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完成了县级生态公墓的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并按要求建造了休息亭、焚烧池、公约牌、公墓牌等基础设施,完成了公墓的全部绿化,硬化公墓的道路一条,总投资在30余万,公墓建成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松坑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二、建造了村老年活动室。我村始终把 “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作为推进村级教育,构建和谐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7月份我村启动了村老年活动室建造的工程,目前该活动室马上可以投入使用了,合计花费了30余万元。这项工作得到了我村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和赞同并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3、为了达到少部分村民的居住通道的硬化。目前我们正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在年底前基本实现村民出行都是水泥路的目标,为明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
以上是我村2012年主要的重点项目情况,下一步我村将紧紧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方面要求,按照精品村的标准,结合本村各种资源特色,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改进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为总体目标,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进一步发展,确保明年成功创建重点村,力争精品村。
具体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力争小流域治理的项目。
1、以松坑大桥两边为中心,以建设景观河为重点,突出松坑村小流域治理的成果,展现松坑村的亮点。
2、建造村社区服务中心,以点带面促发展,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3、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排污处理,建造污水处理池,使河道免受污染,净化村庄环境。
4、做好村主要干道的路灯亮化,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方便村民出行,做好中心村的绿化、亮化、美化,道路浇筑等工作。
5、继续发展家庭产业,一是重点指导新办家庭工业户;二是主动关心家庭工业户的发展情况;三是继续引进其他可持续发展项目进村。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既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生活、生产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把我镇的环保工作向大家作个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语指正。
一、今年以来工作的回顾
今年以来,我镇的环保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的工作目标,坚持“管理与治理并重”的工作方针,从水和大气环境的综合整治入手,大力度开展工作。
1、抓好水环境整治
面对我镇水环境现状,我们坚持“三铁”精神,努力扭转河道水质现状。
①抓住源头控污水:对新上项目严格做到“五个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不符合市府准入门槛条件的项目不批,原创: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批,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项目不批,不进入工业集中区的项目不批。年底前对已列为36家限期治理企业的设施改造不到位的要实行关停。取缔长寿社区废料清洗户35家。我镇企业的稳定达标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个百分点,达标率排名力争上升9位,居全市11位,我们今后更要加大对超标排放企业的处理力度。目前我们已规划对辖区内的电镀企业进行集中。上半年,我镇有32只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拒批项目11只。
②清淤整治内河水:今年对芦墩浜、二号河倪家巷段、小白蛇港河道进行清淤;巩固家河清理成果,促进水体流动和水质净化。对二号河、芦墩浜、花家浜三条主要内河水建站翻水,及时调活,保证水体流畅;对陈大房浜、双泾浜、青溪河三条主要内河抓上游排放达标,严控排污口,确保不再加剧水质恶化。
③建好管网纳污水:完成7家万吨级处理厂设施能力的配套建设和管网建设,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今年计划新增排污管网32.8公里,至今已完成28公里,通过管网建设大力度削减排污口,我镇现有的96家排污企业已有49家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新上9家排污企业而没有增加一个排污口,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截污范围,提高集中处理率。目前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该厂将吸纳集镇区环周西路以西350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进网处理,年底前制订镇区花家浜河道整治方案。
2、抓好大气环境整治
①加快供热工程建设。江阴热电厂、周北热电厂新建、延伸供热管道10公里以上,3#供热线延伸至长寿社区西区。三房巷热电厂新建供热管网10公里以上到周南工业区和长寿社区东区。通过供热管网建设,停用取缔现有燃煤小锅炉15只,新项目接用蒸汽5只。
②对热电厂等用煤大户要强制改造除尘设施,加装脱硫装置,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排放。
③开展对人造革企业工业废气和废料处理专项整治。7月份开始,花两个月时间集中整治,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
④关停周庄水泥厂和市政府要求的采石厂,治理粉尘。
⑤对镇区内的餐饮服务业年内全面加装油烟分离器。今后要对位于居民区的餐饮项目从严审批,按规定征收排污费。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我们下半年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气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软环境的改善放在突出位置,一切服从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我镇环境质量的根本转变放在相当的高度,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协调并存。
二是把加强宣传教育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全过程。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突出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突出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和人员的培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共同关心、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是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全过程。一方面,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严把项目审批关,强化监督管理措施,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不断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实行政务公开,推行一站式服务,把严格执法寓于热情服务之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二)全面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推进城镇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市城乡建设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各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依法纠正和查处城乡建设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查促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工作效能,促进全市城乡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建筑节能与科技科
配合单位:城乡建设科、建筑管理科、行政服务科
加大对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强化对节能材料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城市生活污水、城镇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情况。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建筑管理科
配合单位:勘察设计科、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市建设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组织开展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行为、工程实体结构质量及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落实情况等。继续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依法查处质量安全事故。开展高层建筑结构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三)建筑市场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建筑管理科
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不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转包、违法分包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工作安排
重点稽查执法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部署阶段(年6月)
市局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
实施阶段(年6月至11月)
根据重点稽查执法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做好宣传动员和调研工作。各地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好当地的自查自纠工作及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及时梳理分析重点稽查执法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化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成效,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实处。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截至9月24日,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x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三,较去年同期(x微克/立方米)下降x%,较20xx年同期(x微克/立方米)下降x%;优良天数比例为x%,全省排名并列第二,较去年同期(x%)上升x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x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二,较去年同期(x微克/立方米)下降x%。
下一步,继续开展污染源巡查,精准溯源,做好问题督办、整改和跟踪督查工作,推进城区面源污染管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部署好今年秋冬季工作任务,组织开展20xx-20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积极谋划部署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情况
9月18日下午,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xx率省督导组来我市,就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督导。
8月25日-27日,省生态环境厅第三专员办来我市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督导工作;9月8日,省生态环境厅下文同意我市20xx年国家警示xx县开发区废水直排问题通过验收;9月9日,省生态环境厅总工xx来我市调研,现场核查了双桥污水处理厂整改情况、xx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情况。9月8日,我局组织各县市区召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工作调度会,争取于10月底前除部分工程性措施外,全部完成整改。9月11日,我局组织相关单位就双桥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问题召开了专题调度会,对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
下一步,按照“突出重点、强化调度、保证质量、提前完成”工作思路,高标准完成整改工作。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除扬子鳄问题外)、省专题片反映问题力争于10月底前完成整改。其余问题包括省级督察反馈问题,确保年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市生态环境局重要工作进展
(一)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南漪湖水环境治理。推进南漪湖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平台和南漪湖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督查相关县市区南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推进情况。二是通报1至8月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单位,督促各地加快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确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三是完成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要点编制工作。四是持续做好如何排污口管控工作。五是继续做好水断面生态补偿测算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开展秋季秸秆禁烧工作。截至9月25日,全市未发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生态环境部未通报我市火点。二是按月调度20xx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整治项目进展,20xx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整治项目215个,截至8月底,已完成207个,完成率96%。三是严格落实《xx市20xx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实施方案》,在全市4个重点园区进行挥发性有机物走航,开展涉VOCs企业帮扶指导,宣贯挥发性有机物夏季攻坚相关政策和要求,按周调度各县市区挥发性有机物夏季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四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部署好今年秋冬季工作任务,修订上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
(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完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审议意见及问题清单处理情况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向省厅报送第三季度宣城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二是深入推进涉镉等重点行业企业排查、重金属减排和核算工作。截止目前,省厅初步反馈我市“十三五”重金属排放绝对减排量331.75kg,超额完成国家10%减排控制要求,协调解决了郎溪县得奇电镀园内6家企业重金属总量调剂问题。三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市级抽查工作,开展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482人次。四是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四)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
持续推进垂管改革工作,出台了《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人员调动管理办法》。
(五)自然生态保护与生态创建工作
一是完成20xx年下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制发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方案,向省厅报送20xx年下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结果和处理工作情况。督促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更新xx省自然保护地整改工作调度系统信息。二是做好我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迎检工作。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现场核查点位督查。三是组织召开郎溪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xx20xx年)评审会。四是陪同做好xx市政协生态修复工程调研和xx市人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考察活动。
(六)环境执法监管
一是不断加强环境执法监管。20xx年1月至8月,全市共检查企业996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992人次。二是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截至20xx年8月,我市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081家(含广德),已完成整改1075家(整顿规范类171家,已完成170家;取缔关闭类910家,已完成905家)。
(七)生态环境监测
一是扎实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二是重点做好土壤和空气质量监测。三是稳步推进各类专项监测工作。适时启动宣城市鳌峰区域夏季挥发性有机物加密监测;完成宣城市3家省级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污单位专项执法监测;完成宣城市7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2家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督促全市272家排污许可重点单位在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上传自行监测方案和手工监测数据,目前我市联网率和方案上传率均列全省前列。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以及扬子鳄保护区问题整改等“2+10+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各项工作。
2.做好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复核迎检准备工作,待生态环境部正式下发复核通知后按要求补充开展各项工作。
3.开展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组织验收销号工作,开展2020年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
4.持续推进南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督促相关县市区落实南漪湖整治方案,加快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
5.完成“千吨万人”乡镇以下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
6.完成xx县级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上报省厅待审。
7.向省厅上报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启动我市20xx-20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8.重点做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进一步压实禁烧工作责任。
9.持续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加强调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10.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系统垂管改革工作。
病入膏肓、水质劣Ⅴ类长达18年之久、一度被称作“死河”的练江,迎来了整治的曙光。
治水先治脑
真正重视,真抓实干,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练江全长约72公里,流经揭阳、汕头两市三区,其中汕头市潮南区境内约30公里。练江整治曙光缘何首现潮南?面对记者的提问,潮南区区委书记陈武南开宗明义地说,地方治水要摒弃三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上游不干下游没法干,二是认为没钱没规划没法干,三是认为事情太多太复杂矛盾太多没法干;必须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力所能及把自己区域内污染源管住,把清污、截污做好。
2011年5月,陈武南从汕头市纪委副书记走马上任潮南区区委书记,当时潮南区还是制假贩假、涉枪涉爆、维稳的重点管理地区。面对各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抓稳定、正风气、搞建设、编规划、闯新路”的工作思路和“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创新管理”的工作任务。
在陈武南看来,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政府要做政府的事,社会风气搞好了,环境治理搞好了,企业自然会发展好。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等任务,都与环境治理有关。老百姓最关注什么,政府就要干什么。
陈武南强调,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其他各项工作,政府管理都要说到做到,而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正是因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企业整治、环境执法等各项工作才得以有效推进。全区共关停取缔了139家小土染企业,并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做好132家限期整改排污企业的专项治理。2014年以来,全区共立案环境违法案件151宗,处罚金额785万元,实施查封扣押26宗;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11宗,追踪刑事责任5宗,各项执法工作走在汕头全市前列。潮南区不仅在全市率先开出5张封条,而且对内对外一视同仁执法,行政或刑事拘留本地业主多名,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针对污水处理厂征地拆迁难题,潮南区坚持“事在人为”的思路,及时调整镇、村(居)主要领导,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征地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帮助项目所在村(居)解决100多亩的村集体建设用地及村民宅基地等用地指标,确保3座污水处理厂顺利开工建设。
“领导干部就是要想办法、出主意、攻难关、解难题,否则干嘛叫你当领导。”正是在这样责任与担当下,全区上下不等不靠,无怨无悔,全力推进练江整治。
治河先治涌
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增强人民群众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
蓝天白云下,一池清水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也令人心情格外舒畅!池塘边上富有粤东特色的民居古朴而整洁,人们围着池塘或散步健身或休闲品茗,好一幅怡然自得景象。
这是记者在峡山大溪桃溪村见到的一幕。面对千头万绪的整治任务,潮南区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将老百姓最身边、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整治的“突破口”“先手棋”,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步骤,有序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2014年底,潮南区投入资金2913万元,在陈店溪口村等13个农村寨前池等水域投放安装净化装置76台(套),水体水质明显好转,周边群众十分满意。
2015年5月7日,潮南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将河涌整治专项行动作为“重头炮”。按照“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年半一大变”的部署,对全区总长约1050公里的894条大小河涌沟渠进行清障、清淤、疏浚和污水治理,努力实现“污水无直排、河面无垃圾、河道无淤积、两岸无违建、河水不黑臭”的河涌整治目标。
在河涌整治专项行动中,潮南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区委书记、区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村(社区)两委干部分别担任894条河涌的河长,建立“一条河涌、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在各条河涌河岸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制”告示牌及河道管护责任牌,方便公众联系,接收社会监督,积极推进河涌整治行动。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2.37亿元,整治河涌628公里,拆除河涌两岸建筑220处,清淤清障约221.9万立方米,打捞清除漂浮物24.59万吨,河面基本消除垃圾漂浮物,部分河道水体逐步变清,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今年4月23日24小时内降雨量在120~195毫米,全区都没有出现内涝情况。河涌整治初显成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为实现河涌整治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潮南区又启动了水环境生态修复,并把峡山大溪、司马浦截流等11条污染严重的主要河涌作为整治重点,实行挂图作战。今年2月23日,通过公开招投标,峡山大溪董塘桃溪桃陈沙溪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这片长3.5公里、水面面积达91778平方米的水域,最迟3个月亭前肚断面水体消除黑臭,半年内董塘―沙溪支流水体主要指标达到V类,一年内桃陈河段水体消除黑臭目标。根据整治效果,潮南区今年下半年将在干流6.7公里、支流59公里长的峡山大溪全面实施以截污为基础的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峡山大溪作为一条‘小练江’,全面探索练江污染治理的系统模式,通过‘官产学研紧密合作’,明确党政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责任和任务,指导、支持技术机构找到解决练江污染治理中具有抗洪水冲击能力的生态修复方案、河流底泥消解和无害化处置以及没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建立水体自净系统等治污的技术难题,并通过探索由社会机构专业运营管理河涌,从中找到系统有效解决练江流域河涌治理的措施和经验。”陈武南告诉记者。为了把峡山大溪这一个治水示范项目做好,潮南区公开征集峡山大溪的污染治理方案,并专项委托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峡山大溪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评估。华南环科所水环境中心主任曾凡棠也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潮南不仅愿治水而且会治水,其治水步骤、思路、方法体现了系统治污的理念。“而且,这种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群众环境改善的成就感、获得感,从而调动他们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环境治理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形成全民治水的良好工作格局。”
2015年7月24日,一场名为“练江整治在行动”的公益音乐会在潮南区党政综合办公用房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潮南籍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贤达纷纷慷慨解囊,现场踊跃捐款。各位乡贤在原先认捐67宗公益项目捐赠资金9109万元整治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再襄善举,又现场认捐项目57宗、资金逾1.52亿元。
各镇(街道)、各村(居)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参与练江水治理。胪岗镇胪溪居委理事会原先对开展河涌整治并不支持,但在看到整治逐步带来的变化后,主动捐资200万元帮助砌筑石篱、绿化;峡山街道泗联居委西埔村甚至出现了低保户强烈要求捐款参与整治的感人场面,全村260户村民户户捐款、人人出钱、个个出力。
治污先截污
下定决心,啃“硬骨头”,“多快好省”推进治污基础设施建设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想实现练江水质全面、持续好转,必须下定决心,加快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啃下截污的“硬骨头”。潮南深谙此道,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多快好省”地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2014年10月29日,日处理1000吨的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两英镇风华村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4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计划2017年投入试运营,届时将消化掉该区每日产生的800吨生活垃圾,为沉重的练江减负。为化解“邻避效应”,潮南区敢于创新,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选址难题。即从全区额外增加的垃圾处理费中,划出专款用于补偿项目所在地周边群众。除了参照高速公路补偿标准征地外,还为项目所在地村民缴纳医保社保,为当地修建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校舍,给予农民公寓用地指标和工业用地指标等政策优惠,从而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水、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委、区政府“一三六六”工作思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强化执法监管措施,积极推进治污减排,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推动全区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水环境。以加强流域内涉水企业监管和完成河上游综合整治为工作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落实,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全部进入城市管网;加大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察频次,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
(二)大气环境。以防治燃煤烟气、企业工艺废气异味、汽车尾气和扬尘污染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废气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落实,确保年底前实现“三无两达标”目标,即辖区内空气基本无异味、无冒黑烟烟囱、无可见扬尘,重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市政府的目标要求。
三、治理任务
(一)水环境治理任务
1、白浪河
①加大对流域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涉水企业和水务有限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监管力度,确保外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②6月底前完成制衣污水处理再提高工程。
③6月底前完成市污水处理厂红外视频控制安装与联网。
④12月底前完成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
2、河
①加大流域内恒联玻璃纸有限公司等6家涉水企业监管力度,确保外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②6月底前完成市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
③6月底前完成福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车辆厂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
④6月底前完成啤酒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再提高工程。
⑤6月底前完成市人民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改扩建工程。
⑥12底前完成河上游综合治理工程。
(二)大气环境治理任务
1、工艺废气
①柴动力铸锻有限公司完成铸造车间工艺废气异味治理任务,确保外排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空气无异味污染。
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加强设施管理,确保外排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空气无异味污染。
③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加强设施管理,确保外排工艺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厂区周围空气无异味污染。
2、燃煤设施
①严禁新上10吨/小时及以下民用燃煤锅炉;取缔1吨/小时及以下民用燃煤设施;凡处于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并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一律采用集中供热;加强对辖区内27家单位燃煤设施的监督管理,确保外排废气达标。
②6月底前完成昌能热源有限公司安装150吨位双碱法脱硫设施改造。
③6月底前完成万热电有限公司南部热源厂2台45吨/小时锅炉炉外脱硫设施改造。
3、扬尘
①工程及拆迁施工扬尘:辖区76个工程及拆迁施工场地要实行封闭施工,工地周边须设置1.8米以上围挡,并洒水保湿压尘,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一律停止作业并采取防尘措施;长期的土层应进行绿化、固化或硬化,确保黄土不露天扬尘;建筑工地必须按规定硬化进场道路,硬化后地面不得有浮土、积土,并定期洒水降尘。在车辆出口设置洗车平台,清洗进出车辆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拆除作业应在采取围挡措施后进行,拆除前和拆除过程中要随时洒水或冲洗,防止扬尘飞散;市政工程要分段封闭施工,现场堆放施工弃土、散料应采取遮盖防尘网布等防尘措施,施工弃土、废料必须及时清运,不能停留过夜;破土处要洒水保湿、压实或覆盖,机动车过往的临时路段要洒水保湿确保路面湿润不扬尘;严禁高空抛洒建筑垃圾和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量100立方米以上)等违法行为。
②城市保洁和交通运输扬尘:全面推行以机吸为主、人工捡拾为辅的保洁作业模式。禁止使用机械法干式清扫,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I级道路全部实行机械化吸尘作业,每天机吸一遍,洒水一次(结冰期除外);夏季气温30℃以上时,每天洒水不少于两次。洒水要达到清洗路面和路牙石积尘的目的。道路两侧地面要落实绿化、硬化和洒水压实、覆盖等防尘措施。在大气环境敏感区内采取大型货运机动车禁行措施。车辆运输砂石、土方、煤炭和垃圾等可扬尘物料时,必须覆盖或密封,防止运输车辆沿途撒露遗散。严厉查处违规扬尘的运输车辆。
③物料堆场扬尘:严格落实洒水、封闭、遮挡等防尘措施;干燥季节、装卸过程必须采取喷淋等防尘措施;大风天气不得进行露天装卸,同时对物堆进行覆盖;要及时清理遗撒物,不准停留过夜。
4、露天烧烤及饮食油烟
取缔一切沿街露天烧烤点,酒店、食堂等饮食服务单位禁止油烟横向排放,新设立的饮食业单位同步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对原有4个基准灶头以上的29家饮食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5、秸秆、落叶焚烧
禁止焚烧作物秸秆,严肃查处焚烧秸秆、垃圾、落叶等污染空气的违法行为。
6、机动车排气
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年检工作,对检测合格的车辆发放环保标志,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责令限期维修治理,对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维修企业实行资质认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未获得机动车环保标志的车辆不予年审、过户。对超期服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辆,依法实行强制性报废。限制三轮车、低速货车在城区内行驶;严厉查处“冒黑烟”的机动车辆。
7、空气自动监测点
加强辖区三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监管,保障机器正常运行,真实反映辖区空气质量。
四、任务分工
(一)水环境治理任务分工
1、河上游综合整治工作,污水管网基础建设工作由区住建局牵头负责落实,清理河岸垃圾和河岸养殖户由区城管执法分局牵头负责落实。经济开发区配合。
2、水务有限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红外视频控制安装与联网和污泥治理工程由环保分局监督落实。
3、涉水企业治理工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达标情况由环保分局负责监管。
(二)大气环境治理任务分工
1、工艺废气治理工作由环保分局监督落实。
2、燃煤设施治理由环保分局监督落实。
3、扬尘污染:工程及拆迁施工扬尘污染由区住建局、各街道监督落实;城市保洁及交通运输扬尘污染治理由区城管执法分局、区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负责落实;物料堆场扬尘污染由所属街道监督落实。
4、露天烧烤及饮食油烟污染源治理由区城管执法分局、环保分局、所属街道监督落实。
5、秸秆禁烧污染治理由所属街道负责落实。
6、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由公安分局、环保分局负责落实。
7、空气自动监测点运行由环保分局负责落实。
五、保障措施
问:在担任环保局长的一年多时间里,您对环保工作有什么样的体会?
答:去年3月份,我正式到环保局工作,至今刚满一年。回想过去一年的工作,我概况为五句话:加强学习,明确方向;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厘清责任,齐抓共管;以打促建,夯实基础;建立机制,形成长效。
h保很专业,这一年我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学习,然后明确工作方向。另外,要做好环保工作,还必须摸清污染的家底。这一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对揭阳市的污染底数有了比较清楚的掌握,例如,我们对城市风险点危险源辐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等开展了大排查,全面清理整治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市一共清理整治了3760个项目。
环保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部门广,一年来我们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把责任厘清。“谁家的孩子谁负责抱走。”责任分清楚了才能够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例如我们厘清环保职责分工,出台揭阳市环保领域问题法定途径清单,去年群众投诉案件处理率达到100%。
执法工作无疑是我们一年来的一个亮点,2016年全市立案环境案件403宗,罚款金额2171.67万元,关停企业293家,实施按日连续计罚案件5宗,实施停产限产案件43宗,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76宗,移送行政案件50宗,拘留216人,移送涉刑案件72宗,刑拘263人,逮捕148人。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查封扣押案件数等,都是名列全省前茅,得到了省厅的充分肯定。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揭阳市落实环境保护管理职责实施方案》,明确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建立了市直37个部门环境保护职责清单;出台《揭阳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印发《关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查落实机制的通知》,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加强督查追责;出台《揭阳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划分方案》,建立“市级督查督办、县(市、区)级监管执法、镇村巡查协助”的监管模式;制定《揭阳市环保局关于〈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的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裁量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市环境行政处罚行为。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我市按照“整治存量、遏制增量,还好旧账、不欠新账”的思路,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快马加鞭补齐“十二五”期间没有完成的项目,特别是日处理规模共计13.5万吨的9座PPP污水处理设施,去年全面开工上马,目前进展顺利,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
问: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揭阳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特别是榕江、练江的整治,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目前进展如何?
答:去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努力拼搏下,榕江、练江水质明显改善,榕江北河国考龙石断面水质上升1个类别、由劣Ⅴ类提升至Ⅴ类,榕江南河稳中趋好,特别是三洲段、引榕干渠去年12月以来水质保持Ⅱ至Ⅲ类,练洋山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比2015年下降33%~65%。我们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水污染防治协作领导小组,完善调整市环委会,升格练江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充实基层环保办,并出台市“水十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清理整治等一揽子方案,统筹谋划推进榕江、练江污染整治。下大力严整工业污染源,关停取缔小凉果厂40余家,完成80家凉果加工企业配套治污,建成凤江84个凉果污水集中处理点;取缔非法电镀企业270多家,基本实现榕江流域无电镀;关停无牌证印染企业150家,强化72家有牌证印染企业在线监管。着力推进榕江、练江流域河涌整治,不惜一切代价净化毛细血管,重点加快推进榕江南河三洲拦河坝以上8条重污染河涌整治,目前4条完成整治目标,4条正在推进;练江启动流沙新河、流沙中河综合整治等6个重点工程;出台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方案,以PPP形式全力推进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整治。针对“环保设施严重不足”问题,我市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同时,针对饮用水源超标,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不到位、非法盗采河沙、矿产资源等问题,追责问责一批干部。
问: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排名中,揭阳排第15名,相比之前有所提升,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我们突出联防联控,巡查督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露天焚烧、废气排放等环境执法,配合市政府督查室开展大气整治督查。开展禁燃区高污染燃料锅炉专项整治,全年淘汰或改用清洁能源134台。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将高排放机动车限行区域从建成区面积的15%提高到42%,对进入限行区域的“黄标车”实施电子抓拍并依法处罚,全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9521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全省率先出台《揭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并将于5月1日起施行。
我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中,其他5项均达标,但PM2.5尚未达标。今年,我们将以整治PM2.5为重点,编制《揭阳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靖海电厂1至4号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禁燃区内37台、非禁燃区内254台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完成省级3家、市级161家重点VOCs排放企业综合整治任务。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大气污染现象巡查,严厉打击露天焚烧垃圾、秸秆行为,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组织实施扬尘条例,全面抑制工地、道路、码头扬尘。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确保“黄标车”及老旧车完成省下达的淘汰任务,环保标志发放率80%以上,抓紧推进“揭阳市机动车环境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定期对全市机动车检测站开展监督检查。
问:接下来,揭阳的环保工作重点将从哪些方面开展?
答:今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再接再励,继续攻坚,以我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为行动指南,按照“一打二建三管四治五问责”的工作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深化总量p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严控危险废物转移处置,全力将环保工作做为全市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决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
其中,水污染防治既是我市环保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将全力组织实施“水十条”,尽快制定榕江、练江未达标水体治理方案,确保榕江南河、北河水质持续向好,练江水质持续改善。我们将不遗余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三年行动计划,挂图推进126个重点治污项目,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动态掌握进度,对滞后的及时进行提醒、预警和通报。按照“河外截污、河内清淤、中水补给、生态修复”原则,统筹推进榕江东湖、龙石断面以上55条和练江流域8条河涌综合整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起草出台《榕江水质保护条例》,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榕江水质。
环境执法打出实效,加强引榕干渠两岸的清理整治,封堵干渠所有排入口。加强对榕江、练江、枫江流域环境监管,借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契机,以村为单位,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建立污染源档案库,实施分类整治。保持严打狠打高压态势,坚决取缔无牌无证污染企业,下大力监督和严管有牌有照企业,“零容忍”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认识。多年来,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一直坚持树立“保护渔业资源是水产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渔业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政府各部门不断强化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渔业执法管理机制,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尤其是在沿江沿湖从事渔业生产者及广大渔民中形成了共识。
突出重点,加大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优势,发挥水产生产潜力,使水面大县向水产大县迈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将水产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起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实际,确定禁渔期和护草期,划定禁渔区、养殖区、增殖区和实施轮休轮养的制度,实行鱼、蟹、虾等水产品的混养,通过食物链的有效连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资源和渔业食物养分。开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养殖单位、生产经营者和个人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生产,以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发展生产,这就要加大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县结合《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印发宣传材料,在报纸、电视台同时刊载播放,提高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水面、资源国有化意识。人工增殖水产生物资源。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在对全县渔业现状的充分考察的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大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保护费真正做到“取之于渔,用之开渔”。水产部门引导明星企业对大湖进行增殖,全面推行“种草移螺”工程,推广“湖泊生物资源快速修复与渔业利用技术”科研成果,加大资源修复工作力度。20xx年度在泊湖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大赛湖水产开发公司等明星企业的带领下,全年共注入“种草移螺”等资源恢复资金600多万元,投放螺蛳286万公斤,移植草种52900公斤,复植面积达25.1万亩,使大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而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创造了“投入小、产量高、效益佳”新的经营模式。加强国有水面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县委、政府在转变工作思路的同时将规范国有水面使用权的管理作为产权改革的突破点和起步点,由直接指挥水产经营转到宏观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县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提出新时期发展思路和操作原则,实现国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调整国有水面,实现国有水面政府高度垄断,“一个龙头放水”的基本目标,使国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变“甩手”承包、“官倒”的现象,遏制酷捕滥捞,“吃资源饭”的境况。开展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湖泊是长江河谷洼地经长江圩堤封闭而形成的水流冲积湖为过水型湖泊。湖内水质优良,无工业“三废”污染。ph.1—7.8,水体透明度1.5—2米。是养殖开发的优良水域。虽然目前境况很好,但主管局及渔政管理部门“居安思危”,通过深入细致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域检测标准,依法查处、监控生活污水、船机修理等对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渔区环境。县级水产部门及渔政执法管理单位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的执法主体,本着“严查、严管、重点打击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普遍管理、重点突出、联防治理、死看硬守、经常管理与临时出击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国有渔业资源不受损失。
突出重点,加大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优势,发挥水产生产潜力,使水面大县向水产大县迈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将水产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起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实际,确定禁渔期和护草期,划定禁渔区、养殖区、增殖区和实施轮休轮养的制度,实行鱼、蟹、虾等水产品的混养,通过食物链的有效连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资源和渔业食物养分。开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养殖单位、生产经营者和个人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生产,以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发展生产,这就要加大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县结合《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印发宣传材料,在报纸、电视台同时刊载播放,提高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水面、资源国有化意识。人工增殖水产生物资源。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在对全县渔业现状的充分考察的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大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保护费真正做到“取之于渔,用之开渔”。水产部门引导明星企业对大湖进行增殖,全面推行“种草移螺”工程,推广“湖泊生物资源快速修复与渔业利用技术”科研成果,加大资源修复工作力度。2008年度在泊湖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大赛湖水产开发公司等明星企业的带领下,全年共注入“种草移螺”等资源恢复资金600多万元,投放螺蛳286万公斤,移植草种52900公斤,复植面积达25.1万亩,使大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而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创造了“投入小、产量高、效益佳”新的经营模式。加强国有水面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县委、政府在转变工作思路的同时将规范国有水面使用权的管理作为产权改革的突破点和起步点,由直接指挥水产经营转到宏观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县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提出新时期发展思路和操作原则,实现国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调整国有水面,实现国有水面政府高度垄断,“一个龙头放水”的基本目标,使国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变“甩手”承包、“官倒”的现象,遏制酷捕滥捞,“吃资源饭”的境况。开展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湖泊是长江河谷洼地经长江圩堤封闭而形成的水流冲积湖为过水型湖泊。湖内水质优良,无工业“三废”污染。ph.1—7.8,水体透明度1.5—2米。是养殖开发的优良水域。虽然目前境况很好,但主管局及渔政管理部门“居安思危”,通过深入细致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域检测标准,依法查处、监控生活污水、船机修理等对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渔区环境。县级水产部门及渔政执法管理单位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的执法主体,本着“严查、严管、重点打击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普遍管理、重点突出、联防治理、死看硬守、经常管理与临时出击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国有渔业资源不受损失。
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整合资金32.8亿元,开展了“整乡推进”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五年时间,在全省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全国打响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品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启动了全省美丽乡村“百村大战”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联动制度,充分整合资源,上下合力,全面推进。充分利用贵州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等优势,注重人居环境改造,保护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传统村落。结合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不断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内涵,使农民安居乐业,让乡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美丽乡村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 2016年)》以来,全省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茶产业从做大基地规模向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八个方面发展,推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截至2015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689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22万吨;有注册茶叶企业及合作社3040家,较2010年底增加2424家;打造出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贵州茶品牌。
同时,从贵州岩溶地貌和气候特点实际出发,通过草地封育、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等措施,开展草地生态建设,形成良好植被,防治草地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此外,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使全省草地生态向良性恢复方向健康发展,2015年底全省草地(草山、草坡)保有面积为6430万亩,人工草地710万亩,良好的草地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
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建设户用沼气23万余户、大型沼气工程133个、小型沼气工程629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1个、村级集中供气工程35个、“三沼”综合利用循环农业示范项目22个。为适应新常态,加快农村沼气转型升级步伐,引进了中节能公司在仁怀市、遵义县、习水县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目前在遵义县鸭溪镇建设的4.8万方沼气工程已接近尾声。
同时,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为主要途径,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探索建设一批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通过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延长秸秆综合利用链条。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101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
此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畜、禽、渔等养殖有机结合,通过“立体型”“节能型”等模式类型的运用,实现生态能源、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发展。加强对农业资源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强化技术集成配套,形成适宜于不同地区的技术模式。
实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随着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为切实解决好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省农委下发了《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期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物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与省环保厅共同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按照相关要求,对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五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处理污染物。大力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倡导“猪-沼-粮(茶、果)”的循环模式。
开展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4、2015年,贵州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明确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建设为抓手,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2015年,通过资金整合,共安排补助资金8432万元,投入71个省级试点建设。
二是推进流域农业农村污染整治。2014年启动赤水河流域农业农村污染合力整治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围绕赤水河流域8个县(市、区)102个乡镇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化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四大类16个项目。2015年启动清水江流域和乌江流域农业农村污染合力整治工作,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另外,《贵州草海高原喀斯特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已获国家批复。
三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2011年起,重点在乡村旅游区、水源保护地、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布局,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农村能源建设等相结合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9800万元,带动地方和群众投入15000多万元,建设示范村432个,项目实施村寨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10~20%,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推进质量品牌建设。
一是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监测,摸清污染底数,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和支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规范农业投入品记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
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信誉度不断提升。2015年,全省新增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947个、面积858万亩;累计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31家58个产品,有25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三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2012年以来,全省6840万亩耕地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普查工作,完成全部54357个土壤样品的采集任务,启动了全省水稻主要产区稻米重金属污染协同监测项目。目前已建成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基本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总体状况及动态。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多措施防控种植业污染。
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覆盖全省,涉及到1.47万个行政村,主要粮食作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67万亩,施用配方肥24.68万吨(折纯),示范面积累计163万亩次,发展绿肥550万亩,农家肥施用600~800公斤/亩,节约肥料投入约90~110元/亩,促进农作物总增产82万吨,总增产节支8.39亿元。
二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轻农残。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坚持绿色植保理念,高度重视生物灾害防控,采取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防治方法,推广病虫害配套技术1350万亩,带动完成面上防治面积5416万亩次。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市场经济和各地竞起的大潮下尤为明显。工业上,以打造东方铝城为重点,带动整个工业经济发展。
(一)立足电、汽优势,大力膨胀发展电解铝产业,延伸发展氧化铝、碳素、铝的深加工。同时,大力膨胀发展密度板产业,延伸发展中、高密度板的深加工。
(二)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膨胀发展味精、纺织产业,延伸发展淀粉、液氨、复合肥等;农业上,以开发鲁西枣乡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建设10万亩圆铃大枣生产及加工基地;服务业上,以工业为支撑,突出发展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商贸易物流业,以及各种新兴服务业。由此,我们找准了工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拉开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驾势。
二、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做好结合文章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解放思想的实质是以新思路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相对于传统观念脱胎换骨的过程,是思维创新、思路更新、方法翻新、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出思路、出办法。茌平经济近年来的快速膨胀发展正是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跨越发展的全过程,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冲破固步自封的束缚,树立敢定大目标、敢争高速度、敢创新业绩的思想;冲破畏难发愁的束缚,树立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敢于负责、善于落实的思想;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的思想,努力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坚持“双赢”理念,努力把思想解放到“把项目谈成、把事干成”上来,以存量引增量,以产权换资金,舍得拿出优势资产、优势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合作经营,催生壮大了一批优势企业。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与解读政策、抢抓机遇统一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三、延伸链条,发展群体,全力打造工业产业集群
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依托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大力实施“三优带动”战略,打造安全产业链条。为此,我们组织实施了具有延伸、配套、深度加工、平衡发展特点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铝及铝的深加工、密度板及其系列加工、味精、纺织、制药等五大主导产业,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以信发铝电为龙头的铝产业链条,已延伸出发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及产能120万吨电解铝、700万吨氧化铝、56万吨碳素、70万吨聚氯乙烯、200万吨液碱、90万吨铝加工等十多类产品、100多家企业,成为全国大型的铝生产基地;以森森密度板为龙头的板产业链条延伸出甲醛、中高密度板、贴面板、装饰板、强化木地板、家具等近百家企业,拥有20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产能,木地板加工能力50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密度板生产基地;以齐鲁味精、信乐味精为龙头的味精产业链,延伸出味精、淀粉、复合肥、硫酸、液氨、包装等6大产品、10余家企业,30万吨的区域味精产能居全国前列;以金号织业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链,延伸出棉花加工、纺纱、印染、织造、家饰用品等五大系列、上千个品种,其高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同行业前茅;以华鲁制药为龙头的制药产业链,延伸出大瓶液体、软袋液体、针剂、固体制剂、包装、印刷等系列产品,融合了120多个品种,7亿瓶(袋)大输液产能稳居全国前列。
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协调与提升
做优农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科技推广网络,积极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农业综合产能显著提高。目前,全县有蔬菜面积39万亩,年产110多万吨,其中省级无公害品牌农副产品24个,标准化生产基地22.3万亩;圆铃大枣种植面积10万亩;全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6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政府服务、协会推动等措施,各乡镇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富民强乡的特色产业。
(一)做强工业
一是基础产业前延后伸、拉长链条。立足原料互补、产品相连,加快上下游产品开发,增强产业整体的综合竞争优势。二是基础产品向高端发展。着眼县内铝、聚氯乙烯、密度板等全部就地消化加工增值,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铝、塑料、木地板三大加工基地。
(二)做大服务业
迅猛发展的第二产业是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强力支撑,为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县日均10万吨原料及产成品的物资吞吐量,带动起我县物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仅大型斯太尔货运车辆就达7000余辆。农村劳动力的迅速转移,推动了城镇开发建设,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历史文化的开发、课堂教育改革模式的重大突破,以及水系建设、水库建设等,促进了茌平县旅游业的发展。杜郎口中学近年已接待外地人员50多万人次。
五、突出环保,加强城建,建设生态宜居茌平
在生态建设上,按照“环保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生命线”的理念,从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投资8亿多元完成了大气脱硫,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粉尘治理,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气味治理,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资9000万元正在实施二期建设,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厂建设,新投600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赤泥――提砂、提铁――陶粒――建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玉米――淀粉――味精――废渣――复合肥”等完善的循环经济链条。
在城市发展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先后高标准实施了9条旧城区主要街道的改造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城中村改造、城边村改造工程;实施了7条新区街道建设,实施了实验高中、一中分校、实小分校、新外环路、新105省道等的建设,以及10多个机关单位南迁新建、12处居住小区建设,以及文体中心建设、高速公路西口立交建设、茌山公园建设、环城水系建设、信发水库建设等。全面进行了县城中心“西移南伸”的新城区建设,城区面积扩大了5倍多,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城市形象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六、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构建和谐幸福茌平
(一)狠抓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按照“应保尽保、扩面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劳动保险、失业保险、下岗再就业、失地农民保障、城乡低保等工作,建设高标准中心敬老院7处,全县鳏寡孤独老人全部由县财政集中供养。
(二)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在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新建3处农村中小学和2处城区小学、2处高中学校,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改造高职、技校4处,新建中医院1处,全面完成了县级各医院门诊楼、病房楼的改造,加强了乡村卫生院(室)建设,城乡参合报销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大院、农村书屋等设施以及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不断健全,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深入开展“唱红打黑树新风”活动,突出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成电子监控城,各类矛盾和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空前提高。
七、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突出重点来抓,努力培养专家型、经济型、实干型的干部队伍。工作中,力求把握下情、吃透下情,正确判断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明确措施、有的放矢;力求站得高、看得远,注重生产基地建设,更注重加工基地建设,加快产品由基础性向高端性转变;力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效能,抓落实、要结果。对重点项目,我们实行联席策划、责任帮包等制度,特别是我们连续8年雷打不动地坚持“周六现场办公”制度,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决策准、建设快、效果好”。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我们以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为目标,分批次组织百名企业家在清华大学进行脱产培训。
跨入全国百强县是茌平发展的新激励。茌平下步的目标是“三年翻番、再造一个新茌平,五年奋战、跨入全国五十强”。我们一定会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坚定不移地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茌平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