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增产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3: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增产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增产技术论文

篇(1)

 

旱地油菜实现高产栽培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自然降水,增施磷肥,以磷调水,增加油菜自身抗御干旱的能力,其次是增施钾肥、硼肥农业论文,提高油菜的单株角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高产栽培措施归纳如下:

一、选用耐旱、耐冻、抗病良种。品种选择上应首选甘杂一号、单杂一号,经多年生产实践,甘杂1号、单杂1号在旱地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抗寒和增产潜力,已实现稳产、高产。

二、深耕整地,蓄水保墒。每年在夏田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整地,适时旋地,可最大限度地接纳和储存自然降水。积足雨水,是旱地油菜实现抗旱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之一。

三、施足底肥论文提纲格式。提倡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硼肥的施肥原则。油菜是喜磷植物农业论文,对磷肥的需求量大。缺硼会导致油菜花而不实,因而在旱地上,要重视磷肥、硼肥的施用。每667m2产量200-250kg油菜籽,应施农家肥3000-5000kg,尿素25kg,过磷酸钙75kg,硫酸钾15kg,硼砂0.5-0.7kg。经多年生产实践,油菜施肥可80%肥料作底肥施入,促使油菜在冬季冻害到来之前达到壮苗,增强自身抗冻能力。

四、适时抢墒播种。适时抢墒播种,要突出一个“早”字。当冬前有效积温达到900℃时为直播适期农业论文,宝鸡地区一般在9月上旬播种为宜,要力争将油菜播在高产期。

五、及时间、定苗。要做到2-3叶及时间苗,4-5叶时准时定苗,亩留苗应在9000-10000株。及时间、定苗,合理留苗,可使油菜个体生长健壮,一级分枝、角果数明显增加。定苗时应注意去小留大,去弱留壮。

六、冬前早培土。当土壤昼消夜冻时,及时培土壅根,培土高度以油菜生长点为标准,要求“不捂不露”,冬前培土农业论文,可除草防冻,保苗安全越冬论文提纲格式。

七、追施蕾苔肥。对底肥不足,未追施腊肥、苗较弱,长势较差的油菜,应早施重施蕾苔肥,肥料应以钾肥、氮肥为主。

八、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在油菜现蕾至灌浆期,开展“一喷三防”,即亩用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0.3kg、硼砂0.2kg,10%吡虫啉20-30g,兑水30kg进行田间喷雾,可达到补肥、防虫的作用农业论文,防止花而不实,促进角多粒饱。“一喷三防”技术,是实现油菜保荚增粒、灭蚜的一项关键措施,若能实现联防,生产上的增收作用会更大。

篇(2)

 

(一)旱育秧的主要特点及其高产原理

旱育秧具有“三早两高”的特点,即早播、早栽、早熟、高产、高效。免费论文,高产原理。其高产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秧苗素质好。

秧苗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和湿润育秧在叶龄相近条件下,无论是2.5~4叶左右的中小苗秧,还是6~8叶的大苗秧,都表现为旱育秧的秧苗素质明显比湿润育秧好;而秧苗素质又分别与单株带蘖率、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秧苗素质好是旱育秧增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2.延长营养生长期。旱育秧能有效地解决湿润育秧低温所致的烂秧死苗问题。据试验,播种后10天平均气温10℃情况下,旱育秧成苗率可达67%,而湿润育秧仅为39.4%;当成苗率达到75%时,旱育秧要求播种后10天平均气温为11.3℃,而湿润育秧则要求14.5℃。因此,旱育秧播种期可较当地湿润育秧正常播种期适当提早。旱育秧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相差0~20天,成熟期相差2~6天,以致营养生长期相差3~14天。经相关分析,营养生长期延长天数与稻谷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82。这说明旱育秧适时早播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是旱育秧增产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旱育秧适宜推广的地区

旱育秧并非任何地区和稻田都有增产效果。试验研究表明,旱育秧较湿润育秧的增产效果与海拔高度和当地水稻产量水平密切相关。从旱育秧与湿润育秧多点同田对比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看出,旱育秧的增产效果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当地生产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即中低产区和高海拔地区的增产作用较大,高产区和低海拔地区增产作用较小甚至减产。如当地湿润育秧产量为3.0~6.75吨/公顷的中低产区和海拔高度1200~2300米的高寒山区,采用旱育秧的增产作用极大,应加大旱育秧苗在该区的推广力度;当地湿润育秧产量已达9.0~9.75吨/公顷的高产区,利用旱育秧的增产作用欠佳。分析其原因,水稻中低产区和高海拔地区湿润育秧产量低主要是由于稻田肥力低下,土壤温度较低,水稻分蘖发生少而慢,以致有效穗明显不足而减产;采用旱育秧后因其秧苗素质好、分蘖力强,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而增产。免费论文,高产原理。然而,水稻高产区和低海拔区的湿润育秧产量已经较高,其有效穗数已达较高水平,采用旱育秧后虽然其有效穗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每穗实粒数有所下降,最终其增产的作用程度则比前者小,有的反因群体过大而有所减产。

(三)旱育秧技术

1.旱育秧苗的形态生理指标

采用旱育秧要达到增产目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秧苗素要求,以下是旱育小苗秧和中苗秧的形态生理参考指标。

(1)旱育小苗秧

形态指标:苗高12厘米,叶龄3.0,单株叶面积14平方厘米;单株根数10条、根长16厘米以上;每100株的根鲜重1.4克、干重0.5克,假茎鞘鲜重8.2克、干重1.3克,叶片鲜重6.9克、干重1.8克,地上部干重在3.1克以上。免费论文,高产原理。

生理指标:地上部苗体中全氮含量4.7%,五氧化二磷2.0%,氧化钾4.2%,C/N值8.7,醇溶性糖8.8%,淀粉1.0%。

(2)旱育中苗秧

形态指标:苗高14厘米,叶龄5.0,单株叶面积19平方厘米;单株根数17条、根长46厘米以上;每100株的根鲜重4.9克、干重1.7克,假茎鞘鲜重16.4克、干重2.8克,叶片鲜重13.8克、干重3.5克,地上部干重在6.4克以上。

生理指标:地上部苗体中全氮含量4.7%,五氧化二磷1.9%,氧化钾4.3%,C/N值10.4,醇溶性糖6.5%,淀粉1.4%。

2.育秧技术

(1)品种选择: 杂交中稻的再生力受品种影响较大,一般中等穗型组合的再生力比大穗型组合强,生产上可选用II优602和II优7号等。

(2)苗床准备:苗床地应选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水源方便的蔬菜地。苗床用地要固定,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利。每亩本田需净播种面积15~20平方米。播种前按每平方米苗床地施入5~10公斤腐熟人畜粪水培肥土壤。

(3)整地作厢:平整苗床地在播种前2~3天晴天进行,按1.8米开厢,厢宽1.2~1.3米,走道宽0.5~0.6米,厢高5~10厘米,厢长不超过15米。要求苗床表面平整、土细、无杂草。为防治地下害虫,每平方米施入“呋喃丹”2~4克。同时把走道中的床土取出用谷筛过筛,集中堆放,盖种备用。

(4)播种期:常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一般比当地湿润育秧高产正常播种期提早10~15天播种为宜,川南为2月下旬。

(5)播种量:每亩本田用种1公斤。

(6)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1~2天。播种前3~4天浸种,浸种时先用清水选种,再放入25%“多菌灵”(或强氯精等,但应按要求的剂量和浓度使用)1000倍液中消毒24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继续用清水浸泡48~72小时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注意每24小时换水一次),即可催芽。

(7)催芽: 箩筐催芽,将浸泡好后的种子装入透气的代子中用清水洗净,并在40~50℃的热水中浸泡1分钟,然后放入装有酿热物(如青草)的箩筐内,再用薄膜覆盖保温。以后每隔4~6小时淋透一次热水,一般24小时可催成粉嘴谷,切忌催芽过长。免费论文,高产原理。催芽种如遇雨不能及时播种,可在室内摊晾等待。

(8)播种:催芽后应及时播种。播种前,将床土浇水达饱和状态,然后用旱育保姆拌种(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按使用说明)。按每平方米撒播粉嘴谷150~180克,播种要均匀。播种后用细床土盖种,并将床土浇透水,如发现种子露出,再用细床土补盖。最后用“旱秧净”或其它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兑水喷雾(按使用说明实施)并按水田地膜育秧方法盖膜。

(9)防鼠:播种前2~3天和播种后,在苗床周围摆放灭鼠药。

(10)苗床管理

出苗期:播种至出苗重点是保温保湿,一般不揭膜,如发现苗床干燥还应补水。

一叶期:控温保湿,防止高温烧苗。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应打开两头降温。苗床土失水发白,可适量喷水。若苗床露出谷种,还应用细床土补盖种一次。免费论文,高产原理。

二叶期:重点是通风炼苗,控水防病。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晴天适当开膜降温降湿,苗床应保持干燥,即使苗床出现龟裂现象,只要叶片不卷筒,就不必浇水。秧苗长到1.5~2.0叶时,用一千倍“敌克松”溶液喷施苗床,防止“立枯病” 发生。

三叶期:保湿降温、施肥促蘖、炼苗控高。当秧苗长到2.5叶时每平方米用尿素15~20克、氯化钾10克兑水3公斤均匀施雾或泼施,施用后必须立刻用清水洗苗,防止肥料灼伤秧苗。也可用猪粪水兑尿素泼施。

四叶以后,除雨天外,应注意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后逐步过渡到全天揭膜炼苗,以适应外界环境,增强抗逆能力。但不能让雨淋苗床,以防秧徒长。

(四)本田强化栽培技术

1.整地:按常规高产栽培,要求田平、泥绒、水浅。

2.施肥:本田亩施纯N13~15公斤,其中底肥65%,并配施相应的磷钾肥(亩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0~20公斤),追肥35%(亩施尿素10~12公斤,分三次追肥,栽秧后每周一次,每次3~4公斤)。

3.移栽:常年日平均气温达到14~15℃,4叶左右即可移栽,。

4.栽秧方式:按34cm~45 cm×34cm~45 cm规格的双三角形方式栽培,其中小三角形是边长为8~10 cm的等边三角形,每穴栽单株。即每亩栽秧5000~6000穴,每穴栽三株呈等边三角形。免费论文,高产原理。

5.水分管理

本田营养生长期稻田水分管理主要影响产量,对米质的影响较小,该期以浅薄水层或湿润灌溉为宜,栽秧后20天,适当干旱(田土硬实,脚踏有印而不陷)有利于高产。生殖生长期田间水分管理对产量和米质均有影响,此期以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为佳,齐穗后保持田间有水层。有条件者全生育期稻田保持湿润状态,不建立水层。

6.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一般于栽秧后7~10天进行,施药时稻田应有4~5厘米水层,每亩可用新得力10克,或农得时13克,或新代力10克,采用兑水喷雾或拌细土撒施均可。施药后7天以内不得排水,若田内缺水,可缓慢补水。

7. 病虫防治

水稻生育期间及时作好蓟马、螟虫、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的防治。具体防治时间以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为准。要选择低残农药,不超标准施用。其中:

稻螟虫与纹枯病:根据经验一般要防治两次。第一次的防治适宜期在最高苗期前后,防治方法:亩用杀虫双水剂0.25~0.5公斤、井岗霉素1包兑水75公斤喷雾。第二次防治适宜期在孕穗期前后,防治方法与第一次相同。注意施药时田间应保持一定水层。

穗瘟病:凡是发现叶瘟的田块,应及时进行防治。方法:亩用20%三环唑WP100克或75%丰登WP2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同时对周围的稻田也应用药保护。

篇(3)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滴灌灌溉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技术的结合。膜下滴灌就是将加压的水流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即铺设在膜下方的滴灌带,再由灌水器滴入作物的根层土壤,供作物根系吸收。

我县2004年在农科所进行了试验示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亩产玉米达到675公斤,比对照亩增产玉米325公斤,增产92.9%。2006年大面积应用于玉米栽培,获得了节水增效的显著效果。

1.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

1.1整地起垄

采用大型农机具整地程序为:一是施农家肥每亩3立方米以上;二是旋耕灭荐后耙地,要求整平耙细;三是搂除末粉碎根茬、秸杆;四是按130厘米垅距起垅、同时在垅上距中深松两条并施玉米专用肥40-45公斤,形成两条肥带、肥带间距40厘米,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采用小四轮拖拉机整地程序为:一是施农家肥每亩3立方米以上;二是灭茬机灭茬;三是搂除未粉碎根茬、秸杆;四是深松原垅沟并施玉米专用肥每亩30公斤;五是破旧垅合成新垅;六是新垅的两垅为一组,在两垅中间沟施玉米专用肥每亩10-15公斤并将两新垅合成大垅,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1.2品种选择

选用比当地主栽品种生育期长7-10天,所需积温多200-250℃,叶片数多1-2片的品种。即选择生育期135天的品种。充分发挥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1.3播种

一是适期早播,由于覆膜可以增温、保湿、出苗提前,可比直播不覆膜早播5-7天。原则是放苗后不受严重霜冻为准,我县播期可在4月20日左右。

二是播种,播种可选用垅上双条播种机播种,播深3-5厘米;随后覆土,垅上小行距40厘米。根据选用品种的特性及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水平确定播种密度,我县可选择亩保苗4000-5000株。

1.4化学除草

覆膜前进行化学除草,要保证土壤湿润,提高除草效果。

1.5铺滴灌管覆地膜

采用机械铺滴灌带覆膜可一次完成作业,但需要人工检查覆膜质量并每隔3-5米在垄上压土,防止地膜被风揭起。

面积较少,劳力充足的可以采用人工铺滴灌带覆膜,覆膜后扎眼播种的方法,后期不用放苗。

1.6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膜的管护,主要是检查膜的两侧不严或漏压和被风揭开的都要及时压严,提高增温保墒效果和防止草荒发生。

二是及时放苗,玉米一叶一心时及时放苗,放苗时剪孔要小,压土要严。在放苗的同时补栽缺苗孔,做到边放苗边补苗边定苗。

三是垄沟深趟一犁,清除杂草,同时放寒增温,减少水分蒸发。

四是除蘖,要及时除蘖防止无效养分与水分的消耗。

五是灌水定额的确定。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需水量、降水量及玉米长势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时期和每次灌水量。

六是追施氮肥,在玉米拔节期结合滴灌追施尿素每亩15公斤,在玉米抽雄期结合滴灌追施尿素每亩3-5公斤。

2.膜下滴灌的技术效果

膜下滴灌技术能够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首先源于这一技术本身,是真正对作物进行有效的灌水,其产生的效果不光是水的节约,而是综合效益的提高。实践证明,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效果显著。

2.1省水

由于玉米田实施覆膜栽培,减小地表蒸发。据资料覆膜可减少蒸发3-5毫米/天,每亩减少水分损失84-140吨,相当于每天降水6.5毫米,可节约农业用水33%。

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减少了渗漏。所以,在玉米生长期内,比传统灌溉方式省水50%以上。

2.2省肥

氮肥随滴灌水流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提高了利用率;亦可做到适时适量,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平均可省氮肥20%左右。

2.3省农药

膜下滴灌水在管道中封闭输送,避免了水对病害的传播,盖膜改变了土壤的水热条件,对害虫的发生时期、数量以及危害程度都有抑制。试验表明,由于地膜下的高温环境,不适合地下害虫子的生存,减少产卵量,地下害虫明显减少。另外,地膜两侧较干燥,无湿润的环境滋生病菌。因而除草剂、杀虫剂用量明显减少,可省农药10%-20%以上。

2.4增温

地膜栽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苗期日增地温3.9℃,拔节期日增地温3.3℃,抽雄期日增地温1.3℃,平均日增温2.4℃。全生育期可增加有效积温250-300℃,前期增温效果较高,对提高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防止晚霜冻害有益,随着玉米生长,由于植株的遮阴作用,增温逐渐减少。

2.5增墒提墒

膜下滴灌有效地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证玉米苗期对水分的要求,特别是玉米前期,膜内温度提高快,膜内外温差大,水分在升温条件下上升,触膜后温度下降,形成水滴后流到土壤表层。同时由于覆膜后温度升高,水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度下降,从而增加了土壤水分的有效率,可提高水分的利用率32%以上。

2.6增强微生物活性与养分供应

由于地膜覆盖后的土壤温度高,墒情好,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因而单位重量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由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活动增加,促进土壤中有机养料的加速分解,从而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2.7增强田间光照强度

玉米地膜覆盖由于薄膜和膜下的微细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从而增加了近地层空间的光量和光照强度。增强玉米的光合作用;特别是玉米中、下部叶片的光合强度。东北农大测试:玉米地膜的光照强度比露地增加16.7-33.3%,晴天中午距地面15cm高处,普通透明膜的反射率为14%,而露地只有3.5%,相差10.5%。

2.8增强土壤防侵蚀、防盐碱能力

一是由于覆膜使土壤表面避免风吹雨淋,可以保护表土免遭大风大雨的侵蚀,使土壤结构保持稳定。在覆膜条件下,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同时由于膜内水分的胀缩运动,使土粒间的空隙变大,土壤疏松,改善了土壤结构,据调查滴灌的耕层土壤容重为1.05克/立方厘米,比沟灌的少0.2克/立方厘米。二是地膜覆盖抑制了盐分上移,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局部环境条件,特别是盐碱较重的情况下,抑制返盐的效果较大,据资料记载,覆膜0-20厘米土层含盐量为0.14%,而对照(不覆膜)则高达3.3%,可以减少土壤盐分3.16%。PH值由7.9降低到7.5。

2.9增产

由于科学调控水肥,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并经常保持湿润,玉米生长条件优越,可适当增加栽培密度,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可增产20%以上,低产田可增产30%以上,严重干旱年份可增产50%以上。

2.10提高玉米质量

膜下滴灌营造了玉米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如玉米的成熟度好,粒重增加,含水量降低。 [科]

【参考文献】

[1]李翠萍,白杨,王艳春,赵炜.浅析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中的膜效应及水肥供应.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3).

篇(4)

云和县地处浙江西南部,云坛乡是该县的一个山区农业乡,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单季杂交水稻常年播种面积在333.3hm2左右。近年来,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水稻施钾试验推广概况

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乡水田缺钾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80%,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主要障碍。为了研究钾肥的施用效果和推广施用钾肥,提高施钾的经济效益,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钾肥的试验探索,先后在云坛、李山前、梅湾、靛青山、陈村等村设置钾肥试验点,累计3年共28大区对比处理,试验示范面积达67hm2,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2施钾增产效果

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增施钾肥能使水稻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据5个村的28个对比试验和测产验收统计,单晚稻平均增产688.5kg/hm2,增产11.3%,如2004年调查云坛村单季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7929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555kg/hm2,增产7.0%;李山前村单季杂交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8454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852kg/hm2,增产10.1%。从总的验收情况看,单季杂交稻施用钾肥,平均单产8055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648kg/hm2,增产8.1%。由此可见,施用钾肥不仅补充土壤钾素不足,而且调节了氮、磷、钾的合理比例,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钾肥施用技术

3.1根据土壤特性施用

对缺钾严重的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显著。据调查,速效钾含量在50mg/kg以下的砂质田,单季杂交稻施氯化钾150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10.2%;而含钾比较丰富的灰泥田(85~100mg/kg),施用效果不如砂质田。如梅湾村的灰泥田,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7822.5kg/hm2,比不施钾肥的只增产5.6%。

3.2钾肥要与氮、磷配合使用

实践证明,只有在三要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增施钾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缺钾田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氯化钾112.5~150kg/hm2,配比较为理想,增产显著。

3.3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技术

3.3.1秧苗期适施钾肥。培育无病带蘖壮秧,是获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含钾丰富的秧苗较粗壮,表现为叶厚、蘖多、根系发达、移栽后恢复生长早。因此,秧苗期必须适量施好钾肥。①旱育秧:用氯化钾45~60kg/hm2加适量氮磷肥混合湿润营养土4.5~6.0t/hm2沤制5~7d后作为秧苗基肥施用。②水育秧:早晚稻在4.0~4.5叶时用氯化钾60kg/hm2加尿素60kg/hm2于睛天下午灌薄水层后均施。

篇(5)

为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为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减少施肥环节,降低肥料施用量,已成为目前水稻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2010年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实施安排意见》的要求,我县进行了控释肥在水稻的使用效果及其施用技术试验,为下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大田试验设在从江县洛香镇大团村,面积5.72亩,对照2.3亩;荣新村设示范区,面积25亩,对照面积4.5亩;控释肥(23-7-20)由广东省农科院提供(氮、磷、钾养分总含量≥50%)。供试土壤质地为黏土,肥力中上,供试的水稻品种为黔优88和宜香229,全部采用旱育秧,4月18日播种,5月20日栽插,9月6日收割。

大田试验设控释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对照)。控释肥处理田块,在栽插前3d,在最后一次耙田均匀撒施控释肥40kg/亩,施肥后3d内不排水,不灌水,而常规施肥则按照当地的施肥习惯施肥。成熟收获时测产及调查主要农艺性状。

二、结果与分析

1.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据田间观察,分蘖前期,处理与对照的禾苗长势基本一致,而到分蘖中后期,控释肥处理的禾田,表现为叶色翠绿,叶片直立,叶尖微弯,长势减缓,分蘖能力减弱,中期转色顺调。而常规施肥的禾田,表现为叶色青绿,叶片弯垂,长势持续旺盛,分蘖能力较强,分蘖数较多。在水稻生长后期,施控释肥的田块表现为有效穗较多,成穗率高,穗大而整齐,谷粒饱满,结实率高,不贪青,熟色好。

2.水稻控释肥的增产效果

施用控释肥处理的田块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表1),其中,黔优88的产量为611kg/亩,增产10.47%;宜香229为526.25kg/亩,增产为12.23%。表1的结果还表明,常规施肥处理,在水稻的生长前期,供肥充足,分蘖数较高,但略有偏氮现象,而后期供肥不均,长势较差,致后期的亩有效穗数相对较少。而施用控释施肥处理,在水稻的生长前期,表现出供肥充足,但不过量,能有效控制分蘖数量。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控释肥供肥充足均衡,禾苗长势好,使穗发育常,成穗率高,亩有效穗数增多,从而形成穗长、穗大、谷粒饱满,结实率高。

3.经济效益分析

对各处理的肥料投入和产出的分析结果表明(表2),处理的施肥成本比对照减少30.43%,而产值则高于对照8.65%,利润也高于对照16.58%,增收节支63元/亩,经济效益显著,说明施用水稻控施肥可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

三、小结

在水稻生产成本中,化肥的投入最大,约占48%。当今市场上,由于肥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大了肥料的投入成本,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降低化肥投入可增加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水稻控释肥不仅可以降低化肥投入,而且省工、省时,还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是实现农业增效、增收的一条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曾晓玲,石纪成.不同控释肥在晚稻上应用试验[J].垦殖与稻作,2006(2)

[2] 张琴,张春华.缓/控释肥为何发展缓慢[J].中国农村科技,2005(3)

篇(6)

在开班仪式上,省农委副主任李学勤做了动员讲话。他指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培训教育工作非常重视,省人事厅也积极为农业系统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创造有利条件。今年专门在吉林省举办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配套技术”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这也为吉林省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目前全省农业系统有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他们是吉林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更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而30个产粮重点县肩负着实现全省粮食产量目标近90%的任务量,这些县的农业科技人员更是肩负重任。李学勤希望学员们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结合当地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配套技术和模式,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发展。

篇(7)

科技计划项目完成情况表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承担单位

计划类别

项目负责人

单位性质

联系电话

单位概况

地址

职工总数

技术人员

中高级技术人员

工业总产值

销售收入

研发经费

项目完成基本情况

计划完成时间

年月

实际完成时间

年月

计划投资金额(万元)

实际投资金额(万元)

其中拨款

计划新增产值

(万元)

实际新增产值

(万元)

计划新增利税

(万元)

实际新增利税

(万元)

预计主要成果

新产品(项)

实际主要成果

新产品(项)

新材料(项)

新材料(项)

软件(项)

软件(项)

新技术新工艺(项)

新技术新工艺(项)

新成套设备(件)

新成套设备(件)

研究论文(篇)

研究论文(篇)

成果鉴定情况

能否鉴定

鉴定单位及日期

知识产权情况

是否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号

授权公告号

其他说明事项

项目技术水平及推广前景

评审指标

A—分值

B—分值

C—分值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按期保质12

基本完成6

完成一般1

技术经济指标达标情况

达标12

基本达标6

勉强达标1

市场前景及工程化,产业化前景

很好6

较好3

一般1

关键技术突破程度

重大8

较大4

一般0

取得科技成果的重要程度

重大6

较大3

普通0

技术先进性

先进5

较先进2

不先进0

科研设备条件改善程度

高6

较高3

一般1

研究开发经费匹配与执行情况

好6

较好2

一般1

成果转化效果

显著8

较显著4

一般1

产学研联合(攻关)紧密程度

高6

较高3

一般1

对行业科技进步的贡献

大5

较大3

一般1

增强经济竞争能力程度

高6

较高3

一般1

项目产品(服务)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

高6

较高3

一般1

经济,社会或环境效益

好8

较好5

一般0

合计

总分(A B C)=

济源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指标

注:总分≥60分,为"通过"或"需要复议";总分

济源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综合评审意见表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组综合评审意见:

组长:

年月日

市科技局审批意见:

负责人:(公章)

年月日

济源市科技计划项目组成员名单

项目名称: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篇(8)

准,符合GB5084-1992中有关水作部分的要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指标符合GB3095-1996要求。

2品种选择

要根据水稻对产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富硒能力,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耐虫害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经试验研究,长三角地区宜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嘉禾218、秀水128等新型优质稻品种作为富硒大米的生产品种。种植全过程实行无公害管理,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叶面喷施硒肥,使稻米中含硒量符合国家食品中硒限量标准,米中硒含量控制在0.100~0.300mg/kg范围内。

3沼液浸种

采用沼液浸种育秧具有提高稻谷发芽率,播后易扎根、现青快、生长旺,提高水稻苗期抗寒能力,简便易行,操作安全等优势。沼液浸种具体操作方法:在浸种前先除去籽粒不饱满、发霉变质的劣种,晒种1~2d,以提高种子的吸水性,并杀灭部分病菌。然后把种子装入透气性较好的编织袋,每袋最多装15~20kg种子,留出一定空间,扎紧袋口,放入正常产气使用的沼气池水压间内(水压间内的浮渣等要事先清理干净),一般种子浸泡12h左右。最后将种子取出,在清水中洗净,再按常规方法催芽、播种。

4稀播稀植

根据种植方式和播种移栽期的迟早,确定播种量和栽插密度。一般直播单季晚稻播种量为37.5kg/hm2左右,秧龄掌握在25d左右;移栽稻行株距为23.1cm×13.2cm左右,插30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3株,确保基本苗75~90万株/hm2。瓜翻稻及栽插偏迟的单季晚稻栽插密度可适当提高。

5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各地土壤分析测试结果和目标产量,制定平衡施肥方案及相应的施肥方法。洲泉、乌镇生产基地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了农民长期偏施氮肥的传统做法,解决了过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有效地控制了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强了作物抗性和减少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6病虫害统防统治

长三角地区晚稻主要病虫害有纵卷叶螟、螟虫、稻虱、纹枯病、稻曲病等。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强化栽培为基础,依托市镇2级农业技术部门,加强病虫害测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选用优质品牌农药,控制用药次数和用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达到节本增效、控制农业污染源的目的。

7施用富硒增产剂

富硒稻米的生产技术跟普通稻米的生产技术主要区别于生产环节多了喷施富硒营养液的过程。硒经过水稻生理化学转化,把无机硒转化为便于人体吸收的有机硒贮存在稻米内。富硒增产剂的使用方法为:在抽穗至灌浆期,大田使用15包/hm2(100g/包)富硒增产剂。使用时,先将袋内的小袋母剂用少量水溶解,再加入其余部分,然后加入300kg/hm2水搅匀后喷雾。一般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早上或傍晚进行叶面喷施;如在喷施后的8h内下雨,需重新喷施;不可与其他农药混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雅.微量元素硒的生理功能[J].现代农业科技,2006(6):126-128.

篇(9)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指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及吸附在没几只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空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免费论文。以往,煤层甲烷被认为是影响采煤的有害气体而被直接排放。但在当今的能源格局下,石油等常规能源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从新审视煤层气的价值。煤层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已成为理想的代替能源,尤其是在我国。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我国煤层气含量、分布如表一所示:

注:据国土资源部石油天然气评审办公室

东部区包括三江-穆棱河、松辽、海拉尔、二连、阴山、延边、敦化-抚顺、浑江-辽阳、辽西、蛟河-辽源、依兰-伊通、大兴安岭、太行山东麓、冀北、冀中、京唐、鲁西北、豫北、豫西、徐淮、沁水、大同、宁武等22个盆地(群)。

中部区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和川渝盆地。

西部区包括准噶尔、吐哈、塔里木、柴达木、三塘湖、天山、河西走廊等7个盆地(群);

南方区包括滇东黔西、川南黔北、滇中、萍乐、湘中、桂中、鄂赣边、长江下游、苏浙皖边、浙赣边等9个盆地(群)。

青藏区包括扎曲-芒康盆地。免费论文。

注:据国土资源部石油天然气评审办公室

相关建议

1 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多种积极性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国家必须统筹规划、统一决策,制定发展目标、中长期规划、行业标准、税收政策、对外合作方针的制度。同时政策应多样化,调动国企、民企、外企等多方面积性,尽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煤层气产业发展等。正确解决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将在大局上保证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加大煤层气经济扶持政策力度

煤层气刚刚起步,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劣势明显,制定煤层气经济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具有相当竞争的平台,让煤层气企业扩大盈利,刺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煤层气经济扶持政策为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增值税先征后返(实际零税率),每开发利用1 m3补贴020元,用于发电补贴025元。根据现行政策,税收返还和补贴额约占煤层气售价的33%,但美国的为51%~52%,相差很远,建议将该项补贴适当增加。

3 加强煤层气地质研究

我国大部分岩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含煤岩层叠合破坏频繁,煤层气地质比较条件复杂,不利于开采。同时煤层气资源分布具有多样性,煤层气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压、低渗透、低饱和度的特征,较外国高阶煤发育。以上种种不利地质因素要求科研单做更多的研究,应增加经济投入,加大科研力度,对于不同地质区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更细更准确研究个地质区域的地质条件。

4 加强和国外企业交流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主要有:直井洞穴完井技术、直井/丛式井压裂开发技术、水平井技术,以及连续油管压裂、注N2、CO2置换等增产技术等。一方面,这些技术在中国尚未完全应用;另一方面,中国地质条件和外国的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国外技术有不一定适用。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引进技术,同时必须发展已引进技术。尤其是发展钻井、完井技术、煤层气储层增产技术。

5 进一步制定、完善制度

政策、法规包括矿权、气权、集输、利用、投资、税收、国内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煤层气产业化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支持。

结论

开发煤层气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决策,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第一,开采煤层气,补给常规天然气,缓解能源危机。免费论文。第二,瓦斯爆炸和突出是最主要的矿难,开采煤层气,可以降低煤层瓦斯压力,从而减少矿难。第三,煤层气是温室气体,开采煤层气,是一个环保的举动。国家在政策上扶持煤层气产业,大力加大科技投入,为煤层气产业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所以煤炭行业和油气行业应抓住宝贵的机遇,发展煤层气产业。另一方面,国家应采取强制措施,强制要求煤矿对煤层气进行利用,对排空进行处罚。同时科研单位也应抓住个机遇,为煤层气利用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煤层气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0.

[2]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M],2006

[3]翟光明,何文渊.抓住机遇,加快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天津工业,2008,28(3):1-4

篇(10)

1、 选种

在生产上要选用高产、抗病、耐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在玉米产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中,紧凑型玉米逐渐被广泛用于生产,其特点是采光性好、叶面积指数和生物学产量高,种植密度可达到4000—5000株,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

2、 种植方式

选择优良的适当晚熟品种,运用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种植,其显著特点是增产幅度大,实用性强等。作法是以95—105cm的大垄代替以前的65—70cm的小垄,在大垄上种双行,并覆盖一层宽度为75—80cm的聚乙烯农地膜。同时要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合理的间作密植,增加肥料投入。因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种植密度增加、覆膜增湿作用好、土壤温度提高、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优势,使玉米的产量明显增大。此外,侧膜栽培、宽窄行栽培(宽行80cm,窄行40cm)、以及间套作栽培(玉米套土豆、玉米套大蒜等)、株间留苗栽培等技术,也对玉米的增产起着一定的作用。

3、 施肥

玉米属于高产作物,需肥量比较大,在作物生长的各个生育期的2%左右,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是需肥的最高峰,占85%左右,鼓粒期则占13%左右。施肥的要素是: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N肥、P肥、K肥相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相结合。在正常施肥管理的基础上,在配以施微量元素肥或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增产的效果会更为显著。苗期玉米对锌的需求较为敏感,如果不足则会出现白苗病,因此可对种子进行硫酸锌溶液处理。锰肥对玉米也很有益,可在苗期、生长盛期进行硫酸锰溶液喷施。另外在玉米苗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追肥也可对玉米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玉米的拔节前3到5天,叶面喷洒矮壮素溶液,可使植株矮化而有利于抗倒,减少秃顶,增产的效果也极为显著。

4、 秸杆覆盖

玉米是喜水作物,水分对玉米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广蓄水保墒技术可使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利用秸杆覆盖技术能够使土壤减少水分的流失,蓄水保墒,增产效果非常好。方法是在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秆割倒顺行覆盖在地面上,每亩以500—1000公斤为宜,越冬前施以农家肥和P肥深耕。春季玉米适宜播期内。在空行靠秸杆两边种两行玉米。秋收后,在第一年未盖秸杆的空行内覆盖秸杆,为加快秸杆腐烂,覆盖田要比常归田多施15—20%的氮肥。

5、 防治虫害

一般说遭玉米螟危害的植株比正常植株的粒重降低10—20%。所以在玉米抽雄后,如有玉米螟发生,可在授粉结束后,在果穗顶部喷500—1000倍的敌敌畏药液,或是用敌百虫粉装在纱布袋里,撒在雌穗花丝上。

6、 人工去雄

在玉米开花前期,以3比1的比例隔行去雄,可以使养分集中供给雌穗,而且双不影响授粉,一般可增产10—15%左右。

7、 适时晚收

玉米果穗包叶发黄是玉米成熟的开始,包叶干枯则粒重达到最大值,因此,在适当的晚收情况下,可以使玉米亩产量增加10公斤左右。

篇(1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采取选择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小苗移栽、单本(或少本)稀植、浅湿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重平衡施肥和穗肥的施用等技术措施,以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或强化)稻株个体生产潜能。

1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

1.1高产稳产高效益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能显著增产增效。如2006年我市示范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约33.3hm2,普遍获得了高产丰收。根据对寿昌镇刘家村、航头镇南八村、珏塘村5位农户的实割实收产量调查,16块强化栽培的单季稻田共2.06hm2,平均产量达到9928.5kg/hm2,比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同一单季稻品种产量增加1125kg/hm2左右,增产幅度达到13%左右,直接增收1800元/hm2左右。其中寿昌镇刘家村施国才和航头镇珏塘村孙根土、孙水林等农户的产量都超过10.5t/hm2,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全市示范种植强化栽培单季稻346hm2,普遍获得高产丰收,根据14个镇乡119户15.47hm2强化栽培的单季稻实产调查,平均产量9168kg/hm2,比相邻农户常规栽培的单季稻增产1471.5kg/hm2,增产19.1%,平均增收2648.7元/hm2。

1.2省种子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要种子6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大田要节约杂交种子3.75kg/hm2左右,可以节省种子款105~120元/hm2。采用半旱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种子7.5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大田可节省种子2.25kg/hm2,可以节省种子款75元/hm2左右。

1.3省秧田,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90m2/hm2,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相比,要节省秧田900m2/hm2以上。因此,大大节省了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一般大田可以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15d/hm2左右,节省费用600元/hm2以上。采用水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300~450m2/hm2,与长秧龄(30d左右)半旱育秧相比,要节省秧田450~600m2/hm2。因此,大田可以节省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7.5d/hm2左右,节省费用300元/hm2以上。

1.4节省插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可以插秧933.8m2左右,采用半旱育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也可以插秧733.7m2左右,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移栽相比(每个劳动日插秧466.9m2左右),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工效,节省一半左右的插秧时间。大田至少可以节省插秧用工费用375元/hm2以上。同时,还可以减轻挑秧和插秧的劳动强度。

1.5节约稻田灌溉用水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改变了长时间深水层灌溉的老习惯,可以大大节约稻田用水,能够节约提水用电和放水用工,达到节省灌水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在缺水地区,能大大缓解农田争水的矛盾和纠纷。

1.6方便防病治虫田间喷药

由于强化栽培要求做到挖沟起畦栽培,对防病治虫田间喷药等操作十分方便和有利。

2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后期转色好、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的品种,如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等,积极试验示范川香8号、内香优18等新品种。

2.2育秧

2.2.1旱育秧技术。①选好旱育秧田,施足基肥。选择菜园地、油菜田或临近单季稻大田的其他肥沃疏松的边角地,大田需要秧田90m2/h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含量45%)750g/m2加过磷酸钙750g/m2作基肥,施肥后细耙苗床畦面。②药剂浸种,适时播种。大田用种子6kg/hm2,采用2000倍的“402”药剂浸种,浸后洗净,并催芽露白后,在5月20日前均匀地播种在苗床上,用木板压实,浇水后,覆盖焦泥灰或细土。天气下雨和阴天还可以覆盖一层小拱棚地膜,以起到防雀防鼠的作用。天晴时,小拱棚两头要及时通风,防止高温伤苗,晚上要盖好通风口,既保暖又防鼠。齐苗后,要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拔秧前3d完全揭膜。③适时起苗,适龄移栽。强化栽培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0~12d,最长不超过15d。由于播种较密,秧龄太长(超过15d)将严重影响秧苗质量,最终影响单季稻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的发挥。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