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园特色课程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存在很多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无疑给幼儿园课改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我就对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总结,然后提出具体、科学、合理的措施。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如建构课程、整合式课程、游戏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等等,教材也拥有各种版本,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经常围着各种教材转,对于教材中所蕴含的方法和思想,并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领悟,自然也就无法将其与新课改思想相融合。
2.幼儿园新课改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满足儿童的目的为需要。但是,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掌控着一切课堂学习活动,觉得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从来不会让幼儿自己去学习一些东西,这样,幼儿就成了被动汲取知识的接受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尽管很多活动命名为学生自主探索,但是大部分还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能从中获益,受到了教师的忽视,这是与幼儿园课改理念相违背的。
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各个幼儿园开始争相开发园本课程,尽管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场所,具有选择适合本园实际教育课程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幼儿园都有开发园本课程的水平和能力,一味追求形式,造成的后果就是浪费幼儿教育资源、幼儿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
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受时间和篇幅所限,我不再一一赘述,现结合自身实践和感悟,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合理实施措施进行探究和描述。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合理实施措施
1.科学使用新教材,保证各类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觉得,要科学使用新教材,绝不能照抄照搬,因为不同的教材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性,统一使用,会造成教师断章取义,幼儿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应该对其中所蕴含的课程本质有深层次的领悟和理解,如此,在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时,才能保证各类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指出:“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鉴于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我们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所有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幼儿这一主体来进行。此外,由于幼儿有着好奇、好玩、好动、好想的天性,让他们进行主动探索,正好能够满足幼儿的这“四好”需求,并且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依据校园实际,确立、开发园本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所幼儿园要想得到永久性的发展,就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园本特色,而园本课程最能体现园本特色。实现幼儿教育的园本化,已经成为世界幼儿课程的发展潮流,未来的幼儿课程势必会向“园本”回归。然而,不同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办学能力和发展水平,若这两点都处于弱势地位,那么一味开发园本课程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对于这些幼儿园来说,可以对其他院校的优秀园本课程案例进行推广和学习,这样既不会减少资源浪费,少走教育弯路,也能使园本课程的水平与质量得到保障。而对于各项能力都比较强的幼儿园,则可遵循发展性原则、教师主体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适用原则、适度新颖原则,开发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幼儿课程改革势必会推动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所以,广大幼儿教师应该给“课程改革”这一课题以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对此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研究、总结出符合幼儿学习实际的课改实施策略,从而实现幼儿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衔接。
我园地处本区的行政、教育、文化中心。2003年,我园被确立为区域范围内的教师自培基地和园际研修中心之一。为了让城区和农村幼儿园建立优质、多元的教育合作关系,组建民间意义上的园际课程研发共同体,开发建设具有武进地方特点的园本课程。我园在立足园本的同时,放眼区域,开展课程研发工作,努力让农村幼儿教师能及时获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提升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品质。
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是多元化的,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一个地区的所有幼儿园。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发展应该是多元化与本土化并重。基于此,我们确立了“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发幼儿园区域性本土化课程”的研究课题。
二、课程研发机制
(一)从各自为政向彼此关联过渡
成立“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发幼儿园区域性本土化课程”课题组,并以我园的“教师个人工作室”为联系点,采用分散和集中的研究实践形式。课题组集中研究确定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要求后,各协作园进行分散式研究。平时,工作室领衔人在课题组会议中了解本阶段的研究重点,再传递给工作室中的教师。各园的研发过程既各自为政,又彼此紧密相连,每月通过课题协作组会议进行联系,以保证研发同步和协调共进。
(二)形成点面联动的研发组织
以我园为主体,形成点面联动的课程研发组织,“点”是指我园教师个人工作室,“面”是指本园全体教师和协作园教师。课程研发组织成员不仅是本园的领导和教师,还有很多本地区协作园的骨干教师。每人根据自己的教育特色或研究方向,参加某个教师个人工作室的课程研发,形成以点带面的研发机制。这种平等、合作、互助的民间研发组织正在逐渐生成、壮大,并发挥它草根式、紧密型的实践研究效应。
(三)本土区域课程资源共享
区内协作园间可以共享成熟的主题活动资源,并且通过各园的实施完善活动。另外,我园还依托课题定期邀请周边协作园开展《有效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主题沙龙活动。这样的网络沙龙活动能有效帮助区域各乡镇幼儿园教师将零碎、模糊的经验迅速转化为具有指导价值的教育“软”技术,在架起沟通的桥梁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园作为省示范园在本区的示范辐射和交流研讨作用。
(四)开设特需服务
为了实现“互助合作,分享成长”,我园开设特需服务,从关注本园及区域各乡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特殊需求出发,为教师和协作园的课程研发排忧解难。本园教师及协作园教师通过“特需服务申请”卡,提出课程管理及研发的实际需求。这体现了“特事特办”“急事即办”“难事众办”的研修服务和课程管理宗旨,使之真正成为为本园教师和协作园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绿色通道。
三、课程研发策略
(一)查找梳理主题包,明晰活动的开展要求
我们规定了本园的主题活动案例基本格式,即主题包。内容包含:主题背景、主题目标、主题课程网络、活动组织与实施、相关资源、环境创设、主题反思与分析。制作主题资料包的意义是记录下主题开展的点滴,并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总结与归纳,给别人以借鉴。我们不追求主题包做得如何精致,重要的是要体现主题包的实效性与过程性,让师幼一起参与进来。
(二)整合本土资源,凸现课程的本土特色
1.挖掘区域性本土资源,让主题活动更具地域特色
本土资源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它超越了教材和幼儿园园内资源的范围,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素材。我区主题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如:常州中华恐龙园、古运河、奶牛场、春秋淹城;湖塘镇的纺织厂和汽车城;邹区镇灯具城和横林镇地板城;武进区的竹园、茶园、桃园、太湖湾、天目湖等。我们梳理了这些地区资源并进行了实地调查、汇总筛选,挑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环境与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库。利用课程资源库和主题包,教师成功开展了多种主题活动,如结合我镇纺织业开展的大班主题活动“家乡的布”;结合江南水乡的地理条件开展的大班主题活动“水乡的桥”;结合太湖湾附近的茶场开展的中班主题活动“与叶子有约”等。
2.利用社区与家庭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
除了结合地域特色开展主题活动,教师还必须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大环境,将校园的艺术活动辐射到社会,形成幼儿园与社会的互动。如:在大班“快乐的六一”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去社区画长卷画、文艺演出,让更多的幼儿、成人分享节日的快乐。同时,我们还邀请社区的老年文艺队来幼儿园为幼儿表演锡剧、越剧等地方戏剧。另外,亲子活动也是主题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我们将幼儿园教育向家庭自然延伸,与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经验,促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亲情得到升华。如:中班“五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水果拼盘”;大班“中国娃”主题活动中,教师、家长一起策划了活动内容,开展了梨园飞歌、戏曲知识大比拼、“女驸马”双簧表演、戏曲时装秀等活动。
3.共享“课程资料文件”,整合区域内课程资源
教师借助主题包和课程资源库开展了具有班本特色、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要求教师将本次活动整理成文本资料上传至幼儿园服务器中,形成“教师课程资料共享文件包”,便于其他教师借鉴、学习。另外,依托“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发幼儿园区域性本土化课程”的研究课题,我园邀请了区域内六所姐妹园一起研究实践,形成武进区内分布合理、本土特色鲜明的研究网络,定期开展交流与协作、整理与分享活动,共同构建本土化的课程 资源。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种教育活动,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利用“妇女节”、“植树节”“六一”等节日开展活动,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打造珠心算和德育教学特色。立足幼儿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不断摸索与研发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探索珠心算教学、德育如何融合课改背景下教育课程的新模式;针对教师在特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邀请专家来园进行指导、引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新的一年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对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有更清晰的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幼儿习惯的养成,要关注特色幼儿园的开创。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教育法规、政策,依法治园,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扎实抓好安全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完善家长工作,同时,加强幼儿德育工作,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办园质量。
月工作安排:
二一二年元月份:
1、组织安排庆“元旦”活动。
2、安排教师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各项工作总结。
3、班主任写好幼儿评语。
4、对各班进行校产、校具的清理和核对。
5、布置学期结束工作。
6、召开总结会,进行下学期工作部署。
二月份:
1、召开教师会,研究开学工作安排。
2、确定收费标准,幼儿入园报名。
3、各班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计划。
4、召开家长会,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及安全教育。
5、积极配合市局校安办,搞好校安工程建设。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纲要》。
2、召开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活动室布置要富有童趣,有季节变化。
3、组织检查教师备课和计划制定情况。
4、组织部分教师去汊涧幼儿园听课学习。
四月份:
1、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研究如何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
2、组织教师到天长市第二幼儿园学习、听课。
3、举办大班讲故事比赛。
4、教师编排节目,准备庆祝“六一”。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到天长市实验幼儿园听课。
2、邀请结对园——市二幼到我园上示范课。
3、组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六月份:
1、安排教师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各项工作总结。
2、要求各班做好安全工作,班主任写好幼儿评语。
3、对姊妹园开放半日活动。
4、布置学期结束工作,迎接中心学校考核。
5、召开总结会,进行下学期工作部署。
七月份:
1、幼儿园教职工考核;
2、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3、安排暑假工作。
二、研究的意义
(一)对于促进幼儿健康个}生发展的意义。适合幼儿心理特点,为幼儿能接受的地方优秀民俗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幼儿艺术教育,建构富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学前教育专家团队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积极探索地方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
(三)对于进一步彰显本园特色,促进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唯有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才有可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民间民俗文化相关研究。民间民俗文化包括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认为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创造性的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多方面深入接触、了解、认识和熟悉民俗文化的环境,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其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我国对园本课程的研究是在逐步的深入,从开始的讨论园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到寻找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再到某些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幼儿园慢慢认识到园本课程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性,从无意识地盲目跟风的设置园本课程到根据自己本园的实际情况,运用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到园本课程中,意味着园本课程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成熟。
四、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本研究探讨地方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有效方略,试图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丰富园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理论。
(二)实践价值。首先,在把民俗文化渗透幼儿艺术活动过程,不但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本研究也可以为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五、本研究的技术线路
(一)文献研究法:了解本地相关民俗的背景来源,学习与幼儿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活动。
(二)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寻找依据与方向。
(三)观察法:对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班级主题活动环境创设进行了仔细观察与记录,并对幼儿园教师组织开展民间美术教学活动的环节、具体教学活动目标执行的情况以及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四)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经验进行汇总。
首先,我们强化管理,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强化管理。强化对“自主性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的管理,加强研究与引领。园长任组长,直接指导、监督此项工作;副园长制定系统的学期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干部分工负责,分别承担不同的课程项目,统筹推进,确保落实。
强化研究。重点以录像视频的研究方式,推进各类课程的研究。以“三个对话”指导和引领教师关注幼儿、解读幼儿、支持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构建体系。认真实践、梳理、总结经验,从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五大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自主性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我们深化“自主性教育”课程实践,进一步彰显办园特色。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及“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整合性”等观点,我们把课程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基本课程
生活课程:“生活即课程”,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特点。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学习,我们以“争做我是生活小主人”为研究主题,着力实施。确定研究主体,教研组认真分析现状,制定研究方案,有序推进实施;关注研究过程,重点在进餐、盥洗、喝水等环节,定期进行教研组展示评比,积淀研究成果;关注幼儿成长,结合幼儿成长展示汇报活动颁发“我是生活小主人”证书,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游戏课程: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落实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我的游戏我做主”为研究主题,突出四个整合:与主题课程整合、与艺术课程整合、与幼儿一日生活整合、与家长工作整合。让游戏课程教育价值最大化,达到让幼儿在玩中自主发展的最高教育境界。小班游戏关注幼儿游戏的愉悦性,为孩子创设更加丰富有趣、立体化的“情境游戏乐园”,让班级成为幼儿快乐游戏的场所;中班关注幼儿游戏的体验性,为幼儿创设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区域,在班级形成“角色游戏场”,让幼儿自由学习、自主体验,在玩中构建经验,获得发展;大班关注幼儿游戏的合作性,为幼儿创设个性化、探究性的“合作研究区”,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成长。
第二类:特色课程
全面贯彻落实广州市新课程要求,结合幼儿园三年和五年发展计划,学期中幼儿园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意识,规范课程的实施,坚持以教研组为主阵地,进行新课程的实施与研究,加强园本培训,积极构建园本课程,进一步优化保教质量,积极通过学习,研讨,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规范课程管理,推进课程建设
根据主题线索和孩子的基本经验有效预设主题内的活动内容。并及时调整和加入孩子生成活动的内容,使之不断丰富。在主题活动反馈表中体现教师对主题开展后的反思,及时总结和发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并为下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寻找幼儿园新的特色
本学期,幼儿园确立以阅读、美术绘画、体能为特色教育的特色教育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探索,使幼儿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之成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工作之一。
(三)、加大园本培训力度,完善自培,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措施:
1、挖掘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开展,拓展园本课程的内容。
2、发挥教研组力量,开展园本化课程的实践研究活动,增加幼儿园在课程中的特色主题。
3、落实每两周一次的大组教研,由业务园长主持:业务学习、园本培训、专项技能培训、新教师培训等。在学期中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活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4、继续加强全体教师学习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基本经验、发展目标,确保在目标指引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加强原有主题设计的管理,规范主题内容的归档。
6、发挥业务园长每月、每周对各班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跟踪和指导作用,增强与教师间的互动。
(四)、重视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措施:
1、以本学期的保教常态管理工作、园本课程建设研讨为重点,教研组活动有规律,有讨论记录,实施过程中重在积累,教师要善于对每个主题进行总结和反馈。
2、教研组长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准备充分,有活动详细记录,活动后写出体会。教研组保证每周有一次碰头会,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保证每次教研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3、结合幼儿园特色教育工程,继续开展非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新教师的自培工作。
4、每个组员每周提供一个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员进行互助经验共享,对重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情况。
5、积累每个主题的环境资料、区角材料,以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保存,学期末进行年级之间交流展评。
6、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内通过张贴、布置、制定制度等形式构建和谐、团结、奋发、敬业的团队文化。
(五)、加强家园联系,共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增强教师服务意识,爱心对待家长,服务每个家长。重视在平常时刻对家长的周到与细致。通过有效地开展各类活动,增进家园之间的联系,有效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家园共育氛围需要浓厚,依据实际情况,丰富指导形式。教育服务工作还需要规范,并加强宣传力度,以期提高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规范0-3岁早教活动,形成特色,并有序开展早教研究。
措施:
1、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
为了帮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点,本学期,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如:请家长参加亲子游园、幼儿生日会、召开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以更好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同步。
2、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良好形象。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树立“服务到家”意识。扩大幼儿园在社区中的影响力,提高全园教师“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区”的意识,以争取家园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
3、幼儿园在大节日期间,家园共创环境,召开家园同乐会,各班编排文艺节目准备演出。
4、幼儿园各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环境、文化和教育资源,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并体现在教育课程方案和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可与小学老师、学生产生互动,加强衔接,园内、园外开展大带小活动。
(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1、创设互动式环境,促进幼儿具有个性的和谐发展。
2、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3、注重积极体验,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4、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5、做好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学作准备。
措施:
1、学期中,教师根据孩子的发展,主题的需要,有效的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教育素材,最大化的利用环境来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培养审美。
一、总体目标:
强化师资培训,把二期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办园特色,开发园本课程。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建立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一支适应二期课改需要的教师队伍。
2、结合创建绿色幼儿园和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宣传有关绿色生态的理念,开展环境宣传和实践活动。完善绿色家园建设,尝试各类课程模式的研究,挖掘幼儿园特色,形成绿色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
3、探索并建立课改理念下师生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实施阶段 我们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⑴启始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全园全面铺开新教材,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教材实验过程的及时调控,并结合绿色家园的实践活动,开发园本课程。⑵深化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二期课改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反馈、修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挖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并形成阶段性总结。⑶总结提炼阶段。2006年9月起,认真总结课改工作,通过公开教学活动,在全园推广新教材试行的成果,并把新教材以及其它一些教材版本以及绿色园本课程进行剪裁、整理,提炼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也将借助县教科室、教研室及姐妹园领导的指导帮助,对我园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运用科学的方法共同进行验证,从而形成符合我园特色的绿色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绿色实践活动模式与方法体系、绿色教育园本教材和家、园、幼儿互动式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推动我园的二期课改向纵深发展。
四、措施与方法
(一)、组织落实,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成立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任工作领导小组,幼儿园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的组长负责策划、协调,对二期课改进行总体规划,使课改与我园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并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的调配,从根本上保证二期课改的进行;副组长负责对二期课改中的一些问题、措施等进行各方面的调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不断推进课改进程,并适时对我园课改动态进行宣传,总结;实践、探索工作由工作小组长负责落实,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落实推进,广泛听取教师意见与建议,做好部署与反馈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作更落到实处,为切实推进二期课改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改的主力军,加强教师的培训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们以县、园二级培训为主要基点,一方面要求每个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的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保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另一方面以园本研究为基本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二期课改的认识
为加深教师对《纲要》《课程指南》的理解,采取集体辅导、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专家来园辅导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进一步熟悉了解二期课改精神实质,了解课改的深刻含义,课程所追求的本质内涵,使课改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内在需要;其次组织教师围绕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逐一学习研讨,解决“为什么”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教研领先,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注重对教研组工作的过程管理,重新修订“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教研组的功能与职责,明确责任。把教研组长抓好具有本园特色的两个“四个一”作为考核教研组工作的重要方面。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四个一”教研模式:时间上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形式上大组与小组相结合,内容上教科与研相结合,方法上参与式培训与开放式研讨相结合。“四个一”园本研究的方法:“主持一个教研活动、参加一个一课三研活动、评析一个教学活动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教研组要发挥以往教研活动的宝贵经验,结合课改的实践继续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公开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特别是“一课三研”的方式,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课改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教研组,及时总结、反馈课改实施情况,对教师实施课改中的问题加以指导和调控。
3、科研引路,为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搭建桥梁
一是定期召开科研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进行切实的关心与指导,把课改中碰到具有共性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课题,架构课改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的桥梁。
二是运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感知探索型、表达表现型和社会实践型的课程模式的研究,通过这些课程模式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幼儿的学习方式。
4、加强对青年骨干的培养,形成多种形式的培训机制。
一是注重对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培养;
二是形成新教师“帮教结对”的培训格局,骨干教师形成阶梯式发展的结构;
三是多渠道地为青年教师创设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外出学习,上网求知等促进课改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特色,推进二期课改深入发展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我们借着二期课改的东风,在幼儿园挖掘周遍资源,开辟了绿色家园的实践基地,创建了绿色家园的园本特色,找准了二期课改的切入口,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绿色教育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运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推进二期课改的深入:
1、以创建绿色幼儿园为契机,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方面利用学习向教师进一步宣传崇明开发进程中绿色生态教育的意义,帮助教师建立“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的观念”教育人,用“绿色校园”熏陶人的观念,并把环境教育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每月必须结合环境教育开展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2、完善绿色家园建设,根据小朋友的建议和要求,在基地中建造小山坡、增加烧烤区、开辟小池塘,增加养殖螃蟹、小鱼、乌龟等水生动物角。把原来动物区中的小动物改成散养方式,增加种植区和果园区内各种品种等,为幼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多种实践的环境。并结合在绿色家园中各种教育活动,师生共同构建园本课程,并编制成册。
3、要发动教师和幼儿把幼儿园的特色成果向家长社会宣传,带动家庭的环境教育。一方面通过橱窗宣传拦、讲座等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环境意识。二是实施《幼儿家庭环保行动卡》活动,由幼儿园制定《幼儿家庭环保行动卡》,由家长观察指导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并给予记录,通过活动,增进家园合作,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感染家长的主动参与二期课改。
4、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探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多层次、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走班级特色教学管理之路,尝试多种艺术形式促园本课程的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聆听歌曲、歌剧、观看皮影戏,即兴的小游戏等手段,注重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初步了解和尝试中外精粹的艺术形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生活化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其中大班教学重点是幼儿创意和空间思维的发展,中班教学重点是幼儿初步的欣赏能力、造型能力及幼儿大胆着色的能力。通过介乎于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棉签、毛笔、墨汁及彩墨表现出水墨淋漓的国画意境。通过金笔、银笔、炭笔等多样化的材料趣味性的表现不同质感物体。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穿插风格迥异的音乐,欣赏美轮美奂的图片,从视觉、听觉上开发幼儿,与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场景相结合,把幼儿的想象和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们将世界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并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影响,促使其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热爱艺术,三年多的教学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式艺术——美术表现形式。
二、彩绘教学激发幼儿灵感善表现
彩绘是利用各种各样彩色的颜料在物体上进行绘画。幼儿园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一般是在纸上进行色彩的绘画。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在一切可用的材料上:旧衣服、鞋、纸箱、葫芦、纸盒、酒瓶,并且开设了专门的绘画墙,运用人体彩绘颜料进行面部和肢体的彩绘等,引导幼儿开展畅快淋漓的色彩创作活动。如:在教学活动《特别的我》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为,每一位幼儿都是非常特别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教师请幼儿听音乐,并创编动作,幼儿不但能进行单独创作,并且可以群体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所绘的人体并且画面涂底色。
幼儿在完成大幅的彩色绘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用行为体验了艺术,而且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到快乐,体验自豪感和成就感,与同伴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三、班级美术教学新意不断促幼儿施展艺术天分
幼儿园班级美术教学是以借形想象为基础的主题教学中进行的美术活动。活动中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幼儿生活,很好的将教学主题融入其中。如在主题“走近大师”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荷兰著名画家蒙得里安的画,师生共同分析《红、黄、蓝的构成》作品中,画家画了什么?画中有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块?想象蒙得里安作品的含义(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幼儿在欣赏了蒙得里安的部分作品以后,总结出这位画家喜欢用画格子的方法作画,启发幼儿:人们都很喜欢蒙得里安的画,喜欢格子的大方可爱,而且还把这些格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用格子装饰的物品吗?人们把蒙得里安的格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装饰在衣服、提包、鞋和其他地方,你们想自己试试吗?请小朋友设计自己喜爱的格子衣服、格子提包。教师为幼儿提供T恤衫等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红、黄、蓝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色块即时贴、黑色线条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创意制作。
四、创新蜡染教学有助幼儿体验成就感
蜡染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项瑰宝,蜡染的作品绚丽多彩,具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但是鉴于蜡染制作工序中的复杂性,和在幼儿园中操作具有不安全的因素。教师创新了蜡染的制作方法:将高温封蜡,改为用油画棒封蜡;将煮沸水上色,改为运用化纤丙烯颜料进行着色。并结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扎染、蜡染综合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易于操作的艺术形式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是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领导者应该有准确的实施力、监督力、资源的开发力及组织能力,同时,课程的改革能否取得效益,其中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研究能力
在园本课程实施中,由于现在课程普遍都围绕着“二期课改”的要求来实际操作的,很多教师不再满足于现今的教材,而是通过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去开发研究适合幼儿的课程,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把一节课例整合变成完整优秀的课例,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是一种长时间漫长的学习过程。
2.加强幼儿园课程的定位
在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力量下,一些幼儿园中原有的课程定位是非常模糊的,由于领导力的监督力度加强,也对幼儿园课程进行了很好的定位,让教师更加熟悉和了解园本课程,在操作方面就非常的得心应手,如果没有课程领导力,那么幼儿园就没有完整定位的课程,这样的幼儿园课程就会变得很枯燥和普遍,没有本园自己的特色。
3.发挥领导者的能力,激发教师的热情
在幼儿园中领导者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好的领导者也就没有好的团队,有了一定的团队意识,才能激发教师的热情,才能去研究、去开发、去突破,所以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园领导力的激发下,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升课程领导的能力,有效地组织教师团队去探索、研究和整合,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持续良好地发展,逐渐形成自己本园自己的特色,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努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原因分析
园本课程泛滥不均衡,真正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在有些幼儿园中,他们的园本课程是相当不均衡的,自己幼儿园的园本特色不明确,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是非常的困难;领导者的决策失误也是非常关键的,在一些幼儿园中领导者只考虑到家长的反应和招生的问题,完全忽视了幼儿园课程应该以儿童为主,课程应该围绕着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让幼儿尽情地在玩中学、学中玩;领导权力缺失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一些领导在组织研究的时候让教师感觉是相当民主的,但是真正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视了教师的辛勤成果,非常具有占有欲望,乃至教师对领导者失去了信心,所以参与课程的讨论也逐渐地减少;同时,课程领导者的领导力欠缺,一些领导者自身的水平有限,在一些专业水平上还不是非常的优秀,只是单一地去考虑课程,而没有真正地找到自己园本的特色,所以幼儿园的课程定位是相当模糊和混乱的,这也是领导力欠缺的主要表现;领导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一定的沟通,过多地干预教师的课程管理,使得教师的信心缺乏,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一定的动力,以致教师会通过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感觉课程和自身的发展没有关系;领导者独霸性太强,其实课程的定位和实施是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三方共同来进行的,教师的组织、家长的资源以及幼儿得到的知识,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实施的,因为幼儿园课程都是围绕着幼儿的需要来进行的,是否对他们的未来有帮助,都是领导者要考虑的问题。
上述问题都是当今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中发生的问题,也是值得教育工作思考的问题,领导力的缺少和不足是不能提升整个幼儿园的课程,这些问题都会使得幼儿园的课程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也非常不利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三、如何提升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
1.明确特色,确立课程方向
在每个幼儿园中都有自己幼儿园的特色,明确特色才能确立课程的方向,围绕着一定的方向来定位课程的目标,例如,我们幼儿园就是以科学为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相当的明确,在园方领导力的带领下,我们也使科学特色这种幼儿园课程发扬光大,也围绕着自己本身的园所特点,使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让我们教师很明确地朝着园本课程这个目标方向去努力,把幼儿园办得更优秀。
2.组织团队,编写课程内容
在课程组织过程中,首先就需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幼儿教师开发、编写课程的能力,首先,我们要给予每个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力,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通过在领导者的带领下,组织团队,编写课程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中编写课程的团队还是非常的欠缺,幼儿园没有这种专门编写课程内容的部门,毕竟编写课程内容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不是单单靠一些基本的课程的整理,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平时的不断积累和研究,才能编写出适合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内容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创造性劳动,所以这需要在领导者的支持下,去组织这样的一种专门编写课程内容的团队,让编写课程内容的团队开发出更优秀的幼儿园课程。
3.发挥园长的主导作用,分层管理,监督课程实施
作为领航者和掌舵者的领导,也是课程领导力的核心人物,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中,园长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带动全体教师去实施课程的内容,监督实施的成果,同时做好分层管理的模式,协调好各部分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优秀课程的交流,例如,像我们幼儿园就会定期组织一些以“科学”为主题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让一些青年教师或者成熟型教师进行课程的实施,领导和各个教研组长等进行观摩,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也能在实施中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能进行及时改进,领导者通过各个教研组长的管理,能第一时间进行监督,这就发挥了园长的主导能力,在园长的带领下完成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4.及时反思,提高课程内涵
在每次的课程实施后,就需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像上述所说,我们幼儿园就会通过每次的课程实施后小组来进行讨论,找出问题,提高课程的内涵,像课程开发小组就会对实施过的课程进行一些探讨,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还需要进行修改,这也是需要课程领导力来组织的,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课程本身是否适合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提高,因为我们的课程毕竟是围绕着孩子来编写的,不管是内容的编排、活动的设计,还是语言的表述,都需要考虑到孩子,在反思中提高课程真正的内涵,让孩子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及时做好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课程所具备的内涵。
5.梳理总结,发扬课程智慧
在不同形式课程实施中,发挥课程本身的智慧,让园本课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了解课程的意义所在,发挥其中的作用,每个课程实施过程都是需要精心设计和铺垫的,在发扬课程的智慧过程中也发挥了教师的能力,同时也发挥了课程领导力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01-001
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主体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幼儿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是幼儿园精神面貌、行为规范、持续发展的外在显象,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园在利用周边资源的基础上,依托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园生活化礼仪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平台,创建了专属于本园特色的书香校园、礼仪校园的园文化。
笔者总结了我园在创建园文化时的一些观点与想法:
一、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强化幼儿园外部环境,创建上善、感恩、和谐的礼仪园文化
新刚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1.充分发挥幼儿家庭中各成员的特点,加强幼儿园礼仪文化建设,烘托和谐的礼仪氛围。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当集体的智慧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新的火花,就会萌生出新的想法。2010年我园向广大家集了“你觉得幼儿园的礼仪环境应该如何布置”金点子活动。通过本次征集活动,再结合教师研讨,园长室成员定位后,幼儿园的大部分外环境就出炉了,走廊上以礼仪儿歌、各种礼仪规范的图画为主,楼梯上以幼儿绘画的礼仪绘画作品为主,整个幼儿园每一面墙、每一个阶梯都散发着浓浓的礼仪气氛,再加上本学期新置的节日礼仪活动照片墙、特色礼仪活动照片墙等,本园文化已跃然于整个幼儿园空间里。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引领幼儿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上善若水的礼仪氛围。
2.1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社会文明礼让行为。参观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坐车礼仪、过马路的行为规范礼仪、与不熟悉的人交谈的礼仪等等,总之在参观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看到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教师会马上告诉幼儿要向这样的成人学习。
2.2参观地本身浓厚的礼仪文化给孩子带来视觉、听觉、感知觉的冲击。盛泽自古就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处处洋溢着丝绸文化的气息、散发着丝绸文化的底蕴。参观“蚕花祠”、“丝博园”等活动我园已经举办了多次,在这些地方参观,幼儿自然就了解了本土文化和特产,也为创建我园文化提供了特色园本文化的平台。
二、整合园本礼仪、特色、生活等课程,炼化幼儿园内部环境,夯实懂礼、守仪、团结的礼仪园文化
1.加强特色课程中的礼仪训练,为幼儿园礼仪文化夯实基础
1.1用跆拳道、轮滑课程打造舜湖幼儿坚毅、奋进的精神。跆拳道、轮滑中的礼仪是跆拳道和轮滑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轮滑活动虽然也是急速的运动型活动,但是不管它们怎样激烈、怎样快速,由于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炼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幼儿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他人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
1.2用围棋、古筝课程打造舜湖幼儿礼让、谦恭的精神。围棋有猜先、第一手下右下角、不迟到、坐姿端正、不推子等礼仪;古筝有姿态优美、眼神交流示意、合奏时与他人合拍融合等礼仪,这两个活动崇尚的都是礼让谦恭等礼仪行为规范,为创建我园礼仪文化增添了文雅、儒秀的韵致。这两个也是我园从开园至今一直为幼儿开设的特色教学活动。
2.生活课程,让幼儿园文化更接近生活
生活课程也是创建我园礼仪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其中一条就是解放儿童的双手,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要根除这个弊病,就必须解放儿童的双手。在生活课程中,幼儿在学习做菜、做蔬菜水果拼盘、做点心等过程中充分地用双手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让老师都惊喜的例子。
三、加强保教队伍建设,坚持师德师风并行,提炼廉洁、向上、共进的礼仪园文化
1.加强保教队伍建设,以人文与制度的和谐统一创建园文化
1.1以人文关怀为起点,创建和谐互助的礼仪文化。幼儿园不仅是孕育幼儿成长的土壤,更是扶持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域,教师之间应倡导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共同进取的工作风格;追寻优势互补、能者为师的教学态度。我园在创建和谐互助的园本教师文化中一直倡导人文关怀与团结互助这两个方面。
1.2以制度约束为入点,创建遵守、敬重等礼仪文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创建园文化中,我园也把制度文化提到了高标准的高度来执行,这样不但能顺利开展各种园务活动,也能让我们在遵守、敬重、守则的礼仪文化熏陶下形成了事事讲完美、件件做踏实的风格。
2.坚持师德师风并行,提高教师素养,树立书香校园、礼仪校园的品牌形象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期是孩子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抓住幼儿人生最佳的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社会文化熏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园利用社区的自然和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元文化的探索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发现世界、了解生活。
一、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学习。社区是幼儿的生活环境,也是幼儿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提高孩子在园的社会性品质的养成,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园外资源,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提高。我园社区资源利用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旨结合课程活动的主题热点,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幼儿园周围社区资源,在与真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唤醒幼儿的自我认识和社会意识,逐渐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完善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二、概念界定
幼儿社会品质:是个体价值判断是非的内在依据存在,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内化的品质。依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本课题中的社会性品质主要指的是幼儿同情心、责任意识。
社区资源:幼儿园所在的社区中一切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社区资源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人力资源。
三、研究目的
1.以社区资源为媒介,主题活动为中心,探究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良好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为幼儿园积累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建立活动资源库,丰富幼儿园课程和活动内容。
四、研究途径
如何充分利用本地的社区资源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适应社会、亲社会的态度和情感。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注重“开放式”的教育,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突破口,以《纲要》为指南,充分调动和挖掘社会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开放的、探索的、互动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丰富社会认知。
五、研究过程
(一)创设良好氛围多通道感受社区特色活动
社区内的人文气氛、环境布置、设施设备等因素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满足幼儿认识社区的需要,让幼儿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让幼儿与社区亲密“对话”。我园所处的万科魅力之城社区文化氛围浓厚,资源丰富,这些资源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活教材”。在《我们的社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调查,统计社区里超市、小区安保站、物业服务站、垃圾站等的数量,访问居民对万科小区的环境的看法,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收获等。这些活动也让家长、社区人员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从而支持幼儿园的活动。孩子们走进消防中队、银行、邮政中心、超市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快乐和得到的收获,使老师们意识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才是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教育。
(二)依托课题研究开展特色活动
幼儿园坚持不懈地开展社区系列主题活动,逐渐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和课题研究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活动主题包括:(1)节日文化体验,如“喜庆端午节”、 “春节大联欢”、 “祖国妈妈生日快乐”;(2)社会职业体验,如“参观蚕研所”、“体验中国邮政”、“走进银行”“小小消防员”等;(3)感受社区自然景观,如“九华山路找春天”“HAIFAI西津渡”“大桥公园游”;(4)情感关爱体验,如“爱心宝宝敬老”、 “邮寄爱心包裹” 、“蝴蝶之家”爱心义卖等。每次活动各年级组教师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拟定详实的活动方案,商讨活动流程,做好活动开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幼儿人人参与,有的活动也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注重每次活动的组织过程和实施效果;活动后,及时整理过程性资料。对孩子的发展、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为后续的活动提供经验。
(三)园所环境创设与特色活动相互呼应
在以课题研究支撑幼儿园特色的同时,在园所环境的创设上注重发挥环境教育功能,注重每一块墙面与活动、与幼儿的联系和互动。在环境创设中彰显社会教育和活动的特色。在环境布置方面突出“感知体验”,各楼层根据所在幼儿班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对教学区的走廊、楼层进行了设计和布局,教学区一楼走廊是美丽的四季,帮助小班的孩子建立对自然的认知。 二楼走廊是职业体验――邮政储蓄、消防、医院,结合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带孩子们走进邮政储蓄所、辖区消防中队、第二人民医院等,帮助孩子们丰富生活和认知经验,将环境创设与社区活动融合,有取之不绝的素材和谈之不尽的话题。三楼是爱之教育带来的小清新,孩子们成为每一个社会关爱活动的主角,在传递和表达爱的活动中,他们长大了。
班级的游戏区域活动中也融入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如“万科小魅力建构城”、“金宝育婴馆”、“爱美小会所”、“舌尖上的镇江”、 “冠城国际汽车美容中心” 等,各种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四)家长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形成教育合力
每个家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利用其为幼儿园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