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和儿子一起成长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和儿子一起成长

篇(1)

“随机教育”是杨文老师教育儿子的核心理念。她对儿子具体做什么不在乎,而是看重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让他终生受益的品质。我自己也这么认为,很多有益的经历,都会成为一个人一生难得的财富。

篇(2)

想想过去,朋友临时找人帮忙照看孩子,总会先想到他,都说他善良、懂事和助人为乐。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需要他有形无形的守候和看顾呢?那也是一处让我精神可以寄托和情感安放之所啊!平时只要知道他还在房间里,在这个家中,即使不说话,即便互不谋面,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踏实的感觉一样会让我幸福莫名,而这也正是让我好好活着的一个理由。儿子的许多优点,我都是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的,但在我的眼里,看到的多是他的缺点和毛病,这也许是许多像我一样望子成龙的父亲们都存在的问题吧,尽管孩子是所有做父亲们的骄傲。

在许多家长身上都有着一个通病,一方面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赞扬,另一方面心里却始终认为这远远不够,离他们的标准还相差甚远,而忘记了他们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身上也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或许就是这种既不现实、不客观,又充满矛盾的逻辑和错乱,让孩子们的心远离了我们。

儿子在许多方面都很像我,许是基因的作用,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从小到大都是游泳冠军,现在又以经商为生。儿子上中学后,就参加了校游泳队,不管功课多忙,课后三小时的训练和比赛从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到毕业。但他比我有主见,当年在选择大学志愿时,我听命于父母,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睿在报学校时,坚持只报自己认为是对的、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任伺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都不能改变动摇他的意志和坚持,就他连平时酷爱的生物也宁愿放弃。

在报考大学时,我千方百计地试图说服他,按照我的想法报学校,谁知睿对我采取了“阴奉阳违”的策略,不反驳、不抵触,甚至唯唯诺诺,但私下里却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和他所在中学的学生顾问提供给他的参考大学报考。真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他被第一志愿的大学录取了,才在他妈的一再追问下说出了实情,让我有如哑巴吃黄连,连亡羊补牢的机会也没有。当孩子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喜欢那个学校,爸爸又不懂美国,我又不想让他生气,就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

在只剩下一个月就要中学毕业时,睿提前完成了所有的考试。然后找了家基金公司做实习生,尽管这还算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他却做得非常认真,每天早出晚归,西装革履的很像个白领。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才答应让我每天送他上班,自己做地铁回家。而我的坚持是有目的的,因为只有如此,我才有机会和他独处。别小看只有不到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却让我有机会和儿子多些交流和在一起的时间。尽管我还不是很了解他,但我还是为他骄傲,因为他在许多方面都比我强,将来也一定会比我有出息。

中学的最后一个暑假快到了,我准备带他同国,除了看看老人,也让他多吃点好东西,多接触些故乡的风土人情,多了解国内的变化,多一些对故乡的亲近之意。说实话,我真的希望睿将来也能和我一样,爱我们的祖国。

带睿同国是我长期以来的愿望,父母都是年过八十高龄的老人,他们就这么一个孙子,又远在天涯海角,思念之情不言而喻。而睿上了大学后,时间就不再属于他自己的了。国外不像国内,学校一放假,学生们都利用假期外出打工,一方面可以勤工俭学,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我父母平时打电话时问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宝贝孙子。所以我决定利用孩子中学的最后一个暑假,让他们彼此之间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另外我也想让儿子借此机多接触些中国社会和风土人情,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做到前者并不难,本来儿子就非常懂事,又乖巧得很,但如果让他吃好玩好,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玩好,因为他小学一年级就出国了,儿时的玩伴几乎没有几个,即使有也很难联系得上,而我的圈子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但总不能让他整天都呆在家里吧,虽然奶奶在我们回国前就为他安装好了宽带网络,但如果把上网当成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天生活的全部内容,也太单调、乏味了。为此我很犯难,也多少有些愧疚。孩子大了,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而这次回国纯粹是按我的意愿安排的,如果依着他,一定会选择和他的那些死党们在一起,尽情地享受中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生活。

由于猪流感的原因,我们回国后的第一个星期,睿几乎没有出过门,严格遵守隔离一周的教条。在我自己的房子里老老实实地关了自己7天禁闭。每天除了上上网,就是睡觉。当然家里人事先为我们准备好了丰富的食品。到了第三天,我实在忍不住寂寞和天天靠熟食充饥的生活。如果我们真有病,我会自觉呆在家里,但是我们没有病啊,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我一半的假期生活真是不值得,于是我试图说服他和我一起去外面吃东西,但任凭我磨破嘴皮,他就是无动于衷,而且总是那句话:“要去,你自己去吧,我哪里也不去。”这就是美国教育出来的孩子,规矩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我以他老子的身份说了一箩筐的理由,还有那么多的诱惑,他居然不为所动。我真的有些不理解,这种无谓的坚持有必要吗?但他是站在道德的高端,我多少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同时又在内心深处,为他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而感到奠大的欣慰。

第七天过后他终于肯跟我出去了,于是我带着他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

我想借此让他多见见世面,更多地了解一下国内的人情世故和风土人情。我始终认为,这对他将来的发展和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会有一定帮助。令我吃惊的是那个腼腆,在我面前有些内向的睿,在任何社交场合上,总是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面对那些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十年,阅历丰富的叔叔阿姨们,那份不亢不卑的从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我似乎如梦初醒,同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原来我竟然完全不懂他,而且从来都固执地把他当成问题多多的孩子对待。孩子真的长大了,而我的思想却还停留在过去。我开始慢慢习惯,即使在陌生人面前,在陌生的环境下也不用刻意去照顾他,并注意倾听他事后对一些人和事的评价、看法。让我吃惊的是,在我的印象中,他根本就不懂中国国情,更不知世俗社会里面的是是非非,但他却能非常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一个人的品质和德行来。而且还能说得有理有据,条条是道。过去我总以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比较单纯,根本看不懂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我现在发现,我错了,无论在哪里,是非的尺子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在文明社会中,这与国家的属性(姓社还是姓资)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

后来他实在对我们谈论的事情不感兴趣,更看不惯国人习以为常的夸夸其谈和攀比心理,所以我再让他和我一起出席朋友聚会时,他总是借故推迟。我明白,他心里的天空比我们这些在世俗里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人的世界观干净得太多,有些甚至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我的一个发小,她生意做得如日中天,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睿安排这样那样的活动,如聚餐、看足球比赛、郊游等等。虽然这对我为睿设想的一切算不上锦上添花,但却是雪中送炭,让我少了许多遗憾,多了几分满足。我也曾要求睿多找阿姨的女儿玩,因为朋友的女儿和睿一样,是同年考取美国大学的,而且上幼儿园时,还曾在一起玩过。但儿子却说“如果我那样做,叔叔每次都要陪着我们,车接车送不说,还要安排我们吃饭,人家那么忙,我怎么好意思让别人丢下手中的工作不做,整天陪着我们玩呢?再说我这次回国也主要是为了爷爷奶奶,现在我的目的全达到了,你就不必再为我费心了。”

他的一番话,让我听后鼻子直发酸,也很惭愧,我没有照顾好他,他却反过来安慰我。想想从前我像他这么大时,心里只有自己,还受不得半点委屈,总觉得别人欠我什么,也很少替别人着想。即使现在,我的觉悟有时也还真不如孩子呢。

篇(3)

孩子临考前,也是我们做家长最忙的时候。忙完工作,忙家务,再叮嘱孩子准备好明天考试要带的一切和早点上床休息之类的话。每每此刻,睿总是“嗯”一声算是回答,说多就烦了。考试的当天还要起个大早,在美国这些校外考试一般都选在上午8点整开始。我做好平时睿爱吃的早餐后,再去叫醒他。看着他若无其事地吃东西,心里却想睿吃好了没有。临出门时再塞些零食在他的书包中,如巧克力什么的,让他考试中间休息时吃。

在他进入老场前,我本想再多嘱咐他几句,又怕会引起他紧张,只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目送着他迈着轻快脚步消失在考场大门里,我的心情却很难轻松下来,仿佛考试的是我而不是他。我默默地站在考场大门外,望着考场窗子里晃动的人影,心也随之起伏不定。在他考试的几个小时里,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直到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考场的大门前。

回家的路上,本想问问他考得如何,转头看到孩子一脸的疲倦,只好禁声,改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由于忙工作,常常把我们扔到家里不管不问。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真正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了。过去讲孝敬父母,而现在却是孝敬儿子,真可谓“孝子孝子,孝敬儿子”啊!

这里我要多嗦几句,在美国参加SAT和AC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美国的高中学制是4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4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所以在美国,凡是将来想申请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从跨入高中校门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门课开始,就拉开了“考”大学的序幕,一年可以考五六次,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与次数,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然后选择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绩来申请高校。美国高校录取学生根据是综合能力:考试分数(SAT、ACT等)、高中平时成绩、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即录取学生时,不仅看他们的学术能力和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的领导能力、写作能力、工作经验,他们是否参与过什么组织,有没有参与志愿工作、社区工作、艺术能力等等,是否具有一些未来可以使他们成为领导者的独特气质。美国高考为学生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考试细节,但是对学生的考核力度和考核范围变广了,成绩仅作参考。而不像中国高考学生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备考过程,历尽煎熬,结果简化了最后的考核和筛选过程:一考定终身。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教育模式就一定优越于中国的理念。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好过美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优势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在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很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他们总是试图说服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而且把平时学习成绩看得很重,时刻督促他们的孩子,考A,全A!这里有望子成龙的成分,更有移民所特有的不安全感带来的发愤图强的努力。

睿出国时不到八岁,个子还没我腰高,总爱怯生生地低着头。一张爱红的小脸蛋从未像其他孩子那样葵花般向着太阳张扬过。他很听话,一般来说,他是不会走出我或者老师为他“画地为牢”的圈子。过去,我每两周为他理一次发,总是让他脱得光光的,小屁股蛋紧贴在冰凉的椅子上,然后用理发专用的围巾在他瘦得像鸡脖子样的地方一围,然后在他露出的黑脑壳上开荒似地折腾起来。偶尔他也会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妥协的一定是他。我每次都理得很认真,不是为了儿子,是为自己的虚荣心,怕别人说我的手艺差。

上高中时,睿的个子仿佛一夜间在我唠叨他永远长不高的声音里蹿到了184cm。像声音开始变粗一样,他开始抗拒我,从此也不再对我唯唯诺诺。如果我的话不对他的心思,他会毫不客气地反驳我,而且我行我素。起初我很不习惯这种改变,首先是面子问题,曾经习惯于他的无条件服从,现在却要妥协了。我也曾冲他吼过,但没用,他依然故我。如果逼急了还会和我对吼,有时我们父子就像两头互不服气的狮子,僵持在那里。为此我真的很无奈,并郁闷了很久!

日子还得过下去,既然改变不了他,我就学着改变自己。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就像一贯听命于你的下属,有一天突然抗命不遵,而你又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妥协。为避免更大的难堪,维持岌岌可危的父子关系,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克制自己,也学会了得过且过。说实话我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过程,和自己对自己的一场革命。

儿子的头发已经有半年没有剪过了,我每次试图说服他,他就那么一句话“我喜欢!”对此,我总是无言以对,铩羽而归。我努力克制几乎冲出嘴边的怒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每当再次面对他的长发时,我都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挫折感。孩子大了,不能再用他小时候的方法对待他了,我虽然极不情愿,但又能怎样呢?他有选择的权力,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抗拒大人的管教,对与不对,我都会用自己心里的是非尺子去衡量,但每次当我有逆反行为、有悖上命的时候,换来的一定是或精神或肉体上的惩罚。就是这种不服软的倔强,让我吃了不少亏,尝到不少苦头。1990年我负气从机关下海,做起了国内最早一批敢吃螃蟹的个体户,沉浮在与时俱进和政策的灰色地带之间。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心从此自由了,一切言行由自己负责。每一份努力和牺牲都会换来相应的报酬和补偿,而最主要的是活得有尊严。

篇(4)

弹指一挥间,竟也教了二十几年学了,看着一拨一拨的孩子在我的呵护和辛勤的教育引导下,个个像丰腴的小鸟,离开我,飞向更高的蓝天,听到家长一声一声满意的谢谢,我心里充满着高兴。

有趣的是自1991年来到本园后,我一直是从小班、中班、大班这么有规律的循环着,从懵懵懂懂的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我和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长。孩子当我是妈妈,是好伙伴,我当他们是自己的孩子,好朋友。有时,我会为他们的淘气与无知而火冒三丈,有时我又为他们的可爱与单纯而暗自好笑,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处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就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本领一天一个变化,但是,如果我的心情不好,难免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变的凶巴巴的样子,他们会傻呆呆的不知所措,这就让我真正的理解了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

特别是当接受小班时,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做一个幼儿教师的辛苦,也体会到一位位家长的期望,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天真可爱的眼神,听到孩子们高一声,低一声的哭声,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知道我要做的很多很多,我所要付出的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当然付出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肯定会碰到许多不顺心的事。

“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看到刘文卓睁着两只大眼睛眼泪汪汪的看着我的时候,我的心就软了,真想再原谅他,因为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但是我还是转身进了活动室,他随后跟在我的身后,边哭边向我求饶,他每次犯错误,不管大错还是小错,他总会在我没开口之前,先采用这样的求饶战术,很“诚恳”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一转身就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今天,有几个孩子跑来说:“老师,刘文卓抢葛文泰的牌了”。听到这个告状声,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上一节课,他拽前面女小朋友的辫子,下课后,我刚批评过他,他也是这样保证改了,可是……

好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怎样帮他改掉这些坏毛病,偶然间,我看见刘文卓和葛文泰几个孩子在外面开心的玩着,从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来看,他们早就忘记了前几天的事,看到这个情景,我忽然明白了一些,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重要的是大人如何的去正确引导和帮助,我后悔对待他所犯的错误显得过于严肃了。

那天,我拉着他的手,摸着他的小脑袋和他聊天,闲谈中,我问他为什么枪别人的东西?如果别人枪你的东西你高兴吗?怎样就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我们真诚的交谈着。

后来很少看到他泪汪汪的求饶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人人都说,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实,现在社会发展的很快,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我也有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抱怨心理:“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家长素质太低”等等,如果经常心怀一股怨气和带着过一天是一天的状态去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能力的发挥和教学质量,还对幼儿和老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只有自己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心态,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用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真诚的接纳和宽容每一个孩子,其实,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孩子也会给老师本身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篇(5)

陈鲁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山东的乡村度过的,虽然她的父母都是知名大学毕业,来自大城市上海,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几乎所有成年人对于子女的教育都实在是无心顾及。陈鲁说自己的童年与同龄人大体相似,放养,漫山遍野地跑,接触大自然很多,无忧且快乐。1988年,陈鲁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继续在学校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语言学里有一个分支是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陈鲁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那个年代,一个学者要更换自己的专业在国内很难实现,而美国的心理学专业总是乐于接收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陈鲁于是专程赴美学习心理学,5年完成全部课程,于1998年获得纽约大学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36岁的陈鲁博士已经在纽约市立大学任教4年,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近10年,周围很多美国夫妇都流行不生小孩,丁克着或者领养着,同样过得很快乐,陈鲁也开始考虑,自己是应该效法这些夫妇,还是应该生一个属于自己和丈夫大卫的孩子。

由于夫妇俩都是心理学家,来往的圈子里有不少都是心理咨询师。有一次陈鲁向一个心理医生敞开心扉的时候聊到要孩子的意义,那个医生说:“意义在于亲自观察和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这句话对陈鲁的触动很大,虽然此前她作为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常常会和孩子们打交道,观察他们的行为,研究他们的心理,但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更为打动陈鲁,让她终于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母亲的,是让现在的陈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段经历:当时,陈鲁在纽约追踪研究刚从中国移民美国的儿童,有一次陈鲁见到一个刚刚从武汉到纽约的6岁小女孩,像很多新移民,女孩因为听不懂老师说什么,身边没有熟悉的小朋友,所以很怕上学,一家三口睡在一张铺在地上的床垫上,条件很苦。但是,当陈鲁问小女孩喜不喜欢美国的时候,小女孩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因为美国有爸爸妈妈!”那一刻,陈鲁真正领悟到了孩子的含义: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会不讲任何条件,只认准跟定了你,那就是你的孩子。

分享从育儿日记开始

2002年,陈鲁生下女儿莉莉。

作为一个学者的陈鲁坚持写育儿日记,记录下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一个妈妈,陈鲁发现,即使已经研究儿童心理10年,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智力和情感,还是不断带给她惊喜。

在女儿1岁到3岁之间,作为学者的陈鲁想在孩子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详细记录下如何同时学到中文和英文,她遵循规范的研究程序,准确及时地每天记录下女儿说的新词新句,不光一字不差,还记录下她是和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作为妈妈的陈鲁,偶尔回过头去翻阅这些日记时发现,日记里面充满了一个两三岁孩子与大人的交流。

在女儿3岁以后,随着孩子和大人交流的内容越来越广和深,陈鲁常常被这种交流的力量震撼。每天晚上,趁莉莉睡觉之后的一点空闲,陈鲁都会把交流双方的对话以及前因后果一字不差地写下来。有时候,她怕等到晚上睡觉前忘记,甚至在交流的当时,随手抓来皱巴巴的餐巾纸或者报纸、火车票等一切能找到的小纸头,用尽量不让孩子注意的方式把对话记录下来。

亲友是陈鲁育儿日记的第一读者。陈鲁的妹妹也是一名母亲,看了陈鲁的育儿日记之后深受启发,主动请缨把日记手稿输入电脑,并且鼓励陈鲁把育儿日记与更多的妈妈们分享。在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鼓励下,陈鲁渐渐认识到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用现代心理学分析重新组织结构,更将多年来儿童心理研究的宝贵案例添加其中,最后,一本私人育儿日记逐渐变成了一本对孩子未来真正负责的实用育儿经《0-6岁A+育儿法》。

和孩子相处丰富和完善了自我

莉莉两三岁时,陈鲁不止一次刚在一个会议上穿着正装对着听众侃侃而谈,一回家便马上被孩子要求乖乖地趴在地上东嗅嗅、西闻闻,外加几声狗叫。开始时,这种反差让作为学者的陈鲁自己也觉得怪怪的,但几次之后就尝到了甜头,这种生活多丰富啊,多层次分明、有张有弛啊。也就是在和莉莉的相处中,陈鲁得出了一个结论:和孩子成年累月的玩耍中,受益的绝不只是孩子,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世界和心灵。

家长也是人,家长有时会很累,会受伤害,会不小心犯错误,会在感情上迷茫。这些事很多都和孩子无关,可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情绪,会看到家长似乎无缘无故发火、发呆、不理睬自己、心不在焉、说话出尔反尔。如果这时家长不解释自己的心境,孩子会误解:她不爱我了?她觉得我很讨厌,我肯定做错了什么。家长有时会被孩子弄得很烦心,甚至气得要疯掉,对孩子感到失望,这种时候,如果家长选择拐弯抹角、冷嘲热讽或者关门憋气,孩子会在猜测、郁闷、恐惧中浪费很多时间,并永远没有机会了解到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父母也是人,也有人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我的行为会影响他们。为了避免误解造成的种种感情纠结,家长要及时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解释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和想法。家长的这种沟通努力,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可以说出来,说出来时的态度方法可以是正面的,说出来后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对于成年人自己的性格朝正面方向完善,也相当有意义。

换言之,育儿的同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找到更为丰富和完善的自我,这就是陈鲁的经验。

Q&A

孩子要必备6种心理能力

Q=《成都女报》A=陈鲁

Q:现在育儿、家教方面的书很多,大部分都是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比如孩子上了某个名牌大学了,妈妈写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过程。您的育儿方法和她们的有什么不同呢?

A:我也经常遇到家长问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但孩子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就像人与人之间比人和其他动物长得更像一样。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的是规律,告诉我们一种趋势,这是大多数儿童都遵循的。如果儿童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儿童心理学研究就不存在了。对于孩子,家长应该既承认扎实、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用这个总体规律作为育儿的指导,也要了解具体的环境会造成某些孩子偏离这个规律,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待。

Q:简言之,“0~6岁A+育儿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呢?

篇(6)

在我面前的是一群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对幼儿园有着好奇和陌生,正如我一样。我们彼此迎接着对方的到来。新学期的前几天,孩子们对幼儿园有着诸多的不适应,他们用哭来宣泄他们的情感。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孩子们玩,吸引他们的注意;用双臂来拥抱他们,擦去他们腮边的泪水;不断的点头回答他们:宝宝吃完午饭睡一觉,醒了以后玩一会爸爸妈妈就来接了。“用话语给他们安慰。当傍晚孩子一个一个接走,关上教室门才发觉,手臂有酸胀的感觉,喉咙不太舒服,一股疲惫感涌了上了。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和孩子一整天我不觉得累,孩子走了反而觉得累呢?一段时间以后,我找到了答案:孩子们是一群幼苗,在我的注视和影响下成长;我的教育生涯也像一棵幼苗,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听音乐。孩子们很喜欢听着钢琴声一起唱歌,听着音乐一起做动作。看着他们点头拍手若有其事的唱歌;伸胳膊伸腿跳着自己的舞蹈,才知道他们是这么喜欢音乐,音乐让他们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才知道音乐是他们的摇篮。出于孩子们的热爱和自己的喜好,我和孩子们一起做着和音乐有关的事:晨间活动时在教室放着世界名曲,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游戏中一起拍手打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饭前饭后放着悠扬的音乐,用耳朵仔细聆听;活动时随着音乐一起快乐的舞蹈或进行表演……虽然知道这些事情我做的是对的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但我还不能将这些事情系统的组织起来,希望孩子们能够支持我的探索。

数学活动中的闲暇。数学活动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是严谨的。尽量让每个孩子有一份学具,给他们平等的机会锻炼。当孩子们一起体验或评价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边的小朋友在操作那边的小朋友在说话,那边的小朋友在操作时这边的小朋友又在说话,显得整个活动有些杂乱。分析原因:孩子没有错!不是他们不想听老师说话,而是老师不和他们说话,让他们有了一段无事可干的时间。问题出在活动结构上,有必要调整整个活动的设计,尽量的面向全体孩子,让每个孩子看待老师的眼睛听到老师说话。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体、智、德、美、劳,学习成长;我也在活动中成长,学习如何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如何对活动进行反思。

家园联系本。星期五要让坐接送车的孩子将家园联系本带回家,在写联系本是发觉有两个孩子的情况我不了解,脑子里浮现出他们的形象却不知道写什么。原来在无形中我忽略了某些孩子。这些孩子属于懂事、平凡的一类,不会以调皮来吸引你的注意,也不会以机智来吸引你的目光。平时自己玩耍或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少和小朋友打架。在你批评的对象中很少有他们的名字,在你表扬的对象中他们也不会频繁的出现。这是一类差点被我忽视的孩子,但是他们在班级中却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很庆幸!我可以及时纠正!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关心孩子的每一天,积极的和家长沟通,更深入的了解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听故事入睡。孩子们在家习惯了有大人陪,有玩具有依恋物,在幼儿园午睡有着诸多的不习惯,没大人陪,没依恋物,因此在睡觉时有的孩子哭闹着要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偶尔给他们讲了个故事,发现孩子们马上就没有声音了,注意力很集中的听我讲故事,吵闹的房间一下子安静下来。听完故事孩子么南京了许多,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第一次给孩子们讲故事效果就这么明显,可见这是个让孩子安静入睡得好办法,逼近能使他们的心情平静下来,还能够丰富孩子的经验和语言表达。这个小小的发现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是自然人,在幼儿园阶段慢慢学习作社会人,慢慢学习懂规矩遵守规则。我是孩子的引路人,应哟你记得方式引导他们,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游戏化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在游戏和故事中成长。而不是用消极的方式呵斥孩子,如,午睡时摆放鞋子跟孩子说:鞋子也要睡觉了,赶快把他们藏到床底下,让他和你一起睡觉;排队时和孩子一起开火车……

犯错。在自由游戏时,小远跑过来跟我说他没有玩具。小远是个月份很小的孩子,很天真也很调皮。我让他自己去找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当我再注意到小远时,他在和小朋友抢玩具我没有立刻阻止他们,适当的争吵有利于孩子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只见小远生气地把玩具扔远了。过了不久又见小远在抢小朋友玩具了,心里顿时有些生气:老师的话到底有没有听,怎么三番五次和小朋友抢玩具。走过去教导了一番,把玩具给了另一个小朋友,小远一声不响的站在那里,脸红红的。转身的刹那我忽然意识到小远抢玩具是因为她找不到玩具,是材料投放不够不是故意要抢。认真的解读了这份错误,我不再埋怨小

篇(7)

在牛童成长的过程中,牛爸爸给他建立了详细的“成长档案”。牛爸爸认真地把儿子每天的起居、学习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然后每周考评一次,而牛童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比如衣服了、文具了,包括零花钱,都根据这个档案的考评分数来确定。随着儿子一天天成长,牛爸爸的“成长档案”一张一张地翻过去,一尺一尺地累积起来,一个父亲深沉的爱就凝聚在这份档案里。

牛群小时候家教比较严,所以他一直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有时候牛童闯了祸,火冒三丈的牛爸爸忍不住会对儿子“拳脚相加”,但这对于新时代的新少年牛童却并不合适,小牛童甚至搬出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来拒绝父亲的“暴力”。终于,在牛童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子俩达成了一份“君子协定”,这份协定除了关于“拳脚”的约定。还有关于牛童“独立”的协定。父子俩在进行了一番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之后,约定如下:父亲再不打儿子,儿子也决心自觉自律。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儿子现在并且以后都不依靠父亲的光环成长,儿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

在牛爸爸严格实施的“训牛”计划中,牛童终于一天天长大,他学会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就连考中学之前,父子俩的对话都一样的不近人情,牛爸爸对牛儿子说:“不管你考到哪儿,就算是普通中学,你也得上。我一点也不会帮助你。”

经历了训牛计划和君子协定之后,牛童越来越努力,在全国的数学、作文以及计算机操作竞赛中,他都拿过一等奖。作为名人的儿子,牛童也接受过记者的采访,曾经有记者问牛童:“你将来想干什么?”牛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计算机专家。”记者接着问:“也像你爸爸一样有名吗?”牛童踌躇满志地说:“甚至比他还要有名!”

如今,牛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父子俩成了人生路上一对相互支持的好朋友,多年的父子成兄弟这句老话,在牛爸爸和牛儿子身上终于实现了。而牛爸爸的“训牛”计划终于暂告一段落,因为牛儿子已经成材了。

杨澜教子: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法

作为董事长、主持人、记者、商界名流……杨澜的忙碌可想而知。有人说,女强人的家庭十之八九不幸福,杨澜却是女强人中的那个特例,她不仅幸福,而且很幸福。这是因为,在她的世界里,事业固然重要,然而做一个好妻子却更为重要,而做孩子的好母亲,则是女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杨澜给自己的一双儿女起了代号,提起他们,杨澜总是笑眯眯地昵称他们为无(吴)所畏,无(吴)所惧。杨澜的周末和大多数母亲相似,和儿子女儿一起玩,有时候陪他们趴在地板上搭积木、玩拼图,有时候带着一双儿女出去散步,陪他们打闹,还有的时候会给儿女讲故事,陪他们一起看电影。儿女们的稚言稚语,小孩子特有的有趣可笑的词语搭配,让她倍感做母亲的乐趣;和儿女一起看动画片时肆无忌惮地笑闹,更是让她幸福不已。杨澜很喜欢和儿女一起成长的过程,在她眼里,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光,才是她最愉快最幸福的时刻。

杨澜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什么神童。在她看来,对孩子来说,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读公立学校,有很多自己同龄的朋友,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自由长大。杨澜和别的家长完全不一样,她从来没给儿子和女儿请过一次家教,也从不请老师给儿女做任何校内功课的额外辅导,甚至根本就不要求儿子和女儿要在班里、学校里拿第一。她唯一给两个孩子安排的补习班就是学习中国书法,她希望中国民族的文化,能够渗透到孩子们的血液里。

有了这样宽松的环境,杨澜的一双儿女生活得非常轻松非常快乐。只要杨澜不出差,她每天都会陪9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一起看卡通、做游戏、学古文。尽管杨澜的英语很棒,但是她从没有刻意要求儿女学习过英语。她是要和儿女一起成长的,她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她甚至把很多时间花在自己并不特别擅长的体育运动上,陪孩子一起滑冰,一起去体育场,一起学打网球。有一次和女儿滑冰时,杨澜不小心摔坏了尾椎骨,可还是不肯放弃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养好了伤,又继续拉着女儿奔向运动场。正因为杨澜和儿女们一起成长,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她。杨澜也以孩子们为荣。在杨澜的办公室里,挂的就是儿子画的画,她宁可不挂张大千的画,也一定要挂儿子的画,这是她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她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

杨澜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低:学习只要尽力就行,90分就够,不用考100分;应该出去玩,出去锻炼去;而遇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时,要知道反抗。当儿子被大孩子欺负了,哭着回家时,杨澜就严厉地对儿子说,回去,让他们给你道歉。杨澜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孩子们保持健康的心态。

郑渊洁教子:放弃学校,自编教材,为儿子办一个“童话”学校

郑渊洁,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就是这样一个无冕的“童话大王”,在教子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子童话,那就是把儿子从学校里接回来,自己给儿子写童话教材,自己为儿子创办一所“童话”学校。

当然,最初的时候,郑渊洁并没有想自己给儿子写教材办学校,毕竟北京的学校多得很,而且很多口碑还都很好,所以在儿子亚旗7岁时,郑渊洁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分析,终于给儿子选定了北京一所重点小学。最初,亚旗还是很快乐的,和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常常放学回家以后,还和同学打电话聊天。可就是这些聊天,让郑渊洁看出了端倪。有一次,儿子在电话里愤愤然和同学谈论老师让一个同学“吃屎”,郑渊洁立即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就把亚旗拉过来仔细询问。原来亚旗班里有个同学迟到了,老师就当着他们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把那个同学的文具盒摔到地上,还骂那个同学吃屎都吃不到热乎的,吓得全班同学大气都不敢出。听到这件事,郑渊洁的内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不满,老师怎么可以用这种语言侮辱学生呢?没想到儿子亚旗却说父亲大惊小怪,更狠的老师多的是。郑渊洁由此开始担忧:在这样的环境里,儿子这张由他悉心呵护的白纸会被涂上怎样的颜色?儿子的心理会健康吗?

篇(8)

3、儿子,祝你生日快乐!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最棒的,妈妈祝愿你学业有成,爱情甜蜜,健康快乐!宝贝,我们爱你!世界会因你而精彩,我们会因你而自豪!

4、儿子,又长了一岁,愿你的生日充满欢快,事事顺得朝前迈!

篇(9)

【正文】大家知道,培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每个家长人生的成长过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的家长更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青春期是心里长草的年龄,漫山遍野生机勃勃,唯独没有学习的那棵草,但这是人生的一段经历,心理学家说这是惊涛骇浪,暴风骤雨。所以父母的秘诀是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抓大放小,才能引导孩子。【1】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变化,这本来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忙于工作、有的忙于娱乐……,不同程度的忽略的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和成长的需要,往往要等孩子出现了青春期问题的时候才不知所措,常常是责骂孩子变坏了、不知好歹了、不可理喻了、大逆不道了、不可救药了……,大大伤害了我们这些青春期最最需要关爱的孩子,我真的认为好多时候是家长不懂孩子,是最最亲近的家长在伤害着我们最最需要帮助的孩子。

请先看看真实的个案吧。

【真实个案1】: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家人刚吃过年饭,正热闹的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突然,电话响个不停,我想全家都在,是谁在想我呢?可能是好朋友或老同学吧,但没想到又是她-----王欣,初2、3班的,她一说话就很理直气壮的说“老师,你帮我评评理吧——老爸老妈也太不讲信用了,我真的不想再回那个家了……”,话还没有说两句,就委屈的直哭……后来,我等她哭诉了好几分钟,也附和着说真的是她父母不讲信用,为什么说好了要带自己出去看人民大礼堂大年三十夜的除夕放烟花爆竹,却只顾着大人们在一起玩牌……

我在想:为什么父母大人就可以说话不算话呢?那孩子们该效仿谁呢?

【真实个案2】:去年9月10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闷闷不乐的初三男生小明,他低着头,递给我一封信,就头也不抬的匆匆离去,当时因为有另外一个女生在和我哭着谈心,过了一会我才打开信看,顿时把我吓慌了,他说他真舍不得离开我,他要永远离开这个不值得他留念的世界,永远离开他最最害怕的家,最最憎恨的父母……他们(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为什么只向我要分分分?为什么只顾他们的钱钱钱?为什么他们可以天天肆无忌惮的吵吵打打,不分白天黑夜的闹着离婚离婚离婚?……为什么他们不痛快就可以莫名其妙的对我进行“混合双打”?!……我真的受不了了!受不了了! 这封信看得我真的好痛心、好震惊:我们为人父母的真的可以这样当家长吗?!

然而,最近我在网上看见这样一个帖子【2】,真的再一次触动了我的心。

有位家长这样写到:“陪伴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让我无限享受——记儿子的三年初中生活——陪伴孩子渐渐成长的過程过程有苦也有乐,感谢孩子,使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感谢孩子,让我透过他的眼看到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儿子虽然偶有顽劣的表现,但是大多时候,却是那么善良、细心、乐观、快乐。感到惭愧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却不得不接受儿子给我们开出的一张张考卷和难题,每每战战兢兢地应对考验的那一刻,我们便深感自身的不足,我们除了不不断学习和反省,似乎别无选择。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并且无限享受这样的过程”。

我在想,要是我们的家长都能够像那位家长这样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孩子该多么的健康幸福呀。

事实上,我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小时候,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看不起家里的大人了。原来的乖孩子却变得对父母不屑一顾,特别是孩子上初中后,原来听话懂事的孩子现在居然学会顶嘴了,说谎了,更严重的离家出走或者以死来威胁家长。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和同事们探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问题的根源又哪里呢?

近十余年来,经过在不同年级家长会上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这里。因为,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生理上、心理上都已经发生变化了,然而我们的家长却仍然以老眼光、旧观念和老一套的办法与教育态度,试图去严加管教、说服他们,这样,冲突就自然不可避免了!

那么,该如何去解决家长与进入青春期的这些孩子的矛盾与冲突呢?我认为这时家长就特别需要与青春期的孩子一同成长。

或许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是意识到了不知道如何去做,那我们当代的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去与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尝试与青春期的孩子一同成长。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与青春期孩子同步成长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突破性的加强和改善,单靠学校教育独木支撑、悉数承包教育全责,是根本无法完成全面育人大任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们要有和孩子一同成长的意识,必须与青春期孩子同步成长,更新家庭教育观。

1、在培养孩子目标上,从“成家立业”转变为“为国教子”的观念。不少父母把子女看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仍受着“光宗耀祖”、“养儿防老”等意识的影响,因而往往忽视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忽视培养孩子爱党爱国,立志献身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有远见的家长,应多为子女的事业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去教育孩子。为此,我们学校编著了家长版《心灵之桥》心理健康校本教材,专门介绍“为国教子”的家庭观念。这是优秀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必修之课。

2、在指导思想上,从“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家庭、社会、学校 “同步合力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社会活动的起点,这三者组成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家长必须改变认为孩子上学了,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这种教育孩子单纯是学校的事的观念,无疑是十分错误而有害的。这是现代家长必须急切转变的观念。

3、在教育内容上,从“单纯追求智育高分”转变为“培养孩子德才兼备”的观念。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知识经济日见分明,只有把孩子培养高文化,才能在社会上不被淘汰。然而,古往今来,选拔人才,无论是“选贤用能”也好,还是“德才兼备”也好,都是把“德”放在首位,“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把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是每一个做家长的首要任务。

二、接纳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与孩子共渡烦恼的青春期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生理、心理状态,出现“身体异味”、“叛逆行为”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烦恼的青春期呢?

第一、了解、接纳孩子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因自己身体、生理的的变化产生某种程度的羞怯、紧张、焦虑、自闭、自卑等心理;或产生自我表现、自做多情或自以为是的自负心理。这都是当家长的必须要了解、接纳的。

孩子青春期常见的主要特征有: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变化无常,心理逐渐“闭锁”,

心理日渐成熟,行为极易冲动,常常表现为血气方刚、心血来潮,事后就后悔不已等。

第二、理解、接纳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与心理需要,与孩子共同应对烦恼的青春期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放下架子,倾听孩子心里话,真心做孩子的朋友。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专家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三、调整期望值,适时调整孩子的成长计划,减轻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和动机,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虎爸虎妈”借“虎”威,强迫孩子,为孩子规划人生的高压政策,不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更难造就成功的孩子。如果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过高,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适中的原则,在以孩子的兴趣和孩子目前的水平为基础的前提下,给孩子制定计划。目前,很大的一部分家长,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孩子的身上得到补偿,这种脱离孩子实际、超水平的期望值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没达到家长的要求,也不能一味的谴责,而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要用心和孩子交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而且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也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动,找到孩子烦恼和困惑的根源,对症下药,这样减轻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四、言传身教,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与孩子同成长

一个充满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摇篮,温馨的港湾。学习型家庭,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朋友的理念应在创建活动得到认可和推广,成为家庭生活的主题。学习型家庭创设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家庭,独特的学习同伴——家长。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是父母与子女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互动式学习过程。在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基础上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形成相互关心支持、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这是家长适应青春期变化的孩子教育的需要。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也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改正、进步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但要爱之有道,还需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啊!

总之,青春期是孩子人生成长的黄金季节,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特别需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孙云晓 《今天的父母特别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2012年第Z1期 作者:寒羽;《成功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评《与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家庭教育10步法》

篇(10)

3、在你成长的这四年里,爸爸妈妈也跟着你成长,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成熟和不完美,因为你对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宝贝,一起成长吧!

4、儿子在心中,生活有行踪。

5、感谢她的到来,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个爱我的人。感谢她的到来,让我成为更好的我自己。

6、孩子,又长了一岁,愿你的生日充满欢快,事事顺得朝前迈!

7、祝愿你和孩子,今后的生活充满阳光,幸福快乐!

8、愿你一路放歌,静待花开。

篇(11)

3、时光飞逝,今天又是你的生日,愿你拥有无尽的快乐和幸福,愿生日带给你的欢乐中蕴涵着一切美好。生日快乐!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