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培养自主习惯,奠定发展基础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学生终究是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对所有学科都很重要,数学亦然。自主学习的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的习惯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其实就告诉学生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自己先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看哪里有困难……它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更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石。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而复习就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切忌机械的重复,要自觉查漏补缺,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从而使思维得到发展,使所学知识更加完善。温故才能知新,课后及时复习,就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就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新的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注自觉习惯,形成发展核心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推理学科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毅力,其主要表现在完成作业、独立作业、专心听讲、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认真审题等自觉学习习惯上。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孩子的发展就有了核心力量,就会爆发出无限的潜能。
学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很重要的一环,其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地指导和督查。首先作业题的设计要认真,力求数量少,质量高。由于题量少,学生没有沉重的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督查要到位,逐渐养成书写规范,独立作业,认真运算和验算、及时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要想做好作业、独立作业,这就与上课认真听讲相关,如果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就会有问题,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必须的。专心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老师细提要求,反复练习,及时提醒,恰当评判。
专心听讲主要表现在听讲过程中的全神贯注,当然我们的要求不光是听还要思,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情境,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也能专心听讲的意志力。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弄清公式、法则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不能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这些习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时段,要培养好的习惯,也要注意克服坏的习惯,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勉力自省习惯,凸显发展内涵
作为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犯错和纠错的交替过程,如果学生所犯的学习错误一一由老师来纠正,那么这个学生永远也长不大。因此,必需培养学生的自省的能力和习惯,自省就要学会质疑和反思。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这就是质疑。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提出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要使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要善于捕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才能做到。
网络视频是新课改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生教研形式:由学科教研员会同一位名师在主会场精彩“做课”,全区的所有本科目教师则就近在分会场观摩网络视频课,课后经过短暂的磨课,马上进行全区老师的互动评课。思维的火花在不断迸发,教师们学经验、谈感受、评不足,每次的网络教研都成了老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良机。
一、优质的硬件设施为网络教研“铺路搭桥”,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学校的领导始终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想方设法创设条件,使尽可能多的教师能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为了给老师们打造一流的网络教研环境,学校将视频设备更新换代,并亲自指导视频教室的装修与改造工程。大到桌椅的购置、木地板的铺设,小到窗帘的颜色、灯光的效果,这其中无不浸润着领导的殷殷期望。这样高效舒适的教研环境,为成功进行网络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加激发老师们的教研热情。
二、网络视频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研预热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当接到网络教研通知时,我们首先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在集体备课室内提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研预设备课。为了在视频观摩名师教学时真正做到心中有文本,脑中有设计,大家纷纷走近文本,解读新课程标准,开始了“七嘴八舌话设想”的教研预热。大家纷纷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自己执教这课的教学设想。以前的“会议宣讲”式的教研不复存在了,在经历了面红耳赤的激烈争论后,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之下,本课的教学设想也就理所当然地“横空出世”。达成共识的环节,我们熟记于心;有分歧的部分,我们也记录在案。在网络视频时,大家期待看到“英雄所见略同”的精彩,更渴望在网络教研时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研预热为大家夯实了网络教研的思维基础,并且成功记录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三、网络视频时,打造“全神贯注与一针见血”的听评课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合理“提速”
上至校长,下至普通的任课教师,大家在听课时都真正做到了全神贯注。没有交头接耳,只有认真的记录和积极的思考。
更令我们难忘的是:当第一次视频教研的网络随机点评开始时,大家都屏息凝视,在全区教师面前谈自己的观点,多数老师不够自信,他们担心教研员“钦点”到自己来评课,所以在忐忑不安中聆听了一个个思维的火花绽放的声音,还有幸听取到一个个或中肯或锐利的建议,大家都由衷地感叹:网络视频教研打造了无限的交流空间,互动的沟通方式拉近了全区教师的心灵距离。一针见血的评课方式更让我们有机会走近真实的课堂。大家也越发地喜欢这种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点评形式。于是,在随后进行的几次视频教研中,大家惜时如金,利用课间休息的15分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有佩服,有建议……当激动人心的点评开始时,大家都争先恐后,踊跃争夺第一时间的发言权。在面对扩音器的同时,自信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评课水平也在悄然提高,我们在感受教师成长的喜悦时,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步入了“高速路”。
四、网络视频后,落实实践强素质,高效课堂展风姿
语文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学好语文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语文课该怎么听,听什么,以致课堂学习效率很低。其实,我们如果真要学好语文,首先必须提高我们的听课效率,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做好听课前的主动预习
首先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为了取得好的预习效果,我们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在听课过程中务必正确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为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十分关键,不要思想开小差。在老师讲解时,应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听课中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听课时,应做好课堂笔记。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做笔记时,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记忆。上课听讲是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这么多的时间利用不上,就太可惜了。上课听课效率高不但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对你提高做题速度也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听课中应注意的听课技巧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抓住听课的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4)听课时要全神贯注
能否认真听课,决定着听课效率的高低。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听课,不一心二用。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
(5)积极认真地思考老师的提问
学生只有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跟着老师走,这样才会避免课堂上分心的情况发生。我们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思考了学生的问题之后还要善于问答。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习惯。
例一:《全神贯注》教学
课末,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中印象深刻的词句,并默写或抄写在本子上。
师:课文中有一个句子,我觉得大家要再加深印象,一起来听写这个句子。写之前,先听老师读两遍,边听边记,记到心里去。等老师读完两遍,你也记住了,这个时候,再拿起笔来写。这样做,就叫全神贯注。
师:(读两遍)“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写句子后与课本核对)
师:请拿起笔,把“一刻钟过去了”圈掉。
(生迟疑)
师:态度坚决一点。圈掉后,我们再读一读句子。
生:(读)“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师:能不能圈掉?
生:不能。总觉得抒发不了激动的感情。
生:句子中的“越干越有劲”和“更加激动”,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圈掉后前后就不一致了。
生:有了“一刻钟过去了”,才能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长。
师:看来不能圈掉。在你圈掉的话下面加上几个“Δ”,表示要恢复原句。
(生加注“Δ”)
这堂课中,学生对于罗丹全神贯注的体会,关注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但体会不深。针对这一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听写的句子上圈去“一刻钟过去了”,来体会其存在的意义。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比较,其实巧妙地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反思,使原来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学生自然地去思考文本特殊的言语形式在言语内容上传递出了怎样特殊的意味,产生了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于是,就有了学生对语用规律真切的体验。
例二:《巨人的花园》教学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了正是因为巨人“赶走了孩子们、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等原因,才使曾经“漂亮的花园、孩子们的乐园”变成了“荒凉的花园”之后,课堂出现了以下场面:
师:同学们都对巨人说的话印象深刻。现在请你把巨人赶走孩子们的三句话合在一起读一读,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找、读,师相机出示: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到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生:我发现巨人真的很生气。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巨人说的三句话中都用到了一个“滚”字。
生:三句话中用了“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等词语。
生:三句话中都用了感叹号。
师:你还关注了标点符号。
生:我发现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师:你的发现又进了一步。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我发现三句话中作者的提示语有变化,第一句是“很生气”,第二句是“又发脾气了”,第三句是“大声叱责”,感觉越来越生气。
生:第三句话中的“滚”字前加了“赶快”这个词,也说明巨人越来越生气了。
生:我发现巨人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短,特别是第三句,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
生:我发现第三句的提示语与前两句不一样,前两句在前面,第三句放在了后面,这说明巨人越来越不耐烦了。
师:真是一个精彩的发现!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文章时好好学习。
师: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发现,我们一定能读好这三句话。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这些体会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师生对读,个别读。)
在这个片段中,对话的主题明显已经不是“内容的读懂”,而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揣摩了。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只有联系起来思考,才会发现“语言使用者”的表达意图,而这往往需要教师的介入助推――学生把文本中散落的三句话聚在一起比较,马上有了“巨人很生气”“越来越生气”的发现。这些发现来自于对句子中相似的字词、相同的标点、提示语的捕捉,以及句子长短、说话人节奏、语势的关注。这样,教学就走出了内容分析的胡同,引导学生从表达的角度进行审视,从而进入语义学背后的语用学的范畴,直面“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相关联的言语行为。
例三:《军神》教学
学生围绕“为什么称为‘军神’”开展批注交流。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交流大都聚焦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缺少对其他人物(主要是沃克医生)的关注,于是,有了以下调整: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但是你发现没有,其实文中写沃克医生的语句一点也不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沃克医生呢?同学们先把这些语句找来读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找、读,小组讨论。)
生: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表明这次手术很危险。
生:写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神态,其实是衬托了的刚强。
师:比如――
生:比如“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沃克医生曾经是军医,见过大场面,但还是双手颤抖,额上汗珠滚滚。这就很好地衬托出了的刚强。
……
师:说得真好!如果说写是正面描写的话,那么写沃克医生就是――
生:侧面描写。
师:回想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过这样的描写吗?
(生交流)
师:(示意学生看插图)当时的手术台边,还有一位女护士,我们能不能结合刚才的学习,想象一下女护士的动作、神情,
从侧面来衬托的刚强、坚毅。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eacher Education Wisdom and Generating Pathways
XU Yan , LI Dexian
(College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Abstract Today's educational change makes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eachers have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 the role of teacher education wisdom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highlighted, as an important pursui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teachers connotation, educational wisdom points to students' spiritual, emotional and physical care, has been teaching technical challenges, but also gives the teacher moral values.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charisma wisdom based on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everyday practice, sublimation refle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wisdom; generating pathway
一直以来,传统教育立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未来教育的发展取向是培养智慧之人。现今,我们的教育观必须实现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的转变。①若要培养智慧之人,必先有智慧之师先行。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既应教育变革之需,又可推动教育实践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1 教育智慧的内涵
在哲学领域,哲学被称为“爱智慧之学”,苏格拉底就是因为知道人之必然的无知,而被阿波罗神赞为最智慧的人。儒家传统里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与此处定义的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到并且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这是智慧的起点,但智慧并不止于此。②
教育学者对于智慧的定义也有其独特的视角。有学者认为,智慧是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教育学者从人的能力发展的角度给教育定义,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排除有些狭隘。因此本人更倾向于王蒙先生所说,智慧不仅是一种能力系统,它更包含了一种品质和境界。
从智慧的获得途径来看,智慧不能直接传授,但可以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怀特海曾经说过: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智慧是一种涉及人生主体实践的、体验的、醒悟的态度,会指导我们应当如何去做。③教育智慧的生成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是教育智慧生成的基础,教育智慧正是基于前面的条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而来的。
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体是教师,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④由此阐述来看,教育智慧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教育智慧的生成也不是教师皆可以实现的,即便有潜力的教师也并非能做到兼顾所有的内涵,但这并不是否认此论题的可行性。正如在此之前所述,智慧一词的本意既有认知自身局限的明智,还有对于智慧之境的不懈追寻之意。因此,朝向教育智慧之境的探索注定了教师在此过程需要自我认知和剖析,这是一个不断接近教育智慧理想之境的过程。
2 教育智慧的价值取向
2.1 教育智慧内隐道德和人文关怀
鉴于智慧的本意即有道德的隐喻,加之教师这一特殊主体,教育智慧自身便具有其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在希腊语中,对智慧一词赋予的价值内涵有道义和良知,以此区别于欺诈和狡黠。⑤教育智慧即是要教师知道如何辨真假,识善恶,即在教育实践中辨识教育现象的善恶,合理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做到去伪存真。正如肖群忠在《智慧、道德与哲学》中指出,智慧是真理性认识和价值合理性的统一。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17-02
[作者简介]季丽清(1971―),女,本科,江苏张家港人,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教师,高级教师,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宝贝,有些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何引导他们有序主动地投入集体学习活动呢?
一、励志,营造氛围
竞争,需要激情,需要勇气,需要信念,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预备铃两分钟进行激情励志,给学生进行“洗脑”式的励志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师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四十分钟的学习活动中去。
预备铃一响,由“超级小老师”组织激情励志。全体学生起立,竖起大拇指,跟着“超级小老师”喊下面的励志语:我行!我能!我棒!我是学习小主人!我要全神贯注!我要争当超级小老师!我承诺:不开小差!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我真行!我太能!我超棒!教师也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竖大拇指、喊励志语,以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这些激情的口号、有力的誓言既可以唤醒师生的身体,也可以激励师生的精神。
二、赶超,成就精彩
将竞争机制引入数学课堂,营造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可以让课堂充满挑战和刺激,让学生在竞争和挑战中自主投入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及失败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成就课堂精彩。
(一)我要争当“超级小老师”
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了“超级小老师”竞争机制。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位“超级小老师”和教师共同上课。设立“超级小老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树立榜样,激活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超级小老师”可以协助教师组织教学,让课堂更加有序、有效。“超级小老师”的评选标准有两条:一是上课能做到全神贯注,二是声音响亮会管理。同时,“超级小老师”也是竞争产生的。先由学生自我推荐,再由教师和全体学生表决通过,每周选一位。“超级小老师”的座位安排在教室前门第一张课桌那里,课桌侧放,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面向黑板。“超级小老师”有如下工作:预备铃响起时领着全体学生进行激情励志,根据教师指令给红、蓝、绿、黄四个团队加星,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在座位表上加星或三角,像教师一样给全体学生讲解题目或领读,给上台交流的“小老师”提供及时的帮助,等等。“超级小老师”给了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充分展示能力的舞台,学生们都抢着自荐,竞争非常激烈。
(二)“我要争当学习小主人”
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了“小老师”竞争机制。学生向前,教师退后,把舞台让给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我要争当学习小主人”的意识,让班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小老师”。课堂上学生的发言70%采用的是“小老师”上讲台指着黑板或屏幕发言的方式,30%采用的是学生在座位上起立发言的方式。积极主动举手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上台当“小老师”的机会,中等生在大家的鼓励下也经常走上讲台发言,后进或“沉默”类学生也时不时被邀请上台当“小老师”。除了自主当“小老师”、老师指名当“小老师”、同学邀请当“小老师”的方式外,我们还有抽签的方式。讲台上有个抽签盒,里面有写着全体学生名字的五十多张小卡片,抽到谁,谁就得到当“小老师”的机会。通过引入“人人当小老师”的竞争机制,学优生能力更突出了,有时他们讲解得比教师还要精彩;中等生比以前学习更加投入了,更加自信了;后进或“沉默”类学生在“超级小老师”的帮助下也得到了锻炼,自信心也增强了。竞争让人人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学生的自主投入让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
(三)我要为我的团队争光
笔者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了团队竞争机制。为了给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我们的数学课堂应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个人为所在团队服务,将学生个人的成绩记入他所在的团队。教室里四大组学生分别命名为“红队”“蓝队”“绿队”和“黄队”,黑板右下角专门辟出“团队成绩”栏。课始,四队各拥有红、蓝、绿和黄珠子各一颗,如哪队有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该队这一颗珠子就要被拿掉。课堂上经常组织团队之间的比赛,胜出团队加珠子。我们还挑选团队中的成员代表团队进行比赛,比赛结果记入团队成绩。同时,哪个团队中有成员出现较严重的“违纪违规”现象,该团队珠子会减少。各项竞争在进行,各队珠子数在不断变化,各队成员的心情也在随着本队珠子数的变化而变化。有因加到珠子激动高兴、欢呼雀跃的,也有因没有加到珠子而沮丧叹气的,更有因“违纪违规”被拿走珠子而抱怨同学的。课尾,师生共同回顾反思,表扬珠子最多的团队,并给该队中表现最出色的学生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团队竞争机制的引入,特别是黑板右下角四色珠子数量的变化,使得学生出现了你追我赶,人人以为团队争光为荣、以为团队抹黑为耻的局面,学生主体突出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
三、评价,追加动力
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为学生自主投入课堂追加动力。我们将“允许学生出错”“老师最喜欢不怕出错的学生”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中,我们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自由思想空间。我们的数学课堂注重激励性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多元的。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口头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对于学生个体的课堂表现,“超级小老师”会在座位表相应名字上以不同记号记录下来,黑板右下角的四色珠子是对各团队表现的评价,然后由教师制作《家校联系单》,每天放学前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给家长看。《家校联系单》分为“数学课堂表现”“与您沟通”“数学回家作业”和“请您留言”四部分,每周“超级小老师”的名字会在《家校联系单》上公布,如“韩子钰同学开学第一节数学课表现突出,所以当选为第一个星期的‘超级小老师’”。在“数学课堂表现”每个学生的名字上方,加到的表示轮到发言了,加到U的表示发言声音响亮且讲得清楚,加到两个或三个U的表示学生是超级厉害的。当然,课堂上有“小动作”“开小差”和“讲废话”现象的学生,名字上方会加上以示批评。在“与您沟通”部分,会展示一些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请您留言”部分,家长会和教师进行沟通,同时也会写一些对自己孩子鼓励的话语。多种形式、多元的评价引领学生“心动”“形动”“神动”,让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眼发光、小脸通红。这样的自主课堂让师生都体验到了教与学的幸福。
参考文献: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要注意理解,不能走马观花,可边看边划出重点,划出不懂的地方。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出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想法对照,这样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让学生预习时做到下面三点。
1.想一想。预习要讲究方法,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楚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和书本上的对照,想一想自己的推导过程是否和课本上的一致。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想想每一步的依据。预习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做到数形结合。
2.补一补。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知识没有学懂,后面的课程就不易学下去,预习时如果发现学过的知识不明白、不清楚,那么一定要在课前查阅书籍搞清楚,做到及时弥补。
3.做一做。做数学题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很难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需要在做题中理解,数学思想需要在做题中体会,数学方法需要在做题中掌握,数学能力也需要在做题中逐渐提高。因此,预习中可以多做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需要教师的指导,但真正落实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是要求学生上课前把文具盒、练习本等课中必须用具准备好,课桌上不允许出现其它无用书本。二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能让学生随时精神饱满,约束自由散漫思想的滋生,必要时还可以抬头挺胸唱一首校园歌曲,达到集中精力,减少无意注意的干扰。
2.全神贯注投入听课。首先,在听课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上,切忌单纯记忆。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分析,马上由教师解决的问题,会弱化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养成有问题找老师的条件反射,遇到疑难缺乏自信心。其次,在听课中一定要让学生克服消极等待的听课方式,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紧跟教师的思路,“思则明,不思则暗”,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当然离不开思考。再次,要培养学生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怕暴露错误,暴露错误是好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问题就是收获。数学科目是循序渐进、积累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要欠帐。要全身心投入课堂,使自己的听课达到最佳效果。
3.开动脑筋,勤学好问。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把自己课前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要求学生上课时尽量克服无意注意的干扰,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的方面,并且在课堂中认真做好笔记。
4.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听课过程中,除了紧跟教师的思路,对于同学提出的疑问,也要积极的思考,想想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惑,或者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机会可以主动帮同学解答问题。同样,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自己要集中精力分析和判断,听听同学的回答哪些是最精彩的,哪些说法又不够严谨,取长补短,做到及时举手补充回答。
三、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书写、认真思考,作业干净整齐、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等。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差事,而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体会数学方法的作用。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更不应该抄袭别人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作业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作业上不弄虚作假误导老师,自欺欺人。对作业中出现的疑惑,应该尝试自己没有把握的解题方法。做错一道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另外要求学生作业要积极按时完成。实践证明:当堂完成的作业和拖堂赶写的作业效果截然不同,当堂完成的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拖堂赶写的作业,潦草、正确率低,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心态的结果。拖堂赶写作业导致作业环境恶劣和学生的心境不良,使学生产生心态异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因此,我坚决杜绝拖堂赶写作业,让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满意的效果。检查反馈时,教师对作业质量高的学生还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奖励。久而久之,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速度加快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02-01
倾听是每个社会人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目的、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
一、对倾听的认识
1、倾听运用于数学教学,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数学教学内容为载体,对于数学课堂积极开展对话教学,在交流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是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2、数学课堂中的倾听,核心是用“心”听,它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以尊重、真诚、理解为前提,与贯注、共情、挑战,反思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非言语行为,充分理解学生言语信息,注重联系学生学习内在环境,发现学生可利用的生成资源,从而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认清学生数学学习的原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成长。
二、怎样进行倾听
1、教师示范 让学生会听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无论他们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其他事或者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2、搭建平台 让学生善听
(1)制定规则 指导倾听。在数学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不善于倾听的问题之后,针对存在的现象建立了“四心”倾听规则:一要专心:上课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发言要举手,不能在座位上随便发言,不重复同学的发言。二要耐心:如对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不能随便插嘴,要等同学发言完毕才能举手发言。三要虚心:当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时要虚心接受。同时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补充的时候也要虚心,要以“我认为……”,“我想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这些方式进行交流。四要有心:对同学的发言不盲从,要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倾听的习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2)预设目标 明确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读题等情况下,其他学生应该完成什么样“听“的任务呢?教师要在备课时想好,在学生“听”之前布置好。学生有目标,才有可能认真听。在学生发言之前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认真地听,等会要进行补充说明?”“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3)创设情景 促进倾听。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中小学生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所以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4)借助游戏 善于倾听。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倾听是虽然枯燥,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
3、善用评价 让学生爱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每一滴水落的声响,当学生说得精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同时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除了用激情的语言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来鼓励学生。如用目光接触、点头微笑、靠近学生、体态放松、露出全神贯注和兴趣盎然的神色去倾听学生的回答;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使学生更加善说乐听。
教师的即时评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但是在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评价显然比较单调,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对同学的评价,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对同学的评价,如对同学的精彩发言进行鼓掌表扬,再如低年级经常用到的言语表扬: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这些表扬的方式也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倾听评价中来。另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有的内容还可以采用同桌互评的方法。
除了课堂上进行即时评价,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倾听的评比活动。如“倾听之星”评比,只要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的同学,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可以获得“倾听之星”的小奖牌,小奖牌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到教师这里换取一份小礼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1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不能自读自悟。大多数教师生怕学生不会读、读不好,
自己领读和带读的多。二是学生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缺乏探究性学习精神,很难捕捉探究着眼点。由于生活在农村,学生认识事物相比城市的孩子肤浅些,他们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很少去思考事物的本质,以致认知水平不高。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在课堂上会踊跃地提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诸如“不理解词语”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就发现不出问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教会他们发现这些问题。
一是通过课文标题或结尾发现问题。如《全神贯注》一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有的课文在结尾处发现问题,如《峨眉道上》最后一句话:“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师则提示:平常,我们把什么样的人称为英雄?为什么说铺路人是无名英雄?二是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什么?三是根据文章前面要求预习的内容发现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的前面都有预习内容,往往揭示出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情绪高昂和精神振奋中学习,就急于传播知识,学生可能会不但没有接受这些知识,反而会产生冷漠的态度。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捕捉探究着眼点。教师设疑:草船能借箭吗?是谁的妙策?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又是怎样利用草船来借箭的?通过设疑,学生合作交流,很快就步入了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再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就找到了问题的结果。特别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同学们感悟:
一个人不仅要学识渊博,遇事还要勇于探究新思路,努力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又如教学《白杨》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探究,拓展“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文质优美,集中了许多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兼备的经典范文。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使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围绕“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新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其教学设计为:一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习情趣。如提出问题:“天堂”指什么?“鸟”属于什么动物?它能识别“美”吗?二是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学生通过对文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在学生能对文本知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品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悟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情感、美的生命。三是主动探究,渗透环保知识。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寓意深刻。学生体会作者几次去看到的不同景象,激发环保的意识,思考怎样做一个热爱自然、关爱家园的人。四是综合实践,提高能力。让学生搜集与文本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当导游、写解说词,让学生临摹文本插图等。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悟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获得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与本领。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节课就获得全部的课文知识,也不可能说自己运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更不可能说自己探究发现的新事物都是文本知识的整合。因此,在课堂探究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评价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回顾所获取的知识。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探究人物的语言、动作、思想以及文本的布局等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探究:通过本文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探究学习中,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教师要贯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理念。
“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宗旨。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能力、外部条件等因素进行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的实际生活,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一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教学活动不应把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而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通过动手动口的亲身体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对学习语文的规律取得不断的认识,使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一、合理分配时间
结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年龄小,普遍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因此,一堂课程的40分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漫长的煎熬。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或者分配,一般都是采用师半生半的时间分配。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全神贯注地学习听课,也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展示机会,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因材施教。
二、全班分组教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以及表现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搭配、平均分配,并且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事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比如研究、交流、表演以及讨论等,然后经过小组的研究总结出一个结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表达小组观点。这样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带领下发奋学习,实现了整体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也要对表现优胜组进行表彰以示鼓励。教师也要关注每个小组的纪律表现等方面,这样不同小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会为了自己组的荣誉而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3.掌握了线条的基本规律后,我们将进行八种点画训练,教会少儿读帖,就如同观看一件有趣的事物那样,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比如:横像一根扁担,撇如象牙,捺如大刀。每一种点画都用图画式的讲解方法,使少儿在欣赏图画中了解笔法。在给写欧字的少儿讲解方笔时,先逆锋起笔,用刀切西瓜的方法斜切成方形,然后起笔调锋,中锋行笔;给写颜字的少儿讲解圆笔时,逆入裹锋像水珠一样饱满、浑厚,始终让少儿在形象思维中学习书法,在兴趣中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