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能源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缺乏能耗的评估机制和管理机制由于相关医疗机构缺乏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就导致整个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尚未建立和完善能源消耗的评估机制,在众多设备高能耗的运转中,医院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很多本应承担评估能源消耗的机构对其采取放任态度,这就导致无法真正计算出在医疗机构运行的过程中,能源消耗所支出的成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比重。
(三)设备操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在医疗机构中,很多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较为短暂,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大型设备经常性处于使用状态,更加主要的原因是设备的操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在使用设备时,这些操作人员忽略了对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更缺乏设备使用过程中节能工作。
二、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在医院节能管理中使用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节能服务公司在通过签订合同来节约能源的过程中,相关医疗机构必须事先对市场上各种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调查和研究,从中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节能服务公司。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能源管理过程,因此,一旦企业的信誉不好,那么就很可能为医院未来的设备保养和能源节约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之处。此外,实力雄厚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在技术上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因此,在节约能源方面,这些公司会具备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技术优势。
(二)提高对节能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节能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经济效益的手段只能是开源节流,节流即节能。通过节约能源的消耗,就能够减少生活运营成本,进而促进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整个医院应该通过会议以及文化宣传等方式来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运行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医疗机构要想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医院文化。
(三)建立和完善医院的节能评估机制和管理机制随着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医院必须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节能评估机制,聘请专门的核算人才,按月,按年的计算能源消耗成本,只有对能源消耗成本进行定期的核算,才能进一步了解哪些能源是可以节省的,哪些能源是必须使用和消耗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能耗评估机制,才能将整个能源的使用纳入医院整体运行之中,为能源的节约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
(四)充分了解合同条款,谨慎签订合同在正常情况下,合同条款中大多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一些节能项目的安装施工以及调试工作,在医疗结构和节能服务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双方责任与义务,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此类工作。并且合同中有关条款还规定了相关设备所有权的转让,在一方款项全部到账后,相关设备的所有权才发生转移。因此,在医疗机构和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合同合作时,医疗机构必须充分重视合同的效用。此外,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医疗机构应该充分理解合同中有关条款,最后充分利用合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前景
2.1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缔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神话”。但是,在经济飞速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大量资源。从表2可以看出,在这期间,我国能源每年耗费量迅速增长。这无论从经济还是环保方面,都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不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实施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
2.2政策激励1.“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炉。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广阔发展前景。《规划》中还提出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保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至2015年,该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规划》还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包括装备产业化与重大节能技术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等[4]。2.税收优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意见》将EMC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的投资和节能环保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相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有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免征节能服务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对节能服务公司转到让给客户企业的相关资产,免征增值税[5]。因此,从国家出台的政策上看,对于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减排的态度,国家是明确的,积极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负担。
2.3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前景。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从单位产品耗能看,有部分行业的主要产品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近4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节能市场方面有极大的需求空间。1.建筑业。我国现价段95%的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其中,大型公共楼宇能耗最严重。据相关机构调查,一般公共建平均能耗为20-60kwh,是城镇普通住宅的两倍;大型公共楼宇的平均耗能为70-300kwh,是城镇普通住宅的10-20倍。因此,如果这些高耗能的大型公共楼宇能实施节能改造,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减少用户单位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支持,从而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6]。2.工业。据统计,我国工业能源耗费量占全国总量的71%,发达国家工业能源耗费只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工业方面节能改造方面,我们存在大量市场空间。有研究表明,我国在2000-2020年期间,如果通过节能改造等节能措施,可实现的节能潜力达3.1亿-3.9亿吨标准煤,建材工业节能潜力为13%-22%,有色金属节能潜力为4%-10%,石化工业节能潜力为10%-24%[7]。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上述设备组成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由数据采集子站从现场控制系统中采集所使用的数据点(不同系统采用相匹配的接口方式),在数据采集子站内形成数据库类型,各个采集子站相互连接建立环形网络,使数据在环网内实现共享数据,采集服务器再从环网内采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传到监控管理电脑。通过应用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来实现操作电脑的各项功能,操作人员使用监控管理电脑可以及时地掌握全厂能源量情况,通过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来实现企业的能源管理。
二、河北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缺乏必要认知,致使前期谈判花费时间过长目前,节能降耗还没有成为高耗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自觉行为。一些节能服务公司的人员说,哪怕只给他们10分钟就有可能转变大企业决策人员的观念,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功。如果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大企业的决策人员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的确没有什么积极性。目前,中国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也没有严格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要求,因此很多单位节能的压力并不大。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因此,往往是一个项目的完成并不难,但在前期谈判中却需要花费过长的时间,投入很多的精力。
(二)节能服务公司考虑到前期投入的成本,在选择项目时有一定局限性节能服务公司做一个项目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和相关人员联系、沟通,对项目原有的工艺、操作工人、维修工人进行考察,看节能设备是否适合这种工艺,如果不适合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如果适合,企业要先做可行性的报告,再与用能单位沟通,用能单位同意了,还要做样机,在非生产时间安装样机做实验。如果项目做不成,这些前期投入将无法收回。因此,节能服务公司往往都会很谨慎地选择项目。一位节能服务公司负责人坦言,他们在选择项目时一般都是要考虑那些节能量非常明显、用能企业效益比较好、不需要大的技术改造的项目。这样,对节能改造的项目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三)节能服务公司先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金运转困难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回收周期长,一般在3—5年以上,而银行节能服务融资一般在三年以内。所以,节能服务公司目前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而节能项目不像房地产等项目,有实物可以评估,也没有过多的抵押物。
(四)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全部实现,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税收方式不尽合理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河北省政府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对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给予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些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是: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公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基层税务机关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甚了解,往往把节能服务公司看作是节能设备销售商,认为节能服务公司是通过销售节能设备谋利,把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的节能服务合同看成设备购销合同,把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收益看作是节能设备销售商的加价,因此要征收增值税。这样,节能服务公司不但享受不到税收优惠,还要比单纯的销售业务承担更多的风险。
(五)节能量认定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权威性的评价机构,节能与用能单位易发生纠纷目前,河北省节能市场没有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节能量的测算仅是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双方测算,有的单位对节能效益的认同不一致,不愿以合同约定支付效益分摊,甚至单方变更合同,减少节能公司的分成。甚至在市场销售趋旺、经济效益看好时,将节能改造获得的收益购买了设备,用于扩大再生产。节能公司无法拿到节能盈利后的分成。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然而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又经常因为一些用能单位不讲信用、钻制度的空子造成矛盾和纠纷,遇到这种情况节能服务公司大都委曲求全,因为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成本太高,而协商的结果往往是节能服务公司作出一定让步。
三、进一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并起带头作用有关政府部门对合同能源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向企业推荐信誉好的节能服务公司,让更多的企业了解这一项目。政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之间增加了解及信任。同时,政府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比如政府大楼包括市政府大楼和各个区县办公大楼带头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项目。
(二)加大对节能服务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应适当提高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的奖励支持力度。财政部和发改委下发的文件中规定:“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有条件的地方,可视情况适当提高奖励标准。”河北省一直执行60元的补贴标准,而很多地方都已经调高标准,如北京市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约每吨标准煤补贴260元,山西省节约每吨标准煤补贴350元至400元,深圳节约每吨标准煤补贴300元,都远远高于60元的标准。
(三)帮助节能服务公司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政府可设立专项贷款担保基金,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担保。二是政府出面为企业和银行对接牵线搭桥。政府可以多组织一些银企对接活动,比如,上海市2012年6月开展主题为“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浦发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农商银行等十家银行与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签约,为上海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总额为100亿元的绿色信贷。
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节能管理现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的编制、建立所有标准要素范围内的程序文件、形成相应的记录及文件管理,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节能工作的PDCA循环管理。建设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可形成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节能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但该建设思路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体系建设工作量大,并且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现有其他管理体系(如HSE管理体系、ISO管理体系)的运行造成大量重复的管理内容,导致体系运行管理可能出现界面不清的问题,有碍于节能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
2充分利用现有管理体系进行体系整合
2.1建设思路GB/T23331明确规定了“组织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结合”。参考该项规定,可考虑充分利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现有体系资源,简化体系建设内容。结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目前已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进行体系整合,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的管理体系,达到节能工作的全面受控。该建设思路可避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即体系建设工作量较小,并且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现有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其运行管理不会造成大量重复的管理内容,有利于公司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目前,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实施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HSE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其中HSE管理体系是依据集团分公司企业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建立的,其要素构架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要素构架基本一致。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1]体系要素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包括六大项36项要素[1],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2]具有共性的要素有33项,这33项要素均能够在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相同要素管理框架下实施运行。2)具有能源管理个性要求,不能与HSE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共3项,分别是“4.4.3能源评审”、“4.4.4能源基准”和“4.4.5能源绩效参数”[1]。因此,结合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开展体系整合,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的新版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可行的建设思路。
2.2建设方式通过能源管理体系与HSE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形成以下基本建设方式:1)以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为基础,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手册》及配套的程序文件。2)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要素有机融合到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中,《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SY1002.1—2007)中相同要素部分,均执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HSE管理体系相应规定,仅需结合公司节能管理工作,在对应的各要素中增加节能工作的管理内容。3)个别具有能源管理个性要求,不能与HSE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则在HSE管理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增加。需增加的要素分别是能源评审、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1],该三项要素在标准中属于“策划”[1,2]部分,因此,可增加在分公司HSE管理手册“5.3策划”部分。4)形成的新版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可实现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在HSE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下运行,全面纳入分公司HSE管理。
1.2测定基线需考虑的因素由于新建建筑工程的基准能耗数据是基于计算机能耗预测而不是实际的能源审计,如果测量计算不精确的话,项目运营后达不到能耗目标的风险会大大提高。因此在能耗基线的测定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原始的新建建筑设计;2)能耗标准,如美国参考能源部颁布的ASHRAE90.1能效标准;3)近期类似建筑的历史能耗状况;4)节能服务公司的项目经验。
1.3基线测定的监督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实行的是市场机制,涉及节能服务公司和接受节能改造企业的利益,利益分配关键点就是节能量的确认。对于新建建筑来说,其初始能耗的测定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完成的,在数据的测定方面更容易引起争议。因此,在新建建筑能耗基线的建模阶段,就应该委托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双方认可的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节能评估机构进行监测。经过第三方权威的监测,得到一个科学的节能量,为基线的确定以及项目在此后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
2.1项目运作流程通过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机制的分析,加之国外将合同能源管理运用于新建建筑的经验,不难发现合同能源管理存在于新建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因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了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所谓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就是在新建建筑项目初期就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贯穿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使用的能耗管控,实现对新建建筑的节能管理及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对新建建筑项目各阶段的划分,赋予相关参与主体各自应承担的合同能源管理任务,将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管理无缝化对接,实现合同能源管理在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2.2建筑设计阶段参与主体及其任务在设计阶段,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参与主体有建设单位、节能服务公司、设计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在这一阶段中,建筑设计由设计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共同完成,其中设计单位完成基本的建筑设计,之后节能服务公司主要着眼于建筑的能耗性能方面,以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原建筑设计进行优化。建筑设计阶段参与主体及其任务见表1。能耗性能目标的确定:能耗性能目标是建筑投入使用阶段的预期效用成本,利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建筑用能得到,再根据建筑运营模式、气候和其他因素做出调整。但计算机模型分析必然是粗糙的,因此能耗性能目标可以由基础模型模拟量向最新类似建筑能耗结算历史校准得到。
2.3建设施工阶段参与主体及其任务在建筑的施工阶段,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参与主体主要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节能服务公司、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在这一阶段,由于节能服务公司与施工单位共同参与施工,容易导致责权不清,业主和监理应注意责权的分配与现场协调管理。节能服务公司应注意在关键施工节点对建筑能耗的监测,如超出预期应进行调整,达标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如此往复直至项目竣工。建设施工阶段参与主体及其任务见表2。
2.4投入使用阶段参与主体及其任务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中,投入使用阶段是其中能耗最大的一个阶段,能耗约占全生命周期能耗的70%~80%,即使是节能建筑,投入使用阶段的能耗也占到50%~60%左右[9]。在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中,此阶段将会进行节能效果的评定和利益的分配,是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关键阶段。本文所涉及的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适用于非出售型的新建建筑项目,项目的建设方能完全享受在项目节能中的投入带来的收益,由此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分为自用型和出租型。
2.4.1自用型对于业主自用型的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投入使用阶段的参与主体有业主、节能服务公司、第三方节能评估机构,参与主体及其任务见表3。节能服务费的给付:由于租户的陆续搬进搬出及设备的调试使用,第一年的建筑运行情况是不稳定的,所以通常用第二年的能耗情况来衡量能耗性能以计算奖励和处罚。在第二年末,能耗目标应依据实际运行时间、设备荷载、电梯耗能、实际天气和利用率来调整,并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的付费结构建立的基础都是———节能服务公司有愿望努力超出规定的性能目标以取得奖励费,至少也要有足够的动力去达到目标能耗水平以获得基本服务费。图中的基本费用是指设计服务费用,不包括节能工作费用。超过目标能耗水平的奖励程度和低于目标能耗水平的惩罚程度可视合同情况而定,即在上图中目标能耗左右线段的斜率可不同,图中仅作示意。除了基本的付费结构外还可以赋予高效能耗水平更多的服务费权重,形成加权付费结构,如图3所示。加权付费结构对节能服务公司达到性能目标给予很强的激励,因为假如能耗性能不足,服务费将会急剧下降。同样,超过目标能耗水平的奖励程度和低于目标能耗水平的惩罚程度可视合同情况而定,即在上图中目标能耗左右线段的曲率可不同,图中仅作示意。从国外一些项目经验来看,从初始设计服务的开始到最后的费用支付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大概有2至4年的时间滞后。这势必会增加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难度,降低他们对于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参与意愿。所以在付费方式上可做改进,在最后的节能量测量评估支付服务费之前,有两个时间点可以进行部分先期支付。第一次是在完成模拟且满足能效目标的设计时,第二次在完成相对于最后确定的设计没有明显改动的施工后。虽然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希望尽早的获得服务费,但为了保证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要素,最后的支付必须绝对遵循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实际能耗测量数据[4]。
3.4.2出租型出租型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与自用的区别在于,投入使用阶段由住户自行进行其占用房间一些终端用能设备的安装和其后的运营管理,此时节能服务公司与租户共同承担节能目标责任。要想达到最终的节能目标除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设计与施工外,还必须以有效的激励方式来鼓励住户安装高能效的用能设备(包括节能照明设备和暖通空调设备等),以及后期合理的运营管理。激励的方法是业主与租客签订协议,如果满足一定的最低能效标准,承租人将获得一定的节能奖励。此时的能源管理合同除了业主与合同能源管理签订的以外,还新增了业主与住户签订的合同。出租型新建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灰色粗线代表能源管理合同。实施激励的第一步是为租户的节能改进建立一个设计标准。这个标准可以表示为一个最大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等等。租户如果按照标准来进行室内设计的话将得到租户节能补贴。在租户入驻以后,他们支付的能耗成本将和基本租金分离,这样租户将会有动力持续地以最高效的方式运营他们的空间。各个租户的用能情况都可以通过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分电表的结合来测量,可以为每个荷载条件指定一个最大用能量。租户设备能效准如图5所示。此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职责如表4所示。
在某大型煤炭企业的实际应用案例中,用户共需要冬季采暖用煤粉工业锅炉系统16套(6座锅炉房),以单套系统规模20蒸t/h计算总装机容量约为320蒸t/h。煤粉锅炉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膜式壁本体结构,无耐火浇注料,可长期保持较高的热效率,经当地锅炉检验所测试热工效率均达到90%以上。与传统工业锅炉相比,链条锅炉采用原煤散烧方式,锅炉本体需浇注耐火材料辅助燃烧,使用寿命短,需经常修缮,使用一两年后锅炉运行热效率大幅降低。通过往年链条锅炉运行数据分析,6座煤粉锅炉房比链条锅炉房节省燃料费用1152万元/a(原煤价格为320元/t),此举既符合国家节能政策,又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测算,当产能相同时上述锅炉房采用传统燃煤链条锅炉年煤炭消耗量为10.1万t,如采用煤粉锅炉年煤粉消耗量为5.71万t,折合原煤为6.50万t,因此年节省原煤3.6万t,节煤率达到36%,节能效果显著。
2项目其他应用效果
2.1减员效果上述案例项目中煤粉锅炉房为矿区集中采暖与供热,每座锅炉房设备自动化集中控制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减少运行人员数量。与布置分散、操控落后的链条锅炉房相比较,目前6座锅炉房可减少运行人员155人,减员率达到67%,人员管理难度显著降低,具体见表1。
2.2节能减排效果煤粉锅炉采用清洁燃烧技术,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企业周边冬季生产、生活环境,经测算6座煤粉锅炉房每年可向大气减少97%的烟尘排放量,折算总减排量为345t;煤粉锅炉排放烟气中酸性氧化物含量较链条锅炉大幅降低,SO2和NOx的减排率分别达到89%和88%,折算总减排量分别为881和1222t。煤粉锅炉燃烧效率高,节煤效果明显,大量减少CO2排放量。
3项目经济性和节能效益
合作项目本身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因为资金量相对较少未进行融资,规避了融资风险,但对于很多刚刚起步的EMC公司,初期的融资困难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另外,该案例项目属于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
3.1单台20t/h煤粉锅炉EMC项目经济性分析以虚拟单套20t/h煤粉工业锅炉系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形式为例对项目做简单财务分析如下:锅炉房装机容量:20t/h;锅炉年运行时间:工业用汽,6000h(80%出力);原料煤粉价格:1200元/t;水价:4元/t;电价:0.8元/kWh;人工费:8人,4.5万元/(a•人);维修及维护费:20万元/a;蒸汽销售价格:200元/t;建设周期为1a,服务周期为5a。财务内部收益率40.6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项目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蒸汽产量(最高81.80%)及销售价格(最高76.10%)是影响项目经济性的最敏感因素。综上所述,此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2节能分享及政府补贴投资加节能运行服务模式实质是合同能源管理的简化模式,如能以节能服务公司得到国家认证,按照技术标准执行项目,则可以同时分享节能效果和国家补贴。实际上,尽管EMC模式使用户的初期投资降低,但其今后的实际运行成本并没有显著降低,因此国家的补贴和税收优惠也是节能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述锅炉房为例,采用煤粉锅炉系统后年节约原煤超过1万t,按当地680元/t的价格节能效益超过680万元,同时国家对东部地区节能超过1万tce/a的项目奖励每吨煤250元,因此可获得国家奖励250万元,总计实现节能效益930万元。
4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4.1重油、天然气与煤粉燃料的价格差距缩小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角度来看,基于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现状分析,短期内有价差缩小的可能,但长期分析,价差应该是逐步拉大的趋势,煤粉燃料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
4.2地方限制在中国一些少数重要城市出台了禁煤令[14],限制了燃煤锅炉的使用,但这并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鉴于中国的能源结构形式,中国的能源消费形式必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以煤为主。同时,煤粉工业锅炉符合中国能源结构特点,具备节能环保优势,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必将会引起重视。
4.3用能企业蒸汽用量减少或停止用汽能量需求的确定性也是项目风险的来源之一。随行业经济状况的波动,企业产能或随之变动,因而对蒸汽的需求量会不稳定,因此需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企业的最低用能限制,低于此限制值时统一按照此值结算。
4.4应收账款到账问题在设备销售模式下,节能设备在货款未全部付清的情况下,就已将标的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移交到用户手中,设备销售企业对客户的约束性小,应收账款回收比较困难。在EPC模式下,因为合同执行期内节能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为节能公司所有,一旦客户发生款项拖欠,节能公司可以立刻停止运行锅炉设备,客户的节能收益也随之消失。EMC企业对客户的约束性较大,不易发生拖欠款项的现象。
2系统设计
2.1设计原则根据相关规定及用户需求,确定数据采集方式多样、采集内容丰富、平台拓展性强、确保能源管理平台的稳定性等设计原则。
2.2点位设计
2.2.1电表计量点位表1)本项目空调系统为VRV空调。用电主要由办公大楼内中心低压变配电房的2台变压器专门供给,专供室外机用电。末端设备主要为空调室内机,所有室内机供电由各楼层空调母线分别供电,通过低压配电机房及各楼层强电间对空调室外机、室内机进行计量。2)照明插座用电分布在大楼各办公室内,其供电由低压变配电室内母线经由楼层的两个强电间分别提供。照明用电包含室内办公照明、公共照明、应急照明和外景照明等。每层的两个配电间结构相同,每个配电间包含两路母线,一路母线专供空调用电,另一路母线分为楼梯照明、办公照明和办公插座供电。3)一般动力用电主要包含电梯、生活水泵等用电,均由低压变配电柜提供。4)特殊用电主要包括厨房用电和科技机房用电,均由办公楼的低压变配电机房供给。经统计,本项目用电测量点数量为141个,包括低压配电机房所有供电支路和楼层强电间所有设备供电支路总和。
2.2.2水表计量点位表1)本项目用水主要分为饮用水、卫生间用水、食堂用水、浴室用水和屋顶用水。其供水结构为自来水主进水直接进到地下一层储水箱,再由水泵提供二次水,二次水通过自来水竖井供给到各楼层,根据功能需要可以细化到楼层内不同分项用水。2)本次设计主要根据不同功能区域设计,由于每层不是独立的科室,所以不选择科室分户计量,仅对办公楼各楼层进行划分,另外对食堂、浴室等进行分户计量。经统计,用水测量点数量为18个,系统总计量点数量为159个。
2.3系统分层设计根据数据的流向,将系统分为3层架构,即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
2.3.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仪表不同的协议发送对应的指令,收到仪表反馈的数据后,进行解析并以TCP/IP数据包的方式发给上位机。在此过程中如有错误或出现报警,则同时发给上位机软件,以便用户快速排查、定位故障点。数据采集层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定时自动模式,可根据用户事先设定的采集间隔自动进行采集、上发;二是用户模式,可根据上层用户指令随时采集。在该层中采取多种系统安全性措施,如上层网络状态的侦测,下层仪表设备的故障判断与定位,本地微型数据库的使用,在网络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数据可就地保存,网络状况恢复时又可“断点续传”。现场能源数据的采集通过楼宇的低压配电柜和配电间内加装带数据接口的电力计量仪表,基本可实现对楼内空调、动力、照明和特殊用电等用电设施的分项计量;在各楼每间房安装电能计量表,计量房间内所有电能消耗;而对于楼宇用水量的数据采集,通过对添置智能远传水量总表来实现。
2.3.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计量表至采集设备,采用RS485或M-BUS总线形式传输;第二部分为数据采集器(网关设备)与节能管理服务器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将通过GPRS/CDMA无线广域网、Internet等以TCP/IP方式实现各建筑间的数据加密传输[2]。
2.3.3数据处理层中心支行及其他支行不再独立设置数据库,全部数据上传至能源数据库服务器。基于这样一个网络结构,在切实保障性能效率的前提下,设计的数据平台如图1所示。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作为平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上层应用系统的基础,也是业务处理系统的核心,几乎所有业务数据的加工最后都依赖数据库系统的支持来完成。因此,数据库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实现有效的能源监测,我们根据数据库的功能将其划分为4个子库:1)建筑基本情况数据库:包括建筑基本项数据表、建筑扩展项数据表、建筑附加文件表、建筑群基本信息表、建筑群对应关系表、建筑节能改造信息表等。2)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库:包括分类分项能耗字典表、分类分项能耗拆分结果表、分类分项能耗拆分结果逐时汇总表、分类分项能耗拆分结果逐日汇总表等。3)设计安装数据库:包括支路拓扑及装表关系描述表、监测仪表使用信息表、监测仪表产品信息表、监测仪表产品参数表、数据采集器信息表、分类分项计算公式表等。4)计量表原始数值数据库:计量表原始数值表。整个数据库结构如图2所示。对于数据库选型,数据中心考虑到人为的建筑用能监测数据的存储、预处理和分析运算数据量相当大,所以考虑采用在工业海量数据处理领域比较成熟的实时数据库SQLserver进行建筑能耗基础数据的存储、处理、运算等,再辅以关系数据库用于架构能耗监测业务,构筑整个支行能耗节能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体系。
2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1)通过能耗状况调查,摸清分公司产、耗能现状。对分公司内部及外供能源计量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掌握各用能单位的实际能源产耗情况、设备配备情况以及相互供求关系。2)按流程化管理方式对公司能源指标管理的数据业务流程和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编制了能源预算和指标管理的业务流程。3)建立核心数据库对能源指标系统进行管理,在统一的企业基础模型与能源指标管理业务模型下进行数据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可读性。4)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数据,与分公司能源和生产信息系统动态数据集成、交换。采用图形化数据集成和核心数据库模块实现统一的用户权限的管理,保证系统的可实现性。5)完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通过图形化展示各装置各类能源每天的消耗量、综合能耗、月累计能耗、月计划能耗以及实际进度与时间进度的比较,及时准确掌握各装置能耗情况,发现和解决能耗数据的实时跟踪及参数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
3.1能耗预算管理功能在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增加能耗预算管理流程。管理者可以依据不同优化方法及企业的能耗需求推算出各单位合理的能耗预算,并提供了能源预算与实际能耗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系统每月自动生成燃料、动力、能耗计划、成本考核、动力预算分析等报表。
3.2综合展示功能综合展示模块依据总部对装置的能源考核指标进行分类,主要展示:“分公司日能源产/耗情况,炼油、化工、煤化工、热电日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情况。实时、直观、准确地展示各区域能源的重要数据,为及时全面掌握分公司的能耗状况提供信息支撑。
3.3能耗监控功能系统依据MES系统数据,对各装置日、月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以直观简捷的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全视角了解各单位能耗的历史及现状,使用户对各装置能源预算和能源消耗情况一目了然,以便更好地对装置能耗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图1所示。
3.4能耗实时跟踪功能用户通过系统实时跟踪能耗数据,可以实时发现能耗超标情况,并快速查明能耗偏高的原因。如图2所示。
3.5水煤浆、热电能耗管理功能系统采集实时数据、lims系统数据,形成了水煤浆、热电能耗数据管理流程,并提供了能源指标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通过图形化展示水煤浆、热电装置各能源指标每天的消耗量、每天制氢能耗、每天发电标准煤耗率、供电标准煤耗率、供热标准煤耗率等能源指标,使用户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和能耗的变化情况,实现了能耗计划跟踪,为进一步实施能源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3.6能耗日报表功能对能耗指标日数据进行更专业的整合,详细介绍炼油、PX、水煤浆、热电每天各类能源指标的实物量消耗和能量消耗及实际消耗、累计消耗与计划消耗的比较。
4实施后的效果
能源指标管理上线运行以来,已经成为金陵分公司掌握全厂生产能耗情况必要的数据支撑,实现了能源指标的可视化管理。在能源分析活动中,通过图形展示形式将能源信息直观地展现给企业管理层。为查找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在能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1管理效益基于指标体系的能源管理是对分公司能源和生产信息系统进行提升和深化应用的系统。正式投用后,在能源管理诸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4.1.1提高了能耗管理的工作效率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能耗预算管理流程,管理者可以依据不同方式根据企业的能耗需求推算出各装置合理的能源预算,方便快捷的生成各类能源报表,改变了以往通过人工方式统计各类能耗预算报表的做法,提高了能耗统计工作和管理工作效率。
4.1.2实现了能耗计划跟踪系统建立了能源指标分析体系,通过图形化展示各装置实时能耗、实时综合能耗、每天的消耗量、每天综合能耗、月累计能耗、月计划能耗以及实际进度与时间进度的比较,通过实际能耗与计划能耗对比发现生产的薄弱环节,提前预警,快捷方便的跟踪查询实时能耗和历史能耗情况,为进一步实施能源优化方案提供参考。
4.1.3提高了装置能耗实时指标分析水平各单位通过系统实时跟踪能耗报警信息,实时发现能耗超标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并查找能耗损失的原因,纠正发生的操作失误,减少能源损失,满足生产和经营需求,实现卡边操作,实现效益最大化。系统成为监控装置运行、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能源监测站点、监测指标及监测频度和手段上切实实现全息化能源监控管理。该能源指标监控体系实现了金陵分公司所有的生产装置监测点的能源在线监控,其中包括炼油板块、PX板块、热电板块、水煤浆板块,55个生产装置,1355个能源指标测站点,并对监测数据进行预测趋势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及时的能源监控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出现的能源指标超标情况。在能源监控体系运行之前,由于监测站点和监测项目多,各运行部和相应处室能源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少,基本上靠人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任务重,各级能源管理人员只限于信息的收集,缺乏有效的信息分析手段,难以溯本求源、及时上报和解决问题。领导层主要是通过每天的能源简况等简单汇总报表来了解当天的能源产耗情况,信息相对滞后,发现问题时往往能源消耗超标一段时间,而应用该能源指标监控体系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领导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实时报警,直观明晰的图形化分析功能,随时关注、实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水、电、气、综合能耗等能源指标的达标。
基础管理优势。总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基础管理工作巩固,基本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为打造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管理体系创造了较好条件。为区域公司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设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供了基础保障。资源整合优势。区域公司有利于资源整合、不浪费,集中管理,提升效率,并且在总公司的统一运作与协调下,各区域企业凝聚在一起,能够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如:项目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区域资源、市场开发,提升区域竞争能力,为区域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区位优势。一般而言,省会城市是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首要考虑因素,在吸引人才、信息获取、沟通与协调政府职能部门等方面显得更为有利。除此之外,区域公司除了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还会依据总公司的总体发展情况而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这样能充分发挥出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新能源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一套合适的人才选拔、引进、培养与运用的体系,区域公司也可沿用相关的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利用现有人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竞合优势。区域公司相对于具体的项目公司,因其在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加强,在本地市场会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和优势。在参与区域市场竞争中,相比一些小的项目公司,行业、社会认同度更高,赢取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机会更大;在区域市场角逐中的竞合优势会更加明显。
(二)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管理的劣势
区域公司与总部部门内部合作欠缺有效的沟通。区域公司相对于总公司而言,相当于异地经营。区域公司本身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实战经验可能有所欠缺,这需要总公司对区域公司从不同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若总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有所欠缺,则会直接影响区域公司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业绩。区域公司刚起步,管理机制不统一。因为区域公司战略部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某一区域设立公司,实质上就等于在白纸上填写,区域公司要设立组织架构、制定规章制度等等。并且区域公司技术、管理人员都不可能全部从总公司派出,因此,区域公司人员需要在当地招聘入职,这样有利于管理,节约成本,也使得员工能够安心稳定工作。但是由于区域公司发展没有总公司成熟,新入职员工对总公司的企业文化缺乏了解,不熟悉总公司的处理事务流程与各项规章制度,上述原因都会直接导致区域公司与总公司在短期内部分事务的不协调,因此需要一段磨合期。区域公司缺乏有力的管控力。在开展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等重要事项的时候,需要各个区域公司的积极配合,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提供对应的财务资料。但有的区域公司并非能完全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提交所需的资料,区域公司内部管控也会因为异地一些原始资料提供滞后等,这很容易导致企业总体工作的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管控也会不及时。如果总公司对此并没有强而有力的监督措施,容易导致工作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区域公司缺乏明确的定位。首先,区域公司自身对区域范围内的项目管控,可能会因为项目资源分散、人员层次、项目本身管理要求差异等原因带来一定的管理矛盾。其次,区域公司在发展前期,往往因为需要处理的前期事务较多,可能会造成对区域内的市场定位、行业定位不是很明确,从而影响到区域公司在区域市场内的发展。
二、促进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发展的策略
(一)区域公司与总公司要加强沟通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区域公司与总公司的沟通,可建立相关的报告、沟通体系,就区域公司在市场拓展、经营管理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状况进行沟通、协调并给予解决,总公司要实时确切地给予子公司支持与帮助。例如,在充分了解区域公司资源情况、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强总公司与区域公司的有效沟通,将每项工作的关键时间点落实。总公司也可通过更新、整理所负责的典型项目的解决方案,汇编成册,方便区域公司更好地开展实施相关业务。
(二)统一区域公司与总部的管理体系区域
公司在成立初期,要依据总公司的管理机制并依据实际建立规章制度,将每项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化、规范化。由于地域的限制,再加上新能源产业要时刻追随国家政策,因此相对的流程也会随之有所变更,可能容易导致区域公司的员工不能全面及时了解总公司的业务、财务、项目、人力等管理制度与流程的更新。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区域公司的员工培训相关变动的流程,使得区域公司的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要点,顺利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依照各个区域公司自身的特点,在重大事项不受影响的范围内,可灵活设立更为适用的管理制度,以便让区域公司的管理更加规范。
(三)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新能源企业在人才招聘中,重视应聘者的学历与实践经验,尽管这样的方式能够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随着区域公司的成立,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出差、外派等公司人事调动有所抗拒。因此,过去的招聘方式并不能适应新能源企业长远的发展。所以,要改变过去的人才招聘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为区域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这样能够让企业职工都能够参与到竞争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把握员工最新的工作进程,这样有利于为公司以后的人事调动铺垫道路;其次,管理者要落实素质测评工作。通过素质测评,让领导者了解员工的岗位贡献率与工作情况,了解每位员工的工作才能,让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再者,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若绩效考核没有落实,就难以激活整个企业的发展活力。因此,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主动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最后,区域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好的薪酬体系能提高员工的战斗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利于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目标实现。
(四)加强监管控制区域公司的关键事项区域
公司与总公司由于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实时了解区域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情况,因此,在某些事项中总公司应授权清晰,部分事务可以放手让区域公司自行处理,但在一些重要的项目与控制关键点上,则有必要参与其中,控制大局,加强监管控制。第一,区域公司可以委派总经理,进行业绩管理考核,从根本上掌控区域公司的大致事项;第二,区域公司财务负责人与上述总经理相同,可由总部直接委派与考核,财务管理是公司的核心,因此应定期轮换,防止财务舞弊的情况发生;第三,总公司对于区域公司的项目开发、合同签订、资金调拨、项目预算等涉及重大事项的情况,要严加控制,都要通过相关的人员严格审批,在某些重大的领域要实施总公司集权管理,不定期检查区域公司是否按照流程处理业务;第四,区域公司的财务处理必须要严格控制在总公司的管辖范围内,集中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总公司能够及时获取、监控区域公司的财务信息,降低财务风险。
2风险评价矩阵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在项目实施中必须承担风险。因此,应完善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效果,从而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潜在风险最小化。风险矩阵是项目管理中识别风险因素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风险矩阵能够全面、动态地初步识别风险因素,包含风险来源、可能结果、预期发生概率,然后对风险进行分级整理,为风险管理的后续阶段打下基础。利用风险矩阵收集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可以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有着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风险矩阵方法关于各风险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是通过专家打分或调查投票的方法来确定的,以识别对项目影响最为关键的风险,为节能服务企业经营者提供制定相应风险处置措施的依据和历史纪录。
2.1原始风险矩阵
原始风险矩阵由需求栏、风险栏、技术栏、风险影响栏、风险概率栏、风险等级栏和风险管理/降低栏等构成。风险矩阵通常由项目风险管理小组来完成,负责对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
1)需求栏:列出项目的基本需求,通常包括项目操作要求和项目管理需求。
2)风险栏:描述项目的具体风险。
3)技术栏:根据具体需求列出可采用的技术。如果所需技术不存在或不够成熟,则可能会不能满足需求,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相对高些。4)风险影响栏:用于评估识别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通常用I表示。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划分为五个等级。
2.2Borda序值
由于风险等级栏仅给出了三个直观的风险等级,因此在评价结果中会产生很多风险结,即处于同一等级可以继续细分的风险模块。为了能够识别同等级下相对关键的风险,在风险矩阵中引入Borda序值方法,以尽量减少同等级的风险评价结果。Borda序值是对某准则进行排序,统计出风险因子在该准则下的排名,然后进行综合考虑。设总共有N个风险值,i为风险因子,k为相应准则(k=1表示风险影响,k=2表示风险发生概率)。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评估
根据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特征选取风险因素。在编制风险清单基础上,结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专家投票。经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即可输入风险影响和风险发生概率。对于风险影响,应根据加权后的投票结果,采用取多数原则;对于风险发生概率,应采取加权平均原则。其中,U24项目运行管理能力属于高等级,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最大风险;U23工程质量和U27预期效益适应性条件其次,前三项高等级风险均属于内部风险,可以通过自身技术力量的完善进行规避。U11政策影响作为外部风险,对项目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及时了解政策趋势,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和控制措施。
险规避和应对措施
通过风险识别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的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实现节能运行项目的预期目标,这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旨所在。虽然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大量风险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通过项目经验和积累,以及通过测试、模拟、分析掌握的节能技术相关数据资料,来识别甚至是量化风险,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连带后果,从而通过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来应对与控制风险。根据风险清单指标体系的要素,可以提出相应可采取的应对与控制方法。
4.1外部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制的。规避这些风险,需要节能服务公司仔细研究政治、经济动态和走势,了解国家在节能事业方面的政策和优惠措施,熟悉法律法规,相应风险清单的应对措施。
4.2内部风险的应对与控制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内部技术实力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这部分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控制这些风险,节能服务公司应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运行管理方案,保证预期的节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