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业工作要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2014年,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多措并举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主要目标是:实现粮食总产量0.7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稳定粮食生产。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发展水果干果产业。在2013年发展核1000亩的基础上,今年将积极争取,在发展核桃种植2000亩,在稻香、两村发展脆红李1000亩;二是继续发展烤烟种植。全年计划种植烤烟1700亩,主要在种植基础较好的、两村发展,切实提高种植水平。三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天堂两村各发展赶黄草种植500亩,继续在狮龙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亩。
(三)大力发展养殖业。加强以村为中心的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扶持村肉牛专业合作社,推行以“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年出栏肉牛2000头,发展生猪养殖和土鸡养殖,实现年出栏生猪3.5万头,土鸡8万只。
(四)加快扶贫攻坚步伐。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实施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加强灌溉水池、生产便道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落实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实施稻香、、、村叙大铁路29户拆拆迁户异地扶贫搬迁及其配套泥结碎石路建设。
(五)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通村水泥路四条,分别是通村公路,春灌之前,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并争创优质工程,争取狮龙村提灌站建设。加快村和村安置点扫尾工程建设,完善路面硬化和外观装饰。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实施农村惠民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务培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保和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七)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县上部署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林业所有人的管护责任,加强森林防火的机制建设,确保森林安全。
(八)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蔬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及兽药残留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保一创”的总体要求和《农业发展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地抓龙头、上项目、壮基地、兴产业,努力推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50.7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27.87亿元,增长3%;林果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增长5%;畜牧业产值达到12.18亿元,增长7%;水产业产值达到9.25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36元,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达到135家。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达到70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达到38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4家,达到9家;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二、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
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旅游业发展,突出规模化种养、专业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培育各类特色园区和种养基地。
1、种植业: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瓜菜为主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推广“两菜一粮”模式,加快发展露地瓜菜。坚持冬暖式大棚、大中小拱棚一起上,大力发展设施瓜菜。依托产业基础,着力抓好绿色有机大蒜生产和鸡腿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种殖。在贯中大道、州商路、滨湖大道等道路两侧和其他适宜莲藕生产区域,积极发展莲藕生产。年内,新发展瓜菜面积11.7万亩,达到3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大棚0.47万亩,达到0.9万亩;新发展早春土豆3万亩,达到4.5万亩;新发展优质大蒜2万亩,达到9万亩;新发展食用菌35万平方米,达到90万平方米;新发展莲藕0.4万亩,达到1万亩。重点抓好州城街道徐庄高效农业示范园、街道稻屯洼高效农业示范园、接山镇郑发设施蔬菜、大羊镇清水坦设施蔬菜、梯门镇东柿子园设施蔬菜、旧县乡北吉城食用菌、斑鸠店镇有机大蒜、银山镇杨庄设施蔬菜、戴庙乡王常设施瓜菜、商老庄乡农业示范园、新湖乡李楼食用菌、沙河站镇韩圈有机蔬菜、吴桃园设施瓜菜、彭集镇龙崮设施蔬菜等14处种植基地。
2、林果业: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名特优果品。同时,搞好黄金旅游线路标准绿化带建设,提高观瞻效果和经济效益。年内,完成经济林1.5万亩(其中,核桃1.35万亩),苗木花卉2000亩,速生丰产林0.6万亩,荒山造林0.9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5%。重点抓好13处林果基地,包括大羊镇王庄、大羊镇西北村、接山镇中套、接山镇山神庙、街道王村、街道东海子、梯门镇东瓦庄、梯门镇西沟流、旧县乡尹村9处优质核桃基地,接山镇馨园、街道利欣2处苗木花卉基地,街道无盐大樱桃基地、接山镇鑫源酒葡萄基地。
3、畜牧业:坚持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年内,全县规模畜禽饲养场达到1800个,牛、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9万头、110万只、80万头和1800万只,奶牛存栏突破0.9万头,特种动物存养量达到9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万吨、5.7万吨和2.3万吨。重点抓好18处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包括接山镇溢隆、银山镇宣博、州城街道南门、戴庙乡兴达、戴庙乡三里庄5处奶牛养殖基地,新湖乡王楼、新湖乡后泊、斑鸠店镇堂子、银山镇毛山头4处肉鸭养殖基地,老湖镇李台、戴庙乡金山洼、新湖乡姜口、商老庄乡巩庄4处麻鸭养殖基地,老湖镇西三村、老湖镇南辛庄2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大羊镇苑庄、戴庙乡后张2处生猪养殖基地,接山镇下套肉牛养殖基地。
4、水产业:坚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渔业并重,突出发展黄河鲤、乌鳢、甲鱼、黄颡、螃蟹、观赏鱼等名优水产品养殖,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年内,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万亩,湖“三网”养殖面积2.8万亩;名优特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预计水产品产量达到7.2万吨,其中养殖产量5.5万吨,捕捞产量1.7万吨。重点抓好戴庙乡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商老庄乡藕鱼混养示范基地、新湖乡鲤鱼标准化养殖基地、老湖镇王台观赏鱼养殖基地、银山镇草鱼养殖示范基地、湖品牌水产品生产基地等6处养殖基地。
(二)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培优扶强一批。年内,力争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山东八里香食品有限公司、泰安姜仔鸭食品有限公司、湖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县正亮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山东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郑佳食品有限公司、泰安香糊食品有限公司、山东聚隆牧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晋升为市级龙头企业。二是引进新建一批。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对上争取和资源整合等多种形式,谋划论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型、流通型、旅游观光型、生产服务型的农业龙头项目。年内,各乡镇、街道确保新发展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力争新增2家以上。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一是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培植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24个,争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家,新建和改扩建自然养猪法饲养场20个;新增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达到4万亩。加强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规范化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和假冒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行为。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年内,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0.6万亩、2.3万亩、2万亩,新认证特色农产品12个。
(四)切实搞好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农业市场化
狠抓农产品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农产品交易会、农博会、推介会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推介我县名、优、特农产品,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的力量,形成营销合力,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全面改造斑鸠店大蒜、彭集花生等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围绕湖水产品、特种动物等农产品基地,积极新建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手段先进、管理科学、辐射面广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五)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化
做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依托山农大、省农科院等大中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健全由专家、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辐射户组成的技术指导体系,和由农技推广机构、科协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相互配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技服务网络。整合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认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小河道疏浚治理、无盐引汶(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家级汇河段治理工程、省级汇河治理项目、2.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同时,积极搞好稻屯洼平原水库、戴庙引黄灌区改造、二十里铺引湖灌区改造、流泽拦河坝重建、北部山区雨水集蓄等工程项目策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上级立项并尽快实施。二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确保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3万千瓦,同比增长5.6%。小麦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到6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应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全县安全无疫。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和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七)积极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信息中心,研究确定土地评估、信息、交易规则、用途管制等相关制度,在接山镇、街道、彭集镇、沙河站镇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完善,抓好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年内新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扎实搞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机动渔船燃油补贴、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资金。
三、推进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农业是民生之本。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分工乡镇长、分工主任以及农口各站所负责人都要建立各自的高效农业示范点或种养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农口部门要以培植在全市、全省有较大影响、全县最高水平的亮点和典型为目标,按照产业链分工和部门职责,在指导面上工作的同时,加大新亮点的培植力度,抓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基地等方面的亮点。农口各部门班子成员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也要建立各自的示范点,搞好全方位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区委七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抓统筹、强基础、促发展”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农村民生改善,为全面构建“五彩”,打造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提供基础和支撑,努力实现全区“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开局。
二、工作重点
根据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建设两大平台
——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以“两区”建设抓手,推动农业布局优化、规模集聚、经营集约、产业融合、功能拓展,切实保障粮食生产,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性投入7.5亿元,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7.7万亩,总产量12.7万吨。
——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平台。以管理促发展,加强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全面推进“三资管理向一个平台集中”。在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2011年要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完成两项改革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今年要在“两分两换”试点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的基础上,完成区内所有行政村的股份化改革工作,切实转变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城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加快二三级管网改造建设,妥善处置供水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确保在年底前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管理”的改革目标。
(三)优化两张网络
——优化城乡“绿网”。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积极推进田园城区绿网规划和建设。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300亩,全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7.9%以上。
——优化区域“水网”。以管理、保护、开发为重点,梳理整合改造河网水系,提升水环境,开发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三、主要措施
(一)做大发展平台
一是优规划。科学编制“两区”规划,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更加注重规划的统一性和操作性,切实保障规划的执行和落实。2011年要继续积极向上对接,主动做好新一轮园区的申报立项工作。二是聚要素。加大流转力度,促进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优先向农业园区集中。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新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面积1万亩。三是抓建设。重点加快总面积1.54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其中3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示范区)和1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园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7个)范围内“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2011年要确保凤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出形象、出效益。
(二)着力招商选资
一是增合作。立足本地优势,加强内外交流,强化战略合作。全年确保引进区外内资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二是选项目。积极吸引优质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我区现代农业,全年引进产业层次高、特色优势明显、联动发展功能强、带动作用显著、规模适中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10个以上。三是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带动面广,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创建省、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和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3家以上。
(三)加快项目建设
一是明重点。调整充实“三农”项目库,要拟定一批政府投资项目,推出一批对外招商项目,包装一批向上争取项目。二是定职责。要建立重大农业项目区、镇联动推进责任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优服务。组织开展“项目推进服务年”活动,积极做好项目的主动对接和跟进服务,在建项目抓进度,已签项目抓开工,在谈项目抓签约,意向项目抓跟踪。同时,要着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土地、政策、资金等实际问题。
(四)拓宽发展领域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全年优化推广“万元千斤”等现代农作制度创新模式2万亩。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花卉、实用菌等新兴产业,有序开发水域经济功能,推广发展渔、菱、水生蔬菜等。三是实施“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物流业,探索立体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的发展路径,积极鼓励本地农业“走出去”发展。
(五)强化发展基础
一是抓保障。切实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完成100座泵站改造任务,建设渠道15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进一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二是抓防灾。完善预案、理顺体制、整合资源,建立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切实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等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水平。三是抓生态。深入开展“关注森林”行动和绿色系列创建,积极推进东南水系治理,加快实施以余丰塘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全年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和市级绿色小城镇各1个,省级森林村庄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3个,整治疏浚河道131公里,河道绿化30公里。
(六)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强化食药安全监管能力。巩固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区、药械数字化监管示范区“三区”创建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组织开展有“橙色—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行动计划”,努力筑牢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屏障。三是强化为农服务能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农经惠农服务队和药监蓝盾服务队作用,不断完善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现代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农口系统的服务品牌。
(七)注重工作创新
一是抓亮点。要深化与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的战略合作,结合我区在统筹城乡发展、现代农业转型、畜禽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炼总结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二是攻难点。全面推进农作物秸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积极创建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区。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源头监管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保重点。要继续突出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着力培育一批种养大户,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要通过组建劳务合作社等途径,促进参与“两分两换”的农民再就业,增收入。
(八)狠抓品牌建设
一是抓标准。建立和完善主导产业生产标准,继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年新增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农产品。二是抓品牌。积极发展品牌农业,通过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年创建3个省级以上农业名牌(含省著名商标)和一批市级名牌(含知名商标)。三是抓营销。抓住品牌优势,依托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及周边各大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区内外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使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区农产品销售额的35%以上。
(九)优化完善政策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长期的任务。各执法单位要紧紧围绕“机构设置正规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经费装备保障化、监督管理制度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五个方面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切实提高我县农业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把工作重点放在理顺农业执法队伍的关系和有效提升整体行政执法能力上。一是建立综合、专业执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标准统一、反应迅速、执法有力、行为规范的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做到协同监管,各有侧重,各司其职。二是各执法机构要强化程序意识和执法技能。农业部去年重新修订新了《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农业行政执法基本文书格式》[附后],要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认真学习,熟练掌握。2013年之后立案的,一律启用新的执法文书。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管的重任意识,有效开展工作。四是规范农业权力执法.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农业行政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参照执行标准》执法办事[附后]。涉案自由裁量处罚权个案违法所得2000元以下的,处罚金额3000元以下的,经局法制部门审查核准后由涉案乡镇综合站依法处置;个案违法所得2000元以上的,处罚金额3000元以上的,经局法制部门审查核准后由行政执法大队依法处置。五是强化农业法制机构和法制员队伍建设,认真负责对行政执法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行政裁量等合法性审核把关和监督指导。
(二)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我县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虽然已基本建立,但存在的问题很多,机构还十分脆弱,今后必须在不断加强和完善上下功夫。综合执法是方向,随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不断深入,综合执法将逐步得到加强。推进综合执法不能松懈,要督促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该办的事情办好,人员不行的要抓紧培训。要尽快把综合执法机构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规范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上来,要有针对地组织一部分综合执法精兵强将进行现场执法指导,传帮带办案,也可以跨乡镇学习交流,督促他们尽快履行职能职责。农业部从去年开始进行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要抓好自已的典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三)积极主动开展政策调研。
政策调研是我们政策法制工作的重要一环,要克服重法制轻调研的传统习惯,把政策调研抓起来。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好切入点,把握关注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农业重点课题研究。一是要继续关注和推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映,跟踪分析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意见及建议,确保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并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要加紧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研究。要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积极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在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经营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要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特别是围绕推进和落实本乡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关键问题,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提出符合实际、有较大影响力和超前的政策建议,供本级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为农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第一要务是抓好粮食生产。我市人多地少,粮食自给率不到40%,要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基层干部抓粮食、广大农民种粮食的热情。广泛开展高产创建,建立省级水稻高产千亩示范方30个。加大优良品种、统防统治、测土施肥等技术应用,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广水稻主导品种面积80万亩,实现粮食单产410公斤以上。各地要把多种早稻、多种旱杂粮,抓规模大户、抓全程服务,抓面积落实,抓乡镇村重视作为增产增收的主要举措,确保全市早稻播种面积12.5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194万亩、粮食总产74万吨以上。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稳定主产蔬菜基地,进一步开发山地蔬菜、设施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3万亩,不断丰富市场供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新启动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6万亩。认真落实生猪、奶业扶持政策,增强主要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生猪饲养量20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果茶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市新发展果园2万亩,换种改植和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0.2万亩,优化改造果园10万亩。
二、加快“两区”建设,提高建设档次和水平
要确保“两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严把建设进度和质量关,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建设效果。一是抓落实。严格“两区”规划实施,切实抓好建设责任、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和配套服务的落实到位,确保规划进度不耽误、实施方案不走样。加强考核和检查督促,加强经验交流,深化“两区”创建工作。今年,确保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96万亩,年内基本建成1至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二是提质量。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创建,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生产技术装备,“两区”和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率分别达到100%和95%。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努力使“两区”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产出效益全面提高,真正体现先进性和示范性。三是建机制。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强化支农资金整合,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加强项目包装推介和招商引资,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年内农业利用外资和工商资本不少于20家。完善“两区”地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健全“两区”管理机构,争取实体化运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四是积极推动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仙居独特的人脉优势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三、加强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深化安全供种体系建设,强化种子质量管理与品种管理,落实农作物储备种子105万公斤。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责任制,强化免疫、检疫、监测等综合防控措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牢固树立现代植保理念,加快推进农作物统防统治的专业化。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95万亩、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5万亩。加快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防重大病虫害发生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做好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工作,开工建设2012年国有垦区危房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基本完成去年启动项目的建设并交付使用。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2个、示范村32个。扎实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确保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死亡人数不突破省下达指标。继续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组织开展“瘦肉精”清缴行动,深入推进“瘦肉精”等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产品监管,逐步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的制度,农产品省级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完善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大力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深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现有种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利用,加快培育种业骨干龙头企业,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依托、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建立督查反馈机制,落实去年上海农产品交易会期间,科研院校(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洽谈会上签订的科技合作项目。完善财政支持保障机制,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引导社会力量从事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开发。
五、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和畜禽排泄量与种植业消纳量相匹配的原则,创建畜牧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特色畜牧业精品园。完成10家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认定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示范企业(合作社)2个、示范项目10个。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场整治,建立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11月前完成126家畜禽养殖场年度整治任务。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实施率达53%。不断推进绿色认证工作,提升“三品”创建水平,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12个,通过“三品”认证产地面积8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亩(次)。扩大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立体种养等新型农作制度应用,探索畜禽排泄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6%和78%,不断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沼气供气、沼肥利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应用、生活污水处理等技术,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农业。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0.5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0.8万立方米、沼气用户800户,新增太阳能热水器3.5万平方米,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74%。
六、培育农业新型主体,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一是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动合作社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新建成100家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规模养殖场联合组建新型合作社,推进饲料生产主体与新型畜牧合作社和大型养殖场的联合。鼓励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或以产业、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整合与重组,新培育30家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强社。今年,合作社发展要着力在联合社工商注册、合作社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产业带动力强、与农民利益联接紧密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争取新增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两区”建设、农产品基地开发、加工技术改造和发展订单生产。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经营和创办连锁专卖店,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农副产品出口比上年增3%。以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为重点,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推进集团化种业核心企业培育。三是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00名,培训“阳光工程”学员800名,新招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学员1000名、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60名,着力提升他们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参与我市农业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农民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
七、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行“3+X”服务模式,全市启动建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0个,创建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2个。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积极举办柑橘节、文旦节、开采节、茶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组织参加各大展示展销、评优评比活动,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搭建市场信息网络沟通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网上销售。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专业市场、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一批新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多元化服务,推动农业服务从产中作业服务向产前农资供应和信息服务、产后产品销售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等延伸。积极发展农机化服务,推进工厂育苗、机插机收等服务,新增先进适用农机装备1万台(套)。大力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推广水稻机插面积13.5万亩,新建水稻育秧中心6个、粮食烘干中心12个,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7万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生产、科技、政策、农产品买卖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
八、强化农村经营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探索整村、整组连片集中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新增规模流转面积2万亩,为吸引工商资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深化村级财务审计和财务公开,完成1600个村集体经济审计和财务清理,完成9个村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今年有新的突破。继续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采用资源开发、物业租赁、资产营运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资金,规范提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确保不发生农民负担恶性事件。
九、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重点培育发展10个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100个粮果菜畜标准化示范园场,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2万人次。合作社建设要达到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发挥实效的目标;标准化示范园场要达到具备规模、管理标准、示范性强的目标,其中:果品基地24个,蔬菜10个,粮食6个,养殖业6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按照局属各单位工作性质,细化任务分工,协同完成。年内要举办培训班150场次以上,选定的100名农业技术员每年入户开展科技指导10次以上。
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以果蔬特色高效产业为主攻方向,通过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品牌效益,通过膨胀基地规模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品营销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形成地域品牌优势。
1、扎实推进“三品”认证工作。按照政府扶持、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加快“三品”认证步伐。种植业产品要在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向有机食品发展,同时抓好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养殖业产品要在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基础上,实现绿色食品认证的新突破。年内,全市新增“三品”认证8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
2、加大农业品牌基地创建力度。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战略,发展7个名优农产品品牌基地,重点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注册认证、产品推介销售、定点市场培育等,逐步彰显品牌效益。在扩大绿色草莓基地规模和销售市场的基础上,再创建东宝有机大葱、威龙有机葡萄、春龙有机苹果、北马绿色大姜、东江毡王无公害韭菜、兰高郑忠喜生猪等6个农业品牌,实现产品通过质量认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张、带动能力全面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建设目标。
3、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果业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大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保护地栽培;畜牧业以养殖场的标准化改扩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本、无公害养殖。2012年,全市果蔬新增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
三、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2年,全局要立足招商引资这一重点,积极对上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做到对接早、立项快,开工早、进度快,确保建设质量的高标准,一次性通过上级的验收,打造出全市农业项目建设的精品工程。2012年重点项目包括:投资100万元的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建设项目,投资400万元的黄城健坤猪场瘦肉猪基地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投资400万元的六和养殖有限公司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投资60万元的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以及小麦宽幅精播、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农业产业化贴息、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同时,要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年内,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7个、级15个,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达到33万吨。
四、实行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强化农资市场监管。重点是从农产品的源头控制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一是严把入口关。从进货渠道普查入手,对全市农资经营业户农资采购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堵住假冒伪劣农资的进入通道。二是加强农资销售环节的监管。抓好农资出售、营销记录以及从业人员诚信守法教育,特别对重点季节、重点市场、重点销售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农业执法的全覆盖,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运营。三是将农资打假与扶优推介相结合。在农资市场活跃的春秋两季,开展农资打假与扶优推介相结合的专项行动,组织优质农资推介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农资质量识别和依法维权知识,营建农资监管的社会氛围。四是强化责任与培训。年内,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执法人员、经营业户和农民群众2000人次以上,抓好承诺书和责任状的签订工作。
2、强化农业生产监管。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从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入手,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运输储藏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
3、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依托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重点领域,加大例行检测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开展农产品检测200次,检测样品1000个以上。
五、保护与发展并举,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依托生猪标准化饲养场改扩建项目,抓好标准化饲养场建设,提高全市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稳步发展猪、鸡两大主导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等食草动物,加快畜禽良种的杂交和选育步伐。
二是强化畜牧兽医执法。加大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生鲜乳收购市场和种畜禽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实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加大后续监管力度。
三是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强制免疫、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率、持证率、合格率保持100%。
四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按照“扶优、扶强”和“招优引强”的原则,在扶持本土畜禽加工企业扩张规模的基础上,引进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同时,加大畜产品生产和认证工作力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到年底,全市畜禽存栏量达到猪31.6万头、牛2.1万头、羊8.6万只、家禽700万只,畜禽出栏量达到猪47万头、牛1.2万头、羊11万只、家禽2140万只,肉蛋奶总量达到22.5万吨。
六、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管理。重点完成土地延包收尾、经营权证书换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三项工作,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按章理事。
(二)、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必要经费,并落实相应工作场所、设施、设备,夯实工作基础,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二、严肃工作制度,规范执行机制
(一)、主动公开制度。遵循“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原则,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推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审核、、更新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二)、依申请公开制度。结合2010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遵循“依法、平稳、有序”原则,规范和优化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提供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统一规范申请处理文书,为公众提供诉求的渠道。
(三)、保密审核制度。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积极探索,稳步实践,既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防止因公开不当导致失密、泄密。指定机构负责保密审查,明确保密审查的工作程序和责任。
(四)、公开台账制度。整理并形成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机构、人员、制度、月报、年报和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于公开记录等台账。
(五)、责任追究制度。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原则。
(六)、考核办法。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单独纳入年度考核范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要求;通过抽查、通报、表彰等形式推动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相配套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激励机制。
三、拓展公开渠道,加强载体建设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更新维护职责,加大更新力度,加快更新速度,丰富公开内容,深化公众参与功能,做好依申请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
四、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公开行为
(一)、做好统计上报工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和月度报告工作要求,抓规范、抓督促、抓落实,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二)、注重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月报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和信息公开数据。
(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动机制。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结、规划、指导、监督和推进,形成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违规有追究的工作机制和以目标考核为导向的推动机制。
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措施,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任务,做到人员、投入、工作和责任四到位,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规范性文件后,自之日起15日内报区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建立对规范性文件定期评估、清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使规范性文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促进依法行政。
三、进一步健全“三合一”平台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管理制度、行政权力信息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行政权力和办件信息网上公开制度、行政权力运行投诉处理制度、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公众评议制度以及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三合一”网络平台网上运行的监管,实现所有行政权力全过程实时网上运行和网上全程动态的监督,约束执法权力,提高执法水平。
四、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对经营户调运执行“谁调病畜谁负责”的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定期安全监测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开展集中性的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落实水政巡查责任制和考核办法,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区域。针对一些情节严重、影响面大、严重妨碍河道行洪、群众反响强烈的水事违法案件,联合城市执法、规划、土地、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专项行动,进行严厉打击。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畜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按照农业部党组确立的“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工作主线,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1.持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500家国家级示范场,加强示范场监督管理,引导发挥示范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加大适度规模养殖扶持力度。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重点明确畜牧业节本增效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
2.加快推动饲料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组织开展部、省级示范企业创建和省级饲料管理评估,督促各地落实饲料行业管理工作。研究推进饲料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广散装饲料,促进饲料工业与畜牧业融合发展。
3.提升奶业发展水平。办好第二届中国奶业D20峰会,充分发挥D20企业联盟作用,使之品牌化机制化,引领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引导支持企业自办、收购、托管、参股奶牛养殖场,指导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化,提升奶业组织化、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落实液态奶标识制度。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
4.加大粮改饲试点力度。组织召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暨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进会,以“镰刀弯”和黄淮海等地区为重点,扩大粮改饲试点实施范围,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加强试点工作考核与技术指导,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切实推进试点工作,努力确保试点成效。
5.抓好现代草牧业发展。大力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草畜配套,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扶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增强奶牛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以肉牛、肉羊和奶牛为重点,兼顾兔、鹅等特色品种,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6.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组织召开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7.加快推动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组织开展重要农副饲料资源调查,完善饲料原料目录。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8.着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补奖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推进天然草原改良,研究完善退牧还草政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试点,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大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力度。
切实保障质量安全
9.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以卫生指标、禁用物质和牛羊源性成分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强化检打联动,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以防止非法添加、查找潜在风险、强化原料把关为重点,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加强监测结果研判运用,强化检防联动,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10.继续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继续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监督抽查中增加牛羊养殖场抽检数量,异地拉网监测中增加对外调活畜问题多发地区的突击抽检。健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的案件查处机制,加大跨省案件督办力度和工作薄弱地区督查力度。继续组织开展“瘦肉精”速测产品质量评价,指定技术机构开展可疑样品筛查,强化对基层监管的技术支持。
11.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国奶站和运输车的动态化、精准化监控。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严厉打击生鲜乳违法添加行为。以D20企业奶源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和控制措施为重点,编撰中国奶业质量安全报告,宣传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
12.大力推进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全面实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遗传改良计划,扎实推进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育种工作。建立种猪育种评价体系,推进中国荷斯坦牛全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加快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大种畜禽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完善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家畜品种改良。提高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基因库保种能力,促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13.强化畜牧业科技支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及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强化优质饲草料作物品种选育和区域适应性研究,加快饲草料栽培管理、青贮调制加工、饲养饲喂等技术示范推广,依靠技术集成创新和组装配套,指导基层的科学生产和高效应用。加强与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及科研教学机构的协调互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技术优势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继续做好畜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大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
14.加强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规模养殖场和种畜禽场直连直通直报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和反馈服务互动机制。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自动化监测试点工作,提升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做好统计员培训工作,加大数据核查力度,保障数据质量。加强数据质量建设,推进畜牧业相关业务统计数据的精准化。
15.强化形势分析和预警信息服务。定期开展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市场的跟踪监测与形势会商,做好关键时点的形势分析研判,及时上报和预警预判信息。举办畜牧业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畜牧业监测预警数据的权威性。开展面向养殖场户的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建设试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16.加强畜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促进畜牧兽医监管监测一体化,推动畜牧业统计监测、行政许可、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应急指挥等系统的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深入调研“互联网+” 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积极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建立种公牛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国外畜牧业发展情况数据库。整合升级饲料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饲料生产企业管理精准化。
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17.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开展区域发展布局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政策创设等课题研究,梳理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等,谋划畜牧业中长期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政策体系。开展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模式研究,指导贫困地区推进畜牧产业扶贫攻坚。做好战略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上升为具体扶持政策。
18.全面研究落实草原改革任务。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重点组织开展包括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在内的18项草原改革任务研究,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大草原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强草原执法监督。
19.着力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全国草食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和《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全国“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和《草原休养生息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规划含金量,引领各行业科学发展。
乡镇企业工作要点
一是继续强化政策落实,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全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创业杯”竞赛活动。完善考核方式方法,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继续增强职业技能,搞好农村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围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重点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1年全省完成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任务1万人以上,并且进一步完善各市(州)和重点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站基础工作。
三是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企业间技术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等新机制。由单一开拓传统市场,向开拓新兴市场转变,全面开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外交流合作活动。在对外发展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参加在美国和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开拓欧美新兴市场,增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协作能力。在对内合作上,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营资本向北流动的新情况,积极构建南资北移通道,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到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招贤引智,促进交流合作。
四是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切实解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的基础上,支持惠民农业担保公司全面开展融资担保工作,积极向银信部门争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配合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搞好企业融资和上市的培训工作,提高我省农村二、三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
五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农业部举办的适用技术推广与对接活动,有效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我省9个专业分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抓好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百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支撑的农村二、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农产品加工业工作要点
一是积极协调扶持政策,营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协调,争取尽早出台,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建设监测预警体系,搞好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制订农产品加工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组建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预警网络体系、指标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组织监测分析、专题研究和定期汇总,编制年度报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为进一步发挥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按照《全省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方案》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评选工作,打造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和知名度。
四是启动玉米烘干和贮藏项目,抓好玉米等农产品产后储藏和加工。针对农产品产后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现状,根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要求,将在我省实施玉米烘干和储藏项目,研究总结玉米产后保管措施,控制和减少玉米等农产品的损失。项目成果将在全国推广,目前有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2011年下半年将在部分地方实施。
五是强化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建设。以工作体系化和体系网络化为目标,建立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协调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同市(州)、县(市、区)管理部门的工作联系,形成职责明确、上下互动、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
休闲旅游农业工作要点
一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规划入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我省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五条具有北方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2011年规划建设1~2条精品线路。
二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评选推荐工作。按照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认真组织部分县(市、区)参加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的申报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今年发展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1~2个。
三是搞好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工作。按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的要求,搞好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评定工作。同时按照《吉林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星级评定办法》开展全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星级评选工作,全力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十二五”期间将评定100户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今年根据“评定办法”评选20户左右三星级以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