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公务员晋升转正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07: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务员晋升转正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务员晋升转正

篇(1)

1、做好**年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年度的工作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考核。600名国家公务员,考核为优秀的120人;称职的442人;基本称职的2人;不定等次的36人。220名机关工勤人员,考核为优秀的37人;合格的183名。

2、做好**年公务员(人民警察)录用工作和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工作。根据红人通〔**〕260号文件要求,我县共补充录用10名公务员(人民警察)。全年来共办理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手续48人。

3、做好非领导职务的确定(晋升)工作。根据**州人民政府2007年12月26日第三十七次常务会议精神,阶段性恢复执行**州国家公务员科级以下非领导职务晋升。通过查阅档案、认真审核,仔细对照,确定(晋升)科员43人。

4、做好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根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经过笔试、考察、体检,共选聘6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5、做好2009年定向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省2009年定向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通知》文件精神,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我县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1人。

6、做好2009年公务员招考工作。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09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及《**州2009年度考录公务员补充公告》精神,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我县共招考公务员59人,其中公安30人,森林公安3人,其他公务员26人。

7、做好公务员统计工作。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开展**年公务员统计工作的通知》(**人通**50号)和州人事局红人通20094号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全县公务员统计工作。按要求,分别对871名公务员和91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了统计。

8、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调配管理工作。按照泸政发200463号文件要求,全年共办理各类人员调动手续123人,其中正常调动公务员5人,事业干部47人,工人23人,调往县外31人(其中公务员10人、事业干部19人、工人2人),从县外调入17人(其中公务员9人、事业干部3人、工人5人)。

9、做好公务员登记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登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工作方案》、《**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工作方案》和省人事厅《关于**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等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通知》精神,报州人事局审批,对符合公务员登记条件的52人进行了登记;对符合参照公务员管理条件的8人进行了登记。

10、做好全县政府系统公务员危机管理培训工作。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政府系统公务员中开展危机管理培训的通知》(**人社发2009130号)和红人通200959号文件精神,为增强我县各级政府系统公务员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政府系统980余名公务员中开展危机管理培训。

11、做好关于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开展调研的工作。为配合国家公务员局就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按照**人社办200933号文件要求,积极认真开展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我县公务员构成比例中,35岁以下的占34,36至45岁的占40;46至55岁的占23,56岁以上的占3;高中以下文化的占14;大专文化的占45,本科文化的占41。

(二)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推荐评审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1、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结合各事业单位实际,完成了全县259个事业单位的6994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为优秀的10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28人、职员3人、工人86人),合格的57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758人、职员14人、工人976人),基本合格1人,不合格8人,不定等次的204人,不予考核的16人。

2、完成**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统计上报工作。按照州人事局的安排,我局结合实际完成了**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统计上报工作。截止**年12月31日止,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333人,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5863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62人、企业单位213人、非国有企业单位95人。

3、切实抓好我县2009年度企事业单位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评审工作。全年共推荐599名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经省、州、县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528人。其中:群文系列15人;中学系列197人;小学系列165人;党校系列3人;农业系列60人;工程系列150人;卫生系列6人;新闻系列3人。

4、组织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科目培训。从2009年6月至10月开始组织全县6255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知识产权》科目培训,并于2009年10月14日组织了全县统一考试,合格率为100。

5、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省州关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要求,我县于今年6月8日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我局在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严格把好四道关口:一是统一口径,作好解释;二是摸底调查,收集问题;三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四是认真学习,吃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听取各行业、各部门意见,并做好整理收集各类问题,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三)加强聘用合同鉴证管理,切实做好工资基金审核发放工作

1、认真做好合同鉴证管理和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工作。2009年,共审核办理全县各单位合同鉴证622人,审核并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取得工人技术等级后聘任中级工143人,高级工137人,技师18人,并兑现了工资待遇。

2、认真审核工资基金,切实维护单位职工的利益。全年累计审核工资基金户3828个,审核工资159612人次,工资总额319834096元。

3、认真组织完成**年工资统计工作。根据州人事局《关于**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的通知》要求,按照州人事的统一布置,完成**年工资统计、收集、审核、录入汇总,并按要求上报州人事局。

(四)强化服务意识,有效配置人才资源

1、认真办理人事业务。全年共办理到我县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人事503人;办理保存人事关系与档案协议48人,全部纳入我县人才储备库,接收档案材料,录入计算机管理。

2、抓好我县2009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按照《**州2009年上半年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要求,在县招聘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布置下,与县教育局、卫生局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圆满完成我县2009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上半年共招聘工作人员19名,下半年共招聘4名工作人员已进入政审阶段。

3、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努力扩大服务渠道。为加强供需对接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搭建便捷的桥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加强供需对接性,开展专场人才招聘会、综合人才招聘会和推荐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式。今年以来,为**帮达实业有限公司等非公企业通过专场人才招聘会,成功招聘各类专业人才3人,为**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锦辉地产等9家用人单位成功推荐人才28名,缓解我县就业压力。

(五)积极做好工资福利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完成我县2009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晋升工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局从2009年5月25日开始,至6月5日止,全面完成全县2009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各项审核审批工作。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6785人,月增资167520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5928人,月增资148706元。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383人,月增资8689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249人,月增资4503元。

2、完成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9年度年终一次性奖金预发审核审批工作。根据国家、省、州的工资政策,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9年度年终一次性奖金预发审核审批工作,此次审核审批机关2009年度年终一次性资金事业单位2009年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的一个月基本工资额度发放7597人,兑现资金8206266元。

3、按时完成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作。根据中央、省、州相关文件规定,我县于2009年9月8日至11日,历时四天,圆满完成了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我县义务教育学校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统一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及退休人员生活补贴。

4、认真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职务晋升工资及特殊岗位津贴的审核审批工作。一年来,共审核审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职务(工人技术等级)晋升工资582人,月增资51181元;按照知识分子补贴有关文件规定,批准169人享受(调整)知识分子补贴;重新确定工资4人;对3名处分期满收回安排工作的人员重新确定了工资;对1名处分人员重新确定了生活费;批准享受殡葬职工特殊行业津贴13人;办理享受特级教师津贴2人。

5、认真执行退休政策,做好抚恤金发放管理。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退休和提前退休49人,发放一次性修建房补助费和安家费178560元。按照国家的抚恤政策,办理了9名死亡职工的一次性抚恤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及丧葬补助费249156元。批准享受月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11人,月增资4637元。认定工伤1人。

(六)认真做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管理与服务,切实抓好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1、认真落实安置政策。根据干部的专业和特长,充分征求用人单位和干部个人的意见,今年我县共完成2名干部的安置工作,做到了上级、干部及安置单位三满意。

2、加强对自主择业干部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日常服务工作。我县现有自主择业干部5人,为做好自主择业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我们加强对自主择业干部的教育管理,积极为自主择业干部办理医疗保险,认真开展自主择业干部走访慰问活动。全面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身体状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3、严格执行解困政策,切实抓好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维稳工作。今年,我县严格按照省州文件精神,共向符合条件的27名干部兑现解困资金174360元,另外对陈文忠、昂登明两名家庭比较困难的企业干部进行了个案补助,共补助资金3000元。

4、开展送温暖活动。我局对全县的企业干部和自主择业干部进行了“八·一”走访慰问,并召开了座谈会。同时我局深入到干部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和工作情况,并给每个干部发放了200元的慰问金,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七)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1、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补充工作。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对职能强化的机构给予编制管理充实,成立了12个机构,并对相应的内设机构作了适当调整。

2、大胆探索,扎实推进乡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为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人员选配工作的社会监督,解决超编、超职数、混编、混岗和底数不清等问题。我局根据中央和省、州有关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配合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泸机编办20093号文件),明确了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政策依据、管理范围和对象、基本手段和方法、实施程序等,明确了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在实名制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各单位依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人事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对本单位的工作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实有人员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核查,并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工作人员造册登记。对未经批准和不符合人事管理规定配备的人员,不列入编制实名制名单;对混编混岗人员,依照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清理归位。全县8个乡镇机关和104个乡镇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3、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进行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我县现登记的法人单位共328个,其中今年新登记单位16个,变更登记单位45个,年检290个。

二、其他工作

(一)认真做好人事工作

2009年,我局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事工作力度,及时化解人事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做到对每一位来访者耐心解答释疑,切实解决问题;对每一封来信认真登记,调查取证,客观分析因果,做到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烦而推诿。认真处理上级部门转来的信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给上访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全年共接待了来访咨询人员8批26人次,办理各类7件,办理来电21人次,按时完成每月15日的月报,努力维护我县人事和谐和社会稳定。

(二)扎实抓好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009年,局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抓队伍必先抓党员,抓党员必先抓党建”的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大胆探索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与人事工作有机结合,全面置于群众、基层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扎实推进“阳光人事、法治人事、效能人事”进程,收到了实效。

(三)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为了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持久、有效开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事编制工作,我局于2009年3月25日召开动员大会,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建立机构,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展开。既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又积极探索、创新“自选动作”。确保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活动收到较好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县人事人才和编制工作的发展。

(四)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

我局把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与全局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根据县政府相关要求,结合人事人才工作实际,制定了《××县人事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方案》、《××县人事局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方案》、《××县人事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方案》和《××县人事局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我局各项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计划及具体内容。于5月5日开通了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0873-6621599),严格遵守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电话的管理规定,确保上班时间在岗,坚持使用普通话,热情有礼貌、耐心细致地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开通以来,未发生无人接听,长时间占线,态度粗暴、拒绝推诿等现象。同时,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及时对外“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信息,宣传我局工作动态,营造良好氛围,为群众提供人事工作进展情况、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政务信息咨询服务内容,努力推动“阳光人事”制度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普通高校毕业生回泸人数逐年增多,就业难度不断增大。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受岗位数限制,取得职称资格与享受岗位工资待遇矛盾突出。

(三)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维稳工作情况复杂,形势严峻。

(四)办公经费紧缺,妨碍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正常运行。

四、**年工作计划

(一)按照省、州要求做好县乡机构改革工作。

(二)认真做好**年公务员考录工作。按照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做好公务员考录工作;按照省、州及县委、县政府要求,按时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和**年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

篇(2)

城市、小城镇建设一律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各项建设要逐步向相应的功能区集中。小城镇建设要依法明确供地方式和土地产权关系,防止或避免发生新的土地权属纠纷。

要加速农村土地整理的进程,引导农村居点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需拆迁的村庄内建房,禁止占用规划预留区之外的耕地建房,禁止在堤防禁脚地范围内建房,禁止在公路两侧擅自建房。

乡镇企业新增用地要严格限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内,原有企业要逐步向工业小区集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建、扩建。

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都要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严格控制高速公路服务区用地范围。国道、省、县道等公路两侧符合条件的农田,必须依法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加强对农民集体土地的转让管理,严禁非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将农民集体土地变为建设用地。

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已经出售的要按《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城镇居民不得使用集体土地建住宅,城镇居民建住宅必须使用国有土地。已经为违法建造或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的应依法进行清理。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三、加强对农林开发项目的管理,禁止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果园”、“庄园”等项目开发农林开发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权属和地类必须经过严格认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

进行农林项目开发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禁止以征用方式取得农民集体土地进行“果园”、“庄园”、“生态园”等项目开发。

以承包经营方式使用国有土地进行农林项目开发的,必须签订国有土地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农林项目开发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用途使用土地,严禁改变农林用途搞别墅、度假村、娱乐设施等房地产开发,确需配套进行非农建设的,要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经批准后,方可办理建设用地手续,严禁未批先用土地。

四、强化开发用地的监督管理,禁止利用土地开发进行非法集资农林开发用地必须首先进行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确定用地范围、界址、测绘地籍图。

农林开发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分割转让、转租。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交清全部地价款(包括出让金),并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完成建设工程公共设施建设、且开发建设实际投资已达出让合同规定的建设投资总额25%以上,方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土地使用权承包者或租赁者,必须依照合同约定使用土地,未经原出租或发包方同意,不得私自转让、再出租、抵押或转包、分包。

五、规范国有土地交易管理,切实制止各类炒卖土地的行为各地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要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交易中介组织管理,搞好土地招标、拍卖工作。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必须符合湖北省人民政府〔1993〕45号令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并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必须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凡采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和用地红线图转让等形式,变相“炒卖”土地的,要依法进行查处。已批准立项又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查处后,补办用地手续。

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等涉及土地使用权流转时,必须实行出让、租赁、出资或作价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其地价评估结果、土地资产处置方案必须经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批准。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等,协同有关部门拟订土地资产处置方案,依法履行土地资产确权、评估、确认、登记程序。

要加强住房制度改革中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各地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入市涉及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各级政府要组织专班进行清理,其中土地收益要按规定依法上缴国家。

要做好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进行土地出让金或出让收益的征收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凡已购公房获得全部产权的,必须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凡使用划拨土地的公有住房或经济实用住房,首次入市转让时,应按标定地价的10-20%补交出让金或土地收益。

补交土地出让金或土地收益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部门在交易时代征(其中省直部门的由省直土地分局代征)后直接缴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

六、切实抓好非法转让、炒卖土地的清理工作,坚决依法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

    (一)清理工作的范围:各级人民政府要抓好对本行政区域内1991年1月1日以来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出租、抵押、联建分成以及以“果园”、“庄园”、“工业园区”、“中心村”和“三峡移民建镇”等名义进行非法转让、炒卖土地等交易行为的全面清理工作。1990年以前发生的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出租、抵押等行为还未处理的也一并进行清理。

(二)清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铁路沿线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各类房地产开发用地、三资企业用地等重点地方和重点单位。

(三)清理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整个清理工作从1999年9月开始到1999年12月底全部结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9月份为学习发动准备阶段,各级政府要组织清理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部署清理工作任务,同时运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特别是重点单位部门的干部群众要提高对清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②10月主要是自查自报、调查摸底、分类统计、研究制定处理政策,做到边清理边进行处理。③11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抽查、总结验收,上报清理情况。

对一些问题较多的市、县,要抓住重点,办好试点,摸索经验后,再全面推开。清理工作不能走过场。

篇(3)

一、加强各类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不得超计划用地。各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供给制约需求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严格控制用地规模。要通过收回、调整使用等手段尽快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项目建设应优先安排利用闲置土地。新增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要严格按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审批。

高速公路服务区用地要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要及时退地还耕,交原集体经济组织耕种。公路两侧,城市、村镇建设用地规划区以外的耕地,应按规定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在公路两侧随意占地搞违章建筑。

二、加强对农民集体土地的管理。农民集体土地未经批准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严禁非法占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农林项目开发必须严格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办理用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用地协议,禁止以征用方式取得农民集体土地进行“果园”、“庄园”等农林开发;严禁改变农林用途搞别墅、度假屋、娱乐设施等房地产。确需配套进行非农建设的,要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规模必须严格控制。

三、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管理,制止炒卖土地。商业、旅游、娱乐和城市(含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新增的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不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工业厂房),必须以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确需以协议出让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应报省土地局审批,其出让底价不得低于其同类用地的基准地价,并将成交结果向社会公布。严禁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和用地红线图转让等形式变相炒卖土地。对已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超过一年不办理用地手续的,不予供地。

篇(4)

按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培训计划,围绕公务员分类管理、聘任制公务员、公安系统公务员专业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工作和政府“服务年”、法治型政府建设以及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等中心工作开展培训;立足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需要,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抓好四类培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提高培训有效性,不断创新培训制度和方式方法;发挥人事主管部门在公务员培训工作中的指导、协调职能,推动各行政机关落实培训工作计划,保障公务员享受参加培训的权利、履行参加培训的义务。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改革初任培训制度。

1.出台公务员初任培训改革方案。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结市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制订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初任培训改革方案。

2.制定初任公务员能力标准。市人事部门牵头制定初任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各用人部门结合业务需要制定专用能力标准。

3.建立初任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和考试考核制度。按照初任公务员能力标准体系的要求,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各用人部门和培训机构,建立初任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并统筹安排建立初任公务员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中辅导为辅的弹性学习制度,以及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

以上三项工市人事部门牵头负责,第三季度前完成。

4.建立导师制。各用人部门按照初任公务员能力标准体系的要求,指定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业务骨干为专项能力职业导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行专业化职业训练。

此项工作由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市人事部门督促,第三季度启动。

出台指引和办法,引导各机关推行导师制,并对帮带工作表现突出的导师,在年终评优、职务晋升、提供进修机会等方面予以倾斜。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第三季度完成。

开展导师制试点。选择1至2个区、1至2家综合管理部门、1至2家行政执法部门和部分专业技术职位进行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并逐步市推广。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第四季度启动。

(二)在任职培训中,探讨分类分级培训新方式。

1.探索把正处级领导职务与其他处级干部任职培训分开实施的新方式。改革以往将所有处级干部组织在一起参加任职培训的方式,将正处级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单独编班,并针对正处级领导职务特点,建设专门的培训课程体系,重点强化领导艺术、人力资源开发和财务管理等综合性能力训练;培训形式以课题研究和讨论交流为主,教师的主要职责要由“教”转变为“导”。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市行政学院于2011年下半年完成试点,2010年起进入制度化运行。

2.新任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行组合式培训。自2011年下半年起,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行“通用+专业”的组合模式,专业课程由各用人部门自行组织,通用课程培市行政学院组织。鼓励各个垂直管理系统和行政执法系统按照专业化要求组织科级干部任职培训。

此项工市行政学院、各个垂直管理系统和行政执法系统完成。

(三)在专门业务培训方面,着力围绕重大改革工作开展针对性培训。

1.开展公务员分类改革相关知识培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2.开展聘任制公务员相关知识培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以上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

3.开展公安系统公务员专业化改革相关知识培训。2011年,市人事部门将围绕公安系统公务员专业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市公安局,市公安系统处、科级警官和所有人事干部,开展公安系统公务员专业化相关知识培训。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市公安局配合。

4、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知识培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此项工市编制部门负责。

5.推动各用人部门大力加强专门业务培训。行政机关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照《2007-2010年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规定完成培训任务总量60%的要求,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并于每年一季度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公务员主管部门要严格培训计划备案管理,督促各部门将培训计划落到实处。

此项工市、区人事部门督促,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完成。

6.鼓励行政机关各部门就本部门主管业务市人事部门组市各相关部门公务员举办专题研修班。经市人事部门同意的跨部门专题研修班,可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专项经费资助。

此项工作由行政机关各部门市人事部门落实。

7.鼓励行政机关各部门组织公务员参加自选培训,自选培训视同专门业务培训任务。

此项工作由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落实。

8.举办高级研修班。2011年,市人事部门将继续联合国内名校举办经济发展、公共管理、行政绩效考核及节能减排等高级研修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高级研修班市人事部门组织的调训任务,各部门要按照要求选派合适人选参加培训。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

(四)在职培训方面,着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普及性培训。

1.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市政府“服务年”活动方案,2011年市人事部门将组织服务型责任政府大轮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2.市政府建设法治政府要求,2011年市人事部门将组织法治政府大轮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3.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要求,组织珠三角规划纲要全员轮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以上3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

4.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中心工作,2011年将邀请参加2008年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所推荐的优秀师资来深举办不少于10场大型专题系列讲座(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

5.鼓励各区、各部门举办的专题讲座市机关公务员开放。对因扩大讲座对象需增加的费用,各区、各部门可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专项经费资助。

此项工作由各区、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

(五)在涉外培训方面,重点推进赴港培训。

1.努力推进赴国(境)外培训工作(具体培训班次将在国家外专局审批审核同意后另具文通知);继续市外事部门,组织公务员参与新加坡等国家举办和资助的境外培训项目(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

此项工市人事部市外事部门落实。

2.重点推进赴港培训。2011年,市人事部门将按照深港合作的部署和深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重点围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等主题,组织赴港短期研修班(具体安排另具文通知)。各区、各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选拔重要、关键岗位的优秀年轻公务员赴港开展短期研修。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

3.“境外专家鹏城讲堂”推出重点面向公务员的专门板块。市人事部门将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境外优质培训机构,推出以香港专家为主、重点面向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领域的系列大型专题讲座。2011年举办不少于8场。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

4.在涉外培训中,继续坚持强制预培训和培训成果“分享法”,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受益面。

此项工作由赴境外培训的组团部门负责落实,市人事部门负责督促。

(六)探索网上学习新方式。

2011年,市人事部门将依托现有内网资源和即将建成的人事编制业务网,借鉴香港“易学网”模式,探索网上学习新方式。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视人事编制业务网的进展情况适时推进。

三、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保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从2011年起,市直行政机关各部门要建立兼职教师制度,从本系统选拔优秀科、处级及以上干部担任兼职教师(可以与初任培训的导师同步推进),为本系统、本单位公务员就专门业务培训授课。

此项工市直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2011年三季度前完成。

2.自2011年起,市人事部门将统一组织兼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2011年组织2期。

3.市行政学院会同公务员主管部门出台制度,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机关研修,加深专职教师对机关工作了解,提高教学针对性。

此项工市行政学院负责、市人事部门协助。

(二)加强教材建设。

市人事部门将统一整理部分培训班次的研修成果,按照出国(境)培训班、赴港实习交流、学习国外经验、国内名校高研班等专题,分别编辑成册(重点以电子书为主,通过内网供学习),作市公务员培训参考资料。

此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2011年出版3-5册。

(三)加强培训经费管理。

按照国家、省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公务员培训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此项工作由行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公务员主管部门配合财政部门督促落实。

(四)强化培训纪律,端正学风。

1.对初任公务员继续坚持不参加初任培训、或参加初任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办理试用期转正手续。

初任培训改革政策出台后,行政机关各部门应当结合部门实际,市人事部门推进改革,以促使初任公务员尽快适应机关工作需要。

2.对处、科级领导干部坚持先培训后任职,或者任职后1年内必须参加任职培训,以提高其领导力和执行力。2011年起,凡未参加任职培训、或参加任职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办理试用期转正手续。

以上2项工市人事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3.坚持依法培训,保障公务员参加培训的权利,督促公务员履行参加培训的义务。对不安排专门业务培训、不组织公务员参加在职培训、不完成调训任务的单位,市人事部门将给予通报批评;对不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一律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

篇(5)

1、按市局工作安排,对全县各学校需求教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报送免费师范生需求计划,及时做好公开招聘教师等准备工作。

2、2月,健全系统内中层以上干部任职档案。

3、3月份,在全系统内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

4、3-4月,校长、学校班子考核,推荐后备干部。

5、8月,接收、分配“定向”生到农村定向学校任教。

6、8月,办理教师调配手续。

7、9月,核定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

8、9月,各级各类先进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评选推荐。

9、8-9月,“支教”期满录用人员的考核、安置及“支教”人员分配。

10、11-12月,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师德考核。

11、11-12月,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公务员年度报表、干部年报表。

12、按月办理教师退休审批手续。

二、劳动工资

1、3-4月,办理全系统行政人员级别滚动、晋升档次和事业单位薪级工资审批申报手续。

2、3-4月,2011年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审批。

3、按月办理退休人员工资审批手续,同时办理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审批。

4、3月,办理非义务教育学校、局机关2011年度一次性奖金审批申报手续。

5、4月和10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审批。

6、9月,2011年度录用新教师转正定级工资审批、“定向”分配教师起薪、“支教”期满录用人员起薪。

7、9月,办理2012年度增加教龄工资审批申报手续。

8、10月,整理工资档案。

三、艰苦边远地区特殊津贴

1、4月和10月,各享受特殊津贴学校(教学点)上报在编在岗教职工人员名单,汇总、审核、公示、报批。

2、12月,会同人保、财政部门跟踪了解特殊津贴发放情况。

四、职称管理

1、办理2011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2、4月,2012年度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摸底。

3、5月,各校制定2011年度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方案。

4、6月,核算2011年度各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职数,报县人保局审核、聘任。

5、7-8月,收集、审核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

6、8月,整理、更新各单位2011年度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信息。

7、9-10月,向市局报送职称评审材料。

五、教师资格认定

1、2-3月及10月,宣传、组织“两学”报名。

2、4-6月,受理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报名、材料认定。

3、7-8月,组织体检、说课,发证。

六、人事、业务档案管理

1、整理新教师档案、建档。

2、教师学历达标材料归档。

3、教师职称申报材料归档。

4、年度考核材料归档。

5、做好档案的日常管理和查、借、摘抄等工作。

6、做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档案接、转递工作。

7、年度业务档案整理、归档。

七、其他工作

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积极创造农村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不断为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但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人才总量不足,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下降,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多措齐举,大力开发、培养和有效配置农村人才资源,为我市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一)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立足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项目,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盘活现有农村人才资源,积极培养和吸纳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35个,每个基地用于更新培训设施、聘请师资和编发教材等支出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十一五”期末全市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争达到30万人次,使农村人才素质得到大幅提高。

(二)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加强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力争“十一五”期末我市30%以上农民参加“绿色证书”培训、20万人获得“绿色证书”。

(三)定期组织开办农业技术带头人、农村示范户高级研修班。有计划地组织我市部分农业技术带头人、农村示范户到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参观考察,学习国内外一流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的方式和措施。

(四)进一步发挥人才评价的激励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收致富的农村人才队伍。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对农民参加技术职称评定实行免费服务,评定工作所需费用由各级财政予以支持。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农业技师,可参加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在北三市和长海县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初级和晋升或破格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照顾,鼓励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基层和生产一线。

三、采取“人才支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深入实施“送医下乡”活动。市、区市县卫生部门每年选派部分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乡镇卫生院累计开展1年的医疗服务工作。服务期间,派出人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岗位不变;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不变,由派出单位支付。市财政负责对取得医师(护理)执业证书但尚未执业注册的新聘人员和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每月补助800元;对初级职称或拟晋升中级职称人员每月补助850元;对中级职称或拟晋升副高级职称人员每月补助900元;对选择到涉农区市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等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取消其见习期,直接转正定级。

(二)大力开展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活动。每年选派部分城市骨干教师和城镇教师深入农村开展为期至少1年的“支教”工作。服务期间,派出人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岗位不变;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不变,由派出单位支付;同时享受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寒暑假除外),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参加“支教”的教师可优先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市教育部门每年组织市级骨干教师通过观摩、讲座等方式,开展巡回“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力争四年内使北三市和长海县中小学每校都有一名师范类本科生。

(三)实施城乡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培训”计划。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教师和乡镇事业站(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市内开展对口培训、跟班实习等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所需费用在适当减免的同时,由市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开展城乡公务员“双向交流”工作。市及区市县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乡镇公务员到市及区市县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和市及区市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到农村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工作,促进城乡公务员交流,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创业,改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结构

(一)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百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北三市计划”。“十一五”期间,在我市农村工作的大学生要达到和保持1000人左右的常量。出台《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大学生“村官”公开招考、日常管理考核、解聘续聘等工作环节,细化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代偿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

(二)全市各涉农区市县人事部门要围绕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积极为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或创业提供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要从发展本地区特色农业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选择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积极落实市、县两级政府给予见习毕业生的各项政策待遇,保证毕业生在见习基地安心工作和学习,提高就业技能。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经营场地、培训指导、项目支持和企业孵化等服务,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保障,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开展高技术、集约式农产品深加工或农产品营销创业活动。

五、加快县级人才市场建设,优化配置农村人才资源

(一)推进县级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各涉农区市县政府要加大在本地区人才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人才招聘场所面积,更新人才培训、人事等服务设施。各涉农区市县人才服务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充实服务力量,为农村人才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实现有效对接提供多样化服务。

(二)建立农村人才信息服务机制。通过编制年度人才开发目录和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名录,及时掌握和跟进农村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开发重点。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村人才开发为核心,以贯通城乡市场为重点,不断拓展人才服务领域,提升市场服务、信息交流和服务功能,实现与大连人才市场服务贯通、网络互联、信息共建、资源共享,为各类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搭建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

六、加大国内外引智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汇聚智力资源

(一)开行“专家智力服务直通车”,发挥农业专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智力优势。定期组织在连的政府特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围绕我市启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帮助乡镇制定完善各类发展规划,提供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论证和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管理骨干。帮助农村基层单位做好工农业项目立项、申报和实施工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提供咨询服务和示范引导。

(二)加大国外智力引进资金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来我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活动。对解决农业领域内重大技术和管理问题,且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农业引智项目,可列为全市年度重点引智计划。

(三)搭建农业领域国际人才交流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国际农业领域人才交流活动,广开引智渠道,为我市高新农业项目引进国外专家提供服务。定期组织涉农工作人员开展境外培训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国外智力支持。

篇(7)

报告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如期完成这些目标,夯实基层力量迫在眉睫。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完善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有关政策,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有针对性地拓宽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更加注重精准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干部有序流动,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公务员队伍,提升了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使基层干部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工作、有序流动。

做到“招得来”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县乡两级空编、缺员问题突出,许多公务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为基层选好、用好公务员,夯实基层力量,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4月初召开的全省抓党建促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会强调,要及时补充乡镇工作力量,继续加大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考录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以制度“砖瓦”筑牢基层干部成长壮大的舞台。

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来源主渠道是公务员考录,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考录制度,切实破解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方“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才能有源头活水滋润长期“喊渴”的基层力量短板。在公务员考录中,我省对于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放宽学历、专业、年龄等限制,采取合并条件相近的乡镇职位、定向本地户籍、单独划定笔试合格线等措施,给熟悉基层、热爱基层的人员多一些上岗的机会,有效缓解了基层岗位报考“遇冷”现象。

在公务员“四级联考”中,要求省级机关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明确只有在基层经过“墩苗”历练,经过“风吹浪打”,才有资格通过遴选更上一层,引导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20xx年以来,全省县乡两级机关通过考试录用11448人,其中5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录用4493人,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公务员队伍。

“招得来”还要“用得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一个以百姓心为心的人,才能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谋福祉。在测查考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同时,我省注重加强对考生群众感情、服务意识、群众工作能力的评价,使录用到基层的公务员接地气、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能够立得住脚、扎得下根。

我省加大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的力度,20xx年以来共有108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报考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专门职位进入县乡机关公务员队伍。在调研中,有些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公务员服务“三农”不能不懂“三农”。因此,我省从20xx年起将乡镇职位计划中的15%用于招录农业农村专业人才,为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两年累计招录295人,受到基层欢迎。

为了把招录进来的基层公务员培养造就成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我省结合县乡工作需要,精心设置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做到精准办班、精准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的主阵地作用,灵活运用学习强国、好干部在线等网络平台,运用党员电化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不断加大对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全省县乡公务员年均培训1xx854人次,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用得上”更得“留得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重琐碎,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近年来,我省着力健全来自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推动基层干部有序流动,使基层干部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工作。

省委组织部出台规定,省直机关补充科级以下干部,原则上通过公开招考和公开遴选进行。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公开遴选力度,20xx年以来从基层公开遴选798人进入省、市级机关。严格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落实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期限,服务期内不得转任交流到上级机关,不得参加公务员遴选,不得参加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招录、招聘考试,进一步规范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保持基层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

基层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务员保障体系,我省近年持续改善乡镇工作条件,解决办公危房问题,加强乡镇“五小”工程建设,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努力实现乡镇公务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20%。20xx年、20xx年全省两次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现行标准月均近600元。

报告二

近年来,针对乡镇基层工作压力大、留住人才难等问题,郴州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强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抓招录,确保“进得来”。强化基层招录导向,逐年增加乡镇机关考录规模和定向考录比例:乡镇机关招录人数占总招录人数的比例由20xx年的47.2%提高到2020年的86.9%;面向村(社区)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的招录人数占乡镇招录人数的比例由20xx年的xx.9%提高到2020年的36.0%。

抓调配,确保“稳得住”。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本级科级及以下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公务员流动调配要求,规范审批程序。对新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严格执行五年最低服务年限规定,进一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抓遴选,确保“流得动”。坚持市直机关补充公务员主要面向基层遴选,公开选拔政治过硬、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公务员。近3年来,共遴选130余名基层公务员到市直单位工作,打通了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渠道,坚定了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抓关爱,确保“安得心”。积极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让基层公务员享受政策福利。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八条措施》,明确提出“对于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10年以上或者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市、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等。切实加大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力度,让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突出“活”字,抓实干部教育。坚持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强化公务员及其他干部理论知识学习培训,合理、灵活安排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干部职工,分层次分领域开展公务员教育培训。对于新录用公务员、新到岗工作人员,坚持“一对一”帮带嵌入式培训方式,重点培养公文写作、有关业务工作等。同时,依托镇机关党支部党日活动及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采取户外实践与集中学习的方式,以行促学、以学促干,确保理论知识再补充、能力水平再提升。

突出“严”字,抓精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宗别立镇公务员及其他干部个人信息台账,建立干部队伍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全镇干部职工“三龄两历”、家庭、交流、录用、退休、考核结果试用期转正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维护,切实做到按季更新、不定期调整,努力实现公务员“进、管、出”政策落细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作用,根据公务员人动、离退休等情况,及时变更调整系统内信息,精确掌握公务员队伍编制、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确保公务员日常管理规范化、动态化、精细化。

篇(8)

二、现行工资制度下,岗位工资划分级差拉开的不够明朗

比如说本科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转正定级,对于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到初级员,工资核定十三级,而对于见习期满后未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工资核定也为十三级。这样取得资格和没有取得资格没有差别,没有形成激励机制,不能刺激年轻人奋发图强,探索求实,奋发向上。探索改革思路:进一步拉开岗位工资差距,将岗位工资进一步细划,每一个级别都有对应的岗位工资,每一次取得新的资格都有工资晋升,形成一种强烈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技术进步,加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取消岗位工资聘任中的人员指标限制

在现行工资体制下,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级划分各各级别都设定了指标,先晋升的人员占据了指标位置,后晋升的人员后取得了资格,因为没有指标而不能聘任到相应岗位,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对于当前的形式来讲,新的毕业生学历层次高,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能力强、技术进步快、年轻、有为、后生可畏,心高气傲,也是现事业单位的主要技术支柱,发展的中流抵柱,而专业技术岗位指标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员的需要,这样极易引起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因对现工资状况产生不满而跳槽跑人现象,造成人才流失。据笔者调查一个医院近两年新招聘人员离职现象,在职人数28人,新招聘人员2年内离职3人。这是一个惨痛的数据,招聘成本直接损失掉了,对于单位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探索改革思路:取消岗位设置中的指标限制,严格考试评聘制度,严格筛选出优秀人才,对于取得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聘任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避免人才浪费,减少人员流失,提升服务能力。

四、财政部门应加大投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绩效工资待遇

笔者考察了一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公益事业单位,药品零差率销售,主要承担农村基本医疗、新农合工作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财政对医疗人员工资实行70%拨款,公务费、业务费70%拨款,职工年终绩效只发2千元左右,与当地教育部门人员相比,平时工资审批标准相同,年终绩效相差甚远,相当于当地教育部门人员绩效工资的1/4,与当地机关单位相比,与当地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更无法相比。专业技术人员对工资现状不满,人才流失严重。探索改革思路:专业技术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国家在两会上也提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口号,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工资全额拨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绩效待遇,待遇不低与同级别国家公务员待遇。加大招聘力度,按岗位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人民满意度。

篇(9)

(一)业务目标

1、常规工作

(1)按照__市人事局关于审批办理20__年度考核正常增加工资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全市101家机关事业单位8252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审批工作,人均月增资27.07元,并汇总上报__市人事局。

(2)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称(岗位)变动调整工资361人、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25人、试用期人员学历变动调整试用期工资3人、基层农业水利技术人员浮动工资转固定16人、“双千”队员浮动工资91人、政法干部新增政法津贴2人、调整政法津贴2人。11名人民警察首授警衔,月增警衔津贴1937元。审核办理检察官审判津贴调整7人,月增审判津贴1192元。

(3)审核办理工作人员调动转移工资手续79人。

(4)按照财政统发工资审核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全市20__年第一、二季度108家单位财政统发工资审核工作。

(5)完成贵化子校划转106名教师、农牧场子校划转21名教师和贵铁子校划转37名教师按地方标准补发工资审批;

(6)按照20__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和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要求,完成全市各单位年报基础数据收集汇总,按时向上级部门报送。

(7)深入市一医、中医院,对春节期间生病住院的7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慰问。

2、新增工作

(1)按照__市人事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0__年至20__年津贴补贴发放情况统计,汇总上报__市人事局。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组织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经办人员召开全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查清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现行津贴补贴调查统计。

(3)按照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调查清理阶段的工作要求,完成全市104家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查统计报表审核和数据汇总。

(4)按照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财力测算阶段的工作要求,全面完成全市机关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和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所需资金测算工作。

(5)根据资金测算数据,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6)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副科级干部档案进行补齐完善,补办各年度工资审批表80余份。

(二)共性目标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及局党组的各项决定、决议,狠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好重大事项及时

请示报告。2、按照市创建办和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协助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3、积极参与投资环境建设,为投资者提供业务咨询。全年无一例投资者投诉事件发生。

4、按照市创建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工作责任,加强对科室人员及其家属的法制教育,确保科室人员及其子女不吸毒、不贩毒、不传播黄色制品。

5、认真贯彻《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__市流动人口管理规定》,认真履行计划生育协作责任。全年,科室人员及其家属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6、深入开展“三优两满意”及文明窗口评选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消防安全包保责任书”要求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7、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主动参与案件接访处理,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全年未出现因案件处置不力导致社会不稳定事件。

8、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一年来,全科室未发生一起泄密事件。

9、认真做好接待工作,接待来访群众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全年接待来访群众780余人次。对上级转办和局领导安排的事件全部处理办结。

10、严格遵守局财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11、积极组织科室人员按时参加上级和本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政治理论学习和会议,按照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12、加强目标管理,对科室目标按月分解,落实到人。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认真做好工作进度报送,通过网络按时上传信息、周报、月报、季报、半全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

13、按要求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二、采取的做法和措施

1、深刻领会工资政策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人员工资、津贴补贴进行审批,规范管理。

2、坚持按计划安排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在时限内完成。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人员工资的日常管理、业务审核等均采用《贵州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进行,需要增加1名熟悉工资管理系统的人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工资制度改革后,与新工资制度相配套的政策至今仍未出台,导致后续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后工资如何处理、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如何确定等配套政策尚未出台。

四、下步工作打算

1、按照__市对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上报__市人事局。

2、按照财政统发工资审核的要求,做好今年第三季度余下的108家单位财政统发工资的审核。

3、组织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单位,召开20__年第1次劳动能力鉴定会议,对申请鉴定人员的劳动(工作)能力进行鉴定。

4、按照省、__市两级劳动部门对20__年企业工效挂钩决算的要求,按规定及时完成我市参与工效挂钩决算企业的预决算工作。

5、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职务(岗位)变动调整工资审批工作。

6、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工伤认定。

7、按权限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审批及手续办理。

篇(10)

一、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概述

(一)人事档案概念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目前出境、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升学等都需要个人档案,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人事档案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

2.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

3.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

4.保卫保密制度。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严禁吸烟。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5.统计制度。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人事档案的数量、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情况、档案整理情况等。

(二)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指以某种指导思想为基础,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方法。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同,比较典型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种模式,即人员与工作单位高度吻合封闭,人员无法在社会上自由流动,人事档案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单位的表现、定级等内容,凸显单位对人的管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保存。市场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与人员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相对应的,即人事档案管理上重视的是人才服务,以服务为主,体现在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信息,并且人事档案管理是一种开发的模式,进出自由。

二、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员的管理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仍然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色彩,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难以与人员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僵硬

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是分层、多元化的,按照身份进行划分,整个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僵硬并且条块化。

首先,按照人的身份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将全部人事档案分为干部、工人、学生三大块,这种划分是建立在城乡二元分离的基础上的,干部、工人和学生这种分类是以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划分的,而广大的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是不纳入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此种划分的基础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延续。毫无疑问,此种按照身份的划分和城乡二元模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人员自由流动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是相对立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定居下来后,涉及教育、职称、工龄和社会保险等问题由于缺乏人事档案造成农民工无法享受相应的权益。

其次,档案管理机构条块化,人事档案的管理机关无法统一,造成人事档案的分散。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上按照干部、工人和学生进行划分,相应的人事档案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即使是同一身份的人事档案,又有不同的级别划分,分数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关,条块分割。这样产生的问题就是不利用于人才的流动,一些用人单位往往利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人不放档,而档案往往又和人才的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结构造成人才无法自由流动。

最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落后,许多制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制定的,而那时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较浓,制定的人事档案制度具有封闭性。制度设计上的就是封闭性的,在管理体制上当然具有僵硬性。

(二)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的封闭性

首先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按照身份进行划分,各身份之间界限分明,并且人事档案必须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管理单位。在以往职工只要成为国企的一员,就能享受干部般的待遇,如果成为干部,则其住房、薪资、养老、医疗等有了终身的保障,人事档案也进入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统一、分级管理,虽然目前人事档案制度较以前已经有所改变,但是干部、工人和学生的人事档案只对内部开发的封闭性仍然没有改变,等级鲜明。

其次,人事档案的内容处于保密状态更多的是为了保存而不是公开使用。人事档案的内容多为人事简历、评价等内容,注重的是人的历史身份,并且人事档案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的政审,只在考公务员、升职、上学、入伍等特定时期运用,其他时期大多数都处于保密的封存状态。

(三)人事档案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人事档案的内容偏重与人的历史身份,如籍贯、求学表现、工作表现、个人简历、各种评价鉴定等内容。目前人事档案的内容是与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注重的是人的历史身份,注重的是政治上的审查。因此人事档案的内容当然与此相适应。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体经营自谋生计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合资、三资、独资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纷纷建立,为社会就业提供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引起了用人机制的变化,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更加看重一个人的个人能力,而非其历史身份,从哪个单位来的,企业对职工的管理靠合同而非人事档案。职工在履行合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好的岗位,流动性大,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跳槽现象越来越多,而很多原有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扣留其人事档案,导致大量死档、弃档的产生。

三、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以开放式心态树立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我国的人事档案是由政府、企业和高校人事部门管理,内容保密,不对外人开放,个人也不得私自查阅。事实上,人事档案中需要保密的材料十分有限,且大部分档案内容本人已经知道,只有极少内容本人知道结果却不清楚其过程,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以开发的心态,适度开放人事档案。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和高校对个人的人事档案具有垄断性,如企业对职工的评价如何,职工完全不知晓,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导致人事档案的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政府、企业和高校完全可以对人事档案采取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并且对人事档案的制定过程予以全流程的公开,增加透明度。当然对人事档案各级管理机构,有一定筛选的过程,对于那些涉及隐私的内容仍然加以保密,不予公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大幅度流动,企业招聘看重的是求职人员的能力而不是政治身份,对人事档案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查明求职人员真实身份和能力等。求职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在教育、社保、职称等方面。针对不同群体的诉求,人事档案管理应以他们的需要为主,积极为他们服务,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人事档案,为社会服务。树立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首要的是要让档案管理从业人员梳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自我完成的,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长期的培训,不断的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起来了,档案管理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在管理组织结构上顺应人员流动的社会趋势

篇(11)

尽管是隆冬天气,可李畅的办公室大门依然每天从早开到晚。这个挂着“化武办”牌子的小屋只有四平方米,处在一座六层老楼的“盲端”,通过一座露台和其他办公室相连,如果不是刻意去找很难注意到。

“化武办”的全称是“吉林省处理日本化学武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6岁的李畅是目前吉林省政府的三名政府雇员之一。两年半以前,从日本获得硕士学位回国不久的李畅接过了当时的吉林省省长洪虎亲自签发的聘书,成为中国政府雇员制的最早一批试行者。特殊的身份、由省长基金支付的高出公务员五六倍的薪酬,一时让他备受瞩目。

所谓政府雇员,是指政府用高薪从社会上雇用的专门人才,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行政编制,服务于政府某项工作或某一政府工作部门。

“化武办”归省外事办协调,而李畅是“化武办”唯一的具体办事人员,精通日语的他主要负责翻译和各方的联系协调事务。他说,敞开大门工作是他两年多来的习惯,因为“总是很紧张”,而这样可以保持冷静与清醒。

身材魁梧、很有男子气概的李畅说起话来声音不高,语气和缓。说起当年“百里挑一”的政府雇员招聘,很多细节他还记忆犹新,而今年夏天,他的三年聘期就将届满,能否续聘对他来说还是未知数。

第一次踏足寸草不生的化武埋藏地

在成为政府雇员之前,李畅是吉林省教育厅的一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几乎与他受聘政府雇员同时,吉林省“化武办”也告成立。他没有想到,自己因为“新鲜’而报名应聘政府雇员,却从此进入了一个敏感而带有危险性的领域。

据报道称,吉林省是当年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的重灾区,目前已发现的日遗化学武器占全国已发现总量的90%以上。省内不仅有规模达近百万枚毒弹和上百吨毒剂的集中埋藏地,还有一些日遗化武潜藏分布在城乡角落。近年来相继发生化武毒气、毒剂泄漏,特别是中毒事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化武办”由省政府、省外事办领导主管,李畅一到岗,立刻就被安排负责协调化武处理的具体事宜。按照吉林省政府授权省外事办与李畅签订的雇用合同书,李畅的职责是,承担与日本政府、日方专家组的联系,以及吉林省政府与日本政府、专家组的磋商和谈判的翻译工作;负责日本专家组在华工作期间的接待和组织协调工作,以及与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省内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工程规划和建设项目,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工程项目经费预算,监督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处理突发事件,整理档案资料等。

李畅告诉记者,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他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十几年积累的知识、生活储备和人脉关系。那段时间,我一直注意搜集所负责问题的来龙去脉,对日本遗留的化武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2004年6月1日正式上班,一周后李畅就被安排去了日军化武埋藏地调研。地处吉林省敦化市的哈尔巴岭是日军化学武器的集中埋放地,据资料记载,当年侵华日军在撤离中国前,将数以几十万计的化学武器埋藏在这―地区。

第一次去现场调研的情景李畅记得很清楚。哈尔巴岭的风景非常好,原始森林无边无际。但走着走着,道路前方突然出现了“军事”、“化武埋藏点”等字牌,没有路了,到处是沼泽地,深一脚、浅一脚的。

李畅说,当时的记录上记载,日遗化武是埋在了3个大坑里,但是他们在那里只找到了两个坑。“那地方很特别,周围绿树环绕,但就有两个排球场那么大的地方寸草不生,和周围的景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人不寒而栗。”

在此之前,关于日本化学武器的知识李畅都是在书上看到的。当他第一次到达化武遗留地,站在那里,知道自己脚下埋着几十万化学武器的时候,那种感觉非常特别。“以前在书本上读到的大是大非,好像都不管用了。一想到一旦自己脚下的炸弹都爆炸了那该怎么办,心情就非常紧张。”

很快,李畅就开始全面参与日遗化武的处理工作。一些埋藏炸弹的地方在探测清楚后,要从事安全化作业和清理,这就需要他来协调政府部门、后勤供应和百姓的土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李畅说,他曾跟着部队官兵在高温下穿着防护服、拿着探测器,一点一点地找寻炸弹。回到驻地,脱下防护服,里面竟然能倒出汗水来。

作为政府雇员,李畅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中日双方的协调与交流。“做翻译不可以带着自己的想法工作,必须准确到位地表达出双方的意见。”李畅说,有时候面对中日双方激烈的争论,他不能让自己“动脑子”,因为一动脑子就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无法原汁原味地传递双方的信息。

李畅说,以前他把处理化武这件事情想得很简单,认为既然事实存在,抓紧处理就可以了。但实际一接触才知道,事情要复杂得多。中日双方的想法存在差距,中方希望赶紧处理好化学武器遗留事件,不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受害,而日本却不想处理得太决,能拖就拖。

李畅也感觉到,中日双方的办事方法存在差异。中方希望为受害的老百姓争取更多补偿,而日本方面却有很多细致的要求,比如需要提供确切的污染地空气指标、弹片等证据。

李畅说,以前会觉得化武这类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现在就完全不这样认为了。“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荣辱感和责任心,以一名政府雇员的身份来参与并处理这些事情,在咱们国家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我还格外有一种自豪感。”

老百姓的防护意识还很薄弱

李畅工作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帮助国内受害者协调一些经济补偿的问题,争取最大限度地解决一些受害人的经济困难。

2004年7月23日,在哈尔巴岭附近的莲花泡林场,两名当地孩子下河洗澡时从河里挖出了炮弹,结果被炮弹里泄漏的芥子气伤害。接到信息后,李畅和中日双方的专家在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地。

“专家一看就明白了,确实是日本化武所伤的,孩子们身上的这些伤口永远都不可能好的,一直在溃烂,很恐怖。”李畅说,当时他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两个孩子,他们还都很小,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却要因为60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恶行而受到一辈子的伤害。

经过争取,两个孩子分别获得了15万元和16万元的赔偿。“这仅仅是个开始,后来我了解到,实际上,当地很多人都受到过化武的伤害,由于他们不清楚是

怎么回事,也不懂得保留原始证据,因此很多人受了伤也就忍着,根本没有得到过赔偿。”李畅说。

随着工作的展开,一种更深的担忧在李畅心里渐渐浮现。炸弹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太多了,到处都是散落的炮弹,很多人家里的菜墩居然就是炮弹做的。在当地,过去因为这些日军遗弃的炮弹而被炸伤炸死的人很多。李畅说,所见所闻让他觉得触目惊心。

2005年5月,敦化一家钢铁厂在回炉冶炼一批废铁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据工厂工人介绍,一声巨响后,黄烟四起,人们顿时感觉头晕目眩,很多人都受了伤。这次事故是由于毒气弹爆炸所引起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证据,比如空气的相关指标,因此无法进行索赔。

2005年9月初,集安市一名农民捡到一个废弹头想当废铁卖掉,结果弹头爆炸,里面的芥子毒气伤害了他。但当地未留足够的证据,索赔的过程显得有些被动。通过艰难的协调,最终日本方面赔偿了这位农民20万元。

“在处理这些事件的过程中,我感觉中国老百姓对日本毒气弹危害的认识远远不够,这让我更有责任帮助他们。”李畅说。

“我的工作原则就是领导决策不过夜”

在李畅刚刚作为政府雇员开始工作的那个月,不少朋友都嚷嚷着要他请客。毕竟,李畅近8万元的年薪“目标太大”了。

在时任省长洪虎的建议下设置的吉林省政府雇员,当时的“身价”比照机关公务员月平均工资的2倍至15倍设定了14个档次。李畅的薪资标准居中。而比他早半年受聘的省公安厅的两位政府雇员,年薪达到10万。当时,吉林省省直公务员月平均工资为1100元,李畅本人在教育厅的收入是每月1040元。

“其实高工资仅仅是我报考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对这种新生事物很有兴趣,其实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考上。”李畅说。

高工资让朋友起哄,也让李畅感受到来自同事的异样眼光。在吉林省这个经济不算发达的省份里,这样的工资待遇最初难免让其他公务员有想法。“一些人也憋着一口气,后来他们告诉我,当时他们不理解,凭啥同样是干活,我就挣那么多,而他们挣得却很少。”

李畅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很谨慎。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不是仅靠个人能力就能实现的,要想工作顺利开展,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必须得到领导、同事的帮助。“我时刻注意与大家沟通,多请教,多学习,搞好关系,争取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李畅说,事情最初进展得并不顺利,一次,他负责接待一个日本的访问团,长春市外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和他接洽的时候把地点弄混了,当时那名工作人员当着日本客人的面给他的主管领导打电话,抱怨说:“那个政府雇员啥水平呀!”李畅说,当时他觉得挺屈辱的。

后来李畅和这位工作人员成了朋友,提起这件事,他告诉李畅,当时就是想刺激一下这个身份特殊的政府雇员。

性格平和的李畅显得很谦恭,对于政府机关里的人际关系他有心理准备。他说,自己和公安厅那两位负责网络安全技术的政府雇员不同,人家是手握“独门秘笈”,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他做翻译、协调,“这个活谁都能干,只是水平高低的问题。”

很快同事们就不再特别注意李畅与众不同的薪水了。在受聘后三个月的试用期过后,经过民主投票和领导认可,李畅顺利地转正了。而和他同时在聘用考试中胜出的另一位政府雇员,就没能通过试用期的考核,据说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关系处不好”。

政府雇员制最初在中国地方政府中出现时,常常被人们用“鲶鱼效应”作比,认为政府雇员这些外来的“鲶鱼”可以激励公务员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也是继吉林省之后不少省市纷纷“试水”的原因之一。但当时就有专家分析说,“鲶鱼”的评价权、考核权,其实掌握在“高级沙丁鱼”的手里,而对于完全按照两套不同规则运作的“普通沙丁鱼”,“鲶鱼”也很难构成太大的冲击。

曾参与深圳政府雇员制咨询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认为,高级雇员身份特殊,难以融入政府。“他没有公权力,同时拿着高薪,这样在业务上跟公务员协调的难度很大。”

李畅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还不错,毕竟“化武办”的工作比较独立,而对于同事谦逊谨慎是最重要的。偶尔会有外事办的同事走进李畅局促的办公室,告诉他过节机关里的一些福利也有他的份。不过看得出来,在办公室经常独处的李畅还是很渴望和人交谈。

李畅说,在工作中他也有与领导意见不同的时候,但在与领导交流想法前,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大量准确的数据和资料提供给领导,作为决策的参考。如果一件事情领导们决定了,他就坚决执行,绝无异议。

“我的工作原则就是领导决策不过夜,没有什么考虑的余地。”李畅说,“我这个工作,协调性要求非常强,我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干好,对得起自己这个身份。”

李畅说,2006年领导曾带他去日本考察,这算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吧。

政府雇员的困惑与无奈

按照李畅的年龄和学历,和他情况类似的公务员应该已经能达到副处以上的级别。而李畅虽然拿着高出别人数倍的薪水,档案关系却归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即便是现在开始考公务员,也要从科员干起。

谈及两年多来对政府雇员身份的感受时,这个爱说话的人突然语塞起来。沉思良久,他谨慎地用了“困惑”这个词来形容当前他的心态。

三年的工作期限很快就要到了,李畅说,他现在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首先就是他对自己这个政府雇员的身份的困惑。目前他是有医疗保险的,但是却没有社会保险。雇员的工作他不能干一辈子,政府说不用随时可以不用。“其实钱挣得多少现在对我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现在我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如果再干一届后离开,那时我再选择的话,应该怎么办?”

李畅说他目前有几种选择,一种是续约,再干一届政府雇员;第二种选择是转变身份,以正式公务员或其他身份开始工作;第三种选择是不再当政府雇员,到一个其他的单位工作。

“其实,当了一段时间的政府雇员,我对自己这一身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非常符合当今我国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趋势。但这种制度首先应该和用人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人事制度不改革,仅靠一点创新或尝试是不行的。”他说。

有专家分析说,政府雇员只是被政府部门临时雇用的技术专家,与政府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既不存在雇员干好了可以转为公务员的承诺,也不会影响到原有公务员的奖励、晋升和职位。政府雇员制可能会逐渐扩大适用范围,发挥应有的成效,但还无法升格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政府雇员制发源的西方国家,有20%的政府岗位是临时政府雇员。而在国内的政府机关,国际金融、信息技术、国际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严重短缺,一些地方政府也希望以政府雇员制引进急需人才。

在国内最先“吃螃蟹”的吉林省政府,其雇员制一直比较低调。对此,吉林省人事厅人才流动开发处一位姓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吉林省目前并没有继续招聘政府雇员的打算,目前将仅限于这3人,而最近几年内也不会再有。他说,我国新《公务员法》出台后规定,政府可以特殊聘任公务员,这就给一些过去需要聘用政府雇员解决的岗位提供了特殊聘任的可能性,但至于说如何进行,则需要观察后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