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3: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

篇(1)

生物课程的教学是高一、高二将三个必修课本和两个选修课本学完,高三只有不到一年的复习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双语"教学是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的需要,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水平,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教学形式。我所在学校已实行"双语"教学6年多,首届"双语"班学生也参加了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是担任首届"双语"班的生物课程的教师,下面我就在"双语"班生物课程教学和高三生物复习中对"双语"班学生学习生物和复习生物课程的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 制定高考生物总复习计划的依据 

高中生物学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即考纲),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方向和内容。通过对《考试大纲》的学习、分析以及自治区高考研讨会中的讨论,把握高考命题思路——"遵纲不循本"。 所谓"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考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点将渗透新课标理念、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探究性实验的考查。由此可知,《考试大纲》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二 制定高考生物总复习的计划与方法

以《考试大纲》(即考纲)为依据,完善的安排好生物三个必修课和两个选修课的复习具体计划。因为"双语"班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能力虽然跟民考汉的学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但是还是在理解掌握上需要花点时间来吸收理解。所以在复习计划的制定上要更详细、合理,尤其是复习时间上更充分安排。复习的方法具体要根据学生自己学习的特点来分段加强复习,我认为生物高考复习分五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基础知识梳理、第二阶段巩固知识点、第三阶段模拟检测、第四阶段补充遗漏知识点、第五阶段强化训练。

三 高考生物总复习的计划

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梳理阶段。

基础知识梳理阶段时间安排在9月至下一年1月末这一个学期,在这个阶段要把三个必修和一个选修的课本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要掌握好。

2.第二阶段:巩固知识点。

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至3月,主要是在基础知识梳理阶段的基础上对掌握知识进行综合,把相应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综合知识系统。

3.第三阶段: 模拟检测。

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有个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并反映在习题的解决上。通过这种适量的模拟测试过程,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技巧和解题速度得以提高,并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理素质。 

4.第四阶段:补充遗漏知识点。

这个阶段的时间在2月至高考前,主要是考生在基础知识或能力水平上遇到困难,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并在综合复习中把知识点进行串联起来,把遗漏的或者不会的难点及时掌握理解透。

5.第五阶段: 强化训练。

这个阶段的时间在5月,这时考生已有自己的综合知识系统,可以做一些综合性题,或者是做一些关于探究性实验的题,来强化自己应对各种综合、全面的实践性题。

总体时间上来说,双语班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复习,具体的复习时间安排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来灵活的安排。

四 高考生物总复习的具体方法

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梳理。

虽然在高一、高二把三个必修和两个选修课本都学过,但是有些同学还是忘记基本知识点,还有"双语"班学生理解和掌握需要更多时间,所以高中教师必需在高一、高二把所有生物课程都讲完,高三上学期就要开始生物总复习阶段,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进行逐章逐节的复习。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本阶段习题重点选择基础题避免综合题。双语学生理解掌握需要一些时间所以教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第二阶段:巩固知识点。

基础知识梳理阶段以后考生要把掌握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通过各个专题的讲解、测试,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例如通过一些综合性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要死记硬背,每个单元或者每个相关知识点必需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一些综合性的题,要让学生明白高考题不是简单的课后练习题,高考题主要在基础性知识上要考考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做一些综合型题,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已掌握的知识捋清重新在构建知识体系,这样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3.第三阶段:模拟检测。

在这个阶段安排适量的模拟测试。主要检测学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情况,让学生也适应高考的题型或者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的阶段。在模拟测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解决,在每次模拟考试后让学生先看一下模拟试卷,让学生找他们没理解的题或者做错的题,然后由教师来详细讲解,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让他们自己思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再由教师来讲解难点。这样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足之处。

4.第四阶段:补充遗漏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把时间主要交给学生自己,由他们自己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整个总复习的过程中都能完善自己的不足,在基础知识梳理、巩固知识点、模拟检测、补充遗漏知识点、强化训练每个阶段若发现遗漏的知识要及时的掌握相关知识,途径可以是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得或者是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可以完善,所以这个阶段是学生提升自己能力的阶段,也是学生自己自觉完成的一个阶段。在"双语"班学生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因学生掌握综合知识的能力较有限,所以"双语"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来补充学生要急需掌握的一些知识或是综合型的题讲解。

篇(2)

2013贵州高考理综考试落下帷幕。就生物试题来看,今年的生物试题没有在难度上难为考生,适合考生的发挥。与去年相比,试题整体上难度略有降低,没有题型上的创新,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对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一、选择题,侧重基础考查

今年是贵州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生物高考题型稳定,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题型。与11年和12年的高考题相比,选择题侧重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生物学基本实验素养等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尽管考查的内容范围广,但考查方式倾向知识的直接考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推理,得到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今年的考查方式考生比较熟悉,会感觉比较简单。

二、填空题,实验分析能力要求高

选择题还是一贯的6道出现,每小题6分。题目的难易程度都比较偏低,主要是识记水平的考察,题干中很少将信息融入图标、坐标曲线等图表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在填空考查内容的设计上,今年更多倾向于知识本身的考察,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第一题是以实验设计的题型出现,学生需要熟悉对比试验的设置及从表格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分析的能力。第32题应该是整套题中最难的一个,内容是考察遗传定律,但其中涉及到假说――演绎法的应用,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会很大。整体看,今年几道大题,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熟练知识的应用。

具体考查内容,如下表:

三、近4年高考试题分析

综合我们寒假期间研修的结果,可以大致的出,贵州历年高考题的难度并不大,大多以书本知识为主,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大,考点都很清晰,很好掌握考题核心,从近4年(2010、2011、2012、2013新课标全国卷)的考题看,与必修一有关的题有17题,必修二有7题,必修三有17题,其中必修一的内容以细胞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细胞代谢(酶、呼吸作用)为主要考察对象,其中在2011年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出现了两次。必修二的7个题中,有4个是考察遗传定律的,而且难度较大,应该是生物学科体现区分度的题型。必修三考查了17题,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就有12题,其余都是与生态系统有关。纵观4年高考,发现其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也很零散,但也能找到一些规律,比如遗传定律、呼吸作用、生态系统、免疫调节几乎年年出现。常出现的知识点有:酶、光合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等。选修3的考察比较简单,就是几个工程轮流出现,而且题目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水平的考察。

四、在教学中的应用

这段时间以及寒假期间的研修活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握高考考题的出题立意,侧重点,常见题型,知识点的体现。以便与在教学中将我们总结的规律用以指导学生,让他们知道主要学什么内容,怎么去学习才能达到最好效率。通过这次研修,我们一致认为高考生物是理工科考生最好得分的科目,考题的难度不大,没有什么逻辑性推理,主要是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用的考察都很少。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课本

不建议把精力大量的放在各种复习资料上,书本是根本,只有把书上的基本知识、概念记清楚,记牢固才能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快速找到问题核心和正确答案,在一轮复习是就要理清每个章节的重点要点,而且需要督促学生花时间背诵记忆,对书本上的插图也要引起重视,一些选择题的选项就涉及到图形结构。如2013年的第一个选择题就提及RNA的结构中是否有氢键,在学生的记忆中RNA都是单链结构,就应该没有氢键,但在必修二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节中,就有一个tRNA的结构示意图,其上就有tRNA的三叶草结构中有碱基对,即存在氢键。但那个图并没引起重视,这对第一个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埋设了一个障碍。

2、有的放矢

对于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如生态系统,对其考察的难度不大,主要是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在这种题上失分很可惜,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重视这部分,只需较少的时间投入就能得到10分左右。遗传定律年年考,而且难度大,主要是因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可变因素太多,知识的应用最灵活,学生在考试中已经对此类题目形成了恐惧心理,教师可以多用一些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这一章节的专项训练,一定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遗传定律解决问题,并对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假说――演绎法”要灵活应用。如2011年的32题

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这个题的第一个空很好解决,但第二小题就会让很多学生头疼,其实这个题就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的灵活应用,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自由组合定律中形状比9:3:3:1的原理,明白再多形状的自由组合都是建立在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之上的,就能轻松的解决此题。此外细胞呼吸也连年出现,考察难度略低于遗传题,有时会和光合作用综合考察,学生需要记住两个生理作用的基本过程,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上转第72页)

(下接第95页)

3、加强学生对图形表格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篇(3)

1考试内容和课标要求一致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修的3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考纲划定的考试内容涵盖了必修1、必修2、必修3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科技专题》共5本教材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理念,特别突出能力考核,能力立意明显,在兼顾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核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2侧重科学素养考查,联系实际,关注STS

考纲中明确规定,命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简称STS)的协调发展。

3考查四种能力,涉及82个考点和26个实验

考纲中明确指出,考试的能力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理解能力,二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三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四是综合运用能力。考试内容包含3个必考模块(67个考点)和2个选考模块(15个考点)共计82个考点,对考点的要求掌握程度分为Ⅰ级和Ⅱ级两个层次。Ⅰ级要求对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出的相对简单的情景中识别和使用它们,与课标中的“了解”和“认识”层次相当;Ⅱ级要求理解所列知识点和其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能够在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与课标中的“理解”和“应用”层次相当。各册教材考查能力要求和内容重点如下:

(1)必修1的21个考查内容中,有4个Ⅰ级,17个Ⅱ级。Ⅱ级要求主要落在细胞的结构、代谢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其中细胞的代谢最为重要,而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为重中之重。

(2)必修2的22个考查内容中,有5个Ⅰ级,17个Ⅱ级。除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遗传病3个知识点外,其他全为Ⅱ级,其中细胞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等知识点最为重要,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的区分度在此部分内容中体现得更加突出。

(3)必修3的24个考查内容中,有8个Ⅰ级,16个Ⅱ级。Ⅱ级要求的重点在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神经、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上。

(4)选修1只考查“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两个专题。

(5)选修3有5个专题,但基本上只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其中“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重点。

(6)对26个实验考查要求参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即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表中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原理、方法,学会分析、判断,还能进行简单的探究。

总体而言,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新课标要求吻合,体现了高中生物教材和课程对当今中学生物教学的要求。从“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看,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两个层次。试题的素材多为来自生活、实践和与社会发展、生产较为密切的新情景、新材料,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大量的试题以实验情景设计,今年考纲中必考的实验也比大纲版多了,大纲版考查14个,重点考查4个,而课标版考查26个,反复考的有6个。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均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并结合当年试题进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备考。

此外,考纲对“生物考试内容”表中3-1(2)其他植物激素的要求掌握程度也由“Ⅰ级”改为了“Ⅱ级”。类似这样的新修改内容和要求部分,很有可能在今年试题中出现,教师要在复习中多关注。

4试题类型、数量、赋分与大纲卷相比略有增加

理科综合全卷总分还是300分不变,但是生物试题的题型、题量和总分与大纲卷明显不同。课标卷的生物试题由6个单项选择题、4道非选必做题和1道非选选做题组成。单项选择题分布在I卷的1―6题,每题6分,共36分;非选择题中的必做题分布在II卷29―32题,共4题39分;非选择题中的选做题分布在II卷的第39、40题,要求选做其中1道题,赋分15分。课标卷生物试题总量比大纲卷增加了2道题(1个单项选择题和1个选做题),总分由原来的72分提高到了90分。

二、近年来课标卷试题特点和高频考点

1正误判断型选择题的分布明显增多,重在I级能力考查

下表统计了近4年全国课标卷两套试卷中以正误判断形式出现的选择题题号:

生物Ⅰ卷(选择题)考查能力要求在Ⅰ级水平,重点是对必修的3个模块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进行识别、区分和解释。

2非选择题中部分探究和实验分析类试题增多,多为II级能力测试

从上表可见,近两年课标卷的非选择题中,实验分析和探究的试题明显增多。

3非选择题中的两个选做题难度有差异

两个选做题题号为39、40。第39题出自选修1,多为微生物实验原理、操作及观察方法和分析,偏向于感性认识,容易得分。第40题出自选修3,题目情景多来自于现代高科技题材,偏向于理性思维的考查,难度略大。建议学习基础弱一些的非示范性高中,争取创造条件开设选修1课程,做过微生物培养和分离实验的考生,选做第39题得分率会更高。

4高频考点集中在5本教材的5个板块

根据近三年课标卷高考试题考点(详见表1)统计分析:生物试题题量不多,相对集中在细胞、代谢、调节、生态和遗传5个板块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中。高频考点集中在必修1的“细胞的代谢”、必修2的“遗传基本规律”、必修3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选修1的“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选修3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三、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经过第一轮系统复习后,考生对教材和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理解,但是对考点及其测试要求不是很明确,进入第二轮复习后,教师要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帮助学生抓重点,提高解题能力。从以上分析来看,选择题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常附有图表信息,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图表信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非选择题多为实验设计和分析说明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议第二轮复习分7个专题进行:选择题专题、实验题专题、细胞专题、代谢专题、调节专题、生态专题和遗传专题。前2个专题是题型训练,后5个专题是重点板块知识的重构与整合。

1先做两类题型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选择题。生物选择题全都是单项选择题,很多学生不愿多花时间审题,错选、误选的情况不少。近年高考的选择题常考内容有:细胞结构、功能的辨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分析和判断,生态、免疫、内环境等重要概念区分以及遗传变异类型的推测算等。试题特点是题干短、文字少,有的还附图表,图表中隐藏着解题信息。如是实验题,通常附有数据表格、曲线或装置图、结果图,要找准“题眼”,学会“破题”,明确题目考查的目标知识点。生态题多是几个相关概念或现象的描述,要求考生养成慢读、细审、深思后作答的习惯。

(2)实验题。实验题是高考的重点题型。考纲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17个实验,考试说明指出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即简单验证、观察、分析和处理,初步探究和简单评价、修改等。解答实验设计题要注意“6依托”,即细心审题、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析、结果分析和正确表达。

近年高考常见的实验题有4类:实验分析题――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实验方案纠错或完善题――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实验设计题(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有关的综合类题――以实验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遗传和生态相关知识。

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的实验有5类:观察实验6个,包括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模拟实验3个,包括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模拟尿糖的检测;探究性实验7个,包括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调查类实验1个,即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验证类实验2个,包括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类实验中,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常考(如2014年课标Ⅱ卷题4,课标Ⅰ卷题4,江苏卷题15,上海卷题21等);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如2014年课标Ⅰ卷题29)也有考。可见,这3个实验是考查热点。观察类实验的共同特点是需要使用显微镜,有关显微镜操作和装片制作、观察方法是复习的重点。

探究性实验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明显增多,尽管多数探究试题并非全程探究,而是部分探究。实验分析类试题也多是选择实验的某个环节,要求考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操作等作出相应解释。学生解答这类实验试题常见的错误是实验设计科学性不够、无法区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对照实验设计不严谨,对实验观察方法和分析不到位。教师要应用“假设―演绎”的思路方法,从研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分析、描述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复习相对简单,重点是牢记生物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验证和绿叶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尤其是理解鉴定试剂的使用方法和特定的颜色反应机理。

模拟实验和遗传病的调查在课标卷中很少出现,复习时可以淡化。

2再做5个重点内容的专题复习,重构板块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重点板块知识的复习,主要是帮助学生重构知识框架,加强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明晰容易混淆的考点,避免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参照考纲和考试说明看书,特别是薄弱学校及学困生,复习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花在教材阅读和分析上,重视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只有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记忆主干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如选做题内容主要出自“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工程”3个专题,可以将这3个专题的知识整合为图1。

3巧用高考真题、仿真题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题感和节奏感

篇(4)

1 试卷的基本情况

1.1 命题的教材依据

2005~2006年的高考试卷主要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旧教材)进行命题,从2007年开始,广东生物高考试卷统一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据进行命题,与新课标教材教学要求相适应,并增加选做题型,其内容包括选修模块一《生物技术实践》及选修模块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生只需二选一。每年的命题亦需综合考虑广东采用的各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另外,试题的部分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高于基础,这是广东省高考命题的一大特色,且生物高考题的选材内容很多是来自课本之外。

1.2 题型及其分值

5年来广东生物单科考试的试卷都为150分制,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新课改后,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所占的分值增加了,单项选择题的分值则减少了。这样分值分配的变化,提示教师对基础知识及其灵活应用的考查难度增加了。

2 2005-2009年涉及新课标教材内容的试题的分值分配

广东现在采用的生物教材基本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所以将2005~2006年的高考生物试卷的考题按照现行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进行分类。如旧教材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相当于新课标必修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内容(表2)。

有的综合题则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点,特别是非选择题中,为使各内容比重尽量准确,将同一题中考查到不同章节内容的,按照评分标准分别将分值划分开。如2009年高考试卷第29题(8分),要求考生根据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回答4道问题,考查考生对各细胞器功能及其相互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基本知识,从题目中获取生物学基本信息,综合运用免疫学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图示要求根据形成的抗体推断其前体细胞类型(2分)、判断B、T细胞间功能的区别(1分),以及病毒(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和由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的两个过程(2分),属于“细胞结构”的内容;推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mRNA(2分)属于“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内容;而蛋白质(抗体)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1分)则属于“细胞结构”的内容。

2.1 必修部分各内容所占分值

高考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必修部分几乎每个内容都成为高考考查的范围,虽然有些内容所占分值不是很明显,但其相关知识也是解题的基础。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按旧教材命题的生物试卷,还是按新课标教材命题的生物试卷,其中生物学科各内容的比例基本上是“细胞的代谢”、“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所占的比率最高,其次是“生态系统”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也可以看出所占比率高的几部分内容之间的分差悬殊逐渐拉近,其余部分所占的分值相当。

2.2 选修部分各内容所占分值

选修部分主要考查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旧教材全一册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和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体现在新课标教材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l,旧教材全一册第五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体现在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其中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PCR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态工程、细胞工程等内容比较常考。选修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值在15分以内,其中2005年和2006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007-2009年以非选择题考查,且为2选1的选做题。

3 试卷命题的亮点

3.1 重视对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考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高考生物试卷,实验部分考查的试题占了18%以上的比例(见表3)。

实验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广,并涉及课内外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材料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以及实验设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的掌握情况。从认知层次看,包括识记、理解、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其中综合运用层次的实验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而且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一般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所占分值16分以上。如2008年的第35题,要求考生完善“免水盐代谢调节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考查考生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预测实验结果,运用水盐代谢相关知识分析、解释所预测的实验结果;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并预设后续实验。

3.2 重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考查

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关联系,关注和参与生物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这五年来的生物高考试卷,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社会热点话题也是高考的常考题目(表4)。

这类题目给出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利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目涉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问题,还涉及关于健康和环境等社会热点话题题,如艾滋病、癌症、非典、禽流感、甲流感等与健康相关的话题,环境污染(富营养化、赤潮等)、环境治理等环境问题。

如2009年的第28题,关于甲型H1NI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比较,就是以当前及近年的社会热点话题为背景命题的,考查有关免疫接种疫苗的知识及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了抗原的特异性、不同人体的免疫能力差异、特异性免疫以及病毒的基因突变等生物学知识。

3.3 注重考查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知识性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从近五年广东生物高考试卷看,所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但一道题只单独考

查一个知识点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一道题考查了几个相关的知识点,或需要考生从题目、图表中获取信息,重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应用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非选择题中表现更为明显,大多为综合性题目,而且对文字表达能力、生物学专业词语的掌握应用也有较高的要求。如2008年的第29题。考查对机体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的应答过程。其中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涉及的知识覆盖了必修部分的3本书,考查对抗体的化学本质和来源的了解,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准确用语言文字描述的能力。

3.4 各内容所占比重趋于稳定

分析2005~2009年高考考点,按归属现行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分类并统计相应的分值,结果显示细胞的代谢、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占的比率最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其次是生态系统和遗传的基本规律,每年考试各部分的分值比重趋于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分值很少的内容并不是不重要。

4 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

2010年,将迎来新一轮高考改革,高考统考科目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试卷均采用3科合卷的方式,不设选做题,选修一并人实验题中考查,与之前的生物单科考试有比较大的差别。但广东省生物高考命题中充分体现的“体现基础、重视实验、关注热点”等命题特征相信仍将继续。生物高考重点内容的大方向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4.1 全面掌握课本知识,注重重点内容章节的理解与识记

2010年的高考与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的模式相似,从近几年全国卷Ⅱ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的分析来看,考查的内容主要是3个模块,即代谢、遗传与变异、调节与免疫,这与近5年广东高考的生物试卷考查的主要内容相当。所以,在全面复习的同时,教师要使学生重点掌握这些重要章节的内容。

4.2 注重实验、探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下了考试大纲从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对高考所要考察的能力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观察、实验(包括调查)、分析、综合、假说演绎等科学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所以考生对考纲所规定的实验,要理解其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了解使用的材料,掌握操作的方法步骤,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能将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4.3 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篇(5)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以2014年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为例,样卷中的2、26、27题考查的内容均与实验和探究能力相关。对比往年《考试说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在文字的叙述上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实验和探究能力部分在历年高考生物中所占分数比基本保持稳定,约占25%左右。做好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对提高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升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结合2014版《考试说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及笔者历年高考实验复习中采取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进行高考生物实验复习。

《考试说明》首先要求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一共有16个,其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最多,有十个实验,必修二《遗传和变异》3个、必修三《稳态与环境》3个。如果按类型分,则以观察类最多,有7个,检测与验证类3个、探究类4个、调查类2个。

第二轮实验安排在第二轮复习,采取开放模式,在实验室中提供必要的材料、用具,让学生自行验证做实验题中常遇到的问题。尤其在验证过程中发现和预期不一致的地方,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直到问题解决。从而使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在习题的选择上教师既要学会做加法,让学生多做些题目,又得会做减法,大胆舍去些重复的、无用的题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一轮实验中,笔者给每个实验都配了一份短小精练的练习,“麻雀”虽小,实验的五环节(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现象结论)样样不缺。梳理每一个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第二轮实验复习中,笔者还对实验题分门别类,分成若干类型分别进行练习和讲解。每种类型分别配上相应例题,教师先行讲解,再配以类似题目进行练习。力争做到题题过关,样样熟悉,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现以2012・福建卷,26Ⅰ为例谈谈如何解答实验题: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试题分析:如图可知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的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白酶,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胃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8。试管应置于恒温箱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考点:酶的特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计实验的原则。

参考答案:(1)幽门盲囊蛋白酶;(2)①蛋白质、双缩脲,②2、8,③恒温箱、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④不能,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笔者从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入手,制定相应的解题规范和相应的文字规范,要求学生做到文字表达准确、简洁、明了。以上是笔者研读2014版《考试说明》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篇(6)

高考试题体现了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充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对高三教学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性。因此,研究高考试题,能使我们明确高考的方向和重点,是搞好高三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必修和选修所考主要内容

分析2006—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卷)生物试题中必修所考的章节及分值,可看出前5年(2006—2010年)每年都考的必修本内容主要是新陈代谢、遗传、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细胞。总的来看,新陈代谢、遗传、生命活动调节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可占约10—20分;生态的内容2006—2010年都有考到,06—09年都出的是选择题,2010年出了一个大题占12分。细胞的内容2009—2011年都考了,一般出的是选择题。生命的物质基础2006—2009年也都考了,一般也是出的选择题。

分析2006—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重庆卷)生物试题中选修所考的章节及分值,可看出选修本主要考查的内容是一、三、五章的调节和免疫、基因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分值约占15—18分。因此,选修本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一、三、五章。

二、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所考内容

从2006-2011年(重庆卷)高考生物试题来看,5道选择题考点相对稳定,一般是出在生态、代谢、生命活动调节(或细胞的结构功能)、免疫调节、微生物等知识;非选择题(二道大题)考主干知识,一般是出在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等知识,其中有一小题必然是考查实验内容的,非选择题考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三、重点知识考查内容

新陈代谢部分考查的重点是光合作用(过程、场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因素)、酶(概念、特性、性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蛋白质、脂类)、细胞呼吸、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教材中的还原糖鉴定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

生命活动调节部分考查的重点是植物激素调节(生长素、秋水仙素)、反射弧(脊蛙反射实验)、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生理功能。

遗传部分考查的重点是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推断写出基因型与表现型及比例、概率计算、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种、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细胞质遗传。

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部分的考点是基因的结构、基因工程操作步骤、运载体具备的条件、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特点、动物克隆技术(核移植)等,这部分内容多与遗传知识结合起来出题。

微生物部分考查的重点是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代谢与繁殖、微生物灭菌方法、菌落的定义、培养基的类型等。

生态部分考查的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种群、群落、食物链食物网、种群密度与数量、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等。

免疫调节重点考查的是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血糖平衡调节等。

四、高三复习教学建议

(一)扎实抓好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要使学生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就必须夯实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将基本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要以专题复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每章节知识的联系,从而夯实基础。

高考生物试题中,教材重点章节内容占的分值总是较大,尤其是新陈代谢、遗传、调节、生态等内容,一直是理科综合测试的重点。所以,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它是复习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

生物实验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出在非选择题的一个小题,它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复习中,应围绕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材料的选用、实验试剂的使用及颜色变化、实验结果的鉴定等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做对照实验,让学生学会用简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指导学生学会解各种类型实验题的思路和方法。还要重视对教材实验的复习和课本中经典实验的复习,以及注意与教材中的实验或内容相关的“拓展实验”的复习。

(三)加强综合训练,学会解题方法

在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后阶段的综合复习要注意加大学科内综合训练的力度。教师应广泛收集、阅读一些资料,精心筛选学科内的综合试题和典型例题,给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并及时反馈学生做题的情况,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漏洞及时进行评讲和补救,让学生知道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正确审题和规范答题。在进行综合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生物学术语来准确、规范地进行表达叙述的能力。

(四)注重选修知识,有机联系必修

高考选修本的内容约占15分。在选修本的复习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与必修教材有关联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切入点。如基因工程与遗传,细胞工程与遗传,水和无机盐、血糖、体温调节与新陈代谢,微生物培养与生物代谢类型,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和光合作用过程的联系。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勤奋,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为学生准备复习的“材料”,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笔者本着学习与研究的态度,结合近三年广东高考“非选择题”的特点,对常见题型特点进行归纳与分析,以其抛砖引玉,助力2013高考备考!

1近三年生物试卷“非选择题”对比分析

近三年广东省生物试卷“非选择题”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分析可见,《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3·稳态与环境》这两大模块在近三年的高考考查当中,分值最为稳定,都为16分,占所有非选择题分值的25%,可谓非选择题中的重头戏,不容小觑。而《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则由2010、2011年的6分,近9%的比重。一跃升至16分,在2012年高考当中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25%,回升到了与必修1和必修3模块同等的分值比重。因而在接下来的复习备考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地认为必修2模块所占比例相对较弱的错误观点,应加强相关专题的备考复习工作,特别是此专题的非选择题训练,其突显性已相当明确。

对于选修模块方面的考查,《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仅在2011年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8分占非选择题总分的13%,实属较为罕见和偏重考查的一年,而2010和2012年非选择题对此模块的考查均未出现。可见,今后对选修3模块的考查,仍会以选择题为主。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在2010及2011年的非选择题中只有2分分值,在2012年非选择题中却未曾出现,这与其尴尬的地位及题目命制的可行性有很大关系,在非选择题中刻意设置一两道填空。显得有点唐突;若较大幅度的形式命制,又不符合考纲要求,且很可能会出现像2011年非选题中对选修3模块过于偏重的情况。因此,对于这两个选修模块,今后复习备考当中仍然要以选择题的形式练习为主。

实验部分在非选择题中的考查由2010年的38%的比重回归至2011和2012年的25%,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而近三年对实验部分的考查主要都是在于对教材、考纲中规定的最经典,最主干的实验进行命题设计,着重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且命题者在题目的创设上能大胆创新,稳中有变,同一个实验,可以有不同的考查方式,避免了考生死记硬背实验原理、现象和结论的陋习,更突出考查学生在具体题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如同样对有关“酶”实验的考查,2009年主要考查学生绘制曲线的能力,而2012年则考查如何绘制表格,作“双因子”分析。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考查形式千变万化,而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真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中处变不惊。

2010-2012年广东理综生物卷非选择题(信息类试题)分布及分值见表2。

从近三年的广东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信息类题目的创新,这已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信息类题目对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在分析、理解和应用的水平上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和对生物学常用图形、表格、文字类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运用图形、表格的表达方式去描述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能力。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可知,有关信息类的试题均占了非选择题总分的53%以上,可见,注重考查学生从试题中汲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近三年广东高考的着力点。解答这类试题时,考生务必通读全题,获取、加工和处理题目相关信息与其设问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题目最后小字部分,诸如:“注”、“图”等题目的下标注释,往往有利于考生快速切入题目主干,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快速透析题目的效果。特别是在2011与2012年的广东高考试题中,类似的“注”、“图”等题目的下标均达到3处,这对于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则显得尤为重要。

2 近三年广东高考“非选择题”常见题型特点分析

近三年广东高考“非选择题”常见题型特点分析见表3。

通过表3发现,其实近三年非选择题中有不少题目的背景材料都与华师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本校的精品课程内容相吻合。如2011年第26题考查的“蝴蝶兰”这一素材背景,本身就是华师大“生物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在本科生中作为一门课程已开设多年,且相应的教师团队在兰花方面的研究,如“兰花鉴赏”、“兰花栽培”等项目的研究上在国内已崭露头角,所以作为考试素材,也就不足为怪了。又如2010年第29题实验“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就属于华师大研究生专业动物学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因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博导与教授在相关内容研究上有较高的造诣,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毕竟高考涉及到省内“千家百户”的子女前途命运问题,不能随便开玩笑,甚至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与数据。只有自己掌握一手材料,在自己研究方向上拿出确凿可信的实验数据与材料,才能科学合理地命好一道题。此外,从命题者的本身角度而言,由于自己亲身经历这方面的试验与研究,对此方面的命题就会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命题时也相对比较得心应手,不会顾此失彼。

通过表3还能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身在广东,情系广东”。广东高考年年都不忘体现地方特色,采用具有广东特色的素材。如荔枝、水稻、罗非鱼、蝴蝶兰、登革热病毒、广东饮食讲究色香味等等,很好地体现了富有浓郁气息的广东地域特色。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

纵观近三年的广东高考非选择题,其常见题型无外乎分为以下四大类。

2.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类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热点,也是教材的难点之一,特别是近三年广东高考,可谓非选择题第一大题的必考内容。如2012年第26题以“荔枝叶的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变化”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2011年第26题以“蝴蝶兰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的分析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010年第26题以“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可见,近三年的广东高考非选择题第26题始终都围绕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这一大类题目年年考,题目的选材和提问方式不尽相同,但考查的内容无非都是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以及相关反应的产物[H]、ATP,影响暗反应进行的相关因素(气孔的开放度,CO2浓度),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以及其上的结构基粒)等。特别有趣的是,2011年26题的最后一问“植物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以及2012年最后一问“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的答案出奇一样,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所谓看似无序的高考题,在细致分析后实则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把握住了该知识的主干,万变不离其宗。由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最基本的能量代谢,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基础,也容易牵涉到选修模块“植物的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因此,该专题考点主要分布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相关实验的分析与设计,此外还会涉及到选修方面的相关知识。预计2013年还会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或生产实践为背景进行命题,且以图表、曲线的等形式为考查载体,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2人体及动物生理类

此大类的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分泌与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递、特异性免疫等知识,注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以实验或与人体健康等热点相关的具体实例为载体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如2012年第27题以“罗非鱼的生活”为材料背景,将动物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现象整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综合性、新颖性都在此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1年第28题以“水环境中的有机锡污染”为背景,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物富集作用、种群数量变化、图表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2.3遗传类

遗传类的非选择题经常会考查DNA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生物遗传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基因工程的等。其中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为重要,包括由此引申出来的(遗传概率、基因频率)几乎在每年高考中多少都会有所涉及。如2012年第28题以“豌豆实验”为背景,考查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基因对生物性状的调控途径、基因工程等知识,同时考查实验探究能力;2011年第27题以“登革热病毒”为背景,考查了基因工程、基因表达、基因频率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0年第28题则以“克氏综合征”为背景,考查了色盲遗传、减速分裂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预计以遗传变异的有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将是今后几年命题的主要趋势。

篇(8)

由于我的无知,我对生存方式只有一个非常普通的信条——“不许后悔。”

一、稳——体现在两个“坚持”

1.坚持主干知识考查

综观今年生物试题可以发现,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其中选择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非选择题则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考点来源于教材重要考点,各套试卷在必修内容知识点的考查仍集中在细胞结构、细胞代谢、调节、遗传变异和生态之上骨干知识,但具体考查知识点更细化,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挖掘得更为深入。

如2012新课标卷全国理综生物选择题部分,对“核心概念”的考查体现得非常明显: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癌变、水盐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种群的特征等概念的立体考查。2012江苏卷非选择题部分,第26、27题重点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及生态环境的结合,第28题重点考查育识,第29题以动物调节为组题素材,第30题遗传系谱图的解读与计算,第31题植物激素调节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有机结合,第32题是近几年江苏卷的“保留节目”——基因工程,第33题考查植物代谢,这些均是高中课堂、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的命题思路。

2.坚持能力立意

总体上看,各套试卷都坚持了“知识为载体,重视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势,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各套新课程卷均从能力立意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立体考查。如2012四川卷,选择题第3题、第4题、非选择题第31题第Ⅰ部分第(3)小题等,都需要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选择题第5题、非选择题第30题第Ⅰ小题、第31题第Ⅰ小题,都需要对坐标曲线进行研读,在正确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非选择题第30题第Ⅱ小题,需要对代谢过程图进行分析才能回答相关问题。坚持能力立意,还体现在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12北京高考理综生物试题,3道简答题都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但都是平时学生练习比较多的常规实验,前两道题不出所料,一道是必修三植物激素实验,第二道是必修二遗传实验分析,而第三道实验则是以必修一的物质跨膜运输和蛋白质为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审题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新——命题取材、设问更具新颖性

今年高考试题设计突出原创性和科学性的命题特点,同时兼顾平稳过渡与适度创新的基本原则。试卷“旧”中有“新”,充分体现能力立意,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强调对能力和方法的考核,注重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特别对图表的应用,注重新颖性和灵活性,试题设问和要求有跳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设置新情景。

1.设问新颖,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广东卷第29题为例,所考查的酶及其活性研究是中学教学和备考重点内容,当将酶活性研究与工艺流程优化结合起来,设计一个相对开放的探究问题,则让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面对这一新的特定情境,都能有所思、思后有所答,为考生创造了展示实力的机会,但考生能将问题解决到哪种程度,就取决于各自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了。而且,通过“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小问,将对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考查融入其中,为解决采用文字表述研究思路过于繁杂的问题,做了初次尝试。从考生答卷来看,相当多的考生把思路局限在对酶保护剂最适浓度或者最适提取液pH单个因素的探索上而只得到部分分值。

2.素材新颖,综合考查学生对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能力

以江苏卷分例,选择题第2题,以科学史料为素材,串联了与遗传物质漫长探索过程相关的经典实验,旨在让学生遵重史料,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及所涵含的科学价值;选择题第3题,以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病症:下肢水肿、肌无力、过敏反应、腹泻为素材,灵活地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意义”。又如,第26题弥漫着浓郁的高考地方气息,以江苏某小型湖泊中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为素材背景,通过表格中提供的鱼塘生态系统相关量的前后变化,考查群落、种间关系等内容,在能力上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第28题,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为背影材料,考查育种方案设计、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准确分析、推理。

3.关注学科前沿,创新命题情景

篇(9)

2010年,我省将“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在画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的规定调整为:“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每1门必修科目成绩达到A级,在画线前加1分计入统考成绩;如4门必修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在画线前奖励1分,即加5分计入统考成绩。”这一政策的调整,让很大一部分学生看到了能拿到1分甚至几分的希望,各个学校为此调整了师资力量,增加课时量,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多拿A,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谈谈对生物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吃透考试大纲,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

测试范围: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和环境”共三个必修模块;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占分值分别为7:3,试卷难度比例: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组成,占分比例约为7:2:1;内容比例:必修1占分约为30%,必修2占分约为30%,必修3占分约为30%,实验占分约为10%。测试方式和时间:闭卷笔试,测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共150个考点。其中A级要求:64个,B级要求:78个,C级要求:8个。

根据复习的总时间,按照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的要求,按照“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十七个部分和实验进行复习。每个部分约2―3课时。复习期间进行三次模拟考试。

二、找准目标,理性面对

首先在心理状态上要摆正位置。从实际出发明确目标:我们在保C的基础上,力争得到更多A。对本来基础知识不是很好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不要施压,一定要他们“跳一跳,摘得到”,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其次在知识要求上要找准。这次考试的难度是7:2:1,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了试题的基础性。其中的10%是选拔A的考生,试题主要是来自应用部分。这部分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部理解并掌握应用是很难的,这就要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割舍。特别是于保C争B的考生,在复习时切勿把知识点挖深,题目选得很难。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题,遗传规律中的相关计算等就要果断筛选。推荐用好教材后面的基础习题,力争全面掌握。

三、巧用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一方面考试说明中明确基本题占70%,而且近两年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中大部分选择题与部分的非选择题都与课本的知识点扣得很紧,另一方面由于考点内容多、能力要求高、联系实际广,抓好基础,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对各模块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复习。

2.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各模块的知识点牢牢刻在大脑沟回里,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和记忆体系。我们采取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最后汇总整个模块。概念图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近年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在复习时可将人教课后练习中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

3.注重探究,联系实际。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探究实验中重点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设计实验步骤,最关键的是能预期实验结果,并学会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等能力。考纲考察的有(黑体实验结果分析为C级要求):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探究影响酶活性素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6.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8.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9.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通过高中生物学习,记住一些原理结论和事实并不是根本的目的,能用生物学的原理分析、解释一些现实生产、生活现象,理解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对特定条件下的事物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判断或假设更重要。

例如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人类的遗传病的调查及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引起疾病等、艾滋病的机理、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是有限的,但是考查这些知识的题目却在题海中,如何使练习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记忆是准确再现知识、正确描述问题的必要条件。对照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和测试点,系统地完成各章节、各单元的练习,在全面复习结束时,选择1-2份综合练习,进行自我评价,使复习过程井然有序。如可参考如下思路:

第一阶段:时间6周,内容基础复习;目标是对考试范围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全面复习,能力以理解和记忆为主;方式以自主学习完成考点知识的填空,教师强化考点精讲为主,练习为辅。

第二阶段:时间2周,内容综合复习,目标是对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综合,训练学生对部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方式是通过训练及师生共同查对相结合,尽量不留死角。

第三阶段:时间1~2周,内容应试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考试各个环节的应试能力、技巧和心理素质;方式是模拟考。

在复习中,要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不仅关注70%的单选题,30%的主观题也不能忽视。主观题型有填空、识图、分析、实验等,在复习时都要一一训练。

例如识图题可能包括图像题、图解题、表格题、图表综合题等类型。生物图表信息题在创新情境的基础上还起到考查能力的作用。

总之,在学业水平复习中老师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教科书的基础知识,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进行归纳整理。另一方面精选一些过关题让学生及时巩固,但要注意不要做过难的试题,更不要把时间花在考试说明中已经明确不作要求的知识上。

篇(10)

1.题型稳定,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题型。必修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真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器;细胞分化、癌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光合与呼吸;大分子核酸等物质。必修二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必修三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神经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修题的考查紧扣课本,题目较易。

2.实验的考查以酶、光合、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等基础知识为蓝图,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能力考查主要侧重于理解能力,对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学生仔细审题、准确规范答题和严谨的思维要求较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二、备考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在许多备考资料以及专家讲座上出现最多的一个有关复习的名词就是“回归课本”,但是如何回归课本,怎样通过回归课本实现高效复习呢?首先要明确,回归课本绝对不是简单地阅读课本,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深化,形成网络的同时还要提升能力。

回归课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重读课本,把基本知识点横向联系起来;②把相通、类似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起来,达到融会贯通;③复相关的高考试题;④适量进行典型习题精练。回归课本,总结归纳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比较法、发散联系法等,在复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时,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这样的知识网络:

2.精讲精练,提高解题能力

按照学生解题的一般程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答题,即:①浏览全题,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突破局部,把握全局的能力。②研究条件,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联系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④明确要点,注意条理,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如讲解2013年课标卷Ⅱ生物高考题32题时,具体做法如下:

(2013课标卷Ⅱ)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什么?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多少种?

解析:通读全题后,让学生找到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可推知长翅∶小翅=3∶1,说明长翅对小翅为显性。在读到第二个问题时,“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为: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几种”,可推知作假设是依据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进行,结合长翅是显性的信息,得出如下假设:

篇(11)

一、2011、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比较

1.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及分值分布比较

(1)2011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及分值分布(按考题序号排序)

选择题:1考查细胞的结构,认知等级Ⅰ,范围必修Ⅰ,分值6。2考查酶活性,认知等级Ⅰ,范围必修Ⅰ,分值6。3考查无机盐、光合作用,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Ⅰ,分值6。4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认知等级Ⅰ,范围是必修Ⅰ,分值6。5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Ⅲ,分值6。6考查实验,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Ⅰ,分值6。简答题:29考查光合作用、认知等级Ⅱ,范围是必修Ⅰ,分值9。30考查免疫调节,认知等级Ⅰ、Ⅱ,范围必修Ⅲ,分值10。31考查生态系统,认知等级Ⅰ、Ⅱ,范围必修Ⅲ,分值12。32考查遗传,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Ⅱ,分值8。39考查生物技术实践,认知等级Ⅰ、Ⅱ,范围选修Ⅰ,分值15。40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生态工程),认知等级Ⅰ、Ⅱ,范围选修Ⅲ,分值15。

(2)2012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1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认知等级Ⅰ,范围必修Ⅱ,分值6。2考查细胞和癌变,认知等级Ⅰ,范围必修Ⅰ,分值6。3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认知等级Ⅰ,范围必修Ⅲ,分值6。4考查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Ⅲ,分值6。5考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Ⅲ,分值6。6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Ⅲ,分值6。简答题:29考查细胞呼吸、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认知等级Ⅱ,范围必修Ⅰ,分值11。30考查反射弧、突触的结构、人脑的高级功能,认知等级Ⅰ、Ⅱ,范围必修Ⅲ,分值10。31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突变,认知等级Ⅰ、Ⅱ,范围必修Ⅱ,分值10。32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类比推理、实验分析,认知等级Ⅰ、Ⅱ,范围必修Ⅱ和必修Ⅲ,分值8。39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认知等级Ⅰ、Ⅱ,范围选修Ⅰ,分值15。40考查基因工程,认知等级Ⅰ、Ⅱ,范围选修Ⅲ,分值15。

2.2012与2011年试题内容的比较

必修一2011考查:细胞的结构、酶活性、无机盐、光合作用(选择题)。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验、光合作用(大题)。2012考查:细胞癌变、细胞呼吸。

必修二2011考查:遗传。2012考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突变。必修三2011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免疫调节、生态系统。2012考查:水平衡的调节、神经的调节、植物激素的调节、种群的特征、群落。选修一2011考查: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012考查:专题三:的组织培养。

选修三2011考查:专题五:生态工程。2012考查:专题一:基因工程。

3.2012与2011年试题分值分布的比较

必修一2011年39分,2012年17分。必修二2011年8分,2012年22分。必修三2011年28分,2012年36分,选修不变,都是15分。

4.2012与2011年试题难度比较

我自己认为,2012年的试题难度整体增大:选择题比较:2011年六道题都紧扣课本知识点,要说难那就是第5题。可2012年试题,4、5、6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第6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信息获取能力(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非选择题比较:必考部分2012年29题(2)(3)(4)考查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考查考生从曲线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问都有一定的难度,第三问的答案能做出的学生少之又少。

选考部分必修一39题,比往年的试题难度大,和以往不同的是,本题以实验数据为背景,以表格为载体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考查了无机盐的种类、实验设计的变量,更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今后教学的启发和建议

高考命题的原则是:保持相对稳定、遵循源于大纲、源于课本的主导思想,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观点。高考试卷总是表现“三个为主”的特征:从教材的内容和现实问题的关系上看,以现实问题立意为主;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看,以能力立意为主;从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关系上看,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面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紧扣课本,加强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教学,尤其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术语的规范教学。

(2)要重视学科内综合教学。

(3)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4)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