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5: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专业第二学年总结

篇(1)

经过多年的探索,鄂州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医)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校院融合”是指学校和医院充分融合,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建设实习基地等,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段式能力提升”的培养过程分为三个技能层次、三个时段训练的培养:第一个技能层次为基本护理技能,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的基本护理能力,在第一学年完成;第二个技能层次是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各专科护理能力,在第二学年完成;第三个技能层次是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在第三学年完成,从而达到校院互利双赢、全方位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

一、深刻认识“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校院融合的深刻意义

1.校院融合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校院融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实际的护理职业环境中学习,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学生护理岗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校院融合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保障。校院融合为学生、院校、医院三方搭起了人才供需的桥梁,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4.校院融合是提升专业师资水平的“助推器”。校院融合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善于指导学生的实践,因此,校院融合“倒逼”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深刻认识三段式能力提升的深刻意义

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对护理行业的要求,在聘请行业和课程专家对护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经护理专业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充分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总结高技能护理人才的成长规律是从新学徒,到专科护士,再到高技能护士,根据职业成长三阶段的特点组织合适的阶段培养,来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基本技能到专项技能再到综合技能培养能适应护理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目前“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建设了一批具有校院融合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我校护理专业在校院融合办学理念的提出和国家骨干重点专业建设的发展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已取得初步的成绩,已经申报建设了多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和多家三甲以上的医院护理岗位合作,编撰了11部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二)培养了一支具有工学结合教学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加强了对专业教师的职教能力培养。制定了教师的定期进修制度;选派教师到医院、科研机构等进行培训或参与项目研究;学校和医院也可提供平台,为教师的技术创新创造环境。

2.建立了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了技术过硬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护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校带来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理念。

通过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护理专业教学队伍。

(三)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借助良好的校院融合平台,我们拓展了三十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深度融合的几家医院设立了“厂中校”。

三、目前“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几乎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工作的唯一领导者和推动者。教育主管部门与财政和税务等部门在制定或执行政策和法规方面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由于政府指导或调控的缺位,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必要的桥梁和外力的推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提出一系列鼓励高校工学结合的政策,但是现有政策比较宏观,不具体和不明确,缺乏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技能层次培养,虽然三个层次泾渭分明,但是从学生的能力提升平稳过渡的角度而言,怎样做好三个层次的衔接仍然是一个有待提高的问题。

四、不断完善“校院融合,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协助制定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育的政策和法规

借鉴国外工学结合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看到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来统筹和协调职业教育的工学紧密结合,能有效促进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工学结合在湖北省乃至我国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层面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因而,需要政府和职业院校一起努力加以改进。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根据工学结合教育的需求,修订和完善规范教学行为及其运行的制度,以此来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建立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学考核和奖惩机制,引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第三,建立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时监控教学质量。

(三)做好三段式能力提升的衔接工作

通过整体设计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使“三段式能力提升”过程连贯自然:科学划分了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过程的三个训练时段;其次根据任职要求及新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基础,系统设计三个技能层次的具体内容;建立完善的三段式能力考评体系,学生通过一个层次的学习后,必须经过全面的考核评价,才能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这就要求考核评价体系既起到评估作用又起到过渡铺垫作用;最后结合校院融合的具体实际,按照临床实际工作流程,使三个阶段转承自然合理。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篇(2)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课件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求知欲强,学习自律性好。根据近六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我认识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由女生构成,课堂纪律尤为良好。大部分同学能够很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进度学习,课堂参与度高。对于布置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并且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和课后会就不懂的知识点向老师请教,也会和老师讨论如何能更好地学好行业英语。

2.学习气氛活跃,团队合作意识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并且团队合作意识强,这一点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规定任务的环节中尤为突出。组员间乐于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3.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对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理解不清。行业英语教学主要涉及到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其家属,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沟通的相关表达的教学以及医用文书的写法等。在这其中会涉及到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而因为学生为大一新生,此时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较少,对对话、短文和写作部分出现的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理解上存在困难。而学生英语能力有限,要通过英文去理解和记忆就更困难了。所以这就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根据工作经历,我认识到,造成学生学习行业英语吃力的因素有多个,但是在对比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会看到就算排除各种其他相关因素,医学专业知识对学习行业英语非常重要。比如,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其中最后一年开设行业英语课。由于在前两年的时间内,学生积累了很多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在第三年学习行业英语时,对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有清晰认识和理解。虽然初中起点学生和高中起点高职学生相比,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习惯和心理成熟度等不如后者,但是根据学生反馈以及考试结果分析,学习效果并不比后者差,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有更好表现。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也反映除去医学专业词汇记忆难度较大,其他方面并不具有太大难度。

4.记忆医学专业词汇很困难。这是所有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医学专业词汇复杂,且很多单词由多个字母组成。在老师引入构词法教学后,减小了医学专业词汇的记忆难度,但是也是因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医学专业词汇的理解不够清楚,这也会影响记忆的牢固程度。

针对以上的教学情况,我总结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英语老师专业能力建设。可通过学校引进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的老师、英语专业老师和护理专业老师跨学科集体备课以及英语老师参与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学习,英语老师外出进修行业英语等,以此来促进英语老师专业能力的增强,弥补英语老师由于自身对概念不够清晰、专业知识缺乏,而不能对教学内容扩展和生动讲解行业英语的局限。

篇(4)

本班共51位学生,全体为女生,住校生47人,通校生4人。从生源所在地分析,大部分学生来自xx地区的乡镇相对薄弱的初中,有十五位学生来自xx市区,但主要集中在市区的边缘相对薄弱的初中,故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欠规范;从入学成绩分析,入学总分最高分566.5分,最低分503分,个别学生偏科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两位学生无中考成绩,一位是应届中职毕业生,一位是往届大学专科毕业生,据了解还有一位中职转校生,根据今年普高的入学分数线540分,有11位学生可进入普高学校,故学生总体素质一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处于班级中下水平,受关注度较低,相对各方面能力不是很突出,一些学生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和自觉性、主动性相对不足,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都欠佳,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从开学初的两周情况分析,班级大部分学生对新学期都有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暑期的放纵,状态还没转变,懒懒散散的;从学生就读护理专业的意向分析,经询问调查,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人亲戚的意向而报考了护理专业,有些是因为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好,有些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在询问的学生中只有一位学生是因为自己对护理专业的向往而就读的,故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学习的持续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激发。

经过一个学年的共处,班级凝聚力逐渐增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明显增强,也知道了护理职业对仪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特别高,都能积极配合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努力做好自己,同学间也可以很好地做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但由于有些学生粗枝大叶的习惯,在学校的早晚自修纪律评比中经常性地出现小问题,而被扣分,而且屡教难改,甚是头疼。有些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厌学,屡次出现作业忘做,或作业质量不高,可以预测考试可能不理想,但她们又无所谓,甚是难管。

二、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承接上个学期的班级管理理念,这个学期,依然以"自律、团结"为班训,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依然是在人文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化。根据中职学校办学宗旨、我校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指导思想:以"沟通、民主、共情、合作"的方式,以 "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宗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班干部队伍建设,以校规《学生手册》和《20xx级护理6班班规》规范学生的行规,引导学生自主转变学习方式,协调处理个体与团体的关系,重塑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初步形成自律,自强的行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规和学习习惯,协调班级建设目标和学生个人成长目标的统一,激发她们内心的正能量,增强对集体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我校的系列学生活动和德育课为平台,创设机会,放大学生的优点,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失败的无奈,增强抗挫能力,感悟多彩人生背后的真谛。

三、具体措施

1、通过民主选举,调整班干部队伍

顺延上学期班委的整体结构,即效仿医院的行政结构:以班长为核心的四个执行部门,并明确规定每位班干部的具体职责。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意向,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班干部队伍,让正真能力又乐于管理的学生当任。班长为温笑笑,团支书为郑彬琦。

2、通过班会课,修改和完善班规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制定班规,使班级有规可依,让学生们明白遵守规矩就可以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权利。鼓励班干部,充分发动广大学生,在我校《学生手册》的框架内,把上学期制定的《2013级护理6班班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经汇总、整理、讨论、在德育课上通过后开始实施。

3、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学生手册》和《2013级护理6班班规》

每个班干部负责自己职责内的加扣分情况,经四个部门的付班长和团支书整理后,汇总到班长处总结公布。做到每日一小结,每周一总结公布(班长在班会课上公布和张贴)。情节较中的由班主任进行干预,如谈话、抄作业、上交保管手机、通知家长等。

4、加强学习指导和管理

坚持布置班级作业,即每天对当天上过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要点总结,上交。在班规上突出学习的奖惩制度,对早自修、晚自修、课堂、作业和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

5、加强住校生多方位管理

根据住校生违纪行为多发,加强住校生的多方位管理。班级共有住校生48位,由于家庭、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因素,住校生情绪波动相对较大,易发生违纪行为。首先,加强寝室长和班干部在寝室管理中协调作用,有情况及时联系班主任,其次,加强校寝室纪律扣分的管理,由宿管员做好每周公布总结,然后,对有可能出问题的学生经常交流、谈心,班主任都下寝室。

6、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继续做好班级的"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栏,班级同学按学号轮流分享自己的人生格言,用格言激励学生。

用德育课时间,开展好两大系列的主题班会。其一、由班主任主讲的如"友情与爱情"、"自由与纪律"、"自主和合作"、"现在和未来"等富有辩证思维的主题班会;其二、有班级九大小组负责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研读和讨论、及校《20xx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处、团委主题活动计划》的主题班会。

7、加强家校联系,同心协力培育学生成才

篇(5)

一、护理教育体系仍以中专教育为主

我国自1983年的11所大学至2001年已发展到90多所大学开展高等护理教育,2001年开展护理硕士教育的大学已近10所。现阶段我国护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4个层次同时并存,推动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2000年,我国护士总数119万,大专学历护士不足5%,本科学历护士不足1%,研究生学历护士更是凤毛麟角。2003年本、专科学校有331所,其中专科199 所,招生量为4 万余人,在校生为10 万余人,学制为2-3年;本科132 所,招生数为1 万余人,在校生为3万余人,学制4-5 年。至2002年底,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有17 所。2004年,博士教育在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启动。虽然近几年来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比例有所增加,但我国护士仍以中专为主,中专学历的护士仍占85%左右,且以初中入学为主。据2002年美国卫生社会福利和健康保健资源部公布的全美注册护士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美共有注册护士269万多人,其中:大专护士占34.3%;本科护士占32.7%;硕士学位护士占9.6%,博士学位护士占0.6%[4]。总计受过高等教育的护士占总数的77.2%以上。因此,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仍需大幅度增加大专及本科学历护士的比例。

二、护理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未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一)护理教学模式与临床专业相似。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护理教育已建立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体系,基本采用了4 年制护理学学士教育,大部分国外大学护理专业更注重健康保健、精神因素和护士的综合能力。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以专业培养为主要目的,自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全国各大学基本采用的是5年制的二段式教学模式,即前期2年为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期2年为临床专业课程学习,最后1年临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大多数以调剂志愿为主,学生对护理专业不了解,护生在前期学习时,与医学生同课堂参与基础理论教学活动,后期才接触临床护理专业教学,造成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护理理念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未体现护理特色。以传统医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也与护理专业特色不相适应,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专业只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个分支而已,课程设置和临床专业基本相同。我国护理教育设置的人文社会课程也较少,而这些人文课程被其他发达国家认为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及应对医学生活中的挑战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塑造健康人格,培养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我国护理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设置存在较大局限性,在课程多样性方面存在不足,选修课程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篇(6)

所谓的专业承诺是指由于个人对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专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愿变更专业的程度。而护理专业承诺则是在一般专业承诺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发展而来,指的是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正向评价及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同,是愿意为护理专业努力和从事护理工作的态度与行为。当前形势下,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护理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临床护理队伍中来,但由于受外界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护生的专业承诺也同时出现了令人不容乐观的现象,如毕业后的直接改行、短期临床工作后的离职或换岗等。这势必将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护理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影响着整个护理队伍的稳定,也影响着护生工作入位后的护理质量与护理职业安全。同时,国外研究发现,学生时期的专业承诺对其成为护理人员后的专业承诺有很强的预测性。故对护生的专业承诺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鉴于此,笔者于2013-2014学年的第一、二学期,对任教科目《护理管理学》和《护理教育学)以及《老年护理学》采用创设演示护理场景服务剧本之教学手段,对加强护生始业教育,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提高护生专业承诺水平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研究对象100名,均为我院12级护理专科班大二年级1~2班学生。随机将1班50名设为研究班,2班50名设为对照班。研究班平均年龄为(21.3±2.1)岁;女生为46人,男生4人;农村31人,城镇19人;独生子女为22人,非独生子女为28人。对照班平均年龄为(21.5±2.4)岁;女生为45人,男生5人;农村学生33人,城镇学生17人;独生子女为25人,非独生子女为25人。两组学生上述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被试对象对参与该项研均知情并同意,且配合良好。

1.2入组测评:所有被试对象均于大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授课的第一天采用台湾护理学者喂痣编制的护理专业承诺量表进行入组测评。该量表由专业努力意愿(16个条目)、专业生涯涉入意愿(8个条目)、专业生涯正向评价(5个条目)和专业价值认同(5个条目)4个维度组成;采用Likert scale 4分法计分,1分表示非常不确定,2分表示不确定,3分表示确定,4分表示非常确定,专业承诺总分为所有条目得分累计;测定个体认同护理专业、为护理专业努力奉献的意愿及留在护理专业的倾向,总分34~136分,分数越高表示承诺水平越高,最后的统计指标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内部一致性Cron-bach’sa为0.87,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sa为0.76~0.89。所有测评问卷均由本人统一发放和回收,并且在测评的过程中统一指导语和测评时间,排除人为暗示和干扰,避免被试对象之间相互讨论。测评工作完成后,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理论讲授、电化教学媒体的应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堂质疑、作业思考等进行教学,观察组则在运用上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在《护理管理学》和《护理教育学》以及《老年护理学》三门课程的理论教授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穿插学生创设的不同护理场景服务剧本并由学生亲自演示等形式进行教学。其护理场景服务剧本的演示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活动目的: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并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悟和内化以及通过学生“所做”――即护理场景服务剧本的演示,促使学生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水平,领会护理职业对尊重生命、治理疾病、促进康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体现自身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的自我价值。围绕这一目的,所有护理场景服务剧本均由学生自编自演。(2)确立活动主题:①对患者要突出体现“关注我、理解我、帮助我、建议我;②对护生要突出体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概念;锤炼自我――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获得较强的应变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沟通技巧、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自我――是通过主观评价即自评与同学分享体会和感受,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对护理职业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提高,二是通过客观评价即他评明确自己在护理场景服务剧本演示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三是通过教师的总评指导护生如何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避免不足,如何扮演好护理人员的多种角色职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创设护理场景服务剧本:在该项教学活动中,要求以宿舍为单位,组成若干个小组,自由选题,以能够体现或展示课程内容,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宗旨,创设不同的护理场景服务剧本。如同学们创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交流”“管理职能的应用”“陪老服务”“扮演教师角色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民主型的领导作风”“护理组织冲突”“痴呆老人的护理”等为题材的三门课程共计43个场景服务剧本,均很好的、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剧本的演示:同学们对不同剧本的演示,可以说是语言表情生动,形体动作逼真,态度情感投入,角色分明,分工协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控制创新。同时,剧本演示的过程,又很好地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5)评价反馈。教师对每一个护理场景服务剧本的意境、演示效果、具体的设计环节等均要进行总评,对每一位参与剧本演练的同学充分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要求参与者对自己的感受写出书面总结,教师另委托某个学生负责摄影,将整个表演过程设摄像,必要的时间重新播放,让参与者目睹自身的角色表现,从而拥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感悟。(6)结课时将课件教案、学生的作业、课程小结、试卷、护理场景服务剧本的文字与照片资料一并归入课程建设档案。

采用护理场景服务剧本演示辅助教学直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结束该项教改活动。然后采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两班护生重复测评,比较开展该项教学活动前后,被试护生专业承诺的变化。

1.3统计学处理:两班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前后2次专业承诺量表测评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班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前后(表格中简称“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生的专业承诺量表测评结果比较附表1。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护生专业承诺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的起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护生专业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对护生专业承诺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护生专业态度及行为向更积极的方向转变,将是研究者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也提出,稳定护士队伍是今后的重点任务之一,故对护生进行专业承诺研究,具有重要的前瞻性的作用和意义。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见表1):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后的专业承诺各维度得分,虽然也较前有所提高,但与研究班相比,提高的幅度较小(P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总体不高,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多面性,但预见性的、及时地或针对性、综合性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促进护生专业承诺水平的提高确实非常必要的。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护理场景服务剧本的创设和演示是促进和提高护生专业承诺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培养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积极、热爱的态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薇,施欢欢,程芳.护生专业承诺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8):726-728.

[2]Glass L K.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rough individual action[J].Nursing Success Today,1985,2(2):35-36.

[3]Coomber B,Barriball KL.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compo-nents on intent to leave and turnover for hospital-based nur-ses: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J].JNurs Stud,2007,44(2):297-314.

[4]吕桂云,邱香兰.护生专业承诺之研究[J].护理研究,1998,12(2):109-120.

篇(7)

高护专业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属于新兴专业。创办者多为卫生学校或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其中,大部分卫生职业教育学院是近几年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成的。因此,高护专业不同于中专护理专业,它不是后者在学年上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高职特点的护理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新理论,对高护专业给予充分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本专业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科学定位

1.社会的定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型技术类专业,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普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上虽略低于本科生,但在动手能力上要应高于他们生,而且在薪酬要求上通常会低于本科生的期待底线。此外,本专业学生的学历高于中等护理专业,在整体素质层面,他们属于大学生这一层次。这种看法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具有“高”的特性,即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低层次的护理人才,将学生定位在专科层次上,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护理理论又具备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职”的特性,即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职业技能,是一线用人医院在生产、管理或者服务工作上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2.学生素质的定位。高护专业的学生自入校时起,就不同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该专业学生的分数线较高,表明他们在知识、能力的水平上高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次,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较良好,这为高护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3.学校应克服教育层面的认识误区。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高护专业教学应区别于中专教育教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历史沉淀下来的心理误区。第一,克服用学科教育方式取代职业教育方式的误区;第二,克服专业知识取代岗位技能培训的误区;第三,克服将技术性教育等同于技能型教育的误区。

4.培养的目标。高护专业的学生应达到认识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文化素养较高等要求,要有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专业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在环境转换的情况下,对新岗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与动手分析的能力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将理论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学校在高职护理专业上的教育教学观念

1.转变培养模式方面的落后观念。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在学生培养观上,不应把培养目标确定为简单的护理技术人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必须转变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观念,摒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观,不再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专业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树立男性同样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新观念。护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男性护理专业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学生也应得到社会的认可。男护的不可替代性,特别体现在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所给予的人文关怀上,能够让男性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学校应基于男性护理服务的特色,扩大男性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重组相关教材,改革相应教学内容,尽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在男性护理上的需求,完善护理队伍的建设。

三、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

1.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模式,提升护士素质。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其素质的培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发展。学校应在护理专业的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上安排课程,同时开设社会学、美学基础、语文等学科,不仅对学生的仪表、举止、态度、气质与品格等方面进行培养,还要教育学生具有钻研和奉献的精神。

2.以能力为基础,培养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应打破陈旧的教学体系、考试方法与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笔试、技能考核与面试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学生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领悟能力便会存在差异。因此,学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专业知识较强和实践技能较强两个集体,开展交流活动,设定交流生机制,以实现两个集体的共同进步。此外,基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合医院一线需要的人才。

3.加强与卫生类高校的联合。高等卫生类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在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软硬件上较为完善。加强与这类院校的联合,可以为高护专业的学生创造专升本的有利环境,同时为各科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进修机会,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卫生类高校联合并不完全依附于他们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等,而是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在联合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对继续深造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这个层面讲,加强联合可以为高校输送人才,同时也能提高高护专业学生在专业和技能上的综合水平。

4.利用相关部门,实现特长教育。利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有利条件,举办书法、歌曲、朗诵、舞蹈或写作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毕业时,他们须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此外,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在课堂或是生活中,都应具备高护生的服务观念和礼仪规范。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多是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改革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尤其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程实践操作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将其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文献或图谱等,以开放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互动。在学生学习操作规范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究和总结,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临床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的提高,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贯彻民主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相互交流心得,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立研究性课题,指导他们在计算机资源、图书馆书籍等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以“导师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适当地走上讲台。高护专业的改革,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长期配合和坚持,才能取得成果。在新理论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护专业的全能型人才,使高护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朱林美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篇(8)

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首次提出[1],2010年由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将本概念引入国内[2]。微课是相对于常规课程的一个概念,具有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时间短、实施灵活等特点,通常是以视频的形式讲授一个独立的知识点,一般还包括练习测试、护生反馈、教师答疑等配套教学环节。护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教学内容,预习或复习相关知识,为护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自主学习能力(AutonomousLearningCompetencies)是指护生在自主教学前提下,知、信、行3个方面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运用各种客观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3-4]。有研究认为,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部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培养和提高护生有效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护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微课应用于护理教学的经验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微课教学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护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16个班级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4个班共212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08人)和对照组(104人)。实验组中男生6人,女生102人,平均年龄(20.21±0.81)岁;对照组中男生6人,女生98人,平均年龄(20.32±0.77)岁。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高考分数、第一学年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国内专家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5]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该量表共有3个分量表,28个条目,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在0.69~0.79之间。该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包括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选项,正向题分别计5~1分,负向题分别计1~5分,理论最低值为28分,最高值为1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1.3干预方法选择

《儿科护理学》教材中的“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作为教学内容,根据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部分包括4个学时,主要内容有麻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等出疹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以及结核病患儿的护理。该部分内容多、课时少,需要课堂授课和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适合采用微课的方式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选用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按同一PPT授课。

1.3.1实验组

采取以微课自学为主、课堂总结为辅的方式教学,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1)制作微课:根据网上资源和医院病例精心制作教学视频,包括出疹性传染病的表现、流行病学特点、皮疹患儿的护理、小儿结核病的特点、结核病患儿的护理5个视频,每个视频15分钟左右。(2)建立平台:建立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实验组护生和任课教师,以便后期线上推送练习题,同时为护生提问、教师答疑、师生交流提供平台,从而及时沟通,反馈教学信息。(3)推送微课:在授课前一周推送授课内容的微课视频,视频推送后的第3天推送相关练习题,练习题推送后的第3天推送答案及解析,并在微信群针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4)课堂总结: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总结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并针对护生在微信群中普遍提出的难点问题集中讨论解析。

1.3.2对照组

采取传统方式教学,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练习3个基本环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频数分布图、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及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实验前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3个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3个分量表得分与实验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教育的目标必然也会同步提高,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护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前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6]。然而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职护生基础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7],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大学教学模式和中学教学模式不同,护生普遍适应中小学灌输式的教学,习惯在父母和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在缺乏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护生缺乏自我监督和管理的意识[8];第二,信息能力较差,现如今护生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网络信息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存在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问题,护生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9];第三,缺乏学习合作能力,“90后”护生自我意识强,同学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帮助护生建立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工,共享学习资源,使护生意识到通过合作互助,能够实现小组和个人的成功[10]。

3.2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通过微课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微课内容短小精练,陈述简单直接,针对主要知识点着重讲解,便于护生在短时间内抓住教学目标和重点。更重要的是,护生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而且可以反复观看,随意快进,便于护生利用碎片时间针对自身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也更加符合“90后”护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课堂长时间授课相比,微课教学更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和时间护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有利于护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11-12]。

3.3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信息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通过微课教学后,信息能力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的信息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信息能力。微课教学是线上教学,护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针对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实时线上检索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护生拓宽信息渠道的能力[13]。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网上检索,必然得出很多检索结果和相关知识,选取有用信息阅读和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护生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锻炼及提高[14]。

3.4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通过微课教学后,学习合作能力较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本研究采用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中,学习合作能力分量表主要包括寻求帮助的能力和交流能力。“90后”护生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及合作甚少。本研究实施的微课教学是在微信平台上教学和交流,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日常沟通习惯,有些护生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但是在微课教学平台上却非常活跃,能针对视频教学内容和线上习题提出疑问,寻求帮助的能力明显提高。护生在微信群的提问所有成员可见,其他护生也可以解答问题和继续讨论,有利于促进护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护生的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5]。

篇(9)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2.1建立工学结合合作关系

要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就必须建立工学结合的合作关系。我们通过酝酿、讨论、筛选与考察,将中国人民驻漳州第175医院定为联合办学单位(以下简称教学点),这是一所医疗设备精良,医疗水平高,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在教学点成立教学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以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其次,建立临床师资队伍。选择临床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临床医护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成立临床护理教研室,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领会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过程,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3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办学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一学年,所有学生均在校本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第二学年,学生在教学点由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临床医护人员借助临床真实病例讲授专业课知识,边学习边见习;第三学年,学生在教学点顶岗实习;毕业后,在教学点实习见习的学生有50%以上留在该院工作。

3总结与讨论

3.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3.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核心,注重专业岗位能力的习得与掌握,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时段分割,使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早期接触鲜活病例,结合工作岗位需求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我校通过此种培养模式深入了解护理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掌握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程度,并为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从而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3.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21-01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口腔护士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口腔专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在国外被视为专业的,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教育,有很高的道德素质要求,有非常强的自律规范。口腔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中口腔护理人员更有别于综合医院的护士。口腔护士不仅有临床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口腔专业的护理技术,口腔诊疗的感染控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护理技能[1]。

1 中国口腔护理学的发展

1.1 口腔护士的教学:我国口腔专科护理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的口腔专业护士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培训学习的,我国普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完全针对口腔专科护理的教育,在临床实习中几乎都是在内外科的学习,没有在口腔门诊的学习,以致于大多数护士毕业以后对口腔护理以及门诊的配合医生操作都是比较空白的,操作不规范,以致于医生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产生误解。口腔专科的护理教育成为口腔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口腔专科护理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成为一名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的护士。口腔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培养不同层次的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需求,是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和发展方向[3]。

1.2 口腔护士的特点:口腔护士的特点是配合医生操作,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护理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从过去的的椅旁护理,传递材料,准备器械,发展到今天的口腔“四手操作”技术的运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提高,新世纪的医院和门诊无论在经营和服务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护理水平和护士素质直接影响医疗科学的发展[2]。

2 口腔专科护士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护士要求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增进与患者之间的交往,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在行为和精神面貌上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有外表和态度。口腔护士工作时要微笑向询问者做满意的回答,交流时护士不要戴口罩,与病人交谈要亲切,亲切向病人了解病情,给予健康指导,然后指导患者就诊,口腔门诊护士要做到工作服大小合适,平扶无褶皱无破损,要干净,内部衣领,袖口,裙边不得外露;长袍配裙子用于非四手操作的护理工作;长袍配长库用于四手操作,鞋保持鞋面干净,穿鞋不露脚趾,不踩鞋跟[8]。袜子以白色,肉色,淡灰色为宜,不能于工作服外,不能裸脚上班。帽子根据工作性质选用合适款式,尽量包住头发,碎发不能外露,头发不能披肩、 戴口罩鼻子不能外露,接触喷射物时戴防护面罩。指甲不能涂有色指甲油,不能留长指甲。不带戒指,不能戴垂吊耳环。治疗前礼仪是接诊,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及主治医生,协助病人妥善放置私人物品。注意病人的整洁包括系好围巾,请病人漱口,递纸巾;作好防感染和防交叉感染措施,治疗过程中要集中精神,主动配合医生,不谈论与治疗无关的事情,不使用通信设备,注意病人整洁,保护隐私。治疗完成后请病人漱口,双手及时递纸巾,弃去围巾,整理面容,术后保健指导等。口腔门诊护士代表了一个门诊和团队的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应做到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举止文雅、动作轻柔、态度和谐、沉着冷静、语言柔和精练、端庄稳重的职业形象和素质,口腔门诊护士形象和素质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性反映了门诊护士素质与整体素质和整个团队的医德医风。 口腔专科护士要熟悉了解口腔专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治疗步骤;掌握牙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局部用药的制作保存,使用方法;掌握口腔专科的护理技术;掌握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方法,口腔专科设备与器械的清洁消毒与养护方法。口腔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提高口腔专业知识和口腔护理知识的学习才能工作中不断提高护理技能[7]。

3 职业生涯规划进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和组织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价、反馈和修正的一系列过程。口腔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设计口腔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计划,是组织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个人的专业发展予以指导和鼓励,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达到既满足组织对成员不断提升口腔护理质量的要求,又满足口腔护理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实现组织与护理人员的共同成长、共同受益[10],作为一名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自我价值。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应的护士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医院环境,二者目标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共存性为实施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了基础平台。因此,口腔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制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所要的条件,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12]。

3.1 自我剖析:即自身条件分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个人化的特征。只有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分析自己的自身价值特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个人情况,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自我剖析之后,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努力,才能在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13]。

3.2 进行职业分析:我们需要明白口腔护理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现代口腔护理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口腔护理活动从医院扩大至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护理与医疗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口腔护理的任务转变为护理整体人群的口腔健康。对现代的我们而言,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建立、调整职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现代口腔门诊要求专业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富有爱心、同情心,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口腔护士通过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从而对护理这一职业的内容、特性、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分析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14]。

3.3 确立职业目标与策略: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并对口腔护理这一职业有所了解以后,就需进一步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要明确职业目标可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寻的结果,中期目标是整个生涯发展的中途,短期目标是近期内完成的专业发展目标。目标明确了,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要好高骛远。而后制定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在工作早期阶段,要注意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克服依赖心理,要主动地开展工作,正确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到了中期要注重精通自己的专业,多参与临床的学习,多动手参与,多与医生沟通要尽快把专业的东西学好。

3.4 加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由于口腔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人群对口腔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不高。因此需要有计划地认识专业,喜欢这个专业,坚定口腔护理专业信念。使口腔护理职业朝着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方向发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的不断积累才是成功的基础,口腔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应用科学、人文艺术、生活艺术于一体的多学科性的综合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医学进步、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在工作中不断拓展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跟上职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15]。

总之,随着人们对口腔行业的了解,对口腔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口腔行业不仅是医疗行业,还是服务行业,保健行业,这就要求口腔从业人员医疗专业化,服务商业化,保健社会化,具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中国口腔行业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这样就带动了口腔护理行业的转变和改革,为口腔专科护士从业人员创造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姜宏敏,吴艾芹,萱琳,郭泾,徐欣.口腔专业护士培养模式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18卷第11期

[2] 洪瑞娥.口腔专业护士的培养探讨与实践[A].中华护理学. 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3] 朱献华.美国牙科护理与国内之比较[A].中华护理学. 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既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9

[4] 宋健,慕爱华.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C].中国保健,2007-15-26

[5] 寿知力,张玉兰.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及提高护士整体水平[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既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

[6] 韩玉珍.护士语言修养的探讨[J] 吉林医学,2009,11(20):116-117

[7] 史书琴,新形势下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 全科护理,2009,7(16):55

[8] 高秀杰. 浅谈护士的心理素质与修养[J].林医学,2009,6(8):58-59

[9] 陈宏丽. 从四手操作的临床现状谈口腔护士的培养[J]中外医疗,2009,(04):305-306

[10] 殷磊,李小萍. 专业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J].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0):778-779

[11] 杜晓霞,田梓蓉,韩杰士.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185

[12]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年04期

篇(11)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105-02

随着社会医疗环境水平的整体提高,如何发展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已成为当前护理界关注的热点,而美学在护理学中的研究及应用为解答该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目前,众多医学高等学校将《护理美学》列为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其以追求美和创造美为目标,着重培养护生的审美意识、塑造护生职业形象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并指导临床服务1。然而在传统医学教育背景下,《护理美学》的教育多依附于现有教材,内容上以美学及护理美学原理为主,形式上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均缺乏灵活可变性。内容的枯燥及形式的单一严重影响了护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故教学收效低,不利于护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及能力。如何设置《护理美学》课程、增强其灵活性,以达到设立该课程的目的,是有待于护理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组对我院《护理美学》的课程设置及考评方法进行调整及探索,为日后进一步优化、完善护理美学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9级四年制护理学本科生204人,其中女性182人,男性 22人,年龄18~21岁。

1.2 方法

1.2.1 课程设置:护理美学采用我院林俊华教授主编的《护理美学》为教材,课程安排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改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从36学时变为30学时。其中,理论为22学时,实践训练为8学时,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

1.2.2 多元化考评方法:多方面考评护生对《护理美学》的掌握,体现鲜明的职业特色。我们以林俊华教授主编的《护理美学》教材为基础,结合人卫版《护理礼仪》教材,综合考虑《护理美学》课程的目的、性质及特点,设计了以课后作业、护理操作仪态规范技能及职业妆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评方法。其中,课后作业占10%、实践考核占20%、理论考试占70%,上述各项考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

1.2.2.1 课后作业:教学过程中选取两部护理学相关影片供护生赏析,课后护生上交两份观后感。依据护生观后感中对护理学专业认识程度、是否体现美学思想、是否具有自身评判性理解,评定平时成绩。

1.2.2.2 护理操作仪态规范技能及职业妆考核: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参照人卫版《护理礼仪》实践考核标准,自制实践考核评分细则,对护生进行分组实践考核,由课程组教师“一对一”按照评分细则评定成绩。

1.2.2.3 理论考试:考试试卷由教务处从《护理美学》试卷库随机抽取,考试方式为闭卷。试卷按照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批阅。

1.2.3 评价方法:自制调查问卷,于全部考核完毕后,对2009级204名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问卷内容涉及护生对课程设置的态度、对多元化考评方法的态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04份,收回问卷204份,有效问卷200份。

2.1 护生对课程设置的态度:93%的护生赞同开设《护理美学》课程,并认为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其对美的追求的需要;77%的护生对修改后的课程安排基本满意;30%的护生对操作项目“仪态礼仪”、“护士职业妆”的学时安排不满意,认为应适当增加学时数。

2.2 护生对多元化考评方法的态度:74.5%的护生对多元化考评方法表示满意;88.7%的护生反对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模式并认为理论考试的形式应作出改动,如由闭卷改为开卷;32%的护生认为应增加实践考核所占分值比例。

2.3 护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94%的护生认为多元化考评方法提高其对《护理美学》的学习兴趣;80%以上的护生认为多元化考评方法有利于其发挥自主性学习、建立评判性思维、掌握护理相关礼仪、加深对美学重要性的认识。

3 讨论

我院自2005年开设《护理美学》课程以来,均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性内容以护生观看实践教学片辅以练习为主,考评方法采用单一的理论考试。这种模式一方面课程缺乏实践训练,不能有效塑造护生职业形象美;另一方面单一理论考试不能综合性评价护生对护理美学的掌握及应用情况,不便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修正及提高教育质量。综合上述原因,我院本课程组成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用人单位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护理美学》的课程设置及考评方法进行了优化及调整。

3.1 增加实践学时,加强护生实践训练: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众多用人单位在挑选从业人员时除注重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外,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我院护理专业大一学生的所学课程中包含一些哲学、思想政治类课程,理论性教学偏多。而《护理美学》中所涉及的美学理论也属哲学范畴,单纯的理论课程显得枯燥乏味,一方面不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亦不利于将美学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改变上述教学现状,我们在保留教学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将原30理论学时压缩为22学时,新增8个实践学时,涵盖仪态礼仪、护士职业妆、护理操作仪态规范技能三项实践内容。目的在于加强、规范护生仪态礼仪,为后续专业操作课程及临床实习的规范化仪表打下基础,促进护生树立职业形象美。对修改后的课程设置反馈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护生对此表示满意,并认为增加实践学时有利于其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及应用。近1/3的护生认为“仪态礼仪”及“护士职业妆”的实践学时偏少,具体动手操作实践短,不利于掌握该实践内容。这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即可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将所学的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有利于护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形成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我院将《护理美学》的授课时间放在新生进校军训后开始学习,让新生更早时间接触美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我院在对《护理美学》课程设置优化虽已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多方面不足需要改进。如在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方面,学生反映实践学时偏少。现有的实践学时仅能使得护生了解如何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护理操作,而不足以使得学生深化练习、掌握。针对该问题,我们结合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适当增加学生自学讨论内容、缩减理论课程教学学时、进一步调整实践课程教学安排。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开展第二课堂,增强实践训练。

3.2 多元化考评,综合评价护生学习效果: 理论考试作为被多种课程采用的考评方法,具有简单执行、易于标准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学生对授课知识点的掌握及熟悉情况。但当其被采用评价《护理美学》课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与《护理美学》的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培养目标有密切关系。

将单一的理论考试作为《护理美学》的考评方法,一方面容易使护生形成的应试心理,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不利于护生对护理美学理论的理解及实际应用,也不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不能够充分评价护生对护理美学的实践能力。同时,这种考核方法对执教老师反馈的信息量少,不利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及课程的合理设置,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课程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我院将《护理美学》考评方法从单一的理论考试转变为多元化考评方法。

这种多元化考评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理论考试、护理操作仪态规范技能及职业妆考核和课后作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增加的护理操作技能及职业妆考核能调动护生学习《护理美学》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在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较充分的发挥护生自主性学习。采用影片赏析法的课后作业,促进护生勤思考、勤交流,便于形成评判性思维方式。多元化考评方法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评判能力方面综合评价护生对《护理美学》课程的熟悉程度,受到了护生的一致好评,也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众多信息。由于我们对《护理美学》的教学改革处于摸索阶段,这种多元化考评方法的具体设置仍存在诸多缺陷。如仍不能避免理论考试的缺陷、如何合理设置实践及课后作业所占分值比例等。怎样弥补多元化考评方法的缺陷,需进行更广、更深的调查及试点研究。

我国护理科学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现代护理学使护理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护理美学就是其中最新的交叉学科之一。《护理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护理工作中美学的研究,促使护理学生加强护理审美思想的修养,帮助他们探讨各项工作中的审美实施,培养自身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美学》的教学质量,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