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现代教育科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1: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教育科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代教育科学

篇(1)

培养“四自”能力促进德育发展

构建校本课程网络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开放教学活动日的有效探索

运用多种渠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立足农村校现实 关注学困生转化

浅谈贫困地区的校本谋程开发

农村小学乡内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合作 提高 发展——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提升的策略

揭下校园“软暴力”华丽的外衣

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之我见

学业成绩与人格之间的正确抉择——由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引发的思考

小学生家访不能忽视

当今孩子教育是否矫枉过正——关于兴趣班学习的一点思考

名师培养应植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关键事件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

浅谈教师的基本功

铸就教师人格魅力之“三多”“三少”

语文教师更要多读书

教师“下水”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精心设计练习 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要有“三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习惯成自然——《书写习惯》案例浅析

课后小结刍议

小学英语培训学习心得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师爱无疆德者永恒

让爱在教育中熠熠生辉

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学生学会宽容

是什么弱化了我们的教学——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

班级管理艺术浅谈

论班级管理艺术

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多动”学生的管理方法浅析

发生在课堂上的事

信息技术支持下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

同伴阅读——开辟课外阅读新天地

作文教学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探索

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让手抄报成为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台

读中学仿中练评中悟日中累

用有效生成绘出语文教学的美丽图景

数学教学要培植创造力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创造学生幸福生命

三角形认识中的“三部曲”——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型教学

让课堂游戏化 使效果理想化

根植实践沃土 绽放创新之花

集智备课——新课改中亮丽风景

减轻课业负担 加强能力培养

杜郎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启发

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到教学中

篇(2)

课堂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的成败。在我们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诸多弊端。如,知识的传授主要以围绕着教师为主,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充分展开;教学评价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单一,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等等。很显然,旧的课堂教学观念、方式、手段已日显陈旧。基于这种现状,要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改进课堂教学的观念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成为改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弊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解决方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带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巨大冲击

现代教育技术带给高校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是课堂教学观念的巨大冲击。现代教育技术赖以存在的各种现代教育理论给高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清新之气,使人耳目一新。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系统论、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等各种现代及后现代学习理论改变着我们的音乐教学思维,并形成新的音乐教学观念,从各层次深刻地影响着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其中具代表性教学观念有:

1.关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地位:认为教学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论教学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又往往采用师徒式、作坊式的传授方法,这些方式带来的主要弊端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自由表现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实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

2.关于课堂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变片面强调专业音乐技能、技巧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诸多体现综合素质的能力。

3.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素质:教师不仅要具有音乐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能够利用各种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达到教育的最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还要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具有能主动、独立地寻求并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尤为重要。

5.关于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仅体现于学生最终完成的作品,还体现于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综合能力。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及时反馈评价,能够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引发的新的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观念。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由此带来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变革与优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作用于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其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来实现的。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了教学方法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给教学形式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1]观察法、演示法、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发现式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独自应用,还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欣赏教学中,就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化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音乐作品学习,用文字、画面、声音创设教学情景,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寻各种音乐资料,探寻音乐表现形式,使学生不仅有效地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用合作化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音乐课题,培养学生的设计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从以问答模式、讲授模式为主逐步向以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为主转化。这一转化现象,反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教师主体性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一趋势与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吻合的。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它除了音乐理论教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技能技巧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如声乐、钢琴课主要就是技能技巧训练课程,和声课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训练课程。这一类的课程更加需要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妨碍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技术手段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课堂教学重心由教向学很自然的良性转变。

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维度来看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就会发现高校音乐的学科结构总体倾向是属于“劣构”(ill-structured)和发散的,音乐课堂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通常表现为“远迁移”,教学效果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体现。无论是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大都体现出这些特点。这些特点表明,相对于“良构”(well-structured)的、基础的知识学习,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更适合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2]而现代教育技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诸如研究式学习、合作化学习、情境学习等建构主义学习就很难实现。突破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走向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提供有力保证,进而推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

三、师生及师生关系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定位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这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居于被动、次要地位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则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的知识结构、专业特色要求在教学中频繁地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而在过去的教育技术条件下很难得到满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很方便地传递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特有的大量听觉信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可充分利用其技术手段,强化音乐教学中十分需要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音乐技能,还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发展了各方面能力。例如:教授学生欣赏知识,传统的教学只能用录音机播放音乐,以抽象和想象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多媒体演示的音乐旋律变化的规律和适当的音乐进行的背景,让学生听辨音乐中呈现的各种有关于和声、曲式、调式、调性的关系,以及作品的题材、体裁、情绪各方面的表达,继而通过提问和学生发言去引导学生发现和解释这些内容,最终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语言表达及探索研究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是作为主体在发生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化的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

就高校音乐教师而言,教师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和方法,已是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手段的改进让教师得以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富有创造性、挑战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中去。如音乐史论课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幻灯、录像、课件,表面看会增加该课程的准备时间,但由于这些资料可由相关教师分工制作,并可反复多次使用,因此实际上会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反过来教师利用这些音乐教学资源,又可在课堂教学中节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情境灵活地组织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提供更多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空间。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着教师成为合格的课堂组织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另外,同样是备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最新的音乐信息,更加有效快捷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从中获取、分析、加工各种相关信息,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化。

对于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疑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因材施教,实现符合音乐教学特点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双向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各种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是现代高校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与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越来越成为高校教师素质优化的一种必然趋势。

篇(3)

1.教学内容不重视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并重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还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目前该课程大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大多数课程都是媒体素材的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仪器的使用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学生只能观看老师演示,不能动手操作,这对学生掌握此类实践操作相关的技术应用是十分不利的。

2.教学设计与方法陈旧。调查发现在几所贵州地方师范类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以“教”为中心,明显不适于创新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尤其是作为一名教这门课的老师,首先应该给学生做个示范,从教学理念及方法上让学生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陈旧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讲这门课的老师都不使用,他们从心理上就不重视这门课。

3.教材的选用不够规范。虽然目前我们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种类很多,但是没有一本国家规定的权威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有多种版本,截止本文写作之前,笔者搜集到相关的教材多达300多本,从中可见这类教材种类的繁多,但是内容相差无几。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对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需求,在对贵州几所地方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教材不够规范,不能满足地方师范类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4.实验室配套设施缺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涉及大量的操作性实验教学内容,但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生激增,使得教学设备不足,实验设施缺乏,这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训练机会,好多时候动手操作被授课老师的几页PPT所取代,讲一下操作要领就结束了。或者应做的实验、就换成了有关多媒体软件的学习与实践。在教育技术课程中应做的教育媒体实验如:摄录像、非线性编辑、录音、投影仪等媒体实验,因条件限制或重视程度不够,几乎都没有开设实验。

5.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文理兼容,同时教育技术学专业专职教师专业构成也是文理皆有,因而导致从事这门公共课的教师专业构成比较复杂,有学教育学的,有学计算机的。这些教师在本专业所从事的教学往往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某个方而,有的从事理论研究,有的从事媒体技术(硬件),有的从事媒体开发,等等。这样势必会造成同一个教师授课时不同知识点力量会有强弱,无法在每一个模块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6.教学评价体系需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由于大都采用理论教学,主要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因此在教学评价方法上多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方式。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方式应用最多的是“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考点为书上的理论内容,因此学生只要在期末考试之前熟记相关理论就能过关。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理论内容的考核,这与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初衷不相符,忽视了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几所地方师范院校的走访调研,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并促进地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凋整。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新课程体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定位应该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信息化教育意识,在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同专业的学生还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学科的不同,内容的选择还要有学科专业的特性,要与他们的学科相结合。

2.教材选用合理。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紧随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其特点是不断把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到教育中来。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的内容结构也必须不断调整和充实。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运用,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对某些不重要的内容要适当删减,或合并在一起进行原则性叙述,以突出重点,使原有课程的复杂结构得到相应的简化。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写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材。

3.教学方法更新。分阶段教学,模块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更新速度快,教师由于所学专业的影响,擅长的知识领域有所不同。比如,专业偏重于技术应用的老师,理论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就可以专门讲解应用模块,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上《教学设计》的专业课,对现代教育技术中这一部分了解比较透彻,掌握的相关案例也比较多,可以专门请专业教师对此部分进行讲解,如此以来,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加。

4.注重实践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掌握教育技术关键点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要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教育技术的空间、时间以及自由学习的环境。此外,教师授课内容应围绕具体、优秀典型的案例展开,并且与他们的学科相结合,让他们感受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所起的作用。

5.教学评价完善。教育技术评价是对能力的考核,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要突破单一化,实现多元化,在考核内容上要突破水平化,实现能力化。采用“课程成绩=理论考试50%+综合实验考核50%”,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又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6.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授课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及时将前沿的思想及技术引入课堂。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教育技术,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重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研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

篇(4)

怎样改革目前的成人教育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如何把抽象的逻辑思维变成具体模型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思考;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要手段先进、设计科学

 

在根据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成人教育非数学专业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研究一套设计科学、技术先进、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非数学专业适合于成人教育的现代化教学系统。其主要内容如下:

 

1.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2.确定准确的适合成人教育的大学数学课程的相关信息(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习安排、课程教材、参考书目、学习重点、教师介绍、考核办法等)。

 

3.制作一套科学、适用的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和习题课教学的电子课件。

 

4.录制一套适用的成人教育大学数学流媒体格式课件(视频类课件)。

 

5.研制一套适用的成人教育大学数学教学的辅导系统。

 

6.制作一套适用的成人教育大学数学总复习系统电子课件(大学数学总复习题、大学数学综合练习题、大学数学考试样卷、在线自测题库)。

 

7.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完美结合的探讨与实践。

 

紧紧围绕上述内容,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对比,并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融入其中,去粗取精,利用最优化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为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实践上和理论上的依据。根据相关专业对大学数学知识的要求,编写的符合国家要求适合成人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用于指导和规范该课程的教学。提供的大学数学课程的相关信息,对学生了解和学习该课程将起到帮助作用;制作的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及习题课教学的电子课件,网上声像教学的流媒体课件(视频类课件)和教学的动画课件将为学生提供了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的教学系统,课件中的动画及色彩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制作的总复习系统(在线自测、总复习、综合练习题、考试评卷等)为学生自我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掌握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的程度,以及迎接考试提供必要帮助。采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的课堂教学,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要注重观念创新

 

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如下的成果和体会:

 

1提出了“抽象到具体、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观点,研制了将抽象的大学数学理论制作成具体的动画演示的多媒体课件。

 

我们知道,数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又服务于实践,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在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对抽象的理论究其根源,它是由什么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理论,并加以几何解释,再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出具体的动画演示,最后将其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难以讲清楚、学生又难以接受的抽象的数学理论,通过动画演示使其不讲自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的完美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研制适合于各层次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而且还十分重视它怎样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认真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利弊,科学地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的完美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现代教育科学》上发表了学术论文,阐述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3根据哲学中关于矛盾关系的论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对非线性问题的兴趣和研究。

 

我们在研制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自然界中非线性问题的数量远远超过线性问题的数量这一实际问题,为学生讲解用线性代数的理论解决线性问题的同时,根据矛盾关系的理论,提出了线性系统解决不了的问题,即非线性的实际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对非线性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加深对线性问题的理解,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从事理论研究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要强调实践效果

 

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他们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且他们还要集中学习,只能在短时间内听老师快速的讲一遍,学生又无法做出较详细的课堂笔记,学生不但理解不深、领会不透,而且课后又无法学习。因此,学生很难掌握所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如果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节省讲课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而且还能使教师在黑板上很难讲清楚的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就清晰可见,不讲自明了。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拷贝电子课件,课后还可以反复学习,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方便。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制作出与教材同步的“同步教学辅导”多媒体课件,内容要涵盖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公式、基本题型、重点难点分析,帮助学生抓住重点,释疑难点,掌握主要知识点,最终达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们研制的成人教育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相关信息的教学软件,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经过初步的使用,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的完美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而且能将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动画演示,容易理解,再适当地加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问题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研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抛弃,而是对传统教学的精华的继承、发展和补充,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成果也受到了国内专家的好评,认为“该成果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篇(5)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阻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因此,重塑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观,建构新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内涵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如下几个内涵特征。

1、课程标准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课程应充分参考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因此,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应充分参考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职业标准。

2、课程标准的针对性

职业课程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课程标准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区别对待,如果用千人一面的统一标准评价所有课程,则显得不够合理。同时,课程标准应伴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应不断更新。

3、课程标准的全面性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全面、系统的特点,建设主体要包含课程教学的全部参与对象,包括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企事业用人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任教师及课程专家等,内容也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施行与考核等。

二、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自20世纪60年代起,课程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多种评价模式,其中,CIPP模式是一种整合型的评价模式。它由四种评价方式组成,即背景评价、输人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CIPP模式认为,评价是为做出某种决策而描述、获得和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其中,背景评价是课程开发过程的基础,它决定是否需要开发一门课程,如课程的定位、课程所对应的岗位群、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输人评价决定用什么资源和策略完成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如师资、软硬件教学环境等;过程评价指向课程施行的环节,集中于判断课程对在校学生的作用;结果评价指向课程最终的结果,集中于考察课程对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影响。背景评价和输人评价用于课程想象阶段,过程评价指课程的施行阶段,结果评价则指向课程的总结与完善作阶段。

基于CIPP模式以及职业教育的理念与特点,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分为课程设置、课程施行和课程效果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以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和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以问卷和访谈法为主,辅以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汇总形成高职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一:课程定位评价

观测点:课程性质与作用

评价内容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评价项目二:课程设计评价

子项目1:课程目标评价

观测点: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课程目标操作性

评价内容与标准: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科学而合理地设定目标,目标要适合、要明确;课程目标操作性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子项目2:设计理念评价

观测点: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评价内容与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子项目3:教学模式评价

观测点:教学模式设计

评价内容与标准:模式的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子项目4:教学内容评价

观测点:1、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与安排;3、教材及相关资料;4、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评价内容与标准:

1、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2、网络课程、PPT课件(光盘) 、Flas(课件)三维动画 、图片(课程内容相关)、视频/音频 、题集/试卷集、教学案例(光盘)、其他全面完整。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评价项目三:实践条件评价

子项目1:校内实训条件

观测点:设备与环境

评价内容与标准: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子项目2:校外实习环境

观测点:建设与利用

评价内容与标准: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评价项目四:课程团队

子项目1:主讲教师

观测点:师德、能力与水平

评价内容与标准: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子项目2:教学队伍结构

观测点:“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评价内容与标准: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评价主体: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评价项目五:教学过程评价

子项目1:教学方法评价

观测点:教学方法的运用

评价内容与标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能够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

子项目2: 教学手段评价

观测点: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简单实用教学手段

评价内容与标准: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注重设计开发简单实用教学手段。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

子项目3:教学指导

观测点:教学指导效果

评价内容与标准:教学指导有效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

子项目4: 课堂教学组织评价

观测点: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

评价内容与标准: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和教师的应变的教学机智。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

子项目5: 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性评价

观测点:1、学生参与的态度与意识;2、学生参与的广度;3、学生参与的深度

评价内容与标准:1、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工作中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操守。2、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方式多样、学生参与时间适度、学生全程参与、有效参与。3、学生能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学生勇于表达;学生能认真倾听。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

子项目6:课堂氛围评价

观测点:1、课堂气氛的宽松度;2、师生融洽度

评价内容与标准:1、课堂上要充满民主、欢愉和尊重的氛围;课堂气氛自由轻松;教师欣赏和肯定学生的问题和大胆质疑。2、师生关系融洽、彼此尊重,进行平等愉快的合作;教师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积极热烈。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

评价项目六:教学效果评价

观测点:1、课程目标达成度;2、社会认可度

评价内容与标准:1、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方法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每个学生有不同收获、进步,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并有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习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课程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2、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用人单位学生信息反馈。

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完善和发展过程,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篇(6)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K0967)。

一名教师的发展至少要经历职前培养、入门学习和在职发展三个阶段,其中职前培养尤为重要,是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基础。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师的职前教育效果,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合格师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针对师范生均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学》公共必修课。该课程由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媒体技术的应用等主要教学框架组成,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理论实践应用的学科之一,提高师范生专业化培养的课程之一[1]。但是由于该门课程内容、学时数、学习者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以及个人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有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一些新思路。

着眼于现实,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目标

学习者有目标的学习,能感到内在需要学习的动机水平是较高的,可是在大多数师范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学》虽然是公共必修课,但是学习者由于目标不够明确,不能将学习与自身的需求建立关联,因此重视程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的产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形成动机,应着眼于社会现实,采用相关策略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目标,使学习者明确“为什么要学”,以激发其动机形成[2]。

1.指导学习者解读文献政策,促进其宏观学习目标形成

针对学习者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伊始,教师要提供给学习者相关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文献资料,并引导他们分析了解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步伐,使其了解自身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引导学习者讨论分析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从宏观的角度促进学习者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对其未来工作的必要性,形成宏观的学习目标,促进其有效学习。

2.引导学习者参与实践,促进其具体学习目标形成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实践学习,督促学习者利用假期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访谈、参观等方式去调查或了解所能接触到的中小学教学媒体拥有与利用的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将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分享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时常提醒学习者注意能够接触到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况,不管是通过与学校教师、学生的交谈,还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总能获得相关信息,从而更真实地认识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教师也可以把所搜集到的有关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资料向他们展示,并且整理总结调查结果与学习者一起分析讨论细化。使学习者更为具体地认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帮助学习者细化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着眼于学习者,根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在任何教学中,学习者的背景经验以及专业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都会对学习产生相应的影响。可是在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中,多数都选用现有的教材,教学内容大而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针对各个专业采用的是同一教学内容,从而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阻碍了教学效果的产生。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应该明确“学什么”,因此要针对学习者的专业特点调整并安排教学。

1.遵循《标准(试行)》编排选择教学内容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能力维度。该标准的建立对于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要源泉,该标准同样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的提出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为合理规划师范生教育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各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及重点培养目标,以《标准(试行)》中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校本课程,从而突出培养特色,并且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好接轨[3]。

2.遵循“教师传送信息=教学目标信息-预测学生信息”的原则,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学》的教学多为公共课性质,涉及的学习者众多,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按照学习者专业知识的不同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有了较强的技术,因此在学习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的内容时,重点不是媒体技术的讲解,而是通过案例进行理论教学以及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分析,从而促进学习者将所拥有的技术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再如,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针对理论基础部分的教学,只需要对相关理论基础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进行分析讲解即可,不必对所有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详讲,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着眼于实践,促进学习者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点。在目前已经开展的实践教学中主要是以上机实验为主,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实践目标,甚至有的学校因为课时以及设备的限制不开设实验课,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习者应用能力的目标。可是《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着眼于实践,对该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梳理,结合培养目标,其实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涉及到常规媒体的操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运用等三个方面。

1.常规媒体的操作

目前该部分实践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在这方面,因为计算机操作应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已经学过,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推进,目前在高校中学习者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因此这一部分可以不必单独开展可以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相结合进行。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该部分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最容易被认可,也是最容易体现教育技术特色的实践教学领域。这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常规媒体操作方面的计算机操作联系较为紧密,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结合学习者的不同专业,布置相关资源开发任务,如开发设计本专业的课件、资源库、网络课程等。该方式既可以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方便管理。而且在任务分配中可以将学习者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4],既促进了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促进了学习者协作能力的培养。

3.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教学设计思想过程、模式等,为促进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它是与传统教学以及教学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部分,而且也是教育技术学中最为主要的桥梁。教学设计包括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及以“系统”为中心三个层次,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学设计能力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今后师范生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因为教学设计能力涉及到教学各方面,所以在教学中要统筹规划,详略得当,不能一把抓。针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学》中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这个层次可以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中的实践活动相联系,指导学习者在课件、资源库及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关注教学设计思想及理论的应用,引导他们有效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可以与师范生的微格教学和教学实习等环节相结合,在课时较为紧张的时候通过其他实践环节来分担教学任务[5],既可以促进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促进师范生培养的系统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具体教学环节中,最为可行的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因此要依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融入媒体操作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结 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有效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不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一个人的工作,而且需要各方面人员的通力合作,从自身出发重视和讨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才能为信息时代培养更多合格的师资,为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5):88-91.

[2]刘倩,郑燕林.面向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1,(6):39-41.

[3]刘春志,章伟民.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组织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1,(3):54-57.

篇(7)

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等内容的教学往往流于枯燥乏味;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多媒体CAI与教学整合中的应用及优势

(一)多媒体CAI可以表现抽象科学知识和微观知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容易观察的现象变得清晰化,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把课堂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用CAI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帮助理解物质的微观变化,这样给出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盎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绪,而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CAI可以展现难以操作的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初中教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比较复杂、有危险性、要求高、难以操作的实验,对于这些较复杂、有危险性、要求高、难以操作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教师和学生有些根本没有办法做。教师可以把他们制成多媒体课件,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对那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也可用动画模拟,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

(二)多媒体CAI可以开拓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空间。

传统模式的教学课堂中,忽视了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网络教学来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设计一套教学软件,将每个知识单元的练习和测试题运用分层递进的方法分为好几个层次,通过网络,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能力,选择做不同的层次的题目,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样的教学空间可以使有着个别差异的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得到适合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让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感和荣誉感,增强了自信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量不断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网络不但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技能,发挥潜力。

二、多媒体CAI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应避免的误区

由于所演示的课件是一段编好的程序,它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都比较差,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果盲目应用,必然会走进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板书

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整屏整屏地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法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思考,课堂上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这样只是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感觉有点华而不实,同时,也因为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量太多,分散了学生精力,也会分散课堂的重点,效果反而会比用传统教学手段更差。

(二)动画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操作的实验

模拟实验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它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协作精神,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三、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对中学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教学中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而是应当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处理好教学与辅助教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二)课件的运用要适当

课件要有适用性,应当是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课件,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CAI正快步走进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一味排斥,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把多媒体CAI?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发挥传统教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恰如其分地整合,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篇(8)

一、序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2014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对于普通教师而言,自己开发工具完成以上的要求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好已有的工具或平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卷星平台作为国内最大最早的在线问卷调查服务平台,具有专业的问卷制作、问卷管理、数据统计功能,使用方便易上手,可以帮助教师完成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二、问卷星简介及使用步骤

问卷星是国内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在线问卷调查、考试和投票平台,自2006年上线至今,用户累计超过1081万份问卷,累计回收超过6.06亿份答卷,并且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率。问卷星的用户已覆盖国内90%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据来自问卷星官网,截至2016年11月22日)。问卷星网站是由一群年轻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建,平台的功能也是不断升级、推陈出新,分为免费版、专业版和企业版三个版本,其中专业版和企业版的功能更齐全,是收费的。对于普通的中小学及高校教师而言,其免费版的功能就基本能满足需求。问卷星的使用比较容易上手,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注册账号。在问卷星的首页注册账号和密码,注册过程只需要3步即可,简单便捷。也可以直接使用QQ账号登录。

2.在线设计问卷。问卷星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界面,支持多种题型以及信息栏和分页栏,并可以在线编辑问卷给选项设置分数。

3.设置相关属性并问卷。问卷设计好后可以直接并设置相关属性,例如问卷的起始和截止时间、公开级别、访问密码等。

4.发送问卷。问卷后问卷星会自动生成问卷的链接地址和二维码。问卷制作者只需将链接地址或二维码通过QQ、微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发送出去即可邀请他人填写问卷。

5.回收问卷查看数据。在问卷星的后台点击“统计与分析”即可查看本问卷的作答情况。问卷星还可以自动生成柱状图和饼状图,使统计情况一目了然。问卷星支持设置筛选条件,可以根据答案来做交叉分析和分类统计。6.下载调查报告。调查完成后,制作者可以将问卷及其数据、图表下载下来,保存和打印。

三、问卷星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下,高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与其控制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不如由堵变疏,转换思路,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比如,有很多教师让学生使用手机拍照功能来记笔记,运用录音功能录制教师讲授的重难点,运用摄像功能制作微课等。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智能手机中微信“扫一扫”功能进入问卷星平台来填写问卷以及作答试卷。问卷星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调查。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环节。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可以运用问卷星设置几道相关的题目试探学生的学习现状,借机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层次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能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学第一堂课上,笔者就运用问卷星制作了一份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询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以及对本门课程的期待。通过问卷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总体偏弱,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课堂小测验以及结果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堂小测验是经常被运用来检验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的手段,是一种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传统的随堂小测验多是通过在纸上做练习题,需要教师批改和统计分数,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而应用问卷星平台,教师可以提前将本节课的测验题目编制成一份在线试卷,然后将试卷的二维码图片复制粘贴在课件的页面上,等到小测验的环节就可以让学生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试卷进行作答,做完后点击“提交”即可。在设置试卷时,教师还可以设置试卷开始的时间、结束的时间,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验;教师还可以打开试卷“红包”功能,给较好完成测验的学生发放红包,一定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测验完成后,教师可以立即登入自己的问卷星后台,通过“统计与分析”功能看到测验的结果,包括每一道题目的答题情况、每位学生完成测验所花费的时间长短以及每位学生的得分情况等,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约了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还可以下载问卷星统计出来的数据,运用Excel快速算出每道题目的通过率、整体成绩的平均分、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生成一份成绩的统计分析报告,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详细的反馈信息。可以说,问卷星是教师课堂测验的有力助手。

3.作品的投票评比。任务驱动法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中,学生会按照要求完成一些作品,例如:完成一份微课作品、完成一份思维导图作品、完成一份PPT课件等。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教师应该将评判权利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参与作品的评比,互相学习,激发他们的竞争性和主动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问卷星的投票功能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这一活动。在投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将作品的评价标准制订好,并对学生进行解释,使学生都对作品的评价标准有统一的认识。在投票活动开始时,教师需要再次强调投票的原则,强调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学生之间的拉票或不公平竞争,建议教师可以将评选的范围进行缩小,例如,选出前10名的作品,然后学生对这10份作品进行投票。否则学生会自己投自己的票,票数非常分散。教师也可以设置投票的起始和截止时间,可以设置同一手机不能重复投票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保证投票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4.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是许多高校评议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在学生查询考试成绩之前进行评教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分数,关系着教师的切身利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卷星制作矩阵量表题目,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打分,教师还可以设置填空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教师就能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能及时获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同时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篇(9)

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是指在已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一个主要形式。整合教学的质量该如何评定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新的学习理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对现代教育技术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评价的出发点

当今的社会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有个性特色的人才,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本体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同样,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要重点评价整个的课堂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2.明确师生角色的定位是评价的基础

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时,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时刻想到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3.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是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因此在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时,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与否是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对培养能力评价的关注中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的关注;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关注。

4.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就是期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通过发挥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交互便捷的特点,发掘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也是课堂教学中评价开展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也将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但是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整合中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1.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整合的重要一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首先应当考察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整合思想,即是否体现了对学生收集、加工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设计等方面来评价一节课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2.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应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评教”向新课程背景下“评教”与“评学”并重转化。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那在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的同时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教师方面考虑: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实施情况,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学生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的维持,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交互性积极性。

3.对教学环境的评价

教学环境是教学的辅助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信息化的课堂的一个比较量化的指标。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对教学环境的评价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创设,而且包括软件资源的选编组织及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主要从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氛围和媒体的使用状况几个方面加以评价。

4.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篇(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物理教学整合

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它的知识也比较抽象,不好解释,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宇宙天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不能在书上体现出来,而多媒体的应用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使用课件就能对天体之间的运作做详细的介绍,而且使学生学习记忆起来有了感性的认识。再例如对于看不见的声音的传播,课件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阐释的很清楚,让学生学习起来很明白。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和物理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整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1.创造丰富的知识背景,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利用多种形式(动画、视频、音频),通过大信息量的展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背景,从而使一些抽象或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能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宇航员在完全失重下进行的各种有趣的实验、海市蜃楼现象、长江三峡船闸通航情况、安全用电的常识、核能的利用等,这些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展现出来,而它们无论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或是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知识,还是从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2.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好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的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这么重要,但它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有一些实验(如电磁感应)的效果不是太明显,可观察性受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教师把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如:在演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时,就可以把实物投影的镜头对准试管中的物质和温度计,并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学生观察、比较并读数、记录。这样做,既使学生真切地看到了实验的步骤,又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可见,就比单独做一个演示实验或单独用一个固体熔化实验的课件进行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3.加快教师队伍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陈旧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已经不适合课程整合的要求。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活动、主体创造,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当前的教育需要更多的交流,使用计算机交互就能够实现"点对点"和"一点对多点"的交流。所以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迫切要求教师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4.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强大功能

网络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内容上的海量化特征,强大的检索功能、效用上的共享性、时效性的突出特点,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使学生可以得到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形成更为复杂的概念。另外,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自由地选择学习材料、内容和数量,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辅"。

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而并非独立完整或唯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怎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

计算机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媒体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选择性的使用。

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尽管计算机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物理过程,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空间感、实验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

2.多媒体不应该太花哨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能够运用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演示物理过程,较黑板更形象、更鲜活、直观,正因为它有这些优点,有些教师常常滥用这些手段,使得课堂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这是由于过多、过强的声音和动画的刺激,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非重点的内容上缠绵和徘徊,而漏过了重要知识的体验感知和学习。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对声音、图象不必一味求多,而应根据实际需要,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可以,特别是动画不易过多,选择音乐尽可能用一些轻音乐,背景和颜色要柔和的,不能用刺激性太强的音乐和背景。要使我们的课件做的既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课堂上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概念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记忆轻视了概念的正确理解。因此,以实验为主线的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在实验中做到声音、图像、投影、模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有机结合,使同学们能通过观察,分组讨论,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加深理解,启发同学们自己去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纠正错误,完善认识,优化认知结构。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多媒体教学与常态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用科学性、思想性、适度的原则合理地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辅助功能,才能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轻轻松松地学,从而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篇(11)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12-02

现代社会处在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中,传统教育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广泛应用,引发了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乃至于整个社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切入点,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行为分析,研究如何实现教学最优化,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能力。

一、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指的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模式。其形式上为“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型模式,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由教师设计、组织上课,可以合理而统一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系统地讲授所学知识,可使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地互动和讨论,有助于教学任务全面地、高效地、系统地完成。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传道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的单边过程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教学

现代教学利用教育技术设备,可以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了声、图、文并茂的环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的模式、手段、过程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比于传统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从教学观念来说,它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信息切换,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就教学手段而言,它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同时使教师操作方便;教学内容上,它令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然而,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师言语讲授越来越少,忽视了课堂讲解的重要作用,成了屏幕后的“放映员”;课堂提问缺乏即时性,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的预设性,大大地阻碍了课堂生成性的形成;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视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识记;缺少师生的互动环节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

根据上述的分析和研究,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都有它的优势和弊端。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现代课堂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依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讲解、操作演示,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理解与习得知识的周期缩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只能起到优化和辅助的教学作用。因此,优化的教学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上,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最优化。本文以利用几何画板讲解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为例,来研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依托的现代课堂教学行为。

引入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

即:│PF1│+│PF2│=2a

其中两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作F1,I、B是F1上的两点,F2是F1内的一点,连接I、F2,作线段IF2的中垂线l,与直线IF1相交于点P,如图1所示。

图1

(一)形象生动的引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轨迹”功能,根据已知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是个定值的动点P的轨迹,即|PF1|+|PF2|=2a,可以准确而轻松地作出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轨迹,这样的新课引入对于学生来说,先感性地认识椭圆,再通过他们的观察、讨论,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在作图的时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图过程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准确作图、节省作图时间,还可以减轻粉笔末的污染。

(二)灵活透彻的讲解

在教师讲授过程中,通过投影和黑板结合、师生交流、互动讨论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生动活跃,高效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在所有的直观教具中,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但是也许就是因为黑板过于为人们所熟悉,一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大屏幕展示虽然色彩丰富、极具视觉冲击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忽视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因此应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快、更好。

接着上面的实例,在学生的仔细观察和激烈讨论之后,设计适当的提问并利用黑板,师生共同推导得出构成椭圆的一些几何关系:

直线l是线段IF2的中垂线

|PF2|=|PI|

|PF1|+|PF2|=|PF1|+|PI|=|IF1|,即F1的半径。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看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可以把轨迹隐藏,利用几何画板的“追踪点”功能,动态地观看动点P的运动状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如果点F2在F1外,会出现什么状况?学生又开始思考、讨论,课堂学习气氛很活跃。一段时候后,提问几位学生,说说他们的设想答案,及时捕捉他们的思路和对刚才概念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分析,利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和证实结论,变成了双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利用黑板,师生相互交流,利用以前所学知识推导得出结论:

直线l是线段IF2的中垂线

|PF2|=|PI|

|PF2|-|PF1|=|PI|-|PF1|=|IF1|,即F1的半径。

进而得出双曲线的定义:

与平面上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始终为一定值2a(2a小于F1和F2之间的距离即2a

板书虽色彩单调,书写耗时,但内容清晰可见,重点突出。而且板书体现了人的交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遇到的突发问题灵活运用黑板。另外,板书内容保留时间较长,更方便学生记录,再结合几何画板软件强大的作图功能,作图准确、方便、灵活,省时,动态性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再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结合大屏幕的几何图形进行详细讲解,带着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严格推导,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合上述,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洽,不要把学生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而一味地去灌输,学生是一个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老师应把这一个个的火把点燃,并指引他们如何到知识的宝库中去发现宝藏。本文以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的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现代教学媒体几何画板软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行为,系统而且逻辑性和动态性强,再加上生动形象地讲解和灵活多变的提问,可以极大地鼓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所授知识。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行为是依托传统教学模式,并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利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并确定教学目标,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然后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双边活动”。

【参考文献】

[1]宋其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