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石油测井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孵化精品:强化精品意识,瞄准精品目标
最近,由江苏通州创意打造的大型现代音乐儿童剧《田梦儿》连连获奖:在第十一届上海儿童剧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在第三届江苏省文化艺术节又获“特别奖”。首演一年来,该剧在江苏及上海部分地区演出400余场,深深打动40多万小观众。剧中的主要人物田梦儿的原型是江苏省表彰的“美德少年”,全剧以“爱与梦”为主题,以“歌与舞”为形式,讲述路边弃儿田梦儿成长到12岁跟爷爷进城求学的经历,通过调换座位、班级捐款、网吧围堵、寻找爷爷等来自现实生活的故事,展现城乡孩子从理解到融入过程的纯美情感和健康成长。新华社刊发署名文章,点赞原创作品《田梦儿》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应。著名教育家成尚荣评价:“本剧拥有活泼欢乐的基调、雅俗共赏的风格、真实饱满的内容。这样的音乐儿童剧对现代生活在幸福时代还比较懵懂的儿童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回顾本剧的成功经历,主题、人物、故事、音乐的创意实践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文化精品的孵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要有“好种”“好苗”。“好种”在神州大地,“好苗”在时代沃土。必须达到四个条件:一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讴歌时代的主旋律;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四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因此,无论是电影电视、歌舞戏剧、书法绘画,还是其他文学作品,首先要坚守鲜明的精品意识,潜心挖掘新项目,把握时代脉搏,瞄准市场流行趋势。选“好种”,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因;育“好苗”,吮吸新时代赋予的养分,注入正能量,才能树大根深,蓬勃生长。
二、培育精品:褒奖尖端人才,弘扬敬业精神
培育精品文化,要有一批热爱民族文化、思想深邃、业务精湛、创业精神超强的团队。多年来,通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以戏小品,获奖作品涵盖全国小品艺术赛事的所有重要项目。通州百姓随口都能说出《买阴凉》、《捡来的手机》、《狗子与花妹》等一连串节目,如数家珍。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支撑。然而,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艺创作队伍面临“青黄不接”。把握好创编人才的团队优势,着力推助新人,不拘一格用人,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是举办人才培训班,培训乡镇创作骨干;二是举办创作沙龙,特邀国家、省市专家参与研讨新作;三是组建艺术精品委员会和展演基地,举办全省全国重大赛事;四是办好“名人工作室”,健全配套制度,推崇高端人才,壮大能人队伍,增员增能,增品增效;五是开展多种巡演和佳品大赛,从中发展新人新作;六是使用好培训基金和人才贡献奖,激励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精品战略目标。褒奖尖端人才,弘扬敬业精神,是培育精品的关键支撑。
三、创意品牌:深入火热生活,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指出: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接地气,才能创作出人民欢迎的作品。通州作家黎华的长篇纪实文学《闯荡南非洲》,写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通州、海门、启东地区的一些泥腿子商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发向南非洲进发。语言不通,气候不适,遭遇了种种艰险。他们在带去物美价廉的地方特色品牌的同时,也带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两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民间使者。为了创作这本书,作者独自一人万里奔赴非洲大陆采访,感同身受地体验了一回南通商人闯荡非洲的艰难凶险,掌握了丰富翔实的资料。这一题材引起了中国作家协会的高度关注,成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书稿完成后,即在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举办的“中国梦•我心中的文学梦”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矿藏资源,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多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去,多到经济建设的一线现场去,多到百姓生活的平常日子中去体验生活、挖掘生活、描写生活。为文艺工作者下基层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营造宽松的环境,这是创意打造精品的必然路径。
四、放大品牌:深深扎根本土,扩大通州文化影响力
在通州文化产品中,有一些成为全国品牌、省级品牌、地方品牌。如“童声里的中国”是2006年通州倡议发起的,经过10年成功举办六届活动,从通州推向全国,发动创作20万首童谣、童诗、童歌作品,重点打造推广近20部儿童电影、儿童剧、儿童小说及优秀艺术作品专辑,惠及亿万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李长春亲笔作出批示,2012年“童声里的中国”评为江苏“十大品牌”并列为中央文明委工作要点,2014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建立“童声里的中国”创研活动基地,“十三五”期间建成“思想道德的标杆、少儿艺术的摇篮、孩子成长的梦乡,”发挥创作、研究、展演、培训“四大功能”,打造三项全国品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国品牌,少儿艺术活动全国品牌,“童声”文化系列产品全国品牌。为了实现目标,对“童声里的中国”品牌要倍加珍惜,倍加呵护,倍加培育,为充分扩大品牌影响力,在人才、经费、器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这是十分有效的保障。
五、惠及百姓:艺术精品送下乡,丰富群众文化
全区每年都举行“新春大舞台”、“通州之夜”、“欢乐江海行”等专题活动,让通州百姓共享文化大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文艺下乡的同时,要结合通州旅游业的发展,将精致的通州文化融入一个个旅游景点之中,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通州观光旅游,分享通州江海特色文化,扩大通州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例如在忠孝文化园建一个“忠孝小舞台”,为游客上演通州特色的文化精品,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点品味,可采用即兴“点单”方式,让游客参观后小憩片刻,即能欣赏一段通剧小唱,接下来看一场脍炙人口的精品戏剧,足以让每一位游客陶醉和浸润。
中图分类号:TE25 文献标识码:A
长庆油田已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对固井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固井质量也得以保证,施工队伍实现程序化、科学化。固井新技术相应地投入使用,弥足原有技术的不足,更好地满足了工程需求。新技术需要进一步地实施才能获得最优的效果,通过了解固井技术的现状,得出对发展趋势的合理规划,对长庆油田固井技术的提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长庆油田长远的经济利益也有重大的影响。
一、固井工程管理现状
固井即油井和气井在建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庆油田两大类固井施工队伍在长庆油田协作运转。勘探局所拥有的并且与交易部分联系的固井公司来固井为第一类。原勘探局的管理机制在现勘探局得以保留,为了使固井质量得以保证,勘探局具备了良好的设备、规范的用料、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水泥浆配方体系。第二类为外部固井公司对市场所开放的一部分井进行固井,完成工作和任务大且重而勘探局固井公司难以完成的工作量。油田公司对外油田固井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并认真审核,消除了其由于长庆油田陌生的地质特征而对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了相应地管理制度,并且完善了不成熟的固井技术手段和水泥浆配方体系,施工的范围得以扩大。
三级管理的执行提高了固井水泥及添加剂的质量。首先,管理生产厂家和产品为第一级,实施“使用许可证”制度,评测全套固井材料并建档。监督固井材料的运输与储存为二级管理。第三级则是对现场使用的管理水泥浆体系检验要在入井前严格执行。随机复测部分采用声幅测井的固井震慑固井施工单位,使其固井工程质量意识有所提高。良好的工作运行使长庆油田的生产基本满足需要。
二、固井工程技术现状
1作为固井质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泥浆配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地层特点和适应性后进行制定。
气层埋藏深度、气蹿程度和上部地层的受压能力对天然气井的水泥浆体系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制定不同区块的配方。
通过对油层的地层压力以及油气水的活跃程度进行分析,可以选出使用成熟并且应用效果好的水泥外加剂。
2六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保证了固井的质量。
(1)GLC低密高强水泥浆体系通过紧密堆积理论及粒径分布技术解决了多级压力层系、低压易漏失、长裸眼、水层活跃地层的油气井固井难题。
(2)GSJ防气蹿降失水体系通过应用聚合醇成膜技术,长庆油田使用该体系的一百多口气田井质量全部合格,解决了长庆油田具有的气段长、低压易漏失的气井气蹿和气层压力系数高等问题。
(3)GFQ防气蹿泡沫水泥浆体系使得长庆油田使用该体系的四十多口井全部合格,解决了气田压力系数高的气井气蹿问题和气层煤藏浅问题
(4)XYJ小井眼、小间隙固井水泥水泥浆体系通过在欠平衡小井眼、安塞油田浅油层和气探井尾管的使用,使固井质量全部合格,并解决了小井眼、小间隙油气井固井难题。
(5)GST水平井固井水泥浆体系在气井水平井和油井十口的使用也是固井质量全部合格,还解决了有关的油气井水平井固井问题。
(6)GJR降失水早强水泥浆体系主要使用在安塞油田、胡尖山油田和陇东油田的活跃水层及底水油藏井固井,长庆油田使用该体系的二百五十多口井质量全部合格。
相对于发展缓慢的固井质量检测评价技术,长庆油田的固井技术有很大大的进步,不同的水泥浆体系应用于不同的地层,同时还投入使用了化学添加剂。
三、固井质量的检测技术现状
长庆油田主要有八中井下井下测井仪器检测固井质量:三样测井(声幅测井、磁定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CBL-VDL)、水泥胶结测井仪、脉冲回声水泥评价仪器(PET)、俄罗斯声波水泥胶结评价仪器、伽马-密度测井仪器、井温仪器、噪声测井仪器。八种井下测井仪器清晰地记录固井的质量,有助于及时作出对固井的修缮方案,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中不必要的损失,还是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四、长庆油田固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单一的声幅测井会使质量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 ,不能同时正确反映两个界面的胶结程度,阻碍了对固井的深入研究。。虽然变密度测井弥补了声幅测井对第二界面固井胶结质量的错误检测,但检测是否合格时不够明显与直观。另外,声幅测井的无向性对判断缺口的方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无法准确确定缺口所在位置。
而MAK-II利用较强的声波能量,可以对六条参数曲线进行分析,并且相比之前,可以定性区别出水泥的微坏程度。
水泥胶结的质量、水泥返高和自由套管井段都可以通过MAK-II进行评价,并且准群地查出套管损坏的位置以及水泥浆密度等问题。
水泥胶结测井利用同时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八个传感器记录波形,更详细地显示水泥胶结的情况。有发射器产生的声波虽然没有固定的方向性,但是最终都会由一组接收器接收。同时其利用其与声幅测井相结合,在测井图上得到的水泥胶结情况达到三种,测量水泥与地层之间的胶结为第一种,第二种可以得到测量水泥和套管间的胶结,最后得到的是用于检测测井仪器居中情况的声波传播所用的时间。
结语
声幅测井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对固井质量检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相关人员的方案也因测量误差出现错误,施工队伍的效率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新技术MAK-II不仅吸收了声幅测井技术的优点,而且极大程度地弥足了声幅测井技术的缺点,提高了对固井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收获对的经济效益也有提高。新技术应逐渐广泛实施,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案,淘汰原有技术的弊端,更高地提高工作的精确度。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07-01
碳酸盐岩油气田在世界油气田分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上的油气有一半及以上来自于碳酸盐岩储层。一些主要的产油国家都分布有碳酸盐岩油田。例如在中东地区,大部分储集层为中生界或新生界的碳酸盐岩储层。这些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田不仅储量大,并且单井产量高。在国内,四川气田、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藏都属于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洞穴、孔、缝为主,在一定范围内储层之间以裂缝系统沟通。整体上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形成众多具有相对独立系统的岩性圈闭。这些都给测井评价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仅靠常规测井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该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需要,必须充分结合测井新技术才能更好的对储层做出评价。
1 测井新技术应用概况
目前在塔里木盆地常用的测井新技术主要有电成像测井(FMI/XRMI)、偶极子声波测井(DSI/XRMI)、化学元素俘获(ECS)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电成像测井和偶极子声波测井。
1.1 电成像测井技术
电成像测井资料具有分辨率高、能定量解释的特点。对不同岩性中的次生构造反映明显,如裂缝、溶缝、溶孔、溶洞、泥纹、泥质或方解石充填缝等。与常规测井资料比较,电成像测井图像不仅分辨率提高了2~3个数量级(常规测井分辨率一般为数十分米),而且能够揭示井壁表面地层的二维精细地质结构。与岩心资料相比,FMI/XRMI电成像测井图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在深度上具有连续性(岩心由于成本高,一般不连续);二是能够提供地下地质体的产状等定向数据(除定向取心外,岩心一般不能给出方位数据)。此外,一些在岩心上难以分辨的地质现象有时在电成像测井图像上反而清晰可辨。因此,FMI/XRMI成像测井资料是除岩心和常规测井资料外进行储层研究的一种极其珍贵的资料。
1.2 偶极子声波测井技术
偶极子声波测井技术是声波测井技术的重大突破。与以往的声波测井相比,其接收探头增多、探头间距变小,声波频率变低(DSI单极全波除外),并且增强了对地层横波信息的探测以及斯通利波的记录。能精确地进行各种地层的声波测量,从而提供了测量地层纵波、横波和斯通利波的有效方法。
利用偶极子声波测井资料评价储层有效性主要是利用其斯通利波的衰减和反射特性。与纵波和横波不同,斯通利波不是体波,而是一种面波,它在井筒内沿井壁表面传播,垂直井壁方向振动。斯通利波的能量与井壁的径向距离成指数关系衰减。井壁上由于溶蚀孔、洞、缝的存在会导致斯通利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产生斯通利波的反射和斯通利波的能量衰减。因此,斯通利波能量衰减大小可以反推储层较好坏。但要受到岩性、井内泥浆、井眼条件和泥饼等因素的影响。
2 不同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四类储集空间类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溶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裂缝型和溶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鹰山组。不同类型的储层测井相应特征存在差别,下面分别对这几类储层在常规、成像测井资料和偶极子声波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
奥陶系碳酸盐岩孔洞型及裂缝孔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一间房组岩性为厚层灰色、褐灰色亮晶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砂砾屑灰岩,间夹泥晶灰岩。
裂缝-孔洞型储层段在成像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上均有响应。在成像测井资料上可见明显的高电导像素点,成像图显示为黑色斑点,具层状分布的特点。偶极声波测井资料的斯通利波能量有较大的衰减。在常规资料上,双侧向电阻率降低,呈“正差异”或“负差异”;密度测井值略有增大,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曲线测井值变化不大。
裂缝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奥陶系鹰山组地层中,裂缝在地层中易被地层水等所溶蚀,经过溶蚀改造后的裂缝,其形状多不规则,宽窄不一,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油气产出通道。在电成像测井图上,其颜色通常表示为黑色。裂缝面是沿井筒的圆柱面进行切割的,其轨迹展开后为近“正弦线”或“余弦线”形态,因此裂缝在成像测井图中显示为黑色“正弦线”或“余弦线”。在偶极子声波成像图上,由于斯通利波在裂缝段发生较强衰减,其在波形上为“V”字形反射。
不同倾角的裂缝在双侧向上也是有响应的,不同的裂缝倾角使双侧向测量值产生“正差异”或“负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双侧向测井仪采用聚焦电极系测量,垂直于仪器电流线的导电截面的大小影响深浅电阻率测量值的大小。在双侧向探测深度范围内,对于高倾角裂缝,深浅电阻率曲线呈“正差异”;对于低倾角裂缝,双侧向电阻率曲线呈“负差异”。裂缝井段在常规测井的密度、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密度曲线略有减小,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曲线基本不变。
鹰山组溶洞在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上较易识别,在不同产状裂缝的交叉处或者地层断裂处的裂缝经溶蚀扩大,易发育成大溶洞。若洞穴中充填的是砂岩,则在成像测井的动态图像上有较亮的颜色,但比灰岩暗;若洞穴中充填的是泥质,则颜色较砂岩更暗一些。鹰山组岩性以厚层状灰色砂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灰岩、粉晶灰岩、灰岩,在常规测井资料上,电阻率较高,自然伽马较低。对于未充填溶洞,在常规测井资料上,井径一般有扩径现象,自然伽玛、去铀伽马测井值相对围岩变化不大;自然伽马值较低,双侧向测井值明显减小,呈大的“正差异”或“负差异”;三孔隙度曲线均有响应,密度曲线明显减小,呈“弓”形,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曲线明显增大。在偶极子声波资料上,溶洞段处斯通利波衰减严重,波形成“V”字形反射。
综上所述,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在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电成像测井资料、偶极子声波测井资料,可以为测井工程师快速准确的对储层进行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油田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试井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从一个新油区的发现开始,到落实油田的储量、进行开发建设、直至油田开发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在确认油层的存在、测取油井的产能、了解储层的地层参数、进行油田的开发方案设计和投入开发后的动态分析等方面,无一不依靠试井。试井基本内容之一是测压和测温。压力和温度资料在油田开发开采过程中是一项极重要的资料。因此,研发井下压力温度测量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系统硬件框架设计
经过设计,得到如下图1所示系统硬件框图。
(1)温度和压力传感器:测量井底的温度和压力信号,并将感应到信号送给放大电路;(2)AD620:由于传感器感应出来的信号非常小,所以需要用仪用放大器将传感器传来的小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利用A/D转换器的满量程分辨率;(3)A/D转换器AD574: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送给主控单元;(4)STC89C51:将A/D转换器传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5)存储器:存储采集的温度和压力数据。
二、系统软件设计
程序运行流程图如图2所示。
(1)A/D转换器的驱动程序:驱动A/D转换器使其进行工作,控制其读写方式;(2)读取A/D转换器结果程序:A/D转换结束后,单片机通过程序控制,来读取来自A/D的转换结果,并送给处理程序进行处理;(3)数据处理程序:将读取到单片机的数据进行线性运算,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值转化成压力信号值,并进行误差的简单处理;(4)显示程序:将单片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5)人工操作程序:控制整个系统的启动,复位等。
三、系统测试
测试时下入同心直读验封压力计,分别将仪器从上到下坐入同心配水器,操作地面注水闸门,改变井内注水压力,测试封隔器的密封情况,然后上提/取出仪器,回放数据并保存,完成验封测试,数据曲线如下图3所示。
四、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可以在千米油井恶劣环境下能对压力和温度进行动态测试的双通道石油井下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总体方案,重点阐述了此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功能的设计,并使仪器在实测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杰.石油井下测试系统的研究及数据处理.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原:中北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 A
双侧向测井技术利用两个屏蔽电极对主电流进行聚焦,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具有较大的径向探测深度和很高的垂向分辨率,同时能够利用同一电极系进行深部和浅部的探测。因而双侧向测井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影响双侧向测井质量的因素很多,遇到不明情况出现时,一定要祥加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获得满意的测井效果。
一、双侧向测井工作原理
从双侧向电极工作情况来看,它有9个电极构成,主电极位于中央,并且在主电极的上下还有4对对称的电极,分别用短路性线进行连接。另外还有两对监督性电极和两对聚焦性电极(又称屏蔽性电极),而参考电极测量与回流电极都在无限远处。在进行较深的探测时,两对屏蔽性电极始终保持着电位,并且主电流与屏流是同极。由于屏蔽性电极相对较长,所以它无形中也增加了屏流对于主电流的集聚功能,所以主电流层一旦进入人地层,就会分散。另外,受探测深度影响,探测的视电阻率会和真电阻率比较接近。
对于浅探测,在双侧向测井中,电极具有回流电极的功能,也就是说其中两对电极具有反极性,这样也就会削弱屏流对双侧向测井主电流的集聚功能;当主电流接近地层时,就会产生发散,而在探测深度不够的情况下,视电阻率将会受到侵入带影响。
二、对双侧向测井构成影响的因素
(一)测井回路
从双侧向测井回路连接过程来看,不管是浅侧向回路,还是深侧向回路统一是10号的芯线,而深侧向的回路测量则是7号缆芯。在深侧向中,它需要2条较远距离导线,也就是7号缆芯与10号缆芯,一旦线路不通畅,或者出现阻值过大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侧向错误的现象。因此,两条线通断情况,会直接影响测井侧向结果。从运行过程来看,侧向测井不通畅,一般都是2条线路的问题。
如果10号芯线不好,就会让出现深屏流损坏的现象,一旦深屏流通道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影响IS、ED、ES、ID等正常运行,即或深屏流没有损坏,SP也不能正常运行。如果是7号芯不通畅,那么可以认为是深电压中的测量电阻已经损坏。一旦深电压损坏,不仅IS、ES消失,还不能正常看见ED,虽然有ID值,但是ID不准确。而10号、7号芯的好坏程度,也可以从ZERO、CAL以及LOOG等的转换过程看出,如果ZERO与CAL是正确值话,LOG不对,那么就可以看成是10或者7的问题,同时它也包含3514等内部的芯线。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继电器刻度的接触良好与翻转可靠。而其中7号线是否通断,也包含地面开关设置过程,3514是否处在7号线芯中间,并且继电器处在正确的区域。
室内回线通常连接在patch盒子上,由于这种类型的配接会让仪器检测不到整体回路,面对侧向回路对测井的重要作用,必须将室内检查仪和回路线直接联系在硬电极环与缆铠上,这样就能避免测井中出现数值变换等问题。
(二)SP测井
在双侧向测井中,橡胶马笼头上的8号电极环,也就是SP电极环,只要与马笼头本体保持在一定距离内,即或向上移动,对SP也没有任何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能与电缆外皮靠的太近,并且电缆外皮与SP环的距离必须在6米以上。
微侧向与侧向组合成测井时,为了让7号芯和8号芯正常连接,必须将SP开关放到bridle上。反之,SP就会选择性的置于bridle上,进而出现虽然有SP,但是没有任何微侧向故障的现象;如果选择的是tool,就会出现有微侧向,没有SP的现象。通常地面SP的来源选择,最好选择在tool,如果将其置于bridle,就会让3514内部的微侧向的8芯电极5号环和下层断开,而微侧向没有任何回路。
(三)深驱动板
在双侧向测井中,双侧向的U2功放与U1运放会构成压电性恒流源,在双侧向和其他仪器配接时,具体如:微球,就会因为仪器绝缘能力不够,让深侧向的驱动板电流遭到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深驱动板必须重新设计。在双侧向深驱动板设计中,深驱动板和逻辑深参考板上的电路相连,并且生成深电流源。而深参考板的电位可调器通常用于直流点评输入,并且和反馈控制中的V2DD电压一起生成深电流源的信号控制,而合成后的被合成后形成的QD信号斩波,生成32Hz方波,然后经过滤波器,在深参考端产生输出32Hz正弦波信号,只要该正弦波信号经过T2耦合变压器,就能生成对应的深驱动板。在这期间,电流输出大小完全取决于初级的T2电压以及电阻比值。如果仪器绝缘性能较低,那么干扰信号与高压直接通过公共接地端,进入运放,并且稳压二极管能够起到高压隔离与干扰的作用,同时这样也能原件烧毁的现象。
(四)带通滤波器
在双侧向仪器测井中,浅侧向的工作频率为128Hz,深侧向的工作频率为32Hz。带通滤波器由相位敏感性电路和频率构成,而电子线路中的滤波器中心频率直接影响电阻率检测的准确性,最后影响油气层划分。在带通滤波器工作中,它会随着中心频率转移,带来更大程度的相位移,因此造成的的浅侧向、深侧向测量误差都比较大,仪器可能还会出现浅侧向、深侧向的测井曲线分离与异常;如果将中心频率的浅电阻率和侧向深电阻率曲线进行调整,就能取得线路吻合的效果。在这过程中,带通滤波器增益和中心频率对浅、深侧向曲线作用非常大,所以在维修与调校时,必须是在验箱环境下,对仪器中的增益以及中心频率及时检查,在保证仪器模拟地层中的精度时,让仪器始终处于最佳的集聚状态。因此,在双侧向测井仪调校、维修中,中心额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深侧向测井中,深侧向会快速的紧随带通滤波器,在调整滑动变阻器时,就能对带通滤波器以及相位进行调整,让深时钟与正弦波信号始终处于相同的相位。
(五)其他影响因素
通常,侧向换挡电源位于3516,换挡高低和180V马笼头电压以正比关系呈现。对于井深温度较高的情况,电源效率会遭到影响,甚至出现换挡不灵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增加180V电压,弥补电源换挡造成的影响。对于深侧向测井屏流供电不完全导通的情况,它会让深侧向的电流电压值降低,如果电阻率比值处于低阻状态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对于高阻则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双侧向测井中,必须注重参数变化。
三、双侧向测井应对措施
在双侧向测井中,为了保障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安全,必须确定室内刻度。P=KU0/I0式中P为侧向测井电阻率,K是电极常数,它由具体的实验数值确定,U0是主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I0是主电极上的电流。为了方便观测过程,我们可以将实验室中的工程值改为10与10000代表电阻率,这种模拟探头电阻阻值以及地面采值关系的方式,通过工程值就能确定因子值。在实际工作中,双侧向通过微球形测井聚焦就能形成综合性下井仪器。
双侧向测井作为单电极系统联系浅、深测量装置的聚焦型电极体系,由于使用的是屏蔽性电极聚焦,既能拥有较高的分辨率,还能较大程度的深度探测,并且能够为不同径向,进行两条视电阻率探测,所以在山东东营双侧向测井中,通常将其作为油水性质以及储层测井的主要方法。目前,随着石油勘探与开发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矿化钻井与大井眼。国内外双侧向测井仪器,由于深侧向屏蔽聚焦、浅侧向单级聚焦,所以探测深度一般不大,而在盐水泥浆、大井眼等情况下的测井,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浅侧位于大井眼偏心的情况下,根本不能真正反映电阻变化。从ECLIPS-5700测井体系来看,它除了保留常规双侧向标准模式外,还增加了双层屏蔽、三层屏蔽的聚焦模式。这种标准模式不仅能保障井眼测井,对于研究电阻率变化也有重要作用;较强的聚焦模式不仅能在高矿化度钻井、大井眼等情况下,将对对井眼的影响,还能精确反映电阻变化,保障仪器管口附近的电阻率。它能适应水基泥浆测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这也是双侧向测井技术发展的突破,在现代化测井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反映。
结束语:
从影响双侧向测井因素来看,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所以对于不明确的情况,必须加强分析,在找出原因的同时,采取有目的性的措施,这样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在研究自然电位、测井回路中,必须根据采样值的工作区域以及可行性,强化解决方法,推动测井工作发展。下一步大力推广阵列侧向,电子元器件趋于集成化,仪器工作更加稳定逐步,解决双侧向求取地层真电阻率困难,以至于求取地层含油饱和度不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栾一秀,张崇军,稽成高等.影响双侧向仪器测井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J].石油仪器,2013,27(6):53-55.
[2] 王安涛.1239DLL-S型双侧向测井仪器改进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7):62.
[3] 马效国.HRDL双侧向测井仪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2):238-238.
地下水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技术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制定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减轻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及其相关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可以直接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
天津市地下水监测站网主要依托于生产井发展起来的,1999年在全市开始地下水位自动监测建设。2005年起,我市开始加大地下水监测投入力度,着力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和改造,重点是地下水专用监测井建设和地下水信息系统建设,目的是实现地下水监测井专有化,提高地下水监测数据精度以及地下水监测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时效性。目前,我市地下水监测井全部为单孔监测井或丛式单孔监测井群。一眼井只能监测一个地下水层组,存在相对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不便于仪器的施用和管理等问题。形成了人、财投入大,采集信息不便的现象。一孔多层(多井)成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了市区,城镇地下水专用监测井建设难等问题。
一、 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技术研究概况
国内开发利用地下水成井未见一孔多层井新技术的开发。近几年随着专用监测井的发展建设,依我国各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多采用巢式或连续多通道(水平通道)监测井群的建设方式,以满足多层次地下水动态监测及动态要素获取的需求。近期虽偶见一孔多层监测井的建设,但其成井深度、井径、井内孔数及成井技术方法均不适用于天津地区大垂深、多地下含水组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
天津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技术的研究与建设,受启于石油系统的丛式定向井成井技术及单项工艺技术方法。S―1000型钻机机具经改装及配置的重新组合使其成孔直径达1.0M,成孔深度达600M之深。根据监测需求在大钻孔内成3-5眼不同垂深,监测不同地下含水层组水力状态的专用监测井,即一孔多层地下水动态监测井。
根据研究路线将一孔多井成井难点技术分解为单独的大口径成孔技术,多层次下管技术、多层次管填砾技术,多层次水泥环止水技术,多层次大功率空压机洗井技术。每一单独工程工艺技术按工程序实施,而各工程工艺技术或措施又为环环相连。我们在实施建设一孔多井成井研究实验除孔径略大外,各工艺工序技术均有几十眼井的成功经验和工艺措施。监测井管管材使用规制钢卷管。因其抗压抗剪加抗负压力指标满足于一孔多层井建设的需求。
二、 一孔多层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结构
一孔多层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结构是由大口径孔深,依各监测层位按序排布的泵室管、变径、井壁管、滤水管和最深层组的井底封,钻孔和各类管材之间排布不同层位的砾料、止水泥球、止水水泥环等。这种按设计钻凿的钻孔,各类井管的按序排布和其的填料共同组成井结构,按设计实施,一孔可成三至五眼井,详见图。
三、一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经济效益
1)与普通的地下水监测井工程对比,占地面积小。天津市大部分地区监测站点要监测5层含水组,每层要打1眼监测井,共要5眼井。当利用了一孔多层成井后占地节省五分之一。一孔多井成井后占地面积小于1m2,加上观测设施专用井房占地面积小于10m2。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减少了征地费用问题。
2)对水质稳定性和质量要求较高而需水量较大的企业及其有关需求部门,不但解决了集约性开采的难点又便于操控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便于管理降低了成本。
3)解决了松散层地下水水资源地由分散开发集中供水变为集约式开发集中供水的问题,大幅度地降低开发建设,管理成本同时便于新技术的应用、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 P631.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27-2
1地热能概述与发展前景
地热能是一种新型能源,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相比,地热能可持续利用、低污染、成本低等优点,且地热能资源开发成本较低、设备简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深层地热能资源的勘探难点在于如何发现并准确定位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勘探必须克服三个方面的困难:地热田的具置;地热田是否具有足够的循环介质,如水或气体等;地热井的具体施工深度。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出现有热无水或有水无热的情形。此外,地热井的深度是衡量地热资源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地热资源的位置特殊性,深层地热井深度和施工孔径都比较大,所以钻井施工能否达到地热资源所在层面成为了地热资源勘探的一大难点。
如何勘探出地热资源所在位置、确定地热井施工位置及具体深度,从而对地热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与利用,是我们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目前,综合利用各种物探方法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是我们主要使用的勘探手段。物探工作是地热资源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物探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勘查精度,有利于对勘查地点进行地质条件、地热资源量、热储特征进行正确分析与评定,以便于后期对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2综合物探方法
物探方法,即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依照其工作空间的不同可分为地面物探、钻井物探、航空物探、测井等。
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进行钻孔地质剖面的研究与分析,从而解决地下地质问题的技术称为测井技术。测井技术包括侧向、自然电位、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密度、产状、中子、井斜、井径、井温、微测井、水文流量、伽马能谱、核磁共振、感应、压力、成像测井等几十种技术方法。
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对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规律的研究,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并寻找有用矿藏的勘探方法。地震技术处理方法灵活多样且精度高、速度快,所以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地震勘探方法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按照地震分类可以分为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按照波的反射可以分为透射波法、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层地震和深部地震。
电法勘探主要依据地下各种岩层间的电性差异,以解释地质构造原因、探测地下水源、寻找并勘探地下矿藏等。电法勘探包括充电法、感应法、电测深法、电磁测深法、自然电场法、瞬变电磁法、电测剖面法、高密度电法以及电偶源频率测深法等。
重力勘探法多用于研究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盆地基底起伏及性质、断裂构造空间的展布等情形。磁法勘探多用于探测矿藏、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确定隐伏岩体岩浆的分布厚度及其与断裂带的关系等。磁法和重力法除却传统勘探方法外,也有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新型勘探方法。
各种物探方法从空中、地表、地下等多个角度进行勘探,虽然能对勘探点进行勘查,但得到的勘探数据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勘查地点情形,对勘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到准确的勘查结果。
3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不同的地热田在成因类型、地质条件、热储结构以及地热液体的化学成分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地热田的物探结果是有所不同的。针对这种其情况,我们对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不能使用单一勘探模式,必须勘探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物探方法,综合不同的物探方法手段,并在新的地热资源勘探中优先开展综合物探工作,才能使勘探工作达到预期效果。表1即为地热资源勘探中几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评价手段。
3.1地表
地表及近地表温度的变化是反映地温场变化的一个直接标志,尤其可以直接反映热异常区内标绘出的对流传热带的变化,可以圈定出断裂带的位置,从而帮助确定开采孔的位置所在。在勘测地点地形平坦,其它物探方法结果较一致时,对地表1m深处进行温度测量可以清楚反映热异常值和等值线,热异常值和等值线一般呈片状或带状分布。此外,热红外波遥感资料可以较清晰的反映出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相对应的热红外辐射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帮助确定地热资源是否存在及地热田位置。
3.2浅层孔隙型热储
浅层孔隙型热储与下部地层构造有关,受到其连通性与补给关系的影响,即深层热水上补给,温度升高;浅层冷水下补给,则温度降低。通常浅层孔隙型热储的判定有低阻异常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地热流体往往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地表冷水具有高于地热流体几十倍的电阻率,而岩石电阻率高出地热流体几十倍甚至数百倍,但不是所有的低电阻都表示有地热资源,实际工作中也应结合其他物探手段进行判定。
3.3基岩裂隙型热储
对基岩裂隙型热储的判定较为复杂。其中,深部裂隙型热储可通过对断裂构造进行研究进而寻找基岩裂隙型热储,而由于浅部地热田是由于热水沿断裂带上升而形成的,因此许多浅层地热田与断裂构造结构也有很大关系。在基岩裂隙型热储的勘探中,综合物探方法的利用可以帮助分析基岩构造、探测水质及水温、确定地层渗透率及水的补给关系等工作。
此外,由于张性破碎带在脆性岩石的中形成,贮水空间与导水能力极佳,但如果破碎带中填充了粘性矿物,则粘性矿物会降低导水性,产生阻水作用。因此,找到断裂张性破碎带后应用测井方法判定破碎带是否导水。一般来说,具有较低的自然伽马值和较大的中子含氢指数,则破碎带中粘性矿物含量少,导水性较好;反之,则导水性差。
3.4含水层及岩性解释的确定
电法和地震勘探方法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及岩层解释,但测量精度较低,相较于电法和地震,测井方法可以通过较多的测井参数,并通过钻孔地质资料详细划分地层界面和岩性剖面,同时,电法、地震与测井方法相结合,可以在平面及剖面上进行连续追踪。
另外,测井方法所得参数可以良好反映含水层物质,曲线特征明显,反映界面清晰。例如伽马曲线可以良好反映岩石密度;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可以反映泥质含量;超声成像可以确定裂隙及形状;中子孔隙度曲线反映地层孔隙度与含氢指数;流向、流速测井反映地下水流向与流速;流量测井反映地下水流量等。
3.5岩浆层
大部分热田区岩性与周围岩层的岩性都比较复杂,各类岩石间有明显的磁性差异性。其中,酸性岩类岩石磁化强度较弱,例如花岗岩等;火山岩类岩石磁化强度较大,例如安山岩等;而沉积类岩石一般无没有磁性。一般热田区的磁异常现象较弱,通过综合分析测井资料,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存在形态及入侵规律。由于岩浆岩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与周围岩层区分,所以目前地震方法可以较好的解释岩浆岩。总而言之,各种物探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好的确定岩浆岩的形态、岩性及分布规律。
4总结
物探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测量参数多、反映信息量大的优点,能综合反映地球物理性质的客观存在性。实践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在深层地热勘探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地热勘探的盲目性,降低勘探风险及勘探成本,提高勘探准确性,对深层地热勘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合理利用物探方法,结合地质实际情况,科学开展深层地热勘探工作。
参考文献
创新创效活动是今年局团委提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项工作,是青海油田实施“科技兴油”战略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为把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公司团委在公司党政领导支持下,以团委主抓,各基层党政领导大力配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广泛宣传创新创效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公司历年来在技术革新、QC项目、“五小”成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地质测井公司作为油田主要科研与技术服务单位之一,创新创效极为重要。在开展这项活动时,针对公司自身特点,明确提出企业要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然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效,有了效益才能发展。通过创新这种手段,达到创效之目的,要坚持以创新促创效,以创效带创新,在全体青年职工中牢固树立创新与创效互动的思想,紧紧依靠青年职工开展创新创效活动。通过身边的事实宣传,形成了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据可查,事事有人监督,事事有人负责的可喜局面,公司广大青工创新创效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二、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司广大青工的综合素质。
创新的目的是创效,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广大青工只有敬业爱岗,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能力创新,也才能通过创新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困难,从而达到为企业创效的目的。我们面临的新世纪,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世纪。新世纪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青工队伍是他们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公司下属以测井资料解释和研究为主的解释研究中心,发挥技术和知识份子密集的优势,每年三月份在青工中开展“青年科技技能月”活动。中心始终坚持生产科研并举的方针,定期在青年职工中举行技术讲座与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们结合青海油田勘探开发实际,每年撰写科研论文10篇以上,有力地解决了测井解释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今年青工共完成技术论文13篇,征集QC成果5项,解决了裂缝性油藏描述等几项生产技术中的难题。一年一度的测井技术研讨活动在测井大队定期举行,高级工程师和青年职工互相交流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推动青年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的提高,大大激发了青工的创新热情。其它如地质录井大队和射孔中队等主要生产单位,也将创新创效各项活动逐步展开。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正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广大青工好学上进,青工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重点突出技改,推进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于测录井这样的技术服务行业而言,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其核心内容,无疑是技术创新,其主要参与者必然是生产一线青工。这是由一线青工所占比重及其在整个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为此,公司团委提出以青年文明号为试点,以青年技术带头人为骨干,以知识份子、技术干部和工人技师为主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QC小组活动、“五小”活动和油气上产劳动竞赛等为主要形式,以团干部、班组长、青年文明号负责人、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技术人员为骨干队伍的创新创效活动工作思路。这为公司各单位、各团支部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打下了基础。促进了活动向深、向实、向广阔领域发展,青工一些技术革新活动开展的卓有成效。如测井大队确定的《1309自然伽玛仪器探头部分国产化改造》项目,几名青工用国产光电倍增管4B402替代进口980光电倍增管,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对高压电源进行调节,经过不断实验和数十次实践获得成功。射孔中队青年技术人员在现有基础上,自制出新型测试联作工具,这项技术可以简化施工程序,大大节约工时,提高施工效率,投入运用后效果明显,填补了青海油田射孔史上一项技术空白。地质录井大队青工运用革新后的综合录井软件在录井现场试验成功,软件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石油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石油工程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管理与施工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主要有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钻井工程,另一个是油气田开发工程。很多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认为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钻井与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提高采收率以及油气田增产改造措施等工作,只有“三大”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才是他们的主干课程,只要这些课程学好了就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觉得“地质类”课程仅仅是一类锦上添花的课程,没有多大意义。基于学生的这种认识,表现在:对该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上课没有几个人做笔记;总是希望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要超出课本内容且与最终考试有关;课后基本不复习或思考问题;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上课基本上就是要个学分,以达到毕业要求。正是这一“错误”观念的存在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该类课程不够重视。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地质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板书”为主,演示图表不规范,而且信息量有限,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易引起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在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许多教师把多媒体作为教科书的翻版,一页一页低着头顺着多媒体往下念,没有发挥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的真正作用。可以说是只念不解,基本不考虑学生课堂气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的看书、有的玩手机、有的睡大觉,根本谈不上取得什么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工作以后的现场应用。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单一地强调如何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大家,认为学生只要将书本知识掌握好了就可以满足以后学习或工作的要求,那就大错特错。现在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时只讲书本上的内容,很少将所讲授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与油田生实践相结合,很少讲授学科前沿理论,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该课程。造成教师好像很卖力、学生好像很无奈的困境,其实教育如果解决不了学生的尴尬,那就是教育的尴尬。
二、提高“地质类”课程教学效果方法
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一样的书,听一样的课,同一个老师讲解,而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别。究其原因是:是否用心听,是否与老师产生共鸣。人类从不厌倦于对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只要这些知识能够指向他们心中悬而未决的巨大疑问。针对学生不够重视“地质类”课程的情况,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主要要讲授哪些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与后续相关课程的关系等,使学生明白该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置及在油田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地质类”课程石油测井为例,首先应该从测井手段的提出、石油测井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后续开发地质课程的关系入手,讲述石油测井在石油工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门学科在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讲授过程中再配合油勘探开发实例,对比分析石油测井技术的应用与油田勘探开发效果的关系,必定能够唤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油田地质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也需要以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几年笔者在课程第一节课绪论部分讲完后,总是花一点时间,用具体事例给学生讲: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严谨的作风,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计划,没有可行的措施,没有吃苦的精神,那么这个人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将不会有突出的表现,甚至会被社会淘汰。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效果。
2.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多媒体的使用像做大会报告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意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传递的信息量大,另一方面是演示的图表规范,节约了老师在课堂上绘制图表占用的时间。但是,如果把所有要讲的内容全部集成到多媒体里,学生就会产生视力疲劳感。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如果再辅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在黑板上将重要知识点予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必然会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3.提高教师对教学热情的投入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就像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们有些教师仍然延续上个世纪大学精英化教育的思维,想象着学生应该怎么样,总是把他们平时的样子与觉得该怎么样去比较,这种思维是现代高等教育最大的障碍,如果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与学生建立联系。教师上课,学生听不明白或不够重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教学这个环节过程中,学生是上帝,上帝没有听懂,上帝没有错,我们的教师都是高职称、高学历,所讲述的知识与方法肯定也没有错,那么唯一错的就是内容层次安排、言辞清晰度及知识密度出现了问题,导致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没有被传递。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投入不够,没有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才能把该门课程学好;没有下工夫把该门课的知识结构与层次理清;没有下工夫思索针对现在个性化很强的学生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热情、教学技艺,这个感受就会被传递,学生就会热爱这个老师,爱学这门课,同时这种感受也会向淋雨一样浸透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缓慢滋养。诚然,现在大学教师压力比较大,不但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许多科研任务,同时又要应对考核发表科技论文。但大学的主体是教学,这是绝对不能改变的事实,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消极教学的借口,况且教学、科研、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难点仅仅在于教师如何去很好地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加大课堂随机提问力度
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不间断地提问无疑非常重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我们可以采取随机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当场回答;也可以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下一节课随机请多名学生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逐一点评,对回答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进行鼓励。通过不断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证明,上课经常提问到的知识点,学生都掌握得非常好。
5.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力结合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取得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及时地把自己科研中遇到的与所讲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场实例带入课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油田地质基础课程油藏类型部分过程中,笔者在讲授完一种油藏类型的定义及书本典型案例之后,都会将自己熟悉的某油田实际的该类型油藏进行详细解剖,引导学生寻找书本理论定义与现场实际油藏特征的差异性。然后还会给出一组地层数据与油层数据,让学生利用软件绘制出该油藏的剖面图和平面图,并分析油藏特征,同时简单讲解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所采取的不同开发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一、目前油田高级技术人才梯次结构,专业构成。
1、油田高级技术人才梯次结构
油田高级技术人才梯次结构由资深专家、高级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专家(油田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油田公司)、技术带头人(公司所属单位)、技术骨干(公司所属单位)六个层级构成。
2、专业设置
一级专业包括勘探、钻井工程、测井技术、油气田开发、采油气工程、三次采油、地面工程、化工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安全环保、水电信基建12个。二级专业细化为61个(略);
二、油田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目标
培养核心人才的目标要紧密围绕油田公司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核心技术人才自身需求,使核心技术人才紧跟国内外技术发展前沿,促进其技术水平和关键能力的持续提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技术专家需求情况表,可设定三个课程模块。
第一模块:基本能力知识培训模块
经过对100名不同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经论证得出核心人才关键技能模型,确认以下九项关键技能目标:前瞻预测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改进产品/服务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培训指导能力,职业心理与健康。
第二模块:专业技能培训模块
1、胜任岗位所具备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油田主体专业高级技术人才不但要掌握现从事的岗位技术,同时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而某一领域相关技术涉及很多,以油田开发技术方面的内容为例(由专家论证)涉及内容如“油田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油气田酸化压裂技术,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等,其它勘探、钻井、新能源等技术略。培训可采取筹办技术大讲堂的方式,围绕某一领域相关技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技术,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内部的技术专家进行跨学科专业的培训和交流。
2、现从事岗位所需提升的专业技术知识:
由高级技术人才(以下称专家)根据岗位项目表提出本人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需求,人事部和高培中心对每名专家提出的需求甄选2-4个需求方向进行汇总,选择相关院校,可以分3年进行滚动培训。
以2008年我们对油田物探、钻井、测井三个专业方向的专家培训为例,我们在技术专家上报的近50个培训需求中选出24个方向,聘请中国石油大学等几所院校的教授、学者24人进行一对一培训。
第三模块:思维拓展培训模块
1、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参观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拥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完善配套设施。因此技术专家在这里可以了解和掌握具有创新思想、或在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前沿成果,便于开阔视野,掌握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专家任职岗位方向选取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参观考察。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油气资源与勘探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的“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实验室”;哈工大的“焊接生产技术实验室”等,还有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等也设有与油田专业技术相近的实验室。另外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提高采收率实验室”等也可选择参观学习。
2、油田企业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参观考察
油田企业重点考察大庆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等。大庆油田在勘探、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先进技术;辽河油田形成了先进的“稠油吞吐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特种油气藏勘探技术”等一批特色技术;长庆油田掌握了“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这些油田各具特色,专家通过考察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三、高级技术人才培训模式
高级技术人才培训模式一般包括目的、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方法等,这里仅从组织管理,院校与师资,培训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组织管理
由公司人事部和承办部门高培中心联合组成专家培训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组,明确分工。人事部负责下发通知,确定考察地点,培训时间,培训结束后对核心技术人才的考核;高培中心负责整个培训过程:包括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培训科目汇总,能力模型构建,制定培训实施方案、联系相关院校、科研院所,架起技术专家与院校、科研院所师资联系沟通的桥梁。
2、院校与师资
油田技术专家涉及的主体行业有“油田勘探、开发、采油气、三次采油、钻井、测井、地面工程、化工技术、水电通信”等,以上专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领先科目、权威人士主要集中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西南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十几所院校、科研机构。而选择培训地点本着的原则是,一是专业、师资优势明显。二是涵盖的专业相对集中;三是地理位置居中。根据这些原则选3-5个院校,涉及其它方向的院校,可将师资统一集中到选择的院校地点进行授课。四是要求院校成立项目组,安排好接待、参观与培训等环节流程。
师资的选择与沟通:第一步骤是项目组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项目组联系与沟通,发送专家培训需求的方向。第二步骤是项目组将所有师资的联系方式进行汇总,与院校师资沟通确认后,将师资的联系方式发送给待训专家。第三步骤是专家把确认后的培训方案集中发送给项目组,项目组对新产生的培训方案统一汇总,上报人事部。第四步骤是人事部根据专家的工作状态,分专业分批次安排相关培训计划。
3、培训方法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点对点交流互动、参观实验室、深入生产或试验现场等多种形式结合,实现学员能力目标的转化。
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方法:由于高级技术人才承担着本企业或部门的重要生产、科研任务,工作繁忙,因此应根据生产实际,可采取每一周集中1-2天培训一个项目,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经过2-3个月完成培训任务。训后专家要拿出心得体会或结合本部门、本专业撰写论文,以此检验学习效果。
岗位专业技术培训方法:专业方向一致的可集中人员、集中时间,到本行业的权威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培训;专业方向不一致的可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根据高级技术人才和院校老师的忙闲时间自行安排点对点培训。人事部和高培中心负责全过程管控,阶段性推进,整体化运作。培训方式采取
结束语: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首要突出提高能力,改变行为,引领科研和技术发展方向。因此需要紧密结合岗位实际,构建科学的品德、知识和技能构成的三维结构能力胜任模型,采取创新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效果评估。本文提及的高级技术人才培训与学术交流是经过实践,得到理想效果的全新培训模式,是石油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平台,共同开展教授与专家互动交流研讨的模式,对推动人才培养与企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56-02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油田开发方法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它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油层物理、渗流理论和采油工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和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理、驱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和分析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并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采收率[1]。毫无疑问,该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但该课程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却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作为专业课,其建设只停留在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上,没有与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改革结合起来。其没有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建设,既没有很好地让专业基础课发挥对本课程的支撑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本课程对实践环节的带动作用。
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没有实践知识就没有根基,要进行实践需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油藏工程课程实践应有三个子系统的课程体系。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程序、油藏评价、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井网与注水方式、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复杂油田开发、油田开发调整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油藏工程所研究的对象――“油气藏”有一定的了解。在油藏工程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基础理论课程,加强技能培养,利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室观察、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观摩操作等巩固、深化、扩展课程内容,同时要加快知识向技能转化,要求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用油藏工程的理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3]。
2.应用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包括非混相驱替及注水开发指标计算、试井分析方法、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学等。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油藏驱替机理、动态分析、试井分析的编程演练,并组织学生演示分析计算过程和对结果进行分析。
3.研究性知识。研究性知识包括油藏井间示踪剂动态分析方法、生产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示踪剂流出曲线方程的推导、多层油藏的总示踪剂浓度方程的推导、水平井及其产能评价等知识体系。利用油田科研实例,深入分析涉及难点知识的运用方法,课余邀请学生参与科研的工作,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深化知识的掌握。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参加科研工作的能力。当学生进行第一线实践时,要求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各种技能熟练化,才能在实践中信手粘来,得心应手。系统化还要求实践安排的层次系列化,需要经过不间断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层次性原则
观摩、练习指导与综合实践三层次。观摩与练习指导是综合实践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头脑中储存的陈述性知识,无法自觉熟练地应用。虽然有的人通过自己摸索也能做好,但从总体上来说,有效练习与指导是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促进多数人的技能全面快速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观摩,因为观摩有助于把知识技能形象化、操作化,而练习指导则有助于把技能程序化、熟练化,这样才能内化。例如,油藏驱替过程的实验教学、油藏动态分析和试井编程活动的组织、科研案例的分析都需要经过观摩、练习与指导。要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有综合实践这个环节,综合实践有助于让学生把各种知识技能综合应用。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知道知识技能应用的条件与边界,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实习是最好的综合实践,抓好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个体性原则
共性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共性和个性。共性是一切人和事的基础和立足点。一般来说,共性的要求也是普遍化要求。普遍化要求是教学目标的基本特性。面对集体教学,我们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个性的问题,个性是指人和事的特性,对于个人发展非常必要。对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每个人兴趣、知识背景、特长不一样,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不一样,尤其在实践能力上更是差异很大。针对有些同学对于油藏没有感性认识,可以让他们参与岩心的制备,直观看、摸到岩心;对于编程能力差的同学,引导他们做好程序流程图,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对比计算,让油藏和流体物性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直观化。
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课内练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既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时等措施的保障,又有教师的指导。然而,课内练习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课外练习无疑是课堂练习的重要补充。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满足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课外练习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促进个体自我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进行基础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但由于课时、指导力量等原因的限制,要使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让学生自行组织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条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学生对此有兴趣、没压力、不怕失败,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应用实践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让毕业生的能力和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技能型的课程学习。充分利用课堂的师生示范、学生练习。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设备和空间,要求学生操作与演练。如油田勘探开发程序、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井网与注水方式、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油田开发调整等知识的学习。
2.设立实验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兴趣小组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尝试进行实验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一类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一类是协助和参与由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促使本科生及早进入科研,提高其研究水平。
3.建立学生实践平台。建议利用油藏工程实验中心,设立“油藏驱替机理与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的学生组织。专业学生在假期充分利用“中心”的设备、场所、网络等为对广大石油工作者提供基础计算、文献调研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拓宽,进一步了解油田开发运行的程序和规律。
(二)课程演练、专业实习相结合
阶梯式的推进,层层加固学生技能在课程演练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的技能。除了课程演练外,实习也是重要的途径。在见习中学生可以学到在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材的处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见习过程中进行尝试性的教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示方向,为实习奠定基础。实习无疑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方法,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指导。学生在实习中必然遇到很多问题,并且只靠一个老师带队肯定是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指导。为此,组织小组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能够极大促进学生教学能力、评课能力的提高。
(三)科研实践与应用实践相结
科研应用,纵横交织科研能力的提高无疑要在科研实践中逐渐完善。一些人认为大学生不用做研究,也不用写论文。其实科研能力不是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培养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完善。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学习过程中没听过见过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科研实践的训练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研方法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问题本质所在,为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训练的独特视角能够促进自己突破书本知识、个人经验的局限,这样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过程应用到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这就为科研提供了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社会实践课题、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要严把论文关,要求做实证研究,从选题、综述、设计、论证、撰写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有些实证研究,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了其他专业学生的实验内容,提高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总之,教学实践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开展研究型实践教学,把“应用性”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益,成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石油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