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管理培训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管理培训方案

篇(1)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培训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而难度大,他们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经营群体。中层管理人员不同于一般的员工,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够进行理性的约束,更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他们拥有企业内较为稀缺的知识技术资本,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骨干力量,而一些中层管理者又是从普通员工提拔上来的,有着专业的技能,因此也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他们更加追求创新,在组织中享有一定的独立性;其次,中层管理者的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从工作的特点来看,他们是连接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的桥梁,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时他们还担负着企业最具难度及创新性的工作,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充满了责任感的团队。

一、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目的

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需要不断地注人新鲜的血液,汲取新的思想,除了外部招聘,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是最重要的手段。对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不仅可以通过升职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充满活力。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于行业、岗位、职务及企业发展战略不同培训的内容会各有差异。但总体来讲,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业务能力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有利于使其成为企业的中流砒柱。不断地给予中层管理人员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基本知识,不断地开发技能,在训练中提高其胜任未来工作所必需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之成为办事不仅认真而且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业务的人才。他们的成长有利于协助企业领导者制定合适的战略计划,同时能够协调各方资源,为企业创建竞争优势,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管理能力

在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中,提高其管理能力极为重要,而绩效管理又是处于管理的中心,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不断提升员工组织整体绩效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强调工作的结果,而且重视过程,追求的是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因而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以及项目管理也是培训内容中要重点训练的内容。

(三)预测能力

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行业发展研判能力,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的现状和现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企业成长、发展的内外环境,具备把握大趋势的能力,这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四)文化意识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需要加强其文化意识,有利于不断促进主人翁意识的提升。要在企业中层管理者中不断地深化企业的宗旨、使命、价值观以及管理文化,借此可以强化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帮助宣传企业文化,实现组织内部的规范教育。

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方案问题分析

本为对海南这家企业参加培训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一系列访谈,其中受访人员分4批共人数14人,其中认为过去几年企业领导层忙于产能扩展,疏忽了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的有10人次,占总人数的78%;认为培训效率不高的有9人次,占总人数的65%;认为培训政策和流程效果不佳的有7人次,占总数的50%;认为培训那课程和师资需要改善的6人次,占总数的42%。综合以上访谈结果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心态良好,认为工作需要培训,培训师改善工作绩效的主要方法,高层对培训不够重视。本文总结海南这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培训观念的不重视

长期以来企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进行产能扩展和对新增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战略性认识不足,缺乏完整的规划;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经营状况影响较大。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使得员工胜任素质模型缺失,缺乏员工素质标准,无法分析和识别培训需求,培训基本上与员工个人发展没有任何关联;培训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具备,但基本上只存在于纸上,缺乏支撑性文件,操作性差,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不具备任何指导意义;培训计划制定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各部门基本上不予执行。

(二)培训师资缺乏

培训师资匮乏,没有内部培训师培养和管理制度,培训课程开展过程中,多为赋闲工程师兼职,难以满足高层次培训和企业发展需求;员工培训缺乏系统性平台内容支撑,基本上没有针对各专业、各职能和各工种的内容开发,没有成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培训材料的发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规划,没有体系,内容陈旧,可读性差,实用性差,基本上流于形式;没有针对国际市场的英文培训课程和课件,缺乏能用英文授课的培训师。此外,培训场地分散,随机性强,没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固定的培训器具,培训主要培训场为分布在会议室或培训室;培训管理混乱、培训资源浪费严重、各级培训职能部门培训课程重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并不负责培训的管理和规划,而是由工会下属的培训学校的一个部门只负责年度的培训规划,培训的开发和实施则由各职能部门自行负责。

(三)培训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的培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培训中涉及一些案例,也是培训老师分析,学员听听而已,且培训方法单调,学员只是被动地参与,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员自己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培训工作实施之前,很少企业进行中层的能力盘点,更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调查,更谈不上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多是领导者仅凭一己之见或跟随“培训潮流”来决定培训内容;在培训后,没有培训效果考核、也不追踪培训效果。企业培训在流程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高投人、好方法即使是名师、名培训课程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问题制约着企业的产品升级和品牌形象的树立,企业任何经营活动和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满足具体岗位和职责要求的人才的供给和保障,因此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企业的“造血”组织,以上问题的长期存在会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成长。

三、企业中层人员培训方案升级

(一)综合考察企业、员工的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培训目标设定的是否合理,培训计划制定的是否科学,都依赖于科学而准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也是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的分析是搞好中层人员培训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需求的分析:一方面,从企业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层面的组织需求分析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目标的关键驱动因素、组织所处环境、行业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从人员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人是培训的对象,也是培训的中心,从企业的员工入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培训的对象与内容。工作业绩是进行人员分析的依据,通过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分析,找出实际工作业绩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企业需要培训的方面。人员分析主要从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入手。

(二)确定培训目的

企业的培训并不是要盲目实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的特征,可以将培训的目标归纳如下:更新和补充新的知识,提高其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使其能够宣传和深化企业的宗旨、使命、信念和企业文化、价值观;培养出个别骨干分子,使之成为未来高层领导者的接班人。此外,在确定培训目标时,必须综合培训需求分析,做到真正了解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培训什么,并且要结合各个岗位的要求明确通过培训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访谈法。设计合理的访谈提纲,其内容包括对公司战略的理解、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课程的重点、对培训的期望等,访谈要有记录并在结束后进行整理分析。二是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结合本公司年度的工作重点以及绩效情况,初步制定一个培训方案,然后召集管理人员就培训的计划进行集体研讨,明确具体的培训需求,对培训草案提出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修正形成企业最终的培训计划。

(三)培训手段、方式的多元化

在方式方法考量之前,必须规划好培训内容。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内容十分宽泛。其中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营销技巧,管理技能,团队建设,谈判技巧,MBA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应加以重视。总体来讲,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思维能力,行业发展研发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等的培训。

培训的方式选择除了课堂学习,也要将实践锻炼和网络学习引入培训当中,丰富培训手段。

1.实践锻炼。向中层管理者提供挑战性的工作,使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管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安排管理者定期轮岗、交叉任职;在赋予其职责的同时,倡导公司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与中层管理岗位上的储备人员建立良师益友型关系,通过教学相长,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2.课堂培训。建立实训教室,引入经营管理沙盘、销售管理沙盘等实战演练课程,让管理者在游戏般的学习中体验到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管理理念、组织沟通、团队合作、经营效能等。又如,引入行动教学法。行动教学能为课堂培训与在岗实践中搭起一座桥梁,让管理者在受训的同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达成绩效。某制造业集团公司在举办针对技术人员和车间主任以及工段长的一次“六西格玛”的培训中,就开展了一次行动教学:培训前,外请专家深入企业展开调研,通过跟企业高层、培训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的沟通与交流,确定培训的主题,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培训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课堂培训,由讲师为受训者介绍“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第二阶段为课堂演练,在引导师的带领下,受训者们以企业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利用“六西格玛”的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阶段为实际运用阶段,由受训者在工作中,按照训练时的思路和学习到的操作流程来开展工作;第四阶段,培训师到企业回访,了解实施中学员们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大家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反馈表明,这次行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3.网络学习。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种社会化媒介让人们目不暇接,我们应将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等,通过在线的方式,让管理者可以在不耽误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习,从而达到使培训即时化、常态化、现场化、长效化的目的。

(四)重视培训后的评估

即在培训项目结束以后对培训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培训结果进行衡量,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则可以借鉴柯式模型,进行三个层次的评估。第一,学习层评估。学习层评估主要评估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知识,以及是否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的。学习评估一般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如测试被培训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但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环境等方式测试被受训者的技能的改善。在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地使用了测试卷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课题,事先拟定好相应的测试问卷,在培训后立刻发放,并要求受训立刻完成。第二,行为层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在培训后行为是否有改善,是否运用了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等等。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两个不同时点的评估来进行: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一段时间的行为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观察法、360度评估法等。第三,绩效层评估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本身就是难点,不像其他种类员工可以以一些定量指标来进行绩效的考核,管理人员的定性指标较多,所以企业管理人员绩效层的评估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有管理人员的绩效结果。在假设指标完全能够代表管理人员的绩效水平的前提下,灵活弹性的用绩效指标中的某个指标或某几个指标来评估。

在新的形势下,要高质量、高要求地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这样才能使我们企业迅速发展,才能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但中层管理人员数量众多,而且各为其职,导致所要做的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多个方面,所以要尽量去做好,做到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培训方法,让他们每一个人得到最好的培训,进而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莺,李文安,吴洪奎,姜维.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2]赵广军.提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的对策[J].山东工会论坛,2014(06)

[3]张璐.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及优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8)

篇(2)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企业文化管理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诞生的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之间进行反馈。它就自然地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其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则永元止境,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了,物力、财力、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利用。海尔、联想等优秀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建设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依靠优秀的员工队伍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显着的优势,这首先归结于它们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指导。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而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变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将人性化的理念与商业的操作成功地融为一体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中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很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传统的管理方法都是靠各种各样的政策来引导员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而合适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由此形成的竞争力也更持久。中国中铁的核心理念是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它的企业精神是“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这一企业精神既是对中国中铁光荣历史的总结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已经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深深融入到广大员工的思想,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行为;更是为企业和员工树立了凝聚员工思想,汇集员工力量,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后,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足以胜过任何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员工在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极大的心理和精神满足,会自觉树立对企业的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员工就会进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人产生自尊感、成就感,从而调动人的精神力量。

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本质就是谋求“利润最大化”。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

一、动态控制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就是要在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纠偏,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过程。要真正做好成本管理,我们特别要加强施工工作开始后的过程检查和过程监控,以保证各项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指标计划得以具体落实和实现。

二、成本控制的措施:工程项目的成本从形式上,即是如何协调、落实生产计划,保证成本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及时和正确的执行。技术措施优先,施工方案的不同就会使工程项目产生不同的工期和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也就不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例如规模、性质、难易程度等情况,分别制定几个施工方案,最终在进行比较、对照后,最终确定最先进、经济和合理的一个施工方案,并能同时做到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谋求利润最大化;另外,要做到采取经济措施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把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项目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各项费用支出。最终实现高质量、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切身经济利益与项目成本挂钩,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防止出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的现象。

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优秀的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优秀企业家阶层”。

企业培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培训是指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作为建筑行业企业,工程项目是企业的前沿阵地,是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重点,通过各种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企业管理培训来实现。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企业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

篇(3)

一、工商管理的概述

工商行政管理是管理、监督和服务市场经济主体的职能部门,它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在市场经济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以确保市场经济的安全顺利发展。因此,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发展更贴近市场的实际需要,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长远发展。在当前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理念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而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

二、经济新常态下强化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地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下,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实施尤为重要。

1、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干部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员工的需求,采取工商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员工的道德标准按照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素质,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有些人不具备专业背景,所以不可能谈专业管理能力。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弥补企业工商管理知识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使各级员工都能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知识,结合实际,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2、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从宏观上看,企业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处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企业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提高综合管理人才素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战略提供实质性帮助。它已成为企业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

3、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机制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促使企业进入转型期,许多企业被迫进行转型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企业管理的服务作用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因此,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增强市场活力,促进企业与社会、与世界接轨。

三、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1、构建科学工商管理体系为了使企业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应不断反思现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确保企业发展状况与工商管理体制有机契合,确保科学的管理体系,更好地支持企业的经济活动[2]。目前,许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高经济效益和高利润空间,而忽视了工商管理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因此,有必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现行工商管理体制。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模式和管理机制,保证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工商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它有利于明确部门在履行职能时的职责和权限主体,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2、优化创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式为了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十分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内部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可以为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实用的培训。此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支持。要提高企业管理培训的效率,就要不断挖掘和造就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综合效果。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理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全面运用工商管理的理念。按照“点对面”的推进思路,核心管理人员带动一线员工,实现企业全体员工对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

3、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应用企业工商管理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指导,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企业要想快速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关键需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一是充分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管理意识,加强企业管理学习,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学习中的主动性。其次,在企业管理培训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企业管理培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业务管理培训,引导部门成员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切实把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激发全体成员的自我提高意识,全面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运用。

4、建立专业、高效的工商管理团队为引导企业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政府部门也应该给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政策保障,倡导企业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企业内部也要积极的引进外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设一支极具专业性的管理团队。政府部门还应帮助企业积极的适应政策改革,强调企业应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可以从外部机构聘请讲师到企业针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讲座,充实工程管理团队,使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出自身的风格。可以看出,打造专业高效的工商管理团队主要有两方面手段:第一,招聘时注重选拔的标准;第二,提高企业现有人员的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队伍,避免工商管理团队中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5、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要想适应当前的新经济环境,除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长期坚持以外,同时还应该保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交流互动,避免信息沟通不畅带来的决策失误,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3]。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设置监督和管理机构,是企业的各项行为活动都能得到严格的管理监督,落实公开透明的管理作风,倡导员工积极的担起企业发展的重任,有序的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取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其必须加强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工商管理中,并不断的引进人才,明确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创造最大的归属感,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此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篇(4)

公司在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连锁经营、集团管控等领域开发、积累了大量薪酬、绩效管理模型、工具和方法;水木知行绩效管理实务丛书为解决企业绩效管理难题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水木知行最新力作《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实务》即将出版发行。

水木知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行业数据;公司客户遍布各个行业以及涉及国企、民企、外企以及上市公司等各类型企业,已经为中国烟草、中国联通、中国中铁、中矿集团、中航技、华东院、中钢集团等大型央企,广州鸿邦、北方路桥集团、东方网力、汇通集团、唐山远大集团、怡成血糖仪等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为包括中国黄金集团、康佳集团在内的众多企业提供过管理培训服务。

为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实践传播思想、经验和智慧是水木知行的使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为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的服务公司是水木知行的愿景。

业务领域

1.企业全过程管理咨询。全过程管理咨询服务是由水木知行咨询顾问较长时期入驻现场对企业管理现状做详细诊断。设计方案在客户的配合下由水木知行咨询顾问负责完成,公司协助客户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并辅导客户实施,同时将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企业教练式管理咨询。教练式管理咨询服务是由水木知行高级以上顾问定期对客户进行培训辅导,设计方案在水木知行高级顾问指导下由客户自己完成。水木知行专家跟踪绩效管理体系的长期效果,通过持续的、教练式的咨询辅导,切实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3.企业内部管理培训。水木知行专家凭借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工具、方法和技巧,为各类企业、各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

4.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外包服务。由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出任客户人力资源主管,对企业管理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5.员工满意度调查及管理改进。通过调查员工对企业发展、工作本身、工作回报和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情况,帮助管理者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需求,诊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使员工满意度获得提升,公司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6.薪酬绩效数据服务。水木知行通过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业务策略、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的理解和认可状况,提炼出对员工个性品质、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公司业务特点的深入分析,提炼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保持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等能力素质要求。

业务优势

优势一、适合东方人性格特征以及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绩效管理提升系统解决方案

水木知行认为绩效系统解决方案一定要适合东方人性格特征并和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培养人才、留着人才、吸引人才的目标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

优势二、对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

几百家各种类型企业的薪酬绩效咨询服务经验是我们对行业理解的基础;对行业内在规律的深度思考以及在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连锁经营领域有大量的模型、工具是我们成功的基础;对行业发展趋势与管理前沿的长期跟踪确保我们能给客户带来最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工具。

优势三、卓越的落地能力

水木知行深刻懂得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尤其重要;全过程咨询以及教练式咨询保证方案有着极高的可操作性;系统的分步骤实施推动方法,使薪酬绩效管理产生巨大的价值;长期的跟踪服务,水木知行客户有极高的客户满意度。

知行独创

水木知行TP绩效管理模型

TP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一个基础平台、两个绩效循环和三个绩效指标模型。一个基础平台是战略驱动绩效指标分析,解决考核的战略目标导向以及考核指标选取问题;两个循环是团队绩效管理循环和个人绩效管理循环,解决的是切实推进绩效管理的问题;三个绩效指标模型是组织绩效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和满意度模型,解决的是考核内容问题。

水木知行3PM薪酬模型

水木知行3PM是以岗位因素、个人因素、业绩因素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分配的薪酬体系。模型在坚持以岗位付酬为主的前提下,考虑任职者个人因素,个人技能因素、资历因素以及其他特殊差别因素,强调员工收入与组织绩效、部门绩效、个人绩效紧密联系,并随人力资源市场行情因素及时调整。

水木知行员工满意度测评

水木知行员工满意度测评通过企业发展、工作本身、工作回报和工作环境4个维度,将员工较为关注的问题层层分解,并通过满意度比例、不满意度比例、满意度得分以及满意度标准分等的统计,了解员工需求和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木知行能力素质模型

篇(5)

1.管理培训生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管理培训生制度是一些大企业自主培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计划。其面向对象通常为应届或毕业三年之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训周期一般为1到3年,期间管理培训生经过集中培训、轮岗,并按照其专长成为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

MTP的价值在于增加企业对最具领导潜能人才的吸引力,使组织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具体说来,管理培训生项目首先可以帮助企业吸纳大批新鲜人才并给予企业长期全方位考核并选择的机会。合格的MT熟悉企业业务,对企业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和企业忠诚度,从根源上杜绝紧急招聘带来的额外损失。因此,MTP不仅满足了企业现行战略执行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长期的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2.国内企业开展MTP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企业对MTP缺少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部分企业盲目跟风,造成了人员的冗杂和企业资源的浪费。部分企业忽视客观基础,造成培训质量低下。造成没有达到预期的MT或不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或中途离职跳槽。企业人才流失的结果,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2.2缺少支持,MT身份尴尬

在目前我国实施的MTP中,为方便管理, MT的档案通常并不随着轮岗而进行部门转换,而是始终直接挂靠在HR部门。这就造成了MT轮岗过程中的尴尬:轮岗部门将MT视为兼职工,不愿意对其进行应有的岗位培训。MT仅仅能接触到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无法切实掌握该岗位应有的技能,违背了轮岗培训的初衷。

另外,MT难以融入部门环境。一方面,MT不承担部门的主要工作,难以在部门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另一方面,由于MT占用了普通员工的晋升通道,易造成部门关系紧张。

尽管导师制的施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MT的尴尬,效果却也差强人意。究其因,主观上,导师思想不重视,不愿为MT付出时间和精力;客观上,导师多兼任其他重要职务,无暇为MT提供应有的支持。

2.3培训计划设置不科学

尽管一些企业具备开展MTP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却依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其未能适用科学系统的管理培训办法。MT选拔随意;培训设置老旧;课程内容华而不实,与实际应用脱节;导师选择狭隘;缺乏MT与企业的沟通反馈渠道等现状则进一步降低了MTP的效用。

2.4缺乏合理明确的绩效反馈

时勘等学者(2002)提出了我国高层管理者的10种特征---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和发展他人。这十项特征往往被企业运用到MT选拔中,但企业对管理人员素质复杂多变的要求,使得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难以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细致入微的适用性分析。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对MT进行再一次的评价和筛选。

目前,我国企业在MTP结束后,往往直接根据某些显性特质及HR部门的建议,单向为MT安排工作岗位,忽视了MT的综合潜力及个人意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唯有合理明确的绩效反馈系统能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一绩效评估机制又恰恰是我国企业所欠缺的。

3.对我国企业开展MTP的若干建议

3.1做好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定是否适用管理培训生项目

企业应就自身的目前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环境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综合进行需求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确定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人力资源结构层次。

被培训者本身具有优秀的商业潜力加之特殊培训所带来的成长优势,使得MTP被跨国公司广泛采用。但其高昂的培训费用,漫长的培训周期,现有员工的抵制,以及庞大的资源需求则使很多风险承受能力差的企业望而却步。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确定自身的人才需求能否由其他方式更好地满足,是否有必要开展MTP。

在确定企业开展MTP的必要性之后,企业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MTP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其进行支持,如资金、政策的倾斜、人员的调拨等等,并且还要为MTP制定严密的计划甚至重新调整企业战略。

3.2积极协调,使项目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MTP是一个影响到企业总体布局的项目,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出现不同声音。这就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层达成共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支持,使得该项目能在其他方面的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层管理人员作为MPT的主要执行者与参与者,对项目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邀请中层管理人员参与MPT项目的筹备,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阻力,为MTP奠定群众基础。并且,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得到的方案往往更具有可操作性且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MTP往往被视为职业晋升的快车道,这就造成了MT挤占普通晋升渠道的客观现实。因此,企业要端正态度,把MTP作为公司培训体系的一环而不是全部。HR部门要向普通员工讲清楚项目的目的、目标、原则、程序、方法以及对公司发展及员工个人的影响,促使其从思想上认可MPT。企业还应加强对内部已有员工的培训,坚持“适当的时机为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培训”,积极鼓励企业内部员工提高综合竞争力。管理层晋升中,企业应规范选拔标准,给予所有员工同等的机会。

在进行MT轮岗时,企业可将MT表现与所在部门绩效挂钩,将其导师绩效与MT表现挂钩,促使普通员工及导师从行动上助力MPT。同时,企业还可以规定导师与MT接触的最低时间,硬性提高辅导的频率,使导师制发挥预期的效果

3.3培训课程设置系统科学

课程在结合企业战略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形式要灵活多变,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在注重企业文化渗透的同时,也要兼顾对MT个人素质的培养。可基于胜任特征分析,针对岗位要求结合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帮助员工弥补自身“短板”,有的放矢的突出培训的重点,进一步挖掘MT的潜力。企业在注重培训系统化的同时还应协调培训经济性,明确培训目的,分析培训师适用性,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定岗后,MT对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对自身能力的拓展也提出了各自新的要求,从主观上有了再培训的愿望。外部环境的变换也对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现有技能和理论,还要具备与时代要去相契合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为其提供继续培训的平台,以便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3.4合理选拔人才,降低流失率

MT的选拔与传统招聘略有不同。在MT招聘过程中,企业应选择主动型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积极了解不同应聘者的实际需求并据此给出相应方案。由于MTP主要面向应届,在招聘时企业可与高校联动,提前锁定人才(就业协议、校园宣讲、校园招聘等),并且为MT提供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及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与有竞争力的薪酬及良好的工作环境。需要指出的是,在MTP开展初期,很多实践中的细节尚需完善,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信息反馈机制。借助反馈通道,企业可以有效传导信息,及时了解到MT需求的转变并及时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

企业除了履行与MT的心理契约和加强文化熏陶外,还可通过对薪资的控制来降低人才的流失。一方面,企业为吸引人才,MT薪资应不低于市场水平;另一方面,MT所占的企业培训资源显著高于普通管理人员,其薪酬应不过分高于企业内部平均水平。拉扎尔提出的报酬后置理论能为企业规避培训生流动风险提供参考,即实施管理培训生制度的企业可在见习期内支付低于其边际贡献的工资给培训生而在见习期结束后支付高于其边际贡献的工资。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合同形式规定最低服务期限及违约赔偿金。

3.5建立高效的培训绩效评估机制

在开展培训前,企业应向MT详细说明并以协议形式使其确认评估标准及配套的淘汰奖励机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当前,管理培训评估普遍适用的方法是柯克柏特里克层次分析法与Pulakos提出的一般性适应性绩效模型。

企业还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设定符合自身培训目标的评估标准。以百威英博为例,其选取文化(适应能力、以结果导向);纪律(遵守纪律、出勤情况);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执行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影响力)等角度,划分出表现未达到预期、表现达到预期、优秀三个等级,通过各MT的直线经理进行评分的方式对MT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估。

4.结论

我国的管理培训生项目是对国际先进管理培训方案的有益的本土化尝试。管理培训生项目取得的往往是远期收益。其持续开展,需要企业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进行合理配置资源,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所处环境不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小星.靠什么储备人才?――谈管理培训生制度[J].企业管理,2005,12:44-45.

[2]杨熳.管理培训生现象背后的管理学思考[J].经济论坛,2005,13:70-71.

[3]朱念平.创新管理培训,引领国企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4,04:108-109.

[4]刘宏鹏,吕臣.管理培训生项目的瓶颈问题及其改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05:25-28.

[5]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 2002.

[6]张颖昆,张博.多方联动提高企业管理培训生满意度[J].职业,2013,36:68-70.

[7]蔡颖. 新式人力资源利器:管理培训生制度[J].人才开发,2005,04:13-15.

[8]赵丽芳.管理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34-237

[9]严正、卜安康.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72-174.

[10]苗宏慧,李虹颖,马昆仑.基于胜任力特征的管理培训生甄选工具与测评维度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5:46-49.

篇(6)

年度营销计划不是臆测出来的

王瀚骏老师表示,具体的目标不是臆测出来的,而应该是根据模型制定出来的。营销目标由整体战略规划指导制定且营销目标应以量化方式表述。销售总量S=A*D*P*Su,其中S为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指标,A为消费者态度指数,D是指渠道综合指数,P是价格综合指数,SU是当量单位即一个系数。

王老师指出,年度营销计划的几个衡量指标:消费者态度指数、渠道综合指数、价格综合指数。消费者的态度,即消费者对产品的相对喜好程度——愿意买。渠道/终端因素,即消费者获得产品的难易度——买得到。价格因素,即消费者获取产品的代价——买得起。这三大因素是相对独立的,但同时又分别对销量/市场占有率产生直接影响。

市场目标和组织目标要协调发展

目标分为两类,即市场指标和组织指标。市场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利润、品牌资产。组织目标是指人均利润率、项目经理人数、员工满意度。王老师强调,每个企业在做每年的年度计划是要有几年的全局观,做了两年或三年的市场指标为主后,往往要转换一年,以组织目标为主因为,企业在几年的追求营销市场方面的指标的过程中,比如会在组织等方面会欠缺、会跟不上,所以到一定时间,一定要转换过来,把组织目标摆在重要位置,这个叫做阴阳调和,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年度营销计划不是从结果分解,而是过程指标的达成

企业年度营销计划目标的预测的过程也是一个计划方案制定的过程。年度营销计划不是从结果进行分解,不是过程的分解,而是一个过程中指标的达成。计划的的执行应注重过程目标的达成,注重数据分析、注重对过程指标达成度进行考核。

篇(7)

但陈老师指出,纵观税务稽查的处罚案例,因纳税人不能准确地把握好各种“让利促销”方式的税收政策,而误申报、错申报的情况频繁出现,其中被税务稽查处罚的也为数众多,真的让人担忧。

陈老师举了一个案例:某商场商品销售利润率为40%,销售100元商品,其成本为60元,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促销欲采用三种方式: 一是商品7折销售; 二是购物满100元者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均为含税价); 三是购物满100元者返还30元现金。

假定消费者同样是购买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对于商家来说以上三种方式的应纳税情况及利润情况如下(暂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7折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售价70元,税后净利润=5.73(元)。(2)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税后净利润=0.02(元)。(3)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30,税后利润=-14.59(元)。

篇(8)

2008年经管畅销书《生死转型――金融巨变下的生存发展之道》第一作者,2008年经管畅销书《智弈――没有输家的博弈》总顾问,2005年度管理类畅销书《卓越执行―中国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作者,曾获三大经管书籍出版社之一“华章经管”十周年十佳作者。多家知名媒体特邀专栏作家,新浪最受欢迎的管理类博客,担任紫光咨询、易观国际等多家知名咨询公司特邀专家顾问。近年来一直获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MBA班担任企业家班客座教授。

2006年,笔者创立了盛景网联培训集团,专注于为成长型企业提供整体管理培训解决方案,在为企业做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最近有什么好书吗,推荐几本实用的给我们吧!” 有好几次,当我说出几个书名后, 他们都摇摇头,“这些书我们都看过, 好是好,可是对我们帮助不大啊。”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碰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经管图书的张立红主任,和她聊起这个话题。清华大学经管图书在张立红女士的主持下这几年发展很快, 在业界拥有很好的口碑。2006年《圈子圈套》的出版更引领了财经小说的风潮。我们一个代表读者,一个代表出版人,就“我们的企业中人, 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图书”充分交流了意见。这次智慧碰撞的直接结晶就是有了《智弈――没有输家的博弈》这本书。

经管类畅销图书,从“奶酪”开始,很多是培训职场人士和公司领导者,如何在内部或者外部竞争中,让对方输,让自己赢!抑或是如何寻找奶酪,如何寻找没有商战的“蓝海”,后来还诞生了狼性管理思潮。太多书教我们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控制对方、消灭对方……

以前,我在跟很多企业管理者聊天的时候,提到这样一种新的商业理念:不用拼命想着如何争夺奶酪!而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越大越好,这样可以人人有份,而且可以做到份量足够!也就是所有人都是赢家,没有输家!可是经常都是,我刚刚起了个头,马上就有人打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太不符合人性了……。”我很能理解中国商人们的这种普遍观念。中国的现代商业历史比较短暂,因此,中国商人的商业认知更多依然停留在封建社会抑或是古时战场之上,或者是中国人的一些传统特性之上。“占山为王”、“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等落后的观念与民族的负面传统,依然牢牢地占据着中国人的大脑,受此大环境熏陶,商人们也是如此。

框架收购和被收购的经典案例,让我激动地看到这一定能成为颠覆企业管理领域一直以来的狼性类管理文化,开辟全新的企业商战“和”文化时代的最佳佐证。作为多年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实践者和管理培训行业的先行者,我希望通过谭智亲历亲为的框架传奇,告诉企业家们:除了竞争、拼杀,原来我们还有其他出路。《智弈》这本书就是作为这样一个载体,传递这样一种全新的商业理念――整合可以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单打独斗不如联合打造共赢!这之前,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书,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理念。原来商业可以这样做,商战是可以人人都赢的!红海真的可以被化为蓝海!

还是那句话:事实最能教育人!如果没有谭智,如果没有框架传奇,任何一个人如果提出这样的理念,都会被人耻笑:“这是痴人说梦,是乌托邦!是不可能!” 就连江南春这样敢想、敢干的人当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谭智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变成了真实!我相信,尽管框架的整个案例不可全盘复制,但是其间闪烁的精神、本质却可被借鉴、被传承。其所贯穿始终的“联合胜于竞争”的精神主线完全可以被借鉴与传承。

张立红女士在《智弈》新书会说过一段话“这个成功过程,特别是关键人物谭智本人的很多细节说明:大道至简。”大道理最简单。

篇(9)

1.1 高校校办企业对其自身的发展缺乏战略思考 战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甚至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前途命运。在不再享受税收、土地、汇率等方面优惠待遇,国内外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校办企业的生存将会变得更加不容易。但是很多的高校校办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缺乏战略性思考。很多高校校办企业都是以高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紧密相连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一些高校职工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不过这类职工本人还是隶属于高校的,很多时候企业的生死存亡与这些参与者没有太大关系,这样就使提供科学技术重要一环节的参与者没有危机意识,也体会不到企业间强烈的竞争。在整个校办企业的生产系统中,执行过程就会变的散漫,科研进度就会缓慢不前,决定策略传达贯彻就会不畅通,员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感应迟钝,一旦有危机情况出现,企业不能及时应对,拿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另外,战略的实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马上见效获利,企业的战略应该被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分析评价,这样才科学合理。但是很多高校校办企业为了实现自定的指标和任务量,急于体验付出回报的满足感,在策略的实施中短期行为过多,急功近利,并没有周密的思考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忽视中期、长期行为,最终导致企业误入迷途,中后期发展无力,损失巨大。

1.2 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不能缺少的,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相关的决策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的有效与否。管理人员不专业是高校校办企业的一大通病。虽然校办企业的管理人员很多都来自高校老师,文化程度一般非常高,但是这其中很多老师并不是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老师,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培训,自身不具备企业管理及领导员工生产的能力。而且很多这样的老师在学校还有科研、行政、教学等等繁多的事物要处理,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企业的规划与管理,就更不用说系统的研究与讨论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了。这样一来校办企业的管理能力就十分有限,员工状态松弛,企业无法应对多变的时局和激烈的竞争。企业产权不清同样也造成校办企业的管理不利。在高校校办企业成立时,高校给予企业的大多是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此种方式加入企业。没有按国家的相关规定办理资产划转、审批等手续,这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权责不明确,企业的经营资产和非经营资产混乱。当校办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经济纠纷时,高校就要承担无限的经济责任。另外产权关系不明确,使得高校对企业的干预行为过多,没能给予企业发展的足够空间和自由。时常把行政意愿强加于校办企业的管理运行之中。不但影响了校办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还使得高校校办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低效、混乱。财务方面的管理不利,对规范校办企业的行为无作为。由于高校校办企业的特殊体制因素,使得财务监督、账目管理以及奖惩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经常出现错帐、烂账和死账,甚至还发生财务管理人员违法操作的事情,影响了高校校办企业的正常运行,损坏了企业的公关形象。

1.3 资金运转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企业的壮大需要资金,而资金的合理运转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至关重要。高校校办企业在成立时,高校投入了固定资产和科研技术,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使得校办企业的资金缺乏,贷款后负债率很高,企业起步十分艰难,在没有合适的融资渠道下,高校校办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近些年很多校办企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纷纷申请选择上市融资,但是由于以上所提到的缺乏监管、对竞争环境不熟悉不敏感、产权关系不明确等漏洞,校办企业出现了更可怕的亏空现象,校办企业亏了高校帮着补,补完再亏空的恶性循环。这就形成了高校校办企业的资金危机的定时炸弹。

2 如何改善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的思路与对策

2.1 把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国家应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投入企业生产这一举动,对高校校办企业的生产给以积极的支持和资金上的帮助。同时也要加大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校办企业建立的审核条件。高校在办企业或者在和企业联合之初,就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方案。对做相同课题或项目的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可采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实验材料、研究经费、科研技术、场地设施等等资源达到共享最大化,避免单打独斗,造成人力、财力及资源的多重浪费。同时高校要大胆的把校办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定位在进入国内甚至国际百强企业,使企业不断向目标前进,激励员工的斗志。

2.2 聘请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 在这个企业管理专业化的时代,普通的大众管理方法已经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做的是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可行管理方案来保持企业的前进步伐和较强的竞争力。高校校办企业也应该从其他企业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的认识这一点,聘请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给予他充足的空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校办企业的规划与管理之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同时还要注重对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对校内和企业的员工进行严格的企业管理培训,在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情况下,让员工明确了专业的企业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 明晰产权,规范企业管理制度 明晰产权是建立和推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前提,高校和企业必须要划清经营和非经营资产,剔除不良资产,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以资本为纽带、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让企业独立经营并能独立承担其相关责任,同时能够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2.4 规范财务管理 在明晰产权后,高校校办企业要成立由财务科负责人任组长的整改工作小组,明确整改的目标,坚持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的主线,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细则,高校及企业全体员工都应按细则履行财务手续,规范财务管理。同时,重点做好内控监督、预算管理、费用管理、资金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坚决杜绝出现错帐、烂账和死账,逐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秩序,并强化监督检查。对财务人员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理财方法,提高人员思想觉悟,坚决杜绝管理人员的违法操作。

2.5 扩宽融资渠道 对校办企业进行改制,扩大企业与社会优势企业的强势联合,弥补校办企业资金不足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校办企业也可以介入资本市场,这有利于企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解决了后续融资问题,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6 高校与校办企业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校企双方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形成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同时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高校又能及时给予解决的良性循环。这样使得高校的科研工作更高效,更有目的性,缩小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的成果二者之间的差距。校企双方要共同规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确定每年的具体任务和若干年后要完成的目标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从规划中筛选利润增长点,高校则要不断创新,加强自信。

参考文献:

[1]邓国彬,秦娜.高校校办企业诱因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7(9).

篇(10)

曾经有参加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企业主如此说:“我也去学厂大学里的EMBA,说实话,过于理论化,抽象了点,缺少实操的工具和方法,回来不知道怎么落地。”“我们这些人,现在要老老实实地坐上三天不打瞌睡,已经很难了。第一是体能跟不上,第二是高校课堂里讲的那些感觉有点枯燥,那就更容易让人打瞌睡了。”

这确实是一个有些失衡的供需市场。于是,来自民间的各类企业家培训机构以迅猛之势开始蔓延。培训行业一下子变得群雄逐鹿,烽烟四起。

——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需求、这样的行业基本面中,行动成功应运而生。

不一样

在行动成功位于上海的总部中,大堂的照壁上雕刻着孔子的图像,公司图书馆里也摆着孔子的雕像。侯志奎说,行动成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而行动成功员工名片上的职衔也写着“教育工作者”。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企业家去参加广交会,和别人互换名片时,两人突然激动地握手,像老朋友一样聊起来,原来他们的名片上都印有“教导型企业家”。同学情谊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生意自然也谈成了。

事实上,“教导型组织”并不是一个全新发明的概念,侯志奎对“教导型组织”的核心定义是“企业学校化、领导导师化”,提倡企业各层级的管理者不仅仅是领导,更是团队的导师,以教育和引导为核心管理手段,培育员工的成长,创造团队和谐氛围,引领团队目标的达成。

教导型组织的理念,是行动成功区别于其他培训机构的地方。据了解,目前和行动成功共建教导型组织的企业累计已有3000多家,践行教导型组织理念的教导型企业家达3万多人。每年教师节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教导型企业家年会,都会有两千多名教导型企业家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

行动成功的导师都来自知名企业,具备各自领域至少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这也是一个独特之处。侯志奎说,想成为行动成功的导师不容易,想做好行动成功的导师更不容易。比如,公司要求导师持续地精进学习,一是课程专题深化探讨,二是去知名企业实地考察,三是到学员企业去做实效落地的调研追踪,这些都有专门的考核指标。另外,每年公司还指定导师们阅读大量专业书籍,细致到每个月看什么书,都有规定。至于对导师课程质量的考核标准,更是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比如每次课程都有督导人员统计学员评分和意见,形成至少三点意见提交导师改进。

行动成功的导师不坐班,平时只要不讲课,就会去学习或到企业做调研,一个月至少跑一到两家企业。在行动成功的研发中心,几乎看不到几个人,因为“全在市场上”。据了解,行动成功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利润的20%-30%。

侯志奎称,现在行动成功虽然还是会采用电话销售,但已经逐渐实现了从电话销售到服务式和顾问式销售的转化。电话销售在行动成功整体营收中所占比例,如今已经下降到了20%左右。

教导型组织

2007年9月,北大百年讲堂,行动成功与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教导型企业家年会”。一位工商联领导在台上说:“现在已经有学习型组织了,又搞什么教导型组织,搞那么复杂干吗呢?”那时,培训行业面对的质疑比如今更多。前几年风生水起的一些培训企业已被淘汰,当初大热的“执行力”主题也迅速退潮,培训行业面对着外界很多研究者“不够专业”的质疑……在行业洗牌中,行动成功依然坚持自主研发实效管理课程。

事实上,在“教导型组织”理念出炉之前,李践的《赢利模式》课程,行动成功已整整做了5年。从第一期招生的五六十人,到后来最多达到三千多人排队等待上课的高峰。

在行动成功看来,只是给客户提供几门高品质课程还不够。如何帮助企业打造持续发展的基因和学习系统,才是行动成功关注的核心。通过多年的持续研发,在研究卓越组织和杰出企业共性特点的基础上,行动成功于2007年推出了“教导型组织”理念。这一理念能帮助企业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事业理念,制定超越对手的竞争战略,培养与战略匹配的核心能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体系,并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行动成功认为,只有转变为这样的“教导型组织”,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教导型组织的系统再造从此成为行动成功的核心战略。

最初对于这一理念,同行不看好,客户不理解,公司内部也多有疑虑。

即便如此,首届“教导型企业家年会”还是如期举办。与会企业主目光带着审视:教导型组织是什么?能不能做?怎么做?对于那些带着疑惑的参会人,行动成功第二年、第三年接着请。随着课程、论坛、杂志、书籍等立体式的持续推广,教导型组织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与理解。到第四届“教导型企业家年会”上,中华民营经济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台上兴奋地说:“我认为教导型组织创造了一种共赢合作、学习分享、尊重平等的新型劳资关系,我觉得这很有价值。”

当台上的几位企业家代表,和台下两千多名参会学员齐声宣布“我们是教导型企业家”时,行动成功对客户价值和教育理念的坚守,终于赢得了满堂的掌声与喝彩声。

而围绕“教导型组织”理念,行动成功设计了集体事业意志的课程,如何制定正确竞争战略的课程,如何获得持续盈利的核心能力的课程,以及确保系统高效运营的绩效管理、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等课程。同时还有多种企业内训和咨询辅导服务。

目前,在北上广和其他主要城市,行动成功每个月都有十几门课程同时开班,每个班的学员都几乎爆满。核心的教导模式课程已开办168期,企业家学员已达3万多人,优秀的鹰王鹰后(相当于每期班级中的班长)200余人。

翻译是一种能力

从历史纵深的角度来看,1978年后,市场化机制如春风化雨一般释放其威力,中小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家、个体创业者作为微观经济运行的主体,谱写了一条条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大诗篇。只是中小企业们数量巨大,企业主自身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思维方式、教育程度则参差不齐。当他们遭遇瓶颈,首先想到的即是给自己充电,也给其企业充电。

只是,有限的供给显然不能满足这一群体的巨大需求。更重要的是,高校开设的经管类培训其定位或多或少有点阳春白雪,这和那些学历普遍不高,在各种传统行业里浸了大半辈子的老板们似乎并不对路。

当你身处行动成功的课程现场,你会发现老板们精神高度集中,学习热情高涨。该互动的时候举手互动,该记笔记时认真记笔记。这些在商场上混迹多年的创业者们经历丰富,甚至可以说都是忽悠过别人的人,平时想从这群人兜里掏出几百块钱都是难事,为什么现在他们心甘情愿花数万元来行动成功上课?而且有的老板不仅自己上课,还把老婆孩子以及高管们带来一起上?他们何以如此“服帖”?行动成功又是如何将这些开半天会都要打瞌睡的人制住的?

侯志奎说,他打心底里尊重这些热爱学习的中小民营企业家,也非常了解他们的需求。“行动成功关注的培训对象,大多都是中小发展型企业,因此,很多复制国外的管理培训课程很难适用于这些内部管理还不完善的企业。而且,中西方企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管理的思路、激发的方式都会有所差异。”

也许正是由于行动成功对中小企业主的深入认知,使其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翻译”能力,能恰到好处地说出企业主们需要的东西,把抽象而复杂的管理概念翻译成他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

行动成功非常重视课程的研发和原创性。所有的课程,从选题到教案,全部都是自主研发,目前拥有293项知识产权,这也是行动成功和其他型培训公司的不同之处。

教育培训业要以老师的心态,而不是商人的心态来做。不能单纯以利润为导向,利润只是你帮助别人后自然产生的结果。在侯志奎看来,管理培训行业很像做药,假药害人,错误的思想和行事方法同样也会害人。

“有人问我最佩服的培训师是谁?现在言之过早。十年之后再看,哪个老师还在台上,哪家培训公司还在认认真真做服务,我佩服他。”侯志奎说。

企业教导学院

只有企业真正变成自我学习、总结、反省、改进的教导型组织,才能走上相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何最大化缩短“学习”和“落地”之间的落差、更好地转化学习成果?这是行动成功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新课题。

在2012年9月的第四届中国教导型企业家年会上,行动成功正式在全球首发“企业教导学院”。这一集中行动成功强大的导师团队和研发专家的力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学习模式,能帮助企业更有实效地实现教导型组织的全面落地,满足来自各领域企业日益增多的个性化学习培训需求。

企业教导学院,能通过培养企业自己的学习官,借助课程“大片”与工具箱,真正嵌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一方面让课程已经排得爆满的老师解放出来,一方面让教导型组织的理念真正落地。”行动成功研发副总裁、企业教导学院院长刘位介绍说。

不久前,行动成功为上海一家做红木家具的企业进行了一场培训,课程是聚焦战略。初步计划中,是由20位高管参与课程,但当行动成功的老师和顾问们到达现场时,发现周围坐了一百多名员工。

“我们下面的员工基本没组织过学习,让他们也听听。”一名高管说。

这对行动成功绝对是一个挑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新模式是甭能够应付更多人的课堂?

在20分钟的讲课后,行动成功的老师抛出问题,将课程交给了学员。由顾问组织,学员分成小组,现场讨论企业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并要求各小组形成一个结论和方案,最后由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分享。

小组讨论的激烈程度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通过顾问的引导,他们很快集中到一个家具设计的问题,现场就得出了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老总更在现场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决定三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

培训效果显然超出了双方的预期。行动成功则还在不断地丰富模式的内容:通过在企业中培养“学习官”,提供视频课程和工具箱,还有课程后的“落地小秘书”追踪软件,在网络平台上留存信息进行监督,形成环环相扣的企业学习系统,确保企业得到了真正的改变。

篇(11)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课程分析

企业管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发展较快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以阐述管理的职能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明其基本原理、企业管理和相关交叉学科以及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知识。管理学教学必须紧紧抓住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性,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学好本专业奠定基础,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的验证新构建的融入互联网思维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课题组选择了与工作岗位联系密切的培训这一知识点开展教学实验。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在职业能力方面,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本素养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本次研究选择了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企业管理培训课程的教学,一个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方法

这次实验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测验两种方式。

本次实验共发放了两次调查问卷,两次的调查都通过学习平台将问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填写第一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培训了解的情况,以及对于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实验完成之后再填写第二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交互式教学的体验感受,以及交互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在采用调查问卷的同时,还配套使用了测试的方式。以知识点测验的方式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测验的形式也很多元化,除了基本的试题测验,也通过任务完成的操作性试验完成测验项目。通过测验来了解交互式教学方法使用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三、教学应用设计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学生也可以登录学习平台浏览课前任务:

1.浏览老师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课程魔方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A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实现老师和资源的交互,学生和资源的交互,资源和资源的交互。

2.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借助互联网实现更为多元的交互。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清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1.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2.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