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培训工作意见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1: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培训工作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培训工作意见

篇(1)

1.围绕全县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宣传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措施和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措施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

2、6月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围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立咨询点,举办知识竞赛和演出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内容,让各项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康杯”、“电力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知识朗诵比赛等活动;推进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4、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加强与县广播电视系,畅通宣传渠道,定期向全县社会公众安全生产状况、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及时曝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和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培训,着力提升素质

5、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以“三级安全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和外包工上岗、转岗的安全应知应会培训)的培训。按照“分级、分类、从严、不重复”的原则组织实施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参培率;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培训情况、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不断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6.加强安全培训管理。依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工作,坚持以检查促培训、以执法促培训、以考核促培训、以许可促培训,重点抓好培训计划申报、教培备案和培训考核三个环节。

7.规范培训机构从业行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规范的通知》精神,不断规范我县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督促其加大培训的软件、硬件投入,强化师资管理,不断规范培训人员档案和教学档案管理,组织开展培训教学的交流、优秀教案的评选等活动,努力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8.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培训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安全培训信息库,使安全培训基础资料更加详实、准确。

篇(2)

深入党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提出的二推动实现更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发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创新克难,勇争一流”的精神,积极做好招工服务工作,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力就近务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缓解就业招工难、留工难的现象,为的经济繁荣、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以满足就业需求为主要目标,2013年为送工为169人。(具体任务见附表)。镇政府按各村(居)人口为主要依据下达任务,请各村(居)按所分的任务及时完成。

三、工作措施

1、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企业和各村(居)定期开展企

业招工用工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上门专访,召开会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招工用工形势,劳动力就业形势和各村(居)招工服务工作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加强招工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深入挖掘各村(居)内的工源。把新增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作为重点对象,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点就近就地就业。各村(居)要安排好专人负责招工工作,并向各村(居)的外出务工人员发送新的招工信息,及企业的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每个村(居)一年至少举办一次以上招聘会,同时要建立好务工人员定期回访制度,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协助企业稳定员工、营造好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推进机制:

一、领导机制。镇政府成立招工培训工作队。各村劳务协管员名单于2013年3月10日前镇招工办备案。

篇(3)

(一)工学矛盾突出。工作时间长,是主要问题,为赶工期,有些基层单位实行对口班,员工每天下班回来,除了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业余时间更少了,除了吃饭、娱乐的时间就是睡觉。所以,工作与培训产生一定的冲突,所以,提起培训比较头疼。

(二)培训成本问题难解决。培训成本有两个,一个是基层单位的师资力量弱,请老师需要花钱,只好随便抓一个专业人员或技术好的工人充数,这样的人干活还可以,教人就勉为其难,结果浪费时间又没起到好的效果。二是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今天好不容易花钱下决心送一个人去培训,明天就给调走了,一定程度影响了基层领导组织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三)员工还没有完全树立岗位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对员工的培训意义的宣传停留在表面文章,文件张贴一下,大会上念一下,因为生产经营忙,能执行的就执行,员工培训搞老一套、不实用的东西,员工仅仅因为怕不参加被罚款而勉强只带耳朵不带脑来参加,不能真正调动员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五管齐下,全方位搞好培训工作

(一)加强动员,提高基层领导对员工培训工作的认识。要将在岗培训工作提高到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来认识,树立企业文化理念,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统筹兼顾,公司办公室应尽量保持基层队伍的完整性和相对稳定性,以便解决好培训成本与基层经济利益的矛盾,提高基层第一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三)建立机制,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把培训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把培训当成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抓好全面政治业务培训,政治理论、文化素质、技术业务齐并进,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培训工作才算成功的,有成效的。

(四)注重目标,不断提高员工自学的能力。介绍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员工的学习自信心,为搞好员工办公室工作增强后劲。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培训宣传。以实用为主,有计划、有规模、有针对、有侧重地进行系统化培训,完善职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知识的系统性,提高职工的技能、技术的同时,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

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根据《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立足教师新课程教学实施水平的有效提高,积极开展以师德规范、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为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二、组织管理

市直学校和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体单位,在进一步完善本单位校本培训工作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具体实际做好本单位2014年校本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计划要落实到每月、每周),组织开展有关的培训活动并实行有效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部、教育科学研究部(教研室、教科室)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援助,通过校本培训跟踪调研、定期指导、组织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以及对校本培训的督查管理和实绩评估等,及时发现和推广校本培训先进典型,从而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新课程背景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理论提升能力等。要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实施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和教学实验交流活动,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使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理论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要积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心智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其信息时代、网络条件下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运用,不断提高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全体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四、培训方法

校本培训模式应当是自主的、灵活的、多元的。除了校内日常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师徒结对、备课听课等常规活动外,要拓展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有效开展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案例分析、操作实践、师徒结对、课题研究、学术沙龙和网络学习等,并创造性地组织课题研究、骨干示范、名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立体化、网络化的模式,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将本校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和要求等放到校园网上,方便教师随时学习和查阅,提高校本资源的利用率。除了集中培训外,要把教师的个体研修主动纳入校本培训的形式范围,组织教师利用零散时间主动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或观看有关的讲座、教学视频材料,努力帮助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思考习惯和文明习惯。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最重要的手段和基本特征。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为教师接收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观摩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争取更多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本地或外地的教育专家、教学权威和学科带头人等请进来,现场指导,现场对话,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今年开展的“雉水名师大讲堂”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市中小学各学科的名师作用,组织他们开展专题讲座、教研沙龙等多种活动。要充分发挥专业报刊和网络信息渠道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努力营造积极思考、主动研究和互助探究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保障措施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强化制度管理,统一领导,协调培训工作,并把校本培训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围,切实抓紧抓好。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与评优、职评、职位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从而调动教师参加的积极性,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而不是少数特定的对象。其目标在于全体成员教书育人本领的全面提升,而不是看似热闹、实无任何效益的简单活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落实好每次培训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和具体目标要求,原则上每学期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小组研讨和个体研修时间不少于40学时,暑期集中培训不少于1周。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要注意克服校本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努力提高校本培训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特别重视对校本培训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档案,在每学期的理论研修、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以及公开课、研究课的开设、集体备课中主备主讲乃至于研讨活动中交流发言的质量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论文的发表与获奖等方面,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提出明确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在校本培训和师本培训质量的考核评估体系中,要把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作为重要依据,占有合理的权重,从而确保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篇(5)

二、培训目标

年计划全年培训42人。过培训,使学员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根据自己的要求从网上查询所需资料和发送信息,过信息网络广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并过创业技能的学习扩大生产领域和规模。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重点是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乡村农技人员等。

(三)培训形式: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共42人参加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培训能力。

(四)培训内容和教材: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基本组成、启动与关闭、鼠标和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方法(初步掌握一种输入方法)、windows2000(或XP)简单应用(桌面图标、菜单的使用)、互联网操作(拨号上网、信息检索与浏览、接发电子邮件)、日常维护,创业技能等。培训教材统一使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致公党省委组织编印的教材。

(五)考核和评价:参加培训的学员期满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含是否掌握上网浏览检索及接发电子邮件等技能。合格后由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发给结业证书,并把参加培训人数、考核合格率及学员运用电脑信息技术实现创业和增收致富情况作为评价培训实绩的主要指标。

四、保障措施

篇(6)

一、培训时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组织培训:1、软件上线前,2、软件上线后有重大修改且影响正常操作的,3、12366和基层部门根据纳税人和一线操作人员的意见反馈,认为有必要进行培训的。

二、培训原则

(一)培训组织以职能与需求相结合,重在对口。

对上级部门部署推广的软件,根据职能对口的原则,由相应的业务处室牵头组织并具体实施;对本级开发的软件,由需求的组织者负责软件应用培训,需求的提出和组织是基层部门的,根据职能对口,由相应的业务处室负责;大集中系统按模块分类,根据与省局条线对口原则,由业务处室分别负责。

(二)培训方式以集中与日常相结合,重在平时。

培训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和日常练习两种形式。集中培训由相关业务处室主动开展,以系统使用的岗位、人员为培训对象,分别按照相关岗位、人员要求设置培训内容。日常练习由软件操作人员主动进行,在各软件的模拟环境进行练习。

(三)培训内容以操作与理论相结合,重在实践。

根据培训对象工作的内容、方式和要求不同,培训内容应分别有所侧重,但总体注重操作实践,同时兼顾基础理论。

三、培训职责

培训工作涉及到众多职能部门,各处室和各参与单位应各负其责,协调配合。

(一)计算机中心和征科处协同负责电教室的建立和维护,包括计算机配置、内部网络以及软件模拟环境和上机练习的自动化考勤系统。

(二)市局征科处负责培训工作的总体安排和统筹协调;负责协同配合其他业务处室开展软件培训。

(三)各职能处室对自己职能范围内的软件负有下列职责:负责制定具体培训方案;按照分批分类培训的要求,结合培训人员数量确定培训场次;负责各单位师资力量的培训;负责对纳税人培训的演示光盘、服务手册、操作手册的制作;负责解答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在培训和实际操作过程碰到的各类问题;负责上报需省局解决的各类问题。

(四)外包服务公司负责培训的技术保障,包括网络联通、环境搭建以及设备支持等。

四、培训流程

(一)内部培训流程

培训组织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制作培训教材(简易操作手册)、确定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现场授课、模拟操作、培训相关问题答疑、组织考试、问题收集、问题反馈。

培训结束后,培训部门要及时将培训材料下发各单位,各单位应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包括授课PPT讲义、软件操作手册、大集中系统运维热点重点问题等材料),并及时向组织培训部门反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纳税人培训流程

培训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制作教材、确定对象、现场授课、纳税人模拟操作、问题收集并解答反馈。

对纳税人的培训要依托“纳税人学校”平台组织,按照《“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开展。对纳税人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及时将培训材料在地税网站,供纳税人下载学习。

五、培训工作机制

(一)问题收集解答机制

业务处室为软件问题收集的第一责任人,应明确专人负责基层部门和12366反映的软件使用中的问题,及时解答并整理形成“系统操作常见问题”,下发各单位学习。对系统开发原因,培训部门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省局对口处室反映,需要省局大集中项目组解决的,将问题汇总后由征科处统一上报。

(二)过程监控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培训部门要加大对各单位师资培训,及时跟踪税务干部和纳税人的反映,出现问题应及时沟通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有重大问题立即向上级汇报。

(三)考核奖惩机制

为了有效检验培训效果,市局将开发大集中系统操作考试软件,供培训部门对培训对象进行操作考试。培训结束后,培训部门要组织对培训人员进行上机考试,并通报考试结果,对考试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连续三次以上上机考试不及格的个人实行待岗学习。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软件系统的熟练操作是推进我市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进一步规范征管工作要求、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市局的工作意见,加强领导、全面落实。

篇(7)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年年末,全区公安、交通运输、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海洋与渔业、电力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年年末,普及率不低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年11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下发区应急救护培训方案实施意见,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旅游景区、交通运输、建筑工程、警务保安、电力通信、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红十字会。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风景区管理局相关处室:开展景区干部职工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开展应急救护演练,为游客提供人道服务。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机动车驾驶人员救护培训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农民工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城乡建设局:负责在建筑队伍中开展救护知识培训;督促建筑工地成立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急救小组,配备急救物品,做好现场急救工作,减少人员伤亡。

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组织海上安全救生员及海上安全生产专兼职干部、远海捕捞、近海养殖海上一线工作人员参加现场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A级景区(点)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区市政公用局:负责石老人海水浴场管理人员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加强该浴场海上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为浴场游客安全提供保障。

供电部:负责组织本系统内电力职工救护培训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各拨付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篇(8)

一、市级培训

1、高中新课程培训。今年继续在师范学院举办高中新课程培训班,聘请南通市20名课改专家、一线名师授课,对我区97名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生物、化学7科高中专任教师进行为期4天30学时的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新课程教法培训,促使我区所有高中教师尽快适应高中课改的需要。

2、初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班在师范学院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在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分别培训我区初中英语教师25名,小学英语教师25名,培训时间30天,7月12日报到,7月13日至8月12日培训。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由市教育局负担,交通费、生活费由学员所在单位负担。培训实行封闭式管理,中途休息3天,学员不得无故请假。培训内容以强化口语和观摩教法为主,兼顾知识拓展和提高。培训方法为班级式管理,每50人为一班,每班安排1名知名教师授课,2名大三英语专业学生做辅导员,师院和职院分别聘请3—5名外教进行口语强化培训。

3、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在师范学院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培训人数18人,培训对象为获得区以上(含区级)各种荣誉称号,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7月16日报到,7月17日—8月10日培训,培训25天时间,每人收培训费320元。

4、初中、小学新课程培训。市上在师范学院举办初中新课程培训班,在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小学新课程培训班,培训初中教师70人,小学教师70人,培训时间为7月30日报到,7月31日至8月3日培训,每人收培训费70元。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师范学院举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培训我区中学教师150人,小学教师150人。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师德建设、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培训时间为12天,8月3日报到,8月4日至8月15日培训,每人收培训费200元。

6、骨干班主任培训。中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在师院举办,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在职院举办。我区共培训骨干班主任50名,其中中学25名,小学25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均于7月26日报到,7月27日至30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班主任基本规范、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教育法规政策解读等,每人收培训费80元。

7、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培训地点设在职院,7月5日报到,7月6日至8月1日培训,共培训4期,每期培训7天,管理费、教材费由英特尔(中国)公司承担,交通费和伙食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报销。培训对象为45周岁以下,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中小学在职在岗教师。

二、省级培训

1、英语教师专业技能提高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29名,高中、初中、小学分别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和省小教中心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培训期限15天,培训时间:年6月至10月。

2、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15名,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4个学科在师范大学研修学习;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5个学科在教育学院研修学习;英语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研修学习。培训对象为年9月起担任高中各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培训期限10天,培训时间:年9月至11月。

3、中小学“紧缺或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27名,高中通用技术在师范大学培训学习;中学体育、小学体育、中学音乐、中学美术在教育学院培训学习;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在省小教中心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年9月起担任各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培训期限:高中通用技术8天,其余学科10天,培训时间:年9月至12月。

4、寄宿制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13名,在教育学院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全区寄宿制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期限7天,培训时间:年12月至年4月。具体名额分配如下:方圆学校3名,秦宝学校2名,秦阳小学1名,金泰丝路花城学校2名,小精灵学校2名,启迪中学3名。

5、初中实验教师培训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6名,化学、生物在师范大学培训学习,物理在教育学院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初中化学、生物、物理三个学科的实验教师,培训期限7天,培训时间:年7月至12月。

6、中小学教研组长省级研修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8名,高中所有科目在师范大学研修学习,初中所有科目在教育学院研修学习,小学所有科目在省小教中心研修学习,培训对象为中小学相关学科教研组长,培训期限10天,培训时间:年12月至年4月。

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远程培训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10名,在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期限2个月,培训时间:年9月至12月。

8、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远程培训项目

市上分配我区参训名额5名,在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期限3个月,培训时间:年9月至12月。

以上培训项目各镇(办)教育组、区属各中小学学科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具体培训时间待市上有关培训院校安排后另行通知。

工作要求

1、要切实加强领导。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行政部门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镇(办)教育组、区属中小学一定要推荐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头等大事摆上议事日程。要精心谋划,统筹安排,要足额选送中小学教师参加市上和省上安排的培训,保证各类培训任务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要将教师培训工作安排到科室,责任到人,要将区分配的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督促指导教师到指定院校参加培训。

2、实行目标管理。本文件安排的培训任务都是年初目标任务书中确定的今年的工作任务,而且列入了区政府与区教育局签定的目标任务书中,到年底市区政府要考核区教育局,区教育局要考核各镇(办)教育组、区属各学校。并实行目标管理。

3、严格按照规定收费。

各镇(办)教育组、区属各学校要按规定为参训教师报销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资料费,正确解决工学矛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凡在师院和职院参加培训的教师住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全免,生活费自理,师院和职院免费为学员提供毛巾被、枕头、凉席,学员自带洗漱用具。

省级各类培训的培训费、资料费由省教育厅负担,学员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学校报销。

篇(9)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年全镇完成250名救护员的培训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2100人次。

二、培训对象与内容

(一)培训对象

1、对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各村(居)委会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教师、学生进行广泛培训。在完成救护员培训的基础上,对社区居民开展避险逃生知识的普及培训。

2、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文件的要求,重点对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服务行业和社会上需要培训的人员普及培训。

(二)培训内容

根据红十字会提供的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定位要求,培训内容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各有侧重。

1、红十字救护队员(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培训内容:

(1)创伤救护技术,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者四大救护技术。

(2)徒手心肺复苏,主要包括: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气道梗塞急救法。

2、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内容:以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气道梗塞急救法为主。

三、培训措施与办法

(一)师资队伍

师资培训工作由市红十字会承担,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上海市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师资上岗证书。

(二)初级急救救护员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作为非专业的第一目击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能自救互救,以减轻痛苦、减少伤残,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

(4)基本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与操作。

(5)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6)能指导社区居民了解现场初级急救内容,能辅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初级急救技能。

3、培训课时:16学时。

(三)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

1、培训目标

通过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社区群众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事件时,能做出正确处理。

2、培训标准

(1)理解现场初级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正确报警、呼救。

(3)基本了解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避险逃生技能。

(4)知晓现场初级急救概念:学会心肺复苏的操作,了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伤(病)员的正确方法。

3、培训课时:8学时。

四、培训步骤

第一阶段:年4月—5月宣传动员,招募志愿者。

第二阶段:年5月—年8月,完成初级急救员取证培训(拟培训人数250人)。

第三阶段:年8月—年9月,完成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拟培训人数2100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四阶段:年10—12月,结合培训情况,从优秀的初级急救员中招募志愿者,进一步完善社区红十字救护队。应对突发事件作准备。迎接市、区红十字会评估验收。

五、工作要求

1、设立红十字救护培训管理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培训管理工作。

2、保证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专项经费。

3、设立培训基地,依托社区学校、文化中心等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基地。

4、做好救护培训的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和受训人员数据库,按规定向区红十字会办公室上报月报表和相关培训信息。

5、初级急救救护员和群众性现场初级急救普及培训评估验收,以区红十字会统一下发的培训证书为准,并随机抽查10%人数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估依据。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农转非人员和返乡农民工为主要培训对象,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大”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进一步转变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发展劳务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年龄要求为18-45周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象为镇辖区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年以后转非的农转非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初中以上文化,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今年,计划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车工、钳工等专业,。

三、工作措施

精心组织培训,明确工作职责。

具体办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和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镇街社保所全面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各村、社区社保站负责本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具体相关工作。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各村社保员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信息员。

吸引学员参加培训,加强宣传引导。

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各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要深入到农村院坝,以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黑板报、广播、院坝会等方式。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镇街范围内营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良好工作氛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及镇党委政府实施这项民心工程的决心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同时对农民进行引导性宣传,开展思想素质教育和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使农民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就业观念。

提高培训效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对辖区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市场和用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兴光技能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并且以确保农民学到就业谋生的真本领为标准,来确定各专业培训的课时。严格按照区劳务办审批认可的教材和教案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建立完善并报送培训的各种台帐、资料。

推进培训农民的就业转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篇(11)

一、建立“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基地”,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在辖区选择15—20家企业作为“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基地”,签订就业培训协议,由企业结合经营状况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区劳动保障部门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岗位设置和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对有就业培训意愿的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合格者,在该企业就业。

对当年吸纳籍高校毕业生达到该企业新增岗位20%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优先安排贷款贴息资金。高校毕业生通过培训在该企业实现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区政府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持就业学生劳动合同、身份证和《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卡》等有关资料向区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奖励资金。

区非公中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确定15—20家“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基地”,并签订就业培训协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印制《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卡》,并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对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卡》的高校毕业生统一开展免费的“订单式”培训。区人事局、各街道办事处要做好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工作,分类统计建档,并负责发放《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卡》,积极组织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订单式”培训。

二、建立“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

在辖区选择20—30家用人单位作为“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签订见习协议并授牌。每家用人单位结合行业性质、经营规模和岗位设置情况,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为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卡》的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3—6个月的见习培训,并按照不低于当年全市最低工资的标准给见习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见习期间,区政府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基地见习补贴。见习期满,见习人员与见习基地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达到5人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该见习基地5000元奖励;达到10人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00元奖励;达到15人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5000元奖励,达到30人以上的,一次性给予20000元奖励(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中列支)。见习基地持见习人员花名册、身份证、《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卡》和劳动合同等有关资料向区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见习补贴或奖励资金。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在辖区内选择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并签订见习协议;印制《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卡》,并做好见习人员见习补贴的发放工作。区人事局、各街道办事处要做好籍应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工作,分类统计建档,并负责发放《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卡》,积极组织有见习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三、建立“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在大、小寨路、长延堡和电子城街道办事处各选择1—2家运营模式较为成熟的商贸经营型企业作为“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由该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门店或摊位吸纳大学生创业者入驻。入驻孵化基地自主创业的籍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也可向区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不超过8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享受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创业孵化基地应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优惠措施,完善服务机制,帮扶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

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毕业生自开展经营活动之日起自主创业不少于6个月、且每创业成功1人,区政府一次性给予该基地2000元奖励(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中列支)。创业孵化基地持创业成功人员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产负债表等有关资料向区创业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奖励资金。

区创业办负责联系相关街办,在辖区内确定4—8家地段好、人气旺、对于高校毕业生较有吸引力且适合集中开展创业活动的商贸型企业作为“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制定“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完善运营机制;负责对创业成功人员进行认定,审核孵化基地上报的奖励资金申请资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积极为自筹资金不足的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及后续跟踪服务。区人事局、各街道办事处要做好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工作,分类统计建档,积极组织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工商分局要按规定及时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关证照。地税分局要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税收减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