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1.1 调查背景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就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双重动态塑造过程,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兴趣培养、职业性格调适、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价值观调整,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因此,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职业生涯教育与班主任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这是每个中职校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和必备能力。但是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不够丰富,班级管理和活动职教特色不鲜明,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未能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
1.2 调查过程
为了解福州市中职校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水平,以提高职业生涯教育能力为突破口,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让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专业化。我们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共发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80份,调查象为福州市省属和市属11所中职校的一线班主任,回收有效问卷168份,回收率93.3%,男女比例为4:6。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对福州市中职学校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对部分班主任的访谈交流,适时发现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以供参考。
2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教育意识看, 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有余而理论素养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95.2%的班主任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有97.6%的班主任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说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班主任的共识,对职业生涯教育对中职生成长的重要性也持认同态度。
与此对应的是,只有54.7%的班主任表示比较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只有42.9%的班主任满意自己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能力,有49.8%的班主任表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主要由职业指导师完成,只有20.2%的班主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由班主任完成,说明由于自身能力和理论素养的缺乏,导致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说明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能力处在起步阶段,提升空间巨大。
2.2 从实践角度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理论说教为主,缺少企业实践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图1),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理论、网络媒体和生活经验,且学习不系统,以碎片化感知为主。班主任主要学习途径有报刊杂志(50%)、专业书籍(67.9%)、广播电视(48.8%)、网络微信(45.2%),还有77.4%的班主任依靠自身社会工作经验,46.4%的班主任通过就业机构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绝大多数班主任由于自身企业实践和职场经验的匮乏,无法现身说法,以空洞的理论说教为主,感染力不够,班级活动的实践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图2),大多数班主任呼吁急需创造企业实践的途径和系统学习的机会来提升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力,其中职业生涯理论学习培训(79.8%)、参观学习(79.8%)、企业实践调查(75%)、引进校企合作(75%)这四个途径成为了班主任认可的,可提升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
图1 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主要来源于(多选题)
图2 您认为提升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有(多选题)
2.3 从教育过程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日常随机渗透为主,缺少全面系统的过程性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7%的班主任能够有意识地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在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有69.5%的班主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在时间上随机安排。与此同时,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上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如图3所示,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86.9%)、自我认知(85.7%)、职业道德规范(61.9%)等方面,而对于更具职教特色的企业文化(25%)、专业认知(44.1%)、职业价值观(45.2%)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这和班主任知识能力结构有关。
2.4 从活动形式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常规性活动为主,缺少职教特色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6%的班主任会主动根据班级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开展班级活动,55.9%的班主任则看情况。对所带班级学生所学专业有20.2%的班主任表示非常了解,有58.4%的班主任表示比较了解生所学专业,有12%的班主任表示知道一点,有9.4%的班主任表示努力了解中。如图4所示,在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各项活动时,班主任考虑的因素前三位分别为心理素质磨练(82.1%)、社会适应能力(81%)、专业动手能力提升(72.6%),后三位分别为职业性格调适(40.5%)、健康管理(45.2%)、职业兴趣培养(54.8%)。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专业的职业要求和职场文化。
图3 您是否围绕以上内容开展过班级主题活动(多选)
图4 您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各项活动时,考虑过哪些因素(多选)
2.5 从管理创新角度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有创新冲动但自信心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92.6%班主任认为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助于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88.1%班主任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助于班级管理方法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指导下的中职班级职场化管理,是中职班级管理创新的方向,也是班主任展示才能的舞台。但在班级职场化管理方面,只有15.5%班主任取得明显成效,22.7%班主任效果有限,有45.4%班主任担心班级管理制度会流于形式,有16.4%班主任表示还没尝试。
2.6 从就业指导来看,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以就业教育为主而忽视创业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86.9%的班主任有对班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只有13.1%的班主任忽略指导。42.9%的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57.1%的班主任直接忽略创业指导。调查结果显示,仅4.8%的班主任非常了解自己班级学生职业发展去向,44.1%的班主任比较了解自己班级学生职业发展去向,高达51.1%的班主任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动态缺乏深入了解。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班主任具备了对学生择业就业指导的意识,但是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觉得把学生送出去就完成任务了,对毕业生实际去向,实际收入水平,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前景都缺乏研究和跟踪。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更是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的薄弱环节,平时的班级活动也忽略了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原因探讨
调查结果显示(图5),班主任认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力不足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不够(83.3%)、不了解企业文化(65.5%)、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素养不足(63.1%),说明制约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能力提高的,首先是企业实践问题,其次是知识结构问题,最后才是观念问题。
图5 您认为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选题)
3.2 对策分析
3.2.1 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的研究,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国情化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不管理论研究,还是教学与实践在我国都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将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学生学情相结合,与中国企业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使之服务于职业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去研究。
第二,加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题研究。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教育协会机构,每年定期举行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研讨会,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交流创造机会。通过经验交流介绍,班主任可就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收集相关论文专著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
3.2.2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领导,凝聚共识,集体参与,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首先,凝聚领导层面的共识。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学校办学水平,关系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及就业,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要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看成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在各级领导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愿意采取措施鼓励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其次,建立职业生涯教育服务机构或部门,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功经验,政府可设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组织、指导、协调,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更好地配合实施。
第三,建设以班主任为中心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调查表明,有63.8%学生希望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有不少中职校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或者招生就业办,但很少能够切实履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职责,在职业规划行业人才匮乏的背景下,充分调动班主任积极性,有效发挥班主任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是最现实的选择,因为他们是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3.2.3 加强班主任队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优化班主任队伍知识结构,为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首先,建立系统的班主任职业生涯教育培训体系,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与职业教育联系最密切的新型德育学科,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通过课堂培训完善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素养和技能。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入校给班主任做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班主任了解专业发展最新动态,收集更多客观和全面的职场信息,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类师资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这些教师担任班主任更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对职业教育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在班级管理中,能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三,鼓励班主任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的考试。目前全国仅有1万多人取得由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千人。班主任通过考试,进一步接受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准提高,能为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有价值的全程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为满足按师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要求创造条件。
3.2.4 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倡导以“职场化”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改革,为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第一,开展职场化班级管理制度的研究与探索。班级职场化管理将班级管理制度企业化,打造班级职场氛围,营造班级企业精神,让学生在职场环境的熏陶下,主动参与职场体验,成为“职场化”的中职生。如企业冠名班制度、公司化组织制度、“7S”管理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的创新实践。职场化管理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相结合,它是职业学校最有生命力的班级管理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的创造力和为企业服务的精神。
第二,开展职场化班级活动活动的研究与探索。班级职场化活动是指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设计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塑造,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要。如“自我认知类”、“职业兴趣培养类”、“职业素质拓展类”、“校企业合作类”、“技能展示和(下转第143页)(上接第75页)竞赛类”等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元素的班级活动。中职班级职场化活动设计的开展,改变了中职学校班级活动缺乏鲜明主题,缺乏系统规划,流于形式的现状,让班级活动具有时代气息和创新元素。
3.2.5 加强校企合作,班主任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了解就业动态,构架双向沟通桥梁,为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企业实践经验
首先,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在制度和经费上落实保证。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熟悉了企业管理制度,学习了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明确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弥补了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利用多种校企合作形式,深化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就是在职业院校与企业及行业间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密切联系,共同打造教育过程,有利于校企互惠双赢,有利于学生和企业的“零对接”。班主任是校企合作的纽带,要亲临企业一线,考察各个工作岗位,帮助学生和企业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校企合作不仅是实践环节的合作,更是学校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是职业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是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的时机,更是技能提升的最佳途径。班主任可抓住校企合作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可以加深自己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第三,引进就业机构,定期指导。邀请就业咨询机构专家入校给班主任学生做就业专题讲座,介绍互联网时代就业创业的新趋势,企业需求的新特征,就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建议,提高班主任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学生创业提供建议和指导,拓宽学生未来就业路径。建立学生就业数据库,实现职场长期追踪,填补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和认知的空白。。
4 结论
在校企文化融合,校企联合育人的职业教育新趋势下,通过理论研究、政策支持、培训交流、企业实践和班级管理实践,有效提升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能力,让教师育人理念与企业精神一致,让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制度相承,营造班级职场氛围,是改变目前中职班级管理现状,提升中职班级管理水平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周甜甜.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符合专业方向,理论与实际结合、实操性强。
2、自己有兴趣的。
3、自己熟悉的。
4、自己已掌握了较多资料的。别瞎撞闯。下面是结构(与你们须进入的系统内的结构完全一致。建议先别进系统,先按规范写好,经导师审阅通过后再拷贝入系统。)学号 姓名 研究方向 论文类别 论文题目 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所需条件和完成时间 (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下面是各栏如何填学号 姓名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类别 应用研究性论文 或 管理(设计)论文题目 用自己定的题研究目的(“目的”是在理由、原因基础上说清楚自己最终想实现的东西,可在介绍研究对象简单背景基础上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一题目(的原因或必要性),然后指出论文设计目的。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研究设计方案:应该写你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先作什么、再作什么。
预期结果:毕业论文完成、尤其论文研究得到的东西或设计的方案所需条件和完成时间(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常见所需条件为:(结合你的选题修改)
1、获得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查阅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掌握XXX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广泛阅读相关的实证研究案例;
3、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科学院相关的薪酬制度进行了解和熟悉;
4、需要对本地区、本行业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
5、全面了解目标单位在薪酬体系方面的情况,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相关的书面调查或面谈,希望得到单位相关领导和员工的支持和帮助。
完成时间(例):
完成论文开题。
完成文献调研,撰写文献综述
完成问题调研、原因分析
模型构建,对策分析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完成论文初稿
论文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递交答辩申请准备答辩(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即附上你的论文的“章、节、目”三级写作提纲。
二、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下面提供一份具体的例子:
学号 姓名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类别 管理(设计)论文题目 S研究所薪酬体系设计研究目的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向员工传达了在组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并且为向员工支付报酬建立起了政策和程序。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直接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组织在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上去。S研究所作为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所,MBA论文开题报告是高技能、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目前共有各类工作人员1000多人,其中知识员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S研究所先后执行过以资历为中心、以岗位为中心的薪酬制度。2019年~2019年,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提出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S研究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目前已对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按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和标准进行了调整,但没有对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激励性薪酬(奖金)和福利等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还没有形成完全体现以岗位绩效为中心的完整薪酬体系。本次研究主要从S研究所人员结构及特点入手,在借鉴国内外科研机构薪酬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S研究所实际从薪酬结构、岗位职务设计、岗位价值评价、岗位绩效考评和绩效奖励分配等方面对整个薪酬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期形成一套符合研究所实际情况和时展潮流的完善薪酬体系。
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研究设计方案:本文以现代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S研究所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所的发展战略,在对该所旧有的薪酬体系的问题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科学方法设计一套适合该企业目前发展状况的薪酬体系。研究设计详细思路还可见三级大纲(附后)预期结果: 通过对国内外科研机构薪酬制度的对比分析并结合S研究所实际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该体系应该能体现足够的内部公平性、激励性,并具有一定的外部竞争性。希望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该薪酬体系了解自己的薪酬具体与那些因素密切相关,从而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组织的价值倾向以及努力方向,同时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些参照和启发。
所需条件和完成时间(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常见所需条件为:(结合你的选题修改)
1、获得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查阅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掌握薪酬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广泛阅读相关的实证研究案例;
3、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科学院相关的薪酬制度进行了解和熟悉;
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
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是为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建立的,为服务三农为己任。当前我国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但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还不能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如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体系未与农业现代化相调整。在各个大中院校中,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类似,技能特长与现代农业发展和需求相距较大。
(二)轻实践重理论
另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中还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教育理念,最明显的就是农业试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少,实践教学难落实,如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等难以有效落实。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设置中毕业实习一般设置在最后一期,学生忙于择业求职,导致实习内容流于形式,实习论文缺乏实地调查,实习报告参差不齐,缺乏严谨、规范的实践教学和实习监督,造成学生难以掌握农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无法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农业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竞争力不强
在农业的大中院校培养出的农业经管类毕业生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自身缺乏爱农、兴农和强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学生家长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力,更使得他们不愿意从事涉农领域。在学校方面,缺乏对学生进行引导正确的就业和从业观念,也使得农业经管类专业的就业率在各专业的排名靠后,就业率低下和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反过来也影响了招生质量,形成了农业专业招生和毕业的恶性循环。
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农业的大中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所处区域优势,并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期望,突出高校的自身农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如浙江大学的农业经济管理重点是培养熟悉食品国际商务流程、具有全球视野、食品企业运作管理的高级涉农商务人才。除了学校角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还要专业层面和专业内容两个方面的创新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在农业专业层面上制定针对传统农业、新兴农业、农业应用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农业专业内容上制定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农业经济管理的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和培养方案都要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要求。在学校、专业、课程这三个层次的农业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辅相成,无论哪个层面,都能够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不仅掌握社会、人文、农村经济、农业管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够运用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解决和发现农业问题,独到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去服务和建设“三农”,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农业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要从整体上对农业经理管理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坚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用化、综合化、精简化、多样化,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整。一是注重农业科技与生物技术、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注重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将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渗透到农业课程中;二是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农业公共课程的比例,在扩大学生农业专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也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和脱节的情况;三是加强农业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建设,不断凝练和更新农业课程内容,增设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精简教学内容,在核心课程上增加学分占比。
(三)完善教学方法
大学生最佳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是第一学年,而不是像很多大中院校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的方向,因此应尽早为学生创造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就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如农业经营与管理,农村发展与管理、农村经济产业化等农业经管类的专业方向,并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根据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特点,适当增加案例、分组讨论,改变单一的教授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分组讨论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并加强与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增加学生实践调研的机会,将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农业经管类的学生而言,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应用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创新开展“班村共建”模式的第二课堂,农业经管专业的学生与基层组织的村级对接,学生科担任村主任助理,为村委推广农业技术、扩展农村产品销售、筹建农村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逐步使得学生爱农、并愿意扎根农村,培养强农意识的有效途径,也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在农村事务中也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可适时开展农业科技的学术竞赛,通过对农业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报告、创业设计大赛、农业管理论文比赛、农业技术科研立项等活动,在实践和竞赛活动中强化农业理论知识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高效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张永康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文化引领;和合奋进;一流企业
一、科学引导创一流
一流建设之初,我们紧紧围绕“一强三优”发展战略目标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按照“两个转变”和“四化”建设要求,结合自身供电量小的特点,重新谋划和定位企业发展,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和谐型”四型特色的“一强三优”供电企业作为南乐局的发展战略目标,将“固本强基,和合奋进,追求一流”作为企业的共同愿景,重新修订了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系列规划,制定了“夯实基础,注重内涵,突出亮点,创新特色,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为一流建设的务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一流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日常工作一流化,一流工作日常化”的原则,充分运用“学习、工作加研究”的方法,将一流建设的9项考核指标分解成涵盖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可靠性管理等22项内容的一流软课题,并成立攻关小组、拨付专项经费,将工作难题当作课题攻关,使工作难点变成工作亮点,做到了一流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课题研究与工作创新结合、科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目前共有10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应用。通过狠抓农电基础建设和管理科技创新,确保了一流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企业呈现出“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在成功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后,面对荣耀带来的一些思想波动和自满现象,南乐局及时开展了“清醒有为”大讨论、建言献策“金点子”、公开承诺作表率、走出企业找差距、凝心聚力谋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征集合理化建议150余条、思想报告和公开承诺书260余份,进一步坚定了“淡忘过去,清醒现在,有为将来”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以精益化管理考核建立一流常态机制”的工作思路,确保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实现了售电量连年增加、连创历史新高,连续17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连续16年实现电费结零,连续5年保持行风评议第一。目前,南乐局“团队在形成、基础在夯实、管理在提升、效益在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态势稳健良好。
二、文化引领新思路
南乐局坚持以人为本,将“有为班子,满意班子,特色班子”作为领导班子团队愿景,重点突出“有为”二字,始终坚持文化引领思想,理念开拓思路,境界铸造内涵,以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使全局上下形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步调上和拍、感情上和弦的创一流氛围,使企业始终保持着和合奋进的发展态势。
数十年的发展,南乐局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制定了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培育企业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立制度、建文化、激励人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举办愿景训练营,提炼出“固本强基,和合奋进,追求一流”的企业发展愿景,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本着“弃取有道,收放有度”的思想,将企业长期沉积的“和合”思想融入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进而培育出“人和心合,和衷共济”的和谐理念、“清醒有为”的工作理念、“同道为朋,和合制胜”的团队理念、“度电必争,不留遗憾”的营销理念、“借一堑,长一智”的风险理念、“以学育人,以制度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初步建立起独具南乐电力特色的“和合”思想体系,并融入到企业文化“四统一”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南乐局秉承“以学育人,以制度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确立了“将企业打造成一所持久学习力的学校、一支高效执行力的军队、一个超强凝聚力的家庭”的“三个一”战略目标,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打造一所学校,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军队,以和合家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个家庭,不断培育“和合”思想,践行“四统一”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员工思想基础,促进了一流同业对标工作,提升了一流建设内涵,营造了“人心齐,合力足,干劲大,成效快”的一流建设氛围,达到了“基础管理两手抓,内涵外延齐打造,和心合力创一流,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思想境界。
三、突出特色树标杆
在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中,南乐局对企业自身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系统思考和科学分析,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打造特色,不断完善一流建设措施,丰富一流建设内容,提升一流建设内涵,为实现国网一流目标和建立一流常态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1.标准化建设夯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抓基础、上台阶,大力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按照“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整体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思路,我们以引入流程管理为导向,开展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共梳理出工作流程249个、管理标准171个、工作标准177个,初步建立起了企业基础资料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标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岗位工作手册》,制定了《精益化管理考核细则》,从业绩分配、团队协作和个人贡献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考核,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机制。通过精益化考核,停电计划执行率由原来的60%上升到95%。开发使用的《战略绩效及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精益化管理考核的自动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第五届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论坛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2.责任意识保安全
引导员工牢固树立“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意识,创新安全手段,培育安全文化。在加强安全常规管理的同时,自行创作的2首安全生产歌曲广为传唱,并附安全赠言制成电脑屏保,将安全责任意识根植员工心中。树立了安规考试100分合格的观念,建立健全16种应急预案,经常组织应急演练和反事故演习,保持了稳定的安全局面。连年保持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
3.依法治企避风险
南乐局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各类“违章”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定点联系单位,牢固树立了“吃一堑、长一智”和“借一堑,长一智”的风险管理理念,将各类“违章”排查融入日常工作和员工行为,共排查出各类“违章”42项,目前已经全部整改。还从法律的角度编写了《南乐县电业局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手册》,初步建立了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调研组的好评,在省公司专题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在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农电工作会上进行成果。
4.预算管理降成本
坚持“预算管理、合理授权、规范使用、节奖超罚”的原则,实行全员管理、全程控制、“管事管钱相分离”的监督约束机制,制定出台了预算管理办法、成本定额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员管理办法,将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维修费等17项费用全部纳入各部门定额预算管理范围,每个部门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负责部门成本控制,掀起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通过自己组建防腐队、修旧利用、实行车辆公里票、部门费用定额等形式,每年节约成本费用近百万元。
5.职业生涯育人才
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依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Q/GDW246—2008)》,将员工岗位划分经营管理类、专业管理类、技术管理类、生产技能类、服务类共5类职系,结合实际设立36个职阶和126小类岗位,逐级为员工设定岗位成长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激励制度、评估机制和薪酬机制等,鼓励员工职位进阶、岗位成才,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和谐发展。
6.特色班组举亮点
在班组中率先引入6S管理理念,设置了统一的VI标识,增设了彰显个性特色的文化室、文体活动室、愿景墙和文化长廊等。目前,基层站所绿化亮丽、布局合理,生产区设备工具排列整齐、摆放有序,生活区环境优雅、温馨和谐,办公区窗明几净、规范整洁。在此基础上,为基层班组配备指导员,不断加强班组“三个建设”,培育班组文化,科学引导班组创先争优,使一批优秀标杆站所脱颖而出,有10余项班组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四、交流经验谈体会
回顾创一流走过的艰辛历程,充分体会到:创一流的重要内涵在于它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不甘落后的拼搏,更高水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超越;深刻认识到:从省一流向国一流攀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明显感触到:通过创一流同业对标,既锻炼了队伍,又打造了团队;既培育了文化,又凝聚了合力;既夯实了基础,又提升了管理。
结合创一流的亲身经历,有六点心得体会。
第一,切实可行是落实规划的前提。学习型企业创建过程就是企业员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建设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修炼过程。一流建设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系统思考,科学谋划,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流建设规划。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才能使一流建设规划逐步得到落实。
第二,坚强领导是落实规划的关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运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要抓好“领导”这一关键的环节。
第三,不断创新是落实规划的动力。创新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核心,也是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核心。只有牢固树立了创新的观念,才能有强烈落实一流建设规划的动力,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审时度势,不怕挫折,锐意创新,在新起点上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
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兼职员工过多、流动过快、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教职员工的激励因子,分析民办大学实施激励政策和措施的成效,对实施有效的激励和提高工作满意度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从北京高等职业学院、学历文凭校和非学历校等三种类型民办高校中选取专职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74份,有效问卷4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
本研究所用调查问卷由作者自行设计,包括37个封闭式问题,涉及安全保障、追求公平、他人肯定、工作性质、自我发展、组织氛围、自主决定等影响工作激励的各种因素。
定性研究通过访谈的方式完成,目的是发现民办高校教职工的态度和真正想法。被调查者很难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访谈对于调查问卷是有用的补充,可以用于核实和确保从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共有30位来自30所不同类型民办高校的员工接受了访谈。
二、资料分析
(一)研究对象和问卷方式
参加本次研究的被调查者信息资料为:性别分布情况:男性40%,女性60%;职位分布:中层干部14%,普通教职工86%;年龄分布:35岁以下65.8%,36~45岁6.4%,45岁以上27.8%;任现职年限:1年以下31%,1~3年51.5%,3~5年12.4%,5年以上5.5%;学历分布:高中学历4%,大专学历29.2%,本科学历61.6%,研究生学历5.2%;月收入:1000元以下7.5%,1000~2000元41.5%,2000~3000元24%,3000-4000元14%,4000元以上13%。
(二)激励因素结构
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激励因子排序依次为:组织氛围、他人肯定、安全保障、自我发展、自主决定、工作性质、工作条件,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教职工较关注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会归属和尊重需要,不太关注自我实现需要。
(三)激励措施效果
如表2所示,民办高校教职工对现行激励措施的满意度排序依次为:组织氛围、他人认可,工作性质,自我发展,工作条件,自主决定,安全保障。所有因素满意度的平均分均未达到4分。根据1973年Lawler提出的满意度调查方式,造成教职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是员工的期望与现状不相符。因此,民办大学的激励措施不能满足教职员工的心理预期。特别是教职工对安全保障心理满意度与激励措施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由此可见,激励因子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教职工心理预期与实际激励因子契合度越高,教职工工作满意度就越高。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激励因子结构
(1)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是民办高校教职工最看重的激励因素。这个激励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谐的组织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如领导关系、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二是组织氛围由组织结构、组织管理水平和各种制度(如绩效评估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来衡量。很明显,以上两个方面属于外源性激励因素。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已通过在特殊日子开展校外活动建立起和谐的组织氛围。同时,大学还应在校园内外为员工举办一些培训,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直接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大学每年都要修订规章制度,使其更合理,同时也能够增加员工的满意度。
关于对以上激励措施的影响,尽管发现组织氛围在所有激励措施中有最高的满意度,然而,员工只是趋于满意,而没有达到真正的满意。所以大学应该试着通过非正式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应在校园网上开辟员工论坛,并使员工自己管理论坛,自己提出讨论的话题,以增加员工之问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大学应该关注组织文化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员工对组织有高度的认同感。
(2)他人认可
该因素属于内源性激励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学要有良好的声誉,并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声誉。第二,员工应有被他人认可的工作业绩。员工的业绩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其他人的赞扬非常重要。大学对员工的激励措施每年仅进行一次,员工对目前的实施措施不满意。大学应该增加业绩评估次数,中层领导应经常发现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表扬。第三,员工承担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员工希望自己承担重要的工作任务,以得到同事的尊敬和认可。大学应该使每位员工感到他承担的工作任务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3)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教职员工排在第三位的激励因素,该因素包含薪水、福利、社会保险、退休金和失业危机等五个题目。大多数被调查者很看中这五项内容。而在这五项中,被调查者对失业危机较为满意,而对其他四项表示不太满意。90%的青年员工对薪水、福利、社会保险和养老金不满意。大多数老年员工对福利不满意。原因是大多数老年员工是在原单位退休后聘任到民办大学,他们本身有退休金和社会保险,因此他们更看中薪酬福利。而对青年员工来说,这份工作是唯一的,他们将考虑未来的养老金和社会保险。
大多数民办高校由于资金不是很充裕,因此员工的保险额度较低或办理的保险不齐全,导致许多人担心自己未来的保障。近年来,民办高校员工的流失率较高,他们选择跳槽到各方面更有保障的单位工作。因此,民办大学应该创建新的薪酬福利体系,提供更有效的福利机制,以满足员工的需要。
(4)自我发展
该因素属于内源性激励因素,包含三个方面:自我发展的机会、员工培训的机会和员工升迁的机会。在这三项中,员工更关注升迁机会。而且,多数被调查者对升迁机会不太满意。大多数民办大学的组织结构呈扁平型,所以单位无法提供足够的升职机会。
关于培训机会,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已经意识到培训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一些学校将建立学习型团队作为学校发展的策略。学校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大多数学校在新学期至少举行两次规模较大的培训。一些学校也为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一些学校为了提高青年员工的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为他们提供正规教育。调查中大多数人对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有较高的满意度。
大多数青年教工关注自我发展,大学应广泛开发国际、国内教育合作交流项目,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如派青年员工到国外培训、交流等。这方面,民办大学较国立大学为员工提供的机会少。民办大学应多为员工创造发展能力的培训机会。使他们感到工作的挑战性。增加对大学的满意度。
以上结果表明自我发展和工作的挑战性对员工来讲非常重要。大学应增加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方面的投资,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自主决定
自主决定属于内源性激励因素,包括两项内容:工作不干扰员工的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上司是否干预你的工作。这方面,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的态度有较大差别,普通员工和专任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大多数中层对第一项表示不满意,因为他们常常由于很多临时性的工作任务而被要求加班,干扰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私生活。相反,普通员工能按时下班,因此他们对工作时间艮满意。
被调查者中70%的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受到上司的干涉。这种做法使员工有挫折感。大学应该对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关现代管理和管理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使领导为员工达到工作目标提供支持。
(6)工作性质
调查发现,民办大学员工对工作性质的满意度排在第三位。工作性质包含以下几方面:员工所负责工作成功与否;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帮助同事解决困难;表达个人观点和亲密的同事关系。调查表明,骨干员工不喜欢工作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因此民办学校应鼓励员工接受挑战,并建立一个建议沟通渠道以激励员工创新。
(7)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属于外源性激励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如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配备现代、丰富的工作仪器和设备将会增加员工的满意度。
总之,这七种激励因素的排序反映了员工心理期望的一些特点:一是组织氛围在员工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员工需要良好的工作关系、合理的组织设计和良好的激励政策。二是民办高校员工对他人认可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值。对于青年员工而言,更看中自我发展。三是民办高校教职工不太看重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员工对组织发展、自我发展、薪酬福利的心理预期比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高。
这些心理预期特点为设计民办高校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民办高校应该调整和改变现行的激励机制。
2.工作满意度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启示
民办大学的教职工趋于满意,而没有达到真正的满意,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首先,民办高校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将导致许多负面影响,如教职工有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相对繁重,如果不注意及时调整,这将导致教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
其次,调查的民办大学中,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相当大的比例(61.6%)。对于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来讲,个人持续发展的愿望可能更为强烈、工作期望更高,因此他们可能会更多地注意工作中那些尚待改进和令人不满的方面,其工作满意度也会更容易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
总之,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具有以下启示:重视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监控,定期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由于民办教育发展速度快、人员流动率较高,所以进行工作满意度监控的次数也应当相应地提高。重视员工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建立完备的员工培训、晋升、工作轮换制度,确保员工自身发展的愿望在学校中得到满足。完善培训系统,增加培训投入,以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保证员工取得良好业绩。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员工招聘和员工配置策略,提高民办高校的人一事匹配效率,同时建立完备的人事测评系统,全面了解应聘者和员工的能力、素质、工作期望等各方面情况,确保人尽其才,并尽力避免人才浪费现象的发生。完善招聘和晋升制度,提拔有才能的青年员工,以改善现有的组织氛围,建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团队氛围。改善现有的激励机制,引入态度与工作业绩关系的观念,实现“好的业绩一高的工作满意度一好的业绩”的良性循环。
(二)建议
1.对激励系统建设的思考
对激励因子结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研究表明,民办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制定、实施和变革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同时,在评估人力资源实务的激励效果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如何评估这些因素?如何有效地评价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系统的效率?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评价模式应该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市场形势。内部环境包括三个层次:组织层次、团队层次和个人层次。在组织层次上民办大学应当注意组织特性、组织提供的薪酬福利和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几方面。在团队层次上考虑激励应当注意团队、领导和人际合作方面的特性等几方面。在个人层次上考虑激励应当重视员工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工作本身特性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等几方面。
激励系统的建立,首先应该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激励模式。民办大学将现有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去,保证获得令人满意的投入——产出比,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效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