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成长自我反思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般而言,实施教育科研的基本路径是:确定课题(归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反思(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追问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行动(用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实践)——总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把研究成果归纳提炼出来)——推广(把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进行验证、推广应用)。
一、“问题——反思环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的前提是要把自己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不能视而不见,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特别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要善于观察、收集和分析,提炼总结为问题,围绕问题确立有价值的课题,这是我们经常说的“问题既课题”。事实上,从教育现象到教育问题再上升为教育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教师对自我经验不断追问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育科研中“问题——反思环节”对我们基层一线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问题——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道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自我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反思让教师尽快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一)教学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班主任和课堂教学实践,特别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及时对相关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研究,理性审视自己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育教学实践,正确运用反思的结果优化或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
(二)理论学习中反思
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做好读书笔记,引导教师以摘抄、随感、反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理论学习意识,让教师在持续的理论学习中,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我理论修养,提高自我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让读书和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三)同伴互助中反思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优化教师研训模式,让教师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术沙龙中进行反思学习。这种身临其境的团队研修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很大。
二、“学习——行动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教师仅有“问题——反思”意识是不够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研究更多属于应用型研究,要以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为突破口,以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为研究的源头活水,把课题研究引入教研组,与教研结合;把课题研究引入课堂,与教学结合,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中小学教师必须将其学习反思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做而论道,在做中学,实施好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案”,致力于解决教育问题,促使教师努力成为一名研究者和反思者。这种探究性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它强调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和行动来解决问题,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自觉性。因此“学习——行动环节”可有力促进教师个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教师在认知上的跨越,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
三、“总结——推广环节”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国外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也提出了一条关于反思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乃是经验增长的一种途径,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果来获得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从而得以不断完善自身。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表达技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结构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或是对学生提问时的态度。
2.在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反思。通过对于正面性的教学成果的反思,来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闪光点,继而从经验的层面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一种教学的惯性,从而达到一定的良性循环。通过正面的分析与总结,形成自己有条理的思路和有层次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推陈出新。
3.在教学过程中的负面反思。即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失误的反思与总结,同样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只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回顾,认真审视自身的不足,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
4.反思学生的建议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乏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无疑,学生良好的态度是老师良好授课的催化剂。有些学生可以激发老师教学的热情和灵感,使得课堂教学有着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也必然会伴随着各种问题。在这些看似偶然的问题中可能带有一定的共性,也可能是教师意识不到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一定的反思。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思,不仅是提高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方式。它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态度和情感,有利于教师本人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反思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自我成长呢?
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教师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对自身的教学习惯进行反思和总结,促使自己养成总结和回顾的习惯。写日记可以对自身行为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不断的总结,对比,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观察式反思。即通过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与课程观摩,来达到对自身的反思。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观察也是一种促进自我反思的途径。通过与统一学科老师的互相听课可以使同事之间切磋教学方法,改善自身缺点,集思广益,发现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45—0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变成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实现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反思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创造以便从中探索教学规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因此,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反思自我
“反思”这个概念源于西方哲学家的论述,通常指人对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它是思想反过来对于自身的认识,或者说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对既往教育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活动的回顾反省。自我反思能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提升教师自我评价的能力。“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在教师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作为评价主体对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实践的把握必须是准确的、合乎教育实际的,是真实的。保证教育教学实践这个客体的真,就能够平衡好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才能提升教师自我评价的水平。
二、反思教材
以化学教材为例,化学作为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编排以实验为主体,而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讲解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比,最后进行概括总结。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能只重结果,也不能只进行单纯的智力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
面对一节新课,教师必须要有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这节课该如何导入,怎样导入才能打破知识要点上的瓶颈,如何降低知识的难度,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点上;在新知识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如果你是年轻老师,可以回顾你的老师当时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如何化解这些难点的。当初你自己学习时,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作为有经验的教师,则要考虑以前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尽力避免这些问题。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 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 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 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 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
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20-01
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要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最终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目前,从宏观角度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和关于教师成长促进方式研究。这三方面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是研究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相对来说,目前对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比较薄弱、且是争议较大的问题。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一个涉及如何看待教师专业及其性质的问题,也是教师专业化范式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大体上有三种教师专业化范式:熟练性实践者范式、总结反思型实践者范式、研究型实践者范式。基于以上三种教师专业化范式,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三种策略:效仿教学策略、总结反思策略、教育研究策略。
一、效仿教学策略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新手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通过观摩、学习、实践不断进步,逐渐具备专家型教师特征,成为熟练型实践者的过程。所以这种专业成长方式可以称为效仿教学策略。效仿教学策略的关键是确定专业发展的目标,即熟练型实践者应具备的种种特征。
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效仿策略时,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幼儿教师的学习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研讨为形式,在这样的学习型组织里,人人合作和交流,让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以尽情施展,从而激发每位教师的自信责任心和成就感,还发挥共同体的凝聚、辐射功能,充分教师集思广益的群体智慧,达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使组织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总结反思策略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所处情境。总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进而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有效的教学反思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教学反思有助于发现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关注点是幼儿,往往无暇去关注教学本身。课堂教学反思一则可以继续思考已发现的问题,二则可以发现教学过程尚未意识到的问题。
其次,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升华理论。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教师这种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得到的理论是实践知识,这是教师经过亲身检验、真正信奉的知识,它直接决定这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第三、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性教学。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反思可以加快教师专业化过程;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可以说没有有效的反思就没有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但是,实现实质意义上有效的反思,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发展意识。当幼儿教师有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从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其次,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碍,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只有知不足,才能够奋勇向前。
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而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正如钱旭升、靳玉乐所说:就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而言,受到教师个人的性格特征、专业基础、学习方式、个人喜好、社交背景、生活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无法采用同一模式或者让老师遵从某一个或几个共性模式去实现教师的个人成长。然而,寻找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总结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适合于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打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主义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在高职素质教育背景下,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与群体发展的相生相伴性、个人素质与群体素质的互动成长性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关注群体,关注自我。关注群体,就是要关注自己所处的组织、团体和社区,研究自己周围的职业文化、职业伦理、职业生态和职业成长,积极融入其中,成为其中一份子,并从中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使自己成长为群体中合格的一员;关注自我,就是把自己放在群体中的同时,审视作为具有独立个性的自我以及从属于群体中的自我。就教师而言,关注群体就是要关注自己学校的单位文化、规章制度以及同事关系,尤其是要关注直接组织(如,教研室、系部)群体。关注群体不是关注他人的课时、收入、家庭、人脉等隐私或者个人事务,不是拉帮结派、散播谣言、打小报告或者恶言攻击,而是在熟知群体运作机制尤其是人事政策的前提下,在了解身边成员学术水平、教学特点、性格特征、成长背景的基础上,寻求自我的主动融入,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周围大环境之中,将个人的职业成长同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相结合,将个人的学术素质同人文素质相结合,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就高职教师而言,关注群体还包括对整个高职教育的关注,关注高职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高职的生存状况、未来发展,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同整个高职教育结合起来,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实时调整自我,主动适应高职未来的发展需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离不开反思,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则是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正是通过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下一步教学目标,才一步步走近学生,从而做到关注学习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形成与心灵的成长。
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这也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地适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实际上,反思不仅仅是每节课或每个教学环节的回顾与总结,更应该是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乃至教育生涯不断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应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这就要求在数学课堂上,由传统的传授变为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心灵的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不应该是包办代替,而应是引导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善于创新,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数学教学,充满很强的逻辑韵味,如果教师期望自己的课堂变得充满韵味、充满魅力,就应该学会“用活”教材。通过一次次教学实践,通过一次次教学反思,让我深切体会到,“用活”教材,需要加进许多教学以外的因子,包括把教与学拓宽到知识、能力、学习品格、思考方式、心灵对话等不同层面多个领域,只有如此,才能趋近于“用活”教材的目的。而这一切,都必须以教学反思为依托。
三、不断总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一、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这四个方面。对待事业要爱岗敬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团结协作,对待自己要为人师表。这四个方面是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一直以来我都严格围绕这四点要求自己,平凡,我要不为工作所累,无怨无悔,脚踏实地地当一只红烛;伟大,是我从事的工作本身是教书育人,我要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只有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有保障。
二、加强学习、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作用,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为此,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年来,阅读了《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集》、《课程与教学论》等近十本教育理论著作,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我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阅读习惯。经常与同事展开教育思想讨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艺术,要上好每节课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听课入手,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回来和有经验的老师反复讨论交流,从中找出优缺点,自己备课时选择性地加以利用吸收。我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但我喜欢学习不怕别人来听课,学校每次组织的公开课我都积极参加,认真准备,让信息技术合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后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建议和意见,并做好总结。
三、反思让我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的价值在于诉诸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进行改造和提高,所谓"和改变世界联系起来。"教学反思不仅需要将结果反馈于教学实践,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而且,也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为进一步反思提供条件和准备。
为了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积极探索“要我研”到“我要研”的教研模式和方法。比如: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确立“中心发言人”轮流制,鼓励教师自己安排每周教师学习内容,并根据内容,搜集资料、备写活动设计,并在教研活动中向老师抛设问题,引发教师思考并做归纳、总结。活动中,这些问题的抛出,总能激发老师各抒己见、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老师理清了思路,从零散的、经验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帮助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例如: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主题教育墙创设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打破以往凭领导主观臆断给环境创设打分和教师被动接受领导评价的陈旧做法,而是在研讨前,组织全园教师观摩各班主题教育墙环境创设,让各班教师代表就创设的构思意图、内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阐述,业务园长根据教师代表的发言和现场观摩,现场引发教师积极地思考和经验分享,从而收到了“现场式教研”的“热效应”。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了乐于学习、善于研究的良性教研氛围。
二、立足教学,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一名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成长,以此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
成长。
首先,以教学中的“问题”为载体,反思活动设计目标、选择内容是否适宜;反思每个环节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进了幼儿发展;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充足、适宜;反思教育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等。
其次,以“常态课督查”为监控,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师日常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单凭组织的一些专题研讨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建立了“常态课督查”制度。教师在这种“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推进式反思研讨中树立了问题意识、提高了反思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此外,在反思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水平,同时养成了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使其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三、立足园本,打造本土专家
为了充分发挥我园骨干教师作用,挖掘优质教师资源。我园特设了园内专家成长平台,让我们自己的骨干教师通过专题讲座、
示范教学、名师点评等不同方式,当一回幼儿园的“本土专家”。这些“本土专家”,在他们的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教改课以及教研评议活动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体会、论观点、说反思,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而这些宝贵的经验、反思和见解不仅潜意识地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而且对老师更是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比如:在优质课例参评活动中,我园专门组织的“本土专家”磨课小组,共同引领教师精心设计教育环节、教学准备,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一人上课,多人牵挂、一人出门,众人相随,使得我园多名教师的优质课例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多个奖项。
四、立足团队,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在教师群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形成研究的共同体。如:我们建立了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我们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通过教师“结伴”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然后通过自身的反思、内化,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自我成长发展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还可以发现不足,探索新知,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创新。
做好教学反思,大致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搞清楚“反思是什么”;二是弄清“为什么要反思”;三是“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
一、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学记》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专业精神,实现专业自主,保持积极探究的心态,同时它还是教师发现自己隐性教育思想的工具和教师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以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把教学经验升华为实践智慧。教师普遍注重教学的课前准备,在课中注重贯彻教学计划,但课后的反思则显得比重不足。而专家型教师则是三者兼具,且非常注重三者的协调。所以,要重视反思的作用,养成反思的习惯,为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而反思。
二、弄清反思内容,使反思有的放矢
一要回顾自己“为何这样教”,回顾自己的教学目标,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一是看自己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是否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的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教学认知的自然规律;二是看自己是有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否根据教学难度的层次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启发教学,更新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追问自己“教出了什么”,分析自己教学的成果。当讲完一堂课、一单元课后,会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改”,只有从“困惑”之中找到问题,理性思考,敢于怀疑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可以通过教学日志、随笔等形式把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记录下来,捕捉学生独到的思想火花,捕捉自己偶然的灵感智慧,探索教学相长的创新方法,打破思维定式束缚。也可以通过同行交流、学生反映、练习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估教学成果,思考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是思考自己“以后怎么教”,总结自己教学的经验教训。通过对照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成果,通过请教同行,用教学理论去分析等方式,明确自己以后怎么教,如何才能教地更好。每课有进步,虽然可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只是一小点感悟,但这却能一点点促M教师的成长和成熟,促进其专业发展。
总之,教学反思的对象主要是自身以往的教学实践,可以是一堂课,一个片段,一项方法,一项活动,甚至是一个内容。只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对象,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
三、围绕问题,分段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要经历积累经验,发现、分析、讨论问题,积极验证、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首先是积累经验。写反思笔记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把教学活动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供日后分析、概括和验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通过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过程的方式来积累经验。经验的积累不仅可以靠自身的教学实践,也能通过学习他人的实践获得。多听课,既可以从他人的实践中获得可借鉴的东西,还可以看到他人的不足,再对照自身,进行反思提升。
其次,发现和分析讨论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各个学校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在设计中要求要有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综合的教学反思,就需要教师对照教学目标,反思目标的完成情况,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及其教学方法是否行之有效等。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要成文,但有些好的想法和做法需要记录和积累下来,有些教训也可以记录下来。除了自己的反思,也可以通过学生、同行来帮助自己发现问题。例如,课后多和学生沟通,创造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对教师本人及其课堂的看法,学生的意见有时非常具有建设性。同时,多邀请同行来听课、评课,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一同分析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在分析过程中,也可自己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在理论中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也可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再次,积极验证,解决问题。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知道自己分析的问题及寻找的方法对不对,就大胆尝试,把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接着再与自身之前的教学效果相对比,或者与同事的教学效果对比,就知道这个方法好不好。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扎实地做好教学反思,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问题,教师便在反思中成长进步成熟。
参考文献:
[1]连榕主编.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霞.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贺晓敏.新课改背景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以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初中教师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1.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背负的期待也在不断的叠加,传统的期待被一次次的突破。新课程理念下,一个好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学习者,而且还必须是一个创造者、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能进行教学反思的研究型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总结出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也体现出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学反思,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总结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提高自己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但是,教师的教学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通过沟通与交流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英语教师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反思。
一、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做学习型个人。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一条具体途径。其实质却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教师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必要的条件是:
第一,建立个人知识库,注意显性知识的整理和组织教学工作。这是教师有意识地将零散的和不连贯的显性知识组合成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明示的方法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发现英语教材词汇量大、任务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拓展、挖掘以及感悟,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教材和学生的教学策略,有效的传播知识,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把自身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地概括出来,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使个性化知识的传播成为可能。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自我反省,可以在下节课中纠正不足,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三,开展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的知识。赋予教师在新课程中更多的职能与权利,使教师参与到课程决策、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完整环节中去,并通过这种全程参与推进专业的发展。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四,写教学反思笔记,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成就学生的学业,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为始终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通过课后研讨进行反思
教师日常生活的研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必须营造心理安全的氛围。这是一种人人有成长的研讨,无论对错,无论水平高低,大家都敢于拿自己的想法来交流,敢于向专家质疑。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还应该注重沟通和交流,并且不限制沟通和交流的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沟通和交流进行反思,使得教学反思真正取得实效。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我们在组织课后研讨反思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组织者要以民主求和谐,允许多元甚至异质的声音出现。这里的和谐和习惯上以一团和气来求所谓和谐的做法不同。这种和谐必须在同质和异质声音的交融中渐次实现,即通过专家、教研员和教师各种观点的碰撞,明辨是非、澄清观念、开拓视野、趋近一致—这是新的、更高意义上的和谐。
第二,要改变教师内省而非外吐的思维方式,以主体的姿态参与。研讨活动中的每个人都要破除形形的面子观。放弃任何先入为主的定见,排除各种非研讨的人为因素影响,坚持从自我心灵的真实感受出发表达自己的思考。
第三,参加研讨反思的人都要以尊重他人为先决条件,从发展的角度着眼,从微观的问题入手,态度诚恳,用语有分寸。研讨中,通过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昌著.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反思[J].新课程,2010(8).
[2]冯燕著.有关高中英语教学反思的探讨[J].教育研究论坛,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