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法学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6: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法学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法学学习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3—01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也已正式开设。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大有不同,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实践性强。要想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触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动机,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探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动画故事式、生活事例式、故设悬念式、拓展活动式等等。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课是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我就抓住学生喜欢追星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我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用套索工具和基本操作把自己的生活照与明星照合为一张。同学们兴趣大增,主动去探索。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学会了。

二、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为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职校学生能够很容易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制作动态效果。课后,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于是学生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努力创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下次上课时,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看着一幅幅优秀的创作,欣赏着、讨论着,还不时地进行评价。不少学生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随机提问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总是让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上课时可随机提问,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比如,我上课的时候,用VB软件编写了一个随机抽取学生学号和姓名的程序,备课时先把自己所任教的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分别输入不同的VB程序内,然后再把每个班的VB程序生成不同的执行文件来使用,并且还可以发出声音。笔者发现,每次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都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很好。随机抽到的学生同样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随机抽到的学生在课堂上答对了题目,他自己会感觉到很自豪;如果他当时不会做,他就会想到在下一次上课时要认真一点。这样,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神秘感与刺激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一、教师应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

1.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3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能认真地研读教材。

2.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地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摩尔》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讲授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又如“电子云”的教学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处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地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3.应在关键处设疑。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可否用NaCl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制硝酸。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硝酸制法和性质的理解,而且复习了浓硫酸的性质。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主要有因果法、反问法、推广法、比较法、极端法、转化法、推理验证法、变化法,等等。

篇(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把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改进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等。

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每节课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学生创造探求新知的氛围。为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该节课的引入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动力。所以,应尽量从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如在“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孙丽多彩”中,课题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从古代化学到现代化学再讲到明天化学。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性。这里的教学设计理念很好,但其泄及的内容过于广泛,学生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我感觉有点走过场的味道。我认为该课题的处理不适合就课讲课,生搬硬套。于是,我对课题1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变。首先,我做了一个将“白酒变葡萄酒”小魔术引入新课,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了。接着又做了“密信显字”和“魔棒点灯”这两个趣味实验,同时让学生也参与一部分的实验工作。这时候学生已经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讲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内容。在讲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时,我又补充作了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的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新物质的产生。又如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添或更改某些实验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学生因为刚开始接触化学,初始或不敢发言,但经过我的鼓励引导下,学生们变得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情高涨。同时,初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知化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好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要知道,化学给学生所带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实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来创设真实的情境。

篇(4)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基础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然后重新组织教材结构并拟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化学实验的现象都比较直观,利用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时,可以先请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实验:一个是将A1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一个是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A1Cl3溶液中。

二、演视实验的教育价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形成主要是在实践、实验中得出结论,从而获取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各种现象令学生感到新奇和兴奋,由此产生了直接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短暂的随生随灭,如何使这种兴趣持续下去,使学生对化学从有趣转化为乐趣呢?这是每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设疑、探索、验证,应尽量利用电化手段,结合计算机操作演示来增加实验的数量,增加实验的能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把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逐渐引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太易太难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同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揣摩教学内容。

四、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不满足于一般的见解、传统的观念、验证式的验证实验、现成的理论模式及陈旧的解决问题的新方式,而是喜欢另辟蹊径,提出新见解,新思想,谋求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并从求异创新的过程中及其结果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这种观念,不应打击他们,而应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鼓励他们,保持学生强烈的创造愿望。

五、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这是专家们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自己同样有这种经历,当你心情不好时,心理活动总不主动,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反之,高兴时接受东西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若教师能把复杂的问题放在有趣味性的游戏或玩笑中进行,那学生肯定能很快地掌握下来。例如,讲Fe3+与SCH—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化铁这一内容时,通常老师们只有试管滴定进行演示实验的现象,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先在我的手上涂有少量的FeCl3,在一个较大的水槽中配好KSCN溶液,里面放一块带有数枚铁钉的小木板,表演时,用手出力向铁钉拍下,假装被铁钉钉住,用手指间夹住铁钉抽出水面,此时看到“鲜血”淋漓的手,使得好些胆小的女学生不敢看,我想这样的演示恐怕令学生难以忘记,也令学生对化学大感兴趣,令他们去思考去学习。

六、因人制宜的恰当表扬和鼓励

中小学生普遍都存在着有获得老师、他人良好评价和避免批评等动机,更有获得奖励的愿望。教师的评价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教师在“公正合理”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避免因学习评价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有趣味的评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愉悦而高涨的学习气氛中达到稳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

篇(5)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首先上好绪言课。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课程时,总是怀着一种望而生畏的心情,为了消除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的神秘感,让他们觉得化学是一门有趣且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上好绪言课,尤为重要。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在这一节课中我适当增加了几个趣味小实验,如“见火生字”、“用玻璃棒点酒精灯”、“土豆变色”、“冰点爆竹”,通过这些有趣的小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了这个成功的开始后,我们还应及时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座谈会的主题就是交流学习经验。在座谈会上,我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课前要预习,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笔记,其中应重点做好补充笔记、实验笔记、改错笔记和系统笔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课后及时复习。复习时可通过适量的练习来巩固,同时应特别注意课后对比和联想复习。当然,还可请在这里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校介绍其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介绍,现身说法,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后,我在教学中注意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保持已激发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如在教学《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益阳市火力发电站进行参观,并调查了解:①火力发电站用的燃料;②它们对周围环境有何影响;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影响,保护环境。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远比学生捧着枯燥无味的课本有趣得多。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情景,如经常有报道说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那么我们在学习《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就可以将有关报道引入我们的教学中,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我们应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

当然,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我充分利用实验来进一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要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实验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不漏掉重要的实验现象,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上好学生的分组实验课。首先,教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学生实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最后,实验结束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特别是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倍增。因此,通过做好化学实验,可以进一步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6)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今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纪律性可能不够强,但思想纯朴,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第三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第四单元共有五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面对身边的诱惑要学会拒绝,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三类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xx”远离“黄、赌、毒。”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8、培养学生的自学级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六、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1---3 珍惜无价的自尊 5课时

4 扬起自信的风帆 2课时

5 走向自立人生

6 人生当自强 2课时

7---8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4课时

9---10 为坚强喝彩 4课时

11 中考

12 感受法律的尊严 2课时

13---14 感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 4课时

篇(7)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就会连带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教的课程,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学生喜爱的老师一进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愉快,师生之间就会发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凡是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种良好的心境,较强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老师所期望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因为老师是学生的“偶像”,也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情境,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巧用活动,以动激趣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新授内容时,是深入每一个细节不停地讲,学生无须动脑,被压迫着听,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感到淡乏无味而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坐着规规矩矩地听课是不可能的,即使坚持听完一节课,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1.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35-8”时,首先问学生:“你们会计算吗?”学生回答不上来,我就让他们动手操作,想办法感知思路。通过摆木棒,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说:“把35分成20和15,先用15减去8得7,再加20。”有的说:“把35分成25和10,先用10减去8得2,再加25。”还有的说:“把8看作10,先用35减去10得25,再加2。”等等,通过学生这样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使退位减的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做,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教学效果好。

2.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游戏比赛,我还设计生动有趣的比赛,如速算比赛、过河比赛、抢答比赛等等。如“抢答比赛”,我在黑板写出所需要的数,再请各组的代表上来比赛。我选择说黑板上的题,各组的代表按铃,哪个按得快,就给哪一个回答,并给他们所在的组加分。为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在参加比赛的同时,让其他学生做裁判员,看哪个代表按铃快,哪个说得对,给哪个组加分,决定要加多少分。如果代表答错的,给底下的同学回答,再送点纪念品表示鼓励。这种比赛,如同一场足球比赛,每一个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投入比赛,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起到激起他们浓厚兴趣的效果。

三、通过实际操作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即“做”中学。例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让学生通过拼拼摆摆、折折叠叠、量量画画等实际操作认识图形的某些特征。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篇(8)

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多变的学习情景,可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学习化学的目的性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化学史及化学家的故事,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例: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展示我国古代的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具有了高超的生产工艺,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为自觉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大量数据、图表告诉学生,由于我国解放前化学工业水平的落后,连铁钉、煤油等基本物品都需大量依赖进口,从而激励学生要学好化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此外,教师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着名化学家们的成功事迹,让这些科学巨匠们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宝贵品质去深深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学生探求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和愿望。这方面的素材是很多的。如教师可介绍着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讲述她不怕危险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硕果累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还可以讲述她身居国外却念念不忘祖国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举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等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激励。

总之,通过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使学生把学好化学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2、利用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具有化学实验这个特性,尽可能多的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大量化学实验的演示、参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趣”激“疑”,由“疑”导“想”,由“想”得“知”,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家庭自制小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化学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兴趣。如化学中讲解碘的性质时,可穿插一个小故事: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过密信,你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如何观看的吗?随即教师出示一张预先用米汤写过字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任何字迹。当最后老师用毛笔蘸取碘酒,轻轻的涂到白纸上,马上“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几个蓝色大字呈现出来,使学生兴奋不己。另如教学中讲物质燃烧条件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帕浸入该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再轻轻拧干,用坩锅钳夹住,置于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当手帕上火自动熄灭后,学生竟发现手帕安然无恙,与自己原先设想截然不同,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击,马上有许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并在思维上进入了一种迫切希望找到答案解决问题的积极状态,这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的探究活动中,让大家针对一系列的疑问展开讨论。在教师引导下,经过激烈辩论与理性分析后,大家终于对实验结果有了正确认识,同时大家对物质燃烧条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3、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世界上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渗漏事件、2000年欧洲蒂萨河化学污染事件等,并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溶洞奇景”、“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还可介绍学生身边的水质污染、煤气泄漏等化学现象。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小常识,如“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铁制品防锈”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学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从而既提升了兴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矿物燃料和水资源时,可组织学生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净化水质”等。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的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提出一些治理意见”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变的更持久更内化。

篇(9)

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个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丰富多变的学习情景,可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学习化学的目的性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化学史及化学家的故事,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例: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展示我国古代的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具有了高超的生产工艺,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为自觉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大量数据、图表告诉学生,由于我国解放前化学工业水平的落后,连铁钉、煤油等基本物品都需大量依赖进口,从而激励学生要学好化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此外,教师还可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着名化学家们的成功事迹,让这些科学巨匠们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宝贵品质去深深感染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学生探求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和愿望。这方面的素材是很多的。如教师可介绍着名化学家居里夫人,讲述她不怕危险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硕果累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还可以讲述她身居国外却念念不忘祖国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举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等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激励。

总之,通过化学史、化学家故事创设教学情景,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使学生把学好化学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2、利用实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具有化学实验这个特性,尽可能多的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大量化学实验的演示、参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趣”激“疑”,由“疑”导“想”,由“想”得“知”,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家庭自制小实验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化学世界中,感受到真正的兴趣。如化学中讲解碘的性质时,可穿插一个小故事:曾在狱中用米汤给鲁迅先生写过密信,你们知道鲁迅先生是如何观看的吗?随即教师出示一张预先用米汤写过字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晾干的白纸,看不出任何字迹。当最后老师用毛笔蘸取碘酒,轻轻的涂到白纸上,马上“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几个蓝色大字呈现出来,使学生兴奋不己。另如教学中讲物质燃烧条件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帕浸入该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再轻轻拧干,用坩锅钳夹住,置于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当手帕上火自动熄灭后,学生竟发现手帕安然无恙,与自己原先设想截然不同,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击,马上有许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并在思维上进入了一种迫切希望找到答案解决问题的积极状态,这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的探究活动中,让大家针对一系列的疑问展开讨论。在教师引导下,经过激烈辩论与理性分析后,大家终于对实验结果有了正确认识,同时大家对物质燃烧条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3、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化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景,可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世界上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渗漏事件、2000年欧洲蒂萨河化学污染事件等,并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溶洞奇景”、“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还可介绍学生身边的水质污染、煤气泄漏等化学现象。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小常识,如“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铁制品防锈”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学知识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从而既提升了兴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矿物燃料和水资源时,可组织学生辩论“常用的几种燃料中,哪一种最理想”、“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净化水质”等。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的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提出一些治理意见”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学生的兴趣会变的更持久更内化。

篇(10)

初中学龄一般在13―16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异常活跃、感性与理性兼顾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谓是精力旺盛、想象丰富,兴趣广泛、爱好很多,各种欲望不断膨胀,以至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复杂,他们很容易“近墨则黑,近朱则赤”。因而在学习方面,初中教师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行为,就能让他们享用一生、终身受益。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入门学科,具有双重性特征,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深”、“杂”、“混”,的确令学生很纠结。所以说,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踏入初中化学门槛,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值得为之探讨的问题。

一、链接社会现象进行教学,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知识、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之中,而这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知其然”的也许不少,但“知其所以然”的肯定不是多数。比如,醋酸为什么能消除茶垢?神秘的“鬼火”到底是怎么回事?“白纸生花”、“烧不坏的衣服”、“燃烧的糖果”、“布娃娃流血”,以及“啤酒喷泉”等魔幻般的奇妙现象,所有这些都属于化学科学的范畴。再如人工降雨现象,原子反应堆使用的重水、导弹和飞机使用的非金属材料,还有火箭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特纯试剂,以及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由此可以说,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异彩纷呈,或者说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农业生产和尖端科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

布鲁纳曾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当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无限价值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提高。

二、发挥实验优势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其“动手动脑“的特点正符合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性格特征。上新课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并借助从中产生的奇妙现象,推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比如在讲授绪言课内容时,我把一张先前用碱溶液写有“肯特基”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再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擦在纸上,白纸上随即魔术般地出现红色“肯特基”字样。试验之后,趁着学生活跃的思维,提出“什么是化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要创设条件提供学生多做实验。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在因势利导的同时,注意及时纠正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指导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做好一些如“空杯生牛奶”、“摩棒点灯”、“小纸花变色”等小实验;在讲了酸性与碱性以后,引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和水样的酸碱度,了解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学到化学知识,锻炼观察和动手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他们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些化学知识的确是令人烦恼的,如果我们对此只是一味地说教讲解,效果很可能微乎其微,甚或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比如,当学到原子结构和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与基本概念的时候,学生常常因为抽象难懂而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此时,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理论性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如果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拆成原子的过程和原子重新组合为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借助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演示,学生就此可以生动直观地明白了原子在反应前后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总质量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他们也就因为运用了多媒体现代科技而比较容易保持和强化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将在糊里糊涂中兴致全无、丧失信心,最终导致化学学习的恶性循环。还有,在平时的课堂演示实验中,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而学生不能清晰地看到或完全感受到实验现象。我们也可借助多媒体展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效果较好,又节约了时间。

篇(1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大烧杯中放热水,热水中再放一个干燥的小烧杯,两个烧杯中分别放一小粒白磷),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学生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小烧杯中的白磷燃烧了?②为什么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③这个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④有什么办法使水下的白磷燃烧?⑤氧气如何送入水下?由于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是身边感受到的,而且对自身经历的现象,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了认识,获得了乐趣,增强了信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课堂穿插或课外活动增加化学趣味实验

使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去感受五彩缤纷、变化莫测地神奇化学世界。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学生享受着探究未知地化学世界的快乐。如:①神秘的对联;②今夜星光灿烂;③无氧也能燃烧;④“鬼火”现形;⑤美丽的喷泉;⑥鸡蛋复活;⑦会变色的红花;⑧“失而复得”的“蓝宝石”;⑨点“铁”成“铜”;⑩奇妙的气体,等等。

3激励评价强化实践活动

激励评价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承接,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和方法,并与同学们对照使自己的认知条理化,完善认知系统结构,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鼓励其进行新的探索。在学习完书上的知识后,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后,围绕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科学考察活动,本地区水污染情况怎样?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你知道其它“水”有哪些?要求学生通过访谈、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试,最后写一份科学小论文。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不定期的开放化学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由于人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上所接触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化学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由专人负责,让学生去实践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学生必须提前写好实验报告,递交任课教师审批修改,实验教师准备药品和仪器。自行设计完成任务的实验过程,也是将学到的化学知识技能运用和创新的过程,组织的形式尽可能是小组合作完成

,类

似于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复习已学过的实验操作,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