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游戏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知道小猫是晚上出来抓老鼠的,并能模仿老鼠和小猫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丰富词语:静悄悄、东瞧瞧西望望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重点:知道白天与黑夜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能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小猫的本领
·师:出示手偶小猫,小猫有什么本领?小猫白天为什么睡觉?
我们小朋友什么时候睡觉?白天怎样呢?
·让幼儿学习做学校;了老鼠的动作和小猫的动作。
二、游戏与老鼠
1、老师示范唱歌曲小猫与老鼠。
提问:·这个歌曲唱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
·
夜晚是怎样的(歌曲里怎样唱的)歌曲中都有谁?
·
小老鼠出来是怎样的?(请个别幼儿模仿,集体学做)
故事
大象和蚊子(自编)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大象,它有着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它的大腿就像柱子一样,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咚~~~~~~”你们瞧!它来了!
“哦,天气真好呀!好久没有出去玩啦!今天可要玩个痛快!”大象玩着玩着就来到一片嫩绿的草地上,“哦,好累呀,就让我在这睡一觉吧!”(慢慢的躺下,发出打瞌的声音)不一会儿大象就睡着了!
“嗡~~~~~”一群蚊子飞来了,“嗡~~我们好饿呀,哪里有吃的”“咦,这里有只肥肥的大象,嗡~~我们就一块儿叮叮它大大的屁股吧!”“恩~~好吧、好吧!”“嗡~~我叮你的屁股,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大象的屁股被叮得很痒,“哦,谁呀?”赶紧用它的尾巴左拍右拍,“啪啪啪”把蚊子赶跑了。
大象走到一棵大树下躺下来又睡着了“呼噜~~~”
“嗡~~~~”嗡子的肚子饿着呢!瞧,它们又飞来了!
“你瞧。它有长长的鼻子,躺我们一起叮它的鼻子吧”“好吧、好吧。着下可以享受一顿美餐啦!”“嗡~~~我叮你的鼻子,我叮你的鼻子,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大象的鼻子被叮疼了,它用长长的鼻子使劲拍打着树干、一下子就把蚊子给赶跑了!
“真讨厌的蚊子,老是打搅我睡觉!”于是大象走到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伸伸懒腰,又做起它的美梦了!“呼噜~~~~”
“嗡~~~”蚊子们东找找西找找,“咦,大象哪去了?”“哦,在那呢!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叮叮它的大腿吧!”“嗡~~~我叮你的大腿,我叮你的大腿,我叮我叮我叮叮叮”“哎哟,哎哟,好疼啊!你们这些坏蚊子!”大象非常生气,用它大大的脚使劲跺了起来“咚~~~~”这下把蚊子全吓跑了!
大树林又恢复平静,蚊子再也不敢来了,大象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好觉了!
设计意图: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在音乐区中拿着乐器敲敲打打,一些孩子还经常随音乐节奏自由地作模仿动作。于是我们尝试着把生动有趣的故事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理解表达音乐。
小班的幼儿对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时笨拙、可爱和蚊子飞起来轻巧、淘气的样子。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
为此,我们根据设计了此次活动,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与节奏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的:
1、体验、表现音乐故事的情趣,感受与同伴活动的快乐。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乐意随音乐做游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通过图片、录像等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态,并能够模仿它们的各种动作。
物质准备:“大象与蚊子”音乐cd、森林场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长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击乐器鼓、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让我们跟着音乐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导幼儿听音乐手拉手,愉快入场。)美丽的森林到了,小朋友们找个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动一开始,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童话般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以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室,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主动融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演示桌面教具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征。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幼:大象。
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大的身体,长长的鼻子……
师:是的,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体。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反思: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要想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讲述的技巧十分关键。教师在此环节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激情,结合桌面教具,运用生动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讲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别是拟声词的运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鲜明,具有诙谐的色彩。幼儿们都听了入了神,同时,也感染了参与观摩的客人老师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不同性质。
1、结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赏音乐,重点指导幼儿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
师: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这个故事吧。小朋友们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是大象走出来了,哪段是蚊子飞出来了?
[在引导幼儿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乐性质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能够分辨得出。]
2、结合片段音乐,启发幼儿利用姿体动作自由表现音乐的角色特点。
⑴引导幼儿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大象”。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音乐时,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儿听第二段音乐集体表演“小蚊子”。
师:我们再听听看,谁飞来啦?我们变成小蚊子一起飞起来吧。
[反思:幼儿对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学大象走路时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十分可爱。在过渡环节中,我始终用游戏的口吻来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注意动静的交替,幼儿不易疲劳。]
3、结合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出示乐器并演奏,引导幼儿辨别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沙锤,这是鼓,你们听听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大象来了,哪种音乐听起来像是蚊子的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2)幼儿演奏乐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蚊子来了。(引导幼儿听第一遍)蚊子飞走了,让我听听蚊子的声音。(引导幼儿再次感受第二遍音乐。)
师:咦,大象来了,蚊子要躲起来啦。(引导幼儿听一遍音乐)
[反思: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脚步表现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儿听音乐通过大象与蚊子躲藏的方式来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时,教师害怕幼儿出错,语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适时的退出,让幼儿学会自己听音乐进行游戏。]
(3)引导幼儿再次听音乐演奏乐器,在演奏中进一步感受并表现“大象”与“蚊子”不同的音乐性质。
[反思:小班幼儿对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选择了两种幼儿易于分辨的、音色对比明显的乐器,让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进行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乐器不仅可以用来为旋律伴奏,还成为了幼儿喜爱的游戏道具了。]
四、游戏“大象与蚊子”,体验快乐的游戏氛围。
师:小朋友今天耳朵真灵,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大象和蚊子的游戏吧!
教师出示并逐一介绍游戏道具(大象鼻子、大象头饰、蚊子指偶)及游戏场景。
1、第一遍,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并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表现大象与蚊子的样子。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面来了谁呀?
幼:大象。
师:对了!我就是大象妈妈,今天我要带着几只象宝宝和我一起到森林里散步。(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到旁边戴头饰准备扮演象宝宝。)
师:那剩下的小朋友扮演什
么呢?嗡~~~~~~~~~~~~谁来了呀?(配班教师扮演蚊子妈妈,引导其他幼儿扮演蚊子。)2、第二遍,引导幼儿熟悉游戏的基础上,请个别幼儿来扮演大象,并提醒幼儿大象出来时蚊子要躲在每棵树后,别让它发现了。
师:现在大象妈妈要去休息了,象宝宝们继续玩吧,(蚊子妈妈:“蚊子们注意了,象宝宝的肉可香了,我们可要多叮上几口才能飞走哦。”(师退出游戏)
3、第三遍,教师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听音乐自由游戏。
师:刚才象宝宝和蚊子宝宝都表现的很好,现在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交换头饰、指偶继续玩游戏。
[反思:此环节教师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听音乐通过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动物的形态和动态。在此环节,幼儿满足于游戏中躲藏的过程,听音乐的能力还不够,特别是在大象与蚊子音乐过渡的环节,需要老师的提醒。再有就是:由于小班的幼儿的动作局限性大,他们只满足于模仿简单的动作,创造性不够,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找不同”等各种方式来丰富幼儿经验,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这样音乐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幼儿的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优质教案,切实、有效的为教师传递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详尽、可行的参考与帮助。然而,由于地域、园所的差异,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难以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贴近,难以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难以发挥优质的教育作用。因此,需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如果说专家、教案的设计者是“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在教案实施中对原有教案的创造性使用则可谓教案的“二度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冲破原有教案的束缚,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一、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涵义的认识
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针对本地区文化特点和幼儿实际情况,在深刻领会原教案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开发。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二是教具选择上的开发;三是教法选择上的开发;四是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优质教案的“二度开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原有教案的增减,而是灵活的对优质教案的内容进行调整、改编,实际上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探索
《亲亲影子》是“在秋天里”主题活动中的一节集体活动,也是“学习用书”中的一节优质教案,它具有选材新颖、目标明确、散文优美等优点。笔者以此节活动为例,谈谈在优质教案“二度开发”探索中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1.教材呈现方式上的开发。“学习用书”中的优质教案大多是一个静止的教学方案,如何使静止的教学方案与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相吻合,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呈现方式进行“二度开发”。
在《亲亲影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将静止的教材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将静止的散文诗演绎成一个动画版的PPT,并围绕目标将“季节轮换的色彩变化”及“秋天树叶变黄变瘦、飘落”的动画效果加以强化,使幼儿能直观的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与树叶的变化。因此,当教师问到:“秋天到了,小叶发现自己有哪些变化?”幼儿马上能用“小叶变瘦了、小叶变黄了、小叶长皱纹了、小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等生动、完整的话语与老师互动。
由此可见,通过对教材呈现方式动态化的开发,能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教具选择上的开发。教具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或材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和保证。为此,教师选择教具的依据首先应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其次要符合教学内容。
优质教案中,教具的选择是否符合我们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往往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具“二度开发”的主要依据。如,原教案中,设计者选择了桑叶、枫叶、柳树叶等不同形状的树叶及相应的影子图片,试图通过“树叶与影子配对”的游戏,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然而,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观察比较形状差异大的叶子,对幼儿来说太过容易。为了使教具更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将原先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调整为形状相似的树叶进行比较。如,在“梧桐叶找影子”的环节中,我们将在形状各异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调整为在与梧桐叶相似的树叶影子中找梧桐叶的影子,从而提高了观察比较的难度,增加了配对活动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当然,有时教具的开发是随着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本次活动中,呈现方式由“以图片呈现为主的静止呈现方式”转化为“以动画PPT为主的动态呈现方式”,随之“图片”教具也被“音像结合的PPT”教具所替代了。
3.教法选择上的开发。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口授法等。在对优质教案的教法开发中,我们有时会选择和原教案完全不同的教法来进行活动;有时会通过“削弱”或“强化”某种教学方法来调整原教案中的教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教法更贴近幼儿的认知需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在《亲亲影子》活动的教法开发中,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原教案中“直观法”和“活动法”来体现的。
首先,强化“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对象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观察法、演示法和示范法等。通过对原有教案的研读,我们发现教案中有若干直观法的运用。如,故事欣赏时的图片观察;树叶、影子配对时的图片演示等,但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直观法的运用还可围绕活动的重难点适当加强。
重难点一:了解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利用PPT动画,根据树叶的颜色、大小的变化及飘落的动态来演示动画效果,使“秋天植物变化”这一季节特征更直观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重难点二:观察树叶及影子,比较它们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在这一重难点中,我们以实物(树叶及其影子的图片)、动画(PPT)的形式,通过“并排、重叠”等演示方法,帮助幼儿从形状、大小、方向等不同特征来进行观察比较,突显“观察比较”的活动目标。
其次,强化“活动法”。活动法是一种以幼儿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实验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等。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加强“游戏法”来实现“活动法”的强化的。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在原有教案中,游戏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最后一个“亲亲影子”的游戏环节中,孩子在“树叶及影子”的配对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而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讲述和设疑占据了绝大部分,游戏法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欣赏理解的环节中,更好的提高趣味性呢?”中班幼儿移情能力快速发展的特点,成为了我们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我们将故事中的叶子拟人化,取名为“小叶”;而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生动的动画,为孩子展现一段“小叶找影子”故事情节。同样,孩子也在“为小叶找影子”的过程中,欣赏、理解散文内容。这种移情式的教学,增加了欣赏部分的游戏性与趣味性。
4.对孩子及时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教案实施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在语言、行为上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教师需观察与把握其中有效的教育价值,适时、适度的对幼儿生成性的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
如,在“亲亲影子”的配对游戏中,我们发现有40%左右的幼儿无法将树叶与影子配对成功。于是我们开始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在配对过程中,大多幼儿都能找到与叶子匹配的影子,但是在重叠摆放时孩子产生了水平、纵向翻转的困难。造成这一困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不会翻转;二是单面的树叶教具阻碍了孩子的翻转尝试。
“翻转困难”是教师在研读、设计教案时没有预想到的,是幼儿生成的一个新的探索难点。因此,是删除难点、弱化难点,还是保留难点,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性资源做一个价值判断和把握。“水平、纵向翻转”也称“心理扭转”,对于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思维挑战。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保留与开发。首先,我们将单面树叶调整成双面树叶,使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能自由翻转;其次,围绕“翻转”难点,增加了游戏间中讲评,拓展了此环节的教育内涵。
三、对优质教案“二度开发”的反思
1.正确解读原有教案。在进行优质教案“二度开发”之前,教师必须正确解读原有教案。“正确解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二度开发”的依据。正确把握活动目标,是进行“二度开发”的前提。二是了解主要环节。教师需仔细阅读和理解优质教案的主要环节,了解教案的全貌和每个环节的意义,这有助于教师进行“二度开发”。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我们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闻到了“年味儿”,但是如今新时代的孩子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逐渐减少, 为了让幼儿深刻体会过年的喜悦,了解本地的地方风俗,加深幼儿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识,知道在春节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因而设计了这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诗歌游戏中体验春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新年的地方风俗。
2. 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学会新年到,新年到,挂灯笼,放鞭炮等词汇与句式。
3. 喜欢春节的热闹气氛,愿意和伙伴一起表演。
活动准备:
龙船、扇子、红绸子、腰鼓、鞭炮、灯笼、PPT
活动重点:了解更多的新年习俗,能根据图谱完整的朗读儿歌并表演。
活动难点:说出不同的新年祝福语,并能边念儿歌边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态图片,音乐)
1.T:“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来仔细听,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听到这个音乐?嗯,过新年啦,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那小朋友们是怎么迎接新年的呢?”(师幼谈话,了解过新年的习俗)
二.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完整的认识儿歌内容。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福字,祝福的福,把它倒过来表示福到了,新年到了,我们用它来表示新年到。老师把刚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年里的趣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叫新年到!见到这个字我们要念什么?新年到。这又是什么?穿新衣戴新帽………”
“小朋友们,喜欢这首新年的儿歌吗?那我们试着来把儿歌完整的念一遍,还要加上我们的表演呃!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看图就知道怎么念了。”
三、出示教具,幼儿表演。
“宝贝们,新年就要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的礼物,看看都有什么?你们可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好了到老师这边来排好队。看,热闹的龙船队也来了,让我们用好听的儿歌和他们一起表演吧!扇子舞起来,灯笼也要挂起来,鞭炮想起来,扇子舞起来!”
四、活动结束
“孩子们,新年就要到了,我们一起给所有的老师们拜年啦!面向所有的客人老师,跟他们说声新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们哈哈笑!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4、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5、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6、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学生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我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我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己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拼读音节,区分平、翘舌音和音、形相近的声母,进一步练习拼音。
2、拼读音节,并将同一类的事物连起来。
3、能够认读所学的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第四题:我会读。
1、以组为单位出示音节,指名读。
2、说说每组音节有什么区别?读和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领读、带读、开火车读、齐读音节。
(二)第五题:读读连连。
1、自由拼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正音,强调没有标声调的,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2、看看书上连线的一组词语,为什么把它们连在一起?
3、学生试着自己连接剩下的词语,并说说理由,教师校对。
4、说话练习:我把bō luó和yā lí连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属于水果。
(三)第六题:我会认。
1、做摘苹果游戏:一张贴有生字的苹果树插图,请学生认认这些生字,会念的大声念出来,并把这个带生字的苹果送给学生。
一、安全教育内容方面
(一)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与课程为一体
所谓课程指的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因为对于幼儿来讲它所见所闻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生活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事物都会对幼儿的安全产生威胁,例如游戏、工具的使用,甚至是走路上下楼梯这种活动。笔者设计了一组名为《手指划破了》的图片来教育幼儿要注意生活中尖锐的东西,以免伤害自己及他人。首先笔者引导幼儿观看图片,然后引导幼儿对导致手指被划破的原因进行讨论,并组织幼儿探讨手指受伤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手指划破了之后应该怎么处理。意图通过这一系列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到尖利的东西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并教会孩子们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例如如何使用剪刀、游戏棒等。
(二)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与游戏为一体
众所周知,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莫过于游戏了,而将教育内容与游戏融合到一块,不仅能够保证生活技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巩固,不但不会增加幼儿的负担,反而会使这种安全意识和技能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例如,幼儿园在组织孩子们参观消防车、消防器材后,发现孩子对消防员灭火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于是经过协调、组织,队员们为孩子们做了一场火灾逃生自救以及灭火的模拟表演。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匍匐前进,以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有毒气体或者烟尘,并正确的使用灭火器。通过游戏,孩子们在愉快的角色扮演中进一步巩固了消防知识和技能,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来运用,如成立安全小组,负责提醒别人注意安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在游戏结束后,由安全小组人员进行汇报工作,以及讨论安全问题怎么来解决。
二、安全教育实践方面——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像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益解惑”的目的。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师每周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由他(她)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予以奖励,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保对子,对子之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安全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制度方面
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规章制度、教师安全职责和工作规范,成立学前部安全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
安监员每天坚持幼儿入学前到校检查活动场所、教室、水电、活动器械,清洗加餐用具等。年级主任每天坚持随时在操场、教室巡视,做好晨间检查,把好早餐、午餐的食品卫生安全关,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班主任每天坚持在班幼儿上学前准备好幼儿的早餐、做好教室卫生、注意幼儿安全。安监员和值周老师,严把人员出入关,一防可疑人员进入学前部,二防幼儿独自离开学前部,杜绝冒领、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要求各班两位教师具体负责本班儿童的安全工作,签定并履行《教师安全职责》。
四、总结
总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保护幼儿稚嫩的心灵不受伤害为原则,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为幼儿终身安全健康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张丽.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 科学之友(b版), 2009, (01) .
教学年龄:幼儿园大班
课题名称:学期总复习
授课时间:30分钟
教材版本:洋紫荆英语第五册
一、学生分析
1. 幼儿年龄6岁左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会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为呈现的主要手段。
2. 幼儿已经学习英语口语两年半,基本的课堂教学都可以用英语进行,幼儿基本可以理解。
3. 幼儿的学习基本以教师引导为主,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教师提示以完成学习。
二、教材分析
1. 本课是学期总复习,处于学期的尾段,幼儿对本学期的知识基本学习完毕。
2. 幼儿之前学习的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把知识进行梳理,让知识有机地结合,方便幼儿理解和记忆。
3. 预测经过本课的梳理后,幼儿对本学期的内容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记忆。
三、教学目标
1. 幼儿能清楚的记忆学过的内容,并能在实际中简单运用。
2. 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使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四、教学策略
1.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少,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做好玩中学,学中玩。
2. 课前准备:
1本学期学过的全部单词图片
2歌曲的录音带(顺序Fly fly butterfly / hello / I can hear the bell /spring time outing / I want to be / Bingo)
3黑板
4分组标志(4个季节的图片,分别贴在积木灯柱上)
5椅子分四组摆好
五、教学过程
1. 幼儿教师互相打招呼,教师提问日子What day is it today?
2. 师生一起念儿歌“we are going to the zoo”,
3. 教师拿起对话图片,提问幼儿What’s in the park?,让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复习重点句型There is a …
4. 教师提示儿歌 here I come, 师生一起念儿歌
5. 教师指着墙上的对话图片,提示幼儿Look at the …,幼儿回答,复习反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幼儿要马上说出其反义词,并配上动作
6. 唱首歌,放松一下Fly fly butterfly,一边唱一边走到教师面前
7. 让幼儿围成圆圈,再唱一首hello
8. 请幼儿回到座位上,教师指示教室中不同形状的物件,复习句型What shape is it? 出示6种形状,让幼儿按顺序念出形状手势歌
9. 出示4个季节的图片,让幼儿读出图片上的季节名称。请4位幼儿代表4季的感觉,找出合适的季节,说出原因。复习句型I like…
10. 请幼儿唱歌I can hear the bell
11. 再唱一首spring time outing,让幼儿唱完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2. 游戏:教师做出儿歌的动作,请幼儿猜,最先猜到的小组可以表演该首儿歌(包括I can see the moon / happy dumpty / I have two hands / here is a pig 4首儿歌)
13. 出示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组唱歌 I want to be
14. 幼儿开火车读本学期的单词
15. 唱歌Bingo
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教育活动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实习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许多教育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教案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较强,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查分析实习生在设计教案时遇到的困惑,思考及探究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实习生设计的教案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实习生在幼儿园教案设计中遇到的困惑
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教案时会遇到很多困惑,导致设计出的活动教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调查研究,实习生在设计活动教案时遇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的困惑
1.目标设计抽象笼统。
实习生缺乏经验,将工作计划要求当作具体某一教育活动的目标,混淆了各层次目标的要求,忽略了教育目标的特点。例如,实习生设计的体育活动《神奇冒险》中将目标定为:(1)学会弹跳;(2)感受乐趣。这一目标没有明确表明幼儿的弹跳能力应发展到何种程度,如何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表述空洞、不具体,无法看出此次教育活动的达成度如何。因此,实习生此时的困惑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细化。
2.目标定位不准确。
实习生初设教案,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实习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把握不准确,对幼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了解不够、缺乏认识,只注重教学的计划性,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设计的活动目标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已有了相关的经验,不需要努力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遵守游戏规则,不互相挤撞。实习生的困惑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目标。
3.目标表述不一致,主体不统一。
实习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灵活运用,导致表述角度不统一、主体不一致。例如,实习生设计中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的目标为:(1)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制作拼盘和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水果拼盘。(2)欣赏水果拼盘的艺术美,体验制作乐趣,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实习生的困惑在于无法将教育目标表述一致,因此,目标(1)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是培养目标。目标(2)是从幼儿角度表述,是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
(二)确定教育内容时存在的困惑
1.内容与目标不一致。
实习生写教案的时候,忽略了目标的导向性,割裂了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的内容没有以实现目标为原则。
2.忽视幼儿学习的特点,重“知识”轻“经验”,脱离生活实际。
实习生不能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片面强调社会认知教育、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实习生的教育日记中看到,实习生设计的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内容为:(1)介绍家乡的文化。(2)了解家乡风光。(3)品尝家乡特产。实习生安排教学内容以“介绍家乡的文化”为重点来进行。这一内容是抽象的,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活动内容。
实习生设计活动内容时,容易脱离幼儿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选择的教育内容出现偏差。实习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感动我的人”,以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事迹为学习内容。而幼儿对闻一多并无相关经验,无法真正参与教育过程,更多表现为机械识记或随声附和。因此,脱离幼儿生活、远离幼儿经验,所选择的教育活动内容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
二、实习生遇到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解决活动目标设计困惑的策略
目标确定不准确,导致教育活动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确定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1.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将目标具体细化。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这一有机整体中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应该将其细化至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依据某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将活动目标具体和细化,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观察、研究和了解幼儿发展现状及内在需要。
教育理论对指导我们科学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学习与实战经验相结合,能更加了解幼儿发展需要。实习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尽快完成专业蜕变,对幼儿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准确有效的教育。当然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以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只有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3.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教育活动目标既可以从教师角度,又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来制定。通常来说,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从幼儿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即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无论采取哪种表述方式,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必须前后统一。
(二)解决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困惑的策略
1.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效果,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目标确定之后,就成为内容选定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实习生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所选内容要适合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目标增加,内容就需相应增加;如果目标删减,内容就相应删减。
2.坚持适应性、生活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难度适宜;二是所选择的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所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生活化原则指,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而服务,即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芬,钱慧.小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导刊,2011,(3):52.
[2]唐翊宣.幼儿教师应如何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导刊,2011,(1):47.
[3]陈国强.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学前课程,2008,(12):25.
[4]张琼.对当前幼儿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和建议.教育导刊,2011,(11):36.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园交接安全管理中的几则典型案例
案例1:重庆冒名“叔叔”接走四岁女童,家长置疑幼儿园接送制度
4岁的小女孩晶晶(化名),被陌生人从重庆市某幼儿园带走,身心遭到严重摧残。晶晶的父亲唐某立马找到值班老师询问,老师也一脸茫然。后经老师仔细回忆和在幼儿园四处查询,才回忆起晶晶尚未放学时,就被一名自称“叔叔”的男子接走。随后,其父母以幼儿园管理疏忽为由,将幼儿园告上了法院,索赔精神损失费8万余元及医疗费。
案例2:西安三轮车工偷走幼儿园接送卡绑架男童勒索家长
杨女士到幼儿园接儿子回家,不料被告知,当天上午一男子持接送卡已将她儿子涛涛(化名)接走了。不久,杨女士收到一张纸条,称其儿子在他手上,并打电话要杨女士带着2万元到指定地点交易。通过警方调查,发现这名男子在几天前和熟人一起去过杨女士的家,认为杨女士家很有钱,便借机从杨女士家中偷走了幼儿园的接送卡,企图绑架涛涛以此勒索一笔钱财。
案例3:昆明16岁男女从幼儿园哄骗绑架4岁亲侄勒索钱财
小琼(化名)来昆明打工时,认识了在昆明做皮鞋生意的任某的22岁堂弟,两人不久确定了恋爱关系,由于贪募钱财,两人便起了歹念,密谋商定绑架任某的儿子小松。二人预谋从幼儿园哄骗、绑架或由其男友直接从堂兄家把小松带出来玩耍等各种手段,以此骗出小松向任某勒索钱财。
2幼儿园在幼儿交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园对安全管理的监管仍然存在问题,而犯罪份子犯罪方式和手段的提升,又进一步扩大了安全管理的漏洞。
其中,案例一属于典型的“冒领”事件,这类事件是在以往幼儿交接安全问题中最常见的类型,幼儿园由于工作量繁多,一时间很难做到具体点对点的交接,不法分子也就利用这个空隙,假冒幼儿亲属趁机将幼儿诱骗出园。幼儿园对此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采取信息接送卡等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这一点,由案例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信息接送卡这种制度,相对于只凭所谓的“亲属”身份接送要严格和科学很多,但由于信息容易泄露和伪造,使其对接送人员和出入幼儿园人员的识别也不能达到准确无误,信息接送卡制度仍然存在安全风险。
而案例一和案例二,反映出的幼儿园接送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将接送者的身份识别采取了一种外在的形式辨认方式,也就是只要你能够通过“外在”的形式证明你是该幼儿的亲属,你就能从幼儿园接走孩子。
案例三则是令幼儿园最难防范的一种亲属间变相“冒领”事故,犯罪分子由于和幼儿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亲属关系,这也使得犯罪分子能够更加容易的接近幼儿,而且其提供的信息也会让幼儿园觉得更加真实可靠,不少工作人员也难以再做进一步的确认。
由以上案例不难看出,目前幼儿园在接送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进一步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幼儿园在交接管理中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幼儿园的交接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交接程序上的不合理;其次是幼儿防骗意识差,很容易相信陌生人,并与之表现出亲密关系。
3对策
3.1完善幼儿园交接制度和创新身份识别技术
不少幼儿园在幼儿交接安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登记制度,因此,在发生冒领、拐骗幼儿等事故后,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并无相关记录可以查询,也就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开展相关调查,而且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还会因为谁为孩子的伤害承担责任而争闹。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有赖于相应的技术层面的支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一套合理的接送人身份识别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如指纹识别技术等;另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幼儿园应加强和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适时反映幼儿的接送状况,并取得相应反馈。
3.2开展相应的幼儿防骗教育
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其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同时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这就使得陌生人很容易与幼儿走近,并且通过一些诱骗方式很容易取获得幼儿的信任,这也成为了幼儿接送过程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幼儿园及幼儿家庭都应开展相应的幼儿防骗教育,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程度进行一些必要的教育。如,通过防骗游戏和典型故事等手段,让幼儿学会以合理地方式与陌生人相处,具备基础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不少幼儿园在幼儿交接制度中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加之不法分子的诱拐手段又越来越多样化,幼儿接送制度的安全性理应成为幼儿园管理者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在将技术与制度不断深入融合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加强幼儿防骗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避免幼儿在交接过程中出现冒领、拐骗和绑架等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135-02
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一线幼儿教学,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发现游戏化安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探索并设计了丰富的幼儿安全教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安全自护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护的方法。
一、在情境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为了让幼儿了解交通标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中班年级组开展了“交通标志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动。
首先,通过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交通标志”,让幼儿认识了过马路需要用到的交通标志,知道了怎样过马路最安全。同时,开展“我是交通小卫士”的游戏,将活动推向了,孩子们在游戏中明白了“红绿灯”“斑马线”以及“禁止通行”等一系列常见交通标志的内涵。
随后,在笔者和配班老师、校园保安的带领下,孩子们手拉手走出校门,和交通标志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在保安的指挥下,孩子们从斑马线上小心翼翼地穿过了马路。前行没多久,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三角形标志,争着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呀?”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仔细地观察了“标志”中的图案,原来这是一个提醒人们“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的交通标志。老师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要提醒大人遵守这些交通标志所折射出的交通规则。
此次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熟悉了常见的交通标志,还加强了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日常交通规则。
二、在表演游戏中了解安全自护的方法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由于表演游戏形象、直观的特点,因而更适合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观看表演时犹如亲历其中。教师可以根据表演的特点,将安全教育知识贯穿在剧中,通过表演的情节直接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
针对中班幼儿社会交往中自护能力的培养,我们精心设计了“小熊的一天”和“过马路的小汽车”等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情节进行大胆迁移,师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激情。幼儿在观看表演中理解了故事的含义,懂得了自护、自救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儿可以学以致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户外游戏中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
户外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充满冒险精神的各种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感到快乐,而且能让幼儿从成功中增强自信心。在幼儿户外游戏中,学校因担忧发生伤害事故,多采取降低难度等过分保护的措施。而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均证实,越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越能提高幼儿的心智和体能水平,也就越显示安全和价值。
然而,幼儿因为身体协调能力的差异,在户外游戏中的表现也就不一样,老师要加强个别指导。一些能力差的幼儿,他们对那些危险性强的项目自我保护能力差,只有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掌握了游戏技能,逐渐养成习惯,他们对这些项目才会有防范意识。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奏效的,如走高跷游戏对个别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
在平时的户外游戏中,我们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有计划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户外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在“玩安全游戏”这一户外活动课上,我们先给幼儿讲了玩安全游戏的一些方法,然后M行了实地演练。在活动中,通过前滚翻、后滚翻、转圈以及跨椅子等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当一些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号召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使更多的孩子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一旦发现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从而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在角色游戏中扩展幼儿的安全自护知识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在角色游戏中融入安全教育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针对大班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欠缺,笔者精心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戏活动。
这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还邀请了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请家长假扮“陌生人”这个角色,实施现场忽悠拐骗行动,看看孩子们的防范意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已有所提高,单凭物质上诱惑的这种哄骗手段,孩子们很快就能辨认出“坏人”。因此,我们提供了每位幼儿的基本信息,如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家长借助这些信息来扮演“陌生人”跟幼儿套近乎。在实施过程中,“陌生人”有的是带孩子去找妈妈,有的是哄骗孩子去公园玩,有的是送孩子好吃的食物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式想办法把孩子带离教室。“拐骗”过程中,有的孩子表现纠结,有的反应灵敏,有的则相信了“陌生人”的话。一句“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家也在某某村,你妈妈很忙,叫我接你先回家”,就轻易地把孩子带离了教室。“上当”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陌生人说出了大人的基本信息就轻易相信了。
对于幼儿来说,主要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国家的未来,然而幼儿的安全以及健康成长也是全社会以及家长的共同心愿。幼儿园主要是幼儿集体生活的一个场所,安全的工作不可以忽视,然而最近的几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幼儿园安全事故经常出现,并且幼儿园儿童已经是成为了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直接的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同时这已经是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1课堂中需要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实行安全的启蒙教育
针对于幼儿园来说,教师首先是需要不断的对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同时也需要做到学前安全知识的启蒙教育,可以通过文字以及影响等方式来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安全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一些卫生保健、突发事故的处理以及疾病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的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然而教师人员也是可以结合幼儿对于安全知识缺乏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差等方面的特点,从而科学的编制出安全知识方面的教材,需要循循渐进的进行,通过开展一些讲故事以及唱儿歌和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以及感兴趣的方向去不断的讲解安全交通、消防安全以及用水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对幼儿的兴趣进行激发,能够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更好的帮助幼儿能够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初步的防护常识给与掌握,全面的提高幼儿自身的保护意识以及保护能力得到提高。
2必须要结合日常生活以及渗透安全教育
针对于日常的生活来说,主要是一种“养成性”方面的教育,在日常进行生活的过程中,能够让幼儿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生活技巧,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对幼儿培养出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高幼儿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在一日进行生活过程中,其每一个环节,吃饭、喝水以及上厕所等等都可以说成为是一个良好的安全教育时机。因此针对于教师人员来说,必须要对幼儿的一举一动进行密切的观察,从而能够及时的对幼儿在生活以及活动过程中瞬间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掌握,及时的和幼儿探讨生活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人员也需要时刻的关注以及提醒幼儿能够注意安全,同时也需要对其给与必要以及适时的安全教育,保证幼儿能够学会到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在开展一些户外运动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幼儿将会容易出现摔伤以及磕伤等情况,因此教师人员在对活动开展中前,必须要对幼儿讲解一些活动中所需要自我保护的内容,例如在对滑梯进行玩耍的时候,需要能够从滑梯的下部向着上部去爬,然而在玩球的过程中,不可以扔的太高,以免砸伤其他人。再例如,对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育能够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并且在进行过马路的时候,必须要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查看,需要能够做到实时的提醒幼儿以及关注幼儿的安全等,从而能够全面的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在幼儿餐点焊接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进餐营造出一个愉快的环境,并且需要组织幼儿能够按时进餐,两餐所间隔的时间需要大于三个半小时。在餐前和餐后不可以做剧烈运动,在进餐十五分钟内需要安静的活动。在进餐中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并且可以允许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进餐。鼓励幼儿可以独立进餐以及不催促进餐,在进餐中也需要指导幼儿正确进餐,对餐具正确使用避免弄伤幼儿,对于一些特殊的幼儿需要给与个别照顾,如果存在着安全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再例如幼儿睡眠环节中,教师也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并且需要根据室内的温度来增加或减少幼儿的被褥,将环境之中所存在着危险的因素进行排除,保证幼儿的睡眠安全。同时也需要指导幼儿能够有序的进行脱衣、鞋和袜等,教师需要对幼儿午睡的情况进行观察,对于一些不正确的睡姿给与纠正,如果幼儿体弱,需要给与及时照顾,避免幼儿受到伤害,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交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幼儿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3需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自护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其最为喜欢过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最具有着教育的方式,能够满足幼儿的心里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教师人员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从而开展一些丰富的游戏活动,并且在活动当中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其中,使让幼儿亲身体验整个过程,在游戏之中不断的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思考着如何脱险自救,能够更加轻松以及愉快的对自救技能进行训练,全面的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4需要进行安全演习获得自我保护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