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会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3: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会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会实训总结

篇(1)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参与电算化知识的培训学习。目前,在各中、高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都增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已成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证书之一。

一、当前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操作工具和处理技术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精确性和正确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导致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条块分割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涉及计算机以及会计基础理论两大专业知识,而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往往缺乏与会计专业理论课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掌握了基本会计理论,却不懂计算机操作,或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却还未掌握会计理论。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使得这门实践课程成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鸡肋”课程,学生也无法在毕业后的最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的岗位需要。

2.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理论课堂教学中,而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课程结构不合理

对于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理论课程是其重点掌握的内容,而计算机课程却作为辅助课程存在,课时数少,往往只安排一或两个学期,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无法将所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此外,许多学校由于机房有限,所以通常以满足计算机专业的需要为主,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训则尽量压缩。

二、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开展

1.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目前,企业较为流行的商业化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安易财会软件、先锋财会软件、用友财会软件、金蜘蛛财会软件、天财财会软件、金蝶财会软件和中软财会软件等。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各财会软件都是大同小异,只要学会了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举一反三,但是作为教与学兼顾的安易财会软件是笔者学院财会专业的首选软件,安易财会软件不仅仅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该软件建立套账是无限制的。因此笔者学院财会教研室以安易财会软件作为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软件,围绕该软件所需的知识组织教学,以一个个典型的财会案例作为教学任务,围绕案例剖析安易财会软件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实践证明该软件有效缩短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

篇(2)

近几年来,社会用人标准开始偏重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更多的是需求知识面相对较宽,专业理论扎实,并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要从社会需求及专业操作技能的结合方面去研究,与此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实验室配置、师资队伍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也必须给予必要的保障。然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也面临着招生难、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构建不合理等一些弊端,所以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如今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每产生一种需求,都会对应地产生一个职业群体和一批职业人员,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财会专业相对入门比较难,专业概念强,理论知识枯燥繁杂,对于学历相对高点或者有实际工作经验者而言,一些概念是基本可以理解对于中职的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方法也要适当加以变通,不能理论太多,否则时间久了部分学生就会因为理论讲解过于复杂枯燥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总的来说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要立足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经济法规的要求,培养学生服务意识,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及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等专业学校在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德育和技能两个方面,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目标的核心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技能训练,要着眼于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当前的职校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就业的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使学生到单位就能胜任和适应工作岗位,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开设实训项目课程

(一)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包括了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实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和涉及的凭证是最为基本的和最常见的,目的在于呈现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中职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

(二)会计模拟实训

主要分为单项和综合模拟实训。单项模拟实训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分解到各课程中进行。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实际操作能力较强!

除了校内实训课程的设置,还应该联系校办企业和校内的超市等实际单位实体,让学生亲自感受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现在不少学校将课外培训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

三、根据中职会计特点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根据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和需求,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现实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理论讲的多、讲的深的理论,实务技能方面则讲得的少、讲的粗浅,不符合目前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看法。

(一)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专业课教育主要是在掌握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广泛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利用实物教学法、项目管理教学等方法。按“教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成果检查、考核评价、教师总结”的规范化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循序渐进,独立训练,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实习中提高、巩固理论知识。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从学生被动接受转向学生主动发现”等教学理念的思想。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技能实习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

(二)按教学方式规定标准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

会计课程专业技能的教学与练习,按进行的时间与地方可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随堂训练。即根据教师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安排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课的内容随堂消化。第二是阶段训练。在各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进行有连续性内容的阶段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按模块掌握操作技能,如固定资产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的过程。最后就是连续性训练。即在学完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进行较全面的动手操作,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单位要求的差距。

对中职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还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学校还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校的自身特点,编写出校内实习指导书,根据实习指导书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系统训练,做到目的明确,操作规范,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做好评价机制改革,以证促训,以赛促训,最终可以实现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综上所述,根据社会的需求,通过校内课程和校外实训的结合以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加以完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系统考核,最终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能够很好的实现;培养出的人才也会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从而使得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够成为社会的急需和有用人才!

篇(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55-02

1 当前财会专业模拟实训现状

财会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因此,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观国内各高校财会专业,盛行的方法仍然是“理论+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很难将理论知识迅速串联起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在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手工实训主要采取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做账。虽然练习了登记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但整个实习的过程仍然是通过语言描述业务的环境中完成,而非真实发生业务的过程中自然完成会计核算程序的练习。而电算化实训现在一般采用“应用软件+使用手册”的教学模式,而应用软件操作复杂,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教学难度大,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企业环境是会计模拟实训在校内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而引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

2 ERP沙盘模拟实训简介

2.1 ERP的含义

ERP起源于瑞典,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略。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具体业务工作。我校于2009年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首个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下面结合我们开展实训的尝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2.2 ERP沙盘模拟实训操作简介

2.2.1 构建沙盘模拟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设定基础背景为某个生产型企业,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使用相应的图形和筹码,将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操作全部展现在沙盘上,可以直观的标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库存状况、生产状况、销售状况等。通过在规定的实验期内进行企业经营模拟,将学生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仿佛置身真实市场环境,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管理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2.2.2 建立企业团队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以自然班为单位,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分别代表8个互相竞争的同类企业,每个小组6-8人,分别承担企业中某一角色的任务,这些角色包括总裁、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采购总监、研发总监等。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市场发展规划、产品研发计划、销售计划、投资策略等,整个过程一般模拟企业经营6个会计年度左右,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2.2.3 进行年度经营实战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的知识点和模拟对抗经营的规则之后,由学生按照制定的工作步骤进行模拟经营,教师负责协调监督出现的问题。每完成一个会计年度,各小组都要用会计报表结算并对本年度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全部会计年度的经营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各组的经营业绩进行公开讲评。

3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3.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知识领域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模式。该课程教学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融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

3.2 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综合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全面完整地模拟了企业的运作,可以让参与者在短短几天里,体验到即使工作几年也不一定能体会的企业运作的系统模式,同时以极低的成本和极短的时间,寓教于乐,给予所有参与者极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并且让许多平时不能实现的预测、决策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对于在模拟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参与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4 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ERP沙盘教学配套建设及规则制定问题

ERP模拟实训目前尚缺乏完全适合学校教学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尤其是实验用案例的设计不够丰富,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采集比困难,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也存在难度。

除此外目前能够开设这门课的教师较少,而在实验进行中不可能像传统教学只配备一名教师。ERP沙盘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项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学生分组及角色分工等工作。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回答各种模拟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要求教师能够提纲挈领的进行点评与总结,还需要监督学生按照经营规则经营等内容。难度和强度太大,至少需要2-3名相关教师配合进行,因此随着该课程的普及化,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为了方便比赛和判定成绩,沙盘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市场规则,对于每一步运营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应该如何去做,都有明确的规定。限制过于死板,不利于灵活教学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一是需要学校要加大投资的力度,完善教学配套的建设,加快师资的培养力度。二是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规则修改权利,使之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盘面的修改,食指符合教学的进度和内容。

4.2 ERP沙盘教学的组织问题

目前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教学时间一般为1-2周。如果实习一周,由于ERP沙盘的规则比较复杂,学生仅是刚刚掌握ERP沙盘的规则,尚未真正领悟ERP沙盘模拟的精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如果连续实习两周,当学生发现ERP沙盘模拟课程乐趣的时候,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课余也会相互讨论企业模拟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休息和思考回顾的时间,就会感到越来越辛苦,甚或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继续实习。同时,学校是按教学计划进行专业教学,在其他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集中抽出1-2周进行ERP沙盘教学,因此教学时间的调整也是一个难题。

针对课程时间不尽合理的状况,可这样进行操作:实时间为两周。第一周实习放在二年级,使学生掌握ERP沙盘的规则等。第二周实习放在三年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掌握课程精髓。这样安排,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劳累,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ERP沙盘模拟实习课程的目的。

4.3 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的问题

由于学校教学是按专业分班级进行教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部分先导课程的缺失或相关基础知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对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知识了解不够,不同专业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针对该问题,首先可以针对专业的不同,在课程教学中有目的地增加一些与实验紧密相关的课程;其次可以通过校内比赛,让各专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集理论和技能于一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当前财会专业教学的奋斗目标。探索ERP模拟实训的开展,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因此,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一、当前财会专业技能实训课程面临的困境

综观国内各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中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大多是一个模式: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练习,或者指导教师编写相关的整套业务让学生练习做账,但这种惯例忽略了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及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真实企业运营环境中完成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当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共同弊端就是从书本到书本,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生经济交易的真实环境。

二、制约财会专业技能考核评价的瓶颈

当前,高职财会专业技能考评机制面临严重的瓶颈,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评价结果体现形式的实验手册流于形式,网络摘抄严重。第二,过于强调标准化教学,答案唯一,解答过于死板,无法针对行业企业特点进行实操练习。第三,教师实务能力不高,对真实业务和政策变动不熟悉,无法对实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三、真账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设计

引入真账实训模式构建高职会计全真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财会专业技能考评机制是巩固实训教学成绩与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力保障。

1.实训环境模式评价

(1)大学生创业园经营模式。通过大学生合伙办企业,掌握真实运营流程,并在运营过程中熟悉注册、办证、报税、记账流程,并锻炼与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的公关协调能力。

(2)企业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是指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 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

(3)会计技能实验室岗位。采用“企业搬进校园”模式,在产学研实习基地或实验室中复制各个市场主体的真实业务流程,实现“完全市场环境”,解决财会类专业无法大规模安排实习的难题。

(4)记账模式。校内真账实训模式强调的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和科学的教学安排为保障,以真实会计主体为实训对象要求对某一中小型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实务操作。

(5)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Q群、微信、论坛、在线视频等互联网形式,进行网络讲解、课后理论辅导、问题在线解答,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和空间限制。

2.实训业务能力评价

(1)合同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合同法基本知识、尽职调查(背景)、业界行规与法规政策、合同责任与义务、合同违约责任、合同补充条款、合同生效与终止、调解与诉讼、行业规范与合同风险等。

(2)财务风险能力评价。主要包括要资金风险、采购风险、库存风险、销售风险、票据风险、资产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费用风险、财务分析预警能力评价。

(3)税务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管理、税收票据管理、税种核定管理、税务稽查沟通、合同设计涉税问题、公司筹建涉税问题、经营活动涉税问题、并购重组涉税问题。

(4)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评价。财务档案保管、邮件病毒防范、漏洞检测技术、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技术、财务数据保管、数据储存与恢复、电子支付安全、电子凭证处理、信息安全教育与制度建设等。

(5)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衡量、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风险管理措施等。

3.创新教学手段评价

(1)以老带新面授。通过安排新学生拜老学长为师,通过师徒结对,发挥骨干员工的示范作用,减轻教师指导压力,快速解决新手面临问题,凝聚团队作用,让会计学习更加赋予友谊和感恩。

(2)现场实地演练。通过接触税局报税、开票、会计师事务所稽查、内审、现场盘点等真实场景,使学生更直观的接触经营业务,减少面试和上岗试用的生疏感,提升认知能力。

(3)教师布置作业跟踪。通过布置作业形式使重要的财会知识点得以强调和巩固,通过作业反馈、课堂测验、回答问题等形式掌握学生的知识点疏漏,反馈教师教学不足,使会计实务重点、难点得到不断巩固记忆。

(4)充分讨论头脑风暴。在不预设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通过身边经历以及当前财务热点等思想碰撞产生很多的财务新观点和风险问题解决方法。在分享基础上,集大家之智慧,使观点不断完善和补充。

(5)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能了解真实企业的内部控制、授权审批和工作流程,更深刻地理解业务间的内在联系和财务、账户报表的勾稽关系,通过对财务、出纳、生产、销售、采购、库存不同岗位的轮换,明确各岗位责任,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6)PPT展示。通过PPT展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推理能力和现场控制力;通过财务案例汇报,学生通过知识总结和汇报加深对财务问题的剖析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和公关能力。

4.实训效果反馈评价

(1)就业力评价和品牌知名度评价。主要考查通过真账实训教学是否提升了学院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力和学院专业品牌知名度。例如引入课程考评体系以来,学院财会类专业年均就业率、新生入学人数,专业对口率等。

(2)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通过设计《财会类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考察毕业生的学历提升情况、职务、职称晋升、工作表现情况。

篇(5)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competence is one of the aims and objectives of run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links can check the degree of mastery of students theory and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skills practic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leve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in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stricted by teaching system,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teaching plans for cultivating individualized and versatile accounting talents. Aim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efficient, progressive,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reform; individualization; universal type

1 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财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1)社会人才市场对现代高校教育成果的新要求。长期以来财会类专业教学沿用的多是“抽象理论+他人案例”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直接到社会中去接触和感受企业真实的财务运作和管理。然而,随着信息化时展,社会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应具有过硬的会计知识和新的财务理念,还应熟练掌握现代网络稻莶杉技术和财务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并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及投资决策能力。

(2)实验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给学生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架构,将前人积累总结出来的理论认识灌输给学生,基于财务知识的严谨性,大多数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是枯燥的,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有效的实验课程可以针对财会知识体系的特点,将业务带进课堂,颠覆传统单向接纳知识的课堂模式,转变成双向沟通、主动掌握财务技巧的课堂体验。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作账能力之外,站在财务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难题。因此,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财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完善实验课程,丰富实验内容,用实验教学融入传统理论教学,将为高校学生适应现代财会人才市场需求带来极大帮助。

2 高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投入不足

2.1.1 师资投入不足

(1)工薪制度不合理。部分高校对实验课程的授课模式及重要性缺乏了解,在工薪制度安排上,实验课酬明显低于理论课酬,该制度严重打击实验授课老师的积极性,也因此限制了高校实验课程体系的发展。

(2)缺乏激励制度。对实验教师团队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方法及评优激励制度,对比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学,老师们更愿意保持单一化的理论教学模式。没有激励措施的支撑,便难以推动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完善及发展。

2.1.2 实验资源投入不足

(1)场地空间不足。由于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具备灵活性,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对实验室场地、实验桌椅,机器设备的要求各不相同,而现有许多高校一味追求资源的高使用率而忽略特殊课程的场地需求,把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成单一标准化的结构,限制了部分特色化实验课程专业效能的发挥。

(2)实验耗材投入不足。财会类实验对耗材的需求具备多样化,如手工作账实训要求原始凭证,报表账簿的纸质材料,装订凭证要配备装订机器、铆管,针线;虚拟仿真实训类课程要配备企业印章、资质认证、银行支票、汇票等材料以达到仿真企业的实训效果。部分高校对此缺乏认知,对耗材经费长期保持严格管控,限额投入,制定的申购审批制度过于严苛,迫使实验任课老师简化实验课程内容,减少耗材使用环节,因此降低了实验课程的科学有效性。

2.2 实验教学体系不合理

实验教学体系缺乏灵活性,应变性,实效性的规范化管理,忽略了搭建实验教学团队的重要性;实验任课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实验课程内容之间没有联系及推进,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实验教学科研成果难以推进。

2.3 实验教学方法不科学

实验教学理念缺乏普及、推广,许多实验课老师不理解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手把手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带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部分实验教师沿袭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做实验,使实训课见效甚微,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部分老师简单地利用教辅软件为理论课做教学测试,学生未真正受益于实验教学过程。

3 高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 专业分工,高效运作

3.1.1 一师一课体制

(1)一个老师一个学期只上一门专业实验课,课程安排时间及上课实验室地点确定之后不变动,学生上课实行轮班制。促使实训课程老师在反复教学的同时,提高老师对所任课程专业化研究水平,以此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制定激励制度,支持老师对所任教课程设计教材或教学手册,根据所任课程教学思路及实验内容,针对性的编辑实训操作指引,并且将教学期间接触到的新业务,新内容,新思路引入教学手册中,加强实验内容实效性,灵活性。鼓励教学改革,发表教改课题或论文,打造精品课程。

(3)建立财会实验课程教研组,成员包括主任,实验任课老师及实验员。构建“双师型”队伍,聘任具有财会工作经验的老师或有实训教学经验的老师,成员要以实验教学工作为主要任务,理论教学为辅,落实教学思想,研方向,不断强化实验教学团队的力量,增加实验教学的影响力。

3.1.2 实验资源专业化管理

(1)采用实验资源专人管理,实验耗材专人采购制度。管理人员必须与实验任课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关系,充分了解实验课老师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实验耗材的采购及验收,维护实验设备正常运转,创建良好实验教学环境。

(2)提高实验室专用化程度。分类搭建专用化实验室,并将同类课程交错安排,充分利用,优化教学效果(表1)。

3.2 线上线下,以赛促学

(1)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硬件建设是实验教学的载体,软件建设是实验教学的内容。目前实验教学系统更多采用B/S架构,方便老师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备课,学生可以在线下学习理论知识,查阅资料,线上操作软件、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通过网络收集学生提交的学生报告,查看学生学习成果。

(2)团队竞技,以赛促学。分组实验,以学科竞赛的模式促进实验教学。如ERP手工沙盘,网中网财务决策比赛,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比赛等,将课程内容通过分组竞赛模式,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团队进行物质奖励或颁发奖状。该模式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

3.3 个性化教学,全能型培养

(1)创新教育模式,加强个性化培养。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特质差异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通过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 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得到挖掘与发展。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突破传统 “我换” 与 “同质化”模式, 着力构建 “多样化” 与 “个性化” 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做到不断更新及变革,对此,借鉴美国和加拿大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用创业实战理念带动创业财务教学。将传统实验课程进行改制更新:如手工沙盘与创业策划结合,沙盘操作融入创业理念,要求学生在沙盘实训课程中做好市场分析预测,营销投入计划,财务经费预算,报表生成到报表分析及经营理念总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多样化的学生成果;再如财务分岗作账实训,由团队合作,分岗核算,设计成企业间业务来往。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及财务核算的流程,体验财务管理的文化及内涵。鼓励学生站在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三位一体,多层次、渐进式实训,培养专业内全能型人才。随着现代社会对财会人才需求的转变,现代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专业化技能,全能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靠充足的实验资源及高效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型实验教学体系,从理论-实践-应用,三位一体,推崇“基本技能―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渐进型培养模式。具体课程安排分层次进行:岗位单项实验层(大一:会计出纳及记账)、专业综合层、学科综合层(大二:财务报表分析,项目管理,投资决策,报税实务,税务筹划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层(大三:创业财务预算实施管控能力,财务决策思维培养),校内外实习体验(大四:一部分学生分专业组织校内实习、另一部分学生进入审计事务所进行实战业务能力培养)。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不间断参与财会业务实践操作,将所学理论知识逐步转化成实践运用的工具,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成为新时代全能型财会人员,在毕业之后胜任企业复杂而繁琐的财务工作,赢得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5(3):27-31.

篇(6)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篇(7)

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建立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

加强会计生产性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实际情况为本,实践教学层次化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全程化的原则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两方面。操作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三)以实际应用为先,实践教学角色化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层次化的构建

根据“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设计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能力的训练:

1.基于职业认知的基础能力训练。一是通过校外企业真实环境进行职业认知训练: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认知实习一周;二是通过校内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点钞及假钞识别技能等;三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程和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2.基于核心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在专项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通过核心课程的训练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六门,分别形成六个专项能力,即登账制证能力、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成本计算与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3.基于会计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在校内分岗位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共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资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等八个岗位。同时按相应岗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训练(如到实训基地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的实训等)。

4.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指导、上岗培训、顶岗工作、职业能力展示和毕业设计来训练综合能力。

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成长规律,探索使学生职业能力从“职业认知”基本技能向“专项能力”、“岗位能力”,最后到“综合能力”逐级递进的“递进式”层次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化的构建

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作了以下的安排(如图1、表1):

(三)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化的构建

实践教学考评系统科学化,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为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评判标准,确定当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合格,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还应对那些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重修。这样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财会专业教学的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追求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谋求在学校内部以及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学生的仿真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全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是有助于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准则制度方面变化的要求;四是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调研和实践,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高职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申请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丽水佳信会计服务部,开展真实的记账、企业审计、验资或评估等经济业务。二是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真实内容让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仿真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需要很多企业结果,又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训等情况。

可见,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所提供的凭证、账表、软件、票据,操作办公用品、日常用品、设备齐全,做到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或者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在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过程中,对于记账等业务取得是关键,本文采用授权制方式授权会计专业教研室联系会计记账公司。会计教研室在制定计划基础上安排教师负责联系记账公司。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一是上网搜索本区域的会计记账公司;二是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三是专程到本区域的主管财政部门了解会计记账公司的单位分布;四是利用原来的毕业生资源,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所在单位的实训情况,联系其业务介绍到“丽水佳信会计服务”。在取得了近20家记账公司的电话号码等初步情况后,逐个电话联系,表达我们的愿望和思路。约定记账公司来校实地了解和座谈,在有意来校设点的记账公司中选择规模比较大、记账业务比较多又具有较强责任意识的两家公司作为日后生产性实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学生单独完成经济业务,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单位少而学生多、难以落实的具体情况。记账公司核算会计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册又随时可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核算实例,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开展仿真实训的成本较高(每一个的经济业务均需要重新仿真),为此也采用另一种仿真实训的模式,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完全的仿真实训,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实训成本。

采用该软件进行实训的主要好处有:1.能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3.学生材料消耗较小,会计实训成本降低。

通过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既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流程概念,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长期稳定和提供多岗位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可利用会计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联系有意向的单位,同时可以试着开拓其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以往毕业生等多渠道多方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性顶岗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性顶岗实习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单位留有固定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流顶岗实训,实习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与相互交流经验,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与巩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将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岗位可以由学校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报酬,有的话也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为就业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谓是双赢的策略。当然,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提前就业。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3] 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4]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14).

[5] 刘会卿.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

[6] 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经济,2009(10):77-78.

篇(8)

信息化的普及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教学领域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用。而信息技术更是提升了财会计算总结方面的运算速度与准确度,这一改变就意味着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此,财会教学队伍应及时研究并讨论信息技术对财会教学的辅助作用,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一、信息技术辅助财会教学的主要方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更直观的表达教学目的,完整、体系的多媒体教案更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案中适当加入音乐和动画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并且能有效缓解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播放实例教学视频,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在娱乐中掌握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对于社会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在财会计算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是对财会教学的合理点缀。其中,简单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便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并学会教学中的财会技术与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入学门槛低,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中职生知识素养普遍较为薄弱,教学中难免会经常出现“教师满腔热血,学生毫不买账”的尴尬现象,而这些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时代却能逐渐有效解决。多媒体教学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的明显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生动有趣的教案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混合了多元教学模式,例如,带领学生在社会财会工作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技术经验;布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作业,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讨论中交流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相对而言,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财会计算技能,理解财会知识,正确运用实践经验获得技术知识。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

(二)建立模拟教学系统

建立合理有效的模拟教学系统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资料的三维投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三维模拟实训场景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实训环境,实现了三维模拟实训测试,且整个模拟实训过程通过摄像头进行录制,便于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从而输出合理有效的指导意见和每日任务,针对性较强。模拟教学系统中的人机操作模块,理论教学模块,理论考核模块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从而加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达到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有效整合并促进中职财会发展的目的。

(三)开展网络在线教学

中职教育往往重在“实用”,相对懈怠的文化知识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下时间,仅仅开展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化的普及促进了网络课堂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下时间,还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眼界。与此同时,网络教学也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在多元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到不同的技术知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学习无限知识。切实落实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的高效整合,促进中职财会教育的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推动整个中职院校财会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社会的不断进步,更需要教育的不断进步。使教育结合信息技术是时展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关键。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便促进了财会教学模式的更新,增强了整体教学效果,更利于培养中职财会的现代化应用人才。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这一必要组合更需要广大师生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更需要中职院校重视改革,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立网络在线教学课程,建立完整、系统的模拟教学系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更多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中职财会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企业实际需求

会计电算化实训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完成电算化实训后,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会计工作人员的顺利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应当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让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工作机制,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上解决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会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财会专业素养,从而达到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目的。

但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致使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纸上谈兵,缺乏解决企业现实中遇到的财会问题。具体体现在:账目处理方式落后,会计人才的重要职责就是建立账目、处理账目以及账目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逐渐和世界接轨,很多企业的账目处理工作都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方式进行,而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训中所教授的企业账目尽力以及处理方法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致使学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积极性不够

会计电算化实训中,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计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在整个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题,学生是课程学习主题,而教学手段就是知识传播介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会计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多种传输介质向学生进行讲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开设质量。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角,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学手段的丰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种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从源头上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主动性,将课程教学演变为了庸俗的记忆与背诵的过程,极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开展质量。

(三)教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论对于实践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经济理论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固然重要,但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只会让学生成为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实训中,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侧重理论学习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完全违背了课程开设的本意,难以完成会计应用人才的培养。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侧重会计理论的学习,忽视实际例子的剖析,将每一个会计学生都当成研究型人才进行培养,这种教学侧重点偏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十分不利于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侧重于理论的方式,会让丰富多彩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变得晦涩难懂,失去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举措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改变传统的老师为课堂主角的单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并针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在财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添加实用案例,能够让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学习,拥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满足企业现实需求的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让体验式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内容,满足企业需求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益认识企业财会管理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更新很快,新型的账目处理方式一两年时间就会有所变动。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账务管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软件,而软件版本的更新替换更是以月为周期的,因此只有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才能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企业账目处理方式,熟悉最新版本计算机软件的使用。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及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写最新的教材,让教学内容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学校领导应当和软件方建立校企合作,及时更新软件版本,让学生熟悉最新版软件操作,从而加快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进程。

(二)转变教师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观性以及主观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课程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习惯于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学习依赖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完成课程角色的转变,从演员变成导演,将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完成企业案例的分析,教师负责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难点的疏导以及课程开展情况的总结与提升。

(三)引入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篇(10)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参加高考人数却是逐年下降,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高职高专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招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为更好的制定和完善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和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开展了此次“财经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调研活动”。

一、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听取对学生教育、管理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有价值的建议。用人单位涉及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财经专业类型的企业,也有建筑、生物、物流,工业等其他企业。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市场上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本报告。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455份调查报告,通过对425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分组、累加、计算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单位类型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1)用人单位在未来的五年内社会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趋势:

此次调查用人单位中,有55%的单位表示将提升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有31%的单位表示持平,仅有14%的单位表示将降低聘用高职财会人员。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文凭还是能够胜任会计人才市场需要的。

(2)单位对财会专业的学历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有65%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本科学历,29%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另有6%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这部分单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国企。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评价

(1)单位需要的专业人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复合型人才和“通才”的用人单位高达66%,仅有14%的用人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专才”。这说明中小型企业希望财务人员是“通才”的比例较高,大型企业则更希望财务人员是“专才”,但所有企业都很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中,排列在前三位的因素为: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思想品德;高职学院强调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水平被用人单位排列在第四和第五位。可见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时,更为关注的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后续职业培养的潜质。:

3、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企业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还是基本满意的,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不高,同时认为高职学生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方面较为欠缺。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员工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职学生还极其缺乏。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数据如表一:

表一 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

4、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会计人员核心技能;而沟通协调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对会计人员“情商”的要求;部分企业提出对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资金筹集运作能力的要求,这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如下:

表二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

5、用人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最突出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会计专业技能不熟练,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以及动手能力差是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 毕业生职业能力缺陷如表三

表三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问题分析表

(三)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能力证书的需求情况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证书要求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门槛,同时高职财会毕业生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2、用人单位对财会课程的评价

统计结果表明,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企业纳税实务。单位认为最不必要开设的课程是政治经济学、会计制度设计和英语。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具备明确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取向,另外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形象,得当的行为礼仪也是单位较为关注的因素,对于具备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多媒体应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等综合素养的毕业生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调研结果总结

(一)专业方向建议

可以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财会专业下设定核算会计方向、财会文员方向和税收申报专员方向。

(二)课程设置建议

1.对职业素养课程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和社交礼仪等人文素养方面有较高求,因此建议经济应用文写作进行整合,改称“文化素养课程”,并在课程体系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财经应用文写作、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学时。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奢侈品识别”一类的课程,以提高毕业生对奢侈品的鉴别能力。

2.对专业技能课程建议

从调查可知单位对人员的要求, 最注重 4 种知识和能力: 会计核算知识、 税务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也应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可分 4 个模块来设置, 第一模块是会计基础课, 包括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第二模块是税法、税务实务等; 第三模块是会计电算化模块,包括会计电算化、 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第四个模块包括:审计、 经济法、统计学原理和证券投资学等。

在课程改革上, 为了强调学生的税务处理能力,将“税务实务”课程改为“企业税收申报实务”课程;为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核算数据统计分析的要求,将“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课程改为“EXCEL在财务数据统计中的应用”;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需要,在专业课中强化经济法、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整合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财务会计的部分教学内容,将中小型企业常规业务类型作为课程重点内容。

其次对不必要开设的课程调查中发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占调查人数40.58%,会计英语占23.19%,会计制度设计占10.14%,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证券投资基础知识、会计英语和会计制度设计可以改为选修课。

3.对实训课程建议

第一,新增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内部会计控制实务实训和银行会计业务实训,实现理论与企业经营实务的对接;

第二,实训内容应增加对各类企业工作环境的认知。目前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包括日常业务会计核算, 涵盖了财务管理、税务、工商年检等工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核算特点,设计适当的实训内容。

第三,开设纳税实训处理企业报税实务能力是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要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办税能力的需求,财会专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开设纳税实务实训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议

开设会计类专业,应确保有一支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与实践活动;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70-02

一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目前中职学校对实践性教学日益重视,也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做了必要的修改和增减,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与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的标准比例应为1∶1,但一般学校远没达到这个标准,有的虽明确了实训的课程安排,但很难完成既定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效果。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程序化地按照教材安排进行。完成课后练习题后进行阶段考试评分,会计专业课基本上是在校内完成手工模拟做账和会计电算化操作,而校外实习因各种现实原因很难实现,造成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停留在书本和理论教程上,会计核算技巧和实践能力不够,灵活应对实际业务处理的能力差,会计工作者应有职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

2.校内实验室和校外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实训效果不理想

中职学校的校内财会实验室实用功能单一,专业学生学完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课程后,一般都会被安排进财会实验室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务操作,将教材上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归类,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完成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登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一个流程下来就完成了实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了。之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在计算机实验室里进行,完成证、账、表的业务操作流程。学生很难在校内的实训阶段体验真实的业务环境和学到灵活的业务处理能力。

校外实习能让学生真实体会经济业务和实际工作内容,真正积累实际财会工作经验。企业往往考虑到即将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的业务熟练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实际情况,不愿将包含着企业重要商业信息的会计资料交给他们去体验、去顶岗操作,何况,企业能接纳的会计专业实习生数很有限,这很难满足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前实习需求,校外实习往往只是一句空谈或借助学生及家长的各自门路,寻求实习机会,预期的实习效果很难达到。

3.财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及动手能力欠缺,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专业教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过硬,但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没有进入企业切身体验会计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各类经济业务的发生完成不甚了解,不了解企业的资金运作,也不知道企业与各相关的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部门之间的业务办理。教师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中职学校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教学中用到的会计资料的仿真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所需的实训资料涉及行业的多样性普遍不足。中职学校基本上都是在学生完成了会计的各专业理论课程后,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模拟实验,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完成仿真的证、账、表的实践技能训练。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操作的脱节。

二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1.构建新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电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应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教师应走出校门,走进由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调整会计实训阶段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训内容与当前社会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相近,重新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编制实用性强的校本实训教材,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相关的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式,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珠算、点钞、计算器、收银机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基础及文表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等作为实训课程,必须加大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如出纳与点钞、传票、会计实践操作、会计电算化、珠算、办公软件应用的课程训练。专业课课堂教学,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收基础等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业务认知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2.创建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内创建一个实用性强且能融合日常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多媒体财会实验室,使手工记账技能训练和电算化实际账务处理能在此大显身手。在会计手工操作中,让学生搭配组合三人一组,分别担任三个财会工作岗位,也就是出纳、会计及会计主管,可设置一人一岗,也可设置一人多岗进行训练。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各自职责分别配置一套会计工具,如回形针、夹子、印章、印泥、胶水、计算器、点钞券、报销单、借支单、收据、各式业务发票和办理银行业务的单据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增值税等明细账和总账账簿,各种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凭证的封底、封面等,以及会计科目章。会计模拟实训要求完成以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1)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3)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做到日清月结;(4)登记明细账:多栏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明细账;正确使用更正方法对错账进行更正;(5)编制“丁”字账并编制科目汇总表;(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7)编制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学生学习对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传递、处理、装订、保管,学习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处理,最后的归档保管,学生深入其境地进行财务工作操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提高学习乐趣。手工操作的实训教材,最好能由授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收集各业务资料、设立某企业的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购销业务合同、单据、生产费用发生时所涉及的票证,各费用开支的审批流程,缴纳的税种及国地税申报表单等情况。并提出实训操作的步骤和实训目的,选定一种账务处理程序,要求学生对该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并能进行纳税申报。各岗位的具体业务、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要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衔接,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教师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辅导、指正、总结,保障各工作岗位操作的规范性和各项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会计手工记账的操作完成后,将刚完成的手工会计资料搬到电脑上用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体验手工记账与软件记账的流程、岗位设置、职责的差异性及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其工作的内容是:进行初始建账,整理录入记账凭证,审核、过账,并生成科目汇总表,设置并生成会计报表。填写纳税申报表最后完成当月的纳税申报。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把手工账务处理流程中繁重的登账、对账以及编制报表工作等转化为电脑操作,完成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过渡。目前社会需求的不仅是懂得财会的人员,更需要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的组织管理人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整个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过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运用了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真正达到紧密结合,能胜任实际工作。

通过对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操作,教与学、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获得会计各岗位工作内容的感性认识,还能掌握会计工作的实际业务处理的技能技巧,开拓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财会工作起到了先导的作用。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达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战应用能力的目的。

3.提升财会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第一,加大“双师型”的专任教师培养力度。财会教师必须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鼓励其考取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及进行学历提升。持证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教师参加考证、学历教育,给予适当的费用优惠,提供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以调动会计专业课教师进行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提升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第二,提供机会,让会计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与交流,鼓励优秀的持证教师到企业兼职担任财务顾问、财务会计等进行业务锻炼,增加实践工作经验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阶段性的实践锻炼。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对在企业锻炼过程中学习到的要善于总结归纳,撰写专业论文与心得体会,并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第三,加强会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并设立奖励专项经费,建立以老带新制度,树立教学领军人的楷模式人物,以此激励整个教师队伍比专业、比能力、比水平的好风气。

第四,向企业社会引入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财务工作者到校担任客座教师,直接参与会计课程教学,让他们将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的案例、操作技巧带进班级与师生分享,帮助指导学校的会计教学工作,促进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从而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注入生机。

第五,学校组建记账机构,由专业教师承接具体业务,直接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工商年检、纳税申报等真实的业务活动,增加实践经验,锻炼理论过硬、实践更硬的一批专业教师。学校因此能够快速培养专业会计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完成双师型队伍建设,可以加强校企联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互惠互利,取得共赢。

总之,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想改善当前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加强和完善科学的会计实践教学,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重视会计实践性教学,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专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未来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应适合会计专业教育特点,坚持教材实践性、教学多样性、师资双师型的发展模式,以求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适应社会需求、胜任工作岗位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明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探讨[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

[2]张小兰.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1(2)

[3]陈月清.浅析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