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汽修实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3: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汽修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汽修实习总结

篇(1)

通过此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知识,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积极面对和克服困难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对于整车的拆解我们遵循着严格的流程,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班分成三个组——主拆组、分拆组和数据登录组,这都对我们顺利的完成拆车实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式的拆车之前我们首先对车辆的整车姿态进行了测量,对车辆的各个姿态进行拍照。在此之后有做了些拆车之前的准备工作,例如断电、放水和放油。之后我们进入了正式的拆解环节,在现场督导的指导下整车的拆解紧张而有序的进行。首先拆的是四门两盖,由于大多数同事没有拆车的经验,所以在拆的时候都没有找到技巧导致拆的比较慢。然后开始拆保险杠和翼子板。

在拆车之前我一直都认为保险杠都是用金属等强度比较到的材料制造的,但是拆车的时候发现我们拆的车的保险杠是塑料的,感觉到有些难理解,保险杠是塑料的在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又怎么起到保险的作用呢?通过别人的讲解使我走出了保险杠必须是金属制造的这个误区,原来采用塑料也有其优点。乘用车上的保险杠的主要作用是在碰撞的时候可以吸收掉部分能量,从而保证车辆乘员的安全,我们这个车前保险杠后面没有吸能块,其他的两辆车有吸能块,这样其吸能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保险杠还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我想可能还和行人保护有关系吧。

还有原来我对汽车的各个灯的名称和作用也不是很清楚,通过电器科室的陈工的讲解是我了解了汽车各个灯的名字和作用,之后我又请教了我们班的宋督导进一不加深了对车灯系统的了解,从而分清了远光灯、近光灯、位置灯、制动灯、转向灯和倒车灯。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想如果要不是参加车辆的拆解实习我现在还是一个车盲,连最基本的汽车常识都不知道。再此之后我们又先后拆解了车辆的底盘部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前桥、后桥、前悬、后悬以及制动和转向的相关构造,之后移除了发动机。在整车的拆解之中没有去拆发动机和变速器,只是将发动机和变速器在离合器那里断开。

在断开离合器之前也在书上看过离合器的构造,但是看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在拆解离合器之后我向几个比较明白的同事请教了相关的问题,在他们的耐心解答之下我基本上搞明白了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能通过看书来搞明白,通过观察事物和别人的讲解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以后在工作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利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1.生态系统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异养生物,绝大多数动物,(营腐生的动物是分解者);(4)分解者:异养生物,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注意:植物并非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是消费者;动物也并非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细菌也并非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是消费者。

4.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

5.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定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能量来源:太阳能。输入: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传递途径:沿食物链、食物网,

c、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d、过程:能量来源 (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e、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不可以提高也不可以降低)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碳循环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②碳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有机物 碳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形式:有机物

③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形式:co2

④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还有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种类

a.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b.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的信息,如,植物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

c.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2.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应用:a.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模仿动物信息吸引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

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

注:物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不能在生物与生物间循环。

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6.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篇(3)

毕业几年来,感觉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上学时积存的“家底”早已不够用。对课文解读的浅薄,对教辅资料的依赖,与学生交流时思维的“短路”,写下水作文时的紧张与尴尬,其中苦痛心中自知。研修专题一告诉了我答案:这是读书太少,懒于读书的结果。总抱怨学生读书太少,语文素养不高,可自己有做得如何呢?自己因世俗的侵染而变得浮躁,对知识理论,对经典著作走马观花,其中的奥妙竟不知一二。工作的压力大,生活的节奏快,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读书主动性不强,踏实性不够。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生活里最美的风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素养,教师要做好表率,首先应是一个勤于读书的人。一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一位智慧的老师,也一定会影响一批爱读书的学生。新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己必须尽快行动,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研究知识,汲取营养,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

做一个深刻细心的“我”。

教学生活中,许多时候感觉所教内容空洞肤浅,课堂平淡生硬,忽视或回避学生的思想,将知识点生拉硬拽地塞给学生,找不到教学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次研修过程中结合教学案例和专家点评,我发现:从教学过程的细微处入手,深入研究,仔细品析,每一处点滴中都有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绽放绚丽的光彩。记得我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泛泛地整体感知,解读疑难字句,感觉枯燥无味。研修课例中的老师却从文本的细微处入手,深入透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她在品读的基础上研究文中的关键字句,如文中最后一句“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注意到了“将”字和感叹号的妙用,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和恩格斯对他的无限尊敬悼念之情。一堂课学生思维敏锐,情感丰富,生动精彩。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胡同文化》时,从“北京的胡同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句切入,问这个比喻用的好不好?学生很快进入生动的语言文字当中,感悟出北京胡同彰显出平民文化的内涵。这堂课不再是北京胡同的知识讲解课,而是语文味十足的文化探究课。再如一位老师在教《贝多芬传》时,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断学生促成有效的生成,将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充满灵性的。今后的教学,我会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准备到反思,不放弃任何一处有价值的光束,相信自己的课堂也会充满亮色。

做一个勇敢自信的“我”。

总觉得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教学中,畏畏缩缩,视野狭窄,不敢创新,怕出乱子,怕学生考不好,这些因素一直牵绊着我前进的步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旧有的模式展开,有时想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可又怕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而研修教学案例中的执教者大多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自己和学生都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空间有效拓展、发现创新。还有的老师在教《五人墓碑记》时直接把课堂搬到了课外----到校园里读碑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他们那里看到的不仅是精彩的教学艺术,更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召唤,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勇敢地尝试,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专题讲坛、人物专访等等,给学生松绑,为他们搭建开放自由的语文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发展作铺垫。

这次培训使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她有缤纷多彩的美景,更有我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自己虽如小草般普通平凡,但只要用心完善自己,历练自己,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处不凡风景! (1) 同栏目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篇(4)

关键词:

项目;汽修;教学;应用

0引言

目前,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提升,车辆维修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社会对这一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额需要也是不断增加,因此汽修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虽然是热门,但是我们也需要冷静对待这一问题,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不断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的牢固程度,帮助学生形成更好就业的优势。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项目教学法使用一种应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围绕一个项目课题,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学习的理论实践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构建他们的专业知识网络。汽修教学就是属于这种应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突出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汽修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构建他们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应用。

2项目教学法在汽修教学的具体应用措施

2.1构建详实的培养目标

汽修专业学生需要开展系统化的理论实践教学[1]。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他们也需要参与相对大比例的实习。据笔者了解,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学生较多,教师难以有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实习中有时存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因此,学校需要制定更加详实的实习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有效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相当具体的实习教学计划,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的培养,导师只需要把握学生实习的整体计划即可,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学生的实习来说,教师需要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针课题的实施,教师需要进一步细化不同阶段的课题研究节点,例如:课题实施前期,学生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调阅,实验整体的设计等;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实施好相关的课题实践步骤,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产生自己的研究观点和想法;最后,结题的时候,学生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凝炼。

2.2实施差异化实习分组

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实习过程上实施合作教学,就需要首先考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性,将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实现相互补充。同时,学生在掌握发动机构造、传动系统结构等专业理论知识中存在差异,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分配实习小组的时候,需要进一步考虑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因为每一个实习小组都需要组织者,发言人等不同的角色,所以教师需要将具备这一性格特征的学生分配到对应的角色上去,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需要有效调配开。例如:一些学生在组织协调上具有很强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将他们配合成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实习组织协调。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他们分配到小组发言人的角色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性格优势,奠定实习的基础。

2.3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通过自己对实习方案的认识,可以自主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培养他们今后运用这些项目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项目课题研究之前,教师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进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思维和方法,学生自己先对相关思维和知识点进行自学,他们才能具备相互讨论的基础,实现合作实习的前提。通过自己思考、归纳出来的课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讨论。

2.4组织项目课题讨论

学生在进行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对汽修专业理论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2]。因此,首先,他们可以组织项目小组的组内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认识讲出来,每一个项目小组都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记录,这样可以帮助最终的总结和归纳。组织讨论的前提是教师需要设定一个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们才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其次,小组之间的讨论。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带教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一步实施课题小组之间的讨论。学生可以在更大规模上实现相关思维和方法的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组织好相关的讨论秩序,讨论的原则就是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但是有发言时间、人数等方面的限制,这样可以有效维护好课堂秩序。

2.5教师做好点评总结

学生在项目课题的交流过程中,虽然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最大程度地相互学习思想的补充,但还是难免出现一些思考空白、误区等,这样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进行总结,同时还需要补充学生没有思考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延伸思维长度,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产生思想误区的地方,也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纠正,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和内容。因此,带教教师的归纳总结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汽修专业技术。

3结语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职业技能,提升他们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就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在汽修专业领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景克.模块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职业,2015,18(07):157-158.

篇(5)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17-02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很多技校毕业生并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如何改进现有汽修教学模式,为学生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还需要不断探索。

一、汽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1.师资配备方面:多数技校仍然把汽车专业教师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教师在课室讲专业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在车间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理论教师跟实习指导教师之间没有沟通,这样就造成理论、实操不同步,影响学习效果。

2.教材方面:技校的教材都是统一定的,汽车专业教材分为汽车专业理论教材和汽车实习指导教材。汽车专业理论教材偏重于对知识的系统介绍,内容过于复杂,而且有些已经过时了,学生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的时候因为不能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汽车实习指导教材中实习项目的设置不能体现汽修行业的一般工作任务过程,不符合现在汽修行业的实际操作要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场地方面:目前,学生的学习场地分为理论教室和实训车间,四个星期在教室上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四周在实训车间进行实操训练,每四周作为一个教学循环。在教室上课就是课本加黑板,由于没有实物,在讲一些专业知识时,学生比较难理解。实习车间比较大,一个车间同时有四五个班实习,环境比较嘈杂,如果老师在车间讲课,班与班之间会有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思想不集中的现象。

4.学生方面: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理论课时很多同学听不懂。在实习课上,多数学生只知道一味的拆装,对于实习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清楚,不知道原理是什么,甚至有些汽车部件名称都不知道。汽车维修专业有几门专业理论课,如“发动机构造与修理”等。理论教师讲到发动机的结构时,由于学生没见到实物,无法形成感性认识。而实习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一段时间,轮到学生发动机拆装技能训练时,所学理论知识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这种理论、实习分割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论技能的提高,也很难使学生形成职业观念,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针对以上提到的汽修教学现状,有必要加快实施汽修教学改革的步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方向。

二、一体化教学概述

1.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指出:一体化课程,就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教学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一体化教学的操作形式。一体化教学是在备有教学设施和专业设备的学习场地,把理论课与实习课容为一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师生边教、边学、边做,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质等职业要求的一体化训练。可概括为场地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一体化。

3.一体化教学的优点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操作分开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综合职业能力高,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需求。但是要开展一体化教学,对学校,老师,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首先,一体化教学的一个标准就是小班教学,这样配备的师资、设备都要增加,会加大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讲授理论又能进行实习指导,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汽修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重新设置汽车专业课程,开发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原来的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改变课程设置。人社部于2010年颁发了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其中汽车专业中级部一体化课程如下:

此改变主要是把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进行融合。融合后的一体化课程可称之为汽修专业能力课。开设一体化课程后不再设专业基础课,其内容融入一体化课程中。在一体化教改的初期,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可以考虑保留专业基础知识。即为理论课+汽修专业基础课+汽修专业能力课。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成熟,可去掉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确定后,就要开始教材的选用。一体化教材要与所用设备、所设项目紧密结合,所以对于一体化教材的选用要谨慎。可以选择已出版的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也可以组织教师提取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学生层次、培养目标、和实习设备编写校本一体化教材。

2.改变师资配备。真正的一体化教师不但能够掌握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并且要成为能掌握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要实现这一转变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一体化教学的操作方法。(2)专业教师定期去汽修企业实习,平时多与企业互动,了解时下需要的人才,侧重发展方向。(3)加强专业教师汽车最新技术的培训工作。学校安排汽车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汽车培训机构、汽车学院、汽车研发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以掌握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最新技术、工艺及最新汽修设备。(4)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理论教师向实习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实习教师学习理论教师的授课技巧和课堂教学组织方法。(5)聘请汽修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或兼职,积极引进维修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把企业的工作情景尽量还原到教学中来。

3.改变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技能,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工作,要保证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采用小班教学,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然后教师改变上课习惯,必须从原来的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生的“学”、“做”为主。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场地根据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景。教学过程按照一体化教学的六步骤:“获取资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来进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兴奋与刺激,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引导和点评的作用。教师的点评除了注重学生的答案和操作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4.建设汽修一体化教学场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就要改造教学场地,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块划分教学区。在每个教学区要配备所需要的实习设备和教学设施,如桌凳和多媒体设备等。

5.积极开展与汽修企业的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密切的校企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才能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也只有通过真正的实景工作,才能熏陶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

篇(6)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不同模块分解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下和同学帮助下,自主地去思考与实践,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领会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实战技能。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实践的老套路,不再按照先学好理论再实习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同时完成了实践的操作。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战能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对比中简称前者)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对比中简称后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

(1)在师资力量上:前者的教师分理论教师与实习师傅,而后者的教师是既当理论教师,又当实习师傅,必须具有理论与实际操作综合能力。

(2)在教学程序上:前者是先教理论再去进行实习,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后者则是理论实习同时进行,理实一体化。

(3)在教学方式上:前者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后者则是以任务驱动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在教学场所上:前者分理论教室与实习车间,而后者则是理实一体化,既是课堂又是实习车间。

(5)在教学资料上:前者是采用统编的理论教材和实习教材,而后者则是由教师按统编的理论教材与实习教材自编的一套理实一体化讲义。

(6)在效果评价上:前者是考知识点与熟练程度,而且者是考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

从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前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走上工作岗位,还得继续加强实战技能,而后者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上岗就可以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必要的条件

任务驱动型教学既然与传统教学不同,那就有它特殊的条件。首先在师资力量上,教师必须是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都丰富的综合型教师,懂得分析教材并按实际操作要求自编好教学讲义,并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加以分别辅导和设计好教学任务。其次是学校要有汽修实际操场所,这不是普通的实习车间,而是既要讲理论,又要按任务设计完成实际操作的实习车间。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可以与汽修企业联盟,也可以自开场地。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中的结构

(1)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设计,根据国家统编教材可将中职汽修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汽车新技术四大模块,将故障诊断与维修融入各大模块中去,不再单独开设诊断与维修专业课程。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子模块,例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题共七个子模块, 在每个模块教学与实践中,从系统结构到诊断维修,一次性完成教学与实践。

(2)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程序主要可分五个步骤进行。一是任务的提出与准备。这要求教学的老师要了解学生知识的基本情况,根据需要设计教学任务,设计的任务要让学生能做到学用结合,温故又知新,从任务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设计的任务也不能太细,要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适应和尽可能完成,学生根据分配的任务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与一些应用仪器材料的准备。二是任务的进行。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主动从理论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可给学生以启发式的提醒和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增长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现场讲评。当学生们任务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一起谈心得体会,教师可对操作过程中做得好的与不足的地方进行现场阐释,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实际操作的记忆。四是任务的完成。学生们按照原来自己的初步探索的经验,结合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以及教师的讲评,自主地各自按任务要求去完成任务,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五是成绩考评。教师要对每堂课的学用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公布,要公正的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操作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深入切感受到成绩的光荣和自已不足之处要如何进一步努力,不断提高自已的实际实用能力。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目前学校里教师的理论水平都很高,但实践经验还是很弱的,学校可以从汽修厂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师傅到校兼职,同时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让教师们成为既能讲又能做的复合型人才。

(2)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成果,学生只有在好的实训基地,才能培训出实战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办校办汽修厂来作为实训基地,没条件的可以与校外企业联合,既让学生有实训场地,也为企业做了义务。

(3)统一规范教材的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专门的中职汽修专业特定的一体化教学教材,只能由教师自己编写讲义,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质量就因人而已。为此,期盼专业人士能为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编写统一规范教材,有利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中各方关系的问题。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多,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在平和中欢愉中教好学好。同时,任务驱动型教学,还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经验积累与任务分配的关系,只有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与经验积累的时候,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有很好的成效。

四、结语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教学,是建立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基础上的教学新方式,是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对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能为汽修企业培养更具实战能力的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一、在教学安排上,首先应进行的是汽车构造的理论课学习,汽车构造是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汽车整体及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课程。首先应讨论的是整车及各个组成系统或部件之间结构功能上的联系。之后通过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典型实例,说明在一般条件下,为满足某种特殊功能而采取的一般结构措施。然后再介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发展出来的某些形式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如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四大部分组成。而发动机的理性最强,它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系、点火系、起动系、(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是整车的特殊功能和结构,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它使供入自身的燃料通过排气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爆炸冲程燃烧产生动力,满足底盘传动系这一特殊功能结构的要求驱动汽车的行驶。因此,对发动机的结构形式、功能、特点、组装程序、机械原理等性能要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论述。其次主讲的便是底盘:它由底盘架、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前桥、后驱动桥、差速器、半轴、主减速器、传动轴、车轮等组成,构成了传动系统。传递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汽车前进。再次主讲的就是电器、车身。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可使学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工作过程,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之后便是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拆装实习则是在学习汽车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汽车各总成或主要部件的拆装练习来进一步认识汽车的构造和熟悉汽车各部件的工作过程。经过拆装过程学生可更清楚地熟悉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而为今后的理论深造和拆修打下基础。

二、汽车构造理论与拆装实习相结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由于缺乏比较直观的教具,教起来比较费劲,学生也同样会由于缺乏实物对比而感到学习的枯燥。所以在讲授各部件结构和功能时是很困难的,学生学起来仍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就需要摸索一条新的教学方法,即,将汽车的部分零部件的拆装实习引入课堂,或在实习中进行教学,也就是理论教学和拆装实习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在讲授汽车构造课程时,对一些较轻的汽车零部件:如化油器、喷油器、调速器、配电盘、火花塞、油泵、滤清器、活塞、连杆、活塞销、活塞环、轴瓦、差速器、发电机等总成可拿到课堂上,对着实物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对所讲的部件或总成进行拆装,以便更好地认识其构造和理解其工作原理。而对于那些比较大或笨重的部件或总成,如:变速器、前后桥、缸体、曲轴、飞轮等。则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而概括性的讲解。然后再在实习车间对着实物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集中时间进行拆装练习,最后回到课堂上进行详细总结讲授。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汽车构造、功能、及装配程序。比如讲驱动桥、它虽然笨重但结构比较简单,则可先在课堂上对其理性进行详细讲授,然后再在实习车间结合实物进行讲解和拆装练习。而对于变速器、离合器、转向系统等。由于他们的结构大而复杂,可先到实习车间对实物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对它从总体上先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讲解。

再就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一些汽车构造和维修知识,可让学生到工厂去参观,了解一些汽车装配知识。如发动机的组装,发动机缸体的研磨,对气门间隙、调解离合器片间隙、化油器怠速孔的拆装清洗、镗缸、镗瓦、曲轴磨、底盘前后桥的拆修、电器设备的维修调试、车身的修旧、整车的装配程序等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让实践反馈到理性,实现理性的飞跃。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篇(8)

摘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策略,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有效措施,其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取得

了积极有效的成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市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接着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最后提出

了促进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学校;汽修专业

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教学目标,将职业技能考核、实训基地

建设、学生实习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在企业中建立中职学校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师生进入企业参加锻炼实习。这种校企合作模

式效果显著,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培养模式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

提高自身在学校的知名度,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库。

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特征

(一)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校依据企业意图,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实现与企业需求同步,与企业合力培养适合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以实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

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的目标。一方面,有效缩短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为企业

储备了大量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学生在学校可以学习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等专业课程,同时可借助企业

提高汽修专业操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融入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中。这种培养模式深受学校和企业的欢迎,既为企业招聘

人才提供了丰富资源,也有效减轻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实习任务。

(二)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以实现互利互惠为目标,不断增强校企合作的效果。学校要以参与解决企业

的实际问题为契机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以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为机遇来深化办学出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学

校教育的优势,对学生及企业员工进行论基础知识教育、技能鉴定及学历培训;而企业可以摆脱汽修专业办学条件的限制,为师

生提供专业技术资料、修理案例的经验传授,使师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通过理论协助培训鉴定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

了校企资源共享、教育合作的目标。

(三)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为汽修专业的纵向发展奠定了强

有力基础。学校通过汽车企业开辟发展空间,拓宽汽修专业平台,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同时,学校在专业建设、专业

设置和课程改革上充分考虑企业需求,保证了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明确了学校汽修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效提高了教学质

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企业输送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发现,我市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企合作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办学,但是部分企业

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远人才的培养意识较弱,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动性较差。部分企业仅将

工作停留在协议书上,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指导远远不够。

(二)校企合作计划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存在着一些分歧。

学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未能考虑到企业生产规律和实际生产容纳量,也缺乏对学生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而

企业也缺乏教学经验,未能认识到学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之间的差距,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部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较为欠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教学的交流、意见和建议的反馈等方面缺乏有效的

沟通。

三、校企合作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建议

(一)职业学校应以汽修专业学生职业实际能力为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1)由学校带头组织汽修专业指导委员

会,其以汽车维修行业知名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优秀工程师为主,共同参与制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参与建设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和实验室。(2)学校可组织师生到汽车维修厂家参观,了解相应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岗位能力。(3)学校在培

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及知识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岗位需求,实现企业需要与专业设置匹配,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

的汽车修理维护能力及较强的汽车拆装能力等。

(二)职业学校通过课程完成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实

现学生职业化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1)学校汽修专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征求专业委

员会的意见,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汽修专业实践性强的

特点,将需要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合到实际教学中,逐渐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理论知识教学体系。(3)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教

学,应强调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应用理论课程,舍弃证明、推导的教学内容。主要的课程设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a)专

业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汽车原理、汽车电器、汽车构造等方面知识,熟悉汽车维修的全过程、系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原理;

b)专业计算知识: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材料知识、

机械基础知识、汽车维修成本核算知识。c)专业制图知识:使学生掌握 CAD 制图、机械手工制图知识,能认识和绘制复杂的

电路图及机械图。d)专业实训技能: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汽车电器、汽车机械的检测与维修技能。

(三)校企合作模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汽修专业理

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1)授课方式上,采取现场教学、边讲边练的方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

教学过程中贯穿能力培养,促进教学环境职业化。(2)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

合能力训练进行培训,使学生通过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汽车维修特种加工、

普通机械加工的实训,使学生能独立进行上述操作,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也通过了岗前培训,做到零距离上岗。

(四)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采用多途径、多渠

道,以师资建设为契机,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以提高企业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校企优

势互补、双利双赢。

篇(9)

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被国家第一批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职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员易接受、掌握汽车各系统工作原理和进行汽车各部分模拟拆装、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变教师费力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致盎然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1. 汽修专业课改课程、教学对象浅析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传统的汽车机械修理已越来越少并大多由专业机械加工部门完成,现代汽车修理厂的主要任务是故障诊断、换件修理及维护保养。汽车维修这种职业功能的变换,掀起了近期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课程改革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模块性、实践性,原理理论课大量压缩,实践技能课时大大增加,比以往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中考落榜者,他们中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思维面狭窄、对学习信心缺乏,所以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得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于汽修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更是束手无策。他们大多虽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比相对要强些,他们虽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常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没有信心,但他们对技能实践却表现出相对浓厚的、持续的兴趣。

针对课改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的原理性、实践性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高效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目标,还有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2. 多媒体教学在实现汽修专业课改目标过程中的意义 汽车维修专业课改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但我们要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专业新课程改革下的专业原理性和技术性、实践性的关系。对技能要求大大提高本身就包含了对实用性理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忽视了学生对大量实用性原理的理解,而光谈所谓的技能,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充当汽修企业中无应变能力的“机械手”,难以满足现代汽修企业和社会的对汽修技术需求,更难以说明我们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取得成功。

在缺乏多媒体和实习设备、检测仪器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顶多加上一张挂图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对照教材、挂图凭想象去理解汽车知识原理,抽象的诊断维修教学过程只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难以理解,只会体现汽修专业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对号。而且传统的汽修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不但给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本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生动和吸引的说教课堂,同样也会导致教师难教,甚至教师产生怕教、厌教的情绪,完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任务便无从谈起。

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越来越体现出本专业的学科跨度大、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的特征。最近有专家提出的“原理修车”新概念,这个新概念使得实用性的理论更显在汽修中的重要性。我们绝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对理论原理的暗弱和忽视,我们不能认为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要求我们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相对以往被大量压缩的课程和有限的课时中对理论原理部分内容进行高效的解说,才能有效地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进行打下基础。而运用各式各类的多媒体课件、软件进行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学,在发达国家的机械、汽修类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成功、非常广泛,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3. 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汽车修理行业是很重视操作经验的,尤其是近年来汽车检测设备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汽修专业教学设备有限,根据本修专业课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力贯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学生观看汽车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通过各种多媒体感性、形象地展现具体知识,加以教师语言的形象解说,引导学生对各零件、部件及工作原理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汽车理论及原理,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学习过程中理解抽象理论的困难,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各大部分的结构、相互关系,发展本专业学生认识能力。只有认识到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实用的知识原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才能在随后的实践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要将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验室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前不久,南京某校成功地示范了“多媒体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公开课。该公开课上采用“多媒体理实一体化”的新颖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三者相互融合与补充,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上一位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熟悉配气机构的作用、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拆装的步骤;接着由另一位老师对桑塔纳发动机配气机构进行实际拆装的示范讲解。两位老师默契的配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了实物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难想象缺少多媒体手段的条件下,欲实现上面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并获得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将是不可能的。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包括利用现代制作的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是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如采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软件,能采用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方式生动、详尽地展示电控发动机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动态工作过程和原理,学生们看的尽心,听得尽情,兴趣盎然。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视频展示现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拍摄的生产一线的老师傅的操作,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或反思、巩固学过的技能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方法。这也是汽修专业课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方法。当然,根据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必要时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有目的的、计划明确的参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维修工作氛围,回校后做好参观总结,并以视频重点回顾操作过程,附以解说突出技术要点,加深体验和印象。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计算机仿真模拟法对理论原理高效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同样对汽车检测、排故实训教学有着巨大的效益。仿真模拟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具体的汽车工作原理、技能操作的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达到掌握基本原理或模拟进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宜于汽修专业理论认知和技能实习前的教学,通过模拟系统的使用,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汽车各部工作原理、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缩短了实习教学的适应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和实习效果。

一些中职校的专业设备较为陈旧,供学生实习的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四轮定位仪、侧滑和制动实验台,以及适合现代汽车的检测设备,如解码器、示波器等设备几乎没有。而现在的汽车排故实训模拟系统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远程故障设置、线路电压实时检测、多人实时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联机故障诊断考核及考核自动记录与评估等功能――这是以前教学条件所无法想象的。使用汽车检测设备真实情境的模拟器能模拟汽车检测设备如解码器、示波仪、编程器、汽车专业万用表等汽车故障诊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工作的真实情境,能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在实际情境中使用一些现代检测设备打下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这应当是目前实验、实习设备不足的职校进行汽修专业教学的一个较为经济而有效的选择:实训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与实训成本大为降低,实现了汽车各部系统实训与教学方式的新突破,不仅能实现学生接受知识“多”而“趣”、教学效果“好”而“快”,节省了理论课时数、多参与实践,而且节省了大量重复设备的投入费用,并提高有限实验实习设备的使用率。

4. 中职汽修专业课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实有效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何走进我们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怎样让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应用于本专业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其中究竟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也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应当注意和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代中职课堂教学同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汽修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上好汽修专业课,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自然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引导”学生,我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基本上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发挥的效应与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教学效果的走向。

解决中职汽修专业课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有效减少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当然,较为理想的选择绝不是一层不变的选择,任何一个优秀课件、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整体上去把握多媒体教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多媒体教学就能做到灵活运用,扬长弊端,务求实效。也只有让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汽修专业自身的特点充分有机结合,这样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才能翻开新的一页!

5. 结束语 如果说目前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是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社会需求的而制定的本专业战略、战役目标,多媒体教学就是实现这一战略、战役目标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战术。 多媒体教学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替代本专业的实践实习环节――汽车检测与排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必须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学改革目标中去,融入到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模式、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去,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应有作用。只有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充分适时、适地地使用多媒体、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的实用性理论,并在充足的实习实践中运用原理、提高维修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力,才能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可靠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2] 刘万年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

[3] 关文达. 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被国家第一批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

一、对中职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和方法分析

作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能力。我们不仅要引进更先进的汽车实训设备,更要从教学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一种。

1、理实一体化教学概述

(1)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特点

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应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学应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与探索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挖掘潜能,开创研究性学习。

2、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教学、实习一体化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性,给教学尤其是结构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所以,我校领导想方设法加强了汽修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购进了多辆新车、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汽车电器实训台、自动变速器实训台等实训设备。通过利用实物现场教学来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训教学,使理论课教学变得通俗易懂,实习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技能。

(2)教师安排、实习设备使用一体化

首先,加强了汽修专业学科的软件建设,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专业课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省级、赛会的学习和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挑选了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及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的主持人,将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集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一人,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实行理论与实习教学一体化管理方法,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加大了汽修专业硬件设备的构置,给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实习平台,让他们认真实习,解决了以前实习学生无事可干现象。

(3)加强技能训练、考核一体化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严格量化考核。这样学生在量化考核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项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主动及时找老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也就越扎实。同时我校还专门成立了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教导处、学科组参加的技能考核小组,全面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树模、取证和推荐就业的依据。

3、多媒体教学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计算机模拟仿真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对理论原理高效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同样对汽车检测、排故实训教学有着巨大的效益。模拟仿真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具体的汽车工作原理、技能操作的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达到掌握基本原理或模拟进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宜于汽修专业理论认知和技能实习前的教学,通过模拟系统的使用,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汽车各部工作原理、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缩短了实习教学的适应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效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和实习效果。

(2)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

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图片,动画或影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通过数码相机拍下发动机上“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实物后投影,轻松地使学生对其安装位置、形状、结构、甚至功能都有较深刻的印象,同时解决了实物体积小、数量有限的不足。感性的实物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都活跃起来,达到智力发挥的最佳状态。这样讲授的新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汽车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汽车各部分的原理上,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知所云。例如,在讲授发动机中“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因其结构比较复杂,且在燃油喷射过程中,燃油从喷油器进油接头进入针阀体下部环形油腔过程中,燃油是流动的,针阀在开启过程中是运动的,还有喷雾质量等,教师都较难以讲授清楚,学生也难以掌握。如果利用相应的教学软件,将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便能很清楚地弄清喷油器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情况。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中不能重练轻学

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2、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

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3、训练中的“高原现象”

在训练初期,由于尚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引导,由浅入深地向他们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度过“高原期”。

结束语

解决中职汽修专业课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有效减少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当然,较为理想的选择绝不是一层不变的选择,任何一个优秀课件、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研究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篇(11)

阶段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汽车维修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对口实习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操作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对汽修工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工厂,了解汽修行业的新技术,熟悉操作流程,关注最新行业动态,为最终走向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

三、教师分工明确:

本学期的实习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重点支持,为此汽车专业部多次召开会议,制订了完善的实习方案,并且明确提出学生的实习工作教师包干到户,每位专业教师负责一个项目,争取使学生得到最全面、最细致的的指导。

分工如下: 总负责:赵俊山主任

汽车发动机维修检测— 石磊老师负责  汽车车身喷涂—李克义老师负责『 1

       汽车底盘维修检测—刘勇老师负责     汽车车身整形—杨德义老师负责

四、实习效果

1、达到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