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计算机课讲稿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2: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计算机课讲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一. 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最初源于英语国家。从194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世界第一台电脑开始, 计算机、包括软件和硬件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兴行业,以高科技领头羊的姿态,以不可挡的势头迅猛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教育,医学,工业,交通,商业等各行业领域。

英语可以说是计算机行业的行业用语 ,计算机英语以其行文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表达客观为特色。不但如此,现在许多编程语句,软件开发的技术文档, 计算机键盘, 界面,网页,说明书等多使用英语。 因此掌握计算机英语对于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新开发的新技术和软件工具,跟上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加速新计算机技术的汉化和传播都有重要作用。

二.如何讲好职业高中的计算机英语

现今职业高中一般都开设了计算机英语课,那么如何讲好计算机英语课程,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开始。

1.计算机英语在职业高中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的内容,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信息安全、应用系统等诸方面,从基础开始,要学量的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等等,为学生能够阅读和撰写相关专业文献,以及使用更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

主要包括:①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能熟练的看懂计算机屏幕的英文提示及出错信息、菜单、帮助文件等。

②培养学生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理论上不要求太深,事实上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不少课程内容都源自计算机原版英文教材的软硬件和程序的内容介绍,或者摘编,甚至或就是原版英文教材。

2.职业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现状分析

职高学生一般都没经过中考, 学习成绩不好, 没什么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英语水平很差, 单词量储备量少、或者根本没有。但是由于对计算机感兴趣, 才上了这个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难易,通常英语好的,学习计算机英语也快些。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很快的学科,学生急于了解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新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英语。

3.职业高中计算机英语的课堂教学。

计算机英语课程素材一般取自国外最近几年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理论、专著、论文和计算机网络信息,都是原版英文教材。要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必须认清其学科特点,并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时还应适当讲授计算机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基本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掌握计算机英文的行文、写作方法,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短文。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合理协调。

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 "没有语法, 表达甚少; 而没有词汇, 表达为零。虽然计算机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在学习单词和语法时更容易,但学习时也应多加重视,掌握技巧。

计算机英语单词的教学:计算机英语的第一个特点是, 专业词汇多, 其中多合成词,例如, placeholder占位符,desktop桌面,overwritten覆盖; 多缩略语,例如:parameter info参数信息,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VCR( videocassette recorder)录像带; 多新词,且合成新词多例如:

synchronized画音同步的,等等。 实时性强。其中以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为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在单词的学习中,学习构词法是掌握计算机英语词汇的关键之一。在科技英语中派生词很多,例如较常用的由动词派生的名词短语等,例如:When the piece is returned to the writer for review, each insertion, deletion, and formatting change that the editor or reviewer made is tracked. (计算机英语第二册77页第三段)对于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在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方面,比其他同学明显的优势。只有既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英语中的构词法知识,才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很快地猜出文章中生词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当然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只教学生如何猜词是不行的。 猜词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给阅读带来便利, 并不能真正的促进英语的学习, 单词的学习还是要扎扎实实的从记单词开始。因为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不认字, 我们通用的方法是把句子整体写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想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掌握所见过的单词是不可能的,计算机英语单词记起来比较枯燥,而且作为文化课我们没有上机实践的机会, 如果我们讲的内容他们在学习计算机实操的时候可以用到, 得到应用,学生们就会记得好些,也会有学习的动力; 如果不能应用, 光靠死记硬背是很困难的。

计算机英语单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复现率高。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我们的办法是一套语句限定一种词义, 从头贯穿到尾 。例如, 在VB语句中, 从第一次出现我们就确定description 解释为描述, 那么一直到VB语句学完, 这个词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通过每堂课不断地复现, 他们觉得枯燥, 单调的词根深蒂固的印在脑子里, 下次再出现, 学生会告诉你, 那个词叫描述, 换个解释他们都嫌麻烦。

计算机英语的第二个特点是, 句式和语法相对简单, 多长句、祈使语句。例如,many times, the computer will automatically store files in certain folders in order to keep itself organized.①(计算机英语第二册52页第一段);When the piece is returned to the writer for review, each insertion, deletion, and formatting change that the editor or reviewer made is tracked. (计算机英语第二册77页第三段),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以保证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强调存在的事实;例如:The Start Menu can be personalized by adding and removing programs, files and folders.(计算机英语第二册第28页最后一段);On the Macintosh system, however, the practice of naming files with extensions is not always followed; but you can see what kind of file it is by the icon or "kind" identifier in the directory listings.(计算机英语第二册39页最后一段)而且计算机英语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这是因为科普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以达到客观准确。

语法方面,虽然在计算机英语中多用简单句,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一些复杂的长句子在文章中也会时有出现。学习时,应该注意多积累翻译这种复杂句子的经验。另外,对一些科技英语的常见句式,比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平时也应多加留意。注意积累一些对这些常见句式的翻译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 在学习完生词之后分析句子成分, 把长句分解简单化, 以达到下次看到句子,学生可以大致说出主干和大概句子成分的效果。翻译时先译主干,然后再把其他成分按功能逐渐添加。不急于求成, 一点一点来, 让学生慢慢掌握翻译的方式和技巧。

4.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看懂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语

首先是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英语,也就是把重点放在专业英1语的翻译上,而不是学语法,背课文,写单词。重点应该是认识单词,理解含义。只要求认识,但不需要都能写出来,重点放在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机教学是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起点、以教材为基础、以最新的技术为参考、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英语并促进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为基本目的。

教学不是单向的活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应相互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计算机英语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语言-知识型课程,通过使用英文教材讲授计算机知识,以解决计算机专业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英文版软件、阅读英文版说明书、查看原版资料的使用问题,既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也有专业知识的积累。例如, 在讲VB语句时,讲到Array function(数组函数)的时候,学生恰好在计算机课学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就可以双向交流,老师教英语,学生就可以把老师刚讲过的内容非常完整的复述下来,能够达到中英文的适当转化。在教材基础上,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兴趣,引导自主探究性学习,既深化计算机知识,又在实际应用中复习了基本语言点。计算机英语课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教师主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采用任务教学法,能充分利用学生专业的背景知识,引发学习积极性,结合专业知识,运用新学习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比如说可以换个角度让学生来讲。

三、 结论

计算机英语课教材涉及的主题全面,覆盖面广,一般以计算机知识结构加以组织,我们通常称为主题导向(them-based)。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非常深入具体讲解。作为教师重要的以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的,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熟练掌握和使用英语并有效的服务于本专业,只有这样才能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 李志梅,唐渠.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 福建电脑,

篇(2)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1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和专业软体设计人员合作,自主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并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利用该软件对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

该软件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帮助教师迅速、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教与学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该软件可实行数据共享,使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数据收集,应用于教学情况的全面分析。使用该软件可帮助老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作业布置、试题设计等方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1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师生的教与学起着定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作用,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试卷的讲评课中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试卷的诊断功能。教师在课前应该对上述两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1.1分析试卷

教师除了需要分析试卷的类型、范围、分值,更重要的是分析每道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题型、学业水平要求、认知水平要求、分值等信息。计算机软件可以提供友好界面,便于教师录入试卷的相关信息,对于知识点、题型、学业水平要求、认知水平要求等需要多次录入的信息提供下拉菜单的录入方式。以“2009年上海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为例,录入相关信息后,系统可自动生成“试卷知识结构表”(如图1所示)。

1.2分析班级学生试卷的完成情况教师除了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状况,如: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标准差等数据外,还需分析每道试题学生的完成情况。

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每位考生的考试情况”(如图2所示)和“班级的考试情况”的信息统计(如图3所示),根据打印需求可选择是否以“Excel'’文件类型导出。完成一个班级(40人)的信息录入时间大约为40分钟。

2 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

2.1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量与度

根据不同教学班“班级考试情况”的相关信息,可帮助教师确定各教学班的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问题的多少、问题难度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等。

2.2帮助组织与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整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了“班级考试情况”的相关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失分较多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试卷讲评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或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来组织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超越最近发展区,则应该通过必要的知识内容复习,搭建学生继续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跳起来”能“摘果子”,或者,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架”能摘果子'促进学生的发展。

2.3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

讲评失分人数较少的试题时,可以以接受学习为主,由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分析。讲评失分人数较多的试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错误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通过学生的参与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 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根据“班级考试情况”的相关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失分人数较多的试题进行课堂剖析,可由“得分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包括题意理解、原理应用和问题分析,“失分同学”分析自己的失分原因,其他学生也可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教师用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既可使知识结构清晰,也可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梳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失分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只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愚蠢的问题”“做错是正常的,但要努力不让自己在同一问题上一错再错”。

4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渠道,是提高教学有效l生的必要手段,学生通过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能力,教师通过作业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在计算机软件的“题库”中,以失分较多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学业水平要求、认知水平要求、题型等作为检索信息,选择与试卷题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题目,系统将所选题目自动生成试卷,作为作业。为保证教师能在“题库”能检索到所需题目,必须保证题库中具有一定数量的题目。

5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性

5.1帮助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性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正处于逐步构建的过程中。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障碍还不能进行有效分析。在交流中学生经常会用“失误”“粗心”来分析自己的失分原因。

在阶段性测试后生成后的‘知识结构和完成情况表(如图2所示),可帮助学生分析试卷的知识结构和自己知识掌握状况。

计算机辅助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失分原因分析表”(如图3所示),在试题课堂剖析后,让学生填写“失分原因分析表”,形成有效的自我诊断,培养练习后反思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时,体会评价过程与方法,也可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2帮助教师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不同班级试卷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共性和个性,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工作,同时也可帮助老师积累教学经验。

篇(3)

总体而言,计算广告学要优化整个广告系统,平衡广告主、服务提供商(可以是搜索引擎,或者新闻门户)以及用户的利益,使其达到最大化。因此针对广告的效果而言,是需要可以计算的。比如网络广告里面的点击率、转换率等等,广告主可以通过计算广告学看到直接量化的广告投放效果,计算准确ROI。

对用户而言,他们大多数情况下只希望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地广告。那么网络服务商首先要知道用户是谁,这个要通过用户的使用行为,日志数据挖掘,构建用户特征以及兴趣模型。当然这往往是一个很粗略的挖掘,并且用户的兴趣还会出现动态变化。所以有时候会需要对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实时计算,并即时调整,比如用户的搜索点击行为,就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数据。如果用户对搜索第一页呈现的广告没有点击,就说明可能广告匹配没有做好;那么在翻到第二页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之前的行为调整广告。当然这种技术对实时计算要求比较高。

其次是广告主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这里面有博弈论、拍卖机制等相关科学问题。毕竟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每个角色获得足够的利益才可以使整个产业链繁荣,每个角色如果获得过多的利益而损害了合作伙伴,最终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也包括自己。比如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对竞价的机制要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博弈论的理论来说,没有机制约束的选择肯定不是最优的。在搜索竞价排名中,假设没有机制约束,排名第二的广告主希望略高于第三名的竞价,可以减少预算,同时也不会改变其展示的名次。以此类推第一名希望略高于第二名,第三名希望率高于第四名,那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的竞价趋近于0,这实际上就破坏了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对整个产业造成伤害。因此,竞价排名的机制设计至关重要,要充分平衡双方的利益。

此外,计算广告学还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相关学科。比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才可以更好地识别网页的内容,理解上下文,这样才可以结合用户特征展示“最匹配“的广告。而机器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在帮助完善这一匹配,不断调优系统。

从根本上来说,计算广告学之所以能够兴起,主要原因也来自于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能力。大数据解决了几个计算广告学相关的关键问题:

²海量用户数据的挖掘

²实时大数据计算(流计算)

篇(4)

系列教材由《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值分析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实验教程与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等十三门课程的综合实验教材所组成。

下面举例介绍其中几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在分析C语言高级编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通讯录”、“计算器”、“俄罗斯方块”等3个完整案例的解析,指导读者按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开发过程,从问题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循序渐进地完成大型程序的开发。教材还提供了9个大型程序训练的题目及简要分析,供读者练习。本教材还针对教学需要,提供了可参考的实施过程说明、开发文档模版、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针对堆栈、树、图、排序、哈希查找、算法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8个课程设计案例,分别从基本知识回顾、设计题目、设计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方法、评分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教材还提供了8个课程设计习题,并对实现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要求实验者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设计单元电路、功能部件和指令条数有限而功能较齐全的单时与多时钟CPU。在计算机功能单元仿真模拟正确后, 实验者能把自己设计的结果写入到Spartan-3 Starter Kit Board开发板的FPGA可编程芯片上, 并能直接实验自己的设计(芯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实验设计由浅入深, 内容丰富。

篇(5)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3-5289-04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育也已深入到文科专业和院校中。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在文科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各文科高校中几乎全部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许多重点高校还开设了与专业应用相关的计算机高层课程。

多数的文科高校已经意识到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差异,开始着手抓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为了更有利于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贴近专业需求的分类指导,提高大学计算机教学质量、规范各类高校计算机教学,国家教育部也相继成立了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并针对文科计算机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专门设立了与计算机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行的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这足以说明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现有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然后通过对新入校的本科生进行的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分析,指出了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我们根据政法院校的特色,提出了政法院校面向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

2 中国政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在2008-2009年进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中,中国政法大学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大致划分为两个层次[2]。这也是现在正在使用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第一个层次为通识必修课,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全校各专业第一学年必修,第一学期开课,2学分,每周授课2学时,上机2学时)内容包括[1]:

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及使用(Windows XP);文字信息处理(Office 2003系列——Word);电子表格处理(Office 2003系列——Excel);演讲稿制作和演示(Office 2003系列—PowerPoint);Internet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信息检索与常用工具软件。

第二个层次为选择必修课(全校各专业第一学年单门选择必修,第二学期开课,2学分,每周授课2学时,上机2学时),具体分为四个方向的课程: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管理与应用(Access);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另外,开设了多门选修课供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前修课程为 “计算机应用基础”,全校通选,2-3学分:

Photoshop CS图像处理技术;电脑编辑与多媒体设计;Internet与Web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政务。

3 入学新生摸底考试和调查问卷

3.1 调查设计

1) 调查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系统Windows基础;在中学期间是否学过计算机课程、学过哪些内容、想开哪些课程)。

2) 调查方式:由考务科在新生中随机抽取了四个行政班(法学院2个、经济学1个、工商管理1个,共计168人),参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含计算机基础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闭卷笔试。然后在上述群体和新生政管学院政治学1班和外语学院 (共计222人)中发放一份调查问卷。

3.2 调查结果统计

3.3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接触过计算机,大约有79%左右。其中有25%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必修课的大部分内容。但是根据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却不容乐观,只有5%左右的同学可以达到及格水平,大多数同学处于中、下水平。根据卷面得分情况,我们进一步分析,学生在中学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学生只是在某一、两个方面的操作或者仅仅是能够掌握某几个应用软件,而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基本工作原理等知之甚少。所学内容涉及面虽然很广,但都没有深度。

通过考察新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意见,可以很明显看出他们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态度仅停留在兴趣的水平,并没有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能够成为其所学专业的辅助工具来看待。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计算机网络应用以及多媒体、网页制作等课程兴趣浓厚,而对于面向专业的计算机必备知识和课程知者寥寥。所以,不难看出,一年级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我们认为,作为大学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生应该不但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所以计算机基础理论部分亟待加强。在计算机授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学生在以前所学到的支离破碎的知识贯穿在一个体系化的框架内。在课程设置中,需要设计合理的面向专业的新计算机课程体系,尽量引导学生将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4 面向各院、系、专业的新课程体系框架

4.1 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政法院校新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以培养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强调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原则,注重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培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我校学生的主专业分布,我们认为,我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和专业辅助课程,应体现出保持本色与坚持特色相结合的基本课程设置理念,保持本色,即发挥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色,注重知识更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工科课程的固有特色,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坚持特色,即认识到我校学生并非以计算机专业为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尤其在计算机高层次课程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与学生主专业相结合,体现政法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特色。

我们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及设置新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的依据是: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各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总体水平;

教育部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制定的基本要求[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CFC2008[4]

目前国内各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上层课程的设置情况;

以人文、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我校本科生特点和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我校1998-2001年第一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基础;

我校2008-2009年第二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基础;

我校近年的课程设置规划及可操作性。

我们从面向专业应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我校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大致需求,参考了其他相关高校的学科分类和课程体系,将我校的专业按学科大致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面向各院、系、专业的新课程体系框架。

4.2 三层框架结构

4.2.1 第一层: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第一个层次为通识必修课,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全校各专业第一学年必修,第一学期开课,2学分,每周授课2学时,上机2学时)。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知识含:计算机工作原理、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信息检索、软件工具、程序设计基础等。

2)高级办公事务处理含:Office高级应用,数据库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基础。

4.2.2 第二层:各专业必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第二个层次为选择必修课,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全校各专业第一学年单门选择必修,第二学期开课,2学分,每周授课2学时,上机2学时)。课程设置不变,包括四个方向: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Access);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4.2.3 第三层:面向专业的计算机限选课程

限选课程要求学生取得的最低学分数,可由各院系根据专业的培养计划要求来设定。

1) 法学类(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

限选课程:电子法务概论、数据库高级应用、法律信息系统。

⑴电子法务概论。36课时,2学分。

⑵数据库高级应用。54课时,3学分,建议实验室授课,边讲边练。前修课程为“数据库管理与应用(Access)”。

⑶法律信息系统。36课时,2学分。

2) 刑事侦查类(刑事司法学院(侦查学))

限选课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刑侦技术、电子证据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⑴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36课时,2学分。

⑵电子刑侦技术 36课时,2学分。

⑶电子证据学。 36课时,2学分。

⑷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36课时,2学分。

3) 政治学类(国际政治、政治学、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限选课程:电子政务应用、数据库高级应用、社会科学调查技术和方法。

⑴电子政务应用。36课时,2学分。

⑵数据库高级应用。54课时,3学分,建议实验室授课,边讲边练。前修课程为“数据库管理与应用(Access)”。

⑶社会科学调查技术和方法。36课时,2学分。

4) 文学、哲学(哲学、新闻、汉语言文学、外语学院)

限选课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三维建模与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网页制作。

⑴多媒体技术及应用。54课时,3学分。

⑵三维建模与动画设计。54课时,3学分。建议实验室授课,边讲边练。

⑶网络技术应用与网页设计。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后续课程。36课时,2学分,建议实验室授课,边讲边练。

5) 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

限选课程:数据库高级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⑴数据库高级应用。54课时,3学分,建议实验室授课,边讲边练。前修课程为“数据库管理与应用(Access)”。

⑵管理信息系统。36课时,2学分。

⑶电子商务。36课时,2学分。

6) 商学、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商务)

限选课程:数据库高级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经济分析软件、会计电算化。

⑴数据库高级应用。54课时,3学分,建议实验室授课,边讲边练。前修课程为“数据库管理与应用(Access)”。

⑵管理信息系统。36课时,2学分。

⑶电子商务。36课时,2学分。

⑷经济分析软件。36课时,2学分。

⑸会计电算化。36课时,2学分。

5 结束语

新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层为入门层,要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在信息社会和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层为拓宽层,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扩充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这两层是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第三层为深化层,要求能结合某一方面的专业需要,掌握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此层则是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对入学前未系统学过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生来说,这种三层次框架是合适的,具有兼顾基础和应用、灵活易变、学用结合等优点。

为了更好地贯彻计算机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并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校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建议在分级教学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摸底测试,以配合方案的实施。摸底测试未通过者参加第一层课程学习,通过者免修第一层课程,奖励部分学分,直接进入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习。最终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至少应修满6-8学分的计算机课程。

参考文献:

[1] 黄都培,李国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328.

篇(6)

首先,教学理念要转变。关键是要贯彻“精讲、互动、多练”六个字。精讲,就是要把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精华、知识要点和技能要领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炼讲解、概要讲解,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吸收、能力训练,最终促进理论向实践应用的转化。互动,就是着重开展观点碰撞、问题探讨综合交融式的“思维-能力互动”。多练,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全方位提高素质能力。其次,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调控者、评判者。课堂上,教师更像是一位“导调者”而不是简单的“导入者”,其根本使命就是保证课前准备扎实深入、研究方向正确、课堂交流积极活跃。教师要从过去的“导演+主演”转变为“编导+主持+评委”,由学生来当演员,让学生站讲台,教师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指导、主持和评价的作用。最后,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师要注重吸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小班化教学,大力推广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学,坚决反对“满堂灌”,真正让实践性教学成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常态模式。

二、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一)任务式教学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式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学生阶段性学习以后,围绕某个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进行探讨、交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办公软件word教学中所有操作都演练完后,要求学生应用word软件完成设计一份小报这一具体的任务。首先,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做好的小报给学生,学生看到这张报纸,头脑里就会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图文表混排的小报,内容不做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想要的成功欲望,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心智感知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的自学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中心内容,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互相争论,以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思维,增加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

例如计算机病毒这节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病毒,生物病毒有什么特点?之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最后教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清除?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先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病毒及其特点,有了对生物病毒的认识后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特点,进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预防与清除。由于讨论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这样不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角色转换教学模式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843-03

Abstract: It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to choose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s an entry poi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computer cours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bilingual teaching, the following issues, such as textbook selection, teaching mode selection,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lacement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bilingual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bilingual teaching

1 计算机导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计算机专业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其理论和技术大多起源于英语国家,且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高校推动计算机学科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1]。“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入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他们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整体框架有一个了解。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选择计算机导论课程作为计算机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切入点,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1) 双语教学的引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自觉提高英语水平。大一新生学习态度普遍比较端正,对双语教学的抵触情绪较低。由于他们很快还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在这一阶段采取双语教学,往往比在高年级阶段再开设效果相比更好。

2) 采用双语教学可以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双语教学大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内容浅显易懂,但配备较多的练习,需要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学习方法的转变[2]。

2 教材的选用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障。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应该作为双语教材的首选, 选择原版教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教材的高水平和低价格。教育部为推动信息科学课程开设英语授课或双语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先开展信息科学和技术教材的引进试点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批引进了20多种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这套教材基本覆盖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权威性、系统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特点。

2) 教材的普及性。选用教材在国内外高校广泛使用, 说明该教材比较成熟,有较广的接受面。同时使用面比较广的教材,其教学资源也较丰富, 容易找到相应的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等作为参考。

3) 教材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版。对双语教学的初学者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采用具有中文翻译版的教材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旦学生在听课或自学原版教材出现问题时,学生马上可以借助中文版理解课程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选用《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From Data Manipulation to Theory of Computation》(中文名:计算机科学基础――从数据操纵到计算理论)作为教学用书。该教材符合以上几个条件,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国内不少高校采用该教材作为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用书,包括台湾的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大陆的天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

该教材作者强调的是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演示增强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通过范例讲解概念和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关键术语、小结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教材分为五个部分: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组织和高级主题。全书的结构如表1所示。

3 双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双语教学的实施应根据课程的性质、教材、师资、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有条件地进行分班教学,稳步推进实施。

3.1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目前各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三个不同层次[3]:全英文,包括教材、板书或幻灯片、教师课堂讲授、课后作业都以外文为主,且采用英文试卷考核;采用英文教材,板书或幻灯片、课后作业都以英文为主,但教师课堂讲授以中文为主,采用英文试卷考核;除使用英文教材外,其余板书或幻灯片、教师课堂讲授、课后作业都以中文为主,采用中文试卷考核。计算机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计算机导论课程面向的是大学新生,完全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从实施上存在难度。如若采用第三种方式,则与中文教学差异不大,无法体现双语教学的优势。因此课程教学采用第二种较为通行的模式。

在课堂中,针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适度调整采用英语授课的比例。授课的课件均采用英语准备,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完全采用外语讲授,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则使用中文教学。对于课件中出现的关键性专业词汇,都应给出中文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布置的课后作业均是英文,并采用英文试卷考核,迫使同学们投入精力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允许学生在完成作业和试卷时以中文回答。

3.2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以图文并茂、声像俱现的形式将计算机学科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参与和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每次课后有一个小结环节,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让学生用英文朗诵“Summary”(小结)语句,并要求学生当场给出中文翻译;采用“反馈教学法”,通过上课提问和下课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反馈信息,迅速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4]。

3.3 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扩展教学的时空,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积极建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全部英语幻灯片讲稿、作业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上网,上传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给英语水平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有一定技术深度的最新资料,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等。同时在网站提供论坛,学生可以提问,老师进行解答,或者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网站还有作业功能,学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并查看结果。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既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兴趣,为课题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扩展空间。

3.4 分班的教学方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分班的教学方式。目前授课采用合班教学,一般每次课是两个自然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大概在40人左右,总共80人。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用英语讲授时,肯定无法满足所有同学的要求,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调查,采用分班的教学方式可能更有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选课时,可以采用根据学生的自愿和英语程度来进行分班。在开课前,可以设计好科学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教学需求,以此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不同程度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讲授方式上都可以更有针对性。

推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实行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为主的教学过程。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鼓励学生同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 双语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双语教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领域。推广双语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3]。

4.1 建立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需要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教学投入。设立双语教学专项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调整课酬系数,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4.2 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一环。双语教材的选用有多种方式,如国外有代表性的经典原版教材、国内版英文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等。如果直接从国外引进原版教材,虽然保证了英文教学的原汁原味,但有些原版教材内容过多过深,有些原版教材又过于简单,不容易找到刚好合适的教材。因此,各校可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改编或选编国外原版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以形成自己的特色[5]。

4.3 双语教学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障。在现有的专业教师中,选择年轻,学历高,外语能力强,专业上有一定造诣的教师进行培养。为他们创造出国培训或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机会,采用以老带新,定期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提高其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翟玉庆. “双语教学”与国际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04(6):11.

[2] 张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若千问题探讨[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4):27-29.

篇(8)

教学工作是我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更是我校的生命线。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要求高,而且在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员流失非常严重,这都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让青年教师尽快上讲台,挑大梁,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在上学期间并没有系统接触过高等教育理论等相关知识,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主要存在的不足有:(1)青年教师在高等教育理论的方面存在短板。由于青年教师主要来自于非师范类普通高校,在校学习期间对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缺少系统地学习,对学员的身心和思想特点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更缺乏如何应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是一个高水平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所以本文从教育本身、受教育者和研究教育实践的方法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帮助青年教师补齐在高等教学理论方面的短板,并完成学习效果的检验。(2)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牢。青年教师入职之前大部分未从事过教师的工作,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处于摸索阶段,需要逐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不断强化青年教师对教学基本技能的练习,目的在于熟悉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是授课质量的基本保证。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员严重流失,如何加快培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让新入职的教员尽快上讲台,青年教师尽快挑大梁,对于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一个新的问题。(4)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相对较少。青年教师由于入职时间不长,对于本单位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还未完全参与。但是他们都是本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在科研学术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果能够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尽快参与或申报各层次的教学课题或科研项目,从而在课题及项目的研究中获得新的计算机前沿知识、课程教学理念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

二、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

篇(9)

【 abstract 】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TV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d curriculum, i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of introductory course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operation is the core technology, so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USES the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can cause the student in the end after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an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basic skills.

【 key words 】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适应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在各个专业增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如何针对电大学生的特点,搞好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是我们从事这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

一、研究教学对象,实行差异教学

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已有知识和个性特征,这些能力和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起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起始状态。电大学员是我国教育对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年龄从二十左右到五十多岁的都有,年龄跨度较大。他们大多有理想,有热情,但不够勤奋努力,没有刻苦精神,缺少学习所需的毅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退缩,年龄较小的学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高考落榜的年龄较大的也只是因为评职称、拿文凭的需要才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因此他们的学多是被动学习。如何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是电大教学顺利实施的首要问题。

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员学习到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向学员提供一个文凭,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员的实际,以学员为中心,因材施教。由于周围环境、教育条件、成人本身素质及先天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在气质、性格和智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实行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就计算机学科而言,有的学生在进校前在工作单位里接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自己家有计算机,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用分等级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分等级教学法的原则是考虑到成人学生优、中、差三个等级特点,分别是推着、扶着、拉着走向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最优化。计算机知识较复杂,如果还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优生越听越没兴趣,中等生越听越没味道,差生越听越没信心。如何做到让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消”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前先了解好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的灌输同一难易程度的内容,而是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另外在上机操作课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不同学生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改革教学模式,激发求知热情

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成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降低了教学效率。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操作性,需要教师边操作边讲述,如将操作方法、程序或命令的执行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地演示出来,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兴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如PowerPoint软件,它是用于计算机教学的良好工具软件,它不仅能做出美观、实用的幻灯片讲稿,产生生动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堂板书和画图的时间。PowerPoint不仅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幻灯片模板、数千种精美的剪辑图片以及方便实用的作图工具,还具有多种多样的幻灯片切换和动画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学习乐趣。

三、多种方法并用,方便教学开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操作性强,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室、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边讲解边演示,由浅入深的讲解,再结合不断地上机实践操作学生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开放教育的教材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教材,而是多种媒体和多种使用手段相结合的、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体,这种教学资源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基本教材有三本(WindowsXP,Word,Excel),内容细致,适合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有练习和在线测试功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试。开放教育学生面授课时间短,而且学生大部分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年龄、工作特点各不相同,出勤率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教材配套的光盘极大的方便学生学习时间的选择。本人在教这门课程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教会学生使用这套光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我还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上传电大网上,方便学生复习,对因故未能到校的学生自主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在电大网上的课程讨论区经常与学生交流探讨。这种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掌握这门操作性强的课程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人教育任重而道远,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提升,真正的服务于学员,才能让现代技术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覆盖,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课件,学生或欣赏或聆听或观察或分析,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课堂教学向前迈出了一步,而今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师借助网络,在师生互动中构建的网络课堂;名家名师亲自授课,学生借助网络收看学习的远程教育等,都极大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强大的优势,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线的教师也在积极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教材的学习内容缺乏新颖感,和时代脱节。信息资源具有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能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以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的信息内容和其他学科及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课《自选图形》一课时,可以尝试让学生使用自选图形中的工具画小鸡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以及房屋、树和太阳等组成一幅完整的富有美感的绘画作品,看似简单幼稚的画面,却让初三的学生制作得有滋有味。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已习惯了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正是人们常说的“灌输式”“填鸭式”。而信息技术的巧妙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环境。例如,在教学《让演讲稿动起来》一课时,我们可以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来进行。题目是:(练一练)如图所示的图形是一个水平放置的正三棱柱被斜着截去一部分后形成的,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这是北师大教材九年级数学115页中的习题第3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借助于语文知识来分析题意,再把事先做好的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然后讲解制作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借助网络进行交流与讨论,然后使用动画效果和自选图形一步一步画出三棱柱,然后斜切,最后用动画制作出他们的三视图来。对于初三学生而言,空间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通过信息技术课进行操作学习,学生可以把以往在数学课上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空间几何问题,通过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制作出来。在制作三视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计算机的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班级授课的模式,一名教师,众多学生;熟悉的环境,相似的面孔。殊不料,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形式的改变也注入了新鲜血液。例如,初中数学有一个学习专题为统计表,数学课是要求学生调查一些相关数据。信息技术老师借助计算机课,让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并根据自己在本校调查初中三个年级学生视力情况后,完成表格填写任务,再创建统计图表完成数学课上的统计内容,最后,在校园网相关论坛上讨论结果。所用调查表如下: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视力调查表

篇(11)

引言: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应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尽快提升职业能力,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那么在课堂教学应积极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岗位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通过岗位训练的几个过程“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来模拟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法与岗位训练的过程不谋而合,它提供了三个阶段的学习――示范项目、练习项目、实训项目,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并可使学生以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学习,培养一种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一、我校OFFICE课程中的教学现状

OFFICE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以word、powerpoint、excel、access为主,这是文员必备的技能,学生很容易就能听懂学会。在目前的 office教学中大多采用基础知识的讲解――实例讲解――学生练习为主,教师呈现单一知识点的实例,然后按步骤演示制作制作出最终效果,通过这样的强化操练下,学生基本上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某一独立实例的效果制作,然而当给学生一个主题如一则小报的制作,学生往往却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于是我感到学生对OFFICE课程的学习还停留在机械化的模拟操作,没有在这个软件的应用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OFFICE技能的课程教学需要加入感情(道德的或文化的)、模块式(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 OFFICE技能提高阶段的教学中,在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就显得有彰可寻了。项目教学法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实现学生原有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二、OFFICE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思路

1.1前提:教学知识面含概了WORD和POWERPOINT的所有基础操作,是WORD和POWERPOINT两种软件的综合应用。

1.2教学思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小报的制作、演讲(演讲稿、相配合的演示文稿)在校范围内宣传我们的环境现在面临的严重问题,并号召大家在平时生活点滴的文明行为来为我们的地球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1.3教学的几个环节:

1.3.1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资料的收集(中央电视台关于《我们的地球》的视频、图片),学生关于收集文字资料、图片、简单视频编辑的软件学习,学生的分组,项目要求,项目目标,项目完成的评价标准等)

1.3.2情景设置给出项目:通过截取的视频素材的播放将学生引入情景――我们的地球需要保护,并给出项目――每小组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在全校范围宣传我们的地球需要保护,要真挚感人、以情动人。

1.3.3教师提供帮助和引导:确定所使用的知识范围;要求以小报的制作宣传加上小组演讲(演讲稿和演示文稿)为要求;并告之学生“教师随时可以提供资料和必要的帮助”。

1.3.4小组协作开展项目: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1.3.5总结与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三.OFFICE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中心的转变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不同,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第一部分:(示范项目)教师阐述本次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并向学生示范小报的制作方法、要点与步骤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和要点,然后播放演示文稿边演讲――全球变暖,最后向学生展示小报――全球变暖,呼吁爱护环境。最后分析小报、演讲稿的精彩之处、演示文稿的精美之处(评价)。最后给每小组提出项目的主题,完成方式方法和评价目标。

第二部分:(练习项目巩固提高)是分组协作学习,各组在项目经理(组长)的组织下,研究确定本组的练习项目,在教师对示范项目各模块开发过程的演示下,针对本组练习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过程设计,并个成员在任务安排之后开始初稿的制定。

第三部分:(实训项目综合应用)通过全体学员共同完成实训项目――我们的地球(动物篇、植物篇、环境篇、气候篇等等),通过小组共同完成其中的某一主题的阐述、演示和小报的展示,最后号召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的那些是保护环境的行为和做法。

结束语: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相互讨论应该如何排版更为规范、如何搭配颜色和演示更为适合观众的心理、数据统计的使用有什么作用;另外,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培养了归纳有用信息的意识、通过文字的编排和文稿的演示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平时的文明意识以及相互协作的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的沟通意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反映积极良好。另外,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并不因为教师作为指导者任务而变轻了,教师必须时时观察学生,及时给予帮助;项目教学从展开到结束中间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学生作到有始有终,并创造条件将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