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事局接收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新单位出调档函或者接收函,一定写明已在此工作,需要转移人事档案或户口,写清楚转移地址。如果单位没有人事权,需要去单位依托的人事局把接收函盖章子,需要携带单位接收函和合同,有的还需要介绍信。
兹有xxx同志,身份证号码:xxxx 到xx区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我司档案事宜,请予接洽为荷!
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月x日
让你的工作单位的人事来写调档函,最后一定要扣上你们公司的公章。有标题有内容,大意就是工作需要要调档案,最后属上日期,单位名称,再扣上公章。很简单,主要是个形式问题,人事局好留底。
接 收 函:
________________学校:
贵校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届________专业毕业生________同学,现已接收到________________(部门)单位工作。
特此证明
毕业生签名: 接收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调档函:
________:
因工作需要,商调贵处___(档案号:___)等___名同志到我公司工作,如蒙应允,请将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我部,待研究后函告。
多谢合作
___公司人事部(公章)
年 月 日
研究生调档函
___________大学:
您单位___________同学报考我校____年硕士研究生,现已拟录取,请将该生人事档案于__月__日前(开学前),寄至: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_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邮编___________)。以便我们审查,审查合格档案不再退回;如按期档案未到,不予录取,后果自负。
多谢合作!
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_学院
_______年__月__日
档案办理介绍信
**市**区人才交流中心:
兹有xxx同志,身份证号码:xxxx到**市**区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我司档案事宜,请予接洽为荷!
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月x日
转档介绍信
xx单位:
现有xxx在我单位工作需将档案转至我处,请予处理为谢。
一、活动名称
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
二、活动时间
*年11月18日——12月17日
三、承办、协办单位及网络支持
(一)承办单位:市人事局人才规划流动科、市人才交流中心
(二)协办单位:各区市县人事局
(三)网络支持:四川省人才网()、*人才网()及区市县人事局网站
四、活动口号
处处能立业,行行可建功;
求职就业到*,大有作为在基层。
五、方式和内容
(一)参加全省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全省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将在四川省人才网上统一进行,从11月18日起至12月17日止,为期一个月。各区市县人事局需提供本辖区5家以上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11月13日前将整理好的招聘信息统一上传到市人才交流中心汇总后上报省人才交流中心,以网络招聘会的形式统一。在服务月期间,各区市县人事局继续做好招聘信息报送工作,每周三、周五上午9:00——10:00向市人才交流中心报送招聘信息。其中,重点收集所在辖区基层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即县以下企事业单位、农村和城市社区、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二)参加全省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各区市县人事局积极作好宣传工作,向本辖区各企事业发放《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月暨全国人才市场第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四川省人才招聘大会邀请函》(见附件),组织动员各企事业单位免费参加省人事厅于11月18日在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校区)举办的服务月大型人才现场招聘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区市县人事局,可直接与省人才交流中心联系组团参会。
(三)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服务月期间,各区市县人事局要举办一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上街宣传活动,收集宣传高校毕业生“西部志愿计划”、“三支一扶”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有关政策。区市县人事局建有网站的单位要做好网站与全省大会主页地址链接,在网站上制作“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月”标识,并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专栏,集中就业服务活动月的有关情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及人事系统人才服务政策。
(四)宣传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典型事迹。各区市县人事局推荐1-2个接收和使用高校毕业生工作较好的典型单位,2名毕业后在县及以下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典型个人,形成书面文字材料于11月6日前报市人事局人才规划流动科,由人才规划流动科审核统筹后按要求报省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以便宣传。同时,市人事局将从中择优选1个典型单位、2名典型个人到*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一场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用典型案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六、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成立专门的服务月活动领导小组,市人事局长郭建平任组长,副局长杜正林、人才交流中心主任蒲冬梅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于人才规划流动科负责具体指导督促,下设事务组于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承办主要活动。
七、活动要求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乙方因未落实就业单位,将人事档案委托甲方保管。乙方从毕业离校时至就业前两年免缴档案保管费,超过两年乙方应向甲方一次性缴纳毕业生档案保管费_________元。
二、乙方如落实了就业单位,应凭市人事局签章的“报到证”或《毕业生就业申报表》、户口迁移证的复印件、接收单位调档函及时到甲方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三、甲方可为乙方出具人事档案中的有关证明,办理因私出国(境)探亲、旅游、自费留学等政审。根据省、市物价部门规定,出具各种证明材料每次_________元;办理出国政审每次_________元。
四、上述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皆依据省、市物价部门现行规定。在本协议期间,如遇上述部门重新核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则从变更之月起执行新的规定。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 家庭地址: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1、调入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强、教学业绩佳,身体健康、年龄男教师40岁以下、女教师35岁以下,用人单位与区县教育局对其考核合格。
(2)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国民教育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历,中学教师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学历,所教学科是我市紧缺专业。
调入四星级(含四星级)高中的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前学历)或本科以上学历。
(3)原则上还应符合照顾进*市区的条件,即夫妻中应有一方在宁有正式固定工作、户口在*市区且分居多年,或父母年老体弱在市区范围内无一子女。军人配偶须符合随军条件。
(4)与原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终止或解除,并能够出具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证明书,或持有辞职证明书。
(5)有原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调出的商调函,辞职人员有市、区(县)人才市场商调函。
2、引进条件
(1)从外地引进我市紧缺学科的教师,应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科(前学历)或研究生、硕士学历或学位,年龄男教师40岁以下、女教师35岁以下,是学科教学骨干,身体健康。
(2)与原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终止或解除,并能够出具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证明书,或持有辞职证明书。
(3)有原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调出的商调函,辞职人员有市、区(县)人才市场商调函。
(4)“省特级教师”、省辖市“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学历和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因流动原因带来人事关系及户籍上的有关问题,在与市、区(县)人事部门协调后作妥善处理。
(5)引进教师的配偶的工作(就业)问题,由个人自行解决。
二、教职工的调入要从严控制,专业岗位的职工(校医、会计等)的调入,按国家人事部门的规定原则上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具体条件和办法另行制定。
三、区县教育局和学校需要公开招聘教职员工,要在招聘前将方案报市教育局审批、备案后,方能进行。
四、调入引进人员办理程序
1、接收单位或区教育局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试教;
2、区教育局或直属学校(单位)填报拟引进(调入)人员预审表,报市教育局人事处;人事处汇集材料后报局会审会审定。
3、所有调进人员必须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统一的考试考核,达到规定的要求者方能办理调动手续。
考试时间安排:原则上每年寒暑假进行教师引进(调入)考试。
4、参加市教育局统一考试达到要求的引进(调入)人员,应由调出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教职工商调函、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5、经市教育局批准,办理调阅档案等手续后,将有关材料(教职工商调函、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阅档表,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夫妻分居证明,人事协议书等)报市教育局人事处,办理有关调动手续。
6、外省及部队随军家属调入我市教育系统工作的,由市教育局将有关调动材料报市人事局办理调动手续。
7、经市教育局、市人事局批准跨地区引进(调入)我市教育系统工作的人员(含原五县),本人须持《干部调动通知》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我市公安局户政处办理《户口准迁证》手续;
持《干部调动通知》及《户口准迁证》到原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办理行政、工资关系、保险、户口迁移等手续;
持调出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介绍信、户口迁移证,到*市教育局人事处报到,接转行政关系;
持市教育局行政介绍信、《干部调动通知》附件、户口迁移证到我市落户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持市教育局行政介绍信、《干部调动通知》附件到所调入的区教育局人事科或市直属学校(单位)报到。
8、“省特级教师”、省辖市“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以及各区县教育局经过市教育局批准同意的程序完备的公开招聘人员办理程序第3项可视情况另作要求。
9、违规擅自借用的人员不得办理调动手续。
五、调出或辞职
教职工调出或辞职,须聘用合同期满或合同期未满但经合同双方协商提前解除合同,本人提交调动或辞职书面报告,经所在学校(单位)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所在学校(单位)还应为其签发终止或解除合同证明书。《辞职证明书》由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签发。
六、辞退
男生有性别优势,但情况也不容乐观。北京一位外地生源的研究生说,没有北京市户口想要留京真是太难了。他参加了“北京市2004年机关及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会”,结果发现大多数区级机关都有户口要求,一些市级机关虽然没有严格限制户口,但也表示优先考虑北京生源,“北京的学生考大学分数就要比外地低很多,为什么就业政策还要向他们倾斜呢?”这已经成为很多求职者共同的疑问。
问题还不止这些。四川大学法学院一位男生曾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原因是该银行在招录公务员的时候要求“男性身高1.68米以上,女性身高1.55米以上”,该学生身高只有1.65米,因而遭到了“身高歧视”;还有近来浙江招考公务员淘汰乙肝病毒携带者引发纠纷,湖南招考公务员要求检查双乳而招致非议,等等。可见,形形的“就业歧视”现象已成蔓延之势。
户口限制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不是我们歧视非北京生源的学生,而是北京市人事局限定了指标”,某事业单位人事处负责人无奈地说。按照北京市人事局文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达成协议后应向人事局申报;人事局批准后,向有关高校出具接收函,用人单位方可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事实上,人事局出于城市发展的长远考虑,对进京指标的审批是严格而慎重的。用人单位需要人才,在进京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优先考虑不占指标的本地学生。
就企业而言,经营的宗旨在于营利,通过核算各种成本和产出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招用女工和为外地生源的学生申办户口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最为关键的是,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的要求虽然苛刻,但依然应者云集,这就为用人单位淘汰各类弱势者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我们宁肯要平庸的男职工,也不太愿意要优秀的女职工,更何况求职者这么多,挑一个优秀的男职工一点不难”。这种心态表明,企业并不认为自己“歧视”了谁,他们觉得这只是市场竞争中的正常“选择”。
人事是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事工作机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有关的人事业务。人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自颁布市政府*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企事业单位实行人事制度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衡政函*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在改制企业实行人事意见的通知》以来,人事工作在我市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加快人才高地建设,规范引进人才秩序,促进我市搞活人才流动机制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现在根据以上两个文件精神及《*省人事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拓宽人事工作范围,加强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今后对以下企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人事:
(一)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一律实行人事,没有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也要实行人事。
(二)未改制、正在改制的企业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要实行人事。
(三)已经改制的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实行全员人事。
二、人事办理办法
事业单位办理人事应向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法人证书复印件、员工聘用合同,委托人员的人事档案及人员的花名册,经审查后,填写市人才中心统一印制的《*市单位委托人事登记表》一式两份,然后双方签定《代管流动人员档案合同书》一式三份。
各类企业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人事,应向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本人人事档案、工作聘用合同书或接收证明信等,经审核后,双方签订《代管流动人员档案合同书》,把档案存放于人才中心。然后持一份《代管流动人员档案合同书》及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等到毕业生分配部门办理就业手续,没有签订代管合同的,毕业生分配部门不予办理就业手续。
企业集体参加人事的,须办理开户手续,具体步骤由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市人才交流中心统一印制的《*市单位委托人事登记表》一式两份,并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和法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经审核后双方签定《人事合同》。
三、服务内容
包括人事档案的保管、办理转正定级,调整档案工资,申报专业技术职称、核定工龄、认证身份、考研、出国(境)政审,接转党团关系、大中专毕业生落户等。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招聘引进、聘用合同鉴证、人才素质测评、岗位技能培训、人事争议仲裁等服务。
四、相关规定
(一)人事人员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聘用(劳动)合同后,由单位委托的人事关系自行终止,其本人应在解除或终止合同15日内凭用人单位开具的证明到市人才中心办理变更人事关系或调转手续。
二、民办院校就业档案服务程序
1.开具证明。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且档案还存放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一下服务:凭就业报到证开具存放档案证明、开具未就业证明其他与档案相关的证明。
2.档案提取。择业期(2年)内就业手续办理完的毕业生,可以凭就业报到证、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到各级人社局进行档案提取。择业期内没有就业毕业生不能进行档案的提取。
3.对于自谋职业、出国留学、择业期未满的毕业生档案和派遣期内自谋职业或自费出国留学以及择业期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保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
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的学生档案,它以文字资料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高考成绩、在校期间表现、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当中,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学籍档案也就正式成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它需要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报到证后才能得以实现。
四、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单位本身具有人事管理权,他们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档案。二是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与民营机构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毕业后一定将档案交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方便又安全。三是毕业生在档案的转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不能完全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人事管理权之前,不能把档案转入该用人单位,应将档案转交给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
2.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违规接收档案,导致档案丢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毕业生应首先询问用人单位的性质,在确定对方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后再决定将档案投向哪里。
3.档案的归属是有相关规程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要制定好档案调离时间,不要将档案来回调离,最好做到一步到位。
4.毕业生毕业后在异地找到工作单位,户口不落回本地的毕业生、考研的毕业生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在用人单位长期就职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档案交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托管。
【关键词】本地生源 就业 支持举措
一、背景
近年来,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一大难题。
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专业设置又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机关从严增编进人、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历年来未就业沉淀的毕业生也需就业等因素,使得待就业的队伍日益庞大。像厦门这样外来人口集中的城市,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厦门与本地的生源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得这一问题尤显突出。
二、促进本地生源就业的认识
很多人对于促进本地生源就业的问题提出若干质疑,认为这是一种对于就业的歧视和不公平。解决好本地生源就业,本身就是解决好一个个家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从具体的实践上看,促进本地生源就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政策倾斜,而是由政府牵头,利用地方财政,为本地生源就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为他们就业提供辅助和引导,加强在就业问题上的管理与投入。这和政府大力引进外来高素质人才,开放人才市场和人才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两者互不矛盾。
本文介绍了厦门市政府在解决本地生源就业方面的若干举措,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本地生源的就业状况。我们也相信这些经验能够为其他城市所借鉴,帮助他们部分解决本地生源的就业问题。
三、厦门就业形势总体呈现的特点
1、毕业生增长速度高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以厦门为例,2007年毕业生需求数与2006年实际接收毕业生数量相比,仅增长3.45%,远远低于今年厦门生源高校毕业生14.3%的增长速度。
2、毕业生的专业、学历和社会需求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
厦门生源毕业生学历层次总体偏低,社会对工科各学历的需求占社会总需求的54.5%,而厦门生源工科类毕业生仅占厦门生源毕业生总数的38.9%。而管理类、财经类等长线专业毕业生数量却远远高于需求总量。而师范生也有类似情况,如06年体育类专业岗位需求12人,毕业生64人;07年毕业生56人而需求仅8人。
3、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与企业需求有差距
企业招聘人才非常看重工作经验,大部分要求2-3年工作经验。经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道门槛;加上毕业生较浮躁,跳槽频繁,挫伤用人单位招用毕业生的积极性。
4、毕业生期望值较高
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到岛外、到基层、到小企业、到艰苦的岗位上就业锻炼,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5、毕业生寻求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相对于非厦门生源毕业生,厦门生源往往表现出依赖、等待观望、害怕竞争等心理,主动到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积极性不够,也没有用好、用足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规定和服务措施。
四、厦门促进本地生源就业的主要举措
为了加强就业方面的引导,促进本地生源就业,厦门出台了若干政策鼓励本地生源就业,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1、开展毕业生职业见习活动
厦门联合市劳动局、财政部门从2004年起开展毕业生职业见习活动,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今年,我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将毕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到厦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5倍,即每月可达975元,并同意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所需经费从市就业再就业资金中支付。职业见习活动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开辟了供需双方互相了解的渠道,降低了企业培养毕业生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用工积极性。2006年共有189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2103个岗位,有617名毕业生上岗见习,已有339名毕业生完成见习,其中211名在见习结束后被用人单位录用。师范类学生方面,通过职业见习制度,2007年,厦门为本地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了169个岗位,现在已有128人到岗报道。
今年厦门拟加大力度,推广职业见习制度,并希望能够与外地人事部门联动,使厦门市生源在外地就业也能够享受职业见习制度的相关优惠和补贴。
2、组织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
人事局联合劳动、财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厦门生源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凡参加培训且通过技能鉴定的,可享受一次性的培训费用补贴,其中初级600元,中级800元,高级1200元;参加市场急需(紧缺)的技能培训项目,取得劳动部门核发的证书并在半年内实现就业的,可按实际培训工种的费用给与相应补贴,提升了厦门生源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在教育局的领导下为非师范类的学生提供了教师技能工作培训,以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在政策的指引下,许多高校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更好就业。比如厦门市属厦门理工学院,就通过大学生就业素质训练营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并大胆开发一些新的专业培训,如汽车公估专业,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3、强化就业平台建设
2002年起,我市人事局就开通“毕业生就业申报服务系统”,为用人单位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本地生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实行“即时自动审批”,同时将审批结果以短信的方式放松到毕业生手机上,开辟了一条“网上人才绿色通道”。2005年,依托市政府金宏网在人事局和公安局之间开通毕业生报到落户信息互联交换系统,1分钟就能够办理1名毕业生报到手续。在毕业生报到高峰期一天能办理1400多人,毕业生随到随办,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每年第四季度人事局向用人单位广泛征集下年度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对毕业生需求及本市生源毕业生供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毕业生供需报告,实施在厦门人事网。在厦门人才网开通“毕业生就业频道”,设有需求信息、交流会动态、就业政策等10多个栏目,毕业生可免费得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另外,市人事局坚持每个月举办一场本地生源招聘会,为本地生源提供免费服务,在厦门人才网开辟“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窗口”,毕业生可免费求职信息,用人单位可免费招聘信息。
4、营造就业环境
厦门市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努力营造就业促进环境。在政策方面,通过新闻媒体、信件 和在线交流等形式,介绍就业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引导别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尽快实现就业。同时,政府向用人单位寄发《关于帮助促进本地生源毕业生就业的函》,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认识毕业生人才,大胆使用毕业生人才,并设立招收厦门生源毕业生专项奖,给用人单位一定的奖励。
5、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厦门生源自主择业,可凭营业执照到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及户口迁移、职称评聘手续;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执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到农村从事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的,最低注册资金可放宽到3万元,并允许3年内分期到位;有创业贷款需求的,参照我市下岗失业人员扶助政策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6、实施就业援助制度
对我市“零就业家庭”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发给《厦门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优惠证》,用人单位招聘这些毕业生,市政府按实际招聘人数给与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3年。
五、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建议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当前的政策虽然较好地解决大部分本地生源就业问题,但依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
1、就业理念和专业选择
结构性的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观念上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从学生高中毕业的专业选择时已经产生了。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已经基本定下了未来的专业方向和发展思路。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和家长交流,对专业和未来专业就业形势进行介绍和宣传,根据本是未来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在进入高校之前就能够拥有比较明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轨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就业时出现结构失衡。
2、提前见习时间,培养择业观
政府应该在现有毕业见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参与该计划。同时把学生的毕业见习时间提前,和企业探讨建立正常的学期见习计划,设计适合在校生见习的岗位和责任,让本地生源从入学开始便有机会利用寒暑假参与见习。同时,在职业见习岗位设置上,不拘泥于长期的职业,还可以提供各种短期就业岗位和分段就业岗位,以便适应高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方便学生进行选择,安心工作。
3、走出厦门就业的观点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本地生源会选择在外地就业。政府也应该关注这类学生的实际需求。政府应该积极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本地信息和主要大中城市的就业信息与学生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并且进一步利用网络,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方便外地就业本地生源的档案管理。
4、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管理与引导就业
虽然政府多次宣传,但是宣传的效果和手段并不理想。鉴于现代大学生对人事政策方面关注不够,对人事制度的理解有限,政府应该改变宣传方式,将宣传重点从学生转向家长,通过社区服务,加大在社区的宣传和对学生家长的引导,由家长指导学生。同时,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改变其对就业的认识。
5、引导学生到外就业
最后,随着近几年第二产业向岛外的专业,大多数的就业机会出现在岛外。通过政策优惠来促进岛外就业,也可以有效地解决本地生源就业问题。
此次督导检查,我们共查阅公文档案112本,随机抽查公文370余份,听取56个单位办公室主任或办文人员的工作汇报,各单位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总的来看,全区县政府系统公文运转效率有所提高,发文质量逐渐改良,领导指示件处理基本规范,印章治理和保护秘密工作不断增强。工作中涌现出不少亮点:
(一)领导注重水平进一步提高
绝大局部单位比较注重公文处理工作,将其作为保证政令疏通、提高本身形象的主要工作来抓,遍及坚持了首要负责人、分担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办文人员的层级负责制,积极组织办文人员参与各级举行的公文处理常识培训,不断加大办公主动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区民政局确定1名副局长专管公文处理工作,抽出两名具有必然实践程度和文字功底、责任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办文工作。区城管法律局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公文处理政策、法律和规章准则,增强办文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认识。区局、人事局、林业局、审计局、质监分局、水产服务中心、旧街街等单位加大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投入,增强阵地建设,推进了公文处理工作的高效运转。特别是区审计局先后投资近50万元,添加了34台电脑及扫描仪、投影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初步完成了公文处理主动化。
(二)公文处理工作不断规范
大多数单位在认真贯彻执行公文处理规范的还,结合本职工作实践,坚持健全公文处理规章准则,促进了公文处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一是坚持领导把关准则。区局、人事局、建设局等单位明确规则,但凡以本局名义下发的文件,都必需经分担领导对公文花样、公文内容等方面的审核把关后,才干报首要领导审签。二是坚持公文运转准则。大多数单位都明确规则了在公文草拟、报送、校核、印发各个环节,公文处理人员该干什么、怎样干、到达什么规范、与下一环节如何联接等。三是坚持责任追查准则。区局、人事局等单位执行公文处理工作目的责任制,将公文处理工作归入绩效目的审核内容,作为年度评先选优根据,然后加强了办文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三)办文质量进一步提高
区编办、林业局、镇等多家单位非常留意对文件花样、文件问题、文件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关,有用提高了发文程度,从必然水平上节制了发文数目。镇在发文环节上做到了“三个不发”:无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一概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概不发;离开实践、内容繁杂的文件一概不发。多数单位的文件在花样方面大体可以可以遵照准确的行文关系,选择得当的文种,运用完好的文件花样。
(四)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
区房产局、劳动保证局、林业局、质监分局等单位采取多种办法,激起办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增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本质。区劳动保证局把直接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人员从1人添加到2人,区局则从2人添加到3人。区房产局一方面屡次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约请市局办公室专家授课;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办公室工作人员参与区县政府、市局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活动。
二、问题
(一)发文方面
一是文种运用禁绝确。“申报”、“请示”混用,以“请示”替代“函”。
二是文件花样不规范。发文用纸型号不统一,发文字号不准确,文号混用,多头主送,抄送机关禁绝确,缮印不规范等。
三是内容质量不高。言语不够精辟,实践程度不高,恳求事项不明或一文多事。
四是发文随意性大。某街镇办公室仅2007年就发文90多份,某局为应付市局检查,7月份补发3月份的文件。
(二)收文方面
一是签收不规范,存在多头签收、越级报送景象。
二是注销准则不齐备。很多单位都没有坚持收文注销的“流水帐”,办公室收文今后直接送交分担领导,然后就不再干预,大大降低了公文运转效率和落实结果。
三是审核把关不严。一局部单位负责收文处理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立场不严谨,对外单位报送的公文不审不看,把问题留在后续环节,给领导签阅形成必然坚苦。
四是公文运转不畅。特别是对领导指示件处理不实时、执行不到位,只需领导但是问就“杳无音信”。
(三)公文治理方面
一是文件外泄。一些单位保护秘密认识差,不严厉遵照公文传递范围,有的还将领导指示件传到无关人员甚至上访人手中。
二是印制治理紊乱。一些办文人员不在本单位内部或本单位指定的文印室复印打印公文,文件外泄、丧失景象时有发生。
三是公文清算销毁工作不严谨。
(四)公文归档方面
一是归档不实时。由于领导“揣文件”、文档遗掉以及档案治理人员自身工作不认真等多种缘由,一些单位文件归档存在不实时的景象。
二是归档不规范。很多单位没有严厉依照相关顺序进行归档,给后续的公文查阅形成不方便。
三、缘由
一是办文顺序得不到领导恪守。很多单位反映本部分公文之所以运转不畅,很主要的一个缘由就是领导个人未领先恪守公文处理顺序,欠亨过办公室承受公文,签阅今后直接转交责任单位或责任科室的负责人,招致办公室无法知晓文件流向,无法督导文件落实。
二是文秘队伍建设滞后。很多文秘人员从事公文处理工作十余载,勤勤恳恳,沉默无语,乐于贡献,甘当人梯。因为在政治待遇、经济待赶上不断被领导无视,工作积极性和自动性大打扣头,再加上办公室工作量自身就大,因而不免呈现为应付任务而不求质量的景象。
三是设备装备不全。近年来,虽然一些单位添加了一些办公用品,为公文处理工作供应了便当,但仍有一些单位、尤其是街镇由于财力不足、办公经费不多、领导注重不够,没有为办文人员装备专门的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
四是人员装备不够。绝大多数部分办文人员为1到2人,街镇多为1人,除公文处理外,他们还承当着其他方面文章的草拟任务,工作连轴转,压力大。
五是公文处理常识匮乏。很多办文人员是“半路落发”,未经由正轨的公文处理常识培训,对公文处理工作一知半解,干起工作来难以随心所欲。
六是办文程度不高。一些单位真正从事公文写作的其实是外聘人员,本质良莠不齐,实践深度不够,写作程度难以上去。
四、建议
(一)深化认识,改变观念,为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供应思想保证
公文处理是辅佐决定计划的主要工作,不只可以表现出一个单位的工作程度,更主要的是影响到政令能否疏通,因而,各级领导要切实注重公文处理工作,带头恪守公文处理顺序,实时充分办文人员,实时完善办公设备,响应提高办文人员待遇,最大限制地激起办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他们的声誉感和骄傲感。
(二)完善机制,规范操作,为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供应准则保证
一是领导把关准则,特别是分担领导要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对公文运转进行全方位检查督导;二是公文运转准则,要制订科学规范的公文处理工作机制并严厉按规则落实,切实提高公文运转效率;三是公文治理准则,要制订公文打印、复制、借阅方面的规章准则,谨防公文泄密;四是责任追查准则,执行工作目的责任制,将公文质量作为权衡工作实绩及年度评先选优的主要根据,不断加强公文处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三)增强培训,提高本质,为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供应组织保证
一要增强司法法律常识培训,不断增强公文处理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认识,防止呈现准则性的错误。
二要增强营业常识培训。一方面,区县政府办公室要按期组织开展公文处理常识培训,提高办文人员营业程度,规范办文顺序,改良公文处理质量,提高公文处理效能。另一方面,建议将公文处理常识列入区行政学校必修课程,增进各级领导干部对公文处理常识的知晓和了解,为公文处理工作高效运转打下坚实的领导基本。
1 广西地方文献
广西地方文献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重要反映,是为广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极其珍贵的文献信息资源。广西地方文献包括记录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域知识的各种载体信息文献。地方文献征集的范围应包括: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自然、地理、生产、科研、人物等一切自然和人文内容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包括正式出版物,也包括非正式出版物。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名人著述、有关本地方的文献、地方人士捐赠的私人藏书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于1984年成立历史地方文献部,1989年更名为地方文献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广西图书馆目前已建成比较完整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广西图书馆在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地方文献征集的渠道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呈缴
呈缴是地方文献较为稳定的征集渠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先后4次下文强调呈缴本制度,为广西图书馆顺利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政策保障。196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印发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通知》,规定党、政、军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和厂、矿等单位编印的公开或内部出版的图书、资料、会议专刊、图册等,均须寄送2份给广西图书馆保存。1973年和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颁发《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报告》,明确广西图书馆是自治区地方出版物呈缴的收藏中心,要求各单位不论是公开出版还是内部编印的图书、报刊等资料,均应及时缴送给广西图书馆保存。199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颁发了《关于重申做好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意见》,扩大了呈缴物的范围。
2.2 上门征集
上门征集就是地方文献征集人员主动上门到有关单位去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广西图书馆征集人员经常到南宁市各城区的有关部门征集地方文献,每年还要到广西各市、县去进行征集工作。2001年11月至12月中旬,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征集人员就到柳州市、梧州市、苍梧县、岑溪市、贺州市5个市、县的党委、人大、政府、党史办、方志办、文化局、文联、群艺馆、人事局、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征集。共征集文献资料合计148种、816册,一批重要的地方文献得以补缺,丰富了广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
2.3 赠送
赠送就是单位团体、作者、收藏者自愿把文献资料赠送给图书馆。广西图书馆收到捐赠文献资料后,就会及时回送(寄)“广西图书馆荣誉证书”,并在广西图书馆网站“捐赠名录”栏目介绍其赠书情况。2005年以前,对捐赠文献资料的作者或文献赠送者,广西图书馆只发送“收藏证书”“感谢信”“荣誉证书”。2005年1月7日起,广西图书馆网站的“捐赠名录”栏目正始开通,它记录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图书馆的关心和参与图书馆捐赠活动的热情。如江东州作者,在2006年11月20日至2009年10月12日期间,先后6次将自己撰写的著作(共9种35册)赠给广西图书馆。另外,广西图馆馆在2009年2月接收了一套精装的家谱丛书——《宾氏三修家谱(首卷—23卷)》并举办了赠书仪式。这套家谱是由宾氏松坡公系三修家族编委会编写的,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广西图书馆还收到区济文、卢贤丰、于瑮、江东洲、梁怀兆、何海清、刘沛盛、吕梁、黄土路、秦书玉等亲笔签名的赠书,捐赠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4 文献采购
文献采购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主要方式。广西图书馆有地方文献采购专项经费,可以多途径地采购地方文献。
2.4.1
邮局定购
地方文献的报刊有一部分是通过邮局定购的,主要是一些正式出版的地方连续出版物,如《广西文学》《广西画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另外还订购了这些报纸每年的合订本。
2.4.2
旧书市场采购
工作人员定期到南宁市花鸟市场旧书摊和南宁市文化宫内的旧书市场搜集旧的地方文献资料。这几年,旧书商提供了很多广西的旧图书文献,有很多甚至是广西图书馆尚未收藏的珍贵文献。
2.5 交换
通过与其他图书馆采取文献交换的形式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缺藏文献资料,其中也有不少广西地方文献资料。通过图书交换的形式来弥补馆藏的不足,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一种有效渠道。
转贴于
2.6
文献复印
文献复印主要是面向专题文献和旧文献。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文献现在已经很难搜集到,只能通过复印来补充馆藏。比如说广西图书馆进行的地方报纸缩微项目。广西地方报纸有很多种,如广西图书馆收藏的《柳州日报》并不齐全,要拍摄成缩微资料,就必须要从报纸创刊号开始搜集。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前往广西柳州市,到柳州日报社进行文献补缺工作,采取复印的方式补缺广西图书馆缺藏的《柳州日报》。缺藏的报纸最好能补缺到原版报纸,如果做不到则采取复印的方法来解决。
2.7 协作征集
2000年,由广西图书馆牵头,全区自治区、市、县图书馆成立了“广西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联合开展全区范围内地方文献的征集、协调及开发工作。这些年来通过市、县图书馆征集的地方文献数目可观,如由乐业县图书馆征集的地方文献有3种5册:《广西乐业县文史资料丛书:旅游资料集》《广西乐业县文史资料丛书:调研报告集》《广西乐业县文史资料丛书:地方文史集》。龙州县图书馆征集了即《龙舟文史资料》合订本(1—6卷),苍梧县图书馆征集了《苍梧梁姓通书》。随着全区协作征集活动的顺利开展,广西图书馆征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地方文献。
2.8 项目征集
项目征集是指借助地方文献开发项目而开展的地方文献专题采集。2002年10月至2002年11月,为了配合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的开展,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组到自治区文化系统各单位征集文献,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征集到自治区文化系统共17个单位的17份简介概况、40盒VCD影视资料、1盒录音带以及各专业剧团的彩色、黑白剧照84张,节目单、演员介绍、获奖资料23份,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的节目制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 地方文献征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地方文献数量增速过快
地方文献数量增速过快,而图书馆掌握的信息有限,导致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都难以搜集齐全。
3.1.2人手不足
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原设有地方文献征集组,2005年9月由采编中心全面负责广西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但工作人员只有1名。人手不足的现状明显不利于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全面开展。
3.1.3难以掌握地方文献出版发行规律
地方文献的出版与发行具有不确定性,出版发行的数量、编辑出版的标准不统一,而且印刷的数量很少,很多是内部出版的非正式出版物,这给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增加了难度。
3.2采取的措施
3.2.1加强与出版单位的沟通
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组要加强与广西区内多家出版单位的联系。对在南宁市区的出版单位,采取上门征集的方法;对不在南宁市区的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征集函等方式进行沟通,广西的出版单位都尽量与之联系,其出版的地方文献不管是公开发行还是内部发行的,都尽量想方设法征集到。
3.2.2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委托征集
“广西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是地区性的地方文献征集网络,这项工作得到了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地方文献征集人员的积极性。
3.2.3掌握地方文献出版发行规律
要掌握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规律,主动征集。2004年12月18日至12月25日,广西图书馆征集人员兵分三路前往河池地区、百色地区和南宁地区的部分市、县征集广西地方文献,先后走访了河池地区的河池市区、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百色地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南宁地区的邕宁县、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等12个市、县。经过努力,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共征集地方文献资料93种206册。
3.2.4重视特种文献的征集
特种文献是广西地方文献的收藏重点,广西图书馆每年从购书经费中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特种文献的征集。广西图书馆的特种文献包括资料、新旧桂系资料、地方名人史料、广西少数民族资料和地方人士著述等。
地方文献征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