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校扶贫工作汇报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6: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扶贫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校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1)

一、制定政策,明确优待。年初,我办特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开发,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贫困户。

二、整村推进,落实项目。我县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非常注重扶贫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在修路、兴建学校、水利设施等项目的实施中,全面考虑大部分群众利益,尤其是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利益,确保贫困村百姓共同富裕。每年我办要专门安排**万元用于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如今年在**等村优先考虑了计划生育贫困户**余户发展养殖业。

三、结对帮扶,感受温暖。在安排党员干部、县直单位和外资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在各个重点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一年来结对帮扶计划生育贫困户**多户。

篇(2)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共有团支部98个,共青团员1483名。多年来,在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总支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共青团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尤其在学生社会实践中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中职学校共青团来说,这更是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的形势,需要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走向社会化。如何更好地让工作社会化,这是当前我校共青团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工作中,我们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改变工作模式,进一步开阔视野,整合多方资源,特别是工作资源,我们树立“共赢”观念,积极谋求社会运作,通过寻求校内外,寻求社会各界和企业资金的支持来解决自身的困难:一是学生活动项目化,项目指导导师化。这吸引了一大批校内外专家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活动当中来,形成大团委共育人的新局面。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学校——社会双方共赢的新局面,如与柳州团市委共建民族歌舞希望班、与海都大酒楼共建“扶贫助困”海都班等。三是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探索志愿者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如由学校团委牵头的课题《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社会实践在中职生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已申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这一研究将打开了团员青年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新思路,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扎根于柳州二职校团员青年的心中。并将学校多年的学生各类社会实践系统化、制度化,将经验及成效制定成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育人路线图及鉴定手册。四是将成熟的社团进行市场运作化,如柳州二职校的学生礼仪队已注册成立为柳州二职校文化礼仪公司,该公司的成员以在校学生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各类礼仪培训、典礼会议接待、礼仪服务等项目,该礼仪公司每年承接柳州市的各类礼仪培训及礼仪接待服务达到柳州市市场总份额的 50%以上。另外,我校服装义务裁剪队也发展成立了柳州二职校腾飞服装厂,广告动漫社成立了集成工作室。多年来,我校社会实践工作逐渐凸显出“规模大、层次高、形式多样、辐射面广”的特点,已连续10年受到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的联合表彰。在搭建这些育人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一个好的平台搭建不仅需要硬件的配备,更需要软件的支撑,形成长效机制。我们目前按照“品牌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育人活动平台的建设。

篇(3)

州“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接待、文秘资料、经费核算、督导检查、宣传报道6个工作组,州“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协调实施。州迎检办负责对各工作组倒计时工作进展情况的督办和情况通报。各工作组要根据本方案明确的职责和倒计时安排,细化分工,职责到岗,责任到人,既要各司其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又要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全州一盘棋,确保顺利通过“两基”国检。

二、分组及工作任务

1、综合协调组

组员:州政府办公室、州教育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

1、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全州“两基”迎国检工作;负责向省政府、省教育厅上报有关文件;制定《州接受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手册》,统筹安排国家督导检查组在期间的工作安排,时间表、路线图。

2、与教育厅、省政府办公厅、州“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衔接,联络迎国检工作相关事宜。

3、协调安排“两基”国检汇报会、总结会等会务具体事项;负责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国检过程中安全保障事项。

4、协调安排国家督导检查组、省上领导来检查工作过程中州内陪同领导和工作人员等。

5、落实国检组工作、警务用车;综合协调其他五个组的工作。

2、接待组

组员:州政府办公室、州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负责制定国检专家组接待方案,按程序及规范要求对礼仪、服务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落实国检组成员的接站、住宿、餐饮、宴请、参观、送站等具体事项;安排国检专家组工作室及国检过程中活动安排等具体事项。

4、统筹安排接站、检查、参观考察、送站等国检过程中的车辆。

5、落实国检组工作用品、纪念品,预订返程车票等事项。

6、国检组专家安排一一对应的联络员,提供周到及时服务,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3、文秘材料组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负责拟定我州“两基”工作情况汇报稿等,安排落实财政、发改、人事、审计等部门“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2、草拟迎国检期间有关文件、请示等文稿。

3、安排专人负责“两基”国检汇报会及检查过程中质询问题的记录整理等,按国检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表册。

4、审查各地“两基”工作报告及“两基”情况统计表,指导各县(市、行委)做好迎检工作。

5、准备国检所需档案材料、编印材料清单、州情介绍等有关材料。

6、7月15日前编印完成“两基”工作画册。

7、7月15前完成“两基”工作展板。

8、安排专人负责国检组材料文稿打印。

9、编印《州“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收集和编印《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材料的单行本。

4、经费核算组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负责协调财政、审计、发改、税务等部门做好教育经费投入。

2、协调财政核算—年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情况;核算全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管用情况;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明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情况等。

3、协调审计提交—年教育经费审计报告,督促各地补齐欠拨教育经费或作出补拨承诺。

4、落实国家、省政府、州政府各项教育工程资金的情况,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情况。

5、督导检查组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草拟《州“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

2、拟定“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

3、制定“两基”迎国检倒计时工作安排。

4、召开“两基”迎国检培训会及督导人员会议。

5、组织对各地落实整改情况的检查,指导各地做好学校校园整治、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

6、督促指导各地自查自评和整改达标工作。

7、督促指导各地做好“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接待及检查线路、展室、专题片等工作。

8、督促检查各地“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9、教育项目实施,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接受国检组质询和有关问题的答复。

10、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

6、宣传报道组

组员:州委宣传部、州文体广电局、州教育局、电视台、柴达木报社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

1、按照综合协调组的统一安排,制订“两基”国检期间宣传方案。

2、协调落实日报、教育、柴达木报及相关门户网站等媒体上的宣传报道;指导各地做好迎国检宣传工作。

3、编印州“两基”国检专题简报”;协调德令哈市做好市区、车站、广场等重点场所悬挂“两基”工作宣传标语。

4、协调落实电视台播放“两基”工作专题宣传内容。

5、协调落实新闻媒体及记者对国检汇报会、总结会、督导检查等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制作国检组专家在工作专题相册。

三、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联系制度

为充分发挥州“两基”迎检办作为州委州政府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督促各地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联系制度,州迎检办负责人定点联系全州各地,相关联点单位抓好工作落实。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州委、州工商局、州教育局、州监察局、州妇联等联点单位抓好工作落实;

篇(4)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会议召开

7月11日下午,全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会议在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召开。

会议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一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对党、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录取工作;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耐心、细致地为考生、院校和社会做好服务,积极回应考生关切,主动正面做好宣传,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范围,进一步提高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三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履职尽责,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四要强化自律意识,遵守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规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严格按照“六不准”要求做好工作。

会议明确,要按照“走小步、不停步”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录取工作改革。今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录取现场继续实行不封闭管理,取消了武警值勤,录取工作人员不安排住宿,实行正常上下班制度;二是不留存纸质录取名册,实行电子扫描保存,便于检索和查询;三是新增录取名册和录取费发票的EMS查询,院校可以在网上自行查询;四是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考生单独网上填报志愿,单独录取。

内蒙古今年将开展百名应用人才助学行动

今年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扶贫办联合开展“雨露计划·工程——内蒙古百名应用人才助学行动”,计划招收200名“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报名工作于7月底前完成。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乡镇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乡镇成立于2012年11月28日,前身为石桥片区办事处,总面积约25.9平方公里,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其中:石桥12平方公里、白泥13.9平方公里),26个居民小组(白泥社区12个,石桥社区14个);户籍人口7651人。

******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已脱贫72户256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建档立卡在校学生30户56人,享受教育扶贫资助16户23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6户9人,已经全部获得教育扶贫资金;建档立卡劳动力63户156人,实现就业63户77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了由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开发区关于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乡镇2018年度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乡镇夏秋攻势行动方案》、《******乡镇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乡镇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入户动员、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2、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脱贫,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七个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扶领办发〔2018〕24号)文件要求,完成7个专项治理工作,严格遵循“五定五看”统一标准、全面调查、精准识别;坚持做好“四访”,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把收入低于收入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我们坚持“六个到村到户”,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完善贫困户“一户一档”建档立卡相关资料,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台帐实。

    3、打赢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1)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乡镇始终坚持“六个引领”,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是以“三变”1+N为引领,采取“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合作社5家,先后实施种植红豆杉、刺五加、白芨、草莓和培育羊肚菌、人参育苗等项目,流转土地1139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实现脱贫72户256人,脱贫率达到82.5%。二是以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167.86亩,涉及260户,发放产业结构调整资金350358元;完成退耕还林1692.37亩,发放退耕还林资金846185元,新增退耕还林面积1100余亩。

(2)“组组通”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乡镇始终把“组组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建设“脱贫攻坚致富路”为目标,全力打好公路脱贫攻坚战。******乡镇涉及“组组通”公路5条约16.38公里,主要涉及辖区海坝组、罗家寨组、石桥八组、十三组、十四组,目前均已完工投入使用4条12公里,未完工的1条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3)易扶搬迁动员效果显著。******乡镇2017、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125户640人(贫困户30户118人)。其中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45户197人(贫困户30户118人、非贫困户15户79人);2018年易扶搬迁总人口80户443人(贫困户0户0人、非贫困户80户443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召开易扶搬迁培训动员会、群众院坝会累计50余次,发放易地扶贫搬迁明白卡200余张,出动宣传人员120余人次,宣传覆盖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2017年易扶搬迁总人口中已签订搬迁合同41户185人(贫困人口29户116人);已搬迁入住42户191人(贫困人口28户114人),完成率是91%;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16户2456平方米,拆除率35%,预计12月底达60%。

(4)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乡镇始终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支持力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按照应助尽助原则,争取教育帮扶贫困学生9人,获取补助资金5530元。二是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2人合作医疗参合资金37200元,申请临时救5000元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救助问题。三是将住房困难群众125户640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4、多措并举,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特惠贷”优惠政策,采取“贫困户+政府公司”的运作模式,贫困户人均可贷款5万元,资金由政府开发投资公司统筹运作,贫困户不承担风险,资金收益有保障,投资收益分配暂定3年,收益为投资金额的3%,目前完成特惠贷任务28户72人,贫困户年末可分红达10.8万元。二是通过上门服务企业,向企业汇报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形成扶贫联动,计划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8户39人,目前已经解决就业16户30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三是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结对帮扶104户312人。户均制定帮扶计划3个,落实帮扶措施3条,协调投入帮扶资金达50万元。四是统筹实施低保兜底政策。完成低保兜底23户32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五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力争在2018年年底退耕还林3000亩。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易扶工作推进缓慢。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管理等有待加强。三是贫困户就业困难,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40岁至60岁的劳动力占比超过50%以上,就业非常困难。四是三块地盘活方面的问题。群众担心不能及时获得退耕还林补偿资金,担心得不到第九年以后的占股比分红资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扶贫先扶志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帮扶措施,不断加大“三变”改革力度,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完成“五个三”中的盘活“三块地”、落实“三个保”、确保“三个就”,集中火力打好退耕还林、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户1就业工作硬仗。让贫困户逐步靠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

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同时探索发展城市“三变”,保证一村至少发展一个良好的“三变经营主体”,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三是充分利用开发区吸纳就业的优势,充分挖掘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巩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果。

四是实现脱贫攻坚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把退耕还林工作与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长效发展机制。退耕还林打造万亩红豆产业园,前期推进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旅游综合体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山地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生态观光、民风民俗体验融合发展,形成脱贫规划长效发展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工作

根据《六盘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反馈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文件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我社区积极对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的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现就整改情况分项汇报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就医、孩子读书等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2017年度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5户197人(贫困人口30户11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合同签订41户185人,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的贫困户中,已完成引导就业22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因年事较高无劳动力,已督促子女进行赡养,其中有1户贫困户全为在校学生,已于2016年纳入低保户进行政策兜底,现在正在落实低保兜底政策,目前剩余4户搬迁贫困户正在积极引导就业。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搬迁的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暂未完成引导就业。

    3、整改情况。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石桥社区将继续注重引导该4户贫困户进行就业,以帮助搬迁贫困户能够安居乐业。同时,2017年度参加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贫困户于2018初由开发区代缴新农合医疗保险,目前,参加搬迁的贫困户的基本医疗全部保障到位。对于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石桥社区服务中于2018年6月完成搬迁户孩子就学意愿的统计工作,并将统计结果上交开发区社事局,目前,上级部门正在对接搬迁户孩子就学事宜。

(二)贫困户脱贫存在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目前,******乡镇共有建档立卡人员104户312人,其中2015年脱贫人数54户195人;2016 年度脱贫人数9户29人;2017年脱贫9户32人。现有贫困户32户56人(一般贫困户9户24人,政策兜底户23户32人),两无户23户32人,两因户1户1人,两缺户8户23人。贫困发生率为0.73%。

石桥社区所有脱贫的贫困户均在满足“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条件以及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标时才进行脱贫,未发现数据脱贫、统计脱贫、平均主义脱贫等现象。

2、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贫困户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居住石桥社区山上的六个组的少量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

3、整改情况。针对部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的问题,******乡镇已多次向发区社事局写报告,寻求帮助,目前,正在协调处理中。接下来,我社区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生活设施改进工作,不断改善辖区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三变”改革及产业扶贫工作抓得不够认真,抓得不实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石桥社区以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三变”改革工作,目前在石桥辖区两个村参与“三变”改革的经济组织共有5个,包含3家合作社和两家企业,5个经济组织共计流转农户土地约1100亩,包含贫困户土地约200亩,目前完成红豆杉种植约630亩,草莓种植约50亩,刺五加等中药材种植约340亩,独角莲等中药材种植约70亩,支付土地流转金约53万元,包含贫困户土地流转金约10万元,引导农户到“三变”改革经济组织务工约110户120人,包含贫困户约20户20人,发放工资约30万元,包含贫困户务工工资约6万元。引导参与“特惠贷”贫困户28户72人,共计贷款360万元,2017年底发放该28户贫困户“特惠贷”分红金10.8万元,人均分红1500元。辖区两村的“三资”清理工作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已与2018年1月开始开展,目前完成1个村的“三资”清理并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约2500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石桥社区参与“三变”改革的产业发展周期长,短期很难产生效益。如红豆杉种植产业前期投入大,种植周期长,需生长多年才可用于发展红豆杉附加产品。二是对“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三变”改革工作不理解,仅同意将土地流转于合作社或者企业,不愿意将土地入股承担风险,导致“三变”改革扶贫项目对群众的覆盖面不广。三是自然条件限制。石桥辖区属于开发区统一规划开发区域,大部分土地用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剩下的土地较为贫瘠,不利于种养殖产业开发,同时,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现有的“三变”改革产业发展不理想,目前仅有白泥村裕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草莓种植销售额达到15万元左右,其余项目,暂未出产品。

    3、整改情况。加强“三变”改革工作政策宣传,让群众加深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理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三变”改革工作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监管,督促辖区经济组织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技术指导,对辖区闲置土地进行同意规划使用,项目规划时进行严格技术测试,确保“三变”改革等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

   (四)驻村结对帮扶不扎实、流于形式等现象的整改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办公地点位于辖区白泥居委会及石桥居委会交界位置,同时和两个居委会联合办公,离群众较为接近,能达到驻村的效果。目前辖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14人,该104户贫困户共有结对帮扶责任人125人,包含开发区级结对帮扶责任人55人,涉及8家单位,在帮扶单位中仅有一家单位为学校(钟山区职业技术学校),涉及帮扶责任人7人,该7人帮扶的贫困户均已脱贫,目前正在稳固脱贫效果,未对该7名教师造成较大压力。社区在帮扶过程中力求“扶贫扶志”的效果,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劳动改善生活,同时对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参与“特惠贷”等国家优惠政策,并将上级针对贫困户的政策积极落实到位,并为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目前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8户245人。

    2、工作存在的问题。部分帮扶责任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帮扶公共还在流于形式,未对贫困户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同时部分帮扶责任人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对精准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导致帮扶结果不理想。

    3、整改情况。在以后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社区将会加强各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识教育,提高帮扶责任人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同时加强帮扶责任人的业务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户制定合理帮扶措施,努力提升帮扶效果。

(五)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现象的整改情况

篇(6)

1-9月份,全县累计争取到位资金7488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2.4%,比去年同期多争取20688万元,同比增长38.2%。20个重点责任单位中完成了全年任务80%以上有10个单位:人保局、水利局、卫生局、农粮局、交通局、房管局、扶贫和移民办、发改委、城建局、供电公司。非重点责任单位中矿管局争取到位资金1亿元。

二、主要工作方法

1、把握政策机遇,提高项目申报准确性。

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学习分析,及时捕捉掌握国家最新的扶持政策和投资动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战略机遇,并针对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更倾向于农村民生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情况,我县采取了紧盯国家投资大盘子,瞄准目标,积极应对,有针对性地申报了“保障性住房项目、薄弱学校建设项目、小农水重点县、校舍安全改造项目、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等,并且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2、围绕县情实际,提高项目申报针对性。

根据我县的县情实际的现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充分把握好中央重视水利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机遇,在深入挖潜,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上做文章,争取变弱项为强项,突出抓好重大民生项目申报工作,同时抓好农业和工业方面的争资工作。我县在没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县水利局通过多方努力,仍成功争取到了县城城东区防洪工程(1206万元)、小农水重点县(2300万元)、南桥镇南桥村供水工程(1045万元)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3、做好前期工作,夯实项目申报基础。

根据掌握的国家政策导向,结合我县实际,科学谋划、包装、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扎实准备项目申报资料,做到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证充分。认真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确定重点,选准申报渠道,做到了有的放矢。今年成功申报的重大项目有“寻乌县石排废弃稀土矿山治理示范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我县发改委等部门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调度下,加强了与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沟通汇报,我县的“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寻乌县调查纪念园、寻乌县引太入文项目、太湖水库建设项目、蜜桔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青龙岩生态温泉景区建设项目”等项目有望列入了国家即将出台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并按照项目申报程序要求准备聘请专业机构做好项目可研、规划等项目申报资料,为我县今后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奠定了基础。

4、部门密切配合,提升项目申报合力。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涉及的部门较多,面比较广。为此,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全力支持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亲自挂帅带领各部门单位领导,专门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进行汇报争取我县急需的重点项目。县里领导还利用开会办事等各种时机跑部进厅,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挖掘并发挥各种优势,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资金。同时,县直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千方百计”争取第一时间获取国家、省项目方面的信息,在跑部进厅过程中,由发改委做好对上级发改部门联络沟通,各职能部门同时紧密联系对口的上级部门,使省、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研究确定项目时,意见统一,提升了申报项目的合力。

三、存在问题

1、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中央资金项目的前提和关键。有些单位和部门缺乏对行业和产业的前期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舍不得投入编制项目规划,影响了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

2、与上级部门联系不够。少部分单位出于对自身工作经费顾虑,与上级主管部门缺乏沟通联系,不愿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应付,缺乏敏感性,未能及时捕捉项目和资金信息,导致工作滞后,甚至错失机遇。

3、项目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重项目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项目资金到位后不按国家规定的国债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进行。有的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一、二年时间,上级部门多次催促,但至今仍未开工建设,对今后项目争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增强规划意识,抓好项目储备。

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苏区县扶持导向,抓好项目策划论证工作,筛选储备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开发一批关系全县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辐射面广、有带动辐射效应的产业化项目,提前作好前期工作,为争取国家投资奠定基础。同时,及时捕捉投资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上报如“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引太入文、太湖水库、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国家绿色能源试点县、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特殊困难对象中孤老病残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设施项目、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补助、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

2、加强责任意识,抓好项目跟踪。

篇(7)

主要职责

承担全乡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严格落实上级各项任务规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故没有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一、工作亮点

我院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方面,开拓创新,以个人为单位,建立了个人档案,并装订成册,资料整齐,被誉为全区示范乡。

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运行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全乡总人口24120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9321  份。建档率达到80.10%。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内容,各村均要求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场(次)。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4、0-6岁儿童保健

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1800 份,开展新生儿访视 168   人。

5、孕产妇保健

按照规范要求,我们对辖区内孕产妇每年至少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截止目前,孕产妇建卡  152 人,早孕建册率达到90.48%,产后访视 152  人,访视率达90.48%。

 6、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老年人建档 2668 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截止目前,接受体格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 1897人。体检率71.1%。

7、慢性病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目前,高血压患者总数: 5364  人,年内已管高血压患者总数:3388人,健康管理率63.16%,糖尿病建档数 2007  人,年内管理糖尿病人数1033人,健康管理率51.47%。对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在册 105 人,管理105 人,管理率100 %对其提供免费药物。并开展了家人及监护人健康知识讲座。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全乡共统计上报传染病  12 例,报告率 100 %,我乡已建立村卫生室工作群,村医随时上报传染病,建立健全了传染病健康管理制度。

10、卫生监督协管

明确乡镇卫生院、各村负责人是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发现、报告食品安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传染病疫情等信息,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的咨询指导和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11、中医药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 2668  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有   1732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64.91  %,0-36个月儿童  729人,其中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有633  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 86.93 %。

12、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我院登记反馈的肺结核患者有 15 人,管理 15 人,管理率达到 100 %。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根据上级要求,我院成立了以全科医生为首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7个,制定了实施方案,

四、健康扶贫工作

我乡贫困立卡登记在册的有25户,52人,并对其进行了健康体检工作,完成了每季度签约履约服务。

二、存在的不足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卫生院遗留问题未能解决,办公硬件设施虽然有所改善,但配套设施不完善,离目标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工作观念淡薄,工作事物繁琐,责任心趋于下滑现象。

3、相关工作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居民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淡薄,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困难。

篇(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我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我认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两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作为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我们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并共同探讨、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凡是教育工作的议题,政府常务会议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并优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为掌握教育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我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教育部门制订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为学校办好事实事。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抓好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部分学校校舍破旧、教学设施配置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压缩其它方面开支,优先保证教育投入,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年,我县投入危改资金1955.65万元,拆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18919.8平方米,维修、加固48798.2平方米,新建校舍1947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农村c、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任务。危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近两年,我们还先后投入资金1*9.8万元,完善中小学“新装备”工程,为学校安装了98个电教平台,购置了578台学生电脑和教师办公电脑,使高完中的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1。同时,进一步完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语言室、电工实验室、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建设、添置图书等,目前我县各学校的设备设施基本完善,教育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抓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受地理条件和人口居住等因素的影响,我县中小学校布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扩大中小学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教育部门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两年来,我们先后撤并了山、散、远的42间“麻雀型”农村小学和1间初级中学,使我县中小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两年来我们共筹资5300多万元用来扩建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心学校,并由此增加了9600多个优质学位,为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保障,从而推进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县坚持从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们建立了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有效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县从未拖欠教师工资;为稳定教师队伍,我们对教师实行特殊岗位津贴,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执教,目前我县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农村教师专业岗位补贴高于城区教师,使广大教师安心工作,稳定了教师队伍。二是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培训工作,两年来先后选派14位校长参加省级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和省级名校长培训,2位校长到珠三角学校挂职锻炼,选送55位校长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等,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学校领导班子。三是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先后选送了28位教师参加省、市名教师培训,*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培训教师达2580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目前我县高中专任教师本科率77.6%,比20*年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8.*%,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解决山区教师紧缺和学科不配套问题,我们近两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181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城区中小学派出教师138人次到山区中小学支教,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目前我县教师数量符合省定标准,没有顶编县聘代课教师。

四、抓贫困学生救助,巩固“普九”成果

我们为巩固“普九”成果,全力抓好贫困学生的帮扶救助工作。经过调研,发现我县一些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仍然存在因贫辍学问题。我们(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两年来,共发放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资金4*310元,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临时生活补助48846元,“智力扶贫”了187位中职学生,减免学费25.8万元,20*年秋季和20*春季中职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5289人次,我县承担158.23万元,已落实到位;20*年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人数115273人次,免费金额1958.7564万元,20*年免费义务教育人数为123556人次,免费总金额达2149.8692万元,其中我县承担部分为195.87564万元和214.98692万元全部落实到位;扶助困难学生956人,补助金额26万元。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五、普职并举,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我们认真抓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做到“两架马车并驾齐驱”。一方面,在抓普高教育中,我们把增加普高优质学位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抓好“扩容促优”工程,两年来先后投入2597万元扩建7所普通高中,目前全县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到92%,全县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为250人。20*年11月,高级中学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使我县普通高中教育走在全市前列。20*年高考,高级中学廖海华同学以*州市第二名,东山中学*县新城分校陈润同学以*州市第三名的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结束了我县高中学生20年来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历史。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抓好职业高中教育。两年来,我们共筹集资金836万元新建第一职中实训大楼和学生宿舍楼,投入400万元添置设备设施,通过举办“初三分流班”、“高三分流班”“职教扶贫班”等扩大招生规模,20*年县教育局和县第一职中被市政府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年第一职中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中”的复评验收,职业教育亦走在全市前列。

篇(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我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我认为: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两年来,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作为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我们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并共同探讨、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凡是教育工作的议题,政府常务会议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并优先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为掌握教育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我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教育部门制订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为学校办好事实事。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抓好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部分学校校舍破旧、教学设施配置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压缩其它方面开支,优先保证教育投入,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我县投入危改资金1955.65万元,拆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18919.8平方米,维修、加固48798.2平方米,新建校舍1947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农村c、d级危房校舍的改造任务。危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近两年,我们还先后投入资金1079.8万元,完善中小学“新装备”工程,为学校安装了98个电教平台,购置了578台学生电脑和教师办公电脑,使高完中的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1。同时,进一步完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语言室、电工实验室、校园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建设、添置图书等,目前我县各学校的设备设施基本完善,教育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抓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受地理条件和人口居住等因素的影响,我县中小学校布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扩大中小学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教育部门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两年来,我们先后撤并了山、散、远的42间“麻雀型”农村小学和1间初级中学,使我县中小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两年来我们共筹资5300多万元用来扩建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心学校,并由此增加了9600多个优质学位,为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提供了保障,从而推进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县坚持从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们建立了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有效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县从未拖欠教师工资;为稳定教师队伍,我们对教师实行特殊岗位津贴,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执教,目前我县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农村教师专业岗位补贴高于城区教师,使广大教师安心工作,稳定了教师队伍。二是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培训工作,两年来先后选派14位校长参加省级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和省级名校长培训,2位校长到珠三角学校挂职锻炼,选送55位校长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等,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学校领导班子。三是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先后选送了28位教师参加省、市名教师培训,××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培训教师达2580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目前我县高中专任教师本科率77.6%,比2006年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8.05%,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解决山区教师紧缺和学科不配套问题,我们近两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181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城区中小学派出教师138人次到山区中小学支教,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目前我县教师数量符合省定标准,没有顶编县聘代课教师。

四、抓贫困学生救助,巩固“普九”成果

我们为巩固“普九”成果,全力抓好贫困学生的帮扶救助工作。经过调研,发现我县一些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仍然存在因贫辍学问题。我们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两年来,共发放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资金406310元,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临时生活补助48846元,“智力扶贫”了187位中职学生,减免学费25.8万元,2007年秋季和2008春季中职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5289人次,我县承担158.23万元,已落实到位;2007年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人数115273人次,免费金额1958.7564万元,2008年免费义务教育人数为123556人次,免费总金额达2149.8692万元,其中我县承担部分为195.87564万元和214.98692万元全部落实到位;扶助困难学生956人,补助金额26万元。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五、普职并举,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我们认真抓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做到“两架马车并驾齐驱”。一方面,在抓普高教育中,我们把增加普高优质学位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抓好“扩容促优”工程,两年来先后投入2597万元扩建7所普通高中,目前全县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到92%,全县每万人口在校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为250人。2007年11月,高级中学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使我县普通高中教育走在全市前列。2007年高考,高级中学廖海华同学以××州市第二名,东山中学××县新城分校陈润同学以××州市第三名的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结束了我县高中学生20年来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历史。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抓好职业高中教育。两年来,我们共筹集资金836万元新建第一职中实训大楼和学生宿舍楼,投入400万元添置设备设施,通过举办“初三分流班”、“高三分流班”“职教扶贫班”等扩大招生规模,2007年县教育局和县第一职中被市政府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第一职中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中”的复评验收,职业教育亦走在全市前列。

篇(10)

一、以落实目标任务为中心实现了12个突破

1、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的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增加值和税金取得了历史性的新跨越,2005年末,实现增加值7739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4.5%,年均增长26.9%;实现税金7712万元、比2000年增长151.5%。年均增长30.3%,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8%。

2、实现了包扶贫困村的新突破。我局自包扶白桦乡东山村以来,先后3次赴东山村开展扶贫对接活动,先后为该村学校送去了电子琴、书籍,还为村委会送去一部电脑和打印机,从此结束了该村先进性教育手写材料的历史。

3、实现了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新突破。制定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由地委、行署正式颁发。

4、实现了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新突破。积极主动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协调发展资金和贷款贴息;加大了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尤其是引导企业走“产学研”校企联姻之路,由我局牵头“十五”期间开发了29个高科技产品,仅2005年就开发了11种新产品;在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向“五大产业”调整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5、实现了机关办公环境改善的新突破,我局一直以来以办公条件差、环境不佳而著称。去年我局采取积极向省争取,自身节约挖潜的措施,更换了全部办公桌椅,更新了8部电脑,办公环境的改善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6、实现了机关工作作风的新突破。过去工作比较散漫,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抓目标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增强了干事创业谋发展的激情,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全局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我局还制定了《风纪建设十二条规定》。

7、实现了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新突破。过去是机关学习被动地学,应付了事,现在是主动学,争先恐后地学。领导带头学,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浓厚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通过学习促进了工作。全局干部职工去年记读书笔记平均5万字以上,主要领导读书笔记达15万字以上。

8、实现了创建节约型机关的新突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坚持“两个务必”,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以营造节约型机关为荣、以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我们克服了经费紧张、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还制作了目标管理、党建工作图板,还制定《创节约型机关九项规定》。

9、实现了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宣传工作的新突破,我局积极营造浓厚的发展非公经济宣传氛围,印制了《走向辉煌的中小企业画册》5000册,和通过黑龙江经济报刊发了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通栏专版,而且免费为企业进行宣传,我局还创办了《中小企业简报》,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10、实现了班子建设的新突破。通过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班子民主意识增强了,尤其是求真务实谋发展的劲头增强了,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

11、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突破。增加值按每年递增20%的速度,力争实现2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比“十五”期间提高20个百分点,税收按每年15%速度递增,力争实现20%。

12、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工作的新突破。我局先后两次组织企业参加了全省人才招聘会,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120多人,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二、以强化管理、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创新目标为重点,取得了党风政风建设12个根本性好转。

1、年度目标管理工作取得了根本性好转。过去我局对目标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一度出现过考察组来了检查佐证材料现准备,使目标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而今年我局总结了以往的教训,采取专人负责、认真总结,抢先抓早扭转了目标考核的被动局面。

2、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我局去年配上了一名责任心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并兼党组学习秘书,使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党风廉政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我局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年初召开了全局廉政工作会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领导关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局党组书记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部署,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纪案件。

4、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我局制定了机关文明办公十项规定。为了方便民营企业来局办事方便,还将工作职责名签摆放在案上。工作中注意文明用语,克服了过去冷硬的工作态度,在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上受到企业家代表的一致称赞。

5、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局党组制定了《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对重大问题如:提干、评先优,、为企业争取资金扶持、经费使用等均进行公示,还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克服了过去工作透明度不高的弊端。

6、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通过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党员在群众的威信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在各种捐赠活动中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列,我局今年除了完成机关工委组织的捐赠外,局机关还为原企业下岗职工子女上学、亲人就医进行了2次捐款,使这些下岗职工深受感动。

7、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为漠河招商企业北极木业协调了120个车皮,缓解了产品积压的问题,还为松岭一木雪条棒厂解决了出口退税和出口创汇资金往来退款等问题,使这户企业在出口创汇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举夺得出口创汇全区第一名,年创汇额160万美元。在调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局撰写了《甜蜜的事业美好的未来》等论文5篇,均得到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好评。

8、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根本性好转。今年我局积极为全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环境,先后组织了广州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全国牡丹江对俄贸易洽谈会,中小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经贸洽谈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我局的积极努力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去年引进到位资金4.5亿元。

9、团结协作精神取得了根本性好转。过去我局在安排一些综合性的工作时,科室间工作配合不尽人意,通过目标考核工作,提高了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工作中出现了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去年我们把“两会”上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分解为37条工作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全部完成任务,这一切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

篇(11)

3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党的十胜利召开后,我省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省教育厅下发了《龙江省委高校工委 龙江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党的十精神指导和推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代表、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梅先后为省教育厅全体机关干部、高校干部师生代表和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做了党的十精神宣讲报告,用平实的语言,从十的主题主线、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5个方面,阐释了党的十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紧密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师生思想实际,对贯彻落实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他3位教育系统十代表也分别在所在单位和相关范围作了宣讲报告。同时,组建十精神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举办了学习贯彻十精神主题培训班和骨干研修班,引领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各高校通过网络、报刊、简报和校园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学习贯彻十精神重要会议、活动、落实举措及各方面反响,营造了浓厚氛围。

4 招生就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异地高考报名限制,积极响应全国异地高考部署,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地考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和本地考生相同的录取权益。按照规定,拥有我省高中学籍并在我省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其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便可在我省就地高考。随迁子女报名可携带父母工作和住所证明到学籍所在地的市、县招考办报名。全省共有246名外地考生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截至2012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9%,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校安工程”收官, 2012年新开工建设、加固了216所学校,三年共投入89.2亿元,工程规划的2 215所学校、3 319个建设项目,共74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投入12.8亿元,改造薄弱学校341所,建设校舍面积69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40万台/套、图书538万册。建成标准化学校400所,立项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6个。确立并实施以县(区)为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制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年共安排16.02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资助留守儿童近7万人。全面落实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4.25万名学生受益。加大了省市重点高中招生配额比例,5.3万农村学生受益。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招聘“特岗”教师921人;完成了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两基”工作全国先进单位。

6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11月2日,召开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国家项目试点实验区工作座谈会。12月14日,召开了省首届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论坛。两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继续增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7启动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7月22日,我省与教育部正式签署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省长王宪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签字仪式。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也是教育部与各省市签订的第6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合作试验区建设周期为9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12年至2016年,第二阶段自2017年至2020年。通过共建,我省将建立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高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8月31日,召开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和试验区工作汇报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省政府副省长程幼东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试验区揭牌。12月13日,省政府、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先期启动实施了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5个试点项目。

8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5月3日,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2012年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与各市(地)签订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责任书。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投入,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共同研究确定了2012年省定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落实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我省争取了国家发改委新建项目资金9 000万,省发改委配套3 000万;争取国家财政部改扩建项目资金2.41亿,省财政厅1亿元。2012年国家及省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奖补资金总计3.8亿元。完善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自下而上的月报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按月排序通报制度、部门联合检查制度、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组织多个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督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9.46%,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9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引导高校建立起科学化和常态化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完善了本科和高职教学数据平台,我省被教育部列为数据采集试点省份。有序开展院校设置,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大力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和高教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省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并签署了协议。建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省有8个学科全国排名在前5%、5个学科排名在前10%、16个学科排名在前20%、19个学科排名在前30%,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并评选了省重点学科群14个、省重点学科142个和省重点建设学科15个。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结合我省“经济区”建设需要,遴选了500个省级重点专业,并选择80个专业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在9所本科院校的14个专业进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在6所本科高校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在30所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点,在19所高校推进了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支持计划。实施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高等学校类型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公共基础课专项评估。制发了《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省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努力构建学科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新格局。12月10日,召开了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黑龙江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