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家长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从倾听孩子开始。也许让一个小家伙表达自己的想法实在需要耐心,但好好倾听他的诉求却值得你花费时间。你可以俯下身,直视孩子的双眼,让他知道你很乐意听他说想说的话。这是最好的方式去教孩子认真听你的话。
2、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孩子可以用礼貌的语言来表达对别人的喜爱和尊敬。一旦孩子会说话,就能说“请!”和“谢谢!”等礼貌用语。你要让孩子明白,在他对你有礼貌的时候可以答应他的要求,并且,你不喜欢听到他粗鲁地命令你。
同样,以身作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你应该经常对你的孩子(以及别人的孩子)说“请!”和“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礼貌用语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都应该讲礼貌。
3、避免过激反应。
如果你的孩子打了你或者叫你“大笨蛋”,尽量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无论如何,你是大人,知道自己不是大笨蛋)。记住,如果孩子想引起你的注意,他就能干出所有让你生气的事儿来。你应该面对孩子,平静而坚决地告诉他:“咱们家里的孩子不能骂人和打人。”然后,你要教会孩子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你要是想让我和你一起玩,就得好好告诉我。你说‘妈妈,我想让你给我讲个故事’就行了。”
4、容忍孩子的不同意见。
如果孩子们总是能高高兴兴按我们说的做,生活就会轻松多了——可是,这并非人类的本性。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要记住,他并不是在表达对你不尊敬,他只是有不同的看法。
教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的效果(例如“你从来不带我去公园,妈妈坏!”)。教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提要求(“去商店买完东西以后能去公园吗?”),礼貌才会得到回应。随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成熟,他就能自己用礼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同时,家长也应该审视自己,为孩子做榜样,言传身教。
5、设定底限。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教会孩子懂礼貌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既和蔼又严厉。因为和蔼的态度能表现你对孩子的尊重,而严厉的态度则能表现你对原则的尊重。
如果你的孩子在超市里大哭大闹,你想尽办法也哄不住他,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你心平气和但坚决果断地把孩子带出超市,让他冷静下来。然后,你就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说:“现在咱们再进去买东西。”这样,孩子就能明白:自己再哭再闹,妈妈也必须买完东西,才能带自己回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26-01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幼儿园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师幼文明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他说“小孩子生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不好的,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好模仿,老师、家长、同伴、周围环境都是他们重要的学习资源。
1.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为了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在教室内外环境布置上围绕的主题就是 “文明礼仪”。墙壁上那“助人为乐的小花猫”、“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好客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感染着幼儿。我们还在教室门口开辟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的专栏,每月进行“礼仪宝宝”的评比,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礼貌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2.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们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要用自己热情、礼貌、友好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同时要求家长要仪表整洁端庄,谈吐举止文明礼貌,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当孩子们早晨向我问好时,我总是热情给予回答,并摸摸他们的头,抱抱他们,孩子们会很高兴,觉得老师是多么喜欢他们,以后会更加主动地跟人打招呼。
3.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发现幼儿午睡后穿衣服的时候很有礼貌,就及时将情况告诉全班的小朋友“今天小朋友们起床后,我发现了超超对小小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小小对超超说‘不客气!’,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只要幼儿有文明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地,孩子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他们学会了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学会了热情礼貌地交谈,学会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
二、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1.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文学形式,并且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如给孩子讲了“四个好朋友”的故事后,问小朋友:“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小白兔好不好?”他们都说好。我又问:“为什么说它们好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有礼貌,我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对话。表演完后,我又提议给四个好朋友贴上大苹果,因为它们都是有礼貌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一致同意,并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趁机说:“你们要向四个好朋友学习做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给你们贴大苹果。”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通过听故事,朗诵儿歌,萌发了孩子们有礼貌的思想意识。
2.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比如开展娃娃家、百货超市、小餐厅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学会接待、让座、倒茶,启发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欢迎光临”等来与“服务员”、“售货员”怎样交往。 “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礼貌的习惯。
三、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
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孩子可不在意这些。有多少孩子会自觉自愿地去刷牙洗脸、去说“请”或者“谢谢”、去写作业?于是,家长得花许多精力调教孩子,让他的行为符合规范。可是,我们的态度越强硬,孩子越是反抗。
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
责备和问罪:“你的脏手印又弄门上了!怎么老这样?⋯⋯妈妈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开门要用门把手,你怎么就是不听!?”
谩骂:“你吃饭的样子真恶心!”
威胁:“我数三下,你还不穿好衣服,我就丢下你走了。”
命令:“马上给我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干净,听见没有!”
说教:“你觉得把脏手印弄在门上,做得对吗?雪白的门上弄上黑黑的脏手印,好看吗?如果你到别人家也用脏手去推门,别人会怎么想?你如果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要做个懂礼貌、爱整洁的好孩子。⋯⋯”
警告:“别爬,你会摔下来的!”
控诉:“看见妈妈的白头发了吗?都是被你气的。”
比较:“你怎么不能像亮亮那样?他每次见人都主动叫人。”
预言:“小小年纪就撒谎!长大后没人会相信你。”
你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在听父母对你说话。仔细体会这些语言给你带来的感受。
怎么样?绝对不是愉快的、正面的感受吧。
请记住,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合作的超级技巧:
下面有5个技巧,能鼓励孩子乐于与我们合作。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提示。
“毛巾把我的床单弄湿了”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毛巾!”
4.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5.写便条。
(贴在毛巾架上)
“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谢谢!
毛巾”
1.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反例
你真不负责任,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你想发大水啊?
描述
约翰,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
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
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
2.提示
反例
再让我看到你在墙上画,就揍你!
提示
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是用来画的。
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他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长篇大论
你答应得好好的,我们有了小狗,你每天喂它。但这星期已经提醒你三次了。我受不了啦,我和妈妈轮流来帮你弄,都成我们的事了!
简单的词语
比利,狗。
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
反例
住手!你真是个讨厌的家伙!
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别人揪我的袖子!
孩子们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注意:父母只描述自己的感受才会有效。我们可以用“我”或“我觉得⋯⋯”这样的词语。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我园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制定了《幼儿园教职工礼仪行为规范》,要求教师“仪容高雅、端庄大方、言谈文明、礼貌诚恳、接待来人、热情大方、精神振奋、品质优良。”同时对教师进行强化训练,从站、行、走、坐等姿势,到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礼貌用语、体态用语都有细致严格的要求。从小事入手,点滴做起,言传身教、正己化人。早上大家见面会主动问候:“您好!早上好!”彼此感到是那样的温馨;遇事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消除了同事之间的隔阂和误解;教师蹲下来面带微笑与孩子们交流,师幼“一样高”感觉是那样的亲切自然;接待家长主动耐心,热情大方,每周的家园联系,是教师和家长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园所到处洋溢着爱的温暖,处处体现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幼儿点滴做起 融于生活
我园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实施“6-1儿童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在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课程,从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等方面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教师注意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使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如:中班在进行语言《小兔子开铺子》学说儿歌活动中,教师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模拟买东西的场面,由教师扮演小兔子开铺子卖东西,幼儿扮小动物到铺子店买东西,“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想买点什么?”“我想买×××”。“好的,请拿好,欢迎下次再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同时还融入了礼仪品格的教育。
家庭礼仪“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去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东西,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家庭礼仪行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大班在进行分享阅读《兜风》中,教师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小猴和爸爸开车去动物园的情景,沿途看到许多交通标志,如:红绿灯标志,停车标志、禁止停车标志、危险标志、人行横道标志等等,一方面启发幼儿认识各种交通标志,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教育幼儿要时刻注意安全,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
三、优化教育环境 以景动人
我园注重创设礼仪教育环境,园所室内外墙面、走廊楼梯口布置了多彩的画面,如:“礼仪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今天你微笑了吗?”、“不学礼,无以立”、“十种品格”、“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好儿童,懂礼貌”等等;各班的环境布置更是丰富多彩,“我是礼仪小明星”、“我最棒”、“我懂事了”、“礼仪小格言”、“爱班约定”、“礼仪三字经”等等,教师根据礼仪的目标和教育内容,不断变化环境,使幼儿时刻感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活动区内开辟礼仪专区,如:娃娃家、医院、超市小商店、科学发现区、动手制作区、音乐区、阅读区……,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何排队等候上车,怎样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怎样注意公德意识和良好的礼仪行为等,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获得启发受到教育。
我们还注意用同伴榜样的力量激励幼儿,开展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每周小评,每月总评,对那些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使成功的幼儿更加自信,对其他孩子也是促进,带动其他小朋友共同进步。
我们还在活动课中设置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及延伸课程,使礼仪、品格教育达到最佳的显效性。
四、利用社会资源 家园共育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如果他们自身礼仪行为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弱化对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请专家给家长们上课,向广大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开办家长学校,开辟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展半日观摩活动,向家长们展示礼仪教育的成果,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答:干吗要阻止呢?玩沙,对宝宝来说,是项非常有益的活动。
首先,玩沙有利于身体健康。沙子中含多种矿物质,经常在沙里玩耍能够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玩沙的时候,宝宝除了享受到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外,还接受了空气浴、日光浴,比窝在家里看电视、吃膨化食品强多了。
每天窝在家里的宝宝,因为生活空间太小,容易出现自私、急躁、胆小等性格缺陷,更无从发展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而户外活动能使宝宝交感神经更趋于活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日光中的红外线能使宝宝感到温暖,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而紫外线有杀菌作用,且可以促进肌体的钙磷代谢,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其次,玩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益。幼儿的早期发育主要是感知运动的发展,沙子可以提供特殊的感知觉。沙子有流动性,光脚踩上去会下陷;抓起一把沙子,指缝中的沙粒流动会给幼儿一种特殊的感受。幼儿通过铲沙子,对小桶(容器)与沙子(内容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装满沙子的容器倒扣过来,摆出一个个造型时,会进一步发展幼儿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再次,玩沙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锻炼手的精细动作的能力。在玩沙的过程中,宝宝通过堆沙、铲沙、摸沙等运动锻炼手的大小肌肉,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建城堡、堆雕塑,提高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在玩沙的过程中,宝宝还会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沙的特性,提高探索科学的兴趣。
另外,玩沙还有利于宝宝的情商发展。一个宝宝玩沙,很多宝宝都会被吸引。沙堆不属于哪一个小朋友,大家在一起玩,不容易发生争执,不仅玩得尽兴,也增加了彼此的友谊。
言传身教有礼貌
问:儿子6岁,特别不懂礼貌。家里来客人或是在路上遇见熟人,让他主动跟对方打招呼简直比登天还难。至于“请”“谢谢”这些字眼,他好像从来就不知道。他还有很多不礼貌的行为举止:往沙发上一坐,袜子一脱,就把腿搁到茶几上;吃饭时大人还没上桌,他已经把菜翻得一塌糊涂……我真的很难堪,感觉很丢脸!孩子怎么会这样?
田素芬
答:要想让孩子懂得文明礼貌,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对孩子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给孩子做出文明礼貌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文明礼貌,父母与别人谈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身修养,无论孩子是否在场,都尽量避免粗鲁行为和使用不文明用语。
2.及时纠正孩子不文明的用语。孩子会随着接触面的扩大、交往人数的增多,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学会一些骂人的话。父母发现后要及时纠正,这样孩子就能学会有效地控制不良言行。
3.制订规矩让孩子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最好有言在先,让孩子有章可循。可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制订一些基本规矩,征得每个家庭成员的同意后,大家共同遵守,如果有不文明的言语和行为,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4.教孩子学会说文明用语。孩子懂事后,父母就要利用各种场合教孩子学说文明礼貌用语,并且让孩子不断使用,强化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这样,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5.强化孩子的自尊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就会我行我素,对他人的评价无动于衷。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同时也要自尊,明白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遭到别人的厌恶。孩子一旦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就会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从而改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6.鼓励孩子的礼貌言行。家长看到孩子的礼貌言行后,要及时给予鼓励。可以在每次孩子做客或待客后,对他的表现做一个小结,让孩子认识到他的哪些言行是礼貌的、值得表扬的,哪些言行还需要改进。这样,孩子对礼貌的认识会更加具体、明确。同时,家长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孩子知道礼貌不只是一种形式,礼貌可以使自己和周围人都很愉快。
懂礼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懂礼貌的孩子会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爱,会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所以,家长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给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超市里的宝贝
问:有时去超市购物不得不带着孩子。在超市里,我常常担心宝贝的安全,是让宝贝在里面东跑西跑,还是让他一直坐在购物车里?怎样吸引他的注意,让他配合家长购物?遇到宝贝想买而家长不想买的东西时,家长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唐风鸣
答:1.通过看和摸来满足好奇心,是孩子常用的方法。把宝贝放在购物车里,宝贝的视线与货架基本平行,家长就可以指着货架上的商品,一边走一边给宝贝介绍,这样宝贝就不会觉得烦躁。家长还可以把购物车停在镜子、窗户前,这样宝贝的视野比较开阔,视线内一直有不断变化的东西,他就不会吵闹了。
2.如果宝贝稍大些,可以鼓励他和自己一起推购物车。自己掌握车的方向,对宝贝来说是件极富诱惑力和挑战性的任务,所有的宝贝都会乐此不疲。家长可以帮助宝贝调整好购物车的方向,使购物车不要撞到人或货架。一个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推购物车的宝贝,比一个四处游荡的宝贝要好管理得多。
3.结账时的等待往往最让宝贝心烦,家长可以选一些比较好拿的商品,让宝贝亲手递给收银员,给家长帮忙是这个年龄段宝贝爱做的事。也可以把宝贝喜欢吃的一两样食品先扫条码,宝贝边吃边等,心情自然就好多了。
4.让宝贝离开超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是个好办法。“宝贝,快点回家,你的娃娃在家里肯定等急了。”“快点走,我们还要回家看动画片呢!”也可以用提示的方法让宝贝知道购物要结束了,“宝贝,再挑一件东西我们就该回家了。”这时的宝贝或许还没有时间概念,但是会对即将结束购物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也就能顺利地离开超市。
5.在超市中,大发脾气的宝贝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宝贝在买不买某件东西上与家长产生矛盾,这时家长一般都会觉得很没面子,会把宝贝迅速带走或严厉地训斥宝贝。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觉得丢脸,更不必受宝贝的影响,也变得急躁起来,而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宝贝,绝对不能因为宝贝的哭闹而妥协。宝贝一旦发现,家长在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他比在家中更宽容,以后他在公共场所会更加无所顾忌。
与宝贝一起购物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充满好奇心的他们,我们多想一些策略,就会使购物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孩子有个“损友”
问:我们见过孩子交往密切的一个同学,真的觉得这个孩子不适合和我家孩子常常在一起相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韩梅
答:首先,无论如何,不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伤害他的自尊心。假设今天你们正好碰见他又和那个你们不喜欢的同学在一起,你们一定要不动声色,和气地和那个同学打招呼,千万不能板着脸,甚至责骂他。
对孩子只强调事实,不要凭感觉。“你又不认识他,你怎么知道他是坏孩子?”这是孩子最常对父母喊的一句话。是啊,谁会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好朋友呢!所以,父母说出禁止自己孩子与对方玩的理由时,一定要举出实际例子,只强调事实,不要有人身攻击,也不要说:“反正我就是不喜欢那个孩子,看了就讨厌!”或者“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不是好孩子!”而应该说:“我不喜欢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或者“我担心他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你!”
不妄下断语,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允许孩子说出自己交朋友的理由。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借此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他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二、给父母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并说服他的机会,并借此让他知道真正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三、增加和孩子的互动,让他明白父母并不只是一味地阻止,而是用开放的心态和尊重的态度来讨论这件事的。
为什么留给我们不爱“学习”的错觉?
他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一样,作为和孩子们最亲近的家长,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是爱唱歌,爱画画,还是爱表达?比如家长希望通过学围棋培养孩子的耐性和逻辑思维,但是孩子不喜欢,也就不用太勉强。孩子的耐性还可以通过穿珠游戏来培养,逻辑思维可以通过故事创编、智力拼图等多种游戏来发展。当然,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当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的时候,不一定硬把书塞给孩子,这样只能看到他反感的表情。您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多种有趣的形式,并配合做相应的游戏表演,让孩子感觉阅读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嘈杂的环境让他烦躁
学习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的环境,但无论怎样,嘈杂的、刺激多样的环境最易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学习时,家长应尽力为孩子布置安静、舒适、无关因素少的学习环境,同时尽可能地给孩子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看图书时,妈妈最好带孩子在单独的小屋中进行,小屋不要靠近马路,妈妈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开电视,而是也拿一本书和孩子各看各的书,当孩子看了一会儿不想看时,妈妈可放下自己的书与孩子一起看,还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深入了解图书细节,让孩子进行持续的阅读。平常家人也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爱读书的榜样。可以经常带孩子看看书展、逛逛书店,不时买几本自己喜爱或者孩子喜爱的书送给他,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读书习惯。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游戏和生活中学习比如走路时可以数自己的脚步,这就是学习了数学;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这就已经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此外,孩子会穿衣服、懂礼貌、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分享……总之,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是孩子学习的好时机。
有教育专家说,“教孩子礼仪,就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你平时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吗?为什么?”“你觉得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礼仪规范呢?”“你有哪些好方法让孩子变得彬彬有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家长。
观念篇
妈妈李静
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这个话题正好是我教育孩子的难题之一。我女儿5岁,除了遇到别人时能自然地打招呼以外,其他方面的礼仪几乎都不好。在饭店吃饭时,她到处乱跑乱叫;妈妈打电话时,她迫不及待地抢话;别人叫她时,她经常不予理睬……
说实话,原来我并没把这些当回事。据我观察,像我一样抛弃传统、抱着新式育儿观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觉得小孩子就应该顽皮点,甚至觉得这样的孩子才聪明。我们崇尚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给他太多的规矩和束缚。
但报纸上的一个报道触动了我:在餐馆里无秩序大喊大叫的孩子,一定是东南亚国家的孩子,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欧洲的孩子都会有礼貌有秩序地就餐。
真是矛盾啊!我们原来是“礼仪之邦”,但其中有些东西是不是太虚伪了?特别是对孩子。如果我们大人自己也做不到,怎么去教育孩子?前一阶段幼儿园搞礼仪教育,要求孩子到园时必须对老师鞠躬问好,女儿反问我:“那大人为什么不鞠躬问好呢?”我老实向她承认大人做得也不好。所以贵刊做这个调查很及时,我也很想看看其他家长是怎么做的。
妈妈王丽春
礼貌让天真走开?
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不少困惑的。我家晨书虽然平时比较腼腆,但见人打招呼问好已成习惯。可是,那次带他去西餐厅吃饭,他说话嗓门很大,拿餐具时也不会轻拿轻放,令我们很尴尬。带他去公园的时候,他明明知道那小草不能踩,有时候却偏要踩上一脚,然后再问人家疼不疼……
我也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礼仪讲礼貌的人,不过,我觉得家长不能为了让孩子懂得这些规则规范,而使孩子失去本来天真无邪的面貌。
妈妈徐奕
良好的礼仪是成功的基石
我看过一本名为《孩子应该明白的50条行为规范》的书,作者是2000年被评为美国最优秀教师的RonClark先生。他在生活细节、日常小事上,给了孩子们许多有关礼仪的忠告。比如,有礼貌地回答大人的提问;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对收到的礼物说不喜欢之类的话;为后边进门的人撑住大门;乘坐自动扶梯时应该靠左(右)等等。
这本书引发了我的深思:无论是谁,如果能从小养成这些良好的礼仪习惯,都会成为他将来成功的基石。
点评:
正如同各位妈妈的思考一样,我们既想要孩子天真、活泼、可爱,又想要孩子懂规矩讲礼貌,仿佛在这两者上存在矛盾,实则不然。传统和现代的观点中都有值得吸取和学习的部分。
这里面关键是“环境”的问题。在一些需要安静为主的公共环境,如西餐厅、图书馆、书店、教室、家里会客厅等,在进入这样的环境前,就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表现,怎样的表现是得体的,而且越具体越好,这样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个模式;甚至在没有去之前,可以先在家里表演一番,父母以指导和鼓励为主。而在一些以喧闹嬉戏游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如公园、游乐场、操场等,可以让孩子放心大胆地淘气调皮(当然要保证安全),释放他们最可爱的一面。另外,在一些特殊场所,如父母的卧室、亲戚朋友家等地方,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示范,不随便进入孩子的卧室,不随便翻弄孩子的东西,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自身的“边界意识”。
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教给孩子,也是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到的知识。孩子懂礼貌就更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更不会因此失去天真无邪的一面。
内容篇
妈妈保蕾蕾
我有两个女儿,大的6岁,小的4岁半。平时我对她们的礼貌教育是比较重视的。
“笑口常开”很重要
一个表情总是阴郁的人是很令人不快的,谁不喜欢见到一个心情愉快、笑容满面的人呢。每天早晨,我一定会高高兴兴地向刚醒来的孩子们打招呼,也要她们同样回应我。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她如果睡不够,刚醒来时往往情绪不佳,但我一直坚持鼓励她。我还为孩子们制定了一张行为表,每当她们表现好的时候,就在上面打个勾。慢慢地,孩子们成了笑口常开的孩子,在小区里很受欢迎。爸爸下班回来,她们也会欢快地迎上去,送上热情的问候。
常常说“谢谢”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是懂得感谢的人,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或领受别人的好意时一定要说“谢谢”。比如带孩子们到外面去学习,我会提醒她们下课后去向老师道谢;家里请来的阿姨打扫完卫生要走时,我也会提醒孩子们去说声“谢谢”。当然,平时我们大人请求孩子做事时也不会忘了向她们道谢。
尊重别人的隐私
在我家里孩子知道,不能随便进父母的卧室,进去之前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另外,父母的抽屉也是孩子们的“”,是绝对不允许随便乱翻的。
前面的这几项孩子们都做得不错了。目前我正在训练她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当大人在说话时,如果她有事要说,须先在一旁静静地等候,待大人注意到她,将谈话告一段落、转而询问她的时候,她应该先说“对不起”,然后再说出她的事情。
妈妈周鸿羽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礼貌”的最高境界
平时,提到“礼貌”,我们都会联想到谦让的态度、容忍的气度、优雅的语言、端庄的举止等等;提到“礼貌”教育,我们也会联想到要教育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进退应答、如何符合礼仪、如何遵守规范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表面的“礼”。对儿童来说,“礼”的实质应该是对他人的(包括对其它生物)生命的珍惜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人只是其中之一。人没有特权,应该和其他生命友好相处,不能滥用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其他生命。所以,爱护小动物是应该的,对别人彬彬有礼是很自然的,谨慎驾驶是时刻要记住的,宽容与谅解是要学会的。这些,都是有礼貌的表现,都是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做到的。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对不喜欢的人恶语相向、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将不幸落入自己手中的飞蛾随随便便就捏死、毫无原因地去践踏路边的小草……这些,都是不礼貌的做法,而所谓的教养,也就是要学会除掉这些不好的行为吧。
点评:
这两位妈妈都很有见地,对礼貌的理解非常深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多重需要,如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些需要促使人类不断产生生活的动力。对孩子和父母来讲,懂礼貌讲礼仪就是培养孩子懂得尊重、懂得爱,“爱”和“尊重”能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每个人对亲密感觉的需要。孩子礼貌得体的行为举止,在满足了他人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需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具体的礼貌和礼仪给予他尊重和爱,孩子也自然会学会并运用。
方法篇
妈妈何爱晖
给爱模仿的孩子一个榜样
孩子都是喜欢模仿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孩子有礼貌,你不一定要给他讲很多道理,首先自己要做好。如果小家伙常常看到你向别人表达感激,我想他也就自然而然地那么去做了。为了提醒4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谢谢”,我和孩子一起想出了一个方法。女儿忘了说的时候,我就轻轻拍拍他的肩膀。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需要提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耍点花招,让他轻松就范
不过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能要求他一直自觉,所以还是要经常“耍点花招”让他轻松就范。比如,大人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孩子却并没意识到感激,我不会生硬地要求他说“谢谢”,而是很具体清楚地向孩子列举出,别人到底都为他做了些什么,在语气中自然流露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孩子也就很自然地领会了。
鼓励法很有效
我以前经常会直接说“不要这样”“这样不好”等等,后来发现用正面说法更好。比如看到孩子说:“奶奶,帮我倒杯水好吗?”我会立刻表扬他“你刚才讲话真有礼貌”;看到别的小朋友很有礼貌,我会马上表扬那个小朋友,鼓励孩子向他学习。
妈妈冯祯艳
“悄悄话”,魅力大
最近我发现女儿特别爱插嘴,每次我和亲友、熟人说话的时候,她总爱在旁边乱搭话。我告诉她: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道理讲了一箩筐,女儿答应得也爽快,可实际行动上却依旧我行我素、屡教屡犯。
前天晚上,同事来和我商量事情,女儿在一旁又忍不住频频插嘴,“别吵,妈妈和阿姨在谈很重要的事情!”我很恼火地警告她。“你们想说话就说话,我想说话就不让说……”女儿觉得很委屈,眼睛里溢满了泪水。她的话确实也有道理。于是,我忍住火气,在她耳边轻轻地说:“妈妈现在要和阿姨说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话必须要对妈妈说,就拉拉妈妈的衣角,然后再悄悄地告诉妈妈好吗?”也许是女儿认识到我们讨论的事情很重要,她点点头回自己的卧室去玩了。
大约10分钟后,女儿跑过来拉拉我的衣角在我耳边轻语:“妈妈,我要喝水!”“真懂事!”对于女儿的改变,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庆幸自己能够用理智来对待她。
从那以后,当我与人交谈时,女儿总能默默配合。没事就自己玩玩,有事就来拉拉我的衣角并在我耳边轻轻低语。当我得知她的需求后,也立即给予回应。在这样的默契中,女儿很快就改掉了爱插嘴的毛病!
想不到大大的道理还不如小小的技巧管用,看来教育孩子还真要多费点心思哦!
妈妈徐奕(旅居日本)
环境熏陶很重要
在女儿的礼仪教育方面,我没刻意教导。在日本这样一个保留着浓厚礼数的国家里成长起来的女儿,不用教,就自然而然学会了一大堆礼貌功夫。
有一回,在一家高级的日本料理店,我和老公酒足饭饱后喝茶聊天,女儿已经将桌上的毛巾一条条整整齐齐地折叠起来,放在盛手巾的托盘里。服务员来撤盘时,女儿恭敬地将她折好的小毛巾递给人家。“你折的吗?谢谢你啊。”“是我折的,我是帮你们折东西的人呀。”女儿自豪地刚说完,又加了一句,“谢谢你们的饭菜。”我惊讶于女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能说会道。
第二天,女儿在游泳馆经过一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身边时,竟特意回过头,向清洁工鞠了个躬:“阿姨,谢谢你了。”我和清洁工都吃了一惊,那个有些上了年纪的清洁工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一个傍晚,我将饭菜摆在了桌上,正在桌子底下专心搭积木的女儿,抬头望了一眼满桌的饭菜,立即对我说:“妈妈做的饭看上去好好吃啊,你等我一下啊,我收拾好积木就来。”一句话说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女儿在她小小的世界里,留意着身边的一切。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又直白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情,这应该是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累积起来的礼仪行为吧。
点评: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如何将礼仪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争做文明礼仪生,培养礼仪教育的意识
幼儿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幼儿园可以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定礼仪目标,确立指导策略。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宝宝身穿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口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灿烂的笑脸,不仅给担任礼仪宝宝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舒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晨间活动,促进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
晨间谈话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还是幼儿和教师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好机会。晨检时,幼儿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也在这些不经意的问候和微笑中得以渗透。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地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地向老师行问候礼,此班与彼班的幼儿也能愉快地互致问候。
三、通过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
在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在故事《小熊请客》中,老师引导幼儿,当小熊请好朋友分享食物时,朋友们要对小熊说“谢谢”,小熊要说“不客气”。这样幼儿就在轻松的表演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礼仪知识。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趣,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就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等。在角色游戏中,创设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使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
四、创设丰富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大厅的墙面贴上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在班级墙面环境中,开设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内容:故事、儿歌、图画,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作品。另外,还可以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如“孔融让梨”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感受角色榜样的引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声传达文明礼仪的精髓内涵。
五、培养孩子礼仪必须从家长做起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
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每组选出一位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课余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的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时,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在家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第一个,他会感恩。第二个,会让孩子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
三、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我希望我能带给孩子们全部的人性和人生的真实面。”
看过您的书,觉得非常感动,感觉到您是一位体贴而温柔的妈妈。但是台湾的媒体形容您铁血又温柔,不知道这种铁血体现在哪里?
谢淑美:很多人看我的文章,会认为我是一个完全温柔的妈妈。但其实,我也会骂女儿(笑)。若说铁血,我想大约是因为,除了教孩子善良、温柔的部分,我还会带孩子去看到现实的一面。台湾的妈妈比较温柔,所以她们容易完全希望带领孩子去看美好的未来。但其实,生活也有不美好,我希望我能带给孩子们人性和人生的真实面。所以,在她们很小的时候,我就会跟她们一起讨论,然后适度地在她们面前表达:这个世界上并不全部都是好人。否则,当有一天遇到坏人的时候,孩子会分辨不出哪些是坏人,也就是说,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我觉得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您会如何和孩子谈论不美好呢?
谢淑美:我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带领她们认识这个世界。我的方法就是在书上可以看到的那个样子,耐心地和孩子讲话,引导她们去思考,所以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我是比较温和的人。事实上,我在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会告诉她们这个世界真实的状况,所以我不太认为自己是一个温柔的妈妈。
她们两个可能比一般同龄的孩子稍早熟一点,可能正是因为我会告诉她们这些现实的东西。教育不能完全一边倒。太倾向于美好教育,有的时候,小孩子会脱离现实,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我觉得,那样的教育是有欠缺的。人有善的,也有恶的;有开心的时候,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人生有欢笑,也会有哭泣。这些东西都是很真实、很正常的。无论正面的、负面的事情,都要拿来和孩子讨论,因为这才是人生的全部。
谢淑美(Carol)
台湾奥林文化&大颖文化社长、总编辑,著名童书出版人。著有《豆芽·不上安亲班》《蝴蝶·走走看看:关于孩子的生活、教育与学习》《孩子,我留什么给你》。
教孩子“自我安慰”的妈妈
“从一出生,孩子们就免不了要不断经历失去。让孩子从小拥有抚慰自己的能力,当他未来面对失去的时候,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
作为出版人,您向孩子和家长推荐了很多图画书,说到不美好,你会推荐一些关于“死亡”、“恐惧”内容的书吗?家长在给孩子讲这些故事的时候需要额外解释一些什么吗?
谢淑美:我们做过很多有关死亡之类话题的书。死亡这个议题在我们华人社会里好像是比较忌讳的。我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样,但总之,给人一种负面的、悲伤的感觉。我不会一开始就跟孩子谈死亡。可是你要知道,从孩子一出生,就免不了要不断经历失去。我通常都会跟父母们讲,也许你不清楚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你也不知道怎样跟孩子讲。但是你可以找到一个简化的场景,比如说小孩子的玩具,很可能搞丢了,一直都找不回来,这其实就是失去。死亡也同样蕴涵这样的意思,一个人,离开我们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比如说丢掉玩具的场景开始,教孩子处理面对失去的情绪。
我的女儿豆芽,小的时候丢过一个小熊包包,怎么找都找不回来,她和大部分小孩子一样:大哭、悲伤、暴躁。这个时候,我就会跟她讨论,我问她:“小熊去哪里了呢?”然后她回答我:“我也不知道。”我会说:“也许它碰到自己的妈妈,跟妈妈回去了呢。你想,如果你离开我,我也一样会很难过,如果有一天,你再碰到我,我会很高兴你回来。”
这是豆芽大概两三岁时候的事情。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在糊弄小孩。可是我觉得,她还那么小,不能给她太大的压力。每当我们爱的人过世,我们会想办法安慰自己:他到了另外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后有一天,我们还会在那个世界再团聚。大人的这种自我安慰,就是在帮助自己调适悲伤。对小孩子来讲,其实也差不多。可以跟他谈这种可能,让他找到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安慰自己。让孩子从小就拥有这种安慰自己的能力,当他面对失去的时候,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你瞧,虽然死亡是一件看起来很严肃、很沉重的事情,可是当我们把它转化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失去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面。
做有“原则”的妈妈
“做有原则的妈妈,这一点很简单,那就是说话算数。除此之外,又是一个有趣的妈妈,可以教给孩子很多有趣的东西。”
您平时对孩子们严格吗?
谢淑美:我对孩子是有一定要求的,无论做什么,我会希望她们可以拿出念书的态度,就好像我们成年人做事情、工作时的态度一样。每个人的能力差距始终都不会太大,除非你特别用心,那样确实会促使你和别人分出高下,但通常到最后,决定结果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我不要求她们的分数,可是我要求她们要有一个态度。她们会知道我的要求不是说说而已。
我觉得,很多妈妈会用吓唬的方式,说一些无意义的话。我觉得最无聊的就是:“你再不怎么样,我就把你赶出去。”可是,你真的会把他赶出去吗?不会。无论他再怎么样,你也不可能把他赶出去。于是,你就讲了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也许第一次他会害怕,可是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孩子就会知道,那根本就是无意义的、吓唬他的话!以后你再说什么,他就不再会听你的,因为他觉得你根本不可能这样做。于是,妈妈的话通通都没有用了。那个时候,你会觉得,我是不是要变得更凶才比较有效?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妈妈的坚持。
作为妈妈,需要表现得强势?
谢淑美:其实也并不是,比起强势,我觉得更需要做到的是诚实面对自己。不会因为我是你妈妈,所以我就不可以在你面前丢脸。我也会告诉女儿我的害怕、担心,我哪里不会、哪里不敢……可是在有关原则的瞬间,妈妈一定要坚持。
在家庭里面,做有原则的妈妈,很简单,那就是说话算数。除此之外,又是一个有趣的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们很多有趣的东西。孩子觉得你是一个有原则的妈妈,就不会跟你打马虎眼,又觉得你是一个有趣的妈妈,就会愿意跟你分享他碰到的好玩的事情。
给孩子“示范为人处世”的妈妈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我们的处事态度。”
和从前相比,今天的我们能接收到更多的信息,社会似乎不再单纯,媒体也将很多不公表现在大众面前。在无法回避的当下,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又该如何将平等、公正这样的抽象概念教给孩子呢?
谢淑美:之前我和孩子们也谈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教育方式光用谈是不够的,一定要以身作则。生活里面常常都有机会表现出我们的处事态度。
比如说我们住的地方有管理员,负责收发信件等事情,有一些住户会对管理员说话不礼貌。这时候,我们要教孩子平等,就会告诉他,你不能仗着职业、家庭背景这样的条件对人不礼貌。然而如果当你见到管理员的时候就是一副置之不理或者不礼貌的样子,那么你再教孩子什么是平等,统统都是没有用的。他会观察你的表现,会学你的样子。至于你教过的那些懂礼貌的教条,很容易就忘记了。所以,我会觉得这些东西,其实都不用讲,而是自己做给孩子们看。事实上,见到管理员,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有的时候天冷了,在家里煮汤的时候,我也会让豆芽端一碗去给他们。我觉得类似这样的事情,自己在做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在旁边看着的,看到了,也就学会了。凡是我们希望教给孩子的,希望他将来可以这样做的,就做给他看。如果不做,他永远也学不会。
所以,其实讲不讲都不重要,关键是做给孩子看。
做“未来态”的妈妈
“谁知道未来的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所以,要有自己的节奏。”
“比较”似乎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最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的孩子,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谢淑美:关于卓越的话题有很多。确实,很多东西都是相对的,但如果你永远追求外在定义的样子,就会一直觉得很累。你再怎么不平凡,还是有人比你更优秀,你再怎样平凡,终究还是有人不及你。
比较的心理感受在于,你比不过别人,你就感觉到吃亏,如果比过了别人,你又会自大。所以爱比较的人,通常会是自大的人。事实上,你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也就是要试着了解自己,可以给自己一些期望,也可以跟自己讲,我今年要比去年更好,我希望我将来可以怎样。这是以自己为参照系,而不是拿外在的价值当做自己努力的目标。外在的东西,会变来变去,虚无缥缈。如果外在的环境一变,你就跟着变,那样就会转来转去,过得很辛苦。
况且,孩子要应对的是将来的社会,我们现在就让他们比,谁知道未来的社会又会变成了什么样?所以,要有自己的节奏,给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做“不犹豫”的妈妈
“只要你不犹豫,就可能节省很多的时间、精力,做很多事情,你的时间会多过你的想象。”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全职,您最想对全职妈妈说什么?
一、教孩子学会倾听
首先,我们人就需要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此外,我们还要让孩子们“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等。在这诸多的要求中,我仍然认为,练好交际能力,练好口语能力的前提是“听”。听,倾听,用心去听,以耳代眼用心观察。通过说话者的描述,来确认说话者内心的感受。倾听,需要学生静下来,耐心地听。如果对于某事物急不可耐,完全有可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上文而不知后文。倾听,是人与人交流中的重要环节。
会倾听的人往往愿意被人用心对待。而这些习惯并非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因此,我们在上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地放些小故事或者小音乐来训练同学们的听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口语课程是以训练听和概括为主的内容。我们在讲课之前先来几段学生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如:现在十分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音乐。我们在播放一小段音乐后,可以问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画片的音乐,这段音乐的歌词内容是什么。先以一些简单、常听的音乐片段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活跃的课堂气氛。接下来,便可以慢慢增加难度。课本里要求学生们听小猫钓鱼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放一小段故事让同学们概括。概括能力体现着一个人对故事的充分理解与复述能力。在此环节中,我们可以训练学生们长话短说,烦琐的内容挑重点说,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可以不必说。
此外,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让孩子学会边听边观察,留意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等。
二、训练表达能力
学会了倾听,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当然会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何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如何正确合理的表达呢?
在我看来,我们还是可以从模仿的角度来下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人物感情丰富的视频片段,让孩子们学着去模仿。模仿说话者的语气、动作以及神态。表达自己高兴的时候,笑着更能表现出那种欢快;道歉的时候,和善虚心的态度更能获得好感……接着,还需要情景的模拟。只有无限地模仿真实的场景,才能更有效地训练到学生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中,有《打电话》这么个情节设置:今天是你朋友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说到这儿,我们可以来设计几个步骤:第一,拿起话筒,拨号。第二,如果是大人接的电话,应该怎么说。第三,如何对你的朋友表示你的祝福。教师可邀请几个小朋友表演,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材里的知识也更有挑战力。第七册中,便多了“学会感谢”“学会赞美”等内容。表达能力的训练,肢体语言也是不能够忽视的。在人们对于解释某一事物有困难时,我们会动用我们的肢体语言,尤其是在与外国友人的交谈中。在《学会道歉》这一内容中,我们该怎么用我们的肢体语言表示我们的承认错误呢?大部分孩子会低着头,这是认错的一种表现。在我们讲述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没有肢体语言,当然,也不必过分夸张。
三、重视礼貌问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