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业产品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业产品设计论文

篇(1)

通常情况下,人类为了改善现有的生活条件,将会作出一定的实践性创造活动,进而产生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具体来说,在审美价值层面主要是体现在思维创新以及外观造型创新上[1]。现阶段,我国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上,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了,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不可以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造成学而无用的问题时常出现。因此,学校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推广与应用可以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学习,掌握实用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的基本概述

运用探索型教学体系开展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急于把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点与实践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事先告诉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规避心理,而是借助演示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法等,保证学生可以首先接触到产品设计,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引导,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索与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2]。此外,借助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记忆设计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最终提出合理化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快速成长,从根本上提升其独立设计能力。

2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探索型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

2.1强调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探索型教学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学生搭建促进其成长、成才的空间平台,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为未来的工业产品设计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探索型体系构建的时候,相关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该教学体系的实际教学要求,最大限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保证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的行为把关[3]。让学生能够在工业产品设计学习中真正脱离教师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在产品设计当中尽情驰骋,从根本上增强设计效果,更快地设计出大量美好且实用的产品。

2.2强调实践课程的合理化安排

探索型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必须要做到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安排的合理化,特别是要注重实践部分的学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为充足的实践空间与精力,使学生可以平心静气的开展作品设计。在实际教学期间,虽然不可以忽视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但也不可以让理论知识教学占据大部分时间。实质上,就工业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来说,实践机会往往要比学生理论知识提升更具重要意义。

2.3强调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生活性

现阶段,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艺术因素也占据重要位置,因此,产品的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设计的美观性以及艺术性,然而,工业产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回应用到人类生产与生活当中的,所以必须要将设计的生活性作为前提条件,重视其生活使用价值。在探索型产品设计教学体系构建期间,教师应保证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从课程入门的时候就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来更好地设计产品。具体来说,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应该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要求设计人员重视生活性,然后将生活性有效融入到实际设计理念当中;而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那就是每件设计产品都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发挥其重要价值。

2.4强调工业产品设计教学的美观性

目前,工业产品美观性也是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的,毕竟设计产品不可以只重视生活性与便捷性,若是不考虑美观,则就不是“设计”了。所以,在探索型教学体系构建中,产品设计教师需引导学生大力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美以及感悟美,具备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然后实现自身美学意识的良好应用[4]。此外,学生不仅要有审美能力,还必须要学会创造,固步自封是难以创造出美好工业产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引领时尚潮流,进而创造出极具美观的产品。

3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工业产品设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探索型教学体系中,应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实践课程的合理化安排,注重产品设计生活性与美观性等,充分激发学生潜力,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于鹏

参考文献:

[1]刘秭岑.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230.

篇(2)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与当时的科技和哲学思想相关的。工业产品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受到此阶段科技和哲学认识的制约。从工业革命时代一直到20世纪末。机械唯物主义是占据一定地位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孤立、静止、片面的一面。而系统科学的出现给现代人的认识带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工业产品,将给产品的设计带来新的视野。

一、工业产品系统、元素与环境

工业产品是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元素组成,同时又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工业产品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离开了环境,工业产品系统就成了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因此,元素和环境对研究工业产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工业产品系统概述

工业产品是否是系统,是否具有系统的特性?让我们先来看看系统的定义。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郎菲定义为:“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组织整体)的元素的集合。”这说明,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具有整体性的行为和功能。

每个工业产品都是由一定的元素组成的,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具有新的产品功能。如工业产品冰箱的各个组成部分由压缩机、冷凝器、温度控制器、箱体等,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就成了一个具有冷冻、保鲜功能的新产品。而如果把这些零件单独的扔在一起,就成不了特定的产品为人们所使用。这表明,工业产品是—个系统,它符合系统的一般定义,具有系统的普遍特性。因此,我们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工业产品进行系统的考虑与研究,以便工业产品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2工业产品的元素

系统科学认为:“构成系统的最小组成部分或基本单元,即不可再细分或无须再细分的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元素。”并且,“系统内部诸元素不是毫无关系的偶然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否则它就不是一个系统。”如冰箱中各元素(压缩机、冷凝器、温度控制器、箱体等)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使这个整体产生保鲜、冷冻新的功能,否则只是一堆普通的工业零件。

1.3工业产品的环境

任何工业产品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对产品环境的理解只是从产品使用的自然环境着手,把产品使用的地点当成了产品的唯一环境,而忽略了其他因素。这是简单的、线形的环境观。为了更加全面理解工业产品的环境,先来看看系统科学中环境的含义。“所谓系统的环境。指的是与系统组成元素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这说明环境是系统之外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可见,产品的环境并非仅仅指产品使用的地方。而是产品系统之外的所有与它有关联的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等因素。当我们分析产品与其环境的关系时,应当将产品作为其环境所构成的大系统的元素,从而使环境的功能最优化。

因此,工业产品系统、元素以及环境,这三者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工业产品系统决定着产品元素,同时元素的组成制约着产品系统。环境对工业产品系统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产品通过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可以使产品自身更加稳定。从而给产品用户带来方便,给人类带来舒适的生存环境。

二、工业产品系统的功能

“凡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这是功能的普遍性。”前文已说明工业产品是系统,那它就有功能。如手机的功能是通信,并且系统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种功能。手机不仅满足通信功能,还有娱乐功能等。

另外,“系统的功能还与环境有关。同-一系统对不同功能对象可能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对象选择不当,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即所谓‘大材小用’。”冰箱具有保鲜冷冻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在夏天的时候把冰箱门打开来降低房间的温度。这会对产品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总之,系统的功能由元素、环境共同决定。

三、工业产品系统的特性

工业产品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由许多部分组成。由于人们长期受线性思维的影响,把工业产品看成是线性系统。在这种思想下,人们往往只注重产品的各个部分,而忽略了对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重视。工业产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主要有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等特性。

3.1工业产品的整体性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往往有这种现象,设计师在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结构或外观时,总喜欢把这种样式附加到其他产品中去,即便这种样式与该产品的功能不符合。为什么一个工业产品的组成部分均来自于其他经典产品样式,而整体效果却并不理想呢?那是因为工业产品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综合性,目的是总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组分叠加。设计师陷入了对产品局部功能的追求。而忽略了对整体的考虑,从而破坏整体功能。只有处理好各部分的关系,才能使产品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仅仅认识部分不可能真正地认识整体,单单从整体来把握对象而不深入到部分也不可能全面地认识整体,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

3.2工业产品的自组织性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经常抱怨,自己满意的设计作品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只是主观的认为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欣赏能力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设计师没有认清产品自身的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当作产品本身的规律。工业产品作为系统,有它自己特定的规律。如果设计师能按照产品自身的规律去设计,那么上面的现象将会得到根本好转。

按工业产品自己的规律进行设计,在系统科学中称作自组织性。“自组织是开放系统在内外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自发地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活动。”并且“自组织表示系统的运动是自发地、不受特定外来干预地进行的。其自发运动是以系统内部的矛盾为根据、以系统的环境为条件的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的自组织常常与系统的自发运动相联系,是系统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工业产品系统的自组织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体现在产品处在自发运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自发地形成结构的过程之中。

四、系统科学的工业产品设计方法

4.1工业产品的整体性设计

工业产品的整体性特性要求产品的整体性设计,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各组成元素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平衡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求一点。我们在设计时应该从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研究产品的功能以及它的运转规律。那种只追求经济不注重质量,或者只追求外观而不注重实用的产品都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只有各种元素相互和谐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并且我们追求的是产品的整体优化。系统科学认为“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消耗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优化的最终目的是生成后的产品消耗最少、功能最大,使它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否则就会被淘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把握每个细节,做到产品整体最优化。

4.2工业产品的自组织规律设计

工业产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利用它。目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大致分为6个阶段:

(1)方案的提出:寻求产品构思,是产品创新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2)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经济分析以及技术分析。

(3)样品开发:试制少量产品,看看在产品和工艺规格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4)设计审查: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者放弃。

(5)市场检验:通过市场检验确定顾客的接受程度。

(6)后续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对产品做一些改进。

以上是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设计师应该按照产品的自组织规律来设计开发产品。协调好每一个步骤,而不是人为的干预其自组织规律,最后使其功能最大化。

4.3对工业产品功能设计的要求

系统都具有功能,并且功能不是单一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功能:

目的功能: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如前文提到的汽车的功能是代步,冰箱的功能是保鲜冷冻。这是产品的主要矛盾,在设计时尤其考虑这一点。

社会功能:这是针对产品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例如现在都讲究环保,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这点,以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国家政策。混合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在社会功能中还具有文化功能。人类的设计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产品可以传播文化。

审美功能:为避免视觉疲劳,产品在获得使用功能外,还应具有美观性。这样产品外观就非常重要: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以及产品的色彩都应在设计时考虑清楚,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人机工程:人对于产品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人不仅是产品的设计者,更是产品的使用者。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考虑人的因素,使人的生理尺度与产品尺寸协调起来,从而设计出更宜人、更有效的产品。

篇(3)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

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艺术上和美学上的综合性。我们所要研究的''''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正是指这一类的文化。"

作为本元文化的造物文化从其出现的时候就具有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社会功能。实用功能的发挥是个体的,而审美功能的发挥是整体的。

而造物艺术文化从它形成起就具有了造物文化的性质。前苏联学者卡冈认为,艺术文化从文化形态上是不同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殊文化,由此,他将整个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艺术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从自然向文化的转化,包括物质生产的产品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由精神生产创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两者是互为的。而艺术文化则是这两种文化有机互融的结果。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的这种特殊的精神--物质完整性导致了:定形于艺术活动周围的艺术文化不能纳入精神文化的界限内,它在文化的空间中既区别于精神文化,又区别于物质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这就是说,艺术文化的内部结构具有特殊性,既区别于精神文化的结构,又区别于物质文化的结构,因为它由艺术活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这里卡冈所说的"艺术文化"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是丰富多样,绚丽多彩。高尔基把大自然看成是"第一自然界",而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第二个自然界"。他说:"学者观察着,研究着一切存在在''''第一自然界''''里的现象,教人用这''''第一个''''的力量去创造''''第二个'''',教人关心自己的健康,延长自己的生命。艺术家观察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他认为"三个人是创造文化的:学者、艺术家和工人。"艺术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品类更是错综复杂,几乎无法从同一个角度进行分类。一般的艺术,是"纯然"的意识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起着认识、教育和审美的社会作用,是易于辨别的。但是也有的艺术门类,并不纯是意识形态,它以物质形态出现,同时又影响着人的精神,这就是造物艺术。造物艺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适应着物质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的艺术。造物艺术也就兼具了造物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特征。

大千世界中,多样的造物艺术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用之物齐全的环境里,对这些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的存在以为都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对这些人造物的"母型"地位也就漠视了,把这种造物文化简单化地归入"物质文化",斥为工匠之作,并排除在艺术与美学之外。特别是我国自先秦以来,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为不齿。造物属于形而下的范畴,由此它从思想观念上和社会实践上都被纳入了世俗末流之中,这种思想影响于历代。正是我国这种传统的"重道轻器"思想的沿袭,在实践上强烈的社会需求促使工艺及产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左右社会和人们心态的物质力量;而在人们观念上却又鄙视这种工肆之人的艺术劳动,不仅大批艺人、工匠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造物活动作为一项文化也没有在整体意义上得到相应的承认和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甚至"坐而论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种"君子不为",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马克思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我们不能否认造物艺术文化的本质。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将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我们知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为自然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人也不能离开自然而完全独立生存。人类的祖先就是这样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活于自然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人类的生存受到当时人们的意志难以改变的、复杂的法则的支配。在自然中固定着自己的位置,不能从自然的循环中摆脱出来。当时,人们依靠树木的果实、优裕的自然而维持生命,遇上严酷异常的自然灾害时,只有冻死、饿死。这样,自然对于人类的存在来说,是绝对的条件,同时,有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人类便开始努力,尽可能逃避不利的自然环境,创造出有利的环境以便更容易生存。人类变得有意志和自然相对抗了。拒绝由自然来摆布本身生存的一切,开始作用于自然而又改造自然,对此,人类在人和自然之间,创造出了应称为第二自然的人工环境,借此,从自然的直接的异动中逃避出来,开始调整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把自己生存的某部分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因此,不管自然环境如何多变,随着创造出适应多种情况的人工环境,人类便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人类创造了制服猎取物的武器,创造了满足各种生活所必需的工具。最初是靠手,尽管所用的材料也往往是原封不动地搬用自然的材料,但已经深深地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保留着打击痕迹的人类第一件工具的石器中,却能看出,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制造出了最顺手的和最能发挥功能的造物艺术。"可以把一切意识性的、物象化的、符合某种目的的物品都称为产品设计。若一般通俗地说明的话,即,把具有目的,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实体都可称为产品设计"。这些造物艺术都是手工产品,因此,也可以笼统地称为工业产品设计。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巧的熟练,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取自自然的,也有人工制造的。譬如说,制陶术的发明,是人造物由物理的性质向化学的性质扩延的一次大的成功。人类从此不仅能改变天然物的形态,而且能利用火对粘土的烧结,改变材料的性质。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这一发明,是烧制出规整、饱满的陶器。从而开扩了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和及其性质,艺术的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被体现,只不过当时的工业概念仍然是手工业。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开始以后,造物艺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技术和艺术文化的不断融合,并在20世纪初凝聚成为工业设计,并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得以确立,工业产品设计才成其真正意义。

工业产品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

也就是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时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形态表现的艺术性等,同时还要研究工业产品对社会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这里的"艺术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造型处理、色彩处理、纹饰处理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纹理效果处理,还包括人的触觉、听觉等综合感觉效果的处理。

工业产品设计也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是一种造物艺术的同时,它已经成为一种综合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拥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是传承不断的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的延伸与发展。于是,工业产品设计将人类完善自己制造产品的努力从个人性的劳动转变为专业化的社会性劳动,变为运用社会的宏观力量控制和优化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的浩大工程。这意味着,人类已不满足于将生产力的发展仅用于从自然中获取财富;人类已觉悟到、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艺术手段去拓展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空间,以求得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

前"全苏工业设计科学研究所"所长尤里·苏罗维夫曾把工业设计评价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从属于文化,即由各种产品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反映了由社会经济体系、意识观念的差异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全部结果的复杂性以及冲突。将工业设计这一行为和其成果(产品)内潜的长处和短处,与社会经济的形式及其设计所适应的社会文化分开来考虑,这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必须依赖具体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工业产品设计本身,也创造了文化。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也就是用艺术的语言(造型语言)体现造物文化,是艺术质的造物文化活动。在艺术质的造物中,艺术因素是一种本质的要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将使这种造物更具文化的意义和深刻性。

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狭隘范围集团的要求而生产,而是以广阔的市场为目的。在加工技术机械化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也不断产生了,过去不存在的各种工业产品渐渐进入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中,过去不曾有的艺术手法纷纷显现于工业产品之上。工业产品设计向全社会生活普及和渗透。如今,塑料、汽车和电视,在现代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而我们却已忽视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张道一文集(上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351页。

2.陈筠泉、刘奔主编.哲学与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64页。

3.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7页。

4.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37页。

5.卡冈.美学与系统方法.89页。

6.张道一主编.工业设计全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30页。

7.刘俊田等译注.四书全译·论语.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32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4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页。

篇(4)

2.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爆发以后,产品的制造不再是手工作坊式的,而是批量化、标准的流水线的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产品设计中功能的要素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满足了使用者对功能的需求。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社会交际等等在逐渐的影响着人类。同时对产品的使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大批量生产所带来的产品粗制滥造引起了人类的反思。因此提出了许多疑问。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是否需要审美?传统社会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和习惯如何与现代工业社会相结合?因此,这一时代的人们开始了自我的否定、自我的觉醒,慢慢地形成了自我的想法,将自己的看法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从而改善产品的使用条件。所以,产品设计的重心也开始由原来的功能为主往个性审美的方向发展。所以产品设计中对人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多。无论多么微小的一件产品,它也能满足使用者不同方面的需求。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牙签,它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么微小的牙签,它不仅拥有其实用性,而且礼节性也包含其中。如左上图所示,牙签的顶端都是有两个凹槽,如果人们即将要使用它,则需要先将顶端掰断。这么一个微妙的细节不仅代表此根牙签已被用了,而且顶端掰下来的那一截可以放在桌上当作拖(如右上图),放置待用的牙签。

3.后工业社会

在经历了激进的后现代思潮的洗礼后,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设计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设计不再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原则,成为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各种风格并存的、各种学科交汇融合的学科。今天,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用网络建构了我们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庞杂多样的瞬时信息反而使人们迷失了自我,激发了对自我认同的焦虑与追寻,信息技术的发达带来的信息快速流动和频繁交换是人们拥有了更多选择。所以,在物质极端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已不再是产品本身所体现出的功能主义所能满足的了,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精神的、文化的、潜意识的等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所以产品设计中人性的考虑比重则大大得多余了功能的考虑。纯艺术品的出现就是产品设计发展至今的典型代表。个性的审美需求成了产品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其生理生存方面的需求则越来越少。以包装为例,现在的产品和包装已经融为一体,甚至包装已经超过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如星巴克的咖啡,它的杯子内部耐高温,外部用瓦楞纸包裹防烫,盖子防侧漏。它这样的包装设计成本都将远超咖啡本身的成本。因此,喝咖啡的整个体验中,不仅拥有喝咖啡本身的体验,还有更多的是包装的体验。

篇(5)

为了更好地运输商品,避免商品被损坏,影响商品的美观效果,一般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都会对其进行包装。还有,产品的包装可以表明一些具体产品的信息,例如产品的生产日期、质量、规格等。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快捷、更便利、更加明白地了解商品,对商品进行选择。

1.2产品包装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目前,对现代商品进行包装设计除了最开始的保护商品的目的,还需要满足消费者在很多物质和精神享受方面的各种需求。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步骤是包装,它的作用层次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护产品;第二,便利产品;第三,美化产品。这是一个由物质慢慢进入精神的范畴,产品包装最高层次的终极目标是使产品实现它较高的附加值,从而为产品创造更多的商机。所以,产品的包装设计在营销推广方面的重要性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是说现在让人们已经开始用战略的眼光来重新看待产品的包装。在一开始的时候,包装还没有被提到设计的高度,通常都是把产品包装看作是保护产品的外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被商家所重视。因此,在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除了可以从提高产品的质量方面,还可以从产品的设计包装方面来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可以说产品的包装已经成为市场中商品的一个新卖点。

1.3产品外在包装所提供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的购买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所有厂家的商品质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前,甚至可以这样说:我国几乎所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之间在质量方面差异不大,甚至没有优劣之分。所以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好坏与优劣很难从肉眼上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需要从产品的包装上进行分析,消费者会根据产品包装的精美程度来决定是否购买商品。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消费者对满足它们独特条件的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也就是说对产品高附加值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在这样的需求前提下,独特的包装设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获得某种心理、情感的满足,从而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

2产品包装的原因

2.1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了保护其质量和确保商品生产后的美观

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再加上对其精美的包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产品价值,为商品提供了更加精美的外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好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购买欲。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品的价值,为商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

2.2产品进行包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通过对商品的包装可以使商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对商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产品的外部包装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精神上、文化上的需求,进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商品销量。自古以来,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直不变的,人们都会喜欢美的事物。从一开始人们对美和青春的追求是没有改变的,一般来说,人们对商品的购买,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而是人们对自信、英姿、青春、美貌和时尚的感受。所以,很多迅速建立的品牌,精美的包装设计正是可以让商品富有年轻、青春、健壮、雅致、丰满、整洁、力量等这一切可以给你的感觉。

2.3商品包装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商家的利润

对产品进行包装可以更好地展现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的作用和功能,并且可以通过设计者的设计用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来体现商品的功用和价值。设计者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帮助厂家更好地卖出产品,促使商品更好地被卖出,并且在精心设计后能够更好地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帮助厂家提高商品的售价,为商家提供更高的利润,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3产品包装的作用

现在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最主要体现在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市场经济中,商品竞争激烈,各大商家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现在很多产品的包装设计演变成了一种过分的包装设计,为了使商品包装的附加值发挥到极致,产生了产品包装设计的变异,这导致商品包装最开始的目的发生了转变,对商品进行包装的原始目的已经被慢慢地忽略了。当商品开始投入使用时,商品包装的使命便走向了终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包装已经不仅仅是商品的保护壳了,现在它的作用已经实现了转变,它带给消费者的是地位彰显和体现时尚品味的视觉感觉。这样一来便使得商品包装的附加价值更加突出、更加强烈、更加明显,并且使商品的附加值走向了极端,甚至发展到越来越背离现实生活轨道的地步,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华而不实的商品包装。在现在很多商品都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包装,从而实现产品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实现美化商品的目的,可以实现商家对销量的需求,大量增加商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量。现如今,产品包装是现在很多企业进行商品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这是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策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现在在市场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很多商品的包装已经到了华而不实的地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礼品包装、高档包装这只是让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繁琐的包装外壳,并且消费者要付出比产品成本高出好几倍的价钱来购买商品,这是一种很不值得的交易。

4商品包装合理化的相关建议

4.1产品包装的设计者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包装设计者要本着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的要求,对包装进行合理化设计。其设计的观点要有新意,要能够自主创新,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但要体现设计者个人的创意和个性,而且还要能够把文化、传统、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到一个小小的产品当中去,要让它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成为人们文化的一部分。

4.2包装设计者要清楚地明白本国的人土风情

包装设计者不但要对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同时还要很好地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工艺等。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消费已经不仅仅是要满足其对产品功能的需求,消费者们还希望在购买产品时能够很好地体现消费者自身的品味与个性,成为它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中符合道德和美德的工具。作为包装设计人员还要对该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有个较好的了解,并且还要对现代美学有较深的研究,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有一定的研究,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只有在各个方面有一定的理解才可以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内涵、又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包装,才能够更好地彰显和突出产品的特色和功能。并且,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彰显产品的附加值,更大地促进产品的销售量。

4.3商家要有正确的包装设计理念

商家要把握好产品包装的力度,不能够一味的追求华丽的包装设计,从而使得产品变得华而不实。商家要有环保、节约的理念,同时也要很好的迎合消费者消费的心理需求。

篇(6)

提出注塑产品的艺术创意与制造工艺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一系列从技术、工程、市场、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设计管理,突破传统单一设计理念,突出工程技术和管理特性,为注塑产品的工业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1产品可制造性

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即面向制造的设计(DFM),是并行工程的重要部分,其关键在于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产品的可制造性;目的是设计产品易于制造和装配,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很多DFM系统是基于零件的可制造性研究,其重点是考虑减少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即考虑产品本身的可制造性。注塑产品DFM重视产品的结构对制造费用的影响,通过DFA(面向装配的设计)来简化产品结构,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制造费用、装配费用,同时缩短产品制造,装配的周期,注塑产品DFM效果比单一零件DFM更显著、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所以,可制造性是对现实的制造工艺条件,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设计对制造资源的一种优化,产品可制造性主要涉及制造成本、时间、加工工艺性、装配工艺性等,而且各种因素对可制造性影响程度不同,所以注塑产品可制造性囊括模具设计、制造和装配,产品生产等全过程的所有因素。

2可制造性设计方法与实践

国内工业设计师普遍缺乏制造知识背景,很难理解注塑产品的功能和市场定位,设计产品尽管具有艺术创意,但从制造方面来看,可靠性不高甚至无法制造。国外工业设计起步早,水平非常高,其设计的可靠实现是以发达的制造水平为基础。参考国外的可靠设计方法,合理搭配设计和制造工艺,强化设计管理,突破以往单一设计理念,突出工程技术和管理特性,为注塑产品的工业设计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2.1可制造性设计方法

可靠设计方法是通过设计管理,从技术、工程、市场、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综合实施的设计过程,将材料选择、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选择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使设计工作在最短周期内、以最小成本获得设计目标的收敛和优化。通过图1所示的设计方法实施量化设计管理,该方法符合现代企业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的竞争战略。

2.2可制造性设计实践

图2所示为电线缆扣,该产品是传统金属卡扣的替代品,其复合特性决定了产品定义是由技术特性的工程概念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概念,构成了设计师、工程师、管理层和用户群体共同理解的基础。同时,产品定义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定位,提供了生产管理决策,使设计从模糊需求转化为可测需求。

该产品的功能易用性复合了人性化使用设计特性,满足了表面接触、习惯因素和时尚元素;另外,产品的颜色、形体、表面等设计都是建立在用户体念的基础上,复合了工业设计的外形设计方法;材料选择热塑性塑料,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弹性要求,还确保回收再生的可靠,复合绿色设计与制造要求。

电线缆扣的孔、铰链、筋、圆角等结构的设计复合了产品结构设计、安全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受力均匀,还满足产品的便利、安全标准的特殊要求。筋的设计为减少底部的应力,确保制造的可行性必须设计底部圆角,如图3(a)为圆角过小的分析结果,图3(b)为可靠结构。

3基于实例的可制造性评价体系

注塑产品工业设计的可制造性评价是对可靠性设计方法的评价,同时是对产品DFM技术的鉴定,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评价指标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指标分为两种: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可制造性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

(1)技术指标技术评价主要是评价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的程度,包括可加工性和可装配性等。

(2)经济指标经济评价主要围绕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包括方案的成本和周期等。可制造性中所包括的成本有物化劳动成本、活化劳动成本、利润、税金。周期是指产品整个开发周期的时间,但可制造性所包括的时间主要有:准备时间、加工时间、装配时间、调试时间等。

3.2基于实例的评价过程

基于实例推理的求解过程如图5所示,设计信息输入评价系统与从实例库中检索出实例信息进行比较,得到的权值大于设定的临界值判定为完全相似,否则为不完全相似或完全不相似。其中完全相似的情况极少发生;不完全相似与完全不相似也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个临界相似度值,即相似度的下限值。不完全相似的信息经过修改,储存至实例库,使实例库具有学习和改进性;完全不相似的信息则判定为可制造性差,返回重新设计,以提高制造的可行性。

4结束语

面向注塑产品可制造性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制造知识通过设计管理的方法,对产品可靠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在产品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考虑制造因素,减少设计的反复,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设计了可制造性的评价体系,通过创建实例库,将设计信息与实例进行比较评价其技术性和经济性,确保注塑产品的模具设计、制造和装配,以及产品生产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7)

1清单评价分析

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清单评价分析,主要是根据对产品清单的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功能单元以及系统边界等,并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建立各个阶段的流程图,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量化评价,如废气、废物、废水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等,再根据评价结果来对绿色产品生产进行改进。清单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要对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各项数据的量化评价来实现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流程的改进;

(2)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定期对清单表格进行分析,并对表格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产生的污染因素等,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2影响评价分析

影响评价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通过对绿色产品产生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人身健康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来确定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影响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要对影响进行合理分类,以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如NO2、SO2、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类来了解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改进;

(2)对以上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确定表内的各个干扰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况;

(3)通过比较评估的方式来对不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相互比较,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因素评价,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3对评价的改善分析

通过以上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的分析得知,绿色产品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经过对危害因素进行量化之后,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定位,更有利于绿色产品设计的改进。以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对生态诊断结果来改进产品的结构以及材料,避免或降低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的危害,为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篇(8)

2工业设计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文化实践

2.1工业设计是关于“计策”的审美实践

工业设计的创造过程和表现形式,都和产品的审美息息相关,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积极运作,工业设计已经上升为日常生活的艺术转化,工业设计所蕴含的审美艺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视觉文化的后现展,使工业设计演变为与符号价值相融合,有规划地提供了让人们陶醉于观赏、尝试生活时尚与风格的物质载体——产品,使它既成为生活日用品,又总是以审美的形式呈现日常生活,并使日常生活具有某种特殊的风格。工业设计的目标是以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日常生活的改造,通过全新的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体验来丰富人们的生活。这种有关“计策的美学”的工业设计实践,是以物质性的方式来体现文化特性的。

2.2工业设计提供了“消费者的生产”实践

工业设计所涉及的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实践,该种审美实践因蕴含深厚的物质性而呈现出深刻的从属于大众文化的文化属性。工业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大众化的方向和立场,它既注重于审美消费的生活、又关注如何把生活融入到审美愉悦之中的双重性,正好与大众对新风格与新体验的追求、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工业设计已然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种实践艺术,应该具备以下基层含义:日常生活以大众性产品的审美方式呈现,大众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面对日常生活物品时大众的鉴赏力等。

篇(9)

关键词:

工业产品;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教学体系

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创造了一些极具美感的物品,这些物品既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通过设计让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以工业产品为例,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是人类长期的生活经验和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很多人具有这样的设计天赋,在艺术和技术的双重要求下,逐渐探索出一条设计之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从而将学生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其中,探索型教学在工业产品设计上效果突出,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1探索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工业产品设计的领域中,探索型教学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天分,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设计出更优质的工业产品。传统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有一定成效的,而且在长时间的应用过程中,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其功劳不能抹灭,但是也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评价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由教师照本宣科,按照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交给学生,并给学生规定题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但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并没有独立思索的时间,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探索型教学方式则不同,教师并不是急于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实践中的难点事先告诉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设计中规避这些问题,而是利用演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首先接触设计,引导学生注意难点和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独立探索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探索型的教学,让学生将设计的全过程印刻在头脑中,并且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成长起来,并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产品设计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探索型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虽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扎实、更全面,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却是探索型教学方式更能够发挥效力。

2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体系探析

要想让学生迅速成长,需要在学习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因此,要充分掌握,并利用探索型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探索型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最适宜的教育,为工业产品设计行业培养专业型人才。

2.1注意工业产品设计的生活性工业产品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艺术因素,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注重美观性和艺术性,但是,作为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工业产品,还是应该以生活性为主,要着重体现其使用价值。因此,在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尽量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入门之初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工业产品。一方面,产品设计要以提高实用性为基本准则,要求设计者注意生活性,并将生活性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要求每一件设计产品都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的,在教育体系中要将“生活性”的要求摆在最前面。

2.2注意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也需要注意,毕竟设计品不能只注重生活性和便捷性,如果不需要考虑美观,那么就不存在“设计”二字。由此,在探索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并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如《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这种美学意识应用到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工业产品设计的美观性。在教学体系中,除了要培养审美能力,还要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固步自封是不会创造出美好的设计品的,要鼓励学生去创造,引流时尚潮流,创造出具有美观性的设计品。

2.3探索型教学体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型教学体系就要搭建一个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创造能力,为以后的工业产品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谨遵探索型教学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整体教学体系中,为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把关,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脱离教师的束缚,发挥想象,让学生在设计中尽情驰骋,才能收到良好的设计效果,设计出美好、实用的工业产品。

2.4探索型教学体系要合理安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尤其是要侧重于实践部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专心于设计,虽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但是也不能让理论教学占用太多的时间。对于工业产品设计的工作来讲,实践机会对于学生的提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结束语

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项设计性和艺术性并重的工作,要求设计者具有超强的设计意识、审美能力、生活体验等,从而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工业产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充分而又合理的教育,利用好探索型教学模式,控制好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比重,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使教学活动在科学、合理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曾云凤.工业设计专业“艺工结合”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3.

篇(10)

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位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平面构成是学设计最基础的学科,不管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界面设计等无不体现点线面的构成关系。

工业造型设计是以工业产品造型、外观质量及人机系统协调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它不是工程设计,也不是工艺美术设计,它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从美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方面出发进行产品三维空间的造型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就是通过给产品赋予思考来达成交流。”那么怎么给产品赋予思考呢,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点、线、面的关系,这样才能对要设计的产品有处下手,免费。任何产品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产品作为一个体的形式存在,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构成体。不同的点线面构成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性格,可以刚硬、可以柔美、可以可爱、可以妖媚……

1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原理是一种在视觉的直接关照下通过切割、分解、变形、重构等不同手段在二维平面空间之中对原有形态进行创造性的排列与组合的造型方式及其所形成的现代造型观念。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于视觉及心理上的力学关系原理,将几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形态单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一个原来不曾有过的新的较为理想的排列形式,并赋予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以全新的印象。

平面构成的根本原理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生活形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而是探究客观现实中的多种形态,表现在视直觉上的组织结构中的力学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这其中需要从概念过渡到形象;从凌乱过渡到有序;从无情无理过渡到合情合理;从平淡的现实过渡到虚幻的新奇等等。在强化形与形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形式法则的运用上,努力表现出一种既富于动感变化又具有调理秩序的视觉形象的新格局来。

2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特性分析

在平面构成中基本造型元素为:点、线、面。下面将对点、线、面的概念、性质及构成进行具体分析。

2.1点

在平面构成中的点,其大小是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其大小不许超过视觉单位“点”的限度,超过了就失去了点的性质,就成了圆。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在比较中而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例如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只小船就成了“点”,虽然小船具有一丁点面积,然而在视觉上与广阔的大海相比我们感觉它只是一点。

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越小点,点但感觉越强,距离越近,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相反感觉就越弱。点有求心的作用,能够产生积聚力的视觉效果。免费论文。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点有一种生动感,使人产生对植物种子的联想;点还能造成一种节奏感,类似音乐中的节拍、锣鼓中的鼓点。我们可以通过点的大小,排序,位置,颜色,形态等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2.2线

极薄的平面互相接触时,其接触的地方便成为线。线也可以说是点的连续和延长,有直线、曲线、折线、粗线、细线等形式。从平面构成来讲,它既有长度,也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它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免费论文。线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线,绳子等。

粗线较细线更为醒目,长线较短线更为突出,成角度的线较水平线、垂直线更富于变化。直线的视觉效果更偏重于静态,较为理性;水平线平和稳重;垂直线硬挺沉稳;向上方倾斜的线具有上升积极地感觉;向下倾斜的线具有沉降的感觉。曲线较直线更具动感、柔和且具有弹性;折线带有波动性。线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用尺规划的线理性强,具有冷静而且坚强的视觉印象;徒手画的线感性强。

2.3面

“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一般来说,面往往在画面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就先得十分关键。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规则形的面是由圆形、方形、角形等规则的几何图形所组成。圆形,视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和速度感。方形,通常给人稳固、坚定、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所以适于表现厚重、有力、固执等概念;角形,其突出的角给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性和刺激性。

不规则形是有曲线、直线围成的复杂的面。其个性复杂,同一形态可因观察环境和观察主体的主观心态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变化。不规则形融入了圆、方、角的多种因素,其表现的多少可倾向于不同的视觉印象。

3点、线、面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就是应用空间造型设计的原则与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结构、功能、材料与人、环境、市场经济等的关系,创造性的将这些关系协调的表现在产品的结构造型上,开发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工业产品。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意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细节,造型中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结构穿插、组合变化就显得更为重要。

3.1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点与面的关系

我们从点出发,一点点分析点、线、面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点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是相对的,它可以是个面,也可以是条线,也可以是个体。我们拿产品的按键来举个例子(如三星226BW)。免费论文。它的按键本身就是个小的体,也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在与整个产品中,它就是一个点。这个点是大是小,是长是短,就需要设计师去把握。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感觉,做的合适可以给整个产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简洁的设计中,点的作用尤其重要,要么如同梦露,要么如同媒婆。两款产品(三星226BW&LOEWE),同样是一个圆的造型,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位置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前者位置居中,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后者位置在右边,给人活跃、灵动的感觉。可见在产品设计中通过点的各种搭配形式,会出现千变万化的造型。一个品牌的同系列产品在整体造型上改变可能是很少的,只是局部特征的调整,使得系列产品在造型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样可增强系列感,当然也可减少产品在模具开发、材料应用、加工成本等方面的费用。

3.2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线

线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表现非常重要,不同的线与线构成不同的产品的表面,直接表达出产品不同性格。直线性格硬,曲线性格柔,直线与直线组合,直线与不同曲线组合,直线与直线之间过渡弧线角(导角)等等,不同的组合可以打造出不同性格的产品,同样可以千变万化。

拿电视为例,四条直线可以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面,这个面就是构成电视产品的最主要语素(尽管电视可以做成圆形,但多数还是四边形为主),这么简单的一个四边形,我们怎么去寻找差异化设计呢?我们可以从线去入手。如(SonyKDL-46W5100、Philips42PFL5609),SonyKDL-46W5100是由直线围成的,线与线导角很小,性格刚硬。而Philips42PFL5609则是直线与直线之间导大圆角,性格柔了不少。若SonyKDL-46W5100是一件Armani西装,那Philip42PFL5609则是D&G的一件外套。

(SamsungUA40B7000WF、SamsungUA55B8000XF)这两个产品从正视图来看几乎是一样的,同样有着透明边框,同样的小的导角,但整体感受却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从侧视图可以看出,SamsungUA40B7000WF是由曲线与曲线构成了一个曲面,而SamsungUA55B8000XF则由直线与直线构成了一个平面,这样微微的一个变化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SamsungUA40B7000WF柔美,SamsungUA55B8000XF硬朗,一个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个如帅气的小伙。

再如B&O品牌,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由B&O的首席设计师DavidLewis亲自设计的BeoLab10扬声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B&O“质疑常规,绵延惊喜”的理念。外形上倒金字塔型的突破设计建立了全新视觉平衡,简洁明快的线条和BeoVision4电视机框架的曲线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副精致油画贴近墙面,为你的家中增添一份简约奢华的北欧风情。产品线条简练、概括,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延续了B&O一贯硬朗的设计风格。

3.3产品造型设计中的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

再讲一下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在产品设计中常常会用到线的装饰,它可以是直线,可以是曲线,可以是围成一周的线。这条线在整个面的位置,会给面一个视觉分割。不同分割会有不同感受,例如路人皆知的黄金分割。同样拿电视举例(SonyKLV-46V200A、TclL46X10FDE),SonyKLV-46V200A在屏幕下方加一条烫印装饰条,分割了电视的下边框,使原来宽宽的下边框在视觉上有所变窄,TclL46X10FDE一周亮线给整个平淡无奇的产品增加了亮点。可见线作为一个装饰语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视屏幕的四条线自然而然把电视分成了两个面,这两个面的大小、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视产品的外观,这两个面形成四个边框,这四个边框的比例也是电视产品设计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如Toshiba46XF300C、Lg42LG60FR)Toshiba46XF300C最求极致窄边框,而Lg42LG60FR则做出了一个极宽的下边框,创造出不一样的时尚感觉。

通过电视造型中点、线、面基础元素的分析,我们发现:看似简单的四边形结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点线面的结合、转换,就能做出丰富多样的产品造型。配合材料、灯光、做工等体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4节语

点、线、面是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产品造型元素,论文参考网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对于点的大小、形状;线的粗细、方向,直线曲线的结合、转折;面的大小、形状都要仔细的推敲。产品造型要做到细节化,简单的角度、位置、形状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产品的风格。所以只有将平面化的语言立体化,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才能真正懂得怎样去设计。设计出适用、安全、美观、经济的产品,才会赢得市场,成为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陈楠.平面构成.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

篇(11)

工业设计,这个名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工业设计目前在我国还不十分流行,仅仅处在一个模仿的阶段,创新设计的新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国际上处于落后阶段。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产品创新设计,它是一切企业活动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今天市场竞争愈趋激烈,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去模仿,要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真正实现自主设计。

我们认为产品设计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首要任务。产品设计是有目标地创造工业产品和计划的过程,它对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往往决定制造成本和营销服务成本。所以,产品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最重要支柱,是产品创新的核心环节。

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当中,在产品中融入设计的情感因素时,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就具有了情感产生了一定亲和力,很容易引起人们对产品的兴趣,使人们通过产品进行交流。交流本身也是设计的过程,设计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产品在设计师的情感化设计过程中应当让更加易于人们的情感交流。将人们的多种情感因素设计在我们的产品当中,达到物与人情感交流顺畅的目的。让人们首先从心理感受上接受产品,实现情感世界的产品设计。

设计对人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情感产品的设计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及质量,使其达到美化效果。实现情感化设计,让人们在交流时产生愉悦的心情。而设计生产那种没有情感可言的“机械化”产品,就不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愉快,也不可能拉进人们之间的遥远感情距离。

设计的本质任务是服务人们的生活。而产品的非物质因素是产品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实现产品设计的情感化,以产品这一物的形态来实现人们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产品成为情感的依托,这应当作为当代产品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也要做到人性化,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尊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多层次的需求,发掘人的内在潜能。经典的诺基亚移动电话总是人性化的。它必须与心灵、感觉、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的根本是人性,让技术按照人们自然的生活方式工作,这是诺基亚倡导的人性化技术的精髓。想像一种无限灵活的技术,它结合了不可抗拒的美学魅力、经典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极度舒适,让诺基亚移动电话像天然的皮肤一样无间完美地契合消费者的生活,为消费者传情达意。

所以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在这些设计中融入我们中国的元素,有我们中国的特色。企业要不断强化工业设计创新意识和自觉性,更多地运用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自主创新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创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到中国制造。此外,要加强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工业设计意识。企业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作用,为设计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留驻更多的设计人才。

说到人才,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人口多的优势来实施工业设计人才战略,构建一支高素质、国际化、多层次的设计人才体系。人才是我国的强国之邦,设计人才则是提高我国工业设计之本。

但是与此同时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设计师们要重新思考自身职责和作用,来实现我们要走的一条绿色设计的道路。

由此可见,只有创新,才能令中国企业走上自强之路,才能令“中国制造”提升产品的价值。再重视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问题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人为本做好绿色设计。总之,我国产品创新应从多方面来考虑,设计和制造出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现代工业产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