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会计理论与实践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3: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理论与实践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理论与实践论文

篇(1)

根据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规定,系统操作员均会按日、月、年进行数据备份。金融机构为确保电算化系统运行安全,甚至还构建了以省或行政区划为管理单位的异地数据备份,历史和当前数据备份均得到应有重视。但不同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电算化系统应用软件及其升级补丁往往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散落于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手中,很少按规定要求归档保存。而对计算机等实物档案更是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不同时期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如可以运行DOS、WINDOWS95、WINDOWS98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旦完成升级换代,大都作报废处理。对数码电子文件而言,失去了运行环境,读取就存在一定困难,更难以作为证据加以有效利用了。

重电子文件归档形式,轻归档电子文件鉴定确认

当前,对会计数码电子文件的归档通常是由产生数码电子文件的部门向档案保管部门提供会计核算系统年终数据库数据备份光盘,或是将计算机(服务器)上所有涉及核算系统的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双方签字后就算完成归档。只重归档的形式,而轻视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收集、筛选、分类和确认,同时因各种会计电算化业务系统自动生成备份文件名,以满足数据恢复的需要,因此,电子文件归档也无法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归档时所要求的标准规范代码进行标识和登记,所有这些,均可导致对一些毫无利用价值的数码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保存,形成资源浪费。

重电子档案表面管理,轻电子档案综合利用

当前,会计数码电子档案普遍缺乏有效管理,或是管理水平低下,把诸如简单编制一些电子文件目录等工作称之为电子档案管理,加之电子档案管理规定本身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但对这些电子档案如何封存管理、如何查阅使用、怎样异地管理等并无配套管理办法。由于缺乏符合要求的保管设施,存有数码电子文件的光盘等存储介质随意存放,致使一些存储介质受损而无法利用。此外,因数码电子档案的综合利用具有很强的系统依赖性,通常只能通过联机方式检索、查询和利用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同一版本的电子档案,而对系统升级前的历史数码电子档案,即使是按要求归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运行环境而无法读取,造成归档保存的数码电子档案形同虚设,无法利用,从而失去保存这些数码电子档案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历史电子档案在利用上的种种不便,实践中很少被利用。

重行政公文电子档案管理建设,轻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建设

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及大型企业集团因履职和保密需要,行政公文文书管理基本上已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行政公文文书电子档案管理不仅继承纸质档案管理好的做法,而且通过开发和推广应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电子文件在归档、存储和档案检索利用等方面更加显示出纸质档案管理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良性发展。相反,会计核算等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因受系统复杂性、各系统间电子文件兼容性、系统依赖性等因素的制约,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却未有明显起色。以人民银行系统为例,其主要业务系统有会计、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钱、国库、货币金银、调查统计、账户管理、贷款卡、外汇、同城票据交换等,而这些系统因服务对象不同、处理信息内容不同,大都自成体系,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运行环境也大相径庭,加之受软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应用软件升级等影响,客观上造成各业务系统电子档案在利用上的种种不便。但如从深层次和根源上找原因的话,归结于一点,就是轻业务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因缺乏有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支撑,大量历史形成的数码电子文件已经成为一种摆设,造成严重浪费。

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综合管理利用的基本思路

档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义,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抓好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的综合利用,就抓住了数码电子档案管理之实。因此,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物档案管理,电算化系统升级后,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库等软硬件实物均应与相应的数据备份一同归档,操作员代码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码刻写光盘并打印纸质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统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那些过了时效的电子档案,也应当妥善存档,使其发挥应有作用,避免新产生的电子档案重蹈覆辙,乃是当前会计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电子档案的利用问题,使其真正发挥备以查考、作为证据或依据的作用,实现其应有价值,必须构建具有非系统依赖的、具有较强通用性的数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可自成体系,也可在当前电算化系统中增加电子档案管理模块,以彻底摆脱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其基本思路是:不论电算化系统使用何种数据库,在输出电子文件时均应将其转换为标准数据格式或通用数据格式的电子文件,以供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调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例,因电子文件内容是数字、字母和汉字集合的数码文件,归档时即可选用通用性较强的TXT文本文件。其他数据类型电子文件归档时亦应尽可能使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所要求的通用数据格式,以及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其他数据格式,如PDF(ISO32000国际标准)等。当需要查询利用历史电子档案时,即可读取标准数据格式电子文件,解决电子档案对特定系统的依赖问题。

(二)尽快研究建设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规划

针对目前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水平高、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严重缺位的现象,行业主管部门应重视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建设,组织通用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该系统应充分考虑电子文件的系统环境依赖性,研究并选择通用性强、符合国际开放标准的数据格式作为存储标准,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或各行业主管部门以适当形式予以,以此统一电子档案管理数据格式和应用平台,推进通用非公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应具有一定通用性,不得进行有改变和影响原电子文件的信息加工,并可输出与纸质档案内容相同的加密电子文件和纸质拷贝件,以便使用者作为电子档案利用的依据。

(三)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数码电子档案利用的系统依赖性决定了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不可一撮而就。首先,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将该系统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统筹规划,加强基础研究,设定时间表,稳步推进。业务主管部门在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及新系统研发设计时,均应把电子文件归档、利用作为基本业务需求正式提出,以便在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时通盘考虑。对现行业务系统已具备输出标准数据格式功能的,如可输出TXT文本等标准数据格式的,还应采取加密措施,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即在完成系统默认数据备份后,再按通用数据格式增加备份,收集资料,以便将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还可通过定期读入归档电子文件的办法,逐步实现电子档案系统与在线应用系统的模拟镜像,其区别在于,只查询而不进行计算、统计等数据加工处理。通过移植历史数据信息,最终实现电子档案的实时查询和有效利用,充分体现电子档案的保存价值。

(四)重视信息安全管理,采用通用国际标准的加密方法

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通用和符合国际开放标准数据格式,在方便数据读取利用的同时,也为篡改数据信息留下方便之门。因此,必须强化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以防电子文件在传输、复制、归档和利用等环节被篡改。以输出TXT文本文件为例,可选用国际通用的MD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该算法可对一段信息(如TXT文件内容)加密,产生一个32位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信息摘要作为验证码,写在TXT文本的末尾,如文件内容被篡改,系统验证时就会产生与之不同的验证码,由此进行识别。而加密后的TXT文件仍然像加密前一样,可读、可显示,有效防范文件被篡改,确保电子档案安全利用。

(五)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优势,实现电子档案利用便捷化

电子档案管理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改变纸质档案的人工查阅模式,实现电子档案的联机实时查询和综合利用,提升查询效率。通过构建非系统依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做好数据移植等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在线实时查询,实现电子档案查询、利用的便捷化。只有电子档案查询效率高了,利用更加便捷了,才能彻底动摇电算化条件下纸质会计档案仍占主导地位的尴尬局面,充分体现电子档案的保存意义和保存价值。

篇(2)

譬如金融企业改革上市,它关系到中国整体改革的大局。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金融企业出现了较多的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不够,急需利用资本市场。应该说,中国银行业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国改革的成本,这是改革的代价。但是在金融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很多的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方面的问题。因此,金融企业上市比一般企业较为复杂,比如银行在常规贷款之外,还有风险和风险准备方面的问题。目前的会计准则仍可进一步完善,披露标准还要提高,要参照国际标准对金融企业披露提出要求。

可见,会计准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讲,会计准则的提高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的前提。

二、为证券市场服务是会计准则的一项基本目标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一种规范,其根本目标是通过财务资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具有众多的使用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资者(包括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风险资本的主要提供者,与企业具有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他们需要掌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并据此作出相应决策。因此,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会计信息需要至关重要。对此,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

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主体,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期望收益,他们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去发现证券的价格。好的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坚持或更正先前预期,从而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好的会计信息还必须有较高的准确度,以使使用者预测企业经营状况和收益情况有更合理的基础。尽管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纯粹的会计技术的改变对企业价值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会计政策、会计技术会有利于或有害于企业价值的形成。

在我国,对会计准则目标的认识与国际上存在差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首先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其次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再次是满足企业内部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信息的用户首先是政府,而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居于次要地位。这与国际上通行的观点有较大差别,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目的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决策服务,为资本市场服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甚至认为,政府和管理部门的特殊需要不在会计准则主要服务范围之内,各级政府可以为实现各自的目标,明确规定不同的和例外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不应该影响为了其他用户的利益而公布的财务报表,除非它们也能满足那些用户的需要。管理部门可以决定额外信息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这些信息的报告不在会计准则框架范围内。

事实上,我国会计准则确定的三类用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差别较大,共同之处不多。政府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需要的是较笼统的统计数据、汇总数据;国家税收的需要与会计目标有很多区别,为应付税收而设计的会计体系是满足不了其他使用者的需要的。企业管理当局需要的会计信息千差万别,主要是为内部考核服务;而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投资、借贷的需要,要求会计信息应能揭示企业的投资价值和经营风险。根据这三类用户制定的会计体系明显有别于满足外部投资者需要的会计体系。而我们在根据这些复合目的制定会计准则时,又未充分了解每类用户的需求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而仅仅是将其他国家为外部投资者设计的会计概念和会计体系借鉴过来,形成了现在会计准则多重目标的相互矛盾与冲突。由此造成会计准则与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协调,满足不了证券监管的需要,这就要求区分会计准则目标与政府的政策目标,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即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资本市场服务,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

准则服务对象的确定毫无疑问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准则制定者的价值判断。服务对象的确定是准则制定的基本前提。我国现在的经济环境和九十年代初刚开始制定会计准则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根本的不同。2002年10月底,我国国内上市公司已超过1210家,总市值占到国民产值的50%左右,二级市场投资者不仅有为数众多的机构,更有多达6000万个人的投资场所,已成为亚洲第三大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会计准则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资本市场全球化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

近10多年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速度逐步加快。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表明,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投资机会;公司则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的资本。然而,这一发展却遇到一大障碍,即作为资本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因会计准则存在不同程序的差异而缺乏可比性。这使资本市场交易成本上升,也使市场作用难以发挥。

1997和1998年间,亚洲部分国家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俄罗斯及部分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透明度不高,会计和审计不可靠。其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要求这些国家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否则不提供支持。金融危机促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视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会计问题,也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彻底的改革,以制定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在不具备良好准则制定条件的国家使用。

篇(3)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最先开始被定位于收钱、付钱和记账,定期汇总账簿。随着经济发展及业务的复杂化,简单会计处理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业务需求,整个业务流程的销都要求作出明确的会计记录,会计环节都和经济利益挂钩。系统化的会计理论也随之形成,现代会计理论是关于对现实世界中会计现象的逻辑推论、概括和解释的系列。

二、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利用会计实用软件来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其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各种智能微机设备替代手工会计活动,以完成单纯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就是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二)会计电算化的新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功能是将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然而更大的优势在于其分析和决策的功能。新的会计电算化可以依据现有数据对未来利润进行预测,如果利润出现下降,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在成本核算方面,首先对工序的消耗标准进行制定,一旦项目有超支出现就要及时寻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电算化系统尽管比较方便智能,但是若不能充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仅靠微机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也并不可靠。可见,会计电算化未来还有足够的潜力可供挖掘,应用也会越来越有深度。

(三)会计多元化

会计多元化首先就是会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商务模式,为经济发展开辟新领域。会计也必将应用于商务技术。电子商务使会计核算更标准化、国际化,而会计使得电子商务更加广泛化、多元化,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其次是会计与企业资源规划的结合也就是会计与企业ERP的结合。ERP 是支持企业内部决策的交易管理系统,互联网计技术的发展使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可能,把会计核算应用到 ERP 的管理流程和步骤中,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在精确数字的标准下有序开展,部门分工更加明确,协作更具效率。

三、会计理论与实践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会计理论体系性差,与实践脱节

当前,会计理论仍未形成一套严谨的、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框架,无法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大多是引进的西方学说,这些理论对于市场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较为适用,但结合我国国情和管理实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实际应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会计理论针对性不足,实用性、操作性较差。例如,风险与报酬理论、年金计算等基础和计算方面的问题,在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难以运用。针对这个问题,企业要摒弃重营销、轻管理的观念,牢固树立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意识,高度重视运用管理会计的学习,并在企业管理的谋划、决策和控制考核中,积极主动地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理论。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地总结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提升归纳,充实现有的理论基础,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力度,增强理论指导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注重梳理各项内容,增强连贯性和关联性,使管理会计成为完整的指导体系。

(二)实践中的组织管理存在问题

在实践应用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够完善,有的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完善,权责部分,管理混乱,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技能等与实际的工作要求严重不符。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完善财务、会计等相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并且要高度重视在岗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同行交流等方式,让企业会计人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适应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注重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篇(4)

审计事务所会顶岗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应聘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以便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接触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如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专业技能,使自己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记账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掌握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与审计程序及重要性检验、侦查漏洞等会计财务相关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今年1月27日至3月7日我在申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现作如下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

我刚到事务所时,由于就我一个实习生,加上年底业务繁忙,手工报账、去银行取回单等诸如此类的偏体力的活自然就落到了我头上,不过带我当的是一位刚毕业快两年的师姐,人特别好,对我非常耐心地指导,东西不难,但事情比较杂碎,我又并非是个细心的人,刚开始去税务局保税是不是账号弄错就是税种弄错,返工好几次才把40多家的当月纳税弄完,尽管心中有些失落,更多的是自责,我告诉自己这些货虽然技术含量低,但想学东西先得端正态度,连细心都做不到的人将来怎么能做好会计?一旦工作中出现什么差池,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呀!事务所的注会师等一些资历深的财务人员更不会对一个大大咧咧、基础薄弱的实习心上心地指导,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因此,我努力改掉在学校时散漫、随意的心态,勤做笔记、多做总结,在事务所积极表现,什么打扫、复印、装订凭证都积极去干,见见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之前在学校做过会计综合实验,用的是用友软件,和事务所用的金蝶标准版差不多。还好基本的会计记账我还上手较快,并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独立承担一些小企业的记账工作,刚开始为保证准确、加上经常询问,进行得比较慢,出错后也十分紧张,渐渐地顺手了,并学会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实际操作技能,毕竟事务所是私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必须兼顾会计法、税法及客户要求。因而比如各项费用计提、纳税申报时我们有时不得不采取费用隔期计提、其他收入抵充主营业务收入等手段。

我在做记账时主要程序及操作如下:

(1)原始凭证的核签;(2)记账凭证的编制;

(3)会计簿记的登记;

(4)会计报告的编制、分析与解释;

(5)会计用于企业管理各种事项的办理;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我们在会计专业学习中, 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然而,会计专业教材是以系统讲解会计理论为主,列举的典型会计业务只是为印证阐述会计理论服务。所以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都要求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三类凭证,刚开始分不清三者的区别,往后就孰能生巧了,还有就是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各种单子、凭证附到转账凭证、付款凭证、收款的凭证的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小小的装订还有大学问、一定要做到整洁美观。会计信息要准确、全面、及时,事务所使用的金德软件已实现了报表的生成自动化、网络化和非定时性,冲破了时空的限制。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疾步跨入信息社会。网络经济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作为网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也深感科技进步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便利与突破、更感受到会计知识的博大精深,理论与实践诚然有一定差距,但打好理论基础后会上升更快,一旦步入工作岗位,可能没那么多时间来专门学习理论知识啦,自己还欠缺太多,只能下班后恶补。

春节刚过我们就开始紧张的忙碌了,审计、验资业务越来越多,庆幸的是事务所又来的一名实习生,她是一位留法海归,虽然财会是二学位,但冰雪聪明,一点就通,加上比我年长,杂活看来还是主要由呀!哎不争气的我~还好海归善解人意,平常会和我一起分担,毕竟我来得早,有些如人员介绍、处事程序等方面也得我来告诉,几天后我也被审计师要求加入他们的审计行列,我们很幸运,跟了一个从业10多年的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虽然自己也是财会专业,学过少量的审计知识,还缺少实践经验,而且有一些就算是在学校也学不到的。就是一种对事业的专注和勤奋的精神。在两个月的实习中,虽然只学了基础的会计知识,但也能把整个会计报表做出来,也算是很大的收获了。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审查会计报表、各种凭证及输入工作底稿等以外的知识。 首先,谈谈所得税汇算清缴。由于所得税涉及的面很广,审计的重点很多都都是接触英语。但在这一个月中所接触的会计却让自己的知识有所提高,看过会计的一些书,里面的很多成本,资金,固定资产等等的会计科目都不懂,但却在看的过程中留下了有些印象,工作底稿是一个相对繁琐的工程,大部分在找数据、输数据,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基础较差,不少漏洞我们几个年轻辈们发现不了,每次老会计给我们指出时才恍然大悟,特别是弄平报表这个艰难的过程被我们集体功课时,那种喜悦及收获的满足感真是难以言表呀,那时才更能发现会计基础知识在审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审计敏感度多么关键!

审计事务所会顶岗实习报告二

实习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思前想后还是得总结一下打工生活滴~反正开学得交实践论文,那——就不妨一石二鸟啦,呵呵^^ 身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时又对审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我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尝试去感受审计工作的甜酸苦辣。

正式实习的前几天我就已经在网上查清楚到工作地点的公交路线,又牢记着具体的地址,心想万无一失了。谁知道实习的第一天按着在网上查出来的路线下车后,问了在车站维持秩序的保安和好几个路人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工作的那栋大厦在哪里。我着急了,怎么可以在实习的第一天出现这种意外呢?于是我见到保安人员就拦截,终于我碰到的第二个保安知道大厦的所在,朝他指着的方向望去才发现那栋大厦正在装修,整栋建筑都被竹竿和绿色的尼龙布给包起来了,怪不得我老找不着。在我的加速奔跑下最后在上班时间的前五分钟到达了办公室。

办公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密交错”。“空”指的是偌大的办公室却没几个办公人员;“密”指的是一排排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层层叠叠的纸张。简单的景象却深刻的反映出了审计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忙。办公室里工作的职员少是因为大部分的员工都出外勤了,而办公桌上堆满的是审计报告的工作底稿。审计工作的大部分就是由外勤和出具审计报告构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我的上司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底稿。我才发现审计工作也分很多种,最普遍的当然是年度审计啦,除此之外还有劳保金的审计,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而目前等待整理的底稿中最多的就是年审了,我就先看年审的底稿。其实底稿的格式都一样,首先是封面,接着是索引,然后是总体的审计计划,最后是具体业务的审计。

由于前三项的内容都相似,所以对我来说价值最大的就是具体业务审计的部分了。这部分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凝聚了审计工作的过程。审定了的科目都汇集与此,每个科目都由具体审计计划,审定表,抽查表组成。后来我从上司口中得知并不是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审定的必要,只有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上出现了的科目才需要审定。而审定表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有年初审定数,就是财务报表上的年初数;未审定数,就是我们核对了被审计单位的明细账与总账相符后,总账上填写的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已审定数,就是把年初数和发生额相加后的本年余额。一般来说,已审定数是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给我们的财务报表上的数相同的,如果出现不符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问题了。除了核对明细账和总账外,审计人员还需要从被审计单位的账簿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业务,再检查这些登记入账的业务的记账凭证是否填写正确,记帐凭证后附有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而这项工作的过程就记录在抽查表上。如果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本年没有发生额的科目,那么这个科目就没有抽查的必要了。

大概看懂了一点审计工作底稿后,我就开始整理工作底稿的工作了。其实这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每间公司的业务不同,底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努力吸取知识,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紧时间请教上司,却也感到其乐无穷。毕竟理论与实践是有着差别的,有时候甚至存在鸿沟。而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感受这些鸿沟并对此作出应有的思考。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

第二个感悟是实习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随着时间的流逝,实习生日渐增多,由于我是第一个进公司的实习生,学习东西比他们早,工作也完成得不错,负责管理实习生的职员就把教导后进实习生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的工作交给了我去完成。所谓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经过整理的底稿替代了没整理的底稿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桌面。这时实习生的管理员就教我如何对已经整理过的底稿进行归档、装订、贴条、保存。

由于工作并不难,我很快就把从整理底稿到将底稿保存到铁柜里的这条流水线掌握到手了。当哪个实习生没有工作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时候我总能交代她们新的工作,也很乐意把我掌握到的知识告诉她们。因为其他实习生对前辈们都有畏惧感,同时觉得我能把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她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首先向我询问;又因为管理员在实习生中与我沟通得最好,所以有什么任务都会交给我去做。最后就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办公室里名被叫得最多次数的就是我了,从刚开始在办公室里走渐渐变成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由于交给我的工作比较多,而帮助其他实习生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也需要时间,我无法在短时间里完成交与的任务。

所以我开始把手上的工作分派给其他工作量比较少的实习生,让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工作。再后来,实习生的数量继续增多,中间就会出现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实习生中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她们也会告诉我,希望我能够从中帮忙解决。而我在尽力化解沟通障碍的同时也能保持与实习生非常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实习之前我就给这个实习定了一个目标:感受审计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学到很多的审计知识,能独立的完成审计的业务,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也不现实。我只希望能感受审计人的生活,体会事务所工作的氛围,了解我理想的行业是否真的适合我。而结果是我得到远远超过了我开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加深了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理解,而是实习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一直带点自卑情结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在参加的活动中我都扮演着一个teammate的角色。而实习中虽然没有定位职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实习生里的leader 的角色,从教导工作,分配任务到调解矛盾,一步步走来我都能把它们完成到位。上司和实习生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更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些也是快乐的源泉。实习期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到了最后,我都舍不得离开实习的岗位了,还有几个实习生叫我不要走,我深切的感受到短短一个月里大家结下的深厚的情谊。很庆幸自己得到了这个实习的机会,一个让我更自信的去面对即将到残酷的“卖身”期的经历。

审计事务所会顶岗实习报告三

正式实习的前几天我就已经在网上查清楚到工作地点的公交路线,又牢记着具体的地址,心想万无一失了。谁知道实习的第一天按着在网上查出来的路线下车后,问了在车站维持秩序的保安和好几个路人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工作的那栋大厦在哪里。我着急了,怎么可以在实习的第一天出现这种意外呢?于是我见到保安人员就拦截,终于我碰到的第二个保安知道大厦的所在,朝他指着的方向望去才发现那栋大厦正在装修,整栋建筑都被竹竿和绿色的尼龙布给包起来了,怪不得我老找不着。在我的加速奔跑下最后在上班时间的前五分钟到达了办公室。

办公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空密交错”。“空”指的是偌大的办公室却没几个办公人员;“密”指的是一排排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层层叠叠的纸张。简单的景象却深刻的反映出了审计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忙。办公室里工作的职员少是因为大部分的员工都出外勤了,而办公桌上堆满的是审计报告的工作底稿。审计工作的大部分就是由外勤和出具审计报告构成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后我的上司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底稿。我才发现审计工作也分很多种,最普遍的当然是年度审计啦,除此之外还有劳保金的审计,离任审计等专项审计。而目前等待整理的底稿中最多的就是年审了,我就先看年审的底稿。其实底稿的格式都一样,首先是封面,接着是索引,然后是总体的审计计划,最后是具体业务的审计。

由于前三项的内容都相似,所以对我来说价值最大的就是具体业务审计的部分了。这部分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凝聚了审计工作的过程。审定了的科目都汇集与此,每个科目都由具体审计计划,审定表,抽查表组成。后来我从上司口中得知并不是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审定的必要,只有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上出现了的科目才需要审定。而审定表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有年初审定数,就是财务报表上的年初数;未审定数,就是我们核对了被审计单位的明细账与总账相符后,总账上填写的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已审定数,就是把年初数和发生额相加后的本年余额。一般来说,已审定数是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给我们的财务报表上的数相同的,如果出现不符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出现问题了。除了核对明细账和总账外,审计人员还需要从被审计单位的账簿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业务,再检查这些登记入账的业务的记账凭证是否填写正确,记帐凭证后附有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而这项工作的过程就记录在抽查表上。如果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本年没有发生额的科目,那么这个科目就没有抽查的必要了。

大概看懂了一点审计工作底稿后,我就开始整理工作底稿的工作了。其实这是一个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每间公司的业务不同,底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努力吸取知识,找出不懂的地方抓紧时间请教上司,却也感到其乐无穷。毕竟理论与实践是有着差别的,有时候甚至存在鸿沟。而实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感受这些鸿沟并对此作出应有的思考。

我实习的第一个感悟是实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积极性。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握了。比如是否可以碰到一个主动教导你并且放手让你做业务,再指出你的错误帮助你进步的上司。能遇到这样的上司实属难能可贵,一般情况下前辈们都只顾着自己的工作,交代你做些基本的业务,做好了他看到有错误的地方就自己改掉了,也不会特地的去向你指出。因此到最后自己做的工作到底规范与否根本无从知道。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就只有碰到疑惑的问题时抓住时机去发问,把握自己可以把握到的尽量让实习更具价值。

第二个感悟是实习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交际能力的时机。与办公室里的上司前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你尽快的熟知公司的情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得到帮助。很高兴的是我做到了和公司的前辈以及实习生相处融洽的这一点,让我在实习期间心境愉快并得到意外的收获。第三个感悟是在不断的挖掘与发问中我渐渐了解到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的生存困境。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营业成本,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内资所的一些工作程序存在着不太规范的情况。比如信函的发放上,规范的做法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把信函送到被函证的单位的,但内资所为了节约成本会让被审计单位自己完成函证。在事务所林立的情况下,一方面事务所要创造利润,另一方面要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当两者产生矛盾的时候,特别是发生尖锐的矛盾,关系到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事务所会以折衷的方法,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来谋求生存。

随着时间的流逝,实习生日渐增多,由于我是第一个进公司的实习生,学习东西比他们早,工作也完成得不错,负责管理实习生的职员就把教导后进实习生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的工作交给了我去完成。所谓人多力量大,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经过整理的底稿替代了没整理的底稿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桌面。这时实习生的管理员就教我如何对已经整理过的底稿进行归档、装订、贴条、保存。

由于工作并不难,我很快就把从整理底稿到将底稿保存到铁柜里的这条流水线掌握到手了。当哪个实习生没有工作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时候我总能交代她们新的工作,也很乐意把我掌握到的知识告诉她们。因为其他实习生对前辈们都有畏惧感,同时觉得我能把工作都完成得很好,所以她们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首先向我询问;又因为管理员在实习生中与我沟通得最好,所以有什么任务都会交给我去做。最后就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办公室里名被叫得最多次数的就是我了,从刚开始在办公室里走渐渐变成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由于交给我的工作比较多,而帮助其他实习生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也需要时间,我无法在短时间里完成交与的任务。

所以我开始把手上的工作分派给其他工作量比较少的实习生,让每个人都有充足的工作。再后来,实习生的数量继续增多,中间就会出现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实习生中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她们也会告诉我,希望我能够从中帮忙解决。而我在尽力化解沟通障碍的同时也能保持与实习生非常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实习之前我就给这个实习定了一个目标:感受审计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学到很多的审计知识,能独立的完成审计的业务,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也不现实。我只希望能感受审计人的生活,体会事务所工作的氛围,了解我理想的行业是否真的适合我。而结果是我得到远远超过了我开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加深了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理解,而是实习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一直带点自卑情结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在参加的活动中我都扮演着一个teammate的角色。而实习中虽然没有定位职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实习生里的leader 的角色,从教导工作,分配任务到调解矛盾,一步步走来我都能把它们完成到位。上司和实习生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更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些也是快乐的源泉。实习期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