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能源管理体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4年7月份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十二五”一期技改主体工作基本完成了,在此期间,公司正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GB/23331:2012版)的建设。参照行业中部分实施技改的卷烟厂的能耗情况,南宁卷烟厂提高了能耗目标的预算值,以缓解技改期间非生产能耗增加、有效产能减少、生产试车空耗、能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4年8月份,南宁卷烟厂依据《能源评审管理程序》要求,进行了厂区全范围的第一次能源评审,评审中对能耗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万支卷烟综合能耗(kgce/万支):由技改前2012年2.66,下降至技改期间的2013年2.61和2014年上半年2.03,若以2012年为基准,下降幅度为1.88%和23.68%。
数据表明:南宁卷烟厂在技改中能耗有显著下降,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找到其中优秀的节能经验,结合公司推行的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构建广西中烟卓越的能源管理模式,笔者对南宁卷烟厂“十二五”技改能耗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均衡用能设计的目的和潜在利益
将均衡用能引入动力供能规划和产品的工艺设计中,能减少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和投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利能耗影响。在实现均衡用能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及其竞争力、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利益。潜在利益可包括:
通过优化布局和能源绩效参数的使用而降低能耗,使过程更稳定和高效;促进革新和创新;增强员工的动力;提高对节能降耗的认知;降低能源管理的风险;改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二、建立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
在三大类型(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节能方式中,企业往往重视技术节能或(和)管理节能,而忽视结构节能。而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石化能源的比重,会是长期贯彻的方针。
南宁卷烟厂技改过程中,锅炉使用天然气替代柴油(重油)做燃料,同时引入光伏发电项目,均是出于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的考量。
制定能源战略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产品工艺相关的问题
企业将均衡用能引入产品工艺的设计和开发,需考虑下列相关的问题:
一是早期引入,即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初期确定能源因素;二是工艺的复杂程度,可将多种工艺利用DOE方法,优选固化;三是多准则概念,即考虑主要相关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因素;四是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考虑取舍。
(二)信息对称原则
信息对称交流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内部信息对称交流需要建立从员工获得有关均衡用能有关问题信息反馈的机制,如制丝车间的真空回潮工序在作业时,蒸汽能耗峰值超过10t/h,每个生产批持续时间约在30分钟,属于间歇式、爆发式的能耗环节,动力车间锅炉的供汽负荷为保障其峰值用汽量,会长时间维持较高负荷的输出状态(以20t/h锅炉供能为例,火力调节至80%以上),但蒸汽耗量长时间处于3-4t/h的能耗水平,造成典型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大马拉小车”的状况。
通过加强制丝车间用能信息的通报,使动力车间锅炉班组准确掌控用能量的变化,就可以避免锅炉长时间的高负荷空耗,形成用能联动管理机制。
外部信息交流可以迅速提升能源绩效,稳步引入均衡用能设计价值和利益的机会。外部信息交流关键在于节能政策、行业节能技术、经验交流等。通过外部信息交流,仅空调系统节能一项可发掘的节能量占空调系统能耗的25-30%,约占全厂总能耗的10%。
依靠外部交流学习的空调相关节能机会如下:
一是空调智控系统,利用主机智能节电器、计量系统、远程监控三大功能模块,减少了绝大部分不适当、适时调控的能耗;二是根据现有冷冻/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现有系统的实际功率和效率,找出系统的“最佳工况点、最佳匹配点、水力平衡点”,由厂家专业设计,量身定制高效节能泵,替代原有的常规水泵或用智能节能(Smart Power Saving,SPS)技术应用到电动机节能控制上;三是空调动态冰蓄冷(冰沙蓄冷)的应用,以实现“夜间蓄冷、白天供冷”,“夜间蓄冷”保证主机在最高能效比运行,“白天供冷”正做到“用多少冷就给多少冷”。
提倡环保意识,既省钱又节能;四是利用天然冷源,过渡性季节,不必开制冷主机,完全可以冷却水塔达到降温效果等。
三、推行系统化节能管理模式
(一)系统化管理的作用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发现:组织推动一次性的节能改进活动后,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管理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节能效果。一次性的节能改进活动如图1所示。
但是,当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可以透过系统化的PDCA的管理循环,引导组织持续改进节能绩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持续改进的能源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南宁卷烟厂在技改过程中,也在探索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12)的充分应用,不仅利用过程方法加强能源效率的管理,还更深入研究了管理系统方法对能源效率的整体影响。
在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时,明确了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利用系统能源效率管理理论和过程方法对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形成了“过程-系统-持续改进”型的能源管理体系应用思路,如图3所示。
(二)预先行动的方法
将能源因素引入产品工艺的设计和项目建设(或改、扩建)规划期,寻求预防不利能源消耗、能源效率影响的发生,它提供了一个在产品全工艺周期和项目投产运行中预见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系统的机会。采取预先行动,可大大增加获益的机会。反之,在产品工艺的设计和项目建设(或改、扩建)规划期末考虑能源因素的影响,等到产品上线、项目投产后,再采取降低能源消耗或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将增加数倍的难度和风险,甚至出现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
南宁卷烟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通过对GB/ T2331-2012标准“4.5.6设计”条款的反复学习和解读,在技改阶段就适当进行了合理用能评估,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是否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外能耗先进水平;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能耗指标分析;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是否合理、先进;经济效益分析等。
这种预先行动的方法为技改后节能降耗打下了笃实的基础。
(三)认真执行现行管理体系
南宁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的程序(主要管理过程应用)文件以质量管理体系现有流程为基础,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纳入计量管理体系控制,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绩效参数控制结合TnPM活动制作看板进行有效管理。能源管理的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规定,通过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急预案来体现,这些融合式的体系推进形式,将能源管理的模块工作有机融入了已成熟的管理标准,减少了新体系推行的难度和效果不可预知性。
(四)方法学的应用(多学科方法)
在GB/T23331-2012标准中,提出“方法学”的要求,如“4.4.3 能源评审要求”,南宁卷烟厂以提升能源绩效为目的,利用多学科优势结合的方法,将最佳节能实践或优秀经验加以固化,形成一套方便使用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通过相关学科的引入,将精益能量分析、基本负荷分析、最佳技术评价、夹点分析、物料平衡、物流分析、统计模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中,可提高将能源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项目规划的成功性,具体的开发应用由能源管理的多职能小组来完成。确保所有相关的经营职能都对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的改善有所贡献。
四、精细化用能的部分理论分析
(一)产品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能源因素和能耗影响,以此帮助制定设计方法。减少产品能耗影响的设计的局限性和主观性。充分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确保:
产品生命周期中最相关的能耗影响被确定;对那些主观上认为能耗影响很小,而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流程或工序加以考量;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能耗影响,还要关注产品在生产系统中的能耗影响;能耗影响不从一个生命周期阶段转移到另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或从生命周期的某一中间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
如热气流烘丝工序,温度控制一般设定600±50度,较大的温度波动会造成能源浪费,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来审视,此类产品工艺有高能耗的特点,如果不能将工艺余热充分利用,则其相关牌号的产品均会被附上高能耗的标签。
整合要求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能源因素有助于确保在权衡大多数设计决策后找到适当的节能方案:
在不同能源因素之间进行权衡。为减少产品烟丝量所进行的优化,可能会对其卷包效率或终端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可以比较每项方案的潜在能耗影响,促使决策者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在能耗、经济和社会利益之间进行权衡。这种权衡可能是有形的(如低能耗成本、减少有害废物)、无形的(如方便性)、情感的(如形象):通过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有益于环境,可能增加初次成本,但同时也会产生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低碳经济)。
在能源因素、技术因素和(或)质量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如:设计决定的某种材料,可能会对产品的能耗产生消极影响,尽管该材料本身是对质量提升是有益的。具体见图4。
(二)物质流成本核算――资源节约、再生利用和能量回收利用
在不对产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优化其所需资源(材料和能量)的使用,减少所用材料的数量和有害性也可使制造和工艺过程中废弃物(废能量)的产生最小化。
ISO 14051物质流成本核算(MFCA)标准是“环境管理计算”的主要工具之一,该标准主旨是提高生产过程中预期物质的产出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帮助组织减少成本,物质流成本核算是一种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其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活动的潜在的环境和财务后果,并通过改变这些活动,寻求环境和财务改善机会的管理工具。
物质流成本核算通过开发物质流模型促进物质使用活动不断增加透明度,这种物质流模型以物理单位跟踪和量化组织内的物质流和库存。在物质流成本核算中能源可以包括在物质中或单独量化。由物质流产生和/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成本随后量化并分配到物质流。物质流成本核算尤其强调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和与物质损失,例如废物、空气排放、废水等相关的成本的比较。
MFCA 的理论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在MFCA方法中,先根据物质的物理单位如重量、体积或容量等计算某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然后相应换算为资金单位,来计算生产成本。MFCA 仅供组织有效计算生产成本而用,与组织需要对外公布财务数据而依据的财务成本的法律和法规无关。MFCA方法适用于任何组织类型,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等,无论是大型组织还是小型组织。
(三)将能源基准变成活动的标尺
能源基准是测量与能源绩效有关的特性的方法。该测量可将具有相似工艺的、早先的产品或竞争者的产品作为基准进行比较,衡量当下的能耗水平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为了基准的先进性,应依据更详细的分析结果对特性选择进行定期验证。然而能源基准经过分析和统计确立下来的通常是一组固定数据,可方便比较一段时期的能源绩效;但对于时刻受不同因素影响而不断波动的能耗来讲,其对比的意义重要性则不大。为了让能源基准也变成活动的标尺,可以用E-P工具将能源基准赋予一定的条件,并分析出相关变量的影响度,让能源绩效和用能环境关联起来,随时可以利用能源基准动态了解当下的能源绩效状况。
如图5表明了产品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同时,对于如何提高能源绩效,给出了分析的基础依据。
从图5可以看到企业的电能消耗与基础电量E0、企业产品量P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各种能源变量a有关:E= E0+aP。在基础电量E0、企业产品量P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变量a非常重要,能帮助找出用于非产品生产的能耗以及产品生产中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降低变量a,提高能源绩效,达到节能。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用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丹尼尔・耶金著,朱玉摹⒀种久粢.能源重塑世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3] 史兆宪,赵旭东.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 A
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一样,都是通过对产品、服务和活动中影响主体对象的因素进行控制,以实现规定的方针和目标,即确保那些影响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使用的方针目标、能源管理因素以及实现这些方针目标的一系列要素的集合,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能源管理体系作为管理节能的主要工具之一,对全面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推进能源管理的常态化运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已明确要求包括卷烟厂在内所属各单位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内全面建立和执行能源管理体系。
卷烟厂通过建立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四新”(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工艺)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建标、对标、创标”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细化指标、找准差距,瞄准方向;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落实精益生产的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能源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消除管理盲点,系统高效地开展节能工作。传统能源管理活动往往是零散开展的,多项工作各自为政,比如:统计分析、计量、审计等等,繁重却见不到效果。而且,往往做了很多工作却仍然存在管理盲点,有些需要做的一直没做。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地削弱能源管理积极性,导致节能工作虎头蛇尾。而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可将这些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识别对节能有增值的工作,剔除非增值工作,理顺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有序展开,以PDCA的方式不断推进组织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帮助企业从多个渠道进行拓展,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通过建立渠道和方法,系统全面地获取节能技术和节能运行方法,通过节能评估、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筛选,确定最佳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企业也可以通过疏通外部沟通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对话与交流,挖掘和利用最佳节能实践经验,为我所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还能有效利用能源管理工具(例如能源审计、能量平衡分析、物料平衡分析、清洁生产审核等),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
2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中的技术因素
企业用能管理是指企业对使用能源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达到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尽管不同的企业使用的能源不同,但使用过程都包括四个相同的基本环节: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利用。要做好以上环节的管理,企业必须要成立相应的能源管理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及能源的统计管理,通过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和用能设备管理等手段,对能源因素进行控制,不断地改进管理绩效。同时,作为能源管理的基础,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管理和用能设备管理等,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也是必要的手段。
2.1能量平衡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巳开始进行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国家先后了《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087-2009)和《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8222-2008)等国家标准。能量平衡在企业综合能耗、产品能耗及产值能耗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企业为对象,对输入的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个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部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进行的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用能情况,称为企业能量平衡。能量平衡的根据是能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确定的边界(企业整体或具体的用能设备),输入的能量必然等于被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损失能量之和。其能量平衡方程式为:输入能量=有效能量十损失能量
能源平衡的计算采用以统计计算和测试计算相结合,统计计算为主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的工具主要是企业能量平衡表。
企业能量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为:
(1)企业能量平衡表采用矩阵形式表示,横行一般划分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四个环节;纵行一般是能源的供入能量、有效能量和损失能量、回收能量和能源利用率等项。
(2)购入贮存环节等价值栏右侧使用双线,平衡表双线右侧数字均为当量值。
(3)最终使用一般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空调)、照明、运输及其他等六个用能单元。
(4)以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与最终使用四个环节的企业能量平衡表可用表1表示。
表1 企业能量平衡表示例
2.2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是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和分析评价。能源审计是开展节能工作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把审计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引入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有效的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如下图1所示,能源审计的思路是通过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生产、转换和消费进行全面检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节能方案,以促进节能,制止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能源审计程序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预审计、审计、节能方案产生和筛选、节能方案可行性分析、节能方案实施、持续能源审计。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必须涵盖以下10项内容:(1)企业概况(含能源管理概况、用能管理概况及能源流程);(2)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3)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4)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分析;(5)重点工艺能耗指标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6)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7)节能效果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8)影响能源消耗变化因素的分析;(9)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10) 企业合理用能的建议与意见。
图1 能源审计思路
2.3能源计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05-01
1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我公司在全面分析企业的能源管理现状,同时结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提出的相关要求,公司领导在2014年年初计划会上决定2014年底前构建完成我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能源体系建设工作当时对我们企业乃至于全国都属于新鲜事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参考借鉴的信息很少。经过一年的策划、探索和实施,于2014年12月12日高质量通过了上海质量认证中心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具体策划、实施过程如下:
1.1成立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工作小组由企业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等部门组成,技术质量部作为能源管理责任部门,负责相关技术工作组织和落实,公司其他各部门做好相关配合和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成立文件,以“红头文”的形式进行,并2月底召开了全公司能源体系构建启动大会等。以上工作的开展为我公司全面、全员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2构建目标设定和策划
1.2.1 对内利用管理和激励手段:
为了激发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小组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设立了一项“能源管理体系构建”三台阶攻关激励奖,具体如下:
1、确保目标:结合公司实际,开展能源评审,确定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等,并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完成目标奖励3万元)
2、力争目标: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和运行情况,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时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完成目标奖励5万元)
3、奋斗目标: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和运行情况,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的模拟审核和认证审核的时间,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完成目标奖励10万元)
1.2.2对外确定双咨询的策略
我公司已于2012年底建立了涵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和其他所有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在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必须要跟已有的管理体系兼容,所以仍然考虑让原有的A咨询公司进行总策划,对体系的整体架构、文件、审核等统一策划安排。
1.3制定构建方案
在对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初始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确定能源管理职责,依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分析企业能源利用状况。
2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
2.1 培训
2.1.1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培训
邀请了有专业审核经验的老师进行讲课,力争将标准要求和我公司实际流程结合起来,让参加人员知道标准是如何要求的?标准的条款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做完这些工作能起到那些节能效果等,避免空洞地只讲理论,避免标准和实际工作两张皮。
2.1.2对标准中测试原理、测试技巧和计算方法等的培训
邀请了在设备能效测试等方面有深厚理论和实践功底的大学老师讲课,力争让大家从理论上理解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供给具体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保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在某装置进行能源评审试点
我公司有20套主要的装置和辅助装置,能源评审做到什么程度合适?做哪些工作?如何做?多长时间能做完?等问题都悬而未决,于是我们决定先在有示范意义的某装置进行试点,经验成熟后在推广到其它十几套装置,这样即给相关人员练习了相关方式、方法,也给管理部门预留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将能源评审工作有序、高效、扎实地开展,后来证明效果很好,既起到了示范效应,又通过评审找出了大量的问题,提醒在其他装置上不要再出现,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反复修改。
2.3全面开展能源评审,实施能源评审竞赛
在某装置进行能源评审试点后,在其它装置全面展开。为了提高能源评审质量和效率,组织开展展能源评审竞赛,竞赛内容包括:各装置能源评审的时间、版面、装置简介、装置能源管理基本情况、能源消耗分析、装置主要耗能设备分析与装置能量平衡分析、能源可控变量与改进方向分析、能源评审输出与能源改进项目、报告总深度等,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2.4 能源评审后的审核及认证
2.4.1 2014年9月24-26日,我公司组织8名内审员,在咨询公司老师的指导下,对我公司22个部门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共发现问题项76项,并开具了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单”下发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10月28-30日,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模拟审核,最后结论是,将咨询公司开具的29项不符合项报告关闭后,可以进行认证审核。
2.4.2 2014年11月10日,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按照策划安排,公司组织能源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对所主管或参与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
2.4.3 2014年12月1-2日,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一阶段认证审核,于12月10-12日进行了二阶段认证审核。认证公司开具了6个一般性不符合项,我公司整改完毕后,取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 结束语
通过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攻关方案的实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管理手段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了大量的能源评审和文件修订等工作,最后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为我公司能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更高效、更规范的平台。经过 2015年体系近一年的运行,我公司综合能耗同期下降了8.16,取得了良好效果%。
位居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中远集运,与全球班轮业巨头处在“同海竞争”的风口浪尖,其管理和运营170艘集装箱班轮、总箱位达80万TEU,经营80条国际航线、11条国际支线,以及83条中国沿海航线和长江珠江驳船支线,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及155个港口挂靠,年挂靠港次
11 650次,相当于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全年船舶靠泊艘次。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下,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既是攻坚突围之策,也逐步形成了履行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的自我约束。
2011年8月,中远集运首开船舶能效管理的先河,率先编制完成了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在通过中国船级社审核后,一年内在近远洋和内贸内支航线所有船舶推广实施船舶能效计划,运用能效要素管理的手段,使包括船队和航线管理、航次计划、气象导航、合理配载、港口协调、船岸联系、装卸控制、最佳压载、废热利用、船舶和设备维护、能源管理、燃料管理等诸多环节,得到了有效监测和监控、评估和改进,年度能耗指标开始从高位回落。
船舶能效管理在全船队实施两年初显成效,但中远集运高层并不自恃与满足。针对集装箱班轮营运班期紧、周转快,海域全覆盖、时间全天候,燃油成本居高的特点,管理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挖掘降耗增效的更大空间。2013年9月,中远集运与DNV GL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携手合作,引入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和国家标准GB/T23331-2012,着手建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升级”再上台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刚性约束。
与聚焦提高燃油利用效率的船舶能效管理不同,“能源管理以‘能源’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组织通过能源评审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确定具体的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DNV GL船级社管理服务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康文煜认为,建立和形成能源管理体系,其系统性、综合性体现在对能源消耗的过程控制,包括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目标的整体绩效更大。
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中远集运高层果断决策,自我加压,对标最新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此提升班轮船队能源管理质量水平。
绩效:从体系运行到节能指标翻倍
建构与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既是企业完善节能减排流程,与集装箱班轮船队现有安全管理等三大体系的有效对接,更是船舶能源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过程。历时8个月的紧张准备和试运行中,中远集运确立了“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能源管理方针,通过“标准”研读、现状调查、体系设计、方针确立、基准搭建、文件编制、运行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主要工作环节,完成了能源管理的组织架构、方针目标、策划运行和监督检查等一整套规范,形成了具有PDCA循环模式的管理体系。
“航运公司的能源管理,其主要对象是燃油,主要环节集中在航线设计、船速控制、调度监督、燃油采购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用能设备是船舶的主副机。”中远集运副总经理侯立平强调,能源管理的重点在于节能意识强化、能源管理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到位,其中能源管理基准选择和监督测量更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中远集运能源管理体系运行采用的能源基准主要包括总能耗、燃油总消耗量、油消耗总量、单位工业总产值能源(万元产值能耗)、燃油单耗(千克/千吨海里油耗),以及不同箱位量船舶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等15项,同时,对包括EEOI船舶能效运营指数、经济航速、船舶航速滑失率、货载航行总里程(海里)、主机MCR功率、船舶平均航速(海里/小时)等24项相关绩效参数,进行定期监控与分析。
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度安排下,近年来先后对12艘5 100TEU船主机增压器进行封堵改造,15艘万箱以上船加装自动切断装置;实行航线加船减速,通过控制船舶运行的合理航速减少能耗;优化航线设计,减少绕航往复,扩大节油成果;落实监控责任到人到点,实行船舶油耗跟踪和监测。通过从岸基到船舶的经营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举措多管齐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燃油成本实现了可控。根据数据对比,2008年,中远集运运力总箱位量为43万TEU,年油耗量达283万吨;2014年运力箱位量增至80万TEU,今年1-7月,平均单箱运力燃油和滑油消耗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9.59%和31.68%,全年油耗量有望回落至238万吨。船队总箱位量增长近一倍,而油耗却下降近50万吨,显现了能源管理的良好绩效。
领跑:从船队竞争力到绿色航运新名片
在全球加快减排步伐的倒逼下,航运业低碳减排已经从呼声、议案进入具有明确操作性、强制性的实际行动。2013年,美西港口实施对所有进港的船舶采用低硫燃油由此前的20海里扩大到100海里;2014年1月,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简称ECAs)”除确立硫氧化物的排放限额和排放标准,还规定2016年后建造的船舶的排放不得超过其确立的第III级,同时将ECA适用范围延伸至海岸线之外200海里,几乎涵盖了美国、加拿大、法属领地、波多黎各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沿海水域。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推动下,2015年起任何船舶进出波罗的海、北海排放控制区的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或者废气排放必须经过净化且净化达到同等水平。2016年后,新造船舶的氮化物排放必须降低75%左右。而欧盟委员会正在建立的海运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系统,主要针对5 000总吨以上停靠欧盟港口的大型船舶,并将航运业排放规范整合至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欧盟政策框架下。
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二五”经济规划的一个重要国策,围绕这个主题国家颁布了许多行政法规、政策和标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09)于2009年正式出台。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对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更是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以《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为指导,为某企业建立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该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及文件组成的分析,说明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必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步骤,为类似的企业建立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1、企业简介
该企业是一家化工纺织企业。主要产品分为两大类:工业丝和浸胶布。公司主要耗能设备包括:九苯炉、二十四台干燥器燃烧机、空压机、水泵、风机、空调等。
企业主要用能系统简图1如下:
图1 企业生产流程简图
2、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组成
2.1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类
公司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为6类:1公司能源管理手册;2公司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3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4公司能源管理支持性程序,5相关图表;6记录表格。
能源管理手册是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的内容和顺序设计开发而成,包含公司能源管理的全部过程,是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主线。手册中涉及其他文件的内容都以“接口”的形式与相应的文件相连接。本手册主要供公司管理层和能源主管负责人掌管和使用。
公司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是公司总经理向全厂的旨在作出承诺并说明公司能源方针及管理职责的文件。公共性文件具体包括3个文件:公司能源管理承诺书,公司能源方针,公司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的决定。
公司能源管理支持性文件是对体系的规范化、合法化运行起到支撑作用,并与公司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相协调的文件。兼容性文件共21个,主要涉及法律法规的获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交流、文件及记录控制、不符合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应急准备和响应等。
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文件是为了具体指导各部门特别是重点耗能单位生产操作的文件。运行管理程序的内容主要涉及各部门供配电、计量、冷冻、空调、空压、制氮等的管理。所以,每个运行管理程序文件都是独立的整体,可以单独供相关部门作为作业指导书使用。运行管理文件共30个。其中,动力厂10个、浸胶二厂7个、电仪厂2个、其他生产分厂10个、设备能源处1个。
相关图表是对公共性文件、运行管理程序和支持性文件等的补充,是对一些管理内容和数据的概括性说明。
公司能源管理记录表格是在体系开始运作之后对相关活动和数据的记录文件。能源管理记录表格直接包含与相应的运行管理程序或支持性程序之中。
2.2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层次分析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6类文件可分为4个层次:能源管理手册,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各层次的文件关系见图2:
图2 能源管理体系各层次文件关系
能源管理手册(包括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1])是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说明,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执行、检查和改善做出系统性的要求。能源管理手册是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者的行动依据和指南。
支持性文件主要指支持性程序文件,同时也包括一些相应的图表。支持性文件由一些具体的策划、执行和检查等过程的控制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支持性文件为各部门管理职责划分和相互协调提供支持。
作业指导书在此主要指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和相应图表。作业指导书为各重点耗能单位的操作人员提供了具体操作规章。
记录是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和管理评审各环节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记录。记录主要由各部门的具体操作人员来完成。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分为两个时期:准备期和运行期[2]。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准备期应进行初始能源审计并编写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初始能源审计的要点在于识别能源因素、特别是主要能源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能源管理初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等。编写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时应确定体系范围、资源的供给,同时应保证体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准备期的工作可以由外部专家主导完成,公司任命管理者代表予以协调帮助。准备期耗时3个月。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实验运行期和持续运行阶段。实验运行阶段耗时近5个月,主要包括公司公共性文件、确认各种图表的内容和对应位置、准备和执行支持性文件、执行运行管理程序、对体系运行进行记录、对运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审(见图3)。经过实验运行和管理评审证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然后即进入体系正常的持续运行期。
4、结语
(1)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分为6类:能源管理手册,公司能源管理公共性文件,公司能源管理运行管理程序,公司能源管理支持性程序,相关图表,记录表格。这6类可分为4个层次:能源管理手册,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4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体系的建立和说明、运行支持、操作规范和运行记录。
(2)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分为两个时期:准备期和运行期。准备期的要点是识别能源因素和编制体系文件。运行期又可分为实验运行期和持续运行期。实验运行期是对体系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及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关键的检验。
1 前言
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之一,机械行业在近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研究在该行业建立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提升机械行业的实践效果,从而有效优化其实际水平。本文从概述能源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 能源管理体系的介绍
所谓能源管理体系就是根据系统管理的原理,做好体系的全过程工作,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形成组织内部的比较完整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中,应注重对实施过程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组织的相关要素和过程等,在节能监测、审计审核、耗能测试、管理评价、节能考核与技术改进等工作中,努力促进能源管理体系改进工作的有效进行,使能源的管理许诺得意实现,也促进能源使用的预期目标得以完成。
3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管理职责。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领导成立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保证不断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除了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之外,各个部门、各个具体岗位的相关人员也应担负起相应的管理职责,并具备一定权限。同时,对应《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各条款的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应该担负的主管作用或者协助作用。
(2)能源方针。由总经理对能源方针进行制定,并保证在能源管理的管辖区域内,确保适合能源利用的性质、规模、能源替代、能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及对环境的影响,也为制定管理目标提供了框架。能源方针如下:1)规范管理,节能增效;2)科学发展,清洁生产;3)持续改进,追求卓越。4)最低能耗,最大效益。
(3)策划。需要要识别和评价出能够进行优先进行控制的能源元素,对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等进行明确,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的标准,以此为依据对能源的相关指标进行确定,并根据相关的能源因素以及标准等对能源管理的方案进行制定。
(4)实施与运行。管理手册的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和应急响应程序等都是为了有效的实施能源管理系。
4 机械行业推行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我国作为能耗大户,在我国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下,应积极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推行。目前我国国务院已经对机械行业的能源节约以及结构调整等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即《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因此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没有选择的必选项。
(2)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机械行业面临着原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放缓,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加剧的状况,企业迫切需要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提高自身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机械行业降本增效的有利措施。宝钢2008年建立能源管理体系,2009年节能增效2.5亿元;2010年节约资金5820万元。
(3)在传统的能源管理中,主要根据执行者的意愿以及经验做出决策,只将能源管理的人员以及内容进行了明确,但是对于能源管理的方法,以及管理的程度等却并没有落实,使得节能工作无法达到事前预定的结果,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工作中的随意性,进而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
5 积极推进机械行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要提高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由主要负责人领导,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建立由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参加的能源管理工作团队,设置专门的机构(节能办公室)负责,有骨干队伍支撑,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其它资源保障。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的规范标准,例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使他们掌握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明确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前,进行初始能源评审,评审的内容:一是用能状况分析,能源的供给状况,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二是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三是识别、记录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重要性和实现程度进行排序。更根据能源评审的结果制作成能源评审报告,并以此为依据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实施等工作。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中,策划环节是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实施、改进以及实现能源方针的关键环节。策划的过程是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输入的用能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策划的流程:识别法律和其它要求;分析能源数据;识别重要能源使用;识别相关变量;识别改进机会;建立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和能源指标;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应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以《能源管理体系手册》、《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及记录等作为编制的体系文件。体系建立后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相关文件和体系。积极完成各项重点工作,如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公布、学习、落实以及检测等,使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得以完善,为能源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6 结束语
通过对对机械行业建立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该行业建立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有关人员应该从机械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能源管理体系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志田.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158-175.
从广义的角度看,能源计量通常指的是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节能监测以及能源统计等,它是企业技能工作与能源管理的基石。从狭义的角度上看,能源计量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假使企业无配备能源计量器具,那么能源管理部门要想获取到可靠而又准确的能源计量数据就很难,更别说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企业的能源统计、节能监测、能源利用以及能源审计状况了。同时,也不能给企业的节能工作与能源管理正确地指引方向,甚至还有可能使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企业能源出现严重浪费的情况。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因企业能源浪费会伴随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故人类务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准确定量地感知污染物的排放量与能源的消耗量,实际上有针对性的节约能源是保护环境最根本的手段。
一、现阶段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能源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晰、机制不完善。不少用能单位没有独立的能源管理部门,绝大多数单位都由物业服务中心或者后勤工作者来兼任,在用能方面没有长期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给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作用以及节能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很多能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还停留在数据记录及数据上报阶段,对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计量设备的精度不达标,配备不充分。不少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普遍存在配备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检修不及时的问题。用能单位对电力的计量设备配备率较高,但是对生产用水等普遍存在计量不足,计量配备很不平衡。有些计量设备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导致计量不准确可靠。有的计量设备安装位置不合适,没有充分考虑生产工艺流程,没有计量网络图,计量器具没有按期检定校准,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计量不准,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计量设备配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就是所设置的计量设备只是从生产需要考虑,没有充分考虑计量与设备能耗、工艺能耗及用能考核等的关系。
1.3能源管理部门人员的自动化程度低下,配置不够合理。用能单位本应依照本单位所使用的能源情况配置相关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部门人员应当具有能源专业背景或具有能源管理培训经历。有些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很多用能单位的计量还处于人工抄表阶段,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查表、登记、归类、统计等,另一方面工作单调乏味,并且计量频次不高,达不到精细化考核的要求。还有可能出现漏记、错记等问题。
1.4计量数据管理使用混乱。在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上,很多用能单位没有把计量数据作为企业能源化管理、实现真实成本核算的基础,各自为政,互补协同,甚至数据前后矛盾。
二、企业计量统计问题的处理办法
目前,在能源计量统计上企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给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而改善企业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系统。
2.1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统计数据,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管,开展能源审计、考核,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确保计量器具配备合理,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2.2完善管理机构,成立能源管理中心。2009年,财政部、工信部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能源中心应是公司统一实施能源管理、能源调度、节能的部门的代表,它的关键任务应为:(1)能源流与信息流的集中监督与控制;(2)能源活动和环境经营相结合;(3)管理并管辖公司区域内的所有能源活动;(4)以计划值为引导进行集中一贯制能源管理;(5)扁平化、集中化的生产组织与调度管理。
2.3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统计技术体系。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统计技术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奠定“先行”的计量技术基础;二是为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完善程度评价提供科学公允的保证;三是为社会、企业、能源用户的合理配给、正确厘定、公平交易提供计量技术条件;四是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宏观控制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依据。通过能源计量整体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计量整体技术水平,把提高能源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抓实做好,促进节能工作可持续发展。
2.4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根据企业自身用能特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长度(L)、热学(T)、力学(F)、电磁(E)、化学(S)五类进行细分,合理配备仪表,安装准确到位。
企业能源中心的设立,给能源计量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还得有如下功能:(1)历史数据查询功能,不仅可供未来的计量数据作对比性参考,还能确保查看计量数据中存在异议的板块;(2)通信功能,如今电与煤的计量可运用带输出信号远传功能的协议电能表与电子器量衡,技术相对较成熟,一些气、水、油的计量仪表也可选取智能输出方式抑或是远程方式;(3)自动化功能,为防止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符合考核精细化的要求,要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抄表的人力成本。
2.5提升能源计量统计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统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承担起能源计量统计工作,满足现代能源计量统计管理的需要。计量统计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统计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归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细致认真,确保计量数值准确,能源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企业能源情况。用能单位亦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的积极性。
2.5改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流程。根据规定,并依托企业能源中心,识别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工艺,分析计量过程要素,对涉及人员、计量器具、计量方法和使用环境条件实施定期监管,及时发现计量数据变化异常,及时从能源中心数据平台反馈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情况,分析数据异常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结束语
开展能源计量统一工作,既是企业能源结构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合理用能以及提升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的保障,又是企业提升能源管理水准、加大能源管理力度的重要基石。该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仅能减少企业非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社会环境的毁损与污染与生产成本,还能够正确、可靠、科学地指引企业节能、能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尽管当前在能源计量统计中企业还存在大量问题,但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已转变成企业实现达成节能减排、减少生产成本的目标的终南捷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58-02
一、“立”中,易忽略的细节
“立”是指立定跳远时的预跳站立姿势。即身体正直,两脚与肩同宽,平行或微内扣,前脚掌踏实后脚跟虚,五脚指扣地。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两脚站立的细节。学生两脚站立通常表现为:“并脚式”“阔立式”与“外‘八’字式”三种预跳站立姿势。如表1中的这几种预跳站立姿势,都限制踝关节蹬地产生向前上的作用力,难以达到最佳起跳初速度。
解决方法: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预跳站立姿势,加强示范与讲解,提高学生的认知度,纠正学生的站姿错误;其次,教师要着意培养学生在练习前先观察自己的站立姿势的习惯,以便纠正站立姿势中的一些细节性错误,保证起跳前准备准确充分。
二、“跳”中,易忽略的细节
“跳”即立定跳远的蹬地起跳。在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的细节是学生在蹬地起跳瞬间身体姿态。身体在起跳瞬间的身体姿态直接影响腾空技术的完成。其主要表现为:直体与屈体两种形式,直体主要表现为,蹬地起跳瞬间身体基本呈一条直线;而屈体则身体在髋关节处有明显弯曲(表2)。当同一作用力在这两种姿态中时,力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屈体时蹬地作用力不能完全作用在上体,因此影响跳远成绩。
解决方法:首先,安排学生原地直体向上跳起。可在身体正上方位置设置目标进行触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蹬地起跳时,感受起跳与身体姿态之间的关系。而后,可逐渐前移目标,至适当的起跳角度,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蹬地起跳后的身体姿态。
三、“摆”中,易忽略的细节
“摆”即立定跳远中的摆臂。这一技术环节是立定跳远教学的重点。如果把起跳当做立定跳远初速度的话,那么摆臂就是加速度,是起跳后向前力的延伸,是控制身体空中与地面角度与空中身体姿态的重要因素。但在教学练习中,我们往往只关注摆臂的形式,而忽略了摆臂的“发力点”这一细节。不同的“发力点”,影响不仅仅是作用力的大小,更影响着腾空时身体姿态及后续技术的完成。学生摆臂中的“发力点”大致表现为:肩部发力、肘关节处发力与掌腕处发力几种形式,主要体现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表3)。
解决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两手握轻物的提示性练习,进行原地强化摆臂技术训练。也就是在摆臂时手握轻物进行“发力点”发力的暗示性练习,来纠正摆臂中“发力点”模糊的细节问题。而后,在结合设置虚拟摆臂最高点加以辅助摆臂练习,巩固完整的摆臂技术。练习的方法是:练习者在远端(一般是最好成绩)的目视高度位置设置“标示”(如气球、小三角旗等软物),进行跳起后摆臂的练习。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立定跳远正确的摆臂动作与摆臂高度,有利于控制起跳角度与身体姿态。注意在设置练习时要指导练习者,一方面要注重摆臂,另一方面不能刻意去够“标示”,防止摆臂动作变形。
四、“收”中,易忽略的细节
“收”是指腾空时收腹举腿往前伸的技术动作。大多数教师都关注学生“提膝收腹腿高举”的技术动作,而忽视了这时头颈姿态对技术动作的影响。由于学生关注自己立定跳远的成绩,所以在练习中会不自觉的用自己的最好成绩作为目标(如学生的最好成绩为2米,在立定跳远时,眼镜就不自觉地看2米附近的线段),这就形成了“目标位置”。这种“目标位置”极易导致起跳后的低头含胸。而低头含胸又直接影响到“提膝收腹腿高”的完成,这种动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压制了跳起向上的力,因为我们常说:抬头挺胸,那么低头就务必含胸。所以低头含胸导致屈体,蹬地起跳力被消弱,达不到起跳的效果;其次,缩短了滞空时间与影响了技术动作完成的空间,压制了“提膝收腹”,限制了“腿高举”,使技术动作无法完成,制约了立定跳远的成绩,甚至产生伤害事故。
解决方法:首先,教师应强调立定跳远从“起跳”到“收腹举腿往前伸”一直要保持头颈放松,防止头颈僵硬产生的上身紧张,动作不协调。其次,明确“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可根据学生立定跳远的最佳成绩向前移40~60厘米的位置进行设定,“过近,心不到而气不足,有高无远。过远则会上体前扑,重心偏低,来不及收腿而不会远”。同时必须指导学生,起跳后不要刻意去关注“目标位置”,要保持头颈与上身放松,逐渐忽略“目标位置”。
五、“落”中,易忽略的细节
“落”就是立定跳远的落地技术。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脚跟刚接触地面,迅速屈膝前跪,送髋的技术,而忽略了“落”两臂积极前摆的动作细节,使得落地的反作用力让练习者后倒撑地乃至后坐。两臂积极前摆绕环的动作细节是指,落地主动结合屈膝前跪送髋的手臂积极前摆的动作。其主要是起着平衡身体与顶髋前移重心的作用,能有效的抑制身体后倒后坐,以保证立定跳远的落地点,提高成绩。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对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经过学者长时间潜心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基层的指标,包括技能、效率、效益三项指标,这三项指标又各自包含了另外两个二级指标。比如,效率指标包括企业的生产和执行效率;技能指标包括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员工的专业技能;效益指标包括财务效益和市场效益。而二级指标下包括了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例如,管理技能包括管理者的组织、计划、领导能力;生产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技术推广率;市场效益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
2.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战略性导向
战略性的效能评价是指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协调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需建立战略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源规划、团队合作能力等。设立战略性导向的目的在于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完全契合。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需要员工与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和企业的层级结构和功能性政策相吻合。
2.2过程性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需要有技术性的目标。包括保护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回报人力资源等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充分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执行情况。员工能够领悟到组织积极向上的核心精神,让管理效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从而让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2.3协调性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内外部环境相协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一直要考虑的因素。内部协调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中专业人员和一线人员的相互协调,同时也是各个职能之间的相互协调。
2.4结果性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结果有两个方面。其一,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其二,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3.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的意义
3.1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这个经济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素质高、技术全、知识新为目标,不断地完善自身。全球的竞争趋势由经济竞争逐渐变为人才竞争,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素质 ,同时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应意识到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准备,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基础。评价指标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从而为企业创造利益,推动企业发展。
3.2有利于制定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有效合理的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在人才竞争的时代中获得优势。21世纪,无论是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的变革,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效能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指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主要体现着人才的培训和选拔两个方面。
3.3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纠正企业在决策上的偏差,从而避免相关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让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的人迅速被赏识,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目标,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活动。
3.4有利于引导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费用的消耗情况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投入状况,让企业深刻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是企业调整决策和有效增加投入的依据,能够改善员工的态度,提高职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在企业成长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而计划的制定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此外,管理者根据效能评价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利润。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和组织方式,进而决定了组织内职位设置的数量和结构。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劳动效率更高,需要的纯体力劳动者越来越少,但是要掌握新的生产技术技能的专业人员却供不应求。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紧缺与非专业劳动人员的供大于求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日益增长的矛盾。2.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主要是对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素质及人力资源结构进行规划。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限于人员的招聘及简单的人事管理,而对于适应整个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与政策还没有有效的制定。这不但阻碍了企业管理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拖慢了企业发展的步伐。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也是对员工学习态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及其自身潜能不断激发的过程。当前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大大缩减人力资源培训的开支,忽略员工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不但没有提高员工的技能,还降低了员工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从而影响自身工作业绩。同时,许多企业还缺乏有效的培训与开发体系。有效的培训与开发体系是针对员工的特长与缺点,与企业的战略要求相结合对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不但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4.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体现企业的价值,而有效的薪酬管理可以鉴别和激发员工的潜力。通过对企业当前发展的特点及管理定位来制定客观、切合实际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是企业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员工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其次,没有对员工的技能水平及平时表现与企业工作条件及管理水平相结合而实行相同额薪酬管理,极大地压制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容易造成高级人才流失。
改善措施
“四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广大职工正确面对煤炭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坚持以安全为根基,强化安全,确保安全;坚持以效益为核心,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一切措施和方法,紧盯效益不放松;坚持以队伍为根本,把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四无”目标:决策系统无失误,管理系统无缺陷,操作系统无违章,运行结果无缺憾。通过科学决策,闭合管理,狠抓落实,实现公司发展目标。通过不懈努力,逐步从“四无”到“四精优”,再到“四卓越”,引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精”驱动:从“精细”,核心是量化做细标准;努力到“精准”,核心是做对,提高正确率;再到“精确”,核心是做好,提高准确度;“精益”,核心是做优,追求卓越;最终实现“精美”,核心是做美,增强美感,提高幸福指数。
“六大”体系:构建标准导引体系,实现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时、每一处、每一物都有标准;构建现场管控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掌控能力和水平;构建成本控制体系,提高成本管控能力;构建价值提升体系,实现企业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构建素养攀升体系,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构建考评激励体系,确保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二、流程再造,过程控制,全面建立“4456”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有力支撑
冀中股份公司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专注于支撑要素的规范化,突出过程控制,实施了管理、业务、操作等流程的再造,建立了标准明确、职责清晰、管控有力、管理规范的“六大”支撑体系。
一是构建全要素标准导引体系。
各单位按照公司《建立5E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各岗位的基本行为标准(即操作规程)、工作责任标准(即职责任务)、工作流程标准、相关知识性标准、岗位技能标准、岗位指导性标准等,形成了《岗位作业指导书》,实现了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物物有标准。
二是构建全时空现场管控体系。
运用6S管理和编码、定置、标识、看板四项管理技术,加强对各专业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使岗位环境更有序;强化岗位菜单式交接,使岗位操作考评更具体;严抓干部走动式管理,落实“九定十二查”的相关要求,使岗位检查监督更有力。
三是构建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推行全生命周期和岗位价值管理,完善内部市场化管理,强化关键环节控制,加大班组成本考核力度,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以强化源头控制,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岗都是利润源。
四是构建全方位价值提升体系。
推行岗位作业价值管理,对班组、区队、矿井的设备故障率、生产事故率、投入产出率实施效率和效益的“双效”评价分析与管理。实施“生产精细控制、品种精细分析、市场精细定位、产品精细加工、销售精细管控”为主要特点的精益营销战略。深化细化挖潜,向管理要效益,实现企业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
五是构建全员素养攀升体系。
开展基层、基础、基本功等建设,苦练绝招、绝技、绝活等系列活动,筑牢知识功底,增强专业功力,提高技能功夫,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攀升。
六是构建全面考评激励体系。强化班组ABC三卡考核,严格与职工收入挂钩,施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使月度抽查与季度验收相结合,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三、动力内生,活力迸发,充分彰显“4456”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客观效能
冀中股份公司通过打造精细化管理体系,挖掘了潜能,提高了素质,激发了活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安全掌控能力大幅提升。
实现了现场作业精细化管理,“九定十二查、五带五拓展”式的干部走动式管理,加强了现场检查力度,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公司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率100%,高产高效区队数量集团领先,邢东矿连续7年实现安全生产。
二是职工素质显著提高。
在“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中,收集整理员工对精细化管理、挖潜增效等方面的金点子500余条,完成140多个挖潜增效重点项目,形成了先进操作法100例、精优管理法70例、挖潜增效项目90例。创新运用井下矸石充填开采新技术,探索了一条绿色开采新路子,建成了国内首家井下洗选系统,公司东庞矿6.5米极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架综采创出历史纪录,涌现出了公司“首席职工专家”张延广、“机电神医”田权和全国“最美青工”黑保军等一大批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