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区信息员队伍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5: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区信息员队伍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区信息员队伍

篇(1)

1.1 医方的原因

1.1.1 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一些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诊疗常规操作,对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导致诊疗和护理中出现差错;有的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不过硬,缺乏应有的责任性,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产生。

1.1.2 与病人沟通缺少语言艺术 有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特别是年轻的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心理不能很好把握,又缺少语言艺术和技巧,如治疗或术前谈话交待不清,正常治疗后果说明不详,对病人咨询的回答过于绝对或不留余地,一旦不能达到病人或家属所期望的,往往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3 书写医疗文书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病史采集不全面,不能按要求认真及时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例如:病历书写不及时或记录不完整,分析不清楚,诊断不确切,用词不妥当,日期记录不正确,随意涂改粘贴,不严格履行签字手续。病人一旦对治疗效果有异议,通过复印的病史很容易发现矛盾和差错,最终引发医疗纠纷。

1.1.4 未履行告知义务 有些医务人员对医疗过程的的复杂性或特异性估计不足,对病情告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告知不全面,当病情突然变化或发生意外时,造成病人或病人家属不理解,酿成医疗纠纷。

1.2 患方和社会因素

1.2.1 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 随着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人们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从上海某区医学会统计的05年比02年由法院受理并鉴定的医疗事故上升41%,而通过行政途径解决则下降33%的数据就可见一斑。

1.2.2 卫生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与卫生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有8部法律和22部法规,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虽然对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医疗事故赔偿等方面作了修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对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界线尚不够明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2.3 不理解的医学的复杂性 因受科学发展的限制,医学还有相当的未知领域,还有许多无法解释的医学难题,同时,医学上的“双重性"是伴随着每一项医疗行为而存在的,从许多临床实例来看,医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有的结果却是无法预料[1] 。然而,对于缺乏医学知识及对医疗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此不理解、不配合,认为是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1.2.4 提供病史不真实 病史采集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但提供的是否真实,医疗单位无从把握。有的病人陈述不真实,记不清楚或有意识的隐瞒,如特殊药物过敏史等,都会造成医方的误诊、漏诊和误治。

2 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医患换位思考等教育活动,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加强诊疗操作常规的培训

诊疗操作常规和中心管理工作制度是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和指南,也是目前法律认定医务人员有无医疗缺陷的重要依据。应该对广大社区医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和要求,达到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

中心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4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明确指出: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患者可以复印或复制病历。病历虽由医院保管,实质是医院只拥有病历有形载体的所有权 [2],一旦医疗纠纷发生,病人随时可以要求复印病历,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科学、真实地完成所有病历记录(包括各种医疗文书和必要的协议签字等),完成各种必要的检查,它既是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用来保护自己的重要依据(举证),也是医师的工作和职责。

2.5 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医生与病人的谈话,对病人的病情、治疗及预后有很大影响。(1)谈话之前要依据患者的病情或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2)分清谈话对象,对不同文化水准和素养的人在语言、文字、词句上要有所不同;(3)谈话中要注意礼貌,态度要和蔼,又不失严肃;既要反复解释,又要无懈可击;(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及家属,得到患者及家属认同,增加他们的信任感。总之,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人文的关怀,真诚的交流,我们便能达到有效的医患沟通,最大限度的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矛盾和纠纷。

2.6 正确履行告知义务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应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

知情同意是患者的权利和医生的责任。患者知情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疾病信息、医疗方案及预后、临床实验、病历资料和医疗费用等的知情权等。

2.7 做好职业保险工作

医疗服务行业的高风险性,势必给医务人员带来一些担忧和畏缩,一些负面效应也会给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及时做好医疗职业责任保险,对减轻医务人员心理承受力,使其轻松进行学术探索和研究是一种有益实践,对减轻医疗纠纷赔偿、当事人的负罪感是一种道义上的支持,也是对医疗行业高风险的认可。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的职业,医疗过程也充满了复杂性、风险性、紧迫性、规范性、意外性和依法性,医院及医务人员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树立法律和服务意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恪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常规,通过医患双方相互沟通理解,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篇(2)

二、建设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防灾抗灾,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居民满意为出发点,以提高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使居民真正受益。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

进一步完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布局,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探测能力。

(二)健全社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1.建设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站

依托各街道办事处,在全区8个街道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应做到“六个有”:一有固定场所,加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二有信息接收显示设备,配备计算机、宽带网络、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设备;三有协理员,至少有1名专(兼)职气象协理员;四有定期活动,及时气象和涉及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气象信息和维护宣传栏;五有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协理员工作职责、考核指标、工作流程等,并公开;六有长效机制,有稳定技术维护、运行维持经费。

2.建立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

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各社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到每个街道有气象协理员,负责本街道气象防御工作,同时做好本街道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每个社区有1名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预警信息的接收、传播和气象灾情的收集反馈工作。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分别由街道、社区的相关人员兼任,防汛部门负责建设管理气象信息员队伍,区财政每年对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给予适当补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气象信息员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信息员队伍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健全气象信息预警报系统

各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气象信息预警终端,接入市气象信息预警报系统,各街道、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气象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新区各社区安装气象预警喇叭。

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由市气象局,通过预警终端、电子显示屏、预警喇叭、短信等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区各街道、各社区及信息员,并由各社区传播到群众。

四、实施步骤

根据“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居民受益”的原则,分期分阶段实施,边建设边发挥作用,稳步推进全区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年10月完成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2.年9~12月完成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建设。

3.年底前完成全区各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完成各街道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各社区气象预警喇叭等相关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街道要高度重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业务指导、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纳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实现街道、社区有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街道有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有气象信息员,切实组织开展我区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社区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篇(3)

增强公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黑办发电[2010]19号),提出要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员队伍,提高群测群防能力。目前阿城区气象局拥有气象信息员108人,成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通过短信、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为提前防范做好准备。

1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意义

目前农村仍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地区,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对农村的防灾减灾宣传,要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上传和下达”的作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灾害性天气一旦来临,气象信息员第一时间指导并组织广大群众一起投入到防灾减灾中去,发挥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救灾工作。同时,加大灾情信息的反馈也是实施灾后救助的关键。所以在乡村建立好一支气象信息员队伍是解决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环节,也是民生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措施

2.1促进信息员活动制度化。以阿城气象局为例,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下发了《阿城区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以及《气象信息员管理职责》等文件,同时把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开展活动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奖惩机制,使信息员队伍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气象科普进农村、社区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2提高信息员培训的针对性。阿城气象局根据不同区域的天气特点,分片对气象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分灾种进行讲解,包括应急措施、灾情上报等,并针对一些日常的天气现象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有通过业务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才能提高信息员的工作意识,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作用,加强灾害信息管理,提高灾情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针对不同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建立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每个乡镇的人口分布、农作物种植、河流水库的分布情况等,建立灾害风险区划,并规划出转移安置场所。这样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才能逐步由救灾向主动减灾转变。

2.3加强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气象信息员培训或讲座是提高信息员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每年通过发放书籍、模拟演练、现场交流、微信群、QQ群等形式积极向广大气象信息员进行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通过他们再向更多的群众进行科普宣传,让气象科普科技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信息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气象信息员作用的发挥

篇(4)

截至目前,市共建立乡(镇)、村两级气象信息员1536人,其中市546人、市214人,县370人、县406人,分别由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水库管理员及炮手等兼任。全市气象部门通过决策服务短信平台、手机大喇叭预警信息平台等,把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气象信息员,通过气象信息员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目前已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范畴。与市移动公司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建设合作,由移动通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开辟气象信息发送专用端口,利用农信通、畜牧通及移动大喇叭等服务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预报、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协助做好气象服务作用。

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每季度对气象信息员信息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气象信息员信息真实、可靠。将中国局、省局印制的《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书籍、材料发放到信息员手中,近期将编制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至每位气象信息员。

二、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

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协调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5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分管农业或应急管理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气象信息员;林业、农业、学校、水库及其它重要部门要指定1名工作人员兼任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明确协理员、信息员及应急联络员责任义务。要求气象信息员24小时保证手机畅通,调离工作岗位或通讯方式变更须及时上报市气象局,市气象局按上报信息更改信息平台个人档案资料。其他县(市)局也向地方政府报送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近期将加大协调力度,力争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

完善气象信息员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上报制度。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有气象灾害时,要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系人;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过短信、广播、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当信息员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在2小时内将灾情信息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培训情况

气象信息员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基层,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加强气象信息员管理和培训至为重要。5月21日,局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市气象信息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气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使每个气象信息员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气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其他县(市)局也于6月份先后组织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气象信息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与传递、气象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方法,了解气象仪器设施管理办法等,为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切实发挥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信息员人员变化较大,对信息收集、更新存在一定难度。

篇(5)

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成效

篇(6)

(1)属地管理与属人管理的冲突。虽然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和内容的约定,但也存在诸多因素,导致管理和服务上的冲突。

(2)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例如,学生公寓无证流动摊贩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学校的自助管理往往收效甚微,对外来安全隐患的整改显得力不从心,必须求助于公权力的介入。

(3)学生诉求与管理服务的冲突。

①学生对后勤、保卫部门的要求和建议往往只能通过本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转达,在时效和效果上也因为环节太多而受到影响,导致了学生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而引发不满情绪,这种情绪经常造成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的信任缺失,也有进一步引发安全事件的可能性。

②在实际的管理中,学校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学生的一系列校内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违背学生主观意志的手段,例如代为保管或收缴违章电器、排查管制刀具等,往往因为执法权和震慑力的缺失,造成学生与学校管理的矛盾。

综上可见,无论从更好的协调关系、更有力打击校园违法犯罪等方面,上述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弊端通过社区警务室等形式的第三方公权力机构介入应能得到更好地解决和调和。

2社区警务建设的目标

(1)落实执法功能。弥补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执法权的缺失,能及时有效处置学生社区周边须公权力介入的事件,以社区警务室为中心组织学生公寓及周边联合执法行动。

(2)强化联防功能。将安全保卫组织、力量团结在社区警务室,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群防群治、联合防范的安全工作格局。

(3)自调自纠功能。将大部分学生纠纷化解在社区调解室,确保矛盾纠纷能及时调处。

(4)自查自治功能。组织社区安全保卫力量,开展社区巡防、安全检查,全面实现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自我隐患整改、自我安全防范。

(5)宣传教育功能。促使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有组织、有效果、更专业、常态化,建立学生社区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3社区警务室建设内容

结合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区警务室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内容的建设。

3.1 全面深化综治群防网络队伍建设

3.1.1 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

(1)实现一个功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和引导各类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安全保卫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2)建立两支队伍:以楼层为单位通过辅导员推荐、班主任评定、二级学院审核、学校聘任等程序选拔组建一支明线信息员队伍。选拔一批有一定社会面、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组建一支暗线信息员队伍。

(3)配套几个制度:安全信息分类;安全信息报送程序;安全信息员奖励制度;学生安全信息员工作章程等。

3.1.2 调解员队伍建设

(1)人员组成:由社区民警及保卫处、心理健康中心、公寓辅导员、后勤服务公司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学生社区调解小组,并下发文件明确任务职责。并可邀请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担任调解主持人或冠名。

(2)调解原则:自愿、开放、合法、保密、快捷。

(3)调解要求:纠纷不出社区、调解必有成效。

调解记录员必须详细记录调解经过和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的协议,并制作成规范的调解记录,报送相关部门留存。

3.1.3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在公寓辅导员、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中,选拔一批具有丰富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明确其为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并开展相关安全知识的岗前培训,组织其参加社区警务室牵头的各类安全管理活动。

3.1.4 学生自治队伍建设

(1)实现功能:在社区警务室和学校保卫处的指导下,开展学生公寓安全检查、秩序维护等基础管理工作,实现自我管理功能。

(2)基本架构及职责:楼长、层长队伍:在公寓辅导员的带领下负责对本楼、本层的寝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夜不归宿、留宿他人、使用违章电器等影响安全的行为。

学生保卫部队伍:在学校保卫处和公寓辅导员的指导下,着统一制式服装,开展以防火、防盗、防破坏等为主题的定期或专项安全检查,切实夯实学校基础安全防范工作。

学生食堂纠察队伍:维护学生就餐秩序、及时纠正用装有贵重物品的包抢占位置的行为。

3.2 组建安全法制知识专业讲师团队

3.2.1 实现功能

充分实现学生公寓自我安全教育功能,牢固树立学生安全意识。

3.2.2 讲师团人员组成

(1)心理健康讲师组:由持证心理学专家组成,结合心理防范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2)消防安全讲师组:聘请消防大队等专业部门人员,针对公寓消防防范工作的特点,开展火场逃生、灭火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治安防范讲师组:以社区民警、高校保卫处长为主要人员组成,结合高校治安防范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对象,开展防范知识宣传。

(4)安全法制讲师组:邀请法学教师、律师,开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

(5)现身说法讲师组:专门组织曾经触犯过法律或被违法犯罪侵害过的典型代表现身说法,以身试教。

3.3 组织开展学生社区日常安全管理

社区警务室组织学校保卫处、公寓辅导员和学生自治组织开展以下安全管理工作。

(1)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寝室使用明火、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吸烟等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工作。

(2)学生公寓周边整治:协调行政执法部门等机构开展学生公寓周边无证摊贩、治安监控死角等专项整治行动。

(3)处置突发事件演练:根据防范和处置工作的需要,定期组织各处置关口部门、人员开展处置特定事件演练。

3.4 建立健全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台账

在社区警务室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以下工作台账。

(1)安全信息工作台账:及时记录学生安全信息员及其他人员上报的各类安全稳定信息的研判、处置、报送等相关信息。

(2)安全检查台账:对学生公寓各类安全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情况进行记录。

(3)纠纷调解台账:详细记录纠纷调解的参加人员、调解经过及调解协议。

(4)安全管理人员台账:录入并及时更新学生公寓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

3.5 实现公寓安全等级评估管理制度

3.5.1 建立寝室安全等级评估制度

(1)制作寝室安全等级状况平面图。

红色:曾发生过盗窃、打架等对学校安全稳定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或经常性发现各类安全隐患,此类寝室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

黄色: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发现过安全隐患或有寝室成员违反学校相关管理规定。

蓝色:未发生任何影响安全稳定事件或违纪违规的寝室。

寝室安全等级状况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调整。

(2)开展寝室安全等级星级评估。

3星寝室:一学期未发生任何影响学校安全稳定和违纪违规事件。

2星寝室:未发生过任何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事件和1次以下的违纪违规事件。

1星寝室:除3星和2星寝室所述条件之外的均为1星寝室。

安全等级星级评估一学期开展一次,并在寝室门口予以标示,在挂牌后发生影响安全等级评估的事件后,可予以换牌或摘牌。

3.5.2 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公示制度

(1)学生干部信息上墙。以楼层为单位,公示学生干部相关信息,接受学生监督。

(2)寝室成员信息上墙。以楼层为单位,公示该楼层学生的照片等相关信息,保证辅导员、楼管员及学生干部能准确掌握相关学生信息,以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3.6 科学架构学生公寓综合治理体系

在队伍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硬件配备到位的前提下,力争在学生架构并逐步完善以下综治群防网络体系。

3.6.1 监督指导体系

(1)学校层面,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保卫处、学工部、后勤公司、各二级学院等综合治理关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定期对学校综治工作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稳定形势分析会,准确把握政策和重点敏感时期、事件的工作举措,并下达正确的指令。

(2)学生社区成立由社区民警、公寓辅导员为成员的社区综治工作小组,负责监督指导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制定可行地考核激励机制。

3.6.2 信息处置体系

(1)信息收集小组: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学生安全信息员、公寓辅导员等上报的各类安全信息(每周一次),并进行归类,遴选有价值的信息报送信息研判小组。

(2)信息研判小组:①信息研判小组由社区民警、保卫处、宣传部、学工部等人员组成。②由社区民警牵头每月组织一次信息研判工作会,并提出化解举措、明确责任部门。

(3)信息处置小组:信息处置小组由学校处置突发事件关口部门组成,负责善后事宜的处置及信息的上情下达。

3.6.3 事件处置体系

(1)人员构成:社区民警、保卫处、学工部、宣传部、医务室、后勤公司、学生自治队伍。

(2)学习培训:定期组织事件处置体系人员开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演练。

(3)装备配备:给社区民警配备警棍、车辆等必备的装备,以提高处置体系的反应速度和对抗能力。

篇(7)

序号

创建标准

扣分说明

1

大力开展社区治安防范,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居民群众安全感在80%以上。

10

未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或未巩固安全文明小区成果扣5分;居民群众缺乏安全感在60%到80%(含80%)扣4分,60%(含60%)以下扣8分。

2

社区治安秩序稳定,8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无黑恶势力团伙,无火灾、伤亡等责任事故;刑事发案数不超过社区实有人口的6%。

15

发生1起恶性案件扣5分,如案件已破,扣3分;有黑恶势力团伙扣3分;发生1起一般火灾或伤亡事故扣1分;重大以上火灾或重大责任伤亡事故取消评选资格;刑事发案数超过社区实有人口6%的扣3分,超过7%的扣6分,超过8%以上的扣10分。

2

3

建立专职治安队伍(每200户有1名)和群防群治队伍,防范措施落实,防空能力增强,无失控场所和部位。

10

专职治安队伍人数达不到标准的扣2分;无群防群治队伍的扣5分;无警务室的扣3分,无报警电话的扣2分。

4

开展禁毒工作,普及预防知识,积极创建“无毒害社区”。新滋生吸毒人员不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0.2%,被辖区外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复吸人员不超过社区吸毒人数的20%。

10

未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活动扣2分;新滋生吸毒人员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0.2%的扣5分;被辖区外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复吸人员超过社区吸毒人数的20%的扣5分。

5

深化社区依法治理,认真开展法制、国家安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法制、国家安全和消防安全意识;社区调委会达到“五有”标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情报信息报告制度,有矛盾纠纷信息员;社区内无民转刑案件;无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

15

社区内无法制宣传栏口分;无矛盾纠纷信息员的扣2分;社区调委会未达到“五有”标准的扣3分;调解成功率低于90%扣3分;发生民转刑案件的扣2分;发生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的取消评选资格。

帮教组织健美全,帮教措施落实,帮教效果明显。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除吸毒人员外)停止犯罪和改好达85%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于5%。

12

无帮教组织扣4分;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除吸毒人员外)停止犯罪和改好达85%扣4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于95%扣2分,重新犯罪率高于5%扣4分。

建立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外来暂住人员办证率达95%以上、出租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规范、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率达90%以上。

8

无流动人口管员队伍扣2分;暂住证办证率于95%扣2分;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不规范扣2分;出租房屋记备案率于90%扣2分。

敏感时期实现“×××”人员“零进京”、“零滋事”目标和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事件;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联络员工作落实;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工作落实。

10

敏感时期未实现“×××”人员“零进京”、“零滋事”目标和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事件;取消评选资格;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联络员工作不落实扣1分;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工作不落实扣1分。

9

规范宗教活动。

5

由非法传教活动的扣3分;有非法传教点的扣5分;有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1人次扣

10

篇(8)

一、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依法规范,反应快速。

依法应对和处置应急事件,不断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做到反应快速,处置及时。

(三)分级负责,整合资源。

建立健全应急事件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办副书记、副主任、武装部长、XX派出所副所长担任;街道办各科室负责人及各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1)主持灾情或者险情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2)组织制定应急处理方案;(3)根据应急处理方案,指挥开展受伤人员救护、受灾群众救助、险情处置等工作;(4)根据应急处理方案,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

(二)日常工作机构: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安监站,负责日常工作。电话:XX。

三、信息报告与信息员网络

(一)信息报告范围:

本街道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含越级上访)、建筑工地事故、学校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油气管道突发事故等。

(二)建立社区信息员网络:

各社区信息员主要由社区委会分管副主任和综治专干担任,社区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

(三)信息报告程序:

社区信息员在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安监站,安监站在15分钟内上报街道主要领导或值班领导,然后在15分钟内上报区应急办。情况紧急时,带班领导可授权值班人员直接向“110”报警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信息报告内容:

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伤亡情况,请求紧急增援事项,或需通报周边地区情况等。

(五)信息收集:

社区信息员在工作时发现的动态和捕捉到的信息应及时上报。

四、先期应急处置工作步骤

(一)应急领导小组有关领导要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事发地社区负责人也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二)立即指定现场联络员,上报区应急办,并负责续报和深入续报现场处置情况等。

(三)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预案,紧急研定临时处置措施。

(四)快速组织当地先期处置队伍,限定时间赶赴现场分组处置,控制现场动态,排除险情等。

(五)设立现场处置、信息联络、后勤保障等若干工作组,分头开展应急处置,及时抢救受伤者和物资,安全疏散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布置警戒,划定保护范围等。

(六)当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协助上级和现场指挥开展应急处置至事件处置完毕。

五、应急保障工作

(一)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

各社区要按照要求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能随时投入应急处置。

(二)应急先期处置队伍

依托派出所、社区居委会、企业干部、职工、党员、民兵为骨干组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

(三)紧急避难场所

街道依托广场等设立紧急避难场所,社区可选择在学校、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空旷地带等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四)后勤生活保障

财务室和民政所要做好后勤保障资金和物资准备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应急处置资金和物质。

六、善后工作

(一)迅速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

(二)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做好死伤者的善后处理及家属抚恤工作。

(三)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民政救灾赈灾工作。

七、有关纪律和要求

(一)突发事件应急发生后,各社区应当迅速组织救助,服从指挥调度,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二)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并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不得推诿扯皮。

(三)严格责任追究。

凡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中工作不力,有失职、渎职或负有领导责任的,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八、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宣传教育。

精心组织辖区各学校对学生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常识教育。组织各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等组织和团体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宣传。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辖区群众介绍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常识。

篇(9)

二是法律援助服务队。定期为居民讲法制课,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为困难居民提供法律援助,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活动和法制文艺演出,提高社区居民自律、自治和自护能力。

三是医疗服务队。依托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组建了三支56人的医疗保健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免费进行体检,免费发放药品,提供医疗咨询,对行动不便的群众还采取上门看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流行疾病的预防,广泛宣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篇(10)

一、抓紧落实农村厨师队伍的体检和培训工作。

1、镇食安办要建立由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妇女主任)等组成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负责对辖区内农村厨师队伍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管理,建立农村厨师档案(附件1),做好健康体检,实行持证上岗。

2、镇食安办要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陶堰中队,牵头做好对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农村厨师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二、切实做好农村集体聚餐报告备案,加强现场指导。

1、凡农村因婚、丧、乔迁、生日等事需举办5桌(含5桌)或者50人(含5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应事前向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由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填写《县孙端镇农村集体聚餐报告表》(附件2),签订《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附件3),并及时向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

2、镇食安办根据集体聚餐规模实行分类指导。5至15桌聚餐活动由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负责登记,现场指导;15至30桌聚餐活动,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应会同村(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登记,现场指导;30桌以上聚餐活动,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应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陶堰中队报告,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陶堰中队应派员参加现场指导。现场指导的主要内容为农村厨师健康证、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持有情况,环境卫生、设施设备、食品原辅料采购、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及时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并填写《县孙端镇农村集体聚餐登记表》(附件4)和《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检查指导意见书》(附件5)。

篇(11)

第二条乡镇气象协管员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统称为气象信息员。

第三条县气象局负责全县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乡(镇)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信息员负责本责任区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与气象灾情上报工作。

第二章气象信息员的产生

第四条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为本责任区内气象信息员;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气象信息员。

第五条各乡(镇)政府应及时将本乡镇和所辖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不包括学校)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及时报到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应及时将各学校的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报到县气象局。县气象局负责组建气象信息员资料数据库。

第六条气象信息员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时,应由所在单位将新的气象信息员信息及时向县气象局报告,及时推荐新的合适人选。县气象局要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员数据库。

第三章气象信息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气象信息员的权利:

(一)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二)免费参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他相关气象科普知识的培训。

第八条气象信息员的义务:

(一)负责将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单位)内的社会公众,积极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行动的组织实施,努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二)负责对责任区内发生的气象灾情上报县气象局,并协助县气象局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灾害调查和鉴定;

(三)协助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等气象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四)乡镇气象信息员应负责对布设在本责任区内的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进行简单维护及安全巡视工作,防止气象探测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坏。遇到影响气象探测设备安全运行的其它问题,应立即报告县气象局;

(五)协助做好其它有关气象工作。

第四章气象信息员的培训

第九条全县气象信息员的培训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具体由县气象局负责集中培训,使气象信息员具备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

第十条气象信息员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培训。

第十一条气象信息员培训的内容主要为气象灾害及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简单维护等。

第五章信息处理

第十二条县气象局应在组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上,建立气象信息员手机短信用户群,确保气象信息员能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三条县气象局应设立气象信息员报灾电话,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第十四条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通过短信、广播、板报、电话、敲锣、上门或其他因地制宜的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责任区公众手中。

第十五条气象信息员认为或者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将灾情信息通过电话及时上报县气象局。上报的灾情信息应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县气象局接到上报的灾情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当灾情显示有人员伤亡或灾害可能加剧时,应立即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报告。灾情信息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共享。

第六章奖惩措施

第十七条气象信息员上报的气象灾情信息,经县气象局调查属实后,以乡镇和校区为单位给予同一灾害事件的第一报告人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气象信息员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开展工作不力、不能履行职责的,或为套取奖励报告虚假信息的,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解除其气象信息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