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醉翁亭记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3: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醉翁亭记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醉翁亭记教案

篇(1)

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教学设计,课前的教学设计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课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充分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导学案的编写要符合学情。问题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思维的角度要具有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的难度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尽量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学生的课前准备包括预习课本、翻阅资料、完成学案、提出疑问、以及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和小组不能解决须提交的问题等,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更快的进入角色,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更有益于学生对不懂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以生为本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都是老师一一讲到,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我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三、注重文章诵读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感是从吟诵中来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诵读可以让学生领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两种人登楼的不同心境,可以欣赏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中之乐”。诵读可以多样化,可以齐读、个人读、分组读等。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就能感知课文内容,窥知文章的情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随堂测评过关

在进行完课堂教学以后,教师运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评,掌握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背诵、解释字词、翻译句子、文言断句、课外文言短文等方面完成不同要求的题目。学生通过测评,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了总结。有了收效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篇(2)

全面系统的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水平。复习课较新课而言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复习所学知识,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提问中提高和进步。然而一些教师反应:上复习课比较沉闷,连续不断讲一节课,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开口说话的少,复习效果也不好。也有的学生反应:复习课没有重点,教师针对的是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复习速度偏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些不利因素影响复习课的效率。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促进高效复习课的生成呢?

1、明确复习目标,计划要全面具体

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是高效复习课的前提,其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复习课的主要内容,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把握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巩固知识点。有些教师的复习课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复习计划没有列到教案上,上课就显得比较随意,东讲西讲,一节课下来根本无法复习重点,时间就到了。这样的复习课显然是不好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应精心设计复习计划,结合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平时上课的讲授情况,制订全面具体的复习纲要。比如,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首先需明确本单元的复习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品读文章的主题思想,从文章中体味人间百态;还需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具体的复习计划要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两篇重点课文展开,包括鲁迅的《藤野先生》和的《我的母亲》,让学生自主回顾学习的重难点,体会人生,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

2、区分复习对象,设计要因人而异

复习课也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正如有些学生所抱怨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自己跟不上,面向的都是成绩中上的学生。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学困生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少。教师复习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对单元学习查漏补缺。教师应考虑学生接收能力的差异,促使班级均衡发展,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难度的复习要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复习八年级第六单元描写景物的古代散文时,我设计了三种难度不同的复习思考题:要求学习较好的学生背诵《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及《诗五首》全文,且能翻译重要的字词和短语,赏析文章表达的情感;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背诵其中的重要片段,赏析部分语句包含的情感;程度较差的学生主要默写生字词,读课文,简单赏析部分句子。给学生安排适合的复习内容可以让学生乐于参与复习,更好地发挥复习的作用,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3、注意复习进度,要循序渐进

初中语文知识包罗万象,难易有度,它们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将知识重新归纳,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终将知识有机接合在一起。可以从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梳理、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归纳、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及识记要点等方面出发。如在进行写人记事类的阅读训练时,可以结合典型例题,对学生渗透解题技巧,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怎样做”。学生需掌握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方法,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作用,进而把握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逐步把握文章的主题。

篇(3)

我回想着自己以前的种种行为,平生第一次感到自责。曾经,因为彭强同学上课铃响了还在吃零食,我火冒三丈,一把夺过零食扔出门外;曾经,因为封俊同学上课在赶数学作业,我怒气冲冲地抓过作业本,一下就扔进了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曾经,因为张瑞同学没听讲答不上问题,我就一直不让她坐下……我生气,我恼怒,我容不下他们犯一点小小的错误,我认为学生就该循规蹈矩,就不应该越雷池半步。可我忘了,忘了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忘了他们这个年龄的心理特征。成人尚且会重复一些小错误,更何况是十二三岁的学生呢!我自己不也拿错过教案,叫错过学生的名字吗?但我却对学生如此苛刻,一有错误就严加指责,从没给他们一个温和的提醒。

我这样做固然是严格要求,想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但有时候,也是怕领导撞见那偶尔的喧闹,说我上课不管学生:也是怕成绩考不好,领导说我教学不认真。今天,面对这个纯洁如水的学生,我不禁为自己的私心和急功近利深感愧疚。那轻轻的一抹,仿佛第一次叫我懂得了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尊重,什么叫爱护。其实,同学们对我是多么的热爱啊,教师节他们为我送上鲜花和蛋糕;我忘在教室里的书本和提包,总有同学笑嘻嘻地送到我办公室;挨了我的骂,还眼泪汪汪地说一声“谢谢老师”……他们偶尔埋怨我偏爱另一个班的同学,我就大声叫冤不止,可他们,面对我的指责,却从没替自己叫过一声冤。

篇(4)

所谓特色语文教学法是指当代语文教师在运用传统教育法的同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料及其他素材与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在教与学中强调“学”与“探究”的一种特殊语文教法。推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改革的跨越式发展。传统语文教学法中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的单一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走向死胡同,特色语文教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有效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师合理利用图片资料、课件资源等辅助元素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服务

远程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凡脱俗之美,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①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给学生营造优美的学习氛围;②用课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观察其形与色,发挥想象体会荷花的优美;③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以说促写,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地毯下的尘土》一课时可设计情景,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让他们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讲一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时,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说说你应该怎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设计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体会课文所描述的社会现实,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再次、从媒体中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图片,把空洞的文字叙述转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审美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

语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把学科教学、课改精神、当前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与远程教育资源有机整合,结合“语文课堂实录”“语文课堂点评”等内容学习先进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使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疑为主轴”的“四主方针”,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教师必须提早了解学习与熟悉网络概念和搜集信息的技能。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师发展”栏目,为教师的“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培训教程”。对计算机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等知识、技能进行了媒体讲解,提高了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如:PPT的制作,影视媒体设备的使用,为教师把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知识、技能保证。远程教育资源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在运用它们时要借助“语文教研论文”和“语文经验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堂整合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远程教育网中“语文同步课堂、语文示范课、信息技术、语文教育资源、语文教育动态、语文课程改革、语文精品推荐、古诗词欣赏”等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新颖、贴近实际而具有借鉴性。新鲜、新奇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注意的。通过各种语文远程教育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并通过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主动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与媒体技术运用,不是简单的收集整理而是要让他们进课堂,服务教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07-01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视教学后的实效总结。作为一位有心的教师,每节课之后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所讲的内容哪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哪些还能讲的更加到位,我们总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其实就是教学心得。教师要是在每天课后抽出一定时间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和失败的经验予以总结记录,然后不断地反思推敲,提出精华去除败笔必能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

1.反思教学的亮点

所谓教学亮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处。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课堂,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曾经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不想有学生突然提出想让老师也背诵其中一段,笔者当即声音并茂地将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学生的热烈掌声。笔者趁热打铁又将王勃的《序》也背诵一遍,看着学生目瞪口呆的样子,笔者因势劝谕学生学习古人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因为有些文章确实是千古华章,经常颂之,既能提高语感又能陶冶情操,实为一举两得。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提示,每节课都应有每节课的出彩之处,只要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2.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对即对错即错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语文知识至今都存在学术争议,所以即使有教学上的瑕疵也不难发现。如果能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作将来改正之之用。同时不断地积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

3.反思教学中的教

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习惯于每上完一节课就会一遍遍的重温教案备课,揣度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堂课即使准备的再好,也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语文教师的好课堂就是在不断打磨中炼成的。所以说语文教师都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该发扬的发扬该摒弃的摒弃。唯有如此,才能根据自己的反思重新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制定更为优秀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思教学中的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互动式教学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常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语文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此,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那么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身份,真正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而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的参谋。学生的学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的拨云见雾,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反思的。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真是需要,语文教师才能有目的的积累自己的课前准备素材,使自己的教学准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教学评价

评价一堂课的教学实效高低,在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测试,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写作。这也就是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地方,对语文教师评价课堂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思维,而应该创新理念,力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走出校门,到生活中体验学以致用的真实效果,也是我们评价教学实效的一种新思维新观念新形式。当然,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还很多,需要语文教师挖掘潜力体现智慧,只有深入的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篇(6)

一、营造氛围,调动情绪

对教学活动的导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心琢磨新方法,让学生喜欢。

1.创设环境,让学生感受创新

语文教学有时需要一种特定的环境,针对教材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用心设计,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不但能愉快地学到知识,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感受到老师创新精神。

比如:笔者在教授《变色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并安排学生在课上扮演小说中的人物,模仿小说中人物的穿戴。当要求一提出,学生们情绪高昂,非常活跃,想想奥楚蔑洛夫那件穿上脱下的大衣,想想独眼龙的那副眼罩,都已让人忍俊不禁,于是一头扎进课文中,去琢磨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感情。这堂课因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再现了小说的真实情景,从而营造了一个学生们喜爱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和投入的热情,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人物形象,把握了文章主旨。

2.以情调吻合的音乐,引发学生“闲谈”

让音乐撩动学生的心弦,制造浓郁的音乐活动氛围,让学生即景“闲聊”,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来。

讲授《雪》这一课,笔者经过精心策划,借助优美的音乐《我爱你塞北的雪》,让学生在跳跃的音乐旋律中各自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大家畅所欲言,说说对雪的印象和感受。由于是全体参与的开放式说话训练,即尊重他们的个体发挥,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又能在集体交流中产生共识,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对《雪》的教学。又如笔者在教授《荷》专题的时候,就运用了一段清新幽婉的古乐曲,音乐艺术的开场白就像打破坚冰的航船,让下面的教学过程左右逢源,前进,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就不再是困难的事。

3.运用小道具,导入新课

借助实物、教学挂图、卡片、投影片、幻灯片、教学录像等手段,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起学生的热情。

笔者在上法国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首先出示了一张百元钞票,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笔者问:“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生答:“一百元钱。” 笔者又问:“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钱吗?”生答:“不能。”笔者再问:“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离不开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生答:“友情、亲情、食物、理想、知识…… ”笔者趁机导入新课,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钱’和‘亲情’有关的故事。”同时,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从而很轻松自然地引入了本课的教学。

二、驾驭活动,灵活多样

1.智慧激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有些供学生欣赏的诗歌或文言作品,具有绘声绘色的特征,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依照文字所蕴涵的内在意义把它变成画。大多数学生虽不具备高超的绘画能力,但也能够在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下,把文字用简单的图画勾勒出来。教师再根椐这一点,让学生边听自己范读边动手勾画,再依画复述,或依画创“说”。这种融动手、动脑和动口为一体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建立认知结构。例如教学的《沁园春・雪》上阕时,可让学生先进行大胆想象,根据诗词内容,在纸上涂鸦所描绘的北国风光的壮丽雪景,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再依画作让学生复述,或谈谈自己对诗词的感受。

对那些写作年代久远,文中情感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课文,笔者为了缩短与学生生活时代的差距,利用相关历史知识,精心设计语言,介绍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那遥远的历史追忆中,使学生能从当时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把作者之情,化为学者之情,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感情得到陶冶,从而把握其写作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文章,均可用此法。

2.对问激思

“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在问题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常常会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因此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已经预设了许多问题,但有经验的老师一定知道,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你没能想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存有“师道尊严”的观念,不轻易放下老师的架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平等相处,转变自身角色,不仅视学生为朋友,而且视学生为老师,向学生学习。实现这一点可以让师生之间有更好的情感沟通,从而能创造新的教学局面。

三、多给鼓励,轻松学习

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教师不能吝啬表扬或是把表扬鼓励当成一种对学生的施舍。学生们渴望得到鼓励,教师要把真诚的鼓励传递给学生,需要开动脑筋,使用一些简便易行的小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让优美的手势说话

人们认可的手势有许多,翘起大拇指是你真棒,伸出食指和大拇指是OK、好等等,把这些手势带入教学活动中妙不可言。活动之前看到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笔者面带笑容翘起大拇指,这时节,可爱的学生挪动一下,稍作调整,坐得更直了。哪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精彩的发言,笔者就来一个OK的手势,学生会心一笑,课堂中充满了和谐和轻松的气氛。

2.让气氛来感染

篇(7)

一、“大语文”教学注重道德情感的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过重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行北师大语文教材较具情感性,所选文章表现了社会美、自然美、道德美、人生美、艺术美。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真、善、美,使他们正确把握文中奔腾宣泄的情感激流,领悟文字中的情感脉搏。

二、“大语文”教学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质量的提升源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以往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基本上受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参和教材的束缚,教学过程也是执行着教学计划,遵循着教学大纲,讲授着教学课本,这些已不能适应语文教学发展,更不能适应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与学习语文多样性及广泛性的需求。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国际重大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人文、自然、社会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只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以课本为依据,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参、课本、教学挂图、配套读本以及教师的教案等,可以说教材资源丰富的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使自己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在“大语文”教学思想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环境

传统的教学环境,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功能,学生缺乏温馨的学习环境,应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温馨、舒适、具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交流与探讨。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题目“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一种事物”时,在课堂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本地最常见的水果――苹果,先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接着品尝味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轻松快乐,生活气息浓郁,能够畅所欲言。

三、“大语文”教学注重阅读素材的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知识的积累、感悟与熏陶,重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进行“大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了丰盈不竭的素材,学生写作才会文思泉涌。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阅读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也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进一步扩大,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点滴感受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开展读书活动,是创设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

1.积极创造读书条件,共享阅读资源

为了给学生创造读书条件,我组织学生用零用钱购买喜欢的书籍,并在班级建立“班级读书角”,学生随时在班内进行读书活动,同学间互相借阅、交流,既做到了资源共享,又增强了彼此的情感。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正确的阅读方法,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体现“大语文”教学思想的观念。例如,开展班级读书会,定期为学生确定读书主题,定期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分享阅读感受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热情。

3.进行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中,应把阅读积累素材与日常生活素材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与领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文章时,组织学生进行“评古人之乐、学古人之乐”的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凸显了学习古文的现实意义。

四、“大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纵观以往教学,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缺乏现代化生活气息与学生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很难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以,要想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教师就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寻找思维的源头活水。

1.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课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语文学科综合性强,课外活动内容多,教与学天地非常宽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打破书本学习的限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经常组织、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天空下和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体验、实践、创新,给学生架起一座语文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地名》前,我指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写一写”等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当地地名来历,搜集关于当地地名的典故,在课堂交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丰富了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有限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只能使少部分学生施展才华,而大多学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为此,我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演讲会、小品表演、办手抄报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实践的契机,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然后能学以致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大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白语文弘扬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着人文光彩,我们必须走“大语文”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