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经济基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基础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基础论文

篇(1)

首先,布坎南指出“经济人”与国家理论的困境:经济学以“经济人”的成本—收益分析作为唯一的工具,而作为政治学的国家理论则以国家代表社会利益作为分析的出发点。这两个学科的分离,使对经济行为的分析和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体系。布坎南指出,国家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知和正确无误的天赋。因为国家仍是一种人类的组织,在这里做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既不更好,也不更坏,这些人一样会犯错误。因此建立在道德神话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理论一遇上“经济人”这一现实问题便陷入难以解决的困境。为此,布坎南指出“我们必须从另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与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样便使所有的分析有了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经济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这背后始终包含着人们对这一选择的费用和收益的计算,不管这一费用是明晰的还是模糊的。而将这一前提用于对微观经济和对政府行为的分析时,就会发现它所导致的后果大相径庭。布坎南正是从这里开始了对政府行为的分析。h鮽??????/p>

在这一基础上,布坎南将政府的模式归纳为三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被称之为慈善的专普摺U庵终陨缁崂约豪妫⑶野牙孀畲蠡慈褡畲蟾@魑约旱恼吣勘辏彼挚梢员3忠恢志缘娜ㄍ皇苋魏卧际2伎材先衔庵帜J街淮嬖谟诠娣毒美砺壑校捎谒懦苏我蛩厝绻惭竦淖饔茫杂美捶治鑫鞣焦艺木眯形诶砺凵媳厝皇腔拿模质抵幸惨欢ㄒ允О芏嬷铡?/p>

第二种模式被布坎南譬喻为“拥有独立利益的巨物”。在这一种模式下,政府的目标便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最大的财政收入,以满足官员的生活和权力需求等,一些不发达国家的政权就属于这种模式。对此布坎南分析,尽管这是政府权力膨胀的一种极端形式,但它至少说明有必要对政府的经济行为给予法律上的约束与监督。

篇(2)

【摘 要】作为一个焦炭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的焦炭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成分复杂的焦化废水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焦化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简单的对焦化废水作了介绍,分析了其特点及对环境的危害,重点就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生物脱氮技术、活性污泥技术等已发展成熟的技术和催化式氧化法等新型处理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处理焦化废水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焦化废水 处理技术 有机物 污染物

一、引言

中国的焦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是比较大的,近年来我国焦炭的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伴随着焦炭的大量生产,焦化废水也大量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加剧。在炼焦生产、煤气回收和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废水统称为焦化废水,由于煤源性质各异,煤化产品的回收工艺的不同,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其中酚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此外,有机物还包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等,而无机物的主要包括硫化物、硫酸盐等,因为焦化废水的氨氮元素的含量很高,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生物降解的难度较大,不易处理,使得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的水质不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如果排放出去,将会严重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所以,必须重视焦化废水的处理问题,完善已有处理技术,研发新型的处理技术。

二、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

因为,含有难降解物质的焦化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人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对于焦化废水的处理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技术,主要包括生化方法、物化方法、化学法及物理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一)生化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脱氮技术

生化法作为焦化废水处理中使用范围最广而且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吸附作用来将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除去。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以生化法的作用原理为基础研发出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技术等,实现了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有效降解。生化法处理废水的处理量大而且应用广泛,但是,由于设施的规模较大,花费时间较长,所需费用较高,再加上依赖于废水的水质条件,所以生化法仍需改进。

1.活性污泥法:在活性污泥法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物质为生物絮凝体和活性污泥,二者通过与有机物发生接触而将可溶解的有机物吸收、吸附,经过氧化做作用最终生成以一氧化碳为主的产物,此外,不具溶解性的有机物在被转化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后被微生物代谢和利用,最终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降解,但是,此种处理技术并不能使焦化废水完全达标,其对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的降解几乎为零,所以仍旧有待完善。

2.生物脱氮技术:由于上述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法并不能将焦化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及含氮有机物充分降解,所以以普通生化技术为理论基础的生物脱氮技术得以研发,其中包括又包括缺氧/好氧(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缺氧/好氧一好氧(A/02)等多种工艺技术,使用生物脱氮技术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厚,结果表明生物脱氮的各项工艺不仅能脱氮还能将废水中的许多有机物降解掉,经过处理的焦化废水基本可符合排放标准。相比较与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技术的除污率明显提高。但是,生物脱氮技术的各项工艺对于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等的好氧与厌氧特性的针对性不同,因此有时几种工艺需结合使用对其进行综合处理。

(二)物化法处理技术

经生化法处理技术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的含氮有机物等的含量虽明显减少,但是一些难降解的芳香族化合物依然存在,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的难以降解是导致化学需氧量(COD)较高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物化法即物理化学方法的处理,主要是应用其吸附作用和氧化作用,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的处理,而且这种方法的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成本较低,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三)化学法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化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来达到除污或改变污染物性质的目的。化学法通过向焦化废水中加入各种类型的絮凝剂,使絮凝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利于降解或去除的化学物质,或者是难溶的物质,从而净化污水。化学沉淀法作为化学法处理废水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多用来降解含NH,一N的有机物,有时为了更加有效地去除氨氮有机污染物通常将此法提前在生物处理法之前。

(四)物理法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物理法相对于其他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来说原理相对简单,操作也不是非常复杂,规模也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将可见的、可以悬浮在焦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离过滤。物理法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改变。目前,应用物理原理的主要方法有吸附法、萃取法以及吹脱法等,由于吹脱法的操作更加简单、易控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对含氮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所以使用较普遍,对其的研究改进的投入也较多。但是,吹脱法的针对性较高,只能对含有氨氮元素的污染物进行处理,而且容易对大气造成污染,技术还有待提高。此外,物理法的缺点是对污水的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所需费用较高,相对来说,不是非常适合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三、展望

通过对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方法的探讨,不难看出,焦化废水的处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人们不断地研发处理技术以求降低焦化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等各种类型的处理方法中均不断有新的工艺手段被研发,但是单单一种处理方法并不能将焦化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效地去除,必须将多种工艺结合使用,才能达到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所以说,未来焦化废水等的处理技术必将朝着多种技术工艺结合使用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不断研发的新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而言之,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致力于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的研发,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秦川.模糊综合评价在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化工环保》.2009年5期

[2]高敏江,李素芹,王习东.纳米TiO2/Fe3O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水处理技术》.2010年9期

水处理技术经济论文范文二:浅析水处理技术

摘 要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饮水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从而对水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对现今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主要的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阐述,从水处理技术当中的重点内容和操作的难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在实际当中加强此项技术的运用,为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作出微薄的贡献,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高的保证。

关键词水处理;技术;应用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living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afety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us th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 basic situation in detail, the main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expounded from th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the key content and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to undertak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ctual technique, as the city and rural area drinking water safety issues a modest contribution, also for peoples life with higher guarantee.

Key words: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现在,在许多地方,由于常年开发与环境的污染破坏,导致水源被污染的程度比较的严重,对当地人民的饮水质量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所以,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根据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需要对水源进行一系列技术上的处理,使其达到相关的要求和规范,减少水源中存在的高氟、苦咸、高砷以及微生物病害等问题,解决影响人民生和质量和身体健康的质量问题。本文根据对水处理技术进行多角度的详细分析和探讨,对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这项技术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根据对技术特点和操作的详细分析,得出各种技术分别适用于哪些环境下,并且,针对实际使用和操作当中的情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得出不同的水处理技术当中的优缺点,帮助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当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为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水处理技术的分析

一般的来讲,在水处理的技术当中,比较常用的是离子交换技术、膜反渗透技术、电渗析技术、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以及电絮凝技术,在这几项技术当中,根据实际的使用和操作情况来看,膜反渗透技术存在有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在操作和使用过程当中,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电渗析技术也存在有同样的问题,虽然其在理论上面操作的成本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在实际工程当中不同的设备,造成的运行费用会比较的高。离子交换技术由于介质更换较为频繁的缘故,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会造成管理的复杂和应用上的不便,运行费用则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介质来源和更换的频率都会造成其成本的不同。另外两种技术,电絮凝技术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是现今的两种较新的技术,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电絮凝技术集中了电化学技术上的一些优势,与此同时,此种技术还具有运行操作费用较低、管理较为简易的优点,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克服了其他的离子交换技术上的一系列的缺点,在运行成本和操作使用上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和提高。这两项技术是当今运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不仅是因为其可以很好的控制使用的成本,更是因为其管理方面和操作方面的优势,符合现今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一般的来讲,水处理技术应当遵循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在进行相关的处理之后一定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和规范;第二,技术需要安全可靠,需要成熟的技术,设备以及理论方面都较为全面;第三,运行费用要较低、管理要较为方便,不能选择会造成很大成本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不能选择管理起来较为麻烦的技术,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更是要对技术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对技术的繁琐程度进行严格的把握;最后一点,投资需要尽量的节省,在满足了以上几点原则之后,需要对技术的投资进行一系列的节省,这一点对于维持经济发展和保证经济效益来讲,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以上的阐述,可以对现今的水处理技术现状有着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下文就将对电絮凝技术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采集数据的结果对两种技术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旨在加强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二、电絮凝技术原理和流程分析

电絮凝技术是一种电化学技术,它集中了电化学当中的一些优点,使用电能来对化学试剂进行有效的替代,在减少了经济成本的同时,还能较为有效的去处水源当中的重金属以及悬浮固体等等物质,对乳化有机物以及其他的污染物质都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去除,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当中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电絮凝技术真正起步于上个世纪末期,但是其理论在上个世纪的初期就已经逐步的建立起来,由于设备的不成熟和实践较少,所以一直都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一直到上个世纪的末期,才真正的在实际使用当中得到改进和提高。现今,这项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欧美等国,已是水处理当中使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合理的控制了经济成本和设备的管理的同时,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的显著。下文将对其主要的技术和操作进行详细的分析。

电絮凝技术通过对多块钢板进行直流加电,从而在钢板之间产生电场,待处理的水流在进入到钢板之间的缝隙之后,正在进行通电的钢板会有一部分被消耗,进入到水源当中,与此同时,电场中的离子和非离子的污染物质,在受到了电场的作用之后,和电场中电离出来的产物进行相互的反应作用,电场中的消耗水也加入到反应中去,各种离子之间相互作用,以最为稳定的形式结合成一些固体颗粒,在水流中逐渐的沉淀出来,达到了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电絮凝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在电絮凝技术当中,水源由井池进入到均化池当中,均化池的作用是平衡水泵当中的水量,很好的控制其与电絮凝反应器当中的水流量之差,对反应的进行作严格的保障。然后,水流进入到反应器当中,一般的来讲,是两个反应器连接在一起,将水从均化池当中抽入至反应器,内部置有钢板,可以与水中电离出的离子进行反应,可以达到预处理的目的和效果。在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倾斜的空腔,这个空腔的作用是将水流当中的较重的颗粒吸引进去,对水流中还存在的一些铁垢等污染物质,一并进行处理,这些物质由于质量较重,会逐步的沉入到空腔当中,不会随着水流一起前进。然后,水流会依次经过污泥储存设备、除沫池、沉淀池以及沙滤池等等,在其中进行进一步的污染物质处理,完成一系列的工艺流程,除去水中的颗粒、尘埃物质以及砂石等等,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根据实际当中的使用和操作情况来看,电絮凝技术的效果比较良好,在合理的控制了成本和设备管理的情况下,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三、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原理和流程分析

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根据对水源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处理,符合环保以及能耗低的要求,没有化学药剂的使用,在达到水源处理的要求和标准的同时,对成本也进行了较好的控制,整个处理的过程只需要使用较少的逆清洗水,所以,在实际的使用当中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技术也比较的成熟,应用较为广泛。在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当中,由于一系列现代化全自动处理系统的运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水源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读读数和操作起来较为的便捷,可维护性较强,整个的工艺流程较为简易,同时,费用成本也较低,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

在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当中,水源首先进入到加压泵当中,加压泵根据流量以及压力的要求,将水泵入至水处理系统池当中,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水流经过全自动的逆洗介质处理器当中,处理器可以很好的过滤水流中的泥沙以及沉淀物,然后,在过滤完毕之后,水流进入到逆洗的活性炭吸附器中,此过滤器根据椰壳活性炭的使用,对水流当中的异味进行有效的处理,还可以进一步的清除水中的氯化物,除去水中的臭味。然后,水流依次经过除砷装置、阻垢器、水紫外线消毒进口等等,对水中存在有的砷、铁、锰等介质进行一些列的处理,除去水中的水垢,对水流进行臭氧分解以及杀毒,进一步的除去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上述过程即是复合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

四、数据分析和效果对比

根据某地区使用和操作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采集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使用了水处理技术之后,水中的有害物质明显的下降,对污染物质起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根据电絮凝技术和复合多介质过滤技术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中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先絮凝技术对比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其使用和操作方面较为成熟、成本较低,同时管理方面比较的方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维护程度都比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强,但是,电絮凝技术也有其自身的劣势所在,其一次性投资较高,对于较为贫困的地区,不是非常的适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对现今主要的水处理技术有着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电絮凝技术和多介质过滤处理技术的详细阐述,可以对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有着较为详细的掌握,加强相关技术在实际中的使用和操作,加强水处理技术的效果,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加强管理,以最佳的方式对水源进行处理,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最优质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1引言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为对象,应用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分析探讨1978-2005年期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而由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居民消费与社会投资,因而政府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起到直接的影响而对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则起到间接的影响。

政府支出规模随经济的增长而扩张。我国的GDP近年来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就2005年而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属于“高增长阶段”。根据“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政府支出规模会以更大比例增长;与此同时,R•A•马斯格雷夫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政府支出的规模逐渐增长。因此,本文想探讨一下在未来的时间里,政府支出的变化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投资、居民消费的影响。

2模型设计

2.1模型结构

建立一个能反映农村政府消费支出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投资、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文章共选取了3个内生变量,2个滞后内生变量和1个外生变量。

2.2模型的变量说明

(1)内生变量

Ct-居民消费;单位:亿元

I-社会投资支出;单位:亿元

Y-国内生产总值

(2)外生变量

G-政府消费支出;单位:亿元

(3)滞后内生变量

Y(-1)国内生产总值上一年的值;单位:亿元

Y(-2)国内生产总值上上年的值;单位:亿元

2.3模型结构方程式

Ct=a+b*Y(-1)+U1(1)

I=c+d*Y(-1)+e*Y(-2)+U2(2)

Y=Ct+I+G(3)

方程(1)反映的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与上年度的国内生产生产总值相关。

方程(2)反映了社会投资与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上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方程(3)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社会投资、政府消费相关。

3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

3.1数据来源

本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1~2005年。数据处理与模型计算采用的是Excel2003和Eviews3.1软件。

3模型检验

本模型估计出来的参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与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符;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各方程均能通过F检验,所以模型具有显著性;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94,表明模型的可信度较高;估计参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基本能够通过t检验,参数具有显著性。上述结论表明,本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历史模拟和事后预测

4.1历史模拟

为了检验模型用于模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运用上述模型对样本期数据进行模拟,并进行事后预测,通过计算内生变量1991~2005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来考察模型的预测能力。计算结果见表2。表2结果显示,本模型变量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绝大部分均小于5%,其中Ct的模拟效果最好,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全部小于3%;Y的模拟效果也较好,除了2004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14.935%外,其余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几乎全部小于5%;I的模拟效果其中几个年份稍微差了一点,如获至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4年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相对偏高了一点,但是最近几年它的模拟效果还不错。这表明由随机方程式解释的内生变量的相对误差较低,该模型对历史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用于外推模拟分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2事后预测

以下预测未来10年,政府支出以5%的增长率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2防止由超量施用化肥变为不施用化肥

过去,一些果农受利益驱动,靠经验和习惯施肥,一味追求大果、高产,盲目施用化肥。现在,在提倡使用有机肥的积极宣传下,使一些果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果园只施用有机肥,不再施用化肥。殊不知,苹果生产对土壤中养分消耗量大,仅靠有机肥的补充是不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化学肥料的施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开展果园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果树生长状况及果树需肥规律,确定科学的肥料配比,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一是以有机肥为基础,突出畜肥使用及绿肥生草培肥,使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二是以土壤培肥与土壤施肥为基础,土壤培肥与各项营养调节技术相结合;三是调氮稳磷补钾配微相结合,实现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四是以果园为单元、配肥为基础,地块配肥与单株调节相结合;五是化肥施用要掌握适时适量适法原则,以提高肥效,减少损失。

3要解决施肥方式方法不科学的问题

在实施果畜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现一些果园存在施肥方式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有的果园将秋施基肥改为春施,打破了果树的“生物钟”。春施基肥在土壤中要经过转化,且因春天土壤温度低而转化慢,这样肥效推迟,影响了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使花芽形成少,同时因春天施肥伤根,影响开花结果。有的果园施肥过浅或过深,造成浪费;施用肥料过于集中,造成烧根;施肥点距离树干太近,导致果树不能很好吸收肥料中的成分。针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施用肥料,一是宜采取秋施基肥方式,果实采收后愈早施愈好,此时土温较高,含水量多,伤根易愈合并可产生新根,同时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有充分分解时间,第2年可及时供树体吸收。二是施基肥应在果树行间或株间挖沟施肥,苹果属于深根性果树,应挖1~2条宽50厘米、深40~60厘米施肥沟,将表土与基肥混合施入。三是施肥一定要施在吸收根附近,即树冠垂直投影向里15~20厘米处。

4要配套推广果园沃土养根技术

通过实施果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增施有机肥是关键,但要配套推广深翻改土、合理施肥、果园种养等沃土养根技术,这样,才可以优化果树根系生长环境,达到养根壮树、提高果树抵御病虫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深翻改土,熟化土壤。每年结合秋施基肥,挖宽40~50厘米、深60~80厘米壕沟,逐年深翻扩盘,同时深翻果树行间,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活化土壤,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和肥力,促进根系横向和纵深分布,提高吸收能力。二是膜下穴贮肥水。穴贮肥水是旱区果树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的最佳措施。初冬或早春结合果园深刨、施肥、整修树盘等,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挖穴4~6个,用玉米秆、麦秸、杂草等扎粗度20厘米左右、长比穴稍短些的草把,捆绑结实,在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然后放入穴中。草把周围填土,同时与土混合施入过磷酸钙100克及尿素50~100克,随即每穴浇水4~5千克。穴上覆膜,并在穴洼处的膜上扎一小孔,孔上压石块,以利保墒和压住薄膜。以后视干旱情况,可由膜孔向穴内灌水。可节水70%,施肥穴每年易地1次,交替进行。三是果园种草覆盖。山区果园可人工种植白三叶草、百脉根、扁茎黄芪、油菜等,也可采用自然生草,割下的草覆盖树盘。四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将固体肥料溶解后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果树的需肥规律和特点,使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系统,均匀、定时、定量浸润果树根系,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优点。要特别注意,如果使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要过滤处理,以免堵塞管道。

篇(5)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形象直观地突出本课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年轻好奇之心有极大的吸引力,很容易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对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例如:我讲《生活与化学》时,在《我多想唱》的歌声感染下,大屏幕上不断地展现着科技发展的产物,大自然的美景,熟悉的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等,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生产是如此紧密,认识到原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场的气氛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轻松地度过了化学的第一课。可想而知,这在学生的心里的烙印是不可能抚平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现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发挥好实验的功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对客观世界有极大的探究欲,而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宏观世界,而且可以模拟奇妙迷人的微观世界,还能把许多化学实验放大、形象地演示出来,对学生的感官是极具冲击感的,例如:在讲《探究空气中的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可以设计几个在展台上的实验,放大实验效果,再把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构成设计成动画模拟演示,很容易就解决了教学难点,如果再在网上调出有关知识,声色并茂,效果会更好。另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利用还可以让学生形象,准确地观察诸如铜生锈等较为缓慢的过程、大自然中水的温柔与豪放、大量的化学物质、变化现象及许多生产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展现了化学的魅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现在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而教学情景的创设是重要的一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课堂信息量较过去有量和质的飞跃,多媒体对知识的形象、规范、科学的展示刺激了学生的大脑皮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对信息的大量整合,对展示与练习的快速呈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许多过去只靠板书呈现的东西现在只需一键下去,就呈现出来,过去靠大量词汇描述的事例和现象现在通过声和色的立体呈现就可让学生熟记在心。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只需老师稍加引导就可高效自主学习。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感

心里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绪,感情紧密相连的。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要想提高对道德的认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强烈的激情是不可能的,在过去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可在这方面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根据学生容易动情和容易受感染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始终处于愿学、乐学的情绪之中,实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从而使课堂产生无穷的魅力和广泛的心里效应。例如:在讲授《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我们的水资源》等课程时,通过配套光盘播放或网上游,图片展、列表、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节水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金属物质与冶炼》时,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和钢铁冶炼的过程,深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德智双修。

篇(6)

1.从国际经济交易、外部均衡的角度探讨外汇储备需求问题,研究表明,比例分析法和现有的储备需求模型都不能准确揭示储备的需求,实证分析方法有助于把握外汇储备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国际资本流动不充分、规模有限的情况下,用储备/进口的比例衡量储备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储备的作用是为贸易差额融资,而贸易差额与贸易总额之间并没有稳定的比例关系,因而,比例分析方法具有局限性。在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许多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资本和金融帐户,而且储备不仅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还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的汇率和充当偿债的准备,这样,储备/进口的比例越来越具有局限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暴露了比例分析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储备需求模型均没有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宏观经济目标纳入分析,而且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基本上局限于支出削减政策,因此,这些模型也无法准确衡量储备的成本和收益,无法准确衡量储备的需求。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实行浮动汇率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充分调整和部分调整模型就国别数据、截面数据和平行数据对外汇储备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如经济规模变量、经济开放度、国际收支扰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充分调整模型中,GDP都是显著的;在部分调整模型中,上一期的外汇储备都是显著的;与充分调整模型相比,部分调整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本期期望的外汇储备水平和上一期的实际外汇储备水平的差距只有部分得到了调整,而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调整速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我国外汇储备需求模型中,国际收支扰动变量始终是显著的;在未引入货币供应量之前,经济规模变量中只有国内生产总值是显著的;在引入货币供应量之后,经济规模变量都是不显著的,而货币供应量则是显著的。

2.从物价稳定、内部均衡的角度探讨了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论证了我国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不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外汇储备经由外汇占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几个中间环节作用于通货膨胀。本文归纳出外汇储备来源的三种渠道:(1)干预外汇市场购入外汇;(2)借入外汇补充外汇储备;(3)用外汇储备收益补充外汇储备。其中,第一种渠道涉及外汇占款。1994年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均来自于第一条渠道,这表明在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增加时,外汇占款也应相应增加,但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却无法按照官方汇率和外汇占款一一对应,本文给出了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l)额度外汇的特殊处理方法;(2)1993年6月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调剂市场,按调剂价格买卖外汇:(3)1995年后中央银行的一些净购汇没有计入外汇储备。虽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会导致外汇占款的相应增加,但由于外汇占款只是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之一,在外汇占款增加时,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回收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等手段减轻了对基础货币调控的压力,因此,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并不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本文又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与此同时,本文就我国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刚性增长以及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回收再贷款、调控基础货币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的对冲可行性如何,取决于经济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需求以及影响货币乘数的现金。活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比率等因素的变化。在我国中央银行对政策性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只有7469.18亿元(1997年7月)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其它办法,中央银行的对冲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的幅度和频率,改革的力度越大,频率越高,中央银行的对冲能力就越小。因此,中央银行需要综合外汇占款和央行的政策性贷款的发展趋势、考虑经济发展对货币供应量的需求和准备金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密切监控货币乘数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基础货币的吞吐调控货币供应量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稳定币值的目标。

3.运用内外均衡的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笔者认为在确定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l)外汇储备的宏观成本和收益。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是渐进的外汇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结果,199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状况良好、国际收支平衡,这从效果方面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的宏观收益是高的,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是适度的。(2)外汇管理制度。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不但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就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较为严格,缺少民间外汇的蓄水池,因此,外汇储备是我国对外支付能力的主体;(3)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净资本流入,具有借入储备的性质。(4)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比例分析法和储备需求模型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而实证分析方法也不能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笔者认为,适度外汇储备区间的下限可以用结合进口支付和外债偿还的扩展的比例分析法来说明。如果说进口支付反映了经常项目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那么外债偿还则反映了资本和金融帐户对外汇储备的需求。(5)要从八十年代中期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不能轻易断言“外汇储备多了”。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如进口、外债还本付息等因素),提出了我国适度外汇储备区间的上下限,下限由4个月的进口需求、10%的中长期外债和30%的短期外债偿还准备来确定,上限是不危及一国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外汇储备水平。

4.分析了外汇储备供给来源问题,阐述了用结售汇报表分析外汇储备来源的局限性,给出了结售汇报表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具体项目上差异的原因,指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分析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有力工具。

目前我国使用结售汇报表来反映外汇收支的情况。从结售汇报表看,贸易和非贸易项目的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结售汇报表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根本差异在于两者编制原则的不同:结售汇报表反映的是进入结售汇体系的外汇收支(外汇供给和需求),而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的是经济价值的交换和转移,不管这种经济价值的交换与转移是否涉及外汇供求。由于结售汇报表(以及1994年前的国家现汇外汇收支平衡表)只反映了我国外汇收支的一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汇收支不通过结售汇体系,结售汇报表的覆盖面和解释力将日趋下降,因此,用结售汇报表来说明外汇储备的来源是有局限性的,而且随着意愿结汇的推行,用结售汇报表来说明外汇储备来源的局限性会越来越大。

此外,结售汇报表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具体项目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1)两者在具体项目上的口径并不完全相同;(2)结售汇报表不能反映未形成外汇供求的国际交易(如外商设备投资以及利润再投资);(3)我国目前的结售汇体系只包含了部分外汇收支,结售汇报表在反映外汇收支方面的不完全性是其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上述研究表明结售汇报表无法准确分析外汇储备的来源。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的统一性和资料的可得性,使得我们可以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各国外汇储备的来源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来源于经常帐户顺差的外汇储备增长是本国储蓄的积累,是一个国家的净财富;而主要来源于金融帐户的外汇储备增长实际上是以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在国际投资头寸表上(IIP上),外国居民在一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均被视为该国的负债),这样的外汇储备增长具有借入储备的性质,因而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提醒我们审慎看待源于净资本流人的外汇储备的增长。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我国近几年的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源于巨额的净资本流入,基本上也是以对外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7)

从2003年到2012年10十年间,我国出口贸易额由4382亿美元增长到2048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达18.9%。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在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3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54.7亿美元,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981.3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11倍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出现三连降,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956.9亿美元、1815.1亿美和1551.4亿美,但2012年又出现回升,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311亿美元。

2.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较高。

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为26.7%,2006年高达35.7%,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27.5%、26.1%、24.9%,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形成的长期惯性,我国经济依赖出口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目前,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都在10%左右,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展国家和地区,也高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巴西等,中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长期同GDP增长率脱节,经济存在严重的出口贸易依赖性,也由此引发许多的贸易争端和摩擦。

3.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方法,工业制成品中的第5和第7大类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1980年的46.5%上升到2010年的94.8%,2012年达到95.1%,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由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57%,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其完全的优化转型远未完成,因为我国大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仍然处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例如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9.2%和31.2%,但如果再进行细分,这些出口产品中大部分依然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马源(2013)的分析得出2010年我国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中,66%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34%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次,产品附加值低和技术和知识含量较低,和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精、尖”机械设备相比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以来料加工和装配贸易为主,主要生产和出口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等产品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依然以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缺乏核心技术。

4.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依然占据较大比重。

目前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的矿物燃料、油等高排放、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据30%左右,工业品制成品出口中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制品等均属于资源性和高污染产品,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机电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大部分依然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附加值产品。同时,自2006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方式为主,国内加工企业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进行组装后再出口,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却在加工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含量。

二、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计算

1.数据说明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分类)把商品分成10大类(0-9),文章主要选取其中的第3、5、6、7共4类商品进行研究,这4类商品出口额合计近年来均占我国总出口额的70%以上,所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出口商品金额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耗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对商品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因此按照SITC分类对《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的商品分类进行了归并,这样才能应用其数据。自中国加入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能源消耗也由2000年的14.5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34.80亿吨标准煤,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在能源消耗大幅上升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快速上升,由2003年的约35亿吨上升到2010年的约85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因此,文章选取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为了剔除价格因素,使两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以2005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对2010年的出口额和工业产值进行了处理。

2.计算我国出口商品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目前计算商品能源消耗量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和直接消耗计算法。文章采用第二种方法,先计算4类商品的单位能耗(能源消耗强度),它等于各商品的能源消耗量除以其总产值,各出口商品的源消耗量就等于4类商品的出口金额乘以单位能耗。直接消耗法由于只计算了商品的直接能耗,而没有计算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及辅助材料等所产生的间接能耗,因此会造成能耗量的低估,但是通过计算结果发现,即使在低估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从而低估碳排放量的情况下,也不影响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属于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的结论。

3.计算结果说明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较高。2005年、2010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亿吨(约合4.8亿吨CO2)和1.4亿吨(约合5.1亿吨CO2),而同为出口大国的德国2005年和2009年整个制造业的CO2排放量分别为1.12亿吨和1.02亿吨。第二,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在下降。2005-2010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增长7.9%,而同期的出口贸易增幅为76.7%,碳排放量增幅远远小于出口贸易增幅得益于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2005年相比,2010年4大类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77、2.11、2.08、0.16,降幅分别为:34%、40%、35%、27%。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综合前面我国出口贸易现状特点和出口商品碳排放总量的计算结果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性较强,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依然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逐步实施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如碳关税及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将来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产品全面征收碳关税,故我国产品出口量可能下滑21%。但对不同的出口商品影响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

1.第3大类出口商品,即矿物燃料,剂和有关原料。

该类商品属于高排放高污染类商品,2005年和201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为6.67、3.46,但由于出口额较小,其碳排放总量在4类商品中最小,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1175.99万吨、763.67万吨。受我国能源短缺的制约,国家对该类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其出口额5年内仅上升了20.08%,同时不断提高减排技术,碳排放强度5年内下降了48.1%,因此第3大类产品出口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较小。

2.第5大类出口商品,即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此类商品碳排放量较高,其碳排放强度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5.31、3.20。2005年和201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898.71万吨、2317.14万吨,两年均位于第3位,虽然该类商品的出口比重较小,但5年内的出口增长率却高达102.3%,碳排放强度下降40%。因此,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加,第5大类产品出口将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的影响。

3.第6大类出口商品,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这类商品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仅次于矿物燃料等商品,其碳排放强度为5.92,而2010年碳排放强度为3.84,排名第一。2005年、201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7638.77万吨和7914.3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分别为50.1%和49.1%,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此类商品2005年和2010年的出口比重分别为16.9%和15.8%,是我国的第三大出口商品,5年内出口增长率为59.4%,碳排放强度下降35%。因此第6大类出口商品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最大。

4.第7类出口商品,即机械及运输设备。

第7类商品2005年、2010年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117.71万吨、2852.28万吨,碳排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60、0.44。虽然该类产品一般认为属于清洁生产,但由于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且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2005年、2010年分别为46.2%、49.5%,5年内出口增长率为83.6%,远远大于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的27%,所以碳排放总量在不断攀升,5年内增长率为34.7%。有学者对影响出口商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进行分析,王天凤(2012)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高海燕(2011)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在机械制造业出口产品碳排放中所占比重为70%以上。同时由于这类商品的中间投入品碳排放强度较高,包括间接排放的完全碳排放强度会比直接碳排放强度高很多,因此第7类出口商品也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较大影响。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向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动因是自上个世纪80年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后,欧美国家经济由实物主导模式逐步转变为非实物生产主导模式,出现经济服务化和虚拟化的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失去,重新回到制造业已经不现实且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必须找到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成了发达国家的首选。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信息革命,中国均未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所以在国际分工中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大量出口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此次低碳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应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在应对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商品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努力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1.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对我国出口商品造成的冲击。

一国的对外贸易模式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劳动力丰富但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只能大量出口具有较高碳排放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化后,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显失公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际上是碳密集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碳排放来征收碳关税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的讨论,并联合其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展开谈判,共同抵制以碳关税为代表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抵制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的同时提出反制性政策,“可以考虑从消费者社会责任的角度,提出基于人均碳消耗量或者累计人均碳消耗量标准的碳关税政策。”

2.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出口商品碳排放量。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从2020年全面征收碳关税的计划表,而据测算,我国的碳排放量将在2020-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如果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则在未来就有可能发生剧烈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战,所以努力降低出口产品碳排放量已势在必行;其次,由低碳经济所引发的低碳贸易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会对各国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耗能、高碳排放、低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将大幅下降,而低碳排放、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将逐步上升;最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来的,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改变过去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优化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费结构。

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2005年和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煤、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74.1%、20.7%、2.8%,2010年这三种能源的比重分别为71.9%、20%、4.6%,我国的能源结构5年来几乎没有得到优化,一直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为主,其它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较低。全世界核电发电约占总发电的10%左右,而我国近年来核电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0.3%左右,因此,我国出口产品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逐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的比重,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并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

4.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创新低碳产品,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先行的企业风险很大,如果研发失败,则成本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如果研发成功,则其他企业就会通过模仿等溢出效应掌握新技术,企业缺乏研究开发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对先入企业进行补偿,才能激发企业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行投入。碳排放强度主要受能源消费构成和能源效率的影响,我国4大类主要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5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均呈现以煤炭为主的特征,各能源的消费构成变化不大,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主要原因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低碳技术是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

5.重点控制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碳排放量。

第6大类出口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旦实施低碳贸易壁垒,将对这类商品的利润和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此类产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产品,由于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会大量出口该类产品,因此提高这类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尤为重要。

篇(8)

1.2钢套箱围堰钢套箱围堰用各种钢构件组拼成骨架,板壁用钢板焊或铆合成一个开口箱形结构后,将其整体悬吊定位,有无底和有底两种形式,常被用于修建桩基的承台。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无底钢套箱围堰,施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先桩后堰,即:搭设钻机平台打设钢护筒进行桩基施工制作钢套箱下沉钢套箱水中挖基浇注水下封底混凝土围堰内抽水破桩头施工承台。3#墩钢套箱围堰平面尺寸为26.5m×12.4m,高度18m,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3m。

1.3双壁钢围堰双壁钢围堰是用角钢和钢板焊成的空腔式的壳体,一般在工厂里按设计要求制成构件,然后在船坞或船上进行拼装,入水后能自行浮于水中。双壁钢围堰施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先堰后桩,即:工厂加工制作下水浮运到位现场拼装成型定位落床下沉钢围堰水中挖基搭设钻机平台打设钢护筒浇注水下封底混凝土进行桩基施工围堰内抽水破桩头施工承台。3#墩双壁钢围堰内部尺寸为26.5m×12.4m,壁厚1m,总高度18m,分4个节段,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3m。

2技术经济评价

根据各围堰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钢板桩围堰、钢套箱围堰、双壁钢围堰三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从而合理选择施工方案。

2.1技术评价

2.1.1地质情况虽然钢板桩围堰适用于各类土层,但由于其需要保证较大的入土深度,一般为桩长的1/4~1/3,本工程下卧层为卵石、砂岩,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施工费用。而钢套箱和双壁钢围堰一般要求围堰底着岩即可,本工程的下卧层会相对降低其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和工期。

2.1.2水文情况在水文情况中,影响围堰选型的主要是流速和河床冲刷影响。本工程流速较小,对三种钢围堰的影响都较小,局部冲刷线为637m,三种钢围堰都需加大入岩深度。

2.1.3挡水高度钢板桩虽然可以接高,但常用的钢板桩标准长度为12m和18m,钢板桩围堰内支撑设置间距一般为2~3m,且内支撑设置不宜超过4道,否则影响施工周期,因此钢板桩围堰的挡水高度一般不宜超过11m。由于其本身强度、刚度的局限,在承台较深时,需设置强而密的支撑,对后续的承台及墩身施工干扰很大,不宜在水位较高的情况下使用。钢套箱围堰由于其结构受力特点,其挡水高度不宜超过6m,否则经济性会急剧下降。双壁钢围堰整体刚度大,一般采用分段隔舱式,压重下沉,在挡水高度较小时,由构造控制设计,反而经济性较差,因此双壁钢围堰适用于挡水高度大于8m的深水围堰。

2.1.4安全性由于桥位河段11月下旬至2月下旬凌汛,而年较大洪水集中发生在7月和9、10月两个时期,并且基础工程较大,一个枯水期很难完成,大桥施工需考虑渡洪安全。双壁钢围堰能承受较大水压,可接高,不怕洪水淹没围堰,也不怕下沉时翻砂,施工十分安全可靠,只要及时在围堰内封底,就能安全渡洪,保证7~10月份洪水时期能正常施工。钢板桩和钢套箱围堰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均不及双壁钢围堰,不能满足渡洪要求。

2.2经济评价

2.2.1劳动消耗

2.2.2主要材料消耗

2.2.3主要机械使用

2.2.4造价通过计算,3#墩钢板桩围堰造价300万元,钢套箱围堰造价280万元,双壁钢围堰造价490万元。

2.3多指标综合评价

通过对上述地质情况、水文情况、挡水高度、安全性等技术指标及劳动消耗、主要材料消耗、主要机械使用、造价等经济指标的分析,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评价钢围堰方案的优劣。通过计算,双壁钢围堰总得分最高,再经专家评审,反复论证比选,最后拟定实施方案采用双壁钢围堰方案。

篇(9)

2绩效管理概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绩效管理概述

医院绩效管理指的是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和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起探讨,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总结反馈的动态管理流程,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实现医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随着绩效管理的推行,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自己的创新使用,医院管理体系中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360度反馈法、平衡计分卡法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反馈法是由英特尔公司首先提出并实施的,基于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员工的行政管理,而且还能够通过多角度了解、考核员工的业绩,让员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建立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还能够不断促成团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平衡记分卡法在财务指标的考核基础上引进能够驱动财务业绩的因素,包括内部的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相比360度反馈法,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了动因指标和结果指标、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争取各指标之间达到平衡。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战略实施的手段,是把企业的宏观决策经过不断地分解形成短期的目标,能够检测宏观战略的执行效果。本方法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的绩效统一起来。一般通过成功要素法、标杆基准法策略目标分解法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推行,对医院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更好地量化个人的工作业绩以及医院的院风建设、经济效益、医护管理和质量。医院通过绩效管理能够让职工意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医院的绩效目标息息相关,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感到本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地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主动自觉地做好工作。从而能够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员工受到激励,能够更好地服从医院企业的管理,更有利于医院管理模式的推行。

(2)绩效管理可以规范医护质量。

绩效管理中医疗质量的考核指标有很多,包括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等。其中平均住院日是考核医院医疗技术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评制度,使员工工作和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从而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促使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精益求精,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2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支结余与业务收支比重不确定。

目前的医保结算有定额支付、总量控制及两者之间的3种方式。定额支付指的是按照病人数量进行结算,不用考虑病情以及花销的多少,费用是固定的。总量控制指的是医保费用是固定的,无论医院等级如何、服务质量如何、病人数量多少,比较稳定。收支结余业务和业务收支的比重不确定,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混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内容。

大部分的医院在具体绩效管理实行中,没有深化对绩效管理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也没有把员工个人的考核和医院单位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这在医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是很危险的。

(3)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随意,内容还不够全面,测评系统使用的方法在方式、内容和思路上过于陈旧,在评价的广度、远度和深度上也都过于片面,从而未能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及考核体系,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导致员工在具体的考核时感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存在部分员工钻空子,比如开单提成等现象,这些都降低了医院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民主参与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够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推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医院管理机构和员工个人之间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够熟悉彼此的情况,及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也可以监督员工的业务完成情况,提高效率,改善行为。

3建议措施及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3.1建议措施

(1)杜绝医务人员额外获利的机会。

医疗企业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医务人员额外获利导致的矛盾。绩效管理首先要体现公平公正,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对药品回扣现象坚决查处,使医护人员医风医德大力回升。医院内部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减少内部同事之间不平衡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2)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持续沟通的原则下,将医院的长期目标不断融入到管理系统中,融入到员工个人目标、管理层职能和管理制度中。不能仅仅在绩效考核方面做文章,必须首先认识到全体目标。在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下,医院各科室、各单位要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考核,从而实现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

(3)加强绩效辅导的沟通交流。

管理层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个人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困难,采取一系列方法帮助员工完成个人目标;找到绩效体系中欠缺的地方,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丰富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增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可实施性;同时监督员工的完成情况,给予激励。另一方面,员工也要主动把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进行汇报,从个人角度更能够发现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有针对性。

(4)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公平性的最好体现,其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能否明确个人目标,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制定时应当遵循公平、科学、有效、可实施的原则。对于难以量化的问题,要通过各部门、各管理者以及与员工的不断沟通交流,增加三者的互动,达到共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5)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在奖励支出、医药引进以及其他项目上通过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控制,一些辅项目如材料费、会务费等也要加以核算,制定最高定额,确保投入的合理性。在水、电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合理的优化。成本控制,还在于合理的制度,比如住院房间的安排、手术室的安排,尽量发挥出各种资源的价值,减小隐形的开支。

(6)引进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往往只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利益分配,这不利于公立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同时考核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并逐步加大非经济绩效的考核力度,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互动。

3.2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医院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引起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便于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推行;其次,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经济管理的一大部分,对绩效管理进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升级与改进;最后,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与推行,加强了各部门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个人与医院的沟通,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一体化的推行。

篇(10)

《灵枢•本输》云:“心合小肠。”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故心与小肠表里相合。《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类经•藏象类》注云:“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由此可见,小肠主化物、泌别清浊,其机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反之,则会出现二便异常。由于“心合小肠”,故心火亢盛,常易循经下移小肠,火易“动血”,导致尿血。《素问•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清•姚止庵注云:“包络所以卫心,悲哀太甚,则气急迫而包络伤,络伤则心病。盖心属火而主血,心病火发,血不能静,遂下流于溲溺也。”而“心病火发,血不能静,遂下流于溲溺”,正与“心合小肠”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曰:“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心火下移小肠所致的尿血,临床以小便热赤、尿中带血、色鲜红、心烦不寐、口舌生疮、面红口渴、舌尖红、脉数为特征,此时宜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之“热者寒之”之法,治宜清心泻火,结合利水导热下行,并配合凉血止血。

2肾上连肺

《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在此,《内经》将溺血的病因责于热,病位归于膀胱。膀胱热盛,灼伤血络而为尿血。然膀胱之热,可由胞热传变而来。《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肾“开窍于二阴”,故热伤肾络同样可致尿血。那么肾脏之热,可否从肺热传变而来?《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由此可见,他脏病变同样可累及肾脏,尤其肺脏病变极易影响肾脏,其理在于《灵枢•本输》之“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灵枢•经脉》之“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因此,上焦肺咽风热,常可循经侵犯足少阴肾,灼伤肾络,而致尿血。此时宜遵循《素问•五常政大论》之“病在下,取之上”之法,治当清上(肺咽)以治下(肾)为主。验之临床,外感风热后出现血尿,症见发热、咽痛,尿血,甚至肉眼血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运用疏风散热、清上治下,并结合凉血止血之法,常可使血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此外,《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气虚……溺色变。”故对于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致尿血反复者,平素理应益肺以固卫,可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

3脾主藏营

“脾藏营”出自《灵枢•本神》。《灵枢•营卫生会》亦云:“营出于中焦。”表明脾与营气密切相关。其中原由,《素问•痹论》曰:“(营乃)水谷之精气也。”众所周知,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而水谷之精又赖于脾气运化水谷而成,故脾气健运,营气方能充盛。气能摄血,营行脉中,属于血中之气,具有统摄血液行于脉中,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且《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表明脾气主升,从而防止精血下泄。《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脾宜升则健。”倘若脾虚营亏,中气下陷,气不摄血,可致尿血。此外,《素问•五藏生成》曰:“肾,其主脾也。”《医经精义》云:“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可见,脾气健运,有助于肾气封藏;反之,脾虚气弱,可影响肾之封藏,致使精血外泄,随尿而出。因此,《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虚无以统血所致的尿血,临床以久病尿血,色淡红,面色萎黄,体倦食少,舌质淡,脉细弱为特征。此时当遵循《素问•三部九候论》之“虚则补之”,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散者收之”之法,治宜补脾摄血。顾氏将尿血分为四型论治,其中脾虚型选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地榆、蒲黄、小蓟、藕节、茯苓)治之[2],保留了原方补脾之药,增加了止血之品,更好地发挥补脾摄血之功效。

篇(11)

(二)管理模式集中,延伸财务职能ERP系统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撑,大量重复繁杂的核算统计工作均通过系统自动处理完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ERP系统实施和应用不只是简单地将业务流程电子程序化,而是要求我们科学的管理理念、严格的内部控制思想融会贯穿于全部业务循环中。水上加油站是企业最关键的节点和控制点,运行ERP系统以来,在资金管理、票据管理、账表册等制度要求,做到一是每天将加油站销售资金日报管理、销售发票、和银行到账资金在ERP系统中核对清账,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保证资金安全。二是按照总部达标要求,财务人员经常到加油站进行财务管理指导和检查,参与油品和非油品盘点。三是加强加油站发票管理。由于全国实行营改增,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开具。

二、以ERP管理为依托,做好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

(一)坚持“细”字当头,实现月度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借助ERP系统的运行,提升公司预算管理水平,全力推进企业成本费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定费用月度预算管理办法。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进货运杂费内各科目均纳入月度预算范围。ERP环境下,资金预算的授权、审批和考核权都集中在公司总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企业的一切收支都已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在成本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各部门职能单独在预算系统中填制统计表格外,还要在预算管控系统中登记发生额,月度预算的追加要求在费用预算管控系统中履行相应的流程。按照以收定支、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各部门之间统筹安排,既要砍掉预算中的水分,又要考虑到可能被忽略或少计的金额,按照金额大小和重要性等因素区别对待。区分金额比较大或比较重要的预算目标如船舶修费、大宗物料,列出每月的预算目标和金额比较小或重要性比较低的预算,以利于在今后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有力、及时的调控保证预算编制的数据准确可靠。按照成本费用属性明确了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我们力争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经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分清可控与不可控费用,使预算更加全面、有效、细致,尽量做到合理可行资金运用平衡,保证月度预算额与实际发生额偏离度不能超过10%。

(二)坚持“严”字当头,实行审批环节ERP系统中由程序对所预算的费用已自动控制,使预算执行具有刚性,一旦超支马上冻结。因此一是对各项经费开支,严格管理,严格把关,严格按预算管理使用经费。各级部门发生资金支付事项,用款部门先按照总公司资金申请、审批、拨付使用程序向总部申请资金,资金已下拨到账才能操作。二是要求用款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前进行自我审核,审核合同或协议,资金该不该支付,超不超预算等等,申请使用费用时,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批签字,然后提交公司财务部;三是企业财务部根据用款申请,审核各项手续是否齐全,由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付款。

(三)坚持“实”字当头,实时资金控制ERP系统在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上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实行货币资金的实时控制、在线审批等业务,合理调度调剂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循环周转,形成由“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的自上而下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和监控信息网络,为此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资金的安全和合理运用,使之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对于销售资金,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严格执行总部信用管理制度,并且ERP系统支持订单冻结制度,信用客户超过额度就会被冻结,业务下不了定单,只有通过领导审批并财务解冻后业务才能重下定单,真正起到了监控作用。

(四)坚持:“精”字当头,实施定额管理公司积极开展标准化管理,以经营目标为核心,以先进定额为基础,实现企业的成本费用定额管理,从而达到降低物料消耗和控制燃润料消耗的目的。物资使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职能部门必须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是该项物资是否急需购进,公司是否有存货,是否有代用品等,审核后再由采购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采购申请,制定采购计划,实施采购计划,物资进来后,财务部门才根据购物发票对照采购合同进行有关单证的核对报销。实施ERP系统后,信息及时性、准确性的提高,为事前财务预测提供依据,使事中财务控制具备能力,确保事后财务核算和分析准确可靠,使成本核算更为精细化。

三、以ERP特征为需求,完善财务分析和会计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