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本科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装订,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学生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格式,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一、毕业论文的写作结构
学生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l、封面;2、摘要3、目录;4、引言;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8、附录等几个部分。
二、毕业论文内容的要求及规范
(一)封面
封面包括系、专业、毕业时间、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题目用宋体三号,居中;专业、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用宋体三号,居中。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统一装订。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一般不少于300字。关键词,每份毕业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包括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摘要”二字用黑体小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上下各空一行。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四号,加粗。
(三)目录
目录包括论文正文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二字用黑体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上下各空一行。目录下的各章节标题用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绪论)、正文主体两部分。正文的第一段为 引言,“引言”二字用黑体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正文一律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标题格式规定如下:
1、第一层次标题居中,上下各空一行,用黑体,小三号。
2、第二层次标题前面空二格,用宋体加粗,小四号占一行。
3、第三层次标题前面空二格,用宋体,小四号占一行。
(五)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也可以提出建议、设想等。“结论”二字用黑体小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
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
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中药学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各个用人单位对没有任何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熟悉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尽快为企业单位创造出效益,是摆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面前的共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既要完成实习工作又要在没有指导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毕业论文,从精力和能力来讲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造、抄袭就不可避免;对学校教师来讲,常常陷入体会学生的难处,对质量低下的论文视而不见,还是以牺牲学生的实习,施加压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的两难境地。难道毕业论文和工作实习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真的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吗?
针对当前的现状,我们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二者兼顾,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统筹协作,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
下方面加以考虑。
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
目前高校毕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实际经验,往往连最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规范,出现很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而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性人才的转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决方案。校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秉着“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与企业合作完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这一重要命题的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并可有针对性地培
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
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早日融入企业创造价值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建立很多实习基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为挂牌实习基地,真正向实习基地输送毕业生去完成毕业论文的并不多。主要一方面企业往往不能提供很多学校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的论文内容,二是学校没有真正建立校企联合毕业实
习毕业论文如何完成的制度,使得学生在企业里实习的内容无法
和毕业论文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认真地考虑将毕业论文灵活化,不要格式化、统一化处理,使得学校能真正地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三、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就等于为社会输出了一个半成品或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对毕业设计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的目标,既不能过松又不能强度过大。通过制订目标会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从而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成功实践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同时,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鼓励低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加入,让他们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
独立设计的能力,为择业和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立淘汰制。从教育体制上来说,高校应当建立淘汰制,而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再次,调整目前的毕业设计方式,由集中式毕业设计改为分散式毕业设计。目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所以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实施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总结前段工作并完成论文的写作,辅助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或者工作前的实练。这样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就业问题。
总之,各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解决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与工作实习间的矛盾,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矛
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影响较大,应当与时俱进。
立题是实习阶段的第一步,传统的带教方式是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学生按照实验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不能很好理解立题依据,实验设计原理,这样学生就很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实习之初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实验,失去了对实验兴趣和热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实习之初,就将PBL教学理念和立题相结合。首先由带教老师提出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详细的介绍给全体实习生,同时提出该项研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选择科研项目,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尊重,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毕业实习中去。
2论文查询与研读
确定指导老师和课题方向后,要求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论文查询与研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读学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献,了解学科研究前沿,了解学科研究内容和进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和手段能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文献检索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带教老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所选科研项目有关论文,积累科研项目有关基础知识,根据这些基础知识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主题词,学会使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轻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论文。找到自己所需论文后就要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的研读,在研读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实验方案设计
论文查询与研读及立题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根据积累的科研项目相关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思路,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设备仪器,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方案确定后邀请做相关研究的高年级研究生参加,讨论方案设计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既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又达到了PBL教学的目的。
4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启发学生学会分析结果,例如选择何种统计软以及结果何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结果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也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
5论文写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收稿日期:2007―10―17
作者简介:管清香(1973―),女,汉族,吉林省白山市人,吉林大学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研究。
杨晓虹(1956―),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院长,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成人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与药物的生产实践、新药开发等具体工作联系紧密。学生毕业后(尤其是脱产生)面临企业的选用,社会的认可。因此,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加强成人药剂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对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重点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际是使学生形成熟练地从事生产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验的成败,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仪器的使用寿命。成人学生基础薄弱,实际操作少,动手能力差,毕业后又多从事生产、检验等操作性工作,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又把基本操作如移液管取液等作为面试的一项内容。因此,学生一进科室后,我们会跟学生更加强调基本操做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规范化操作示教,并为他们详细地介绍本科室的各种制药设备、 检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比如电子天平使用前应调平,预先开机预热半小时到1小时,不能超载,称量过程应关好天平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天平和门罩,切断电源,罩上防尘罩等等。虽然基础课老师讲过如何正确使用移液管,而且我们实验课也强调过,但不少学生操作时仍然右手拿吸耳球,左手拿移液管,并且操作很不熟练。为克服以上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空暇,以蒸馏水为溶剂,进行移取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在实验中从实验准确性、实验速度及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的习惯。此外,在监督指导下要求学生独立进行一些仪器的安装比如回流提取、打片机冲头的安装调试、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拆卸安装等。为保证实验中其操作的正确性,对学生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且严明可能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学生获得较全面、较系统、较扎实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具体问题,不可能在书本上找到完全合适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只有把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解决好实际问题。这也正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在。对成人学生,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完全在校内进行脱产学习,不同的是他们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个体差异大。并且好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保证学生的质量,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全程跟踪”,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和异常现象,多引导和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并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我们认为对于成人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验问题,还要培养解决实验仪器故障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旋转回收乙醇过程发现,两个旋转蒸发器连接到一个水泵,水泵有一个的压力表的压力上不去,而此之前使用时还正常。遇到这种情况,起初多数学生就会放弃,只用一个旋转蒸发仪继续实验,根本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就会鼓励学生查看旋转蒸发仪的密封部位、胶皮管是否漏气,压力表有问题,还是水泵里面连接的胶皮管有问题,之后想办法来解决。通过分析最后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水泵里面连接的胶皮管老化。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都很兴奋,调动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实验的能力
合理的时间安排,将会事半功倍,实验亦是如此。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实验。比如让学生进行黄芩苷的提取,有学生竟然等把药材粉碎完了才去找蒸馏水配制60%乙醇和打开水浴锅加热,结果发现没有蒸馏水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最后他到了将近傍晚才开始做。事实上该实验比较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先看看有没有蒸馏水,如没有,就应先打开蒸馏水器烧蒸馏水,再打开水浴锅加热,之后开始粉碎药材,等粉碎过筛完毕,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实验了。为培养学生学会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我们将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分解为若干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又以一天为单位,让他们学着统筹安排一天的实验内容。指导教师严格监督,适时加以指导。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时间统筹安排带来的快捷。
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整个实验开始前,强调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将实验记录直接记录在实验本上,如有修改,需注明原因及签字,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开始后,及时督促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及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作为指导教师,应随时抽查学生的记录,对于记录不规范之处,及时指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五、培养学生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滋生了“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缺乏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节俭的精神,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务实的工作。针对该情况,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同时用实例讲解敬业的好处,让学生在实验中领悟到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增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获取社会的谋生手段和自我发展的条件。
六、重视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设计并推理及计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由于前几年,各高校没有重视成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因此他们绝大数人的写作基本功很差。但目前,我们国家的晋级、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情况。因此,有必要教学生使用科学术语将所做试验写成论文,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仪器的准备、试液的配制到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统计处理、毕业论文的书写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得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综合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这些训练不仅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同时也为他们以后从事科研,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如何因此施教,利用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尚需进一步探索,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如何真正做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一是要明确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二是要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措施和方法运用。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农药的使用者及技术指导者观念的转变,必须向社会输入具有IMP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农药概论》主要讲授农用药剂学概论,其主体是农药。要培养具有IPM 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2 将IPM理念设计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中
根据新的形势,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传统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做了适当精简和合并,增加了生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比重,比如增加了生物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进展、农药抗药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应用、农药如何在环境中转变为友好行为;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其他与农药学概论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范围,诸如基因工程进展、植物生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毒理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更容易产生创新思路,也能更好的将多元化融入农药学概论课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更能将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教学中,将IMP理念深深树立于每个学生的观念中,使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提高。
3将IPM理念体系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毕业论文是对一个本科学生4年学习考量的一个综合体,毕业论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总结问题经验,锻炼的是“学中用、用中学”的综合能力。以往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学生和老师在设计试验方案及实施试验过程时,更多的关注防治效果,而忽视了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及环境友好的这一理念。现今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中,IMP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个老师及学生心中。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已从原来的单一的防治效果,转变为对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农药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除草剂对杂草生物群落的影响等”不但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农药,而且能更为完备地进行综合防治。不但使IMP理念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更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把IMP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成为具有IMP理念的植保人才。
4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强化观念碰撞
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新型理念学生的培养,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内外对于IMP理念的应用,并能将其通过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案例如“DDT的兴衰历史、色质联用在农残分析的使用、生防菌研发等”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将IMP理念融入进农药概论课程的每节课中。还积极邀请具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学术沙龙。使学生都不出学校即可学习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方法和最新进展。
5将IPM理念应用于农药概论实验课设计中
采用必选实验和任选实验两种选课方式。《农药学概论》实验项目共设有8个,其中4个必选实验,4个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以基础实验为主,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或协作完成。基础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农药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包括:杀虫剂的内室毒力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峙法、抑菌圈法)、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和质量检测。以上4个实验是为基础实验,在对学生实验考核时,加入了IMP理念的考核,如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天敌生物影响的观察。完成必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4个任选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2个实验老师在设计实验大纲时,只给出实验方向,不给出具体内容及步骤,任选实验的内容具有一定得研究性质,学生主要结合理论所学及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进行实验。如同学在实习中发现三叶草周围很少生长其他的杂草,故在任选实验中,设计对三叶草提取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验。这是很好地对IMP理念的理解和研究。将其融合进了实验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6 IPM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动画、表格、视频、对比等形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原来枯燥的板书及教师说教中更为形象生动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另外学生也参于了课件制作,实习的时候去农药厂参观,学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对生产设备及农药制作过程的拍摄,还对农药厂周边环境、水体进行了拍摄,这些图片都在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学生除了对农药加工方法加工剂型的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更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分成2组进行自由辩论,更加深刻的理解农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提高了学生对农药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将IPM理念真正的融入了整个理念中。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2-63.
[2]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
药学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显著特征,对专业课程的整合能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完整和接近实际[1]。高职高专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一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筛选和编排社会需要的、与学生就业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现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部分高职院校通过药学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的整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能使学生从基础学科的基本操作训练向专业学科应用操作技能循序渐进的转换和提高[2]。
二、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
1.传统的药剂学实验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常采用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学生按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和方法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师给予学生的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结论性结果。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操作、问题型结果相去甚远;它所带来的后果是:①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学生缺乏实验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②教师指定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学生缺乏创造、改变实验条件的机会,灵活性严重不足;③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实验,目的性不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④如此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任务[3]。
2.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
我校药剂学教研室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不断努力,将药剂学实验设置为三大部分:“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规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常规综合性实验在各高校中普通应用,已经基本成熟。而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该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出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部分本科院校已开始对药剂学自主实验进行了探索[4],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药剂学教研室在对比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了浸出制剂作为自主设计实验对象,所谓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具体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丸剂、酒剂、酊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为5人左右组成一个小团队,每个团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后选取一个浸出制剂作为实验课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查阅文献 、选取处方、设计方案、准备实验用药材及原料及提取分离、制剂成型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指导教师仅参与方案的可行性探讨及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我校药剂学教研究曾于2011年针对09级药学专业学生展开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结果,于2012年进行了立项研究后,继续对10级、11级、12级药学专业开展浸出制剂的自主设计实验。通过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具体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药剂学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缜密的科研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对学生在实习前对药学专业课程的整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即将踏进工作岗位时将药学专业各学科知识贯穿起来应用。
三、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与药学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整合
1.与药学文献课程的整合
文献检索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科研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源,亦可通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询高质量的信息。可单纯的课堂授课或简单的实践课并不能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实践技能。通过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学生对文献的检索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并学会在大量的数据资源和工具书中选择对实验方案设计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这是对文献检索最有价值的体验,是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不能获得的技能。
2.与生药学课程的整合
学生在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后,开始选购处方中的原料药材。在这其间,学生需要亲自去药房购买药品,为了保证所制备的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对以饮片为主的原料药材进行品种、品质的鉴定,这使生药学课程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于生药学课程来说,是难得的一次实践体验。
3.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整合
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是以浸出制剂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剂成型工艺的探索,其中非常重要的工艺设计就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处方设计不同的提取工艺:其中包括各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应用,如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亦有提取条件的选择,如溶剂种类的选取、溶剂倍量及提取次数的确定。每个小组的分离提纯工艺设计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天然药物化学具体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此过程相当于一个系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践技能,并提高了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与药物分析课程的整合
创新概念最早是经济学家熊彼特在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体系时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之后,虽然创新的含义不断扩展和深化,但创新的基石依然是实践。
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等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它并非间接作用于创新实践活动,而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新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创新实践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系统。
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高等教育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吸收、巩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真正理解、掌握,创新也必然发生在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
因此,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主干学科,在中药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实验教学是以突出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用性和应用性,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其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导,才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讨与摸索,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中药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中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意识、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情绪。因中药专业在药学院还属新办专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之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不注重启发和引导,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自信,没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1.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中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草药的生长、分布、药理作用等,因此必须到野外采摘、观察,而在封闭的校园,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在死知识中浸泡的学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没有创新的主动,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习惯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便形成了知识陈旧落后的局面。
1.3思维缺乏创新
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这正是现阶段的大学生们所缺乏的,多数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
1.4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
由于设施不足,减少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重点,既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又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
2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中药药剂学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学院为本科实验教学引进了大量仪器设备
中药药剂学开设时间不长,一些新仪器的使用就必须改革部分实验,而实验内容的设计要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实验的目的性不明确,改变积木式的技术拼凑和模仿。
2.2中药药剂学科研现状
大学生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很少,毕业实习很多时间用于考研与找工作,根本无心在专业知识实践上下功夫。
2.3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及大学生创新项目,各自发展,互不协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药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与毕业实习、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SRP等研究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科研,并节省研究经费。目前中药药剂学实验开设了参观医院中药房,学生对该实验很感兴趣,因场地太小学生很拥挤,使学习效果下降,如果在此实验中加入参观研究生科研实验室并给学生讲解在研科研项目,可以分流一部分学生,并加强学习效果。
3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基于对大学生创新现状的分析和中药药剂学实验改革的研究,将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面向中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3.1要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牢固树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
3.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建立起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结合中药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对原来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删除一些陈旧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如丸剂、糖浆剂等),改进部分设计性实验。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趋于合理化。但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曾较长时期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直到今天在某些高校中仍较严重地存在这个问题。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学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教学方案及设置课程体系等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很多课程实用性不强,而企业对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往往又被高校忽视,导致很多对口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还需要企业其他工程技术人员长时间地传、帮、带,使高等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形成一条鸿沟,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种矛盾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因而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理论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科院校的药学等应用型专业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实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建立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药学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传统的药学专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师资方面,专业指导教师数量少;学生专业技能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在办学思想上还停留在学历教育;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学校又没有培养。因此,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非常必要。
2.湘南学院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
我们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外聘教师制度、见习与实习、毕业论文指导、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有效指导,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发现并解决模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外聘教师制度。聘用企业高级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例如,我们外聘郴州市药检所、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讲授《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和《毒理学》等课程。同时建立外聘教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督导听课,在授课补贴上给予相应特惠,以保证其积极性。
(3)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湘南学院“三百工程”(即百名青年教师国内进修,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教师出国研修),为进一步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制药一线企业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同时了解制药企业的用工信息、最新技术发展趋势。顶岗锻炼的老师还可帮助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修改课程设置,锻炼后回校的老师,通过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可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校的教育与企业密切接轨。
(4)见习与实习。改进见习、实习制度,见习主要采用对大生产场地实地观摩、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的模式,生产实习中则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化见习实习效果。
(5)毕业论文指导。安排部分大四学生去相关企业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内容与企业生产科研相对接,解决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论文遇到的问题,规范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6)产学研合作。我们与华润三九(郴州)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大诚中药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济草堂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郴州邦尔泰苏仙油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与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产学研基地等,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合作,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及对企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3.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
通过这几年的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借鉴。
(1)校企合作应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诚然,校企合作中政府和法律这些外部的政策和法规保障至关重要,但还有赖于学校和企业内部的动力支撑。只有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利益共享,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
(2)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生产及劳动力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从而转变观念,将校企合作变成自觉行为,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
(3)校企合作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影响力不大,科研水平不高,因此只能结合地方特色和需求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只有这样,地方院校才能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研究成果,从而逐渐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
4.结语
校企合作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办学模式,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人才培养角度,校企合作为高等院校发展带来活力,促使学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令企业受益,学校不仅成为企业稳定的人力资源供应商,而且人才质量在校企合作层次不断加深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在技术合作方面,高等院校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决定了他们适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形成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2]陈俊,刘强,刘莉.高等药学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25-26.
[3]明广奇,邬瑞斌,黄家利.药学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J].海峡药学,2009,21(11):230-23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14―03
200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了2 700万人,居世界第1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2003年全国设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98所。到2006年底已经发展为154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559万,2009年将增加到610万,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与日俱增。尤其是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与有多年办学历史的院校相比,办学条件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使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基础,采用较灵活的办学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层次和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由低到高可分为操作性、技能性、设计性和理论性4种,这4种人才应呈金字塔分布。这一分布的合理性已经被发达国家的经济腾飞所证明。目前,在我国大学本科生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硕士和博士生人数也在快速递增,截至到2006年3月,在校硕士生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在校博士生人数也达到了12.5万,比1978~1999年20年间的总和还多25.5万人,加上教育部属重点院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对理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层次应定位在技能和设计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上。
对武汉市制药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药品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和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统计数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瞄准在制药企业。随后,我们又调查了制药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概括起来,他们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①业务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②爱岗敬业,愿意从基层做起;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④自信。诚信,懂礼仪。根据以上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分析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2008年我系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一培养目标是合适的。
2 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无疑,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所不同,但从目前来看,培养模式区别不大,这有可能导致我国合格工程师短缺,并成为约束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在瑞士洛桑学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程度”指标被排在倒数第一,也说明培养模式应该随人才层次而有所不同。
根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从2006年起,我们先后对2004、2005级本科专业实施了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和和实践。所谓“3+1”,即利用3年时间在学校学习政治、外语、计算机、数理化基础和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用1年的时间在工厂和研究所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采用这种培养模式,使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达到了36.5%。“3+1”模式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模块:
2.1 理论课程体系
采用“3+1”的教学模式。实践时间较长,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是实施“3+1”办学,保证学生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关键。课程体系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共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我们主要参照了高等学校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规范(讨论稿)、我系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及学院关于本科专业学时和学分数的上限规定。理论课程体系有以下主要模块:
2.1.1 人文素质类课程。此类课程除政治理论、体育和军事理论等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诗歌欣赏”、“戏曲欣赏”、“公关与礼仪”和“桥牌”等人文艺术选修课程,共分,144学时,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学习人文科学有利于开拓视野,超越传统规范,增加想象力,培养交融互补的综合思维。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就对历史、音乐、绘画和诗词都很有兴趣。
2.1.2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外语、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四大化学,电子电工、化工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中药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制剂工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共56学分,896学时。
以上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包括了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规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共31学分,约500学时。
2.1.3 专业选修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了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开设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药剂学、药物分析和波谱分析等11门专业选修课程,每名学生选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7.5学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目前暂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中药方向,二是市场营销方向,每个方向又开设了8学分的选修课程,还规定学生选修本专业方向课程不得少于4学分,选修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从课程设置上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校内实践课程,二是校外生产实习,三是毕业设计(论文),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做校外实习基地的课题,由基地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
2.2.1 校内实践课程制药工程专业是由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的工程技术专业,是实验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习课程主要有四大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制剂实验和制药工程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化工仿真实习和金工实习,等,共23学分(金工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和化工仿真实习等四门课程每周计1学分)。除了开设基础实验外,还能够开出一定数量的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并将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例如,合成水杨酸,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步骤,搭建实验装置,完成合成任务后,再进行分离提纯,分析检测并计算原料转化率和主产物的收率,使学生受到了较好的综合训练。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2 校外生产实,在第三届全国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上,不少高校老师呼吁国家和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方便高校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不利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专家们关注的这些问题的确是我国工程教育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搞好生产实习,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关键之一。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们在省内选择了几家经济效益较好,技术力量较强,产品类型较多,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建立了7家稳定的实习基地,签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公司实习基地合同,并与这些单位一起申请并获准了湖北省教改项目“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和实践(20060393),基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我们还先后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也成为了我们的实习基地。有些基地不仅能够接收学生实习,而且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和一定的补贴。同时,这些基地也是我系毕业生的协议就业单位,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工作。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聘请了工厂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制定了实习管理规范,保证了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规范主要有: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教师守则、实习学生守则和生产实习考核办法等。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要撰写实习日志。学生轮岗时,必须提交岗位实习报告,经兼职教师和带队教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实习结束时,还要进行考试。实习成绩=岗位技能+考试成绩+实习结束时厂方的综合测评+实习日志,公式右边前两项的权重均为0.3,后两者均为0.2。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重要保证,我们对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到车间轮岗,熟悉各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参加工厂的工艺革新,并与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因此,通过实习,增加了教师的工程背景,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较好地实现了厂校互利双赢。
2.2.3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离校前进行的又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在同一年进行,其好处是有利于厂校协作,有利于弥补学校资源不足。我系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根据工厂或科研单位的需要由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课题完成的。武汉市某研究所的中试基地是我系的实习基地之一,2004级几个学生前半年在该基地实习,后半年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工厂的科研课题,在学校聘请的基地兼职教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在进行文献查阅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很快就合成出了目的化合物。产率达到了专利文献报道的最好水平,其中一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学院的优秀毕业论文。
3 实践效果
“3+1”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又要培养过硬的实践本领,满足企业对技能性和设计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004和2005级本科生的实践结果表明,“3+1”办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较好的模式。
3.1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我系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但实施了“3+1”课程体系后,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级有一名学生获得了我院唯一的一名省级三好学生和国家奖学金资助:外语四级通过率为70%,六级通过率为15.2%;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为28.3%,在全院2004级中排名第一;我系2008届(首届)毕业生共4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6人,其中,重点大学2人,二类学校4人。2006级学生参加2008年湖北省化学竞赛,获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
3.2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衍生了高尚的价值观。
曾经,是他帮助香港的医院完成了筹建、更新设备工作,
曾经,是他将国外的高科技医疗仪器带到了中国医疗界。
当他所在的怡和洋行将在中国的医疗器材业务撤离时,
他选择了留在香港,
因为,他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做香港移动医学、数码医学的创造者。
为着这个梦想,他一直在努力,丝毫未曾懈怠。
一份努力——收获专业 成就事业
也许是对健康的重视,让林立志先生选择了与健康有关的领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怀揣着求学的梦想来到英国,就读於英国巴斯特大学药剂学院,1978年,他本科毕业,成为英国药剂师。学业的结束,紧接而来的是将知识落到实处,林立志先生先後於英国、德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医疗相关的工作。
1980年至1985年间,林立志先生担任德国宝灵曼药品公司中国总监,负责中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产品。1985年,他转至怡和洋行——香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出任大中华区医院产品市场及营销总监。从1980年开始,整整十年的时间,香港所有医院的筹建、更新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几乎全部经由怡和洋行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大中华区医院产品市场及营销总监的林立志先生做出了不少贡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两个十年里是中国医疗技术、医疗器材更新换代的年代。八十年代,林立志先生将业务的一个分支伸向了内地,他作为一个外贸商,对祖国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尽己之力将美国、英国等先进医疗设备,如:放射科超声波仪器、X光机等引进中国,供医院临床使用,並将美国、英国的先进技术,如试管婴儿等,带到中国的医疗界,他如一座桥樑,国外的高科技产品沿着这座桥樑走进了中国,中国沿着这座桥樑提升了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了健康的植入器械。而林立志先生亦被称为“美国起搏器的好夥伴”。
时针转至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时间越来越近,怡和洋行逐渐将部分业务退出中国的市场,而怡和洋行的运作总部也在中国之後撤离了香港,儘管至今,怡和洋行的大部分业务仍旧设在香港,但是已经没有了医疗设备的业务。在随着怡和洋行退出香港医疗器材市场和留在香港之间,林立志先生选择了後者,並在医疗专业上继续深造。1978年,他获得英国药剂学士学位;2006年,林立志先生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药物经济学哲学硕士学位,其所选课题为疾病成本的药物经济,其毕业论文为《香港公立医院冠状动脈疾病的管理成本》。此外,他还获得了註册行政财务规划师文凭,2010年10月,林立志先生荣获中国註册行政财务规划师CCFP。此证书不仅代表了企业理财的权威认证,更是拥有国际企业认可的企业理财水平的一个证明。2008年,林立志先生创办了中志顾问有限公司,专业为来自政府、保险业、非政府机构等提供药物福利管理服务。
他曾是香港医学组织联会(医联)荣誉司库 (2004-2009),医联是一个医疗专业非牟利机构,机构包括医务、牙医、护理及其它健康学会,其会员代表了五万多名专业人员,林立志先生曾在医联建立五人足球比赛,两次代表医联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中华医学会周年大会,促进了香港医疗界的进步和发展,他在创立医疗临床信息与个人、健康管理服务与医联不断进取。
一个梦想——做香港移动医学、
数码医学的创造者
知识、能力在不断进取中一次次得到提升,而能力与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影响,能力越强,目标越高。此时,一个同时将计算机与药剂联合起来的念头在林立志先生的脑海中产生。他说:“目前,我有两个大的工作范围,一是专管奥林匹克协会香港运动禁药检测中心提供教育平台的人和公司,在比赛内外,通过我的这个平台对香港运动员每一天所用营养、所用的药进行检测。二是为在港建立的个人护理产品产业的优质药店提供专业諮询服务,做发展、开发移动医学、数码医学的一个创造者。”林立志先生鼓励零售药行作为更新香港药房专业服务的一个窗口,采用B2B的运作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将諮询服务推广给香港药剂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林立志先生的这个想法与康体佳健康联盟不谋而合,他成为了康体佳在香港第一个香港企业会员。康体佳健康联盟成立於2006年,目前已有成员三十多位,成员覆盖医疗技术公司、医疗服务团体以及医疗设备公司,它有着一套与医学香港的全新的理念——通过完善电子病历档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途径提高基础医疗水平,加强居民个人健康意识,引导居民走进基础医疗,並使医疗临床信息与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信息系统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支持个人及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人们的健康,实现更高质量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林立志先生说:“我计划用健康小区在国际狮子会服务里做一个试点,继而影响香港特区政府对卫生方面的管理与内地同步,共享内地的计算机水平以及人才。”他同时表示,康体佳新理念的实施需要香港生产医疗设备的公司以及香港的计算机技术公司的合作支持,打造一个电子健康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2-02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天然药”“植物药”“绿色药物”的青睐和关注度大幅提高,促使中药相关学科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同时,政府和各界极度重视中药,主张大力发展我国传统优势中药产业,使之现代化国际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大市场,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如此的社会大背景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中药相关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专业英语水平。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素质型、全面复合型的中药专门技术人才,针对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置了40课时《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安排在全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的第7学期进行。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时间和课时安排较为合理,但教学效果如何呢?参看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各高等院校药学(包括中药、西药)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1]。笔者亦对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07级、08级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有进步,但总体来说,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学效果的理想与否,与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如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下面就以上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高专业英语水平、适应国际化生产交流合作的人才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发展较慢,内容通常包括基础公共药学英语、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药事管理、制药工程等板块,内容涵盖面甚广,但未能照顾到药学类各个专业的差异[2],显得像大杂烩,重点不突出。另外,由于科技发展速度迅猛,专业英语教材更新慢,因此内容也显得较为陈旧。此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普遍较为单一,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而忽视了听、说与写的训练,致使专业英语的交流和写作能力较差。
专业英语的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大学生,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它在加强语法教学、词汇扩充的同时,更强调专业词汇的学习与运用,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外文文献和专业外文写作的能力。此教学目标决定其教学内容应具备专业性与实用性,不仅要与专业联系紧密,语言表达地道,还能实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针对课程教学目的和所出现的问题,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没有特别适合特定专业的教材可供选择,应着重考虑挑选符合层次培养要求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近的已出版物。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挑选教材中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重点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与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等相关的内容。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适量补充最新的国外专业科技文献。注重专业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新颖生动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阅读内容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加大听、说与写的训练。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
现行教育体制下形成的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底子薄、运用能力差,方法不得当使英语学习处于“高付出、低进步”的状态,四个学期的公共英语学习已显得枯燥乏味,主动学习英语的初衷只是迫于“大学四六、级过级考试”压力,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愿望不强,甚至觉得是负担,认为完全不能从中获益,亦无专业英语用武之地,这种种情况与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针对专业英语学习如此窘迫的状态,改变教学形式与方法势在必行。只有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以考试相胁迫,少批评多鼓励,改变单一老调的教学方法,增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较少教师主讲“唱独角戏”的环节,而增加“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教学形式,通过改变教学的主体和角色的变换,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还可增加课堂专题的讨论,通过观点的口头表达,来有效训练专业英语口语能力。另外,可以通过课堂快速阅读与答题,来训练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中药专业词汇的认识、记忆和掌握是件看似容易实则难的任务,可在专业文章的阅读训练中加强专业词汇的认识,在专业外文写作中加强专业词汇的运用与记忆,从而避免极其枯燥无趣、效果差的传统单词记忆法。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摘要,从近些年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的撰写情况来看,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中文式英语摘要比比皆见,摘要的格式性错误更不在话下,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专业外文写作训练中,要着重加强摘要的撰写。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学内容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使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过度,避免出现“抓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