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篇(1)

序号

职业名称

等级

1

营销师

5、4、3、2、1

2

公关员

5、4、3

3

职业指导人员

4、3、2、1

4

项目管理师

4、3、2、1

5

电子商务师

4、3、2

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4、3、2、1

7

物流师

4、3、2、1

8

心理咨询师

3、2

9

企业信息管理师

3、2、1

10

理财规划师

3、2、1

11

企业培训师

3、2、1

二、鉴定时间和考核方案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北京市定于2016年5月21、22日和11月19、20日组织两次全国统一鉴定。具体考试时间和考核方案见附件1和附件2。

三、考生报名类型

2016年5月全国统一鉴定项目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营销师职业只受理补考考生报名,2016年11月不安排以上三个职业的考试。

四、鉴定报名

(一)报名与资格审查时间如下表

5月全国统一鉴定

报名时间

资格审核时间

3月9日9:30-3月15日17:00

3月23日-3月31日

11月全国统一鉴定

报名时间

资格审核时间

9月6日9:30-9月12日17:00

9月21日-9月29日

(二)报名途径:北京市全国统一鉴定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考生登录bjrbj.gov.cn/zyjd/网站进行报名或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主页,点击“用户定制服务中心”进行报名。

(三)密码重置:全国统一鉴定报名系统密码重置工作于报名期间(工作日)办理。考生遗失登陆密码的,须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报名期间(工作日)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进行密码重置,过期不予办理。

(四)全国统一鉴定报名要求考生本人如实申报个人资料并保证真实、无误。考生本人对信息失真造成的后果负责。考生本人应按预约的时间、地点,持需资格审查的材料的原件,参加考生资格审查。

(五)参加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职业指导人员(一、二级)、项目管理师(一级)、企业培训师(一、二级)、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考试的考生,应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具体论文提交方式、时间及提交要求参照《关于2016年心理咨询师(二级)等六个职业综合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附件3)。考生论文不符合相关文件要求的,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六)鉴定报名和所需文件请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人社职鉴发〔2011〕3号)及相应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根据北京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参加全国统一鉴定的考生将逐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如果考生在报考期间提供虚假资质材料、存在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的,将被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影响个人信誉。

(八)为做好全国统一鉴定工作,我中心专门设立了报名咨询电话:64962237、监督举报电话:64936211,认真严肃处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解决考生咨询和现场发现的问题。

附件:

1.2016年全国统一鉴定时间安排

2.2016年全国统一鉴定考核方案

篇(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心理学专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心理学专业成为大学中的热门专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西方有快餐,中国有各种考试速成班,教育培训机构更是不遗余力地举办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师考试速成班,使得心理咨询师像汉堡一样一拨接一拨地“新鲜出炉”。甚至很多培训机构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不仅速成,还可以包办,这使得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

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真的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吗?据了解,考了证的教师中有极少的人是心理学专业或者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兼修的教师,而大部分是学校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我曾经问过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你为什么要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他们通常有三种回答,一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如果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些;第二种是觉得心理学很神奇,学过了心理学就会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第三种是因为自己做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需要,而且学校也支持鼓励。第一类人是想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第二类人是出于窥探别人想法的目的去学习的,第三类则是工作中的需要。现在很多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有些在网上办各种咨询网站,提供收费咨询,有些在生活中给别人提供所谓的“心理帮助”。

笔者本科是教育学、心理学兼修的学校教育专业出身,在职硕士读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顺利地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是我从来不敢自诩自己是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我只是一个在学校通过实践验证学习过的理论,然后运用学习过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咨询教师。

很多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都做着不太专业的心理咨询。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个脸上长青春痘的男孩找我做咨询。这个男孩是经朋友辗转介绍的别的学校的学生,他是被父母逼迫、不情愿地来的。来到我面前的他一副非常不友好的态度,直接对我说“老师,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会说‘男孩子长大了,都会长青春痘的,等痘痘破了,自己结疤了,就好了’”。我很好奇地看着他,问他:“谁跟你说我会这么说的?”“我又不是没有去做过心理咨询,我班主任就是考了心理咨询的什么证,跟我这么说的,和我妈说的是一样的。你们都说得很轻松,如果让痘痘长在你们的脸上,你们试试看谁还会这么说!”连珠带炮的一连串话让我一下子愣住了。他一连串的回答表明他从心理上对抗心理咨询,也排斥我。他认为我会和他的“心理咨询师”班主任有同样的说法。我开始试着转移话题,问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上高几,学习成绩怎么样等。他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一一作了回答。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找班主任做心理咨询,他说因为觉得脸上长的青春痘实在是太多了,怎么也治不好,走路觉得大家都在看他,坐公交车也觉得车上所有的人在盯着他的脸,为了避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碜”样,平时基本上不出门。现在他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的错,要是父亲没有这种基因,他就不会长痘,就不会被别人笑话,所以和父母关系紧张。看着自己的脸就觉得已经毁容了,生不如死。他的想法吓坏了父母,因为机缘巧合,他父母偶然听亲戚说起我给他们的孩子做过咨询,很有效果,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他带来的。

面对他的不友好和拒不合作,我开始向他讲述了我高中时的苦恼:脸太大。因为脸大,我那几年除非逼不得已的寸照,其他照片一概不照,怕自己留下丑样;谁要是说我脸大,不管是不是善意的,谁说我我就跟谁急;也曾经抱怨过母亲,为啥不把我生成父亲那样的瓜子脸,偏偏生成大大方方的“国”字脸。

他听了这些话抬起头来,不相信地看着我。我指指自己的脸问他:你说我的脸是大,还是小?他说是挺大的,挺方的。他的态度开始有所缓和,我告诉他,他所面临的问题是青春期自我关注。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都会产生自我关注,而且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都是与自己相貌有关的方面,比如说身高、胖瘦、脸型、体型等。有的人关注程度轻一些,有些人则会出现过度的自我关注,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他半信半疑。我建议他回去之后,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然后再来找我。一周后,来到我面前的他明显地高兴了许多,对我说他问过同学了,同桌最痛苦的是个子矮,说宁可长一脸青春痘,也不想长得跟个土豆似的;身后的女同学说最痛苦的是太胖了,虽然一直在节食,但是腰上的游泳圈还是一天比一天大……接下来的咨询就简单多了,三次咨询之后,他昂首挺胸地离开了。咨询过程中,破冰的关键就在于我准确地指出了他的问题属于青春期的过度自我关注,并适度地做了自我开放。他的班主任虽然也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是他的心理学知识仅限于应考,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所以没有把握住咨询的突破点。

篇(3)

2. 第一周,家长开放周接待课共10节

3. 第二周,师徒结对工作,认领新进校王志明老师为徒弟,并帮助指导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4. 教学活动月,组织指导开展了一节示范课、一节研讨课和一节考评课。之前多次组织开展听评,进行磨课。

5. 组织并参加编写我组三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的三届xx区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探究大赛获得作品集,制作8块学生活动展板和三项学生现场演示作品,参加在合肥工大附中进行的“xx市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展示”,共11项学生作品全部获优秀,其中本人指导的3篇学生作品,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6. 十月下旬组织指导王启金老师《生物的变异》课堂教学,参加xx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获二等奖

7. 参加xx区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指导工作。

8. 十月底,十一月初,代表xx区在全国课改十年经验交流会展示优秀教研组工作,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9. 参加为期5个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等三项考试。

10. 参加为期五天的xx省中小学心理指导专委会举办的“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第六期)”,论文《爱心责任陪伴孩子》获二等奖。

11. 11月9日以来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工作启动和师生心理辅导,两月辅导38例,其中团体3例,共个别接待58人。接待从中央到各兄弟学校校长团各级各类大型视察、参观8次。整理案例并归档、参与素质拓展中心网站建设工作

12. 合肥师范学院实习生指导工作

13. 指导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我校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共9个项目。

14. 指导合肥师范学院教学法讲师的挂职锻炼工作并接受双方学校领导的视察。

15. 申请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初中生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一系列工作。

16. 参加xx市于38中举办的教研活动

17. 参加xx区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工作

18. 组织参加xx区主题听课的设计和实践

19. 和一中老师互动:围绕“初高中生物课的衔接”主题的研讨及互上互听公开课,本人上了一节公开课,听一中老师3节公开课。

20. 接待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的调研并组织听评刘经智老师的《细胞分裂》公开课。

21. 参加校七届一次教代会。

篇(4)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有调查显示,该专业学生认为本专业存在课程设置欠合理、理论联系实践少、实验少、教学手段较单一等不足,特别是“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这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基地偏重学校心理教育,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灵活机动的实践教学基地;五是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联系;六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程度较低。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根据专业情况和实践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可以采用“复制型”、“模拟型”:在校内复制、模拟某一实际工作现场,重在模拟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工作流程,建立与工作现场的设备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实训场所,如学校心理咨询的场景训练等;也可以采用“虚拟环境型”:实训中的学生形成虚拟工作环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手段开展实训活动,让学生以专业人员的身份(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营销人员等)出现,完成某项虚拟专业任务;还有“混合型”:即进行各种混合型实训项目训练。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实验室建设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形成了各实验分室―实验室办公室―校园网的三级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营造不同层次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报告、下载作业,教师可在网上批阅实验和设计报告、布置作业等;另外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和实习内容都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进行下载。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如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考研方向选择毕业论文的选题,并结合毕业实习进行调研、访谈等,通过使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意向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如对于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产学紧密结合型”,如在实践单位、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的毕业前学生,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业实践,由学校实践教师和所在单位专业人员人员共同指导实践教学;也可采用“试用型”、“定单型”,对于已经联系就业单位的学生,除结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结合实践教学外,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订单式实践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业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单独实习”;“创业型”,对于创业型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创业条件,进行创业实践训练。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篇(5)

ABC理论中,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的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ABC理论中的B一般是指不合理的B,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希望得到的C,这些C让我们的生活不愉快或者不顺利。既然B不同,得到C也不同,那我们为什么不把B进行调整,调整到非常合理,调整到非常有智慧、有价值,得到一个积极、阳光的C,让我们拥有智慧、健康、辛福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借由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如果我们将ABC理论中的各种不同的B进行巧妙的改变、拓展,我们在生活中将会得到牛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一、对绝对化的要求巧妙调整

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我们将绝对化要求调整为绝对化相信:当我们确定一个信念后,不论外在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曾经认为自己是十分优秀的,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因为我们有时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好,而受到了老师或者家长的严厉批评,甚至是挖苦,我们慢慢的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甚至是否定自己,因为我们的信念不再积极,甚至自卑,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不再令我们满意!宇宙间,有一个深信定律,人如果深信某件事会发生,或者深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自己想要的一定会发生,来的现实世界!受到ABC理论的启发,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要绝对化的要求自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积极、阳光的思考问题,看待自己,那么我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初,我到北京去考国家二级咨询师,第一次考试,论文答辩成绩69分,虽然因为理论考试没有考过,但是信心很足,但是后来却连考四次都没有过。我跟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劝我别考了,说我也许不是做这事的料。本来我是去朋友那儿寻求安慰的,可是朋友的一句话却泼我一瓢凉水!这一瓢凉水却更让我坚定:我一定再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获得国家二级咨询师的资格证!正是这种坚定的相信,绝对化的要求----自己一定要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我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顺利的通过了!历史上,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虽然历经失败,但是爱迪生绝对化的要求自己一定要发明电灯泡,给世界带来光明,最终发了电灯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有幸存者说:“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就是这个坚定、绝对的信念拯救了他的生命!是的,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对我们命运的修造!在生活中,绝对要求自己想好的事,说好的话,做好事,这是一种新的“完美主义”,关注每一个细节!即使你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崇高的心灵!对自己的现状,绝对化的要求:必须发生改变!那么我们一定会战胜自我!这种好的信念是给自己积攒福报!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活就会越来越和顺!

二、把过分概括的评价的模式积极应用

ABC理论中的过分概括的评价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把这种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方式积极应用。总之,人们的行为和精神动力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而影响人们情绪的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观念,当我们对事件换一种积极、正向的思考和诠释时,不管是我们自身,还是外在事件都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篇(6)

    今天,本来想好好修改一下结业论文的,30号就答辩了,有点紧张。但是面对自己的论文,脑子很乱,不知道从何下手,看到QQ上有人在跟我打招呼,是不认识的,但出于礼貌也回应一下,再一聊,发现这两个是我的学生,看下时间,这个时候是第一节课,不可能是上电脑课的呀,原来,这两个学生几天前被学校开除了,心里一阵隐隐的痛,已经接触了4个这样的学生的,虽然不是我班的,但与其他班的学生,我同样是用真情去接触,不管之前犯了怎样的错误,但愿这些孩子不要误入歧途,最好能再找个学校,继续接受学校的教育,不过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被开除了还记得找我谈心。

    刚才和老妹聊了会天,话题很沉重,外公貌似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了,或许这是好事吧,大家就不用这么痛苦地去隐瞒下去,只希望外公能够坦然接受,有个好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病情,我相信会有奇迹的出现,因为外公是个好人。老妹还说,大舅妈找外婆吵架了,为了不想医治外公的病,太可恶了,很想找她理论去。再说钱是大家一起出的,他家只是几分之几了。心情很沉重……

    培训快接近尾声了,那时带着激动与紧张的心情来到杭师大,即将要带着不舍与回忆回去了,接近两个月的培训,同学之间都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说还想继续留下来培训,看来大家对这次的培训真的很不舍,由于自己的性格吧,我跟大家都玩得很疯,很感谢这些老大哥们,好玩的好吃的总有我的份,哈哈,还有俞老大,那天送给我一光盘,关于他们学校的有关工作及介绍,感激不尽……快结束了,班级里给每一学员一份纪念品,长达一米多的“尚方宝剑”。

    1号回家了,这次有几个星期没回去了,也好久没回学校了,回去还可以跟孩子们见下面,可以找他们聊聊,想家人想学校……

    

篇(7)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习管理指导、生活服务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02年6月建院以来,宿迁学院多措并举、创造性地推进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做好全校的学生工作、服务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量化考核

着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水平

宿迁学院对辅导员工作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每学年进行一次。量化考核办法的制定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学生测评相结合、基础工作考核与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定量考核、学生测评和绩效考核。

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工作、班级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三个一级指标组成,其中基础工作含有学生基本情况与学生信息系统两个二级指标,目的是让辅导员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班级工作分为非毕业班与毕业班工作,非毕业班主要抓四级通过率、考试及格率、班级获奖率、卫生达标率、违纪受处率,毕业班主要抓考研录取率、协议就业率、档案准确率、卫生达标率与违纪受处率;其他工作主要由专业分工、实践创新与论文资证三个二级指标组成。实践创新奖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主动工作,大胆创新。论文资证主要是鼓励辅导员不断学习研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院根据上述办法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按所负责年级进行全院排名,每年级取前两名作为优秀辅导员人选,经审核通过以后,由学院予以表彰,授予“学院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正确使用不仅对辅导员起到了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帮助辅导员“把握重点、查漏补缺、创新改革,精细工作”的引导作用,对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训学习

着力丰富辅导员职业化内涵

培训学习对于推动宿迁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进修、工作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考取三个方面,其中学历学位进修主要解决辅导员的学历学位问题。宿迁学院规定,到院工作满三年且工作考核合格者可以申请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或硕士在读的辅导员人数已达60人,占辅导员总数的95%。工作业务培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请进来,宿迁学院先后邀请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培训。二是走出去,走出去又分两种情况,首先是组织辅导员参加省里以及苏北地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等。三年来,宿迁学院已组织150人次外出参加培训。其次是每学期派14~21名辅导员与1~2名学生处工作人员到省内各知名高校进行为期两周的的工作访问,重点学习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努力拓宽辅导员的工作视野与工作思路。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派出进行工作访问的辅导员高达80人次。职业资格考取主要是出台政策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与就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通过系列学习与专业培训,达到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目的。为此,学院还专门出台了奖励办法,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到目前为止,宿迁学院共有20多位辅导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与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论坛沙龙

着力发掘辅导员专业化潜能

辅导员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者、学习管理指导者与生活服务辅导者,实现从保姆型辅导员向导师型辅导员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努力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性与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努力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并完善理论。

为此,宿迁学院按照“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思路,着力打造宿迁学院辅导员论坛与辅导员沙龙,努力为辅导员进行研究交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全院63名辅导员一年内最少得在“辅导员论坛”上作1次工作研究交流,有力提升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其中,论坛主题涉及到学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要求辅导员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分析与理论研究,形成书面研究成果,最终在论坛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辅导员沙龙多是围绕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大家在沙龙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达到对相关问题的全面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认识,正确行动的目的。

实践创新

着力塑造辅导员专家化形象

宿迁学院还设立辅导员实践创新奖,每学年评选一次。为了鼓励辅导员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并积极申报,学院规定,凡申报的就可以在辅导员学年度工作考核中加1分。在辅导员申报的基础上,各系负责组织举办本系的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并择优推选出2~3名辅导员参加全院实践创新奖答辩会。学生处负责组织举办全院的辅导员实践创新答辩会,届时将邀请院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实践创新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对于获奖的辅导员进行发文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在学年度辅导员工作考核中分别给予3分、2分、1分不等的加分。四年来,宿迁学院共有近60人次获得实践创新奖,其中有20多项实践创新项目在全院得到推广。辅导员实践创新奖的评定与推广对鼓励辅导员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强化提高全院辅导员实践创新热情与水平、进而提高全院学生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论研究

篇(8)

周玉波是一名“不安分”的教师,他始终认为教育就应该是“不安分”的,教育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周玉波的“不安分”表现在他的不懈努力,表现在他的拒绝平庸、执著创意。教育最怕一潭死水,时代呼唤教育创意。

周玉波1981年毕业于天津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伊始他在心中就定下了一个“创新首,争第一”的“约定”。时光过去了30余年,11年的班主任工作,8年的年级组组长、主任工作,16年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周玉波快速成长,他成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主心骨。

在日常的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中,周玉波深感德育工作比教学工作更困难,教做人比教知识更重要,于是针对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心理变化及其他一些心理问题,1992年他发起、创立了杨村一中心理咨询室,这在全市的高中校中还是较早的。由最初的咨询室周玉波一人兼任教师,发展到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其中有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92人,其中25人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证书,这在全国普通中学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在天津市教委召开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表彰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在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年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周玉波的心理咨询室以通信交流、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为主,成立之初就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并解决了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我是失败者”,期望值过高产生的自卑心理;第二,“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冷漠”,情感上的缺失,尤其是对家长、对同学。

1996年,周玉波针对寄宿制重点中学新生在生活、心理、学习上的诸多不适应这个教育难题,独创了侧重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的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周每班一课时,正式纳入课表。旨在从高一年级开始就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周玉波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自编教材,而且课程从开设一直坚持到现在。周玉波的第一部专著《中学生学习心理探秘》出版了,他还独创了“陈列、梳理、辨析、更新”学校心理辅导的八字流程和多种方法,独创了“杨村一中静心操”。

教育工作没有止境,也很难做到极致,而周玉波却追求不断创新,超越自己,让学生和家长满意。1992年,周玉波任高三一班班主任,当年高考全班53人大专一次全部上线,刷新了杨村一中高考历史记录,也引起了很大反响。2000年,他提出了杨村一中“大德育”的德育方略,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两次到学校采访并作了专题报道,他分别在《教育家》、《天津教育》、《德育研究》上发表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大德育”工作思路的实践探索》、《师德与教师心理》等多篇相关论文。2007年,周玉波主管的高三年级对学优生采用他创新的“共脑”之“脑核裂变”技术,取得很大成功,高考达到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的就有16人之多,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成为学生信赖的教师

一名优秀教师的工作位置不只是在教室、办公室,更应该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人。成功的教育,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性的光辉。而周玉波正是这样一名值得学生信赖的教师。

周玉波认为,当我们不能有效地对学生施以影响、给予教育时,在学生心中,你肯定已然不是他的“同类”,教育不能忽视这种“同类效应”,最深的影响多是在“同类”中发生的。让学生在教师身上找到更多的共同点、体悟更多的平等感,教师的影响力才会最大化。但教育仅凭影响是不够的,有效的教育还需要有这样一种媒介,那就是学生对你的“信赖”。

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来自于“关系”,是一种“关系”的不和谐。和谐的心理就是“认同”的心态,而教育就是一个“使认同”的过程,是一种趋同的改变,是一种认同的强化。就像写说理文,讲究的是摆事实、讲道理。其实让人改变的就是这两个东西:使他认同你的看法、使他认同原本的事实。周玉波说:“均衡的心态就是阳光的心态。认同的就会均衡,就会总在常态之中。阳光心态是非两极的。看法想法的认同,情绪情感的趋同是阳光心态的底色。”

周玉波认为,教育学生不能忽视两种情况。一个找你的学生,当他坐在你的对面时,他已经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是他自己已经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个是他期望得到的改变。一个你找他的学生,当他坐在你的对面时,他也已经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防备你认为他有什么问题,一个是防备你想让他改变。而我们能做到的心灵改变是什么?使认同,建心则。前者重在建心则,后者重在使认同。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是一般的安慰安慰,说和说和,它要运用心理咨询原理,使用心理咨询技术。它不同于学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永远把社会道德看作是最高的;心理咨询则永远把学生个体看作是最重要的存在。周玉波认为:心理咨询就是使用最能触动心灵的技术、适当操控行为,使受询者的心理发生认同改变,认同预设看法、认同原本事实,构建良好的心则,从而使心里达到和谐与舒适。

一个早恋的男生因为“争风”要和另外一个男生打架,班主任怎么也控制不住,周玉波过去仅用一分钟的心理“面质”就使这个男生心平气和地反省了自己;一个男生怀疑自己记忆出了问题,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周玉波用了三次咨询就使他改变了自己的错误认知,找回了自信,成绩大幅提高;一个有疑病性倾向的女生,躯体反应为一条腿不能回弯,总是拉着这条腿走路,经过周玉波的几次咨询帮助,最终她考取了天津某大学并在大一体育选修课上选择了健美操;一个女生一年多了,在校、在家凡人不理,父母战战兢兢地陪她过了一年多,终于找到周玉波,经过他的十几次心理疏导,解开了这个女生的心结。由于有了一定的影响,周玉波除了每天要接待本校的学生、家长咨询外还经常接到外校、外地学生及家长的电话、短信,有时还专程到学生家里提供咨询服务。

担任“心灵的管理员”

凡是学生涉足的环境我们都应视为德育环境,凡是德育环境中的教师都应成为德育工作者。这就是周玉波的“大德育”观,他强调学校德育的心灵管理。他认为,有效的德育是根植在心灵层面的。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周玉波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学生“心则”的构建和改变的工作。一年四季,到什么季节就要让学生的心中有什么样的风景;昼夜轮回,日月交替,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一个最佳心态:既激扬明媚,奋发向上,也淡泊安详,静谧温存。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周玉波是学生心灵的播种者、管理者。

周玉波曾说:“心理工作就像种田,播种一种看法和想法,不管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就会收到很多倍的看法和想法。心理的放大作用,既让人欣慰,也让人担忧,它既会对积极看法和想法不断强化,也会对消极看法和想法不断强化。如果我们能对积极看法和想法施肥浇水、精心呵护,对消极看法和想法及时铲除,那么,我们就会让学生永葆积极的心态。”

周玉波还认为,教育,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能力,就是能捕捉学生的看法和想法,清楚学生的看法、想法在心灵中的流动规则。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每天都在接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大量的信息,在心灵中激荡着。他们是最动荡多变的群体。透过行为,捕捉他们的思想和心则,是成功教育的一把钥匙。事实上,经常是我们改变了一个学生一个思想,就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生。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真的需要我们慎之又慎、如履薄冰,需要我们的精心、悟性、灵气和创意。

一次,一位学生家长拎着个大书包推开了周玉波办公室的门,进门一边擦汗一边拉开提包的拉锁说:“周老师,你给我看看,难道这些书对孩子没用吗?”原来这位父亲本想在孩子生日那天给孩子来个惊喜,提前到书城买了这些书。可到了生日那天把书给孩子时,孩子连看都不看,对他父亲说了一句:“你有病啊!”父亲百思不得其解。周玉波看了看,其实那些书对孩子都是很有用的,也能看出这位父亲在那么大的书城中查找出这么多的图书花费的心思。但他“病”就病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对此,周玉波常想,只有走进孩子的心中,我们的教育才会游刃有余,批评也会让孩子感到是一种关爱;否则,即使关爱也会是一种伤害。教师要把自然的无条件的爱,改为理性的有条件的爱。爱,不是一味的顺着、娇宠;爱,需要我们去用心思考。没有批评、惩戒的爱是不完整的爱。但爱的批评、惩戒是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的,要让学生痛,痛得温暖;要让学生铭记,铭记痛带来的反思。

教育实践中,周玉波喜欢用过去的一个词“导训”。“导”为先,“训”为辅;“导”以境遇,“训”以技巧。学生不喜欢老师一天到晚总是板着面孔训斥,“导”就是要给学生设定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曾经有一位班主任找到周玉波,说班里的一个男生不服管,向他求助。学生的问题是他对同班的一个女生很有好感,因而不断地递字条,邀女生一同回家,一起参加活动,在女生多次不理不睬之后,仍照做不误。女生最终生气了,找到老师说她受到了男生的骚扰。班主任为此找男生谈话,希望他不要打搅对方,但男生不服气,他的理由是他只是表示他的好感而已,并没强迫女生做什么。周玉波约了这个男生在会议室见面。坐在会议桌的两端,因为彼此距离长达7米,难以交谈,因而男生要求周玉波坐得近一点,再近一点,在彼此距离近到1米时,男生显得特别安定,但是此后周玉波继续前移,以至于要碰到男生时,男生终于受不了躲开了。此时,周玉波问该男生:“开始时你要求我坐得近一些,说是方便交谈,但我真的坐得很近时,你又逃开了,对此你怎么解释?”这个聪颖的学生终于悟到:太近的人际距离也会成为对他人的侵扰。没用在这个问题上再费一句口舌,问题迎刃而解。学生更需要的是经历、是影响、是感悟,而不是唠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情景式的辅导。唠叨是强加的,感悟才是自己的。

周玉波认为,德育工作要用“心”。要有耐心———学生是一个不完善的群体,因为他们的不完善才需要我们去引导、支持和帮助,必须承认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要有信心———人都是可变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还没参透育人玄机的教师。要有恒心———学生的教育、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有爱心———从“育人”到“自育”靠的是打动心灵。用“心”使心改变就是一个德育的简明过程。

周玉波话语:

1.为学生创造一个营养丰富、色彩斑斓的“场”,正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2.作为一个班主任不研究社会的全部文化,就不可能读懂文化社会中最不安分的群体———学生。

3.懂教育,也要懂心理,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两个支点。也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会行走自如。教育始于心灵,终于心灵。是有了心灵的改变,才有了行为的改变。

4.教师工作是一个神奇的职业,这个职业不允许你衰老,这个职业要求你永远保留着那份童心和孩子气。

篇(9)

大学生心理辅导不仅是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心理辅导的对象也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扩展到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甚至是心理健康学生。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开展辅导员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忽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个人价值,深层次的心理动力不足的问题,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理念。

一、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 guidance)是指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员,对需要得到心理学指导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而学校心理辅导是为了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形成和谐完美人格,从而给学生提供心理上帮助的过程。

1.消极心理学对于心理辅导的影响

当前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模式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被喻为“消防工作”或“心理垃圾处理站”,总是在做事后的补救工作。消极心理学取向也使得广大学生对心理辅导存在普遍的误解,似乎寻求心理帮助就是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这种标签效应造成的压力氛围使得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每年很多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就是明证。

2.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辅导的诠释

积极心理学开始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关心人的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其二,关注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其三,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心理辅导的内涵和外延被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关注帮助学生挖掘心理潜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并将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辅导的对象不再是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都需要激发起积极成长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心理辅导也不再是消极的识别和治疗,而是营造积极和谐的群体氛围,从而达到主动预防的目的。心理辅导的形式不仅包含心理咨询室的高度保密的心理咨询,而且更融于心理游戏、班集体活动、辅导员班主任的个别谈话等一切教育契机之中。

二、开展心理辅导对辅导员的要求

1.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辅导员正在走向职业化、专业化甚至专家化,辅导员不仅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是高度专业化的技能,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但是绝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很多高校采用的专家讲座式的培训形式,培训形式零散,并且由于与职务、职称晋升联系较少,培训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是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辅导的能力水平。如果能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与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职务晋升联系起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辅导员学习心理辅导知识技能的主动性,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2.需要积极的人格品质

心理辅导要求在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辅导过程需要咨询师真诚、热情、接纳、宽容、尊重、通情达理。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其自身积极的人格品质对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十分重要。积极的人格品质既来自于自身的积极修炼,同样来自于关心辅导员的物质和精神诉求,关心他们的成长,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引导辅导员发现自身的美德和优势,让每一位辅导员都能体验到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事业快乐感、工作流畅感,拥有自尊、自信、乐观和求知激情及创造力,从而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用自身的优势和美德去感受生活,积极工作,关爱学生,教育学生。

3.需要良好的角色协调能力

教育管理中,辅导员虽然可以运用人格影响力,但是难免需要运用权威影响、纪律强制、批评教育等手段,因而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经常是不平等的。而心理辅导中,辅导员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辅导技术,强调辅导员和学生的平等性。再者,心理辅导要求对学生隐私严格保密,而学生则担心辅导员是否会将自己的隐私作为教育其他学生的素材。因此需要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角色协调能力,将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两种角色协调起来,角色协调性包括角色统一性和角色转换的合理性。

角色统一性。如果一个学生出现厌恶学习、违反纪律、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传统意义的教育管理往往浮于表面,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并未深入学生的心灵,教育效果受到很大限制。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出现问题背后往往有深层的原因,他们的故事需要辅导员来倾听、接纳、理解。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辅导员,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深层次开放自己,帮助他们疏导堆积在心灵深处的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达到深层次教育转化。此时,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两种角色就是统一的。

角色转换的合理性。不可否认不少学生存在着贪图安逸、自由散漫等消极心理,组织的纪律规范、活动效率需要一定的强制性,违反纪律给予批评、惩罚也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充分的教育在先,适当的批评、惩罚在后,对事不对人,尊重学生的隐私,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绝不利用职权宣泄个人的消极情绪,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当需要心理辅导时,学生也能敞开心扉,此时的角色转换就是合理的。当然心理辅导尽可能地远离办公场所,营造一个平等、温暖、安全、隐私的环境更有利于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

三、辅导员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中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1.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

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全体同学,可以促使其发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融洽群体氛围,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为活跃班级氛围,让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大学生活,可以将成员按照生日所在的季节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小组内部互相做“串糖葫芦相识法”的自我介绍,小组之间做“心有千千结”的游戏,可以开展如“绑腿跑”趣味竞赛。还可以做一些“相见欢”、“找朋友”等热身游戏,活跃团体氛围。再如针对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学习适应、宿舍人际关系、恋爱、考研、就业等发展性问题,将团体辅导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之中。笔者曾就大学新生生涯规划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第一步,“说说高中的苦”,宣泄负性情绪;第二步,描述“你眼中的大学生活”,将不合理认知显现出来;第三步,“理想与行动”,互相交流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进行自我教育;第四步,辅导员通过正反两面生动事例教育和优秀学长的交流分享,阐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团体辅导形式的主题教育效果远远好于被动灌输的讲座、报告等形式。

2.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

治疗性团体辅导就是将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组成治疗性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一个领导者可以同时指导多个成员,相比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节省时间和人力,更为重要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是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成员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在团体情境中,成员更容易模仿学习同辈群体的适应行为,达到行为训练与人格塑造的目的,它所创造的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情境,实践结果容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笔者就人际退缩的学生组成治疗性团体,人际退缩的学生往往缺乏人际温暖的体验,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针对缺乏人际温暖体验,做“蒙眼睛摇晃”、“盲人之旅”游戏,通过受助和助人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和接纳,缩短人际距离。针对自我评价低,做“我说你的优点”游戏,通过他人的积极评价,改善自我意象,增强自信。人际退缩的大学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导致负性情绪的人或事件,使他们感到自卑、委屈、愤怒,这种负性情绪如果长期压抑在内心世界,将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困难。团体指导者引导成员交流,在情绪宣泄室中采用打沙包、打橡皮人宣泄负性情绪。还通过做一些户外拓展训练,发掘自身潜能,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四、辅导员如何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辅导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优势在于辅导员在一线直接从事学生工作,一方面可以直接疏导学生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参与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困难,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心理辅导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是辅导员的优势所在。其不足在于辅导员毕竟承担着教育管理的角色,营造温暖、平等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显得相对困难。而专业心理辅导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空间和氛围,咨询教师不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来访者很少有心理顾虑,良好的咨询关系更容易建立。辅导员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分三个等级,心理健康学生、潜在心理问题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

1.第一级心理辅导针对心理健康的同学

引导学生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兴趣、挑战性,心理辅导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而不单纯是克服对学习的焦虑。其目标是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一方面可以将个别心理辅导的倾听、接纳、共情、理解等技术运用于心理健康的同学,通过尊重、信任、欣赏、委以重任,促使其成长,通过探讨社会需要和人生价值激发其高级需要,提升人生幸福感;另一方面可以将个别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用来培训学生骨干,通过学生骨干的辐射和引领,发展学生的社会智力、人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专业之外的素质。

2.第二级心理辅导针对潜在心理问题学生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心理调试

一、中职生心理问题现状

1.自卑失落、悲观失望的心理。由于没有考取重点高中,加上认知的偏差和社会的偏见,成为“天之骄子”的梦想破灭,便产生失落感。自卑失落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发挥。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对学习产生严重倦怠心理,对前途悲观失望,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混日子。

2.情绪焦虑,耐挫力低下

不少中职生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心理。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是,思路狭窄,思维刻板,耐挫力低下。只对较容易的数学问题感兴趣,稍加复杂的问题就不去动脑筋解决,表现出急躁感、无奈感。这种急躁、无奈等焦虑情绪若长时间不能缓解,便形成焦虑心境,影响学习和生活。

3.自控能力较差

自控能力差在学习数学中的表现是,课堂小动作多,注意力难以集中,遇到问题不能静心思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或者干脆放弃;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是,个性过于张扬,还有不少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表现出爱冲动、爱幻想、易激惹。因一点小事或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竟怒气顿生,甚至大打出手等类似的现象在校园里屡屡发生。

4.领悟社会支持不准确。

不少中职生对父母的溺爱依赖心过强,缺乏独立的价值观念;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依赖较多,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能独立去解决,而同类问题,却仍等待着老师给答案,自己懒得动手独立解决。课后更不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反馈。对老师的关注,课堂课后的批评教育视为出其丑,视为不关心等等。

二、中职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生理原因。中职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而心理发展还很滞后。其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再加上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到更多心理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2.心理原因。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且具有矛盾性特点,具体表现在:心理上的成人感和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的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开放性的矛盾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使得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波动频繁,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心理学上称这个时期为“第二反抗期”、“危机期”等。可见,青春期确是一个“多事之秋”。

3.家庭和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竞争加剧,面对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尤其是遇到各种压力、诱惑、假象以及变幻莫测的种种事态的袭击,青春期的学生多表现出惶恐、迷茫,不知所措。学生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与其成长的环境更是密不可分,尤其是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习惯、态度等有时会决定孩子一生。一个“问题孩子”往往缘于一个“问题家庭”,这在众多孩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许多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或因夫妻关系紧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不良的学习态度甚至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和谐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事件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如贫富悬殊、腐败现象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其消极逆反、自私嫉妒等心理往往源于环境的不和谐及社会的不公。

三、寻求对策措施,提高学生心理质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抓好入学教育,克服自卑心理。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失落心理,新生入学之即,首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依赖型向独立型的转化。告诉学生要学会面对现实。生活必须永远面对现实,这是生活的真谛。要让孩子们懂得,过去的是历史,未来的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可把握的时空。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现实能力,客观评价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发挥自身潜能,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

2.开展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提升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人际交往方面,让学生明白,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是: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待我;而反黄金规则是:别人对我怎样,我就怎样对待别人。生活中不少人往往按照反黄金规则来处理与同学、老师甚至自己的父母的关系,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所以告诉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以诚相待;生活中既要学会接纳自己,又要学会尊重他人,接纳自己可预防或消除自卑心理,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友谊;学会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学会协调、沟通,克服封闭、羞怯、自卑、孤僻等社交心理障碍,从而扩大交往,拓展生活空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开展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数学讲堂、数学游戏等,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数学基本原理概念的讲解,也要兼顾数学学习的实用性、灵活性、游戏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教育职能,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家长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关心子女的学习,社会也要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调整与这个时期孩子的关系和改善对他们的态度,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以友相待。要善于体谅他们的情绪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为孩子们顺利健康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即从学习、心理等方面帮助他们,从而使学生得以自助、自立、自强”。作为中专学校的教师,面对一个个处于特殊时期的学生和一张张稚嫩迷茫的面孔,为学生打造一把开启他们智慧心灵的钥匙,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处世,使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得到完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

篇(11)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2-003

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特色

按照人才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是指区别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工程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型人才 [1],主要从事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一般由普通本科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即属于技能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实际的咨询、治疗和心理教育等实践领域工作。 钦州学院作为一个刚升本的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体现出了如下的两个特色。首先是应用性, 根据我院的功能定位,我院将重点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师范性,由于我校是由师范学校转型而来,因此师范教育是我们的强项,我院各二级学院都开设有师范专业,同时还有专门进行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我院所有的学生都可非常便捷的报考教师资格证,这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又拓宽了一条道路,目前全校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特别是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边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一边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这样毕业的时候就能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2],既可以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又可以从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将具有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和其他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具有的优势,这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我校作为广西沿海唯一的一所有师范专业的本科院校,每年都为钦北防三市输入大量的教育师资,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遵循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从业人员,因此我们在设置应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开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第二,以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为前提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不盲目扩招,尽量做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需要,目前,我们每年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20人左右,这是根据市场需要和生源情况以及我们的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来共同确定的。

2.2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上, 采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可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有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比如,我们将实践基地建在中小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方便教师获取研究素材进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从大一起,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见习或实习,这对于他们实际掌握专业技能、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等都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各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和各心理咨询机构的理论指导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也为各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 3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其中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应用型人才应做到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能力。 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具备社会工作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从事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具备非专业素养[3],即注重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4]。以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为例,我们对于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人才素质要求为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应具备如下的心理和行为素质:具有良好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洞悉他人心理的能力,能很好的调控自身情绪,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完善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是一个乐于助人、有爱心、有耐心,遵守伦理道德、能为他人隐私保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2.4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中,我们按照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要素并举,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打造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素质提升课。其中理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以及为实现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文理结合理论课;同时,专业技能课分为两个模块,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以下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

2.4.1 课程设置: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

理论知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文理结合的理论课

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英语、体育、斟酌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业理论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应用理论模块一: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婚姻与家庭咨询、精神病学基础、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心理咨询方向)

应用理论模块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劳动法、组织行为学 、企业文化、公共关系学、职场心理学、组织管理、消费者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方向)

文理结合理论课:数学、生命科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模块课+综合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模块一: 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 SPSS 、团体心理辅导、社会调查与访谈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幼儿智力开发

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方向)

专业技能模块二: 社会调查与访谈、组织形象策划、人员培训、心理测量与统计、SPSS、人员素质测评、薪酬与绩效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方向)

综合专业技能: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办公自动化

综合素质: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化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

2.4.2 实践教学。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的实践课程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包括专业技能课的实践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课外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为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当中也加入实践环节,如 心理统计学、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内实践又分为实验和实践两部分,实验,如实验心理学、人体解剖学有专门安排实验课,在这些实验中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综合性实验和涉及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包括开展心理知识竞赛、 心理演讲、心理征文、校园心理剧、 团体心理辅导等多项活动[5]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依托来实施。校外实践则是让学生到校外开展各种心理实践活动,除了定期的见习、实习外,还带学生参与社区、企业、学校、医院、部队的各种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公益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测评等,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3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甚至可以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一边进行理论教学,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学习生进行咨询理论、咨询方法技术的指导。在考核机制上,与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考核机制。对于获得科技竞赛奖、获得专业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获得实践创新学分,记入总学分。对于实践类课程,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分,如根据某一个案情况制定心理咨询方案,就某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管理方案等,加大实践和创新环节在考试考查中的比重,考试中尽量减少记忆部分,增加实际运用部分的考试。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教学体系,我们对评分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环节的考察。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值比例:课堂发言、作业成绩占10%,期中考查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总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上,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具备高能力和高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迎接社会的挑战和挑选,更好的服务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

2程,王大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定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