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沙尘暴的危害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5: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沙尘暴的危害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汇报总结。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篇(2)

1.扬沙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扬沙通常由气候特征、天气形势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起,成因比较复杂。同时,源地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客观原因、经济落后、投资不足的社会客观因素也是造成扬沙天气的形成原因。

1.1锡林浩特市的气候影响

锡林浩特市是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大,风沙大,风力大,年平均降水量336.7mm。2010年全年降水224.0mm,入春以来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无水汽补给,给扬沙的形成造成一个良好的机会。

1.2天气形势及大气环流特征的影响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的不稳定的热力条件,使风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将其卷扬得更高。除此之外,锡林浩特市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另外,较强的空气入侵、具备产生强风的环流条件是导致沙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锡林浩特市2010年春季气温较常年偏低,温度上升快,蒸发量大,地表沙土无法固定,地面状况较差。同时,冷暖空气较活跃,大风天气较多,风吹沙土,沙尘自然出现。

大气环流影响中国北方沙尘天气发生,影响内蒙古沙尘有贝加尔湖地区蒙古气旋和乌拉尔高压,冬季锡林浩特市气温低,2010年气温最低为-22.9℃,春季回暖快。

1.3人类活动的干预

扬沙的形成与地球的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滥用土地、森林锐减、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物种灭绝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锡林浩特市人口的增长,人们的活动干预,陆地表面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土地开发和不合理耕作,围湖造田,超载放牧,不节约用水,破坏了大量草场,增加了裸地面积,大量开垦土地造成土地大面积贫瘠,破坏植被,形成大量的裸露土地,为沙尘发生提供大量沙尘源。

2.扬沙的危害分析

2.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着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也造成大气污染,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

污染加剧。

2.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持续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畜牧业是锡林浩特市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扬沙中至少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造成长期潜在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地,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造成了恶性循环。

2.3影响交通安全

(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目前,沙尘暴是影响航空安全重要因素,也使汽车车厢玻璃破损。由于呼武公路是国家一级公路,沙尘暴的发生使得通过的车辆不得不停运,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很大不便。

3.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尘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或许从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

4.扬沙的治理

4.1加大绿化面积

人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沙尘天气,但可通过对土地的根治,有效降低其频度与强度,锡林浩特市仅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4000hm2,全民义务植树8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进一步提高。禁牧工作和林木管理、封山育林移民工作扎实有效,把防沙工作作为重点,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科学讲座,提高人民意识,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造成恶性循环。

篇(3)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况且,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篇(4)

中图分类号:X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25-02

沙尘暴是一种发生于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而我国北方地区属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为全球现代沙尘暴的高活动区之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在2000年以来,沙尘暴的发生率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提出今后对沙尘暴的预防及治理对策,已达到更好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1北方沙尘暴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包括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面多为沙地,稀疏草地,植被稀少,春季气温回升,加之春季降水稀少,土质疏松干燥,遇到大风极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特殊的地理背景和气候条件,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成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区,总体来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具有如下特点。

1.1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繁

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或沙尘暴的日数总体上波动式减少趋势,其中50~6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高达11次,60~80年代在波动下降,但趋势并不明显,80~90年代呈波动下降,尤其在90年代最少,8个年份低于平均值,1991年为最低,仅1次。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00年以来,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急剧增加,2000—2002年,我国西部地区连续出现了30多次的沙尘天气,出现之早,之高,影响范围大。在2003年,内蒙古22天内遭受了2次强沙尘暴天气的侵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的迅速扩延,短期内,沙尘暴只会加剧,难以减轻。

1.2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危害严重

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各种作用方式使得农田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另外,对交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西北部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共计发成了20多次沙尘暴,经济损失高达20多亿元,死亡人数累计超过200人。

2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沙尘暴形成原因大致分两大类:(1)自然原因,包括沙尘暴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沙源、这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条件;其次是要有风力,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沙尘暴的形成还会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此外,还有下垫面的原因;(2)人为原因,近年来,人类滥用耕地,对地表植被的砍伐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

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沙源,我国北方由于地质地理还有大气的影响分布着大面积的沙地。西北地区多以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为主,而东北一带则以人类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为主。西北地区的沙漠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物质,西北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区有:(1)塔克拉玛干沙漠; (2)柴达木盆地;(3)乌兰布和沙漠;(4)毛乌素沙地。从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中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与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分布相一致。

2.1.2大风

足够强劲的风力是沙尘暴爆发必要的动力条件,当地面风速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发生沙尘风蚀。张莉等分析发现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与大风的相关更达到0.946。我国沙尘暴高发区的共同特征都是降水少,植被覆盖率很低,沙尘源丰富,因此一旦大风出现就很容易造成沙尘暴。

其次,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为参照,在时间演变方面,沙尘暴的演变趋势和大风的演变趋势一致,由图1可以看出,近40年来,随着大风的减少,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也随之减少。

从年内变化来看,沙尘暴在冬季,春季发生率较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春季和冬季北方天气冷,大风天气较多造成的,尤其在春季由于下层空寂温度急剧升高,并且空气层结构不够定,从而导致对流和湍流作用加强,造成了大风天气,使得风沙活动增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春、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 大风天气数量增多,因此,在春季,沙尘暴更易发生。

2.1.3温度和降水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因素,对于历史时期揭示沙尘暴与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张德二分析了中国历史时期温度与降尘的关系, 发现降尘曲线与温度曲线呈反位相关系, 即降尘频发期大致对应于气候寒冷期, 并对应于干旱。是沙尘暴的发生期与气候变化关系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沙尘暴的高发期与气候的降温期和温度比较低的时期是对应的。

温度与降水的变化可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根据统计显示,沙尘暴变化趋势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呈反相关关系,同时从图3a中可以看出,近50年以来,沙源平均温度高,沙尘暴发生日数少,沙源平均温度低,沙尘暴发生的日数高;在降水量增加的年份,沙尘暴减少,降水减少的年份沙尘暴增多。

2.2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原因

沙尘暴的多发区处于我国的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加之人类极其不合理的开垦、砍伐、放牧,以及对于发菜、甘草、苁蓉等植物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土地沙漠化的加重,其中仅是过度农垦、放牧、樵采这三项原因所造成的沙漠化扩展高达85.1%。由于地质结构方面的原因,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地表多为疏松的沙质,一旦失去了植被的稳固,必然会导致沙丘活化,地表风蚀沙化,从而使得荒漠化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因此,对于沙尘暴形成原因的研究,人为原因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安排人类的的生产生活,合理利用土地,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3 沙尘暴的预防及治理

治理沙尘暴,用从沙尘暴的形成因素入手。沙尘暴的形成是下垫面与天气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目前人类控制天气变化的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水土保持和调整下垫面生态系统的平衡来慢慢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和频率。抑制沙尘暴灾害的关键是改变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恢复植被的自然状况,减少沙尘物质的来源。

3.1遏制沙源,增加地表植被

遏制沙源的扩延,是治理沙尘暴天气发生有效手段之一,如果没有了沙源,再大的风也不会形成沙尘暴,所以在沙源地及沙尘暴经过的地区,通过设沙障、 建网格、适当种植耐旱灌草等措施,固定流沙,阻止流沙扩展,减少沙源。在干旱、半干旱沙区,采取生物、工程、农耕等多种措施,加大以灌草为主的植被建设力度,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步建立沙区生态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宋豫秦,张力小.历史时期我国沙尘暴东渐的原因分析[J].中国沙漠,2002,22(6):632-635.

[2]Wang S,J Wang,Z Zhou,et al.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China[J].Atmos Environ,2005,39:509-520.

[3]王金艳,王式功.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与气候因子之关系[J].中国沙漠,2007,27(2):296-300.

[4]张莉,任国玉.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特征成因分析[J].气象学报,2003,61(6):744-750.

[5]周自江,章国材,艾婉秀,等.中国北方春季起沙活动时间序列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中国沙漠,2006,26(6):935-941.

[6]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J].中国科学(B辑),1984,(3):278.

[7]黄长生,彭红霞,杨桂芳.中国地质灾害与气候波动的耦合性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2,21(4):89-92.

[8]张冲,赵景波.我国西北近50年春季沙尘暴活动的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8(22):129-132.

[9]冯起,苏志珠,金会军.塔里木河流域12kaBP以来沙漠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9,29(增刊1):87-396.

3.2实行封禁保护

在某些沙漠化十分严重,并且处于生态区重要区域的地区,在急需治理,但是治理条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将整片的沙漠化地区划定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从而使其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其扩散,与此同时,逐步增加该地区的地表植被,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保护下垫面不被破坏,减轻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尘暴天气。

篇(5)

沙尘天气的危害主要有: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导致人畜伤亡、引起土地沙漠化、严重威胁交通运输、造成大气污染、影响身体健康等。

健康危害

在沙尘天气的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而且空气中多数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能长驱直入眼、鼻、喉、皮肤等器官和组织。如果长时间吸入这种颗粒物,人会出现流鼻涕、流泪、咳嗽、咳痰等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过敏性皮肤炎症、结膜炎、流行病及传染病。

此外,在沙尘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焦躁不安。患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随着吸入肺内尘粒的增加,病情会加重。吸入的尘粒一旦超过肺本身的清除能力,还会沉积于胸腔内,导致肺及胸膜的病变。

居家防护

1.尽量不要外出,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婴幼儿,更应该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尽可能远离粉尘源,一旦发现身体有明显不适,必须立刻到医院查清病因。

2.外出回家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并清理鼻腔,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3.要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以加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4.如有咽干现象,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可适当滴用眼药水,以免眼睛干燥;如有鼻出血的情况,可在鼻孔周围抹上几滴甘油,以保持鼻腔湿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出行防护

1. 外出时,最好使用防尘口罩、防风眼镜。

2. 少骑车,不要轻易穿越公路,以免发生危险。

3.在扬沙和浮尘区走路、骑车,要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时间逗留。

4.在走路、骑车时遇强沙尘暴和沙尘暴,应立即停下,尽量选择远离水渠、水库、河流等危险的地方,背向沙尘暴来向蹲下,用衣物遮挡保护头部,等待沙尘暴过去。

5.在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区行驶的车辆,要减速慢行,开启雾灯、防眩目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司机不要戴有色眼境;尽量不要超车。

6.强沙尘暴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行车途中遇到强沙尘暴时,要立即停车。如果是大型车辆,要用棚布或衣服遮挡玻璃;如果是小型车辆,应尽可能用棚布覆盖,以避免风沙磨蚀毁坏外表。人应离开车辆,背向沙尘暴来向蹲下。

沙尘天气分为四类――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篇(6)

中图分类号:P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173-01

1 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众所周知,现代的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沙尘暴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沙尘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和沙尘气溶胶的主要源地,总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其中流沙占总面积的85%,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2 研究分析

研究的总体思路是:运用Nimbus试验气象卫星和Earth Probe卫星提供的数据资料,通过FORTRAN软件和GRASD绘图软件等绘制出1979年至2001年内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春季(3、4、5月)沙尘暴天气的年际变化图,以及对在年际变化图中出现的特征年(峰值)进行详细分析,在分析过后最后得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

2.1 3、4、5月份AI年际变化分析

在沙尘暴研究中,气溶胶指数(AI)能很好的反应沙尘暴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对AI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沙尘暴的特征。下面通过研究79年―01年期间3、4、5月份的AI年际变化可以看出,3月份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沙尘暴爆发的起始月份,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活动在80年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的波动期,但是90年代以后有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2000年的低值跟80年代的峰值差不多,这主要是跟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4月份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爆发的主要月份,通过比较3、4月份大同小异,都是80年代基本处于处于稳定的波动,90年代过后处于上升期,不过4月份更能突出这个问题。5月和4月份一样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爆发的重要时期,5月份AI明显处于不稳定的波动期,80年代的峰值相对较大,不过90年代的平均要比80年代要高,说明沙尘暴的活动在90年代强度大。

2.2 3、4、5月份AI年际变化综合分析

通过综合3、4、5月份的AI年际变化分析,AI的年纪变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三个月的AI年际变化峰值均出现在90年代,且气溶胶指数相对较大,说明尽管沙尘暴频次总体上在降低,但强度在增加,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二、整体上看,3月份的变化曲线中AI数值除了97年96年以外,均比4、5月份要低。这也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4、5月份爆发沙尘暴的可能性要比3月份大;

三、从进入90年代过后,AI明显有上升趋势,但是因为次数教少只是强度较高,所以从整体上来看特征年还是选1979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近20年来的的沙尘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沙尘暴爆发的主要月份是4、5月份,3月份次之;1979年为特征年;80年代沙尘暴并不突出,90年代开始,沙尘暴强度明显增加,且有上升趋势。

2.3 1979年气溶胶指数特例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在1979年曾有强沙尘暴的活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特征年的气溶胶指数(AI)做个例分析。1979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爆发沙尘暴的时间是1979年4月9―11日,根据记录新疆中东部发生特强度沙尘暴,使通讯中断122h,运输中断167h,死亡29人,伤43人,牲畜死伤1.07万头,重灾农田3.058万km,倒塌房屋886间,摧毁树木5758株等,总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43.9万元。

通过气溶胶指数分析,以及该时间段前后3天的AI逐日图可以看出, 4月6日塔克拉玛干沙漠AI偏低;7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AI升高,东部地区仍然偏低;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西部地区AI有所降低,不过逐渐向东,范围基本包括了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9日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AI偏高;10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西部AI在原来基础上又有所升高,东部地区只有局部地区有少量的提升;11日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AI达到一个极高值,甚至于影响到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及以东地区,可以说是整个中国西北地区AI都处于一个极高值,虽然内蒙古地区受到缺损值的影响无法显示,但是可以根据周边地区的AI推测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AI都是在AI极高值的影响下;12日整个中国西北,北部,东北部,及南部,东南部地区和日本偏西地区都是在AI极高值的控制之下,这次沙尘暴的影响范围之大,可想而知。13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AI仍然没有降低,反倒是整个中国四分之三的地区都在AI高值控制之下,足以说明此次沙尘暴的影响力。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1979-200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1979年爆发的沙尘暴,得出以下结论:

(1)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多在春季(3、4、5月)发生,4、5月份爆发的概率最大,3月份次之;

(2)80年代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年际变化主要呈波动形势变化,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90年代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爆发异常严重,90年代以后沙尘暴活动强度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3)1979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强的沙尘暴;

(4)90年代及其以后年份中,沙尘暴活动明显比80年代要频繁的多,而且程度有所加重,影响范围还有所扩大。这跟人类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

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其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沙砾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致使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能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受到沙尘暴的危害严重,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工矿、交通、新兴城镇及其它水利、电力、煤田和油气井等设施,均受风沙危害或威胁,一旦出现沙风暴或黑风暴,受害尤为严重。此外,沙尘暴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加快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其间接损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降尘会对城市的大气造成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 改善生态环境,竭力减少和消除沙尘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马鹏里,张强,杨兴国,等.大气化学研究进展―臭氧、气溶胶研究综述[J].干旱气象,2003,12(21):66-70.

[2] 周秀骥,李维亮,罗云峰.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8,22(4):418-427.

[3] 王训明,董治宝,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风沙环境特征[J].中国沙漠,2001,21(1):56-61.

[4] 雷加强,王雪芹.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形成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3,20(1):1-6.

篇(7)

二、沙尘暴概述

(一)沙尘暴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二)沙尘暴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4、影响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三)我国沙尘暴的现状

(四)沙尘暴的成因

客观地讲,今年的沙尘天气和特大旱灾,与气候异常有直接关系。据气象专家称,沙尘天气主要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形成大风或强风天气造成的。

但毋庸讳言,我们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恶性循环链。

三、相关对策

沙尘旱灾肆虐,是对人类警示,因此国家公务员网认为当下我们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主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此外,还要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一、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篇(8)

    澳大利亚是个干旱国家,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沙尘暴最为频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于许多地方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了土地的逐渐沙化,一旦刮起大风,沙尘暴就会发生。

篇(9)

苏义清

篇(10)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尘暴兄弟肆虐甘肃省河西走廊,兰州市出现浮尘,在他们的统治下,连白天开车都要开车灯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西部已出现沙尘天气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俩的踪影出现在距沙漠地区遥远的南京市,引起人们的恐慌。

篇(11)

沙尘天气对人体的皮肤、耳、鼻和肺都有一定的损害。

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可吸入的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皮肤、鼻、眼、气管和肺为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危害最明显。其中,眼、鼻、喉、皮肤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

人在未加防范而遭遇高密度沙尘时,首先会引起各种刺激症状,如流鼻涕、流泪、咳嗽、咳痰等,以及气短、乏力、发热、盗汗等全身反应。这些多为短期症状,是人体清除异物的自我保护方式,一般损害不会持续存在。不过,有时反应也会很严重,特别是首次或突然大量接触高密度沙尘时,可表现为突发气促、胸痛、胸闷、头疼、头晕等,原有哮喘、慢性肺病、心脏病等患者会更明显。降落在皮肤或眼内的沙尘,还会引起皮脂腺和汗腺的阻塞,导致皮肤炎症、结膜炎等。

进入肺部的颗粒物可导致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并可进一步引起多方面的危害。有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中的人们免疫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导致呼吸系统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增加。

春天被沙尘迷了眼怎么办?

春天风沙大,空气中的沙尘进入眼睛后,轻者附在角膜表面或睑结膜,重者嵌入角膜内,如一味地揉搓,会使异物擦伤角膜,甚至进入角膜深层,引起炎症。如不及时取出,会继发感染,影响视力。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眼睛闭起来,头稍低下,再眨动眼皮,沙尘就会随着泪水冲到眼角而流出来。如果这样做无效,可请人翻转上眼睑寻找异物,用消毒棉签或干净手绢叠出一个棱角轻轻拭出异物,并及时点抗菌素眼药水以预防感染。如果发现异物在角膜上,应立即到医院用消毒器械取出异物,不要自己随便取,一旦创伤面扩大或感染,会发生角膜炎。

春天我们应如何应对沙尘天气呢?

1、沙尘天气出行四注意

首先要注意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从而对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

第二,要注意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时间逗留。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树由于枝条枯死,根基不牢,易在大风天气中断裂,造成危险行人。

第三,要注意轻型车的安全。由于轻型车重量较轻,在高速行驶中可能被大风掀起。所以要在轻型车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

第四,要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

2、做好个人防护

风沙起时,减少外出接触沙尘的机会,及时关闭门窗。如果必须要在室外活动,最好使用防尘、滤尘口罩,以有效减少吸入沙尘。可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其他保护措施包括戴合适的眼镜,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衣服,以保护眼睛和皮肤,勤洗手脸(尤其是进食前)。在沙尘天气,建筑工人、清洁工人等都应该暂时停止户外作业。

3、多饮水

沙尘暴多发季节,天气干燥,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丢失,造成皮肤粗糙,尘埃进入毛孔后易发生堵塞,极易引起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及皮疹。多饮水能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皮肤保健和全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4、求助医护人员

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均需尽快就诊,求助于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治疗。

沙尘暴的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着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会导致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气候,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患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导致大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庄稼。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种植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4、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防治沙尘天气室内环境污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合理进行通风。沙尘暴的天气不宜开窗。这时的通风,可打开卫生间和厨房的排气扇、换气机进行机械通风。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