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林业系统卫生创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探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从人工造林的角度对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预防工作的缺失。在人工造林时使用单一的树种或是单一系号进行造林,出现纯林现象,这样的选取树种的方式造成在物种结构上植物群落比较简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也降低,从而使人工造林系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降低。例如在我国三倍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在树种的组成上就较为单一,配置上也不够合理,没有完善树种监测检验工作,最后导致病虫害在防护林遍及的几百个县开始大范围蔓延,损失惨重。类似于这样情况还有宁夏自治区的防护林工程,病虫害产生导致防护林全部毁灭;辽宁、甘肃和陕西等地的防护林病虫害隐患依然存在。虽然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的问题上却没有得到重视。
(2)在引进树种时对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充分。在引进树种时,树种如果在当地不适宜生存,就极为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例如辽宁省在50年代引进的樟子松,目的是实现固沙造林,达到良好作用,结果在90年代大面积的病虫害开始出现,主要原因就是辽宁省气温较高致使水分失衡,病虫害蔓延,使得森林开始减退。
(3)缺少对于造林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护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够彻底深入,使得在执行时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更甚者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抛弃了,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森林卫生健康状况发生恶化,病虫害也随之而来。
(4)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
1.2 从内检工作的角度对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1)检疫工作不充分。缺乏林业检疫方面的法律知识或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导致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都没有进行应有的检疫。有调查显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运到新疆的数百万株林种都没有进行检验,形成新疆病虫害较多的局面。(2)检疫站的数量与需求不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和公路建设方面都需要人工造林,同时对于树种的类型、数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也是对病虫害的传播几率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不仅不能满足需求,在布局上也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2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
2.1 做好林业检查工作
首先要做好产地的检验工作,对于本地所存在的苗圃和木材的加工厂数进行统计了解,并进行产地检验台帐的建立。其次要对产地的检验工作认真负责,对于近检疫、报检、检查及证书签发等程序进行调运加强,并对内部的扩散途径进行切断。最后要加强复检工作,对于新建的林地应该加强跟踪免疫检查,同时对于建设部门中所使用的木制品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管,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外部入侵的渠道进行堵塞。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引进的外国树种中和不同省份间树种的交流过程中引发的大型病虫害有增加趋势,这就对林业部门对黍粽检疫共组提出了高要求,提升树种检疫水平,做到病虫害传播的预防,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地区实行隔离,避免蔓延扩展的情况的出现。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林业设立监测网络,并且要对本地区建立全面覆盖,其中要对集中造林的区域以及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常年监测,这样做对于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有所提高,在对林业进行监控时要格外注意对有害生物的调查,保证发现、防治、控制都做到及时有效。同时配合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体系,在遇到状况时做到从容不迫。
2.2 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
在疫苗的培养上,最好可以创建专用基地,用来培养无检疫疫苗,可以做到对抗病虫害树木的大力推广;在对于林业规划的设计中,确保因地适宜,乡土品种要具有优先权,同时可以加大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为了使生物的多样性有增加;改造低产林,消除存在于不健康林中的隐患,为树木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营造环境。造林的基础是要进行科学的营林,力争达到森林健康。
2.3 改变单一树种的引进,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2.4 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
为实现对林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群的仔细分析,我们首先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结合,所选取的林区面积为266310公顷,森林覆盖率总面积高达百分之94.28,其中人工林面积为134亩。卫生筷子、实木门以及胶合板等是林产工业的主要产品,现阶段还在进行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原始红松林等已经成为新型的生态旅游支柱产业。林业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长期存在于该区域中,不仅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各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科学组织以及合理造林效益是目前木材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最终实现用有限产量创造较高效益的目标。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林产工业的创新能力的有增加,必须实现对林场工业的精深加工,这也对产品效益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当地共有两个龙头企业,以及十个产业化基地,年产值每年都在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雪乡,海浪河漂流以及原始林观光三大项目主要是通过森林生态旅游进行确立。在这种趋势与背景之下木材生产以及林场工业都已经实现逐渐上升,同时多种经营产值比也在进行逐渐改变。
3.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大体量、高档次木业园区的优势
“园中园”是在城市工业区规划出的一部分土地,总面积为一万亩,企业可实现对该部分土地的全部开发。同时制定新型的建园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以及抱团进入。传统的园区合作模式已经不能实现对时展与需求的有效满足,现阶段已经逐渐向资金、人才、管理以及信息全方位合作方向的转变。东部产业转移是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对林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发展林业产业的劣势分析
1.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带动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林业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规模偏小以及大型龙头企业就少是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明显缺陷,同时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知名品牌也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大资源、小企业是对上述缺陷的总结与概括。
2.相应配套产业不完善
从林业深加工角度来说,其配套产业存在明显的缺陷,林木机械生产厂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大型林产品交易市场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的产业没有实现有效的发展,家具制造以及木材工艺品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
3.物流制约产业发展
左江黄金水道还没有实现全段通航,大宗木材、林产品运输还没形成优势,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还没建立。但以上分析的劣势都是可改变的,会随着打造林产加工循环经济而实现劣势向好,并逐步转变为优势。
三、发展林产加工循环经济的对策
1.高起点谋划发展
林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发展”的要求,在产业目标上,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规模林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力争5年内林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中高端、大中型企业达15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品牌企业10家以上。在产业重点上,全面提升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构筑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高档家居业和木制品终端产品企业,提高深度加工水平。在产业进程上,分步推进“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成基地”战略,即一年内园区引进上规模、上档次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30家,园内企业进驻率达30%以上;三年内园内企业进驻率达70%以上,形成产业链式发展,创建全国林产业示范基地;五年内园区
3成以上企业实现产品终端化、经营国际化、销售电商化,园区成为面向东盟的林业产业孵化创新基地。
2.科学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林产业循环发展的要求、规律和区位条件、交通优势、资源特点去规划“十三五”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把木业产业真正打造成为主导产业。在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中融入绿色、科技、集成等现念,全面做好全市林业产业布局与规划,形成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林业深加工产业集群。3.加大林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个综合园区、多个配套专业园区的格局加大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园区内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信息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在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外建设1万亩的原材料加工基地产业园,扩大配套产业园承载力,形成林业产业园区互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4.充分利用东部产业转移契机,以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采取“以商招商、抱团进入”招商新模式,利用北方林业产业大省产业转移的契机,开展定点招商、以商招商、政府和企业联合推介等招商模式,争取吸引一批大型的林业产业加工企业项目到投资,扩大产品出口,迅速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水平。
5.科学发展用材林
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走以速丰桉为主、多种用材林和珍贵树种并行发展的道路,保证辖区内原材料供应达50%以上,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提高企业原材料保障水平。
6.打造国家级林产业孵化基地,以“红木之都”为依托逐步壮大同质木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高林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行业发展模式,打造电商平台,引领交易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打造名副其实的集原材料生产、销售、研发和林业深加工产品为一体的林业加工产业大市,争创全国首个“中国林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实施业已形成的红木加工中心带动战略,扩大上游木业加工行业的发展,走“高品位、深加工”之路,保持全国最大的东南亚红木进口基地和最大的红木销售市场地位。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48-1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林业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全民创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延边林业的全民创业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延边林业奋力崛起的需要相比、与群众的创业热情相比,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 延边林业全民创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延边林业的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全民创业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业思想保守;二是创业要素不足。创业资金不足。林区职工收入多年偏低,原始积累少,缺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资金;创业技术不足。从林业职工的年龄结构来看,四十岁以上占绝大多数,由于缺乏创业技术,不敢轻易创业;创业项目不足。林区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等,但由于没有大市场、大项目带动,创业项目明显不足;人力不足。林区特别是林场虽然有大批的富余劳动力,但外出创业的多,使很多创业者想扩大规模,却没有足够的人力;中介组织作用不明显。虽然各林业企业分别成立了多个协会、合作社等,但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创业政策不足。林业职工的政策待遇不如农民,比如与农民同样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林业职工,却无法享受农民的粮食直补、牲畜补贴等。四是创业环境不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执法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林区职工的困境不理解,对林区全民创业没有做到全方位地支持和服务。
2 延边林业发展全民创业的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要推进全民创业,就必须集中精力抓好上述难点问题的突破,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掀起服务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2.1 营造舆论氛围,转变思想观念
广泛开展创业文化创建活动,通过开设专栏、播放光碟、解读政策、召开研讨会、举办文艺专场演出、发放创业书籍等方式大力弘扬创业文化。依托基层林场、学校和社区居委会,开展创业文化进林场、社区、校园等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媒介,大力宣讲全民创业的目的、意义及各项扶持措施,引导广大群众破除怕苦畏难、小富即安、因循守旧、重官轻商等落后思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创业至上、致富光荣的思想。
2.2 整合创业要素,搭建发展平台
各林业企业要建立健全创业辅导专业队伍、创业信息网、创业热线资询电话等创业信息咨询平台。在信息提供上,要有效配置和优化内外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沟通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进而改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具有一定创业基础和创业潜力的对象,集中资金、项目和师资力量,全方位开展全民创业系统培训,使之成为引领全民创业的先行者。
对各林业企业富余劳动力和各林场周边农民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劳动力资源底数,并建立林场与地区劳务信息的密切联系,及时提供劳务用工中介服务,减轻林场全民创业用工压力,加强林场与周边村屯的联合,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壮大。
针对延边林业全民创业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林区资源实际,编制全民创业发展项目指南,规划储备一批适合职工群众的创业项目,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人员投资兴办项目,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增强投资的实效性。各企业可从目前的林地经济发展基金中列支一部分,建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全民创业项目开发的无息借款,解决创业者自身资金不足或贷款难的问题。
对各种行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中介组织进行改制、改组、合并,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完善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建立协商共议、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健全中介组织监管机制,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通过中介组织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政策、信息、技术的咨询和指导,解决与市场的衔接问题,解除群众创业的后顾之忧。
2.3 积极运作协调,出台优惠政策
有效的政策是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杠杆,是决定创业的核心因素。对于省、州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我们要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加大宣传力度,坚决贯彻执行,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同时,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各企业实际,出台更加有利于创业、有利于成事、有利于发展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误的政策措施。创业的关键政策主要出自地方政府,各林业企业要主动出面向上级争取,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将林业的全民创业纳入地方工作盘子,争取针对林业全民创业急需的税收、工商、创业资金等方面,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
2.4 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创业环境
一、完善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
(一)建立创建组织领导机构。我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团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每月召开一次班子会议,研究分析近阶段员工思想工作情况,查找和解决创建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布署。
(二)健全规章制度,提供根本保障。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重视制度建设,修改完善了公司《人事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民主管理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严格制度管理,作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制度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检查监督体系,实行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方案,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监督激励体系,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每个活动都有目标、方案和具体措施,每个阶段都有总结、有检查。制定了量化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每月进行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实行了动态管理,做到奖罚分明,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创建积极性。
二、创造和谐氛围,优化创建环境。
(一)加强创建宣传。公司在办公楼、售票处等窗口部位树立了“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风景”的创建标识牌;同时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机构、岗位责任制、创建目标等张贴到公司公示栏上;在售票处设置公布牌,向游客公开门票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投诉电话,售检票员统一着制式服装并配戴员工基本资料胸卡,自觉接受游客监督。
(二)优化创建环境。本着“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目标,公司集中对办公工作环境进行了整治,由各部门主管经理负责,办公楼进行了了重新装修粉刷,并坚持每日清扫;在公司院内修建了花坛和“朝晖”标志物;在售票处修建了仿古牌楼和环保停车场,为创建“青年文明号”提供了一个和谐优美、整洁舒适工作环境。
三、落实创建措施,提升创建水平。
(一)公司本着“踏实进取,创造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一直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拓宽经营的渠道连续七年超额完成年度经济任务指标,使我公司成为同行业中的先进典范。1999年被河北省林业厅评为河北省林业系统“绿林杯”竞赛先进单位和河北省林业先进单位;2001年、2002年荣获承德市旅游促销明星单位;1999年至2005年连续7次被评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实绩突出单位;2006年被承德市评为“十五”期间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总经理李大林连续七次荣立省林业局三等功,2002年被荣获承德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授予河北省旅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二)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始终把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培育“学习型”青年职工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坚持理论引导,增强政治素质。我们以提素质、促发展为目标,严格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将选编好的政治学习内容发到每个青年职工手中,每周组织青年职工进行一次政治学习;每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召开一次青年员工座谈会。每季度进行一次青年职工思想分析,每半年进行一次时事政治、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每年开展一次读书学习的演讲比赛。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工作,服务社会;二是动员员工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先后有6名员工考取了大学本科学历,14名员工考取了大专学历,有10余名员工正在自学考试学习中,丰富了员工的知识构架,提高了公司员工的文化水平;三是开展专业培训,夯实业务基础。2004年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沿海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方面,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发达地区的参观学习,激发广大员工对公司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邀请承德旅游职业学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旅游营销管理、旅游服务意识、礼貌礼仪、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丰富业务知识,以提高旅游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开展文明服务,弘扬文明新风。公司努力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来营造氛围,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一是开展“文明服务、文明形象、文明用语”三步曲活动,坚持上岗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园徽,树立文明新风尚;二是成立了“便民服务队”,在售票处义务为游客提供咨询、休息、医疗等服务,方便游客,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三是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不折不扣的履行服务承诺,自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以来,未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事件,增强了我公司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四)改善用人机制,培养青年骨干。一是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机制,在今年5月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业务考试、组织考核等几个环节,择优选用一批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员到重要岗位,大胆启用了贾国强、宋艳辉等年富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员工担负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二是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职业道德好、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其他员工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热情。
(五)注重安全工作,确保安全无事故。公司针对森林旅游的特殊性,一方面加强了森林公园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制定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旅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成立专门的旅游安全工作组;二是协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开展对旅游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向旅游者敲诈勒索、围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常识教育,消除麻痹大意思想。另一方面公司对员工和单位外来的社会劳力及游客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做到“出门不带火、室外不吸烟、野外不用火”。与员工个人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四、加强团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健全组织领导,加强检查督促。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团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班子会议,研究分析近阶段员工思想工作情况,查找和解决创建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布署。
(二)完善规章制度,提供根本保障。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重视制度建设,修改完善了《人事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民主管理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严格制度管理,作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制度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监督体系,实行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方案,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监督激励体系,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每个活动都有目标、方案和具体措施,每个阶段都有总结、有检查。制定了量化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每月进行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实行了动态管理,做到奖罚分明,激发了员工的创建积极性。
二、创造和谐氛围,优化创建环境。
(一)加强创建宣传。公司在办公楼、售票处等窗口部位树立了“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风景”的创建宣传牌;同时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机构、岗位责任制、创建目标等张贴到公司公示栏上,加强创建宣传;在售票处设置公布牌,向游客公开门票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投诉电话,售检票员统一着制式服装并配戴员工基本资料胸卡,自觉接受游客监督。
(二)优化创建环境。本着“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原则,公司集中对办公工作环境进行了整治,由各部门主管经理负责,以公司办公楼进行了了重新装修粉刷,并坚持每日清扫并与各部门主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公司院内修建了花坛和“朝晖”标志物;在售票处修建了仿古牌楼和环保停车场,为创建“青年文明号”提供了一个和谐优美、整洁舒适工作环境。
三、落实创建措施,提升创建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始终把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培育“学习型”青年职工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坚持理论引导,增强政治素质。我们以提素质、促发展为目标,严格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将选编好的政治学习内容发到每个青年职工手中,每周组织青年职工进行一次政治学习;每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召开一次青年员工座谈会。每季度进行一次青年职工思想分析,每半年进行一次时事政治、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每年开展一次读书学习的演讲比赛。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工作,奉献社会;二是动员员工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先后有6名员工考取了大学本科学历,14名员工考取了大专学历,有10余名员工正在自学考试在读中,丰富了员工的知识构架,提高了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三是开展专业培训,夯实业务基础。2004年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沿海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方面,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发达地区的参观学习,激发广大员工对公司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另外还邀请了承德旅游职业学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旅游营销管理、旅游服务意识、礼貌礼仪、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以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旅游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开展文明服务,弘扬文明新风。公司努力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来营造氛围,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一是开展“文明服务、文明形象、文明用语”三步曲活动,坚持上岗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园徽,树立文明新风尚;二是成立了“便民服务队”,在售票处义务为游客提供咨询、休息、医疗等服务,方便游客,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三是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不折不扣的履行服务承诺,自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以来,未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事件,增强了我公司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三)改善用人机制,培养青年骨干。一是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机制,在今年5月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业务考试、组织考核等几个环节,择优选用一批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员到重要岗位,大胆启用了贾国强、宋艳辉等年富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员工担负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二是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职业道德好、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其他员工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注重安全工作,确保安全无事故。公司针对森林旅游的特殊性,一方面,加强了森林公园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制定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旅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成立专门的旅游安全工作组;二是协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开展对旅游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向旅游者敲诈勒索、围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常识教育,消除麻痹大意思想。另一方面,公司对员工和单位外来的社会劳力及游客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做到“出门不带火、室外不吸烟、野外不用火”。与员工个人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四、加强团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健全组织领导,加强检查督促。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组长,团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班子会议,研究分析近阶段员工思想工作情况,查找和解决创建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布署。
(二)完善规章制度,提供根本保障。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重视制度建设,修改完善了《人事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民主管理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严格制度管理,作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制度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监督体系,实行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人员具体抓,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方案,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监督激励体系,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每个活动都有目标、方案和具体措施,每个阶段都有总结、有检查。制定了量化岗位责任考核制度,每月进行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实行了动态管理,做到奖罚分明,激发了员工的创建积极性。
二、创造和谐氛围,优化创建环境。
(一)加强创建宣传。公司在办公楼、售票处等窗口部位树立了“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风景”的创建宣传牌;同时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机构、岗位责任制、创建目标等张贴到公司公示栏上,加强创建宣传;在售票处设置公布牌,向游客公开门票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投诉电话,售检票员统一着制式服装并配戴员工基本资料胸卡,自觉接受游客监督。
(二)优化创建环境。本着“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原则,公司集中对办公工作环境进行了整治,由各部门主管经理负责,以公司办公楼进行了了重新装修粉刷,并坚持每日清扫并与各部门主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公司院内修建了花坛和“朝晖”标志物;在售票处修建了仿古牌楼和环保停车场,为创建“青年文明号”提供了一个和谐优美、整洁舒适工作环境。
三、落实创建措施,提升创建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始终把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培育“学习型”青年职工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坚持理论引导,增强政治素质。我们以提素质、促发展为目标,严格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将选编好的政治学习内容发到每个青年职工手中,每周组织青年职工进行一次政治学习;每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召开一次青年员工座谈会。每季度进行一次青年职工思想分析,每半年进行一次时事政治、政治理论知识竞赛,每年开展一次读书学习的演讲比赛。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工作,奉献社会;二是动员员工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先后有6名员工考取了大学本科学历,14名员工考取了大专学历,有10余名员工正在自学考试在读中,丰富了员工的知识构架,提高了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三是开展专业培训,夯实业务基础。20*年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沿海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方面,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发达地区的参观学习,激发广大员工对公司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另外还邀请了承德旅游职业学院对全体员工进行了旅游营销管理、旅游服务意识、礼貌礼仪、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培训,以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旅游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开展文明服务,弘扬文明新风。公司努力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来营造氛围,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一是开展“文明服务、文明形象、文明用语”三步曲活动,坚持上岗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园徽,树立文明新风尚;二是成立了“便民服务队”,在售票处义务为游客提供咨询、休息、医疗等服务,方便游客,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三是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不折不扣的履行服务承诺,自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以来,未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事件,增强了我公司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三)改善用人机制,培养青年骨干。一是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机制,在今年5月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业务考试、组织考核等几个环节,择优选用一批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员到重要岗位,大胆启用了贾国强、宋艳辉等年富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员工担负重要岗位的领导职务;二是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对职业道德好、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其他员工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激发了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注重安全工作,确保安全无事故。公司针对森林旅游的特殊性,一方面,加强了森林公园的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制定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旅游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成立专门的旅游安全工作组;二是协同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开展对旅游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向旅游者敲诈勒索、围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常识教育,消除麻痹大意思想。另一方面,公司对员工和单位外来的社会劳力及游客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做到“出门不带火、室外不吸烟、野外不用火”。与员工个人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四、加强团组织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简介 赵淑云,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070―03
煤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煤炭开采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荒芜。严重影响了矿区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治理开发采煤塌陷区,修复其生态环境,成为影响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其综合开发进展
淮北市是皖北平原上的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性城市,1958年建矿。淮北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田分布广,纵横绵延100kin,矿区面积9600km2,探明储量为27616亿t,为华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城市、国家五大煤炭基地之一。淮北矿区由于煤田可采煤层多而厚,而且多采用长壁冒落法采煤,从而造成地表大面积塌陷。截至2006年,淮北市因采煤而造成的塌陷土地已达1.6万hm2,且近1/4分布在市郊,约有26万农民失去土地,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5。而且据淮北市国土资源局调研,目前每年仍以近万亩的塌陷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市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将达到2万hm2以上,每年新增的失地农民近万人。采煤塌陷地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由陆地生态环境蜕变为水生生态环境,人均耕地锐减,工农业生产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塌陷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淮北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为了恢复采煤塌陷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淮北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地复垦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淮北煤矿塌陷地复垦整理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形成了六种开发模式,其中四种为农业开发模式。近年来,虽然塌陷区的第二、三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农业相比,则相对薄弱。据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累积治理采煤塌陷土地面积13.06万亩,其中用于农林渔等第一产业用地占近90%。开发农业虽然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修复塌陷区生态环境,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必须改变塌陷区只能用于发展农业的思路,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档次,促进复垦后土地的有效利用。目前,淮北市正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建设生态矿业城市”的口号。目标是把淮北建设成集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城市。2005年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又申报成功。根据塌陷区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当前,淮北市应抓住建设生态城市和国家级矿山公园这一契机,在深抓其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挖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二、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意义及资源潜力分析
发展旅游是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为前提条件的。采煤塌陷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开发旅游。首先,将传统的生产型开发转变为服务型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其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变煤矿区的脏、乱、黑的形象,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其次,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淮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后,淮北市近1/4的塌陷地分布市区近郊,开发旅游,有利于淮北市良好城市形象的树立、生态城市的实现和国家级矿山公园的积极建设。
发展旅游,旅游资源是基础。水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普遍缺乏。淮北市采煤塌陷地量大面广,积水率高,现形成塌陷水面30多处。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杨庄煤矿塌陷区的南湖湿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的塌陷东湖湿地占地面积分别为4000亩、6000亩,而且水面深、水质好、离市区不远,这在北方城市中非常难得,是兴建游乐设施、建设湿地公园、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
采煤塌陷地是煤炭城市的特色旅游资源。采煤塌陷地及其整治反映了煤炭开采及对土地、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的影响,是人们了解煤炭开采、塌陷地生态修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场所。淮北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形成了六种复垦模式,建立了多种生态农业系统。如在稳定深层塌陷区通过挖塘造地、土地复垦、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建立了以水产养殖为主,种、养、加工结合的区域生态农业系统;还有在粉煤灰充填塌陷地发展林业;等等。1995年起,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经全面科学论证,淮北市连续被国家列为“土地复垦示范区”。杨庄煤矿塌陷区湿地公园和烈山洪庄煤炭塌陷区及任圩塌陷区生态林等环境治理生态示范工程被列为环境教育基地,这些都是开展科普旅游、农业旅游的重要资源。另外采煤塌陷区近些年开发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这为开展工业旅游提供了资源。
随着煤炭的开采,一些矿井因资源枯竭而关闭,但井下的煤炭开采体系、矿井提升、采煤、井下运输、通风方式等保存完好,对人们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和探险旅游。
综上所述,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发展旅游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只要积极挖掘,发展旅游大有可为。
三、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
1 开发方向:生态旅游。进行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其根本目的是要修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采煤塌陷地旅游发展的方向应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当今,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淮北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独具魅力,具备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淮北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布局日趋完善,并已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殊荣,正在积极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这些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2 产品开发:独树一帜,突出个性。采煤塌陷区发展旅游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能照搬照套其他旅游景点的经验模式。要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淮北市的煤炭开采具有悠久的历史,应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在塌陷地整治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当地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建设有市场前景,有基础条件支撑的旅游项目,结合原有的旅游资源,纳入整个“大旅游”系统。按照生态旅游的定性与特点,结合本地区的条件,旅游区应尽力体现三大“基地”的功能:(1)生态农、渔业生产基地;(2)生态景观观光、旅游度假基地;(3)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根据淮北市采煤塌陷地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目前在产品开发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兴建水上公园,发展休闲旅游。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水上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是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之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杨庄煤矿塌陷区的南湖湿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的塌陷东湖湿地,不仅占地面积大(分别为4000亩和6000亩),而且水面深、水质好,距离市区不远,在此兴建游乐设施,建立水上公园。不仅能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经过建设,南湖湿地公园已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公园内白鹭戏水,杨柳垂依,碧波连天,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成为采煤塌陷区发展旅游业的经典之作。
(2)开展农家乐旅游。农家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生态旅游模式。农家乐这种农业生态旅游形式以它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到处开花结果,迅猛发展。显示出了强烈的生命力。自1995年以来,淮北市连续被国家列为“土地复垦示范区”。建立了许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如烈山区洪山生态村、任圩生态林业都是在塌陷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农业示范基地,现已在全国推广。在塌陷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开展以观光、体验农业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展示无公害蔬菜园、水产养殖园、畜牧养殖园、经济果林园。不仅能使游客了解塌陷区整个生态农业系统,而且通过参与农业活动,体验农家生产和生活,从而进一步了解生态修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以工业企业及工业历史遗迹等为载体,游客通过对工业景观、工艺流程、劳动场面等内容进行参观、学习和劳动,以此满足游客的求知、猎奇和购物等旅游需求的专项旅游活动。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新兴旅游产品,由于其附属于工业企业,不投资或者少量投资。就能开发出较高水准的旅游产品,企业投资风险相对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所以工业旅游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工业旅游是淮北市的特色旅游。淮北市是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城市,随着矿井煤炭资源的严重枯竭,一些矿井陆续关闭,如位于淮北市东郊的相城煤矿已于2001年关闭。矿井关闭后,井下的设施保存完好,可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开展探险旅游。淮北市采煤工艺先进,采煤过程神秘,对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建设煤矿科技博物馆,建立煤炭生产流程模型和模拟工作区、煤矿矿床形成的演化史、煤矿资源发现研究史、淮北煤炭开采史等,逼真地展示神秘的地下采矿过程,体现煤文化。建立的采煤塌陷地生态工业园,利用生产流程参观游览,让人们了解循环经济,也是值得开发的工业旅游项目。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025-03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在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达成普遍共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多元化的能力来支撑。
一、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生产业、消费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增大城镇吸纳就业的容量。在发展产业集聚区的进程中,应注重结合产业集聚区的优势产业和区位特点,促进形成产业集聚区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格局。
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促进产城融合。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产业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非农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产业园区转移集聚。推动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避免产业园围城现象。合理控制产业集聚区的面积和数量,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产业园区在用地、投资、环保等方面集约化发展的标准,促进园区内项目实现合理布局[1]。加强产业集聚区信息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形成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机制。
协调处理好产业园区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城镇规划建设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布局要和城市新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增强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把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口。
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
(一)建立现代化综合绿色交通体系
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核心,以对外铁路交叉的运输干网,以高速公路为对外运输干线,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基础,公路、铁路,水路、空路、管道组成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骨架网、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与相邻各县的快速交通圈。促进交通运输网络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改造升级现有道路,加快县城和中心镇与骨干交通连接的支线、连线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及配套设施,提高骨干道路和专业道路的等级和水平,实现绿色交通。
(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要不断把公共供水服务范围扩大化,通过供水设施建设的新建和扩建,提高城镇供水能力,要使公共供水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城镇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发挥城镇供水设施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乡镇供水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区域统筹供水。全面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合理布局站点,完善燃气输配系统。合理配置抗震防灾等设施,保障居民生活安全。推进城镇污染减排工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省级中心镇和具备条件的镇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推进镇村污水处理。在符合条件的县(市)域建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构建“户分类、村收集、由乡镇负责集中转运、市县统一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2]。
(三)提升信息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要逐步开始推进三网融合,即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统一管理和综合运营,构建一个宽带化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互联和高效互通。逐步分批实现信息化,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公用信息平台,建立起涵盖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综合性、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大幅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3]。
(四)改善城镇能源供应结构
城镇能源供应应本着安全、稳定、高效的原则。现有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比重过高,污染严重。所以应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加快关停一些污染重、煤耗高的小火电机组,逐步建设无燃煤区。重新规划设计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集中供热系统,加大推进现有的分户供热计量模式,鼓励热电联产。对城市里燃气管网积极改造,大力推广城市燃气,提高城市里居民使用燃气的比率。同时要加大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使用范围,尽可能使用替代能源,加大对这些能源的生产、供应和使用。
三、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
统筹考虑区域与城镇范围内的需求及配置标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同时需要统筹周边乡村村民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利,充分发挥设施的规模聚集效应,实现城乡“公共设施均等化”发展目标。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
各乡镇的教育水平与中心城市的主城区相比,多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发展仍不平衡。教育的平衡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扶持,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相应的资金、设施和人员的投入。一是扩大义务教育标准化的条件,实施统一标准下的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根据当地的人口密度和农民集中居住情况,做好标准化中小学的布局规划,适当撤并一些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太弱的学校。二是补贴在标准化学校上学的寄宿学生,为他们提供安全便宜的食堂和宿舍。实施帮困助学工程,提高对贫困学生的生活补贴,增加对住校贫困学生的住宿补贴和交通补贴,扩大享受补贴和免费书本的学生比例。三是提高本地高等院校建设水平和职教园区建设力度,加强地区间高校之间合作与联系,加快地区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
(二)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一体化
以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根据人口集中转移集聚情况,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和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和医疗装备水平。一要实施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在行政村建设诊断室、医疗室和药方结构完整的卫生站。二是建立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系统,通过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将行政区域内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用药需求整合起来,建立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和药品价格统一控制网络,对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集中配送,对乡村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实行差率管理,确保农村用药安全、经济。三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城市医疗人员以多种形式到农村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三)城乡创业带动战略一体化
农业大市多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要做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扶持,加大优惠力度,对一些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规定,要彻底取消。其次是政府建立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对城乡统一开放,实施城市和农村相统一的就业规则、服务标准和程序处理。三是落实全民创业战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当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中的服务作用,完善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利用好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培训师资,开展定期的以职业技能为重心的培训。打破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体制,整合两大市场。建立县(区)、乡镇、街道的服务网点,形成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网络,统一集中各职业介绍机构的就业信息,完善信息渠道。
(四)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
我国农村现行的社会保障普遍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有限,尤其对进城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尚未完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极大减少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动力。一是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注重农村与城镇的衔接。对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加大生活保障、医疗、教育等的资金投入,在用好对这一块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基础上,多渠道、想方设法筹集社会资金。二是对城镇里的困难群体,也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特别是对来自农村的灵活就业群体,这些人离开家乡,有的还丧失了家乡的土地,缺乏基本的保障,应逐步健全完善这个群体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五)城乡科技与文化服务一体化
一是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鼓励以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每个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开办农民网校,拓宽农民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为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具有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网络培训室的活动中心。建设农村文化网络,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加快县城一级的体育场馆建设,对现有的体育场所有效开发和保护利用。鼓励城镇与农村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在农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四、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总体水平
城镇的生态建设也不容忽视。城镇化的进程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合理确定好绿化的空间和位置,把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出一条相统一、协调的城镇化道路。城镇的生态建设和现代化综合治理应该是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系统工程,按照社会投入、企业化远行、政府监管的方式,促进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废气排放、噪音防治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一)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加强城镇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及其他绿地的保护与建设,提高绿地分布的均衡性。积极发展社区公园,推进庭院小区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立交桥绿化和江河湖岸绿化,抓好植物园、动物园和儿童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加快城镇范围内的公路和铁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大力推进城郊绿化,逐步形成各类绿地合理配置、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有机结合、适地适树适草、注重生物多样性、城市和郊区一体的城镇绿化体系。
(二)大力推进城镇景观风貌建设,美化城镇环境
积极开展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工作,加强城市整体形象包装设计,突出城市的雅致之美彰显本地特色和山水魅力。提升建管水平,启动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新建续建道路等中心城区城建大型工程,着力推进河流流域的集中整治,开展简易垃圾场治理,引导重污染企业集中布局、升级改造或搬迁退出。规范城镇垃圾收运处理,重点对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设置以及车辆停放、摊点摆设等开展治理,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和城镇临街建筑立面的提质改造。完善城市环境社会噪声管理和监测体系,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三)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地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农业污染源减排。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合理处置化肥、农药、农地膜残留物。以“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和“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治理工作,推进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建立城镇化建设新机制,加大投融资保障力度
(一)构建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注重建立市场资金为主的投融资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每年的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编制过程中,要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年度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划里,政府的统筹作用增强,引导能力加大。三是在城镇管理进程中,也要注重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都要完善。四是注重乡镇金融机构的力量。在引入外来大商业银行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及其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加快城市的村镇银行进驻重点乡镇的步伐。
(二)引入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
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合理利用土地出让资金。除了政策规定的成本支出外,对资金的使用要偏重于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的补贴,完善其社会保障,给予其落户补偿,用更多的财政优惠扶持政策来鼓励农民进城落户。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提高项目运营效益
通过BOT、TOT、BT等融资模式,提高项目运营效益。积极利用民间资本或外资,缓解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或集中支付的压力,加快城镇环境的改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创建地方金融品牌;整合相关的政府投资、财政资金,在财政支出上向扶贫搬迁、整村推进、生态开发等方面倾斜。
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充分利用好城镇土地资源,盘活城区存量土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扩大储备范围,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逐步建立城乡挂钩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适度放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合理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定居就业[4]。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和交易市场,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
(一)协调三大规划,构建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城镇和产业布局及土地利用分区,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效应。重视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优化产业园区用地布局和结构,避免不同功能组团间相互干扰。构建差别化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快速城镇化地区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城镇生态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模式;盆中平原农业区应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实现资源节约型土地利用模式;山地丘陵区应实现“保护现有耕地―发展林业一建设生态防护林”为一体的立体复合型土地利用模式。
(二)制定用地标准,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督与管理
严格土地供应量化标准及项目用地管理,避免企业浪费建设用地。从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劳动力就业系数等五个方面考核,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土地。明确不同区域、园区的投入产出强度,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给予表彰。同时采取扶持鼓励措施,全面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5]。各区县应统筹规划土地综合整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及时了解该乡镇集体土地的基本情况,方便及时变更登记,有利于减少交易中的纠纷,降低农村土地交易的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实施渐进铺开式的户籍改革
未来全国的城镇化是采取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共同发展的多元模式来推进的。由于大中小城市的实际承载和容纳能力不同,应推行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区域渐进铺开式户籍改革。依次按照小城镇、中小城市(县城、区)、大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副中心)和特大城市(主城区)的等级层次,分不同地域和程度来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选取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优先全面放开县城和小城镇落户限制。
(二)稳步扩大户籍改革目标人群
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错综复杂。因此,必须改革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解决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问题,把户籍制度与这些领域的改革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政策调整和制度改进,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割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年)[EB/OL].[2005-02-06].http://.
[2]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2014-12-13.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战略环境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人类进入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为关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已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农民使用计算机记帐,预知天气、指导种植和营销。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集成了气象情报系统、专家系统、市场流通系统等。农业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实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切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信息港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宽带信息网络工程、*信息交互网工程、*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工程(EDI)、*金卡与收款系统工程等都已建成。*农业信息化可以依托全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要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走向全国的服务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能力,都需要农业信息化的支撑。
(二)*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郊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心城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目前*市郊不仅信息化人才的总量相对较少,而且层次分布也不平衡,特别是既懂农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紧缺,如何吸引人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农业信息技术普及应用难度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有很大难度。
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在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竞争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的创新上,从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要尽快建成。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国际趋势相吻合,与大都市目标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相配套,要根据*市信息港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努力构筑信息农业新高地,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贯彻实施“科技强农,信息先导”战略,坚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各方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年,围绕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业科学决策、农业电子政务等方面,完善和优化农业信息应用体系框架,以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
1、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创新农业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完善*农业网的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提高“*农科热线”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好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全国农民提供服务。
2、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地产农产品的全覆盖。研究各类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的评估体系,开发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系统,做到农民守信用,市民食放心。
3、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开发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加强对地产农产品的效益分析。开发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智能分析系统,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4、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市统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开发并整合农业各类信息资源,建设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农业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探索网上信息服务与网下实体服务的融合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科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部门、行政村委会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
6、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从网上办事、政务公开着手,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加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加快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施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再造,促进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7、推进信息技术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要结合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要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基层信息员的普及培训,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行动方案
(一)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行动依据
1、*农业正在推进三大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提品型向提供服务型转变。目前重点推进具有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功能创新。对内,强化生态功能;对外,强化服务功能;正在构筑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农产品检测认证等五大服务平台。
2、市农委已创办了服务全国的信息平台。“*农业网”创办三年,今年进行了第6次改版,新版*农业网开设了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农业会展、农业标准化、放心农产品等栏目,重点增加国外农业政策、科技、教育、进出口统计与分析等信息,为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服务。日前注册会员达9000多人。同时,建设了科技兴农、生物基因、城市森林、*种业等10多个专业网站。“*农科热线”由农业科技部门、推广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联手创办。通过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服务农民。自*年8月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到咨询电话7000多个,帮助全国农民排忧解难,深受欢迎。“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网络工程已启动,市农委、市教委、市信息委、市妇联、市农林局已联合发出《推进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通知》,市有关教育部门已开始远程教育的课件开发,郊区各区县已着手乡镇教学点的建设。
3、国际上农业信息技术已经由试用期进入应用期。而我国近几年网络发展迅速,各地农业网站已有2000多家。但农业信息应用和用户受益度还有较大差距。网上教学、网上购物都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大多数农产品供应商只在网上简单信息,很少进行网上订货或网上交易。
目标
至*年,*农业网要建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平台、网上会展平台和物流平台,并办好“*农业网英语版”,中文版让农民了解世界农业;英文版让世界了解中国农业。“*农科热线”要扩大服务领域,既要办好人工服务的农民热线,又要办好为市民服务的语音信箱。“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要开发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资源,为全国农民服务。
行动
1、完善“*农业网”的服务功能。“*农业网”要配合*农业服务全国的物流、会展、科技、信息、检测认证五大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重点办好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科热线、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农业会展、放心农产品七大主栏目。
2、精心办好“*农业网”英文版。“*农业网”英文版已于*年8月开通,重点推出农业领域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介绍,*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及其特色农产品推介;开发国际农产品供求平台、电子订单等业务流程。要不断完善英语网站功能,吸引海外农业企业了解中国农业,投资中国农业。
3、“*农科热线”完成服务平台升级。升级后“农科热线”在保持现有人工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为市民服务的养花、养鱼、养宠物等语音信箱,提高“热线”的智能化水平,为广大农民和市民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
4、建成“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采用卫星网络将10个区县的100多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联网,各远程教育收视点安装“智能卫星接收机顶盒用户终端设备”。*年网络基本建成,开展教学。同时,开发远程教学课件,重点为劳动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
(二)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行动依据
1、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安全广受关注。特别是欧盟等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指令,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本国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如荷兰、丹麦等国,农场的每一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信息档案”,事无巨细都有记录。而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市农委于*年开始探索建设档案农业信息系统。
2、*“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市畜牧办、市蔬菜办、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及有关IT企业合作建设,并列为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已开发了养猪场、蔬菜园艺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已有200多家规模猪场、30多家蔬菜园艺场成为应用单位。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光纤改造,24小时信息在线输入与查询,市外入境的畜禽产品运输车辆情况、货物情况、道口检查情况全记录在案,把好了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年7月初正式上网推出。阿强牌鲜鸡蛋是上网的第一个产品。市民根据购买的每盒鸡蛋中的“身份查询码”,就能上网追根溯源查到这盒鸡蛋的生产过程和各项质量指标,使消费者直接参与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年7月,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档案农业信息系统”荣获“市优秀信息化应用项目”。
3、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创建信用经济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应对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农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的诚信度。*档案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创造了一些基础条件。
目标
至*年,基本实现地产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市境道口外来禽畜产品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并建设预警系统;*品牌农产品实现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建成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评估体系和征信系统。
行动
1、推广和完善食用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各农业行业协会的管理,逐步将*的猪、禽、蛋、奶、菜、瓜果的产销全过程信息动态采集录入数据库,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品牌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食用农产品产销的可追溯性。
2、完善“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在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稳定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外来畜禽产品安全的预警系统。同时,在市有关监管部门建成多媒体大屏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可控性。
3、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服务系统。整合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和执法部门的信息资源,在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基础上,开发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包括诚信档案记录子系统、诚信综合评估子系统和企业诚信分类管理子系统。从而营造农业行业“重食品安全,守行业信用”的社会氛围。
(三)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根据农业部“金农工程”的实施要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充分发挥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提供信息和经济调控的作用。美国农业部已有一套健全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定时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要为全国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2、目前市农委已探索开发了农业数据仓库,有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系统、*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等。“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蔬菜、畜牧和水产3个子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与市蔬菜、畜牧、水产等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的蔬菜、畜牧、水产品生产、良种繁育、市场行情等经济信息数据可及时传输和查询。系统内已有3年多的“菜篮子”数据积累。*年度该系统推广至郊区各区县相关部门应用。
3、*农产品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又有口岸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很大。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实时的健全的信息体系,对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利。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抓紧建设,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服务。
目标
至*年,完成农产品数据集成、行情分析、信息系统的开发,建成主要出口农产品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行动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海外农产品价格、全国主要省市农产品价格、华东六省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并及时。信息采集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国外农业网站等多种渠道,建立起农业信息提供协作支持机制。
2、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在全市种植业生产基地建立1200个信息采集点,根据种植业生产茬口采集信息,开发建设农产品生产成本和绩效评估等经济运行数据库,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开发智能分析软件,对各类农产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首期工程开发*主要出口蔬菜品种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的进口价预测、可能进口量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供求平衡及风险分析等。该系统还可以让用户选择数据源,应用分析预测技术,进行远程自助智能分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直接服务。要不断扩大出口农产品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辅助中国农产品走向世界。
(四)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集成,已普遍一体化地为农业系统管理服务。“*农业GIS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关于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市信息办已将该项目列为*年全市GIS建设三大重点领域之一,是一项重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应用项目。
2、*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年刚刚起步。已研究了“*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框架。在市统一开发的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统一的开发环境,包括全市城市遥感栅格数据、全市“三线一区划”数字地图等,为农业GIS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和本市其他领域的应用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快该系统的开发建设进度,提升*农业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
目标
至*年,建成森林、畜牧业、蔬菜、花卉、水产、土壤环境管理GIS应用系统,开发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农业各类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行动
1、*农业GIS应用系统专业子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以生态农业建设为突破口,完成三个子系统开发:一是林业分布现状和林业规划动态管理系统;二是畜牧生产分布现状和畜禽养殖业的分区布局(禁止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动态管理系统;三是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监测系统。*年上半年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下半年启动蔬菜、花卉、水产管理GIS应用系统建设。同时,完成“GIS农业专业版本”的集成,以便与市其他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2、*农业GIS应用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研究。研究农业领域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信息分类编码的规范、空间数据总体框架结构的规范、数据分层与文件命名的规范、基础地理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专题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等,以促进农口各部门开发GIS应用系统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农业GIS系统的建设水平。
3、建设*农业GIS应用专家系统。系统应用有深度,如畜牧系统中:移动GIS在畜牧业疫病防治中的应用、畜禽场与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畜牧业发展规划GIS辅助决策技术等。林业系统中:规划动态管理子系统、病虫害监测子系统、防火预测分析子系统、森林景观分析与保护决策功能、遥感分析子系统、森林三维场景的模拟。农田污染控制系统中:*农田化肥农药的污染控制分析、*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控制评价分析模型库建立等。
(五)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
行动依据
1、为了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使信息化更加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市发(*)11号]的精神,*年市农口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农委就着手创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年首批51家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挂牌。
2、*已初步建成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负责本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指导和管理;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各负其责,做好本区域、本行业的基层信息服务。
3、郊区各区(县)在互联网上均建设了一个具有独立域名的农业网站,编写了本区县网站信息摘要简报“一刊”,定期发放给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民。
4、目前,因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信息传播手段相对滞后,信息服务的内容还不丰富,信息服务的效果还不显著。
目标
至*年,建成郊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健全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效果,建成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100家以上。
行动
1、健全*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在巩固*年建设的51家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探索和丰富基层信息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年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数量扩大至100家,扩大农村信息“上网落地”服务的覆盖面。
2、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内容。各行业协会信息服务站做好本行业信息的采集、、传递工作,建立并负责本行业专业网站信息筹集与维护;组织本行业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行业管理。区县农委信息服务站要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员培训工作。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和镇级信息服务站要做好本区或本乡镇的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农民。
3、村级信息服务站要建设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和村务管理信息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村务规定、村干部分工、规划目标、办事指南、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服务。村民还可以自已输入意见和建议。“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务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村务管理制度查询系统、党群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个子系统,促进村务管理信息化。设立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栏,为本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4、推广网络调研模式,实现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网上网下联动问卷调查,开展各类教育既便捷又高效。通过调研,一方面了解基层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普及。*年3月,市农委信息中心与郊区10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联合开展“沪郊农民需要什么样信息服务”的调查。年底将开展政策普及教育网络调研。今后每年根据农村需要开展农科知识普及等网络调研活动。
5、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市农委信息中心已开发了服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将本站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输入系统,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档案,以促进各基层信息服务站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六)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
行动依据
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开放共享等,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来提升办事效率,提供广泛、全面、便捷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已建设了市政府各部门统一参与的“中国*”门户网站,转变政府职能,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2、近年来,市农委根据市政府要求,从整合资源、健全制度着手,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年7月开通了“*农委政务网”,突出网上办事和服务百姓的功能。开设了“沪郊概览”、“投资指南”、“为民服务”等栏目。建设了*农委系统政府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共有27项为民办事项目,已在网上运行的有10项,还有15项*年10月底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项目申报者、农业企业和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业务查询、申报、登记、表格(资料)下载等政府服务。同时,开发了“主任信箱”、“公众监督”、“投资热线”栏目,使政府与百姓网上面对面。为了网上办事正常运行,市农委专门发文,明确了工作制度,要求网上办事回复迅速,当日处理,隔日反馈。
3、为了提高机关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农口各政府部门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应用。市农委机关局域网已开发了“中外农业信息”、“参阅资料”、“领导讲话”等15个信息栏目,开发了适应14个处室业务的117个业务流程。为了加强领导之间、处室之间的沟通,网上专门开发了“领导工作动态”和“处室工作动态”栏目,使机关工作互通有无,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有60%的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办公。
4、农口系统政府网上办事虽已起步,但由于要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增加硬件投入,因此在推广应用上难度较大。再加上电子公章等技术问题,还不能实现所有流程网上行。要真正建设高效的电子政务任重道远。
目标
至*年,通过网络实现农口系统各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健全网上办事的运作机制,树立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机关内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完成农口系统政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
行动
1、推进基于公务网和机关局域网的办公业务应用。按照*市公务网建设的统一进度,认真完成农口系统公务网建设,建立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统一平台。重组优化市农委等农口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完善已开发和运行的机关局域网系统,通过普及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配合农业部做好全国卫星指挥系统*联网工作,并认真开展信息服务和应用,切实提高农口系统各部门工作效率。
极端气候异常频繁,一是气象工作是科学防灾、避灾、抗灾、减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也是十年九旱,常年旱洪交替,近年来更是频繁发生,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提前介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作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为市上的防灾、抗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把握了防灾抗灾的主动权,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证。
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二是气象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气象工作是政府直接面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持续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政府社会服务的需求,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大面积干旱、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土地荒漠化、粮食产量波动、流行病传播等等,三是气象工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使人类社会共同面临资源短缺,发展严重受到气候资源制约。同时气候资源又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保护并合理利用,将是取之不尽的环境资源。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资源丰富多样,空中云水资源、农业与生态气候资源等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特别是正在加速构建现代农业,更需要发达的气象事业作保障。因此,要树立“资源气象”理念,大力发展气象事业,顺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突出夯实基层基础。
进一步加快现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完善气象观测站网。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努力向“一流台站”目标奋进。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城乡防灾减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主要江河流域、主要城镇、重点旅游景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灾害频发区、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有规模的新农村片区等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已建成的10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监测信息准确、数据传输畅通,上报率达95%以上。
为气象灾害监测和应急管理提供高效率的网络支持。特别要加快气象信息网络外联网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建设。抓好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和局域网系统的改造和维护工作。搭建起跨部门、跨行业的气象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
对人工影响天气设施进行合理加密布局。今年,三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建设。根据抗旱减灾、云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全市现有天气作业车载火箭进行升级换代,邻水县建设一部车载雷达,提升设施水平,增强人工增雨作业实效。
三、突出拓展业务领域。
增强气象服务的指导意义,一要提高气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目前,市天气预报准确率仍在80%左右,气象信息精确度还应进一步提高。为此,各级气象部门一定要把精确度和时效性作为改进气象服务的两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积极拓展气象信息收集渠道,认真做好气象数据采集,提供详实气象资料,加强综合分析,科学预报。
气象需求将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气象部门要及时把握气象需求的变化趋势,二要丰富气象服务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发展“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的要求,重点在提供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农业气象指导服务、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重要活动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为政府机关、社会公众和专业用户提供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气象服务。
传递气象产品的载体,三要拓展气象服务渠道。服务渠道是沟通气象部门与气象用户的桥梁。能不能走好这“最后一公里”决定着气象事业的成败。气象部门要广辟服务渠道,建立多途径、高效率、广覆盖的信息体系,积极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特别要加强与各类大众传媒和通信企业的合作,灵活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要着力营造人性化、个性化、标识化的气象服务界面,增强气象服务的亲和力和认同感,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公众形象。
提高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四、突出实施科技兴业。
市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增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建设”这一目标,一要结合实际开展气象科研工作。当前。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掌握天气气候系统的演变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开展生态和农业气象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强化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提高人影作业水平;开展气象探测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的转化应用,提升气象综合探测能力。
打破部门封锁、条块分割、区域分散的状况,二要创新气象科技的体制机制。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仪器、设备、数据共享。积极构建研究型、开放式的气象科研平台,加强与上级科研机构的沟通,争取项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气象科技创新评价和成果登记,健全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造的鲜明导向,为气象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乡镇的气象信息员队伍,三要强化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全市现有气象信息员180余名。但这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区市县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村级信息员队伍。这里要明确和强调三点:一是地方各级政府是推进气象灾害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其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给予保障。二是县级气象部门要组织村干部等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强降雨、大风、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村镇的创建活动,大力推动县级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试点。华蓥市要按照“六个有”即乡乡镇镇有分管领导、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气象协理员、有应急响应预案、有预警信息接收设备,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和预警信息接收设备)要求,全市率先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五、突出完善信息网络。
通过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市农经网建设与服务工作在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多年在全省农村信息网信息服务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2009年,四川农村信息网设置的6个奖项中,市一举夺得5项,获奖面、获奖人次均居全省之首;全市有17个乡镇建成省级农村信息网示范站并获得授牌。近日,协兴镇的蒋元静被评为“2009年全国百名群众满意气象信息员”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市、县、乡三级农村信息网工作人员勇于开拓、辛勤工作的结果!希望大家倍加珍惜。
也应看到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
政府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将农经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农经网信息服务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管理和指导,切实解决农经网建设和服务工作中存在具体问题。各区市县要继续将农经网示范乡镇建设列入农村经济综合目标考核,推进农经网工作全面开展,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把农经网作为宣传自己的窗口,二要协同推进农经网建设。涉农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提供上网信息,丰富信息资源。气象部门要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充分利用通信资源,加快信息进村入户进程,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积极支持和参与培训工作,三要扎实搞好农经网服务。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农村信息化培训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应用水平。要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建设抓好信息服务,重点在助农增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经网在农业科技、招商引资、产品交易、企业宣传等方面的信息桥梁作用。要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不断丰富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内容,增大科技信息量,为广大农民、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种养大户服好务。
六、突出强化工作保障。
把气象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强化目标管理,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科技发展纳入科技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促进气象事业健康发展。
2020年总经理致辞1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嘉宾 朋友们:
大家好!
在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精心筹备,锦源易购街今天隆重开业了!值此喜庆之际,我代表全体员工向出席庆典仪式的各级领导、各位嘉宾和广大顾客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锦源易购街开业筹备期间,得到了市、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深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在此,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表示诚挚感谢!
锦源易购街面积一万平方米,经营商品种类齐全,以“物美价廉、服务大众、名品优质、引领时尚”的经营特色服务于顾客。在今后的经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秉承锦源易购街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创新经营,全心全意为广大顾客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放心的消费场所。与同行一起,共同为伊春市市商业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做出贡献。在此,真诚欢迎各级领导、嘉宾、广大顾客朋友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支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20年总经理致辞2尊敬的伙伴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大家齐聚在这美丽而又充满财富之地---四川成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参加年、、、夏款时尚新品会及年度优秀精英销售颁奖会。
弹指一挥,我在成都已走过第6个年头了,我的员工在这默默耕耘的6载中,每年按着30%到50%的目标的增长速度稳定发展,在这辉煌的业绩下都离不开在座的各位努力付出与信赖!在此,感谢你们!
冬去春又来,今天我们迎来春夏的新品会,一直坚持企业具有“激情梦想,成就未来”的思想,激励员工发展,客户赚钱的经营理念。奉信少而精的品牌运营策略,用百分之百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真正具有品牌风范内衣、家居服、内裤中。今后这6年,是我们激情投入,致力于给员工施展才能,提升客户销售能力,提升我们品牌四川地区市场占有率,提升终端店面形象,这样才能提升了的自我价值感。
狭路相逢勇者胜,商海博奕智者筹。认识我的很多人都认为我这两年发展像坐飞机般的速度,头发从黑变白,但我自已感觉我的速度是在坐飞船,而白发增多是跟我的头发长的太仓促了,没有经过我的商量就长出来的。我个人虽然是有40岁的外表,但我还是保留着30岁的冲劲,20岁的梦想激情。所以我的心态很年轻。其实这种发展我是有计划性的去完成的。人的一生,是要做点事的,把事做成精彩了,就成了事业。有一份事业,不管多大,都值得去追求;有一份闪光不管多亮,都值得去燃烧。的事业在哪里?就在内衣行业。品牌的闪光在那里呢?就在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位客户。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没有能力造福世界,但我们可以造福客户。只要我们心中有美丽的愿景,身上有旺盛的激情,脚下有奋进的步伐,就一定可以把这事业做好。这样我们一生自豪、一生荣耀、一生成功。我经常给我员工说过这句话“人生最快乐是什么?走自已的路,看自已的风景。他人超越不失志,超越他人不得意。”在事业路上我们时刻谨记胜不骄,败不妥。只有我们保持着执着、诚信、互利的做事方式,同样让内衣界充满崔灿的火花。激情的梦想在浩瀚的海洋中继续远帆,让生命的脚步创造年的辉煌业绩!
今天的时间安排的比较紧,我最后还是发表一下感言:过去6年,感谢曾经携手的伙伴,感谢您的付出!昨天,今天,明天感谢现在坚持的伙伴,感谢您选择我!未来的6年,感谢未来共进的伙伴,感谢您的信任!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伙伴们赚大钱!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2020年总经理致辞3各位领导、各位伙伴、各位同仁: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酒店迎来了开业两周年的庆典,在此,我谨代表酒店管理团队,向付出辛勤劳动的酒店员工,我的同事以及关心支持酒店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挚的敬意!
回望酒店开业以来两年来的那些日日夜夜和风风雨雨,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全体员工群策群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瀛洲园两年来的辉煌。在此,我代表酒店管理团队对大家两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是我们瀛洲人——一家人的聚会。两年多来,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从无到有一步步走来,不管是经理还是员工都是手拉着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像家人一样团结,互助。这让我看到了你们对酒店发自内心的热爱。
两年来,在酒店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四川新华海颐酒店管理公司的指导下,酒店上下一心,团结奋战,努力拼搏,使我店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都有序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我们用不懈努力,使瀛洲园酒店的品牌形象日益提高!
在大家的努力拼搏下,我们瀛洲园酒店已于今年顺利通过了四星级旅游饭店的评定,成为了会理县首家挂牌四星级酒店;现在,酒店正在积极创建绿色旅游饭店,我们坚信,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在瀛洲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很快实现这个目标的。两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陈文华副省长、省委副书记黄小祥、全省烟草农业暨烟叶收购现场会、WBC洲际拳王金腰带争霸赛、“堆金湾杯”全省林业系统篮球赛等各企事业单位的接待工作,赢得了与会领导的广泛好评。由于接待工作落实得好,会理县的很多大型会议都慕名而来,为酒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年来,酒店蓬勃发展,硕果累累,首先人力是酒店最大的财富,瀛洲园酒店两年的发展中成长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富有创造性、充满生机活力的优秀员工,他们为酒店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曾经在瀛洲园工作过的老员工和正在瀛洲园工作的员工表达我真诚的谢意!
两年来,洒下的是瀛洲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展望未来的岁月,打开的将是瀛洲园酒店立足现在、再创辉煌的一副最美画卷!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瀛洲园两岁的生日。明天,我们将携起手来,用行动与成绩为酒店续写辉煌,共同开创瀛洲园酒店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最后,我代表瀛洲园酒店全体员工,用一颗感恩的心,向两年来给予酒店关心、支持,呵护的领导、同事、朋友们再一次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2020年总经理致辞4尊敬的领导,来宾,各位业界同仁和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相聚一堂,共同庆祝大酒店隆重开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酒店的全体员工,向今天到场的领导、董事长和所有的来宾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大酒店位于无锡市区中心地带,集商铺、办公、酒店、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按照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标准投资兴建的新型综合性豪华商务酒店。值得一提的是,它是无锡首家客房内拥有干湿分离卫生间及景观阳台的星级酒店。其优越的地段、豪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智能化的配套设施,必将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它是顺应无锡特大型城市建设发展的精品建筑,是区的地标,也是各商家投资、置业、理财的新途径。
正如我们的董事长所说,大酒店是“我们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的筹划和诞生,倾注了我们人的所有心血,凝聚了全新的信念。欣慰的是,有这么多的朋友默默的关心和支持着我们,陪伴我们一路走来。其中,有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指导,我们集团高层的殷切关怀和鼎力扶持,有社会各界朋友的热心帮助等等,让我们感激不已。
跨入新世纪,无锡的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区如火如荼,未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总经理,大酒店的具体运营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和使命。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和大酒店乃至整个无锡未来的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这么多朋友的关心和指导,是支撑大酒店存在并运作的信心和源泉!面对挑战,我坚信,大酒店必将市场上傲然挺立,拥有一席之地!为此,我将携凤凰大厦全体工作人员,用良好的业绩来回报各界,以不辜负领导、董事长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同时,我们大酒店全体员工,将坚持求变创新的开拓精神,和诸位业界同仁一起,全力以赴,共同致力于区的建设发展,为无锡进一步的繁荣昌盛添上辉煌灿烂的一笔!
正如我们大酒店的宗旨所阐述的一样,我们要作好无锡区的地标和窗口,要奏响新区的最强音,要为无锡人民创造一个永不落幕的新都会!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区领导的莅临指导,感谢董事长于百忙之中能够亲临开业现场致词!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
谢谢大家!
2020年总经理致辞5各位领导、各位伙伴、各位同仁:
风雨同路,披荆斩棘。极而峰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企业提升。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到各项专利申请多达30多项,再到创造多个行业领先,足以见证我们十年的付出与汗水。这是极而峰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行业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是广大新老客户的真诚信任!
如今,市场日新月异,特别是以新型电子消费产品为契机,触摸屏相关行业正以爆发式速度发展!如何应对市场?我们肩负什么样的责任?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以及高效稳定的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以设备建立强大竞争优势的愿望非常迫切!
今天的极而峰正以奋勇拼博的姿态迎接市场的考验!从20年底开始,公司确定了创品牌发展的道路,综合提高产品品质;聘请企业管理团队,加强公司制度完善,使企业向规范化、高效化迈进!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设备自动化,是设备的最终追求,是极而峰的生命线,极而峰绝不会停留在非自动产品上原地踏步。高效稳定的性能是设备的基本保障,只有好的性能作为前提,各项功能才有发挥的意义;只有使终保持品质稳定,才能力求自动化方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