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4: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

篇(1)

本期教学内容: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篇(2)

新课标时代的到来,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执教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将是我们新课改的主攻方向。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设立情境、课堂调控、营造课堂氛围等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下文便对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例如,笔者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首先在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情境:“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知识,那么现在老师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它还是三角形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而后将《角的初步认识》引入教学正题。

二、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擅长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即时、多元化的评价。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建议广大小学二年级教师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知识体系;灵活处理使用教材。另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样化的鼓励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氛围的有效性

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益,教师在课堂应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教师应着力改变师生“不平等”的教学关系,促使师生平等的交流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篇(3)

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在人们眼中数学课就是简单的记公式、做运算的一门课程,而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依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和掌握公式和定理,通过大量的习题和训练,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感受不到数学的实际作用和魅力所在,甚至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同时,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会背“九九乘法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只要能够背会“九九乘法表”,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运算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使得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二、提高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贪玩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主要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咱们班总共有62位学生,有21位学生喜欢音乐课,其他的学生喜欢美术课,那么喜欢美术课的有多少?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主动观察班里的学生,然后通过口算、数数、笔算等方式,思考问题,给出答案。

2.合理使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大多数都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之上,因此,合理使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时,虽然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和分辨出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但是却未曾认识和了解抽象的角,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三角板辅助教学,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拿掉三角板中的一个角,利用实物,引出角的概念,在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角之后,引入纸片、桌子、红领巾等,让学生观察角的特点,然后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自己画角、做角,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课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调节好自己的个人情绪,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动课堂教学氛围,确保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

篇(4)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超级秘书网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篇(5)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意义

1.1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的个人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很多个人在一起就会发挥无限的力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堂中给学生安排一些习题进行解答,很多时候一个人要做很久才能够得到答案,不过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将智慧集中在一起就可以更快、更准确的解出问题答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的同学会在小组内帮助数学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这就实现了互帮互助的生生合作学习目的,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2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學习的方式可以让数学学习能力弱或者一般的同学得到助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一章学的好的同学,可能在下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就会遇到学习障碍,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帮助改善这一问题,组员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不断可以增加学习的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组之间也会进行学习的比拼,老师可以根据课堂表现、发言、作业等来对小组进行评分,然后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以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组间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在评比的刺激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2.1小组划分要合理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没有明确的集体概念,教师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需要做好分组的调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搭配,从而提升分组的科学及合理性。只有做好小组的科学分组,才能够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正常的开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的性格有些内敛、有些奔放、有些喜欢学习、有些喜欢打闹。因此,教师在分组期间要做好学生的个人状况了解与分析工作,提高学生搭配的科学性。比如在分组的时候,可以选择学习能力好与学习能力弱的组成一组,从而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将外向的与内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速热型的带领慢热型的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通过互动效果的提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外界实物相对敏感且专注力有限,所以促进其持续学习的动力就是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性很强,因此发掘数学学习兴趣就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完善沟通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学生展示某景点照片,然后在相继展示该景点的著名景观,接着询问学生“我要去某某景观,应该从哪里走?有几种走法?”然后要求各小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到答案。在此次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最终完成教师的任务。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思维拓展的一种训练,也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了巩固知识的效果。

2.3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及观察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及观察的机会,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和小红分糖,糖果有17颗,妈妈想要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了7颗,剩余3颗,这样分对么?”这时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剩下的3颗还能继续再分。”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讨论,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其他小组提出“正确的,因为17÷2=8……1”。由此教师可以按部就班的带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数学概念。由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本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若不进行合理引导,必然会对学生的理解与运用造成阻碍。若是直接了当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过短时间极有可能忘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就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教学情节,将数学知识要点融入到故事情境里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推理初“还能继续分,因此余数会很小”的概念,最终推导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由此,学生不仅可以更为清晰的了解相关知识点,还能够知晓该重点知识的由来,这为学生对“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掌握与运用,奠定了坚持的保障。

2.4在教学中添加实际生活问题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实际生活问题引入到教学活动里面,丰富教学题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讨。比如,《乘法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问“在迪士尼游乐园里都会看到什么啊?”,由于小朋友都喜欢去哪里玩,所以大家会快速的说出“摩天轮、过山车”等,此时,教师就可以导入问题,说“如果在过山车上有20个空座,一上午有出发了五次,且都坐满了,那么这天上午有多少人玩过过山车啊?”这种实际生活问题的制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淘酒问题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配合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

篇(6)

一、引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收效显著。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将课堂真正的归还于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布置合作任务,学生们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倍加高效。二年级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面对困难问题常常选择性退缩,如此一来,学生的学科成绩必然有所下降。为了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小组的明确划分,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有兴趣的参与组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激发合作兴趣,提升互动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一切课堂活动的动力源泉,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前提。丰富的教学内容,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良好的合作环境,会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数学课堂的生机重现。例如,教授“认识方向”时,老师可以将某一景点向学生展示,并对景点中几个著名景观进行标注,然后提出问题,我要向哪个方向走才可以到XX景观?总共有几种可以到达的方法?让每个小组说出一种不同的到达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对方向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良好交流,并有效回答老师问题。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提升学习效果。

三、构建探索空间,获取合作体验

小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局限,梦想着探索到未知的神奇世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索空间,学生巩固知识并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特色尽显。例如,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提问:小明妈妈有21块糖果,平均分给小明与妹妹,两人都得到9块糖果,最后还剩下3块,这样分正确吗?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概念。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良好引导,只是将课本中的知识、概念直接告诉学生,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生硬记忆,这样既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不能为学生的实际应用提供保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探索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获取新知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二年级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参与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老师可以将相应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教授“乘法计算”时,老师提问:在游乐园中通常都有什么游乐设施?因为游乐园是小朋友最喜欢去的地方,学生都十分踊跃的回答。老师进而提问:如果游乐园的摩天轮可以坐20人,一天总共转了9次,总共有多少人玩了摩天轮?让学生对不同设施的游玩人数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更好的完成任务,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五、注重合理分组,优化合作效果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其自身尚未形成学习集体化的概念。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分组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的合理搭配,提高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合理的分组是相关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较为内向,部分学生喜欢表达;部分学生喜欢数学学习,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在分组的过程,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搭配。例如,教师在分组中,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分组组合,这样学生之间在获得知识和相互帮助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将内向和外向的学生结合分组,可以让不同类型学生更加自然地进行合作與学习,这对于平衡和健全学生性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篇(7)

创新教学方法是让小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印象改变认识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大多数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运算,这些基础性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推断能力、基础数学的应用综合能力,教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学好未来的学科打好基础。

一、传统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学习的灌输性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接触新知识的兴趣,之所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合没有老师的监督学习习惯,并且认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过于简单没有什么逻辑应用题,只是对简单的数的认识和基础算法的掌握,所以只要学生背会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加减乘除题。还有一点就是,小学的一部分老师在专业学术方面也存在教学缺陷。处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是所有数学学习中最简单的阶段,校方认为只要能够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加减乘除的老师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因为如此,使得小学缺少专业的教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使得不少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不专业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就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厌恶学习数学。特别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这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阶段,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需要老师从小开始抓起。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应用创新型的情景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教学思想融入情境中,例如,小学老师可以将应用数学乘法口诀解决运算问题的题引入生活中,摆脱学生因为不理解或者不对书上的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带来的困扰,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提前一天调查自己家的楼层有多高,每一层有几间房子,平均每户住多少人,等到学生调查清楚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他们引入他们熟悉的住宅区域中,教他们计算这一栋楼一共住了多少人,从而使学生不仅开始热爱学习数学,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处于向外界学习的状态,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媒体动态图片,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运算,例如,老师可以利用现在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运算,如,草坪上有喜羊羊、暖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五只羊,突然灰太狼来了抓走了暖羊羊和懒羊羊,问学生剩下几只羊?老师还可以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采用开始动手、运转大脑、动口等操作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为了学习如何画圆,老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画圆,当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器材来画圆,那么到底应用怎样的方式才能画出规定中的圆呢?这样积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在数学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级,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引导他们的教师应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失去兴趣,开始转移目标,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东西。为了让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而言,老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快乐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习课堂,例如,在上课三分钟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每一份早点多少钱?假如早点的美味总分为十分,选十个人分别让他们对自己吃的早点打分,平均下来是多少分?这种结合实际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接触的生活开始计算的方法来接触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渴望,从而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一名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个时候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个人总结到的学习方法都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受用的方法之一。

篇(8)

一、合理分组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区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个班里的学生因情况不同,在智力、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以就近原则,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进行适当微调和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在四人一组的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具体是:优等生为组长、良好学生为1号、一般学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

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表现出“逞能”“好显摆”等现象,小组讨论一旦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需要组长负起责任来,认真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就给学生规定了每个人在小组内发言的顺序: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首先发言,接着让1号学生发言,2号学生接着1号学生发言,3号学生在最后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如果3号学生也就是学困生不太会发言,我在教学中要求3号学生要重复其他学生的发言,给他锻炼的机会,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做,小组活动时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明确学习要求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要求和任务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讨论的实效性,也使那些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7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编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最后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诀。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序、有效。

三、教师及时指导

篇(9)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喜欢引导学生背诵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公式等,使得他们虽然能够熟练识记这些内容,但是却不能灵活地进行运用。这就和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相背离,让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锻炼他们能够将一些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字公式或者几何图形的能力,进而借此将复杂问题运用规范化、规律化的方法进行解决,简化处理过程。不可否认小学生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以及当前知识的特点要求教师监督他们进行背诵,只有如此才能使其牢固地掌握一些内容,如:乘法口诀表。但是为了从基础阶段让小学生建立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技巧和规范,进行灵活的实践应用,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了让他们学会基本知识外,还要对其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一、分类联想,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常识性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按照不同的章节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建立充分的认识,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各类知识同我们的生活之間的关系,促使其对这一学科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能从本质上降低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感。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对口诀进行背诵,而是采用一系列联想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只小白兔可以拔5个红萝卜,用乘法表示就是1×5=5,我们可以这样记一五得五;当有两只兔子时,每只可以拔5个就是5+5=10,也可以看作2×5=10,二五一十……这样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识记,发现他们很快并正确地完成了“5的乘法口诀”的背诵任务,而且学生从中找到了规律,在后续的乘法教学中只需要我进行简单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快速地理解并进行识记。

二、过程分析,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多数以简单的计算为主,在很多成人看来这些计算过程并没有什么可以讲解的,但是小学生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并不明白为何要进行“加”或者“减”,更不知道怎样找自己计算当中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根据具体的问题对其过程进行介绍或者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牢固的基础,走好培养和锻炼他们数学思维的第一步。

例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道应用类的题目:小朋友们一起玩拍球的游戏,其中小明、小华、小芳、小强分别拍了34、41、45、39个。问: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个?学生要想正确解答这道题目就需要理解当中“少”的含义,并且会计算两位数的减法。因此,我就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对此题的计算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懂和理解题意,然后用列竖式的方式详细介绍了41-34的计算步骤,进而引导他们掌握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并借此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三、以问导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讲述式”的授课方式难以使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用小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其进行不断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正常教学。

篇(10)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意见,进一步推进教研改革,以学生主体论为基本理念,打造“主体参与、主动乐学”的数学教学品牌,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力争创设高效、民主、合力的教育教学氛围,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数学质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教研组活动,力求实效、创新。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继续完善数学实践性作业内容及呈现方式,做到有特色、有序列、有后续发展。

三、重点工作

1.加强常规检查的过程监督,让工作及时完成。

2.课堂高效的落实,与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相结合,与课堂作业使用相结合。

3.提高实践作业的设计、规划。

四、工作措施

(一)精心备课

1.自主备课。本学期每位老师都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再根据平时孩子的表现和年龄特点及课上的表现适时的进行修改调整,并及时写下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2.组内集备:每周四下午教研组集体备课时要将下周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重点课时的教学程序等进行认真研讨,做到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以便上起课来得心用手。

3.具体方法:

(1)准时而又保质保量地参加每一次组内教学研讨活动,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2)认真完成教研组安排的任务,认真备课并做好相应记录,认真反思课堂并写好教学反思,收集与教研有关的,有用的知识。

(3)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4)老师自查,组长根据自查情况进行督促改进,发现问题反馈及时修正。

4.组内集体备课活动安排:

每周四下午第一、二节课

(二)用心上课

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生互助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实效,不流于形式,相互学习交流,加强高效课堂研究。

(三)规范作业

教师对对学生作业情况加强管理,要求做到:作业薄干净整齐、做题格式规范,书写认真。具体要求:

(1)课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鼓励,有等级、批号、鼓励性评语,有错误及时用铅笔订正,树立学生的写作业信心,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2)实践作业:内容突出学生动手操作、研究性、拓展性。内容设计分为“图形创造美”“数学与生活”“研究与发现”三个主题。

(3)单元作业:批改、订正、分析齐全。

篇(11)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