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手术室护士工作经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69-02
当前医学层级管理中,各施其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等级设定不同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享受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病人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让手术室的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相应的职责, 这样一来,在手术中,我们就可以使每例手术能够安全、快捷、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接受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那么,针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组成。
2 组成员的作用
2.1 护士长 。
在层级管理中,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 高级责任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高级责任护士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作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手术室工作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参谋作用。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事实作用。
2.3 初级责任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有效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以后,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病历书写等质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了极高的跨度,以此带来的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统性。护士长把握护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革新护理服务理念,重点加强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高级责任护士作为手术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对科室管理链起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对手术医生提出的建议及需求能及时解决,参与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流程指引,设置培训计划,掌握下层级护士的专业成长状况,根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带动下接受系统的手术室专科培训。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了解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手术室护理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让其按级别上岗、责任到人,使每一名护士均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 总结
总之,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分层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已经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专科医生的满意度,让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发挥每一个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作用,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转变了服务理念,将以前的对待病人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而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来说,通过这样的分工,更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担负起带领及指导初级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工作的潜能,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年轻的护士起到带动的作用,并创造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其护理的质量。而对于护士长来说,作为手术室护士团队的领导者,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手术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着带动全局,影响全局的作用,是手术团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这也就对当前手术室各层级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岗位各施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每周工作重点,锻炼思维及提高总结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危、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整个手术团队满意。
参考文献
[1] 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 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044.
1 手术室护士要具有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
1.1 术前术后看病人时,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手术室护士与病人联系主要的工具和纽带。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语气要亲切和蔼,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2 麻醉过程中,巡回护士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清楚麻醉操作,已取得麻醉时患者不适的配合。例如椎管麻醉时,低头双手握膝位很重要,这个时候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必要时配合上一些动作
1.3 术中时对于清醒的病人,护士和医生交谈时也要注意语言,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2 手术护士的专业技术培养
2.1 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掌握手术室的规章制度与核心制度以及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的相关知识。
2.2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各专科疑难、高风险手术的开展,更需要护士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需求。对于手术中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我们要能够熟练的操作,以及设备的原理和操作不当带来的后果。
3 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要求
3.1 对于手术是的护士不仅仅是掌握手术的配合,要对麻醉的配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操作也要掌握。巡回护士应熟悉病历,了解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掌握电刀、吸引器、止血带、各种腔镜等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保证术中运行通畅。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得超过3人。
3.2 减少手术间人员走动,尽最大可能保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降低手术感染率。洗手护士上台前应知道手术部位及名称,熟悉每一台手术步骤,台上配合手术医生思维要反应敏捷,动作要稳、准、快。洗手护士在台上要全身贯注、一丝不苟地配合医生完成每例手术。
3.3 作为一个手术室的护士有一个好的身体也是相当重要的!手术室每天集合了好多个外科的病人,工作量是相当大了,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效率也是要有的,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所以作息时间就要靠我们自己掌握,每天必须保证充分的睡眠,养足精神,在工作当中不能出现晕台的现象。只要我们今天上班就要保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顺顺利利的完成每一台手术!
总之一名合格护理人员通过将人性化、个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的整个过程,使手术病人得到护理人员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获得人性关怀的温暖,同时丰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充分体现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扩大护理范畴。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向病人,而不单纯的围绕手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护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手术室护士职业形象的塑造[J].中华护理杂志,2010,(07).
[2] 修文,陆丽华.手术室护士职业形象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01).
心理韧性,源于早期心理学上用以形容遭遇不幸而不脆弱的儿童。对心理韧性的定义,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
美国文化传统词典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从疾病、抑郁、变化或不幸中快速恢复的能力;恢复正常的能力;是一种物质特性,即在被弯折、拉长或压迫后恢复其初始形状或位置的能力;弹性。美国心理学会把韧性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GailWagnild总结:心理韧性意味着内在力量、能力、乐观、灵活以及面临逆境时有效应对的能力。李海垒等总结大量心理韧性的研究文献,认为主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结果性定义重点从发展结果上定义tD理韧性,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过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
胡月琴等认为,目前国外对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看法:①心理韧性是个体经历高危后的积极结果;②心理韧性是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同时作用的动态过程;③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结果说、过程说、特质说都反映了心理韧性的本质属性,都应归人到心理韧性的概念范畴中。心理韧性是人类机体中存在着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它会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现出来,推动人们克服生命威胁、追求自我实现、维持精神和睹。心理韧性因情景、时问、年龄以及生活环境而水平不同。心理韧性也可理解为是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起初,心理韧性原本是指人格特征,而近年来,更多地将其重新定义为是一个动态的、可变过程。葛秀杰等认为,心理韧性的研究实质是关注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积极因素和过程。这样以心理韧性为基础的干预措施的发展,实施干预后结果的实验性研究都得以认可。心理韧性的概念虽然多年来已引起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兴趣,但在护理行业,也只是近十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心理韧性在不同临床护理领域的潜在价值.
2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
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心理韧性。多数研究者选择多种尺度和工具,包括自尊、道德品行、生活满意度、从属感等。Wagnild&Young于1993年发表的韧性测量量表RS已经作为有效可信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心理韧性的五项基本特征:毅力、镇定、人生有意义、自立自信和独立自由的品性是Rs的概念基础?.此外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CD—RISC、Friborg编制的RSA也影响很广。CD—RISC来自于临床治疗,包括25个项目,涉及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素。RSA包括43个项目,主要测量个体面对应激的保护因素,包括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家庭和谐度、社会支持、个人组织性5个因素.
3研究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背景及意义
3.1背景
手术室是一个复杂的特殊工作环境,手术的特殊性使手术室工作节奏快、负荷大、易变性强。地理性限制的区域内同时协作工作的人员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医疗、麻醉、护理、技师、工程师、保洁工等。手术室是一个多等级人员共存的环境,人们因信息、价值观、信念、经验、角色、兴趣以及目的不同而常发生人际冲突。冲突的程度从小的争议、观点的不同、性格不合,到明显的敌视对抗,甚至身体对抗。国外文献报道,手术室护士不仅常常遭受暴虐手术医生的语言虐待,就是护士之间,也存在横向暴力,表现为欺凌、骚扰、语言虐待。
3.2意义
3.2.1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适应能力
心理韧性是在复杂环境工作的必要素质元素,是能够习得的重要品质,拥有韧性品质的人能将逆境转化为机会,能身处逆境直到情境变得和谐一致和得到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能适时应变多变的紧张环境,所以,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要求高。反过来说,没有心理韧性或心理韧性水平低的护士不仅不能适应、胜任手术室工作,不能满足手术患者护理需要,就其本身的生理、心理也备受折磨,甚至最终不得不离岗离职。
因此,研究手术室护士如何习得心理韧性对提高工作适应力具有现实意义。
3.2.2指导手术室护士遴选
心理韧性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心理韧性有其定义性属性或保护性因素,Marie总结6位研究者的结果发现: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自我价值感、自信、自我效能、幽默感、有理想、积极的正面关系、正面社会取向、非正式社会支持网、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力、内在控制力等。其中,前四项6位研究者均认可。而这些因素也能预测个体的心理韧性,通过认识相关因素预测个体心理韧性水平,从而可在遴选适合手术室工作性质的护士时作为参考.研究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可以在遴选手术室护士、培养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促进一个团结、稳定、上进的手术室团队建设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相关因素
4.1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如年龄、工作年限、T作经验、教育水平等能预测护士的心理韧性,这一点并未被很多人认可。
但不少研究已显示这些个人特征能影响护士对压力的应对和管理。Moore等通过对小样本研究发现,急诊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影响易感性与年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年纪较大的护士(>50岁)压力水平最低,提示年长护士比年轻护士更容易应对工作压力,可能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卫生行业,具有心理韧性特征。另外一些相似的护理研究倾向于支持这一观点。一些研究者测量了年龄和工作年限对护士稳定性的影响。这些研究中,护士年龄与工作满意和稳定心态显着相关。
也说明年纪较大的护士倾向于稳定,因为他们已经对服务机构有了承诺。不过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反驳这一观点。Adams等发现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与工作满意水平没有相关性。
4.2续聘计划
计划继续受雇是护士留下来的重要标志,可能与心理韧性有关,表明护士具有在临床环境中坚持的能力。就护士工作年限、教育水平与继续受雇的计划之间的相关性,也是有相冲突的研究结果。Chan等在一个114名新加坡护士的小样本随意抽样调查发现,工作年限长和教育水平高的护士倾向于继续雇佣关系。而Shields等对英国护士大样本概率抽样研究表明计划离开、教育水平与雇用期限相关,研究认为较高学历的护士比低学历者更有职业灵活性。
因为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不同,Adams等和Shields等的结果更易接受。研究测量个人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并不多。
而且其他领域的研究也反映了不一致性。测量老人心理韧性的研究推测年龄的增加与高水平心理韧性没关系。相反,Leipert等和Bowman等“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发展与年龄相关。样本量、抽样方法、研究方法可能是造成不一致的原因。这些不一致提醒将来的护理研究去调查这些特征对护士心理韧性的预见性效果。为描述和测量个人特征对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Brigid等对澳大利亚手术室协会成员进行系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应用CD—RISC心理韧性测量表测量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量化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这些相关因素预测护士心理韧性。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与年龄、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个人特征中只有工作年限可以预测手术室护士心理韧性。但是该研究同时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不一定依赖于年龄、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而是可能受手术室环境文化影响。如那些经常与暴虐手术医生合作的护士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适应工作。手术室护士通过暴露于压力环境的经验,逐渐发展人际技巧,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这种情形。其研究也指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虽然与工作年限显着相关,但实际工作经验,如经常配合难度大、复杂手术的护士与只是配合小手术的护士,仅靠年限为尺度的工作经验对其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可能不一样,但这是目前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Waller提出,当个体遭受逆境挑战时,他们经常变得更强大,未知的、潜在的能力被激发使之能够克服逆境。所以,心理韧性是可发展的,而且不限于或不全依赖于个体的年龄或经验。其他因素如环境和特殊情况有助于增强个人发展心理韧性的能力。
压力源
工作中,手术室护士长期面对各种情况,基本每天处于繁忙之中,突发事件多,各种大型抢救多,护士们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紧张。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要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4~5个小时甚至更长;巡回护士要用25步/分的快速行走来工作,这样,手术室护士比常人患下肢静脉曲张的几率大的很多,在加上长期饮食不规律,冷热不均,容易导致胃下垂,胃炎或胃溃疡,腰酸背痛的机会也大幅增高。
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的日常工作要处于一个有毒有害的环境之中,与各类消毒液的接触,异味以及有毒气体的污染,针刺伤,刀割伤,放射线的照射,以及被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的感染机会的存在,同样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紧张的心理状态。
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的改革,护理服务中的竞争机制的应用,使护士们处于一种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氛围中,来自这样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都让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应对措施
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状况,情感管理和提供积极的应对措施,这是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前提和保证,所以,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护理人员的编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改进护理装备,平等分工,适当安排护士休假,弹性排班,手术人员责任制管理,达到职责、人员、管理一体化,这样来缓解护士的压力,解决实际的困难,在护理工作中造就一个团结,互助,信任的良好氛围。
执行严格的自我防护措施: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全面性防护”概念[1],即无论患者是否具有血液传播疾病,所有的血液及特定体液都视为可能具有HIV、HCV、HBV及其他血液传染病的传染源。即视所有的患者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必不可少,应该积极改进护理流程,防范护理风险,以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最终的目的是关爱自己,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健康,只有医护人员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满意的服务。
手术室护士应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从而除身心疲惫,用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投入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2]。
医疗护理人员应承担起辅导支持护士进修学习等相关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护士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护士们要与各科室同事团结协作,和睦共处,配合默契,这样工作起来心情舒畅,减少了压力源,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患者。
通过在手术室13年的工作经验,感受到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的不易,同时也深刻明白,不能不切实际盲目仿照别人的工作模式,而是要利用现有的条件做最合理的安排,健全执行制度,完善管理模式,合理调整排班,恰当安排护理人员休息,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职业素质,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安全防范意识,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聪明才智,健康身心执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术前访视;质量;手术患者焦虑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我们的手术护理中,让患者减少了对手术的恐惧感,术前访视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直接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全面了解其生理、生理、社会文化状态,更好地制定相应有效的个性化护理起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术前访视的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已成为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术前访视工作是手术室的质量控制之一,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也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为切实做好术前访视工作的质量,我们在近两年的访视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观察探讨发现了一些影响术前访视质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影响术前访视质量因素
1.1 科室人力资源缺乏 我院近两年来手术量及复杂程度较前增加了2倍之多,但护理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增多,护士既要完成手术护理,又要兼顾术前访视,造成了访视过程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
1.2 手术室护士队伍结构年轻化,对术前访视认识不够深刻 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容易使用医学术语,让患者难以接受,无法得到其配合,起不到心理护理的效果。
1.3 手术室护士思想观念滞后,未重视访视质量 由于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重点放在完成手术配合,继而忽视了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导致失去访视的真正意义。
1.4 护士的沟通技巧欠佳 访视工作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交流技巧和心理方面的知识,如遇到一些患者隐私的问题,应适当回避。我科护士由于人际交流经验和能力不足,不能准确掌握病人思想动态,抓不住关键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
1.5 安排访视时间的不妥 访视时间通常是在护士配合手术结束后,时间一般是17:00左右,这时容易遇上病人用餐,从而影响术前访视质量。
1.6 护士专业技能欠佳,人文知识缺乏 在访视前对病人的个人资料收集不全,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答案,易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
2. 对策
2.1 更新观念,增加护士外出学习机会 管理者加强护士教育学习,不断将新的护理理念、新知识灌输给护士,并令其熟练掌握,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明白,护理作为一门帮专业,包括了服务与奉献精神,并把他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护士的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保证交流与沟通有效,确保术前访视效果的关键[2]被 。
2.2 规范管理制度 将术前访视纳入工作职责范围,并通过量化考核挂钩,激发护士工作学习积极性,加强术前访视的责任心。
2.3 访视人员结构调整 安排年资高的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资历尚浅的护士跟随观摩学习,待学习期过后,便由新护士来完成访视,老护士从旁指导,做到一对一帮带,以保证访视的工作质量。
2.4 加强心理学的学习 每周集会拿出个案探讨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如何将语言及非语言方式相结合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以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轻术前心理焦虑,利于次日手术顺利进行。
2.5 鼓励继续再教育及人文知识学习 提供到外院观摩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机会,并鼓励护士继续再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拓展知识面,有效评估不同病情、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强的进行术前访视,切实做到有效的术前访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利于次日手术的配合。
2.6 加强与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联系 与患者进行沟通前,应先仔细阅读术前病历,向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避开患者用餐时间访视,使术前访视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3. 结果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访视工作开展充分调动了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并有效地消除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与恐惧心理,专职护士标准化、专业化的术前访视,更大限度地满足了手术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感到自身受尊重的程度得到很好的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达到98.5%以上。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发展和手术室护士个人成长的需要,它可以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及沟通交流的能力[3],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在增强,患者对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要求、就医环境等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也日趋增高,进而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目前,手术室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特点、压力的产生与现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手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手术质量,促进医院建设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分析如下:
1主要压力源
1.1心理压力源 主要来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例如手术中护士执行医嘱必须严格三查八对,而手术室护士紧急抢救过程中多数执行的是口头医嘱。这就要求我们的护士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经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其次手术中的物品清点(一颗缝针、一块纱布)也是需要护士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来面对。但在很多紧急情况下,由于护士的年资不同、工作经验不同或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慌乱中往往很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所以长期工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情况下,使得心理压力较为严重。
1.2特殊的工作环境
1.2.1普通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药品、打针、护理等工作,而手术室护士首先面对的是众多锐利器械,如刀、剪、针、钩且传递频繁,在操作中极易操作自己或误伤他人。并且,还存在着和一些特殊感染血液直接接触危险,术中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感染乙肝、艾滋病的机率大大高于其他护士。
1.2.2工作姿势单一,站立时间较长,搬动与处理重物较多。根据我院手术进行初步统计,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1°,连续站立日均8h或更长。巡回护士用l5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约4h左右。处理重物,如按每日5例手术计算,需搬动5kg的器械包5次,约6kg的敷料包5次,2kg的手术衣包10余次,以上重物均由两名夜班护士完成。因此,极易产生疲劳、心情焦虑、精神紧张、腰疼等症状。
1.2.3吸入较多。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环境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性,麻醉气体对于室内工作人员都可有不良的伤害,如吸入高浓度麻醉气体会导致流产。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的危害,目前有较多的手术室里使用40%的甲醛溶液,易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同时长时间利用含碘溶液做手消毒,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1.2.4电离辐射的影响,现在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但其产生的电离辐射,在长时间、小剂量的积累之后,对人体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1.2.5噪音,如呼吸机、电钻、器械车轮的摩擦声、电刀、电凝工作时的声音等可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
1.2.6外科电切割组织的烟雾危害,术中电刀切割组织、电凝出血组织产生的烟雾,烟雾中漂浮颗粒含有炭化组织、血液成分和各种化学物质及气体等,暴露于烟雾环境的人员会感到恶心、头痛、眼睛和上呼吸道受到刺激等。
1.3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紧张,遇有重大抢救及复杂手术就更为明显,她们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1.4手术中众多的人际冲突带来的压力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不能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手术室管理原则不可避免得罪一些手术人员。其次是护患冲突,它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所以,有时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冲动,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其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地位低,人身安全不佳,对工作的满意度因此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其产生''精神枯竭"[2]。
2压力产生的主要症状
①生理失调,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高度紧张,精神压力大而引起荷尔蒙均衡失调。②颈、肩酸痛,长期以相同的姿势工作,容易消耗体力,致颈、肩酸痛、手臂举不起或辗转难眠;③胃痛,是最为常见的,由于长时间饮食不规律造成;④还可引起食欲不振、便秘、失眠等。
3应对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减轻工作压力 成立由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减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减压工作,根据工作情况合理安排休假,督促大家定期做健康普查,经常组织外出活动,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减压环境。使组织成员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期目标,保证编制人员到位。
3.2加强专科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手术室护士除了需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外,还要掌握术中常用药物的药理及使用方法,防止因理论知识贫乏而导致医疗事故,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技能训练,使每个人精通业务是防范差错的基本要求,也可避免因业务能力造成的工作压力。
3.3改善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为护理人员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有报道,护士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以致发生护患纠纷,可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或身心不利的影响。所以。手术室护士首先要克服个性的弱点,克服不利于工作的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
3.4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届试能力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对职业压力的适应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对现实,适应职业和环境,积极寻求疏导不良情绪的方式。增强体质,保证旺盛精力,从容面对各种压力源,减轻压力带来的身心健康。
3.5加强职业防护 提高防护,认真洗手并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在接触血液、体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重视医疗职业防护行为的训练,借鉴一些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优。
3.6重视精神奖励 对工作成绩突出者及时表扬鼓励。针对加班多、工作量大的特点可适当增加岗位津贴,以增加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满意度,给予手术室适宜的政策扶持,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待遇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之为过度疲劳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BS),是指个体长时间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下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包括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丧失3个维度[1]。已有研究表明护士是职业倦怠的易感高发人群[2],相比其他临床科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更为显著[3]。手术室护士属于护理专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工作环境封闭、工作负荷大、工作时间不稳定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导致手术室护士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4],她们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
1工作环境
1.1空调病 手术室常年处于空调密闭环境中,空调运转时将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一系列有害物质带入室内,随着空调使用时间越长,室内空气中将不断累计有害物质。长期在密闭空调环境下工作,缺少负离子,使人感到乏力、胸闷,甚至虚脱等诸多不适感[5]。
1.2弥散气体的危害 各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以及各种废气排放时散发的刺鼻气味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多重伤害[6],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混有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造成眼灼伤,并引起头痛、皮肤过敏及流感样症状。甲醛可以引起哮喘的发生甚至致癌,麻醉废气对手术室护士操作能力以及生育能力均有不良影响。
1.3手术室各类仪器危害 随着医疗设备水平的进步,各型电钻、氩气刀、高频电刀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护理人员被电灼伤的几率。手术时的电锯声、器械车轮的摩擦等声音都会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心血管以及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容易产生疲劳、头痛和听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若长期暴露在>45dB的噪音环境中,医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不良影响[7]。
1.4锐器伤 频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暴露于各种感染危险因素中。已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手术室护士属于发生医疗锐器伤的高危群体,特别是在遇到高难度和急需抢救的手术时,洗手护士传递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时极易刺伤自己[8]。由于工作经验缺乏、手术操作步骤欠熟练,新入职护士锐器意外伤的发生率高于高年资护士[9]。
2工作性质
2.1工作负荷重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进步,高难度手术方式的层出不穷和精密仪器设备飞速的更新换代,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负荷也日益增加。急重症手术以及突发抢救使手术室护士时刻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工作状态。手术患者个人信息和手术部位的核对、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术中输血及用药的安全管理、手术标本的管理等诸多工作环节稍有失误都会导致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否则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恢复导致手术感染,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严格遵循各项查对制度严防将纱布、缝针、器械等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叶琼瑶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首要的心理压力即担心由于自己的失误致使纱布、器械等遗留在患者体内,导致医疗纠纷,甚至需承担刑事后果,这些压力时刻影响着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及工作质量。
2.2专科特殊性 手术室护士通常必须保证24h电话通畅,以备突发急诊时科室人手不够时随喊随到。吴灵英等调查结果显示,引起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是难以平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这一问题。由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以及无规律的饮食,手术室护士胃肠道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正常睡眠时间的被打乱造成机体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疲惫,这无疑促使了职业倦怠感的形成。器械护士配合手术需长时间原地站立,易引起双下肢静脉曲张,传递器械时频繁的抬臂动作和相对固定的颈椎前屈位,导致颈肩酸痛引起颈椎病[10]。巡回护士术前准备时需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摆放,术中需时刻观察和维护患者手术的安全和舒适,为了满足医生术中所需,经常临时搬动较重器械,拖运各种大型医疗设备仪器,对腿部肌肉和关节都有一定损伤,用力不当时甚至会引起肌肉牵拉伤和腰肌劳损[11]。
2.3人际关系和角色冲突 手术室工作团队中包括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以及物业工人等诸多工作职位,手术室护士担任着这个大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还需全面配合医生手术以及成为各个工作环节的联络者。由于手术护士所面对的医生来自不同专科,他们的个人职称、工作习惯、专业技术都各自不同,手术室护士在术中配合时难免有衔接不到位引起医生不满的情况。医护矛盾在手术不顺利,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发生的几率最大,部分手术医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甚至摔砸器械的行为,经验缺乏且心理素质不佳的护士会因此产生恐惧感和委屈感,操作上更加手忙脚乱,由此激化医护矛盾。除了工作,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的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当护士不太愿意扮演护士角色时,工作疲溃感和离职意愿便会增加[12]。
2.4社会地位 目前社会上依旧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思想,护士往往不被患者及家属认可为专业人士。相比护士,患者更重视与医生的交流沟通,言语和行为的区别对待无疑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和影响。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和衔接好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工作,工作中相对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手术成功后大多患者以及家属更加感激医生的治疗而忽略了手术室护士的付出。个别外科医生在手术进展不顺时也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不满时甚至有言语方面的人身攻击和粗暴的行为举止,这也是致使手术室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3组织支持
Eisenberger[13]等首次提出了组织支持理论:当员工对组织方面的支持产生积极认知体验时.会对组织产生相对正向的看法和信念,从而给予组织更多积极回馈,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该研究团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的概念,即员工感到来自组织方面的支持。Riggle等通过时长20年的组织支持感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愿显著负相关,同时,组织支持感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减少职业倦怠及离职等非效率行为的发生。Coffey等研究表明,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都能有效缓解倦怠,而管理者的支持显得更为显著。更有研究表明,护理管理者越支持护理工作,组织授予护士的权力越大,个体的自主决策性越强,其倦怠水平就会越低。
4个体因素
人格特征[14]是职业倦怠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成为职业倦怠群体的几率更高。Zllars等研究表明倔强、外控性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席明霞等[15]研究显示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正相关,即性格孤僻、不擅长与人相处的护士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内外向性、掩饰性呈负相关,说明性格开朗,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几率较低。郭梅[16]研究表明具备情绪不稳定等特征的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情绪稳定的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手术室护士时常面对大出血、心跳骤停、高位截止等恶性刺激,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这无疑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17]。因此,护士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职业倦怠的程度,由此可见职业倦怠是由工作直接引发同时也与护士自身的人格特征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影响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的因素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交叉作用所导致的。目前国内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局限,大都只纳入了个别影响因素,研究缺乏科学的系统理论支持。因此,未来应着重分析研究职业倦怠与多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可着重考虑采用高级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可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同时估计各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可全方面探究职业倦怠与多重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权重,为如何选择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常青,李思,周阳.手术室女护士职业相关生活事件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4):1237-1239.
[2]余雪丹,李静,郭永玉.护士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64-66.
[3]席明霞,卿利敏,李丹,等.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2011,11(2):1-3
[4]詹藜藜.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2):18-20.
[5]李梅.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A].2008年全国感染控制、规范消毒护理新进展(呼和浩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6]覃旭英.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63-64.
[7]云瑞涛.手术室噪音污染的控制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158.
[8]王文华.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现状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53-155.
[9]吕金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现状及上报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8):24-26.
[10]卞苗明.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109-110.
[11]张新.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05-206.
[12]陈芙蓉,阎成美.护士离职意愿相关因素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78-80.
[13]Eisenberger R,Ameli S,Rexwinkel B,et a1.Reciprocation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 Appl Psychol,200l,86(1):42-5l.
[14]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364-366.
一 工作压力
1-1 手术室工作繁琐、任务重;手术室护士从对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到病人入手术间、麻醉前、手术开始、关闭体腹腔前后均需做到六查十二对,病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术前准备情况及过敏史、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灭菌器械是否合格,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是否准备到位。防止接错病人或弄错手术部位以及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给手术医生带来的不便等。
1-2 手术室工作强度高,责任重大:手术是通过侵人性操作为患者解除病痛,医治创伤的重要手段,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都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手术又是一个具有高度协作性的工作,需要医生、麻醉和护士的密切配合。
1-3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紧急无规律;疾病的不确定性使得手术室护士经常面对来势凶险的危重急症及 复杂而重大的手术患者,宝贵的抢救时间容不得护士有一份一秒的浪费,特别使急诊手术,时间就是生命,需要护士迅速作出反应以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遇有两台或以上紧急手术时,要求护士沉着镇静,分清缓急。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精神高度紧张集中容易导致身心疾病。
1-4 手术室护士生活饮食无规律;由于手术数量的不肯定,经常加班,频繁的倒班,休息睡眠无规律,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同时,手术时间长短不同,饮食不定时,饥一顿,饱一 顿,容易罹患胃肠疾病。
二 心理压力
2-1 手术室时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危险主要时精神方面的巨大压力。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有时一次即可传染,使手术室护士产生恐惧感。
2.2 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多种消毒液和麻醉性、挥发性。术中使用电刀时易可产生强烈的糊性刺激气味。这些均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造成人体过敏、皮炎、致癌等。易致护士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上产生畏惧感。
2-3 【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出台,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给手术室护士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担心器械、纱布等遗留在病人体腔内,从而反复的查对、清点,甚至导致强迫症状,害怕工作的不熟练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而引起科领导的批评等。
2-4 手术是医生,麻醉和护士相互协作的工作,由于社会的偏见,护士的付出长期得不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使得护士在高体力消耗的同时承受着精神上的压抑,产生心理压力。
2-5 护士经常面对手术病人紧张恐惧的面孔,也会导致神经过敏,遇事害怕,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心理上产生抑郁和恐惧感。
三 应对措施
3-1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细心,对待病人更有耐心,做到工作日忙而有节奏。
3-2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能力的提高是缓解工作压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手术室护士在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经常接受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汲取科技进步的新信息。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适应工作的需要,熟练掌握同手术步骤密切配合的各种操作技能,有效的减少手术台上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减轻身体的疲劳。
3-3 增强应对手术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手术室护士平时应多参加应急能力的培训,学习多种急 救知识,掌握各种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水平,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坚持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牢固树立时间观念、争分夺秒、配合医生、尽最大能力、高质量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3-4 实施人性话管理: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各种影响手术室护士身体健康的因素,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实施弹性轮班制,必要时科领导也要应当加班和值班,减轻护士的工作疲惫感,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
3-5 提高防范职业危害的意识:进行术前访视,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手术传递器械,特别时刀,剪等锐利仪器时,规范操作行为,使用后盛装在弯盘内。固定位置妥善处理,同时建立手术室护士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
3-6 创造高质量的工作环境:应用麻醉性气体时,尽量减少气体的漏出;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应用吸引器抽吸烟雾;定时开窗换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最大限度的减少有害气体吸入人体;同时,手术室护士使用消毒剂时,在不违规操作规程中的情况下尽量戴手套以减少直接接触的机会。
3-7 营养融洽的合作氛围:对于手术时间长或复杂重大的手术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和松弛护士的紧张心理,进行人员的优化组合,安排工作经验丰实,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的年长护士配合医生工作,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也应密切配合,对关键性的器械,纱布相互提醒。形成融洽的合作氛围,培养协作精神,从而减轻精神上负担。
3-8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沟通交流;护理管理着应积极开展术前宣教,增加病人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同时医护之间应经常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医护关系达到最优化,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3-9 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注意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平衡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同事支持系统。当出现情绪压抑时,学会适时适度地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
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对健康产生影响,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们随时应对环境的挑战;但持久而慢性的压力,超过人们承受能力的压力,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身心疾病[2]。手术室护士工作中虽然存在着多种压力,但只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培养有利于工作的生活行为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就能消除或减轻压力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损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60-02
为具体了解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及医院管理应采取的干预对策,本文针对我院1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探讨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自愿以及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我院手术室15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所选护士均具备官方颁布的护士执照;②均在我院工作1年及以上;③均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④均无精神障碍类疾病及相关相关家族病史[1]。
1.2方法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资料、压力源等;同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护士的压力状况。根据以上调查数据,采取针对性的减压干预措施,并在活动展开6个月后,再次使用SCL-90对护士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与第一次相同,对比干预前后调查结果。
1.2.1调查方法[2] ①编制调查问卷以统计15名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婚姻状况以及职位职称等。②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L.R.Derogatis编制)对护士干预前后的压力状况进行调查。
1.2.2评价指标[3] SCL-90共10个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某方面越严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和平均数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进行,p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经分析发现,本研究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5.2)岁。并且15名护士中,副主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7名,普通护士9名。
2.2影响护士压力的因素 影响手术室护士压力的因素主要:工作负荷、管理因素、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环境不良、自身因素。具体仅表1。
3讨论
3.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 本文研究发现,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有:工作负荷、管理因素、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环境不良、自身因素。并且以上各压力源的比重分别为:86.67%、80.00%、73.33%、66.67%、60.00%、60.00%。其中比重最大的前三为是:工作负荷(86.67%)、管理因素(80.00%)、角色压力(73.33%)。
3.1.1工作负荷 护士工作压力大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及医疗从业人员的共识[4]。相比于普通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专业要求更高、工作流程更严格、短时间内工作量极大,因此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负荷大于普通护士。所以,工作负荷大是手术室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3.1.2管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管理不仅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会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等产生很大影响。例如:护理管理部门由于对手术室护士了解不够,工作安排不合理,可能导致一名护士同时应对两台手术,这样不但降低了护士工作效率,而且还损害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管理部门人事制度不合理、对医疗纠纷处理不力等同样会加大手术室护士的压力[5]。
3.1.3角色压力 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扮演多种角色,并且需很好的应对患者、医生、同事;这就使得护士必须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以应对不同对象,结果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增大。
3.2干预对策 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启发,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管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3.2.1创造良好工作氛围 主管护师等管理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与护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多包容出现错误的护士,切忌一味使用惩罚、训斥等手段进行管理,确保手术室保持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另外,管理者要给予护士充分的自主性,在不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同时鼓励护士大胆提出想法、创新护理工作方法,从而极大发挥护士的潜能与才华。
3.2.2制定合理的岗位轮换作息制度 管理者需意识到手术室护士承担着巨大的工作负荷大,因此在进行管理时要具有一定弹性。根据现有的护士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排班、轮换等制度,从而确保每一名护士的作息都保持规律,使每一名护士都能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3.2.3制定合理的绩效激励制度 通过物质、精神以及职位激励等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水平。而做到这一步的关键在于,管理者需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准确掌握每位护士的需求与目标期望,并根据这些需求与目标,采用科学的激励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使护士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3.2.4加强对护士个人素质的培养 管理者要为护士创造充分的二次学习的机会,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同时,管理者还可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或专家向护士讲解有关护理技能,并及时组织护士参加高水平手术,确保其得到充分锻炼,进而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以上干预措施后,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得分明显降低,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只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便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护士面临的压力,提高护士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张军花.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3(12):9-11.
[2] 向智慧.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31(4):265-266.
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及各仪器、设备的使用,清洗消毒及日常养护,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独立参与专科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长反馈,指导组员工作。
各专科组要求:①组内设有各位医生工作习惯登记本,各组员应熟识。②科内存有各类手术配合的流程图,各专科人员应熟记。
专科培训计划:由于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高尖端仪器、设备在手术室领域里的应用,对专科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手术显微镜、超声刀、导航仪、监护仪和各种腔镜等高新仪器设备,护士不仅要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还要掌握其设备的功能、特点,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以充分发挥高精仪器设备的功能作用和优势。有计划地对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并不定期请医生授课,讲述引进新技术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以推动手术室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专科业绩考核:每月由组长对组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了解组员对新技术、新仪器的掌握情况,并考核医生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
专科护理设置前手术医生(90人)对手术室护士满意者75人,满意率83.3%,设置后手术医生(90人)满意者87人,满意率96.7%;专科护理设置前患者(108例)对手术室护士满意者92例,满意率85.2%,设置后患者(106例)满意者100例,满意率94.3%。
通过实施专科护理,个人有机会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个人潜能,激励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精神。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手术器械专科、专人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维修,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手术仪器的使用时间,由于专科化,护士工作时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快。手术室护理是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急危症患者的抢救场所,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部门,与病区的护理有着很大的区别。
手术室是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手术室对护士的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手术室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对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手术室具有专科性强、面对多学科和多层次手术医生、术式变化快、器械更新快、护士通科配合手术时流动性强等特点,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存在不规范、周期长、困难大等问题[1]。我们在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大纲的基础上,将全程导师制和模拟训练法应用于手术室新护士的临床带教,探讨科学、系统、快速培养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模式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起分配至手术室的新护士16名,平均年龄20岁,中专毕业,已完成1年的病房轮岗培训,均已获得护士执业执照。与以往手术室新护士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师资队伍的建立与培训要求在具有8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善于沟通交流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中选拔3名手术带教导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新护士培训计划和考核大纲,规定带教学习的时间为3个月,考核期为1年。
1.2.2手术室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熟悉手术室的环境,掌握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掌握手术室物品准备工作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2.3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培训带教手术,掌握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熟悉各种班次的工作职责,并对所配合的手术进行记录,随时测评新护士掌握的情况。
1.2.4培训时模拟训练法的应用3个月的带教学习中,针对测评时的薄弱环节和急诊抢救、特殊手术、特殊仪器的使用在理论讲课的基础上进行经常性的模拟训练。进入夜班组后不定期进行模拟训练考核,成绩列入综合考评。提高新护士应急能力和工作信心。
3个月的培训计划完成后,由护士长、带教干事、带教老师共同组成考核管理小组进行理论操作考核。新护士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挂钩。考核合格后,新护士与带教老师进入夜班组。1年内实施带教导师负责制,带教导师必须及时发现新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在给予有效指导的同时每月进行阶段性评价。
2 结果
实验组新护士在缩短带教周期、手术配合医师的满意度、急诊手术应急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以往传统模式带教的新护士(表1)。
3 讨论
3.1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新护士的传统培训方法以经验教学为主,我国大部分医院是师徒式带教,带教老师不固定,带教内容比较随机、散乱,缺乏系统性[1]。培训时只注重手术配合的实践,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手术相关知识贫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培训周期长,不利于手术室专业学科的发展。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大纲,使手术室新护士的临床带教更加系统和规范,促进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3.2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2]。技术操作培训时新护士多愿意采用示范教学、观看录像片、模拟训练等培训方式[3]。将全程导师制和模拟训练法应用于手术室新护士的临床带教,既调动了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在培训新护士的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多个环节得到了加强[4]。
3.3随着急诊手术尤其是急危重外伤患者以及常规手术中突况的大量增加,如何应对和配合在手术室内的紧急抢救是摆在手术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4]。模拟训练使新护士急诊手术配合、突发急救的应急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新毕业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时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他们专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毛晓萍,戴红霞,常后婵,等.手术室新护士三年阶梯式培训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4(21):316-317.
[2]曾有燕,周嫣.手术室护士的培训[J].护理杂志,2005,22(2):54-55.
[3]肖菊青,魏艳,张慰伦. 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1.
[4]毛晓萍,戴红霞.手术室专科护士组的设置与管理[J]. 护理杂志,2005,22(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