能训练。根据现行的课程,处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程,一般在70~85%或90%,个别专业甚至更高,并且选修课程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产品策略选择

3.1准确产品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培育是一个充满着艰难和复杂的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过程。首先,在产品定位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将市场经济理念融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人才培养个性化特征,现成鲜明的市场特色,走出恶性竞争的红海,探寻办学特色鲜明的蓝海。其次,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细分。主要目标市场应该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目标市场,是高考落榜考生、社会大学学历以下且有继续深造学习欲望的人员;另外一部分是潜在的目标市场,就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在校生,这类目标市场具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可以探索通过和所在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达成合作。再次,正确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根据消费者特点、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准确定位。

3.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个性化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整办学的理念,从学生的就业及今后职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其次,进行个性化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是满足学生成才愿望并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做出重要影响的教育活动。人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成才选择。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个人选择和个人成长成才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积极向上的环境。

3.3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必须首先提高了学科课程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着庞大的函授、脱产、业余、夜大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严谨的深思与精思“设计什么样的竞争,怎样设计竞争力,为什么设计竞争力“等问题。通过综合化的进行课程设置、开展课程设置的选修化、加大实践性课程建设等措施完善学科课程建设体系。

3.4扩大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深化订单培养模式,开设订单式培养班。学生入学即与公司签订《推荐就业协议》,按照企业的订单要求进行培养,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毕业生由公司推荐就业。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行“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旨,以职业岗位为参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树立品牌。采用科学的建设模式,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知名度,打造名牌效应。积极通过人际传播、平面传播、电子传播等传播媒介加强该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宣传。首先,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政治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学院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其次,学院内部要加强品牌质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再次,运用平面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招生简章等介绍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优势。最后,通过如电子媒体,如电视,网络和信息台,向广大公众快速传播形象的、迅速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影响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蔡红英,我国高等教育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D].华

中师范大学,2008。

2陈仁伟,21世纪我国体育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理性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5

3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Z].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58

篇(7)

一、时代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挑战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日渐彰显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了摆在每个国人面前的一项庄严而又神圣的任务。为使我国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紧迫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尊师重教”,“科教兴国”。英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的掌握在当今尤其重要。中学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英语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英语教师去具体实施。谈到英语教师素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即有多高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水平。英语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是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个专业知识残缺不全的教师肯定只能是滥竽充数,误人子弟。因此,新时代的英语素质教育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英语教师队伍。

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在业务素质上,教师要学习现代语言学理论,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反思和改进的能力。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目前英语教师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与新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1.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欠缺

从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尽管目前中学英语教师数量基本饱和,学历也基本达标,但不少教师是先前学历不合格,后通过自修、函授等途径取得合格学历,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即便是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在校时课程设置的弊端,同前者一样,都缺乏对语言学习、语言教学与教学研究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我教学片三所初中的近40名英语教师中,近一半的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语言学、教学法方面的专业培训;大部分英语教师对待新的课程标准不加学习、研究,更不用说了解其精神实质;很多教师除了教材、教参外,不接触任何其它英文书刊,甚至连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没有接触过。这些教师语言学基础理论欠缺,缺乏对课程设置、大纲设置、教材编写、考试规范等的了解,对教学目标、任务、方法等模糊不清,哪里还谈得上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2.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滞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诸如中小学英语教学底子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英语教学难以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总体上说,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语言环境缺乏;这必然会造成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

一些教师缺乏系统、严格的专业学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缺陷,课堂教学中出现基本的知识性错误;还有一些教师教学基本功差,自身听、说、读、写能力低下,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过英语教学法理论,对不同的教学流派缺乏认识,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无论是对话课还是阅读课,都上成了单纯的语言知识灌输课。课堂上老师讲语法、抄例句,学生听讲座、做笔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由于长期以“语法为纲”,孤立开展词句教学,学生不能从语篇整体上把握文章,阅读理解、书面表达能力差;又由于缺乏真实情景的创设,学生在课堂上即便开展一些活动也只不过是朗读、背诵对话、复述课文等伪交际或准交际行为,故实际生活中,口头表达能力也差。

四、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途径的探讨

为了顺利实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需走在前列,笔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从以下途径展开:

1.自修与进修、培训相结合

边教边学,在职进修。自学是在职教师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求终身、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应经常订阅各种英语读物.如:《英语世界》《21世纪报》、《英语学习》等,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多阅读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书籍,提高个人的教学理论水平;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讲座,观摩英语教学录像、影碟,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训练自己的听说能力。要进一步钻研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应用语言的能力;要系统学习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教育学等理论,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要不断加强教学法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了解各种教学流派的特点、方法,并有机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应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勇于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国内外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保证教师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参加英语进修班、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接受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培训的活动要有长期性和计划性。最好每年都进行培训。比如,每年定期分批派英语教师到各地的外语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或国外进修充电。切实有效地推进全体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广大教师还应在学历达标的前提下,通过自修、脱产、半脱产、远程教育等途径去获取更高学历,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以激励教师们的学习热情。

2.取长补短、注重学科间的交流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比如教研室或学科组进行的专题经验交流,撰写教研论文及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著书立说等等,提高教师外语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各校、各地区间互相交流活动、学校之间互派教师,可请水平高的教师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或地区讲优质课、示范课。经常与同行一道交流教改经验,探讨处理教学中典型问题和学生个别问题的方法,与同行既分担难题,又分享成功;亦可通过科组、备课小组会的形式,共同设计具体章节或单元的教案,然后创造性地加以实施。这样,在团结合作、民主平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气氛中广大教师定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教师应利用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教育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最新的发展势态,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明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所在学科教学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列车,永不落伍。No teacher is an island(Nunan).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和协作精神。这两点对英语教师的成长发展很重要。

3.敢于展示自我 、勇于课改实践

篇(8)

为此,建立一个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1]。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远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参与者、终身教育体系的依托者,其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培养高、中、低各种层次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全方位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2]。为此,远程教育的质量观应该与终身教育的质量观达到同一和一致。从时间上看“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出现是同一的”这种时间上的一致决不是偶然的,它表明网络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是适应同一时代的要求而出现的。而终身教育的质量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由于远程教育本身的特点,它的确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加能够满足终身教育所要求的“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需要”等特点,而这也恰恰是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的地方,是体现远程教育质量观特点的地方[3]。

树立正确的远程教育质量观,是全面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前提。远程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要真正实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根据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不断研究教育质量问题,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质量观念,努力建设新的质量指标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4]。

二、典型教育质量观梳理分析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

人才的培养,不可能脱离社会,离不开对社会发展的适应。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校实施。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为此,综合国内有关论述,大体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观分为3类。

1.基于社会视角的质量观

基于社会视角的质量观,重在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突出表现为发展质量观、阶段论质量观和多样化质量观3种。

(1)发展质量观。该质量关强调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相应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观点有[5][6]:a.发展是质量的前提,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谈质量;b.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主题梳理正确的质量观,兼顾质与量的同时,要有所侧重;c.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通过发展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d.强调质量的渐进,只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质量。

(2)阶段论质量观。该质量关强调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服务的重点不同,质量观也就不同。阶段论质量观在本质上与发展质量观类似,可看作是发展质量观部分内容的具体化,其基本分析框架是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理论,即精英高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并强调在不同时期,三个阶段的质量观是可以并存的[7]。

(3)多样化质量观。该质量观可看作是阶段论质量观的现状描述,它强调我国当前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当是精英高等教育质量观、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等多样化质量观并存,强调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和使命,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8]。

2.基于院校视角的质量观

基于院校视角的质量观,重在从院校的职能及其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突出表现为目标论质量观、学术质量观、服务质量观、需要论质量观、产品质量观、适应论质量观和全面质量观7种。

(1)目标论质量观。强调只要达到高等教育目标,就是一种质量。其核心思想有:a.质量指与预定的规格和标准相一致。它源于生产性企业中的质量控制,预定的规格和标准是测量和控制质量的基础,也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体现。b.质量是指适合目的,判断质量的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了开始规定的目的。c.质量指圆满完成院校目标。这是“适合目的”的质量描述在院校层次上的具体应用。高质量的院校往往明确地确定了自己的使命或目标并有效地完成了这些目标。d.质量是指目标的有效性。目标的有效性是指其培养的人对社会是否是有用的[9]。

(2)学术质量观认为,大学是“学术殿堂”,应该主要从事基础性学术研究,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是国家与社会的主要学术中心。学术质量观过分强调教育内在对学术的追求,而忽视了教育外在对社会需要的满足[10]。

(3)服务质量观认为,高等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服务,具有个人受益和社会受益的双重属性,因此,高等教育需求主体既包括社会经济各部门,也包括个人及家庭,尽管这些不同主体对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尺度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是根据对教育服务质量的预期与体验的对比来评价高等教育质量[11]。

(4)需要论质量观与服务质量观类似,认为质量指满足消费者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上[12]。

(5)适应论质量强调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适应性,具体可分为内适性质量观、外适性质量观和个适性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将质量判断的标准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判断的基础上,是不少教育团体和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如升学率是反映内适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外适性质量就是满足国家、社会、家庭等教育顾客的需要的程度,它以外部需求界定质量并据此规划教育系统和活动,以外部满足作为衡量质量水平的标准。个适性质量观要求以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依据,强调学生作为个体的人所具有的自由与独特性、整体性、自我指导性[13]。

(6)产品质量观认为,高等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包括高校提供的服务和学生产品,即学生体力、智力、技能等增加的部分。产品质量观以产品质量理论为基础,把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将产品(培养的学生)的优劣与服务的好坏作为衡量的标准,其质量标准分为三个层次:a.教育行为首先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b.教育产品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主体是社会,它是学生产品的消费者;c.教育产品的具体指标表现为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标准[14]。产品质量观在质量标准层次上与适应论质量观是类似的。

(7)全面质量观。

该质量观综合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多种解说,要求以全面的观点,用全方位的维度去评价高等教育的优劣高下,着眼于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衡量教育质量:a.教育目标的质量———目标的合理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与办学层次的一致性;b.教育过程的质量———包括专业与课程的质量,教学秩序、教学环节的实施水平,师资队伍的合理结构,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的素养与管理水平;c.教育制度的质量———高等教育制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管理机构的精干高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d.教育设施的质量———高等学校校舍、设施的齐备与先进,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e.教育产品的质量———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思想品德、专门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及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15]。除了人才培养质量外,它对科学发展、文化进步、社区和职业生活的贡献等也都是衡量质量标准的几个方面。

3.基于学生视角的质量观

基于学生视角的质量观主要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突出表现为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和全面素质教育质量观等。知识质量观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来衡量教育质量。知识质量观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知识就是力量”和“学而优则仕”是其生动的体现[16]。能力质量观源自对“知识质量观”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用人部门不断反映大学生能力低,而西方教育理论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育界反思只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的不当,大力提倡加强能力的培养。在发展过程中,能力质量观又有任务本位能力观、整体主义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的区别。整合能力观是对前两种能力观的折衷,认为能力是个体的一般素质及其在职业任务中的操作表现二者之间的整合,并把能力理解为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的差异[17]。

全面素质教育质量观认为,只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成长,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也不利于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只强调知识的传统学术质量观和只注重能力的质量观,强调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融为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观,使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高科技与高素质的专门人才[18]。

(二)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观

国内的各种高等教育质量观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引进和本土化,因此许多的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观与前文介绍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总体来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包括管理的质量观、学术的质量观和效益的质量观3大类。其中,国外管理质量观中如“质量就是符合标准”“质量就是符合目标”[19]等,学术质量观中如“质量就是知识转化”与“质量就是能力提升”“质量就是卓越”[20]等在前文已有阐述,下文主要对国外效益质量观进行介绍。

1.质量就是物有所值

质量是物有所值的观点就是绩效的质量观,它认为充分发挥了所投入资金的效益才是高质量的教育,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就是高质量。

这是从政府角度出发,受效益原则影响的一种质量观,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加大高教投资力度有密切联系[21]。也正是受这一质量观的影响,西方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在逐渐变化,投资者成为了高教质量标准的制订者,高等教育变得和企业越来越相似了。

2.质量就是价值增值

“质量就是价值增值”与前文提及的发展质量观的观点有些类似,只是它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待教育质量问题。这一观点认为,学生入学前和毕业时的能力和知识的比较,就是其对高教投资的价值增值部分。这一部分越大表明高校质量越高,反之亦然。依据这一观点,学生个体成为了判断高校办学质量的主体,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发展对所接受的高教质量做出不同的判断[22]。

如果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和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成就、行为等可以测量的话,那么这两者的变化越大,价值增殖就越多,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就越好。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认为:如果成功的标准是价值增殖,那么学校愿意招收学术水平较低的学生而不是较高的学生,因为要提高那些低起点学生的水平比高起点学生的水平更加容易。有学者认为,这个观点实际上促成了开放招生的原则,指出了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的重要性[23]。

(三)国内外远程教育质量观

国外少有专门针对远程教育质量观的描述,对质量观的探讨突出表现在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文献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1)质量就是产出,认为质量就是学校毕业学生的数量;(2)质量就是目标达到的程度(FitnessforPurpose),即鉴别学生需求,并制定计划、措施以满足需求;(3)质量就是远程教育毕业生能够与传统大学毕业生相竞争程度;(4)质量是对学生发展有价值,并认为质量保证的中心环节在于学习过程;(5)质量就是培养独立的学习者;(6)质量是学生的自我责任,主张质量好坏是学生自己的责任[24]。我国早期关于远程教育质量观存在两种倾向,一种主张是,远程教育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态,应该独树一帜,建立另一种新型的质量观。另一种主张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外远程教育与校内教育应该实行相同的教育质量标准,避免另眼相看[25]。针对上述两种倾向,国内远程教育领域对此进行研究,认为远程教育质量观应该有别于传统高等教育,但不应该独树一帜。

首先,认为应该有别于传统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因为远程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制度、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26]。此外,根据国外如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经验,远程教育要取得与传统高等教育一样的质量,远程教育院校要在招生条件、课程设置、试卷水平、学历学位授予等方面与面授教育保持一致,而且应该在许多方面都做出调整:招生规模保持适度、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课程和学习材料、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专职教师水平和工作量以及远程教育学院和其他学院地位待遇相同等。目前上述调整中有些因素很难实现,因此远程教育达不到传统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不能适用相同的质量观。

其次,认为远程教育质量不应该独树一帜,其原因是两者有多方面共性,如:(1)在教育目标上,两者都是以教育产出和服务满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劳动力培训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2)在教学法上,远程教育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传统面授教育的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3)在师生交互上,远程教育可以通过视音频会议系统等各种实时交互工具等,实现与面授教育相同的实时、同步的双向交互;(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远程教育也可实施传统教育的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上述共性决定了远程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质量方面有比较的可能,是远程教育质量可以与面授教育质量保持一致的理论和事实依据[27]。

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有关质量理解、质量评价和质量保证经验,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远程教育主要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质量观:

1.多样化的质量观

多样化的质量观强调从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的目标定位出发,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其目标定位主要有三方面:(1)远程教育机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参与者和承担者,要面向高中水平学习者提供学历教育,其质量要求与传统高校相一致;(2)远程教育还要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在职成人培养应用型人才,其质量要体现“能力要求”,适应多样化工作岗位需要;(3)远程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者,需要面向更加广泛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体,其质量要体现在受教育者本身的“满意度”上[28]。统一性的质量观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对多样化质量观的补充,它认为,远程教育质量多样化的同时,还应当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统一性质量观有以下基本原则:(1)质量第一原则,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办学的根本;(2)明确目标原则,树立远程教育目标原则,必须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3)辩证统一原则,树立正确的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观,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原则去处理质量观中一些较复杂的思想认识问题,如统一性质量观与多样性质量观、与特色性质量观的关系。

2.服务质量观

远程教育服务质量观认为远程教育质量即远程教育服务质量,是反映远程教育机构或院校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满足受益者(学习者个人、家庭、企业、社会等)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由此观点,远程教育服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了的有形产品,服务过程与服务效果一同构成了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的两个侧面。因此,远程教育的质量分为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29]。其中,过程质量包括服务的提供,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与维护,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传递。结果质量包括服务、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所产生的效能。结果质量需要在学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做出评价,评价周期长,且受多方因素影响,难以实施和保证其科学性。因此,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点在过程质量,且过程质量的改善也必然有助于结果质量的提高[30]。由此可见,从质量保证的角度来看,远程教育服务质量观实际上是一种过程质量观。

3.全面多元的质量观

全面多元的质量观在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观的启示下,强调对远程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的理解,相应建立多元的质量标准。全面质量观是对多样化质量观、过程质量观的综合。全面多元的质量观包含多个层次:(1)需求满足层次,要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以及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2)培养目标层次,培养目标是社会、个人和远程教育机构需求的具体反映,要建立培养目标并判断目标是否有效实现;(3)质量标准层次,强调质量标准是进行质量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准绳和基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并对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质量排名等;(4)动态变化层次,强调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个人需求,动态调整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31]。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质量观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1)基于社会视角的质量观,重在强调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2)基于学生视角的质量观,重在强调人才产品的质量,可为教育机构在结果质量方面提供有益参考;(3)基于院校视角的质量观,从学术质量观、服务质量观、需要论质量观、适应论质量观到产品质量观,其发展体现了一个对院校职能认识逐步全面,对质量标准层次和内容愈加清晰的过程。其中,学术质量观过于重视学术;服务质量观和需要论质量观主观感受性较强,难以形成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全面质量观内容全面但涵盖面太广,可操作性弱,相比而言,适应论质量观层次更加清晰,目标论质量观、产品质量观基于产业、企业中的产品质量理论,其质量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为远程教育质量观提供重要参考。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观中,效益质量观正是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所在,值得借鉴。在远程教育质量观中,我国远程教育多样化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沿用,没有体现自身的特征。服务质量观实质是过程质量观,强调过程、强调服务,但对于结果质量(学生产品)重视不够。全面质量观的层次较多,但需要做进一步梳理,以具备可操作性。国外远程教育质量观体现了远程教育自身的特性,如强调规模、强调与传统大学毕业生的对比、强调学习者独立性的培养等,值得借鉴。综合上述各类质量观来看,质量观的立足点有三个方面:社会发展需求,机构发展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质量观的内容同样主要有三个方面:对质量的哲学角度的理念追求,对质量的物质角度的产品界定,以及对质量的经济角度的效益衡量。

三、树立远程教育新的质量观

(一)终身教育体系下远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

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来看,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干,而面向成人学习者的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虽然学校教育依然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成人教育囊括了终身教育体系中除婴幼儿、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外的其它教育内容。从教育对象看,成人教育的对象(成人)构成了终身教育对象的主体;从教育时间来看,成人期接受教育的时间跨度最长;从教育的空间来看,成人教育活动空间最为广阔;从获取知识的比重来看,90%-95%的知识是在成人期接受的教育(包括自学)中取得的;从教育载体来看,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是终身教育的主要载体[32]。

因此,由于成人学习者及其继续教育需求的多样性,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必然要求教育多元化发展。我国最早于1953年创办函授大学和夜大学[33],1985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数达到139.84万人[34],1988年国家教委《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当中指出“成人高等学校,是指以在职在业者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教育学院(含成人教育学院)、管理干部学院、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及独立设置的业余大学、函授学院。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另按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明确规定了我国成人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后,1998年8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等学校是指……,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进一步从法律上确定了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依据。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发展是远程教育的必然选择。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并提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远程教育要适应社会大众多样化终身学习需要,就必须要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优质、低成本的教育服务,满足个人对知识、能力提升和学习愉悦体验等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和教育成本效益的需求。

多元化的教育,相应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观。对此,我国高等教育著名学者潘懋元教授在他的论文和演讲中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提出,不能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这是传统精英教育的主体)的准则来规范成人高等教育;不能用课堂教学的准则来规范各种远程教育;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课程选择与组织、教学方式与方法、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等来规范大众化高等教育。对于快速增长的多种形式的非精英高等教育,就应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思想,包括教育价值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其中核心问题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35][36]。

(二)建立系统的、多样化的远程教育质量观

结合上述典型教育质量观分析和终身教育体系下远程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远程教育应当从理念、办学和效益三层次出发,立足机构、个人、社会三方面需求,建立新的、系统的、多样化的质量观。

1.发展质量观

发展质量观侧重于理念、定位层面,强调立足现状,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远程教育质量,制定质量目标。发展质量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根据发展战略制定质量目标。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个人、机构需要,根据教育市场制定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并有所侧重。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阶段,远程教育侧重于学历高等教育,在质量上强调学历教育的学生规模与结构,以及与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可比性。在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阶段,远程教育侧重于多样化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在质量上不仅强调继续教育规模,更强调学习者的结构,强调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

(2)强调质量的渐进。在现阶段,远程教育要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要适应全民大规模的终身学习需要,因此,对于个人,只要通过接受远程教育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愉悦感,或进一步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就是有质量。对于社会,只要能够扩大受教育机会,或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就是有质量。对于机构自身,通过创设优质学习环境、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只要能够支持和吸引大规模学习者参与学习,或进一步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就是有质量。(3)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远程教育的质量是不断提升的,现阶段的远程教育质量,如在学历教育方面也许难以建立与普通高校相同的质量标准,但长远来看其质量必然是可比的,在可比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学分互认,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提供基础。

2.产品质量观

产品质量观侧重于办学层面,强调结合产品质量理论,完善、落实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优化教育服务,使最终产品达到预期目标,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对于个人,产品质量表现为达到体力、智力、技能等预期标准。对于机构,产品质量表现为教育(服务)行为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产品合格率(如及格率)高。对于社会,产品质量表现为其学生产品满足了社会潜在的、多样化的人力需求。远程教育的产品包括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和学生产品(学生体力、智力、技能等提升的部分),相应地,产品质量包括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过程质量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与维护,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传递;二是教学(含评价)、管理、学习支持服务、科研等各环节的组织实施。结果质量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根据个人、社会多样化需求而制定的有关学习者体力、智力、技能等的预期培养目标,二是学习者体力、智力、技能获得提升的部分(价值增值)。在学历教育的结果质量方面,远程教育领域有一种尚未得到佐证的看法:远程教育的预期培养目标可能低于普通高等教育,但远程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学习者价值增值部分是可比的,甚至是优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如学历教育方面,远程教育开放入学的多数高考失利者,与普通高等教育择优录取的少数高考精英人群,在接受教育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3.效益质量观

效益质量观侧重于经济层面,强调远程教育能够充分利用不断进步的技术,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教育成本。对于个人,效益质量表现为可进入、可支付,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能够有机会接受并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学习。

对于远程教育机构,效益质量表现为规模效益,即固定成本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的投入)、可变成本低(增加一个学生的额外支出),随着学生规模扩大,生均成本将逐渐降低。对于社会,效益质量表现为“多快好省”[37],即能够充分利用技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投入小、效益大、见效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2010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是我国政府基于学习型社会形成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年5月26日,教育部党组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38]。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方案》将“多样化”“质量”等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理念,强调“为不同学习主体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质量是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一流教师,建设一流课程,加强过程保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培训、科研和服务质量,形成质量品牌”,以及提出要“推进网络平台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这些都是发展质量观、产品质量观、效益质量观的集中体现。

四、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

多样化教育质量观并不是单纯地根据个人、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强调特色,扩大质量差异。1998年在巴黎举行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HigherEducationintheTwenty-firstCentury:VisionandAction)的世界宣言,其中第11条提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了高等教育所有的功能和活动”,要“考虑多样化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但同时也提出“内部自我评估与外部国内、国际独立专家评估对于质量提高十分关键”“应建立独立的国家评估机构和确定国际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标准(ComparativeStandardsofQuality)”[39]。这对我们新的远程教育质量观的落实具有重要启示:仍需进行有效的质量保证,建立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并进行质量监控和认证。

(一)质量标准

有研究者提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要“将高等教育的全部功能和任务都纳入到质量标准的架构中,构建涵盖高等教育全部功能和任务的系统性质量标准”[40]。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各方面制定全面的质量标准,一是难度大,二是不具备可操作性。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41],应当把握影响质量的核心要素,形成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体系。影响质量的要素在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中有很好的体现。如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四项基本要素:高质量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支助服务,良好的教学管理,扎实的研究基础[42]。有研究者参考国外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相关研究成果,将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分为5个维度:教育系统设计、远程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审核、课程的发送、学习者支持、学生的评价[43]。

有研究者提出网络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共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远程教育的资源设计、开发与发送及其评估,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的双向通信交互,远程教育的宽进严出政策及其落实(课程考核与学生学业评价),远程教育管理,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远程教育的财政支持和经费保证[44]。也有研究者通过总结广播电视大学质量保证实践成果,提出了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五个维度: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教务)管理、教学条件保障[45]。我国远程教育一直没有形成质量标准体系,其建立难度可见一斑。限于篇幅,本文以新的远程教育质量观为指导,结合远程教育实践,对上述已有研究所提出的质量保证要素进行梳理和补充,初步提出以下质量标准框架,如右侧表所示。右侧表中,一级栏目的确立主要依据新的远程教育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关注于抽象的理念层次,难以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观分为两部分,一是远程教育机构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对应为服务(过程)质量标准;二是学生产品,对应为学生(产品)质量标准。效益质量观则直接对应为效益质量标准。二级栏目和三级栏目是对现有质量保证体系要素研究的系统梳理。

1.服务质量标准

服务过程质量标准分为教学教务管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条件保障5部分。其中,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前提条件。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过程实施旨在按照学校教学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以保证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其中前者关注于学历专业、非学历项目层次,后者关注于课程层次。学习支持服务是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从广义或理论上来看,学习支持服务涵盖大部分的远程教育服务内容,包括学习资源、教学组织服务、人员服务和设施服务[46],因此,对广义学习支持服务制定标准不可行。上表中是狭义的学习支持服务,也即围绕教学活动提供的,涉及到教学教务管理、技术等部门人员以及教师等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由于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过程实施是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最多、最实质的部分,学习支持服务与二者密不可分、难以割裂,因此上页表中没有将学习支持服务单列为二级栏目。教学条件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与远程教育质量间接相关,而与教学教务管理、学习环境建设、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教学过程实施等直接相关,主要有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科学研究等。

2.学生质量标准

对于学生质量标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有关实践探索。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前,中央电大为检测试点取得的效果,对电大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主要从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测评[47]。同时,根据新的远程教育质量观,结果质量不是学习者学习终了的绝对水平,而是学习者接受远程教育服务后的“价值增值”[48],因此我们认为,远程教育的结果质量应该从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的增加、业务能力的提升、工作绩效的提高、个人素质的增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发展现状的质量标准。

3.效益质量标准

效益质量观主要从经济学出发,从三方面建立标准,一是学生规模与结构,是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程度的体现;二是生均投入成本,是规模效益的体现;三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是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的体现。

(二)质量保证

通常所说的质量保证,实际是指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词最早出现于1987年版ISO9000族系列标准,在1994版的ISO9000族标准风行全世界的同时,质量保证体系这一名词也广泛被使用,虽然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停止了质量保证体系的说法,其术语将质量保证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个部分。由于94版的影响深远,许多组织仍用质量保证体系表示质量管理体系。从机构角度来看,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可以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类似《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所提出的“内部自我评估”与“外部专家评估”。外部质量保证是指远程教育机构外部的质量监管与评估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前者是质量评估的主要任务,又是质量认证的前期工作。远程教育的内部质量保证通常是指内部质量管理,是组织内部的过程性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49]。结合前文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框架,笔者初步提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与流程,如下图所示:外部质量保证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这是质量评估的主要任务,又是质量认证的前期工作;二是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实施评估[50],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下主要从内部质量保证的内容及其实施进行讨论。

1.内部质量保证内容

立足新的远程教育质量观,内部质量保证不仅要关注于学生产品,还应当关注于服务,不仅要关注于现有质量目标的实现,还要实现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成本效益的提高。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例,英国开放大学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设计了以学习材料、学习服务和学生支持为产品(服务)维,以学术、教育学、媒体制作和服务质量为角度维,以及以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提高为过程维的立体质量保证矩阵,以清晰明了的方式表达了内部质量保证的思想[51],其中,质量提高正是发展质量观的体现。质量控制是针对最后一关,即学生产品,检查产品是否满足预期的品质要求;质量保证则是针对所提供的服务,强调采取行动措施,优化服务,在事前确保质量达到所需标准。此外,内部质量保证还应当关注于成本效益的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学习环境,建设和共享优质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教务管理效率,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实施,扩大教育规模,降低生均成本。

2.内部质量监控与评价

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15-02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形成优良班风和优良学风的关键,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大学新生刚刚跨入大学生活,面临着新的任务,要适应新的环境,就必须完成好角色的转换。新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几年后的发展,因此加强新生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班级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班级每一位同学的成长都大有益处。笔者作为一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新生班级辅导员,面对一群具备当代大学生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学生,深感责任重大,本文对新时代辅导员就新生班级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新形势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幼儿师范的学生也主要是“95后”、“新新人类”,在一定程度上高职学生比普通本科学生差异明显,而且比以往差异更大。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由初期的辅导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到当下涉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处理、帮困助学、就业指导、协调配合各级关系以及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等诸多方面。

二、幼儿师范学生班级特征分析

合肥幼专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笔者带的4个纯女生班级,近200人,严重男、女比例失调,女生做事认真、心思缜密、细致、富有想象力,但是有个别学生怕吃苦、爱抱怨、自私、敏感、任性、斤斤计较,纪律性、荣誉感、大局观相对较差。全女生的班级很难管理,严了不行,松了也不行;话讲重了不行,讲轻了更不行。班委同样面临这种感觉,竞选的激情、想让班级好的初衷很容易被现实打败,甚至被流言蜚语所伤。如何让班级积极向上的发展,让每位同学在良好环境中学习成长,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正向舆论的引导等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生班级管理策略

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们刚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的环境中,除了明确告诉他们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外,根据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工作特点,自己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学校介绍和专业介绍,引导他们尽早地对未来有所规划,避免新生流失。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鼓励班级里的学生认真学习,确定前进的方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让学生们对实现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只有让他们看到进步和不足,才能适时地修正前进方向。

(一)带班学长在班级工作中的作用

带班学长一般都是由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他们既是教师、系部的代表,也是校纪、校规的实施者,又是新生眼中亲切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是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纽带,是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桥梁,通过他们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带班学长的工作内容跟辅导员的工作密不可分,但是也存在着担负职责模糊不清、欠缺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引导、接触学生少、组织工作易片面等问题。要培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带班学长这支队伍,必须要注意用制度作保障,激发带班学长的工作积极性,指导和规范其开展工作,考察和评价他们的工作绩效。有了科学完善的制度,并得到充分落实,才能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

(二)良好班集体的建立

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凝聚全班师生的人心,增强集体意志和凝聚力,会对全体师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班集成员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班级共同的目标去发展。

1.慎重确定班干部的人选。一个班级必定要产生相应的班委组织,对新生的管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军训期间,笔者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及生活、学习经历,选定了各班级的临时负责人,让他们临时参与班级的管理和服务。“十一”放假前根据收取的各班班委申请书,结合学生个人信息表和平时表现,对参加班委竞选的学生进行了分析,采用竞选的方式,学生演讲,匿名投票,票数最高者当选。除了关注班委候选人外,作为辅导员也要关注性格不太完善,热情很高但是最终落选的竞选同学,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沟通,引导其正确归因,避免造成心理问题。

2.努力提高班干部的素质。笔者认为任何职业的岗前培训是必要的,它使我们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前,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职责和意义。选定班委成员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增加班级管理的荣誉感和服务热情,引导他们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并树立班级共同目标,让他们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在有幸福感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在各班委职责中加入自己和学校的要求,比如在纪律方面中要强调请假制度,对于班会,生活委员和纪律委员一个管钱、一个管账,留发票定期公示,规定一定数额以上的支出需辅导员签字。(2)新生班是大教室,两个班之间易发生冲突,自此各项工作都要防微杜渐,班级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强调协作。四个班各班委在一起开会,在明确职责的情况下,强调注重班级团结,班委工作应加强沟通。比如文艺委员要在一起商议大家会唱的歌曲,两个班看成一个整体来带动大家唱的气氛;劳动委员要协商卫生情况。(3)要求班委成员写学期工作计划,包括对职责的认识和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4)建立每日班级信息反馈制度。因为刚开学,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各项评分的及时反馈能很好的引导良性发展。各班委将当天各项检查得分情况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及时在班长处汇总。班长每天将汇总的成绩在固定时间交于辅导员。

(三)班级活动的开展

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班集体来说,活动便是其生命的依托。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的教育,也不可能有教育集体的诞生。班集体随着活动产生,在活动的开展中而形成,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桥梁。此外,通过集体活动,还能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使班集体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培养良好的班风。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主题班会、户外活动、扩展训练等。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总之,高校中的班集体是高等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许多方面的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的活动来具体实施和体现的。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新生班级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步都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

⒖嘉南祝

[1]邹秀荣.把握学生特点 讲究教育艺术――新时期做好幼专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6,(6).

[2]邱华.论大学新生班级管理策略[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篇(10)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和打造文化教育先进镇这个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大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镇政府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均达3000多万元,各村委会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也多达1600多万元,经常性的教育支出,已占镇村两级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镇村两级还投入巨资新建了中心幼儿园、第一小学、林村小学、石鼓小学,修建扩建了塘厦二中、塘厦理工学校、中心小学,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教师待遇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镇教师的年收入已超过全市镇区教师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二)普及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幼儿教育,成绩显著。

我们认真贯彻《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全镇农村全面实行小学、初中学杂费由村集体代缴的福利助学制度,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目前,全镇有公办小学19所,在校生9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零,毕业率为100。同时,我们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形式,解决了全镇10000多名外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东莞市普及高中教育暂行规定》,确保普及高中教育任务的完成。今年,全镇有初中毕业生774人,全部升入普通高中以及其他高中类学校,升学率为100。幼儿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有幼儿园18所,其中公办园12所,民办园6所。3-6岁在园幼儿共有2520人,入园率达95。幼教师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全镇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0。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市委关于开展“三现代”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镇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全镇中小学违法犯罪率为零。我们还大力推进信息和英语教育,目前,全镇小学四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小学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加快了与世界现代教育接轨的步伐。各学校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学生竞技能力、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我镇学生在参加各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共有68人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升初中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在92以上,升高中考试的总成绩也稳步上升。塘厦中学在普通高考中,成绩保持逐年进步的好势头。今年,塘厦中学高考省大专A线入围人数80人,入围率44.9,其中本科率为22.4。按户籍人口计算,升上普通高校的人数比例为万分之53,在全市镇区中位居第三名。塘厦理工学校今年参加“3 1”普通高考的入围人数174人,入围率94.6,比去年增加131人,总入围人数在全市镇办同类学校中排列第三。目前,每万户籍人口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已有140人,这样,我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超出了现代化指标30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职教、成教,多元化教育日见成效。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我镇的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我们对塘厦理工学校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施,美化了校园环境。理工学校也通过深化改革,突出优势,其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已渐显规模并颇具特色。近几年,塘厦理工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有500多人,为我镇各类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实用人才。我们还利用塘厦理工学校的场地,主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挂钩,联合 办学,对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户籍学员,实行补助,以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目前在塘厦参加成人大专班、本科班的学员已有1000多人。化技术学校也开办了自学考试面授班和函授班,为工厂、企业的外来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在塘厦化技术学校通过自学考试获取本、专科文凭的学员有100多人,营造了全社会求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教育督导的力度,重视了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我们充分发挥镇科教办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对全镇17所规模较小的村办小学,调整为5所上规模、上档次、符合市一级学校标准的镇级联办小学。目前按市一级学校标准规划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塘厦第一小学已基本建成,并顺利开学。这标志着我镇在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联合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充实管理人员,简化民办学校筹建、开办的审批程序,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促进了全镇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镇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学校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4所。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开展了“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了教师学业、敬业、创业的自觉性,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

我们重视把好教师入门关,严格控制非本科学历的教师进入中学、非专科学历的教师进入小学,大大地提高了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我们还重视抓好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我镇小学、初中、高中、职中教师经过学历培训,合格率已达到90以上。塘中、二中、理工等三间学校的教师掀起了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热潮,其中理工学校通过全国统考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有6位,正在备考的有2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有4位。这不但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带头作用,也将为我镇教育战线培养学术带头人、年轻专家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全面铺开计算机培训考核工作,对全镇中小学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轮训。目前,已参加初、中级计算机培训学习的教师有1400多人次,合格率在98以上,加速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全镇各学校教研、科研已逐渐形成风气,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教学规律,有效地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核心、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全镇中小学申报的立项课题共有20项,其中今年有2项教研课题获广东省教科新课题科研成果黄华奖三等奖;相当多的教师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我镇教师共有29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更离不开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让我再次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这次大会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育综合水平偏低,教育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迅速不相称。

我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前列,而我镇的教育只处于全市中下水平。从横向比较,长安已是省教育强镇,今年9月莞城、东城、常平、大朗也提出了评审省教育强镇的申请,而我镇离省教育强镇的差距较远,目前仍是全市四个等级学校空白镇之一。从中考成绩看,我镇表现不稳定,今年全镇中考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考成绩500分以上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输送到东莞重点中学的学生只有5人;从高考成绩看,我镇省线入围的学生数虽然年年增加,但考入重点本科的尖子生为数甚少。

(二)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有待继续提高。

我镇现有公办小学19间,大部分学校存在办学规模小、教育成本高、兼课教师偏多、教育低质低效等问题。塘厦中学、塘厦二中由于未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效应不突出;塘厦理工学校在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还需认真探索;教育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集体投入的现象较突出,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仍然不够健全等等。

(三)教育的改革尚未深入,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镇在教育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方面,对校长的聘用和考察没有形成一套很好的考核机制;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深,还有不少教师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之间无所适从。在教育投入改革方面,存在着“重中学、轻小学;重硬件、轻软件;重福利、轻激励”的现象,因而教育的发展成效始终不如人愿。

(四)教育行政督导有待加强。

由于科教办职责原来定位不够清晰,对教育没有建立完善的督导管理体系,加上平时较少与东莞市教研室沟通,也较少与省、市先进学校联系,因而教研工作起步较迟,浓烈的教研气氛远没形成。在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方面的机制也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对民办教育的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镇的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在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我镇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仍较严重。有极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是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我镇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化体育先进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加速创建等级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型社会,为我镇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培养优质人才,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主要工作措施可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出台两项举措,推进三个创新,实施四大工程。

(一)确立一个建设教育强镇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

1、一个经济发达重镇,必须是文化教育强镇。

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文化体育先进镇是我镇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因为,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的教育水平不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力资源就会稀缺,我们经济的发展就缺乏后劲,我镇竞争力必然会受到削弱,最终就会影响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深化改革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力争20__年将我镇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跻身市教育先进镇区行列。

2、建设教育强镇是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

建设教育强镇,既有利于提高我镇生产力和国民的文化素质,又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必须有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把我镇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做强做大,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

(二)制定奖教奖学和教育基金新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教育投入机制。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我们打算出台两项举措: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教奖学措施。我们将出台新的奖教奖学措施,改变原来重中学、轻小学,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状况,将奖励的范围扩大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充分调动各类型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拟成立塘厦镇教育基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法筹措教育资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教育经费,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投资体系。我们将出台资助教育基金的鼓励政策,由镇政府牵头,积极筹集私人、企业等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拓宽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良好机制。

(三)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素质教育的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的创新。办学体制创新是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我镇经济基础好和民间资金活跃的优势,鼓励支持个人、社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办学,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种形式办学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要把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全镇师资统一管理的范围,让他们安于施教,乐于施教。要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管理运作机制的创新。教育管理是决定教育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的关键。在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行校长负责制、专家治校制,尊重教育规律,放手让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在教育督导方面,镇科教办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作为教育督导员,加强我镇的教育督导管理。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逐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教师聘任合同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就业环境。

三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必须确立“成人又成才”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作用。要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认真组织实施四项工程,全面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我们对全镇小学实施联合办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镇有镇办中学3所、小学2所、村办小学17所,经重新规划调整,全镇将整合为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其中1所为民办)、1所理工学校和5所镇联办小学。目前,莲湖、石潭埔、横塘三所村办小学调整整合为塘厦第一小学,9月1日已顺利开学。我们要从中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其它村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各村人口、学生人数、位置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联办小学布点。要使规划调整的学校既适应生源的变动需要,又要保持定点学校的相对稳定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今年,中心小学、塘厦第一小学力争创建市一级学校,为我镇摘掉“等级学校空白镇”的帽子,推进我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教师的素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振兴我镇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在2-3年内,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水平的提升,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要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也应达到一定比例;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要与兄弟镇区建立信息交流,加强教育教学交流,争取多与市教育界名师、名校交流,与重点中小学结对子,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通过进行学科竞赛,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分流冗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

篇(11)

其主要特征: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地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施加影响;利用多种媒体联系师生并下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主学习,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进行必要的会面。

2、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与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3、什么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将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育体系。

突出特点: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异学为主。

4、开放教育的“开放”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答:开放教育是对教育对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

5、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其主要作用:一是能充分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二是能大面积地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三是能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6、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体系,为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并逐步使其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

(2)努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按照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转换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3)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

7、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课题研究和试点工作,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8、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答:试点项目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大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机遇,它将有力地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部提出的21世纪初把广播电视大学建成具有物色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的目标。

9、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具体任务有哪四个?

答:(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更加定位在培养基层,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上;(2)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体系:(3)建立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4)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理论。

10、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原则要求做到“三个注重”,请问是哪三个注重?

答:(1)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2)注重按照社会实际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考核内容进行改革;(3)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及学习模式的构建。

11、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要做到的“五个加强”是什么?

答: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技术与广播电视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结合;加强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校的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的结合,边实践、边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初中和研究的成果。

12、试点项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三是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建设;四是远程开放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教育质量保证与监控。

13、试点教育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答:试点教育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灵魂,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和三支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教育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为支撑,实行免试、课程注册、入学教育、完全学分制以及教务软件管理等,形成崭新运行机制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14、项目试点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区别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答:一是办学模式不同,二是教育模式不同,三是学习模式不同,四是管理模式不同。

15、开放教育在办学模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试点教育招生对象主要是在职或不在职成人中要求提升学历继续接受教育的人员,实行的是开放办学、免试入学、课程注册、完全学分制,利用学员业余时间,进行准分离教学。

16、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1)实行教学一体化设计。(2)教师角色变“教”为“导”,成为学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导学者。(3)运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17、开放教育在学习模式上对学员有什么要求?

答:项目试点要求学生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注册、自主听课、自主上网、自主视听、自主选修、补修、补考、自主管理,还可以自主提前或延迟毕业。18、试点教育的管理模式有哪三个主要特点?

答:(1)在学籍管理上,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入学登记、测试成绩和考试、参与视听学习、bbs讨论、电话咨询、答疑、vod点播、实践活动等各项记录),实行教务软件管理;(2)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和组班;(3)在教学过程管理上,进行学习支持服务和形成性考核(到课率、作业、实践、考试等)实行滚动报考,学籍有效期8年。

19、我校推进试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最终建成一所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设施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

20、我校目前已经具备的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设施有哪些?

答:主要有:服务窗口、10兆宽带校园网、多媒体机房、视听阅览室、双向视频、闭路电视系统、语音实验室、图书阅览室、vbi、ip卫星接收装置、电话答疑、视听阅览等支持服务。

21、目前我校的多媒体资源主要有哪些?

答:文字和电视录像教材、vai或ip课件、助学服务教学信息、指导性教学文件、图书、杂志等。22、我校的教育质量保证包括在哪几个方面?

答:质量保证方面:教师选聘、辅导员选配、形成性考核、实践教学环节、期末考试、教学教务管理等。

23、我校在质量监控方面采用了哪些主要措施?

答:质量监控措施:教学检查与评估、督教督学、教学座谈、问卷调查、考风考纪巡视与责任制等。

24、我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措施有哪五个?

答:一是组织入学教学,了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转变观念;二是加强学习资源建设,下载和购置与所开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同时开设服务窗口,资源信息;三是加强助学服务。开通校园网络,公布教学教务部门和指导教师电话、e—mail,同时建立答疑电话,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和指导;四是组织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定期开展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五是进行适量的面授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要点、重点和难点。

25、什么是vbi数据广播?

答:vbi数据广播是利用卫星电视技术传送信息的现代远程教学手段,主要用于教学文件、重点、难点指导、辅助教材、测试题目以及其他教学信息的传递。

26、什么是cai课件?

答:cai课件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教学辅助软件,可以实现问与答、分步骤演示、灵活的查询和仿真教学、模拟实验和考试等功能,主要用于学生自学时复习、练习、测试和模拟实验等。

27、cai课件有哪两种?

答:cai课件分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

28、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一般有哪两大类?

答: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电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按地理位置划分,计算机网络一般有两大类:广域网和局域网。

29、什么是bbs?

答:bbs是远程教育布告栏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实时或非时的高度公开化的信息系统。

30、什么是电子邮件?对电大学员有什么用处?

答:电子邮件是以电子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传递的邮件。使用电子邮件可以实现师生间非实时的相互交流、传递教学信息、提问或答疑辅导。

31、双向视频是怎么回事?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双向视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实现的一种异地远程双方均可互视的教学形式。在双向视频的“虚拟课堂”上,异地的教师与学生的影像、声音可以相互传递,具备形象、简洁、交互的特征,主要用于开拓知识面的讲座和共性问题的解答,由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加。

32、什么是直播课堂?它开设了哪两个主要板块?

答:直播课堂主要用于教学辅导,特别是开放教育本科试点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由中央电大主持教师和合作高校有关教师主持,讲授难点、重点、答疑解惑,为学生实时提供所学专业和课程的各种教学信息。33、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包括哪些?

答:多媒体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课件)及其他媒体教材。

34、电大的多媒体教材有什么特点?

答:电大的多媒体教材,是按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配套编制的,每门课程多媒体教材的配置不一样,各种教材有机组合,在教学功能上优势互补。学生、教师可根据需求对多种媒体教材进行选择,在自学和辅导中综合利用。

35、什么是网上阅览室?

答:能够登陆internet,实现通常的web浏览、音视频教学资源浏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等网络功能的计算机。其主要作用是对学生开放,供其自主学习。

36、什么是视听阅览室?

答:配备视听阅览器材(如vod、dvd、录放相机、录音机、耳机)和视听阅览资源(开放专业相关的各类vcd、录像带、录音带教学资料等供学生借阅学习)的学习场所,并且对学生开放。

37、什么答疑电话?

答:公开号码并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和教务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专用电话。

38、什么是语音实验室?

答:进行外语类课程教学,能够实现播放、对讲、讨论和其他控制功能的专业语音教学设施。

39、什么是投影教室?

答:配备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即有大屏幕投影仪和教学用的多媒体计算机,甚至其他音视频播放设备的教学场所(配备的设备主要供教师使用)。

40、什么叫“三级电大在线”?答:全国电大系统在互联网上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包括中央“电大在线”平台,省级“电大在线”平台和分校“电大在线”平台,提供的主要服务有:网上学习、网上答疑、在线计论和在线考试。版权所有

41、电大开放教育的交互教学手段有哪七种?

答:七种交互教学手段是指面授、电话答疑、电子邮件、双向视频、直播课堂、语音信箱、bbs公告板讨论。

42、远程教育的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答: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网络教育。

43、电大现在正在进行的试点项目全称是什么?

答:全称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44、试点项目评估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45、试点教育要建立的两大体系是什么?

答:一是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二是教育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46、试点教育要建立的三支队伍是什么?

答:一是教研队伍,二是技术队伍,三是管理队伍。

47、我校推进项目试点工作的思路是什么?

答:转变观念,理顺关系,规范管理,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48、中央电大、安徽电大和滁州电大的网址分别是什么?

答:中央电大:

安徽电大:

滁州电大:

49、什么是学分制?

答: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50、开放教育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一般有哪些?

答:(1)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说明。(2)本课程的文字主教材、学习指导书。

(3)本课程的录音带、录像带、vcd光盘。

(4)本课程的cai课件。

(5)由中央电大制作的、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课程和“直播课堂”节目。

(6)由中央电大制作的、挂在因特网中央电大网站下的教学辅导课件、网上教学等内容。

(7)由安徽电大组织直播、制作后挂在因特网上的安徽电大“直播课堂”节目。

(8)由安徽电大制作的、挂在因特网安徽电大网站下的教学辅导课件、网上教学等内容。

51、如何理解“宽进严出”?

答:“宽进”是指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即可注册学习,它是开放教育的特征之一,它为每个想学习深造的人提供了入学的机会;“严出”是指所有的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课程考试和实践环节考核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是为了确保电大系统的教学质量,确保电大毕业生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毕业要求。5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技术手段,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产出的原则,以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方式。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是什么?

答: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围绕适应和建立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方式的改革。

54、试点项目研究期望形成的结果是什么?

答:(1)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2)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3)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的改革报告。

(4)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5)关于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及开放教育系统与封闭教育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与传统面授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报告。

(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立与开放办学程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经验。

(7)在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电大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优势,体现电大与普通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协调发展。55、开放教育试点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1)组织形式: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领导、普通高校合作参与,中央电大负责在系统内组织实施。

(2)招生形式:根据入学水平测试结果,实行“免于国家统一入学考试、验证择优注册”的招生方式,并实行春秋两季招生。

(3)教学形式: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电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

(4)研究形式:本项试点作为国家教育科研课题,采取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着试点的深入,不断完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和初中结果。

56、开放教育的理想模式是什么?

答:对入学者的年龄、职业、地区、学习资历等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凡有志向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均可以申请入学;以学生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相当大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取、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学校不需要排面授课,而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少量的集中辅导,为学生到校或不到校学习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等。

57、试点教育学员与非试点教育学员的学习有何不同?

答:(1)入学条件不同。试点专业学生通过入学水平测试摸底,择优录取。

(2)入学接受专门的培训:学习《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课程助学指南》;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媒体进行学习的方法;自主设计学习过程,制定学习计划;学校指定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际设计参加学习、测试的全过程,自定学习计划等。

(3)教学组织形式以课程为单元。

(4)学习形式有3种:自学;协同学习;支助学习。

(5)一般而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个别化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6)师生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互。

58、个别化自主学习与自学有何区别?版权所有

答:开放教育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和较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课程选择和媒体使用有一家的自,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需要决定;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答;有较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造反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体现学习的个别化特点。自学一般缺少教师的指导和较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一般表现为个体活动,缺少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学习的难度比较大。

59、开放教育学员要搞好学习必须达到哪三个要求?

答:(1)了解开放教育的意义和教学特点,选准奋斗目标,订好学习计划,——切忌盲从。

(2)学习意志坚强,求知热情高涨,——切忌半途而废。

(3)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一定的自学方法。——切忌敷衍塞责。

60、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成员在认识上要有哪些转变?

答:(1)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别,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一生。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4)接受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现代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61、电大开放教育学员为什么要参加入学水平测试?

答:(1)通过入学水平测试,学校可以了解被录取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便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组织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2)电大开放教育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招生规模和入学条件方面,国家仍进行宏观控制。由于招生规模有限制,通过入学水平测试,可达到择优录取的目的。

62、为什么要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答:每个人的学习起点和主客观因素可能是不同的,并且每个学生也不能按照同一个教学计划的安排齐头并进,以同磁的进度完成学业。因此每个人都要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

63、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学习必修课程并通过考核。

(3)学习选修课程并通过考核。

(4)完成作业、实验或课程设计。

(5)参加集中实践环节。

64、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答:首先必须实行学分制管理,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安排学习计划。其次必须建设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音像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使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开展学习。再则是必须提供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使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形式和学习地点。65、学习小组活动的内容一般有哪些?

答:学期初,进行课程介绍,提出学习要求与建议,帮助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组活动安排表。学期中,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适时组织专题讨论、答疑社会调查等活动。期末,组织复习,做好考试准备。

66、对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在管理上有什么新举措?

答: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主要体现在实行“课程注册制”上。学生在学习期间每学期应在当地电大办理一次课程注册手续,以便于学校安排教学和考试。凡未办理注册手续者,转为“学期课程未注册生”进行管理,不允许参加该学期课程的学习和考试。67、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指标共有多少?必须达到怎样的标准才算评估合格?

答:本次评估共有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只有8个核心指标全部达到合格,且至少有7个非核心指标达到合格才能视作评估合格。

68、中央电大中期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促进电大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推动项目的实施进程,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

69、中央电大中期评估的对象是什么?

答:对象为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各级电大,以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为,在对省级电大评估时,将随机选择一半以上的试点分校。个别工作站进行评估,以全面检查和评(论)价试点情况。

70、中央电大中期评估的工作步骤主要有哪些?

答:(1)试点单位根据评估指标自评。

(2)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并提出整改意见。

(3)被评分学校根据专家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包括提出整改措施与整改结果。

(4)评估专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

71、中央电大中期评估的结论有哪三种?对评估的结果将作如何处理?

答:结论有合格、暂缓通过、不合格三种。对于评估合格的学校,将在招生专业和规模给予优惠政策;对于暂缓通过的学校,将调整招生规模和试点专业,限制整改,并组织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即为评估不合格。对于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取消试点资格。

72、如何理解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现代”的含义?

答:主要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其中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

73、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突出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分别指什么?

答:突出表现在开放性和现代化两方面。

开放性包括教育对象的开放、学习过程的开放和资源的开放。现代化主要表现在教育技术设施现代化、教学资源现代经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等方面。

74、电大的性质、任务是什么?

答: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其主要任务:举办现代远程高等专科、本科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开展职业教育;举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种非学历教育,包括大规模社会化培训;举办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向农民开展家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普通高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

75、电大系统的“五统一”指的是什么?

答:“五统一”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评分标准统一。

76、地方电大与中央电大组成了一个什么关系的系统?

答: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及其它所属分校和工作站,组成一个“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

77、电大与其他高校的区别在哪里?

答:(1)电大具有远程教育特征。

(2)采用多媒体教学。

(3)共享优秀教学资源。

(4)开放的学习模式。

78、三级电大在教学上各承担什么任务?

答:(1)中央电大制定统设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必修课、限选课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实施方案、考核说明等,提供相应课程的多种媒体的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并负责相应课程的考试、命题等多项工作。

(2)省级电大制定相应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选用或编制选修课和自开课教材,指导和检查基层电大的教学过程,组织考试实施和阅卷等。

(3)基层电大聘请辅导教师,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提供助学服务。

79、电大的教学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答:(1)了解学生,根据新生不同基础分别教学、分类指导;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媒体教材自主学习;

(3)组织高效率的面授辅导及小组讨论学习;

(4)布置作业,认真解答,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教材练习、复习;

(5)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提供各种形式的同步教学信息;

(6)提供学习场所及各种助学服务;

(7)组织实施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8)进行形成性考核和各类考试。

80、电大的课程有什么特点?

答;为适应远程开放教学需要,电大的课程实际上包含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它们的具体体现就是经过一体化设计的多种媒体教材。因此对于电大某门课程来讲,其教材通常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体。就教学内容而言,电大的课程在涵盖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与现实职业岗位的要求更为贴近。

81、电大学员的学籍分为哪三种?

答:电大的学籍注册分为入学注册,学期注册和课程注册。

82、电大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有哪几类?各指的是什么?

答:课程设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根据各专业增减目标和规格要求,按照各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限选课是为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必选课程。选修课是省级电大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和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83、电大学员在学习期间如何办理转学、转专业、借考和留考等手续?

答:(1)如果因为工作调动、家庭搬迁等原因需要转学时,可以提供申请,到转出、转入学校办理必要的转学手续。转学前的有效学籍信息,到转入学校后仍然有效。

(2)如果因为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转业时,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办理转专业手续。专业转专业可以不受专业科类的限制,本科则应在同科类相近专业间转换。转专业后课程学分的替换要符合有关规定。

(3)如果因为出差或其他原因不能在本地参加考试时,只要你当时所在地的电大有相同的考试,你可以在那里参加考试(借考)。

(4)如果在参加考试时,报考课程的考试时间发生了冲突,你可以按规定的考试时间先参加一门考试,冲突的课程学校会在前一章程结束后,另为你安排时间进行教育(留考)。

84、电大对学员的平时作业有哪些要求?

答:学生按时完成平时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完成作业,可以检测你的学习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平时作业是记载形成性考试成绩的重要部分,学生只有完成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布置的平时作业的50%以上时,才能获得参加期末考试的。否则将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85、电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哪两种?

答: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二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以及毕业作业等。

86、电大课程考核是怎样进行的?

答:课程考试工作由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共同组织实施。中央电大制定必修课程的考试计划,组织学科专家命制试题和评分标准,布置全国统一起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由计算机管理系统合成,分别报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考试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有效的成绩存于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学籍管理部门,作为毕业审核的依据。

87、电大的考试有哪些方式和规定?

答:电大的考试分为笔试、口试、听力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等多种形式。具体课程采用的考试方式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的。考试形式一般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88、开放教育学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可分为哪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