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6: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篇(1)

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篇(2)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9-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迅速扩展,现今高职教育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毕业生的特点

相较于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学历层次较低。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要比本科毕业生低一个档次,主要以专科为主,专升本逐年有所增加。

第二,理论知识薄弱。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高和中专毕业生以及一部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社会人员,虽然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则相对薄弱。

第三,职业定位往往过高。高职毕业生较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从事一线工作的职位有较大差距。

第三,社会认可度较低,容易受挫。一般来说,高职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社会认可度较低,高职毕业生较本科毕业生更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修养方面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职生过于追求拥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急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德行修养和理想追求,这导致他们毕业后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高职毕业生修养方面有所欠缺也体现在诚信意识方面。有些高职生的诚信意识有所缺失,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如一般的学生编造自己是班干部,而班干部编造自己是学生会主席;成绩一般的编造平均分八九十分,并多次获得奖学金;没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并多次实践经历,却编造参加了活动、有实践经历等。2008年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7.5%的学生对大学生在求职材料中造假的看法表示理解,说明这种不诚信意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基础牢固。

(二)就业意向方面

一方面,在就业地域期望上,高职毕业生往往不愿意选择去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基层就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上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秦皇岛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20%,2010年江苏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52.3%,2013年石家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占70%,而2011年新疆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更是高达88.89%。这也真实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期望。

另一方面,在就业意向单位上,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私营企业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就业,还是以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为择业理想。2013年石家庄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去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占56.8%,其中高职生也占了较大比例,同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中这一选择占69%。

(三)就业月薪要求方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份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19.4%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3000元以上,43.5%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而2009年北京专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值为2000元以上的占21.3%。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月薪要求往往高于企业能提供的待遇,造成毕业生就业难。

(四)职业发展规划方面

部分毕业生就业目光短浅,很少就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考虑。东北三省高校的一份2008年调查报告中,35.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认为不重要。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78.8%的学生对未来职业无明确的规划。

(五)就业法律意识方面

很多毕业生缺乏契约意识,首先表现在就业协议书的随意签订与毁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认为可以违约的占到43.2%。其次表现在被用人单位侵权。如有的毕业生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有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毫无戒备之心,等等。此外,毕业生常常忽视对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缺乏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较少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及就业工作流程等。

(六)求职心理方面

首先是自卑和自傲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很好地推销和展示自己。2010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8.4%的毕业生就业准备一般,自信心不足。与自卑相反,有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出现了自负和孤傲的心理。其次是焦虑心理。部分毕业生既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成长与发展的岗位和单位,又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等。再次是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攀比心理。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学校、父母和亲友,不愿主动去市场中求职、择业;一些毕业生相互攀比选择企事业单位、知名的公司等。

三、对策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方面

为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政府与社会应共同作出努力。第一,政府应鼓励就业形式多样化,包括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自主创业等。第二,政府应致力于消除就业市场不规范行为,如任意压低毕业生工资,不给毕业生应该享有的福利待遇,性别、身高歧视等。第三,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应联合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第四,国家财政拨款为无法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社会救助等。第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应改变对高职毕业生的认识。不少用人单位都存在错位的人才观:一是人才高消费,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高职生,却直接招聘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二是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三是提出应届毕业生无法达到的招聘条件等。

(二)学校方面

第一,高校要注重培养学习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并不一定能完全对口,更多的是利用学习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现任的工作岗位。第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包括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面向基层的就业意识和诚信教育。第三,强化就业观念引导。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临近毕业的学生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如分析自己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点,适合做什么工作与职业等。其次通过模拟招聘现场、面试等,让毕业生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再次加强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教育。第四,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强化毕业生对“就业协议书”的认识,强化其维权意识。第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杜绝就业简历中的舞弊造假行为。第六,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受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三)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高职生在择业前,要学会全面客观分析和认识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要自暴自弃,确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岗位和择业目标。第二,转变就业观念。高职毕业大学生要调适就业期望值,树立“到基层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第三,培养综合素质。高职生在校期间除要认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强化竞争意识。第四,树立创业意识,尝试走创业之路。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了解,及时了解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支持,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学会理财等。

【参考文献】

[1]申晓敏.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2]王新刚,肖继新,马金锁.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现状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3]徐静.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4]王辉,贾鹏.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基于河北省驻石家庄高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就业,2013(4)

[5]陈访贤,刘向阳,胡登雄.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现状分析――基于新疆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教论坛,2011(2)

[6]白冰,于昕.中医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3(4)

[7]孙艳,王育.关于专科毕业生就业思想准备的调查研究报告[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2)

篇(3)

调查方法:共发放220份问卷,并按男女等额比例进行问卷发放调查,实收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建议 :

(1)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出现问卷答案不完整,选择不够明确,甚至出现缺失或者乱填的现象以及问卷编码编排出现重复的问题。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问卷都计入无效问卷,对其做无效处理。

(2)在调查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调查知识,以及调查礼仪、沟通方式不妥问题,导致有些调查被拒绝,因此在今后的调查过程中一定要切记调查礼仪和调查方式。

调查主体报告

调查背景:

(1)宏观经济背景。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国家统计局18日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增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在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消费市场日益活跃。作为物质需求的一部分,饮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各种不同品牌间的商品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作为追求时尚,具有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无疑成了消费饮料等主流。

(2)行业背景。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30年来,饮料行业不断的发展和成熟,逐渐改变了以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无序的局面,饮料企业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近几年,我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给商家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饮料市场与其他消费市场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能更快的打入市场;其新产品能更快的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价格较低,符合大多数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

(3)消费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在整个饮料消费市场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从大多数的饮料宣传广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的饮料在推向市场的时候,都主要是定位于年轻的

顾客群体,因此,只有充分掌握、准确分析年轻人对饮料的消费态度 方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引导其购买决策,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大学生生活费用相对较宽裕,具有一定的购买力,饮料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给了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机会,此外,性别不同,饮料选择的偏好可能也有所不同。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变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在消费日益理性的今天,厂商们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大学生饮料市场状况分析

饮料分类市场概述:

① 功能型饮料。功能型饮料走到今天,已步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如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农夫山泉的尖叫、康师傅的劲跑、汇源的他+她等。而在如今这个时时处处都讲究新营销策略的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功能饮料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市场也将发展到以品牌+品质为核心的竞争上,市场争夺愈演愈烈,全球功能饮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② 茶饮料 我国茶饮料工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茶饮料市场进入成长中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成长阶段:

1、1998年及以前,旭日升占市场主导,一枝独秀。

2、1999年,康师傅,统一迎头赶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3、2000年,旭日升品牌老化,康师傅统一双雄争霸。

4、发展至目前,康师傅统一占主导地位,其他品牌(可口可乐,宏宝莱等)进入市场,诸侯纷争。

③碳酸饮料。近年来,我国的碳酸饮料制造业稳步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关注,碳酸饮料的消费受到影响。传统的碳酸饮料因含糖量和热量过高,被认为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碳酸饮料日益受到挤压,两乐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在我国,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家长已把碳酸饮料列入饮食黑名单。随着果汁、茶饮料等健康饮料的流行,碳酸饮料的销量增速放缓。 碳酸饮料在整个饮料行业中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并不代表碳酸饮料制造业的衰落。果汁和茶饮料的崛起反映了中国人饮料消费的多样化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能完全替代碳酸饮料的消费。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碳酸饮料制造业逐渐步入其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大学生饮料市场概述:价格,品质,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

他们喜欢自由,我行我素,这一点在饮料的购买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购买者还是高居榜首,通常他们又喜欢瓶装或罐装的饮料。同时他们追求潮流,喜欢从当前的时尚潮流出发购买商品,因此产品的包装外形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饮料这个产品更新速度快的行业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同样崇尚理性消费,注重产品的质量。

结论:从以上的市场竞争状况可以看出,当前饮料市场各种类型的产品竞争激烈,同时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因而对于各种类型的饮料生产厂商来看,整个饮料市场的竞争机会是均等的,谁能有效把握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先机。对于大学生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也是如此。

报告分析

大学生喜欢饮料的类型

表中数据清晰地描述了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饮料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不同种类型的饮料的喜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30%的大学生选择碳酸饮料,其中60%的男生选择碳酸饮料;35%的大学生选择果汁,其中女生选择果汁饮料的比重较大,达到60%左右;而男女生对功能型饮料的选择差异性较小。

大学生对含糖量的敏感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性对于果汁的含糖量更加敏感,超过80%的女大学生偏向于含糖量较低或者是无糖的果汁,而男性对于对于果汁的含糖量则没有女性那么敏感,但是同样趋向于选择低糖和无糖的饮料,因此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消费者而言更加喜欢低糖甚至无糖的健品。大学生对饮品容量的选择

从上图可以看出,约有40%消费者选择了250ml的饮品容量,约有5%的消费者选择500ml的饮品容量,所以有95%的消费者选择250-500ml区间的饮品量,这也是当今消费的主流。但是250ml以下的灌装或小瓶装饮料以及500ml以上的大瓶装任然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这与近年来各大品牌推出家庭装等大容量包装不无关系。 大学生一个星期饮用于购买饮料的支出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时,购买饮料支出通常在0-20元;月生活费在1000-1200元时,购买饮料支出通常在10-30元;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时,购买饮料支出在30元以上的偏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活费越高,用于购买饮料的消费支出越高,即大学生用于购买饮料的支出与购买力成正比。

大学生在购买饮料时,选择3-5元价格区间的比重较大,约有60%,说明饮料定价在3-5元区间内是合理的,比较容易让大学生消费者接受。

很明显,超市和便利店是大学生购买饮料的主要场所,而在餐厅、地摊和促销活动现场购买饮料的消费者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主要是餐厅、地摊和促销活动现场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的,这同时也说明超市和便利店是企业主要的的分销渠道。

可以看出约有50%的大学生喜欢瓶装包装的饮料,同时,接近二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喜欢纸质和灌装包装,这也完全符合大学生追求便捷消费方式的需求,也体现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节约意识,这为饮料的生产厂商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饮品包装上提供依据。

只有接近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广告的影响,而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的大学生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饮料广告的影响,这是多数饮料企业对广告投入大量精力并且乐此不疲达到的效果,而且有超过40%的大学生在选择饮料时受到广告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广告对于部分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的有重要作用,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体担负起消费者心里近60%的广告宣传份额,

网络广告、报纸和杂志以及海报则显得相对弱势,别人介绍和其他选项则占了超过1/4的份额,这说明饮料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对饮料销售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说明还有其他宣传途径有待饮料企业的发掘和拓展。

大学生喜欢的促销方式

打折销售和有奖销售是消费者较喜欢的促销方式,但女性消费者却不大喜欢有奖销售的促销方式,这是值得促销人员注意的。赠送小礼品、多买附赠和免费试饮影响相对较小,可作为附带的促销方式,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大学生是否会尝试新产品?

该表格的数据说明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消费者对饮料新产品基本保持接受态度,只有小部分消费者很难尝试新的饮料产品,同时近七成的消费者不会随意尝试新的饮料产品,这说明只要有适当的优势吸引消费者,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新的饮料产品的。

与消费者选择饮料的因素有很多相似之处,口味成为40%的大学生尝试新饮料的因素,所以口味成为消费者尝试新饮料产品的首要因素,但是广告宣传和低价位也对消费者选择新产品起到了一定作用,造型独特和独特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影响因素。

对策及建议

产品策略

(1)产品口味:产品口味是消费者选择饮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口味一定要进行消费者测试。根据调查可知,口味是大学生接受新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大学生对于饮料的消费特点可知,饮料生产商应不断加大大学生饮料市场的口味创新,不断地推出新的口味,缩短产品更新的周期,以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口味需求。

(2)产品类型:在综合平衡的推广饮料类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市场的特点,有所侧重的选择产品类型,同时根据调查可知,性别差异也对于大学生饮料市场产品类型也起着一定的影响,男生比较喜欢碳酸饮料,女生比较喜欢果汁饮料。针对这一市场现象,饮料生产商和渠道商应当尽可能的调查出高校的性别比例,再根据比例适时确定各种饮料的比例,最后应当加大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在高校的销售比例。

(3)产品包装策略:最好采用瓶装和罐装,也可以采用较为环保的纸装,同时可以用几种包装形式相互补充,但是包装风格一定要统一,色彩搭配要明显、有视觉冲击力,最重要的是要够时尚,追上当今潮流,这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心理。

(4)产品容量策略:从调查可知,250-500ml容量的饮料最易被大学生所接收,因此,生产商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时候,应当尽量将饮料的容量对位在这一区间。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要恰当。针对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殊性,产品价位可以略低

于市场中的领导品牌,如果有的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或加入了特殊的营养成分,其价位也可以略高于市场上的领导品牌。根据调查可知,具体的价格应该定位在3-5元这一价格区间。

渠道策略

尽可能增加铺货率。充分调查和掌握高校零实体的状况,加大高校超市、便利店、小卖部、杂货店的铺货力度,尽可能增加产品的铺货率,以高校超市带动其他各类渠道的销售,减少渠道流通环节,合理设计和管理分销渠道,从而降低流通成本,使销售价格得到价格,让惠于大学生。

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各种促销策略,利用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以及销售促进等促销策略。比如定期开展免费赠饮、买一送一、打折促销、有奖销售等促销活动。

推广策略

加大与各高校的合作力度,通过赞助高校社团等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各卫视合作,通过电视媒体这一快速有效的媒体平台推广产品,比如:娃哈哈的格瓦斯通过赞助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等时下非常的火的节目,产品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高,销售市场达到打开。因此对于生产商而言在高校推广产品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推广产品,尤其是新产品的推广,充分运用微博、互联网、电视媒等平台。

其他策略

(1)对大学生饮料消费市场进行更进一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充分把握大学生消费者的爱好和饮料消费习惯,并从中寻求突破点。

(2)规范调研与策划活动。在产品上市前或运作过程中,定期进行消费者、销售渠道和竞争对手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经销商的心理动态和市场竞争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既全面、又细致的整合营销策划。

2017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4.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寒假调查报告

6.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7.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8.2017市场营销调查报告范文

9.小区水质调查报告范文

10.个人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背景介绍

网络购物是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网络的参与,都称之为网络购物。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是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网络购物市场销售额第一次冲破零售业的500亿天花板,达到全年594亿元人民币,2.1亿网民中有5500万网络购物人群,每人平均消费超过1000元,占200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推动中国网购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网民数和网购人数的急剧增长,以及上网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并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2017年仍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突发性事件基本不影响网购的增长,包括上半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下半年逐渐蔓延的金融危机,对网购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小,金融危机反而成为网络购物发展的新契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市场强有力的补充,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一代主流的购物方式。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281.8亿,相比2007年增长128.5%。

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为中国的在线购物市场描绘了美好的前景,随着在线支付、诚信服务、第三方支付、物流推荐、购物搜索等与网络购物相关的互联网业务的推出及成熟,中国网民对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恐惧,而是在网络购物方便性的吸引下逐步将在线购物作为自己的主要购物渠道。未来几年中国网购市场将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690亿元。

实际上,网络购物的发展成熟应该遵循一个大致的周期,当网络购物普及率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大致认为网络购物大致到发展成熟期。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看,中国网络购物进入发展成熟期,预计在2017年左右。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网上购物男生略高女生。调查结果显示,54%的被调查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而男生网络购物群略高于女生。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冒险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网络基础知识比女生普遍,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男生网络购物比率要高于女生的原因。

2. 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占五成。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没有浏览过购物网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 在网上消费与传统消费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方便、价格便宜,其各自所占的比例为33%、34%,节约时间有21%,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商品齐全,当然还有少部分是出于好奇、时尚。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有56%的人喜欢选择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22%的比例,银行转帐、邮政汇款共占20%。说明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是比较受欢迎的两种结算方式。

4. 在大学生心目中,可供网上购物的首选网站共分为三大类: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尤其,拍卖网站如淘宝、易趣、卓越, 网上零售如当当成为学生的首选

5. 有购物的人中购物需求以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为主。购买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28%)、运动和休闲产品(24%)、电脑及相关产品(24%)、音像制品(20%)

6. 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其中购买物品有物美价廉17 %,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9 %,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9%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15%

三、网络购物原因分析

1. 选择网购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多样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在于网上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商品信息。

其中男生对时间要求多一点,图个节约时间,方便,和价格便宜。而女生在此基础上对商品的种类和商品的样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网上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繁荣需求,其优势在现代繁忙的社会日益体现出来,以发展成一种潮流,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2. 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查显示,在没有购买经历的大学生中,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对网站不信任,怕受骗,质疑其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对网络零售商的了解很少,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都是在消费者真正进行消费的时候才能够切身感受的。因此,这些因素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是否参与网络购物。

四、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评价特征

1. 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网络购物经验者对商品的质量担心程度最高(37.9%),对售后服务和物流快递的评价较低,对商品种类、查询方便性的评价较高。没有网络购物经验者更多的是对网上消费的安全与隐私表现出了较大的不信任倾向,而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已经对其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说明大学生的初次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 网购的满意程度。我们看到:同学们对网上购物的评价总体较好。有67%的同学对网上购物商品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3%的同学持满意的观点。而评价为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同学共占10%。但也有值得重视的问题:没有一位同学对网上购物的商品持很满意的态度。可见,虽然网上购物的商品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但距离同学们的期望值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作为一项新兴的购物方式,它的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大的,我们期待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

3. 遇到问题怎么办。当同学们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不和心意或有质量问题时,有23%的同学有想退货,但又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办理退货。13%的同学表示非常生气,不再网上购物了,18%的同学认为东西不多吃点亏算了。对于要求销售网点退货或提出投诉的同学共占46%。以上数据显示出,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与厂商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许多同学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无法及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束手无策或忍气吞声的被动接受。对此,笔者以为加强消费者与厂商的沟通,开辟更便捷,实效性强的售后服务是网上购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未来购买意愿。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网络购物者明确表示在未来的一年还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83.7%,明确表示不会的很少6%。即使至今没有尝试过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在被问及以后是否会尝试网络购物时,表示今后会进行网络购物的占到69%,说明他们对网络购物的发展非常期待,在网购条件让他们感到满意时愿意去尝试。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在方便及时性、信息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购物。

5. 网络购物前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会被人接受。在43份持赞同态度的问卷中,回答主要有网购的前景好、价格便宜、发展空间大、物品种类齐全、方便、新兴、节约时间等。在37份有抵触的态度中,大多意见有质量的不放心、安全没保障、无售后服务、邮递时间长等。在10张从双方面讨论的观点中,一方面对目前的信用、质量、以及网购的体制不放心;另一方面,相信他的潜力大、前景良好。纵观这些回答,可以得出网购在目前已经被一般的人所接受,但由于目前的一些问题使得仍然有2/5的人不愿意接受。相信随着体制的改进网购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五、建议

1.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教育和引导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多数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68.5%)有过网络购物行为,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购物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大学生的消费心态还不够成熟,一部分人仅凭新鲜好奇和有趣而网络购物,因此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对此,高校应该开展消费教育,设置有关消费知识的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他们合理的消费观,引导他们正确的消费行为,就成为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课题。[7]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存在问题,加强交流,宣传健康向上的网络消费文化。加强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呼吁文化部门在大众传媒中向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针对性宣传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对子女的消费教育,合理控制子女的消费来源,纠正子女不当的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正确地金钱观和消费观。

2.开展网络购物安全方面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消费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合法网站识别以及防范网络欺诈的技术手段方面的教育。有些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并教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这对于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大学生自我权益保护是有益的。在法律法规教育方面,学校可以请求警方合作。对于已经受到网络欺诈而心理受挫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3.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

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摆正对网络消费的态度。通过分析认识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基于自身需要做出购买决策,避免受商家不良诱导盲目消费或冲动从众消费。既要了解网络购物的优点,又要对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学习识别合法网站的知识,主动增强网络消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交易时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的信息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

4.已下信息资料为大学生网络购物及网上开店创业的提供参考。

购物网站按模式可以分为:

BtoB(商家对商家): B2B 对个人消费者来说可以不算

BtoC(商家对消费者):B2C 现在做的大的不多,有卓越、当当和京东商城 CtoC(个人对个人):C2C 现在淘宝、易趣、拍拍、百度有阿都比较大

卓越、当当都是买书的较好选择,每本书基本都有折扣,最夸张的一折书记者都见过不少。最关键的是你想买的书网上很少没有的,而且都是正版。卓越亚马逊成立于2000年,为客户提供各类图书、音像、软件、玩具礼品、百货等商品。卓越亚马逊总部设在北京。并成立了上海和广州分公司。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网上零售的领先者。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由国内著名出版机构科文公司、美国老虎基金、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原名软银中国创业基金)共同投资成立。

1999年11月,当当网正式开通。成立以来,当当网一直保持高速度成长,每年成长率均超过100%。当当网在线销售的商品包括了家居百货、化妆品、数码、图书、音像等几十个大类,近百万种商品,在库图书超过40万种。目前当当网有超过4000万的注册用户(含大陆、港、澳、台和国外),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7年图书销售码洋超过六亿元。每天有上万人在当当网买东西,每月有2000万人在当当网浏览各类信息。

当当网的使命是坚持更多选择、更多低价让越来越多的顾客享购网上购物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淘宝网的使命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

卓越网于2000年5月,主营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礼品等流行时尚文化产品。卓越网诞生以来,凭借独创的精选品种、全场库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电子商务网站,赢得了超过520万注册用户的衷心支持,发展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营业额最高的零售网站,并获得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评选的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入选中国10大互联网旗帜公司和最具投资价值网站100强。

卓越网总部设在北京。 2001年3月,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从而迈出了区域拓展的第一步。2001年10月,主要面向网下用户的卓越精品俱乐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即发展注册会员65万人以上。2003年11月,广州分公司正式成立。通过产品线扩张和区域拓展,卓越网正在形成为以社区文化为主的最大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2007年6月5日,卓越网公告显示,公司已正式更名为卓越亚马逊。

2017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4.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寒假调查报告

6.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7.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篇(4)

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7-011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诚信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种道德约束,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诚信度至关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诚信问题。农村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诚信问题更是引起了诸多关注。

1高职院校农村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农村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笔者调查了T市某高职院校400名大学生,其中有200名为农村大学生,另外200名为城镇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还贷、考试、求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两点问题:一是大学生(包括农村大学生)普遍对诚信认知度较高,但他们的实际行为与他们对诚信的认知也普遍存在着偏离,实际存在诚信缺失行为;二、农村大学生和城镇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基本一致,但农村大学生在求职诚信度上普遍高于城镇大学生。这与常秀琴(2015)的调查结果一致。所以农村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与大学生整体的普遍诚信现状基本是统一的,具体有:

1.1人际交往方面

调查发现,85%的学生认为,不会去轻易相信别人,或者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安全感;56%的受访者表示曾经被认为很亲近的人出卖过。总之,在高职院校中,由于诚信的缺失,普遍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

1.2信用还贷方面

这主要在贫困学生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国家为了解决贫困生就读问题,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笔者在做调查时发现,在400名受访学生中,有56名申请了助学贷款。这56名贫困生中有45人来自农村,11人来自城镇。结果56人中居然有30人在年度贷款到期后不及时偿还。

1.3考试作业方面

200名农村大学生中,59.09%的坦言曾作过弊,13.64%表示,经常作弊,27.27%的人没有过作弊现象。城镇学生的数据也基本与农村学生差不多。大多数人表示抄袭是学习中的常态。

1.4求职就业方面

一是求职材料上弄虚作假,67%的被调查者表示简历必须要美化,不然会吃亏;二是找工作时,同时参加多家用人单位招聘,做着上家找下家,离职时不负责任说走就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的上述诚信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校思想教育力度不足、家庭诚信教育缺失、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违约成本过低等原因造成的。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包括农村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对他们加强诚信教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2应对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特别是辅导员们

自身素养及教育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一是从教师自身入手提升自我。老师们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与自身品德提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二是加强培训。

2.2全社会积极行动,营造良好诚信环境

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这方面,近几年国家已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等,今后还应加大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全员行动起来,政府、企事业单位,乃至全民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争做诚信单位;另外,学校与家庭要双管齐下,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奖罚机制,加大监督,参照

银行征信系统建立大学生诚信追踪档案卡在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做好这项工作,在今后的校园学习生活中随时记录追踪卡,对表现良好的予以奖励,对诚信问题严重的给予及时干预。必要时可以公示记录卡,加大违约失信成本。

2.4提高诚信教育力度

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品德教育。综合运用理论教育、典型事迹教育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多方面展开教育工作。可多组织讲座、辩论赛、征文比赛、视频观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他们参加,把诚信教育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总之,我们不仅要重视当代农村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还应积极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而不是只把问题摆在桌面,不去触碰核心内容。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良好的诚信秩序一定会在大学生中间重新建立。

篇(5)

2.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3.书写要工整,字数不少于3000字。

4.开学后交于各团支部,(以纸质稿件兼电子稿形式)统一交到校团委。

附: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题指南

1.调查当前社会经济状况,选择当地企业,调查金融危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等。

2.面向当地居民,调查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举措成效。

3.结合低碳环保主题,调查当地环保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开展低碳环保主题宣传。

4.结合世博会主题,开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开放文明"相关宣传调查。

5.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大学生开展“大国国民心态”问卷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6.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主题,走进当地劳动管理部门,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7.通过与长辈沟通交流,了解时代变迁给国民带来的生活变化。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

9.大城市“蜗居,蚁居”的现象实践调研。

10.宿迁大学生村官相关问题调研。

11.结合宿迁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主动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单位开展见习,总结撰写见习报告。

12.深入城市社区,厂矿,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13.面向宿迁留守儿童开展服务性实践,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研。

14.发挥旅游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开展支教服务,并进行专题调研。

15.关于市民防震意识的调查研究。

16.关于当代青少年信仰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6)

网络诚信是指网络行为主体在进行的所有网络行为中,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骗别人,不虚假信息,不侵犯其他网络主体的权利,所有行为力求真实可靠,不利用网络作为工具从事一切不诚信的行为;而网络诚信缺失则是指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网络申请、网络购物等网络互动中提供个人虚假信息。①根据对重庆区域内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诚信调查数据,高达5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水平一般,11%认为比较差;有48.8%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网络诚信评价在75~90分之间,40.8%的自身评价是90~100分之间,1.7%在60分以下。大学校园里存在的网络诚信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结合该调查报告,可以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概括为:

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在网络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活跃在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比较认同现实社会中的诚信状况会影响到网络世界中的诚信观念与行为,但同时大学生对网络诚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虽然大部分人在网络中能够以理性态度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但是对网络诚信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网络诚信一般关心的学生比例只有53.5%,认为网络诚信无所谓的达11.6%;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以自保为前提讲网络诚信,选择相互讲诚信的学生占到了46.4%,只有29.5%的大学生选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讲网络诚信。此外,对网络诚信有关法律规则的了解程度也较低,很了解网络诚信有关法律规则的学生比例只有3%,16%的大学生比较了解,39%的大学生一般了解,36%的大学生了解很少,6%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网络欺诈行为较为突出。在问及网上购物诚信问题时,38%的大学生认为身边存在着以“差评”敲诈卖家的行为,其中,19.5%的学生选择能够对这种网络欺诈行为加以制止,而18.3%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对于身边同学是否存在利用网络盗取游戏账号的行为,42.9%的同学选择“有”,20.2%的大学生会劝其停止,22.7%的大学生选择“与我无关,不闻不问”;在调查虚假信息欺诈他人钱财这一问题时,35%的同学认为周围存在这种现象,其中17.7%的人能够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17.2%的选择“与我无关”。凡此种种网络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网络和社会的有序运行。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于如何看待网络抄袭和剽窃论文现象,38.7%的学生认为毫无学术诚信,侵犯知识产权,52.8%的认为偶尔借鉴也可以,8.4%的认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同学在学术诚信方面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对于周围是否有同学请人论文,40%的大学生表示周围有此类现象,14.4%的选择可以理解,20.5%的同学本着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会加以劝说,告诉他们抄袭的危害,还有4.6%的学生向学院举报,希望院里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可见大学生群体内部诚信观念参差不齐。在对论文抄袭和行为的处罚方式选择上,65.4%的大学生选择批评教育为主,34.5%的大学生选择严肃处理。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在物质利益面前存在弱化现象,容易引发失信行为。并且对周围同学的失信行为,加以劝说、制止的是少数,大部分人选择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心态和现象令人担忧。

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实社会诚信价值尺度的破碎深刻影响着网络诚信价值尺度的确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公民的道德观念淡漠,法律、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等领域还存在着缺乏诚信的不良风气,诚实守信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这些负面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降低了对社会的整体信任,诚信意识随之下降,这成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的诱因。

网络世界自身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和技术局限性使得对网络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任何人、任何法人都可以用非真实的代号上网,屏蔽了主体,使得对网络违法主体的认定难,法律的制约也无从谈起。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有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受互联网技术水平所限,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对网络诚信缺失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限制,在制度层面上也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机制,使得屡屡出现的网络诚信缺失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关法律和制度的惩罚,网络失信成本极低,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网络失信行为的泛滥。

网络社会规范的缺位使得网络诚信缺失有机可乘。对于新生的网络世界,传统道德规范有诸多不适用之处,使得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大量网上失信行为既逃避了现实社会规范的约束,又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供制约,从而导致了网络社会存在“道德真空”、“无法可依”的局面。同时,现实社会中诚信教育匮乏也是导致网络诚信失范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大多家长灌输给孩子的不是以诚相待,而是警惕防范不可轻信他人,无形中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普遍抱着宽容态度,对于社会上频频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媒体缺乏必要的宣传教育。

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交往中的个体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不足。大学生网民正处于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但也比较缺乏理性,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种生理特点使得大学生对网络诚信失范的危害既有清醒的认识,但又错误地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不遵守现实生活的一些道德原则,淡化甚至抛弃诚信意识。再加上个别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考,逞一时之快,未想到自己行动后的不良甚至恶劣社会影响,便在网上做出许多违反网络诚信的行为来。

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路径

加强诚信教育,培育网络诚信意识。针对大学生群体诚信意识的淡薄,对其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提高其网络诚信自律意识是防止网络诚信失范的根本前提。高校可开设专门的网络诚信教育课程和发掘新的教育载体,如互联网、电影等形式,将网络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学科教学中,加强大学校园诚信、守法、自律文化宣传,不断强化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需要指出的是,培育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者长期、持续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实现个人成才立业的基本前提。

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估机制,强化网络行为监管。对于高校而言,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档案,将学生个人基础信息、成绩排名、奖惩状况、家庭成员及职业、与社会机构联系程度等指标按照学生个人状况、在校诚信表现、家庭状况、社会诚信表现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诚信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并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促进大学生诚信自律。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大网络行为监管力度,对不良信息加强访问控制,安装过滤软件,及时堵截、删除不良信息以净化网络环境。此外,相关监管职能部门还可以设置专职网络监管人员,其职责就是通过与大学生定期交流、沟通,了解大学校园网络诚信问题实际情况,听取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诚信方面的意见和想法,为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能力的成长提供一道坚固的网络道德“防火墙”。

强化社会主导,优化良好的网络诚信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主导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诚信建设管理机构,在网络环境优化、互联网管理政策的制定上发挥宏观引导和推动作用,依据各个时期网络诚信的现实状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诚信建设和监管机制;对已经出现的网络诚信缺失现象要加强打击和监管力度,推动网络诚信道德规范体系建设。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高校之间可协调加强校园网络诚信数据共享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网络诚信数据库,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网络诚信管理体系。同时,各种传媒机构要带头遵守网络诚信,坚决杜绝虚假信息及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的传播,不断提高网络文化服务整体水平。社会舆论要大力弘扬诚实、守信意识,新闻媒介要加强对优秀网络诚信人物和事迹的宣传,激发大学生正面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为大学生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篇(7)

本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研究目的的是为了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与需要,以及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本次调查问卷就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频率、原因、目的、顾虑、消费金额等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最终有效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达100%。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购经历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购的经历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有网购经历。如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占91%,只有9%的大学生没有网购经历,而网购频率主要集中在偶尔。

2、大学生网购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表:你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网购价格便宜,网购的产品选择多样,款式新颖。

3、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及对网购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通常在网上购买的产品类型主要是服饰类;其次是数码类、文体类、化妆品、护肤品类;而其他只占了1%。分析发现,有54%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的满意度一般;36%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满意;6%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不满意;2%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很满意;2%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很不满意。

4、大学生网购措施分析

调查问题:(1)如果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你会怎么选择?(2)如果因为物流原因,导致你没有拿到你网购的商品或商品有损失,你会怎么办?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时,大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其中会有37%的大学生会要求商家退货退款。

从表中知,当因为物流原因,导致没有拿到网购的商品或商品有损失时,有近一半的大学生会据理力争,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这表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5、大学生认为网购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

当被问及“你认为网上购物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时,有大多数人选择了商品问题(如质量、种类),占到总体的42%;有28%的人选择了卖家诚信和服务问题;分别有85%和10%选择了商品配送问题即物流的及时性和付款和网络安全问题;剩余的2%的人选择了程序复杂,不易操作。

6、大学生对网购的总体满意程度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对网购的满意程度一般,占到了总体的57%,觉得满意的占到了29%,不满意、很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了95%、4%、1%。

三、调查总结

从问卷调查报告中得出:虽然现在大学生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频繁,但仍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就比如说,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金额状况:在50-100元之间占了49%,100-300元之间占了31%。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网购的消费基本集中于50-100之间和100-300元之间这两档,这说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消费金额还是比较低的,对于网上的商品还是有一些顾虑的,总的来说还是对网上的商品持不放心的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网上的商品图片跟实物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上购买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网购的满意程度都集中在“一般”和“满意”这两个。而对于网购不满意的同学都认为:网购的售后服务差;商品得不到保障;物流不够及时,购买的商品一拖再拖,迟迟不能收到。当然,也有认为网购还是比较不错的:觉得网上的商品比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便宜;款式齐全、新颖;还有商品的种类也较多,选择多等优点,他们也切实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认为网购确实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为他们节省时间和消费。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当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时,有37%的学生会要求商家退货退款,而因为物流原因,导致拿到的网购商品或商品本身有破损时,有49%的学生会据理力争,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反映出,当今的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还是比较高的,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坏时,会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从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等信息中整理分析得出:总体来说,大学生对网购的商品还是比较满意的。相信随着网购这个行业的继续发展,一些不足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带给人们的方便会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网购会越来越频繁,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篇(8)

一、大学生信用卡发展现状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人士,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1]大学生信用卡,就是银行在普通信用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针对大学生群体发行的 以大学生为持卡人,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贷记卡,并且规定不同层次大学生有不同的最高授信额度。[2]

大学生信用卡种类多样,2005 年 5 月, 中国建设银行推出首张龙卡名校卡, 即浙大龙卡, 向浙江大学在校师生和全国各地浙大校友公开发行。2005 年 10 月, 招行推出了国内首张面向全国发行的双币大学生信用卡“Young卡”。大学生信用卡蓬勃发展,2010年12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发起的中国大学生理财与信用卡观念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每4名大学生中就有1人持有信用卡。部分大学生信用卡叫停,由于缺乏自制力和还款意识薄弱,许多大学生透支后无力还款,不得不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

二、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

对于大学生信用卡,银行基本上是在提供免费服务的。但是,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商业银行会为了盈利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消费。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特殊群体,缺乏还贷能力。因此,银行赢利性不强。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的特性和大学生群体本身收入的局限性形成了鲜明的冲突,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信用卡风险问题。大学生信用卡主要存在以下四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信用卡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个人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是指持卡人不能或不愿按照信贷协议约定偿还本息,从而对银行经营造成伤害的可能性。[3]据某发展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信用卡欠款人士中,18―20岁年龄段的占到80%,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是违约高危人群。[4]大学生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形成跟大学生本人和发卡机构都是有很大关系的。从大学生本人方面来说,首先大学生本身就是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并不具有稳定收入,还款需要依靠父母的收入,所以欠缺还款能力。其次,大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消费结构,他们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渴望得到最新产品。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发卡银行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5]比如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信用卡授权无法进行或由于模型和策略的贯彻执行程序出错而导致决策错误,或者由于欺诈者盗取他人身份信息申办信用卡或盗取他人信用卡或卡片信息进行伪冒刷卡的行为。操作风险从总体来说是跟发卡机构有很大关系的。发卡机构的操作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操作风险的大小。

(三)欺诈风险

大学生信用卡欺诈风险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欺诈行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会对银行做出欺诈行为。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取更多的透支额度,谎报家庭的收入状况;更有甚者,伪造申请文件、资料以及身份证件,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蓄意诈骗银行资金。[6]这类违约者认为自己能够负担起自己的消费,但当还款期限到来时却不能足额还款,造成所欠金额越来越大,以致最后无力还款只有违约。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风险。就目前法律来看,对发卡行和持卡者都存在风险。对发卡行来说,发卡行向透支额度大,毕业前不能偿还债务学生的监护人追偿欠债,存在巨大法律风险。目前银行在办理大学生信用卡时,没有征得监护人许可,监护人在银行发卡时并没有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偿还义务。因此银行向监护人追偿缺乏法律依据。从发卡银行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规定来看,尽管银行对大学生所在学校要求很高,对学历也很看重,但只要符合学校筛选标准,获得一张学生卡相对容易。

三、美国与中国大学生信用卡的比较

(一)信用卡使用普遍程度不同

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个家庭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人均持卡约10张,在美国人的日常开支中80%以上用信用卡支付,现金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中国信用卡才刚刚起步,中国是一个储蓄的民族,从老一辈到现在一代,都非常喜欢储钱。所以在中国信用卡的使用并不普遍。

(二)硬件设施方面完备程度不同

在美国信用卡POS机是每个店必须安装的设备了,不论是大到沃尔玛,还是小到便利店,普及程度相当的高。在中国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投入,现在中国很多小型便利店都不设置POS机,直接现金方式交易,这大大影响了信用卡的普及速度。既然中国要搞信用卡,那就先要从硬件方面完善,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以为后面信用卡消费做铺垫。

(三)信用卡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同

美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后,如所购商品质量有问题或对劳务质量不满意,与商家交涉未获满意解决时,消费者可与信用卡公司联系,拒付已用信用卡结账的欠款,避免劣质商品和劳务的坑害;信用卡丢失或被盗,信用卡持有人立即向发卡公司挂失后,信用卡被人盗用欠下的所有债务,原持卡人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中国法律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

四、我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的防范

(一)控制好消费额度

将消费额度控制在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承受水平上, 降低消费过多而无力还款的可能性。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 增加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在发生很多不定期消费的情况下, 由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以外的收入偿还贷款,保证其债务的偿还。加强诚信管理,建立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 有关部门应建立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 加强执法效率, 对恶意透支的不法分子予以严厉的惩处。同时表彰信誉良好的公民, 可设立类似“诚信标兵”的称号, 并记入个人诚信报告。建议学校根据大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大学生诚信状况记入档案。[7]

(二)做好发卡前的预防措施

银行在向大学生发卡前应仔细研究在校生的还款能力和冲动性消费行为,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强调风险控制能力。作为发卡银行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知情权,让大学生自己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办理信用卡和自己是否拥有及时承担透支还款的能力。由于大学生消费的商品多属于底值品,银行应该对偶尔出现的购买高假物品行为或者连续购买高价物品行为进行跟踪,询问,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告知大学生持卡人,以确定是否属于大学生的正常消费,及早发现风险。 加强对大学生的检查监督,对还款较差的大学生持卡人,按时告知需还款情况及可能的后果,以防范大额透支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对已发放卡的大学生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

银行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资信定期复查和评估以及对信用卡帐户交易情况进行监督,即使发现风险隐患,防止恶意透支,减少风险。银行在严格审核大学生申请人的资信资料后,对于同意受理申请的申请人建立个人征信资料档案,根据持卡人的信用活动记录,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由于大学生消费的商品多属于底值品,银行应该对偶尔出现的购买高假物品行为或者连续购买高价物品行为进行跟踪,询问,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告知大学生持卡人,以确定是否属于大学生的正常消费,及早发现风险。

(四)对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 建立权威的个人信用体系

信用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商业银行应该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并随着大学生消费和还贷情况的变化,相应降低或者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等级和额度,从而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信息齐全的信用档案。中国所有参加银联的银行都应该建立一个“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商业银行可以把那些恶意欠账不还的大学生纳入 “不诚信大学生”数据库,银行之间要实现信息共享,所有银行和企业单位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查到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这样,就会影响到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就业, 即以后能否办理信用卡、房贷和车贷首付额度以及支付利率。目前, 上海市已经成立了“信用信息库”,几乎覆盖全上海市。

参考文献:

[1] 林功实,林健武.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华.大学生信用卡能走多远[EB/OL].中国金融网,2006,10.

[3] 迟国泰,许文,孙秀峰.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6,34(4).

[4] 闫晓凌,杨婉婕,刘国华.大学生信用卡的营销与风险分析[J].商业文化,2010,(10).

[5] 张欣.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5] 张欣.大学生信用卡风险控制研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

[6] 刘英,马庆敏.信用卡风险管理浅析[J].商业现代化,2007,(5).

篇(9)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不诚信现象及原因分析

1.不诚信现象

其一,材料作假。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随意更改成绩单,编造证书,假冒干部;在自荐材料里夸大其词。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目标,不顾诚信。大学生“造假”行为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可能会使凭借造假的毕业生蒙混过关,而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却不能脱颖而出。这样给优秀的毕业生带来损害的同时也不利于用人单位。如果一旦查出还将面临着被解雇或辞退,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势必造成就业资源的浪费。

其二,违约随意。一部分大学生本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遇到适合的单位马上签约,但还找寻更好的单位,如果被后一单位录用,便与前一单位有了违约之举。在这里,先撇开用人单位的虚假承诺不谈,大学生主观的违约也带来恶劣的影响。既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又有损于学校和个人的声誉。而且,从毕业生自身的角度看,因为要承担交纳违约金违约责任,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其三,不满现状。大学生最急需的就是实践和锻炼,安下心在基层补上这一课意义重大,但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总是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足,随时伺机跳槽走人。这种追求更优的观念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是不可取的。诚信为本,至少应该对工作负起责任。

2.产生不诚信问题的原因

第一,社会环境欠缺。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现实生活中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往往得不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求职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主动地去造假和欺骗,很可能是部分人造假,导致大家都得这么做。正是因为有人通过造假欺骗的手段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扬恶抑善”的信用氛围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不在竞争中落败,不得不通过作假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家庭教育乏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严重,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

第三,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足。不少学校忽视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学风不正。当前,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三是管理不到位。大学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存实亡,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等等,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四,就业压力大。教育部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第五,就业制度不完善。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在不断的增长,而相关的就业岗位却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就业工资普遍偏低,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后的几年内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助学贷款。在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时候,许多校园中竟然流行起了“毕业即失业”的话语,因此从制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大学生就业工资,从而促进还贷能力才是保证诚信的根本。

第六,用人机制偏差,诱发学生以假信息投其所好。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往往要求太高,片面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为了谋得一个好职位,好工作,一些学生和家长便开始造假制假,既欺骗用人单位也欺骗学校。

第七,自律能力较差。一方面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不成熟,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多数大学生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诚信的基本道德,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自律能力的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诚信就业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高大学生诚信就业水平,树立诚信理念,首先需要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都具备诚信,大家都严格履行双方的承诺,相信在未来的就业中会出现期望的良好形势。

篇(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统领作用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功能之一就是受教育者通过掌握道德标准和原则学会做人做事。一个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会走上一条服务社会的人生道路;一个恪守道德规范的人,会自觉遵纪守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时代性,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统领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教育,如乐观、宽容、平等地待人;真诚、谦虚、认真地做事等等,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素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在创办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人才特色的“素养教育”目标,即“五板块”教育:“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和“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品格素养和职业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即“素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素养教育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始终,达到了素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致性。

1.爱心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是真正引领时代前进的价值体系。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的同时,与结合“素养教育”进行爱自己、爱家人、爱学院长的爱心教育。爱自己:从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角度告诫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摒弃自私自利的人生观,结合大学生轻生事件,进行生命教育。爱家人:包括爱父母、亲人,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慈思想,把爱的教育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最终升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爱学院:爱护学院的公物,维护学院的荣誉,使学生懂得爱须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重视实践性,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影响学生。针对高职学生喜欢运动的特点,大力开展体育运动,磨练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针对他们关注就业,热衷考证的心态,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报效祖国;针对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告诫学生要诚信服务;针对大学生喜欢上网,大力加强网络教育,开办红色网站等。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强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完成从道德情感到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转化,设计与教学有关的社会实践内容,如:做志愿者或义工,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畅谈奉献爱心时的体会与快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发挥德育基础作用的同时,更注意德育的层次性、鲜明性和实效性。

2.责任教育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当的要求,不用“高、大、全”的模式“一刀切”。在进行责任教育时,阐述相关理论使学生明辨是非。

从高职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入手实施德育教育,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实际和接受水平,使德育教育收到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功效。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是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基础,以由小见大的层次递进的方式,力争教育内容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更使德育目标具体化。最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教学内容,列举优秀大学生成长事例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3.诚信教育

诚信既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运行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并践行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讲授市场经济与诚信道德关系,列举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法、课堂辩论法等让学生展开讨论。设计诚信活动系列:如学期初的诚信承诺、学期末的对照检查和诚信考试倡议等等。

4.严谨教育和创新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7-002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与挑战。高校贫困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就业过程中总体处于弱势地位。有关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签约时间明显滞后、签约率明显偏低、就业岗位也明显偏差。贫困大学生如果能顺利就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生存问题,而且能够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也非常重要。从贫困生的就业现状探究就业难的因素,提出可行性对策,继而帮助贫困生走出困境,实现就业。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2008年公布的《中国优秀贫困生调查报告》[1]表明:“我国在校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为5%-10%左右”。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基于此,这些贫困生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倾家荡产,靠接待资助子女完成学业。但不仅上学期间花费大,而且择业过程花费也较大,这主要包括通讯费、制作简历费、交通费、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等,已成为贫困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有43.5%的在校生求职花费在600元以上。”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更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便早日获得经济报酬,回报家庭。他们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但就业难的现实,使求职成本不断攀升。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的特征

首先,目前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在内容上侧重如何降低就业期望值,以尽快找到工作岗位,造成有些贫困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长远发展,急功近利。贫困大学生在面临直接就业、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的三重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调查表明,即使是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大趋势下,应届毕业贫困大学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大学生低40%左右,选择自主创业的贫困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2]。

其次,贫困大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较非贫困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有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贫困毕业生迫切需要找到有较好经济收入的工作,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所以,不少贫困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到环境好、待遇高的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但实际上,贫困大学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

再次,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收入偏低的城镇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文体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欠缺。贫困大学生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明显弱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所以,自身综合素质欠缺、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为地缩小了就业的选择范围。

最后,贫困大学生的求职常呈现为两种极端范式: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受单位就很怕失去机会,就很快签约,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但这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自觉条件较差的贫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害怕竞争,怯于表现,遇到挫折时心理难以承受,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无所适从,消极应对,坐以待“毕”,无形中增大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三、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造成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家整体就业形势压力大,人多岗位少

从我国劳动力的总体需求来看,劳动力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各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面临着精简机构,人员淘汰的压力,接收毕业生的数量十分有限。据统计,未来5年,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500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每年将达800万到1000万人,城镇下岗职工还有400万人需要就业。

2.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薄弱,职业生涯教育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专业师资和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还是遵循以前的咨询、签协议等事务性工作,这势必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3.主观因素:贫困生的自身因素

(1)教育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一般化。大多数贫困生来自于边远山区,教育基础本来就较弱,加上部分贫困生为学费和生活费,而到处奔波,很难安于学习,学习成绩一般者居多;还有部分学生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就业,常常占用正常学习时间自学其他专业课程,结果造成自身专业成绩不理想[3]。

(2)综合素质欠佳。许多贫困生把时间和自尊压在了学习上,想在学习上战胜别人,出人头地,很少参加其他活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差,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一些贫困生认为社会分配不公平,存在抱怨心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到无所是从,紧张压抑感和矛盾感就更凸显出了激烈化,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四、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

政府应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充分认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着力完善贫困生助学政策、制度。助学贷款制度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式。而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制度首先是一种政府行为,应该由政府出面牵头,统筹安排,以规则、条令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切实保障银行的积极性与工作有效性的前提下组织银行具体实施。建议依照教育和经济规律,根据大学生需要设立不同种类的贷学金,扩大贫困生贷款的比例和额度;改革借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中途突遭变故及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允许多次借贷;延长还款年限,允许贫困生在本科毕业后10年内以按揭方式还款。同时,积极促进大学生个人信用系统的建立,建议由教育部门组织专门的咨讯公司参与建构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这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将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尝试。

五、高校应增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

鉴于高校贫困生体现出的贫困性,脆弱性,弱势性、自卑性的四个典型特征,并且表现出交际能力较低、竞争心理较脆弱自卑心理较突出的情况,应从教育层面,做好以下几点:

1.诚信教育。

目前,高等学校中间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拖欠应缴学校的各类费用以及不按时还贷。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数据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已毕业学生的失信行为,大大影响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导致出现全国助学贷款大面积停贷的现象。诚信的缺失来源于道德知识与价值的背离、道德认识与信念的背离。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主观的努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需通过加强诚信教育来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推进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

2.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是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4]。美国心理咨询专家卡可夫(R.R.Carkhuff)说:“咨询是生命的流露”。浙江大学和温州医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前者借助的是强大的经济和管理力量,后者借助医学院特有的优势,配备了医学专家坐诊咨询,每天有教师坐班,并做专场心理健康讲座,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工作,对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温州医学院就有一经济困难学生,成绩很好,但由于身体原因,缓考而得不到奖学金,受打击而一度产生自杀倾向,通过心理健康医生的咨询和教育,已正确面对挫折;许多心理自卑,不合群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的帮助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其他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做得相对落后,心理健康咨询室在一些学校仅仅是装装门面,比较形式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位教授说过:“解决贫困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这是影响人的生命最根本的东西。”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贫困生心灵上的孤独和困苦让人们更为揪心。助贫工作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货币和物资的给予,同时应成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输出的过程,成为密切学校、学生关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

3.自立自强教育

贫困大学生要真正解决自己面临的暂时的经济困难,需要发挥自强自立的精神。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们必须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自己所选择的,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经济独立,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家庭和社会。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主体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立、自强和自信意识,发展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对此,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出台了积极的措施,推动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浙江大学在资助执行过程中遵循三个原则:鼓励先进原则,有困难先贷款原则和有限资助原则,学校尽管有较充裕的资金,但不主张对学生给予全额无偿资助,而是要求学生申请贷款来交学费,生活费上给予直接资助,破除学生“等、靠、要”的思想;在各高校都成立了“爱心”基金,即大学生从承诺从’爱心‘基金里获得的资助,在毕业后要全额返还,或捐资扩大基金数额以资助更多的贫困生。利用这一方式,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得到政府、学校和他人帮助的同时,奉献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的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