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说课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3: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说课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说课设计

篇(1)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康评估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程组的教师也组织了多次说课,现将“问诊”说课的设计介绍如下:

1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本次课内容是课程《健康评估》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高专第二版教材,该教材面向的是高职护生,适合我院的学生要求。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护理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而我所讲述的内容也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包括3个方面:1)问诊的重要性;2)问诊的方法和技巧;3)问诊的注意事项。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问诊收集健康资料,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指导临床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本教材其他内容的基础。课时安排为2学时。在一体化教室授课。

2 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课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大二的学生对专业开始有较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预期目标,因此上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理论教学水平“降”到大多数高职学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实践操作的水平要真正升上去,达到师傅带徒弟的程度。

3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次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3.1 基础知识目标 形成并掌握问诊的概念,理解问诊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3.2 能力训练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能独立接诊(问诊)病人。

3.3 社会能力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敬业精神。

4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重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是本次课的重点,没有正确的方法,询问病人时难以抓住重点,容易导致健康资料的不真实。难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本次课的难点。问诊不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谈,而是通过询问获得有诊断价值的健康资料,初学者很难得抓住重点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提问,导致提出了很多问题,病人的回答却没有价值,或者是由于提问方式不对,导致资料错误。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次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5 教学方法

5.1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课就是以“问”为主。

5.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教学法 先选取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的人作为SP;教学时教师先在SP身上示教,然后学生在SP身上练习。将SP引入教学增强了学生职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体验护士角色。

5.3 情境教学法 营造高度模拟仿真的医院职业情境,学生根据教师讲授、演示,模拟医院工作过程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5.4 教师讲授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对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

6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引入新课时使用讨论法,解决本次课具体问题时使用自主探究法,能力训练时使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7 教学程序设计 在这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7.1 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请你来接诊)情境,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说一说:今天我的学习任务是什么?使问题来源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时间安排:5分钟。

7.2 讲授新课 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实例一:患者,女性,38岁,自服农药后意识模糊2小时送入急诊科,护士接诊后没有立即洗胃,而是询问了患者家属几个问题,如:喝的什么农药,喝了多少?但是患者家属却催着护士马上进行抢救,要护士别问那么多。如果是你接诊该患者,你该怎么做?

由实例引出学习任务一:为什么每个病人去医院时,医师护士都要问他很多问题?能不能不问就开始治疗呢?

实例二:患者,女性,19岁,从小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言谈,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因学习压力大导致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心情经常抑郁、沉重,常独自一人哭泣,被家人送入医院。护士询问她时,躲在其母亲后面,一句话也不肯说……如果是你接诊,你该怎么才能让她开口回答呢?

由实例引出学习任务二:怎么问?如询问前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信任护士。怎样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第一个问题时问什么?如何根据患者的回答提出第二个问题等等。

实例三:患者,女性,63岁。有糖尿病史20余年, 3天前恶心呕吐频繁,完全不能进食进水。昨日午后患者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今晨昏迷,急诊入院。如果是你接诊,你是该马上抢救呢,还是仔细而全面的询问病史?

由实例引出学习任务三:问诊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比如危重症病人、昏迷病人怎么问诊?医护人员的态度等。

怎么具体解决三个问题呢?

下面把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配一名标准化病人,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每讲解一个问题,给5分钟时间学生尝试,让学生边学边动手,提高学生兴趣。

时间安排:40分钟。

7.3 能力训练 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训练:四个学生一组,每组配标准化病人一名,让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训练,一个学生问,三个学生在旁边当评委,问诊结束后,评委对该学生的整个问诊过程进行评分、讨论、总结、归纳,在实训中提高能力。教师在旁边进行观看、指导。

时间安排:30分钟。

7.4 小结 学生训练结束,每个组派一名同学总结反思该组同学的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教师还将学生实训中的优点提出来进一步鼓励,使学生在课后能有动力继续学习。

时间安排:5分钟。

篇(2)

“认识圆”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内容本身的一些名称,还是研究图形有关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第一课时先安排“认识圆”,通过教学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及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归纳一系列方法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难点:用圆规正确画圆。

这一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圆柱形物体、大小不一的圆形纸片、圆规、直尺、剪刀。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画图、折纸、量度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通过观察发现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完成课堂教学。

(2)《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据这一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完成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节课的开始,我就出示一段“动物运动会”汽车比赛的动画片,让学生观察、猜想:它们谁会赢呢?并让学生说说怎么猜的。学生回答后我就播放了动画片,紧接着我提出了“为什么小灰兔的小汽车跑得又稳又快呢?究竟圆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又是怎么画的?

(抓住小学生喜欢动画片的心理,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的知识。再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然后设计悬念自然过渡到新知)

2.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组织画圆活动“下面我们开始一个‘闭眼画圆’的活动,要求闭上眼睛,借助桌面的圆柱物体,绕着底部画一个圆,能不能?”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我表扬了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并展示了这些作品,让学生充满了自信。接着我又让学生把圆剪下来。(新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我依据这个理念,设计了‘闭眼画圆’的活动,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感知:圆是一个曲线平面图形,更好地理解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又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为下面学习做好了铺垫)

接着开展折、量、填、说活动

①把剪下来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从而引出了圆心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归纳出半径、直径的概念,并让学生把各个名称在圆纸上画下来。

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以下表格和问题,并对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要求:1个同学量度,1个同学观察,1个同学记录,1个同学汇报。

(数据允许误差到0.1)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对?

A.在同一个(或相等)圆内,有( )条半径,有( )条直径。

B.在同一个(或相等)圆内,所有的半径都( ),所有的直径都( )。

C.在同一个(或相等)圆内,直径等于半径的( )。

在学生完成折、量、填、说这些活动后,我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进行了客观评价。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互帮互学,自主地探索新知、揭示规律。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是高涨,我只是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走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启发以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出示了“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俗语。你听说过“无规矩不成方圆吗?”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理解呀?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最后我出示了正确的意义,鼓励学生:古代人都能用圆规画圆,你们能不能?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特色,应用到数学课教学,很能刺激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征,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学生回答后,我就介绍了圆规并提出了“怎么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呢?”

我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圆,学生纷纷动手画圆,这时检查就发现:有的画得比较大,有的比较小,有的画不圆,有的通过转动练习本在画圆、还有的画出了练习本外面等等不规范的操作。我列举了刚才的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圆规画圆的要诀:

A.定点(就是确定圆心的位置)

B.定长(就是半径的距离,也就是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

C.旋转一周

最后再要求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方式,经历尝试――领会――掌握――体验成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要求)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开阔思维,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1) 基础性练习

①判断

A.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是直径。( )

B.两条半径相连就是直径。( )

C.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②填表

(2)发散性练习

想一想,看一看。你想到了什么?

四、说板书设计

定点

篇(3)

中图分类号: R714.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8-01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和专家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

《妊娠生理》说课设计如下。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重要学科。《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生从课堂理论跨入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妊娠生理是《妇产科护理学》第3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上,对正常育龄妇女过渡到孕妇这一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为学习妊娠期母体变化、妊娠诊断及妊娠期护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异常妊娠的工具性内容。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借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视频、动画,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妊娠这个复杂而又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从而初步掌握从受精到胚胎形成与发育的过程。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利用网络的探究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内省和体会强化对母亲的情感,及对生命含义的深刻理解。

1.3 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学生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胎儿发育特征。难点确定为: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2 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专科大二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首先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形象的知识容易掌握,好奇心也较强,善于模仿,具有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相关知识,对女性生殖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虑妊娠生理知识抽象程度较高,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对问题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让他们结合现实情况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连接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主动性。

3 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较丰富的知识,容量大,效率高。

②模型示教法: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只靠语言很难表述清楚,这时利用直观的模型示教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便于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形象、直接、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③案例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我们现在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需要,所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见的实际问题更符合认知规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④多媒体教学法: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胚胎的发育全过程有个感性认知。

然后,利用动画、图片、影像、模型结合多媒体讲授。

最后,使学生形成对人的发育的理性认知,根据这一教学思路,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4.1 引入视频,激发兴趣

新课前,引入胚胎发育视频,引起学生的感观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热情高涨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时,导入本次课内容妊娠生理。

4.2 展示目标,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的展示可使师生达成共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3 层层演示,探求新知

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引用了图片、动画等来展现受精过程,受精卵发育,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受精全过程。

在掌握受精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演示各种胎儿附属物结构,使学生有感性认识,真正理解胎儿和母体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各种胎儿附属物有什么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各自功能,以此突破难点。

最后再利用动画、图片展示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特征,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引入临床病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把握重点。

4.4 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精选10道选择题,对本次课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测试,既可巩固新知识,又可及时进行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4.5 归纳小结,巩固双基

思考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教师的小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篇(4)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的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说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学的思路和规划,说课要进行精心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说课这一形式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说课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把课说好,应从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探索多种教法学法这几个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高职院校的说课教学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

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旅游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说到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时,应充分体现出以上特点。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社会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计调、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旅游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旅游产品销售、撰写导游词、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等职业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对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撰写导游词,讲解景点。与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是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旅游资源学》课程就处在从基础过度到技能的连接点上,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恰当地衔接起《旅游概论》、《管理学原理》等先导课程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续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有报考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需求,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考证也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旅游资源学》课程可以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同期开设,共同构成一个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体系,将考证辅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吃透教材

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需求选择教材。对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系统把握,同时还有注意分析教材优缺点,扬长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总体把握教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教材从结构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了鄢志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分别从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出发,从地质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类型,阐明了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学的实践研究。

2.根据需要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紧扣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模块,即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等。

《旅游资源学》全期54课时,理论教学时数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其中:

(1)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6学时。

(2)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36学时。

(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12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梳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介绍典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舍弃了教材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研究的GIS技术等,遵循了“够用”的原则;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作为课时安排的重点,更符合高职考证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则。

3.选择教辅弥补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难寻觅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导用书作为参考,弥补选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优点在于全书以“篇”作为最高级别的结构单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的结构和联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够鲜明;作为考证辅导课程而言,重要知识点的不够突出。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精品教材《旅游资源学》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指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前者每一章节都设置了经典案例,作为对案例教学的补充;后者是考试指定用书,对考点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学情

掌握学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课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总体特点。

说到高职学生特点,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往往还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的状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因此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高职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对动手实践感兴趣、能力较强的优势。掌握了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枯燥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学生自己调查本地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形成调查报告;前往实际旅游景区现场识别则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握学生当前需求。

把握学生的当前需求是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所授课程的承接关系,能否为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建立有效联系,也就意味着当前开设此课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应了解本课程是否与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联系,对学生考证、参赛有无指导意义。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入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二学期也正是学生备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校内外各类旅游职业竞赛频繁,学生参赛热情较高。比赛常见的线路设计,导游讲解等技能环节都需要《旅游资源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综合上述情况,在此时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四、探索多种教法学法

教法是指教师怎么样进行教学,学法是指学生怎么样进行学习。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学法往往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变而变化,教师教法也常因学法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配合教法进行学习。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野外考察、竞赛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互动式教学。

1.讲授法:采取重点、难点精讲,一般知识略讲的方法,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上课听讲,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

2.案例教学:主要针对我国具有的各类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等知识,通过对应案例,分析讨论,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以及典型资源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分析案例,通过讨论,辩清案例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3.任务驱动:属于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旅游主题,有效组织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综合训练了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能力。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组织线路。

4.野外考察:学期中将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实地辨识旅游资源。

5.竞赛激励法: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讲解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以赛促学。与之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在班级内分组模拟比赛项目,互相评判,互补提高,推选最优者参加校外竞赛,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不断完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实践。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说课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说课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单一的现象,帮助教师说好课,并在说课的基础之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

篇(5)

《数蛤蟆》是广西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一单元“各族童谣”中的一首四川游戏歌。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让学生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声情并茂地进行歌唱表演。

3)学会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重难点:

重点:体验四川民歌的风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二、媒体应用分析

我借助多媒体将有关材料进行编辑、合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给音乐课注入了活力,改变了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进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音乐新课标中提出“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情感体验的基本理念”,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韵律节奏法、听唱法、音乐游戏法为辅。

2.学法: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信息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用对口令的形式考学生的乘法口诀。(课前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为本课的数蛤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激趣导入。(1)猜谜语。(2)观察、了解蛤蟆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呈现谜底——蛤蟆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非常直观地观察并认识蛤蟆。)

2.歌曲范唱。我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制作生动、形象的歌曲动画并创设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在初次感受歌曲时就能很好地感受蛤蟆活蹦乱跳、小朋友数蛤蟆时机智灵敏的形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3.学习歌谱、歌词。(1)大屏幕投影歌片,教师范唱曲谱,请学生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地方,让学生自主地学习。(2)理解、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制作“附点小精灵”的声音,介绍附点的含义及作用,以及让学生模仿多媒体播放的步枪的声音节奏,再用对比法、韵律节奏法唱准有关乐句。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枯燥的乐理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学生感觉亲切而生动,乐于去学习。(3)大屏幕投影歌词,教师用四川话范读歌词,学生感受节拍、找出歌词的特别之处。(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不用一直捧着课本,能脱离课本自由地打节拍,给予学生活动与感受的广阔空间。)

4.学唱歌曲。传统的教唱歌曲无非是跟录音带唱或一句一句跟教师唱,学生学得非常被动、机械,也很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厌恶的情绪。因此,我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制作生动形象的歌曲动画,通过媒体播放歌曲动画,让学生用听唱法轻声练唱,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更利于激感。

5.集体随着多媒体播放的动画歌曲,分蛤蟆、小朋友的角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综合性艺术的表演能力。

(三)数数接龙游戏

(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为了丰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和表现能力,设计了数数接龙游戏环节。)

考考学生:两只、三只、或更多只蛤蟆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带领用小组接龙的形式进行表演唱,然后进行民主评价。(因为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个体差异,为此,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画面,能较好地提高一些学困生数数的效果。)

(四)创编歌词

根据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营造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个人、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喜爱的动物改编歌曲,并且借助媒体播放歌曲伴奏及动物的动画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思想升华

意图:通过畅谈感受以及收获,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然后,让学生跟着动画歌曲进行集体歌表演,尽情地歌舞,享受音乐的乐趣,将课堂推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体现整合。

篇(6)

R-4

1 课程设置

1.1本课程在我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性质:药剂学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是面向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专业课程。

(2)地位: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作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见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展药品生产、销售、药房实习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1.2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药剂学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部分专业课(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实习打好技能基础;为药学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理论基础。

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熟悉药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基本知识;了解新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进行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用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正确调配药物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

(3)素质目标:具有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以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用、够用”为原则, “教、学、做一体化”为出发点, “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培养药学专业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生产车间参观;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增强本课程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技能培养的主线。

2.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我院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为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2.3教学模块分配

教学内容主要分2大部分:理教学(54学时),实验实训(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2.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2.4.1重点、难点的确立:以药品生产企业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效果明显的剂型、各类国家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重的内容为依据;把液体药剂、软膏剂、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确立重点内容,把工艺复杂、剂型新颖、质量要求较高的注射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气雾剂等剂型作为难点内容。

2.4.2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突出重点:

①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围绕重点进行,设置问题、演示实验、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把握好调控好教学节奏。

③通过训练、小结、复习,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原理和学生知识结构,借助实验手段、教学媒体、教育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对抽象内容形象化,使之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水平。

②对于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突出主要因素并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③对于知识跨度大的,可用有关的“中介”知识作铺垫。

④对容易混淆的内容,可利用横向比较,找出相近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3 教学实施

3.1教学方法

3.1.1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视频让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

3.1.2职业体验法

组织学生到药厂参观见习,观察药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1.3网络学习法

利用网络资源介绍学生一些学习网站,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理论得以延伸。

3.1.4案例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5岗位模拟法

组织学生到我院的GMP模拟车间,把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比如片剂的制备可以分成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质检、包装等若干环节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岗位操作,熟悉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考核方式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随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理实一体化的评价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从药品的剂型、制备、质控、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50% )+实验、实训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

4 教学资源

4.1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张琦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本教材强调理论,重视实验;针对岗位,课证融合;联系实际,突出案例。

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4.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两间188.3O,模拟制剂车间138.6O,校外岗位见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个旧市云河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一心堂滇东南分部。

4.3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互为补充。

5 教学效果

5.1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12级、13级两届药学系学生成绩合格率均在90%以上,实习及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药学专业的两届学生药剂学基础良好,能满足岗位要求,并在岗位实习与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业素质,能用专业的思维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2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二级督导制度、领导评价、社会调查、行业问卷、研讨交流,以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6 课程特色与创新

6.1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6.2实训

校内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就业岗位的参观见习相结合,更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贴近药品,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师资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一线岗位工作,加强专业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6.4课程

结合医院、药企岗位需求及国家各类资格考试制定《药剂学》课程标准,突出职业针对性

7 改革思路

7.1丰富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7.2加强院校合作

引进医院、企业的专家、优秀技术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外见习、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让职业体验走进校园,让岗位标准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7.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建立药剂学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涵盖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和实训指导、习题库、案例分析、虚拟实验、教学录像等。

篇(7)

说课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及其理论依据。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下面谈谈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口腔护理是四年制中职护理《护理技术》中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不仅是第五章(病人的清洁护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操作也是二十二项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该节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及保健指导,一般的口腔清洁法,特殊的口腔护理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掌握口腔护理法。

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实践,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重组:(1)增。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上是根据病人口腔的酸碱度来准备漱口溶液的,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口腔“pH”试纸。(2)调整。将教材中“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及协助病人口腔清洁法”作为自学内容,同时给出思考题。(3)突破。对教材内容高度概括,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出条理清楚、将知识点巧妙联系起来的板书,如将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需求,设定以下的目标。

1.2.1知识目标

阐述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熟悉口腔护理的目的;掌握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掌握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1.2.2 技能目标

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正确实施口腔护理。

1.2.3 情感目标

关心和尊重病人,具有“爱伤”观念。

1.3 教学重点、难点

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准备漱口溶液,漱口溶液种类较多且临床作用不同,需要根据病人口腔不同的状况来进行正确选择,这是重点。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求牙齿的每一面、舌面、硬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擦洗,这是难点。结合教学大纲及本节的具体内容把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正确实施口腔护理作为重点;把口腔护理擦洗顺序作为难点。

1.4 课时安排

该内容共2课时,第1课时,主要以自学、讲授点拨、讨论、示教为主,第2课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本说课设计是针对第一课时的。

1.5 教具准备

口腔护理用物、多媒体课件、VCD教学片、模型人。

2 说学法

我校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厌学、怕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学生好奇心很强,兴趣比较广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中等职业教育留有较多的自学时间,也就是说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于课前、课后布置各种思考题、各种参考书供学生自学,监督其完成,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更主要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慢慢地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及临床需求,综合地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体上的思路是:“感知――理解――模仿――迁移――运用”。具体讲是采用讲授点拨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等方法,穿插现代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4 说教学程序

4.1 课前安排。

组织学生观看“口腔护理”VCD教学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操作有一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给出课前思考题:如何做好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要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及视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的习惯。

4.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口腔溃疡图片,创设“假如你们面对病人会怎么办”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采取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4.3 讨论。

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出讨论题:①我们口腔中有没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为什么没有引起我们(健康人)口腔发生炎症、溃疡、口臭?②口腔护理的对象是什么?③口腔护理的目的?这些讨论题层层深入,前一讨论题为后一讨论题作好铺垫。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能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乐趣、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4.4 讲授点拨。

这一程序任务是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第一步围绕着“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展开讲授点拨,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联系起来。第二步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上,又是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呢?巧妙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请同学把课前发下的“pH”试纸拿出来,通过实验感受口腔内的酸碱度。结论:临床上根据酸碱度选择漱口溶液。上述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步步深入,培养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探究精神。第三步围绕“口腔护理擦洗顺序”来讲授,这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按一定顺序进行操作,避免遗漏。

4.5 讲授演示。

设计一典型案例,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第一步:分解操作;第二步:按操作程序一气呵成。除了注重操作的流程外,护理操作用语及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在示教中得以充分地体现。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第二课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通过教师对模型“安妮”的关心与亲切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爱伤”观念的培养。

4.6 板书设计。

设计的目的突出重点、难点,显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7 归纳总结。

篇(8)

1、说教材

1.1教材分析

本次课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第二版)第十五章第二节“静脉输血技术”。静脉输血是临床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一名护士,应准确运用有关静脉输血的知识,熟练掌握静脉输血的操作技术,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促进病人康复。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输血前准备;学会间接静脉输血技术

(2)能力目标:能根据病人病情进行静脉输血

(3)情感目标:形成高尚的职业修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1.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输血前准备;间接静脉输血技术

难点:间接静脉输血技术操作

1.4课时安排

2、学时

2、说教法

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课程变得生动、充实、详尽,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动手能力较强,乐于实践、乐于进行护理操作。但普遍厌倦枯燥的理论课堂,所学技能不愿多加练习,熟练程度不够,学生学习自觉性欠佳。

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静脉输液技术,并且进行了真人注射,建立了较强的无菌观念和查对意识,这为学习本节“静脉输血”打下了良好基础。

3.2学习方法

采用任务引领下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

4、说教学过程

4.1导入新课

按照内在动机激发论的思想,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渗透护理专业思想。课堂活动开始,PPT图片出示2008年汶川地震时医护人员奋战在抗震第一线及全国人民纷纷献血的场景,配合背景音乐及教师的旁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油生了对医护人员的敬佩及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实现情感目标。

4.2学习新课

教师:展示课前发放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案例,提出问题:(1)为病人输什么血?(2)输血前需做好哪些准备? (3)如何输入?

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4.2.1输血前准备(12分钟)

学生:根据发放的输血申请单和取血单对照高仿真自制血制品进行查对,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出“三查八对”的内容及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以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一起暗藏玄机的真实事故进行“临床真实情境再现”,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哪个环节的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使同学们认识到严格、正确查对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4.2.2间接静脉输血技术

(1)流程图分解讲解输血操作。(8分钟)

护理技能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已学完静脉输液,流程图的初步归纳讲解使同学们对静脉输血操作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轮廓。

(2)“情境模拟法”完美展现静脉输血操作(15分钟)

准备好高仿真自制血液、输液手臂,学生当病人,背景音乐响起、学生现场配音操作要点,教师与学生配合,将输血前准备和间接静脉输血操作进行完美串接。

学生:观看表演,找出与静脉输液操作的不同之处。

通过“情境模拟”给了学生们全方位立体视听刺激,不知不觉实现知识内化,并加深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美的感悟。

(3)实践探究(40分钟)

根据发放的案例,下达任务,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并给予及时反馈,然后一小组代表反示教,教师、学生点评。

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有注重沟通和人文关爱意识;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精髓,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4.3达标测评

列出与本次课相关的护士资格证考题,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4布置作业

(1)发放一组新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做完整记录。

(2)下次课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分组进行静脉输血操作展示。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板报

5.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 静脉输血

第二节 静脉输血技术

6.教学反思

本次课教学形式新颖,学生沉浸其中,课程结束时不自觉地纷纷发表感言,希望教师多以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笔者对本次课特点总结如下:

(1)首尾呼应,课程开始时通过医护人员奋战在抗震第一线及全国各地群众纷纷献血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及爱心,结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及无偿献血呼吁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很多学生泪光闪烁,课程结束时掌声雷动,很好地完成情感目标。

(2)对输血操作的学习,摒弃以往看视频的平面、死板、不灵活的缺点,采用“情境模拟”将本次课内容进行了串接,和学生配合,音乐、旁白、现场熟练又完美的操作给学生以全方位立体视听刺激及享受,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输血操作,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教、学、做”的一体化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与护考紧密结合,体现了教学内容与执业考试相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相对接。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059-03

说课活动是指学校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病理》是畜牧兽医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联接的桥梁,它以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字等临床学科紧密相关,成为学习临床学科的必要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临床诊断与防治疾病打下基础。[1]“猪的尸体剖检术”是该课程的一项重要技能,本文以该项目的教学活动为例,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反思等方面设计了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和教学目标

1. 教材分析

《动物病理》教材是由周铁忠、陆桂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联系兽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本教材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技能性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及病理诊断技术三大部分。每种病理变化、每个病理过程都是重点,因为在临床实践中任何一种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要讲清楚概念、原因、机理、病变及影响结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对发病动物尸体进行解剖诊断,正确描述病变,做好病理记录。

本节内容是《动物病理》教材项目三任务一的内容。在此之前的课程中已学习了动物病理生理和动物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为过渡到本次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又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经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将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知识目标:了解地方常发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熟悉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掌握动物死后尸体的常见变化,能正确进行常见动物的尸体剖检。②能力目标:具有临床动物病理观察能力;能运用动物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临床问题。③素质目标: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病动物、关爱生命;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尸体剖检的正确步骤,识别常见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难点是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的详细观察、综合分析,对疾病作出初步的诊断。

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强化重点、转化难点。强化重点首先是在课件上加以标注,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最后是通过动画、图片、箭头示意等方法强化学习;还通过网络教学,把重点难点内容做成教学录像登陆网上;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及病例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兽医临床实践开展实践性教学转化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处理好“有法”、“无法”和“得法”的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材施教。[2]在具体组织实施教学时,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①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带领学生深入现场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实现“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②演示教学法:针对任务,教师采取演示、同步训练、现场指导等方法,达到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收到教学效果。③案例分析法:针对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④讨论分析法:本课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目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每个工作任务学习目标,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⑤实践训练法:凡实训内容均安排在院内外的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现场动手操作,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指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较快地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大大增强。⑥课堂讲述法:对于一些技能所必需的知识和学生不易理解的理论,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来完成。

三、说学法

教法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法的效果上。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①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探索,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掌握临床表现做好铺垫。②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本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动物病理的相关资料,以知识小卡片的形式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③反馈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其差距。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学会设疑、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总结”。[3]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选用:本次课采用的教材为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许丽主编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2.主要特点及地位:超敏反应是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是在学习了正常免疫应答理论之后,对其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学好本节课不仅加深了对免疫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学习临床课程和相关护理工作奠定理了论基础。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介绍超敏反应的类型;②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③列举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④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②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⑵难点: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

5.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指导学生充分预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理解力不强,对抽象、复杂的医学理论不感兴趣,但对临床疾病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讲课时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课程内容的展开尽量深入浅出、简单直观。

三、教学策略

1.教法:在整个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点拨启发、任务引领式等教学方法。本课是医学基础课,属系统知识类新课,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应处于组织者的地位,起主导作用。为了解决本课的知识内容抽象、复杂的问题,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图片,并在多媒体上将复杂的文字解说简化成文字流程。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在引入新课时,以先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对本课知识的期待,在随后的课程讲授中获取知识,进而以与学生共同复述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解释临床常见疾病,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按照以下6个环节讲述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依次为课堂导入3′、展示目标1′、提出任务4′、完成任务28′、效果评价7′、小结作业2′,本次课总时间为45′。

1.环节一:导入新课(3′)

以案例导入的方法开始引入新课。一个案例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花粉过敏;另一个案例是临床上常见的例子:青霉素过敏。

2.环节二:展示目标(1′)

展示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并且强调重点、难点。

3.环节三:提出任务(4′)

任务一:探究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任务二:总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反应的特点以及常见疾病。

任务三:讨论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4.环节四:完成任务(28′)

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体现主导作用。

⑴完成任务一(10′):A给予学生3个重要的启发点,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并依次回答问题。B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的文字流程图,使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简洁清晰。C讲解Ⅰ型超敏反应发病机理并辅以板书简图使发病机理更直观易懂。

⑵完成任务二(6′):A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的种类。B通过对发生机制的掌握,学生不难推导出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疾病。

⑶完成任务三(1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本节课的理解,由学生模拟Ⅰ型超敏反应患者,根据该“患者”情况,归纳总结防治原则。

5.环节五:教学评价(7′)

播放豚鼠过敏反应视频,提出抢救措施,强化重点。

6.环节六:小结作业(2′)

按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

本次教学设计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采用动画课件的方式,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恰当的创设情境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当然,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教师不懈地努力探索,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篇(1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43-02

说课就是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面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就教学课题全面讲述自己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当前,说课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推广,南宁市卫生学校也曾多次举行说课活动。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中“住院患儿护理常规”一节的说课设计为例,从“32说”程序对说课进行探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课选用的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叶春香教授主编的中专教材《儿科护理》(第二版)中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实际、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为住院患儿护理常规,课程安排在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第二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住院患儿护理常规包括入院护理常规、住院护理常规及出院护理常规等,是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护理内容。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掌握住院患儿的护理常规,为今后学习各系统疾病息儿的常规护理打下基础。

(三)教材的重组

为了便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患儿住院护理常规,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点,笔者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将医生开具的人、出院医嘱单与本教材进行了重组,以入、出院的医嘱单作为主线,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执行医嘱并动手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笔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其一,知识目标:掌握患儿入院、住院、出院护理常规;其二,技能目标:掌握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并能把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护理操作中;其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患儿住院护理常规的各项操作流程;难点是如何与患儿进行沟通。

二、说教法

(一)儿科护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由于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实践能力锻炼少等,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解决这些难题,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本次课除了采用启发式讲授法外,还使用了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四种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第一,目标教学法:确立好教学目标,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二,问题讨论法:把对案例及问题的讨论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对比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护理学基础中“住院护理常规”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专科(儿科)住院护理常规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专科知识。

第四,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操作流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住院护理常规流程,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仿真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临床相一致的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角色扮演,检验学习效果。

(二)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中使用启发式讲授法、目标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辅助、仿真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动脑、课中动手、课后能手脑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初中毕业起点),她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在学习中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动手能力,并对护理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劣势是中职学校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为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的学法具体如下: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任务驱动法。

第一,讨论法及自主探究法: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培养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总结归纳法:将一些易错、易混的难点知识讲给学生,使她们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要点,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三,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动手操作,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程序按课前准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等4个环节完成教学。本次课用时3个学时。

(一)课前准备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各组选出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完成任务。

2.案例准备:提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内容为一住院患儿的临床病例及医生开具的医嘱,并提出问题:(1)说出医嘱中属于住院护理常规的内容;(2)结合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制定该患儿住院护理常规操作流程图。

3.物品准备:给每组准备病历一份、入院登记本、诊断卡、床头卡、体温计、血压计、时钟、体重秤等。

4.评分表:包括自评、互评及教师总评,目的是通过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