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学课外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学课外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篇(1)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各种实验课、课外活动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数学实践课也是当前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产物。最新修订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实习作业”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数学内容中,而且从一次增加到三次,目的就是要通过“实习作业”的完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外实践课中的体会做一些探讨。

一、数学实践课应做到有目标、有落实

数学实践课也同课内讲课类似,必须有课题、实践课目标、实践安排、资料、材料准备、组织形式、活动总结、实习作业等。因此,为保证实践课的顺利进行,实践课前,教师必须备好教案。(1)实践课内容要明确,并要准备好必要的资料、教具、学具等;(2)要明确实践课的形式、时间、地点及相关的规章制度;(3)要安排好实践课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学生的分组调配等;(4)要在实践课操作过程中及时纠正活动的偏差,认真进行课后总结,并布置好实习作业的完成等。我在讲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实习作业”――“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时,根据学生对直线型问题都已经学完,已掌握了不少数学知识,特别是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接触到一些实际测量问题的特点,学生通过“实习作业”的完成和实践操作,也是对应用知识的一种再学习和练习。因此,把“测量学校旗杆高度”作为课题,掌握“测量底部可到达的物体高度”为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学校缺少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从校外借回森林罗盘测量仪器。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分组活动,教师进行指导,时间安排在下午活动时间。实践课操作前要求每位学生认真阅读“实习作业”这一单元,并且明确测量的程序和搜集的测量数据,要求各小组分工合作,测距、测角、计算均以小组进行,教师在实践中对测量仪器的整平、瞄视、读数等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测量工作所必需的细致、周密、精确、一丝不苟。要求各小组课后填写“实习报告”,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内汇报和交流。

二、数学实践课,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数学课外实践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淡化“应试教育”下的等级观念,确保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乐在其中,使数学实践课成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广泛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第二课堂。在测量旗杆高度的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各组学生对活动异常积极,考虑到后进生的身心感受,在实践课中帮助他们寻找立足点和突破口,使得一些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也非常活跃,有时还纠正其他学生在测量中的错误,给后进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人人动脑动手,使全体学生在实践课中都得到发展。通过数学实践课,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增长了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化了学生发扬团结互助、合作共事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数学实践课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实践课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堂。通过数学实践课,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如,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我在进行“测量底部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在测量完旗杆高度后总结出了其计算公式:h=a・ta+b,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如果旗杆底部可不到达,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这就是“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物体高度”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点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也总结出了其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因此,通过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次次锻炼,对全面提高学生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教师更加重视数学课外实践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实践课的效果,也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因此,加强对数学实践课的指导、交流已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篇(2)

“我都讲了100遍了,你怎么还没听懂?”老师声嘶力竭地对学生吼着。这样的景象,你可否经历过?当我们的老师心里骂着学生笨时,可曾想过其实当我们讲第一遍时,学生就没听懂。一句没听懂的话,就是重复100遍也是没有意义的。

继韩寒曝出不爱学数学之言后,一次学术讲座上熊炎教授更表示对数学的深恶痛绝。其实数学何惧之有?何恶之有?于是我在班上做了一项“你喜欢数学吗?”的调查:

(1) 你喜欢学数学吗?

学生不喜欢的原因,多是因为觉得数学太难学了,因为不理解,所以怕学。

(2) 你最喜欢学哪个领域的数学?

学生认为计算教学是最容易的,比较易理解。图形教学、综合应用和实践则是最难的,觉得很难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容易就会理解错了。

(3) 在做试卷时,你喜欢做哪种数学题目?(多选)

学生在做试卷时比较喜欢计算题、作图题和统计图的知识。因为觉得内容不是很难,都是老师上课和复习时经常提到的,因此做错的机会很少。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应用题却是最难的,常会有一些思维性很强的题目,让人难理解。有些题目还会设陷井,一不留神就会做错。不过也有同学表示很喜欢挑战,越难的题目越有兴趣做。

从上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因为不理解——而生惧——再进而生恶。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数学课上除了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发展学生思维外,我们是否有责任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数学之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主动学数学?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否应该把不断重复、强化的练习题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数学实践活动呢?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有这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很富哲理,令我深受启发。

在数学课堂上,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做过”,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其中的奥妙。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和大量的练习题,把学生的“做”给剥夺了。在当今教育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以人为本的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玩数学”,让学生在自己实践、探索及操作等活动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验、理解和反思,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不但要学生在数学课上玩数学游戏,做数学实验,更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到数学实践中来。

一、何为数学实践活动?

我们所说的数学实践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其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在呈现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

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前面三者紧密相连,是三者必要的有效补充。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发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按活动时间来分,分成短期活动和长期活动;按课时需要来分,分成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一、二年级由于年龄小,一般只组织短期活动,着重在书本的实践活动;三到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除教材需要或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课内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目的地结合生活、社会开展长期实践活动。

1、结合课程资源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在活动的设计上,一方面要根据课本的实践活动来组织开展,如每册数学书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如学生在学完位置与方向、代数、统筹和营养午餐搭配等知识后,我们可以综合利用这些知识设计《春游大夫山》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游览路线、同学们的营养午餐和同学们的游玩时间、项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结合每课时的教学难点来开展的一些数学游戏等实践活动,如学生在学习镜面现象时学生不理解镜子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左右是相反的这一原理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两个同学分别在手上写上“左”和“右”,然后两个同学互相做镜面现象。大家通过这样的游戏实践活动,就能清晰地理解问题了,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你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结合教学教学重难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各班还会根据结合单元或一类问题的教学难点和学习难点设计活动。如:很多教师都发现在三年级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时,无论老师怎么讲解,仍有部分学生会把两者的周长和面积相混淆;无论老师怎么强调,仍有部分学生会把两者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相混淆。这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寻找校园里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带着皮尺走到户外,找找校园中的物体(如花坛)的周长在哪里?面积在哪里?还可以让大家利用操场上的站位点玩玩周长和面积的游戏: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指令员和一个计时员,然后各组交换指令员和计时员,由指令员在信封中抽出指令(如周长为24米的长方形),小组就要按指令围出长方形,看哪组又对又快地做出指令就算胜。还可以让一组摆图形,其他三组计算其周长和面积等。

3、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功利地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工具,我们还可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或激发学生探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数学课的延伸或铺垫,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在班上开展了《家居装修方案》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利用比例知识画设计图,参观装修现场,采访装修工人,到装饰材料市场做市场调查等途径了解和学习了很多在书本上看不到、摸不着、听不到的数学知识,他们在活动中惊讶“数学真有用!”

三、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建立活动的开展模式。

为了让活动有目的、有秩序地、有成效地开展,我们认为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以下基本过程:关注生活,确立主题——分组活动,制定计划——分析交流,思考问题——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关注生活,确立主题——根据活动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探索欲望,奠定学生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心理上、学习上做好准备。

分组活动,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进行人员分组,指导学生制作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分析交流,思考问题——在确立主题和制定计划的基础上,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加深认识。

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在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探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并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方法。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调、改进、再尝试,努力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相互评价——在尝试解决的基础上,集体交流、汇报研究的结果,并进行相互评价,总结得失。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实践活动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不拘泥于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安排,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一次活动如果缺乏总结,就会暗然失色,学生也会逐步丧失活动的兴趣。因此,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个人,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成果推广者。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在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成果,展开新一轮的数学教学和活动探究。而不是将活动的成果束之高楼,应仔细品其味,悟其理,生成新的数学问题,利用活动成果,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生长”(杜威语),教育是唤醒,教育是呵护,教育是激发。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教师只有领悟意义,感受价值,才能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没有试卷,没有分数,没有比赛,也没有奖状,那么如何评价活动是否有效?我们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活动感受,让家长、商家给孩子的活动作点评。这样下来通过生生互评、校外点评、教师量评,让评价更客观、更科学、也更实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积极性、创新性和协作性设立班级的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

老师,当你苦恼着学生总是出错的时候;当你看到学生疲惫而又困惑的眼神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口干舌燥的讲解的时候;……请你换种方式、换种心态和孩子们好好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彻一彻、做一做,你会发现:有时候知识的传授原来可以“一切尽在不言中”。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参考文献】:

[1]周慧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赵齐猛·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杂志

[3]吴岳东编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篇(3)

一、造成分层的原因

1.家庭因素

首先,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农村初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出生农村,集镇居民也较少,就整体而言,家长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还有少数家长仍是文盲。家长无法辅导自己的孩子,同时,对孩子的教育有的也抓不住重点,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更无能为力。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同时,对孩子的关心仅仅停留在分数上,一旦孩子考得不好,就会打骂,根本不容孩子辩解,不能正确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孩子缺乏心灵的沟通。

其次,单亲家庭、组合家庭较多。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离婚率逐年增高,就是农村也不例外。孩子是离婚的直接受害者,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数心理不健全,性格怪癖,有孤独感,不合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对自己的要求不严,给人自暴自弃的感觉。这样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掉队,产生分层现象。

另外,隔代教育现象较重。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无比,只是一味宠爱,百依百顺,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很少。因此,对孩子的性格培养留下了隐患,他们渐渐地形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孩子也学会了在学校欺骗老师和在家里欺骗家长,学习上自然产生了掉队分层现象。

2.社区环境因素

首先,农村初中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对较差,一些不健康的场所广泛存在,给学生的厌学、分层,提供了温床。有的孩子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的场所,有的白天课也忘了上,有的整晚都在网吧里,白天上课睡觉。而农村网吧老板的法制意识较差,加上农村的治理力度也相对较弱,同时农村的家长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够,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困难学生”出现。

其次,农村初中的孩子,大多数受这样一些问题的困扰:“我是否能考取重点高中”、“我是否能考取大学”、“考取了大学家里是否能供得起我上学,毕业后是否有工作”。因此,家长、孩子对此都信心不足,缺乏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前途担忧,有的甚至说“不如早点回家种几亩田”或“不如早点回家学个手艺”。

3.学生自身因素

(1)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因此,学校、家庭、社区都必须配合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勤学、好问、踏实、争优的学习风气,并使其形成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没有转变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初中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让他们一味依赖于老师的督促,可能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老师的管教较严,成绩较好,而一旦进入初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就不知所措,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形成分层掉队。

另外,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比小学阶段更强。首先,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层。

4.学校因素

(1)农村初中相对来说,设施较落后,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有的学校的投影仪很少,且比较破旧,几乎不能使用;录音机较破旧,放音都不准;多媒体教室大多数农村初中都装备不起,有的装备了也很少用,这些都影响着教与学的过程。

(2)农村初中信息相对闭塞,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且对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及时获得,从而影响着自身教学的效果,也会促成学生的分层现象。

二、改变数学学习分层现象的措施

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我也尝试着去避免数学分层现象的出现,并从多方面进行了尝试,也从中得到一些收益,这里列举出来以便和大家探讨。

1.寻求家长、社区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多与家长联系;建议学校邀请农村社区中的有关人士作法制报告等,从而形成管理上的合力。同时,建立家长学校,定时聘请有关专家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作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方便家长们交流经验。

2.在备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基础知识每课过关,基本技能训练到位,这样学生在每次考试中至少能拿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1)办好班级“数学墙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项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不高,难度不大,却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经过学生的推选,确定两位主编(数学基础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四位编委(每小组各一人)。编委负责收集、整理本小组的投稿,主编进行收集汇总,每两周定期出刊,在“数学角”栏内展览交流。刚开始时,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趣味数学、数学猜谜等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内容,由于选材内容广泛,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第一期的稿件就收集到厚厚的一大堆。平时数学成绩较差,上课没有机会表现的学生,每人都投了稿,而且有的设计得很漂亮。利用这样的时机,毫不吝啬地对他们大加表扬,并对录用稿件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一本印有“奖”字的本子。其次,随着数学兴趣的培养,会结合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为主题,开展班内数学小竞赛或数学知识小竞赛、数学猜迷等活动。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活动中,师生双方真正地融洽起来,有的平时不怎么样的学生在活动中也反应敏捷,真是出乎意料。(2)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一些动手的活动。在新教材中,课本内就有许多要动手参与的实验。如测旗杆高度、测河宽、图案设计等让学生动手去做。当然,这类活动不是乱做一气,而是先分组,由组长负责分工,制定活动方案,并写出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