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业银行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引言
传统的教育存在实践不足的弊端,导致学生在迈向社会之后,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有效的融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引入金融专业的教学体系中。
二、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建设
(一)实训室建设现状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为例,建成后的实训室占地245平米左右,分槭笛登,教学区两大板块。
(1)实训区拥有4个银行综合业务柜台和1个VIP大户室。4个柜台的硬件设施完全仿照真实银行配备,学生上课即可进行仿真实训处理日常银行的综合业务流程操作;柜台内的空间区域设置4个座位的隔断。用以模拟银行综合业务不同职务角色所需要操作的工作。
(2)教学区有八组六边形教学桌,可以容纳48名学生同时上课。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教学,每组六边形教学桌下有固定电源插座,方便学生携带笔记本电脑上课。六边形教学桌的使用,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二)实训室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在技能型人才上存在较大的缺口。学校认识到企业的需求,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内容中建立仿真实训室,其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理论教学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学生学习理论之后,通过仿真实训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通过多次强化的方式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二是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以现代教育朝着实用领域发展;三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学生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之后,将其转换成具体的项目,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进而更加牢靠的掌握基础知识;四是节约教学成本和时间,仿真实训室的设备较为简单,只需要在计算机设备上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在模拟的状态下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通过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的建立,学生不仅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减少银行培训的时间,从侧面为银行、学生创造经济价值。
(三)实训室的课程设置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开设的实验课程涵盖金融系大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国际结算教学实训、银行票据业务教学实训、金融财会基本技能训练件、金融理财规划训练、企业投融资决策摸拟教学、保险实务模拟教学,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并落实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从指导方法和辅助手段入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实训室的功能与作用
2010年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从财会系独立出来,实验教学相对于本校其他系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有独立的实验室,但因实验设备仪器以及管理人员的缺乏,主要实验课程均在其他系实验室完成教学。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的建成,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实验教学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为完善金融实验教学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是通过引入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的真实系统,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训室,让学生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到金融行业在实际工作中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其次是实训室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金融专业教学缺少实践教学的弊端,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上课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再次是实训室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重视理论的静态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为学生的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最后是学生在校园中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并且对实务有着更深的了解,在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数据库的缺乏
相对于其他高校的金融实验室的发展,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实验教学起步晚,发展较为滞后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但仍需对其进一步完善。首先是我校的金融实验室建设方式比较单一,其所应用的软件主要是学校购买,并且只提供给本校学生使用。其次是软件中的内容与课程相关,软件本身提供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并且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再次是学校的实验室利用率较低,没有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对其进一步开发。再次是整个实验教学缺乏完备的数据资源支撑,数据资源的缺乏势必为金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实训室后期的完善工作中,应该将金融数据库的完善作为最重要的工作。
(二)部分模拟系统的缺乏
由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属于建设初期,建设内容不完善,证券、期货及外汇模拟系统等方面的资源匮乏。首先是实训的软件中只有商业银行方面的业务比较成熟,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保险、证券等方面的软件资源一直处于调试的状态。其次是从整个金融专业教学的完整性来看,这三种模拟系统是金融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将金融系统的三个模块进行有效的覆盖,导致学生存在理论知识操作存在不足的现象。再次是从学生个体实践能力提升来看,这三种模拟系统也是落实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必备环节上的重要部分。
(三)专职实验指导教师缺乏
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现有的实验课程,由一线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硬件及网络的维护由实验管理员或者学校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完成。缺乏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既能够从实验指导经历中发现实验过程及软件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更为完整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时获取第一手的软件效果资料,又具备一定的电脑网络基础,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硬件故障及时排除,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四、完善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金融数据库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室为例。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已经意识到金融数据缺乏对实验教学的影响,将数据库的建设纳入了近期实验教学规划中。首先是相继建设金融大数据分析室和互联网金融实训室,并且在软件上走自主研发的道路,除了购买银行、保险等金融系统所应用的软件,还依据学生的需求对软件进一步开发。其次是软件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不仅学习到保险、银行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到证券、基金、股票等方面的知识。再次是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不仅完善校有的实验教学,还加强与企业进行合作,为金融系科研工作及校企合作提供交流平台。最后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资源,保证其数据库中具有丰富的资料,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二)增加证券、期货及外汇模拟系统
实训室就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独立的证券与期货模拟实训室、外汇与黄金实训室。可进行证券、期货及外汇的模拟实训,通过共享金融数据资源,使学生对证券、期货及外汇市场运作、业务有一定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掌握各种投资分析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证券分析能力;二是在高度真实的“营业厅”基础之上,整合现有的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国际结算教学实训、银行票据业务教学实训等金融行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通过实训的方式充分掌握保险实物、金融理财、外汇与黄金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实训室的内容来然学生从多方面掌握不同的知识和内容,进而通说模拟系统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大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巩固专职实验教师队伍
一是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为例,本系部分一线任课教师是直接从企业转入教学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可从这一部分教师中挑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实验软件的培训,通过他们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更为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二是学校,实验管理中心及金融系可联合设立专门的经费,支持实验指导教师到国内金融实验教学发展较好的高校进修,参加各类金融实验教学研讨会。三为了鼓励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稳定实验教师队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实验教学,制定有别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工作量统计方法,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作为独立院校,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在金融实验建设方面一直在努力发展,参照省内外金融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经验,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将实训室打造成对内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外作为金融系乃至学校的一个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当然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与省内外高校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逐步完善金融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一)商业银行业务
模拟教学业务面扩展训练利用实验教学环境中的软件实现虚拟的业务环境,涵盖银行主要业务的管理,学生通过仿真模拟完成对银行业务的认识。
(二)实践仿真情
景构建按照银行的业务模块设计实践仿真情景,学生与客户发生模拟业务关系。
(三)知识体系
自主构建实践仿真模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在仿真实践中,学生收集信息,模拟角色,熟悉流程,制定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伙伴。
(四)团队合作
场景信息交流,共享知识构建实践仿真模拟采取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对学生在仿真模拟中的知识构建,通过小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方式,实现知识共享。实践完成后,小组根据讨论的情况,提交总结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表达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安全性为重要前提,遵循审慎经营原则,实践不可能进入银行真实的环境中,这就决定了仿真模拟的必要性。
二、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设计为培养能
这除了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源平台支持经济金融模型以外,还需要可以进行实证研究、证券分析、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分析的学习平台才能更加高效率地达到培养这种复合人才的目标。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通过专业平台的搭建,开展高端金融课题研究、证券投资研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的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软件,把科研的成果有效转化到行业应用中来;同时在实验室工具搭建的基础之上,通过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和教学软件的提供,提高学生技能、素质教育。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业务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和金融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能力项目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源平台支持经济金融模型以外,还可以进行实证研究、证券分析、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分析。实验中,采用了“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实验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引入银行真实的系统,建立仿真实验中心,开展面向学生的银行仿真业务及管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通过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管理、经营决策、和业务操作相互挂钩,整体解决学生模拟投资的现实环境。
三、实践基础模块的设计
情境认知能更大程度地弥补认知中依靠规则和信息描述导致的情景单调,通过重视文化和情境进行有意识地推理和思考,可以完善认知的情景单调。情境认知充分利用了人对于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兴趣,个体心理的这种兴趣导致情境认知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存在着共鸣点。情境认知是个体认知在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建构。知识的建构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聚,而是以社会成员角色为基础的一些列适应变化的表征。知识是通过情境认知进行新的定位,知识高度相关与情境,从而知识变成了人的认知协调过程。学习迁移是新颖情境中学习的重构,学习情境与应用情境可以更好地建构学习过程,情境中的学习迁移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延续性。个体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更换和建构取决于个体与社会情境的互动。为了很好的展现教学情境,《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课程对实验模块进行了情境设计。突出实践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展现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情境。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实验中心情境教学中主要分为六大模块:实验基础模块、投资理财模块、柜面业务模块、电子银行模块、管理模块、分析决策模块。这六个模块是课堂教学和仿真实训的重要情境,六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辅助和作用,同时对应真实银行工作环境和岗位,投资理财模块、柜面业务模块和电子银行模块主要针对银行前台业务,管理模块主要针对银行业务,分析决策模块主要针对银行后台业务。商业银行实验中心以仿真模拟商业银行各项综合柜台业务及研发、投资和风控部门的业务为主,兼具业务培训、VIP客户体验投资功能,在软件配置上选用一系统国际最先进的创新金融工具进行整个软件环境的搭建,通过这些模块共同搭建的实验中心的整体环境,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实验中心的整体化和仿真性。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软件资源众多的问题,实验资源的管理以及实验过程的监控、学生考勤等工作会给实验室老师或管理员增加更多的负担。《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实验平台中,通过单点登录技术和先进的用户管理设计,将系统内外的各种软件系统软件按类别纳入到金融实训管理平台内,同时辅以万能大屏控制系统,方便高校风采展示;通过强大的银行产品培训系统,达到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标;最后利用银行业务评测教学系统实现对学员银行业务掌握情况的自动评测、考核及统计。
四、商业银行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方面
金融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因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舞台。
(二)学科建设方面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规模扩招,在校生急剧增加,导致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加强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对于财经类专业来讲,应当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金融基础理论和银行、保险业务知识,让他们今后能从事银行柜台、银行信贷、保险、保险经纪、保险核保与理赔、理财规划等专业高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业界合作方面
依托金融综合实训基地充分运用院校在区域影响地位和资源脉络,针对业界开展短期专题性培训业务。邀请海内外财经领域学者、专家、教授和业界精英,基于学院提供的实战应用资源和先进实验培训环境,可以开展一系列热门课题,开展高端热门的财经创新培训课程。
1.1场地准备银行会计实验室,配置服务器一台和电脑终端若干,可以提供商业银行对公存贷款业务、结算与联行业务、银行内部业务及对私储蓄业务的模拟实习,备有供实习用的传票和账簿以及各种练习题,同时,通过投影机及麦克风进行形象的演示。
1.2教材选择目前,国内出现的银行会计实习教材很少,应精选教材,首先要选择紧密结合银行会计课程且内容完备的教材,其次要注意选择教材的新颖度,在选定基本教材基础上,应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修正,以期更接近实际。实习用教材,其内容应覆盖商业银行储蓄、存款、贷款、结算、联行、年终决算等业务种类。
1.3内容安排实习内容配套《银行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适时安排,帮助学生掌握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支付结算办法和联行往来账务处理全过程,学生通过综合业务的实习,可以熟悉和掌握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及财务处理流程,包括商业银行的利息核算、年终的决算损益计算及利润分配,年终决算相关报表的编制以及对主要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上注重银行会计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可分为10次实训。
实训1为模拟建立银行会计总账和明细账。在总账名称栏填写科目名称,填写期初余额,并在各科目下设置分户账,同时结转明细账户期初余额。实训2模拟银行储蓄业务的核算,根据资料填写活期储蓄存取款凭条,定期存单,如涉及利息计算还应编制利息清单,根据填制完整审核无误的银行会计凭证登记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的分户账,填写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盖现金付讫章后留存。
实训3为模拟银行信用卡的核算,根据相关业务填写信用卡存款单、取款单、转账单、签购单和进帐单,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持卡人的存款账户并结出余额,同时登记现金收付日记簿,记账后加敢现金付讫章留存,并将属于同城他行的会计凭证按不同的行别进行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4模拟银行贷款业务的核算,包括一般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发放业务填写借款借据、贷款收回业务填写借款偿还凭证,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编制相应的贴现凭证;根据借款借据登记借款人的存款和贷款账户,根据借款偿还凭证登记借款人的存贷款账户并计算贷款利息,据此登记利息收入账户,根据贴现凭证登记贴现账户和借款人存款账户,并计算贴现利息登记利息收入账户。
实训5为模拟银行现金交款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业务的核算,现金收入业务编制现金缴款单,现金付出业务编制现金支票,转账业务则填写转账支票和进账单,银行本票业务编制本票申请书和银行本票;模拟银行受理相关凭证,据此登记各分户账和现金收付日记簿,将各笔经济业务中属于同城他行的怀集凭证按行别清分,分别加计金额及凭证张数,准备提出交换。
实训6为模拟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的核算,银行汇票业务编制银行汇票申请书,审核通过后编制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编制商业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银行承兑汇票编制银行承兑汇票和托收凭证;根据银行汇票登记申请人分户账和汇票账户,并对汇票业务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在办理票据受理业务后将属于同城他行的凭证按行别进行清分。
实训7为模拟银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的核算。信汇业务填写信汇凭证和联行邮划报单,电汇业务填写电汇凭证和联行电划报单,托收业务则编制托收凭证,根据相关凭证登记分户账。
实训8为模拟银行联行往来的核算。发出报单业务根据
实训7中填制相关凭证和报单,编制联行往账报告表,收到报单业务根据材料编制相关报单,并填写联行来账报告表。
实训9为模拟银行票据交换业务的核算,分为提出交换和提入交换两个系统。设计若干家银行进行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提出票据,填写银行清差表,将票据按提出借方和提出贷方分别加计,按各银行清分后装入信封,信封上注明对方行名称,提出交换。提入票据,同样按提入借方和提入贷方进行加计并填写银行清差表,计算应收和应付差额,并对提入票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根据银行清查表填制往来划账单,并提交人民银行办理,如为应收差额,则银行在央行账户存款增加,如为应付差额,则银行在央行存款减少。
实训10为模拟银行日终结账的核算。将相关凭证按科目清分后科目日结单,特别注意现金科目日结单的不同之处。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应科目总账,同时进行核对登记总账,看发生额和余额是否相符。编制日计表,分别加计发生额和余额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如分别相等,则表示账务轧算平衡。
2实习方法
银行会计实习应当采用丰富的案例,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银行会计由于银行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学生实地进行实践操作困难很大。如确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到银行柜台进行实地观察或操作,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实习中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主要的角色。教师在实习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投影仪和编选的教材向学生提供相关实习案例和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实际操作和参与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习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和教师良好的互动,不断丰富实践常识和理论知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2.1教学准备首先,设置一个普通银行的情境,准备模拟银行会计的一系列基础数据和事例。要选择适当的案例,根据银行会计实习目标的要求,内容能充分体现所学知识,难易程度适当,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提供相应的提示和背景材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内容确定练习题,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通过训练,深入掌握并运用银行会计知识。第二,确定实习组织形式。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习目标、案例内容、实习环境、学生人数等规划相应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如何划分、对主管和柜员的指定等,并精心设计和布置实习环境。
2.2实际操作教师先用投影演示会计操作过程,并将凭证填写进行示样,然后学生模拟柜员操作。具体操作分为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首先,手工操作包括根据实习案例填制相关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各种传票处理业务并登记各相关分户账、现金收付日记账、登记簿等,将相同的科目下传票进行整理合,据此编制各科目的科目日结单,并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相关科目总账,最后根据总账内容编制日计表,进行日终的结账平衡,总分账的核对,令账款相符。其次,上机操作包括根据相关案例填写各类凭证,登记明细账及总账,按不同业务种类进行电脑输入,最后打印出相关账表。
一、课程项目化实践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项目化实践的必要性主要是从目前市场对于金融人才需求结构的现状出发,即迫切需要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的结构现状。课程项目化是有机的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项目,从而构成整个课程体系,每个项目由若干个需要完成的任务组成,而并非由原始的章节构成,课程任务的设置除了使学生务必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能使他们具备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课程项目化能够有效的将书本理论内容实践化,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能具备从事银行相关岗位的技能能力,学生毕业后进入银行能很快的上任,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鉴于此务必对现有的课程教学状况进行改革。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项目化设计
本是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该课程不仅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相关的具体业务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整个课程可分为四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的能力目标以各种任务的完成为考核标准,并作为课堂的实训部分给予成绩。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本课程设计中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板块设计到纯理论内容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第二板块为商业银行对资金的一个自我管理,第三板块为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内容,第四板块为对商业银行感性认识的相关内容。本课程项目化中任务完成所涉及的相应教学方法有:
l、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项目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案例的应用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能够更直面的反映理论内容并具有很强的说服性。案例教学能够带动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2、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当前实时金融热点案例的分析,通过课下通力合作查找大量的资料,共同商讨,编写分析研究报告,最后以PPT的形式展现并陈述自己对金融事件的观点,尤其金融市场中的新闻资讯,或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的财经热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3、角色扮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业务可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角色模拟,具体做法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以及各种岗位角色,给学生提供模拟的相关单据和凭证,以真实的银行业务为基础来进行情节模拟,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各成员角色分配到位,要求学生合作模拟整个业务流程,最后形成一整套业务的实训报告。角色模拟有银行内部岗位角色,如银行行长,客户经理,信贷员等,还包括企业、客户等角色。业务模拟包含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业务类型。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熟练银行各业务流程,还对银行间的结算、信贷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有了自己的感性认识。
4、实验室软件操作,我院金融专业开设了微机室证券投资模拟课程。同学们通过对证券投资模拟软件的学习加深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促进同学们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理论内容的理解,对各类金融产品也有一定的接触和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投资兴趣。
5、专题讲座,邀请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进行专题讲解,如商业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及市场的信用风险案例等,通过这些真实的银行案列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银行内部的岗位要求及业务操作知识,使他们建立有效的学习目标及就业目标;再如对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新困境、网络时代银行发展的新出路等案例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银行业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走在时代改革的前沿。
6、以习题练习的方式:如资本金的管理、财务管理涉及到公式的运用则需要案例题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总结
1、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了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很多同学给我的反馈就是书本上很多东西仅凭理论化的讲解或者是案例的讲解也不能到达很好的理解效果,但是如果自己参与其中,比如角色模拟身临其境所能理解的层次大有不同,这样比起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才能真正把东西学懂学透。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缺少了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对风险加强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众多阻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开展的对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都是比较短的,而且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是非常少的。虽然银行在国内贸易融资领域具有很多的人才,但是因为对国际业务不了解,对于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还存在很大困难,大部分的银行内部人员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若想开展较为大型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各方面专业人才的确实,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国外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无法做出整体性把握,而且也使得整个市场效果并不如预期,尤其是在风险预防和防范方面更是失去了控制力。大部分的银行内部人员都无法做到保证任何一笔业务都是十分了解的。因此,银行对于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业务就变得十分盲目,最终导致融资业务失效,对银行资金安全保障也存在极大隐患。
(二)缺乏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开设的专门针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是非常少的,所占比例十分小,而且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也不是十分了解。因为缺乏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以及重视,而且大多错误地理解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并不存在任何风险,而且大部分都认为开展此项业务并不需要挪用过多的资金就能够获得收益。还有很多商业银行比较单纯地认为贸易融资其实就是融资押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还有很多银行对于贸易融资当中的欺诈行为都保持着较低的晶体,总是把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当作是开展国际业务的一种手段,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不十分了解。
(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业务起步非常晚,导致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专门的金融律法对此做出相关的法律界定。而且我国在此方面创建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其实也是非常落后的,还有很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做法以及专业术语在国际金融法律方面并未获得认可。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无法做到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其实也是必然的。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创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
为了尽可能地预防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覆盖所有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及国际结算方面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并且还应该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以及防范。可以通过创建融资贷款前的较为完整的风险分析制度,而且还应该严格审查以及确定贸易融资最高授信额度,对整个过程有可能涉及的操作风险应该加强控制。尤其是要做到贷款时候的资质审查以及管理,创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之地。还应该做好时候监督以及考核。创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交流,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表1评价指标和描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申请人资质 企业素质 领导素质 学历、管理能力
员工素质 专业技术、职业道德
经营能力 经营周转能力
销售收入
应收平均余额
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税后利润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
(二)创建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体系
创建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应该按照决策系统以及执行系统,还有监督反馈系统等不同系统方面的相互制衡这一原则,并且所有的决策者都不能做出任何违反决策程序的行为,包括所有执行者在内,应该严格限制器行为。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在银行内部创建贷款资质审批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由财会部以及信贷部,银行行长等等组成。创建这个委员会的目的在于能够根据信贷部门的意见进行初步审查,而且还应该对贷款客户所具有的资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都应该做出综合考核以及评定,对于资信不够的客户则不应该发放贷款。
(三)提升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对风险防范的能力
加强对银行内部专门负责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应该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金融知识授课,选拔出优秀员工到境外银行开展实地操作培训。聘请高素质的金融财会人员,创建比较稳定的信贷队伍以及人才管理机制,并且应该极力做到降低人才流失。对于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人才选拔,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加应该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还应该强化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识伪以及防伪的能力,做到努力防范以及化解在国际贸易当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贸易融资风险。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有员工的政治以及业务素质等等。
三、总结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进行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做出重点剖析,并且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
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 周岳梅,孙海洋.国际贸易融资结算操作技能实训[M].上海
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 程祖伟,韩玉军,仝如琼.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M].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叶波,孙睦优.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国际
如何培养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一直是金融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财经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作为长期课题,其中的实训教学环节也是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基于此,本人根据自身的《金融企业会计》及《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对《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完善《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在今后的该门课程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训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金融综合业务实训》是我国各财经类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修完《金融企业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重要专业理论课程之后,独立开设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之一。实训课程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和信贷管理两个系统,其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涉及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运行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金融机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及实际管理技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金融人才。笔者通过对近几年自己亲身参与和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思考,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如下。
1、实训业务系统不够完善,平台运行模块内容单一、知识陈旧
《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是作为金融学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开设出来的,且一直是金融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考查和选修课。实训课程的模拟业务操作系统,只含商业银行综合柜面模块系统和信贷管理两个银行传统业务模块系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模拟操作的是系统提供的几个有限的银行业务模块,如基本的储蓄存款业务、对公存款业务、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管理和票据管理业务等传统业务模块。虽然系统尽可能模拟银行的基本业务操作环境,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平台,且实训操作软件、实训资料一用多年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理财业务,就没能及时在《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中更新出来,这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相脱离,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必然造成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的脱离。
2、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课程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在进行《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重视理论课堂的学习:其一,因为理论课要经过平时的作业、测验才能拿到学分,直接涉及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问题。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会与一些相关考证相匹配,十分重要。其二,对实训课,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开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或大三的第二学期挤占了他们考研或就业的冲刺时间,加之好过关,因此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上实训课心浮气躁,以混过关为前提,懒得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认真严谨仿真操作。甚至有些同学把实训软件操作当做专业电玩,对此应付了之。加之,实训课教学管理力度不够,实训教学往往存在课堂纪律松懈现象。同时,各级教学督导对实训课堂的督导重视程度也不及理论课堂。因此,如果没有强制性考核要求,很多学生实训操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3、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对实训软件严重依赖
目前,多数高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学生教授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无具体实训经验的传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学校金融专业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专业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的压力较凸显。这导致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现实社会的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的发生。“实训教学”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外,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同样重要,但是目前各方面都很少能够重视教师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过分强调实训教学过程的模式化、标准化。例如,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普遍做法是,指导教师事先将模拟系统调好,然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再由指导教师进行操作,之后由学生模拟操作。因而不少老师陷入了只要有一个好的实训软件甚至包括能自动对学生进行操作评价的软件就能搞好实训教学的认识误区。同时,使用中的模拟实训软件也存在着角色过程简单化、片面化,操作上机械性的弊端。
4、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业务能力
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金融综合业务实训》是按班级开课,因每次实训课学生人数较多(55人/班),并通过电脑操作,任课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实践的真实过程和效果。其课程考核方式通常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生提交的课程实验报告来进行,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这种考核方法不够科学,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业务能力。因为一个班级的实训过程基本相同,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也基本雷同,还存在有的学生的实验报告是直接从模版上粘贴过来的案例,或者完全依赖于同组其他同学完成而自己没有真正参与的现象。所以,仅通过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进行成绩考核,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出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也不能系统地控制、掌握学生实训操作全过程而达到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实训效果。
二、完善《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金融综合业务实训》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经济管理类应用性学科,通过实训课程的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但是现有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训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实训能力无法更进一步地提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金融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教学。
1、围绕实训教学需要及时更新实训系统,改善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一是及时更新综合实训系统,使系统数据与外部实践界的数据同步,提高现实模拟程度。但并不是说一定要100%模拟真实金融运行环境,那样会由于环境的复杂和数据信息量太大使得实训很难进行下去,但是起码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实训平台的业务案例内容与现实金融界的数据保持一定的同步,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应对风险的反应能力。二是在原有的实训平台中适时增加一个动画演示金融综合业务的整个操作流程。这是因为金融综合业务不论是柜员、还是信贷的客户信息管理或信用风险评估等都非常繁杂,初学者一般很难整体理解并严格按设定的程序操作,若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笔业务就不能操作成功。加入动画演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学习和模拟操作起来一目了然。三是对业务流程作易于自学习的模块化分解。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同学的学习能力特征,将金融综合业务实训学习项目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掌握的子模块,当然教师做分解时要注重模块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四是对业务规则在关键流程点处的重要性进行仿真化演示。金融的业务规则一般是经过大量实践经验验证后才从中提炼出来的,是科学合理的。但其是如何产生的则被大家忽视了,正因它们是流程的核心点,我们必须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提炼出来。五是对易于导致严重后果的错误操作,应进行案例分析以避免同学走弯路。同时,要根据实训场所的情况,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如足够的电脑、一些银行业务的凭证单据样品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备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同时,设置多个专门机位,作为模拟不同权限机构的办公场所,力争使实训环境职场化、实训辅助工具真实化。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体性,加强对学生实训引导
实训教师要加强实训纪律管理,杜绝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现象,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是保证实训效果的基础。针对实训课,授课教师远非简单地坐在教师机前用个人机对话那么简单。实训教师应努力营造逼真氛围,合理组织学生,比如模拟组建公司、设立团队、分配角色以及角色调配、交换,老师要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每一名参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情景教学,教师在实训课堂上通过开展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安排每个学生饰演不同类别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并且参与情景教学的各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状态。采用这种情景教学的实训形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扭转学生之前的错误认识,从而积累正确的实践经验。同时,老师要在实训现场做适当巡视,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关键点在每次实训结束前留出时间做适当的讲解;适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总结。讲解、交流总结、点评最好在专门场所实施,或要求所有学生关闭电脑在实训场所进行。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实训教学的研讨
重视实训教学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首先,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都要担任一定的实训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其次,注重实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际交流、校企交流和合作,实训教师不了解金融企业实际,不了解实际业务操作情况,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走出去”的同时,还得“请进来”,筹措经费,聘请金融机构的一些专家参与实训教学的授课工作,或是集中开办讲座、讲学,也是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法。最后,发挥团队作用,加强实训教学研讨建立强有力的实训教学团队。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切忌单打独斗,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研究实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切实发挥团队作用。惟有如此,实训教学工作才会真正齐头并进,得以稳定提高和进步。
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
实训过程和实训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只停留在计算机或软件操作层面,要结合实训环节,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如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考核方式,在学生考核成绩里体现其全程实训的表现。通常,评价一般由学生参与程度、过程表现、实践能力提高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方面构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可通过考查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操作、测试及研讨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综合能力方面的情况。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评价的一个部分,每位学生都要对团队内成员的实训表现作出评价。最后根据学生提交资料情况,来考核学生对各阶段资料、实训报告的收集整理能力。教师评定占35%、实践能力占40%、同学评价占10%、实训资料提交占15%。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成绩评定时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素质能力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总之,对于《金融综合业务实训》的教学,只有各方引起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受实务界欢迎的各类专门人才。
(注: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一般教研项目《“金融业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acjyyb2014016。)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提高国贸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水平的探索和研究[J].科技创业,2013(10).
[2] 夏璐: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
[3] 于世东、吴鹏:以课程块为基础的双层次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
[4] 陈惠芳: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2).
目前仍有一些高校的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单纯的教师讲授为主,较少运用实践教学法、模拟实训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些高职院校囿于资金问题,银行会计实训室建设无法到位,模拟实训的环境比较缺乏。另外,教师未能对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满堂灌、课件简单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二)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缺乏较好的诠释与演绎
该课程存在诸多教学重难点。一是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方式多样、凭证种类多样、凭证联次众多,传递方向复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二是资金汇划与资金清算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跨系统商业银行之间、联行往来的资金汇划与清算,处理流程较为复杂。例如联行往来业务的核算,联行往来是银行系统内各个行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其内容包括全国联行往来、分行辖内往来和支行辖内往来三级往来,而关键点是关于汇差资金的清算。针对银行会计难点本身进行分析可发现,在联行往来工作中,所使用的某些会计科目确实不好理解。三是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核算,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主要介绍全国联行外汇业务往来、港澳及国外联行往来和行往来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典型国际贸易结算的基本会计处理方法,国际结算方法确实较复杂。四是经理国库业务,主要包括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预算款项的支拨。很多学生对财政管理体制内容掌握得不好,并且缺乏必要的税收知识,因此对经理国库业务中的预算收纳和报解的核算难以理解。这些教学重难点,本应该得到更多诠释与演绎,但往往受课时、实训资料限制,不少内容只是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并没有真正清楚明了。
二、银行会计课程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以树立学生就业的乐观预期为导向,培养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首先,应该树立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乐观预期。虽然以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银行在过去几年里,通过省级分行统一招聘,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以上,但是2013年笔者在进行新一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时得知,与招聘进来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相比较,基层银行更喜欢高职毕业生在柜台或客户经理岗位上的表现,因为他们安心工作、爱岗敬业且业务能力很强。因此,广州已有一些银行开始放开学历的门槛,面向高职院校招聘柜员、客户经理等职位。而二、三线城市的银行网点对学历要求并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因此向高职生提供了更多银行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其次,建立学生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逐步培养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了银行各项基本业务的特点、流程及其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从事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助理、柜员等基层工作有着切实的帮助,也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以课件设计为重要抓手,综合发挥讲授法、图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点
银行会计作为一门师生均普遍认为较为“难学”的课程,目前其课时设置一般为64学时或54学时,甚至有院校设置为36学时。如何在短时间内教好该门课程,讲授法的应用尤显关键。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具备“能够促使学生回忆先前学习过的材料、能很快地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识别教学中的要点和基本内容”等优点。而银行会计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其核算方法既包括单式记账又包括复式记账,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大多使用冗长的文字、表格和会计分录,倘若没有教师的有效讲解,学生一般难以通过自学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向前辈的学习、与年轻教师的交流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很多教师想上好这门课,但可能因为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对会计课程理解较浅、兴趣不高等原因,教师的积极性可能也会受挫。但是作为专任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应该从最基本做起,那就是课件设计。惟有以课件设计为重要抓手,综合发挥图示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以银行会计“项目四支付结算业务”的课件设计为例,可以在课件里插入支票、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支付结算业务的操作流程图、票据图片、凭证单据、结算漫画、演示视频、贴切的案例等。精致的课件、红外电子笔的使用、教师的娓娓阐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自然可以从“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银行会计“教”与“学”便不再是件“晦涩”的事情。
(三)以小组演讲现场评分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分工协作能力
在金融企业调研时,行业专家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培养。因此在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时,可采用小组演讲法。小组演讲法一般是由教师先提出一个案例(问题、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解答问题,最终以小组代表PPT演讲的方式公布各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扮演讲师角色等途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小组演讲法”,有部分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但也有部分学生持相反意见。究其根源,“小组演讲法”存在“搭便车”情况,挫伤了不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将每个学生的表现与课程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为此,可以编制“PPT小组演示现场评分表”和“组员分工合作考核评价表”。通过每组互评得出小组总成绩、通过组员互评得出各个组员成绩。通过两个评价表,每个组的总体成绩、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实现了公平、公开,有效规避了“搭便车”现象,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分工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评价表也成为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计入期末成绩。
(四)以边教边学边实践为基本思路,有效彰显实践教学方法的直观功能
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行动导向、角色模拟和岗位实操,它围绕边教边学边实践的基本思路,使教学活动变得更直观、更具体,由此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为例,实践的教学方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商业银行业务实训室”。学生在实训室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模拟训练。依照银行会计的岗位分工和核算流程,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设置了个人金融业务的核算、对公金融业务的核算、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外汇业务核算、损益业务核算、年度决算等7个项目,各项目下设置若干模块、各模块下设置若干活动。按照业务活动设置大量的仿真情境,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项目活动一般按照四个阶段进行:业务引入——操作流程——处理步骤——活动练习,全过程以学生先观摩后操作为主线,教师进行引导,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二是在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金融项目中心”。金融项目中心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等合作,是一个做真实项目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通过“金融项目中心”为校内的教师、同学、家长、朋友提供银行卡开卡服务、信用卡服务、金融理财服务,学生在这里进行的是“真项目真做”,可以在完成真实的银行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中得到锻炼。
二、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1 设计目标
传统的经济类实践性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效果欠佳,不能满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金融实践性教学设计的主旨目标应该是:立足金融业的社会背景,按照“针对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的新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体系框架,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力度,依托高水平实验室和“双师型”师资,全部教学活动贯穿“授之以渔”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不断归纳简约、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动态过程中,更为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经验知识的归纳提升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不断努力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
金融专业应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着力培育优质实践教学课程,逐步构建起以设计性、综合性课程居主导地位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课程的内涵特色体现专业方向,以其合理优化的整体设置凸显专业优势,从而达到“符合培养目标,体系设计合理,内容不断更新,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社会实践”的设计要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目标也是为实现金融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服务的,是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2 设计原则
(1)连贯性原则。金融专业应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定期检测检查。
(2)创新性原则。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为前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从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去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学会思考、自学、探索、研究、合作和创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性素质。
(3)应用性原则。实践性教学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管理技能和应变能力,通过商业银行真实场景和运营数据的模拟,学生虚拟角色扮演,使学生实际参与到银行的经营决策过程当中,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原则。先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应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将相关课程有机地加以整合,对原有教学内容大胆取舍,突出知识能力的系统传授和综合运用,做到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作为金融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以《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在学习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等后续课程后的综合实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性教学设计的形式
1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组案例提供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作出判断,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专业课授课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体会。我们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选出各小组的发言代表,在课堂上代表本组成员发言,发言积极、内容表述正确的学生可以在平时成绩中获得加分。在这里,我们强调小组的集中交流讨论。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的场所,还增强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们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
2 专题课堂讨论
让学生通过媒体中的财经类节目及相关报刊等,跟踪研究我国的银行改革动态及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通过“专题课堂讨论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专题课堂讨论课”就是把学生进行的专题研究成果通过演讲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代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渴望平等,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探索欲。因此,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该课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财经类报刊,如《中国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等,并做读书笔记;收看财经新闻,如《财经报道》《对话》等;关注某一行业或某一家上市公司;对各类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以某一热点问题作为深入研究的目标,不断收集资料,掌握其发展动态,弥补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这样做既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与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加强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做”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模拟实验
建立的模拟实验室应不仅可模拟出纳、储蓄、会计等常见的传统业务,还应能够对信贷业务、银行卡业务、表外业务进行模拟;不仅模拟单项业务,还应让学生对银行的所有关联业务进行综合模拟操作;不仅模拟银行的成熟业务,还应对互换业务、票据发行便利等尚未开办的业务进行前瞻性实验和研究。
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在完成了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及其他相关课程的理论部分的学习后,该课程的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经营,以增强执业能力和信心。我们把模拟实验根据业务特点分成网上模拟和手工模拟两部分。网上模拟部分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前台业务部分,包括出纳、储蓄、会计等柜台业务,可按照银行软件实训程序,在网上模拟业务操作和交易,最后形成规范的实训报告;手工模拟部分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后台管理业务部分,包括信贷业务、银行卡业务、表外业务的流程及管理。
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理论与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更主要的是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引入到实践性教学中去,因此目前,我们主要完成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手工
模拟――贷款业务实验课程设计,之所以叫课程设计是因为在每一步程序中学生都要根据理论知识和具体情况,作出决策和判断,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我们通过大量调研,深入银行业务部门,收集贷款业务第一手资料,进行了贷款业务实验课程设计。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公司流动资金贷款设计、公司项目贷款设计、个人消费贷款设计。公司流动资金贷款设计,包括业务操作流程,及与操作流程相一致的贷款申请书、流动资金贷款调查表、公司信用等级测评表、信用等级测评调查报告、贷款合同等的设计;公司项目贷款设计。设计包括业务操作流程、项目评估报告及相应成本费用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等评估计算表的内容;个人消费贷款设计。包括业务操作流程、个人信贷申请书、个人信用评级标准与方法、个人借款合同等内容。
每一部分都模拟业务实际,包括操作流程、各环节需登记的凭证、账簿、合同等。由学生亲自动手,结合贷款程序,从头到尾,实际操作一遍,增加感性认识,并有助于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重新阅读和理解银行的主要业务,运用已学的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作出决策并完成相关文件如授信报告、借款合同的签订等。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判断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是一次锻炼。
在每次模拟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结合模拟系统,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评分和总结,指出实验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熟悉和了解现代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同时,学生要按照学院的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书,并及时交给教师存档。
工作情境模拟教学法源于心理学中的情境模拟,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参与者扮演工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对技能的熟悉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工作情境模拟教学也是以行动导向教学原则为基础的,它强调与实际工作过程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任务相结合,构建出一种能够突出“教师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工作情境的设计流程,就是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学习项目的设计,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如图1所示,在工作情境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目标选取模拟的工作岗位,根据实际岗位要求确定工作过程及任务,从而归纳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在任务项目化之后,对不同的任务进行情境设计,包括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的设计。
一、银行会计教学中运用工作情境模拟法的必要性
(一)教学模式转变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银行会计教学主要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为课堂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校内模拟实训完成。纵观目前银行会计学教学现状,存在明显的理论教学有余,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由于实践教学的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回访毕业学生和合作企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和重新学习的过程。这与“零适应期”和“零距离”的教学要求以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所以,银行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改变实践教学的模式。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银行会计课程很多内容又相对比较枯燥,且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总是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因此,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总是与情境相联的,其对知识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经验形成与策略构建离不开具体情境,所以教学必须融入到工作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于情境之中,在模拟操作和实际动手中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复杂的知识点。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从而提高银行会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学生既学会了岗位技能又掌握了理论知识,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明显提高。
二、工作情境模拟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明确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围绕高职高专“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该课程的主要定位为培养商业银行对公、储蓄柜台的综合岗工作人员。教学以培养柜台工作岗位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因此,在模拟工作岗位选择上将围绕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来选取,从而有效避免传统银行会计教学中“大而全“的问题出现。
(二)关于工作情境的构建
工作情境模拟教学的核心是将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构建工作情境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工作任务、环境的仿真。做到课堂教学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形成学习就是工作的学习氛围。
1、构建模拟银行工作环境:运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软件对银行会计各个柜台业务进行全仿真的上机操作,将商业银行的计算器、点钞、凭证填写、审核、盖章与上机操作结合起来,进行商业银行储蓄业务、对公业务的全面的、一条龙式仿真操作。使得课程更加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和流程:银行会计工作内容十分广泛。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进行处理。另外,银行的每一项工作一般都有完整和严格的操作流程。凭证的传递也有其规定的顺序。任务设计应整理出完整的银行各项工作操作流程,并运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3、模拟银行会计信息载体:银行会计信息载体有很多,包括凭证、帐簿、报表及其他的各种格式的表格资料。而每种载体在银行中都有其特定的格式。为了是情境模拟教学产生与银行实习同样的真实感,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载体都应该是完全仿真的。
(三)工作情境的实施过程
1、基于工作情境项目化教学过程:在对真实工作情境进行模仿的基础上,将银行会计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为一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下设置不同的子学习情境,最终整合成为一个大的项目。子学习情境需要尽量的贴近于实际,而项目则需要具备典型的任务目标。
2、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对工作情境的模拟过程中教师是情境的设计者,过程的组织者同时也是问题咨询师。而教学过程可以总结如下:首先,教师应该讲述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每次情境模拟的目的,让学生有“目的”的“行动”,并且在“行动”中了解项目的“目的”;第二,学生开始实施“行动”,教师则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解释;第三,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于结果进行评价;第四,教师对“行动”过程进行总结,同时补充新的知识。需要强调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激励和指导十分重要,只有在老师的组织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才能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学生也才能通过工作情境模拟教学获得经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工作情境的评价方法
1、通过工作情境模拟任务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并对其进行评价。
2、期末考核结合过程考核:基于工作情境模拟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以过程性考核为基本原则。为每个工作子情境设计考核环节,并将考核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扩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给学生适度的压力去认真完成各工作任务。
3、考核中强调互动性,考核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可以引入自评和互评,提高考核的公平度,让学生主动的去反思和总结,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将小组考核分数将影响个人分数,激励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学习,相互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提高工作情境模拟法应用效果的建议
(一)更加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教学时间
总结银行会计设计的经济业务具体涉及50多种,如果将主要工作任务集中在综合柜员工作业务也有八个模块25个子情境。实践实训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将理论教学与时间教学更好的有机结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二)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应该提高
采取工作情境模拟教学,对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和创建真实的仿真的模拟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实际工作流程和业务十分了解。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前往银行柜台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学习业务操作的具体要求,以“双师型”教师素质来要求自己,不断深化的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仅仅依赖校内实习实训是远远不足以满足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的。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前往银行实习实践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银行会计业务活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进行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Reconstruction
Finan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Take National Model Building of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YANG Zewen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s and reflects on the national model institutions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key professional model 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reform process and practice, descripe on how to work and study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of the system.
Key wordsdemonstration school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tegration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被列入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内容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通过项目建设把该专业建设成与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全国性示范专业和在广州“区域性金融教育科研中心”中引领一线人才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为期3年的建设和项目验收后1年多的反思与调整,我们觉得在示范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专业人才需求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起点。国务院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规划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在现代服务业的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排在第一位。
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启动项目建设时,我们在建设方案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规划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在与金融单位更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与金融单位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按照金融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并组织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形成‘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围绕金融行业专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要,将专业教学内容与专业考证内容结合起来,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目标适应金融单位主要业务岗位的需要和证书考试的需要,实现专业教学计划与职业要求的有机结合。”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理解,现在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关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标准、岗位能力要求、如何培养职业能力、用什么来培养这些能力以及最终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等问题。初步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描述为:以服务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宗旨,以广州金融业“八个中心、四大体系”建设为依托,以与金融单位紧密合作为突破口,面向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部门的柜面业务、营销服务和基层管理三种岗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和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订单式培养为纽带,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基本手段,通过完成校内模拟项目教学、校内真实项目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三步走的实践教学,重点进行行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和订单所要求的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配套建设与就业岗位相匹配的包括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内项目中心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实训设施体系,建设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开放式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一支熟悉金融市场运作、操作技能过硬、教学能力强的具备“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形成实训设施、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三方面的支撑,最终实现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如果说原有方案所注重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过程和方法,那么,现在更注重的是对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原来注重的是核心点,现在则注重的是整体筹划。原来注重的是“技能”培养,现在注重的是涵盖技能的“能力”培养;原来描述的“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订单培养”包含在现在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中,是能力要素的核心和训练的重点;原来注重的是“订单培养”,现在注重的是在订单要求的框架下,通过完成订单单位所规定的真实的工作任务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不论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都必须围绕着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方案,新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新的统筹设计,与岗位对接的5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各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对应金融行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即: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对应商业银行柜员岗位,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对应证券营销服务人员岗位,保险实务课程对应保险营销服务岗位,银行信贷实务对应银行信贷客户服务岗位,个人理财业务课程对应理财经理岗位。各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实训室建设对应核心课程改革对教学场所的需要,即5门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的教学分别在与其对应的5个实训室中进行;完成这些课程教学以后,学生需要完成面向市场的金融产品服务营销训练。如果说在5个实训室完成的是仿真的生产性实训,那么在这个环节学生完成的则是全真的生产性实训,最后是与就业相联系的半年顶岗实习。
3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从根本上讲是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行业证书标准是我们间接得到的行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直接的岗位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则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通过对行业调研结果的归纳,并通过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的行业专家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我们确定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在11个任务领域完成42项工作任务的172项能力要求(172项具体能力请参阅:121.33.253.215/solver/blob key=4946645&dddatetttime=1246688007671 第四页)。这些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的确定以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考虑,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融入过程与方法之中。本专业建立在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的课程体系包括如下类别:
一是直接对应于岗位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岗位工作内容,按照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岗位业务平台进行业务训练,最终达到与岗位对接的要求,这些课程全部为一体化的课程。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对应银行前台柜员岗位)、银行信贷实务(对应银行信贷客户经理岗位)、证券投资实务(对应证券客户经理岗位)、保险实务(对应保险客户经理岗位)、个人理财业务(对应理财经理岗位)、银行会计(对应银行会计岗位)、国际结算(对应国际业务部结算岗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对应大堂经理和基层管理岗位)。其中,前5门课程因对应主要就业岗位被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
二是对岗位作理论和知识支撑的课程。这些课程不直接对应岗位工作,但对岗位工作有理论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岗位工作,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由于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的应用理论和专业知识已经体现在一体化课程之中,因而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一些与工作过程联系不够直接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公共理论。这些课程包括: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基础、财务会计基础、公司理财、国际金融、金融法。
三是对岗位作技能和方法支撑的课程。这是非常具有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特色的课程,由于这些技能基本不直接对应某一个具体岗位,因此,将这些技能训练内容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的训练。这类课程也包括思维方式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财经基本技能(点钞、传票算、汉字输入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客户沟通、金融服务礼仪、金融服务英语口语、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数学、应用文写作。
四是对岗位作态度和价值观支撑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形势与政策、廉洁修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训、公益劳动、科技人文和艺术选修课。也包括订单企业文化类课程。
五是对岗位作提升和创新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教学企业项目(证券投资)、教学企业项目(客户理财)、期货与期权、信托与租赁、金融风险管理。
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我们在示范建设期间在对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整体设计基础上尝试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设置三种不同的实践课程分三步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使教学逐步接近岗位实际,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这三步实践教学是:(1)一体化课程教学;(2)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教学;(3)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三步走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归纳为表1。
5 教学条件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条件:一是实训设施;二是师资队伍;三是课程资源。也就是要解决了用什么来教、由谁来教、教哪些东西的问题。
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演员、演说家,而是导演、操作示范者、教学工作任务推进者和组织者。课程改革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往往与其理论水平一样重要。我们采取的是两个办法:一是从金融部门引进业务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如:从汇丰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引进了多名老师;二是将专业教师派往金融行业锻炼。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得“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体化课程、教学项目课程以及按照新的要求组织顶岗实习都是全新的课程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源,一切都要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重新开发。其工作量十分巨大,对观念的冲击也同样巨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开发了主要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和相应的网络课程,配备了大量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这些课程资源较好地支撑了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
6 特色与创新
6.1 按照项目课程模式编写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示范建设过程中出版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信贷实务》、《商业银行会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外汇交易实务》、《国际结算》等教材是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和项目模块体例编写的,这些教材以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以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符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是一套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原理重构教学内容的工学结合的教材。本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材的体例扬弃了适应传统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形式,改按适应工作体系的项目模块结构形式。教材中的项目来源于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工作项目所设计的教学项目,教材中的模块来源于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教材充分体现了以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做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思想。按照本套教材组织教学,即可实现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来组织教学进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一个教学项目的完成,也就意味着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一般都会得到一个与实际工作相同的标志性的成果。
第二,教材的内容不再依据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在行业专家对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和专业教师深入行业进行岗位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由于课程分工的不同,本套教材不涉及到基础理论,对于必不可少的应用理论采取了嵌入相关的工作过程的方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通过将行业岗位涉及的新业务、新方法和新工具及时地纳入教材,贴近了行业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第三,教材不再停留在对课程内容的直接描述,而是十分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教材的各个项目之前,一般都提出了该项目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能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教材注重根据工作情景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具体,较好地模拟了岗位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6.2 实训体系的建成对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好的支撑
专业教学实训体系的建成,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由于银行基本技能实训室的建成,使本专业得以开设原来不具备条件开设的“财经基本技能”课程,学生在这里完成的三项财经基本技能达标标准已经成为众多商业银行到我系招收毕业生的重要参照指标。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开设原来不具备条件开设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提供了条件,由于实训室建设和课程设置的高起点和高标准,该课程开设3年多就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信贷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不仅为银行信贷实务课程提供了教学条件,同时也为我院主持国家级的银行授信业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条件;证券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并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提供了条件,同时还为全院学生模拟股票期货交易比赛提供了平台;保险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专业核心课程保险实务实现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该课程已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金融业务实训室的建成为外汇交易实务、国家结算、外贸单证等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提供了条件。这一系列实训室的建成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上述实训室完成的都是仿真的教学,为完成真实的业务训练,我们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提出了建设专业项目中心的设想。在五家银行的行长为专业建设支招的座谈会上,金融专业带头人向行长们提出了关于建设能够开展真实业务训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想法,得到了行长们的普遍支持。金融项目中心于2008年3月实现了主要功能并投入使用。以该中心为业务平台,我们引进了多家企业的金融产品,行业专家带着这些产品走进课堂,学生带着这些产品走向市场。在合作中,通过项目中心还开办了大量的订单式培养班。项目中心已经成为金融类专业产学合作的枢纽和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真实项目训练的平台。由于该中心的建成,使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理财等以真实工作任务做载体的课程得以开出。
6.3 结合专业改革的自办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产品和业务类型加速推陈出新,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银行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快具有与时俱进综合能力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银行业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实践面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性
“互联网+”行动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和研究课题。近十年来,“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产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潮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内涵
2016年6月初,“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在京举行,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伸提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面对面教学等相互融合,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最好的教育解决方案,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服务学生学习。本文探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也是基于将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面对面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既翻越教室的围墙,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又结合我国面对面言传身教的教育特点,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进行评价标准约束,使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性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双向实时交互,是指不受任何时空或人物限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时进行问题探讨与交流互动;(2)生动丰富性,教师线上备课可以采用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并且资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3)学习主动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但学生学习的快慢、深度较难把控。(4)较强针对性,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成效与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案,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银行会计是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课程,该课程专业技术性强,理论涉及相关金融业务知识,实务要求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对业务处理的精准度和熟练度要求远高于其他行业会计。正是由于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学生不容易掌握,传统教学模式施教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体现为:
一是若仅凭教师理论讲解,十分抽象,学生被动,课堂沉闷;若使用模拟情境教学,则需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银行会计这门课程的授课量较大,章节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的知识量有限,教学效果不佳。
二是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相差较大,能力差的学生容易被忽略,后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整体的教学成效不佳。
三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中要求“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但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学生直接进入银行一线岗位实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理论知识无法学以致用,无法较好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会教学平台中银行会计模块,符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工商企业会计的教学模式,从银行会计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不仅对银行会计核算,而且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有系统的了解,并且搭配100%仿真的业务单据填制及流转,让学生既懂理论又能临柜操作,实训操作中实行多岗位角色轮换,让学生对银行会计分工有更清晰的认识,这对学生操作技能及银行会计岗位胜任能力有很大帮助。实训结果可通过智能答案比对引擎,快速反馈操作错误的业务点,让学生迅速了解自己实务技能的薄弱之处,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实务要领。
(二)科学地组织课程项目化活动
基于网中网实训平台,根据银行会计教学内容整合成如下九大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组织课堂教学,并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突出实践技能的掌握,其中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与支付结算业务为重点实训项目,如表1所示。
(三)`活多样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选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中线上教育、线下教育、面对面教学相互融合。“互联网+”教学模式主要形式为:
在线上教育方面,教师基于网中网实训平成线上备课、上传课件和视频、教学通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实训练习,在平台的“学习论坛”上,学生之间可以实时交流心得,讨论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互动反馈调整教案,按照教学需要重新组织章节,上传课件,增加学习扩展内容,让教学变得更具针对性。
根据学生使用手机频率多于电脑的特点,除了借助网中网实训平台之外,还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及QQ群为学生推送补充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现实案例,并进行实时探讨交流。
在线下教育和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根据查看并分析学生的实训成绩,在课堂上结合案例和图解式教学方法有的放矢的与学生互动探讨,当学生基本掌握知识要点后,再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填写和传递参照教材上和系统中的打印出的真实凭证,让学生对整个凭证传递流程有系统充分的了解,以得到夯实知识并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法
1.互助教学法。为了解决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帮学生科学分组,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团队考核分,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以赛促教法。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较大的授课量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利用课余的时间,组织银行会计实务技能大赛,邀请银行一线员工当评委,积极鼓励学生参赛,不仅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在脑中系统地勾勒出整套业务操作流程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在银行会计学习前要求学生有相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银行会计和工商企业会计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如根据银行会计与工商企业会计的核算主体不同,“银行存款”科目归属于资产类还是负债类,就要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建立“以能力为取向”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银行会计课程成绩评定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能力为取向”的评价标准,既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团队贡献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务操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最终考核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两部分组成,改变以往“一考定分”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详见表2。
四、创新探索取得的效果及发现的问题
(一)取得的效果
通过三个学期六个班次的银行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层面来说:首先,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课堂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导师”形象出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学生学习从被动的“满堂灌”变为线上线下主动的探讨交流,银行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再者,学生从课前线上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及公众号补充资料的拓展阅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来上课,学习更具针对性;最后,仿真实训平台的运用真正实现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操作,用实训操作巩固理论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学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教学手段的更新让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改变施教方式,因材施教。学生的积极反馈与互动交流,也让教学变得更加具有魅力和挑战性,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乐趣。
(二)发现的问题
1.部分学生课前学习自主性较差,未能及时完成实训平台的课前练习,导致课堂上实训操作困难,甚至在团队实训中拖后腿。并且高职生中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相差较大,有时会拖慢实训课进度。
2.目前的教学经费和实训条件有限,缺乏凭证专用打印机等辅助设备,银行会计凭证只能参照教材上和系统中的凭证样式打印,一定程度上影了实训的效果。
3.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且银行与银行之间业务系统处理差异也越来越大,学生所学知识的针对性相对减弱,另外银行就业门槛较高,高职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到银行一线工作的机会较少,某种程度上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